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4 09:19:56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优选)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优选)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

  一、“优化”教学环节,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综合使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来配合这首歌,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而“激趣”必定为首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标题入手,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往往从标题切入,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听到悲哀的乐曲,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会唱了,爱唱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这是个延续,也必须这样做,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有“给个凳子,摘到桃子”的扶持,也可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开放,更可以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再惧怕,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可以选择,可以挑战,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有了成就,有了合作,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鼓掌声)”、幽默的评价,既是肯定,又是调节气氛,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教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习是一门学问,教学亦如此,育人更是如此。让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介,不断提高”的教学追求来践行我们的“有效工程”建设,努力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音乐教学是我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小学生的教育生活的责任。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和措施,供广大的小学音乐教育者们借鉴和参考。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一门艺术。人们通过对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情操的作用。同时,有研究数据表明,音乐通过对人体神经的刺激,可以起到提高人的记忆力,培养人的感受力,增强人的思维想象能力的作用[1]。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对人的意义的探讨话题被重新提了出来,同时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理论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理念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要求,产生了丰富的内涵。具体到教育领域来说,以人为本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出发来进行个性化教学[2]。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

  (一)从课程设计上体现以人文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文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开创新的小学音乐教学格局,对传统的教学师生关系进行革新,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大大的提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音乐课程,来感受我们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项目和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歌唱比赛活动,或者是带领学生运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制作乐器,如用硬纸盒来制作简易的吉他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从教学课件中体现出以人文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受到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长期以来都存在无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则又给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借助多媒体动画或者是微课、慕课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向学生展示,选择的音乐教学课件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去观看,又要将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包含其中。例如:教师可制作微课,通过微课来指导小学生学习音符,在微课中尽可能的简化乐理知识,可将音符知识改编为相应的顺口溜来进行教学,如“白脸空心的是全音符,黑脸实心的是四份音符”等。由于微课时间短,且内容精炼,可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对小学生在健康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长期的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的发育[3]。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的教学目的出发,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切实的提高每一位小学生的音乐修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首歌曲进行欣赏,感受歌曲为我们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将身体交给节奏,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摇摆。待学生欣赏结束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听到这首歌曲时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体验。学生深入的理解了歌曲后再进行教学,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学服务,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我国教育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应该积极的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新时代的音乐作品教授给学生,推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3

  一、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老师应该摒弃传统音乐课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境、动感画面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使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展示。

  二、合理选择教学乐器

  乐器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力很好地扩展,还能够使一部分音乐的教学面貌有所改变。在课堂中加入音乐教学,既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创造教学和乐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又能够满足很多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声带狭小而难以演唱,却能够通过演奏乐器而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欲望,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潜力。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个年龄段对于乐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三、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国内外的一种教育新趋势,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像、声、图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断将信息量扩大,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从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断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贴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体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绩效考核,既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所掌握的一部分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掌握和考察,同时也包括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这种考核机制必须具备非常重要的可操作性,其评估结果必须要准确、真实、无误,能够为学科教学的改革提供很多有用的参考和依据。所以,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依据,设计出乐理、练耳、试唱等等的考核单元,能够全方位地评估和掌握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然后再和年度教学计划相结合,最终找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情况,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总结,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各种音乐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所以,必须对小学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倡导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可以通过律动教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器乐教学等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途径丰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音乐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也需要提倡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文章具体论述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五个策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学习

  音乐不仅能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小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亟须改革。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氛围,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使小学音乐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和兴趣的培养,寓教于乐,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没有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每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笔者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好地配合教学。小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所以,我在教学中会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做朋友,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多关心他们,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情感的升华。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探讨的话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起一种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教学必将有新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的讲述,而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上。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音乐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音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使小学生逐渐养成终身学习音乐的好习惯,促进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多的在于激励、鼓舞学生。我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音乐后进生更加关心。由于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会伴随着音乐游戏和表演等方式,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了“教”的有效性,更体现了“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训练来应用到实践中。在课堂评价时要注重激励的作用。如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比较感兴趣时,我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挖掘自身的潜力,唤起自信;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感到厌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我会引导学生不要放弃,向优等生学习,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便利。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思维简单,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音乐教师要注重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清晰地开展辅助教学。比如在唱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歌曲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活动等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在学唱歌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体验。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适度原则,科学合理地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就能极大地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并给小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通常以课本教学为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我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小学生成立音乐学习小组,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快乐地成长。课外实践还可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情感交流,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小英.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J].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11)

  [2]仇亚楠.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xx(6).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5

  一、在孩子心田播种“合唱”的种子,走近“合唱”

  1.携手合作,播撒“合唱”的种子

  合唱是一门让孩子通过声音的合作感受表现和谐的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合作”是合唱的种子,是合唱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合作”可以多种多样。

  (1)节奏合作接触节奏的初始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更形象深刻地记住节奏,于是有了用“走”“慢走”“跑”等生活中的动作来表示“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音符,用这一连串的动作来形象地表现黑板上抽象的一条条节奏。在完全熟悉了节奏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入声音的合作了,从易到难,遵循原则。首先可以是一组“走走走走……”另一组为“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的合作,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两条节奏的合作练习。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从刚开始的只顾我自己,到在不一样的“你”中去寻找统一。

  (2)乐器与歌声的合作几年前就提倡乐器走进课堂。沙球、双响筒、圆舞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怎样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合唱”教学中来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其实就是“合唱”教学的铺垫……让孩子在音乐与伴奏乐器中找到共性,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音色上的,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须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选择好合适的节奏后就是“唱”与“奏”的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合唱,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是一个旋律声部是由童声演唱的,一个旋律声部是由孩子控制打击乐器“演唱”的,在这个特殊的合唱过程中,相互聆听、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合唱精神从未改变过。

  2.学会欣赏,让“合唱”和我们越靠越近

  在小学低段的欣赏内容中,因为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多以歌曲为主,而歌曲中又多以童声齐唱和童声独唱为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合唱作品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不让孩子们等到教材上出现合唱的时候有一种“陌生”“突然”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音响资源。例如,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等等,播放一些好听的适合儿童听合唱作品,如《歌声与微笑》《下课十分钟》等,只作为纯粹的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合唱”靠近孩子,亲近孩子,让“合唱”不再陌生。

  二、让“合唱”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走进“合唱”

  1.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走进合唱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接触到了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可以通过空间的手势帮助孩子们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而我们对柯达伊手势的运用也仅限于音阶和单音的练习上,殊不知其对合唱训练也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柯达伊手势从简单的单声部练习,上升到单音延长的简单双声部练习,最后到类似于(轮唱)的双声部练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孩子们已经跟着我们的手势不知不觉走进了合唱里,产生了“声部”的概念。

  2.合理对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做加法,体验合唱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歌曲中,有很多篇幅短小、旋律易掌握的歌曲,很适合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合唱。(1)长音伴随在执教《钟》这一课时,利用钟这一音乐形象发出的声音与原有旋律进行合理叠加形成简单合唱:在第二声部加入“当-当-滴答滴答滴”。又例如,《长吧,小孩》歌曲的副歌部分:在第二声部加入“快长大-快快长大吧”。这种长音伴随形成合唱对于孩子说,比较容易找准音,对合唱增强了信心。(2)三度音程叠加三度音的叠加对刚刚接触合唱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或者是柯达伊手势同时进行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音高。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乐句较短,旋律音重复简单的乐句进行叠加。例如,在执教《牧羊女》这一课时,结合了羊宝宝和羊妈妈的声音在“555550”的地方进行“333330”的叠加,这种叠加能够让孩子体验合唱音与音之间的融合。

  3.齐唱变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虽然大家所唱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是起始时间不同,对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规整统一的歌曲,例如,《闪烁的小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放哨歌》等,其中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尤为适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合唱的教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应该贯穿在游戏、活动、情景里,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走进合唱里。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合唱”做足做实。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反思,和学者们共同探讨此类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出“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笔者认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合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

  心理学研究: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兴趣是一种基本动力,它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学习音乐进而享受音乐并且用音乐美化人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注重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引导到课堂内容当中。

  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音乐欣赏的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得懂”、在课堂下“懂得听”。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我们教师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例如:欣赏内容的所属分类、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家的平生事迹、音乐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获得更多音乐素材的途径。使学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音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充分的资料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以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形式得以多样化进行。传统的板书式、挂件式的材料在现代课堂中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小。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得写板书的时间大大节省,而且能够清晰、高效地表述课堂内容,快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文字、音频文件、图片文件、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结合到办公软件中。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只要课前认真细致地准备,就可以做一个精美的课件。不仅如此,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北京艾缪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子音乐配套软件更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该软件将课本中的歌曲以乐谱(简线兼备)、音频、视频的形式组合起来。而且还配套了节拍器、音频在线移调等功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上的一个巨大改革,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前前后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谓是音乐教师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乐素材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不能将课程的内容限定于课本之中。应结合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本土、本校音乐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它们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中。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融入本土音乐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易于搜集、整理;本土音乐大多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中得以体验;等等。

  近些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在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认真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对本土音乐素材的充分运用。如若能够搭配计算机技术,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电子音乐软件开发为启发,建设具有本土音乐特色的电子课件,将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五、结语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

  [2]刘斐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J]。大舞台。

  [3]王彤 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杜静文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

  [5]孙丽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

  [6]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7]赵治华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7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单一、封闭、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单纯地唱会一首歌或者欣赏一首乐曲。长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出,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儿童自身出发”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理念正好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合。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1.追求音乐的“原本性”。奥尔夫认为,人类生来就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如唱歌、跳舞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感性认知,表达人类最初的愿望,他还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学习成为非常愉快的一件事,而不能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接受音乐,渴望音乐,那么关于音乐课堂中的所有知识都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2.强调音乐的综合性。奥尔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动”。他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除了要唱以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肢体,如手、脚、身体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或者内心的情感感受。奥尔夫不仅教学生识谱唱歌,也让他们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再结合诗歌、舞蹈等来进行音乐活动。3.关注音乐的创造性。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总能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听到音乐后的反应: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即兴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回归人本。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即兴创编。如根据乐曲的节奏或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没有乐器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象,用手、脚等肢体进行即兴表演。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应用

  1.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即兴表演。然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天生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当孩子们听到一段音乐时,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将音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野蜂飞舞》时,我先让他们猜想这段音乐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再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野蜂,可以用身体或者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模仿它们是如何飞舞的;在演唱歌曲《小猴子》时,单凭歌唱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小猴子活泼、可爱、淘气这一形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歌曲的间奏处模仿猴子,可以是神情,也可以是某一动作。由此让他们在音乐的表达中去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节奏训练,强化节奏的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脱离不了节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单纯,具有很强的直感,但是节奏训练又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和练,那么效果肯定不佳。奥尔夫是如何训练孩童的节奏的`呢?他从孩子们熟知的童谣诗歌入手,让孩子们从一些简单的诗歌中提取节奏,最初由简单的二拍子或三拍子构成节奏型,作为节奏学习的起点。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入学以来的第一首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时,我就将歌曲的歌词编成了一首童谣,并用小方格将字与字之间隔开,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谱读歌词,孩子们都表示很好奇、很有趣。就这样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在无形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3.活动体验,享受音乐的审美过程。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提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强调在一节课上要明确唱会一首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完整地唱会歌曲及掌握知识,而忽略了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和学习音乐。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乐意与自己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情境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它的乐趣。奥尔夫提出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尝试将音乐的一些小知识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歌曲《太阳》时,我就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位老公公,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这样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授一年级小朋友“音的高低”这一知识点时,我从小动物的叫声如手,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猫和小牛的叫声,再播放小猫和牛的声音片段,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受音的高低。同时,奥尔夫强调音乐游戏的设计是建立在音乐目的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教师一定要清楚设计该游戏训练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情感。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结果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性、灵活性、即兴性和原创性。奥尔夫教学的本质,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8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如何使学生掌握音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一、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如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缓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3、有乐感的歌唱

  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这一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9

  片断回放1:

  教育学原理告诉人们:都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一个鼓励探索、发展、测试、讨论、交流和感受音乐的环境,但这一教学策略存在着花费教学时间过长,对学生自主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易造成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等方面的缺点。因此在明确实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础上,要更高效率地发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针对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选择最佳时机,优化分组,合理组织合作交流,科学引导指点,发挥优势功能,才能增强合作交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功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以及联络员的角色。

  片断回放2(改进设计):

  本人一方面让同学们自由组合,让他们在组内合作讨论中起着一个“组织带动”的作用。在同学们交流的十五分钟里,本人到每组了解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合作创编。例:在舞蹈组,本人参与了他们的舞蹈编排,对其进行了指导,并提议可以用歌舞结合的方式表现春天会更加丰富,于是他们热情邀请了旁边的演唱小组与她们合作创编节目,他们每一个都比较认真投入地创编排演自己的节目,最后还他们兴致勃勃地第一个上来表演了他们的歌伴舞,他们积极投入的表演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表现的活灵活现,引来了阵阵掌声;在朗诵组,本人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诵表达自己对春的赞美,激发了学生的朗诵兴趣,同时本人提议他们与绘画小组的合作表现春天,很快两组人就有单方面的创编投入到的新的合作创编中去了,最后本人指导他们组配上了音乐和简单的舞台调动。表演时朗诵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诗,绘画组的同学在上面走动,从不同角度展示着自己的画,配上本人给他们的钢琴乐,为大家营造一个集诗、画、音乐与一体的春的氛围。在十五分钟的合作学习中,本人分别对各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在引导下学生有了一定创编的'意识、信心和热情,都能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创编中去,编出自己的节目。在成果交流展示中,本人发现每组都有特色和出彩的地方,同学们情绪很高。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本人还让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论述设计的构思及方法,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增大了信息量,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使同学们通过这堂音乐综合课,走近了“春天”、理解了音乐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了解。这节课中60%以上的学生能投入创编,90%以上的学生能积极投入表演,较好的达到了本人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承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责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理解以及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策略探究

  音乐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养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夸张也不为过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将其作为六艺之一,而荀子则专写《乐论》,其中说到:“礼别异,乐合同。”礼与乐(le)互补,竟可以实现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说的“乐”(le)虽不等同于音乐,但也是以音乐为核心的。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xx)》也提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音乐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小学音乐的教学,要实现“课标”要求,还任重道远。笔者仅就自己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评。

  1根据学情情况,巧妙传授音乐知识

  笔者任教的学校因为是县城小学,许多孩子来自农村,在与孩子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家长会误以为音乐学习可以不用什么专门的歌唱、乐器、五线谱之类的知识,音乐需要的是像农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里面不也在教知识吗,他们才恍然大悟。音乐学习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审美体验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龄情况,适当地教授音乐知识。也只有做到这个,小学生才能对音乐有初步的审美享受。如何才能让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音乐知识呢?笔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乐课时要以生活为例,让小学生在模仿中去体验与感受。比如“音符时值”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是不可能去记住的。首先要告诉他们的是音是有长短的。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饭的音长,学生就会开心地记住了。还可以要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如猫、狗、牛、鸡这些农村中常见动物的叫声,其声音长短是很容易区别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动物不同状态的声音,如猫受到惊吓、慵懒、撒娇等不同状态的声音,其时长也有很大区别。这样的话,学生对声音的长短及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就会有直接的感知,再进而解释简谱与五线谱为什么要加上拍号就容易让学生记住与运用了。

  2与学生做朋友,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门交流的艺术,而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面对的群体是需要引导沟通的孩子,所以我们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应当多与学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师、音乐、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情感,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农村学生往往比较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与老师分享自己内心实际感受。而教师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引导者,就应当创造机会主动找他们进行交流,跟他们谈音乐,谈家庭背景、生活、性格爱好、未来梦想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原来是这样一个跟我们这么贴心的人,如此,学生就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音乐的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才能跟随老师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动一起编创。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平时音乐的学习,对音乐情节进行细致而丰富的讲解,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然就能随着教师的情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去;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交流,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环节的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也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新的趋势。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有效了解和调解,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保障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我在一年级《买菜》这一课的编创歌词的课件设计中,我根据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下载孩子们认识的水果蔬菜图片,结合我自己录制的编创歌词演唱音频的插入,就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这样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多的是获得了快乐的音乐体验。又如在三年级的《小骆驼》的课件制作中,我根据自己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体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我把铃鼓、三角铁、双响筒等乐器图片用各种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在乐谱下方插入相应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在观赏课件的同时,也能很快地记忆了乐器进入的顺序以及使用几个小节更换,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欣赏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增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呈现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化和直观性地了解音乐形象,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从中增长见识和享受艺术,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而然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京剧》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京剧的行当和表演手法,我上网搜索了多个京剧小视频,有动画版的,有现场版的等等,插入这些超链接,结合知识点的文字展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直观感知京剧的魅力。

  4提高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是情感体验的载体,音乐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唤起想象与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并得到思想陶冶。优秀的音乐可以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记忆,带领听众回顾童年的美好记忆,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笔者所在的湖南江永县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所在地,当地的很多妇女都会唱很多女书歌。这些女书歌的一部分在电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现。女书歌因为是用一些学生的“土话”歌唱的,我发现学生们能很轻而易举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而对一些女书歌中所包含的民俗进行讲解,学生们都能初步地聆听出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高低起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带有民族性的音乐对小学生的情操陶冶、灵魂塑造、心灵净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在音乐课堂中,多带领学生学习、欣赏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贝多芬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但是,每一节的音乐课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学生接受与喜爱的方法,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有益于学生的。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才能不断地启示他们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xx(S1).

  [2]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20xx(16).

  [3]刘雄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20xx(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基层学校,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获取前沿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开展适合地域条件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基础,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没有心灵互动,课堂氛围在音乐声中,表面上看似活跃,但实则一部分孩子并没有参与其中,课堂形成内心的孤寂与呆板。由此,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提高课堂的真正活跃,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奥尔夫教学法恰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够使学生从游戏中、玩耍中学习音乐,并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知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创造性、即兴性和灵活性的发挥,所注重的是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人们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需要人们亲自参与其中,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体会,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感受和学习本性的韵律。这种教学是现如今小学音乐课堂所需要的',是最适合人的启蒙教育。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时,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打节拍,那样学生看到毫无“画面感”的五线谱,第一意识肯定是乏味。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例如,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出几个自己吃过或者知道的三个字的水果名称,食物是儿童最有兴趣的,会非常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们都进入状态后,再根据学生想出来的3个字,利用读的不同时值教学生们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哪种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音。这样的游戏活动教学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

  二、以表演与情景模拟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的音乐课达到了挖掘孩子特长或达到一定水准后,家长们就不再需要花费其他费用,让孩子在校外学习声乐、乐器等特长班了。课堂需要生气,更需要联动,在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歌词简单,低年级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简单必然会导致单调。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作为骨架,深入加工,让一首简单的儿歌成为有血有肉的动情故事。然后让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海鸥的翱翔与友好,加入学生们自创的故事对白。通过这种入情、入理的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演唱这首歌曲,而且记忆深刻。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分析,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学生好奇、喜好动态画面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学生参与表演等方法,让普通的音乐课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加深记忆的有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强化记忆、丰富想象力。例如:利用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将学习的歌曲或即将学习的歌曲以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这样不仅仅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还对歌曲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有效率,而且通过学生的创新和深入幻想,音乐增添了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低开高走不丢掉一个学生

  在课上那些有音乐特长、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的孩子是课堂的“主力军”;而那些表达能力较弱,对音乐的体验一知半解,“五音不全”的孩子,却成了课堂的“看客”!我们不能妄想学生能够“一刀齐”地学习音乐,不能只关注会唱的同学,还要关照音乐课堂里的“后进生”,要尊重个体差异,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给他们一句肯定的点评,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一个自然合适的调整措施,让低点成为起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的启蒙教育,目的不是能教出歌唱家,而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音乐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不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潜在的音乐能力,为学生日后的音乐艺术道路开启心锁。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

  一、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现状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比赛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适当的开展班级之间的合唱比赛,教师可以对班级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恰当的选择合唱曲目及教学方法等。开展合唱比赛还是一种加深师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四、结束语面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好的做法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梳理教材选唱曲目,全面把握学生特点,把合唱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确保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3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对于歌唱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图通过“多维观察、准确及时、灵活运用”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3.1以歌曲作品的主题乐句与节奏为基础介入多声部教学。以作品主题乐句的音高、节奏为原型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如设计《音乐小屋》介入的多声部旋律材料就来自于歌曲本身第一句,Ⅱ声部用相同的音高节奏以轮唱的形式介入,抓住了前两句歌曲以“135”为主音的旋律特点,使两个声部合作之后不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3.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介入多声部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先用铃鼓、双响筒、木琴等打击乐器进行音高或节奏上的合作介入,使学生先破解节奏等一部分难点,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音高实现合唱。3.3设计律动“搞活”多声部教学。教师用拍手、跺脚、行走等律动让抽象的音符跳动起来,孩子在音乐的过程中玩,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令多声部教学变得有趣而接地气了。3.4从歌曲情绪风格的角度介入。从歌曲情绪风格角度介入,首先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适合介入“多声教学”;其次考虑介入的途径是用乐器、律动还是直接歌唱。如《理发师》一课却比较适合乐器介入,用沙锤、响板、碰铃等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不同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课堂效果就比较生动。3.5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介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歌曲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菊荣.追求有效:教学永恒的主题.[3]中国音乐教育.20xx年5月.[4]中小学音乐教育.20xx年3月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4

  摘 要:民歌是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为适应劳动、生活和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需要,集体创造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唱形式。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民歌素养,积累大量的民歌素材,随时做好示范的准备。然后再用心思去挖掘民歌内涵,找到民歌中最闪亮的“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最闪亮的“点”就是民歌的衬词。它在民歌中起着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强化风格、协调节奏、扩充结构的作用,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民歌;兴趣;衬词;民歌演唱

  民歌是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为适应劳动、生活和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需要,集体创造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唱形式。面对五彩斑斓的民歌世界,经常听到教师感叹说:“现在的学生只喜欢听、唱流行歌曲,不喜欢唱民歌。”本人不太认同这个说法。我认为学生不喜欢唱民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原因之一,但关键的还是教师没有示范好、没有引导好。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民歌素养,积累大量的民歌素材,随时做好示范的准备。然后,再用心思去挖掘民歌内涵,找到歌中最闪亮的“点”,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不会不喜欢唱民歌了。

  中国民歌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如何让这些陌生的带着浓郁地域、民族气息的歌曲深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会唱、爱唱、乐唱,本人就几年来民歌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1.多看多听,让学生充分体验

  怎样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上出有效的课?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挖掘有趣的音乐形象,用音乐的形象教学,调动起学生所有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每段音乐的表现与活动中,用多变的演唱方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能。在《划龙船》的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锣鼓喧天的河面上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的紧张场面,聆听领唱高亢嘹亮、跌宕起伏的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激昂奋发、铿锵有力的应和,点燃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激情。由于欣赏的曲目曲调较高、旋律音域较宽,学生学唱时有些困难,而众人和唱部分则容易学会,我在众人和唱部分把多媒体音量关小,让学生来演唱,烘托画面气氛。表演和学唱完毕,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唱得很痛快、很带劲、很好玩、还想唱……”

  2.做好示范,让学生乐于接受

  俗话说:“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示范准备,在拥有大量民歌积累的前提下,应该把教材中的每一首民歌、每一段民乐都深深地印在心里、嘴里、脑海里,好好吸收消化后再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昂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出教学情景,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也许我们的声音不够动听,但是我们的演唱应充满感情,韵味十足而富有魅力。我相信,学生不会拒绝任何动人的东西,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容易接受,再去欣赏和表现民歌,就不会只想笑,就会产生“我们要比平淡的范唱唱得还要好”的愿望。这就是教师示范、演示的魅力所在。

  二、让民歌演唱,成为学生的最爱

  1.精彩的民歌课堂

  德国的蒂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首四川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词那么长,四年级的学生却唱了一遍又嚷嚷着再来一遍;云南的《放马山歌》是五年级学生的最爱,虽然他们唱的那几声吆喝听起来还不够高亢,但是他们喜欢那种扬鞭催马的得意与豪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那几句“得儿铃铛瓢一瓢”,令三年级学生特别兴奋和喜爱,他们惊奇于教师弹舌头的功夫,也发誓要学会弹舌这一招,大家课后还互相切磋,甚至找到教师来评判谁唱得好;低年级的学生摇头晃脑地模仿着唱“喇(啊)叭,唢(哦)呐”,有的站着吹,有的坐着吹,还有的蹲着、躺着吹;而江苏那优美的《茉莉花》旋律更是让许多学生流连忘返,回家还要用自己不同的乐器来演奏……

  2.形式多样的活动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园地,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增加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的信息量。比如,在学校的橱窗里贴上学生民乐演出的精美图片,在音乐教室的走廊和教室挂上民族音乐家的图像和民族乐器的图片,利用校园广播站,在课间午后放上一首优雅的民族乐曲,既活跃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又增加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通过演出交流,让全校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接触民族音乐。

  让音乐教师共同努力,尽职尽责地把教材中“多彩的乡音”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民歌之声打动学生心灵,使他们对民歌产生喜爱之情,爱唱、会唱民歌,自觉地去收集其他民歌,将民歌文化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具有意味和深度,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地位比较特殊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塑造学生的艺术气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另外,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创新;策略探讨

  经过诸多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这门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鉴于此,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这门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以音乐学科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如何有效地运用音乐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开始,因为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能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求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很多教师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而过分地占有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势必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音乐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地体验和感受,例如,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答案和教学目标都全部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感受就完全是从外而内接受而来,而不是从内而外的产生出来。因此,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音乐这门学科的独有特点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作用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

  二、发挥音乐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是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完全地将音乐进行知识化和技能化,忽略了音乐自身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程式化和机械化,教师过于重视对于乐理知识和节奏知识的'讲述,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兴趣退化的现象,而兴趣的退化则必然会导致其自主创新欲望的淡化直至消失。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发挥音乐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从而激起学生想要自主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然后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如,对于一首歌曲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整首歌曲,然后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创作时作者的心境和整首歌曲所表达出来的真挚情感,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之后,势必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的对于这首歌的感受,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可以是在原曲之上的改编,也可以是自行的创作,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过程却是学生自主创新火花的闪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教师的不断激发之下迸发出想要进行自主创新的欲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原有的教学空间限制

  所谓的教学空间限制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文字和语言所能达到的范围,由于小学生在想象力和生活阅历方面的限制,使教师很难在课堂中运用文字和语言来无限地扩大教学的空间,因为学生无法想象得到他们所没有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事情和场景,而音乐的表现力和深邃的意境又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空间限制,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解放,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承载量大和形象直观的特点来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一对翅膀,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所缔造的奇幻空间之中自由地翱翔,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的观看不仅能够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多地激起其自主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想要用音乐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之所在。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优势,努力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将原本束缚在学生心灵和思维上的枷锁摘除,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音乐学习中逐步地提高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并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4

【精品】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7-2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06-28

[必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7-2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05-28

音乐教学论文06-07

(实用)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07-2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优】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