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生物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课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课堂质量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分析和讨论来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经验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一堂课内以最少的时间讲最多的知识并且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认真地听讲并且理解。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就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而言,教师需在遵循生物教学的客观规律下,灵活地选择最适合广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完成的教学任务一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学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来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奇特的创新精神,另外,它是老师体现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所谓班级学习机会,就是在一堂课中能独立思考的机会。初中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同学的学习需求,但不是全部学生,就像同样的一堂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进度会符合那些紧跟讲课步伐的学生,而不会满足于其他的学生,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机会的较大差异。有人用初中生物的实验题展开了调研,发现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各不相同,其中有1/5左右思维敏捷的学生参与了分析和理解实验题的全过程,有3/5能力较强的学生只参与了分析理解实验题的一少部分,甚至有1/5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长时间都得不到分析理解的机会。这就造成思维敏捷的学生对学习生物更加有信心,而致使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机会差异悬殊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课堂教学密度就是一堂课中有效利用的时间与一堂课总时间的比值,想要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得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常常会存在一些学生捣乱、教师管理课堂秩序而偏离教学内容、教师备课不充分等现象,这就使课堂教学密度得不到提高,教学效率低下。另外,还有教师只顾提高课堂教学密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这会导致学生出现新的没学懂、旧的又忘了的现象,这是极度不可取的。
三、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有效的.生物课堂,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传授、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交流的一个过程。下面,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分析和讨论来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经验和具体方法。
1、驾驭教材框架,进行宏观把握
要想掌握每一堂数学课上的知识,就必须得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巩固复习工作,而完成这两步的有效方法就是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整体上把握知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帮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来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除了这些,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运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建立思维结构的基础,进而帮助学生更牢固地学习。
2、重视课堂互动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只顾讲授课本知识,而缺少了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强制性的学习使课堂效率低下。其实,课堂是一个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勇于发言的互动过程,双方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向学生提问,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对想法做出合理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3、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明确的目标就如一个路口的方向标,指引着我们不断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就是明确的目标。有了它,教师就可以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以合理控制讲课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时间少”“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局面。
四、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两点反思
1、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优化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一定的情况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到达教学目标的高效催化剂。经过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就目前来看,讨论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这三种受广大师生的认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方法不都是优点,它们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每种方法在满足一些课堂要求时却又不符合另一些要求。就讨论法而言,它可以增强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讨论,但它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探究法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耗时长,难以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学到更多知识的需求。自学辅导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并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教师要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熟悉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2、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已走进教学课堂,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极大方便教师讲授的同时,让学生更轻松地接收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切不可为了省去黑板板书而运用现成的课件,这就使得教师讲课受到限制,学生的思维也打不开,造成用多媒体还不如不用的局面。
五、总结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绩,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切不可纸上谈兵,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效教学。相信未来,初中生物教学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xx(30)
[2]李凯.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读写算20xx(16)
[3]张继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学大众,20xx(03)
初中生物论文2
1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1.1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有效融合
在任意学科教学过程中,备课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才能轻松自如地给予学生有效指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利用多种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来收集整理信息资源。首先可查询网络资源并加以利用。网络上各类教学文字资料、课件以及素材图片较多,有些网站甚至还提供试卷下载服务,因此教师可以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下载。其次可选择实地拍摄取材的方法,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将各类生物资源图像拍摄并保存下来,最终用于教学。例如在日常游玩或者登山途中,将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素材以多角度拍摄的方法保存下来,还可拍摄一些珍贵的植物或教材中提到的动物等,均可作为有价值的资料用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此类直观的教学素材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看到日常看不到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此外还可采用图片扫描技术来处理一部分网络上难以找到的图片资源。
1.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有效融合
在教学各环节构成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主体环节。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成为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CAI课件,通过声像结合的方式将生物生理活动现象以及内部结构予以动态展示,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吸引其注意力,进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搜集整理后的教学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教学中,在提及“禁止近亲结婚”时教师首先可提出课堂问题:古人有句话叫做“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但是国家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在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后,教师可将近亲结婚带来的'巨大危害一一讲述,同时可引证“达尔文的悲剧”以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等著名的例子来说明近亲结婚的不良结局,学生由此明确知道近亲结婚有较大几率导致遗传病,因此应明令禁止。
1.3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做到有效融合
教师在课后应留置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技术完成课外任务,在顺利完成课外实践活动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信息素养。以“传染病及其预防”章节教学为例,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就“艾滋病离我们每一个人有多远”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媒体途径查询整理艾滋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查询,收集了丰富的文字以及图片资料,而在这些资料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写出更为详实和丰富的文章内容,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2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2.1利用图片来演示生物多样性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当前地球生物种类极为繁多,已知生物种类约为200多万种,其中大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教师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拿出过多的活体或者标本,尤其是一些较为特殊或已灭绝的生物。例如病菌、霉菌以及细菌等各类微生物,其个体微小,不便于观察,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宜于引入课堂教学;而始祖鸟以及恐龙等史前动物则早已灭绝。因此教师可通过展示此类生物图片来展开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的多样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2.2将新授内容相关图片与板书在课堂上演示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时间,通常情况下,一节课内容分为自主学习、归纳讲解、板书以及师生互动等不同环节,同时各环节均需占用一定课时时间,尤其是板书,所用课时较多,一旦把握不好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板书,与肾脏内部结构图以及心脏解剖图等教学内容相关图片一同利用投影技术播放,不仅便于学生观察,且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并对其中存在问题的予以及时处理。此外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时还应再现板书,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结语
生物教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验性的学科,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极富意义的,它能够将发展性、动态性以及微观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跳出了传统的粉笔板书+教材的教学模式,授课难度进一步降低,学生视野得到极大开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初中生物论文3
初中生物教学面临中考分数低、课时少、内容多、学生不够重视等诸多方面的教学阻力。因此,上好初中生物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以下是我关于上好初中生物的几点建议。
一、大胆创想,用好教具
教师的大胆创想,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讲《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上课开始时给学生展示一个灯泡———病毒的模型。学生既困惑又好奇,增加了本节课的学习动机。
二、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倡导探究性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是为了在“做”中“学”,要让学生做完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能有最大的收获。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上好生物课的关键。
1.进行探究性学习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性、主动性、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中,这样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
课程的开放性、多元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具有发展变化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尊重多样性、兼容并收的多元化态度,动态的、联系的、层次性的、系统性的观念,发散、逆向、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层次整合、互动构建、转化出新的认识方法,主动选择和探究的教学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等。后现代教育学和后现代课程论认为:“如果教学中没有真理的创生,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课堂不是寻求真理、发现真理、分享真理的首要地方,那么,教学难以成为生活。”“共享真理”是他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他们还认为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的区别在于“封闭系统可传递和转移(transfer);开放系统则可转变(transform)”,体现在对课程的看法上,前者认为教学是“传递和传输知识”,后者则是“要探讨转变性的课程”,在开放的系统中“教学改变了做法,从教导性转向对话性”。他们对知识的形成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性行为它才能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成。”
2.教师要实现其角色的根本转变。
对教师的角色、课程和学习的意义也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相互作用是构成成长的核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转变性的。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自身。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学生一起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探索、究根寻底的精神。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去发现、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理解、影响、激励、鼓舞。
3.探究性学习倡导合作交流。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与同伴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创新的主体,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同一个问题。这是课堂教学中丰富共享的资源。教师同学生、生与生之间进行着观点的碰撞交锋,也进行着智慧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师同学生都变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用好角色扮演
教育家实验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方法相关。实验数据表明:
(1)如果只是听,学习效率是30%;
(2)边听边看,学习效率是50%;
(3)如果融入实际操作,教学效果可以达到80%。这就说明了我听了会忘记,我看了我记得,我做了我就知道。这就说明了角色演绎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效率。不过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那角色扮演主要可以用于以下范围。
1.用于较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课堂。如,维生素的缺乏症相关内容,学生可以扮演医生和病人。
2.开放性的内容,促进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如,消费者、病毒是否可以缺少?它们是有害还是有利的?
3.用于课堂小结,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例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结束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心脏做个自我介绍。
初中生物论文4
摘要:我国对环保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较低,因此,环保教育应该从学生时代落实,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文化课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现自身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社会道德素养的提升。初中生物与环保教育的连接点较多,便于环保教育的渗透,使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纳。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应该基于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物教科书中的环保点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环保教育应该基于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纲,进而实现环保教育的连接和拓展。比如,在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绿色植被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联系到目前人们对绿色植被的恣意砍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危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充满绿色植被地区的图片,然后再展示一些植被被大量砍伐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一下绿色植被对于环境健康发挥的重要保护作用。通过一些植被破坏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如果绿色植被被广泛砍伐,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的欲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灵活渗透环保教育
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加入了环保的理念,因此,老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改变原来那种让学生自由阅读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在老师的讲述中渗透环保教育。比如,老师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有关知识点时,通常不会将“在山坡种草来保持水土”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只是让学生记住这种保持水土的措施。然而如果要在生物教学中深入环保教学,就不能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忽略,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向学生讲述水土流失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水土流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的生态问题,在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后,再向学生讲述避免水土流失的相关措施,实现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灵活渗透。
三、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
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中有许多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进行探究,了解这些环境破坏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危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能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破坏产生的危害,进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环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的渗透不仅要联系课堂,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环保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海边捡垃圾,组织废旧电池回收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真正将环保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在初中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是对当前建立生态环保社会的积极响应,而且将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公德教育的传授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民儒.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0).
[2]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xx(04).
[3]岳兴国.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J].发展,20xx(05).
初中生物论文5
一、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形成过程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的内容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人的由来》这一章,使学生明白人的生命形成的全过程。同时告诉学生母亲的生育以及抚养子女长大成人是多么不容易,让学生明白懂得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和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为学生讲解正确的生命观念基础知识,还要多结合现实实际生活。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在讲授了有关生命安全的基本观念之后,还应举出几个正面或者反面的有关生命安全的事例,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三、让学生对生命教育作以延伸
正是因为生命的多样性,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生息。假如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则会无法生存,世界也不会变得多姿多彩。因此,所有的生命都具备生存和繁衍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任何生命。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种,从中明白人类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一种生物灭绝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比如树木或者花草,人们平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被花草、树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成为氧气,然后人们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反复。假如如果没有花草、树木的话,光合作用则无法进行,地球上的氧气会越来越少,最后甚至会影响人类生存。
四、对生命教育作以反思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让学生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同时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交流,解决学生对生命教育存在的疑惑,从而真正明白生命教育的意义。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递进式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而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初中生物论文6
摘要:目前,新课改极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合作学习能力,属于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能力,被大多数教师垂青和践行。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与此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因此,大多数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小组合组学习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能将其以合理的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结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一番详细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所呈现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限制,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合作,教师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考虑和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致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越来越费力,学生的能力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因此,要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本文针对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路进行探讨。
1“因材施教”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懂得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和实施,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科学、有效的组建合作小组成员。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做到合理匹配,确保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将每一位学生合理科学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索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组建成之后,学生会在开始的时候掌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就会“各自为政”,只是浅显地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不能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提供相应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会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做记录、有的成员做实验、有的成员得出结论,都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形成一个轮流的机制,确保分工合理、可行。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活动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实验讨论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之后,教师的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难度,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的合作实验提供参考,并对实验教学内容中进行选择,挑选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讨论偏离主旨方向时,要给予及时纠正,也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此外,生物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时,还要学会动手实践。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生物的认知和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生物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不但要懂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要求、把握合作时机、设计问题、展开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找出更符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高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洪智.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吉林教育:综合》.2015.
[2]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
[3]王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2014.
[4]姚文娟.“合作学习法”构建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理科考试研究》.2014.
初中生物论文7
摘要:从微课的优点、微课在复习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以及微课在复习教学的使用建议等方面结合笔者教学实际略谈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复习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重新定义了课堂活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微课在初中生物学科的研究焦点绝大多数还是集中于新授课,对复习课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研究还显得比较单薄。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如何利用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微课及其优点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构成,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和支持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具有以下优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声像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短小精悍,资源容量小,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可以反复播放,利于传播,方便移动学习。由于微课集合了上述的众多优点,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1.1利用微课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初中生物周课时少,课后复习巩固的时间也很有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唯一的途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课本重难点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非常容易,主要原因是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深。但是本章内容涉及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每年中考重点考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果教师单纯依照课本的内容再讲解一遍,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就像“炒冷饭”,课堂气氛低沉,学习效率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笔者采用借助微课的方式来复习,利用视频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整合在一起,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动画的形式表达,将原料和产物以箭头的方向标明,视频还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对比,最后精讲典型例题,从而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此外,学生课后还可以进行巩固复习,反复播放。经过调查,模拟考试中,学生的正答率和得分率都有很大地提高。
1.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初中生物课时紧张,备课难度大,中考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可以将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思维导图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呈树状发散式的结构图上,将生物学众多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思维导图是高阶的思维活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方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设计制作一个专题微课“复习课中构建概念图(思维导图)”。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结合教师个性化辅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将一章或一单元内容汇编成一幅幅思维导图(图1),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学习。这种图文结合式的思维导图复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多角度、多维度调动学生思考理解,促进了记忆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利用微课对复习内容的整合,构建了知识体系,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作业后,树立了学习信心,学习效果非常好。
1.4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探究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不容易获取,时间周期长,课时少,实验效果不佳等原因,在初中本实验开出率一直偏低。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实验,笔者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并达到很好的效果。设计微课的内容包括实验的变量分析和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问题进行讨论:一只水蚤能做多少次实验?每组中放入清水(或酒精)后,计算水蚤心率的先后顺序如何?顺序能否颠倒?教师通过微课实验发散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实验图表,得出结论。此外,推荐学生登陆“同步实验室网站”,网站包含微课视频“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模拟在线操作,如果有错误步骤会提醒,模拟仿真,动画演示,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微课教学代替实验课的方式,虽然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做实验,但是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是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2微课应用于生物教学复习的建议和优化方法
我校作为中山市最大的镇区中学之一,超过2/3的学生住宿,是典型的半寄宿制学校,班级是大班额制,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视频,住宿班采用的是生物科代表在晚修前播放复习微课视频,全班学生集中观看方式学习微课,不懂的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反复播放,直到学懂为止。走读班每个班级都建立有家长微信群和学生QQ群,教师将复习微课视频发送到相关群中,充分利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同时学生可以在QQ群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交流,相互提问解答。5~10min的微课视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种新方式,能被学生和家长的接收,学生也乐于完成。此外,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以学籍号挂钩的账号,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中山市微视频资源平台”免费观看微课视频。
教师在编制复习型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章节概念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需要,教学语言要流畅,吐字要清晰,课程设计要配套巩固拓展练习;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扩展学习,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此外,克服复习型微课互动性不强,反馈不及时的缺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将微课引入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概念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成绩,培养了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开发微课资源并运用于生物学教学是教师努力探索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xx.
[2]李萍.微课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xx(9).
[3]王晓帆,曲丽君,等.试论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xx,18(2):44-47.
初中生物论文8
一、通过分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平时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分组合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诉他们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做一些较难操作的工作;幽默的学生,可以适时调节小组中的工作气氛,让小组成员疲劳的神经得以舒缓;沉默耐劳的学生,可以多为小组成员做一些具体的服务工作;组织能力强、善于掌控大局的学生可以担当组长,给其他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教师在分组时,尽量让每个小组同时具有不同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的学生,优化小组组合。让学生明白分组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可以有效弥补每个学生自身的弱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强项,在小组中共同协作,有效提升任务的完成效率。教师可以在分组前把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都列举出来,做成表格,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具备的能力上面画对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讲授苏科版教材“昆虫”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学生担当“观察员”,观察实验过程中昆虫出现的相应反应;然后选出一个擅长书写的学生担当“记录员”,把与实验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选出一个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分析员”,分析出实验数据所反应的本质情况。在这个分组分工的协作中,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可以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到自身欠缺的东西,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研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以空气、温度、阳光、土壤为控制变量,来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把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
二、选准分组合作的时机,注意课堂秩序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分组合作的时机,分组任务型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这一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解传授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需要用实验来证实的知识,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分组教学,大大提升分组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意义。教师应该把生物课中值得探讨研究的教学内容作为分组任务的课题,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探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的每一级所具有的特点,把每个食物链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写到纸上,研究其中的规律。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会大声说话,有的学生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合作时注意保持课堂秩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思考,也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担当起维持各自小组秩序的任务,教师则适时到各个小组中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又保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独立测验,检测分组学习的效果
为了检测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分组学习之后,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测验,并让学生分别总结出自己所在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教师还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分数以及小组的总分数统计出来,进行小组间评比,对于表现最佳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认清自身的差距,激发小组的团队合作荣誉感,让他们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在优势,为自己的小组做出更大贡献。
四、提升教师素养,掌控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让生物课中的分组学习任务模式取得最优效果,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明白分组学习任务模式的本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理的讨论交流当成是不遵守纪律。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难免会说一些奇思妙想的话,只要这些话在讨论的合理范围之内都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是在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会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这些貌似不着边际的想法和话语中诞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想象,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的想法都尽情地表达出来。教师还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控好课堂大局,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把正确合理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从内心热爱生物学,多把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强烈欲望。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充分认识分组任务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分配任务,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能。这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及挖掘自身的生物探索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论文9
摘要:生物课程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目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初中,很多学生把生物当做是“副科”来对待,而老师重视生物教学的程度欠佳,造成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兴趣越来越低,生物教学的质量越来越不行。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就更加有难度,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他们养成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我国,一直以来狠抓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尤其是在推行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很多困难。虽然大部分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努力从各个方面去实施,尤其是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而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以理论化为主,淡化了实际操作,在生物教学中根本得不到开展,从而教学的新模式根本不能很好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应用。第一,师与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对于大部分老师,往往很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在实际当中,仅仅是形式而言,在大多数情况,根本不能与学生真正去交谈进而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没有办法与学生的思维达成一致。第二,教学存在固化的思维特点。对于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想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潮流,但在实际过程中怕麻烦,进而作出面子活,从深层次上进行分析,自己的教学还是以往的形式,即教学具有固化的思维,大部分教学方法依旧使用,而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觉得课堂很枯燥很无味。第三,课堂没有有效的组织。在实际过程中,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继续留下课外的任务,包括:在课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怎样分出实验小组去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道了知识最表面的东西,而学生不能从知识本质上去掌握、巩固。
二、初中生物新课改的理念
在生物的教学中,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即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生物方面的能力,即创造能力、还有创新的精神。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当中,老师以口头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真正实现了为教学而教学的目的,这与新课改理念是不符的,对于生物这门课程,即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选取全部的学生进行的,有86%的学生觉得,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枯燥,学生就会有抵触的心理。因此,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主动接受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创新的能力。
三、对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很多学生就没有重视生物这门学科,认为生物可学或不学。因此,需要重新认识生物这门课程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认为生物教学以“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最终使得生物教学的方式得到转变,实现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生物老师教学的质量等。在实际课堂中,师与生之间的关系要转化,即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交流给老师。而在课下,通过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写给老师,即学生的反思、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不但便于沟通,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分析。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很多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其成为一个得力的助手,它已经代替了以往的教学的形式,最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科学技术的使用下,那些画面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而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课时,在以往课前,需要备上几幅关于细胞分裂的图例,在课上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解释给学生,即细胞分裂的全过程,自从有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它,可以做成flash,把细胞分裂的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仅仅花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细胞分裂的过程,在这之后,我只需要简单地总结一下,让学生们彻底得到理解。总之,通过多媒体的使用,那些复杂的理论可以更加直观化,赢得学生们的喜欢。
3.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社会在快速地发展,而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即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摆脱课本的束缚,尽量去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给学生,这样就不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我们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彻底释放。而在平时,尤其是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在知识的储备方面不足,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急于求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教学。根据年龄的不同,来采用适宜的方法教学。对于初一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即喜欢学习生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图例、动画进行。比如,展示出目前生物在社会中的热点,即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在初二时,主要目标是以拓展知识为主,即在课本内容讲解完之后,老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对于分析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引入化学的物质、结构等,而在讲述有丝、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可以把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
总而言之,生物教学要优化,使得以往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课堂上,教学目标是为了养成学生在综合方面的能力,即知识储备、个性发展。只要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才能革新教育,最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作者:周宏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xx(04).
[2]岳兴国.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J].发展20xx(05)
[3]丁湘宁,舒黎.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06).
初中生物论文10
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国内外初中生在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并对常州市某些初中展开教学实践研究。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从总体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设置上不够完善,调查的学校都只设置了准备室、标本室和实验室。 从调查结果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生物功能实验室种类不全,大部分学校将实验员室、准备室、药品室合并使用,没有培养室和生物园地。
2、 实验员配备不全。 调查的样本学校中,只有一所市重点初中配备了专职实验员,且该实验员的学历是专科,并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其他学校的实验员都是由生物教师兼职担任。 由于实验员工作烦琐、任务重,生物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生物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实验室的工作,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协助其他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及实验室的管理等,这需要很多的精力投入。
3、实验难度大及实验材料的限制。 市普通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试剂缺乏; 郊区中学: 实验难度大、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不是考点没必要做、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 农村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
4、教师及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从学校来看,一直以来生物学科都被归为“小四门”,地位没有语数外科目高,学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加大“主科”的'关注力度,减少“小四门”的课时,生物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减少耗时的实验课的开设。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1、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计出所缺少的实验教学仪器名称和数量,编制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要尽快对各校的实验教学仪器需求申报计划书予以重视,并积极筹措资金,重点采购一些教学急需的仪器,尽快将所需教学仪器设备补齐。 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维修,试剂药品也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2、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教学。 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学生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园的建设,同时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讲“显微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显微镜,学生看到仪器,兴趣就来了,“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教师再进一步激发,这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学生不想亲自观察的。 观察之后,学生又想自己制作观察对象,想看一些不同的观察物。 其实,只要上实验课,学生都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总想亲自动手。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讲“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后,课内实验是萝卜切去一半,然后放置到水分、阳光充足的地方,数日后,萝卜发新芽,学生获得实验结果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一个已生发新芽的萝卜倒置,结果又会怎么样?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这块萝卜走出课堂,在家里做起实验,几天后,学生交回了他们的成果: 本来向下的萝卜叶却慢慢向上生长,一个别致的盆景就此诞生。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实验,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空间,也能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课堂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学生在课外常常是乐此不疲。
4、加强课外探究课程的建设。 在确定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时,除了考虑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具有操作性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备选的活动项目全部列出,让学生投票,选出欢迎度较高的实验项目来实施。 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总之,加强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揭示目前影响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和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论文11
一、有助于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影视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很多有效的辅助效用。首先,利用影视资源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帮助。对于一些学生们并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知识讲授时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影视资源的使用则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视频片段,将知识以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不仅能够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接受。例如:学生在学习蛋白质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把儿童因缺乏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而导致发育不良、疾病等画面展示给学生,接着导出蛋白质对生命生存的作用及意义,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氛围中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蛋白质这一知识。又如:在种子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影视资源给学生展示种子萌发过程,随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几乎不可能会看到种子萌芽的过程,然而,影视资源则把这些素材清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会让学生极大的感受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乐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领会。
二、有助于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
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也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透过影视资源的灵活应用通常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影视作品的观看中学生们会看到很多社会生活中的画面与场景,会对于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之造成的对于环境的严重污染有深刻认知。这会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的生态意识也在慢慢加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对于知识的渗透,也要在知识教学中深化对于学生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生物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正确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为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可以选取环保教育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逐年增加,地球急剧升温,引起极地冰雪融化,水平面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生动直观的画面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危机感,这也会很好的树立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才是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影视资源还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并且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影视资源可以有很多选材,可以捕捉生活中我们不容易看见或者是会忽视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中往往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地方。让学生们观看这类影视资源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会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获取空间。这些都是对于课程教学的非常好的辅助,并且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好的影视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例如:电影可以通过将微小物体放大,让学生很容易地观察到细胞分裂及其生长,展现出众多用肉眼看不到的事物,而且,电影可以动态地模拟病毒侵入人体以及危害其健康的全部过程。又如,生物能通过保护色或者拟态等生活方式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所以,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枯叶蝶如何伪装成树叶躲避天敌的片段来让学生观看,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例子,同学们对保护色等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了解,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透彻。
四、结语
影视资源能够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多积极的辅助功效。影视资源首先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良好营造,这会为学生的知识吸收打下很好的铺垫。透过影视资源的观看还能够带给学生很多正确引导,这也是生物课程教学价值的一种体现。影视资源还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并且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影视资源,这对于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初中生物论文12
摘要:中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生命观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现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仍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大多知识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吴晓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4).
初中生物论文13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的合作学习,就是结合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进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让每一位学员分工协作,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个体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生物教学中,知识单一的以个人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学生往往被动而机械式的接受生物老师的统一教学。长此以往,使学生彻底丧失了自我特色和风格。而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彼此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建立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当今社会,合作技能已经成为了一项每一个个体适应现代生活环境的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必备的重要素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情景和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
二、初中生物教学封闭现状的原因
长期以来,封闭性是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一大特征,生物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关注学生对于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进了素质教育,但是考试还是学生进入高级学府进一步深造的唯一途径,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过程依然只是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还是只看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物教育仍处在一个封闭期的现状。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通常,生物老师应当事先做好分组规则,充分考虑到小组人数、男女比例、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特长爱好、个人才能等多方面因素,并遵循尽量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原则对分组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明确每一个组员的工作任务,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大家进行轮岗制,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的锻炼机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生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要避免选择那些与现实情况不符,超出学生思维范围的问题进行探讨。生物老师要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生活与生产实践当中,使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充分的科学价值和生活价值,使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3.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中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生物老师应当抓住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特点,充分掌握他们的优势,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然后将这些重要信息合理的利用于生物教学过程之中。生物老师可以利用当代社会告诉发达的科学技术,采取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图片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目的。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对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4.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生物老师要准确定位自己调控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不能准确理解一些相对深奥的生物知识,这会对学生自主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播和引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可以极大地活跃生物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保证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牛得吉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14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教师要积极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学的意义,探讨了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引言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概念,学习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须是既能促进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良好的影响。有效的教学活动最后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2.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趣、求新、求知、求动、求异等心理特点,生物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别观察它们的外形及细胞的特点,同时将课文知识点穿插其中。在学生把实践联系到理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以发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生长点受根冠保护,但同时又为根冠和伸长区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会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会趋向于根毛区。
2.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感受实验的全过程,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实验产生的效果要比观察实验好很多。教师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每个同学回家后捉两只蝗虫,把一只蝗虫的头浸到水中,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到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两只蝗虫的不同反应,比较一下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个实验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实验的体验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很深刻。
2.3做好自主探究式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多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学生平时通过观察,会提出不少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如学习单细胞生物时,在观察完草履虫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实验。学生可以更进一步进行探究,用糖、醋、冰、茶等多种材料来试验,探究草履虫对不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2.4及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生物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如果结论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那么,首先由学生本组分析探究实验过程,看看有无操作不当的地方,或是考虑不周之处,甚至可重复几次实验。若得出的结论仍与假设不相符,那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重新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再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一定要相信科学,尊重事实,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测定的是花生米所含能量,结果各组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就想是不是实验过程中出了问题呢?对自己操作完成的实验没有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实验到底是不是存在问题,如果实验不存在问题,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要是自己实际做的就要敢于力争,坚持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
2.5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思考、梳理、查错、改进的行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生物学这门学科,涉及面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才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围绕新课改理念,切实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最终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论文15
摘要:从中学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的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思考。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例,在情景创建,知识应用,实验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应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科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原理,通过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和研究,认同生物学中的一般规律,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生物学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本市使用的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在课程编排上更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七年级生物仅编排一个单元,即生物圈中的人,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本篇选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研究对象,在生物教学与生活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人类的食物》一节中,通过学生喜欢吃的草莓、面包、鸡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问题:人类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食物呢?在“皮肤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组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照片来提问:如何区分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肤的学习,再通过三种人皮肤的不同,讲解皮肤的结构和特点,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它,指导生活。在《人体免疫》一节中,提出问题: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这是为什么?一个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献者的肾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就提出问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据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是如今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后应当积极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根据教材,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教师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仅仅是对已发现原理的验证,学生对实验结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学生对实验结果没有过多期待,整个实验环节变得枯燥乏味。而事实上,中学课本的生物学实验多数是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巧妙地设计和布置实验才能使学生对试验充满热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体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的实验现象,还可以选取一定浓度的豆浆、牛奶和蛋白质粉溶液,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感受不同物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在观察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呈现褪色反应实验中,可以改进实验方案,配置相同浓度的黄瓜汁,苹果汁,柠檬汁分别滴加等量相同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褪色时不同果汁的使用量,并探讨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节中,我们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干,用燃烧前的质量减去燃烧后的质量,计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单位体积的水升高的温度,从而比较食物的热价。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由此,实验结果也由已知变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自主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等。
3兴趣小组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的实用性
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实践类活动与社会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田的耕种,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等。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可组织的活动有: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流动,利用仪器进行血压和脉搏的测量,血型鉴定,练习止血包扎等。课后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教师能提出一些学生急需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关注。因此,在每次课堂结束时,都抛给学生一个生活小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与生物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中,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视觉盲点?为什么有人看到的洋装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蓝黑色?为什么演唱会的声音一定要大声?为什么音乐具有治愈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娜.中学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xx.
[2]刘艳红.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张玉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xx.
【初中生物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论文10-1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6-2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05-2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集锦【15篇】07-23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说课稿05-20
【精选】初中生物教案07-18
初中生物教案06-13
【荐】初中生物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