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必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一、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分析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时代性特征。
信息技术本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等的发展推动下,出现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技术形式,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频次更加突出。在现代教育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开展以及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来讲,进行高中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现阶段,在世界性的教育开展中,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也都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与目的,因此,在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也应注意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视对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与时代发展需求人才的培养满足。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开放性特征。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实践性以及发展性、综合性特征,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中,为了顺应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这些特征,实现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开放性,以实现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发展性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开放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等方面,而且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师生之间也同样具有比较明显和突出的开放性关系特征,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身就是师生主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创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比较突出的开放性特征。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
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与信息资源发展推动下形成的一门技术形式,它的形成出现需要社会经济以及信息资源作为重要支撑条件,同样一旦信息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够,也就不会出现信息技术。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讲也是如此,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的充分发展与应用实现下,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形成构建,而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同样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备以及课程资源、教学环境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概括起来讲,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讲,需要为学生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以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应用,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园网,以具备充分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4.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我反馈与调节特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中,还具有较为突出的学生自我反馈与调节的特征。现代教学开展中,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监控以及自我反馈、自我条件适应。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现代教育学科,其教学开展中同样对于学生的自我反馈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比较重视,从而就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反馈与调节的特征。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创造性培养为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实现,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以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培养为主的学科,教学中也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而已创造性培养为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与目的下提出的。信息技术教学多是在多媒体教室或者是环境下开展的,对于具有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生来讲,其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等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新鲜性与吸引力,因此,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教师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特征,通过轻松、活泼以及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实现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比如,在进行photoshop等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下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并且优秀的图片作品的展示,并对于作品作者情况进行介绍,以吸引学生对于作品以及作者的好奇心与关注程度,以此实现对于学生自身创造性的激发培养。
2.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也应当回归与生活,因此,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中,也应当注意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并将学习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施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实际等相互贴近,通过有效教学话题的设计,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安排,以实现生活与教学的充分联系、结合与运用,推进信息教学生活化,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常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多是通过体系化教学知识与理论的构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时,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与课堂的主体,主动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信息加工与开发,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另一组成部分老师,则要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向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教学上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与素质能力的有效学习提升,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探究式学习以及讨论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三种学习方式。首先,学生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设备,在校园网站上进行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的发布,同时在问题发布过程中进行与所发布问题有关的资源提供,以使学生通过对于与问题有关资源的学习了解或者是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在相关的探索与找寻收集后,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旦遇到新的困难,老师可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以此来实现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去。而讨论式学习与协作式学习的方式,则是通过学生与学生或者是学生与老师等之间的讨论、协作进行问题解决,同时进行学习习惯与兴趣培养激发的一种方式,同样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总之,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测验、讨论、反馈等多种教学互动。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化特点,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需求。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顺序会发生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会发生互换,从而改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被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1]。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教师课前录制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并投放在网上,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有电脑设备,就能通过视频实现自主学习。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要基于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开展就学,并实现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从而高效地完成相应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前进行,而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转移到课堂上。随着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容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用翻转课堂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将课堂变成了学生接收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在课堂上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正式开始前,学生利用该门课程的网络客户端自主进行相关课程的预习、复习等环节[2]。而要想保证学生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利用相应的平台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并利用相关设备和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训练,最终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节省教学时间,同时提高教学质量[3]。
(二)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锻炼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种交流[4]。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再次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对细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整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操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以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看法进行全面讨论,通过相互沟通的方式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疑惑。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其他小组成员的不同看法和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延伸拓展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其他文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手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授的知识直接指向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动,因此,当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需要教师针对实际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应保证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用具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5]。
三、结语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应用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开展自主学习,并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翟爱章.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xx(2):68-69.
[2]王华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12):16.
[3]夏吉洁,朱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xx(26):125-126.
[4]王克胜.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尝试[J].中小学电教,20xx(6):38-40.
[5]毕慧敏.活用微视频成就高效课堂:对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9):50-5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综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了国家在国际中竞争的关键力量。因此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新课程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学方法上面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中引入回归生活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论文发表-发表学前教育教学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投稿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综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了国家在国际中竞争的关键力量。因此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新课程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学方法上面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中引入回归生活理念,就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从计算机教学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产生了变革,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变成了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新课程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构成了技术课程的一部分,证明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具有一定的区别。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其他学科相结合,由此探索出最具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二、回归生活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学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就需要渗透回归生活理念教学,将其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考虑到课程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改变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回归生活理论来源与斯宾塞的“生活预备说”,即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人的需求为主,引导人们为今后的生活做准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也提出,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可被看做生活。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回归生活理念则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控制教学难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了一些数据与编程等较为困难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感。在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的调整教学难度,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之处。例如在学习《算法程序与设计》时,教师就应当从一些较为简单的结构出发,先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练习,随后使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与生活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对知识进行扩展,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发挥的平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与教师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带领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捷性,为今后社会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解重点与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解成不同的部分,由此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时,主要的教学内容由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数据管理信息以及个人数字信息管理等。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师可将教学重点分解为一下几个部分,例如首先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文件以及数据库的管理等;其次学习数据库的知识,例如管理员与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等;最后学习数据库的运用,主要内容为从显示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轴向等,使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数据。上述内容一般较为抽象,仅从理论方面来讲解,学生很难体会数据库的便捷性,因此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回归生活的理念进行教学。明确理念教学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系统化,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数据库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前,学生已经了解过信息世界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等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就不会太过于复杂。针对高中生喜爱有趣事物的特点,教师就可将实际信息资源管理与生活连接起来,例如在学习数据管理技术时,就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教材以及习题册等进行管理,或者运用数据库对自己各个季节的衣服进行管理,还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手机或者家里的电脑文件进行管理等。这些数据管理的实践都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据库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形式。经过实践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自己归纳出数据库运用的关键知识,使课堂成为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桥梁,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最后进行总结操作技术的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开学习。
(3)设计综合活动
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内的知识点有些零散,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毕后,都应当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综合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中,在生活实践中体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综合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回归生活理念,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难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点,在设计综合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和主要模式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板书和讲解,学生所能获取的知识宽度十分有限。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打破教材固有的知识范围,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影音资料和动态图片等多媒体媒介拓宽课堂的教学资源,授课方式多元化,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信息技术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可以当做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讲授和演示课堂知识点,依托课件当中的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简化和形象化课堂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下的空余时间里,自发地通过信息技术媒介收集和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常见误区
有些高中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太深,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教学观念。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是对多媒体课件材料的重视度不够,准备不充分,有些仅仅是相关图片或资料的简单罗列。很多老师未能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课堂上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有些教师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时忽略了有效性因素。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服务,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恰当与否,主要是看其对教学过程有无辅助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关联性不强,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但是实际上能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很少,大部分内容游离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之外,无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取代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是十分错误的生物是一门实验类学科,观察和实验在生物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运用决不能完全取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教师板书等教学手段。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化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图像和视频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接受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等与新导入的知识相融,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视频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是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种子萌发过程拍成视频并运用快放模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演示实验,之后学生对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重复。然而实验中任何一点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实验效果的误差。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通过视频播放出来,有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实验细节可以用放大照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实际实验时的出错率,节省实验时间,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另外,高中生物课中有些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的实验,例如脊蛙的反射实验、家鸽的解剖实验等。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这些实验过程,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不断整合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教师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虚心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编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互联网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互通有无,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我国1994年起开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研发大量教育资源,发表许多论文。20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如果想要突破重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必须明确现状和不足之处。
(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相互渗透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前和课后几乎没有任何涉及。
(2)在课堂教学中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过度凸显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3)已建成的网络教学资源和课件资源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
(4)教学软件和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注重技术,而忽略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其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强调在整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整合不在量的多少,而是质的高低,关键还是要有效。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整合方式,有时甚至还要考虑到自身所处学校可提供的硬件设施。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有要求。在整合过程中,要求老师能够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比如在网络模式下交互合作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4)长远性原则在高中阶段把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能让学生同时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方式
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原则以及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就能构建出适合有效的整合方式。在此笔者以教学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讨论一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1)课前整合:根据课本的学习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浏览信息,获取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达到提前预习,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能够带给我们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且具有生动直观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元素。学生若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就能迅速的初步了解课本的相关知识,提前做出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2)课堂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景,演示物理现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协作交流式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评价方式也由终结式评价转变为过程式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最大的体现之处就是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再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一些实验性开放性强的物理实验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分小组竞争协作式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信息技术还可以成为课堂及时反馈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相应的同步练习和思考题等,学生在课堂的新课教学环节完成后立即进行实时在线训练、巩固、拓展和测试。测评系统还能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调整学习。
(3)课后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实现开放式学习和交流,弥补课堂式学习的缺陷。网络环境大大拓宽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局限,同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打破了传统课堂封闭式的交流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1.正确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
20xx年至20xx年间,我市对50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有关高中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问题都与目前教学改革下高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种种问题有关,50位老师的回答中,有20%认为授课方式基本可以接受,且对于未来的信息化教学充满信心。40%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目前普遍存在难点困惑,对于今后的信息化教学还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还有40%的老师普遍都传达了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不理解,对于在今后的授课方式中有效结合信息化教育基本都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目前高中信息化教学要真正做到与常规教学模式相结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与探索,对于高中信息化教学这种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错误的估计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前景。信息化教学开始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有效确立,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操作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使其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显得更加复杂多变,往往在教师的教程安排中会因信息化教学本身的难点而导致课程结构出现明显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目前在国内高中教学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短板。但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我们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理性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正视其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缺点,努力的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加有效地信息化教学方式。
2.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科学教育出版社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之初,就当下国内教育现状与基本问题的探析中曾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杭州某中学在新教材改革中被作为试点进行新教材的学习,分别在该中学开设了五个实验班与十二个平行班,因新教程改革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安排,所以在每一个班级的教学中都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理解,观察试点班级所有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成绩,我们会发现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理想。成绩较为优异的实验班在期末成绩上基本没有变动,并没有出现预期中,因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信息化教学而得到学习成绩有效提高的情况。反之学习成绩稍稍落后的平行班中,期末成绩均有提升,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多名在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成绩都位列前茅,取得的很大的进步。从案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有效被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学,以及主动了解并且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自己学习成绩重要性的同学,在本次的`试点教学中都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其应用于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贴合实际,并且以自身优势为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本身更需要不断地了解与适应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是未来信息化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是未来开创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重要因素。
3.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
主题式教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当下教程改革中,我校将主题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充分利用了主题式教学的优点,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阶段性的在本学期的教育情况上取得进步。例如,为响应教程改革中提到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开始在高中各个班级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身因素,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在进行自身的加强与改善的同时,很难保障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我将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想更好的表现自己,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故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首先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课程讲解主题,辅助以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将本次主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声形并茂的讲解为学生解开疑惑,对于学生的难点,老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查阅出大量资料,然后依次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一节普通的授课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成了主动的探索与求知。老师也不再局限与独自的授课方式,更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做到了有效的帮助与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所创新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开创主题式信息化技术教学,是有效应用信息教学的新途径。
4.结束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并且将这三种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授课中,互相配合,相互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点带动面,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的情况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模式已经不是以前的单一演示型和枯燥的练习型模式。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可以分为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前者按照学习内容以及开放程度又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我们现在提倡对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创新和完善,但是实践证明演示型教学模式还是很有存在的必要。现今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以及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内容和特点,研究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新的教学模式,使整合模式更加多样化,最终达到全面整合的目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完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做演示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程序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触摸电视、电子白板等设备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应用于课堂演示和师生进行共同展示。这种模式可以组织和提供物理情境,演示理想化物理过程或课堂中难以完成、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可强调课堂的重点内容。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印象,为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创造情境。在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知识有明显效果。演示型教学模式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教师具有电脑、投影仪、大屏幕即可,如果有多媒体触摸电视或者电子白板更好。可以应用于高中各年级物理教学的各种课型。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像分子热运动、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等这些操作不明显或不易察觉到或无法看到的的现象;模拟展示天然放射性现象等实验本身有危险性实验;模拟演示重核裂变、加速器等实验室无法做成的实验;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仿真电学实验解决大量重复性实验操作问题等。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些信息技术的手段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也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一物理必修一《平抛运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分别把平抛运动和水平方向直线运动以及把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进行比较。教师利用高频摄像机把两个实验录制下来,在大屏幕投影上利用播放软件进行慢放,逐帧的显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平抛物体和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的物体随时都在同一竖直面上;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随时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毫无疑问地证明,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过程太快无法仔细观察的问题。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本质,验证了自己通过理论推导的结论,非常兴奋。
1.2发展以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做成主题网站并且放到专门服务器,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计算及终端在一定知识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计算及终端可以连接internet网络,我们也称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和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展开学习、探究、以及自我检测、评价,比较适合个体差异比较大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充足的网络终端供学生使用,其次要有充足的网络教学资源素材,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充足的资源平台,学生才能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另外,采取这样的模式,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要求、严格的指导和监督,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偏离学习、研究的方向,从而造成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后果。从现在的现实来看,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软件资源严重缺乏,是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学生就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因此资源库的建设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发展来看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只有建成真正的、良好的、充足的资源平台,教学模式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从资源的形式来看我们不但需要文本、图片资源,我们更需要视频资源以及高仿真物理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从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初期建设较困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从长远来看资源经过积累后再次使用只需更新部分资源即可,具有长期效应。另外,这些资源建成后有助于具有差异化的学生共同使用,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2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两点建议
2.1防止过多过滥,为了应用而应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智慧。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的深入,开始逐步实施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但也必须注意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并没有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而是在设计时过多地追求炫目的效果、华丽的界面,追求信息技术的刺激;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己课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生硬地把适合做实物演示实验的环节换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像以上这样为了应用而应用信息技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使学生疲惫于各种刺激中,学习兴趣会下降,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智慧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其实,一节课的好坏不应以是否使用和使用多少信息技术手段来评价,就单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最佳的效果。坚决防止做一些可有可无甚至画蛇添足的工作。
2.2经典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值得重视
经典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断地探索并用身边事物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比如“弹力”教学中,为了展示微小型变的存在,我们使用了灌有红色墨水的扁玻璃瓶,在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央插入一只细玻璃管。挤压玻璃瓶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墨水页面的升降变化,很能说明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同的周长圆的面积最大的数学知识。又如“失重与超重”的教学中,教师在纸杯口上蒙一层餐巾纸,并用细线固定好,在纸上面放上一个砝码,当纸杯和砝码上升过程中突然加速或者在下降过程中突然减速,会发现餐巾纸被压裂。这很好地展示了物体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现象清楚,学生震撼,收到效果很好。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虽然还有许多路要走,需要我们广大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也将有更光明的明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论文摘要: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学必须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9年,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思考。特别是近来,在学习与推进“昌乐教学模式”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做法,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的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知识接受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我的机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2.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四、五章。
实施理由: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2.1 整拿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笔者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最美家乡——武安”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武安这座美丽城市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2 完成主题任务
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
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2.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2.4 教师鼓励性评价
教师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还可选出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其他班的学。
3.不拘一格——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昌乐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学习其精神与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我们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
[2]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浅议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34):122.
[2]江胜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12):37-3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细化教学环节,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完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培养信息素质,体现“宗旨”;重视教材的作用,重“掌握”;贴近学生生活,渗透“应用”等方面详细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
当前的高中课程教学要求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引,结合时代需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而且,这项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飞快,需要把课程和现实需求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但是从现实来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教师相对短缺,任教班级较多,课时相对较少但教学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是非高考升学科目,学生专注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现实需求,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课时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重新审视教学,细化教学环节。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合理选择并且优化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培养信息素质,体现“宗旨”
在20xx年,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说法就被提出来。学科素养是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就是学生的必备素养。据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既能够体现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内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把有效和高效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让学生理解Microsoft word这一办公最常用的软件的特点和优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我找到类似的软件Office与之对比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更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体会中来理解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教材的作用,重“掌握”
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呈现一标多本的趋势,各地在教材使用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教材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教学、辅助学习但是不能够完全死板地教教材,而是要学会整合相关资源,结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实际,呈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要以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南,全面、恰当地解读课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说明书等相关信息的学习,达到创新学习的目标。
三、贴近学生生活,渗透“应用”
我们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广大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些技术或者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或者尝试,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与远方亲人进行视频是信息技术很普通的一个应用,对于没有用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年龄大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的周围推广这一技术,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捕捉意外,演绎精彩重“联学”
教学需要有预设,这是必要的,而且教学预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课堂生成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教学预设要保全生成,并给意外生成留有空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捕捉并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生成和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些动态生成的意外或许会扰乱教学节奏。作为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创新性地利用好这些意外,信息技术课堂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有一次讲“数据管理技术”,我正准备让学生按要求筛选数据,有一位学生举手,大声说:“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学生都投去了好奇和怀疑的目光。于是,我请那位学生演示,原来他按要求将表格中的其他内容都删了。于是,我问:“你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是真正满足了要求?大家按小组讨论一下。”没想到学生非常踊跃地发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和封闭性,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生动引导,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近70%的时间是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反思活动,他们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成效,在不断学习中深化认识。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反馈,准确捕捉到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不仅从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而且通过即时反馈,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强化自我肯定感及进一步提升的愿望。师生在持续的互动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写道: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信息技术学习从基于关键词由于高阶思维的转型,是技术发展之必然,教育发展之必然,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总之,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作为教师来说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来大胆整合、优化教材,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向,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摘要】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作用与探索,力求对数学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研究;探索
当今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
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对于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也是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这是最应该呈现的,能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动态展示图像变换,让几何体动起来,就像我们习惯用的几何画板就有这样的功能。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最重要的目的。用powerpiont或是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还可以配上图片和动画,问题的背景一目了然。小结课学生自主学习、练习讲评课分层教学,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三种思维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例如,在《概率》的教学中,有一个探究活动:“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近似值”,用计算模拟:向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内切圆,然后向其中撒芝麻,由落在圆内的芝麻数目和正方形内的芝麻数目比来探求π的近似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高峰 单位: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实验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将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而且为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探究提供了平台,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受化学原理.要想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成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信息技术.这不仅能让实验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能为实际教学过程带来有价值的辅助,提升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实验教学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收获.
一、捕捉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信息技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使用方式,能够发挥的效用也有各种不同的体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捕捉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捕捉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好的把握.这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认知.学生对于实验的整体把握是建立在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捕捉之上的,然而很多实验现象却不容易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些流失的实验现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实验学习中的缺失.而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完善.有些常规状态下不容易操作或者演示的实验,可以透过信息技术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于实验现象有更加清晰的观察,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做“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通过实物投影可以呈现传统演示实验中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阴阳两极产生的小气泡可以清晰地得到呈现,阳极产生的淡淡的黄绿色气体,学生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阳极有氯气生成;实验结束后在阴极附近滴入两滴酚酞溶液,阴极区域溶液颜色变红色,学生容易得到结论,阴极附近有碱性物质生成,从而使学生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有直观的了解与感受.实物投影在实验现象不容易捕捉的实验教学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获知这些实验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推导出相应的结论.
二、对于视频影像的灵活使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视频影像可以发挥辅助效果.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有些危险的实验,不仅不能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具备实验演示的教学条件.然而,有的实验非常重要,有必要让学生对于实验过程有较好的观察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认知.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发挥视频影像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将实验操作流程制作成相应的视频影像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实验流程工艺,进而深化对于相关实验原理的理解与体会.例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操作步骤和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课堂教学中一般难以演示.为了弥补这一教学缺憾,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剪辑后在课上播放.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工作者的艰辛,从而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方式与工艺流程.又如,在讲“石油的炼制”时,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去炼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参观,而学生又想象不出石油化工工业生产的情境.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学生能直观地认识这个实验过程,也能领会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学原理.
三、发挥动画模拟技术的辅助效果
动画模拟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比较有限.教师如果善于灵活利用这一技术,就能使化学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有机化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由于较为抽象,给学生的理解过程带来一定障碍.有些化学物质的结构、构成等,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模拟技术制作一些相应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生动直观的动画片段的过程中有效了解相关物质的构成特征.这样,不仅让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讲“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软件把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断键部位及新键的形成机理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清楚地从屏幕中看到乙酸分子中的羟基和乙醇分子羟基上的氢原子从原分子上断开后“手拉手”形成了水,剩余部分结合成新的物质乙酸乙酯.这样,不仅让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让学生对反应的机理有一个清晰认识.总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为知识教学带来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捕捉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捕捉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好的把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一、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做出语言评价
在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会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语言的方式给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例如,在讲“抽样方法”时,有位教师曾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在这一节课开始前,这位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游戏的气氛,如应用声、光效果,把这一次的教学环境布置成一个综艺节目一般。这位教师指出,咱们今天先不谈教学的问题,记得我昨天布置给你们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还给你们的学习成果打了分数。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你们的作业成绩到底做得怎样了,我想快速了解你们昨天的学习成绩。有哪位同学能够提供给我好的方案,让我能够最有效率、最准确地了解你们的数学成绩?于是学生联想到昨天学到的抽样的知识。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主题,表示:谁能提出一个最完善的方案,我会给予奖励哦!这位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语言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口头评价,就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接受到学习的`激励,感受到学习的引导,这是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课后拓展环节,为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项目式的学习任务,需要自动地搜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整合数学知识、完成数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地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可为学生做好综合评估。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做好相应的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即时评价、语言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应抓好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开展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发表,发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论文投稿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了活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质对于逻辑性教学要求较高。而实践操作中的严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导向,重新认识信息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实现信息课堂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础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该学科的严肃性,造成学生在理论上死记硬背,在实践操作中按部就班,信息技术教学严重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了抑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适时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将被高度吸引,而教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也将转化为学习兴趣点。
例如在“信息安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下列问题: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私人电脑传播病毒是什么?利用网络查找并记录“蠕虫”的历史;你了解特洛伊木马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有的是学生有所了解的,例如木马病毒等,有的是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例如第一个问题中的C-Brain病毒。通过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学生们对于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认识,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更加完善。由于这些问题都涉及一定的科学历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层面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对信息安全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以问题设置导入学习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气氛也将更加自由活泼。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对教学难点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树立起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实践”作为“问题导学”的方式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捷径,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听到的知识会在三天内忘记,看到的知识会在七天内忘记,而实践过的知识则会长期留在记忆中。”这句话虽然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但是却形象地描绘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实践学习中引入问题导学方式,则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衡。
例如在“信息利用”教学中,教师针对“20xx年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你是如何得到信息的?当时相关信息的来源有哪些?这些信息具有哪些特点?由于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不少学生踊跃作答,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主要的信息来源:电视、广播、网络。在信息特点的提炼上,学生们一致认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最高,但是从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价,网络信息又逊色于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实践对比,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信息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辨识和利用更加客观。
三、以“互动”作为“问题导学”的动力
经常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整体掌控教学电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听讲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进行实践操作。但是,教师还沉浸在理论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却急于实践,双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动而“不在一个频道”,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大打折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性,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微机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更要结合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问题导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软件做图过程中,教师相继提出如下问题:第一,怎样利用图形工具绘制椭圆形?第二,怎样在椭圆形中画出正方形选区?第三,选区颜色填充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快捷键是什么?设置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学生会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报告老师”,等老师帮助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上机实践。
四、以“创新”作为“问题导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制订出全面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够”,有的学生“不够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定个性化导学内容,同时分出教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这些分层任务进行自由选择。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教师一改原有找课本进行预习的方式,而是提前进行了问题预设,由此切入问题导学模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生活中看到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在多媒体技术中,其多样性和非线性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分别有不同的难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回答,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教学弹性。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会受到打击,反而 可以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台阶,这就是问题导学循序渐进的优越性。
五、以“渐进”作为“问题导学”的途径
学生的信息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过大量实践实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学生投入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学生还要对自己的操作进行随时调整。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步骤以及完成过程。教师在掌握全程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步骤加以观察,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应用、发布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信息道德建设上,教师也有一份社会责任。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学生分辨出信息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备的信息道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问题导学主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良信息的散播目的是什么?你遭遇过信息诈骗吗?你身边的人呢?面对不良信息你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渐进”的方式不断积累,不断丰富。
未来社会将呈现出信息爆炸趋势,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承载着信息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高中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方式,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问题导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稳步提升,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导学教学条件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这一教学氛围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0).
[2]吴桂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J].新课程导学,20xx(2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它集文学、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使人们能更自然、更“人性化”地使用信息,它对于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情境创设;人文地理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更能引导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一、信息技术的适用性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息技术的选择要讲究适用性。
1、导入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素材导入,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例如,“环境变迁”一课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播放恐龙灭绝影片,学生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又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课件打出《诗经》中收集的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然后围绕诗歌中描述的地理现象展开分析讨论。学生进入课堂有美的享受,注意力就会集中。
2、情境创设需要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追求的是引发学生自然合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情境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需要借助多媒体呈现。例如,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呈现“驴友”游览本地名胜百山祖时所写的日记,请学生说出日记中描述的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并简要描述百山祖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如,“环境变迁”一课中播放探访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形象生动又带点幽默的生物进化视频,使学生兴趣盎然,思考问题自然敏锐,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
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学生无法亲眼看到,采用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效率不高。而计算机却能把学生所未见过的自然地理现象很好地呈现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把地球运动的相关难点知识形象地演示出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还可以把课件放在任教班级的QQ群上,以利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又如,讲三圈环流和风带时可以用动画演示其成因,学生会感觉通俗易懂,教师也不用费劲地依靠板画来讲解。
4、人文地理教学更需仰仗信息技术
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因其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感觉没什么可学的,许多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大大减弱。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的人文地理教学除了设计精巧的导入、创设与学生的经验知识和智力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建立多媒体素材库,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兴趣。譬如,旅游地理这部分内容表面看没有难度、缺乏深度,比较容易理解,学生感到不学也无所谓,考试前背背就可以拿高分,于是心理开始放松,这会为高三地理复习埋下很大隐患。实际上这些人文地理知识往往是学生失分最为严重的部分,尤其是在主观综合题上,更是许多学生的“噩梦”,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内容理解不深,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记忆之上,缺乏对人文现象的分析和解剖能力。注重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泰山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为例,先以多媒体呈现泰山的地理位置图片和资料,请学生说出泰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再呈现泰山的著名景观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学生思考选择用哪种欣赏方法能够观赏到最佳美景?继而讨论泰山旅游景观的特点,接着播放介绍泰山雄伟壮丽特点原因的视频短片或呈现相关图片,由学生自己归纳原因。最后分析“云海玉盘”景观形成的气候和地形因素。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现象。如教师单纯利用大量媒体进行单一枯燥的宣讲,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一味地追求“直观”,限制了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禁锢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应本着适时适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而现代教学要求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地设计使用信息技术仍将是今后地理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蔺丽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性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戴晓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xx(1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8-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21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8-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05-25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04-15
[通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05-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优)06-01
【集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06-1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例15篇07-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品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