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15篇(通用)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论文1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论文吧。
摘要: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
关键词:集合论、计算机、应用
1、集合论的历史。
集合论是一门研究数学基础的学科。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描述工具。可以这样讲,现代数学与离散数学的“大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的。21世纪数学中最为深刻的活动,就是关于数学基础的探讨。这不仅涉及到数学的本性,也涉及到演绎数学的正确性。数学中若干悖论的发现,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而这种悖论在集合论中尤为突出。
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
经历二十余年后,集合论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只要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
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号称“天衣无缝”、“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从此整个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由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产生后,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中去。1908年,德国数学家策梅罗(E。Zermelo)提出公理化集合论,试图把集合论公理化的方法来消除悖论。他认为悖论的出现是由于康托尔沒有把集合的概念加以限制,康托尔对集合的定义是含混的.策梅罗希望简洁的公理能使集合的定义及其具有的性質更为显然。策梅罗的公理化集合论后来演变成ZF或ZFS公理系统。从此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理化集合论。与此相对应,在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
2、集合论在计算科学中的应用。
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集合论包括集合、关系和函数3部分。1)集合集合不仅可以表示数,而且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还
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如数据的.增加、删除、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的问题,却可以用集合来处理。因此,集合论在程序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与知识库、形式语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关系关系也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中,例如计算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特性关系和计算机语言的字符关系等,是数据结构、情报检索、数据库、算法分析、计算机理论等计算机领域中的良好数据工具。另外,关系中划分等价类的思想也可用于求网络的最小生成树等图的算法中。3)函数函数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中把输入、输出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函数。类似地,在开关理论、自动机原理和可计算性理论等领域中,函数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中双射函数是密码学中的重要工具。
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集合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更可以用来表示和处理非数值信息。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这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操作,可以很方便地用集合运算来处理。从而集合论在编译原理、开关理论、信息检索、形式语言、数据库和知识库、CAD、CAM、CAI及AI等各个领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如扎德(Zadeh)的模糊集理论和保拉克(Pawlak)的粗糙集理论等等。集合论的方法已经成为计算科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屈婉玲,耿素云,等。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KennethH。Rosen。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陈敏,李泽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
〔4〕龚静,王青川。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浅析[J]。青海科技,20xx。
数学论文2
摘 要: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 因素 对策。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大多数同学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初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 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浅谈如下:
1.1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在深度、广度,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样。高中学习对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导致学生成绩的分化,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1.2 学生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但是教师担心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或学习效率不高,还是会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
导致许多同学在学习上无法独立自主,习惯性跟随老师的节奏,放弃学习主动权。表现在没有课前计划,坐等上课,没有课前预习,不熟悉上课内容,课堂上慌忙记笔记,而没有理解课堂内容。
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高中阶段,考试频繁,课业繁重,基本上没有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及时的放松和调整。在较难的章节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老师、家人及朋友的正确疏导,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1.3 不重视基础
一些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忽视认真演算书写的重要性。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经常演算出错。学习数学同掌握其他技能一样,应该由易到难,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一步一步学起,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总量,提高知识难度。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有更广阔的拓展知识的空间。了解清楚基本的概念,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因为它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学好数学。
1.4 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定式,即使了解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开展。学生很少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来源,理解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总结思想和方法。课后学生不会巩固、总结、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概念一知半解,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于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奉行“拿来主义”,对于别的同学的方法照搬照抄,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 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策略
2.1 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考试的成绩、数学素养、学习态度和整体能力,在参考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每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灵活应用,按照学生需求进行备课。
首先,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次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并掌握知识。其次,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分层。按照中等层次学生的水平布置作业,这样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够完成这些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其它层次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递进式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2.2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后,还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进行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过程,必然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2.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深入探究问题、系统总结等方面。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可行性,既有长期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应及时与教师或同学探讨不理解的问题,取长补短。课堂学习提高效率,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此外,要养成纠错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知识水平,而且养成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要引导学生不断复习学过的内容,提炼反思的结果,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科学且高效。这样,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才更加有条理,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运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对数学的感悟。归纳、总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灵活运用的能力,让教学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2.4 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要提高学习兴趣,首先要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是工具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其次,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性、应用性和灵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教学。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将枯燥、静止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接收信息,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推导定理或概念的过程,解题过程等,不仅能够避免教师板书的时间过长,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思维、语言、兴趣、思想以及情感的交流,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学习。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陈景润、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事迹,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3 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从高中学生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不重视基础、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提出了进行分层教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四种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求知,希望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潘荣。浅谈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9)。
[2] 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xx(5)。
[3] 邹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4] 杨 海宁。高 中数 学常用数学思 想 方法的 应用[J]. 考 试 周 刊 ,20xx(71)。
[5] 傅祝秀。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J].教育,20xx(33)。
[6] 马启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尝试---自主探究两圆方程差的几何意义[J].中学数学杂志,20xx(1)。
[7] 王光明,刁颖。高效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J].数学教育学 报,20xx(5)。
[8] 汪国华。新课程 理念下 数学教师能力的重新 诠释[J].数 学通 报,20xx(7)。
[9]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xx(6)。
[10]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数学论文3
论文导读:我们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生活实际数学化,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学习,生活化,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我们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即:“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亲切”。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学习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即:“生活实际数学化,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成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我们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亲切
数学总是给人以神秘难懂的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当然,数学语言本身也比较抽象,对于知识经验尚欠缺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确不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那些经过抽象概括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有一位教师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新课伊始,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和足球等实物,由学生分类、触摸,再推一推、滚一滚、搭一搭,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长方体的一个面“取”下来放到纸上。这一个生活化的数学描述立刻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倍感亲切。有的学生用铅笔沿着边儿画;有的学生将纸包在长方体的一个面上,顺着棱压出印儿;也有的学生将一张纸铺在桌上,下面垫上一本书,拿长方体像盖章一样印在纸上,再把印出的印儿描出来……
这样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从长方体上“取”下了平面图形,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触摸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改变了教材中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把教材例题中 “2.6元”和“3.4元”分别改成了“2元6角”“3元4角”,并出示了主题情景图(课本中的挂图):“小明去文具商店准备买一枝圆珠笔和一本笔记本,一枝圆珠笔2元6角,一本笔记本3元4角。小红至少应该带多少元钱?”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2元6角+3元4角,26+34,2.6+3.4。科技论文。学生解答后教师引导他们讨论这几种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2.6+3.4=6.0”的计算竖式应当怎样理解,能否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释——
生1:竖式中的2表示2元,6表示6角,3表示3元,4表示4角,2元应当与3元相加,6角应当与4角相加。
生2:竖式中的2表示2个1,6表示6个0.1,3表示3个1,4表示4个0.1,2个1与3个1相加得5个1,6个0.1与4个0.1相加得10个0.1也就是1。
生3:计数单位相同的能直接相加。
生4:我们在计算整数加法是要求数位对齐,我想小数加法中是不是也要数位对齐?
教师将“2.6元”与“3.4元”变成了“2元6角” “3元4角”,这一改动虽小,但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生活化的方式感受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试图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抽象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描述计算法则,显然这一尝试是成功的,并且这一成功的意义远不只在于这一个知识点、这一节课,也许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生活实际数学化,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是一个经验被激活、利用、调整、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学习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位教师在教学“5”的组成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红家有3口人,今天爷爷和奶奶也来了,大家一起吃苹果。爸爸让小红去拿,小红应当怎样拿?
生1:应当拿5个,因为3口人再加上爷爷奶奶一共5口人。
生2:小红的手不够大,一次拿不来,可以第一次拿2个给爷爷和奶奶,第二次再拿3个。
生3:也可以第一次拿4个(每只手拿2个)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再拿1个给自己。科技论文。
生4:也可以先取2个给爷爷奶奶,再取2个给爸爸妈妈,最后取1个给自己。
……
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景,学生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是这样安排的:
师:老师上周末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这是购物发票(屏幕显示)。同学们能够从这张购物发票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老师买了4瓶可乐,每瓶3.30元,共13.20元。
生2:老师还买了一箱牛奶54.60元。
生3:老师一共花费了108.74元
……
师:这些数是什么数?听说过吗?
生:小数。
师: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生1:我会读这些小数。
生2:我还会写这些小数。
生3:我知道小数都是有小数点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这些小数。每瓶可乐3.30元,这里面有两个“3”,它们一样吗?
……
购物发票是常见的,发票上的小数也是亲切的。这些信息成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小数”这一知识点在生活实际中的存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3.30元这个数中的两个3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内容的探究,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获得体验,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总而言之,只有当我们带领着孩子们从学科世界走向他们的生活世界,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实际数学化,使我们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数学论文4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的优点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高中阶段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论文5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在我院“教、学、做、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有机结合的案例化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架起数学和其它专业之间的桥梁,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改革 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规模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要求。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在职业院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推进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趋势下,我院结合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学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在省、国家各级比赛中屡获的优异成绩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知高等数学教学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学院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为学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性支撑。
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真正构成数学的是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高职的数学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理论授课体系中解放出来,仔细研究专业特点,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基础,实施案例化教学。高职数学的特点不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在于它广泛的应用性。
构造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求解是数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数学模型的求解,即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于数学模型的构建则基本不纳入教学范畴,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它切断了数学与其它专业和领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高职的数学教学需要把数学模型的构造纳人教学体系中来,不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应用数学,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在数学和专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基于以上思考,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纳人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是提高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有效手段。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模型、数学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等数学课程在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提供的支持,更符合我院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对这种新型高等数学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做一些探讨。
1、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1有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应具备下述特征:主动好奇,敏锐的洞察力、灵活性、疑问性、独创性、独立性、自信心、坚持力、想象力、严密性、幽默感、勇气、流畅的表达等。数学建模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因此,数学建模是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建模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使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数学学科与社会的交汇。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数学建模活动是综合利用各种技巧、技能以及分析、综合等的认知活动。数学建模的方法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往往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此,数学建模并没有“标准模式”,即使是对同一问题进行处理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也是灵活多样的。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时,必须善于从习惯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敢于向传统知识挑战,尝试一种与传统解题不同的方式,建立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建模不仅能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也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极好载体。
1.2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数学来源于实际,许多数学知识是从不同事物纷乱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抽象出反映相同规律的共性,经过数学家的辛勤工作升华为理论的结果,这对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学习着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拓广了知识面,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知识水平,而且提高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传统数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觉得数学不过是一大套推理、计算和解题的技能而已,甚至认为数学没多大用处,是一种思维的游戏。新高等数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能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其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青年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
2、符合高职的发展趋势和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2.1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构建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改革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大纲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设置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服务专业,与专业课教师一道,根据学院专业课程的需要,共同讨论数学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教学安排,逐步形成适合本院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如可设置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搭建“大平台,活模块,多接口”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高等数学(1)为必修模块,适用于工科类各专业;专业模块根据专业设置,如电子、通信、计算机类学生可选学无穷级数、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线性代数等;机械类学生可选学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学生选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加强专业的针对睦。
2.2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多练习、多体会来实现。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纯粹的应试教育,用数学的意识很弱,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形式去求解,无从下手。而数学模型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学习数学模型,参与数学建模,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一个新概念或一个新内容,都力图用一个激发求知欲的案例或示例引人,在每个知识的教学中,列举与相关内容相联系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本身就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并非纯理论的推导而无用处的游戏。例如:函数羊粟中讲解指数增长樟。曲线呵以用以描述当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起着阻滞作用时种群增长的情况、银行计息的复利公式等等。导数中讲解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征税问题等例子。定积分中讲解非均匀资金流量的现值与未来值,学习曲线模型等。微分方程中讲解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模型;阻滞增长模型;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的数学模型等。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体验到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好途径。
2.3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应用的另一关键步骤是利用计算机求解模型,数学实验是数学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历来被视为一门抽象、深奥的课程,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极限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下,很难把随的不断变化而趋向某个常数或不趋向于某个常数的动态过程显露出来,更不能有一个学生参与的认知环境。而运用计算机教学工具,采用数学实验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把数列的通项随变化的过程动态地显示出来,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反复实践,反复体验何谓“无限逼近”。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加上教师的启发可以较好地完成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数学实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数学实验提供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动手动脑做“数学实验”。在这样的认知环境及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切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数学实验是让学生练和培,驾亲身体验分和培养,综合素质和理问题、提炼模型、求解模型等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寻求问题的求解途径,认真查阅各种资料,积极思考,建立起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并使各种难以理解的概念瞬间可以得到应用。同时,学生掌握了先进的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求解数学问题和模型时会如虎添翼,迎刃而解。譬如一个复杂的定积分问题,以前,学生可能会苦于找不到求解思路和方法而无从下手,而如今,利用数学软件,输人两、三行命令,即可很快地得到求解结果。学生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种复杂的计算上,而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上,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高技能人才才能得以培养。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努力,高等数学课程可以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数学论文6
1、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两种分组方式:一是优差学生均衡搭配。这种分配方法主要针对初一及初二的学生,其好处是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分组时为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应当注意平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借此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与督促,使其能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主动学习。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能够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二是分层搭配。这种分组方式主要针对初三学生。分层搭配的原则是依据学生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层,即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分别分成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不再处于受帮助的位置,这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对基础课程的掌握。总题来讲,这种分组方式可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
2、开展实例探讨,强化实际应用
对于教师,在开展实力探讨方面,以教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可将这部分内容分为角、线段、直角三角形同等腰三角形这四部分。将所有学生分为8组,要求每组同学先自己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出本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解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这种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组之间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意识去进行知识总结,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时刻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和手段。
3、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紧紧跟住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改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枯燥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尊重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疑问及观点,对学生的探索及求知欲望予以充分肯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论文7
我们的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喜欢形象具体的学习知识;我们的学生喜欢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学生喜欢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学习渠道。这正如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具体感知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这说明学习数学是一种体验、一种理解的过程,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体验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和巩固原有的数学知识。
一、生活化:体验学习的前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易感受。
1.观察身边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身边到处有数学,如果能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认知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存在魅力。例如,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边看,边数;让学生自主体验,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高,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
2.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例如:认识了人民币后,创设“小小商店”让学生当小小售货员和顾客交易;认识了钟表,让学生自己拨时间,表演一天的作息安排。这样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充分的。
二、实践: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是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体验各种探索活动。
1.开放情境,引导体验。例如,一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有一学生说:“我试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这就是学生对事物探索体验的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了认识事物的主体。
2.组织实践,解决问题。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堂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我们可用实践性作业安排课后任务,例如,学习了“分类”,我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要求整洁美观,学生兴趣很高。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合作: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合作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有表现的机会,人人有尝试成功的喜悦。
1.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学中,教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让1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快乐。;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让他们利用剪拼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学生方法各异,互相讨论后都归纳出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是修正,补充。在交流中学会合作,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体验。
2.合作中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设计的学习材料如果太难,学生的学习往往不能成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就不会有愉悦的体验;如果过易,思维的强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愉悦的体验不强烈。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易于交流的开放话题,人人都能参与讨论,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挥。交流中,教室要采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例如学习了分类后,要求学生将教室里的人分类,这是个开放的问题,方法很多,孩子们踊跃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依据性别分,有的依据职业分…学生个个都有自己的方法,脸上洋溢着快乐。
数学论文8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所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呢
关键词:体验;感悟
体验数学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中的事例,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回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动脑、动心、动手、人情人境地对题意进行切身感受,从而有所思、有所想去领会其意.而感悟数学则是明白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后,凭借经验的分析,提炼表象性认识,而升华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的交汇点,有感而发悟出数学道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验数学是感悟数学的基础,而感悟数学则是体验数学的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到银行收集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使其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和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5.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探究新知、总结方法时,动手操作、探索问题时,意见分歧较大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6.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评价是我们去寻找每个学生优点的过程,我们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使学生在我们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包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方法真多,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与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总之,经常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学生,解题策略更趋多样,错误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明显高于对照班,所以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发现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使他们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数学论文9
在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鲸鱼老师正在教同学们数学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鲸鱼对妈妈说:"妈妈,我到您现在这么大年龄时,您就31岁啦!”妈妈听了,笑着对小鲸鱼说:"孩子,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你只有1岁.”听了她们的'对话,你知道妈妈现在有多少岁吗?”
聪明的聪聪小鲸鱼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他举手告诉老师是“21”,鲸鱼老师点了点头,笑着让聪聪把解题过程给大家说一说,聪聪听后,马上走上讲台,给大家说了起来.
首先,可以从题中得知:小鲸鱼长到妈妈那么大时,需要从现在起再长一个年龄差;而妈妈在小鲸鱼长了一个年龄差,也就是像妈妈现在这么大时,妈妈也长了一个年龄差,即妈妈再长一个年龄差后是31岁;再根据后面的题目,也可得知,妈妈从现在起,减少一个年龄差和孩子现在一样大时,孩子也减少了一个年龄差,变成了1岁,这说明:
小鲸鱼现在的年龄:(1个年龄差+1)岁
妈妈现在的年龄:(2个年龄差+1)岁
妈妈再长一个年龄差后的年龄是:(3个年龄差+1岁),即31岁.看苯笨鲸鱼不是很理解,聪聪就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小鲸鱼现在的年龄{---- ----- -----}
一岁 年龄差年龄差
妈妈现在的年龄 {---- ----- ----- -----}
31岁
最后列出方程 解:设小鲸鱼现在与妈妈的年龄差为x岁
3x+1=31
3x=30
X=10
2x+1=2x10+1=21
答:妈妈现在21岁
现在大家都自发地给聪聪鼓掌,因为聪聪答这道题答得太好了。最后,鲸鱼老师总结道:同学们,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1岁与31岁相差3个年龄差,这种方法就叫做“作图法”。大家在做题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其实,像这类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就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倍数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年龄却一直是个不变量。
数学论文10
火柴棒到处可见,用它来做游戏,简便易行,妙趣横生。而游戏时,你必须认真思考,探索规律,因此被人们公认是一项有利于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益智游戏。
暑假里,我闲着没事干,随手打开书橱,拿了几十本我哥哥那时候的奥数书,要知道,我哥哥那时候特别酷爱数学,其中有一本名叫《神奇的火柴棒》里面都是让我们思考关于火柴棒的一系列题目,我翻开第一页,一道火柴棒的题目映入我的眼帘,上面写着一道题目17+41+1=72,要求只移动一根使火柴棒的等式成立。
我便开始思考起来,首先想到的是答案72不变,17的`下面加上-就变成了12,12+41+1=72?不是,看来不能这样一个一个的试看。只有从个位着手了!7+1+1=9,如果进位的话还相差3。我就想到了41的4,如果把1移开个位上7+4+1正好等于12,然后再考虑1往哪移,在这到题目中,1只能放在两个7的下面变成12+4+1=72或变成17+4+1=22看来是第二种行得通,由此得来答案17+4+1=22。
其实做这种形式的题目要掌握形成的变化规律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出答案,只要认真思考,抓住窍门就能做出来,其实还是挺有趣的,能尝到胜利的果实!以后我也要多做这种题目,增强奥数能力,提高奥数水平!
数学论文11
一、小学数学课堂设立情境教学
在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课堂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育的质量就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教师找一些数学题目,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提问出来。例如,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把一些应用题或者算术题的名称改为学生喜欢的故事人物或者动画片人物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问题自主思考,从而认真地听讲。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给各组学生相同的例题,比如,3+3+3用乘法怎么表示?看哪一组同学先完成,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形成一种问题竞赛来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教师应在竞争里加入适当的`游戏来避免学生在抢答题目时的枯燥,使学生更全神贯注地抢答问题,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通过竞争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开设了很多新的课堂教学。例如,情境课堂教学、竞争课堂教学等,这样的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应对每节课的课堂效果进行分析,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在分析中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知道怎样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难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佳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也在课堂里学会了怎样做算术题,培养了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习数学的状态发挥到最佳。通过新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里的应用,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通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教育的研究,发现新的课堂教育可以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出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时刻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论文12
作为工科类大学公共课的一种,高等数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培养、训练数学思维等上发挥着重要的做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思想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现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数老师以课后实验着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使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二) 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 二) 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凤艳,杨永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改革,20xx ( 04) : 177 -178,189.
[3] 杨四香.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 ( 30) : 89,95.
[4] 刘合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J]. 贵阳学院学报,20xx ( 03) : 63 -65.
数学论文13
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突出其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练习;设计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果,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呢?
1提倡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学科整合,不拘一格,步入练习的“你中有我”
数学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类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提倡自主,突出练习的“民主自由”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加强实践,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学校内纪念亭的六根柱子,看清涂漆的是圆柱的哪一面;学习《统计》后让学生统计学校门前的公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量一量篮球场中的争球圈一周的长度,从中感觉圆周长的概念……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新课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数学论文14
1、教师方面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性学科,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开展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里提到的准备工作,并非只是要求教师要提前备课,确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还要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对疑难知识点首先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才不会在课堂上面对它时变得措手不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友好关系的培养。据现有报道证明,人类的`思维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而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态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情绪表现,提高亲和力,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学生方面
新课改要求学生加强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在笔者看来,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形成团队意识,还能促进学生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另外,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基础水平,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配。在开展合作学习前,要提前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自行拟定学习流程,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感。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介入,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打造高效课堂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尽量避免过于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教师本身职责。其次,不可过于侧重追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过所有的教学方式,都应以完成课堂内容的教学为重要前提。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基本的尊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足够的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高校课堂应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积极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与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乐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感,最终愿意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在未来对数学这门课程上有更高的造诣。
数学论文15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BCD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精选】数学论文09-05
数学论文09-05
数学论文精选09-06
数学论文05-15
【必备】数学论文09-04
【精品】数学论文09-06
【必看】数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论文09-04
【热门】数学论文09-05
美感数学论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