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物理论文>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

时间:2024-07-05 13:10:44 物理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物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1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也不是简单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单枪匹马就可以闯荡社会的时代,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资源、共同努力,只有竞争意识没有合作意识是不能长久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本身就是人类合作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忽略了生生之间的合作,异质分组的教学原则就赋予了课堂更丰富的教育类容。往往,很多老师不太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认为任务要自己完成,需要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就是学生唯一的资源,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只取决于教材和教师,未免太单一。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教学就是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从他人那学到更多的独特之处。

  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践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老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隐性分组”,不能给学生贴上“好、中、差”的标签,避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避免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测试、询问,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等将他们分成三到四个层次,具体的分层只要老师自己知道就可以了。然后,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随机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左右,一般是成绩比较好的一人,基础比较差的一人,中等水平的2个人。老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在上课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小组。

  2.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预定的效果,必须要给整个小组一个方向———具体的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再根据整体的任务进行具体的分工,将任务明确到个人。确定谁是主持人,谁是记录员,谁是发言人,为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小组内定期交换分工。

  3.把握分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要烂熟于心,明白哪些教学内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分配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在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时、学习需要进一步引向深入探究时、学生意见产生较大的分歧时,可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滑动电阻时,学生对于滑动电阻如何接入电路,当接线柱变化时电阻的值如何变化,学生都会产生好奇,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在实践中掌握滑动电阻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在学生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之后,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究如何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其他的物理量,让学生自己画电路图,小组合作去做伏安法测电阻等重要的`电学实验。而在一些学生分歧比较大的开放性问题上,老师也可以让小组合作,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蓄电池能够对外供电等问题都可以进行小组探讨。

  4.分层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加强引导,让其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一方面要抓紧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鼓励他们不断探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走,老师则起到一个方向引导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分配角色,共同讨论,展开有效的合作。如在《凸透镜成像》的学习中,可以由小组内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理论的准备,由基础较好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样中等层次的学生潜能得到了挖掘,基础较差的学生知识结构得到了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水平也得到了发挥。

  5.分层评价,激励与指导并存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老师对个人、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小组整体的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个人对集体的贡献、研究活动开展方式的正确性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总之,分组合作学习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是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尤其是要保护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

物理论文2

  一、物理实验探究式的有效实验教学策略

  1.注重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具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兴趣指导下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验设计贴近生活,能够促进实验探究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内在潜力,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教学中的“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原理进行了解后,教师提问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常见的光反射实验。将教室内的.光进行合理遮挡用手电筒照向平面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发现光束变化情况。在这个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同时由于实验的简单性和常见性,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达到实验目的。

  2.明确设计实验任务,提高实验目的性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实验有效性,要明确实验任务,在任务指引下能够促进实验目的实现。实验设计既要有明确任务目标,也要有规定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善实验各环节,最终达到实验目的。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任务的证明“力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要实验过程可设计为准备两个皮球,在平面上用一个皮球压另一个皮球,发现两个球都发生形变,则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合理实验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需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也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搭配中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浮力”实验中,求证“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是否正确。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学生共同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线、容器、水。学生A对水中铁块进行控制,分别使铁块浸在水中浅、深、更深位置;学生B对不同水中深浅位置弹簧测力计重力数的记录,重力示数G1、G2、G3,同时,也要对铁块在空中的重力G0进行测量。通过两个人的配合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注重实验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积累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组间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合理意见,最后再由教师来对每组学生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该组实验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验现状,进而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在加强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同时钻研实验创新,提高实验科学性,以更好服务于学生。

物理论文3

  【摘要】实践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学中离不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培养策略

  一、心理暗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物理教学,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这些优秀学习品质上。要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之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知道,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物理教学的重点环节,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2.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任何学科教学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少不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既不是反映在学生表面对教师教学的频频点头,更不是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情感赏赐,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真实情感流露。物理教学中,我们同样要特别注重在课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的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好奇引向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物理学习的`一般特征,物理教学要善于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并把它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其它学科的差生不见得是物理课的差生,如果把握的好,可以使其它课的差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物理这门课学习的好,无疑对其它功课的学习是会有帮助的。

  三、美育因素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合理挖掘教材德育美育素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与一体,蕴含着大量美育素材。我们知道所提倡的教育改革,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方面努力,而要靠各门教师的共同努力。物理教科书不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利用物理教学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结合教材编写的实际,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追求进步的信念。画面有直感美。物理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插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培养学生的美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大胆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物理课堂教学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设置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科。设置愉悦学习情景可操作方法有多种,如鼓励自编习题。学生自编习题可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自行编制,就我们教学的情况看,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项活动。通过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创造。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加深了认识,他们懂得了物理习题课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了解具体事物和其变化规律。自编习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四、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问题意识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心理品质,它需要教师对学习者好奇心的精心保护。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由于看到前所未闻或无法解释的物理事实所产生的本能的情绪反映。但是,相当数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并没有转化为问题意识,而是许多好奇慢慢地被老师解惑掉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的,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问就是这个道理。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而规律又总是反映着一些概念间的一定联系,解物理题时必须选用适当的规律和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础,概念不清,规律不熟或掌握不牢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中的探索问题意识

  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要教方法,教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学。事实上,由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解题的需要,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大大小小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思路中探索问题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大量的物理题,一般应有如下的思路,首先,审题和读题,初步明确题意,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应用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作出正确思考。其次,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题意,弄清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确定使用那些物理规律。同时根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用文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和讨论,分析讨论使所求结果符合物理实际,具有物理意义,验证思考的方向性和解题的正确性。无庸质疑,解题思路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问题意识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尽管学生的情况不同,但要搞好教学的基本道理却是大家公认的,这个基本道理就是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物理论文4

  1实验内容现状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主要由力、热、光、电及近代物理构成,实验的综合性、拓展性、创新性比较高中物理实验已经有明显增强。然而在目前高校中,基础性实验比例较重,设计性实验安排较少,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少能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得到反映,学生对之感到枯燥无味,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思维方法的形成。

  2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实践

  2.1提高教学灵活性,注重实验趣味性

  各个大学的教学模式各具特点,但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培训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的基础实验,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等;第二是指导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学习更高层次物理思想的验证性实验,如电子荷质比的测量、超声波测量声速等,以及让学生根据前面积累的知识独立完成的设计性实验,如光纤实验、等离子特性研究等。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需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展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实验的数据处理、多媒体教学、仿真实验的研究与开发。在物理实验讲解的同时,还应强调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因为,在理论上再美妙的假设或推理,要成为被公认的物理规律,必须要有实验结果的验证。例如:1924年法国人德布洛意在光的微粒的启发下,明确提出实物粒子具有物质波动性,即波和粒子的缔合概念,简称波粒二重性,其正是通过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物理学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发现物理规律时所做的重要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物理学家发现规律时的状态和心态,知道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而会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2.2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提倡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必修实验的基础上安排选修实验,选修实验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确定实验的内容、自己动手去设计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没有人身或仪器事故的危险,老师一般不予干预,只是从旁观察和了解,当学生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做启发性引导,指出问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在设备和场地上的优势,开辟出一块实验基地,将一些即将报废的仪器,如计算机、万用表、示波器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给他们提供相应工具,对这些报废仪器进行拆装修理,实行弄坏无过、修好有功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动手。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如耳机、收音机、电热杯等也可以拿到实验基地进行修理,从而可以体会到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3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3.1结合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立实验仪器的研制和改进项目目前许多物理实验仪器测量误差很大的原因是仪器设备本身存在着问题。例如:空气热机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杨氏模量的测量等,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实验仪器本身存在的问题申报项目开展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物理实验室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3.2把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可以把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的研究项目,不仅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调研,自己撰写课外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申请书,自己预算和使用研制经费,自己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答辩。这样做既可以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工程项目设计能力。2.3.3将科研成果和实验教学相联系老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验教学方面联系起来,尽量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身处创新的前沿,同时让他们了解物理实验学习对于科研的重要性,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科研的平台,推进实验教学的开放的创新,利用科研的前沿式优势为实验教学所用,从而弥补实验教学内容与仪器延后性劣势。

  2.4注重引入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知识

  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主要依靠实验讲义和实验设备的说明书,还有参考文献资料。而教师并不告诉学生仪器设备如何使用,学生自己根据说明书去摸索掌握使用方法。这就迫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使用陌生仪器,真正掌握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技能,为今后的工程技术应用打好基础。其次,利用物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产学研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利用物理实验仪器设备为企业进行产品性能的检测,由于对企业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可能要对物理实验仪器进行改造,也可能需要研制一些新的传感器和配件,学生通过这些检测工作可以学到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知识,同时也可以看到所学物理实验知识的使用价值。

  3结语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如何以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依托,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成为教学方法改革前进的方向。

物理论文5

  1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1在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的概念学习比较枯燥同时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实现真正的掌握.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变得很低,有的还会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出现厌学的现象.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改变课堂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同时,在对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的时候,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学习探索愿望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也会愿意参加小组的学习从而激发其内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1.2使物理概念更加具体化

  通常来说,物理知识都会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表述物理知识的语言也都会具有很强的严谨性,这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有效理解一些专业的名词概念,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带来了困难.但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研究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知识,通过接触到不同学生的思路,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理解问题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正确性.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存在错误的学生及时认识到错误,同时教师也能够给学生进行指正.

  1.3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学生会更加的努力,也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因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所以教师会对于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就能够使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也会有更多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学生会把在合作学习中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就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合作小组的竞争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片面理解合作学习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合作学习进入误区.例如,教师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到某一部分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让每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使合作学习的意义全无,只是变成了简单的小组讨论,没有商量出一致的结果,同样,合作学习缺少效率.同时因为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导致在具体实施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的时候学生还会利用讨论的时间进行闲聊,不仅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以致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2.2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的监控

  在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监督,只是在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的结果,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没有很好的掌控,同时由于缺少教师有效的监督,学生有可能会使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没有在学生讨论学习中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2.3少数人的学习导致合作学习效率降低

  由于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回答问题或者是得到发言机会的总是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而其他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的就只是一个旁听者,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意见也就很难传达到教师和学生的面前.这样就使得合作学习只是少数人的学习,只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合作学习甚至整个物理教学的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3.1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要想提高合作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例如,教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将在这几方面存在互补的学生分到一个合作小组,这样能够使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均等,能够促进其进行公平的竞争,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3.2加强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教师只有加强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才能够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合作学习的监控,督促学生能够积极地讨论问题,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教师通过有效的监控,及时了解每个合作小组遇到的困难,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加强监控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3.3选择合适的开展合作教学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这样对于物理教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密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答不同的物体密度是否一样,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铁块和木头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讨论物体的密度.因为对于这样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进行适当的介绍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通过合作学习来学习物理知识,找到物理问题的答案.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够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高,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既能够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学生的物理能力有所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认识到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物理论文6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备受教师的关注,不少中学物理教师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与传统物理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分析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学习天赋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然后再开展分层次教学,从而使提升整体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能力。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差异明显,其学习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信,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目前,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物理知识不够学习,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感觉无法消化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学物理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对象分层

  中学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对象就是学生,所以首先需要给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析调查了解,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天赋潜力、课堂表现、教学作业与考试成绩等,然后根据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中学物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物理成绩优异,具有较高的物理学习兴趣,并且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等生物理学习能力一般,虽然学习兴趣不是特别浓厚,但是不抵触,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但是思维能力一般,没有较强的创造性;学困生指的是物理学习能力较差,对物理知识不是特别感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完成基本作业也较困难。中学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以免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划分小组,取长补短,共同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中学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对其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要求,是教学进度的依据,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传统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划分中,一般分为三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分层。中学物理教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三个目标按由高到低的层次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知识与技能这一教学目标上,对于优等生,其教学目标可以延伸到比课程内容更高的层次,在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是否能够改进创新等;对于中等生,物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物理知识,并且运用自如;对于学困生,物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以基础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与公式等。中学物理教师在制定好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之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提问和讲解,做到全面教学。

  3。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标准。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时,为了照顾全体学生,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需要制定不同的层次。中学物理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必做部分指的就是物理教材课后练习题,以及练习册上的中低难度题目,这个部分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重点是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增强学困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选做部分的课后作业可以按难度依次排列,需要保证优等生通过动脑思考才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学困生通过努力完成难度一般的题目。中学物理教师通过对课后作业这样的难度设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解决课后作业题目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解决相应的问题。

  总之,中学物理知识虽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较密切,但是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作业题目,从而使教学面向整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物理论文7

  一、解决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不适应

  中师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容相比,其知识密度大,定量讨论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教材内容的突然拔高是难以“接轨”的主要原因,加之,由于学生数学知识欠缺,以及思维定势的“负向迁移”,更增加了“接轨”的难度。因此,中师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最困难的,笔者认为,要实现教材内容的顺利“接轨”,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学会科学抽象

  物理上为了使所研究的问题简化,往往将研究对象理想化。如:质点、刚体等;将研究过程理想化。如:匀速运动、简谐振动等;还将研究条件理想化。如:无摩擦面,绝热容器等。然而,如质点,匀速运动等在实际中都是不存在的,有的同学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既然不存在,那又何必研究呢?其实这正是物理学研究问题时常用的简化方法。它的实质是,忽略次要方面,突出主要方面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如质点,就是具有一定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是理想化模型,许多物理规律正是用物理模型得出的。

  这种思想的建立,需要改变学生头脑中原有图式,而接受新的图式,从而引起图式的质变。因此,从“质点”教学起,就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抽象,使其头脑中的图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促进其认识水平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二)注重开拓思路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其思维形式和过程又比较复杂,而对于在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的同学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确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就是其中一例。如:对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学生已感到明显地不适应,他们在具体判断加速度大小时,总习惯把加速度跟速度联起来考虑,他们认为,根据定义式,加速度跟Δv成正比,跟Δt成反比。例如,竖直上抛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a≠0的事实,学生的思路就是通不过,他们认为此刻的v=0,物体都停止运动了,哪儿还有什么加速度?而且令学生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加速度的大小跟Δv、Δt均无关。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1)把加速度跟速度概念混淆不清,认为物体只有运动起来才可能有加速度。(2)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而把定义式纯数学化了,即习惯于从数字角度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起思维错误,把“量度”公式跟“决定”条件混淆不清。其实,定义式a=Δv/Δt,只是加速度的“量度”式,而不是其“决定”式。为了使学生心悦诚服,理清思路,我举了两个例子,深入浅出,以启发学生“顺应”。例1,要想知道两个同学,谁跑得快,可以让他们同跑一百米,并用跑表“测量”,然后根据v=s/t计算。“比值”大者跑得快,但他们两人的速度大小却与所选的一百米(s)及一百米所用时间(t)均无关。例2,要知道某物质的密度,可“测”出其质量(m)和体积(V),然后用p=m/v计算,但其密度大小却与m、V均无关。这两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量度”不等于“决定”。类似于加速度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以后还很多,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实质,消除思维障碍。这样对以后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将会得心应手。

  (三)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起着两种作用。一是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正向迁移,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当思维定势对学习新知识起干扰作用,即产生负向迁移,其作用则是消极的。

  “已有知识负迁移”;“相异构想”(前科学概念中错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积累的错误观点”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妨碍再认识的思维定势,他们往往带着“框架模式”去套认新知识,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素质,因而常常会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结论,从而发出了“物理难学”的感叹。

  例如:先入为主的标量概念对矢量概念的建立,就是一个干扰。如讲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时,由于一些同学把加速度理解为速度的量值变化的快慢,而不习惯考虑其方向的变化。所以,一提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他们头脑中,预先就有这样的图景:“既然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则v[,2]跟v[,1]就应该相等,从那儿来的速度的变化量Δv?加速度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其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或a=v[2,]/R,充分说明了向心加速度确有实实在在的量值。这一事实,学生往往感到莫明其妙。这就需要突破思维定势。笔者对“向心加速度”一节是这样处理的:索性一开始就给出其结论,a=ω[2,]R、a=v[2,]/R,以建立悬念;接下来复习矢量的概念,并突出其“方向”;然后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导出由于v[,2]跟v[,1]“方向”不同而产生的Δv,这样加速度也就在其中了,接着导出向心加速度公式,最后用实验验证。可见,学了向心加速度后,既扩大了矢量和加速度的外延,又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难理解的概念,要注意分阶段进行,不能企图“一口吃胖”,强调“一次讲深讲透”的作法,是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此外,“相异构想”,如“离心力”对作圆周运动物体或单摆摆球和受力分析,起到了干扰作用;“生活中积累的错误观点”,如:“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起干扰作用,“马拉车前进是由于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起干扰作用等。还有学生的直觉经验(想当然)的思维定势对理性认识的干扰作用等,在教学中都不容忽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从略。

  (四)弥补数学欠缺

  同学们总说,物理难学,难在哪里呢?客观地说,难,并不完全难在物理问题的本身,一些同学数学基础较差,不能适应教材内容需要,在物理问题上,由于数学卡壳的情况比比皆是,数学知识的欠缺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解题中的一大障碍。

  数学是物理推理思维的方法,是量化物理变量、定义物理概念,表述物理过程的工具。“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应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酌情作必要的复习。如:从建立坐标系开始就包括确立自变量,找出函数关系的数学问题;进行矢量运算时涉及到平面几何、三角等方面的知识;天体运动的计算中,要用到幂和根式的运算知识等。有时还要涉及到一些未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弧度”的概念,由于相关知识不清,一周角=360°,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一周角=2π弧度,则十分陌生,因而弧度的概念很难建立,以致用弧度作圆心角单位而导出的弧长公式l=Rθ,学生更是难以接受。有经验的教师常说:“弧度往往引起学生糊涂”。因此,必须给以适当补课,以扫除拦路虎。同时,在推导公式或讲解例题时,不仅要分析其物理过程,对数学问题也要示范,板演,不能因为是数学问题而回避。要尽快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中师第一期的教学对象是,长期被“喂着吃”的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在初中,他们往往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实验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

  (一)增强课堂意识

  老师的作用是导航开窍,听讲是学生的头等知识来源,轻视课堂听讲,是最大的浪费时间。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首先要求学生作到:(1)有寄希望于课堂的愿望。(2)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即:包括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3)上课后,立即进入学习状态,谨防走神,听不懂时作个记号,继续听,不钻牛角尖,相信科学,尊重事实,是学生应有的修养。(4)智商较高的同学,听课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只满足于跟着老师走,而要力争通过自己的思维,悟出其中道理。其次,训练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笔记的内容主要有:(1)板书。因板书言简意赅,并可体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增、删、改)。(3)听课中的疑点。(4)不宜板书但又比较关键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时思想集中,手脑并用,又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更是复习时与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据,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而且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记笔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特别在学生还不自觉、不习惯的初期,更要来点“强制”措施,例如:在课堂上不定期地有意识地提问,以检查听课效果,平时不定期地检查笔记,并将检查结果与学生成绩挂钩,以帮助他们养成习惯,从中尝到甜头,进而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同时,立足于用物理学科本身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无疑对增强课堂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二)加强教材阅读

  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根据,又是获得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尽快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教材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教材绝不同于看小说。教材中既有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推导;表达方式,既有文字,又有公式和插图等。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的:(1)课前预读。对教材的某些内容可布置让学生预读,教师提出预读提纲,要求学生记下要点,以明确听课目的(注意,对可建立悬念的内容不宜预读)。(2)课堂精读。课堂上老师在精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重点段落,逐字逐句地分析其含义,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3)课后通读。心理学理论告知我们:知识的遗忘率最高的时间是初掌握知识那一段。因此,要及时指导学生课后通读教材,对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十分重要。(4)系统阅读。在教材每章结束后或期中,期末复习时,必须指导学生系统阅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列表法或结构图等形式处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及知识要点,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高逻辑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学习物理知识,而且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识,观察实验,可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又是最好的让学生(主体)与物理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最好环境。在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一般很少被忽视,但观察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被重视。笔者仅就培养观察能力方面谈几点体会。(1)课堂观察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充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所谓充分观察,就是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分析现象,判断出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由学生逐步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2)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启发他们练习应用物理规律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例如:在乘火车旅行中,只要稍加留心观察,就可以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许许多多物理问题,如:火车启动前,总要向后倒一下,是为了分别克服每节车厢的静摩擦,以减小启动的难度;路旁的树木、房屋向后倒,这是由于人们总是习惯以自己为参照物;在平稳行驶的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后,仍落回原地,是由于惯性,即由于人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仍以原来的速度与车同行;铁道转弯处外高内低,目的在于提供火车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等,都是物理问题。可见,人们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定能从中挖掘提炼出妙趣横生的事例来。这样,不知不觉就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充实了闲暇空余。

  (四)教会复习方法

  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些被分割的、零碎的知识片断。非常容易被遗忘,而且新课教学,不宜也不可能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的十分透彻和全面,只有通过复习,才有可能把知识拓宽和加深,才有可能对已学知识达到深刻理解的程度。因此,复习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原课程的重复,而是拾遗补缺,寻找知

  识内在联系的过程,是在较大范围内贯穿知识的过程;是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复习还有更积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因此,教会学生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划分,抓教材内容的轮廓梗概和列表对比,自编复习提纲,归纳出知识要点,找出主线,并指导学生对难点、重点及关键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熟记公式、定理,并弄清其来龙去脉。但必须注意,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师可适当示范。如:力学第二章结束后,我便围绕着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主线——运动的因果关系,指导学生,提纲挈领,逐个分析各种运动的规律及其原因。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复习,不仅使学生理顺教材脉络,建立整体认识,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会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复习。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解题进行复习。具体作法是,在作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可选一些综合性的,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例题示范,通过例题渗透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复推敲题意,细心观察已知和未知,留心挖掘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条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多余条件,切不可匆匆动手乱套公式或企图投机取巧。要养成做完题进行总结的良好习惯,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方法、过程如何?争取每做一题都有新的启发,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万事开头难,从头抓起,帮助学生在知识和学习能力上尽快“接轨”,对整个中师物理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外界条件,真正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学会求知方法,即通过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物理,更要教会学生“会学”物理。

物理论文8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连环中学 霍大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活中,社会中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又是考核一个劳动者的基础现况。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适应生产劳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还做到几点:

  第一,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有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教学方式。因而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论外,演示实验中应该还注意几点;

  1.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的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给学生发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适当运用多媒体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变化的规律。

  如: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在课件的演示中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像距与物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这一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得到逼真的模拟,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3.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在许多的实验中,实验的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的受到干扰,试验的整体效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

  例: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我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注意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机械不省功的原理。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干扰,提高了课堂效率。

  4.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将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这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第二,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身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物理实验的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上面说到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若不去认真,仔细的去观察,就没法总结水在沸腾过程中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充分把握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和选择实验仪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时机。有些学生把课本上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学生肯动脑筋应给予表扬。在步骤上,肯定学生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再评估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后的反思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物理论文9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改掉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主要有四个特点:研究的重点与起点是探索关注的问题;模拟科学探索模式;相互学习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假设和求证的重点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

  一、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特征

  (一)自主性和探究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参与性和过程性

  科学探究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学相比,科学探究注重探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三)开放性和多元性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学习的地点也可以不在教室里,这样把学生置于一百万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科学探究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因而,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教师应注重科学理性的引导与指导。

  二、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

  (一)在日常用语或日常生活中挖掘问题

  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日常用语或在日常生活中挖掘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压强的概念以及决定压强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捏橡皮泥的经验。通过交流与归纳,从而得出压强的概念以及决定压强的因素的结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许多现象熟视无睹。如果能挖掘并利用这些现象,使学生学以致用,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为什么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着舒服”“体温计为什么要先甩一下再用”等。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法,会遇到一些问题,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及遇到问题后的处理方法都显得过于单调,不会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不能把物理理论知识与探究法相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法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并掌握探究法的教学内容及基本思路,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成功实行探究法教学的重要因素是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快乐、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被人信任和理解的感觉,有利于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逐渐具备积极的探究意识。具体来说,首先,探究法要把学生当成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质疑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敢地提出质疑、思考问题,并且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要起到指导作用,重视每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当学生的想法过于单一时,教师要适当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发挥,让学生对物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及时解决学生对物理存在的疑问。

  (三)通过创造疑问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法的过程中,创造丰富的情境是成功实施探究法的关键。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利用有吸引力、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去探究、认识有兴趣的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疑问的情境,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创造疑问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身边发生的物理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创造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更加透彻地了解教学的内容。在物理教学实施探究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交流、讨论,建立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结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重要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能把学生的学习重心从知识传承和积累向知识探究转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实验中,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总之,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但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理念应贯穿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物理论文10

  一、注重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1.教师可合理融合物理学史

  对物理学历史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和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融合物理学史时,教师应遵循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学生展现出一种可以想象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讲解物理学历史关键性突破和重大贡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和进行网络上搜索,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学领域发展历程的印象。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对比法以及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概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类似,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比记忆。归纳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可归纳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1.增强学生动手实验力度

  物理学中相关概念与定律的发现与实验有着必然联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侧重实验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只在讲台或者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演示教学,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有教学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课前准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物理实验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对每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予以合理的肯定,促进学生提升实验的正确率,同时树立起物理学习的信心,提起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满足学生的要求,侧重物理游戏和物理录像等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2.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联系和积极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应采取客观态度,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应及时纠正,鼓励学生采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展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视野。

  3.创新型实验有利于思维结构的构建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以科学的实验态度构建利于创新意识的思维结构。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良好的思维结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外活动有益培养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载体。教师可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展开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小制作,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中体悟更深的物理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论文11

  一、物理模型,是连接师生之间的桥梁

  物理模型,是辅助老师讲解课本知识的一种工具,它的形成过程本就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同时它也是老师在讲课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将物理模型应用于物理课堂中,简化了课本中许多复杂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它作为物理知识的载体,常常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感受。老师通过模型将知识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去感受真实、可触摸的知识。作为老师讲课时最常借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将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等都清晰地转述给学生;学生们通过接触模型,就像真实地触摸到课本里的知识一样,另外物理模型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难点、重点,简化知识。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物理模型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帮助老师传播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例如老师在讲解“摩擦力”时,就可以借助于物理模型来讲解,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什么叫摩擦力,帮助老师进行摩擦力的课程教学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实际体验,通过借助模型很好地简化了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是连接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这种作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恰到好处的表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物理模型,是软化教学过程的工具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由于它们所具有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很难学会和接受,也因为如此,学生常常感到学习困难、问题复杂,学习物理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改变这一现象,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吃力的事情,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才有益于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进行更好的学习。老师通过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就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重点突出了问题中的主要因素,淡化了一些次要的`因素,将清晰的物理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物理过程简单明确地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疏通思维,从而使得物理问题不再复杂不明,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对教学过程起到一个软化作用,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科目的学习不再吃力,不再费时,轻而易举。就像在学习“力的合成”时,有一个“子弹打木块”问题,学生对于这个过程中的许多的问题不是很清楚,对于各个力的分析、合成等也不是很透彻,老师就可以借助这个物理模型给学生进行操作,学生观察木块的变化,这样学习起来就简单许多,软化了教学过程,简化了教学内容。

  三、物理模型,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

  任何一个物理过程的处理和物理模型的建立都需要对物理问题进行有效分析,这样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时,老师可以针对物理模型的设计以及分析研究等方面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影响问题的因素的主次分析,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运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去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物理模型的分析和应用,还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日后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累积。比如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学生可以通过物理模型去掌握一些电磁感应的特点、规律,以及分析问题时所应用的方法,这些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模型的应用使得提高学生的能力容易很多,学生乐于接受物理模型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为自己能力的提高找一个简单、方便的方式。

  四、结语

  高中物理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还是比较复杂难懂的,所以老师借助物理模型来教学、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获取知识,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师生之间进行很好地沟通和交流,为他们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另外由于一些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很容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物理模型来软化这些物理知识,将它们由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物理。物理模型对于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物理模型,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物理论文12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作为硬性要求,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使自主学习成为改革的亮点.

  2.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它代表的是学生在独立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代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学习初中物理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物理,了解物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他们的.视野从课本中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得以开阔,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1.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习保持新鲜的时间短以及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是其固有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分析,采用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物理学科,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以及动手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物理都是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的,如何把这份兴趣保持下去,就是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2.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内容大多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物理学科是极易引发初中生兴趣的学科,初中物理是比较侧重观察物理现象的学科,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安排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教师还可以适时随机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自愿地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相应的课外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更能使大脑兴奋,从而人的思维会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物理是一门创造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4.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拓展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后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改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就说明这一次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表示提不起兴趣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那就说明这次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再改进.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使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总结

  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但是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即教学是没有定法的.所以本文所说的培养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全部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总结.

三中学

物理论文13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已经从盲目的畏惧自然,变成有目的的改造自然。人类社会也已经由过去落后无知发展成了现代化,机器化,数字化的先进社会。大机器生产代替了繁重的人工劳动,数字化也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的交流方式也从以前的飞鸽传信变成了qq、e-mail,人们的出行也由马匹船只发展成了飞机……这一切的发展变化都应归因于科技的进步,进而归因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科技史,是一部认识史。是人类从无知到了解,最后发展到掌握其中变化规律的历史。我们的物理学,顾名思义,万物之理。他研究者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现象,并努力对其做出合理科学地解释。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前赴后继,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好奇,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使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的家园。而发展到现在,我们的物理学就如同一座知识的宝塔,基础雄厚,力学、热学、电学、光学以及相对论、量子力学、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形成了一座雄伟的大厦。他又像一棵大树,根深叶茂,从基根到树干长出茂密的枝杈,又结出累累果实。可以说,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向着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世界及其运动规律。人们正是基于对规律的认知,才会制造那些可被我们利用,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工具。

  科技,无非就是科学与技术。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会出现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的物理学是一本基础科学,它使许多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发源地,也是革新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为基,技术为果。就如,电机和电器工业的产生源于电磁学的发展,而他们的不断革新改在依然离不开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

  然而物理学的发展也与技术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和电子技术,就不会有现代的物理学。因此许多物理学家同时也在从事着技术工作,因为技术的改造与发展,需要物理学家的合作。我们不要鄙视技术工作,也不要低估物理学的作用。许多工程技术热暖重视物理学的研究,这就是因为物理学在科技中的重要作用,要真正的再先进技术中找到突破口,往往要依靠物理学的新成就。激光技术、晶体管技术、超导技术、同位素技术、红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那一门不是这样呢?

  现在就拿最近最人们的核技术来说明一下原子物理学对于一向相对成熟的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吧。

  原子物理学起源于1895年,伦琴在这一年发现了x射线。此后,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而在此后的数年里,居里夫妇也加入到放射性的研究中来,先后发现了钋和镭。放射性发现不久,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卢瑟福也投入了放射性的研究中,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各种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射线中包括α、β和γ三种射线。1897年,J.J.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玻尔在1913年,将量子概念用到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中,并且将原子结构与光谱联系起来,提出了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并提出了三个假设。1914年,质子的发现促使当时的物理学家接受原子核结构的"质子-电子"模型。随后英国物理学家查德维克发现了中子。当中子被发现以后,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重视,特别是年轻的物理学家费米立即采用中子来产生放射性元素。鉴于中于是电中性的,它不受靶核的静电排斥,所以中子肯定比α粒子(带正电荷)容易打进靶核而引起反应,尤其是引起一些重元素的核反应。费米基于上述的考虑,他和他的合作者们用铍和镭作为中子源,进行了三年的紧张研究工作,首批发现了约40种新的放射性物质--同位素,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934年,费米等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通过石蜡过滤后的中子,它产生的核反应要比直接从镭+铍的源所产生的核反应要有效得多。这一现象,一经确认,费米就天才地提出了解释,即中子通过石蜡,由于弹性碰撞的缘故使其放慢了速度。这种慢中子,在产生某种核反应上,它比快中子的能力将是成百倍地提高。此后费米抓住这个"慢中子"不放,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1934年,费米等人已开始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发现反应物中存在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但没有检测出来。但是哈恩和他的助手F.斯特拉斯曼成功地发现了铀裂变。迈持纳后来指出:在核裂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质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转变为能量,因此,重核裂变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随后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考虑到实现链式反应(核裂变反应)的可能性。他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设想一个中子引起一个原子核的裂变,在核反应的产物中又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使核的裂变反应继续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原于核的裂变反应就象一根链条一样一环一环地持续下去。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核裂变后,受到西拉德设想的启发,也很快意识到实现"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哈恩在1939年指出:"根据计算,一个铀原子取得一个中子,它的质量数(即核内质子与中子的总和)是236,裂变后产生钡和氪,它们最稳定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是136和86,两者之和为 222,因此从铀裂变为钡和氨的过程,多出了12个中子."按照费米的理论,引起铀按裂变的中子并不需要快中于(高能量),那么由铀核裂变的产物--中子,就可以继续引起其它铀核裂变,以至出现"链式反应"。当时已经从意大利移居美国的费米,也清楚地看到了实现这种"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1939年约里奥-居里等人,通过实验找到了铀核裂变的产物确有中子存在,并且证实了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U-235)裂变的过程会同时释放出2到3个中子.这个实验实了哈恩的基本设想,就是说利用慢中于轰击铀核后,裂变会持续下去.它使人类获得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有了实践的基础。 这样,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的图像已经变得非常清晰。核的裂变开始后,就由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U-235) 裂变,而铀按裂变产生的2到3个中子,它们分别引起两个铀核裂变,使铀核裂变的数目不断地急剧增加。裂变的"链式反应"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产生,是人类开发核能的基础。但是,人类要应用核能,就不仅仅要获得链式反应,还要控制链式反应,而且要有生产高纯"核燃料"的能力。后来,在曼哈顿计划中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期塔格运动场的西看台下,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于反应堆纯铀的提炼,在此期间他们还攻克原子反应堆的五个技术难题:1、纯铀的提炼,2、核燃料的获得,3、减速剂的获得,4、临界体积,5、增殖速度的控制。

  经过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试验,最终人类掌握了原子核反应、链式反应的规律,就为核能的应用开辟了渠道。并最终制造了原子弹。这才有了后来人们对核能的和平应用。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此项技术的国家才最终走向了核能发电的道路。这项技术得以运用,造福人类。

  因此,物理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一项新技术得以产生的基石。他不仅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燃剂。

物理论文14

  题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物理更是如此,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借助实验的力量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当今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不能在实验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具体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所学知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物理知识。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验,不太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认为学生只要按教材内容完成了实验,就可以提高实验水平,实验兴趣是次要的,这种想法忽略了兴趣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对实验产生极强的好奇心,进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实验,教师可以问学生“打点计时器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教师的问题,学生会思考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的作用,探究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如何进行实验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实验原理和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结果,很少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对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在实验中积极思考,进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思考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弹簧,针对实物进行研究,学生会想到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和劲度系数有关,学生再把想法展示在实验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讲解和亲自演示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由于讲解的'抽象性和演示的局限性,导致实验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实验过程不规范,学生在实验中的收获就很小,这种做法忽略了多媒体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媒体技术展示,多媒体中规范的实验过程和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展示过程中对实验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研究平抛运动”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平抛运动的实例,例如扔出的铅球、瀑布的水流、投出的篮球,让学生观察这些运动的特点,并根据展示设计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过程,学生设计完毕之后,再给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步骤,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4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认为在独立学习中学生可以静心思考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更好地进行实验,但是在独立学习中学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遇到问题不容易解决,这种做法忽略了小组讨论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学生在讨论中可以汲取其他同学思维上的优点,拓宽思维范围,进而共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及结果,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主体性物理探究演示实验教学策略的建构[J].叶歆,李春密.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吴新华.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王文梅.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高中新教材随堂实验开出率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杨化明,陈延.物理实验.2007(09).

物理论文15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保证课程的开放性与对话的有效性。高中物理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坚持从合作学习的角度上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而物理教学又是一门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的课程。通过开展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展现出新课改中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好合作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帮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物理实验素养。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的现状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且一些教师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师生合作学习上却并没有过多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且在小组的内容中也难以形成科学的合作关系,最终也就使得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交流上不足,团队合作意识十分淡薄。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即便是开展了实验教学,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可以说合作学习不仅是有效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的品质。在合作学习的影响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意识,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才能满足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求。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通过帮助学生学习,不断的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指导,也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学习理念与高度的自信心,从而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在合作学习的影响下,也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

  三、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措施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明确合作学习的重点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在学生小组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正确运用好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物理实验素养与能力。合作学习的实验教学策略并不是让学生盲目的交流与互助,而是需要基于已有知识与经验,围绕实验主题,制定科学的实验程序与策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优势互补的原则上出发,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同时还要及时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过程中,由于这一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上出发,通过合作探究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的`方案。第一,要从课堂内容上出发,给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一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时间中的速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设计出完整的实验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做好指导者的工作,适当的启发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法来分析出实验的结果与规律。在学生的结果是正确时,教师就可以从话语上来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如果学生的结果存在不足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在演示实验中运用合作学习

  对于演示实验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教师的讲解与相互探讨下来分析实验,从而为独立完成实验奠定基础。借助合作学习可以优化实验教学的氛围,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建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不讲先做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教学时,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教师可以自带一瓶水,但瓶子中下部有一小孔,让学生讨论在竖直下落时,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来,然后不解释,直接操作这个动作,学生观察了这个实验后就会一起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水没有从小孔流出。教师再作出分析。这种师生合作方式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自主学习。在演示实验中,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还可以采取边讲边做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变原来的学生实验为边做边讲的演示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和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的写出楞次定律。这种合作教学,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综上所述就可以看出,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教学策略,教师要正确运用好合作的研究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实验知识的意义,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健龙.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速读旬刊,20xx(12):78-79

  [2]王其阳.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8):4-4

  [3]朱惠忠.分层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xx(11):68-69

【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的小论文05-18

物理论文06-0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职高物理教学论文08-2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8-24

中职物理教学论文08-25

物理实验论文11-0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论文02-24

物理实验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