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牲问题
摘要东北地处祖国边陲,历史上东北各民族人民与周边相邻国家的民族不断的融合、交往,使得东北地方文献,尤其是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这除了与东北地区历史上疆域不断变化有关外,还与东北地区多民族及其后裔的跨国活动、古今时空概念变化有关。东北地方文献无论从内容上、著者的国别上以及表达的文字上,都充分体现出跨国性的特点,作为文献资源宝库的图书馆在工作中应加强对此进行整理与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服务的工作质量,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振兴东北经济服务。
关键词 东北;地方文献;历史文献;跨国性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6610(2005)02—00044—04
文献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社会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读者需求的特定性与文献内容的复杂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使地方文献的
跨国性问题成为了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源时的重要问题之一,地方文献作为记载本地区历史发展的资料,是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种文献,它包括地方性的典籍、档案、金石、文字、报刊等。本文拟就东北地方古文献(文献选取
范围截止于1911年以前)的跨国性问题,作一考析,就正方家。
1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问题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献宝库中,丰富的东北地方古文献资源,堪称别具一格、独有特色,它们详尽地记载了这一区域历史上的自然和社会的全面情况,具有资料性、信息性、地域性、规律性以及跨国性等特征。而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则是其诸特性中的重中之重。
东北地处祖国边疆,是具有5000年以上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源头之一,其佐证除考古材料外,大都记载在我国历代经典如“二十四史”等文献中,而作为专门记载的东北地区古文献,也可追到遥远的古代。
1.1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问题的内容
1.1.1 从文献产生和收藏地域上看,文献过去现在是我们东北区域内的,应在东北地方文献藏之列,而历史上曾隶属我国东北,现在不在东区域内,被东北周边相邻国家视为己有的我国北历史文献,仍应归入我国东北历史文献的范畴
1.1.2 从文献的作者上看,东北地方文献的作籍贯原来属东北区域内,而该地现在已经不属东北区域的,其作品多涉我国东北历史,应视为国东北地方文献。
1.1.3 从文献的表达文字上看,东北地方文献了地方人士用汉文或区域内的我国少数民族文记载以外,还用现在周边相邻的国家的文字或种文字对照来记载东北地方的事情;或者外国也用汉文记载东北区域内的事情,因为当时东周边相邻的政权有的是隶属于中央的地方民族权,或有的国家曾臣服于中国,为了研究的方便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故其著述也应囊括在中国北地方古文献范畴内。
1.2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问题形成的原因
1.2.1 多民族的融合及其后裔的跨国活动
从东北民族源流上考察,东北地区历史上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跨国的民族今有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等。许多民族的先世曾在东北地区广泛活动,朝鲜《高丽史》载称,公元8世纪之初,渤海“并有扶余、肃慎等十余国”(卷1),这说明此前已存在了肃慎国,并且都在渤海地区进行活动;公元544年,《日本书纪》载“佐渡岛北御名部之骑岸有肃慎人春夏 捕鱼充食”(卷19);公元658年(卷26)载:“越国守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肃慎”;日本齐明天皇“谴阿倍臣率船师二百艘伐肃慎国(卷29)”。东北区域内民族与周边相邻国家的民族跨国交往日益频繁,文献记载的内容呈现出广泛性,导致了地方文献的跨国性。
1.2.2 东北地区疆域不断变化
1643年以后,东北地区开始了新的国界争端,导致领土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魏书》、《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好太王碑》、《永宁寺碑》等文献都记载了历史上的国土及其疆域情况。其中疆域还包括西伯利亚、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鸭绿江两岸一些地方。疆域的不断扩大,使文献记载的内容超越了现有的本土,因此成了当今的跨国性文献。
1.2.3 古今时空概念变化大
历史文献与现代文献的时空概念变化很大,因为文献面向的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历史,文献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大。如从朝鲜柳得恭《滦阳录》的一首诗及自注中得知:大辽河,古名叫“周流河”或叫“周留河”,现叫西辽河。这说明了古今地名不同,时空观念的变化也是文献产生跨国性的重要原因。
2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的特征和范围
相对于历代一统的中央皇朝中心,我国东北地方文献起步较晚,古代传世典籍也较少,但到了清代,典籍文献骤增,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地方古文献跨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典籍文献
典籍文献:从狭义上讲是指古籍而言。在我国古代典籍文献“十三经”、“二十四史”中即已有其跨国性的一面。《周易》中记载:“箕子之明夷”。其中“明夷”指朝鲜。“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朝鲜立传;成书于汉代的佚书《高骊记》,是高骊的民族史志。在这些文献中,都能看出文献内容跨国性的一面。东北地方古文献内容的跨国性比比
皆是。
2.2 档案文献
档案文献:是为了满足日后的查证、研究和复制的需要而留存的,并经过系统整理和鉴定的信息材料。其中的凭证作用,是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的特有属性。如: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无论是满文,还是汉文,或是满汉合壁,均记有其管辖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的史实;《汉译满文老档拾零》也有东北当时的地方政权管辖区域已设置到了库页岛的记载。
2.3 报刊文献
报刊文献:是连贯系列、有一定宗旨的群众性读物。1906年,东北地区曾发生了“办报大战、舆论大战”,这看似是东北地区报刊文献发展中的奇闻。日本人在沈阳创办了《盛京时报》,明目张胆地把矛头指向中国政界,制造殖民化舆论。1908年4月,吉林省西部地区蒙古族有人创办了《吉林蒙古文报》。1911年,《呼伦满文时报》创刊,用两种民族语文出版两种报纸。据统计,1911年以前,东北地区已有11家地方报纸,其中俄国主办的3家,日本主办的2家。尽管其内容有着帝俄日本报人出于侵占我国东北的目的而显露的殖民主义色彩,或者有着国内少数民族中有的人散布的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情绪,但这批报刊文献客观上保存有关于东北地方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也是东北地方文献跨国性的表现。
2.4 金石文献
金石文献:是指以金属和石头充当书写材料的文献统称。东北地区的碑石刻文始自于三国时期,“母丘俭纪功碑”(残)记载了曹魏多次出击高勾骊王国的史事。新发现的嘎仙洞的鲜卑刻石祝文,是一件典型的石质档案,是鲜卑人开发西伯利亚的记载,是以“西伯”,即“鲜卑”命名“北亚”的力证,它与“好太王碑”号称“南碑北石”。
2.5 地方历史资料
《肃慎记》、《高骊记》、《渤海记》三部尚存片段的佚书内容,涉及到当今东北地区邻近所有的国家。《契丹国志》、《大金国志》涉及的更远、更广;从《满洲实录》到《启东录》均以东北地区为中心,广涉周边邻近国家的历史、民族、语言、风俗、地区行政建置、疆域等内容。明实录》、《清实录》含有内容丰富的朝鲜、蒙古历史资料。明清档案中也有朝鲜档案、俄罗斯和日本档案;不仅中国档案中记有外国史事的档案,而且还存有外国人的历史档案。
2.6 地方志
东北古文献中的地方志是东北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宝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类别。它记录东北各地(按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全面的历史情况,历代为官修,多为某一朝代《一统志》提供资料,经地方官审定并上报中央备案,因之具有权威性、法律性和政府性。东北地处边陲,历来与周边国家往往发生纠葛,关系错综复杂,在捍卫领土主权的过程中,各地爱国人士为民族统一而据理力争、努力奋斗的事迹及其成果,于方志中记载尤详,如:《吉林通志》、《奉天通志》、《黑龙江志稿》等成书前,曹廷杰踏查境外沦陷地区地理形势、民族争斗情况;胡传(胡适的父亲)、屠寄等知名学者勘查境内外地形、地貌,山川形势,绘图作说;穆克登、吴大澄先后主持勘界订约后,在志书中所增“兵志”、“分界”和“交涉”、(界约、铁路、航路、商务、互市、商埠、税务)“交通”等志目,最具特色。地理志详开山水发源,走向流经,一屯一市,地貌特点,一览无遗。人证、物证兼备,为研究东北边疆史地所必备。
2.7 历史研究论文
1904年,日本的小藤文次郎在《地理文献》上发表“朝鲜与满洲境界历史”一文,1904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朝新定界边防边约事”;1907年,白鸟库吉在《睿山讲演集》上发表“朝鲜和日本以及大陆的关系”,口隆次郎在《史学杂志》1911(12)—— 1912(5)上发表“朝鲜半岛汉代郡的疆域及沿革考”,都涉及到当今中朝两国的历史。再如:《满洲氏族通谱》等书创跨国通谱的先例,所收民族和文物之多、规模之大,称得上是空前巨著,在此不一一枚举。
以上是东北地区历史文献中古文献跨国性的主要表现。
3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资料范围的外延
从遥远的古代起,东北各民族的先人就曾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劳动、智慧、心血和汗水。今日之东北各族人民是古代各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相互吸收、演化和发展而形成的。历史上我国东北的各族人民活动的地区或直接有中央王朝在该地置郡设县,实行分层次管理;或在某些民族地区设立地方民族政权,执行羁縻政策;也有个别民族政权降服于中央而称臣。今日东北周边的邻国,有的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古代东北地区与中央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探讨现在中国东北版图以外的古代民族或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关系,当然应以国际法划定的现今国界为准,但在研究和利用我国东北地方古文献资料时,我们对现在邻国的有关东北的文献却绝对不能被忽略。我们认为,作为东北地
方的古文献,这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和外延。比如:
3.1 俄国人写东北区域内的事情,如《中俄伊犁交涉始末》、《十七世纪的俄罗斯使节团》、《满洲人及其语言和文字》、《中国阿穆尔沿岸地区移民概况》、《与满洲有关的乌苏里地区简史》、《中国皇帝致俄国君主的古老书信》、俄中贸易关系述评》、《十七世纪西伯利亚外交使团出使报告》、《阿穆尔沿岸地区的事实、数字、见闻》、《俄中外交贸易关系(十九世纪以前)》、《俄国与东方各国条约集》等,均广泛涉及我国东北的有关历史事情。
3.2 朝鲜人记载东北区域内事情的历史资料.如曾是中国古代藩属国的王氏高丽王朝的《三国史记》综合了三个神话于《高句丽本记》开篇,可证高句丽的族源神话出自于扶余神话,高句丽民族是融合诸多民族最后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原高句丽碑》、《唐泉献诚墓志》、《东国通览》等大量的跨国性文献都可以为读者提供有关东北历史的信息。
3.3 日本人记载东北区域内事情的历史资料,如《古事记》、《本纲通鉴》、《日本书纪》、《国国之疆界》、《风土记》、《华夷通海》、《续日本记》、《日本三代实录》和现存日本的《渤海国中台省致日本国太政官牒》等资料。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我国东北地区以及周边邻国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如果图书馆能向读者提供全面、丰富的跨国性的地方文献资料,那么,地方就能向世界展示自己,世界也需要了解地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现在的文学也一
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的,达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
虽然鲁迅说的是文学,但对其他领域也有普遍意义。越是地方性的东西,就越有世界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中国和邻国的各地区都不仅需要在国内互相交流,而且也要向邻国和世界交流。
4 重视和研究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问题的现实意义
4.1 通过重视和研究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伟大祖国的历史以及多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中的作用的了解,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周边相邻国家的了解,增进与周边相邻国家各族人民的友谊。如:俄罗斯远东现在有
条河叫“伊鲁河”,旧作“亦鲁河”、“依鲁河”,文献记载是因为古代东北“挹娄”民族而得名的。石荣璋在《库页岛志略》一书中载有不少带有“留”字的河名、地名、山名等,如:“留多加”等地理名称;千岛北端有“磨堪留岛”,这不仅说明阿留申群岛上的唐代“流(留)鬼国”与唐王朝交往密切,而且可证西周留族开发亚、美两大洲的历史功绩。
4.2 通过研究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使我们更加明确,东北养育了或辐射性地影响了周边相邻的国家的有关民族的人民;周边相邻国家的各族人民也曾在历史上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过许多贡献。英国人类学家克拉英在《格陵兰的历史》中写到:由于中国政治的大动荡,爱斯基摩人的祖先被驱使北转,在堪察加半岛附近流浪后,进入新世界,在公元14世纪到达格陵兰,目前,起码有一支爱斯基摩人源自中国,明朝永乐初来中国的“挹娄夷”就是一支爱斯基摩人的近亲。
4.3 通过研究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东北地区周边相邻的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文化上,以及军事上等诸多方面,都曾受东北汉文化的影响,而友邻国家各族的经济、文化等也曾影响了我国东北历史文化的发展。如:中国古代的高句丽,自战国时起到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丽国,一直是中国中央政府下辖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现位于我国集安市的高句丽的“好太王碑”说明,当时高句丽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直使用汉字记录。好太王碑文、墓葬墨题、文字砖等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文化的不断交流是高句丽与中原保持一体关系的纽带,它体现出历史上统一的中央皇朝与东北地方之间以及我国东北地方民族政权与周边相邻国家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友谊是源远流长的。
4.4 通过对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研究,能够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任何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世界共享的文化资源。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我们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如“好太王碑”不仅表现出当时高句丽文化的高超成就,也证明了中华古代民族的天才创造性,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子孙后代的义务。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启示我们:“文化的全球化”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其雏形早在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中就有所体现。研究和重视它可以促进中国与周边相邻国家的文化交流,他们来东北探宗寻祖,发展旅游事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东北向世界展示自己提供平台,为宣传东北、开发东北、振兴东北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与相邻国家民族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力见证。因此,我们要重视地方文献的研究,向读者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魅力,吸引世界有识之士共同开发东北,使东北地
方文献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冬.中国东北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8.
[2]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
[3]魏克威.中朝(韩)关系论著索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7.
[4]毛昨非.东北地区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
[5]李德山.简论建国以来东北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东北史地,2004,(3).
[6]金富轼,孙文范.三国史记;三国遗事.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0.
〔出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年第2期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牲问题】相关文章:
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国际税收法律问题08-05
跨国并购 永远的挑战08-05
跨国公司法律规避问题及其规制之探析08-05
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08-05
跨国并购和新设投资的比较08-07
“五谷”“五牲”“六畜”“八珍”08-17
浅谈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利用08-09
跨国公司的流程重组经验08-05
跨国公司英文助理简历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