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

时间:2022-08-19 08:30:54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3篇)

第一篇:我国环境保护发展探讨

摘要:做好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才会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会提高周围的环境生活质量。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一些漏洞与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对策。希望通过具体描述,对今后的生态资源能够做到有效地利用,真正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一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经济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随之而来问题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保问题一直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目前。从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山水已经不复存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生态发展,才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才会为子孙后代造福。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环保问题,它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不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发展都取得了圆满的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跟着出现了,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往日的青山绿水已经不复存在、天空没有以前蔚蓝,人们向往的那种山青水绿的生活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做好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才会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会提高我们周围的环境生活质量。

1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现今,我国的工业建设与农业建设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前提,可以说,不论是从人们的生存来看,还是从生存的未来发展来看,环境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各项事业的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纳入一项重点工作。做好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建设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发展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才会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目前环境保护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问题

2.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突出问题。大气是人类和动物、植物摄取氧气的重要源泉。从目前大气污染的现状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北方冬季寒冷,主要以采暖方式过冬,因此,燃煤中的悬浮颗粒物检测值很高。再加上一些工业发展中使用的一些化石燃料,同样也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一旦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就会破坏大气层,从而导致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大气污染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等。

2.2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虽然在有些城市的工业建设发展中,一些废水、污水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还是有一些生活污水问题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处理的比例不足10%)。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

3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对策

3.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的地位

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良好的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标准的一个衡量尺度,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作为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和提倡者,政府应当重视环保、支持环保,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物质保障。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实际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作为凭靠,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才能顺利地实施下去。所有规矩和社会化的行为都是由人类支配的,如果国家并没有满足人类这一需求,就无法确保人类会将精力投入到环保事业中。而实际上环保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人们自发的遵守与爱护,只有将全民的环保意识全部调动起来,环境保护现状才可以缓解,所以,环保事业在进行发展中步子要循序渐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3.2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直以来,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进行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个国家的发展面貌要靠城市的环境保护事业质量好坏衡量。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重视力度上并不乐观,正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那么,在当下,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下,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之间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如何保持两者间共同发展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对此,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就成为主要发展进程方案之一。所谓的绿色发展计划就是指提高效益、节约所有资源和减少废物等主要特点作为主要持续发展方案,但并不是要为了保护好环境就放弃经济增长的计划,前提是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承载力之间相互要协调,对此,这种形式也被作为主要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着。作为专业相关工作者,更要秉承这个概念,继续朝着绿色保护方向认真的进行下去。

4结语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十分严重,要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就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当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未来的发展需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同和谐发展,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国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N].人民日报,2005.

[2]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04.

作者:康雷 单位:长春市环境保护局朝阳分局

第二篇: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与工业的发展,进入到高科技的社会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都在不断消耗着自然资源。而在当今时代下,被牺牲的环境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类索要补偿,因此在当下,人类要充分意识到污染与破坏对生态带来的各类不好的影响。通过人类不断的反思与科技的发展,在人类生产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成为新时代人类经济发展建设的共同理念。在环境和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中,人类不仅会面临重建绿色环境的重要任务,更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不同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上应该负担的不同责任。只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规范环境保护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与政府的主导是相辅相成的。在建设绿色环境的模式下,公民对环境起到的是监督作用。而在实现的环境建设路径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并没有特别完善,环境在保护与监督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公众有较高的参与程度,是当前我国在环境建设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1.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共同要求。在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让人类更健康的生活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诉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可以得知,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发展共同进步,生态系统是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屏障。而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不断告诫人类,社会的发展应与环境的生态系统同步,只有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上的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地建设与城市公园都应进行配套建设。而居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在居住用地附近不应出现严重污染或排放的废弃加工厂与垃圾厂等。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城市居民满意度则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物质财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加多元化,也不断反映出在环境建设中,人民的诉求不断增加,因此,其应不断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来。只有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才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中不断前进。

2.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其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社会系统。在经济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索取能源资源,且会不断占用自然用地。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环境资源评估中可以得出,资源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而对于个人、家庭、社区等公众的社会概念而言,家庭环保是会不断影响周边环境的小作为。一个家庭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可以影响社区,而当保护环境传递到社区中,又可以为相关区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的改善。因此,对于环境资源来说,其公共属性是自然赋予其的基本载体。只有保护公共环境载体,才是保护自然资源最有效的根本方法。草木树林都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只有根据其特性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经济,才能使公众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公众首先应该保证能够参与到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听证会中,了解民意从而帮助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科学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进行作为,要引导群众参与到政府管理中。不应该不考虑公民意识或者只搞形式主义。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经济的前进不应该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而人民群众是生态发展的集中受益者。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寻找共同的利益点,从而寻求价值最大化,解决问题。而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新闻媒体也应发挥其作用,做到信息公众化。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传递给人民,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通过媒体不断进行政府与普通民众的沟通。

2.建立固定基金,为环境法律申诉提供保证。若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不好影响,公众有权进行环境公益的诉讼。而在诉讼过程中,会涉及一些费用,这便要求建立固定的环境公共基金,为诉讼甚至保护环境做出有力保障。环保基金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以透明的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而基金在用途方面应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其所涉及到的宣传费用、环境治理费用,污染恢复费用都应该透明地接受公众监督。

3.完善环境责任承担方式。在环境管理中,责任分配是重中之重,只有将责任落实下去,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而在现代管理中,应突破原有的责任分配方式。企业若在环境上对社会创造出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的生态价值,便可以在环境诉讼中减少处分。而在具体的分配过程中,污染者不仅要对破坏的环境进行偿还,还应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恢复与补偿。

三、结语

在公众参与中,只有建立符合环境发展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一方面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外不同的法律管理手段,通过体制上的限制不断更新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机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2]别涛.环境公益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张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孙伟平 单位:河北世纪联合律师事务所

第三篇: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在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以此为契机制定了多部规范,初步构建了中国海洋环境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仍然导致了海洋环境保护现实问题的凸显。结合实践与立法,尝试提出了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强国

由于海洋潜藏着大量的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其开采也愈来愈加频繁,使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近几年大力宣传环保的基础下,公民对于环境的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即便如此,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不仅是海洋环境的规范值得我们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规范落实更值得我们总结,把脉问诊,不断提高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水平。

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

早在1982年,联合国审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构建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度框架,在对以前海洋相关规范进行总结的同时,更加详尽地对海洋环境保护在法律的角度进行了说明。同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1999年对其作出了修改。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更好予以落实,国务院相继于198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初步形成了中国海洋环境的基本保护框架。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使得中国海洋环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在1996年被批准加入公约,对1983年《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废物倾倒、海洋污染应急等。在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与《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中,对于海上溢油应急系统的建立作出了规定,当发生了溢油等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做出相应,最大化减小海洋污染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建立有相应的海洋污染民事赔偿责任,如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中就有所规定。总之,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国已经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多位一体的体系雏形,共同保障中国海洋环境安全。

二、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海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水淤积、海岸侵蚀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等。中国的海洋遭到污染,近年来水质明显下降。海域内生物种类多达数万,但在大肆捕捞的情况下,也导致了物种锐减,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在各个主要的河口淤积现象较为严重,某些沿岸城市的海岸中化学物质连年增加,出现了侵蚀问题。另外,由于对于海洋资源的不断挖掘,也导致诸如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公众保护意识不够

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年增高,但仍然受到长期以来老旧农耕文化的影响,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了近年来出现了过度捕捞等不合理的开采现象,公众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参与不够。即使在出现了海洋环境污染的现象之时,对于事后救济的相应不够,不能较快遏制污染的扩大。与此,当自己的海洋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

(三)海洋保护规范与执法力度均不足

完善统一的规范是具体政策落实的基石,在海洋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扩大之时,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目前缺乏海洋领域的根本大法,即使有一些法律、法规,综合性也不够,对于违反海洋环境保护的处罚力度也远远不够。在一些地方,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有自己的地方立法,但是缺少实施细则。在现有的规范体系中,对于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不能够得以有效的落实,不利于应急问题的有效控制。另外,海洋环境的违法成本很低,一些污染者在权衡利益之后,甘愿承担这较小的违法成本。

(四)政府监管缺失

海洋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对于海洋中的物种进行开发,可能打破其中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对海洋问题分散管理,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因而,这也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在信息公开的问题上反馈不及时,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做得不够,缺乏协作。在出现了海洋污染事故之后,各部门也相互推诿,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监管缺乏力度。

三、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议

(一)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上层建筑,加强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现有法律基础之上,要迎合新的发展趋势,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解决法律的滞后性难题。在进行海洋环境法律修改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尚未纳入保护体系的内容进行设计,诸如对于海岸线的管理没有同意的保护,对于尚未纳入部门要尽快填补空白,使得海洋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全面而完整。同时也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海洋法律法规。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同时,也要让各种标准的完善跟进。中国应该以国际标准为蓝本,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环境标准。对于尚未制定出的标准,要注意在符合中国保护的标准前提下,有效填补法律规范空白。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出本地适用的地方性标准。在法律规范和海洋环境标准的共同完善下,能够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有力度的指导。

(二)提升公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有了完善的法律规范仍然不足,必须将法律规范转化为实践。这就要求广泛的公民拥有海洋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自己亲身参与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中来。对于现今一些人缺乏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要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先进典型,让广大公民学有标兵、赶有方向,早日树立海洋环境保护的危机意识,这也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队伍建设

中国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足,需要一直有协作精神、高校有力的执法来予以补足。目前的海洋环境队伍散漫,没有形成向心力,由此,可以考虑把可将他们集合到一起,接受统一调配和培训,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配备先进的执法装备,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另外,选拔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队伍,应该秉持较高的标准,从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确保优中选优,真正选拔出适应于当今海洋事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规范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此外,还加入了一些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海洋环境保护组织,与其他国家广泛合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交流。还积极学习其他海洋强国的先进技术,加强对于海洋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软实力,与其他国家展开项目计划,获得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也提高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硬件设备。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要通过多措并举,共同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要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民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有效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只有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各种不足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早日将中国从“海洋大国”提升为“海洋强国”。

参考文献:

[1]曲琳.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J]公民与法,2014年第1期

[2]马凤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视角下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VUONG DINH VUONG 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