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小学语文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论文1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第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第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 兴趣 自主 课外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加上学生讲粤语方言居多,学起普通话来更加难。怎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怎样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去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结合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游戏具有娱乐性,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受,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具有竞争性,能引起儿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戏正合儿童活泼好动、好奇要强的天性。因此,用游戏法教汉语拼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学生入学还保留不少幼儿园阶段的特征,要充分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采用游戏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巩固新学知识。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伞、踩地雷、找朋友、小邮递员传信、开火车”等一系列的游戏,让他们寓学于乐。
(二)编写儿歌记发音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押韵,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
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学生的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声母n和m,就可以用自编的口诀:单门n,双门m。此口决既帮助学生记住了发音又记住了字形特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与教材深交,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汉语拼音是掌握识字的一把金钥匙,但它是一套抽象的符号,在冗长的拼读中,儿童学起来枯燥乏味。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因此,与其一遍遍地要学生读、拼、写,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他们主动地发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1. 联系图画想象
教材中的情境图多以字母的形状呈现,学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如,在教学“g k h时,学生就说“g”就像和平鸽嘴里衔着的.那个橄榄枝;“k”就像两只小蝌蚪在吃水草;“h”就像小朋友喝水时坐的椅子。而且还有学生自编了儿歌来记忆字形:“一只鸽子ggg,两只蝌蚪kkk,长长椅子hhh。”
2. 从生活中搜索
在教学拼音部件的字形时,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我还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家里、在幼儿园、在街上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字母形似的事物,孩子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l”像老师的粉笔;“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二)构筑舞台,让学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关键还在于打破传统的“独立作战”,变单一的个体型为互动的合作型,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找准合作点是关键,细化合作的要求是重点。
1.组内互助,共同提高
在每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一优二中一差的学生,旨在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实施“小老师”制,全面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如学生容易弄懂ai ei ui怎么书写,难的是读音。教师就以“ai”为例,让学生看口型,掌握要领,自己琢磨发音。再请已经学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在小组内教一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2.开展竞赛,体验成功
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竞争机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竞赛中体验成功,维持自主学习的动力。如ai ei ui一课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发音的基础上,小组内开展“玩转盘/拼读音节“的竞赛活动,一人读,大家评,比一比谁拼得对、谁读得准、谁进步最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一)整合其他学科
汉语拼音
与美术课的结合。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美术和语文教学要尽量的配合。例如在“随意画”教学中,可尽量用汉语拼音做课题,来引导学生随意地制作课题要求的自由画,一方面小学生可以接受汉语拼音的音、形的启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生活
小朋友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例如玩游戏、打电脑、听录音等。课外可引导小朋友听录音读课文中的汉语拼音,也可以让他们听听故事类的录音带,并让他们想想听到了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听的能力。玩电脑也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有条件的可让他们通过键盘的字母,教他们用拼音输入法,让他们亲自操作,感受电脑的乐趣性,从电脑中学习拼音,熟悉拼音。使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拼音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陈兰. 小学汉语拼音十字法 [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xx,(1):28.
2、李仲芬. 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xx,(10):37-38.
3、刘必兰. 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难点的突破 [J]. 当代教育科学 20xx,(24):63.
4、陈和燕. 汉语拼音激趣法 [J]. 新教育 20xx,(6):121.
5、刘培娟. 引导学生快乐学拼音 [J]. 陕西教学 20xx,(4):29.
6、范永芳. 汉语拼音教学浅析 [J]. 小学教学参考 20xx,(36):11.
小学语文论文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大,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工具逐渐走进我国小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多种特点。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而又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将语文课堂带进一个异彩纷呈的新境界,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基于此,笔者从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三个方面去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而高效地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工具便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以及一本教材,这些单一的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教学一直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使得课堂氛围不再毫无生气。它利用自己独有的特点,从多重角度去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小学语文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而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进行视觉刺激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点即是识字教学。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普遍是教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也普遍低下。识字的多少、快慢对学生智能潜力的挖掘以及后期其他各种知识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色彩鲜明以及视听结合等多种特点,能够有效将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另外,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也能对汉字的字形等进行形象而又趣味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对汉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识认汉字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看”这个字时,语文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孙悟空眺望远方的图片,问一问学生:孙悟空在干什么呢?学生答:在往远处看。教师:它的手放在哪里的呢?学生在观察之后便回答道:它的手放在眼睛上面。教师:对的,孙悟空将手放在眼睛上,就能看的更远。那么“看”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和手还有目有关系。教师趁热打铁:说得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这个字该怎么写吧。随后,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将“看”字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笔地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尝试地写一写,以便更加快速深刻地掌握字形。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借助了小学生都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孙悟空的形象,另一方面将汉字的字形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学生在趣味的氛围中掌握汉字。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趣味的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善用多媒体,培养观察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多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形象鲜明,直观生动。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多,更真实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和写作技巧,因而他们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升。如果教师能够将多媒体融入到作文教学中,便可以将生活中的人、事、景等等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挖掘他们平时生活中常常忽略掉的内容,指导他们进行细致地观察。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放大、定格等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技巧,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可爱的小狗”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从小狗的头一直观察到小狗的尾巴等等,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利用放大的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观察小狗的毛色、爪子等等细节,从而给学生提供写作时的思路和轨迹。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靠教师的一人言和学生的想象去体现的,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式上都稍显不足。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从而去填补小学生表象贫乏的空缺,继而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偏离了他们的现实认知,他们尤其是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文化、思想等都倍感生疏,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而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便能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受,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诗所讲述的那段历史中,走进古诗所描绘的那片美景中,从而改变以往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化静为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体会古诗的美妙。比如,在教学《山行》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深秋山林中的绝美之景。小学生受到他们认知的局限,很难去理解“石径斜”其实就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山峦;他们也很难去想象到“有人家”的那种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深山生气,而且这句中的“有人家”和上一句的“石径”相互照应,因为“石径”便是通往“人家”的必经之路。多媒体的应用直接将古诗中的意境呈现给学生,将诗歌原本短短几句的内容扩大丰富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诗歌的学习,领悟诗歌更多更传神的内容。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诗的朗读录音,有效地将古诗的语气、节奏和语调等方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倘佯在故事的美妙意境中。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教材出发,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去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扬利去弊,最终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徐素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
[2]陈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教研周刊,20xx(03).
小学语文论文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使人们去追求或认识某一事物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兴趣往往与一个人的情感相联系,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曾有很多教育学家都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出学生对它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更愉快的接受语文阅读学习,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必须要把静止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九寨沟》这篇文章时,就运用了网络和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了九寨沟的风景,充满神秘的森林、湛蓝的湖泊、清澈的溪流、壮丽的瀑布,这些课文中描绘的景象都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配以《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其间。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配合笔者的讲解,学生很快的就对九寨沟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优美词句也能够快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基础上,我又抽选了几名学生和自己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全班同学都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风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陈述,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草原》这篇文章,第一次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字。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以“美”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纳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确立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主题: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的?你认为有哪些语段描写得很好,当读到这些句子时说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自由阅读和讨论,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烦琐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麋鹿》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对麋鹿的描写自己画出麋鹿的`形象,看谁画得最好。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都能够仔细的去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最终画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样子,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从关键词句入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仅仅通读了一次文章,课文以及很多字词还没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师就让学生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看仿佛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带动整节课的教学节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此组织教学不但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被极大的减弱,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坏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一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关键词句,在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找准这些重点词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从关键词句出发。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这一关键特点来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沙群岛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这样有重点有问题的代入式阅读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本出发,从关键词句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教材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创造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论文4
一、善于把握讨论的最佳时机
第一,作为课堂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纲领性,并且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讨论中一定要找准对象,比如说重点难点、可以扩展和深化的知识或者是存在偏差的知识。在课堂中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是课堂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自信心。
第二,要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在课堂上所讲到的新知识中,大部分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这对现在的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书本中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扩展和深化,设置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讨论需要在突出重点的时候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重要问题,突出重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在教学内容扩展和知识深化的时候
虽然课堂教学应该按照教学大纲严格来执行,但是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完全地按照课本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应该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扩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
3.在学生的认识普遍出现偏差的时候
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学习活动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个机会,将它扩展成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时候
学生自身的知识及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制约和影响的因素,学生有时可能不能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既不能逼着问学生,甚至嘲笑学生,更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组织同学进行讨论的好机会,应通过集合学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自主解答。
5.当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充分打开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想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中心。如何建立高效课堂,并且保证学生有一整节课的清醒和亢奋的思维,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捕捉,巧妙地设置讨论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将学生思维推高,让学生走出思维的低谷,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三、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课堂讨论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既能有新鲜感,又能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合理地分组,让思维活跃度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针对问题互相沟通交流。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参与讨论,对学生提出建议及指导,确保讨论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在讨论后,教师应该组织各组学生进行辩论,让中和的思想再次全面化,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小组讨论的缺陷。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讨论氛围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段,让自己融入各个讨论小组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正确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带动学生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地表述。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这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的讨论话题,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想法得到充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教师能总结出一套教学程序,并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取得良好的成果。问题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论文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致力于 “六个突出”,即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突出创造性、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一、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内容丰富多彩。而学生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内容时,必须首先考虑综合性。
如我们根据家乡特产,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桔子做广告”的综合实践活动:(1)写桔。组织学生到定塘镇桔子种植地区观察,描述家乡桔(写短文)。(2)画桔。为家乡桔子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3)访桔。采访种植户,了解家乡桔子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4)看桔。实地察看种植家乡桔子的环境及土壤,访问定塘镇农办,提出改良家乡桔子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5)致信。为了家乡桔子更香甜──致桔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这样的选题具有综合性,同时所选主题内容也具有综合性,又如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拟定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桥”。让学生观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竹桥、石板桥、木桥、拱形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通过学生介绍所搭桥的优点,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④“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这样内容的活动课,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在于“活动”。它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是漫无目的地在动中玩,在玩中动,达不到活动课的要求。活动课目标的预设,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既能亲自实践,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活动目标不要定得太低,以免造成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的情况,也不能定得太高,否则让学生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更不能定得太死,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活动课的目标设计需要教师精心考虑,突出放开性。如在《妇女节,我让妈妈露笑脸》的活动课中,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搜集展示不同的贺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让学生自行设计贺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4、通过赠送表白心愿,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情感。
这样设计,目标具有开放性,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均能不同程度地达到目标。
三、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学生参与的活动,只有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和要求,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如在探究“ 北京奥运——2008”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
1、自己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查阅资源,了解奥运会的起源、中国百年奥运历史;
2、自己了解申奥时的组织、代表人物、申奥会歌、申奥过程、庆祝盛况等;
3、自己设计绘制“展望2008幻想画、我是小小设计师”;
4、学生对各自的作品作自我评价。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学生是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根据奥运活动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旋律。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用心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的、自由而负责任的、智慧而有创意的生活。例如:我们根据农村玩麻将打牌成风这一社会现象,设计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赌博危害有哪些》。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休息日,调查统计出你家所在村有多少家玩麻将打牌地点,参与打麻打牌将有多少人,他们用什么赌。2、学生实地考察,仔细观察这些打牌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3、走访周边打牌和不打牌的人对赌博的看法和评价。4、将以上三条印制成表格形式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将调查情况记入对应的表格内。
课内活动:1、分小组将各人收集到的信息归类综合整理。2、每小组选出两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3、全班展开讨论:① 搞赌博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危害② 会给家庭造成哪些危害③ 会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④ 谈谈你对禁赌的想法?
课后活动:围绕赌博的危害,查阅有关法律知识,要求分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篇生动的调查报告,校内进行一次主题展览,并给当地人民政府或执法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这样的活动过程,每一步均要学生亲自经历,尤其是调查、访问、撰文等,每一步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解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赌博打牌等不良行为的愤慨。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五、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因而要十分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评价一般是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以“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成长记录评价”为例,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材料,如学生的作品、反思以及其它相关的材料等,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过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自己判断提交作品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如何判断自己的进步并反思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 只有设计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6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论文7
一、努力让赏识教育震动学生的心灵
一个班集体往往由几十名学生组成,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和教育他们,往往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对于高低起伏的学生,我们不能选择和淘汰,更不能拒绝他们。尤其对于基础较差、能力不强、性格脆弱的学生,应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做到避其短而扬其长,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意识和成功信念。在一次习作批改中,我真正地被打动了“:我长得矮小,头发黄黄的,在老师、同学们和爸爸妈妈的眼里,就像是童话中的丑小鸭一样……虽然我学习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够优秀。怎么办呢?”经过一阵酝酿,我这样写道:“或许你不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班级里学习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上次把《游园不值》诗改文的作业中,你是很成功的,老师现在还记得那些话呢。你是一个令人欣赏的孩子!”自那以后,这位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生活中也由沉默寡言而变得逐步活跃起来。毕业前夕,他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令人唏嘘不已。
二、努力让赏识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善于沟通,通过经常性地联系与交流,能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关爱、帮助和温暖,他们就会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一种师爱的`动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许多种方式,如直接聊天、当面说教,电话、手机信息和网络联系,尤其是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周记阅读和作文批改的途径进行师生沟通。多少年来,笔者经常运用互说童年趣事、互相“捉错、揭短”等方式,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动、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我经常用“一字师”故事和韩愈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来鼓舞学生。玩得最多的一项是“相互捉错”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和作文批改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捕捉“读错音、写错字、说病句”,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和评比,愿赌服输、绝不耍赖,谁赢了就要当着全班称呼对方“你就是我的小老师!”或者“老师,你赢了!”这种“以赛激趣促学”的活动让学生非常受用,而且能收获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努力让赏识教育敲开学生的心梦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心理和被赏识欲望,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便利和优势来尽量满足他们。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我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体现法布尔逐步走向科学殿堂的一组词语,“如果找准了,就说明你已经具备法布尔‘善于观察’的科学潜在素养”。可爱活泼的小学生为了获得这种赏识,“不用扬鞭自奋蹄”,非常认真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之中。此外,笔者经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有益于学习、有益于教育的快乐性活动,如课文复述比赛、名人轶事演讲、科学成才故事比赛等,以此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一些缺乏竞争心理的小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度,让大家在比较中产生竞争。此外,还通过教师手中的非权力因素,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家庭施加适当的影响,对孩子们的心梦实行“共同敲开、联合激发”,效果比较明显。
四、总结
学生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理想抱负都可通过赏识教育来不断地调动、挖掘和激发。这也是考量师德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准。
小学语文论文8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仍是与普通高校一起进行,存在着缺乏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的合理机制和标准、科研要求过高和不注重育人标准等问题,给小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和评审办法,尽快出台新的评审政策和标准,突出小学教育的科研特色,强化小学教育的育人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服务方向、生源质量等各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对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实施者和小学教育特色体现者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有着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的要求。但是,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职称评定,却套用普通高校的标准和办法,显然与小学教育的性质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的发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小学院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职务评定过程中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忽视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办学层次、生源质量等很多方面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普通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知识型人才;在教学要求上,小学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普通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专业设置上,小学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信号,其实用性、针对性明显强于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上,产学结合是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学历层次和学制上,小学教育学历层次从整体上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学,小学教育的主体是专科层次,学制一般2~3年,普通高校的主体是本科层次,学制4~5年;在生源质量上,小学生源的文化基础低于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决定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等与普通高校教师也有差别,其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方法也应有差别。可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称评定却与普通高校一起进行,同一标准,忽视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没有突出小学教育的办学理念,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办学导向。
2、缺乏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单独标准,不能客观公正地体现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智。
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的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在小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职业技能证书。这就是说,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储备厚实的理论知识、宽泛的专业常识,更要有很强的操作技能,有解决技术问题和开发完成项目的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完全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评定标准,忽视技能等级,显然不能整体地反映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起码没有承认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甚至是人为地加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拔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评定标准。小学语文教师的技术能力在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中被忽视,就是其劳动付出和劳动成果得不到承认,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才智的发挥,特别是会挫伤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实践水平的积极性。
3、在职称评定上,用普通高校的科研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会形成错误导向,既不利于小学院校科研特色的形成,也不利于小学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优良学术风气的形成。
首先,小学院校的科研具有地方性、应用性等特点,侧重于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而普通高等教育的科研重点是基础理论研究,如科学发现研究、应用理论研究等,它们的成果和产出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存在诸多不可比因素,如果在职称评定上,用普通高校的科研标准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势必形成误导,迫使小学语文教师把目光放在“理论研究”上,会迷失小学科研的方向,丧失服务社会的功能。二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科研型高校和科研教学型高校的工作重心在科研,而小学院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如果用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会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放松本职,或只是应付当前的教学任务,腾出时间去拼凑论文,以凑足晋级所需的论文数量(这些论文很可能与教学无关),以便能顺利评上职称,也难免使一些教师在物欲名利驱动下,无视道德和责任,降低教学质量跑“项目”、买“成果”,甚至用抄袭、剽窃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危害校园清正的学术风气。目前小学院校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很不乐观,副高以上职称太少,有的学校存在无正小学称的状况,形势非常严峻,离教育部《小学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队伍的达标条件相差甚远,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瓶颈。小学院校教师在自身科研素质、科研课题申报机会、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和普通高校存在着较大差距,因而在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业绩、发表科研论文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与标准导致转型类小学院校教师在职称过渡中,因缺少论文论著等理论成果不能平稳实现职称过渡。在正常晋职中,科研更是小学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4、现行职称评定政策不注重育人标准,与小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脱节。
职业生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在学生进行技术准备的过程中,同时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热爱生活、承担责任、文明知礼、和谐发展的人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学校要从这一目标出发,既重教书又重育人,要为育人目标的实现设置理想的职业培养环境,建立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也要体现职业培养特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教书育人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法纪意识、职业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现行职称评定政策对教师的任职年限、学历学位、外语水平及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或明细的量化标准,但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育人要求及其标准上,只笼统体现在政治条件或师德表现中,不明确,不具体,比较弱化。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培养对象的品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忽视,不利于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对策
应该高兴地看到,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独设立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出台小学院校教师评定的统一政策和指导意见。在评定过程中,虽有口头安排,但没有执行标准。政策和制度是重要的指挥棒,它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客观、合理、公正、公开的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发挥职称评定的正导向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小学教育的发展。
1、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实行小学语文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职称分开评定。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转型类院校教师职称由中职系列到高校系列的转评问题。从中职升格为小学的转型类学校,其教师的职称都有一个转系列的职称过渡问题,可是,在突如其来的转评面前,很多教师因缺少高教系列标准中的论文、论著等“硬件”而搁浅。事实上,这批教师因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在目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里,在小学院校都是挑大梁、当骨干的中坚力量。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理顺关系,采取单设标准、单独开评的办法,解决一大批“转型”类学校教师职称转评搁浅的现实问题,以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逐步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独立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系列。我国现有三十八个职称评定系列,划分不同系列的依据是行业职业的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其中教师这个称谓的职称评定就按层次、类型分成了六个不同评定系列,并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和办法。目前初、中级教育均按类别分开评定职称,唯独高等教育合并开评,且适用相同标准,很不合理,改革势在必行。三是改革职称评定的办法,实行集中学术评审与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既将小学语文教师参评职称的学术水平材料集中上报到相应职称评审机构,由专家统一评审,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施教者应有的学识水平;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操作技能采取现场实地操作的方法,组织行业专家评定,更能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还可以探索评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量化考核办法,使职称评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加客观公正。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监管机制,如建立评委库前公示制度、评委承诺制度、评委考核制度,同时坚持评委随机抽签制度和评定复审制度等。
2、尽快出台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条件。这是小学院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核心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除在任职年限、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普通话等常规性要求上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外,在论文、论著、科研成果、表彰奖励上要体现小学教育的特色。小学院校教师评聘制度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革除只重科研,轻视教学的思想,在参评资格上,要兼顾教师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在教学能力上,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从课堂教学与实训指导两方面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科研上,不能只以论文数量、级别论短长,不能只以有无论著作取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教学需要开发的校本教材能贴近实际,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予以承认;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经济、进行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成果。对于双师型教师,特别是能工巧匠,在学历学位上应适当降低条件,对实绩突出的“双师”型教师要设立破格评定标准。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只是进入小学教育领域从业的“门票”,并不能代表其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贡献;将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变更为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主张也是有失偏颇的,这不仅会降低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条件和水准,而且会丢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职业性。
3、改变重能轻德观念,注重实训环节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标准。
一是要克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中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强化和细化小学语文教师的政治要求和师德表现,使有关条件和标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和可比性。二是在评定标准的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强化实训育人的功能和标准。小学教育的实训教学环节在育才和育人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实训不仅给学生传授技术,而且是培养学生坚定的职业理想、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勤奋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严谨的法纪意识、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情操、友好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意志的最好手段。三是要把教师培养人才及其效果的状况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对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技术课教师尤其要把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改革、操作创新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放在第一位,真正体现公开、公正与公平。要把学生满意率、组织学生参与技术创新和获得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成绩、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的成效等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重要条件,要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列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从而促使小学院校教师殚心竭力、专注本职,为社会培养大批品行优秀、理论够用、技术娴熟、敬业有为的职业人。
小学语文论文9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只是通过教师的机械化讲述来达到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的强化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教学效果拓展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究语文教学的策略,并以有效的方式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而突破传统的机械化讲述模式,以互动式的教学不断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补充,以主题课程的开展构建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单一化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语文知识的讲述局限于教材,更多时候,教师更加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灌输所要考试的内容,整个课程教学愈发机械化,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也愈发严重。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资源的补充以及信息搜集工具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程内容补充最新的知识,并为课程设立相关的主题,以吸引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并为师生的知识交流创设良好的平台。例如,在《月球之谜》这一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在网络中搜集人类登月以及月球实验的知识,并为学生设立探寻月球秘密的主题课。在这一模式下,带有科幻色彩的主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到课程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而借助课程主题以及实际补充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探究,进而从登月故事、月球漫步、月球实验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带有主题教育的课堂探究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不断优化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以网络素材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强化学生与教师阅读技巧的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除了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应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文的阅读与赏析,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模式。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原声朗读的下载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与学生一起对课文朗读的方式进行评析,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进行跟读与模仿,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就语文知识的运用做出互动式的探究。例如,在诗歌《我们去看海》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借助网络中的资源下载配乐朗诵,然后在课堂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进行播放。随着朗读的深入进行,教师就可以以原声朗读为契机,与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技巧的探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朗读进行点评,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与教师探究如何提高朗读的情感。而在互动式交流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对照原声的朗读尝试自己配乐诗歌朗诵,表达出对于看海的渴望,进而为学生展现一幅美丽的海边情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强化计算机课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完善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的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讲述,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补充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现阶段,教师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交流工作,以语文的阅读课与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授课,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与筛选,进而促进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技术的指导,而语文教师应当就资源的筛选与甄别和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补充知识。
四、构建新型教育平台,以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写作技能的交流
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逐步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来开展语文的互动式教学,通过信件类作文的布置让学生尝试使用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模式下,学生写作过程中就能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自律性得到提升,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又可以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主题课程的设立、知识运用的探究、课外知识补充、互动式作业的创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强化师生之间知识的探究,以推动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拓展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论文10
小学阅读教学素材丰富,形式灵活,因此合理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若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适时革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趣味教学法主张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法增加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对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的内涵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它主张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调整阅读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总体而言,趣味教学法提倡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丰富性、多样性,满足不同性格、兴趣、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趣闻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丰富生动的人物故事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趣闻轶事,以此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阅读著名词人苏东坡的诗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苏轼、苏洵、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的故事,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认为气势非凡,但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但最后拆封试卷后发现是苏轼写的,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轼却从未为此抱怨。学生在了解苏轼的这一事迹之后不仅会对苏轼的诗词产生阅读兴趣,还会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二)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过教育家和学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但若要让小学生充分体会这些文章中的意蕴和美感,促使他们主动阅读教材,还需要教师合理营造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让学生根据图像内容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美景,通过影响和声音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学生进入文章营造的意境,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精心设计文章导语
导语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设计导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够提升文章的美感,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进入文章意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样化手段设计导语。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可以用ppt向小学生展示珊瑚、礁石、各种鱼类等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阅读文章,例如在学习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时,可以为学生讲高力士脱靴的故事,然后以“这样一个洒脱不羁、自由浪漫的诗人在诗歌中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呢?”这种导语引入所阅读诗歌。此外,还可以从以前所学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文章,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且派代表讲解讨论内容。这些多样化的导语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并深入体悟文章。
(四)及时鼓励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在阅读教学中若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需要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鼓励形式应当多样化,比如对阅读认真的学生可以给予口头表扬,而针对那些能够全面把握阅读内容的学生则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对阅读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这些鼓励和表扬可以极大地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阅读。
(五)巧妙推荐课外阅读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还应当巧妙推荐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比如在阅读完《沉香救母》这篇文章后,可以为学生介绍《宝莲灯》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对沉香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把握。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论文11
"扎扎实实教语文"是我从教20年来的教学理念,我所理解的语文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积累。我认为积累应包括语言的积累、生活感受的积累。
一、重语言文化的积累
我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督促学生。我认为语言积累是促进学生"气自华"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语言的积累就是要求教师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
阅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让学生做好预习,至少读3遍,给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在自己有感受的句子下注明自己喜欢的符号,并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课堂上我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感悟,结合人物的生活环境,当时的生活处境来体会人物的心情,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角来感受,进一步读出语气。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当我课件出示鸭先生门前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哇,好美呀!"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接着我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来夸赞这条美丽的小路,再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来读兔姑娘、鸭先生赞美小路的语言的句子;然后我再让学生来演一演兔姑娘,鸭先生;最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那就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图画再现和有感情的朗读,轻而易举就背下这个自然段。紧接着我就采用比赛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背下了这个自然段。
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另一大途径。我特别喜欢让学生群文阅读。我每年都推荐学生购买与教材同步阅读的《快乐诵读》,每天要求阅读和背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写秋天的课文时,我每天就从《快乐诵读》中选择了一些写秋天的诗歌和短文来让学生阅读背诵并摘抄。每天上语文课之前就按学号来检查学生背诵的课外阅读的语段,并给学生发学分奖卡,当积累到一定学分时就可以兑换奖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在学校还没设计摘抄本的情况下,自己设计了适合不同年段的学生适用的摘抄本,每天坚持摘抄,摘抄完后还要读几遍。我还抓住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优美词句,板书在黑板左上方,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摘抄下来。并奖励那些能恰当运用优美词句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知道每天哪些是必做作业。
我还推崇海量阅读,并概括出群文阅读、正反阅读、话题阅读、亲子阅读、"自助餐"阅读等方法。在"爱心温暖人间"主题月,建议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心灵鸡汤》《窗边的小豆豆》等文章,指导他们写读后感,让他们学会关怀朋友和家人。在"向先贤学国学"主题月,我建议学生每天背诵一小段来自国学经典的名句。在"探索与发现"主题月,建议学生翻阅《昆虫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书,指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海量的阅读真正让学生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语言积累就积淀下来了,就能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了!
二、重生活感受的积累
我在家长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只要坚持做好三件事——锻炼、读书、旅游,那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社会实践也不可忽视。如果学生满腹伦理道德,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副面孔,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即使这些学生考试分数再高,也只不过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词。所以我十分重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这两大板块的教学。口语交际中设计的教学情节往往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程,它可以给学生思想上的正确的引导。例如,小学一年级有一篇口语交际内容如下:爸妈不在家,一个小朋友独自在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自己该怎么办?首先我让学生趴在课桌上静静思考自己遇到过类似事件没有,接着有学生说遇到过,并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我再让其他学生来说这个学生这样做对不对,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你认为书上这个学生该怎么办。通过课堂正面引导,学生知道了今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诚实,其次就是做事要小心,不要毛毛躁躁的。我还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的家庭小作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基本都不会扫地,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在家扫两次地,周末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刚入队时学生不会系红领巾,我在学校当面指导以后,让学生回家自己每天系;每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周末给父母做顿饭……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特别是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进一步知道了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我还布置家长周末带上学生郊游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郊游中体会到全家人在一起的和谐与亲情,并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进一步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寒暑假我给学生布置旅游的作业,并让学生坚持写游记,不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写进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到达的景点都要拍照留念,回家后做成PPT,开学时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让学生学会爱生活,爱祖国,爱大自然。
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又重视了学生生活感受的积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的阳光,学生的身体里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学生健全的人格得以健康的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12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的教学手段。围绕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组合作;语文课堂;低效现象;小学生;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员讨论,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得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小学生加强解题能力。但是在课堂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低效现象。
一、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分析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一种尴尬情况。正常情况下,教师分配完组别,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会聚集到一起,然后展开激烈的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答案。但事实上,有的小学语文组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一些组员会简单说几句应付了事,一些组员依然默不作声地看书,甚至还有一些组员漠不关心地做与合作学习事项无关的事,同学之间互不商量,这种学生无交流,不参与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使合作流于形式,对学习语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教学观察与事实调查发现,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但给小学生增加了课堂参与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也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人的目的。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除了经常会遇到小组合作学生不积极,课堂冷场的现象,还发现一个规律———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学习优秀的学生比较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后者是前者的2倍,严重的.比例失衡。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把这种学习模式变成了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有的小组参与合作学习没多久就率先完成,可有的小组讨论才刚刚进入状态,教师为了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就立刻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从而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
4.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导致学习低效的原因。语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是引导者,把控制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发散思维,展示自我,而不是充当主导者,全程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缺乏学生能力发挥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不是一个成功的学习方式。
二、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的解决策略
1.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当面对语文小组学习课堂出现学生合作不主动、冷场的问题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和学生多一些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下课后,让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意识。
2.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保障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教师在讲台上感觉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却不能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因为一些思想游离的学生也隐藏于小组里,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层次,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讨论,使学习合作参与度达到均衡,保证每一名小组成员的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3.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充足
目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被小学生列为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小组成员能够在课堂讨论时,知无不言,直抒胸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能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组织,更不能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减少合作学习的时间。所以,我们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杜绝形式主义教学,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充足。
4.明确教师定位,尊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负责讲课,学生只负责听课,但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是指引者,给予小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总而言之,解决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低效问题势在必行,因为小组合作是有利于维持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鑫.基于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对策研究[J].读与写,20xx.
[2]王国安.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
[3]张芸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低效现象的分析及解决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xx.
小学语文论文1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常让学生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写作课了。教师一般都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四年级开始的,因此,在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单一地抓拼音和识字教学的训练,结果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学起写作文来,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学生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具备,就算教师费尽心思,讲得口干舌燥,焦头烂额,也难以达到效果,渐渐地,教师和学生提到作文都觉得头痛,学生不想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作文教学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非得等到三、四年级再开始,因为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而这从学生刚入学的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一、教学方法
首先,从教师来说,对自己要提高要求。这是因为现如今信息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永远都是传统的老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而且要注重题材的广泛性,这是由于总是让学生写一些命题作文,学生往往写不出来,因为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经历,还有提炼自己生活经历的能力,所以学生这个时候还无法写出能达到教师要求的作文。此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或者介绍自己的爱好、家庭等方式逐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其次,教师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好的示范模板,引导学生在课例中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规定框架,甚至连如何开头、如何收尾都告诉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模板。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万万要不得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品读范文,品味其用词造句的美妙之处,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所想所感任意发挥,一篇作文的可贵之处不在于遣词造句有多么规范,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作文的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单纯美好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取材于生活,能将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写出来就完成了作文的一半,剩下的部分教师再进行批阅指导。
二、阅读积累
小学生在写作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阅读量少,积累的素材少,这样即使能写出简单的语句却不能成为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首先,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就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可见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阅读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的文学精品、历史名著或者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童话故事等,以便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课外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对素材和语言的内在吸收和消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的、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方便时常回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阅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积累的语言自然会很丰富,写作时对语句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候学生写的作文已不再青涩,变得丰满、圆润,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这就是学生大量阅读,厚积薄发的效果。此外,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写每天的见闻,也可以写阅读的读后感。日记是语言积累和锻炼的最好方法,而且写作范围很广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后,再让学生写周记等,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三、培养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还是因为没有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而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最佳动力。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渐让学生乐于去写。前面提到学生一开始要大量阅读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从中体会到文字的美妙,进而喜欢上阅读写作,这是最自然培养出来的兴趣,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这只存在于较少的一部分学生,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其他方式培养。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作文的评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就显得相当重要,可以从精神上给学生喜悦感,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尤其是写作欠佳的学生的闪光点,一个词的巧妙运用、一句点睛之笔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论文14
小时候,我最重要的爱好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文字,由此喜爱文学。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老师,我想:要是我能够做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喜欢阅读,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儿童的世界如果能够有书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回顾过去一年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以此推进日后的阅读教学。
一、强化朗读,从读中悟美,由“读”到“阅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认为,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音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两篇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的短文或者故事,声情并茂地,有时候还辅助以动作,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朗读。在我朗读完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再请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朗诵家,自信、响亮地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阅读之旅。有时候有合适的音频、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故事刚好有为本就更好),我也会播放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这里播放的故事是非常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你们阅读原原本本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那就请你翻开书本,静心阅读吧!每每看到同学们或细声讨论、或轻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的情景,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体验是多么的美好。
二、借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超越语音、跨越文化,它以图叙事,以图传情,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品。”形象可感的事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给孩子们讲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多为外国作家所作,其画面色彩鲜艳,充满童真趣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比如,讲述《可怕的星期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封面上画的'月亮从天上落下了,宇宙飞船飞过来了,小男孩吓得目瞪口呆,小猫吓得竖起了弓起了背。我就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封面,进行大胆想象,并思考:“为什么说星期二是可怕的?有多可怕?”
孩子们一下子被这样一幅画面和如此引人入目的题目吸引住了,他们讨论的时候兴趣盎然,讨论热烈。我在讲解每一幅图的时候,都不让同学们看文字,让他们尽情地想象:为什么这幅图画了这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他们大胆发言,等他们发言完毕,我再进行总结。在给他们讲解了几页以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了,我还告诉他们,像这样有趣的书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适时鼓励、奖励,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的肯定,被肯定的孩子又会更加向上,更有信心地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适时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鼓励他们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的摘抄本,把课外阅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有空就读一读。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好,积累到一定的红花数的时候,我会奖励他们可以借阅教室里的图书,并带回家看几天。有时候我会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支铅笔,一个蝴蝶结。对于经常阅读课外书,又能自觉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并经常找老师分享故事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并给予这位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我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思考、乐思考,如果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通过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我鼓励孩子们把图书借回家去看,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读书,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看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自己来当小小故事家。慢慢地,从课间有同学捧着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看,到他们互相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加上我会把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星”,将他(她)读过的书罗列出来,写在五角星的卡纸上贴到教室的展板,让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样,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氛围。通过种种正面的鼓励、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大量的诵读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语言,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二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上,我们每天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诵读材料内容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们既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解,我在学生每次读完之后,对其中难懂的字词、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会觉得陌生而难懂了。在我看来,朗读国学经典的前提就是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只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读的时候觉得内容生涩,拗口。
早读课上,朗读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花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外阅读文本。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会把对仗工整、讲究韵律、语言优美的语句着重提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朗读这些课外文章,看似与课文中的知识毫无关联,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段积累得多了,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沉浸于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而且还有助于拓宽他们认识字词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世界探寻。
小学语文论文15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论文05-17
小学语文论文(经典)08-0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2
小学语文论文(推荐)05-22
小学语文论文【通用】08-10
[精]小学语文论文08-08
(实用)小学语文论文08-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