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探讨
摘 要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无法收全人类所有的文献资料的,但一个图书馆要收全自己所辖范围的地方文献是完全可能的。各图书馆在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文献信息需要,以及本馆的实际,进一步建设起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部门和地区以至全国性的图书馆信息媒体资源体系。它不仅避免了图书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利于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这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3
l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概念
什么是地方文献:图书馆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什么是图书馆地方文献。人们却研究甚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研究地方文献无可非议,研究图书馆地方文献应当得到重视。
人们似乎认为地方文献就等于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地方文献就是对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研究,这是一个错误。地方文献绝不等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就好比图书绝不等于图书馆藏书一样。
什么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本文认为,图书馆地方文献是指特定的图书馆为收藏和传递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文献资源体系。这个定义,揭示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特点——特定性,即特定的图书馆收藏和传递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
二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意义——收藏和传递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
三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
四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性质——区域性文献资源体系。
2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构成
图书馆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文献资源体系,它的构成取决于它的社会作用。一般认为,图书馆地方文献是一定区域风貌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和现状。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文化、科学、教育水平的标志之一;是认识地方、了解地方和宣传地方的可靠资料;是当地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它在研究、开发利用地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将会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黄俊贵同志对地方文献的作用作过具体的描述:它可以为认识某一地域的历史和现状提供可靠资料,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决策、规划及实施提供以资借鉴的经验,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可以为激励人们热爱乡梓,热爱祖国提供生动、具体的乡土教材,所谓“思乡愈爱国,忧国方恋乡”。[1] 邹华享同志在文章[2] 中认为地方文献的具体作用有三:一是资政;二是励志;三是存史。不论是一般作用,还是具体作用,它们都是决定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前提和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要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故此,图书馆地方文献构成,应是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一切文献资料。据此,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构成,应包括以下要素:
一是记载关于某一特定区域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历史和现状的图书报刊资料。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等。
二是地方各单位和人士著、编的图书资料,包括正式发表的论文、文学艺术作品等地方性、资料性的文章。
三是地方出版物。即各系统、单位出版发行的报刊资料(包括声、像资料和家谱、族谱等)。
四是本地祖籍在外工作的地方名人的著述及其研究文献和本区域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
基于对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构成要素的上述认识,本文认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应分三个子系统。
一是基本系统——指文献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资料。
二是辅助系统——指文献资料内容不具有地方性的地方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
三是参考系统——指本区域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
地方文献是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这种文化成果,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不论文献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征,只要是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都应属于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这里的特定区域是指特定的图书馆所辖范围。不是特定图书馆所辖区域人类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文献资料,一般不能视为其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范畴。特定区域里的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只有被文献化以后,才能视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那种认为:“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1] 的说法值得商榷。因为知识承载的物质载体除文献资料外,还有人和实物等,把它们都视为地方文献的范畴,图书馆是很难收藏和传递这样的文化载体的。
有人认为只有内容上具有地方性的文献资料才属于地方文献,这样我们在一些有关方面,也许就很难自圆其说,如邹华享同志在论述地方文献概念中认为:“地方文献就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而在论述地方文献的作用时则认为:“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是地方文化的沉淀,是认识某一地域的工具”[2]。很显然邹文在地方文献概念与地方文献的作用方面就不能自圆其说。
地方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它们内容上虽然不具有地方性,但它们都是一定区域的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结晶;反映了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水平;是宣传和发展地方的重要资料。如人们在谈及某一区域的人文现象时,总是以“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来说明人物与地缘的关系。又如人们在修志过程中,都把地方名人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撰写,人们宣传和介绍地方时,常常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搞名人效应。把这部分文献资料作为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用一定标准,对这些出版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可以从中发现一定的地区优势,对开发利用地区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将会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
本区域出版社出版文献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区域的文化现象及发展水平。如进而对其出版物定位、学术含量进行评估,就更能显示它的人文、思想倾向及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定区域里的图书馆如果能够系统地收藏其出版社出版的文献资料,这不仅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需要,也是新环境下整个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突破口。如果所有的图书馆都能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出版社出版的文献资料变为其藏书,那就基本保证了图书馆藏书入藏与文献资料的增长的同步发展,以及与社会的文献信息需要的同步发展,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3 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及其意义
图书馆作为收藏文献资料和传递文献信息,为满足一定社会的文献信息交流需要的文化机构,决定了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使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增长同步发展,与社会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同步发展,这种同步发展,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建立社会文献保障体系,全面满足社会的文献信息需要。然而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面前,仅仅依靠单个图书馆孤立而分散地建立“小而全”的社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大家都去采集热门图书和核心期刊,形成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没有的重复建设局面。一方面致使不少的社会文献资料不能被图书馆收藏;另一方面又造成各图书馆入藏文献资料的相互重复和浪费。这样,必然大大降低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料的完备性和信息含量。对此,图书馆界长期呼吁协作协调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出按地区和系统进行分工协调、分工购藏等。但由于图书馆的体制等诸多因素,这一工作难以落实,效果一直欠佳。电子文献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用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面对浩瀚的信息源与复杂的信息需求,任何一个图书馆依靠自己有限的力量来全面收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根本不可能的。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图书馆使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求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必须各具特色,避免重复,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社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也将逐渐转化为电子文献,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就没有必要。因此,各图书馆拥有的文献资源相互重复,就网络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就使一个相互协调、互补优化的社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图书馆地方文献作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地方文化,它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具有不同地方文化特征的信息媒体资源,不仅能有效地为本区域的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还能促进人类社会不同社会文化需要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进入人类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客观基础和独特的信息媒体资源。不同图书馆的不同地方文献信息,将是图书馆在人类信息时代里,不断独立输出的重要信息成果之一,这正如费孝通同志在62th IFLA大会上所作的《面向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图书馆》主题演讲中指出的那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将保持其固有的多元化特征,这就为对文化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起着桥梁作用的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里所讲的世界各国社会文化固有的多元化特征,它实际上集中体现在图书馆地方文献中。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无法收全人类所有的文献资料的,但一个图书馆要收全自己所辖范围的地方文献是完全可能的。各图书馆在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文献信息需要,以及本馆的实际,进一步建设起各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资源共享的部门和地区以至全国性的图书馆信息媒体资源体系,这不仅避免了各图书馆之间,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相互重复,造成有限的经费、空间和物力等的不必要的浪费,既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又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的文献信息需要,而且也能有效地形成图书馆系统在整个高速信息网络体系中的特色,这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地方文献作用的发挥,要靠图书馆工作来实现。大家知道,地方文献的生产与流通一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从某一地方文献而言,也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但就某一区域的整个地方文献来讲,则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分散的、多头的,甚至是失控的。这种无序状态的地方文献,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使人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得到研究与利用。为了使人们有效地研究、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需要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加以收藏与整序,使无序的地方文献,通过图书馆的收藏与整序,形成有序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地方文献中的一种图书、一份报刊或是一篇论文,只有当它成为这种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它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量,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社会作用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说地方文献绝不等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其理由就在于一个是无序状态的文献,一个是有序的文献集合体,所以,我们说研究地方文献与研究图书馆地方文献意义各不相同,其中一个主要的道理也就在于此。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及社会、人文领域的各个方面;载体形态多样,有甲骨、皮革、缣帛、金石、木犊、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磁带、光盘等;文献的类型复杂,既有图书、报刊、视听资料,也有文物资料和文书档案资料等。对此,全面收集、系统保存地方文献资料,应当由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未共同承担。图书馆只应收藏和保存正式、非正式出版的书刊和正式发表的论文、地方性资料,对于书刊来讲,重点收藏地方志、部门志、地方史料;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地方人物著述,包括传记、评传、回忆录、文学艺术作品、纪念文集、论文集、研究评论文集、年谱、家谱、族谱等;地方报刊。对于论文和地方性资料来说,重点是编制综合性和专题性的题录和索引,必要时编辑出版有关文集。目前,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对地方文献中的书刊部分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地方文献中的论文和地方性资料部分有所忽视,不少图书馆根本没有抓这部分工作,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应当指出,这部分文献资料较书刊部分的数量要多,且内容广泛而新颖,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非常之大,千万不可忽视。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社会知识工程,涉及一个区域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到每一个社会咸员,需要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与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图书馆坚持不懈的工作。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需要逐步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最终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在这个行为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加强这一工作的宣传,统一认识,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科学化和法制化,即各地出版社应无条件向当地图书馆呈缴出版的文献资料,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也要无条件向当地图书馆缴送。社会各界人士发表的论文。文艺作品等文化成果,要定期向有关部门及当地图书馆报送其有关目录、索引资料。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加强其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地方文献在地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第54页
2 邹华享,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第60页
3 潘仁彬,公共图书馆特色之路,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1998(12)
〔出处〕 《重庆图情通讯》2000(1)
【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探讨】相关文章:
杜定友论图书馆建设和地方文献的探讨08-09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08-09
域区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建设08-09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08-09
党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08-09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地方文献的建设08-09
西部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略论08-09
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08-09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