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论文

时间:2024-05-25 08:36:36 计算机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论文常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论文常用(15篇)

计算机论文1

  一、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过程

  1.案例的选择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选择的核心需要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进行涵盖;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师方面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案例进行设计与完善;再次,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从系统性入手,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多个案例的方式,并且每个案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出现的顺序应该从易到难。

  2.实施阶段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后,就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然后需对案例进行展示。伴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展示案例的种类较多,如可以通过录音播放、幻灯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教学。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与设计下一步的案例。

  将案例展示后即正式进入到正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而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对于问题的.展现,可按照难易程度、内外顺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而探讨与分析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首先在学生内部可以自由构建小组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时间后可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层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或者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复与巩固,达到学生彻底理解案例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此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举例分析

  以开发程序为例,教学初期可通过留言板的方式,对留言板应该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与完善,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断出以留言板而开发程序为案例共需要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和发表留言。设计后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对程序进行具体步骤进行设计,如对用户注册阶段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登录界面的优化等。在面对不同案例时,学生都需要遵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样,在对数据库与注册用户的数据连接时,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需要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可以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方式,可以保证在完成案例后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以在后期的学生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与数据库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编写代码或者数据库连接控件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可以成功连接,那么在设计的后期就需要考虑每种连接类型的优势与劣势以选择更好的连接方式。

  总之,通过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案例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后,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案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分析后可看出,案例教学法作为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流。那么,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现,不但可提升学生的合作、创新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总之,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必然会达到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计算机论文2

  试谈计算机联锁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摘要】计算机联锁系统是铁路行车安全技术的保障系统,保证系统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运行队运输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计算机单元故障、通讯线路故障、切换故障、电源保障四个方面介绍了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故障;处理方法

  随着现代铁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联锁系统逐步取代电气联锁系统,如何保证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运行并维护和及时处理好发生的故障,对于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维护的角度,对计算机联锁维护故障处理及维护工作提出几点参考意见,并对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故障类型与处理原则,常见故障及处理,以及具体计算机单元故障、通讯线路故障、切换故障、电源故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

  1.计算机联锁设备故障处理的步骤

  接到计算机联锁设备故障通知后,切忌盲目动设备。

  首先应掌握故障现象、影响范围、对车务影响程度、分析联锁关系、排除车务错误操作的可能。

  接着查看机房联锁机、控制台(显示器)、控显机(上位机)的运行状态,联锁机采集板、驱动板信息位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初步掌握信息,再决定如何处理,并将情况及时报段调度和车间。

  再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分析故障发生部位,区分室内故障还是室外故障,区分联锁机、控显机故障还是继电部分故障,不能马上区分时,简单故障如道岔扳不动、红光带等可跳开上述步骤,同普通故障一样处理,可通过借助控制台电流表、轨道测试盘、微机监测等设备进行判断处理。

  2.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故障类型与处理原则

  2.1 故障类型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按性质,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根据硬件故障发生的时间特征,可分为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和瞬时故障。永久性硬件故障一旦发生即永久存在,故障排除前,故障设备不能恢复正常运行。永久性硬件故障通常由于元器件失效,连接线断线或短接等引起。

  间歇性故障是重复发生,未经排除能自动消灭的故障现象,通常是由于元器件性能变化,接插件接触不良,焊点虚接等引起。瞬时故障通常是由于外界干扰因素引起的偶发性事件。软件故障是由于软件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在特定站场条件和特殊操作组合情况下,缺陷被暴露出来而引起的故障。

  2.2 处理原则

  对于永久性故障和间歇性故障处理,首先用备用设备替换故障设备,令故障设备退出运行,使系统恢复正常,然后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找出故障原因,通过更换电路板或排除故障点加以解决。对于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发生的原因,应首先进行系统复位,恢复系统运行,然后对发生的故障前后的环境条件、信号设备状况、控制台操作情况做周密的调查和详细的记录,并结合历次处理故障发生时的记录,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条件因素。要注意对机房温度、电源情况、接地状态、天气情况等环境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改善环境条件,防止故障发生。现场运行的软件,通常以固化的方式存储,不给现场人员提供查看和修改程序的方法和手段,软件的维护由设计单位终身负责。在计算机中执行的目标程序代码,可读性极差,又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条指令或一个代码错误就有可能靠造成系统的崩溃。因此不得不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软件缺陷未经排除将永远存在,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再现故障,从重复发生的现象中找出规律性的因素,提供给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改进软件设计,排除程序中的错误。

  3.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每台微机由多个电路板构成,各微机之间通过网络互联,进行信息交换。系统响应第一个操作和完成第一项控制功能,都需要许多部件参与工作,因此一项功能的失败,可能由系统中的不同部件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不同部件的故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范围不同,而系统在同一时间发生的1个以上多重故障的概率极小。确定故障部位后,应首先采取主备系统切换的措施,尽快恢复系统运行,减少对运输的影响,然后对有故障的部分停机检修,排除故障。下面是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3.1 计算机单元故障及处理方法

  (1)联锁机:STD板故障,具体表现为STD 层运行灯停止闪烁,接受灯、中断灯灭,采集层、驱动层指示灯停闪、故障表示为CPU板故障。

  处理方法:更换CPU板;STD层中断2灯灭,运行闪灯,但接发灯闪烁有一些灭灯,根据灭灯的位置,更换STD-01板(与监控机通信和联锁机通讯)。BJ-A0 板故障,STD运行灯、中断灯、报警灯均不闪烁,采集工作灯正常。处理方法:更换BJ板或紧固插座人。

  (2)监控机:PC-01网卡故障,其联锁机STD层第1组接发灯闪烁不对,其他灯正常,并有“以联锁要通讯中断”的提示;以太网卡出现故障时提示为监控机与维修机通信中断,VGA显卡有故障时,显示屏无显示或者图形有缺陷。

  处理方法:更换PC-01网卡则恢复正常,需要更换显卡或插接不牢。

  3.2 通讯线路故障及处理方法

  总线插头松动或插接不良,联锁机无法与监控机通信。而LS插头松动或插接不良,联锁机的工作机与备机不能同步。

  处理方法:检查插头是否松动,只有完全接触良好,在按联机按钮主可同步。

  3.3 切换故障及处理方法

  联锁机零层切换板故障时,切换校核报错,某一监控机与联锁机通信中断,排除上述故障,控制台监视器和数字化仪切换板故障,会导致控制台显示屏和数字化仪不能正常随着监控机的切换而切换到工作中的监控机上,也可造成显示屏上无任何显示。

  处理方法:此时排除外界电源因素的影响,则需要更换切换板,排除故障。

  3.4 电源故障及处理方法

  动态稳压电源故障,其故障会导致所有动态继电器的驱动失效,不能驱动室外设备。计算机电源故障,UPS电源,STD电源、采集电源、驱动电源及监控机电源出现故障后,其所带的负载均无法开启。

  处理方法:检查输入电源工作情况,输出电源工作情况如果都正常,需要根据故障的点更换电源板件,恢复故障现象。

  4.结束语

  无论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如何变化,作为一名合格的联锁系统维护工作者,只要平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故障现象,坚持不断地学习,熟悉设备工作性能,才能准确判断出故障处所,维护好计算机联锁系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营。

计算机论文3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利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学已经成为师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学生们在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会有积极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再探索,提出的关于教学着重点转向的问题,是切中时弊的,是有利于师范院校强化计算机教学发展的。

  在人类快速迈进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下,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会正确应用计算机高校应用计算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必备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把对学生们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努力从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入手,夯实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根基,并把这样的一种计算机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常态坚持下去。

  1 把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项教学工作还在逐步等到强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好的,推动了整体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形势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甚至可以说成是图表式的发展变化,在这样的迫切形势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和重点不仅没有能够接踵跟上,而且还被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这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和教学事业的发展要求是相悖的,因此,我们的计算机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就必须加以改变,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潮流。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的理念上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所以必要的基础课程还是要保留的,但是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学生们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很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被学生们掌握,为此,在客观上就为我们缩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课时形成了可能。加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来说,我们能够利用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仅有四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里,我们就应当把时间如同好钢一样用在“刀刃上”。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的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无论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多么高,无论其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多么的“高大上”,其本身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对于工具来讲,关键就在于如何使用并确保其中所蕴含的潜能怎样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出来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主攻方向上、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们就应当向这方面予以倾斜,把我们的主要资源投入到这方面的需要中来。

  2 对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两种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建设上,我们应当以追求单机能运行、联网能使用、数据会处理、课件会制作(多媒体)、会简单的编程等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有能力把计算机变为自己工作中的有力帮手。

  2.1 我们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他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将我们所要攻克的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课时之中,之后就是要确保一步步的落实开展起来,同时应当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2.2 学校应当最大可能提供学生们上机操作的时间。哲学上说“实践出真知”,在计算机教学上也应当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达到领会、熟悉、熟练和有所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上,应当注意教师和学生们的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就是教师应当做到耐心讲、手把手教,同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到内心详细解答,并应当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们打牢应用能力上的基础。

  2.3 应当建立科学的验收评定标准。在验收的环节上应当尽量减少纸面答题的方法,应当尽量不用学期末的一次性验收的办法,而应当以使用积分制的办法,采取机上操作验收和随堂积累积分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篇文章,验收学生们打字的能力,以5分钟为限度,看每名学生的打字速度和准度。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们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教学课件,并按照设计的采分点进行验收。特别是应当结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验收评定,嵌入对其他学科的考核验收,以使学生们在头脑中把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主要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视起来,确保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建设上,我们应当以紧跟时代发展为主题,在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上狠下功夫。

  ①应当建立教师队伍知识层面的不断更新制度。创新的基础是应当跟上形势的发展,应当清楚发展的方向,为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施教人员应当首先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②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们建立互动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让学生们开展交流和学习,并能够通过组织活动互相激发灵感,在灵感的碰撞中产生更强烈的灵感火花,就是通过互相之间的激励,使学生们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激活创新的能力。

  ③应当建立必要的实验室。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就是告诉我们条件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我们就应当赋予他们一定的基础条件,这样才会使许多的不可能演变为可能,创新是需要一个起跳点的。

计算机论文4

  摘要:教育计算机与计算机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教育而改造计算机知识,后者是为了计算机而改造教学法。文章从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出发,在编程教育层面上,论述了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关键词:教育数学;计算机教育;教育计算机;程序设计

  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是不同的概念。计算机教育是为了传授计算机知识而作教育,它不创造计算机知识,只改造教学法。而教育计算机是为教育而做计算机,它要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再创造,使之更适合于计算机教育。

  下面笔者用吃核桃的例子来阐述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之间的例子。有种核桃,核仁与外壳结合得很紧,成都人叫它们“加米子核桃”,若砸的方法不当,即使砸开了也很难吃到核仁。计算机教育研究的是一套砸核桃的方法,但它既改变不了“加米子核桃”存在的事实,更改变不了核桃的味道和营养成分;而教育计算机则研究如何改良核桃的品种,目的是让核桃容易被砸开、吃净,而且使桃仁更美味、更营养。

  笔者只从编程教育层面上来谈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的关系,因为计算机文化是建立在程序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研究是有代表性的。

  1 、来自教育数学的启示

  教育计算机和教育数学有类似之处,我们从后者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以微积分为例。17世纪,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微积分是第一代微积分,这是说不清楚原理的微积分。创建者说不清楚,使用微积分的数学家也说不清楚。微积分在说不清楚原理的情形下应用发展了130多年。

  到19世纪,柯西对积累了两百年的微积分成果进行了再创造,写出了迈向严密的微积分王国的第一部教程——《分析教程》。这是一部教育数学的经典,形成了第二代微积分,但使用的极限ε-语言使概念和推理繁琐迂回,多数学生听不明白。第二代微积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了170多年。

  直到今天,出现了正在创建的微积分——第三代微积分。人们希望微积分不但严谨,而且避开ε-语言关卡,直观易懂,简易明快,让更多非数学专业的学子听得明白。在我国,张景中和林群院士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第三代微积分的创建工作,而且卓有成效。《直来直去微积分》一书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三代微积分在具体计算方法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原理的说明:第一代微积分说不清楚;第二代微积分说清楚了,但是繁琐迂回;第三代微积分深入浅出。

  再以几何为例。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个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教育数学范例。它影响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它没有借助代数和三角,孤立无支,使学生学得很难,教师教得很苦,

  我们知道,几何与三角研究的都是图形。几何侧重定性研究,三角侧重定量研究。代数研究的是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它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也是几何和三角的基本工具。几何、代数和三角应该相互支撑,携手共进。

  然而,几何、代数和三角的知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分别形成的,它们各有自己的体系、术语和记号。现在我们是根据它们在历史上形成的顺序分别讲授,而且基本上保持着它们各自的体系。张景中院士对此提出质疑:“学习数学的顺序必须和数学知识在历史上形成的先后一致吗?这些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由不同的人,为不同的目的创造出来,而且其中很多是为了应用而创造出来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吗?当然不会。

  几何在没有工具的情形下孤军奋战地作定性研究,不辛苦吗?三角建立了有力的定量工具但为时已晚,空怀绝技难以施展,不委屈吗?几何自顾自地推理,三角自顾自地计算,代数该用不用,不冷落吗?

  为使几何、代数和三角携手共进,张景中院士重建三角,请三角早出茅庐,因为三角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是训练代数变换能力的天然平台,也是沟通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通道。

  微积分和几何,乃至整个数学,进入20世纪后迅速发展,其再创造工作越来越重要。以布尔巴基命名的一个数学家集体,已经出版了皇皇巨著《数学原理》的前40卷。他们的目标是对数学从头探讨,并给予完全证明。布尔巴基把数学归结为“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他们认为,集合论是数学大厦的地基,大厦的骨架由三种母结构组成:序结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比如,实数有大小,这是序结构;有四则运算,这是代数结构;有连续性,这是拓扑结构。母结构加进新的公理,产生子结构。不同的结构结合起来,产生复合结构。布尔巴基认为,研究今天已有的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种种结构,就是纯数学的特征。有了结构观点,数学的核心部分就显得条理化、系统化了。

  教育数学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①逻辑在发展;②综合促创新。

  2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为此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其中的3个人我们比较熟悉。

  一是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发明者E·W·迪克斯特拉(Dijkstra),他最先察觉goto语句的有害性,首创结构化程序设计。他在《结构程序设计札记》一文中提出了把程序的可靠性建立在程序的“有效结构”基础之上的观点,揭开了程序设计革命的新篇章。

  二是快速排序法和CASE语句的`发明者霍尔,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理化基础》一文使得对程序设计的分析可以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N·沃思(Nicklaus Wirth),他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一书中,第一次揭示了程序的本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这个公式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程度类似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理论方程式“E=mc2”对物理学的影响。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确立的原则和方法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至今尚存。但是有些原则和方法在计算机教育中被打了折扣。N·沃思的思想是:“程序设计这一领域极为纷繁多变,常常包含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以为能够把它压缩成一种纯粹‘开药方’式的训练是错误的。我们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只能是仔细地选择和描述标准的例子。N·沃思所说的标准例子都是依赖数据结构的算法。但是学习数据结构有两个难点:算法的性能分析和算法的实现。 算法的性能分析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的,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够掌握极限概念,因此在数据结构教学中进行算法的性能分析是让教师很为难、让学生很困惑的事情。

  N·沃思非常强调算法实现的原则,他指出:“把程序表达为充分考虑细节的最终形式是很重要的,因为程序设计的错误正是隐藏在细节中。尽管对于学者来说,纯粹描述算法原则及其数学分析可能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但对于实际工程人员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将程序的最终形式以某一语言表述出来,以便确实能在计算机上执行。但是那时候的程序语言还只是过程式语言,用这种语言描述数据结构需要很高的水平,实现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结构算法是单个人难以做到的。

  结果是,非计算机专业很少讲授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讲授的数据结构让许多学生感觉抽象难懂。

  3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

  现在,学习数据结构的两个困难有了解决办法。第三代直观易懂的微积分便于更多的人掌握,进而使数据结构中的算法性能分析更普及。C++的出现使数据结构的实现变得简单。如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Bjarne Stroustrup)所说:“C++的设计就是为了使较大的程序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构造出来,并因此使单独一个人也可能对付相当大的一批代码。”特别是,C++最重要的发展就是STL——容器和算法的标准库。它不仅使数据结构和C++语言得到近乎完美的统一,而且促进了程序设计的发展。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程序语言多了,不知学习哪一种好;程序设计方法多了,不知道什么才是程序设计。

  今天,流行的程序语言已经有C、C++、C#、Java、Visual Basic、Delphi等。这使很多人困惑,不知道学习哪一种语言才好。有没有最好的语言呢?对此,Alan Perlis的回答是:“如果某人说,‘我想要这样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我只需说出我希望做什么,它就能帮我完成’,那么就给他一个棒棒糖吧。”可见,要求一个万能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很天真的。

  其实,几乎每一种语言都是为特定的商业目的而设计,并不是为教育而设计。COBOL是为商业应用而设计;FORTRAN是为数学运算而设计;Basic是为了易学易用而设计;Ada是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主要用于国防项目;Visual Basic和Delphi用于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进行快速应用开发。

  现在很多人选择C、C++或Java,主要还是因为它们具有更大的商业用途。C语言不仅具有汇编语言的强大功能,而且如高级语言一样易学和易移植;C++适合开发系统软件,如编写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用C++编写的;Java用于开发Internet应用程序。

  今天,程序设计除了以前的过程式设计,还有了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泛型设计等。那么什么才是程序设计呢?对此,Bjarne Stroustrup的回答是:“通常人们一提到程序设计风格,都是将它们看作是毫无关联的:你要么使用泛型程序设计,要么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好地表达解决方案,就需要组合多种风格了。这里的‘好’是指代码易读、易编写、易维护以及足够高效。”这种组合多种风格的程序设计是多范型程序设计。

  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教育计算机正在形成,它要把用于商业目的的核心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再创造,使它们连贯起来,服务于计算机教育。

  关于程序语言,Bjarne Stroustrup指出“在你已经掌握了C和C++的公共子集和某些C++直接支持的高级技术之后,你会更容易去学习C中那些更诡秘的部分”,实际上,这是“人体解剖法”的秘密:事物的本质只有在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结束时才能最清晰地显露出来,借此我们可以对整个历史重新作出合乎逻辑的描述,展示出历史的内在规律性。Bruce Ecke1便利用这个方法,在《C++编程思想》一书中建立起一个从C结构到C++类的平滑过渡模型:先实现一个袖珍的C库,然后再将它转换为C++代码,通过比较分析而进入C++。这样一来,从C到C++的一条脉络就疏通了。Aninash C·Kak也是利用这个方法,在《面向对象编程C++和Java比较教程》一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从C++到Java的道路。

  用李未院士的三个语言环境理论,可以对从C到C++再到Java的线索作出严谨的形式描述。“一般说来,一个语言在它作为对象语言时,它的符号和语法对象所取得的准确性和已被人们证明的结论,在它作为元语言时,就可以用来解释和说明相应对象语言的符号和语法对象,并用来证明该对象语言中不同语法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C、C++和Java是程序语言发展中的版本序列。如果把C++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C++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C++)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C++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C++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如果把Java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Java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J)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Java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Java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

  从C到C++再到Java,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给予计算机教育的一个方向性选择。

  关于程序设计,Stanley B·Lippman从发展的角度给予了定义:“纵观短暂的计算机发展史,算法和数据这两个主要方面一直保持不变。发展演化的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程序设计。”这种观点启发我们对过程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和泛型设计,不要仅仅把它们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平等地看待,而是要由此及彼地把它们推出来,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把C和Java连接起来的C++,这个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覆盖面最为广阔的编程语言,不仅支持多种不同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它记录着程序设计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用Stroustrup的话讲:“它的特点是可以看作是更好的C;支持数据抽象;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因为兼容了C,所以C++自然也支持过程式设计。

  从过程式设计到数据抽象,从面向对象设计到泛型设计,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为计算机教育指出的又一个方向性选择。而且这个过程,因为C++的特性,所以又和从C到C++再到Java的过程相互融合为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如Stroustrup在总结C++的一些设计原则时所说:“C++的每一步演化和发展都是由于实际问题所引起的。”“C++支持一种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你学习一个新语言的方式依赖于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依赖于你的学习目的。”所谓逐步推进,就是从C到C++再到Java,而目的就是认识发展规律。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将使计算机教育沿着严谨、流畅、丰富和启迪的方向发展。所谓严谨就是讲逻辑,而逻辑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一个事物发展了,我们才可以观察它的变化,研究和发现事物的本质。所谓流畅就是不重复,把C、C++和Java贯串起来学习,就去除了不必要的重复。所谓丰富就是包含更多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数据结构包含着丰富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C++不仅是我们描述数据结构的有力工具,而且它的标准模板库(STL)把数据结构近乎完美的统一到C++语言中。所谓启迪就是引导人们注重规律,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来观察事物。

  4 、结语

  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不是纯粹思考出来、想象出来的概念,而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相互联系的清晰图画,任何人,只要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就可以达到上述的认识。

计算机论文5

  目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知识与信息并重的时代。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就必须首先将企业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如何才所做好企业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信息、市场信息以及企业信息的快速高度集成。这些统统都离不开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以,提高企业自身计算机的管理水平,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一步。

  1、企业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领域

  1.1、企业的日常管理

  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果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在企业中相关的文字工作都是工作人员进行来进行机械打字。但是如果加入计算机技术,那日常工作就会变的轻松许多,各种不同的文件都会以最快的形式被整理出来。这和计算机运算快、方便修改、字体工整、打印方便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样工作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1]。还有就是,企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会产生,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企业中的员工情况、销售状况、生产状况来制定相应数据,然后还要将这些数据进行随时的更新。计算机就能将这些工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1.2、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可谓是发展的重要命门,如果能将项目成本进行合理配置,降低企业成本,那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有所提高。而在财务管理中,各类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受到阻碍,就势必会对财务工作的进行造成困扰。因为企业的真实状况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那财务相关的计划也就会出现差错[2]。计算机的运用,就能够加强企业信息的内部流通,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1.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人才储备、人力资源结构及管理制度息息相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是对企业人才的简单管理,更是对各个工作人员潜力的开发,其目的就是为了员工能在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计算机的加入,就会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管理部门可以将每个员工的情况制定成相应的表格,这样既方便管理人员的随时查看,也方便对个人信息的有效提取。

  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提高管理层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企业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必须要首先将管理人员的认识加以提高。只有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企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才会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至少要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操作。当然,企业在选择计算机系统时应该充分的将企业自身的特点加以结合,选择适合的系统,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发展概念。企业要将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与产品导向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还要观察本企业在同行竞争中是否占领绝对优势,逐渐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特色,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加强[3]。然后再让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缺少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人才,要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培训,达到全民提高计算机的效果。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种机制体制中,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能在系统中被时时反馈,达到一个有效的监督,工作效率自然会提升。

  2.2、对于发展目标的制定与明确

  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定少不了的就是发展的明确目标,想要从根本上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要根据目前现状进行发展目标的制定,然后再根据目标脚踏实地的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企业前景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一个正确的企业理念也是不能缺少的。理念正确员工才会更加具有凝聚力,工作人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如果是中小型企业,将企业管理效率提高才是计算机能够合理利用的关键,其目的就是希望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3、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发展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效益,以达到盈利的目的。在这过程中,企业经济的命脉就是资金,所以资金的利用必须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一个正常的发展状态。而目前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市场竞争,都异常激烈和残酷,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发展,那必然就会遭到淘汰。所以,企业进行管理中最本质意义就在于将企业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与分配,其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有用价值。而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在这其中所累积的一种能力。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的前提,才能让计算机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3、结语

  在企业管理中融入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就是各种企业间的竞争,如果不能做到适应现代经济形势的发展,那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要将自身的优点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欲晓.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5):277.

  [2]高川.彭晓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4(15):81-82.

  [3]张旭.段世刚.孙向聚.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4):141-142.

计算机论文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根据社会中的实际岗位需要来设置的,只有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思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在各个行业中,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足够重视计算机课程,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计算机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职学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实践性,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虽然一些中职学校提出了培养多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缺乏比较明确的计算机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普遍学习的依然是理论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中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难以满足社会中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就会非常容易出现中职生就业难和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1]。

  (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自然就得到极大地提升。要想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现代信息化人才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沿用的还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就是被动的听,这样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计算机课堂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传统的计算机实训课普遍都是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实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任务自然就完成不了[2]。

  (三)计算机课堂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是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了。尤其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如果一直运用高难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例如现阶段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中包含计算机原理和语言等,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难度很大,而应用性的课程安排的课时却非常少。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合理的,非常不利于提高中职生的专业计算机能力[3]。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机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实际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展开计算机教学,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会,进而更好的理解所学计算机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任务驱动法是把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只需要在一旁适当引导进行,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二)明确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明确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顺利实施计算机教学计划,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职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制定具体的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时,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和分析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以此来合理设置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或者是中职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建立计算机实训基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帮助企业直接选拔到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岗前培训的时间。

  (三)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和技能性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能满足社会岗位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学生在进入工位岗位后面对的将会是各种软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目前计算机教材的编排缺乏针对性,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以后的实际岗位需求来创新教材,精心编写计算机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还要训练他们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积极鼓励他们把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国莲.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1):148-150.

  [2]杨庆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87-89.

  [3]马文惠.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7):217.

计算机论文7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网络及其相关应用的入门基础课程。当前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课存在着实验项目单一、学生实验兴趣不强等缺点,导致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无法很好地进行结合。文章提出了优化组合传统实验项目的方法,从设置综合性实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效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综合性实验 优化与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课程。不同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于课程的教学有偏重基本理论与注重具体实现两种大趋势。通过优化组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可将学生从枯燥的单一实验中解放出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相关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实践中收到了理想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网络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课程,要让几乎没有理论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网络基本理论,并且逐步深入理解。其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相关概念,局域网、城域网技术与组网,Internet基础,网络操作系统,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网络安全与管理,等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性地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及其相关应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设计、操作、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识框架。而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由于实验本身对高校软硬件要求较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要求较高。计算机网络课程一般学习人数都是一个自然班几十号人,而对于实验所需要的交换机、路由器、网线、服务器等实验设备,各高校都无法做到人手一套,一般都是进行分组实验。

  (2)实验项目较为单一,缺乏规划与总体统筹的层次感。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学时并不多,教师多半根据当前理论课教学内容来设计代表性的实验,实验之间互不相关,因此无法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对于单一的实验兴趣不大,因为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总体理解,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3)实验结果的考核方式较为陈旧。大部分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还是采用传统的实验任务书和递交实验报告为主的形式,而学生对于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实验不愿意用大量文字去描述,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2、优化与改革方案

  针对以上几个存在的问题,我通过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重新组合和优化,以具体的任务带动一系列的相关实验,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感觉到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实验,而是多个实验互相配合,在接收到大量的知识的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基础理论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上表中,有许多实验是无法让学生有强烈目的驱动的,比如1、2、6、9等实验,完成之后可以看见的成果并不能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兴趣不高,而由于实验资源较少,分组时往往是大多数人看,少数人动手,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将复杂的实验从一开始就定义为整个综合实验的目的,以目的驱动实验,通过几次实验课程完成一个大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做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做一些比较枯燥的工作时也能有强烈的兴趣。二是在分组时不要让所有的组都做相同的实验,不同的组可以负责不同类型的实验,而所有的组别通过合作可以促进整个大实验流程的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并且加深他们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经过改进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可以成为以下方式:

  经过改进后,原先的十几个实验被并入两个大的综合实验中,而综合实验可以不用在一个实验学时中就完成,可以延续多个学时,在每个学时设置阶段性成果,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同时,不同的小组在做完了自己小组的工作后,可以参与到其他小组的工作中去帮忙,在所有小组的工作都做完后可以将综合实验重做一遍,只是不同小组互换彼此的角色,而且在做设计网络相关的工作时,不同的小组可以体现不同的设计理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个实验的各方面细节,巩固知识,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进行综合实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小组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解答,这样能更加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

  3、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知识高度综合的课程,理论性强,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各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实践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出一种综合实验内容的实践方案。教师通过加强综合实验的目的性,对各个学生的小组进行明确目标分配及分工合作,这样会使学生积极地准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网络产品种类繁多且更新换代频率高,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不断改进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以获得最大投资收益。为了让高等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内容,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Andrew S.Tanenbaum.ComputerNetworks(4th Edition).

  [2]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刘晓辉等.Windows Server 20xx组网教程(管理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梁广民,王隆杰.思科网络实验室路由、交换实验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5]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平台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xx,(5):79-81.

  [6]张蒲生.局域网组网技术与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7]黄中砥,张招贤,周飞菲.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论文8

  1互联网时代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

  计算机系统技术要根据操作者的要求进行信息输送任务,在运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信息通讯网络的稳定性和流畅性,这样才会保证信息的安全送达和传输,我国在这方面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这种设备缺乏严格的筛选,提高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风险。

  2互联网时代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安全风险问题不重视

  很多公安机关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不够重视,相关的部门领导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颇深,缺乏一定的开拓精神,在工作方式上面也是统一采用原始存在的手段和方法,甚至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态度比较被动,即使在发生问题后,也没有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补救。

  2.2对于信息转移媒介的管理不完善

  所谓的信息转移媒介主要指的是外部网络和公安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个桥梁,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相关的技术管理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到,导致了大量的信息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出现问题之后,由于公司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导致只能将有问题的移动介质拿到外边的修理店铺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不仅不够安全,也为很多非法人员创造了机会。

  2.3对于维护信息安全的很总要性认识不到位

  公安工作人员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时,通常都是将公安机关的数据内部网与外部服务器进行连接,这种运作方式比较单一,但是在数据的相关安全问题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果一旦有非法人员潜入公安系统,这种简单的操作模式方便非法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改,这对整体的数据传送系统造成了危害,事后再对系统进行修复的话,工程力度比较大,非常耗费时间,有些重要的数据一旦遗失将会无法追回。

  3互联网时代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应对的策略

  3.1加强公安人员的信息管理安全培训力度

  加大公安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宣传力度,首先领导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管理意识和理念,让大多数民警认识到计算机安全问题发生的危害性,并自觉提高技术能力,积极的发现问题,将防范为主和修复为辅的方法贯彻到底。

  3.2加大公安信息安全网络软件的'建设

  首先加大有关部门和合作软件公司之间的交流力度,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增大彼此协调沟通的空间,帮助软件公司研究和开发出更加先进的硬件设备,确保信息转移介质的质量,并能及时对危害物质进行有效查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的利用效率,保证信息安全有效。

  3.3加强公安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

  首先,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安机关开展整体工作并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大多都是比较基层的技术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利用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可能出现的硬件和软件问题进行修改,并对其他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现阶段,我国公安部门应该对基层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一方面根据发展需求,扩大建设队伍的范围,一方面减少了因为技术原因,产生的安全危害问题。

计算机论文9

  1.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此次研究的是气象业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问题,总结出计算机的常规故障问题。最后使用VB编程语言把系统清理、优化整合为一个使用快捷方便的软件,同时还集合了多种实用软件工具及学习用书,以方便气象业务人员在工作时快速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客户端通过网络和服务端建立连接后,服务端实现对客户端微机业务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客户端根据业务需求向服务端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负责接收、执行并反馈客户端所发送的各种命令,包括硬件检测、性能优化、系统清理、杀毒工具、应用文摘等。

  系统清理:实现了系统的全面扫描,帮助用户彻底清除Windows无法清理或清理不干净的软件、IE信息和程序等。根据脚本文件扫描系统,将符合脚本文件所属特征的文件和注册表信息在用户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杀毒工具:针对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强力查杀顽固和未知木马。大大降低感染流行病毒的概率。应用文摘:记录分享网络管理员平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便于大家交流学习。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实现对客户端发出的命令进行解释和执行的`功能,是实现所有功能的核心。根据需求可以设置硬件检测、性能优化、系统清理、杀毒工具、应用文摘五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又放置对应的应用软件,可以通过客户端单独启动应用软件的进程,并可实现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程序。客户端: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可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指令与远程服务器端程序进行通信,解释返回操作结果,实现本地管理。

  2.系统应用效果

  此软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平时出现的简单的计算机问题能够做出快速判断,相对应的使用该平台所提供的软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系统平台是基于C/S(Client/Server)架构,有很少的一部分事务在前端(Client)实现,大部分事务逻辑在后台服务器端(Server)实现。

  3.结束语

  该平台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减少了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缓慢、中毒、插件等方面带来的损失,通过此平台,能够使基层气象业务人员解决计算机一般性问题,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业务机的正常运行。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气象业务的运行管理维护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同时也能节省网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论文10

  摘要:现代生活方式可以说已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上的一种不同于过去机械电气时代的生活。移动通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概念的落地与实施,每一项概念的提出和实现都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领域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已身处在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之中。本文就数学思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展示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数学思维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数学思维;应用

  现代计算机是伴随着数学问题的求解而产生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多理论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由于人力计算逐渐无法完全完成科学研究中数学问题的计算,计算机的想法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它可以说是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考察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数学思想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中的数学思想的讨论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学科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思维的工具。其实,早期对计算机的认识就是脱胎于数学而产生的。最早的计算机的创造者就是以图灵为首的一批数学家完成的。而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学思想始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反过来,计算机科技的进步也同样影响着现代数学的进步。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给整个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学习了解数学思想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促进我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也能够更方便我们掌握计算机科学,进而利用其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离散的数学与计算机原理

  在计算机系统中,最为人所知的最基本设定就是,以二进制的方式来表示数据,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要被转化成0和1的组合。这最初是由于电子器件在功能上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数字式的电子计算机本质的特点是用电信号来表示信息,用电平输出的高低和脉冲的有无来表达是与否的关系。因此只有采用了二进制,才能够准确的表示信息,所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计算机就和以微积分为代表的连续性数学划清了界限。因此更准确的说,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另一方面,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同样属于一个离散的结构,其在逻辑功能上来讲是等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应用的基本结构大多是离散型的,因此计算机就其本质上应当被称为离散的机器。离散数学可以说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同时是计算机科学和相关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又被人们戏称为称为计算机数学[1]。一般的,广义离散数学的概念包含了图论、数论、集合论、信息论、数理逻辑、关系理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等等概念,现代又加上了算法设计、组合分析、计算模型等应用方向,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而其应用则遍及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诸多领域。

  二、关系理论与计算机数据存贮

  大数据的概念是现在十分热门的一项新兴技术概念,而大数据的建立基础就是随着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技术。其实从最初的计算机对文件的管理系统到数据库系统的产生,是一次数据管理技术的飞跃。通过数据库的建立,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共享、可控冗余等功能。目前,大部分的数据库都是采用的关系数据库的组织存贮形式。现在,一个系统之中会产生成千上万项的数据元素,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最优的方式来管理和存储这诸多数据。这往往就涉及到了数据库的设计问题,现代数据处理的基础理论就是数学中的关系理论。现在常用的有实体联系法和关系规范化方法。其中实体联系法是通过实体联系模型去描述现实中的数据,建立起简单图形(ER图),在此基础之上进而转换成和具体数据库管理相对应的数据模型。另一方面,关系规范化方法则应用于关系模型的设计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之中。通过关系规范法解决关系模型中存在的插入和删除异常、修改复、数据冗余等诸多问题。

  三、数学模型的作用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即,通过建立起一定的符号系统,将对事物系统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描述通过数学形式表达出来。现当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科学的.逐步数学化。均将现象的阐述与问题的解决转化成数学模型的建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各种软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处理的问题已不再局限于数学的计算方面,而是面对了更多的非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通过软件编程去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时,就必须首先将这个问题数学化,即建立起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我们通过数学学习中所常常讨论的数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就是数学方程。但是非数值计算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则需要用到表、树和图等一系列的数据配合数学方程式的使用建立起一种完善的结构与描述,进而才能够就应用计算机来求解。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应用的前提是数学模型的建立。

  四、人工智能与模糊数学

  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模拟人脑进行计算以便更好的处理生物、航天系统或者各种其他的复杂社会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的概念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而以二进制理论为逻辑基础的现代计算机在理论上是无法完全地模拟人脑思维活动的。这无疑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重大障碍。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许多数量界限并不分明的事物,需要通过使用一些模糊的形容词句来描述。而这些概念是无法用简单地用是与非或精确的数字来表示的。在这一类问题上,人与计算机相比,人脑具备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可以判断和处理模糊现象。美国的控制论专家L.A.扎德(L.A.Za-deh)在论文《模糊集合》中提出将现代经典的集合论扩展成为模糊集合论,并以此为基础将一对元素间的模糊关系表示为乘积空间中的模糊子集。这一突破性的数学理论成功把自然语言算法化,并实现程序编写的可操作性。使计算机开始具有模仿人的思维方式的方法,进而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同时也为现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的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兴未艾,使得工业革命时代以来以微积分为基础的连续数学的主导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离散数学正逐步成为科学领域新突破的土壤,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

计算机论文11

  摘 要:着重从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理论各自发展及相互使用的角度,概括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发展。

  1 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大力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控制的经典控制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这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独特的科技优势,可以完成许多采用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实现的生产任务,获得日常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生产目标。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通常包括监控系统和过程对象两部分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所依赖的监控系统主要由软硬件设备组成,硬件有主机、通讯设备等,而软件则是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以计算机控制技术所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包括操作指导型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内容。鉴于计算机的特殊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的调节系统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的精度较高,比如计算机可以通过数值运算,完成常规调节器所无法完成的控制精度,而且这种精度是具有较小的偏差,不存在零点漂移、热噪声及元件老化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二是计算机的分时控制能力,比如计算机控制技术依靠计算机的.强大存贮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控制环境的变化,对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判断,做出最佳的控制决策,也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最后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使用很方便,计算机控制技术依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来实现主要的控制目标,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编程,来实现对不同控制方案的调整。还可以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软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调整,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但是,不可否认,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计算机控制技术完成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时比较困难,尤其是需要采用复杂的计算法,而这在实现上就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有些时候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要求。

  2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新发展

  本文对计算机控制技术新发展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分析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新发展,二是总结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新发展,三是展望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新趋势,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2.1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新发展

  集散控制系统是以单片微机技术为载体,全面运用了数据通信、图像显示、计算机技术和过程控制等高科技技术,主要使用了分布式控制思路,重点解决了信息集中管理和生产过程分散控制的有机整合问题。在提高产量、保障质量、降低能耗和控制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外许多大型综合控制系统都用了DCS,比如美国西屋公司生产的WDPFI型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参数预估控制、解藕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及自学习控制等。另一方面的应用是工厂综合自动化TFA。重点解决办公室自动化的网络构成系统,利用同轴电缆连接,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动态和静态指标长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此外还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CIM。

  2.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新发展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核心是微处理器,是主要用于过程控制的专用微机系统,同时作为一种自动化装置,也可以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继电器来实现开关量的控制,比如有输入和输出,定时及计数等控制。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既可以是按钮、无触点开关、行程开关或其它敏感元件等,也可以用于驱动电磁闷、步进电机等各种执行机构。由于CIM、工程自动化、过程控制等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应用要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容量、高速度、高功能;二是网络化和具有通信功能;三是编程语言的多样化,也就是在重点发展SFC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C、BASIC等高级语言编程及采用多种语言联合编程。

  2.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新趋势

  集散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使用领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互渗透发展,提高了两者的整合特性。原来一般流程工业的控制多选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离散型制造业的控制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随着DCS和PLC相互渗透发展继而扩大自己的应用领域,将出现DCS和PLC融合于一体的集成过程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也在研究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建立先进的监控软件平台,优化现有的控制软件等。按照计算机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和目的分析,未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点方向就包括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计算机论文12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高度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作用越发重要,已经成为适应当今社会的一种必备能力。近些年来,计算机课程在职业学校逐渐普及,并配备了相关的措施,但实际教学成果却不甚理想,应有的计算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完善职校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下面,本文就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展开讨论,分析其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职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建议 分析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促进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计算机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意义重大,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一、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更新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亦日新月异。然而近些年来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始终使用的同一本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更新,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知识的陈旧性导致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缺失,造成同职业学校实用技能教学的理念相背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学手段落后,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和计算机加大屏幕,这种教学手段之下是理论与上机的同时进行。而在新兴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中,没有同计算机基础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得教师不能摆脱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的现状是轻实践重理论的表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二、职校计算机教学策略性建议分析

  1、合理选用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于某一知识点,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活动等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将整本书的内容当作一个大的任务来完成,在每一节课都布置任务,每个章节亦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任务分而不散,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形式。

  2、编写精品教程

  职业学校应及时地组织本校优秀教师来进行精品课程的编写,结合实际,充实课本内容。教材中应广泛吸取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要求和意见,一年一小改,几年一大改,做到同时代发展尽可能地贴近。教材的编写以实际操作为重点,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动手技能的锻炼,如可建设专门的维修与组装实验室,购买较新的设备,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理论、掌握技能。否则,单纯的口头讲述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帮助并不多。 4、致力于打造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即是培养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同市场接轨,时刻走在市场的前端。当前社会,职业学校林立,要想在铺天盖地的计算机专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创新,打造特色专业,深刻关注市场的需求,走在市场的前端对自身专业的打造进行审视。

  5、实施校企结合

  计算机是工科课程,理论只是引导,实践操作才是重点内容。为了使得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就必须让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施学校和企业的同步管理,尽可能地做到招生与招工平行、教学与生产平行,校企之间形成对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此外,职业学校也可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安排学生实习,从而使得毕业生更为迅速地适应社会。

  6、综合的教学考核形式

  职业技术学校应对计算机考试进行改革,将书面形式的考试向以技能考试的考核形式转变。在评价一个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时,并不以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最终的衡量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平时的考核成绩作出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亦是对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三、总论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进一步增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素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鉴于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特点,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职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1]吴霞刘艳浅析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计算机教学[J].导刊科教,20xx(4)。

  [2]李智超职业类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7)。

  [3]朱志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20xx(1)。

  [4]李少豪计算机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改革和发展[J].考试周刊,20xx年46期。

计算机论文13

  前言

  时代的发展促使了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早在1957年就在高校进行了计算机教育的开展,同时在专业上制定为了“计算机的仪器装置专业”而后随着计算机教育的不断推广以及深化,到现今高校已经将计算机教育进行了普及。从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将近六十年的岁月里我国对于计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育也应该跟上发展的脚步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1初探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通常来讲计算机这门学科是一门包含着众多理论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物理以及化学这种学科来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社会中实际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的广,而对于社会来讲这门学科也有着重要的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一门学科进行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而这种改革的过程也可以将学科进行不断的壮大。因此从计算机本身这门学科上来讲进行改革对其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便利使得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将计算机的应用作为重要发展载体,从这些方面来讲该项举措对于社会各方面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关于计算机教育学科结构改革构想

  从本质上来讲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学科结构改革探析其实就是对计算机这门学科人才培养结构的探析,总结来讲关于计算机的学科结构改革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讲的:①是计算机是建立在计算方法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必须体现出学生对于算法的实际应用;②计算机是建立在电子科学以及数学两门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就必须体现出学生对于电子科学的实际掌握以及对于数学的实际掌握;③计算机是建立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因而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必须注重将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的社会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基于以上三点计算机学科结构下的人才培养最终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计算机的初步技术开发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能力和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实际能力。

  3关于计算机改革教育中遵循的原则构想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以及基础和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同时还要进行这三方面内容的有效分配,而对于其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构想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讲:

  (1)要遵循优先发展的改革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知道思想,在此基础上实际设置计算机课程以及实际选择计算机教材内容。从设置计算机课程上讲一定要做到精简,把最能展现学科内在特点以及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技术方法的内容选择在计算机的教材中。

  (2)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的改革原则,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认为计算机教学只有是不断的强化理论知识才能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而这种错误的思想正是传统计算机教学的枷锁,因而不仅仅从社会以及学科发展的角度上来提出进行关于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还是针对于这种较为落后以及较为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而提出的改革要求。注重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育不仅是现今计算机教学改革构想同时也是未来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会在其中加入计算机能力的考察,同时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各行各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应用计算机,而这种发展背景也就加剧了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往往是重视其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得计算机人才培养停滞不前,对于这种状况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际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对本身这门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论文14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基础知识的训练,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是以视觉为基准的,学生直观地看到课程内容,并按照视频演示进行训练。同时,微课的教学针对性非常强,可以基于课程设计进行针对性教学。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自制力不高,对基础性课程缺乏兴趣,缺乏耐心。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中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微课的运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微课的教学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而实施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基于自身的基础来观察和学习新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关键性作用。微课一般记录教师在课内、课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或者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课程资源是相对独立的,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存在,同时学生在学习微课的過程中,可以选择“暂停”“回放”“重复”等,实现自主化学习。微课的教学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微课时长短小精悍,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多元。微课内容的时间比较短,并不是整个课程的全面呈现,而是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的集中讲解。微课的时长一般在600秒内,这使得学习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第二,微课的教学主题比较小。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科学的阐述和分析,获得大量的知识。

  第三,教学功能无比强大。微课的制作成本较低,基于快速便捷的信息技术,微课的使用途径更加多元化,教学功能得以释放。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演示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其是缺乏对学困生的帮扶。因此,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本文以Excel中Rank排序函数为例,全面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活动

  中职生的自制力偏弱,学习习惯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前预习的时间、方式等应该留给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将问题梳理清晰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比如,表格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实践技能的体现。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成绩表或者生日日期进行排序,并将其作为预习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预习结束后,通过自主操作,能够及时甄别自身的`薄弱点。

  2.课中集中进行指导

  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疑点问题进行集中指导。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微课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或者标注出疑点和难点。教师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通过PPT的方式进行集中指导。其次,教师在讲解疑难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参照具体的实际案例,阐述排序的知识点及相关技巧,并详细讲解基础知识点。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或者组织小型竞赛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课后延伸活动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微课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检验、巩固和延伸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观看总结性的微课课程,通过微课来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相对系统、稳定的知识链。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巩固。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筛选专题化的微课,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知识点,如Excel的专题微课、Excel疑难点微课、Excel的题型解答微课、Excel技巧分析微课等。通过课后延伸活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巩固。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前微课的预习,课中教师的深化指导以及课后微课的巩固和延伸,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xx(36):57-59.

  [2]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27.

计算机论文15

  计算机专业微课建设探讨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微课以它独有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本文阐述了微课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微课应用于开放教育学生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并以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微课…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探讨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也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加上教育行业的改革,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室的组建,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人才不足,但是计算机专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高,职校如何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探析

  内容摘要: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民办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适应区域…

  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 以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为背景,阐述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给出了课程体系总体建设方案,以及基础课程模块、特色课程群模块、实践创新模块三个课程群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可以为相关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内属于同一个培…

【计算机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论文05-23

认识计算机论文02-20

计算机教学论文02-24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03-23

计算机毕业论文05-16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7-23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11-04

计算机毕业论文02-2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5-21

计算机毕业论文(集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