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时间:2023-02-22 16:03:27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摘 要 文章在揭示惠州地方文献概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做法:调查论证—— 收集整理—— 著录标引——机内梳理,最后指出要利用地方文献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数据库 图书馆 惠州

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它产生和发展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属于某一地域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产物。地方文献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要人物、事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是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地方高等院校,其图书馆应根据本馆馆藏基础和本地区的客观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

1 惠州地方文献概貌

惠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综观其地方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作以及地方杂著等。

1.1 地方史料

主要指总论、专论或内容涉及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历史、资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文献的内容表现形式上,有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党史资料、文史资料、地方统计年鉴、区域经济以及地方风情等。这些文献能从宏观上或微观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就惠州市来讲,最重要的有地方志和革命史料。

地方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地方文献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种。它分门别类地记载了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情况,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型百科全书。惠州地方志纂修的历史悠久,如《惠州志》、《惠东县志》、《惠阳县志》、《博罗县志》等已续修多次。另有各类专业性志书流传至今,如《惠州西湖志》、《惠州中心人民医院志》、《惠州工商史》等。

惠州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下游地区,是近现代革命斗争的重要地方。辛亥革命时期的惠州三洲田起义、周恩来领导的二次东征、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东纵抗日等等都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献和史料。这些文献资料构成了惠州市丰富的地方文献中的精华部分。如《叶挺研究资料专辑》、《辛亥革命东征在惠州研究专辑》、《东江人民抗日斗争研究专辑》等。

1.2 地方出版物

包括某一地方历代出版机构、其它机构的出版物以及私人出版物,分为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在文献表现形式上有本地区出版的期刊、报纸,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资料汇编、科研成果、产品样本、专利说明书、当地的有关音像资料等。正式出版物如《惠州日报》、《惠州学院学报》、《惠州文学》等;非正式出版物如: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惠州私有经济发展报告》、惠州市建设委员会和惠州市国土局合编的《惠州房地产实务》等。

1.3 地方人士著作

一般应择其内容有地方特色者收藏。这里指的地方人士,一般以籍贯为划分标准,但不排除在本地任职、居住并有一定影响的外籍人士,他们的著作包括文集、专著、论文、诗词、信札、调查报告、游记等。而反映他们的一生的传记、传略、评传、年谱、家谱等,无疑也是研究地方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

惠州是广东的历史名城,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等等都出自惠州。有关这些人物的书如《廖仲恺与何香凝》、《廖仲恺集》,《叶挺传》、《叶挺研究史料》、《邓演达年谱》、《邓演达研究》等都是惠州地方文献的重要部分。而历史上到过惠州的著名人物也不少,最有名的苏东坡,更是在惠州地方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惠州不仅留下了许多遗迹,还留下了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后人据此编写了《苏东坡寓惠诗作选释》、《苏东坡寓惠探幽》、《苏东坡寓惠和陶诗译释》等书,对研究苏东坡的生平、诗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 我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方法及措施

2.1 从实用性出发,做好地方文献的调查论证工作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必须考虑拟建数据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用户需求和市场前景。同时,尽管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但不排除其它机构或地方已有相同数据库开发的可能。因此,建库前要认真调查,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保证开发的产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馆就是根据本馆馆藏特点,结合社会当前的热点,来决定专题的开发方向。例如,我馆根据惠州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做法,经过调查论证,决定建立“惠州市旅游文献数据库”,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如,惠州是东江地区近现代革命斗争的重要地方,革命史料丰富,利用这些史料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益的。意识到这一点,我馆就建立了一个“地方爱国主义教育文献数据库”,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2.2 文献的搜集、整理

2.2.1 做好现有馆藏的整理、清点、归类工作

我馆虽然文献收集系统、全面,但是对建一个专门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来说,要从浩繁的书山刊海中提取特定性质的数据,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先对馆藏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然后个别归类。

2.2.2 做好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要建好地方文献数据库,仅从馆藏文献中提取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文献主要从地方有关部门和地方人士中搜集。我馆除了派人现购外,还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互补。如和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文化馆、档案馆联系,这些部门都收集了很多反映地方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献。此外.还拜访地方名人和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大都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有关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料。对这些难以买到的文献资料,我们在征得主人同意后。进行复制。

2.3 著录标引

过硬的数据质量及良好的兼容性、共享性是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规范、标准、科学的著录标引是数据库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著录要采用标准化的机读目录格式并严格遵循文献著录原则,标引则多参照《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而且,由于地方文献的史料特征十分明显,读者往往从特定的事物、人物、时间、地点的角度检索,用现行的《汉语主题词表》来标引地方文献,将有相当部分的文献不能被准确地表达其主题概念,因为该表没有带地方特点的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汇,故进行主题标引时,除抽取表中已有的主题词,还应根据文献的特征,直接从中选取有检索意义的、符合读者检索习惯的词汇,增加关键词标引。例如,惠州地方特产“梅菜”、“客家黄老酒”在地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在《汉语主题词表》中是找不到的,在著录时我们直接把它当作了关键词标引。总之,我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地方文献的特点,在建库前制定具体的著录标引条例和细则,为联机联合编目及资源共享创造好条件,使建库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应遵循的原则。

2.4 做好文献的梳理工作

数据录入后,依据相关内涵类别,创建机内数据梳理设置。其设置可按:

2.4.1 按照学科门类进行梳理

也就是对所收集的有关惠州的地方文献,严格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进行类目划分,如F类— 经济,G类— — 文化、科学、教育等。需要哪一类的文献,直接点击即可。

2.4.2 按照空间进行梳理

就是对所收集文献依据行政区划进行梳理,将有关某一县区的政治、历史、人、事、风俗等文献全部集中。例如,只要点击某县,就可查到这一县的一切。

2.4.3 按照时间进行梳理

时间查询可设置成随意型,用户可按自己意愿,输入年代范围,直接查询。

3 利用地方文献数据库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1 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地方文献是对某一地区的综合反映,只有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结合对当前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才能减少失误,制订出符合本地实情、发挥本地优势的科学的规划与措施,加快地区开发的步伐。惠州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建基地之一,其数码信息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引进了一批国际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培养了一批本地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大市。为了让惠州走向世界,为了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很好的平台,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惠州国际数码节。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不仅招商引资、项目洽谈、重点项目及贸易成交的总额达到了新的水平,还进一步凸现了“数码惠州”这一城市品牌。

3.2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本地的地理、矿藏、物产、名胜古迹、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地的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该地区内各不同区域的开拓者、创业者可据此寻找、开发适合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区域经济优势,进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如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山野特产、种植养殖、矿产挖掘、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民情等等,都是拉动、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休日的增多,地方旅游业悄然兴起,得益于众多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地方风情。惠州打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口号,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开发了多条旅游路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让更多的外人来惠州旅游,了解惠州的风貌风情,惠州旅游文献数据库是一条极好的宣传途径。

3.3 为地方文化发展服务

文化与经济,历来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伴相生,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其本身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有利于保存、弘扬地区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文艺创新服务。

总之,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使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为本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利用,并最终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中心工作之一.各地方院校图书馆应和公共图书馆联手把这一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崔常明.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 扬爱荣.浅谈地级图书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
3 陈高潮.地方文献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互动.图书馆建设,2004(4)
4 乔惠萍.浅议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oo2(2)
5 姜纯.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1)
6 姚宏伟.地方文献数字化及在我馆实践的探讨.图书馆学研究.2004(1)
7 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惠州年鉴(2004).北京:中华书局,2004

(李文 惠州学院图书馆)

〔出处〕 图书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



【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相关文章: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初探08-09

关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08-09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08-09

建设河池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08-09

对西北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构想08-09

关于建设西北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构想08-09

遵义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浅议08-09

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08-09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