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15篇(推荐)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论文1
1.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普通高校之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确教学活动当中应当重点改进的项目。后续的教学发展应当充分的结合学生现状来进行改进,且充分的结合教学课程的安排和高校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严谨的教学规划项目,以坚定的思想促进教学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1.1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任务的改革
首先应当以实际的应用能力增强为教学的基础进行改革,逐步的实现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当前,不少高校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策略往往缺陷相当明显。所以在实践的改革过程之中不能够仅仅的照搬传统教学模式,而应当开展实际的市场调查研究,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结合学生的就业目标等,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学任务的制定,使得学生可以按照实际的教学要求,且使得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加贴近教学的任务安排。
1.2课外活动
其次,还应当开展充实且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切实的增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学生难以真正意义上培养对计算机学习的爱好和兴趣,所以还应当有计划的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相关的兴趣小组,常见的诸如计算机网页设计、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制作,且将相关活动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互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将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充,在根本上增强了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
1.3分层式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之中还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手段,首先对学生的水准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的结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学生的教学需要。
1.4改进考核方式
最后,则应当逐步的实现对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进,这一点同样是当前教学改革之中的关键点。教学课程的考核,应当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目的性的开展相关考核项目,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切实增强。结束语总的来讲,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切实的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增进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应对当前时代的发展和各方面的挑战,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作为当前高校的一门关键课程,其教学的目的,是力求学生可以熟练且灵活的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软件,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课程之中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故相关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2.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普通高校之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教学疑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研究了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力求为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对教学活动之中应当重点加强和予以重点改进的部位进行细致的探讨,力求不断的为今后教学项目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我国的高校建设可以呈现出新的姿态和新的面貌,以全新的课程项目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得高校学生都可以成为综合型的人才,为教学事业改革增添新的篇章。
计算机论文2
1目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漏洞与隐患
1.1技术方面
计算机网络从设计出来就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对于找出其缺点存在的原因只是时间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对IP地址的劫持和对系统进行病毒攻击是破坏网络系统的主要杀手。通过利用网络TCP/IP协议,伪造主机IP向相连计算机发送欺骗性的数据包,造成主机和网络的瘫痪。虽然这些病毒不会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数据造成太大的破坏,但是会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的现象,并且阻碍正常信息数据的录入和输入,导致医院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给医院和患者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借助路由协议中存在缺陷对其进行攻击导致网络瘫痪、停止工作。通过利用路由协议中存在的缺点,使入侵者能够对其自身进行伪装,通过监听来窃取医院的医疗信息,导致医疗信息泄漏出去,对医院造成严重经济的损失和信任危机,同时使患者的信息也受到一定的侵害。
1.2人为因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某医院三年内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网络设备系统非正常断电所占比例是96.8%,其中有130起是因为医院工作人员不小心碰到电源导致断电。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人为因素对于医院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造成重要影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断电,对于平时运用计算机工作的部门,如药房、收费等部门带来工作上的麻烦。同时断电导致整个医院不能进行正常运营,对医院和患者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会带给医院工作上一定的麻烦,但是其他人为因素的恶意攻击,导致医院无法正常工作的最主要原因。人为恶意地对医院网络系统进行攻击,它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医院信息进行窃取、篡改,破坏医院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对医院的利益产生严重的影响。
2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
医院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计算机的维护,及时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具体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要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医院各科室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和数据录用工作,并定期由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进行技术检测、防火墙、病毒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2)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设定密码和访问权限,安装杀毒软件,在每个重要的信息文件夹中都设置密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能,并对网络的文件随时进行扫描、检测,加强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
(3)对医院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进行安全备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用硬盘对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备份时,要彻底对硬盘和计算机进行杀毒工作,保证备份的信息是安全的,不携带任何病毒的。
2.2加强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管理,提高人员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工作,不仅限于对技术的维护,它包含多方面的共同管理保障其安全性。通过设置各种信息安全制度,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对计算机安全使用情况的'考核等制度,来加强计算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组织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做定期的安全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对网络攻击采取提前的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扫描攻击防范、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范等,把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工作纳入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中,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维护计算机的安全,推动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3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医院也逐渐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医院管理和工作的模式。但是,由于网络系统自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导致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因此,要加强医院网络安全系统一定要从多方面进行维护和管理,严格按照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工作,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及时更新计算机系统,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计算机论文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学科;教学;任务式教学;程序设计
论文摘要:计算机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依据其特点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高效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同其它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
1 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很少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学生知识面的差异、学校实验设备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精华、要点,避免面面俱到。这一点跟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存在明显的差别。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强调的是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各种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间较独立,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挑选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从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学校实验设备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避免全盘照搬教材,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太多、太难、实验设备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或掌握了却派不上用场。如:讲授查询语句select的时候,其后面可带的参数有十余个之多。如果每个参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因要记太多而记不住,或因个别参数难懂而没办法理解,对这个select语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掌握率就会降低,教师多花了时间却又达不到目的。在讲授select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select语句在实际编程的应用,挑选了教材中两个较常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参数进行讲解,其它参数一概不讲。结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语句并能灵活运用。
2 以“任务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目前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1] 这里的“任务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机械、孤立地按照课本中的.顺序一个一个来讲,而是先设计一个包含所讲知识点的“任务”,讲授之前先明确向学生下达这个“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分解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接着讲授这些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完成“任务”。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决不是指课本上的某个例子或是课后的某个习题,而是一个能够综合所讲知识点并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深层关系的较大型综合应用例子。“任务式教学”的好处是:“任务”一提出,就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有典型例子可以参照,理解起来即深刻又轻松;在完成“任务”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当讲授window通讯协议这个章节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个网上聊天系统。“任务”一提出,学生兴趣非常高。我结合聊天实例讲授各个知识点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又如:讲授数据库编程这个章节时,里面的知识点多而且细,如果脱离具体的应用来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很难上升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于是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开发一个商场管理系统,然后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再逐步讲授知识点,结果学生很直观地接受知识,而且对知识的运用有深刻的体会。"
3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课堂上巧设疑问,多用形象比喻。如: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阅览室和藏书室,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去管理呢?这样必定有同学提出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接着可以把图书管理比作操作系统,内存比作藏书室,CPU比作阅览室,管理员比作应用程序。它们统一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即由操作系统管理,这既清楚又形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本上有的内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抓住重点,换一种比较浅白的说法,如果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就要坚决不讲。如果只是机械照搬课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但接受不了,还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太困难完成不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一个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经过努力最后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
4 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课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5 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数据库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三种程序结构的基本格式和功能时,我设计了一道综合这三种结构的程序题让学生自学完成,碰到问题时再和我一起讨论,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论文4
1教学中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1.1开发具有“创业导航”功能的课程
开发具有“创业导航”功能的课程能帮助学习明确创业方向,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创业计划纳入到职业规划中,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降低学生向创业人员的转型期。笔者认为该课程应涵盖专业知识、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具有“创业导航”功能的课程应与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同,应是一门能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的课程,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进行学习和锻炼,验证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类课程应独立于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之外,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提升为驱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总结,为学生搭建一个总结和反思的平台,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估和引导。其次,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该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同时向学生适当传授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机制、制度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最后,应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挂靠一家计算机企业进行定点实习;邀请专业人士开办专题讲座或与座谈;从大一入学开始辅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等,增强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
1.2注重学生计算机学会的建设
学生计算机学会是一种学术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具备完善的活动章程、众多的实习渠道、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有专业老师的辅助和校方的支持,是实践计算机理论的理想平台。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职业素质,可借由这个平台定期出版计算机学会会刊,鼓励会员进行投稿,让学生在征文写作的过程中,对计算机领域经典案例、前沿动态、理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为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还是会刊的主编、副主编、编辑等职务,均应定期选举。此外,学生计算机学会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活动,如邀请计算机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以专业学者为核心的座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高校计算机策划大赛;承接校外力所能及的策划方案、数据统计、调研等专项课题;围绕计算机领域热点话题举办专题辩论会。在计算机学会的日常活动中,学生不但要承担学会分配的各项任务,还应有意识进行学习和总结,通过和外界进行接触和合作,不断优化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消除认识误区,提升职业素质,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及不足之处,并据此对职业规划进行调整。不过,计算机学会的运行需要足够的权限、适当的场所和一定的经费支撑,除了校方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也应鼓励学生寻求校方企业或合作单位的赞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此外,老师也应引导学生对活动章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适当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保证学会能健康积极地发展。
1.3建立体系化的学习团队
学习团队是学生计算机公司、学生计算机学会及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的集合,是上述课程体系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学习团队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寻找更多的实习平台,其次是对各个隐形课程进行管理,扩展学习空间、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凝聚力。最后是提升各隐形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通融性,实现隐形课程的体系化、常态化的发展,对比,可尽可能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制定有针对性规章制度,为学习团队的建设保驾护航,寻求校友、企业等社会捐赠,为团队学习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就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从社会上外聘有实力、综合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优化隐性课程群的上层组织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团队所承接的计算机项目可能与对应时段的教学内容很难吻合,继而产生脱节的现象,如果很难从外部企业中寻找到相匹配的计算机实习工作,那么可以对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做出一些适当的阶段性调整,使教学内容主动匹配所承接的计算机项目,避免出现计算机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超过学习范围的窘境,计算机项目完成后,可对拉下的课程进行补充,既要满足实习的需要,也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应支持鼓励学习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确保学习团队的灵活性。同时应认识到,如果与外部企业建立长久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问题、实践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企业是完全和市场接轨的实践场所,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学习团队从企业承接计算机项目,这样不仅能给教学提供一个实践场所,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实习平台的构建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很小的一个问题就能打消企业合作念头,比如利益期望与可能的实际获得差别较大、利益分配不均,多与利益分配有关。如果一直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那么企业就不会再提供场地、设配和资金支持,或者学习团队不再向企业提供人员、技术和知识支撑。对此,学习团队应按着市场现有的规则本着相互谅解和双赢的态度与企业展开真诚、建设性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彼此期望差对双方合作意向的影响,尽可能摸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原则,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场所。
2结语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创业成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出路之一,但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高。相信随着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成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将更加的合理,学生的创业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计算机论文5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改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具有密切联系,当学校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当前社会中,某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计算机教师专业水平低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另外,某些计算机教师思想过于落后,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教学理念落后
对计算机的教学而言,其需要较多的实践练习课程,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落后,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虽然某些学生取得了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其未具备创新能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学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环境差
某些高职院校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教学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使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创设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计算机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教师应重视课件的讲解过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PS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准备与PS技术有关的视频,使学生能够了解PS技术的强大,这也是学生获取学习动力的来源。在选择PS对象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喜爱的明星,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当PS讲解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PS图片,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软件。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招聘计算机教师时,重视教师的资质,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保障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知识,同时定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计算机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合理讲解理论知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练习中提升计算机水平。当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应耐心解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一味灌输给学生方法论,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更新教学理念
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市场都会定期更新电子产品。对当前的各领域而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当前环境下,教师难以教授给学生完整的教學系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整理好相应的教学案例,从而优化、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
(四)创新考核方式
计算机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时,应以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考查其理论知识水平为辅,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目标,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成绩应由多项成绩构成,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分数、课堂作业成绩等,使考核方式更加灵活,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定期更新教学设备,同时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论文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发展,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的运行稳定性,本文通过软件安装不合理、病毒更新快,两个方面对计算机安全隐患进行了讨论,并从正确安装软件、完善病毒防范机制、系统备份、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隐患;病毒预防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不断提高,部分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不强,没有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杀查,导致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合理应用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减少计算机病毒对其的威胁,维护人们的经济效益。另外,为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预防,需要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定期对病毒进行杀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1计算机安全隐患
1.1软件安装不合理
在对计算机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时,存在软件安装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部分用户在安装软件时,没有在安全的网站进行下载,导致下载的内容携带病毒,对计算机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第二,部分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认为安装杀毒软件,就能够保障计算机稳定,随意在网络中下载软件,但没有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导致计算机的病毒防护能力不高,骇客能够快速的攻击计算机,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泄露重要信息。
1.2病毒更新快
在对计算机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时,存在软件安装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病毒的更新速度不断提高,部分病毒能够在信息中植入病毒,并提高信息的诱惑力,当用户点开这一内容时,其中的木马病毒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安全威胁。第二,目前的病毒种类超过可百万种,即使用户安装了杀毒软件,一旦其更新速度与病毒更新速度快时,导致病毒进入到计算机中,影响计算机的运行稳定性[1]。
2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
2.1正确安装软件
在预防计算机出现病毒时,需要正确安装软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部分正版软件需要先支付费用购买,进而部分用户选择下载盗版软件,但在下载的过程中存在有一些木马植入,导致计算机出现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户提高正版意识,并在下载软件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途径,并使用正版软件,减少安全问题。第二,由于部分用户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在安装软件时难以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安装,甚至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导致计算机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下载相应的杀毒设备,并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
2.2完善病毒防范机制
在预防计算机出现病毒时,需要完善病毒防范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计算机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定期修复更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导致系统容易出现病毒危险,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在计算机中应用补丁程序,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消灭计算机中的.病毒,提高计算机的稳定性。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稳定性,可以在计算机中安装病毒提醒设备,当系统出现病毒问题时,系统能够提醒用户,用户能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2.3系统备份
在预防计算机出现病毒时,需要系统备份,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计算机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效率,但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文件丢失,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先对系统进行备份,例如:用户可以将重要文件备份到移动硬盘中,并定期移动储存位置,避免其受到病毒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计算机安全性[1]。第二,由于病毒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容易导致文件被删除或篡改,当用户没有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时,导致用户产生较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定期将文件进行备份,并保存在移动硬盘中,即使电脑中的病毒需要进行格式化处理时,也能够减少损失[2]。
2.4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在预防计算机出现病毒时,需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网络中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部分用户缺乏上网安全意识,浏览不正规网站,其中的病毒能够进入到系统中,导致自身利益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用户提高上网安全意识,例如:用户需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接收不明文件,不轻信他人,提高用户的上网安全性,避免计算机出现病毒问题[2]。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上网安全意识,用户可以关注一些网络诈骗问题、计算机操作技术,使用户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减少计算机出现病毒问题。另外,为了能够减少计算机出现病毒的情况,需要用户养成定期杀查病毒的习惯,及时处理计算机中的病毒,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病毒也在不断更新,但部分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不当,甚至没有定期进行病毒杀查,导致计算机中容易存在风险,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应用计算机时,能够合理安装软件,提高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并能够定期对计算机中的病毒进行杀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邹立坤,杨才峰,赵悦红.计算机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20xx,32(05):166-167.
[2]郭志强.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构建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1):216-219.
计算机论文7
一、建立程序的特征值档案
这是对付病毒最有效的办法。如对每一个指定的可装载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在确保它没被感染的情况下进行登记,然后计算出它的特征值填入文件特征值表中。以后,每当系统的命令处理程序执行它的时候,先将程序读入内存检查其特征值是否变化,由此决定是否运行该程序,若发现某程序的特征值改变,应当做病毒传染的嫌疑,坚决予以放弃。如果用此方法管理DOS的文件以及那些以非文件方式存在的引导记录(BOOT区)、主引导记录等,它可及时指出这些磁盘记录信息是否发生了变化。也可阻止任何病毒对应用程序的入侵。但是,本方法只能在操作系统引导以后发生作用,因此其主要缺点是,不能阻止操作系统引导之前引导记录病毒及DOS引导过程中的病毒。这点是可以通过配合别的方法加以克服的。
二、严格内存管理
PC系列的微机在启动过程中,ROM中的BIOS将初始化程序调试到的系统主内存大小以K字节为单位,记录在RAM区的0040:0013单元里,以后的操作系统相应用程序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INT21H)的手段读取该单元的内容,以确定系统的内存大小。由于本单元内容可以随便改写,它使后序DOS的内存管理再完善也是枉然。许多抢在DOS之前进入内存的病毒都是通过减少该单元值的大小,从而在内存高端空出一块块DOS毫无觉察的死角,给病毒留下了栖身之处。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编制一个系统外围接口芯片直接读出内存大小的INT12H中断处理程序。当然,它必须在系统调用INT12H之前设置完毕。另一种办法是作—个内存大小记录的备份。对于通过合法方式要求驻留内存的程序,我们要提高警惕。DOS应在应用程序使用INT27H及DOS31H号功能调用申请驻留时,向用户提出警告,并由用户决定是否同意让该程序驻留。为了将好的应用程序和病毒分开,用户必须具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例如知道什么样的程序才真正需要驻留内存。只有那些时钟程序、扩充键盘功能的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以及CCDOS、SK之类的软件才会有这种要求。不管怎么讲,以前从没有过驻留要求的应用程序,如果哪一天突然向DOS提出驻留申请,它很可能已被病毒感染。
三、中断向量管理
病毒驻留内存时,常常会修改一些中断向量。如果只是收回其所占的内存而不恢复其破坏的中断向量,是不行的',因为被修改的中断向量可能会指向一些毫无意义的代码,这样就可能引起死机。因此,中断向量表的恢复是必要的。为了使这项工作简单一些,只要我们事先保存ROMBIOS和DOS引导后设立的中断向量表备份就行了,因为同一台计算机,在同一种DOS版本下,其ROMBIOS和DOS设立的中断向量都是一成不变的,有了上述中断向量表的备份之后,我们可以着手以下工作:
1.在DOS的引导记录阶段、重新覆盖一遍中断向量表。当然,也可以将中断向量表与备份的向量表做比较以此决定是否重新覆盖当前中断向量。这样还可以提供当前盘的BOOT是否包含病毒之类的信息。以此方法可以阻止任何BOOT引导阶段的病毒。
2.在AUTOEXEC.BAT中包含一条覆盖当前中断向量表的外部命令。此命令仍然是比较与判别当前的中断向量是否变异,由此提示用户,并校正其中变化了的中断向量。
3.在程序结束处理中断INT22H里也可插入具有上述功能的程序,其处理类似于前述内存管理。它可以阻止有中断向量修改行为的应用程序病毒。
总之,合适的中断向量管理,可以阻止任何有中断修改企图的病毒。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得到许多种能抑制病毒活动的免疫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各有长短。实际使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它们取长补短地进行最优组合,以得到一个较完美的病毒免疫系统。
计算机论文8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即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分析了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区别;接着,从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教育管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模式,给教育技术这门学科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新的教育理念也向传统的教学思想发起了挑战。于是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南国农教授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教育、教学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1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
早在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定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电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其内涵是如何将多种媒体恰当地用于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人们给了教育技术一个全新的定义。指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由此可见,教育技术无论从研究的层次、范围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比电化教育深和广。电化教育只是教育技术要研究的一部分内容。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又提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一说。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是相同的,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因素,并把其作为研究的重点。
2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
2.1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比起传统的教学观点有所不同,现代教育教学观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创新性,通过创新型教育,创新型学习最终形成综合性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是建立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水准的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目前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有:微格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其中,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小型教学、微型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它旨在训练师范生的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这种模式的效果已为世界发达国家所广泛承认,其运用范围已从师范院校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等领域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接受、学习这种模式,可以说,作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的微格教学,目前已为全世界所接受。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的教学,它是一个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班级人数要少、上课时间要短、教学内容短小、运用视听设备、心理负担微小。
2.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自从有了多媒体技术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许多以前用粉笔和黑板很难解释的微观世界、空间立体图形、复杂的运动过程等等,只要应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由于引入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使得一堂课的信息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有了PowerPoint课件以后,节省了大量的原本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同时使得教师的授课更具连贯性,紧促性;使得学生更能集中精神,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许多图像处理软件例如:Photoshop的出现,使得课件的制作更上一个台阶,许多“优质课件”由于色彩搭配恰当,图片应用合理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常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网络教学”一词。网络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换句话而言,凡是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类似电视直播);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
由于采用了网络技术,老师与学生可以不必面对面,同样你可以向网络一端的任何人请教。对于学生而言,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视野,为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对老师而言,使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在网上批改作业,同学生交流,也大大地节省了老师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仿真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仿真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中。以EDA仿真技术为例:他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既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和PCB设计。它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平台。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都可以通过EDA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图的绘制、设计、仿真试验和分析。应该说将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选方法。
另外Multisim等软件的出现使仿真技术向前发展了很大一步,同时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2.3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管理
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样,现在的教学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化。以往,对于学校的教务科(处)而言,整理学生档案、学生成绩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事情,而且容易出错。现在同样的事情可以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容易出错,真正实现了高效、快捷、方便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作为教育者而言,如何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如何将这些技术很好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计算机论文9
1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
1.1宏观仿真(Macro-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较低,主要通过集聚行为来对物流及交通流进行描述,仅仅对车流在路段和节点的流入流出行为进行描述,而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等细节行为不进行描述。常见的宏观仿真软件有TransCAD、TRIPS、CUBE、VISUM及EMME等。
1.2中观仿真(Med-simulation)
能够较高程度的对系统要素及其规律进行描述,以列车或者货车组成的队列为基本单元,在对车流在路段和节点流入流出行为进行描述的同时,能够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近似描述。常见的中观仿真软件有CONTRAM、TISI和INTEGRATION等。
1.3微观仿真(Micro-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较高,对于物流和交通流以单个列车、车辆为基本单位进行描述,对两种运输方式的切换及列车、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常见的微观仿真软件有Corsim、Paramics、Trans-Modeler、AIMSUN、SimTraffic、VISSIM、MITSIM及Synchro等。
1.4次微观仿真(Submicroscopic-simulation)
描述公铁联运系统各要素及其规律的细节程度最高。例如:次微观仿真模型在对运输方式切换行为进行描述的同时,还要对车辆承载量的改变对车速的和费用的影响等进行描述。
2公铁联运物流仿真平台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2.1公铁联运物流工程仿真平台的建立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及信息技术,以公铁联运物流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集成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现代物流运筹规划、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工业现场总线通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建立针对公铁联运物流的高连接性、精确性、集成性、动态性、实时性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物流概念的学习实验室或演示实验室,建立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应用为背景的公铁联运物流工程仿真平台。
2.2不同运输环节的无缝连接
采用基于XML的EDI技术协调公铁联运的各个环节,完成两种不同运输环节的无缝衔接,深入研究公铁联运信息的传输效率及跨地区传输,进而实现跨区域的实时信息传输、远程数据分布式和集中式处理的结合以及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
2.3公铁联运的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
通过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对公铁联运多式联运的信息集成服务进行研究,达到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协同联动,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集聚效应,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2.4公铁联运物流安全控制与研究
建立基于GIS的公铁联运物流安全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识别、诊断和决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不足,迫切需要通过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从多角度开展多式联运研究,因此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公铁联运工程设计仿真平台对于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计算机论文10
1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
1.1中型货车仿真模拟碰撞
计算护栏在中型货车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动态变形量为1.43m,对比同等碰撞条件下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中型货车的最大动态变形量为0.81m,高出分离式护栏很多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立柱间距的影响。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的立柱间距为2m,而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的立柱间距为4m,在相同碰撞条件下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将更多的碰撞力传递至护栏基础,而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的护栏板承受了更多的碰撞力,通过自身变形吸收了更多的能量并将碰撞能量传递给更远端的护栏来将碰撞车辆导向。根据以往的车辆-护栏实车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碰撞分析经验,中型货车与护栏碰撞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不合格现象是车辆骑跨护栏或是导向后侧翻,虽然车辆未冲出护栏但骑跨和侧翻也是不允许的。这些碰撞结果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相对于混凝土护栏为代表的刚性护栏和缆索护栏所代表的柔性护栏来说,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梁柱式护栏即半刚性护栏最易发生此种碰撞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护栏横梁与立柱强度的不匹配。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与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相比在叠加处提高了横梁的整体强度,虽然立柱间距增大了但横梁将碰撞能量传递至距离碰撞点更远的横梁和立柱上,在碰撞过程中使更多的构件参与分解和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依然可以保持对中型货车的有效防护。
1.2中型客车仿真模拟碰撞
依据JTGB05-01-20xx《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及JTGD81-20xx中A级防撞等级的要求和试验条件,对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进行中型客车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碰撞试验,试验条件为车辆重量10t、碰撞速度60km/h、碰撞角度20°。计算护栏在中型客车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动态变形量为1.85m,对比同等碰撞条件下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中型客车的最大动态变形量为1.43m。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同样因为立柱间距较大而导致动态变形量较高。相对于中型货车,中型客车与护栏碰撞时较易发生的碰撞失败后果是车辆骑跨护栏,梁柱式护栏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横梁强度不够或横梁有效高度不足造成的,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的横梁中心高度为70cm、横梁上缘距离地面85cm,其有效高度对于中型客车来说是足够的。对比试验结果可以发现中型客车与护栏碰撞的最大动态变形量比中型货车的数值大,这也是护栏-车辆碰撞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1.3小型客车仿真模拟碰撞
依据JTGB05-01-20xx《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及JTGD81-20xx中A级防撞等级的要求和试验条件,对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进行小型客车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碰撞试验,试验条件为车辆重量1.5t、碰撞速度100km/h、碰撞角度20°。在护栏碰撞试验中,小型客车与护栏碰撞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对护栏缓冲功能的计算分析。护栏缓冲功能主要体现在车体加速度指标情况。x,y,z三方向加速度绝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为9.12g、4.81g、11.43g均未超过20g,其结果是符合标准规定的。而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的`实车碰撞结果显示其小型客车碰撞中的三方向加速度分别为9.92g,11.70g,9.40g,2者没有明显的差异。
2用钢量对比
列出的分别是叠加式和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的用钢量,其中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总用钢量为129.0kg,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的用钢量为160.8kg,相比之下叠加式护栏用钢量要节省19.8%。在改扩建项目的护栏再利用升级改造项目中原有护栏的护栏板和立柱是可以再利用的,则叠加式和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的新增用钢量分别为57.5kg和86.3kg,相比之下叠加式护栏新增用钢量要节省33.4%,节省的主要构件是1个新增的114×4.5×2250护栏立柱和1个196×178×200×3的防阻块。
3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与分离式双层双波护栏相比,其安全防护能力没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均能达到现行标准中A级防撞等级,碰撞能量达到160kJ,而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用钢量却比分离式要低很多,此外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因不需要新增立柱,在施工工期和安装难易程度上具有较高的优势。叠加式双层双波护栏尚未进行实车碰撞试验验证,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才可达到实际应用和推广的阶段。
计算机论文11
论文导读: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数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想学、爱学,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认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科技论文。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导入新课,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科技论文。要非常重视每次课堂引入任务的设计,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每一课都设计丰富的任务,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例如在讲到“图文混排”时,首先给学生做一个“雪景下沉”在一篇文章下面,接着又在上面加个水印,将学生带入Word强大的功能中去,学生的疑团就会上来“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做出这种效果”,学生为了解开疑团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再讲解相关知识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边学边用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边学边用方面独具优势。比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过程中,学了建立表格就可以建立班级期中考试成绩册,学了数据计算就可以计算出每位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及平均分,学了数据处理就可以排列出本班期中考试成绩的名次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适当的把教材内容融于问题当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思考、摸索、分组讨论、总结积累经验。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又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布置上机的设计作业,让他们根据某个主题自己进行设计、排版、编辑。科技论文。让学生从实际体会到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上机时,老师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并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由“查找问题―思考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循环,使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思路、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讨后总结出的方法是最深刻、最长久的,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引用实例,使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
枯燥的概念和理论,是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期盼有点不符。如按书把大段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概念、新名词抛给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如采用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接触机器开始,用实物对照介绍计算机各部件及使用方法,引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举出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控制、国际互联网等方面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再感到陌生,把注意力集中。活泼生动的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使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更加易学、易懂,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的度。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过程中,难懂的内容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作为详细讲解的内容,而那些文本的编辑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不必讲解, 留给学生课后去上机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可以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 监视下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还要注重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惟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方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
[2]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3]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
计算机论文12
摘要:教育计算机与计算机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教育而改造计算机知识,后者是为了计算机而改造教学法。文章从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出发,在编程教育层面上,论述了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关键词:教育数学;计算机教育;教育计算机;程序设计
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是不同的概念。计算机教育是为了传授计算机知识而作教育,它不创造计算机知识,只改造教学法。而教育计算机是为教育而做计算机,它要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再创造,使之更适合于计算机教育。
下面笔者用吃核桃的例子来阐述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之间的例子。有种核桃,核仁与外壳结合得很紧,成都人叫它们“加米子核桃”,若砸的方法不当,即使砸开了也很难吃到核仁。计算机教育研究的是一套砸核桃的方法,但它既改变不了“加米子核桃”存在的事实,更改变不了核桃的味道和营养成分;而教育计算机则研究如何改良核桃的品种,目的是让核桃容易被砸开、吃净,而且使桃仁更美味、更营养。
笔者只从编程教育层面上来谈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的关系,因为计算机文化是建立在程序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研究是有代表性的。
1 、来自教育数学的启示
教育计算机和教育数学有类似之处,我们从后者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以微积分为例。17世纪,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微积分是第一代微积分,这是说不清楚原理的微积分。创建者说不清楚,使用微积分的数学家也说不清楚。微积分在说不清楚原理的情形下应用发展了130多年。
到19世纪,柯西对积累了两百年的微积分成果进行了再创造,写出了迈向严密的微积分王国的第一部教程——《分析教程》。这是一部教育数学的经典,形成了第二代微积分,但使用的极限ε-语言使概念和推理繁琐迂回,多数学生听不明白。第二代微积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了170多年。
直到今天,出现了正在创建的微积分——第三代微积分。人们希望微积分不但严谨,而且避开ε-语言关卡,直观易懂,简易明快,让更多非数学专业的学子听得明白。在我国,张景中和林群院士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第三代微积分的创建工作,而且卓有成效。《直来直去微积分》一书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三代微积分在具体计算方法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原理的说明:第一代微积分说不清楚;第二代微积分说清楚了,但是繁琐迂回;第三代微积分深入浅出。
再以几何为例。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个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教育数学范例。它影响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它没有借助代数和三角,孤立无支,使学生学得很难,教师教得很苦,
我们知道,几何与三角研究的都是图形。几何侧重定性研究,三角侧重定量研究。代数研究的是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它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也是几何和三角的基本工具。几何、代数和三角应该相互支撑,携手共进。
然而,几何、代数和三角的知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分别形成的,它们各有自己的体系、术语和记号。现在我们是根据它们在历史上形成的顺序分别讲授,而且基本上保持着它们各自的体系。张景中院士对此提出质疑:“学习数学的顺序必须和数学知识在历史上形成的先后一致吗?这些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由不同的人,为不同的目的创造出来,而且其中很多是为了应用而创造出来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吗?当然不会。
几何在没有工具的情形下孤军奋战地作定性研究,不辛苦吗?三角建立了有力的定量工具但为时已晚,空怀绝技难以施展,不委屈吗?几何自顾自地推理,三角自顾自地计算,代数该用不用,不冷落吗?
为使几何、代数和三角携手共进,张景中院士重建三角,请三角早出茅庐,因为三角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是训练代数变换能力的天然平台,也是沟通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通道。
微积分和几何,乃至整个数学,进入20世纪后迅速发展,其再创造工作越来越重要。以布尔巴基命名的一个数学家集体,已经出版了皇皇巨著《数学原理》的前40卷。他们的目标是对数学从头探讨,并给予完全证明。布尔巴基把数学归结为“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他们认为,集合论是数学大厦的地基,大厦的骨架由三种母结构组成:序结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比如,实数有大小,这是序结构;有四则运算,这是代数结构;有连续性,这是拓扑结构。母结构加进新的公理,产生子结构。不同的结构结合起来,产生复合结构。布尔巴基认为,研究今天已有的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种种结构,就是纯数学的特征。有了结构观点,数学的核心部分就显得条理化、系统化了。
教育数学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①逻辑在发展;②综合促创新。
2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为此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其中的3个人我们比较熟悉。
一是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发明者E·W·迪克斯特拉(Dijkstra),他最先察觉goto语句的有害性,首创结构化程序设计。他在《结构程序设计札记》一文中提出了把程序的可靠性建立在程序的“有效结构”基础之上的观点,揭开了程序设计革命的新篇章。
二是快速排序法和CASE语句的发明者霍尔,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理化基础》一文使得对程序设计的分析可以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N·沃思(Nicklaus Wirth),他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一书中,第一次揭示了程序的本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这个公式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程度类似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理论方程式“E=mc2”对物理学的影响。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确立的原则和方法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至今尚存。但是有些原则和方法在计算机教育中被打了折扣。N·沃思的思想是:“程序设计这一领域极为纷繁多变,常常包含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以为能够把它压缩成一种纯粹‘开药方’式的训练是错误的。我们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只能是仔细地选择和描述标准的例子。N·沃思所说的标准例子都是依赖数据结构的算法。但是学习数据结构有两个难点:算法的性能分析和算法的实现。 算法的性能分析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的.,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够掌握极限概念,因此在数据结构教学中进行算法的性能分析是让教师很为难、让学生很困惑的事情。
N·沃思非常强调算法实现的原则,他指出:“把程序表达为充分考虑细节的最终形式是很重要的,因为程序设计的错误正是隐藏在细节中。尽管对于学者来说,纯粹描述算法原则及其数学分析可能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但对于实际工程人员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将程序的最终形式以某一语言表述出来,以便确实能在计算机上执行。但是那时候的程序语言还只是过程式语言,用这种语言描述数据结构需要很高的水平,实现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结构算法是单个人难以做到的。
结果是,非计算机专业很少讲授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讲授的数据结构让许多学生感觉抽象难懂。
3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
现在,学习数据结构的两个困难有了解决办法。第三代直观易懂的微积分便于更多的人掌握,进而使数据结构中的算法性能分析更普及。C++的出现使数据结构的实现变得简单。如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Bjarne Stroustrup)所说:“C++的设计就是为了使较大的程序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构造出来,并因此使单独一个人也可能对付相当大的一批代码。”特别是,C++最重要的发展就是STL——容器和算法的标准库。它不仅使数据结构和C++语言得到近乎完美的统一,而且促进了程序设计的发展。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程序语言多了,不知学习哪一种好;程序设计方法多了,不知道什么才是程序设计。
今天,流行的程序语言已经有C、C++、C#、Java、Visual Basic、Delphi等。这使很多人困惑,不知道学习哪一种语言才好。有没有最好的语言呢?对此,Alan Perlis的回答是:“如果某人说,‘我想要这样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我只需说出我希望做什么,它就能帮我完成’,那么就给他一个棒棒糖吧。”可见,要求一个万能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很天真的。
其实,几乎每一种语言都是为特定的商业目的而设计,并不是为教育而设计。COBOL是为商业应用而设计;FORTRAN是为数学运算而设计;Basic是为了易学易用而设计;Ada是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主要用于国防项目;Visual Basic和Delphi用于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进行快速应用开发。
现在很多人选择C、C++或Java,主要还是因为它们具有更大的商业用途。C语言不仅具有汇编语言的强大功能,而且如高级语言一样易学和易移植;C++适合开发系统软件,如编写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用C++编写的;Java用于开发Internet应用程序。
今天,程序设计除了以前的过程式设计,还有了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泛型设计等。那么什么才是程序设计呢?对此,Bjarne Stroustrup的回答是:“通常人们一提到程序设计风格,都是将它们看作是毫无关联的:你要么使用泛型程序设计,要么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好地表达解决方案,就需要组合多种风格了。这里的‘好’是指代码易读、易编写、易维护以及足够高效。”这种组合多种风格的程序设计是多范型程序设计。
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教育计算机正在形成,它要把用于商业目的的核心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再创造,使它们连贯起来,服务于计算机教育。
关于程序语言,Bjarne Stroustrup指出“在你已经掌握了C和C++的公共子集和某些C++直接支持的高级技术之后,你会更容易去学习C中那些更诡秘的部分”,实际上,这是“人体解剖法”的秘密:事物的本质只有在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结束时才能最清晰地显露出来,借此我们可以对整个历史重新作出合乎逻辑的描述,展示出历史的内在规律性。Bruce Ecke1便利用这个方法,在《C++编程思想》一书中建立起一个从C结构到C++类的平滑过渡模型:先实现一个袖珍的C库,然后再将它转换为C++代码,通过比较分析而进入C++。这样一来,从C到C++的一条脉络就疏通了。Aninash C·Kak也是利用这个方法,在《面向对象编程C++和Java比较教程》一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从C++到Java的道路。
用李未院士的三个语言环境理论,可以对从C到C++再到Java的线索作出严谨的形式描述。“一般说来,一个语言在它作为对象语言时,它的符号和语法对象所取得的准确性和已被人们证明的结论,在它作为元语言时,就可以用来解释和说明相应对象语言的符号和语法对象,并用来证明该对象语言中不同语法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C、C++和Java是程序语言发展中的版本序列。如果把C++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C++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C++)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C++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C++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如果把Java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Java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J)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Java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Java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
从C到C++再到Java,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给予计算机教育的一个方向性选择。
关于程序设计,Stanley B·Lippman从发展的角度给予了定义:“纵观短暂的计算机发展史,算法和数据这两个主要方面一直保持不变。发展演化的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程序设计。”这种观点启发我们对过程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和泛型设计,不要仅仅把它们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平等地看待,而是要由此及彼地把它们推出来,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把C和Java连接起来的C++,这个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覆盖面最为广阔的编程语言,不仅支持多种不同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它记录着程序设计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用Stroustrup的话讲:“它的特点是可以看作是更好的C;支持数据抽象;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因为兼容了C,所以C++自然也支持过程式设计。
从过程式设计到数据抽象,从面向对象设计到泛型设计,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为计算机教育指出的又一个方向性选择。而且这个过程,因为C++的特性,所以又和从C到C++再到Java的过程相互融合为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如Stroustrup在总结C++的一些设计原则时所说:“C++的每一步演化和发展都是由于实际问题所引起的。”“C++支持一种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你学习一个新语言的方式依赖于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依赖于你的学习目的。”所谓逐步推进,就是从C到C++再到Java,而目的就是认识发展规律。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将使计算机教育沿着严谨、流畅、丰富和启迪的方向发展。所谓严谨就是讲逻辑,而逻辑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一个事物发展了,我们才可以观察它的变化,研究和发现事物的本质。所谓流畅就是不重复,把C、C++和Java贯串起来学习,就去除了不必要的重复。所谓丰富就是包含更多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数据结构包含着丰富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C++不仅是我们描述数据结构的有力工具,而且它的标准模板库(STL)把数据结构近乎完美的统一到C++语言中。所谓启迪就是引导人们注重规律,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来观察事物。
4 、结语
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不是纯粹思考出来、想象出来的概念,而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相互联系的清晰图画,任何人,只要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就可以达到上述的认识。
计算机论文13
1.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此次研究的是气象业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问题,总结出计算机的常规故障问题。最后使用VB编程语言把系统清理、优化整合为一个使用快捷方便的软件,同时还集合了多种实用软件工具及学习用书,以方便气象业务人员在工作时快速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客户端通过网络和服务端建立连接后,服务端实现对客户端微机业务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客户端根据业务需求向服务端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负责接收、执行并反馈客户端所发送的各种命令,包括硬件检测、性能优化、系统清理、杀毒工具、应用文摘等。
系统清理:实现了系统的全面扫描,帮助用户彻底清除Windows无法清理或清理不干净的软件、IE信息和程序等。根据脚本文件扫描系统,将符合脚本文件所属特征的文件和注册表信息在用户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杀毒工具:针对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强力查杀顽固和未知木马。大大降低感染流行病毒的`概率。应用文摘:记录分享网络管理员平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便于大家交流学习。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实现对客户端发出的命令进行解释和执行的功能,是实现所有功能的核心。根据需求可以设置硬件检测、性能优化、系统清理、杀毒工具、应用文摘五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又放置对应的应用软件,可以通过客户端单独启动应用软件的进程,并可实现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程序。客户端: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可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指令与远程服务器端程序进行通信,解释返回操作结果,实现本地管理。
2.系统应用效果
此软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平时出现的简单的计算机问题能够做出快速判断,相对应的使用该平台所提供的软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系统平台是基于C/S(Client/Server)架构,有很少的一部分事务在前端(Client)实现,大部分事务逻辑在后台服务器端(Server)实现。
3.结束语
该平台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减少了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缓慢、中毒、插件等方面带来的损失,通过此平台,能够使基层气象业务人员解决计算机一般性问题,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业务机的正常运行。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气象业务的运行管理维护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同时也能节省网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论文14
本论文主要从安全策略维度的关联分析;安全策略维度的节点安全问题;安全策略维度的安全技术分布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系统自身的保护构造依靠的是节点后移、通过同一操作系统出现了强关联,使其安全策略维度降至一维甚至更低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的安全防范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但网络安全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引入安全策略的维度思想,对各种安全技术进行整合,使各种安全技术在搭配组合上更科学合理,发挥最大的安全效能。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策略;雏度思想
1概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维度思想是将计算机信息安全首先从不同的角度(维度)进行拆分,然后对某一些角度(维度)的信息加以限制(如进行加密),当这一维度被抽出后,其它的信息即便被人得到,只要该被限制的维度不能被获得,则其他人无法得到真实完整的信息,或者说是得到无用的信息。这种体系发生作用的原因就是前面提过的,为当某一维度被限制后,它的上一层维度将会被限制,这样向上的一层层维度都将被限制直到最顶层。在计算机领域里,我们知道计算机信息需要传输,而传输过程中将涉及到传输的内容(加密内容、非加密内容)、传输使用的方式(电话、网络、卫星信号)、传输的时间等诸多维度。在这些维度中如果我们能将任何—个维度加以限制,就能保证这次传输的信息安全可靠。
2安全策略维度的关联分析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我们往往同时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如加密、安全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通道等。这样高强度的安全措施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的安全漏洞,以致于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无安全“呢?经过思考,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存在的缺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主要问题出在几个安全维度之间出现了强关联,使原本三维、四维的安全措施降低了维数,甚至只有一维。这样一来,就使得安全防范技术的效力大打折扣。举例来讲,如果我们采取了加密、安全通道这两种技术措施,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个二维安全策略,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于是这两种本不相关联的安全技术,通过同一操作系统出现了强关联,使其安全策略维度降至一维甚至更低。因为一旦有人在当事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木马或其他手段操控了WINDOWS操作系统,那么无论是加密还是安全通道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时入侵者已经被认为是—个合法的操作者,他可以以原主人的身分自行完成诸如加密、安全通道通信的操作,从而进行破坏。究其原因是加密、安全通道技术都分别与操作系统发生了强关联,而加密与安全通道技术通过操作系统,它们俩之问也发生了强关联,这就使安全强度大打折扣。为了减少各维度间的关联尽量实现各维度的正交,我们必须尽量做到各维度之间相互隔离减少软、硬件的复用、共用。共用硬件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软件的共用(通用),因此实现硬件的独立使用是关键。举例来说,要是我们能把操作系统与加密、安全通道实现隔离,则我们就可以得到真正的二维安全策略。为了实现这种隔离,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计:我们设计出用各自分离的加密、通讯硬件设备及软件操作系统这些设施能独立的(且功能单一的)完成加密、通讯任务,这样操作系统、加密、安全通道三者互不依赖,它们之间只通过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接口传输数据(如:Rs232接口和PKCS#11加密设备接口标准)。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所需要保护的信息就有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二维安全策略。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即便在操作系统被人完全操控的情况下,攻击者也只能得到—个经过加密的文件无法将其打开。即便攻击者用巨型计算机破解了加密文件,但由于安全通道的独立存在,它仍能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使攻击者无法与管理电子交易的服务器正常进行网络联接,不能完成不法交易。综上所述,我们在制定安全策略时,要尽量实现各个维度安全技术的正交,从硬件、软件的使用上尽量使各个安全技术不复用操作系统不复用硬件设施,从而减少不同维度安全技术的关联程度。
3安全策略维度的节点安全问题
为了保护节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加强对节点的技术保护或是将节点后移。为了加强对节点的技术保护,我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加设防火墙,安装防病毒、防木马软件,以及应用层次防御和主动防御技术等等,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技术。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使用技术手段来防御,但也有其缺点,就是防御手段往往落后于攻击手段,等发现技术问题再填补漏洞时很可能已经造成很大的损失。节点后移则更多是强调一种策略而不强调先进的技术,它不强调用最新的病毒库、最新解码技术来进行节点保护,而是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手段尽可能延长节点并将节点后移,从而实现对节点的保护。
为了理清这俩个方法的区别,可以将保护分成系统自身的保护性构造与外部对系统的保护。
系统自身的保护构造依靠的是节点后移,它讲的是系统自身如何通过没汁的合理来保证系统内操作的安全性。但是如果仅靠系统自身的构造是不足以保证系统安全的,因为如果系统的源代码被攻击者购得,又或者高级节点的维护人员恶意修改系统内容等等安全系统外情况的出现,再完美的系统也会无效。这就如同金库的门再厚,管钥匙的人出了问题金库自身是无能为力的。计算机安全能做的.事就如同建—个结实的金库,而如何加强对金库的管理、维护(或者说保护)则是另外一件事。事实上金库本身也需要维护与保护,所以我们按照维度思维构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本身的同时也需要按维度思维对安全体系自身进行保护。具体来讲比如,越是重要的数据服务器越要加强管理,对重要数据服务器的管理人员审查越要严格,工资待遇相对要高,越重要的工作场所越要加强值班、监控等等。
4安全策略维度的安全技术分布
在所没汁安全策略采用了加密、密码认证、安全通道三种技术,则认为是采用了三维的安全防范策略。有以下技术分布方法。方法1中三个安全技术维度直接与顶点相接,只有两级层次没有实现前文所述的节点后移无法进行层级管理,也没有按照二叉树结构进行组织。所以安全性能最差;
方法2中,三个安全技术分成了三个层级,它比方法l要好。但它也有问题它的加密与认证关联于同一个节点,因此如果图中的“二级节点”一旦被攻破则两种安全技术被同时攻破。
方法3中三个安全技术分成四个层级,且加密与认证被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两个三级节点任意—个被攻破仍无法攻破二级节点。因此方法3的安全性能最高。
因此,在有限的可用安全技术中,应该尽量使用二叉树结构,并将这些安全技术尽可能地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
5结论
利用维度理论来构建的安全策略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各种安全技术的使用(增加安全维度的使用)来增加防护能力,还可以通过将节点不断后移来加大攻破的难度,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与增加硬件、软件不可分割的,因为硬、软件的不可复用性决定了使用安全维度这一策略构筑的系统是一种开销丰常巨大的系统,它并不适用于普通的网络、计算机的安全防范。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上网时每—个点击、每一次下载都要输入密码,要进行加密,要进行文件转换等等操作,即便是—个二维的安全策略也让^、无法忍受。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文件、信息时,尤其是需要保护的文件本身不大但却极其重要时,维度安全策略就非常合适。
计算机论文15
信息技术的 发展 和 会计 电算化的普及,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 计算 机审计。计算机审计的 应用 与发展对审计 理论 与实务、审计 方法 与技能产生重大影响 。
一、探究计算机审计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十分必要。
李金华审计长宣布金审工程开工,通过金审工程:
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的能力;建设一个审计专用 网络 ;开发一批软件,满足审计业务需求,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建立一个数据库群;培养一支胜任审计信息化的新型队伍。李金华审计长曾说,在网络 经济 时代 ,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以下介绍笔者设计开发的一个计算机辅助审计类软件《审计业务与办公管理系统》,并对网络审计进行探究。
二、审计软件的分类
审计软件的类型较多,笔者把它分为三类: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类,集成业务管理系统与办公信息系统,具备公务处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三大功能,用计算机取代人工书写和计算等操作,完成日常审计业务工作,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文书类)、审计台帐、审计计算、文件摘要、法规库及检索、收发文书管理、机关内部管理等。二是信息系统审计类,主要是 电子 数据的采集、转换、 分析 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即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查错纠弊,以及对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亦称IT审计,IT审计师 目前 是“稀缺人才”,全世界有2万人,国内不超过10人。三是网络审计类,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审计信息系统,实施在网络环境下对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实现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具体应用
这里介绍笔者在审计机关实际开发的第一类审计软件,整个设计开发思路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性质和要求,考虑到:
(一)将审计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起来,协同运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建立移动审计工作平台,将笔记本电脑取得的现场审计资料与服务器数据库同步复制。
(三)建立电子审计档案,保存任何年度审计档案 历史 资料和原始记录。
(四)建立法规资料库,方便查询,特别是现场审计查询。
(五)建立审计对象台帐,能够查询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财务资料。作者在审计部门密彻配合下,通过详细需求分析和调查 研究 ,提出了系统总体方案,经过系统分析、设计,程序设计、调试、测试,解决了以上的这些具体 问题 。
(一)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功能
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划分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对象台帐、审计计算、文件摘录及法规、文书管理、机关内部管理、初始数据七个方面。它们的具体功能如下:
1、审计业务管理。它是该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各项审计档案的编制、存储。按照审计流程进行设计,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审计项目管理,有添加、按年份、按被审计单位、按管理科室编辑、查询等功能,首先按业务科室添加被审单位名称及基本情况,在这里登记日期、项目序号、单位名称、计划审计时间、实施审计时间、审计组长、管理科室,然后按年份、按单位列出要审计的单位,双击某单位名称即进入下一层,其他科室可以看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列表,但不能看具体 内容 ,只有自己业务科室可以进入下一层;第二层是审计业务操作项目,主要是审计文书,项目共有18个,是目前审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文档,窗体采用单选按钮选择,然后对某年、某单位、某种文档进行添加、编辑等具体操作;第三层是某个具体审计项目的操作,这些审计内容由审计人员录入、编辑、打印、查询,每项只有在基本情况设置业务管理科室和分管领导权限才能操作,他们可以按年份、按单位操作以上内容,系统设置了身份权限、操作权限。这些文档操作管理采用数据库技术,格式设计与原有手工格式完全相同,格式统一规范,打印标准、整洁。
这18个审计业务项目分别是: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发文底稿)、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业务部门审计意见书、审计会议记录、审计意见书(发文底稿)、审计决定(发文底稿)、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卷内文件目录、法制机构复核意见书、会计摘录、审计组关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意见的说明、承诺书、审计结果报告(发文底稿)、审计记事本。
2、审计对象台账。用于审计工作中需要记录的被审单位的一些财务数据,包括单位基本情况、 企业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事业单位台账、行政单位台账,电话簿子模块。这里记录了被审单位历年的财务数据,能够方便需要时调用。
3、常用审计计算。其作用是快速计算一些数据,自动乘税率、折旧率,算比率、小计、合计,多项求和、汇总,该模块有七个选项卡:所得税计算,流转税,折旧表,利润分配计算表,财务指标,工资附加、计算器。
4、法规资料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件及法规摘录,用于各个科室摘录的文件、法规,可按科室、发文字号、文件标题查询;二是文件及法规库,收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规,包含添加法规、编辑法规、打印等功能,按来文机关查询法规目录子模块,双击某条目录即可以查看具体的内容。
5、文书管理。用于内部办公文档管理,集成在一个软件中使用起来更方便,它包括归档文书目录、收文登记、发文登记,拟稿等子模块,可以添加、删除、查找、打印记录,收发文机关采用双击后从初始数据中自动录入的方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按收、发文机关查询的正确性。拟稿按办公管理规则设计工作流程,区分用户名和部门名称以进行发文底稿的拟定。
6、机关内部管理。用于审计机关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工作动态情况和审计请求、审计业务进度表、审计统计报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容。可以在局域网内体现出各科室审计人员当日外出工作地点、审计计划实施时间、机关管理制度的查询等内容,使得管理 科学 化、规范化。
7、初始数据。其作用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相同数据的重复录入。包括收发文机关、文件缓急、密级、科室、签名、审计计算税率、发文性质、操作人员等。这些初始数据子模块将数据一次录入,多次调用,例如其他模块需要收发文机关,只需双击编辑框,即打开收发文机关窗体,选择机关名称自动录入,减少人工汉字输入,避免数据重复输入造成的不一致性。
(二)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
使用该审计软件办公与传统手工办公不同之处表现在:
(1)实现了审计机关内部各个业务科室审计网络办公的需要;
(2)满足了审计业务与局长办公检查、监督控制、年终评审的工作流要求;
(3)实现了移动办公和审计工作平台;
(4)实现了拟稿发文的工作流程;
(5)集成了传统办公文档、收发文管理、文件摘录、法规等办公资源。
该审计软件突出体现的特点有:
(1)移动办公;
(2)签名:亲手签名与自动签名;
(3)集成性;
(4)贴近用户,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人员;
(5)多用户系统,把整个审计局办公协作起来,形成一个自动处理的工作流系统;
(6)突出实用性,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 问题 ,满足业务员的手工习惯,功能齐全;
(7)安全高效,易维护、易扩展,可移植;
(8)数据实时、准确,自动 计算 。
(9)行业性强,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要求,达到办公自动化管理的要求。
(三)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
辅助审计软件针对实际办公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创新 研究 ,以确实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 科学 化为目标,经过正式投入运行,在实际运用中解决了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该系统实现了 网络 办公、移动办公,即能网络运行,又能单机运行,可外出移动办公,克服了以往信息孤岛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使用笔记本电脑外出审计,将审计业务 内容 写在笔记本电脑上,回到办公室后运用审计同步功能模块,将移动办公的内容与局域网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同步,共享网络信息,这个方案比远程拨号和无线移动上网更 经济 ,更容易实现,解决了办公人员回来再写一次的重复劳动。因为外出办公时被审计单位不一定能够提供拨号上网,无线上网成本高,Internet与Intranet的安全也是问题,所以采用单机作业,回来后再与服务器数据同步的 方法 是可行的,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
2、审计通知、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都是一样的发文底稿格式,按照业务科室拟稿、核稿、签发、会签的流程来实现。这里简要介绍发文底稿工作流程实例:
(1)业务科室通过审计业务管理模块进入某被审计单位某年的发文底稿拟稿;
(2)科室负责人核稿;
(3)分管局长接到通知核稿并签发;
(4)多个部门会签。每步有不同的身份、权限,并保留原始记录以区分责任。
3、采用手写板亲笔签名或者用扫描保存的图形签名字段值,根据局长口令自动签名,受口令和权限限制别人无法冒名签名。
4、审计业务各个项目要求的表格格式是固定,格式及内容不希望在网络中被人修改,在本系统方案选择中通过对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的 分析 ,从简单实用出发,觉得不必专做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邮件系统可独立设置运行,满足办公通知、发文需要,因此不采用 电子 邮件方式传递文件,使用数据库技术,采用C/S结构,运用身份、权限、工作流控制实现办公流程需求,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文档进行跟踪和管理。
(四)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具体 应用 效果
该软件已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受到上级机关和专家的肯定,得到本地审计人员的好评,据审计人员反映可提高十倍的工作效率,以前需要法规要翻阅 文献 ,现在有了法规库即可查询;以前完成各个审计业务项目报告要重复写或录入许多内容,现在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得到自己前面做过的相同内容,减少文字录入、编辑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因为能够使用该系统外出办公,审计结果不再需要回来重写一遍;各类审计发文、报告、结果等文档打印输出规范化,比手写或WORD处理规范、清楚、整洁、美观,且查询显示方便、准确、及时,改变文档存储、查询方式,减轻劳动强度,特别是审计业务管理功能受到本地审计人员欢迎,为工作带来便利,把审计人员从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审计软件的 发展 探究
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从整体上考虑可利用资源,结合计算机网络协作优势,把系统设计成一个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审计工作中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业务导向、审计认定、处理汇总、审计统计、内部管理、外出办公等涉及的主要问题,满足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实施的需要和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见到成效,发挥作用,取得一定应用成果。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计算机审计功能角度看没有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筛选查询、数据分析功能,从软件开发模式看该系统 目前 没能集成数据的采集、转换功能。如何从被审单位财务软件中发现财务数据问题,以及发现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违规作弊行为,这些问题可采用前面分类中谈到的第二类软件,即信息系统审计类软件解决,将一类和二类软件结合起来使用使计算机审计功能完善,目前这二类软件已有现成软件可供选择,这是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类软件解决一般性审计业务的处理,通过二类软件完成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这使办公自动化上一个层次,向电子政务迈近一步,同时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锻炼、提高,以适应未来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网上定单、网上支付结算的出现,Internet在经济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将改变审计信息的收集方式,改变审计信息加工方式,改变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存储和检索等方式。数字经济审计将会大力发展,将会需要掌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 现代 通讯技术和经济管理与财务 会计 技术的审计师来从事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网络化转变,出现网络财务,由此带来网络审计的需要。网上交易和结算活动是即时的,动态会计和动态财务突破了原来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面临挑战,面临新的课题,网络审计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审计从狭义上讲指借助计算机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存储数据以便用网络来传达、查阅,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审计水平。从广义上讲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审计服务。包括对网络经济的审计和对网络系统的审计两大类。对网络系统的审计可分为对系统开发的审计和对内部网络功能与控制的审计。因为网络财务报告产生差错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经济业务本身的处理差错,另一种情况是经济业务本身处理是正确的,且不存在人为过失,而是由于网络财务系统中存在程序错误或安全漏洞使运行中产生错误结果。电子商务环境下被审主体有两大类 企业 ,一类是传统企业实现信息化,另一类是虚拟企业,网络审计的对象从传统审计的会计报表、资料转为原始资料和系统功能。
网络环境下将要对网络财务、网络会计、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结果进行审计,即要建立审计及辅助审计的网络系统,将遇到网络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等诸多问题。这与传统审计相比不同,网络审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辅助审计的信息系统,被审对象从桌面转向互联网络,包括对被审网络系统的开发过程、运行过程、结果及内部控制等情况的审计,审计的具体内容除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记录以外还包括其使用的系统网络及外部网络,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的优势及审计软件的专业的优势,对海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操作,完成工作报告,网络审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隐秘性,使审计有效性得以提高,网络审计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研究、开发、适应网络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采用计算机及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的必然之路,应当提高认识,加强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立与健全网上交易的 法律 法规,创造条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开展网络审计,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适应新经济 时代 审计工作的需要,以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计算机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论文05-23
认识计算机论文02-20
计算机教学论文02-24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03-23
计算机毕业论文05-16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7-23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11-04
计算机毕业论文02-2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5-21
计算机毕业论文(集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