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时间:2024-05-28 07:51:50 自动化论文 我要投稿

[经典]电气自动化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气自动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电气自动化论文15篇

电气自动化论文1

  电子工程自动化在社会中的地位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这一专业,但受到经济条件、发展策略等条件的影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教学效率低下,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另外,受到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高校教育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从理念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理工院校设有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但在具体方向上分工不明确。与专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不完善,理论教学课程明显多于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方面,由于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加之电气工程自动化涉及大量的实践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导致专业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普遍较差。课程内容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沿用了传统的教材,虽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与企业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多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动化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等问题导致新的科技手段应用效率并不高,学生的课堂理解和消化能力差。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缺陷,工科类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考核,但却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在相关实验和实践内容上设计较少。且理论课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此种教育制度影响下,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无法发挥积极作用。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针对高等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如下: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对于理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都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应加大对专业建设投资,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设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做好补充。为减少学校压力,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减小企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和培养实践人才。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

  上文我们提到,在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中可实施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应根据其自身发展特点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建立高效的、完善的信息网,确保其应急保障设施。目前,我国电气工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通用飞机、教练机甚至无人机都在各个领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要加快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应进一步促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建立高科技的数据网、云计算中心以及大数据产业链等都是电气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高校教学中,自动化实践教学还应扎实稳定,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教学生产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重点,当然也是目前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其责任心、使教师能够善于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性、多向性特点,应组织教学进行多向性培训,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打好基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快的调整自己。针对这种现象,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在高校内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生产型”的队伍。另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培训,使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训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新的电气工程发展信息,促进其发展。当然,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以完善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后盾。要确保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和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提高。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制度影响,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态度散漫,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及时处理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高校内部建立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制度和组织纪律,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增加实践环节,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结

  总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理念上认识到这一点,对其进行适当改革。构建满足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教学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电气自动化论文2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较为复杂的课程内容,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多种多样,较为复杂,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实践,机电一体化等,要想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后,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就要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并对学生进因材施教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科学灵活的运用知识。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都有着极大的发展,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到社会及各个领域的范围较广,也对国家电气行业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及转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若不加以重视或死学理论知识,都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本文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是单一的课程内容,它涉及到的科目和内容较多,比较考察学生综合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并非文科课程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内容较多,这门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想要学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内容,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最基本的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操作以及互联网延伸等技术,其次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子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相关措施

  高校在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中,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况和资源相整合,教师也要从社会现阶段的需求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引导,并再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在课堂中只作为配角,听从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没有从根本上对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研究,从而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所以,在现阶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中,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小型授课和因材施教的模式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与互动实验中能够更加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教师要针对原有课程的缺陷进行改革,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堂以传输理论知识为主,专业知识并没有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如今,在国家的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发展下,高校教师要总结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对课程设计进行创新和优化,并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去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将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工程实例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课程的设计中,应该加入大量的实验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去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验操作,并模仿视频中的操作进行实践,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实践模式和思路,在社会实践中就能够显得得心应手;最后,教师要根据高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展开实践活动,高校要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每年推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会在实习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技能,还可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现场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对学生展开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作的精准程度。

  2.2课程设计中体现学生应达到的社会要求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稳步提升,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电力企业部门是我国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能源,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监管力度,高校也要秉承着为社会培养出一系列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理论结合实践的发展方针,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将实践技巧与社会工作接轨。另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道德素质,所以,高校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要将操作技能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并且在课程的讲解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设计研究,高校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因此,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时,一定要结合校内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改革,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发展,灵活的安排授课时间,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有针对性的对每名学生的弱项和自身的不足进行指导。教师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优化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显著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彭华.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8).

  [2]马丽,赵晴,曹永红,徐红.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6).

  [3]李春玉.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J].电子制作,20xx(15).

电气自动化论文3

  摘要:开展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分析出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图形编辑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给予问题以及时的解决,从而保障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和应用能够更加顺利。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图形编辑器;设计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监控系统的设备应用也越来越先进化。如今传统的模拟仪表监控画面已经被过程监控系统画面所取代。因此工作人员在检测整个流程的状态时,只需要通过显示器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传统的需要时刻检查仪表盘上的各类数据的工作方法相比较,显然具有高效性的优势。

  1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概念

  应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可以使得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电气自动化软件更加方便快捷的绘制监控画面。从而使得查看数据工作更加的简单易行、高效精确。同时应用图形编辑器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信息表达方式更加的形象、直观、具体。因此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加具有先进性、流畅性和便于操作性的图形编辑操作平台。

  2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当下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图形编辑器的设计和应用,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更加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但是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图形编辑器的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图形和数据库的关系一直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处理,从而无法有效的实现图形和数据库之间的良好的信息的传递,这使得大量的图形的储存方式混乱并且独立,不易于引用和修改,也不能够将元件的状态及时的表现出来。由于图形的分析的智能化应用始终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电网拓扑结构的输入方式只能为人工输入的方式,这都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1图形和数据库之间的联系紧密型相对较差图形和数据库之间无法建立紧密的联系,便无法完成良好的通讯。因此对于运行状态的适应程度和反映效果都不理想。2.2图形和模型之间的推理联系相对较弱计算机图形编辑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虽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状态仍然是处于初级状态,只能针对电力系统中的某一分析系统工作,因此图形和模型之间的推理联系仍然相对较弱。由此可知研究设计,针对于开发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的,快捷简单的电力系统建模方式,已经成为了当下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3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方案

  3.1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核心功能的设计和应用图形编辑器核功能的设计和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3.1.1图元图元的种类主要包括:内置普通图元;数据图元;以及复杂数据图元。3.1.2图形平台图形平台的主要构成有:无闪烁稳定图形;对曾图形和多视图形。3.1.3TrackerTracker主要负责图元的编辑。例如对图元进行平移、缩放、改变形状、扩大等操作。3.2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的设计和应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的设计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系统完成发电机设备、厂用电机组、网络控制系统、以及信息的管理、控制保护和诊断功能。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工具的设计和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割系统保障检测装置;网络层现场总线装置以及控制后台主体装置。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的设计和应用的具体介绍如下:3.2.1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平台层操作系统为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的数据库主要为商业数据库。通信中插件为电力通信中插件。3.2.2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数据层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数据层主要包括:当下数据、历史数据、系统数据、应用模型数据和图像数据。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数据层的存储地点和存储方式都较为多样化。3.2.3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功能层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功能层的应用和设计可以有效的完成对于数据的良好访问,并且有效的屏蔽了访问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上的细枝末节的问题。3.2.4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应用层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应用层的应用和设计可以有效的开展数据的访问工作、采集工作、发布工作。为电气自动化系统建立数据的发布平台和处理平台,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好的进行建立服务工作和发布服务工作。3.2.5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表示层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中的表示层的应用和设计可以有效的实行各种图形的设计和监控,同时进行画面的录制工作和彩电换面的选择工作。协助电气自动化系统完成系统单线图、地理图、潮流图等各种图形的监控和控制。

  4总结语

  开展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探究,首先应当明确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概念,进而探究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图形和数据库之间的联系紧密型相对较差以及图形和模型之间的推理联系相对较弱,设计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方案: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核心功能的设计和应用(图元、图形平台、Tracker)以及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工具使用的设计和应用。开展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探究,可以促使电气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杰.基于WinCC的深孔镀铬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xx.

  [2]水电站机电技术,20xx年总目录[A].基于组态技术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海大唐国际直岗拉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xx年度论文集(《水电站机电技术》总第180期)[C].20xx:8.

  [3]王艳亮.综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xx:1.

电气自动化论文4

  摘要:技工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学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操作的环节。这是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注意事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

  近几年中,技工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一体化教学,几乎所有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教学都在向一体化教学靠拢,并且在一些技工院校的部分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对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从概念上讲,一体化教学是将传统的知识教授、技能的实际运用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等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数个课题的组合,让学生能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并且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电气自动化这门学科来讲,是以综合性课题为导向,以教师引导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其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就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来看,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厂自动化控制,另一个是小区物业管理。工厂自动化控制,主要以自动化生产线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工厂中的实际环境相结合,比如以电力拖动,工厂供配电等相关课程内容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设计出如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普通车床CS1640的维修、数控车床的维修等课题。小区物业管理涉及中央空调的设计与检修、楼宇监控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的设计与维修等课题。

  二、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注意的事项

  第一,如何能够设计一个成功的一体化教学课题是现在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课题设计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课题能学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课题要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最好是能和就业前景相关的课题,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上手十分快,能迅速完成学生和职业工作者之间的转换;课题的选择还要有先进性,因为现代科技发展相当快,比如现在三菱PLC应用多采用GXdeveloper,而在有些教科书还在应用SWOPC-FXGP/WIM-Cp,所以在知识的选择上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时效性。第二,在一体化教学当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喧宾夺主,教学的内容一定要设计好,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毫无难度。不能只在知识的引导上下功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探索的方法,解决问题中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认识传感器的课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先思考人是怎么接收外界信息这个题目,然后再将课题导入到机器如何和外界交流上,进而提出传感器的概念,这时要提出问题:以中央空调和电梯为模版,提出机器要获得什么样的外界感知才能使机器正常运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加大对传感器的作用和存在必要性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探索的过程,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认识并掌握传感器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对学生的评价在一体化课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每一项的评价也都要有事实依据让学生信服。而且要开展互评和自评,互评制度有利于团队的合作,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及在团队中的表现情况,自评更像是自我总结,总结在任务中能否做得更好,更快,或者将方案修改到最优。将三项评定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的表现做出一个评价,评价不能只写分数,要写出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并且在最后一节课表扬方案最优团队,表现最好的个人,增加学生们的职业荣誉感,让学生们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三、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设备的问题受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一些课题需要重复性进行才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练习一遍的目的,设备重复利用率高,导致设备耗损严重,增加学校投入,拖长课程的周期,造成教学任务完成时间长效率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增加实习设备,并且制订科学可行的实训计划。2.学生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属于学习能力较差,没有主动学习意识,习惯老师说一步做一步,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任务多采用小组团队的形式,在小组中,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学生能力弱,强的学生往往会承担小组中的更多的事情,弱的学生做的都是简单且不多的任务。长时间下去强的学生会越来越强,且个人荣誉得到满足,会对课程越来越感兴趣;弱的学生会对课程感到越来越吃力,且对强的学生会产生依赖感,久而久之会对课程产生机械感,失去兴趣。课堂效果变为精英教学,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这对于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需要教师掌握好全局节奏,关爱到每一个学生,将分组情况及时了解,对弱的学生多给予帮助,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目的。3.教师的问题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分工明确,也就是说理论老师可能不会实际操作,而实习教师可能对原理一知半解。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有综合的素质,理论知识要扎实,对实习课题的'操作也要非常熟练,并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在摸索之中,难免会带入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在一体化教学中参与过多,学生不经过自己思考,一味求助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知无不言,直接给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丧失自我思考能力,学校又变成模版加工厂,教学效果就和传统教学一模一样,丧失了一体化教学的最初目的。计算机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以实训为主的课程,由于职专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过多理论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材模式等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怎样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引导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计算机实训课有如下几点探究。一、从实训课程的设计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职专生来说,职业兴趣还没有定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看教师课前是否精心准备,有了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4.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发必要性只在学校的一体化课堂中学习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工作的情况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从学生角度来讲,在实习车间的工作氛围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是不同的,他们也需要适应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必须在实际当中进行。从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需求来看,社会需要能快速能走上岗位的人才,合作单位需要能迅速产生效益的人才,所以校企合作一方面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教学表面看上去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实际上只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减少,要想上好一堂一体化教学课,必须在课外做更多的工作,课堂上也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对课堂纪律的掌握也是一大难点,课后的评价也要多下功夫,才能使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2]蒋林敏.数控编程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经验总结[J].黑龙江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xx(9).

电气自动化论文5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多门学科的大集成,涵盖了计算机技术、控制设计技术、电气技术、现代化的工控技术等方面内容,为适应社会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发展要求,进行相应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其改革的思路,对促进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教学模式陈旧是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时包括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手段僵化以及教学创新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符合当前日益增长社会需求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教学过程单一主要是指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授课过程仍然以普通的讲授为主,不能根据其学科特点形成有特色的教学过程的应用实施;教学手段僵化则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相对创新,不能够合理高效的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学创新不足,高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相对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研究不足,高校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模式的陈旧反映了我国高校的教学思维创新意识不够强,往往不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都不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健康发展。

  1.2注重理论,动手实践能力缺乏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该专业涵盖了电气相关理论、计算机以及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诸多方面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需加大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而高校往往过多的重视理论的传授,对于实践技术的教学和考核都相对的不足,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探究水平,将厚重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变为探索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高校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可见,如何能够平衡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课时学时安排,使得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提升是未来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方面。

  1.3学生所学理论掌握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一方面,这与高校基础理论课程比重相关,固然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就如同空中楼阁,高校过分强调基础理论和企业对于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对于未来教学改革有着指引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自动化专业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和器材所需要的财力会造成高校资金压力,因此,新技术、新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应用相对不足,如何能够转化这种资源矛盾也是培养高水平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究和思考

  2.1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应加强教师教学创新改革的意识建设,意识决定了行动,充分意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不足,并针对教学弱项进行专项改革;其次,教学过程应采取多种形式,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实物参观,实物操作应该与理论课程有效的结合,使得的原理性内容可以有效转变为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内容,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的理解力;最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教学手段,利用合理利用FLASH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以往教学中不易表达的内容以图像、声音、影像的手段进行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水平,促进学科建设。

  2.2加强实践动手实习课程的比重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特点,有效提升实习课程的比重,通过实践实习课程来保障学生电气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模块开发利用水平、控制过程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理论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加以验证,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对于理论掌握不充分的部分,在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有效补充理论薄弱的内容。可见,实践实习和理论知识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加强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2.3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目前众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电气自动化也是如此。通过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是企业人才战略发展得以保障的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利用企业真实的技术应用环境,能够提升自身的理论探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同时也保障了高校的就业率,另外对于一些昂贵的教学设施的资金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转移;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面对真实工作环境,对于学科的了解程度,所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方式得到很好的全面把握,明白自身专业素质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加强。可见,校企合作对于相关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因素,是未来教学发展改革的有效探索。

  2.4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以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专业知识是学生踏入相关领域和行业必备的“敲门砖”,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未来上升空间提升的重要准备,无论是外语、管理能力、还是对于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行业危机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判断等都应有所加强。

  总之,高校的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要以其专业特点为主要出发点,根据社会需求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为指向,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平衡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积极引进校企合作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高校、社会多层次需求的满足,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焦斌,张吉松,刘军“.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29-32.

  [2]何国荣.面向技能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56-58,64.

  [3]廖镇勋,王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xx,17:90.

  [4]邹逢兴,陈立刚,徐晓红,滕秀梅,李春.关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xx,9:37-40.

电气自动化论文6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气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为我国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率性等,因此扩大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是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可以适用于电力系统项目从设计、规划到测试、检测与维护等环节,通过技术相互间配合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要求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分开管理所造成的成本,对提升电力系统整体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3000kvar 投入容量的方式运行时,电容支路发生并联谐振的频率在 2.76Hz-2.78Hz 之间 ,其发生串联谐振的频率为2.88Hz;而经过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若小于2.65Hz 或大于2.88Hz 则被抑制,若处于 2.65Hz-2.88Hz 之间则会被放大。由于在该段母线背景谐波的测试中,其数据并未处于谐振与放大范围,因此该电抗器损坏并不是由谐波造成。

  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其基于传统技术的落后性反应出今后发展方向,如电流控制技术的应用、变换器的高频化发展、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的应用等。如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电路整体控制力不强,而今后将会逐渐普及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该技术将会极大方便电力系统的电路管理与控制。目前,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以及其它领域都具有积极作用。电力系统作为一种庞大的、复杂、庞大的电力工程,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等自动化技术将实现信息记录传输的高效化,简化系统监控程序,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便于检修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而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致力于技术的革新和创新,以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PLC 技术的应用

  PLC 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物,通过 PLC 技术可以自动编程、信息记录及运算电力系统工作中的各个部分指令,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低能耗状态,并大大提高其运行的灵活度。而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 PLC 技术的主要表现如下:PLC 技术可以利用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实施的模拟闭环控制有效调节电力系统各个环路工作; PLC 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有效且顺利完成信息数据的各个环节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信息的`整合、信息的转换及信息的传递。从而达到柔性操作智能控制效果;应用 PLC 技术控制电力系统开关量,利用 PLC技术控制输入、输出信号的断开与通电,有利于实现各项生产工作高效化、自动化生产;在电力系统顺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通过 PLC 技术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单独模块信息,从而有效促进电力系统中相关工作协调性及有序性。

  (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对于电力系统发生的问题或故障,以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采用人工方式检查与排除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及设备的故障。如某个区域内发生停电,则需要工作人员将该区域内的电路全部切断或阻断掉所有的电流,随后对每个环节及每条线路进行排查工作,这种传统的处理方法过于耗费人力和时间,同时会影响到发生故障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通过自动化技术替换传统处理方式,有利于直观反应出具体故障位置及其情况,同时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问题或故障进行自动化诊断,并自动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进行实时处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成本与劳动力,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所受到的影响。

  (3)电网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构成要件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同样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同时促进电网技术一体化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还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高度。电网自动调度因其工作范围较为广泛,使得其的应用范围相应扩大,而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电网类型及其特点差异化。将自动化技术及其相应设备装置应用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当中,有利于统一管理与预测各个设备运行数据、参数及信号等,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

  (4)自动化仿真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混合实时仿真环境能力实验室的建立,通过仿真系统模拟电力系统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稳态实验和暂态实验,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仿真试验数据。另外,还可以和不同的控制装置形成闭环系统,进行新装置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新装置性能测试的准确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对其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向智能保护、灵活输电系统等的研究实验创造有力的实验条件。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于电力系统建设的投入将会更高,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这句要求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的电力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的嵌入到整个电力系统当中,使其更好的为电力系统服务,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电气自动化论文7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徐国庆在《职业教育课程论》论著中指出,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展开的逻辑主线应以能力发展为顺序。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对这些能力进行排列。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职教课程时,他便进入了一个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梯,每学完一门课程,便能获得一个内容明确的职业能力。前面习得的职业能力将是后面要获得的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并不能完全排斥知识课程,有些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能在工作任务中明确找到其应用点,而有些知识,并不能找到其与工作任务之间的明确关系。所以,这些知识有必要以知识本位课程形式单独进行学习。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岗位分析

  从课程开发的技术角度讲,要实现课程衔接,必须对中职本科课程内容实现层次化描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首先应进行岗位分析、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

  笔者经过对多家合作企业及本科院校近年电气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走访或重点电话采访,以及深度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研,与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技术主管等的深入沟通,了解到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要求,了解了现有专业课程的适切度,了解了电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就业市场、就业质量等,全面了解了与电气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根据调研,分析职业能力,形成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现代工业背景下,科学—技术—工程构成了人类现代生产的基本过程。科学、技术、工程是3种不同的活动,他们相互区别又紧密关联,“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各个活动对人的要求必然不同,所以,人的社会分工也会不同,工作对人的要求规格也不同。因此,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划分的基本依据是社会活动分工。

  在生产实际中,电气行业技术活动与工程活动属性明显。电气行业技术活动主要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维护、产品研发(软硬件)、质量安全检查等,而其工程活动主要有电气产品生产、产品安装及维保。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电气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具体来讲,是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具备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经过电气工程技术系统训练,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能从事电气装配、设计及电气工程的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及发展潜质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中职本科课程衔接的实践点

  (一)课程衔接的基本点:构建中职本科七年一贯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衔接,按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突出人才培养系统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形成“中本衔接、能力导向”七年一贯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前3 年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突出其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后4 年强调宽理论知识及深度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其深化,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课程整合或重构,实现中职到本科的平稳提升。

  (二)课程衔接的重要任务:内容衔接

  为达到课程目标,应针对具体课程,分析其主要内容、实施基础、服务于后续课程中的具体事项,厘清课程之间连接的关键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知识、技能技术的侧重实施不同的策略。

  1.知识特征课程的衔接策略

  这类课程往往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各有不同目标,而课程名称相似,应依据学生心智特点、年龄特点、知识及能力基础等条件,研究课程具体内容间的界限,寻找衔接策略,以避免内容重复或产生盲点。

  策略一:分段要求,螺旋上升,提高知识水平,实现有序性衔接。

  主要针对名称相似、关系密切、衔接紧密的专业课程分段制定目标。分阶段制定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细化知识、能力与素质三维目标,促进中职本科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

  策略二:重定目标,有效整合,提高课程效率,实现一体化衔接。

  针对原有学制中,课程名称相似,但内容重复的课程,中职本科,采用重新整合的方式,优化并整体设计中职、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

  2.技术技能特征的课程衔接策略

  技术技能特征的课程更能体现职业能力发展的递进顺序,要合理规划能力发展顺序,设计职业技能资格进阶,研究其衔接策略。进一步开发项目课程,形成有中职本科衔接特色的课程资源。

  策略一: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从简单到较复杂再到复杂系统控制的技术能力衔接,实现顺序性衔接。

  策略二:以控制器使用为例,学习不同类型控制器应用的技术能力,实现展延性衔接。

  策略三:拓展延伸,培养综合,提高职业能力,实现纵深性衔接。

  电气专业学习工作对象往往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多学科交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理论课程的学习会增强学生对复杂系统的认识能力,所以,本科段中增加对自动控制及其应用、新技术的学习特别重要。

  (三)课程衔接的重中之重:能力培养

  如前文所述,一个合格的应用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是对复杂系统不可预知的工作过程中问题的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到本科三四年级才培养就能够形成的,而需经过长期的综合培养,即在中职阶段就应培养。课程是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对于电气专业而言,课程实施中的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

  1.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

  (1)情境追问,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比如电路调试及维修性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建立各种现象、原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应的方法,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在问题的牵引下,研究对象不断呈现新的状态,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探索研究的状态,能够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2)变式追问,围绕电气专业知识性课程,将一些问题多角度变化,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多向性的明显特征是面对一个问题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观察、思考、想象,从而扩大选择余地,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2.熟练,促进学生对小系统运行能力的发展电气专业在技术性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一般经历从小项目到大项目的多个项目的学习,以使学生对相关技术有相对完整的认识。项目大小一般按元器件多少、电路复杂程度、编程复杂程度综合确定。一个项目可以看成一个系统,笔者认为,中职本科衔接课程中,必须重视小项目的学习或分解项目的学习,包括参数、元器件特性及调试、排故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熟悉电路结构、能够顺利安装系统、促进系统运行、完成维护保障。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知所学系统,在每个项目的系统认知、系统组建、系统运行、系统检测、系统维护维修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递进,培养学生对综合系统的处理能力电气专业技术性课程中综合项目(较复杂系统)与单元项目(小项目)的关系并是简单的组合关系,一般来说,要形成闭环系统、增加联动控制,需要多个单元的协同作用,因此,在系统连接、程序编写、调试等方面往往难度增加很多。所以,学生应熟悉单元系统,并在获得的系统认识经验方面形成积累、迁移,循序渐进地学习复杂系统的处理,直至掌握,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技术解决问题。

  4.延伸补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单元项目及综合项目的熟悉、熟练至灵活应用,仅依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复习、思考延伸到课后,将课外学习的效果引入学习评价体系。课外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是软件编程、调试,也可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模拟软件)进行系统结构学习或复习,等等。

电气自动化论文8

  摘要: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先通过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作用和功能,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最后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自动化、智能化必将成为该行业的主旋律。电气自动化作为国防大业,是人民幸福生活和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数不胜数,但面对社会急剧变化这样的严峻形势,其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及发展现状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又称为电气自动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技术的不断改革,目前各个行业也已经引入电气自动化这一工程,不仅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电气自动化的主要作用有三个,首先,电气自动化通过收集变电站和发电厂的数据及相关参数实现对系统的`调度,进而了解终端系统运行的情况;其次,通过控制层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过滤分析结果并接受下一步的操作指令,达到让监控运行通过系统调动来实现的目的。虽然这三个职能各不相同,但三者之间却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也有它自身独特的功能,主要是分析和研究电气工程中每个部门发生的故障,并采取应对的策略,从而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1]。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缺乏专业人才,有待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因其前景广阔而深受大众青睐,我国不少高校都设立了相关专业。该专业主要开设了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智能化电气原理及应用等课程,重在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建筑智能领域的研究开发、知识面广且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3]。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专业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电气自动化的强专业性和涉及领域广这两个特点,需要投入更多的科研精力;第二,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缺乏深入研究的专业人才。2.资源利用不充分,成本高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既不是变电站也不是发电厂,前期设备的购置以及研究费用的投入都相当昂贵,后期的技术维修费、软件更换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导致了成本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速,技术人员往往忽略了人工效率和机械效率的问题。一方面,系统设备的缺乏和管理的落后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员工的不熟练、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二、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虽然应用广泛,但应用占比最高的还是电力系统,主要体现在发电厂、电网调度、变电站和配电站等这几个方面。电不仅带给了我们光明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那电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是怎样将电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呢?这些就是发电厂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发电方式就是活力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这三类了,但电气自动化的出现使这一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也更加安全稳定。电气自动化在发电厂中的运用,主要是在系统内部传递电子信息,进而实现采集反馈电热阻信号和优化系统结构,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作目标。在电网调度中,首先就是采集、记录原始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对其进行整合优化,最后再将其与历史的周期模型相比较,以此预测电网的负载能力。变电站就是改变电压的地方。电气自动化中变电站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自动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对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2],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操作的转变,还能降低变电站的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使站内工作公开化,更加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配电站和变电站一样都有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功能,是电网的末端,主要将电输送到具体的用电设备及用户。电气自动化在配电站中的运用主要是利用现代智能科技实行全面自动化监控,同时还可以检测配电站的设备和环境,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问题,极大的减少了用户因停电带来的损失。

  三、推动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的策略

  (一)实行强“军”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能很多人都能修灯泡查线路,但不是随便一个人都是工程师,要想发展一个行业,我们就必须先培养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还得以教学为基点,老师、学生、设备为核心。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电气工程化这个专业来说,最好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带领,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进相关实验设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迸发灵感。最后,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这一领域,我们要注重开发新材料、引入新设备、推广新技术,尽可能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就是人工成本,刚接触到这一行业的员工经验不丰富,技术不熟练,我们可以考虑让老员工带新员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长远来看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四、结语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因此,我们要研发相关操作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这一系列方法,我们才能对电气自动化做进一步研究,也才能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献一份力,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元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xx,12:91.

  [2]刘晓东.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xx(02):202-204.

  [3]陈锦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对外贸易:英语版,20xx(14):394.

电气自动化论文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工科引导性专业之一。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搞好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

  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完成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Abstract:Gradu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tegrated using w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for example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to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In this paper,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graduate design and problems based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This paper conducte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students,guidance teachers,schools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design conducte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teaching practice;graduation reply

  一、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时间上与就业、考研冲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迈入社会大舞台的特殊阶段。两者在时间上的重

  合给本科毕业设计带来了很大影响。再者,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试用,一些已签约的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还有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也在这个学期,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也使学生们不敢掉以轻心,这些原因也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2)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毕业设计都是在毕业前夕进行答辩或检查,毕业论文的好坏对于找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毕业论文因此也成为最不受重视的环节。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一直处于应付状态,不积极、不主动、顺其自然,打着找工作的幌子,忽悠指导教师,不将毕业设计当回事。

  (3)盲目选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仅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有不切实际的情况。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

  2.教师方面

  (1)教师资源紧缺

  教师资源紧缺是影响毕业设计水平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大部分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的师生比例都在1:8左右,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在8~9人,教师的精力明显不足,造成毕业设计工作负担过重,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地指导;另外,由于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也很难达到学校要求,题目不是紧贴学生所学专业,过于陈旧,或者难易程度把握不合理等现象十分常见。

  (2)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多数教师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部分教师还承担产业开发工作。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

  3.硬件条件缺乏

  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资源紧张。当前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而教育资源并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扩招的要求,这也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4.答辩问题

  这个问题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答辩过程不断简化,由45分钟缩短到十几分钟,由10分钟的陈述变为一句话介绍,由十几个问题减少到五、六个提问,仅有答,而没有辩的过程,答辩成为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答辩通过率控制不严,只要做了毕业设计就可以通过。不管其毕业设计质量如何、答辩是否合格。这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而且这种风气很容易传递给下一届毕业生。

  二、加强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高校每年在毕业实习前应召开动员会,聘请本专业的专家讲课,重点是讲学风、讲论文要求和实习注意事项。相关的专业负责人要对学生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教学既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又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手段,是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利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2.提高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

  指导教师在整个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能力、精神风貌、思维方式等极大地影响着所指导的学生。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责任心强、业务精、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投入足够的精力,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在毕业设计进展的关键时刻,教师既要起指导把关的作用,在具体细节上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指导教师整体水平和精力的投入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应该有效扩大指导教师来源,改善指导教师结构,提高指导教师水平。合理挖掘校内教师的潜力,聘请富有指导经验和熟悉专业的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3.改革毕业设计的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毕业设计采取统一安排与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自主安排选择企事业单位相结合

  的模式,鼓励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以做到真题真做,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增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同时可以解决学校硬件资源缺乏的问题。此外,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提前一学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尽早收集资料,利用寒假将文献检索和英文翻译做好,在第八学期就可以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的实质性设计阶段,这样既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择业。增加毕业设计经费的投入,对工科类毕业生来说是有力的经济保障。有了充足的经费,学生可以外出参观调查,增加实践机会,拓宽视野,增强设计意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4.加强答辩环节与科学评定管理

  要求每名学生答辩时针对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阐述,对每名学生的答辩时间都进行严格限制;除此之外,本科毕业答辩时,学校都随机委派教务处有关管理人员和督导组成员到答辩现场进行旁听或抽查等。而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严格组织毕业论文评审。学生毕业设计评审体系是一种用指导教

  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毕业设计成绩的办法,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这种成绩评定办法更加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情况、毕业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素质。最后学校教务处还要按一定比例抽查部分学生到学校进行复答辩,复答辩成绩作为本学生的最终毕业设计成绩。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三、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析了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观点和建议,希望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真正做到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受益。

电气自动化论文10

  摘要: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学上有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但其教学方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中引进模块化教学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首先对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结构展开分析,最后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能为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一种成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有两种主要流派:一种是流行于北美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它以知行能力为依据来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也可称为能力模块,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另一种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所研发的EM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来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关键,可称为任务模块。模块化教学都强调实用性与能力化,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的灵活运用,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人文素质基础和基本从业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拥有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并重的优秀职业教育模式。模块化教学特别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是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脑动手动相结合[1]。

  二、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优秀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率。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阵地,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与市场的需求接轨。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核心任务。目前我国的生产制造业不断壮大,工厂中所采用的都是先进技术,这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此中职院校应把握时机,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2]。中职院校需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具备以下的职业能力:第一,专业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中创建课堂,将实际岗位中所接触的一些具体项目为载体,开展授课、学习与动手操作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项目实施流程进行教学,使学所具备实践所需的各种操作技能。第二,方法能力。这是说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使其在工作中能顺利适应,游刃有余。第三,社会能力。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中,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如协作能力、团结意识等。这种能力的获得可通过一些现场实践、案例讨论以及专题调研等方式展开,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使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体验企业文化,加强自身的工作意识、效率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3]。

  三、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内容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是不一样,所以在模块中融入教学内容中时需要仔细分析,使二者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模块教学能将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让中职教育中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得到解决。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模块化教学能有效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使其具有更优越的就业前景。从实践中证明,模块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上具有更专业的技术能力,更能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在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结构分析

  (一)根据就业前景开展规划

  在进行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块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分析其就业前景,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安排都需围绕学生的就业未来进行规划,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和弊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力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适应以后的工作。中职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应明确以下的内容:需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对该专业的课程发展、专业证书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准确分析,才能将教学有效的融入实践课程中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4]。

  (二)分析就业岗位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都是越来越大的,但不同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会有所不同,所以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需分析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加强对人才的专门性培养,并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培养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与就业率。

  五、在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规划

  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应用模块化教学首先就要解决如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与制定,必须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以理论支持实践积累,通过培养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这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工作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围绕工作能力的培养开展模块内容的教学,提高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此外,还可将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获得相关知识,到实习中将其应用出来,获得锻炼与巩固提高。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是中职教学一直强调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理论与技能都有极大的帮助[5]。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也能有效帮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源以及网上公开课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如有的专业讲座或实验由于场地或实验器材的关系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而通过网络平台就能让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电脑或其他电子工具就能观看课程,能极大的方便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得到科学规划后,需要根据具体的专项能力开展不同的模块化教学,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模块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并结合社会的就业需求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专业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对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要不断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专业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程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完善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模块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不论是开发模块化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都能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将每一个模块任务都当作是培养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通过模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模块化教学能帮助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模块中发现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从而有所提高。开展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明确地划分基础知识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三大部分,并明确三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把握好三者的教学时间。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案,结合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综合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岗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模块,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7(2):82-83.

  [2]韦瑞录.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xx,(21):104-105.

  [3]周凤鸣.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教学园地,20xx,(29):70-71.

  [4]李文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科技论坛,20xx,(19):157-158.

电气自动化论文11

  1电气自动化中的PLC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cLogicControllcr,PLC)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LC实际上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利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实现了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算术运算、计数、定时等多种操作命令,对各种类型的机械或者生产过程进行控制。PLC具有可靠性高、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PLC的工作原理为:第一,输入采样阶段,通过扫描的方式对输入状态或者数据进行读取,并对其进行分类保存;第二,用户程序执行阶段,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对控制路线进行逻辑运算,依据运算结果实现功能指令的执行;第三,输出刷新阶段,程序扫描完成之后进入刷新阶段,实现PLC输出(图1)。

  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2.1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开始在高新技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编程调试工作方面。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促进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2变电站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在变电站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实现变电站操作与监控的完全自动化,同时能够促进变电站综合监控能力、运行水平与效率的提升。在变电站设备中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之后,可以将传统的电磁装置转化成为全微机设备,从而实现了监视工作的屏幕化与可视化,提高了变电站工作的便利性。

  2.3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网调动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促进电网调动系统运行准确性与有效性的提高。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电网调度工作站、中心服务器、网络、打印设备、显示器等,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发电厂与变电站终端与调度中心之间的相互连接。此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评估,通过数据的累计实现预测功能。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监控,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系统的安全情况,进一步促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3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3.1实现统一的系统开放平台

  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中,包含了自动化项目中设计、测试、调试、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通过系统开发平台的统一化,能够实现费用与成本的降低,用户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运行代码设置,实现了开发平台与运行平台的相互独立。

  3.2电气工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向工业行业不断渗透,其主要的表现为:第一,信息技术在管理层实现了纵向的深入;第二,信息技术在自动化设备与系统中实现了横向的.拓展。

  3.3自动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化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不断拓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系统安装与运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对安装的流程及操作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因此,需要注重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4结语

  当前,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地促进作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出现了更多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只有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才能够推动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电气自动化论文12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比较有利。主要就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作用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呈现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

  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程度也有着提高,电气市场的发展也比较蓬勃。只有充分注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当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这一领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保障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1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作用

  1.1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在效率水平上能不断提高,对自动化控制的精度也能有效提高。智能化技术主要是通过高速的CPU芯片以及RISC芯片加以支持,在实际运行的速度上比较快,并能保持高精度[1]。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数据的直观性上也能得以有效呈现,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比较强,能通过动画以及抽象复杂的数据形象具体化呈现。这就对实际的工作效率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再者,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是通过多系统进行控制,在系统的完善性方面就表现的比较突出,在进行调节过程中也比较简单化。这样就能有助于智能化的水平提高。再有就是智能化的技术一致性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这样就能增加其适用性。这些优势的呈现就使得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效率比较高。

  1.2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作用

  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加以应用,就有着诸多积极的作用发挥。首先能够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及时有效的加以诊断,对系统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比较有利。杜宇一些系统故障问题,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及时性的诊断,节约了大量人力劳动以及时间。在具体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上,在模糊逻辑诊断方法以及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等方面,在应用的价值上都比较突出。再者,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对人工智能控制的目标实现有着积极作用。为保障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促进,就要对新的技术加以应用,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能有助于将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对人工智能控制的方式也能多样化呈现[2]。这样就能将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有效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电气产品设计也有着积极作用。电气产品的设计内容比较多,也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实际的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也比较多。这就需要将理论和经验进行紧密结合,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对实际设计中的工作量大幅降低,使得设计生产的效率也能有效提高,这也是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在科学技术含量上有效的丰富化,对电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

  2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究

  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加以应用,就要注重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应用中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优化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会涉及到设备设计,这一环节是比较繁杂的,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设计人员要能在设计中电路以及电气和磁力等层面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还要能够在这些知识的应用上得以充分化呈现,设计人员要有丰富化的经验[3]。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和经验进行结合的方法设计的,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下,这一设计的要求就和实际不能有效符合。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通过CAD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能在设计的效率上以及精确度层面得以有效保障,能有助于电气产品设计的质量保障。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在先进性以及实用性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对智能化控制也比较重要,电气自动化控制当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对无人操作化以及远程化和自主化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够为智能化的控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能有助于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良好发展。并且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对电气工程系统运行的故障诊断功能的呈现也比较突出。电气工程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在电气设备出现了故障时,就要能及时性的`加以应对,通过智能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对系统的故障准确应对。例如:在电气工程中变压器设备的运行中,其作为电气工程中比较关键的运行设备,在对整体的电气工程的发展都比较重要。在这一方面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就必然会影响电气系统的良好运行。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够代替电气设备监测人员工作,并且在实际的工作效率上比较高,能对系统故障的诊断效率水平有效提高[4]。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将电气设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中,诊断的方法比较多样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变压器中的渗漏油分解气体实施有效的分析,对变压器的大致范围能够迅速的找到,然后逐步的将故障范围能够缩小。这样就能够在检修的效率水平上得以有效提高[5]。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避免了故障问题对电气设备带来的损失加大,能有效保障经济效益的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也能够在状态数据的分析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等都比较有利,在对设备的监测以及实验等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只有充分注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科学应用,才能有助于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从理论上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对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情况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就比较有利。在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步下,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优化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新的技术的升级就必然会促进电气工程领域的良好发展,对相关的产业发展也会起到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万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6).

  [2]姜新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探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3).

  [3]王万年.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xx(12).

  [4]姜爱林,裴志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7).

  [5]翟磊.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xx(06).

电气自动化论文13

  摘要:

  随着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引领电气工程进入全新的信息自动化时代。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了电气工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高了电气工程产业工作效率,为社会进步的需求提供了基础。本文简单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并分析电气自动化是如何在电气工程中得以融合与应用的。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电气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大环境下,自动化、智能化将是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革新与进步,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了电子信息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是电气行业中先进而高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优点,能有效改善电气工程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减轻人工劳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实时监测工程等。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中,不难发现其设计理念是以集中化、远程化以及现场总线式为核心,围绕这三点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进程。所谓集中化,是指在电气工程中将系统监控处理器集中在一起,从而能更方便、高效地对电气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远程化则是以减少电缆为主要方式,既能节约成本投入,也能解决长电缆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另外现场总线式设计能针对不同的间隔采用不同的功能,在保证电气系统完整、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减少了设备数量,不仅缩减了电气工程成本,也优化了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1集中化管理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集中化管理是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用于电气工程中能起到方便操作,便于维护,降低系统要求,简化设计方式等作用,但同时对电气工程处理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集中化管理目前多用于相对简单的电气工程系统中,以保证处理器能正常运作并发挥出集中化管理的优势。集中化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摒弃了电气工程中原本以多个处理器进行监控管理的模式,使得管理更加集中、方便和统一,不用再担心散乱的监控管理的低效率。集中化管理整合了电气工程的监管处理器,形成全新的.完善监管系统,提高了电气工程的监管效率[1-2]。

  2.2远程化监控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远程化监控的优点在于能高效、实时地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监控,避免了人为监控的低效性,优化了电气工程人员体系。远程化监控和电气自动化通过计算机能同时实现,从而在监控的同时完成管理作业,减少了人为监控模式下从监控到管理的过渡时间,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般来说,远程监控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中,相应地减少电缆数量,并大幅度降低因长距离电缆造成的系统不稳定概率。即缩减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电气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融合运用

  继电保护装置是对电气系统进行故障警报的电气工程保护装置。通过融合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使其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发现并作出警报。电气自动化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实时监测电气系统中的各设备及其运作参数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继电保护器就能发出警报。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装置还能对电气系统进行简单的远程控制,并在发出警报的同时对一些细小的系统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系统能正常运作。

  2.4电气自动化和变电站的融合运用

  变电站是电气工程中很常见的电气设备,通常用来变化电压,分配电能,调整电压等。然而传统的变电站对人工监控要求较高,需要人为进行监控与管理。由于人工检测无法做到长时间实时监测,所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对变电站的监控效率,长时间的实时监测能对变电站的工作状态有一个良好的监控结果,而且在变电站工作异常时会发出警报,从而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并能帮助相关人员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找到问题所在,有效解决问题。除了自动监控之外,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优化变电站结构,删掉大量人工检测设备,让变电站变得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在缩减变电站建设及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变电站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3]。

  3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技术,目前已经在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将会是电气工程发展的重心。了解电气自动化及其设计理念,结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情况,对研究并发展电气自动化意义重大。

电气自动化论文14

  摘要: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变电站作为重要的电能转换枢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给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经济及可靠性,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实践,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xx)50-0183-02

  1引言

  电能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其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着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肩负着电流、电压的调控重任,是保证电能正常供应的重要枢纽,因此,变电站内自动化相关系统的运行问题直接关系着用电的安全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当前各级变电站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我国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人民的安全用电,还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阻碍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安全事故,给我国当代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对于变电站自动化运行产生的相关问题必须严以正视,电力工作人员应全力学习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原理及相关构造,研究自动化系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加速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进程,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

  分析研究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有助于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快我国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改造进程。以厦门超高压局500kV漳州变电站为例,自20xx年5月投产以来,在3年的时间里,有关自动化系统的缺陷共计49条,占缺陷总数的27.68%,其中Ⅰ类缺陷2次、Ⅱ类缺陷14次、Ⅲ类缺陷33次,最严重的情况是双网络冗余配置的自动化系统A网与B网同时中断,导致测控数据采集丢失、设备失去远程控制。这样问题时有发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2.1我国电气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

  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是保证电气自动化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起步较晚,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交互系统没有完全实现,给电气自动化改造带来了严重阻碍。目前,在我国变电站运行中,缺乏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对变电设备运行进行全方面的监控,许多变电设备依然需要依靠人工去进行检修和维护,增加了变电站运行风险。另外,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信息交互系统不具备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在同时面对变电站系统中诸如设备故障、设备检修、数据测量、设备控制等多个信息时,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么多数据,致使变电站工作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确切的故障信息,从而耽误故障处理的时机,妨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例如厦门超高压局500kV漳州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断,导致测控数据采集丢失就是这个原因。

  2.2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相对较低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其工作态度和职业技能,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也是造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频繁出现的一大根源。工作人员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如果一些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工作缺乏积极性,在工作中不能认真负责,变电设备出现故障后不及时上报,就会造成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处理设备故障时不按规定流程,凭自己的经验解决,在工作中贪图方便、怕麻烦,反而使得设备故障更加严重,不仅耽误了最佳抢修时间,而且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另外,就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如果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对现场设备不熟悉,对操作技能掌握不精,在日常设备巡检中,设备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给日后的运行设备埋下事故隐患,针对变电站运行故障检修时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解决,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更不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这些问题都会严重阻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快速发展。

  2.3电站电气自动化设备抗干扰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当出现极端温度、雷电冲击、潮湿环境、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干扰环境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一大关键。由于目前我国电气设备制造水平不高,造成其在设计制造时不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或者抗干扰能力较差,都会给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买下隐患。如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设备内部干扰,致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感性负载的存在,致使开关闭合或断开时,产生电弧熄灭或重燃现象而带来的设备操作干扰;另外还有接地不当引起的干扰,在发生短路的情况下,故障电流引起高电位,导致设备无法安全的运行,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问题等。目前我公司新建或技改变电站均安装了二次防雷接系统,有效的减少了雷雨天气对二次自动化设备的干扰。

  2.4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口对接问题

  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电力建设和电力改造,由于电力企业发展速度有限,电气设备在不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全部更换或者全部升级,这就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新旧设备的连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给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旧的电气设备与新的电气设备或零件的接口问题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度和连接的重要问题,它包括RTU、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信控制器的连接、通信控制器与主站的连接、通信控制器与模拟盘的连接等,如果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不能有效兼容并发挥作用,就会出现数据格式、通讯规约等不同而造成电气自动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变电站自动化缺陷风险的控制措施

  3.1重视信息交互,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提升,落后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气设备的需求,电力行业要认清信息交互的重要性,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化交互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对此,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参照国外成熟的信息化交互模式,并结合自身企业提点,实现融合改进,保证信息化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另外,电力企业也应加快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工作,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与设备状况,研发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交互平台,以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3.2转变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

  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是实现电气自动化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效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控制模式、分层管理与分级控制模式、集控站管理模式等,变电站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管理模式,灵活运用,以加强设备与员工管理,确保工作中不出现问题。一方面,针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可以施行有效的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等,提高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避免员工工作散漫或无视规章制度带来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管理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处理能力,从而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

  3.3严把设备质量关,提高自动化运设备抗干扰能力

  对于电气设备的抗干扰问题,跟设备的所处环境及设备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确保设备所处环境的使用要求,选择正确的自动化设备,严把质量关,做好设备的技术检测,是避免以上问题出现的有效途径。针对其抗干扰问题,除了选择合适的使用环境,避免极端环境导致的设备运行干扰意以外,在选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时,最好选择知名度较大公司的产品,并严格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如通过温度试验检测设备的抗极端问题的能力,通过雷电冲击试验检测其抗雷电干扰能力,通过电磁脉冲干扰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等检测其抗磁电干扰能力。

  3.4加快自动化设备改造步伐,实现设备零件的接口互通

  对于设备接口问题,一方面,应加快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早日实现电气设备的全面自动化,另一方面,对于所需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的的接口标准,在设计或签订合同时就应该与厂家协商好,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自身对接的前提下应向调度主站系统的接口技术靠拢,以免在设置安装后再需软件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讯规约等技术问题。此外,国家的有关部门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电气自动化设备及其零件的制造标准,以实现零件与设备间良好的互换性能。

  4结束语

  加快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备改造,是保证电能安全稳定供应,实现我国电气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经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将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我国电气行业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对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要加以重视,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与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建,周长城.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2]龚强,王津.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3]郑杰,曹伟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风,20xx,18:181.

  [4]李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xx

电气自动化论文15

  1电力电气自动化的概述

  1.1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意义

  不管是电力工程,还是自动化本身技术,将电气自动化渗透在电力系统中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上。它本身属于高科技的范畴,在电力应用中,以电力设施与技术更新为主,当然也能带动电力工程信息化水平,特别是电力设施权限上;具体如:电气设施模糊化,同时运用范围日渐加宽也极大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关设施维护时,只要经过计算机就能达到要求;然后再由工作人员结合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运行以达到对相关设备运行的维护,同时这也是控制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的有效方式。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电力工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为了满足电气自动化应用要求,电力设施与技术管理都需要不断调整。就目前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来看:由总线连接构成,其连接过程简单,在总线控制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1.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目前,大多数电力系统已经带有自动保护装置,故在设备选型时,通常会优先选择自动化综合系统,其选型接线方式比较简单,结合继电保护就能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有效应用。从总体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气自动化控制设施的连线形式必须结合原有的系统设计,即使使用的是监测系统也必须添加设备数量与种类,并且在图纸设计中详细说明,以保障设备连接的精确性。在计算机远程开关中,必须使用远程闭闸、开闸智能开关,以确保远程操作中的自动化控制顺利实现。利用计算机实现开关监控,在接点打开的情况下,将其纳入监控体系。如果是低压开关,必须设置辅助接点。在设置与安装继电保护设施时,必须整合综合电气与变压保护技术。

  2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的应用

  2.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利用站内电气设施监控,在计算机替代传统监控设施的环境,确保二次设施的数字化与集成化;变电站利用光纤替代传统的电缆传输,以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在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同时它还可以在计算机截面上进行操作,以统一记录运行状态。另外,变电站自动化也能满足各种电气设施的运行要求,它在电网自动化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2PLC系统

  PLC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整合的产物,通过电力系统,它实现了工作指令的信息记录与自动编程,在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信息运算和记录的同时,减小电力系统耗能,让整个系统更加灵活、轻便。PLC在电力系统数据分析、转换、整合、采集、传递、转换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纳到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对不份额柔性操作进行智能控制。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独立模块,以及总线信息中的通信连接,不仅能保障电力系统正常控制,对促进电力系统相关工作协调化也有重大作用。

  2.3电网调度

  电网调度组成,主要包含电网调度中心控制中的工作站、计算机网络、打印设施、显示器等。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利用电力系统的广域网与专用网进行连接,由电网调度范围、中心控制内的终端和发电厂构成。在电力生产中,它不仅能满足数据采集、调度自动化,还能对电网监控进行有效分析。另外,它在估算电力状态、预测电力负荷时也有很大作用,电网自动化不仅有助于调动经济调度与发电控制功能,对满足电力市场运营要求也有很大作用。

  2.4发电厂测控

  在单元控制过程中,控制单元一般由智能模件与主控模件构成。其PCU能直接面对生产中的热电偶、变送器、电气量、脉冲量、开关量等各种信号接收。在处理运算中,通过实时显示运算设施与参数,在打印好输出信号与执行机构后,以完成过程生产的控制、监测与联锁保护。其中,工程师与运行员为其准备好人机接口,工程师主要负责组态修改与设置,以确保系统维护与诊断;运行员接收PCU发布的信息,为其提供良好的控制与监视手段。

  2.5计算机

  计算机作为整个电气自动化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的应用对象主要有电力系统的变电、配电和供电环节。而智能电网则是电力系统应用最广的技术,调动电网的技术是电力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现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最主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实现国家电网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同时还能对各个区域、省市、县级电网进行自动调控与调动。

  3结语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现代技术,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步伐加快,国内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利用,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对此,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和自动化技术,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动化技术活动,让电力系统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贺桂义 单位:国网河北沧县供电公司

【电气自动化论文】相关文章:

电气自动化论文05-27

电气自动化plc论文05-16

(精)电气自动化论文05-27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论文05-15

电气自动化单片机论文05-15

电气自动化论文(通用15篇)05-27

电气自动化plc论文实用15篇05-17

[优选]电气自动化plc论文15篇05-17

电气自动化plc论文通用1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