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4-08-08 15:32:0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精]小学语文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1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阐述了审美人格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其与小学语文教材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审美人格;关系探讨

  小学语文教材由大量优美的诗歌文学作品构成,艺术感染力极强,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度解读,使其充分领悟到文学艺术之美,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审美人格的概念界定

  审美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相对层次水平较高的人格。从广义角度来解读,人格是指与个体相关的各种特质的综合,包括品格、意志、气质、体格等。而从狭义角度来理解,人格是一种宝贵的自我意识,可以分为道德人格、法制人格和审美人格等。从美学意义上而言,审美人格特指一个人的格调和风度,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便自由性和创造性,集中体现为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审美人格深刻地感受着生命的历程,同时还对现实处境和生存状态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以实现道德人格和理性人格的`升华。

  二、小学语文教材与审美人格培养的关系探讨

  (一)通过阅读课文来渗透审美教育。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育,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悟世界,获得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涵养审美人格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认真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层深入,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和审美品位,以诵读体味、细思默读、反复揣摩等方式不断净化自身心灵,为审美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

  (二)通过分析文章提升审美感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详细的赏析,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个性化思维,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水平。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包含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记叙文等,无一例外,文字都十分鲜活且极为精炼传神。因此,语文教师需引导小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仔细深入的推敲分析,准确把握文章所歌颂的美,以及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注重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们长期浸润在优美的教材文本中,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提高小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其审美人格的形成,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通过欣赏插图培养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每篇课文都会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不仅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使刻板的文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还以直观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结合插图内容去赏析文章内容,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点讲解文本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相应的插图,借助插图来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四)通过写作涵养审美人格。写作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小学生审美人格的必要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是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播放一段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们欣赏,然后要求学生们以书面形式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概括出来,在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学习感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小学生写作表达的条理性,指导他们用清晰、简洁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悟。通过这种内隐外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拓宽小学生的审美空间,提升他们主动与人交际的意识。同时,对于小学而言,在将文本素材转化为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内容时,实质上也是其自身审美人格不断形成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写作训练,灵活运用课本教材中的素材来涵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来涵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不仅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底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艳丽.论古典诗文对青少年人格的教育作用[J].职业.20xx(15)

  [2]侯秋霞.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及人物性格分析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8)

小学语文论文2

  内容提要: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认真倾听,使自己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教学生成为自己的忠实听众,开启学生的话匣子,使学生想说、爱说、多说,大胆表达;耐心等待,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激发学生灵性;善于赞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增强学生信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充满人情韵味的温馨。

  倾听

  等待

  赞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即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则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参与课改的三年时间里,为了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合格的“首席”,我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做了如下尝试:

  一、认真倾听——开启学生话匣子的“金钥匙”

  倾听,是现代人在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因为,只有你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了、听懂了,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应答。反之,假如你没有听清内容就发表意见,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那既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交际过程中的大忌。当然,在语文课堂上也一样。或许,我们好多老师时常有这样的抱怨:坐在那的简直就是一根根“木头”,一问三不知。其实,细细了解一番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是能说会道的高手,而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就变成一个个“小哑巴”呢?

  我想,这其中不乏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心里无法面对异样的评价。因为往往当学生回答不好或是出现错误后,惹来的不是同学的嘲笑,就是老师的责骂,一而再,再而三,那些原本勤于说话、乐于说话的人也就变沉默了;第二,课堂营造的气氛过于紧张。正如《相似论》所言:“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严声厉语,倍受压抑,学生在教师画好的圈子里左转右转,这样的环境又怎能激活学生说话的热情呢?第三,缺少倾听自己说话的忠实对象。想说却无人想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又怎能产生更多的灵感呢?只有找到一个真心实意的听众,你才会愿意想去说的更多,才会想积极地去争取说的机会。针对以上这几点原因,我努力地尝试着,尝试着有那么一天能开启每一位学生的“话匣子”,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1、自己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

  试问:如果当你满怀期待地想要与人交谈,而那人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的话,你还是原先的兴趣盎然吗?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教师的应该认真地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只言片语,要让学生感觉到有一位忠实的听众在聆听着自己,欣赏着自己,才能让他觉得自己说得值,使他乐说、愿说,达到挖掘潜质,在发现、探究中发展创造的教学效果。给孩子说的机会和空间,将心中的话一吐为快,他们在学习中的惊喜发现和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

  2、教学生成为自己的忠实听众

  戏剧频道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语: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等待着别人不同的评价。但是我认为:别人的看法、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先得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给自己号号“脉”。那样才能在没有听众时,看到自己的缺憾,找到最佳的改进途径,使自己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还要专注地倾听一下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忠实的听众。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春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有的说:“春雨很有趣儿,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真有意思。”有的说:“我觉得春雨很有趣儿,春雨过后,大地像洒了油一样,空气新鲜了,树也绿了。”我顺势引导学生展开体验模仿,“同学们都感受过春雨,那下春雨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下春雨时会有沙沙的声音。”一个调皮的男孩子迫不及待地喊出来。“你愿意模仿一下吗?”(生轻声模仿)“我仿佛听到了窗外沙沙的雨声,真是太美妙了!”

  (教师目光深情注视着班里的学生,手势起)你们就是那轻柔、可爱的绵绵春雨,快为大地凑响春天的乐曲吧!(生感情投入地再一次模仿)

  因为有了最忠实的听众,就不会再怕出错,孩子们就会勇敢地、毫无顾忌地去想、去说,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那原本令人沉闷的气氛还怕它活跃不起来吗?气氛活跃了,心情松弛了,回答踊跃了,久而久之,将形成令人为之疯狂的冲动和灵感,思维情感得到尽情地释放和发展。

  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灵性的“硬道理”

  世界知名教育专家兰本达在她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多次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这句话使我想到了我平时的教学,为了教学的进度,也为了使整个课堂能不节外生枝,有好几次因为我的一句:“坐下!”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灵性。事后我也常想:他那句“我还有……”后边到底想说些什么呢?像这样枉费心思地去猜测,为何当时不耐心一点等他把话说完呢?几次犯错之后,我吸取了教训。没想到一次耐心地等待后,给予我的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那是在教学《古井》一课时,针对“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一疑问学生课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一个学生说:“我的母亲,她每天工作很忙,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师点头表示赞同)另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她有时根本没有时间辅导我的学习。”我立刻回应到:“那你们觉得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

  “我觉得母亲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她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别人。”

  “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因为她为了工作做出了许多牺牲。”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又更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是啊,母亲是这样。那古井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说明。

  生:我觉得古井也具有无私奉献的品格。

  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请好好地读读,细细地想想。

  短暂地沉默后,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生2:从“络绎不绝”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这儿取水的人相当多,这口井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保证。

  生3:乡亲们挑水走在小路上,心里非常开心。是这口古井为乡亲们献出了甘甜的井水,让他们如此得快乐。

  生4:大家因为开心,所以觉得桶儿、扁担发出的声音像是在演奏着小曲。

  师:乡亲们喝着如此清凉可口的井水是多么快乐啊!然而此时,你认为还有谁也感到快乐?

  生:我认为还有古井最快乐。因为古井看着我们快乐,它也快乐了。

  师:多好的古井啊!乡亲们不断地从古井中取、取、取……而古井源源不断地(生接说:给、给、给……从不向人们要求些什么。)

  师:对啊,难怪有人会说:古井像一位(生接说:温情的母亲)

  到这儿,可以说整个教学圆满完成。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不断地等待中,在师生和谐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绝对的自由,文思泉涌,内心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

  正当大家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暗自欣喜时,有位学生的小手依然高高举起着,嘴里还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老师,我还有。就一句话,你让我说吧。”怎么办好呢?让他说吧,谁也不知道会是一句什么话,会不会影响到刚才的“圆满”呢?不让他说吧,看他那副热情劲,我又硬不下那颗心,最后还是决定让他一吐为快。他从位子上窜了起来,声音极为嘹亮地说:“我认为这古井和母亲应该划上等号。”“对!你的发现再次说明了古井具有母亲般高尚的无私奉献的胸怀。”你瞧,就是这么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话,但却说得多好呀!如果我当时阻止了他,不就听不到这么富有见解,充满灵性的话语了吗?耐心等待吧,等待之后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和惊喜。

  三、善于赞赏——增强学生信心的“高速路”

  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但凡在一些领域表现出色或做出贡献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一半离不开师长、父母、朋友的鼓励和赞许。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的自信就会多过于沮丧,此时的他就好似一部加足了汽油,等待一跃而出的赛车,动力十足。反之,他将会一蹶不振,只能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没人给他打气的话,永远只能呆在小角落里,无人问津。而我们,能让学生成为泄气的皮球吗?不,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的职责是要让每位学生成为动力十足的赛车,以最佳的状态驰骋在人生的赛道上。所以,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决不能吝啬任何一句赞扬的话,任何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动作,哪怕是一个温情的注视和默许的眼神。因为一个人的进步与自信,一个生命的精彩和坠落往往就在你的不经意间悄悄失去,擦身而过。所以教师应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珍视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最闪光的地方。

  面对现实,作为一名教师,我无权选择学生,所能做的就是集思广益,尽心尽力用我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在班级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样的地位和机会,一节课下来,人人都发言,那些自卑感强的、胆小的学生都叫几次,让他们常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会迸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的学习力量,便会在和谐的气氛中拥有自信,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在学习《画家和牧童》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朗读感受进行交流时我作了如下的点评:

  “可以听得出这是你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真是与众不同。”

  “这是他对故事人物的一点儿个人看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我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会说到做到!”

  “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想法,非常令老师佩服和感动。”

  ……

  学生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特别是这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说出的、写下的话更是充满了真诚。此时的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及时的肯定,恰当的评价……老师的每一次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和鼓励都是对学生最有效而又最令人振奋的赞赏,它犹如温暖的阳光,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增长了智慧,增强了信心。

  总之,作为参与课改实验的新型老师,必须具有民主意识,正确把握“对话教育”的实质,让学生从师生对话与相处中,体悟民主与平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并在教学中试着多弯弯腰,多倾听,多信任,多给予学生一点赏识、肯定的话语,才能与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达到教师会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理想境界,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充满人情韵味的温馨,其乐融融,我心荡漾。

小学语文论文3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众多要求中的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创新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教育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根据手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比如,有一篇课文是《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希望人们要从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从三个角度画杨桃,画完之后,让学生调换位置继续画,然后将三幅画放在一起对比,其实学生在自己动手画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得出书本已有的结论,这比教师只是将课文内容教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启发学生创造想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这样的游戏环节,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月亮像什么”,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月亮像镰刀”“月亮像白玉盘”等答案,教师就可以奖励学生一些小奖品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讲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青蛙的,很多大城市里的'小学生没见过蝌蚪和青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小学生还会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几个方面探讨了创新教育如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改革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本文对创新教育的实施有所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4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教师可以根据网络的优势,灵活运用网络,采用网络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以网络环境为主要平台,从而让高年级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利用形式多样的资源来获取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学习《蛇与庄稼》这篇文章时,教师一方面可通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蛇与庄稼之间关系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动物与庄稼之间奇妙关系进行分析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画出猫、田鼠、土蜂之间的关系图,并尽可能对事物之间有哪些关系进行思考总结,以及掌握这些事物关系的作用是什么等,最后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独立掌握阅读部分相关信息,紧接着教师再开展一些所阅读的信息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让学生之间的阅读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这种网络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使阅读教学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二、阅读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并不是教师单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地掌握分寸,灵活地组织学习,不能一味地以讲授内容为主。具体教学过程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题而入,整体感知文章

  一般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一篇新文章时,大部分都是从题目开始学习,例如,在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时候,教师会在阅读之前问“:有哪位学生看过真实的大海?你们喜欢海洋吗?为什么?”学生通常会积极回答“:我心中的大海很宽很蓝非常漂亮,但是如果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就会非常危险,甚至把附近的船只都卷进去。”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进行总结,说“:是的,海洋神秘莫测,变化多端,但是依然有人坚信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来一起解开这个谜团吧。”由此,可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去。

  2.部分理解,细读精读

  这个理解过程就是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熟知语言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的,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字逐句地细读课文,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都标出来,然后再划分文字层次,从而准确地把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整体深化课文,课外延伸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在阅读课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心理特征,通过采用各种阅读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论文5

  阅读是最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也是能够直接让学生体会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背,但这样学生阅读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们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缓慢[1].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我国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活力,但有些语文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营造,而在课堂上说了很多与教学并无太大关系的铺垫,让学生难以分清主次,教学内容本末倒置,忽略了优化教学和整合知识的目的。

  其次,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课本为依据写教案,有的教师甚至直接挪用现成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案难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脱离课本,只把课本当成参考,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来创新一套适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方法。但是,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备课写教案,教学方式缺乏操作性和观察性。

  再次,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堂阅读效率的教学策略,单一的讲解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而且不能制定一些与阅读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目标偏离。同时,有很多教师未能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以自己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降低,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措施。

  要解决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创新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并且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整合阅读教学的课本目标和课堂实际目标,明确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2].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研究各个单元课文之间的潜在联系,找准阅读课文要把握的方向及与现实的结合点,准确找出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前,需要从文章的单元出发,了解这个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课文作比较,找一些课文中有可能漏掉的点,添加到教案里,同时教师要在教案中详细标明课文的重点段落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阅读课文中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价值目标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阅读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道德观念,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其次,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主导优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传统的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在讲新课时,都是教师示范阅读,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照本宣科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没有很好地的理解和体会课文的真正内容,只知道一味地背诵。这样枯燥的内容无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常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提高。教师应先将课文理解透彻,然后通过调节语调语气来朗诵,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是作者思想情感比较强烈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作者比较轻描淡写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就会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王昌龄的古诗《出塞》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们介绍王昌龄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王昌龄大多是写战争感怀和边塞风光,教师在交代清楚背景以后,要通过自己的朗诵,让学生知道哪里是诗人情绪的重点,哪里是诗人的风景描写等,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意境[3].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利用创设情境模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附带产生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课文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并且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阅读。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的模式,对课文进行一个全面的补充,例如,阅读课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桂林的山水景色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立体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课文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历史情境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文之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两个基础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点段落,从重点段落中找到重点句子,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拓宽视野,并且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阅读技能,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课堂时间毕竟只有四十多分钟,不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利用好课外拓展阅读,可以与课堂上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衔接阅读,并且丰富学生们的阅读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够拥有更多的素材和语言使用方式。

  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如阅读大赛,让学生们推荐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给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又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对一本书的讲座活动,收集学生的意见,讲一讲学生们喜欢读的书,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读这本书的读后感。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写作的方式展示出学生们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进行阅读,例如《优秀童话故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阅读的学习,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结语。

  我国的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以及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更加有效地教学。教师应该明确教材与学生需求,制定一个明确的、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良好的引导,应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有利于阅读教学的情境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此外,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并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刊。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翠霞。浅谈家长对小学低年级孩子实施的“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J].教师,20xx(10):75-77.

  [2] 夏天“.读”中悟出人生味---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摭谈[J].陕西教育,20xx(10):27.

  [3]石君侠。提高小学课文阅读有效性我之见---优化教学程序提高阅读质量[J].科学导报,20xx(5):31.

小学语文论文6

  《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动笔写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也显得非常不足。而书法这样一门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与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而书法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写字的一个方面,而写字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去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这样一个部分则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具体分析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我国的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它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正在持续下降,在书法上的退步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改变现状,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书法教育的指导性纲要,要将书法教学渗透到日常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从而促进书法教育能够从最基本的年龄段抓起,为以后培养出一些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

  一、书法和语文之间的关系简析

  近些年来,教育部在颁行相关的书法教育的法令时,都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书法教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好地完善。那么,教育部将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考察有着怎样的依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育中,又必然会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着显然的联系的。其次,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汉字,在语文教育中,总是需要进行识字、写字的练习,而对于书法来说,同样也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书法要形成汉字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使得汉字变得更为美观,形成一种艺术,因此可以说,不管是语文还是书法,都是以汉字作为重要基础的。最后,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科目,通过它往往可以表达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而书法也同样,不同的风格和笔锋往往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感情,二者都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之,语文和书法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内在联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促进书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

  二、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去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书法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书法教学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依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我国的应试教育政策

  我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多的破坏,从而使得今天的青少年的身上已经很少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分,传统的书法艺术同样也不例外。而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把高分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家长也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教师为了提升教学升学率,他们往往把正确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对于书写的字迹则要求不是很高,从而使得学生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另外,在现在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虽然有专门的写字课,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发挥出写字课的作用,很多时候写字课的课时也都被其他科目所占用了。因此,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书法的热情必然有所衰退,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很难得到提高,这也是书法教育和语文教育所共同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借助电脑,例如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查找、对课堂的气氛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得语文课堂上的信息容量更为丰富等等。从中可见,电脑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生对电脑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不再愿意动笔进行汉字的书写,而仅仅是通过键盘的敲打而产生千篇一律的字体。电脑打印出来的汉字往往失去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美感,也无法通过汉字对于不同人的个性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一大批网络垃圾语言也随之产生,这些语言对于汉字是一种腐蚀和破坏。我们要始终相信,电脑虽然方便,但是书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必须对汉字的书写予以一定的重视,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从而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3.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我国书法教育所面临的又一大困境。随着我国走入世界市场,为了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对于英语的重视正在不断提升,很多人往往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英语热的现象持续升温,从而导致很多人无暇顾及汉语的学习,中国的传统书法教育同样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很容易导致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从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怎样更好地促进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书法不仅是一门美的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将书法教学融入其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熏陶,从而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促进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更好的应用。

  1.针对书法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不论什么时候,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语文教育,对于其中的书法教学来说,则可以适当地营造一种有利于书法教学的环境,对中小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他们对于书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悬挂一些书法作品,使得学生在日常的休息中也能够生活在书法的环境中。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一些书法比赛,对于参赛的书法作品予以适当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2.提高语文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书法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学生之外,最重要的主体就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魅力修养,这是由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会受到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影响,在书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将一手好字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书写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在书法上的个人修养,对于各种字体都有一定的涉猎,从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随时转换这些不同的字体,这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崇拜的情绪,从而促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去努力学习,并且在课后进行书法的练习,最终实现促进书法艺术更好发展的目的。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写字教学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其他方面,对于书法教学来说,写字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写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才有可能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写字是其中最基本的教育,首先要识字,然后去控制不同的笔,从铅笔到钢笔再到毛笔,利用他们使得自己的字体端正、整洁、规范。在写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去将这些端正的字体变成书法,最终达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要想进行书法教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写字教学,为了使写字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对于写字教学的时间要予以一定的保证;第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类学习和培养,逐步提升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第三是要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一定的规范,只有姿势正确了,才能对写好字进行一定的保证,并且良好的姿势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是明显的。总之,只有在语文教育中重视了写字教学,才能够为以后的书法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最终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促使书法教学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4.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精神气质的培养

  汉字是一种非常美的字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幅图画,这些美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样一种美只能使得学生对其有一段时间的热度,却很难坚持下去,中小学生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上很容易出现缺乏耐心和信心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技术上的书法指导,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在气质的一些培养,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从而从中感悟到不同的艺术风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在以后的书法练习中,能够将自己的气质和性情融入到书法的练习中,形成一定的书写风格。总之,书法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必须加强对于书法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更好地结合,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政府要在方针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将对书法教学的重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切实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每一个中小学生也要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把学习书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培养自己对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雷实:《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J].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12期.

  [2]郑婉秋:《书法教育在重庆市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xx年.

  [3]马艳:《论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xx年.

  [4]杨雅琼:《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年.

  [5]于继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xx年第19期.

小学语文论文7

  一、利用情景图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如课本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

  二、安排小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ai

  ei ui”时,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 “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复习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时,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位学生的胸前。胸前贴着声母的学生依次走上讲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学生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出所拼的音节。

  三、试编小儿歌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拼音的发音。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儿歌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z加椅子zh

  zhzh,蜘蛛认真把网织。c加椅子chchch,狮子要把猴来吃。s加椅子shshsh。小树发芽rr

  r。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把拼音规则编成儿歌,如:jqx三兄弟,见到小ü把点去,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 q x就脱帽。 a o e i u

  ü,标拼音按顺序,i u并列标在后。

  四、贯穿小故事

  故事是孩子们的热爱,在教学活动中贯穿适当的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拼音。如在教学《ai ei

  ui》时,师:小朋友,老师听说,拼音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参加的双方分别是声母队和韵母队(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绳子两边贴出声母和单韵母)。可你们瞧,声母队人多力量大,单韵母队才6个,一定会……

  生:输的(焦急地)。

  师:怎么办呢?我们帮单韵母队找些新朋友加入吧!

  ……

  又如:在教学《a o e》时,师: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a a a a,a a

  a 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o o o o ,o o o o。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

  五、学唱小歌曲

  简单的拼音教学是枯燥的,关键看老师如何去让它变得生动与活泼。在适当时候,我们可以编一些小歌曲,让拼音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教学《i

  uü》时,教学生学唱如下小歌曲:

  5313 ︱55 ︱5— ︱531 3 ︱55 ︱5— ︱

  张大嘴 巴 aa a 阿 姨你 好aa a

  3212 ︱33 ︱3— ︱3 21 2︱33 ︱3— ︱

  圆 圆嘴 巴oo o 乌 鸦唱 歌uu u

  5656 ︱53 ︱1— ︱5 656 ︱53 ︱1— ︱

  扁 扁 嘴 巴 e e e 鱼 儿吐泡ü ü ü

  六、学做拼音休息操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2、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3、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七、实物教学法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发准字音,记住字形。可以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t时,教师可拿一把带钩的布伞进行直观演示,再把水一滴滴地滴到雨伞上,让学生仔细听水滴在布伞上的声音,然后在问答中揭示t的读音及写法。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区分b和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教师可放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总之,拼音教学需要我们老师继续去开发,去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小学语文论文8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动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论文网一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枳极性,真正做到教师仅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能够从以下几方而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但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能够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 “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动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i容生动化,让吾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实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够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而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水平征服学生,而使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所以,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行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能够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0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点,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够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升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水平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论文9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xx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面相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xx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xx-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05-27

小学语文论文1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与推崇,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成为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从小组构建、合作方式、经验分享以及课时分配等维度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实施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方法路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和学校的主流做法,但是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合理的方法和路径等现实问题,目前并没有完全解决。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组别构建、合作方式、经验分享、课时分配”等维度入手,进行分析探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合理构建小组

  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构建合理的小组。目前部分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习惯于按照座位、成绩等因素进行划分,并且划分小组之后基本上不再重新组合,后续的合作学习活动则依然延续首次组建的团队成员和数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调整和变革,采取灵活的小组构建形式。比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时,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则可以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差异和特点,进行不同的成员搭配。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可以考虑将动手能力较强和善于表达的学生较为均衡地分配到各组之中,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完成合作学习。一部分小组成员负责实验展示,而另一部分成员则负责实验过程与感受的介绍,可以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而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则可以考虑将旅游经验丰富的学生或者将善于绘画的学生等进行较为均衡的分组,这样有利于小组描述和展示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合作小组的构建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因势利导的灵活调整与变更,只要秉持有利于课程学习为目标的原则就可以。

  二、优化合作方式

  合作小组的构建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但同样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从某种角度分析,合作小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个成员之间密切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这种小组的合作方式或者机制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支持。目前,部分课堂中的合作小组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某些学习成绩优异者或者班委成员等,在小组的展示与表达过程中往往占据着强势地位,存在着“垄断”的色彩。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组互动时,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鼓励每个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和阐述,为每个学生争取展示自我的机会。合作学习不是集体为某个成员打造平台,而是彼此互相推动促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行“角色轮换制度”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承担诸如“材料收集、成果梳理、展示汇报、多元补充”等角色,每个成员在每次活动时,根据具体情况转换不同的角色,为他人服务,促自身成长。

  三、分享合作经验

  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辩论、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情况,分享每个小组内部运行的机制和分工,信息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并可以依据某个主题或者课文内容进行现场交流分享活动。比如,在学习《落花生》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鼓励不同小组进行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探究活动,各自阐述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比较组别之间的异同,就异议之处进行辩论,提出解决的方法,并积极尝试和探索,如此可以为小组间的共同提升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

  四、精心分配课时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掌握高超的课堂掌控艺术。精心分配课时,合理安排小组的学习活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取多元形式进行,比如,在学习《惊弓之鸟》或《我爱故乡的杨梅》《落花生》等类似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分组开展主题汇报的形式进行,每2或3个小组共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这些主题可以由教师确定,包括字词、段落分析、文化背景解读、主题思想阐述等等,每个主题由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同主题小组进行补充,每个主题的汇报时间进行限定,通过类似的安排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课堂时间分配,提升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小组辩论的方式来分配课堂时间,比如,在讲述《给予是快乐的》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类似活动。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辩论,可以较好地提炼文章的主题内容,提高课堂时间的应用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效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则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课堂组织技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研活动,应当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xx(40).

  [2]刘鸿英.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J].快乐阅读,20xx(19).

  [3]罗静.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小学,20xx(5).

小学语文论文11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课改的进行。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与突破原有的纲领,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看法与策略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纲领

  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断遵循着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浓厚与丰富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学生们思想真实的.体验,那么教学流程中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小,学生们阅读的效果同时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就不会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动作等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学生们的作文,以及作文的点评

  小学作文,是学生们语言文字的表达,课堂中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然而却不是衡量学生们反应快与慢的标准。因为作文是要经过细致的思维观察,以及思想表达密切综合的,它需要真实的情感,有结构中心,有重点与条理的。学生们能否写好作文,与今后各项科目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联系。

  特别是传统作文的教学,它有一个通病,不但影响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而且还让孩子们的文言水平得不到提高。那就是老师们只重视让学生们对范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忽略了范文中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情境。一如很多语文老师他们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还在“穿新鞋,走旧路”,即便老式落伍的教学方案早已更新了,他们却仍然按照范文里的时代背景,文章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生平简介和写作特点六大板块进行公式化地讲解,而且还周而复始,篇篇如此,这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抽象又乏味,便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讨厌作文,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将本来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变得更加枯燥无趣,变得像老师只是在敷衍任务的“涂鸦课”。

  不仅如此,大多数小学教师在为学生们命作文题的时候,根本就未考虑过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与感情世界,以公式化的教程,课本上的死知识,为学生们出些根本就没兴趣以及根本就不想理解的作文题。这样一来,便让学生们无从下笔,更加丧失信心,由于作文题目大多数都是统一化的老套,外加不够新颖,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袭的现象。

  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为学生们的作文课,不断创造情境,或者将作文课延伸到课堂外,如校外风景区,爬山,郊游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整个作文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创作水平,这为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很大的帮助,并增加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与欲望,从中来慢慢喜欢作文,爱上作文课,这与老师正确的教学方式,完全分不开的,如若老师们还沉淀在以前的旧方案上,不去利用良好的环境与情境烘托,为学生们创建真实的气氛,来鼓动与激发学生们作文的兴趣,是难以唤醒学生们写作上的激情,是难以展开学生们智慧的翅膀,从而也将埋没了更多的人才。

  再来,学生们作文的好与坏,进步与退后,与老师的评价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师们的评价对学生们的心灵成长,非常之重要。评价得恰当得体,不但可以激励学生们乐于作文,爱上作文,还能发挥学生们潜意识的创作才华。如果评价不当,将会让学生们失去写作的激情,还会让学生们的内心得到难以言说的自卑。所以,笔者认为,老师们不能对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地老套点评,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以及不同语言的评价,对于本身作文基础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对他们的要求加大一些,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用着不同教学的方法辅导了。

  三、使用精妙的教学导语让学生感受情趣美

  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利用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四、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让学生们能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们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中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发挥了学生们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学生们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只重视写,却忽略了其他多元化的训练。特别是学生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视。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老师们,在学生们的早读训练中,从不关注,特别是那几十分钟,学生们集体朗读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不在身边监督,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话,便可让各别学生们没有自律性,夹在全班同学的声音中,混水摸鱼,将书本放下或者将嘴巴闭上,思想开小差,直到老师回来后,才会装模作样地重新张开嘴巴,跟着集体一起朗读。笔者认为,学生们在朗读训练的时候,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老师最好不要离开教师,将朗读监督的工作和监考一样做到位,杜绝个别学生的懒惰行为,影响到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坏风气的悄然上升。所以只有将朗读的训练加强,监督工作加强,才能为学生们的脑海灌输更多的知识。

  不仅如此,长期又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增强语言的感官,读得通顺与流畅的同时,从中就会提高了学生们组词与造句的训练,久而久之,就可增加学生们朗读的兴趣。而且,学生们朗读的章篇,都是文体质量很高的名言名篇,这为学生们学习各种语言的文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所以学生们的朗读训练一定要加强,老师们可以在学生们朗读训练中的听,说,读与写四个环节中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李辉武.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分析.《语文学刊》,2014年3期

  [2]尤红艳.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3期

小学语文论文12

  摘要:儿童文学是语文教育当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语文素质综合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强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和融合的意识,将儿童文学作为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

  1合理选择儿童文学作品

  为了最大化地促进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科学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样才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和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进行差异化的作品推荐。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选择阅读难度低和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拼音儿童文学作品;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选择文本性的儿童读物,同时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教师要逐步加大阅读难度,从而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必须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而且作品的内容必须要积极向上和健康乐观,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阅读之后有所借鉴,才能够真正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将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广泛阅读的动力,进一步拉近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距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需要将合理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纳入到工作重点,合理选择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例如,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了解能够发现,科幻和冒险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鲁滨孙历险记》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图文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人物传记、科幻类、散文类的`作品。

  2加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

  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使得儿童文学阅读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较低,往往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甚至是让学生丧失阅读信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儿童文学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元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在学生阅读儿童作品的过程中要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指导有效性。儿童文学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精读法。精读法,在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精心选择具备典型性、启迪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当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之后就可以将其延伸到阅读其他作品当中,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拓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珍珠鸟》时,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珍珠鸟与作者日渐亲近和感情日益增强,还要启发学生保护动物和热爱自然的情感。第二,速读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完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增强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第三,摘录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精彩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和理解记忆,除了能够扩大阅读量之外,还能够为日后语文写作积累素材。

  3强化儿童文学阅读评价

  为了更好的将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阅读的喜悦和乐趣,这样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阅读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儿童文学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阅读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传统的儿童文学阅读评价方法片面性较强,看重的是学生的阅读结果,过度强调学生的阅读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评判,学生在参与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时重点要求学生摘抄和背诵优秀片段,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其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教师就需要对原有的阅读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全面的阅读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指导下,教师在儿童文学阅读评价环节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过程中享受阅读魅力,进一步增强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动机,通过给予学生积极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及阅读方法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阅读意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也能为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为学生合理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加强对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重视儿童文学审美鉴赏,不断完善儿童文学阅读评价,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边春丽.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独特价值[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5):63-64.

  [2]张芹.从儿童文学的角度透视小学语文教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6):88-89.

  [3]洪丽.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阅读,2013,10(4):102-103.

小学语文论文13

  一、把礼学文化带进小学语文课堂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雅称,20xx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声中,人类最终将要进入“讲信修睦,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是人类文明的表征,礼是人类生活的文明风范,礼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典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礼学文明,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爱家爱国、诚实守信。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中,引导学生感受深挚的母爱。此时正是教育学生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礼学的重要,使学生能在古诗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比如在《秋思》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文意思的同时感受作者朴实而真挚的游子心态,从而体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能感受到家乡对于每个人的意思,引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上升到对国家的热爱。

  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在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诗中,“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诗十分催人自强,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教育学生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从而让学生形成不在逆境中放弃的人生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我国的礼学文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把民间故事带进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而语文的学习正是需要这些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插入民间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对同一个故事的解读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对于故事类的课文尤为感兴趣,当遇到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够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渗透正确的世界观。

  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学生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狐狸的民间故事,比如《狐狸报恩》。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狐狸都是狡诈的,《狐狸报恩》中的狐狸就是知恩图报、善良的。从而教育学生不要一概而论,要从具体的事件中评价别人。

  把民间故事带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间故事要适度,不可以过分利用课堂时间,也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作用。

  三、把传统节日带进语文课堂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喜欢过节的天性使他们对于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格外感兴趣。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具体介绍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挖掘传统节日元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可以把重阳节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查询收集和重阳节有挂的信息,如:重阳节还有哪些别的名字?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重阳节还有哪些古诗或者著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比如《五月端阳》、《北京的春节》,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和历史渊源等,教师在结合教材教到这些文化时可以把这些美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内涵。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节日中为学生讲解涉及节日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把历史知识带进语文课堂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是这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把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学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能得到不少道理和启发。但是由于历史故事发生的年代和现在小学生所处时代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渗透一些历史知识就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一些历史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导入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通过这些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再展开教学。比如在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孔子有关的历史知识,比如他的成就从而让学生明白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再比如,当课文学到“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时有些学生对于“学生孔丘”会感到奇怪:他为什么又叫孔丘呢?这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孔子本名孔丘、字号仲尼,后世称之为孔子、孔夫子、孔圣人,等等。而写作文章的并非孔子本人,是后人对孔子事迹的编写,因此文中都是用孔子代指,而在实际的对话中,则使用孔丘。这样一解释,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奋斗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渠道。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借助课本中已有的传统文化载体,将传统文化带进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播。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适时从发掘教材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就能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学语文论文14

  赏识教育,是一种将先进教学理念与人文思想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取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心理和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够活跃,学习主动性很低。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课堂内容,一边提问学生,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小学生大多喜欢获得赞赏,教师的称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活跃。

  第二,赏识教育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小学生的年级较小,对教师通常会持有比较严重的敬畏感。这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惧怕发言,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应用赏识教育,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带给学生亲近和温和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勇于发言,积极发问。

  第三,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表现。一些学习成绩原本很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也许成绩依然不理想,但却比过去好一些,教师如果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这些学生属于差生的行列。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努力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很容易因此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一直在努力进步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肯定,会大大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落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赏识教育在师生交流中的应用。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对教师通常比较敬畏,所以在课堂发言中常常会表现得比较紧张,甚至不敢发言。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在课堂提问和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关注学生表现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关系。对于一些比较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作业情况,主动找他了解存在的问题,先表扬其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地方,然后指出存在的某个问题,耐心地询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说出更多疑惑和问题,从而加深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优化调整。

  第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只学会了比较基础的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难以找到写作的灵感和动力,最终逐渐丧失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最初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所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幼稚,教师在批阅时,应当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而要先分析学生作文中写的比较好的部分,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将优点与欠缺之处并列提出,在稳定了学生心理态度的同时,为学生指出作文的改进方向。对于比较优秀的作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读给学生听,或者贴在教室中供学生参考和阅读,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作文中的亮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优秀作文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能够让写作文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与赞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学生会表现得比较紧张,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一部分之后,让学生先停下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为他加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心态更加放松和自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赏识教育,能够在教学的多个部分发挥良好的作用。一方面,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赏识教育中,学生能够更好得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身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将赏识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论文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特征和接受能力,开展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断研究改革,提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力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学习环境不协调。当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说话时不能表达一句完整的话,课堂回答问题时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或者只能说一两句。造成这些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只是一味地闷头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很差。家庭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教育欠缺,或是家长自身不良语言习惯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二)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一些孩子自身存在胆怯、自卑等心理,不敢开口说话,说话时紧张,不能流畅的表达。这是由于一些孩子自身性格就内向、胆小,还有一些学生自尊心强,害怕开口说错话引起别人嘲笑,因此就选择闭口不言。学校对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也导致学生的自我封闭现象变得严重起来,只顾着学习,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和沟通,导致了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教师还需要多加关注,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心理状况,勇于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三)教材设计问题。教材的设计方面存在欠缺,很少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教材缺乏对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一些教材上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展示,导致教师一味的给学生布置各种测验和考试,学生无法拥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及时有语言表达的训练,有时候只是找代表发言,也是一小部分人有机会表达自己。因此,教材设计的问题也影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问题。一些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滔滔不绝的讲,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育,也就变得不爱开口。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开发利用社会与家庭的学习资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粗俗、暴力等语言,并积极引导孩子与人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大胆开口,勇敢的表现自己,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同时,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改变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二)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氛围,消除一些孩子心理的紧张感,避免学生上课时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动弹的现象。给学生多一些互动的机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三)创设课内外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教师要打破教材的禁锢,避免一味的只盯着成绩。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交流。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的小任务,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小组配合,调查不同班级的卫生状况。这样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且积极的与别的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不再羞涩、胆怯,勇敢的与人交流。(四)教师加强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词汇量的积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就是词汇量的积累不足。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基础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对学生展开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布置词汇积累方面的任务,并要求学生讲积累的词汇应用是实际交流中,养成学生积累并应用的好习惯。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要尤其注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交流沟通的条件,从小抓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12):100.

  [2]全国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17,(04):143.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论文09-04

小学语文小论文08-23

小学语文论文05-17

小学语文论文(经典)08-02

小学语文减负论文08-23

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的论文08-24

小学语文论文(推荐)05-22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