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4-08-07 15:32:2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5篇]

小学语文论文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4.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品德教育

  在教学改革之前,应试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培养出高智低能没品德的学生。老师只会拼命地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在进行新课改了,就要还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本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例如教授《刘三姐》一课,可以在教学当中设立场景剧,把学生分为两组或几组进行山歌对唱,学生肯定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既得到了音乐熏陶,又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积极美好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契机,语文教学课堂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动因

  1.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新颖、生动,会立刻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信息化的处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图像、视频等资料,易于学生理解,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传统的模式下,教学主要是集中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时间有限,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教师可以课前将课件等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预先学习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的预先学习和课后巩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化课堂氛围。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有时甚至根本就无法理解课本上的某些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通过具体的图片、声音以及画面,可以使他们很直观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好地进行生活场景设置,更好地创造语文学习交流展示平台,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专注度、参与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举一反三”变式的时候,可以先利用网络找出一篇“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制作出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阅读并分析,改变原来逐段讲解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们自己讨论,教师则设计出大致的教学过程和思路,然后让学生们讨论交流,教师在旁边辅助,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交流的结果,最终总结出“举一反三”的概念,教学特点和策略,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2.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凸显以学生为主的动态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这种方式,将所需要教授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者是加强学生感官接受能力,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知,启发思维,发表对于课文内容的见解。这种教学方法叫动态学习。我们利用这种动态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桂林山水》中,课本教材的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借助形象力是难以感知到的,因此,引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视频,山水一色,小船轻荡其中美好的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美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要局限在课堂上,囿于保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紧张。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可以实现师生间无障碍零距离接触,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技术被视作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媒介之一,新技术的应用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xx.

  [2]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5):99-104.

小学语文论文3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比较薄弱的阶段,语文经典篇章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的经典篇章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会配有彩色插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经典诵读篇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诵读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可以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配上诗句,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经典语文篇章的诵读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掌握阅读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各种语文材料。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从拼音、偏旁结构开始掌握基础的汉字,然而,如何做到让当代学生像古人一样,在没有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却能较好较快地提高识字能力,经典诵读便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经典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词出现频率,而且在经典文章中,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再者,经典文章主要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典诵读中,将生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帮助儿童提高智力

  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发现,13岁之前的儿童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被称为最经济的学习时期,完成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最好的记忆阶段学习最好的经典文章,不仅是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对之后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课本中节选了很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这些经典作品大都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会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正处于大幅提升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习的文章内容给学生留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抓住作品的主旨大意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毕竟有限,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时,还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想象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智力有效的提高。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除过用小石子这个方法外,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喝到水”或者“为什么用小石子就可以使水面升高”等问题,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帮助学生想成正确的道德观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种的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许多学者以及教育专家反复阅读而筛选出来的精华作品,这些作品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同时,文学作品中同样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赞叹,这些文学精华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小学生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的美好品质。但这种思想意识的培养不是依赖教材上的语言文字,而是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典作品的诵读过程中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二小放牛》这篇文章时,通过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放牛郎王二小的感人形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同时丑陋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激起了学生内心对丑恶、残暴的憎恨。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文学的诵读,最大限度地利用古典文学的资源,稳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4

  摘 要:摘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越来越高,较强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对公民综合能力评判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足,农村教学主体的口语交际水平也明显不如城市。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口

  关键词:语文口语教学论文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语言的表达,是人们思想表达、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各种的社会实践中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他是一个人思想信息表达的载体之一,而且也是做频繁的。无论是学习、工作、演讲、讨论都是不可能脱离口语交际的。(二)口语表达能力是书写表达的基础根据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观点,语言的表达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写表达的方式。根据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是由口头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脉络。只有把话说清楚,文章才能书写的才能更通畅观点、更清晰。(三)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关系来看,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相互关联且有紧密的联系

  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良好环境,给予学生们能说,想说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说话必须有受听的对象,而且要根据说话的主题和内容受听者必须做出相关的反应。口头表达的一方要表达明确的观点、表达流畅、吐字清晰、(三)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良好的语文交际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辩证的关系,相互影响。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具体办法

  (一)营造情境教学的环境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交际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话题为展开,又必须的语言环境为依托。通过语言的表述上去营建语言环境,依托教材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加工,通过口头描述对象,且要做到生动形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思想表达出来。如设立《口语表达》中的课堂主题中让学生去描述同学的体貌特征、生活故事等等。让学生们有想表达的平台和条件,

  (二)依托生活实际情况

  走进生活,拓宽口语交际的接触面和来源。口语交际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开展学生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不仅可以增长生活、社会经验,在开展结合社会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活是个大课堂,在这大课堂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学校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教师的有次序、有组织的进行。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勇于表达,要多加参与,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参与。在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去提升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授予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条件,要学生们敢表达、想表达。1.悉心倾听在教学中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不在意思维训练和思考,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总结,把握优秀的表达方式。听一个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主干;听一段话时,要抓住段落的主题意思;听较长的几段话,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体的大意。在高年级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训练,必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组织表达的整理在听说的过程中要,把握别的主体和观点的表达顺序和优缺点。掌握优秀的思维逻辑。在说的同时要主体明确,简而意赅、抓住论点、条理清晰、通畅流顺。

  (四)多种训练的形式

  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虽然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乏,但我们也可以创造其他的训练形式。在表演中训练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根据教材课题的故事情节,以小品的表演形式来通过对话来训练。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互相扮演角色。如《长妈妈与山海经》《小英雄雨来》就可以开展对话形式的表演。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评论讲故事的方式。如评论动画片、电影、时政热点,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尽可能的多表达。同学之间可以指正不足之处,相互的讲故事,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由此来增加口语交际的能力总而言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教师团队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在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切实的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琪渝.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冷场面与对策[J].求知导刊.20xx(13).

  [2]乐凤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

  [3]骆云潜.口语交际与真情、生活[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xx(02).

小学语文论文5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在小学语文研究领域中,“阅读教学在全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能带动作文教学,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是全部语文教学的基础”。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从文章的第一段出发,采用逐段讲解的方法,重点研究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从而出现了分析过多过细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长期下来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什么叫做整体性阅读教学呢?把它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在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从文章的初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逐步深入研究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最后明白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应遵循“通过整体感知—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整体再次把握”这样的具体教学步骤。笔者联系实际经验谈谈具体理解。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求学生了解文本,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后的初次感受。在阅读中要知道这是什么样类型的文章、作者的简介、文章的背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储备的不同,整体感知后的感受是不同的,这需要老师在朗读前明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而不是泛泛去读。对于低段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特点及理解、概括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师范朗读,朗读中在语音、语调中提示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要点来掌握:(1)文章题目:阅读文章首先是看题目,它是文章的题眼。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这样文章的题目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带着兴趣往下阅读。(2)文章内的插图:低年级学生对整段的文字读起来比较吃力,而彩色图片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让图与原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放声朗读的.时间,为的就是能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可以把握整体内容,在低年级孩子们就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重点段落深层研读

  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后,获得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就要对作品的具体局部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是定位重要信息的阶段。这里的深层研读不同于传统的逐段分析,它是在对整体感知下的重点段落的解读,重点理清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在此阶段避免提很多琐碎的问题,提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不同方面去把握。教师从教学中可从几下方面点拨:(1)在通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定位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例如: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词语和句子等等。(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够通过这些关键的词句,明确写作目的。(3)指导学生能够说出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间的上下文联系。(4)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整体再次把握

  在整体把握里最重要的环节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只有对结构层次清楚了,才能更好得理解主旨。最后让学生达到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结论的出处的目的,这才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点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清楚文本的脉络结构,文章的结构一般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个的概括了解才能逐渐体会。(2)体会文章的传神之处。这就需要反复的诵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3)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手法。(4)归纳总结阅读的方法。例如:默读法、略读法等形式,并体会这些形式在阅读中给予自己的帮助,以便将来的阅读中可以运用同种方法。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整体感知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是关键,而整体把握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归宿。以上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环环相扣。当然,针对不同的学段各有差异,其中整体感知层面主要在低学段进行,比较强调以字词为主的教学。后两个层面在中高段进行,比较强调句段、篇章的教学。但都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注重学段间的过度。新课程语文突出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饲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正如刘永康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素养是包括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与习惯、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各种要素相互合成的统一体,小学语文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用儿童天使般的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展开对话,在思维和情感中领会作品的美好,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作者:李倩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xx:1.

  [2]李保初.阅读教学浅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3.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87.

小学语文论文6

  审美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人在小时候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往往是最强的,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就给长期的审美教育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都处于空白期,也就是说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收什么。这一方面方便了教师灌输良好的审美信息,另一方面让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很大,这个时候如果传授了错误的信息,将来就很难纠正过来了。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带入情景,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观看情景画面的方式,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学的欲望。还能运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比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二)借助图像感知。“审美观照”这个范畴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可以说“观照”的主要含义是来自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审美观照包括:主体虚静心境、物我两忘的情境和主客体的意向性关联以及本质直观等特征。在多媒体教学中,图片的视觉冲击就体现了“观照”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认知欲望也很强烈,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传统单一的黑板、粉笔不能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这个教学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拯救”了教师单一乏味的备课内容,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让生动形象、彩斑斓的动画代替“黑板教学”的乏味。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极大地推进了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三)借助声像感知。审美观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观念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而感知美是学习美学的基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即审美教育的重点。审美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使审美观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指导思想和一种高尚的追求爱好。而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加强了审美的感知力。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备课的时候,先要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的目的。

  (四)借助音像感知。五官感受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人体感受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多媒体能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优势,给文字或者PPT搭配上一段良好的音频。音频要注意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的'运用,一段好的音频应当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能是视觉冲击更加鲜活生动。

  (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造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置于这个情境之中,再来理解,就容易很多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也是这个道理。“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多媒体就是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就可以在课件中载入一段越剧《红楼梦》的录像,以戏剧中富有表现力的唱词,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理解人物的处境和人物的心境。小学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时段,小学生比幼儿园时期成熟,但是“三观”又还没完全形成,这个时候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无外乎是最好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育已经走入了各大院校,若能将多媒体的优势合理发挥,将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7

  【摘要】在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在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新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采取有效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予以阐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践课题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的安排和课程规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教学效率的标准,教师把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为教学的目标,把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它可以激发人类的理想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只偏重教师自己的知识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知识接受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师还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会造成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使初小学生心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开设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造型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性,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规律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只有真正进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新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传授学习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么自主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认为学生的难点和疑问,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去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从种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对花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重点是通过对花生的特性讨论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及思想情感,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后,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指导学生对文章分析方法做总结,并给学生另一篇结构相似的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采取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散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文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课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开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智慧语文教学,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得到更大的发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J].新课程研究,2008,(02).

  [2]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2007,(17).

  [3]王济红.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小学语文论文8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审视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根据写作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反思

  1。 写作内容空洞化。目前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依靠语文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各类作文范文。学生缺少生活积累,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范文,写作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写作内容空洞化,缺乏真挚的感情,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学形式程式化。小学语文往往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淡化。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作文写作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促进写作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3。 写作阅读孤立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意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孤立化,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文本对写作的导引作用,严重浪费了教材阅读资源。

  4。 二次写作薄弱化。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指导,也及时进行作文评讲。但是二次写作薄弱化,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没有落实到位,评价后的指导意见是否引起学生重视,都直接体现在二次写作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 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优化教法,提升写作趣味。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讲解法。通常是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要积极尝试范文或者片段导引教学法、作文探究教学法、片段仿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知识要点,选择关联的范文或片段,以之为导引,引导学生解剖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导引法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仿作到独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学法意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文、失误作文进行探究,自主发现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作文的“败笔之处”,在探究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生兴趣;

  3。 读写结合,写作阅读互动。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孤立开来,要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写作与阅读的互动,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以阅读促写作。“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材文本研究,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将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

  以写作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思路等引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写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自觉地地迁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提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 重讲评的教学方式, 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 学会修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9

  从教学角度来看,情趣与学生的学习交相辉映。“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也对其做出“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规定。在此发展状态下,让“情趣”溢满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好学、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之中,在愉快的阅读教学氛围中求知启情,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优化。

  一、明确情趣教学内涵,打通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世界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情趣”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并得到相应的实践。关注课堂整体、重视教学方式、注重情趣与理趣的有机统一、促使人生实践与学习活动的协调是情趣教学的重要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情趣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要求:(1)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表象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占据主导地位。(2)帮助小学生形成持久动力,真正做到让“兴趣”成为小学生的老师。(3)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深化小学生对生命的体验。(4)在与知识的融合中,帮助小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力量。从情趣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二、有效展开语文情趣教学,开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激“情”引“趣”,牵引学生思绪

  激“情”引“趣”,“激”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引”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和“引”的有机融合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牵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听说结合”的方式,亦即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说旁白”相结合,并加入相配的音效,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1.问。师:“同学们,你们通常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会根据实践回答道:“绿色。”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它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

  2.听。听,需要教师以文章内容为依托,在为学生播放录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旁白,让学生来听,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教师准备的录音必须是柔和且富有情感意蕴的,并且要把握时长。而在播放音乐的工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大家想象一下,自己的家在乡下,窗前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就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微风吹过,蒲公英的绒毛划过脸庞,软软的,可舒服了!……但是自己却无意间发现:蒲公英盛开的季节,中午的草地是金色的,晚上的时候它又变绿了。”此时教师需要牵引学生的思绪:“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课堂吧。”

  (二)品“情”悦“趣”,激发学生学情

  这里的品“情”悦“趣”,“品”的是作者的情感,“悦”的是文章的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富有情趣的朗读,在文字和声音的感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开始的好奇到最后找出问题答案的开心情感。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如在读“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洋溢着欢快之情,语调要稍微轻快一点。而读到“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充满好奇之情,语调要稍微深沉一点。另外,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要以文中的问题为引导,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情”创“趣”,深化学生思维

  在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在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进入到问题探索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探“情”创“趣”,“探”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创”的是问题求知的乐趣。在《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了:“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再一次融入到文章之中,二度体验作者由好奇到喜悦的情感变化,共同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读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教师问:“你们想知道草地由金色变绿色的答案吗?”学生答道想,那么教师要进一步指引:“那就在文章中找出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然后提示学生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拓“情”展“趣”,加深学生印象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也要富有情趣。拓“情”展“趣”,“拓”的是学生的生命情感,“展”的是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本篇文章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作业:(1)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2)标出草地按时间顺序改变颜色的句子。(3)有空的话去郊外走走,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总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让情趣溢满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情趣化教学焕发长久的生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于文潭 单位:民乐县南丰学区胡庄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享受着新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快乐。课堂上,我们变得开放了,教改不再羞羞答答。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层面:课堂教学不敢超越教学参考书,把问题与答案局限在所谓的"规范"与"标准"之内,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从成年人开始,不再相信童话了,更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孩子的童话和那一份无可追回的真诚。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感受着教育美好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那颗未被泯灭的童心和爱心,也让我们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语文教学的真谛。下面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心得:

  一、自主朗读,让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朗读是什么?朗读就是把书面文字变成声音文字。但这一点还不够全面。书面文字是作者用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所以朗读也要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书面文字一旦固定下来,就没有了可以更改的余地,于是教参把这些情感也定格为似乎就是作者文字的全部;而声音文字的主宰者——人(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情感来。因为,生态的人是充满灵性的。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下面是《桥》一课的精彩片断,其中的朗读指导,终于跳出了原有朗读教学的怪圈,让我们有一种纯真的享受。同样是朗读,却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参与欲与自主感。

  师:自由读。(第一次朗读)

  (生纷纷亮开了喉咙,读得十分热烈。片顷,声音小了,热烈的场面渐渐淡了下来。)

  师:读完了之后,大家的心情怎样?

  {生纷纷举手}

  生1:我的心情很沉重。

  {师没有给予评价}

  生2:我觉得老汉太伟大了!

  {师也没有给予评价,举手的学生更多了,回答的结果也五花八门。教师此时及时小结。

  师:大家读了第一遍以后,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读,怎样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必须尊重学生朗读的第一印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情感放飞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学生的第一次朗读就让教师规定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固定不变的、看似问题实是"框框"的假问题,那么学生的读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无论往后再读多少遍,他仍然不会有自我情感表白的机会。

  在这个教学片断后,老师接下去提出了几个朗读的要求:再读,你看到了什么?哪一句最令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充分体验着个体生命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品味,去理解。难怪后来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中,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那么充满人文气息。让《桥》成为学生体验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桥"。

  二、 体验幻想,让童话在课堂中演绎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全体学生在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后,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迸发出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向往的奇妙与幻想,都是师生人生中的美好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是人的生命得以延升,让人的生命更加美好。幻想是什么?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是个体生命对现实世界能动的反映,更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幻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生活中许多无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拘束。《鸟的天堂》是一篇语言流畅易懂的美文,但是离学生(包括教师)的生活太遥远了,因为教育不可能为教育的实施者们提供全部的实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展开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体验一下童话式的幻想带来的学习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享受着"美好的童话"。

  师:假如你来到鸟岛,你想做些什么呢?(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

  生1:我想坐在鸟身上飞上天空!(众笑)

  师:你的想象真好!

  生2:我想让鸟教我跳舞!

  生3:我想和鸟拍一张照片!

  生4:我想跟小鸟赛跑!

  生5:我想陪小鸟玩!

  生6:我想给小鸟孵蛋!

  ……

  多么奇特的想象,学生们一下子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神奇的童话宫。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幻想中,体验着童话带给自己的快乐。学生的这些回答,就是我们教育的资源。这些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将会给全体学生带来非常难忘的印象,更会让学生在童话般的设想中,享受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三。体验角色,让激情在课堂中涤荡

  课堂应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则应该都成为课堂中的角色。尤其是我们的教师,不能用预设好的学生节目来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应该成为学生体验角色,激情自然流露的灵空。

  在许多的语文公开教学中,课堂表演成为我们某些教师体现自我教学特色的手段。过去,我们许多的课堂表演,都是教师们在课前花了大量的精力"排练"而成的。这样的优课,只能权且当作一次"演员"的再次亮相。上课似乎就是教者为了彰显这一预设的教学成果,甚至让学生们在一知半解,或者是在强迫中接收着知识的再现。于是,每一次听课后,总会有听课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课不实在,难以借鉴。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有许多种途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生活式"的理解方式:画画、表演、描绘。的确,教育本源于生活,用生活实境来理解语言文字,不失为一种好途径。赞诃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文本仅是一个例子,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走出传统课堂表演华丽的误区,本着对文本多元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语言文字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角色,让课堂走向开放。

  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应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语言文字后,将运用文字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应该达到一个高潮:一个个小导游"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地向他(她)的游客们介绍着鸟岛的景色。学生们把刚刚习得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四。弹性作业,让智慧在课堂后延伸

  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无外乎用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布置些习作,以期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也有它的缺点,学生缺少了创新的锻炼。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是不是来一次扬长避短,革新除弊。第一,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作业。教育发展论告诉我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没有终结。每一人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文本内涵的再次挖掘。每次新课后,我总是对学生说:"想做点什么作业吗?"学生们一下子兴奋了:"老师,我准备写一段话告诉猎人……""老师,我准备给那只受人敬仰的老羚羊画个像……""老师,我想把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抄下来……"从学生嘴里说出来的作业内容,远比老师用权威性的命令发布的作业有创新精神。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学习能动性的体现。第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业。教育是大众的教育,作业的完成原本就应该是对学习资源的整合过程。书本是资源,同学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资源。新课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作业方式。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综合学习的要求,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合作作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研究性学习信步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无论对哪一门学科,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是机会更是要求,相对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更应根植于合作的基础上。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课题研究更是适切了新课程的要求。作为语文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小课题研究,更是充满了人文性。学生们在这样的作业中,体验着语文学习的快乐。小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渠道的沟通,要求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积极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积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冲突;积极评价研究的成效;积极提出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第三,不能舍弃基础这个重点。在布置自主性、合作性作业的时候,我认为,对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不能放弃,根据课文的特点,课后的适当巩固与强化也是必要的。我们不能丢掉双基搞教改。基础不牢,何来创新呢?

小学语文论文11

  当前新形势下,新课改已重新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功能,强调了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自古代朴素教育观点发展至当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树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质客观世界,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之下,传统的二维考察目标(知识和能力)已向多维考察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学校系统中重视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低龄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层面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模仿需求较为旺盛。重视人文教育能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知礼义,晓廉耻,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立足于语文教材,利用课内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于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总共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在开篇便会设置“习惯篇”,从识字姿势、读写要求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基于正确方向增强语文学习的热忱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多层面剖析

  (一)基于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更是当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及诗词因其优雅韵律而成了国学经典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及诗词数量较多,包括诗词,散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寓言,成语、习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内容。这些国学经典的选材往往集中于国家、求学及成人这三个层面,例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经典诵读素材,都基于经典国学而传递了朴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扬了爱国情操、立志、信实、存真以及勤学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基于国学经典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教材及延伸阅读材料,以文载道,将经典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及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为人处事之道,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极其旺盛,对于生命的感知意识也较为敏感,人文教育中应注重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生命类型特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多样化类型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小动物过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及生存规律,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在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及延伸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而敬畏生命,无论是自然生命体抑或是人类生命都报以敬畏之心,从而珍爱生命。处于小学阶段的低龄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成长阶段,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确的体系,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从侧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懂得生命的坚韧,敬畏和珍爱生命,微笑面对人生挫折,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这些经典的语文教材内容,都能成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还需要授业传道,培育学生的优秀的内在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本,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从倾听、表达、诵读、读写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书面的人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关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选文涉及多个层面,例如传达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钱学森》;热爱家乡的《静夜思》;感恩父母情怀的《陈毅探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的《掌声》等内容题材。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通过认字、阅读和作文等学习方法来直观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以此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包括国学经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层面内容在内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慧凝.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

  [2]冯文全,孙丽敏.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xx(1).

  [3]吴琼.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主题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7).

小学语文论文12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1.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开展拓展阅读,有利于让学生热爱对阅读产生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会热爱阅读,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拓展阅读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热爱拓展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1.2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语言水平

  小学期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关键时期,在课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语言水平,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候能够开展拓展阅读,领导学生们走出课堂,看到课外的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野开拓,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1.3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知识面狭窄,仅限于课本知识阅读,在将这些课本知识应用到作文中,那么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是千篇一律,因此,只有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并在写作时,将这些信息应用进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写出文笔精彩的文章。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技巧

  2.1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都是指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如此,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能够轻松自如,很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并从中发现乐趣,掌握所阅读知识的思想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悉心的指导学生进行,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知识水平。

  2.2开发学生想象能力,增加阅读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比如,在生活中,遇见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会浮想联翩,想到许多与画中相关的东西,在阅读中也一样,当遇到一篇美文或者一首诗歌时,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做想象指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所处的环境,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丰富阅读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所以,在选择阅读教材时,要选择那些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资料,这样才能弥补课本上遗漏的.知识,让小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2.3掌握阅读技巧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应该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式,阅读也不例外,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阅读技能,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同学、家长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来分享彼此的心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业余时间,也可以举行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学到其他人的长处,也能让同学产生良好的互动,促进彼此的学习。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当今小学课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语文论文13

  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探索。我现就怎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浅易看法。

  在改革开放、经常腾飞的今天,社会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各种职业、各种行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进行口语交际。而听和说能力是交际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我认为虽然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要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在“听”和“说”,即“口语交际”。它作为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从实质上讲“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口语是一种工具,交际是一种目的。“口语交际”的提法不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性质,将听、说二者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的共时性和整体性,而且提出了其形成的途径,即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习口语交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目的和采用“交际性”的训练方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言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善于听,善于说,乐于“口语交际”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逐步培养交际的习惯。第一节课开课前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轮流让第一位学生发言。可分四步进行:

  1、刚开始时,可进行一些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住址、家庭成员、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等。如有位同学这样自我介绍:“我是上元良村人,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我最淘气,经常惹父母和教师生气,但学习努力,望教师和同学多帮助,本人诚心接受。成为班上的好学生”。这样介绍就很有特色。

  2、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讲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小故事、笑话等。这样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锻炼了说的胆量,培养了听说的能力与习惯。

  3、可以进行叙议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发言,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老师出的题要针对社会、家庭、校园、班级、生活中的某一件事,先叙述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某同学针对某些同学在校园内乱扔纸屑果皮的现象,联系环境受污染给人们造成各种疾病传染的危害,提出“不乱丢垃圾、讲卫生、防疾病、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看法,实在可喜。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4、可以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每节课由教师或同学当场出题,要求学生即兴发言。如说朋友、议老师、话尊重……等等,甚至可以对一些国内外大小事进行议论,谈看法。这样既起到传播新闻知识信息的作用,又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通过这些训练,我深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说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过程中,也要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双向互动。革一位同学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思考,然后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站姿、语速、表情、准备情况、普通话的运用、发言的内容、观点等,最后由一位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为发言的同学作综合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应包括优点、不足两方面,按较成功、成功、基本成功、不成功四个等级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当然对学生的发言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敢于说,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发言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长期坚持,交际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语文论文14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注重提醒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详细的讲解理解教材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采用相应的语境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真实、深刻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情感熏陶增添了素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最后,榜样学习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借助于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为小学生塑造榜样形象,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要看到小学生独立性差、模仿力强的阶段发展特点,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选取正面例子,让小学生直接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康品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或者是划定课外阅读教材和范围,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的“解惑”,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论是从言语谈吐、行动举止,还是在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要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健康道德风貌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表率。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15

  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普遍偏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程序固化,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前就已经对课堂问题设计好相应的标准答案,在课堂的提问中,无法接受学生的异议,让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思考和发散思维,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很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所以,无论是什么语文课都要让学生写生字词、读课文和背课文。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和背课文之后,却不会运用语文,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部分。教材内容的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情境的创设需要语文老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营造出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新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定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教师可以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对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定是完整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定的点评和适当的补充,并对学生的态度和答案进行肯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水平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备课有着一定的关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备课。备课主要有两个方面,备教材和备学生。小学的语文教材难度不大,语文教师注重备教材,也能备好教材。但是却忽略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了解,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并且能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真实感悟语言世界,才能有效解决和避免传统语文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产生的教学弊端,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备好教材就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把教材当作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而设计出相应的问题。首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其次,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此,课堂问题的难度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内,过于深奥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课堂问题的数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避免问题的盲目性,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本堂课的重点。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现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还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论文09-04

小学语文小论文08-23

小学语文论文05-17

小学语文论文(经典)08-02

小学语文减负论文08-23

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的论文08-24

小学语文论文(推荐)05-22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6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2-27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5篇]

小学语文论文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4.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品德教育

  在教学改革之前,应试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培养出高智低能没品德的学生。老师只会拼命地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在进行新课改了,就要还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本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例如教授《刘三姐》一课,可以在教学当中设立场景剧,把学生分为两组或几组进行山歌对唱,学生肯定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既得到了音乐熏陶,又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积极美好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契机,语文教学课堂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动因

  1.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新颖、生动,会立刻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信息化的处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图像、视频等资料,易于学生理解,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传统的模式下,教学主要是集中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时间有限,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教师可以课前将课件等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预先学习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的预先学习和课后巩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化课堂氛围。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有时甚至根本就无法理解课本上的某些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通过具体的图片、声音以及画面,可以使他们很直观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好地进行生活场景设置,更好地创造语文学习交流展示平台,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专注度、参与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举一反三”变式的时候,可以先利用网络找出一篇“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制作出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阅读并分析,改变原来逐段讲解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们自己讨论,教师则设计出大致的教学过程和思路,然后让学生们讨论交流,教师在旁边辅助,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交流的结果,最终总结出“举一反三”的概念,教学特点和策略,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2.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凸显以学生为主的动态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这种方式,将所需要教授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者是加强学生感官接受能力,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知,启发思维,发表对于课文内容的见解。这种教学方法叫动态学习。我们利用这种动态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桂林山水》中,课本教材的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借助形象力是难以感知到的,因此,引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视频,山水一色,小船轻荡其中美好的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美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要局限在课堂上,囿于保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紧张。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可以实现师生间无障碍零距离接触,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技术被视作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媒介之一,新技术的应用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xx.

  [2]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5):99-104.

小学语文论文3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比较薄弱的阶段,语文经典篇章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的经典篇章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会配有彩色插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经典诵读篇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诵读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可以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配上诗句,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经典语文篇章的诵读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掌握阅读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各种语文材料。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从拼音、偏旁结构开始掌握基础的汉字,然而,如何做到让当代学生像古人一样,在没有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却能较好较快地提高识字能力,经典诵读便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经典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词出现频率,而且在经典文章中,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再者,经典文章主要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典诵读中,将生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帮助儿童提高智力

  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发现,13岁之前的儿童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被称为最经济的学习时期,完成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最好的记忆阶段学习最好的经典文章,不仅是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对之后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课本中节选了很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这些经典作品大都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会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正处于大幅提升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习的文章内容给学生留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抓住作品的主旨大意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毕竟有限,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时,还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想象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智力有效的提高。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除过用小石子这个方法外,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喝到水”或者“为什么用小石子就可以使水面升高”等问题,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帮助学生想成正确的道德观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种的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许多学者以及教育专家反复阅读而筛选出来的精华作品,这些作品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同时,文学作品中同样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赞叹,这些文学精华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小学生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的美好品质。但这种思想意识的培养不是依赖教材上的语言文字,而是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典作品的诵读过程中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二小放牛》这篇文章时,通过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放牛郎王二小的感人形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同时丑陋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激起了学生内心对丑恶、残暴的憎恨。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文学的诵读,最大限度地利用古典文学的资源,稳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4

  摘 要:摘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越来越高,较强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对公民综合能力评判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足,农村教学主体的口语交际水平也明显不如城市。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口

  关键词:语文口语教学论文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语言的表达,是人们思想表达、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各种的社会实践中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他是一个人思想信息表达的载体之一,而且也是做频繁的。无论是学习、工作、演讲、讨论都是不可能脱离口语交际的。(二)口语表达能力是书写表达的基础根据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观点,语言的表达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写表达的方式。根据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是由口头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脉络。只有把话说清楚,文章才能书写的才能更通畅观点、更清晰。(三)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关系来看,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相互关联且有紧密的联系

  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良好环境,给予学生们能说,想说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说话必须有受听的对象,而且要根据说话的主题和内容受听者必须做出相关的反应。口头表达的一方要表达明确的观点、表达流畅、吐字清晰、(三)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良好的语文交际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辩证的关系,相互影响。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具体办法

  (一)营造情境教学的环境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交际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话题为展开,又必须的语言环境为依托。通过语言的表述上去营建语言环境,依托教材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加工,通过口头描述对象,且要做到生动形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思想表达出来。如设立《口语表达》中的课堂主题中让学生去描述同学的体貌特征、生活故事等等。让学生们有想表达的平台和条件,

  (二)依托生活实际情况

  走进生活,拓宽口语交际的接触面和来源。口语交际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开展学生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不仅可以增长生活、社会经验,在开展结合社会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活是个大课堂,在这大课堂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学校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教师的有次序、有组织的进行。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勇于表达,要多加参与,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参与。在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去提升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授予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条件,要学生们敢表达、想表达。1.悉心倾听在教学中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不在意思维训练和思考,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总结,把握优秀的表达方式。听一个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主干;听一段话时,要抓住段落的主题意思;听较长的几段话,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体的大意。在高年级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训练,必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组织表达的整理在听说的过程中要,把握别的主体和观点的表达顺序和优缺点。掌握优秀的思维逻辑。在说的同时要主体明确,简而意赅、抓住论点、条理清晰、通畅流顺。

  (四)多种训练的形式

  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虽然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乏,但我们也可以创造其他的训练形式。在表演中训练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根据教材课题的故事情节,以小品的表演形式来通过对话来训练。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互相扮演角色。如《长妈妈与山海经》《小英雄雨来》就可以开展对话形式的表演。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评论讲故事的方式。如评论动画片、电影、时政热点,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尽可能的多表达。同学之间可以指正不足之处,相互的讲故事,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由此来增加口语交际的能力总而言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教师团队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在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切实的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琪渝.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冷场面与对策[J].求知导刊.20xx(13).

  [2]乐凤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

  [3]骆云潜.口语交际与真情、生活[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xx(02).

小学语文论文5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在小学语文研究领域中,“阅读教学在全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能带动作文教学,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是全部语文教学的基础”。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从文章的第一段出发,采用逐段讲解的方法,重点研究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从而出现了分析过多过细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长期下来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什么叫做整体性阅读教学呢?把它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在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从文章的初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逐步深入研究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最后明白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应遵循“通过整体感知—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整体再次把握”这样的具体教学步骤。笔者联系实际经验谈谈具体理解。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求学生了解文本,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后的初次感受。在阅读中要知道这是什么样类型的文章、作者的简介、文章的背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储备的不同,整体感知后的感受是不同的,这需要老师在朗读前明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而不是泛泛去读。对于低段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特点及理解、概括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师范朗读,朗读中在语音、语调中提示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要点来掌握:(1)文章题目:阅读文章首先是看题目,它是文章的题眼。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这样文章的题目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带着兴趣往下阅读。(2)文章内的插图:低年级学生对整段的文字读起来比较吃力,而彩色图片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让图与原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放声朗读的.时间,为的就是能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可以把握整体内容,在低年级孩子们就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重点段落深层研读

  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后,获得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就要对作品的具体局部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是定位重要信息的阶段。这里的深层研读不同于传统的逐段分析,它是在对整体感知下的重点段落的解读,重点理清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在此阶段避免提很多琐碎的问题,提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不同方面去把握。教师从教学中可从几下方面点拨:(1)在通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定位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例如: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词语和句子等等。(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够通过这些关键的词句,明确写作目的。(3)指导学生能够说出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间的上下文联系。(4)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整体再次把握

  在整体把握里最重要的环节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只有对结构层次清楚了,才能更好得理解主旨。最后让学生达到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结论的出处的目的,这才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点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清楚文本的脉络结构,文章的结构一般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个的概括了解才能逐渐体会。(2)体会文章的传神之处。这就需要反复的诵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3)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手法。(4)归纳总结阅读的方法。例如:默读法、略读法等形式,并体会这些形式在阅读中给予自己的帮助,以便将来的阅读中可以运用同种方法。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整体感知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是关键,而整体把握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归宿。以上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环环相扣。当然,针对不同的学段各有差异,其中整体感知层面主要在低学段进行,比较强调以字词为主的教学。后两个层面在中高段进行,比较强调句段、篇章的教学。但都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注重学段间的过度。新课程语文突出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饲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正如刘永康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素养是包括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与习惯、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各种要素相互合成的统一体,小学语文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用儿童天使般的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展开对话,在思维和情感中领会作品的美好,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作者:李倩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xx:1.

  [2]李保初.阅读教学浅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3.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87.

小学语文论文6

  审美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人在小时候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往往是最强的,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就给长期的审美教育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都处于空白期,也就是说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收什么。这一方面方便了教师灌输良好的审美信息,另一方面让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很大,这个时候如果传授了错误的信息,将来就很难纠正过来了。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带入情景,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观看情景画面的方式,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学的欲望。还能运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比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二)借助图像感知。“审美观照”这个范畴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可以说“观照”的主要含义是来自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审美观照包括:主体虚静心境、物我两忘的情境和主客体的意向性关联以及本质直观等特征。在多媒体教学中,图片的视觉冲击就体现了“观照”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认知欲望也很强烈,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传统单一的黑板、粉笔不能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这个教学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拯救”了教师单一乏味的备课内容,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让生动形象、彩斑斓的动画代替“黑板教学”的乏味。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极大地推进了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三)借助声像感知。审美观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观念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而感知美是学习美学的基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即审美教育的重点。审美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使审美观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指导思想和一种高尚的追求爱好。而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加强了审美的感知力。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备课的时候,先要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的目的。

  (四)借助音像感知。五官感受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人体感受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多媒体能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优势,给文字或者PPT搭配上一段良好的音频。音频要注意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的'运用,一段好的音频应当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能是视觉冲击更加鲜活生动。

  (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造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置于这个情境之中,再来理解,就容易很多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也是这个道理。“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多媒体就是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就可以在课件中载入一段越剧《红楼梦》的录像,以戏剧中富有表现力的唱词,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理解人物的处境和人物的心境。小学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时段,小学生比幼儿园时期成熟,但是“三观”又还没完全形成,这个时候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无外乎是最好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育已经走入了各大院校,若能将多媒体的优势合理发挥,将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7

  【摘要】在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在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新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采取有效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予以阐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践课题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的安排和课程规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教学效率的标准,教师把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为教学的目标,把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它可以激发人类的理想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只偏重教师自己的知识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知识接受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师还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会造成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使初小学生心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开设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造型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性,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规律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只有真正进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新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传授学习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么自主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认为学生的难点和疑问,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去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从种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对花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重点是通过对花生的特性讨论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及思想情感,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后,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指导学生对文章分析方法做总结,并给学生另一篇结构相似的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采取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散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文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课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开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智慧语文教学,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得到更大的发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J].新课程研究,2008,(02).

  [2]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2007,(17).

  [3]王济红.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小学语文论文8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审视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根据写作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反思

  1。 写作内容空洞化。目前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依靠语文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各类作文范文。学生缺少生活积累,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范文,写作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写作内容空洞化,缺乏真挚的感情,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学形式程式化。小学语文往往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淡化。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作文写作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促进写作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3。 写作阅读孤立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意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孤立化,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文本对写作的导引作用,严重浪费了教材阅读资源。

  4。 二次写作薄弱化。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指导,也及时进行作文评讲。但是二次写作薄弱化,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没有落实到位,评价后的指导意见是否引起学生重视,都直接体现在二次写作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 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优化教法,提升写作趣味。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讲解法。通常是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要积极尝试范文或者片段导引教学法、作文探究教学法、片段仿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知识要点,选择关联的范文或片段,以之为导引,引导学生解剖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导引法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仿作到独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学法意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文、失误作文进行探究,自主发现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作文的“败笔之处”,在探究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生兴趣;

  3。 读写结合,写作阅读互动。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孤立开来,要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写作与阅读的互动,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以阅读促写作。“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材文本研究,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将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

  以写作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思路等引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写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自觉地地迁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提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 重讲评的教学方式, 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 学会修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9

  从教学角度来看,情趣与学生的学习交相辉映。“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也对其做出“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规定。在此发展状态下,让“情趣”溢满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好学、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之中,在愉快的阅读教学氛围中求知启情,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优化。

  一、明确情趣教学内涵,打通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世界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情趣”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并得到相应的实践。关注课堂整体、重视教学方式、注重情趣与理趣的有机统一、促使人生实践与学习活动的协调是情趣教学的重要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情趣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要求:(1)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表象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占据主导地位。(2)帮助小学生形成持久动力,真正做到让“兴趣”成为小学生的老师。(3)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深化小学生对生命的体验。(4)在与知识的融合中,帮助小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力量。从情趣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二、有效展开语文情趣教学,开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激“情”引“趣”,牵引学生思绪

  激“情”引“趣”,“激”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引”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和“引”的有机融合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牵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听说结合”的方式,亦即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说旁白”相结合,并加入相配的音效,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1.问。师:“同学们,你们通常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会根据实践回答道:“绿色。”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它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

  2.听。听,需要教师以文章内容为依托,在为学生播放录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旁白,让学生来听,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教师准备的录音必须是柔和且富有情感意蕴的,并且要把握时长。而在播放音乐的工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大家想象一下,自己的家在乡下,窗前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就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微风吹过,蒲公英的绒毛划过脸庞,软软的,可舒服了!……但是自己却无意间发现:蒲公英盛开的季节,中午的草地是金色的,晚上的时候它又变绿了。”此时教师需要牵引学生的思绪:“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课堂吧。”

  (二)品“情”悦“趣”,激发学生学情

  这里的品“情”悦“趣”,“品”的是作者的情感,“悦”的是文章的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富有情趣的朗读,在文字和声音的感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开始的好奇到最后找出问题答案的开心情感。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如在读“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洋溢着欢快之情,语调要稍微轻快一点。而读到“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充满好奇之情,语调要稍微深沉一点。另外,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要以文中的问题为引导,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情”创“趣”,深化学生思维

  在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在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进入到问题探索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探“情”创“趣”,“探”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创”的是问题求知的乐趣。在《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了:“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再一次融入到文章之中,二度体验作者由好奇到喜悦的情感变化,共同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读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教师问:“你们想知道草地由金色变绿色的答案吗?”学生答道想,那么教师要进一步指引:“那就在文章中找出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然后提示学生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拓“情”展“趣”,加深学生印象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也要富有情趣。拓“情”展“趣”,“拓”的是学生的生命情感,“展”的是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本篇文章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作业:(1)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2)标出草地按时间顺序改变颜色的句子。(3)有空的话去郊外走走,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总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让情趣溢满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情趣化教学焕发长久的生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于文潭 单位:民乐县南丰学区胡庄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享受着新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快乐。课堂上,我们变得开放了,教改不再羞羞答答。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层面:课堂教学不敢超越教学参考书,把问题与答案局限在所谓的"规范"与"标准"之内,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从成年人开始,不再相信童话了,更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孩子的童话和那一份无可追回的真诚。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感受着教育美好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那颗未被泯灭的童心和爱心,也让我们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语文教学的真谛。下面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心得:

  一、自主朗读,让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朗读是什么?朗读就是把书面文字变成声音文字。但这一点还不够全面。书面文字是作者用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所以朗读也要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书面文字一旦固定下来,就没有了可以更改的余地,于是教参把这些情感也定格为似乎就是作者文字的全部;而声音文字的主宰者——人(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情感来。因为,生态的人是充满灵性的。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下面是《桥》一课的精彩片断,其中的朗读指导,终于跳出了原有朗读教学的怪圈,让我们有一种纯真的享受。同样是朗读,却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参与欲与自主感。

  师:自由读。(第一次朗读)

  (生纷纷亮开了喉咙,读得十分热烈。片顷,声音小了,热烈的场面渐渐淡了下来。)

  师:读完了之后,大家的心情怎样?

  {生纷纷举手}

  生1:我的心情很沉重。

  {师没有给予评价}

  生2:我觉得老汉太伟大了!

  {师也没有给予评价,举手的学生更多了,回答的结果也五花八门。教师此时及时小结。

  师:大家读了第一遍以后,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读,怎样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必须尊重学生朗读的第一印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情感放飞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学生的第一次朗读就让教师规定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固定不变的、看似问题实是"框框"的假问题,那么学生的读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无论往后再读多少遍,他仍然不会有自我情感表白的机会。

  在这个教学片断后,老师接下去提出了几个朗读的要求:再读,你看到了什么?哪一句最令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充分体验着个体生命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品味,去理解。难怪后来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中,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那么充满人文气息。让《桥》成为学生体验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桥"。

  二、 体验幻想,让童话在课堂中演绎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全体学生在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后,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迸发出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向往的奇妙与幻想,都是师生人生中的美好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是人的生命得以延升,让人的生命更加美好。幻想是什么?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是个体生命对现实世界能动的反映,更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幻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生活中许多无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拘束。《鸟的天堂》是一篇语言流畅易懂的美文,但是离学生(包括教师)的生活太遥远了,因为教育不可能为教育的实施者们提供全部的实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展开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体验一下童话式的幻想带来的学习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享受着"美好的童话"。

  师:假如你来到鸟岛,你想做些什么呢?(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

  生1:我想坐在鸟身上飞上天空!(众笑)

  师:你的想象真好!

  生2:我想让鸟教我跳舞!

  生3:我想和鸟拍一张照片!

  生4:我想跟小鸟赛跑!

  生5:我想陪小鸟玩!

  生6:我想给小鸟孵蛋!

  ……

  多么奇特的想象,学生们一下子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神奇的童话宫。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幻想中,体验着童话带给自己的快乐。学生的这些回答,就是我们教育的资源。这些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将会给全体学生带来非常难忘的印象,更会让学生在童话般的设想中,享受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三。体验角色,让激情在课堂中涤荡

  课堂应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则应该都成为课堂中的角色。尤其是我们的教师,不能用预设好的学生节目来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应该成为学生体验角色,激情自然流露的灵空。

  在许多的语文公开教学中,课堂表演成为我们某些教师体现自我教学特色的手段。过去,我们许多的课堂表演,都是教师们在课前花了大量的精力"排练"而成的。这样的优课,只能权且当作一次"演员"的再次亮相。上课似乎就是教者为了彰显这一预设的教学成果,甚至让学生们在一知半解,或者是在强迫中接收着知识的再现。于是,每一次听课后,总会有听课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课不实在,难以借鉴。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有许多种途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生活式"的理解方式:画画、表演、描绘。的确,教育本源于生活,用生活实境来理解语言文字,不失为一种好途径。赞诃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文本仅是一个例子,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走出传统课堂表演华丽的误区,本着对文本多元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语言文字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角色,让课堂走向开放。

  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应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语言文字后,将运用文字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应该达到一个高潮:一个个小导游"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地向他(她)的游客们介绍着鸟岛的景色。学生们把刚刚习得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四。弹性作业,让智慧在课堂后延伸

  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无外乎用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布置些习作,以期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也有它的缺点,学生缺少了创新的锻炼。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是不是来一次扬长避短,革新除弊。第一,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作业。教育发展论告诉我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没有终结。每一人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文本内涵的再次挖掘。每次新课后,我总是对学生说:"想做点什么作业吗?"学生们一下子兴奋了:"老师,我准备写一段话告诉猎人……""老师,我准备给那只受人敬仰的老羚羊画个像……""老师,我想把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抄下来……"从学生嘴里说出来的作业内容,远比老师用权威性的命令发布的作业有创新精神。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学习能动性的体现。第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业。教育是大众的教育,作业的完成原本就应该是对学习资源的整合过程。书本是资源,同学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资源。新课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作业方式。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综合学习的要求,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合作作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研究性学习信步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无论对哪一门学科,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是机会更是要求,相对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更应根植于合作的基础上。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课题研究更是适切了新课程的要求。作为语文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小课题研究,更是充满了人文性。学生们在这样的作业中,体验着语文学习的快乐。小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渠道的沟通,要求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积极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积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冲突;积极评价研究的成效;积极提出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第三,不能舍弃基础这个重点。在布置自主性、合作性作业的时候,我认为,对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不能放弃,根据课文的特点,课后的适当巩固与强化也是必要的。我们不能丢掉双基搞教改。基础不牢,何来创新呢?

小学语文论文11

  当前新形势下,新课改已重新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功能,强调了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自古代朴素教育观点发展至当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树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质客观世界,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之下,传统的二维考察目标(知识和能力)已向多维考察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学校系统中重视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低龄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层面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模仿需求较为旺盛。重视人文教育能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知礼义,晓廉耻,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立足于语文教材,利用课内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于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总共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在开篇便会设置“习惯篇”,从识字姿势、读写要求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基于正确方向增强语文学习的热忱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多层面剖析

  (一)基于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更是当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及诗词因其优雅韵律而成了国学经典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及诗词数量较多,包括诗词,散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寓言,成语、习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内容。这些国学经典的选材往往集中于国家、求学及成人这三个层面,例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经典诵读素材,都基于经典国学而传递了朴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扬了爱国情操、立志、信实、存真以及勤学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基于国学经典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教材及延伸阅读材料,以文载道,将经典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及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为人处事之道,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极其旺盛,对于生命的感知意识也较为敏感,人文教育中应注重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生命类型特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多样化类型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小动物过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及生存规律,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在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及延伸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而敬畏生命,无论是自然生命体抑或是人类生命都报以敬畏之心,从而珍爱生命。处于小学阶段的低龄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成长阶段,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确的体系,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从侧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懂得生命的坚韧,敬畏和珍爱生命,微笑面对人生挫折,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这些经典的语文教材内容,都能成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还需要授业传道,培育学生的优秀的内在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本,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从倾听、表达、诵读、读写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书面的人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关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选文涉及多个层面,例如传达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钱学森》;热爱家乡的《静夜思》;感恩父母情怀的《陈毅探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的《掌声》等内容题材。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通过认字、阅读和作文等学习方法来直观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以此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包括国学经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层面内容在内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慧凝.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

  [2]冯文全,孙丽敏.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xx(1).

  [3]吴琼.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主题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7).

小学语文论文12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1.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开展拓展阅读,有利于让学生热爱对阅读产生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会热爱阅读,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拓展阅读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热爱拓展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1.2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语言水平

  小学期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关键时期,在课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语言水平,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候能够开展拓展阅读,领导学生们走出课堂,看到课外的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野开拓,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1.3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知识面狭窄,仅限于课本知识阅读,在将这些课本知识应用到作文中,那么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是千篇一律,因此,只有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并在写作时,将这些信息应用进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写出文笔精彩的文章。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技巧

  2.1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都是指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如此,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能够轻松自如,很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并从中发现乐趣,掌握所阅读知识的思想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悉心的指导学生进行,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知识水平。

  2.2开发学生想象能力,增加阅读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比如,在生活中,遇见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会浮想联翩,想到许多与画中相关的东西,在阅读中也一样,当遇到一篇美文或者一首诗歌时,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做想象指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所处的环境,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丰富阅读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所以,在选择阅读教材时,要选择那些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资料,这样才能弥补课本上遗漏的.知识,让小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2.3掌握阅读技巧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应该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式,阅读也不例外,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阅读技能,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同学、家长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来分享彼此的心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业余时间,也可以举行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学到其他人的长处,也能让同学产生良好的互动,促进彼此的学习。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当今小学课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语文论文13

  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探索。我现就怎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浅易看法。

  在改革开放、经常腾飞的今天,社会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各种职业、各种行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进行口语交际。而听和说能力是交际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我认为虽然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要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在“听”和“说”,即“口语交际”。它作为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从实质上讲“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口语是一种工具,交际是一种目的。“口语交际”的提法不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性质,将听、说二者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的共时性和整体性,而且提出了其形成的途径,即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习口语交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目的和采用“交际性”的训练方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言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善于听,善于说,乐于“口语交际”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逐步培养交际的习惯。第一节课开课前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轮流让第一位学生发言。可分四步进行:

  1、刚开始时,可进行一些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住址、家庭成员、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等。如有位同学这样自我介绍:“我是上元良村人,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我最淘气,经常惹父母和教师生气,但学习努力,望教师和同学多帮助,本人诚心接受。成为班上的好学生”。这样介绍就很有特色。

  2、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讲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小故事、笑话等。这样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锻炼了说的胆量,培养了听说的能力与习惯。

  3、可以进行叙议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发言,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老师出的题要针对社会、家庭、校园、班级、生活中的某一件事,先叙述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某同学针对某些同学在校园内乱扔纸屑果皮的现象,联系环境受污染给人们造成各种疾病传染的危害,提出“不乱丢垃圾、讲卫生、防疾病、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看法,实在可喜。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4、可以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每节课由教师或同学当场出题,要求学生即兴发言。如说朋友、议老师、话尊重……等等,甚至可以对一些国内外大小事进行议论,谈看法。这样既起到传播新闻知识信息的作用,又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通过这些训练,我深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说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过程中,也要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双向互动。革一位同学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思考,然后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站姿、语速、表情、准备情况、普通话的运用、发言的内容、观点等,最后由一位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为发言的同学作综合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应包括优点、不足两方面,按较成功、成功、基本成功、不成功四个等级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当然对学生的发言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敢于说,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发言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长期坚持,交际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语文论文14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注重提醒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详细的讲解理解教材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采用相应的语境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真实、深刻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情感熏陶增添了素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最后,榜样学习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借助于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为小学生塑造榜样形象,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要看到小学生独立性差、模仿力强的阶段发展特点,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选取正面例子,让小学生直接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康品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或者是划定课外阅读教材和范围,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的“解惑”,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论是从言语谈吐、行动举止,还是在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要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健康道德风貌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表率。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15

  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普遍偏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程序固化,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前就已经对课堂问题设计好相应的标准答案,在课堂的提问中,无法接受学生的异议,让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思考和发散思维,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很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所以,无论是什么语文课都要让学生写生字词、读课文和背课文。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和背课文之后,却不会运用语文,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部分。教材内容的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情境的创设需要语文老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营造出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新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定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教师可以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对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定是完整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定的点评和适当的补充,并对学生的态度和答案进行肯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水平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备课有着一定的关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备课。备课主要有两个方面,备教材和备学生。小学的语文教材难度不大,语文教师注重备教材,也能备好教材。但是却忽略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了解,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并且能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真实感悟语言世界,才能有效解决和避免传统语文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产生的教学弊端,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备好教材就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把教材当作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而设计出相应的问题。首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其次,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此,课堂问题的难度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内,过于深奥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课堂问题的数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避免问题的盲目性,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本堂课的重点。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现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还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