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方文献分类法论析
地方文献资源是人类文献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它在当今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也如同其他信息资源一样,需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和加工整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用统一标准来处理各地地方文献信息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关于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的相关论述,可参见韩朴先生的《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一文,文章中,针对地方文献的基本性质,对编制适合地方文献特点的专门分类表的思想认识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仅就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法及类目设置等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1 “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
早在1949年,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专家杜定友先生为适应地方文献分编工作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的观点。
众所周知,文献分类表是依据文献内容立类,更具体的说,就是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或知识属性来进行科学分类的。它是任何一部分类法的主旨或者说是核心。从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出发,它是对某一地区自然、人文诸般现象的描述,因而从其内容看,地方文献反映的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认识”。
因此,地方文献中没有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宏观认识,因为它属于人类思想意识共性的东西;也不包括大多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论,因为这些内容是不同地域人们的共识,不具有地域特征;地方文献中不可能有哲学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不具地域特征。地方文献中记录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各项地方事业,并不等同于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文献或学科信息,而是对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与报导,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
因而,利用现在的《中图法》、《科图法》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是不适宜的,《中图法》要考虑所有存世文献的内容,它按照学科立类并组织文献,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地方文献则是地域性文献,文献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范畴与超地域性文献都有所不同。其次,用《中图法》等分类表类分地方文献,不能反映其地方特性,为读者使用地方文献造成障碍;很显然,鉴于上述原因,类分地方文献应采用一部专门的分类法。
2 地方文献分类表立类的依据
任何一种分类法,都是依据一定的观点、一定的方式立类,最终以类目表的形式出现。地方文献分类法也不例外。尽管各地地方文献的内容存在着差别,但就其性质而言,的确存在着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范围,至少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方事业三大要素。具体而言,大致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人物、政治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经济、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等等。
上述内容构成了地方文献分类表最基本的内容范畴,进而确定了地方文献的基本类目。再有,确定地方文献分类表的基本范畴,也可参考各省、市地方志篇章的分类目录,它也是形成分类表基本类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尽管方志篇目中各项内容的顺序有所变化,这只是兼顾了新编方志的编修体例,而并不影响类表基本内容的确定。
从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与方志篇目的内容基本相同,即: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人文地理、地方历史、地方人物、地方社会生活与现象(宗教、民族、语言、风俗)、地方政治(含地方军事)与法律
地方事业———地方经济(含地方财政、金融)、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地方文化事业、地方教育、地方体育、地方医药卫生、地方文学事业、地方艺术
3 地方文献分类表类目辨析
在确定了类表的基本范畴后,需对各类目的内容进行阐述与分析。
3.1 地方文献最基本的文献形式之一,是各地的地方志。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自然和社会的全貌,也是地方文献中最全面的综合性资料,故将其单独列类。地方文献分类表将地方志放在首位,其他分类表一般将其列在史地类下。这里的方志一般为通志,或称综合性方志,即全面记述某一地区的行政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津梁、关隘、名胜、资源、物产、气候、天文、灾异、人物、艺文、文化、教育、民族、风俗等内容的文献。而记述某一地区某个行业的文献,即专业志则入有关各类。对于不大成熟的志料、综述、概论地方各方面情况的文献也分入此类。此类是依据文献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
另一类同样依据文献类型作为立类依据的是地方文献的专用工具书,它包括一些专门的字典、词典(辞典)、年鉴、手册、指南、百科全书、政书、类书、年表、索引、书目、图谱、名录等等。由于使用目的的需要,有必要单独立类。
3.2 从第二个大类开始,按地方文献的基本内容分别列类。依次为: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地方人物、地方社会现象、地方政治、法律、地方经济、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旅游业、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
3.2.1 自然环境:除自然环境综述外,还包括天文(该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测绘、水文、气象(气象和物候方面的文献)、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资源(矿产、动植物资源、风能、地热等)等。
3.2.2 人文地理:包括综述本地区人文地理概况的著作,以及行政建置沿革、市街坊巷、名胜古迹、山水、游记、游览指南、杂纂杂考、舆图等二级类目。
历史悠久的城镇地区,街巷稠密,各地关于地名的掌故俯拾皆是,构成了本地特有的文化风貌。无论从地名学还是城市学的角度,都能提出众多的研究课题。
名胜古迹集中体现了各地历史文化的发展渊源,具体内容因地而异。大致可包括城垣、宫殿、园林、寺庙、祠堂、陵墓、故居、遗址等。将其各项尽量列出,供选择使用。
杂纂杂考类与历史类中的史料汇编相类似。多为笔记体文章,因其细分不易,故单独列出一类。
舆图是地理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行政区划图外,还包括地形图、地质图、气象图、经济图、人口图、交通图等各专业地图。
游记、游览指南是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对自然山水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人文现象。它与自然环境类中的地貌等类目显然不同。游记是一种文学形式,游览指南是一种工具书,它们从旅游的角度记录了特定地区的种种现象和事实。不同时期的游记和旅游指南共同构成了一个文献系统,对研究某一地区的人文名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
3.2.3 地方历史:包括了地方的通史、断代史和各种历史事件。文物考古是研究历史手段之一,也列入该类。历史类的内容基本为纯政治史、军事史的范畴,其余各专业史各入其类。除了正史外,别史、野史也收。
3.2.4 地方人物传记:是地方文献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总传、分传、图谱和名录等二级类目。总传依时代细分,分传依人物的职业细分。
3.2.5 地方经济、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旅游业基本属于大的地方经济的范畴。它基本概括了国民经济的全部,财政、金融、商业等。工业和农业基本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别出。主要收录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生产技艺和科学实验方面的资料;城乡建设包括本地区的建设规划与建设成就、绿化、房屋建设与管理及公用事业、城市服务业、交通、邮电、环境保护与城市防灾等,体现了地区的全部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3.2.5.1 地方经济:为宏观的经济内容与范畴。首先为地方经济的综述,其次为经济结构与体制,将地区的各种经济形式,以及企业类型,如国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全部列入该类下,有关具体企业也列入该类下。另外,此经济类还包括国民经济统计、审计、劳动经济、工商、物价、财政、金融、税务、投资、保险等经济领域的内容。
3.2.5.2 地方工业:地方工业概述中除各地方工业总论外,还将各地方的新兴工业园区等内容列入其中。各类工业包括了矿业、能源、动力、冶金、机械、电子、仪表、化学工业、建筑与建材、水利工程、航空航天、轻工业等。这里的航空航天在地方上表现为制造航空航天有关材料的工业企业,而不是航空航天事业。
3.2.5.3 地方农业:包括地方农业综述,另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部门经济、农业技术等内容都体现了地方农业的结构。
3.2.5.4 城乡建设与管理:城乡建设包括本地区的建设规划与建设成就、绿化、房屋建设与管理及公用事业、城市服务业、交通、邮电、环境保护与城市防灾等,体现了地区的全部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3.2.5.5 商业服务、旅游业:由于旅游经济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旅游相关的一些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而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又促进了制造业和商业的发达。各种游记文学、旅游手册、指南大量地涌入市场,因此,旅游业与商业密不可分,成为一类。
3.2.6 地方社会生活与现象、地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3.2.6.1 社会生活与现象:内容庞杂,包括有社会学的有关文献,还包括语言(方言)、民俗、宗教、民族作为社会现象纳入该类。
3.2.6.2 地方政治、法律: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各级党、政、工、团的工作,民主党派,政治生活的内容。法律反映了某一地区的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部内容。
3.2.6.3 文化:包括了事业综述、各种文化行业、文化机构,以及文化活动的范围,还有科学研究事业与机构。
3.2.6.4 教育:属于大的文化范畴之内,包括各种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教育等。
3.2.6.5 体育:包括体育事业及各种专门的体育项目、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等的具体类目,因此均单独列类。
3.2.6.6 医药卫生:医药类中除反映地方病的文献外,主要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内地方医药卫生事业的水平。
3.2.6.7 文学:地方文学事业的总体概述、地域文学现象、文学作品集及评论研究。
3.2.6.8 艺术:汇集了独特的地方艺术形式与手工艺方面的文献。
4 其他特殊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的分类处理
报刊、照片、金石拓片、缩微制品、视听资料等属地方文献中特殊的文献类型。有的因为载体特殊,有的因为内容特殊。针对这些特殊形式的地方文献,采用针对书本式文献而编制的分类表,对它们显然是不太适合。就各地区而言,应根据各地的形象资料的内容特征,参照《地方文献分类表》,同时参照新闻、文博、档案机构对形象资料的分类,文物机构对金石拓片的分类,影视部门对缩微、视听资料的分类,编制《地方文献照片资料分类表》、《地方文献金石拓片分类表》、《地方文献缩微资料分类表》、《地方文献视听资料分类表》。
面对报刊中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地方文献工作者一般是针对报刊中的相关内容,做成题录式索引,或建成报刊全文型数据库的形式。其内容范围与图书文献基本一致,只是没有方志、舆图、地方文献专用工具书等依文献类型类分的类目。其余各类均可在原基础上,针对报刊文献的内容特点将《地方文献分类表》中各类目进行细化和修改,进而形成《地方文献报刊信息分类表》。
5 从地方文献的本质出发,对类表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问题
5.1 由于《地方文献分类表》是以客观存在的地方事物作为地方文献分类的依据,因此,它与《中图法》按事物的学科属性分类所产生的基本大类有所不同。
《中图法》中大类下设置“××学”,然后才是具体各类目,而《地方文献分类表》在各大类下设置的是“××事业综述”,然后是具体各类目,这是《地方文献分类表》与《中图法》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不同。
5.2 在《地方文献分类表》中,各级类目的注释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类标引过程中,对文献的类分产生二义性的问题。
分类表中的类目注释,主要是对该类目的概念与所收内容进行解释;除此之外,类目注释还对两个概念与内容相近的类目进行分别解释,以上两种注释,都是为了在分类标引时,比较准确地赋予类号。
5.3 需站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角度来看待统一地方文献分类标准的问题。
只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对地方文献的概念、收集范围,达成共识,进而规范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才会为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打下一个较好基础。每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对其下属馆都具有纵向的业务辅导关系,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而建立或形成协调性的组织或机制,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从而使整个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驶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更有利地促进今后事业的发展。
〔出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增刊
【地方文献分类法论析】相关文章:
论地方文献08-09
文献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论考08-09
论地方文献书目08-09
论地方文献与地方经济08-09
地方文献信息论08-09
论地方文献与样本安全08-09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08-09
地方文献学论要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