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6-09 18:45:46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荐)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荐)

环境保护的论文1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经济推力也加快了我国小城镇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但在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加深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

  对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树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步伐。换言之,生态环境保护做不好,不仅生存质量没有保障,长远的经济建设也会受到影响。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在特定时期的快速发展,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观点,就将导致小城镇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一、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坏境问题

  (一)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系统失衡

  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并没有相关规划,盲目无序扩大,效仿城市建设中的开发模式,建设开发区、工业区等城市模块,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而且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大片土地被闲置,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生态环境意识,大批的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1]

  (二)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治理措施不到位

  小城镇内的企业分布不均,企业粗放经营问题严重,促使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本身能够基本维持相应的平衡,一旦遭受破坏,其生态系统基本上就丧失了维持能力,且相关的治理措施不到位,对工业污染物没有有效的处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三)“重发展,轻坏境”现象严重

  目前小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都注重经营性开发的投入,促使经济得到发展,并没有在发展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应规划,忽视生态建设,以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象相当严重,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但经济发展的喜悦早已冲昏头,何谈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可续持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

  (四)缺乏合理规划,生态管理体系缺失

  城镇化建设的布局混乱,工业企业与民房住宅混杂一起,工业污染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且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并没有制定一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相适宜的`相应规划,为生态系统留下隐患。目前部分小城镇在生态管理上,不论是从制度还是技术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没有实施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二、小城镇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

  (1)小城镇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

  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从长远角度去看,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规划,不仅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小城镇所处环境特点,制定相关规划,避免无序扩张和盲目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确定建设用地规模,执行用地标准,科学布局予以考虑,合理配置小城镇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流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规划,以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力为依据,以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发展模式,朝着生态健康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环境保护效益,经济发展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加大环保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是对污染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所必须的配套设施,加大对其建设,也同样的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障。有关部门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大对污染处理的环境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来整体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在加大对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时,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企业污染的重点整治,杜绝污染企业的审批,将污染的源头切断,不以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的发展。[3]

  (3)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决策者到城镇居民的有效转变,全面普及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大家一起为创造小城镇和谐环境而努力。相应的只有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城镇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广泛的开展环保意识道德宣传及相关环境教育活动,积极的宣传环境保护对其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城镇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责任意识的提升,定期公开发布相关的环保信息,有效的引导小城镇居民自觉的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局面,为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基础。

  (4)重视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要想从根本上对小城镇污染进行有效的遏制,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结合生态系统的原则性,来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开发推广可持续产业,让其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低能耗,使其能与小城镇生态系统相互适应,最终实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长远目标。[4]

  (5)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提高管控水平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没有环境保护体系进行支撑,那就等于“纸上谈兵”,不会有实效性。只有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并以其为支点,来翘起整个环境保护的大梁,才能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小城镇环境税收、补贴等措施,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实时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监督,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依法严惩,追究其相关责任。结合地区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以司法的手段来维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并加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完善小城镇内部的环境保护体系,为城镇生态体系平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结束语:

  以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这种实现短期效益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必须要从思想层面上进行革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小城镇发展重要性。依靠合理的规划和科学技术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让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出发,来对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相关决策,致力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努力为之攻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以上综述,希望能为实际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理论支持。

环境保护的论文2

  1前言

  大气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三大基础之一,土壤、水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和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人居舒适度;同时,由于空气的流动性特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会随着风和水流移动到其他地区,造成连续性的、广泛性的大气污染,危害更多人的健康并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进行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我国环保工作单位的工作重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2自然环境变化的新形势

  2.1自然环境受人居影响深化

  人居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类由于个人生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成为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一座城市的建立可能会破坏拥有上百年寿命的森林环境,使大面积的土地被覆盖在钢筋水泥之下,地表的反射率提高,空气也因此更加干燥;水利和风力设施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以及大气循环系统,使得自然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城市车辆的逐年增长和不断进行的城市规划,使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不断增多,导致雾霾现象,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2.2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性更强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大气污染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例如城市土壤环境恶化、风沙大,风沙之中夹杂了大量的粉尘和颗粒,使大气污染指数提高;水污染中的重金属成分提高,经由水循环系统进入大气,造成污染源的转移,使污染面积扩大等。目前在城市环境中进行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入手去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

  3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3.1进一步加强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管理

  雾霾肆虐于我国大多数城市,而山区和农村则少受其影响,究其根本在于,城市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污染源,即城市汽车。汽车尾气中包含了大量污染物质既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有燃油废物等颗粒污染物。汽车上路行驶还直接造成了城市内的烟尘污染。对汽车尾气污染进行管理是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措施。首先,应对城市内的所有汽车进行定期检测机制,有关部门还应该采取抽样检测工作,以保证汽车在全年的任何时候都符合污染防治规定;其次,应该不断加强机动车燃料管理工作的开展,从燃料的纯净度入手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物质结构和状况,保证燃油燃烧率以降低废气产出率;再次,国家应该加大对清洁型燃料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那些主动应用环保节能燃料的汽车给予相关奖励性鼓励;第四,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油气存储、运输、以及加油站的管理,减少因事故所造成的油气污染;第五,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实现对不达标的汽车进行更换。

  3.2以绿化作为大气环境保护的先锋

  汽车尾气、工厂燃烧的`废气以及居民日常生活造成的二氧化碳和油烟都是污染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这些污染物质通过大气循环流动到其地区,形成广泛性的污染。面对这种情况,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采取了各种措施,在防治大气污染的众多措施当中,绿化造林不失为既高效,又经济的一种防治办法。在城市外围和农村以及未开发的区域进行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净化大气、过滤污染物,使重新键入大气循环的空气和水质纯净,为城市输送健康的空气和水源。另外,绿色植物相当于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城市绿化当中的植物还具有吸附和阻碍灰尘的功能;植物经过光合作用之后能够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氧气,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3.3采用科学手段控制和治理颗粒污染物

  湿法治理主要是先利用水或者其他液体润湿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的颗粒污染物,然后再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相应去除处理,当前阶段主要使用的几种湿法治理办法有泡沫除尘法和洗涤除尘法等,期间会使用到喷雾塔、填料塔和泡沫除尘器等设备;过滤法则是利用有很多毛细孔的滤料老过滤含有颗粒污染物气体来达到去除颗粒污染物的目的,当前阶段常用的方法有布袋过滤法和填充层过滤法等,其中会用到的过滤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带式过滤器等;静电法主要是利用高压电场的电场力作用去除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在使用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把颗粒污染物大小、数量、操作费用等多种因素都考虑到,以此为参考依据选择适合的治理办法。

  4实现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必要基础

  4.1城市环境保护各部门需要密切配合

  由于大气环境污染与城市的水污染、噪音污染、风沙天气等相关性非常大,因此,单纯从空气治理的角度出发,其防治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城市环境保护各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寻找各种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性和关键的作用点,以此为基础去进行系统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划,只有这样,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效。

  4.2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环境保护并不是单个政府部门或者某些企业单位的专属工作,人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环境,环境保护也应该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在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公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公民可以做到的是自动减少私家车上路的频率,积极应用公众交通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自觉戒烟以减少相关的空气污染;自觉参与植树种草等活动,为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添砖加瓦。

  5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入手,以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为出发点,秉持调节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采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控制和减少特殊污染物的存在。以城市环保部门的互相配合以及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该项环保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效。

  作者:丁芳蓉 单位:宁夏银川金凤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宝成.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12):110~111.

  [2]刘利斌.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0):125~126.

  [3]谢欣欣.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1):115~116.

  [4]韩睿.大气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的追问与反思[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4):125~126.

环境保护的论文3

  国外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研究,从18世纪末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在20世纪实现了制度性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西方国家也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相关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有关本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产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世界遗产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自《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诞生以来,世界各国积极保护本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世界遗产保护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遗产保护理论也日臻完善。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践工作,详细论述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有关论述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在空间上进行一个圈层结构的划分,一般划分为三个区,即遗产核心区、遗产保护区、遗产缓冲区。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遗产建筑、遗址或地区的环境,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扩展的,也是遗产本身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二是指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或现在的社会和精神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用途或活动,以及其他无形的文化遗产形式,它们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以及当下的、动态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经济背景。也有学者将遗产地周边环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指向,主要是指遗产地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二是内容指向,主要是体现并保持遗产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资源,如土地、水、植被、矿产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等。这两种提法并无本质性区别。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UNESCO相关的建议和《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早已有共识:周边环境是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区来加以保护。20xx年10月,ICOMOS第15次大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发展了这一认识,从对文物本体的保护转向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共同保护,反映出对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重视。它承认周边环境对古迹遗址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贡献,呼吁要理解、记录、展陈不同条件下的周边环境,通过规划手段和实践来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监控和管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改变,要与当地和国际社会进行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增强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的意识。

  二、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中国实践

  国外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研究,从18世纪末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在20世纪实现了制度性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西方国家也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本体与周边环境的同等性。英国将文化遗产个体或区域与“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更注重外观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整体一致的基础上,鼓励内部功能的更新与再利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相关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其中涉及本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为了加强西安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的环境整治,国家计委于20xx年7月正式批准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20xx年陕西省公布了《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明确指出:秦始皇陵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是指对秦始皇陵保护对象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秦始皇陵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秦始皇陵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实现彻底“保护陵区、另辟新区、移民建镇”的整治工程,体现了对保护秦始皇陵整体风貌和历史格局的充分认识。

  再以丝绸之路申遗为例,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陕西丝绸之路7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有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官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其中彬县大佛寺石窟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主干线上,是目前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在丝绸之路申遗中,彬县大佛寺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设计秉承“大佛寺环境要好,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要安排好”的理念进行整治规划。城固县张骞博物馆及张骞墓遗址的保护项目不仅使张骞墓园本体得到了有效保护,还使张骞墓园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总体来看,我国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保护和展现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第二,在保护好本体的前提之下,让周边的环境体现出与历史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整体风貌,建立各具特色的街区。第三、在各历史文化资源所在的具体地段内,通过环境整治,形成系统地展示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

  作为世界遗产大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着遗产保护负担巨大而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由于世界遗产地周边各种本体资源可以向不同的功能资源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建设性破坏和旅游性破坏的问题与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对世界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外部经济的制约、产权设置重叠、缺乏有效的环境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原因所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国家住建部及各遗产所在地政府,借鉴遗产保护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已采取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在对这类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时,要充分认识到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三、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世界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产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为此,各遗产缔约国在承担起保护、保存、有效展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承担起有效保护遗产地周边环境的重任,使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真实完整地传给后代。因此,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展示问题也同样需要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法律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有明确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非常重要的原则。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最初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而文化遗产同样也存在“完整性”(地理范围上的完整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问题,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有景观,也是经过很长时期特定文化渲染而形成的综合体。遗产周边的区域文化体现、延续和发展了遗产本身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地周边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资源,都能从一定意义上完整有效地烘托和解读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遗产地的保护,都应当有意识地将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相结合,使遗产不仅要部分真实,而且要全部真实;不仅要总体真实,而且要细节真实;不仅要遗产本身真实,而且要遗产周边环境和氛围真实。

  (二)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何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所提出了一个定义:“满足当前人类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子孙后代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进行发展的能力”。在当代,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必须强调“代际均等性”,即后代有权利享受与当代同样的真实完整的遗产。因此,当代就有责任完好的把遗产保存下去。这是“保障民族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创新、社会进步的前提之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就是其周边环境生存之核心,文化遗产资源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某个环境当中,它必须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相关联、互动,才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才能协调发展。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到相关利益者的不同利益和诉求。因此,世界遗产周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际上就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是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平衡过程。对世界遗产不分范围的进行任意的开发和利用,甚至任意的损坏,可能会换得一地、一时的经济利益,但必定会把遗产的生态效益、综合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牺牲掉。这种经济利益至上、眼前利益至上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短视行为。只有进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研究,才是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延续下去的必由之路。

  (三)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世界遗产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力,成为当地优秀旅游资源。自从1987年中国首批“世界遗产”问世以来,“遗产旅游”成为我国旅游新的热点,世界遗产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世界文化遗产因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内涵,体现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依托它们所呈现出的城市环境,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典型的地方性和传统文化的烙印。

  以“丝绸之路”为例,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融通的道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全长5000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它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我国22个遗产点,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如新疆段以古城遗韵为宣传重点,甘肃段以石窟画廊为特色定位,青海段突出青海湖畔的草原游牧文化,固原段以边塞重镇为宣传基点。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旅游开发为手段,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能带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

  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人类对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永续的过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经历了由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到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共同保护的认识历程。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不论是对世界文化遗产本身,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规划之初就应在国际视野下对遗产地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遗产地的文脉和地脉,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环境保护的论文4

  水利水电工程动工工地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即范围比较大,存在土石方施工,工程动工会给四周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以对其实施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下文章围绕水利水电动工工地环境的保护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方案以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会涉及许多不同的项目,例如区域性多目标水资源开发项目,为某个地区的发电、防洪、航运、灌溉、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但是,在其发展的时候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还存在时间长,深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很受关注。除此以外,水库的水量增多,移民出行等各种行为,工程动工等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工程是否可以实施的主要标准,不管在流域水资源的利用上,水利工程的策划上,还是动工各个流程上,都要把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相关事宜考虑清楚,其中包含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联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等等。

  1水利水电工程的哪些方面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通常来讲,建造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如下过程中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1)水库的水量增多,湮没标准线,库区移民需要被安置,这样就会存在毁林开荒的现象,会使得水土出现严重的流失。一旦安置不合理,或是生活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动,移民生活不稳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水库充水以后,极易产生库岸崩坍的现象,会给地震的发生埋下伏笔,除此之外,河流出现较大的变动,就会影响到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

  (3)水库充水以后,会推进库四周的地下水位升高,这样就会加速土地的盐碱化等。

  (4)水库充水以后,水流的流速就会变小,降低了水体稀释扩散能力,同时会推进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加大,库尾就会存在富营养化现象。

  (5)某些水库充水以后,水温也会产生很大的改变,会存在分层现象,会给下游农作物带来严重的破坏。

  (6)水库出现湮没现象,会给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带了极大的影响;修筑坝也会给洄游性鱼类为首的水生生物带来极大的破坏。

  (7)水库回水末端很容易出现泥沙淤积现象,这样会占用很大的蓄水库容量,极易出现河床抬高现象,对于航运等方面来说都是极大的制约。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一旦出现,就会对泄流产生影响。由于把河流的水力环境的更改,会冲刷下游河道。

  2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更好实施的方案

  2.1在空气质量的维护上做好工作

  (1)对开挖期间存在的大气污染现象实施预防。在动工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凿裂法动工;钻孔和爆破期间为了避免粉尘污染的存在可使用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动工也应该首选湿法作业,以实现粉尘污染现象的降低。

  (2)针对水泥和粉煤灰泄露的预防方法:对于水泥、粉煤灰在进行输送,卸运的时候,要使其维持密封状态良好,同时存储罐要有警报器,在出口的地方要安设过滤器,要针对密封性能实施定期的检验与修复。

  (3)针对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方面的预防方案: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一定要配备除尘设施,在除尘设施的运行下实施混凝土搅拌作业,对于除尘器要实施维护、维修,并配有相应的使用制度,要使其一直处于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的时候,要注重维修和保养,避免因为老化出现汽油、柴油、机油等对大气有危害的物质的泄露,定期检查进气、排气系统是否顺畅。

  (5)运输期间所需要的车辆、动工所需要的机械,在燃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应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控制好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在运输期间车辆装载砂石、混凝土、石碴等以及出现散落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避免其遗漏到动工道路、工区场地上,假如落下的一定要配置专人实施清扫。场内动工道路的路面要归整,排水要通顺,同时还要做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在天气干燥的时候为避免灰尘可采取洒水的方法,道路一天至少洒4次水,动工现场也应该洒2次以上的水。

  2.2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好工作

  (1)对于土地的使用上一定要严格依照设计和合同标准,对土地实施优化合理使用。

  (2)在动工期间,要把握好给排水沟,排水系统的确立,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周边的植被和环境资源得到保护。

  2.3注重水质保护工作的开展

  (1)在动工场地可建造排水沟、沉沙池,这样可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和废渣的数量。在进行动工之前就要有计划性,排水的工作安排好。针对土石方开挖动工期间,要对开挖周围的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确定好。

  (2)对于动工所需要的车辆、机械在清洗的时候,要实施集中清洗的原则。清洗后的水一定要有集水池沉淀之后,才可以对外排放。

  (3)针对生产生活水实施保护的方案,对生产污水要有一定的净化过程和设备,例如水沟塞、挡板、沉沙池等,这样可使得排水与标准相符。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的生活污水,一定要有特定的管道,集中到无危害水域。

  (4)针对排放的污水要实施监测,一般要求一月一次,查到污水排放超标一定要使用合理的治理方案,以实现零污染的排放。

  2.4针对固体废弃物实施处理的方案

  (1)动工所产生的废弃的残渣、生活垃圾的堆放,一定严格遵照设计和合同文件标准,把其放到固定的位置集中处理。针对废弃的残渣要实施综合治理。

  (2)动工后续过程之中,针对现场的残渣要实施科学的整理,要确保场地平整顺畅,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绿化做准备。

  (3)要把动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好。

  (4)假如废弃的残渣之中存在有害的物质,一定要得到环保机构的批准,有人监督指导才可以实施处理。

  2.5在动工期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1)对于动工现场的树木,如果有必要才可以实施砍伐,动工现场之外的树木禁止砍伐。

  (2)在动工期间,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要做好,并做好工人环保宣传教育,使他们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动植物资源要珍惜保护,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其最小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打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严禁捕猎、砍伐野生植物,和捕捞周边的水生物。

  2.6对周围的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

  (1)将文物保护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开展,使得全体人员对文物有一定基本的识别能力。对于所有文物都属于国家财产这一事实有清楚的认知, 个人或是单位都无权占有。

  (2)动工期间,看见有疑似文物的时候,要马上阻止动工,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不要随意的移动,确保不会对其造成破坏,并上报给文物主管部门,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处理。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人员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清楚的认知,无论是在规划、设计、动工、调度等方面都会综合生态与环境的标准,进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最大的环保价值得以实现。

环境保护的论文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从政府决策、环境监督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的环境信息技术体系进行考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变革的时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监管的能力,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调节各方资源,能为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平衡,建设美丽家园。

  1 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扩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简称IT。具体而言,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提取信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之间的传递和共享,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问题,使用信息化的方式能对治理污染的方式进行创新化发展,与此同时能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在结合不同类型污染物特点的情况下提出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案,是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功能,从多方面进行调控。其次,我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中,提出了建设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这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推动作用。

  2 我国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技术在信息统筹功能、污染源的监控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将为“数字环保”的`进程提供便利条件。我国环境信息化在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业务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深入,在天空地一体化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即该技术能针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对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基础。具体而言,该系统能够对河流湖泊中的水质、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检测,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收集的力度和准确性,为环保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源。与此同时,我国发射了环保方面的卫星系统,能够全方位地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遥感技术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在环境管理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我国环保部门建立了环境信息统计系统、排污申报登记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排污收费系统、核与辐射系统等。这些新系统的建立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国完善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政府性网站,积极和社会公众以及环保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了全面的网络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在民众的监督下发挥政府职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监督工作。

  3 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治理违法排污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很多重污染企业依旧没有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标准改造技术,因此环境保护在监管上仍要面对监管对象散布广泛、难以控制的局面。执法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工作量大且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停滞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环境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 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政府在环保事业上的整顿力度逐渐加大,安装监控设备的重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针对辐射源进行监管,并在重点的饮用水水源和流域加强水质监控站的建立,能够实现环境预警系统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应该针对有害物体进行监控,尤其是在防霾工程上做好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努力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围,有利于优化环境监控体系。

  3.2 提高网络通讯技术的效率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与配合。此外,环境污染问题常常需要快速、准确地收集现场情况,在远程指导下减少危害的程度,缩小污染范围。这就需要我们提高网络通讯技术的效率,帮助指挥中心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随着我国网络通信覆盖率的提升,卫星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对污染现场提取数据和信息传输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对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通讯技术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3.3 建立统一的环境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环境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在社会监督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通过举报制度能够对污染企业进行行为上的约束。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其社会责任感。而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发挥上下联动的效果,有利于协助环保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4 结束语

  环境保护问题是发展性问题,提高对环境资源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电子政务,优化管理技术和手段,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关键性作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通过卫星技术,实现对数据分析和污染排放源的位置监测,建立水资源、空气资源的预警模型,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估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的论文6

  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更是农村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的发展同样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才能找到并制定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20xx年到20xx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實。

  农户缺乏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农户缺乏主动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的原因:第一,农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二,农户环保意识薄弱。经济主体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备个体理性。农村面源污染的主体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在农村生活的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的农户,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而且随意排放,随意产生污染物。这些过量的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等因径流或渗透进入水体,由于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致使社会剩余遭受损失。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消息闭塞,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农户的经济意识强,而环境保护意识弱。农户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种植户和养殖户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恶化。

环境保护的论文7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持续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受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甚至有的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重度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副产品质量,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环境检测技术,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及时高效、科学系统的进行实时监控和预防治理,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建设,提高农村周边环境质量,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营造一个优质的外部环境。

  1.我国农村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

  1.1 水资源的污染

  据我国环境监测站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 3 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质量不达标,其中大约有 9000 多万人正饱受水污染问题的困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农村种植农作物时大量的使用化肥、生活污水长期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此外,不规范的大规模的畜牧业和家禽类养殖也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1.2 土地资源的污染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遭到破坏。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大多以分散的农户独立经营为主,对现有的土地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没能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遵守生态环境规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走农业集约化的生产道路。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缺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农药和化肥配比方面仅仅凭借以往的种植经验,随意勾兑。这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污染问题。

  1.3 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污染

  首先,随着农村农作物地膜的广泛应用,非降解地膜使用破碎后仍然会大量残留在土壤和地下,造成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其次,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倾倒,畜牧业和禽类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问题,都会加剧农村的环境污染。

  2.环境检测技术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2.1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及时、高效的采集、分析农村环保数据,对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为专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理论数据,从而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应加大环境检测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农村环境检测和环境污染治理专业机构。同时,为了有效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要建立环境监测的预警机制,制定完整的风险预案,引进先进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实施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环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2.3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环境问题进行监测,帮助人们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空气、水源、噪声等污染问题的不同污染点进行监测,便于快速找到污染源,及时控制污染问题,从而实现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利用环境检测技术处理水土流失问题时,可以针对不同年份和季节的水土流失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规律,制定可行的水土流失措施。

  3.农村环保工作和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

  环保部门通过环境检测工作的采样数据,可以更好的为农村环保工作指明方向,为今后科学合理的评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治理农村环保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数据。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便于环境检测技术和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结合,首先要建立环境检测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各个地区相关部门的环境检测资源,主要包括:环保、畜牧、农业和卫生部门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整合所有可利用资源,明确各部门分工,提高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

  3.2 完善环境检测制度

  对农村环保工作进行环境检测时,要根据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明确检测目标,制定符合该地区的环境检测方案,保障检测工作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客观要素。筹建一支技术过硬、行动迅速的专业队伍,重点对农村饮用水资源、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污水的 COD 等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3.3 规范环境检测工作程序

  对农村开展实地的环境检测工作前,要充分掌握该地区的地理条件、人文因素等资料,确定合理的采样地点、应用正确的采样方式和采样频次,明确规定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和期限等,便于得到准确的采样数据和监测分析报告。

  环境检测分析数据的公布渠道要妥善处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还要对当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科学指导,防患于未然。

  3.4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

  在开展农村环境检测工作时,要不断加大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来满足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自动化的管理模式,精细管理,促进环境检测工作的优质发展。

  结束语

  环境检测技术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环境检测技术作为指导,才能对农村污染地区进行有效的科学治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的论文8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的背景下,环境和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不能够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是应该协调好国际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事实上,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对环境起到了调整保护的作用;另外,经济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措施的实行,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危机。本文谈到的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主要是体现在WTO制定的环境条款上,但在环境条款的合理落实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1国际经济法保护环境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除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对于各国的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国际经济法和全球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各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有好的影响,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关键点。本文主要是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来谈如何调整和保护环境,而国际经济法为什么会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最主要是下面的三个原因。

  1.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化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协调,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人口的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导致环境的负荷太大,而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忽视,使得人类与生态环境失衡,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只关注经济发展领域的活动,人们采取的是以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这种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方式,无疑使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合理发展也使环境进入了一个困境。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生产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高并且净化环境的能力弱。

  1.2环境保护力量的促进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972年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标志着全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觉醒,而贸易的发展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国际组织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控制大气污染宣言》等。这些公约都对缔约国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保护环境发挥了力量。同时,世贸组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例外条款”来协调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尽量做到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努力在经济贸易和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世贸组织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中明确把各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措施纳入到了考虑的范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也规定为了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成员方有权阻止某些发明的商业性应用,并为此可以拒绝授予这类发明以专利权。国际社会上各种环保力量促进了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和保护。

  1.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

  1992年里约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是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是要求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一体化的,应该将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制定经济的发展规划上,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也应该要好好地发展经济。

  国际经济法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为贸易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的发展,并且把实现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作为根本的目标,这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当然,可持续发展也重视环境的保护,却并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唯一的目标。它不提倡为了环境保护而导致经济的零增长,它主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协调好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把环境纳入了经济发展的过程。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忽视环境因素的,并且认为以环境为代价也是值得的。而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应该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明确地把环境这个因素融入到了经济发展中,充分展示了环境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2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国际社会才慢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国际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非常紧密。为了保护全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贸易措施,比如《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制定这些措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落实下来很困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超过了WTO环境保护条款的要求就变成了贸易限制,会造成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和争端。如何解决好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落实又不超出WTO中的环境条款也尤为重要。

  WTO中的环境条款评析。作为管领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在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全球性协调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协调好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WTO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然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明确了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的关系,并且制定了加强贸易和环境保护的规则。当然,起到最具体的环境保护作用的就是WTO在各项具体的协定中加入的环境条款。

  第一,《关税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关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第(b)项、第(g)项规定:强调成员国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但是不能够在造成武断、不合理的歧视,或者造成对国际贸易伪装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缔约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本国可用竭的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的健康。显然的是这个规定是一个大的、抽象的规则,本质上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很容易引起国际贸易冲突和争端。比如说: “进口国经常会依据《关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的例外条款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会给出口国带来贸易的限制,不利于出口国对外经济的发展,那么出口国会强烈地反对其违反WTO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以及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也就是说很难协调好保护环境和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落实上存在太大的主观性,每个国家制定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否违反了协定的规定,是很难去界定的。如果不再科学的把范围界定清楚,那么为实施绿色壁垒措施的进口国提供了法律上的免责通道,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的。

  第二,《农产品协定》对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进口补贴由相关的规定,并且在附件第2条中明确提出了 “绿箱政策”,用以保护政府对农场方的绿色补贴。政府对环境规划项目有关的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所给予的服务与支持,以及按照环境规划给予农业者的直接支持。这些措施都能够鼓励成员国对于本国环境的保护,提高成员国保护本国环境的积极性。用“绿箱政策”来鼓励本国的农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这一措施使得农业经济领域中也出现了环保的概念,使环保的领域更广,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第三,《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成了两大类:禁用和非禁用。非禁用补贴又分为可申诉和不可申诉补贴,其中,不可申诉的补贴包括了鼓励环境改进的补贴。《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第二款将与环保有关的补贴列为不可申诉的补贴,规定其他成员不能够对环保补贴采取反补贴的措施。《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如果成员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或者法规提出的新的环境要求,已经运行两年以上的现有设施,需要适应新的法规提出的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要求,国家应该对其适应新的要求给予额外的补偿,对其所需要的额外费用可以通过税费抵免等财政鼓励或者援助一次性给予20%的补贴。这一规定有利于国内环保企业的发展,为其减少了环境内在化成本,同时也会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14条中,明确提出了可以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但是在其他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成员方也可以例外地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但是条件是不能够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形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够对服务贸易变相的限制。此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同意成立了 “服务贸易与环境工作组”,对服务贸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报告和建议,一定程度上为协调服务贸易领域贸易和环境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方对人类或动物的医学诊断、治疗和外科方法以及生产植物和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方法等涉及环境方面的发明可以不授予专利权。同时该协定还明确指出,成员方为了保护国家的公共秩序或维护社会公德,包括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防止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以拒绝授予发明权和专利权,以阻止其商业应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拒绝授予专利的方式列举了法律不保护的情形:一是人类或动物的医学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二是有关生产植物和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的方法。尽管这个协定规定了以上两种拒绝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但是,内容限定的过于抽象,无法界定哪些措施是合法措施,哪些措施不合法,为贸易限制提供了保护伞。

  第六,《贸易的技术壁垒协定》规定了成员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可以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只要措施不超过这个目标所需要的程度就可以。协议明确地表明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是成员方的基本权利,当环境出现紧急问题的时候,成员可以采取简易的程序来公布其技术法规和标准。协议时鼓励各国接受其他国家实现环保目标的措施,并且要与本国的措施同等对待。前提条件是进口国认为出口国的贸易措施是符合其保护环境这一目标的,它才承认同等性。总的来说,这个贸易协定给了各国采取环保措施的充分自由。

  从WTO的环境条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WTO是通过“环境例外权”来保护环境的。毋庸置疑,环保例外权是有利于全球保护环境的,但是,内容的模糊性使得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然后,环境例外权中间对于环境保护的度如何来把握也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WTO应该对环境保护的标准的内容制定得更加确切化,这样才会有利于环境条款的更好的落实和保护好全球的环境。

  3国际经济法保护好环境的措施

  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盲目的发展经济,会导致环境压力的增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太过于限制贸易措施,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当然,如果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能够和谐相处。笔者认为要使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有太多社会经济因素、各国不一样的国情都会导致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难以相处。所以下面提出的想法只是一些大的原则,要落实还得靠各个国家、国际社会的努力和合作。

  3.1以可持续发展观来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贸易和环境保护确实有冲突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协调好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观来协调好贸易和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是可以长期共存的。保护环境实际上是保护可持续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发展贸易,实际上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所以,两者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维护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地发展经济,并不以保护环境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追求人类、持续、长期的发展。固然,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能够协调好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但是如何去落实才是关键。

  3.2尽量改变产品标准的不协调性,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援助

  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所以,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产品标准限制会更加严格,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外资,会实行相对较宽松的贸易政策,对产品进口的标准会比较的松。这样也就导致了发达国家更容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的产业,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带来了危机。各国之间贸易的有序进行是有必要的,但是,各国应该秉着共同发展,尽量做到在不给他国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进行贸易。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大力的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保护本国环境的能力。

  发展国家自身保护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发展中国家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本国的环境,需要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例如,印度认为在海虾—海龟案中,对海龟保护的关注本来可以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购买海龟排除装置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为了这个案件所花费的金钱可以为全世界提供海龟排除装置。因此,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这样的事项能够不经过贸易措施就能被解决。[3]如果说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能够购买海龟排除装置并将它们分发给渔民,那么国际社会就不用花费更多的金钱和力气来处理这件事情。

  3.3采取国际合作的方法,统一规制

  在没有国际合作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消除或者部分消除他国对本国环境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对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较强,有的则很弱,所以需要借助国际机制,进一步的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事实上,在具有全球性以及跨境转移的问题上,各个国家都没有为他国着想的念头,在本国利益至上的前提下,都存在着“搭便车”的心理,在环境保护上面具有被动性,不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合作是协调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途径。

  我们了解保护环境,每个国家、国际社会等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所以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和平对话,充分沟通;让WTO 和国际区域组织也能够发挥其作用尤其重要。目前,国际合作可以在环境保护的许多领域展开,如可持续发展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环境上。要使各国能够采取合作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国家主体的意识,不能够只保护本国的环境,对他国的环境也应该尽量少破坏。只有观念转变过来了,才能够促进世界健康和和谐发展。

  4结论

  WTO的贸易措施中与贸易相关的规定,在制定上都是有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的。我们不能够否定国际经济法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作用。不过,在实行上由于各个国家都具有主观性、特殊性,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够否认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笔者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是前提,只有在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中处于弱势,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来保护本国的环境;发达国家也应该尽量以强国的姿态来为世界的环境保护尽更多的力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WTO制定的很多环保措施,在理论层次上是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但是,应该加强落实的力度,把握好贸易限制措施的界限,不应该为了发展经济而越界,同时也应该不断完善环保措施。对于全球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是应该继续努力的,国家本身、个人也应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上,保护环境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

环境保护的论文9

  1引言

  在我国农村地区,水库、水塘、河流、沟渠、湖泊等地下水体和土壤水综合成为农村水环境[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较轻,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危害。随着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突发性水污染逐步侵害了农民的正常生产,还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成分PM2.5污染物给予大气环境沉重的打击,大气污染造成了城市天空能见度逐渐降低,温度变高,地表紫外线强度增加,大气出现漏洞等等,诸多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给予人们生活上沉重的打击。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技能型问题,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的农村环境情况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废水和农业养殖废水的不断排放,造成了江河的泥沙携带污染物渗透到了地下水层中,造成了地下水层的污染,严重侵蚀了土层,导致水土流失,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长期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威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2]。目前的農村河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整治力度不够大,并且缺乏科学的监管,造成河道整理不彻底的现象频繁发生,对农村水环境带来极大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安全。河道的堵塞,会造成河堤侵蚀严重,岸坡出现坍塌现象,致使河道拥堵,影响农村生产用水,并且会对农业灌溉、防洪防涝工作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农村的经济生活环境逐步完善,人口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生活污染。

  例如:农村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用水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的需求也在增加。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反而直接排放,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河道、地下水的安全,造成当地居民出现铅中毒等重工业中毒情况发生。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度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污染,造成农药中毒事件,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活系统简单,没有科学的污水排放系统,所以部分的农民会在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和粪便,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用水安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农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关键在于水质保护问题,加强保护农村水体健康,科学方式治理污染水源,合理的节约用水,科学的分配水资源。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统筹管理,多部门配合监管,科学分工协作,并且依据严格的国家管理规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杜绝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3]。

  (1)制定化学农药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量标准,积极推广全新高效环保型农药和化肥,实行绿色生态养殖,增加土地的轮耕休耕制度,促进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物理方式杀虫防病,降低农村化肥、农药污染。

  (2)加强河道整理监管,树立治理榜样,并且依据农村发展特点设置农业河道治理试点建设,促进河道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固河道堤坝和河岸,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维护河岸,增添农村的自然生态整洁气氛,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增添人文气息。

  (4)加大科学用水的宣传,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对农民科学用水的概念,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杜绝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提高农村水环境品质。

  (5)政府应该加紧建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站,通过科学防治处理,有效降低污水排放指标,并且通过积极处理、科学取样搜集等形式,加大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农民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6)政府增设河道清洁岗位,并且定时、定期对河道进行维护,制定分段清理政策,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重视河道清理工作,促进河道保护状况,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

  (7)利用先进的水资源检测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水质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整治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通过检测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的数据,增加了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科学处理依据。

  4大气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对大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4]。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是:交通汽车尾气污染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我国北部冬季温度极低,多数地区多采用煤炭进行取暖,在煤炭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于大气的污染格外严重。

  大气环境遭受破坏,对于植物的影响非常巨大,氧化物和硫化物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随着汽车废气、工业废气等气体的逐步排放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了阳光照射,不利于人们和植物的健康。

  5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5.1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步普及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在给予农民便利的'同时,汽车尾气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伤害,汽车尾气中的PM2.5成分对于大气层的破坏非常严重,造成地表紫外线幅度提高,气候逐渐变换,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大气层的破坏,应该管控汽车尾气排放工作[5]。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荐,不断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型汽车,加速建设清洁能源供应站,提高燃油浓度质量,减少浪费,积极推动大气环保事业的发展。

  5.2加强生态绿化环境

  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环境的观赏性,还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直接反应,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的清洁,为了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绿化建设,创建生态绿化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种植计划,有效保护大气环境的健康。

  5.3控制煤炭燃烧数量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多采用煤炭供暖形式,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率在节约自然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效果[6]。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已经采用统一供暖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利用煤炭资源的形式,有效减低了煤炭的使用量,降低了煤炭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指数。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斷发展,有效取出煤炭中的无机硫,能够减少大气污染。而逐步开发的核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步替代了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效提升了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

  6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效率逐步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但是对于环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现象频发,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大气层漏洞、地标紫外线指数升高、气温变换等现象是自然给予人们的惩罚,笔者对于农村水和大气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积极促进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手段,减少污染源,加强绿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指数,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龙. 浅谈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xx(10):140~140.

  [2]李羚, 胡丽丽, 张猛,等. 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 科技传播, 20xx(11):29~33.

  [3]刘科, 张保伟.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 决策探索月刊, 20xx(11):32~32.

  [4]李世东. 青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xx.

  [5]杨春娟.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J]. 经济论坛, 20xx(11):24~28.

  [6]王俊. 东阳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xx.

环境保护的论文10

  摘要:农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农业环境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农业环境对农业资源、人类生活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然而,随着经济提速,不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时常发生,对整个农业环境及人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基于此,通过分析农业污染的现状,阐述保护农业环境及人居环境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关于农药污染的论文

  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其中包括农业用地、水、生物等。维护农业环境的生态稳定是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和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会破坏土地生态的稳定性,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破坏,对此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及时地控制农药使用以及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药污染现状

  农药作为一种化学药剂,在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提速,对农业产品产量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农药的滥用,从而产生了农业污染,对土壤环境、水、农业生物造成了破坏。就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科学知识以及环保意识的普及程度较低,导致了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以及农药的处理乱象频发,不合理利用农药的情况时常发生,这样不仅仅导致农业作物的生产产量受到影响,还破坏了土壤环境,污染了部分水源,对人体健康及人居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国目前农药污染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过度依赖农药,忽略了利用生态原理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根本方法。农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以最为快速的方式解决农田中存在的自然灾害现象,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形成了一种滥用农药往复循环的环境污染现象[1]。二是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忽略了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滥用农药造成了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田生态环境是农作物生长生产的基础,农民生态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农田环境中存在的环境稳定因素,人为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这种稳定性,破坏农田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控制农药污染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保护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乡镇中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肥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的滥用等,是农药污染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农药污染也就控制了农田中极端生态现象产生的频率,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控制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污染情况的产生,必须学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2]。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根本支柱,减少农药污染情况的产生,维护好农业环境,学会利用农药避免滥用农药情况的发生,我国才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2.2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农药产生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改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生产的农业环境,改造农业环境使其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人类科技知识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限制,在农药使用方面产生了重大问题,农药滥用情况经常出现,农作物的生长生存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农药污染的出现势必会破坏农业环境,一旦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时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还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极端农业生态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系统的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农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环境不仅仅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保护作用,对推进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保护农业环境,抑制农业污染和农药污染迫在眉睫。

  2.3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城镇一体化建设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要维护好人们的人体健康,在人体健康方面做出重大的保障措施。农药的合理使用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农业生产的安全决定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安全,当农药过度使用,势必会造成土壤水污染等情况的产生,对农业的整体环境造成破坏,反过来会影响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各个行业的稳定,最终影响城乡人民的身体健康[3]。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城乡人民的身体健康,控制农药污染就是对组成农业环境各种要素的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管制,一旦当某个重要的环境要素因农药受到污染,势必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最终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说,控制农药污染是加快建设以人为本的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3控制农药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

  3.1加快完善保护农业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保护农业环境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与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基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完善保护农业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农业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保护一方的事情,还牵扯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相关方面通过立法规制的办法规制不合理利用农业的情况,通过解决农药滥用农药污染的问题来保护农业环境。完善立法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运行的最根本保障,完善保护农业环境方面的立法,是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和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根本保障。通过完善保护农业环境的立法,有效地改善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滥用情况,控制农药的使用从而反过来影响整个农业环境的优化,完善立法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3.2严格管理农药的售卖使用

  农药污染、农药滥用、农业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是对农药的售卖以及使用缺乏根本的认识和管理。全世界70%的农业化肥被中国施用,在农药售卖中,没有建立一个合格的售卖准入机制,农药售卖乱象频发,不安全使用农药情况的产生也是经常发生,再加上人们对农药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农药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从根本上抑制这种情况的发展,就需要严格管理农药的售卖使用,通过管制售卖者的售卖资格,提高人们对农药使用的重视程度以及合理利用意识,在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下保证整个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3.3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对生态环境不重视,必定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的损害,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大力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农药使用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自身在利用农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时应该多加注意,尽量利用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同时保证农业环境和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能够保证人们合理地认识农药的使用,避免滥用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

  4结语

  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发展,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是迈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农药污染的情况发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同样对农业环境进行改善,改变农药污染的现状也需要时间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春雨,杨峻,刘西莉,等.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危害与控制途径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xx,35(2):12-18.

  [2]李珣,袁盛勇,张梦恬,等.农药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研究与应用,20xx(3):43-46.

  [3]陈健,胡筱敏,姜彬慧.种植基地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xx,32(05):35-38,72.

环境保护的论文11

  从地理位置、水质及沉积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等方面介绍亚龙湾生态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形式及成效,提出对亚龙湾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1 亚龙湾概况

  1.1 地理位置

  亚龙湾又称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东南约30 km处,湾内海岸线东起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18°11′53″,109°42′00″),西到白虎岭南端的白虎岭东角(18°10′30″,109°37′21″);湾域南界以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东洲、西洲岛外缘和白虎角连线为界,是一个半封闭的天然海湾,东北西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南海相通。湾顶有宽40-50 m沙滩,长达7 km,海湾东西宽11.3 km,南北长7.2 km,海岸线长10.2 km,湾口偏东以东洲、西洲两岛为天然屏障,湾中部有东排、西排等大礁石散布[1]。亚龙湾集现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有“东方夏威夷”美称,亦是我国冬泳、海上运动及海底潜水活动基地,1992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2 水质及沉积物

  20xx年8月,根据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亚龙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良好,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汞、铜、锌、铅、镉、砷、油类、悬浮物等测值均符合第一类海水质量标准;沉积物中铜、铅、锌、镉、总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

  1.3 红树林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海岸特有的珍奇类型,在亚龙湾西部,无名河出口处砂坝背侧,由于这里风平浪静,沉积物细小,以及盐淡水的混合作用,发育了红树林。红树林植物高度1-2 m,成片分布,主要红树树种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筋(Acanthrs ilicifolius)、海榄雌(Aricennia marima)、假茉莉(Clerodendron inerme)、秋茄(Kandelia candel)等。

  1.4 珊瑚礁

  亚龙湾海域的东排、西排是2个出露面积不大的'岩岛,岛的东南两侧水深、岩陡、浪大,因此极少有活珊瑚生长,而只有海藻及牡蛎附着在岩壁之上。岛的西侧及北侧水浅、浪小,生长了非常丰富的珊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珊瑚礁体。5-6 m浅水深为造礁石珊瑚茂盛集中生长区域,而6-10 m水深为软珊瑚生长区。亚龙湾海域造礁石珊瑚有12科21属45种,造礁石珊瑚主要优势种有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和火焰滨珊瑚(Porites rus) [2]。

  2 亚龙湾生态旅游现状

  2.1 生态旅游形式

  亚龙湾海域生态旅游活动用海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东排、西排部分,用海总面积11.85 hm2,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有潜水、半潜船、透明底船、潜艇观光及水下照相摄像等(表1),均为海洋生态观光项目,海南亚龙湾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在其开展海洋旅游活动。

  2.2 生态旅游成效

  三亚保护区首先在亚龙湾区域建立了“亚龙湾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保护区。”引入企业合作适度开发旅游项目,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尝试实行“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达到保护区的工作目标,也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入区企业不但支持保护区建起管护站,配备协管员和巡护船只、海上通讯设备等,还积极配合参与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公众宣传教育以及清理海底垃圾、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等活动。据近5年统计,旅游公司全年经营天数261-336 d不等,半潜观光项目接待游客每年在8 000人次以上,潜水项目接待游客10 000人次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尽管珊瑚礁生态系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都很高,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损害严重[3]。从目前来看,亚龙湾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好,造礁石珊瑚覆种类多,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旅游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在三亚市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区域、期限、规模和运营方式开展生态观光活动。

  (3)公司应配合保护区加强对旅游活动内容、方式、范围和强度等要素对亚龙湾海域环境影响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4)旅游活动应注意对海底珊瑚的保护,游船禁止在珊瑚生长区内抛锚,对于海底潜水观光,潜水向导作珊瑚礁保护知识的培训,游客下水前应由专职训练有素的潜水向导进行珊瑚礁保护的教育,严禁损坏珊瑚和捕捉珊瑚礁生物的行为。

  (5)根据亚龙湾片区实验区适度开发的要求,保护管理处应加强对水下旅游项目的控制和游客容量限制,最大不得超过1 000人/d,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的论文12

  1公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污染的表现主要是,在施工中所出现的生产与生活污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就会污染地面水环境,甚至对地下水源也产生危害。在公路桥梁基础等施工过程中,洼坑排水以及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排入到河水中,会增加水质的含泥量。

  2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合理选择路线,精心设计

  要减少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破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相对合理的路线,在路线选择的时候要远离那些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包含多个方面:像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等。公路路线在经过那些植被比较茂密、动物种类比较多的路段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公路对于主河道的侵占以及对于周围植被的破坏。进行路线设计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对自然水系产生的影响,就要把传统的定线方式改变,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定线的效率,还能使线路的布设跟沿线的地形吻合,减少断背曲线等不良路线。在纵面设计的时候,要在平面线位的配合下进行因势利导,不能过分的追求高指标,要减少大填大挖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对自然植被所产生的毁坏。

  对于湿地、水源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特殊地段,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绕行。那些不能避开的',就要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环境破坏。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原有的自然稳定性,因为开挖问题就可能导致应力释放引发坡度滑动。当前很多设计都很少考虑到应力释放问题,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出现滑坡问题之后的治理费用要比之前避免滑坡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此外,还要重视公路排水设计问题,因为排水设计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公路本身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出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2.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2.1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就要注重对公路施工机械的保养问题,保证机械有足够的润滑来减少噪声。对于施工路段在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小于150m的情况,要限制施工的时间,也可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施工噪声对于居民生活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工人的劳动保护,要实施轮班机械操作制度,减少大范围接触高分贝噪声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在噪声周围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工人,发放相应的耳塞等保护工具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公路防噪声屏障,把金属、轻型符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2.2.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防范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工作,在粉尘材料运输的时候要有遮挡措施。料场与搅拌站要设立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在距离两百米的范围之内不能出现集中的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等。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沥青材料搅拌厂要设置在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点之外的风向处,这样为生产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爆破技术,可以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以及装药方法,强化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爆破所产生的粉尘污染。

  2.2.3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施工带来的水污染,以路边沟的路边水污染为例,要把路面的水跟农作物灌溉的水分开,可以在公路沿线设置一部分集水池,把公路路面水导入到这些水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3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建设在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公路建设管理者重视公路建设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保护的论文13

  人类与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污染的扩散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已经显示出一张黄牌。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幼儿是人类的未来,也是明天地球的主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首先让幼儿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幼儿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并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因为许多习惯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所以幼儿园的儿童教育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实践。我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努力。但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呢?

  首先,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容易被暗示的特点。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因此,要培养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教师本身必须对他们充满感情,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在引导孩子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我们尽力理解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陪他们玩耍,让他们提问,有时问他们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一起讨论和思考。例如,有一次,我看见玲玲在楼梯上把餐巾扔在地上。她以为我没看见,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捡起来。所以我拿起餐巾,故意对着孩子喊道,“哦,天哪!谁扔的?它弄脏了我们所有美丽的幼儿园!”只见玲玲红着脸低下了头,什么也没说。借此机会,我会告诉孩子们,将来我们应该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这样我们的幼儿园才会永远美丽。从那以后,孩子们一看到外面的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乱扔垃圾的习惯也大大减少了。

  第二,父母应该言行一致,家庭教育不应该被忽视。

  孩子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以我特别注意这一点。当芮芮在一个小班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父母必须让他把任何带壳的包装纸扔进垃圾桶。如果周围没有垃圾桶,父母会把它放进他们自己的包里带回家,或者当他们看到垃圾桶的时候扔掉。

  芮芮非常喜欢喝牛奶,喝完牛奶后会按照父母的要求扔进垃圾桶。起初,他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因为垃圾桶有一个脚踏板,他一踩上它就会打开。他渴望玩这个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游戏已经成为他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培养实践兴趣,增强儿童环保意识。

  在组织孩子们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时,孩子们可以随意渗透环保意识,或者说是有意识的兴趣培养。

  小孩子天生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只能通过触摸、学习和自己动手来产生。在幼儿环境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这一点。据此,我们在活动中引入了大量的操作实验。我过去常常和小孩子一起收集旧的无用的`东西,用塑料罐做小花盆,这样每个孩子就可以种一个花盆。孩子们每天早晚给植物浇水两次,还让植物吸收阳光。虽然这很简单,但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起初,孩子们给花浇了很多水,但后来他们知道这会损害植物,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给花浇多少水。

  此外,孩子们应该告诉我们并询问观察到的任何新现象的根本原因。更有趣的是,孩子们互相竞争,找出谁种的植物最好,谁最喜欢它们。

  第四,让孩子离开学校,融入社会,体验成就感。

  孩子们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捡树叶。用叶子包饺子,把叶子切成肉末,用叶子当钱,游戏结束后,总是一团糟。因此,老师不喜欢孩子们玩树叶。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下令不允许他们捡树叶。我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不愿意拒绝捡树叶。总是有孩子偷偷玩树叶。然后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捡树叶?我被迫停止,真的能停止孩子的兴趣吗?我能换个方式吗?所以我想带孩子们离开学校,让他们融入社会,为每个人做好事。这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体验到为社区居民做好事的快乐。为什么不一击多用呢?我让孩子们捡起树叶,把它们喂给熊(垃圾桶),看看哪个捡的树叶最多。谁是最勤劳的婴儿?不出所料,那天孩子们非常开心,户外环境也大大改善了。每个孩子脸上都带着自豪的微笑。从那以后,喂养幼崽成为孩子们每月社交活动课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时,当老师强行阻止孩子感兴趣但不太正确的事情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然而,如果孩子的兴趣被抓住并延伸到事物的另一面,孩子的兴趣就得到满足,问题就能得到圆满解决。从孩子拾起落叶,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做事会事半功倍。

  五、教师遵循指导,升华环保意识。

  事实上,我们对幼儿的环境教育很感兴趣,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关心和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不停止知识层面的教育,而是帮助幼儿将这种学习兴趣升华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

  在幼儿中开展了“不乱扔垃圾”和“减少塑料袋”等活动。家长们报告说,经过环境教育后,他们的孩子不会在街上乱扔垃圾,他们会提醒家人不要乱扔垃圾。孩子们主动回家,劝爷爷和爸爸不要吸烟。我经常提醒妈妈不要用塑料袋购物,而要用环保袋。在环境教育中,我们应该善于让孩子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统一他们的行为和知识。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只要孩子们有这样的兴趣,他们就可以调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保护的论文14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指人类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的总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当前的道路系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如何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协调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规划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逐步成为环境学者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道路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当前的道路系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道路规划指的是现代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规划根据人们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道路建设方案,制定出适合群众生活和环境保护的最优路线,保证环境保护和道路规划的协调发展。道路规划必须从生态学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寻求环境保护和道路建设的有机结合。

  一、环境和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定义和内容环境(environment)指的是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基本空间,是影响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和人工改造因素的总和。

  环境可以包括空气、水、植物等物质因素,同时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因素;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自然环境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类的加工改造却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以环境要素为主要划分点,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

  (二)环境保护的概念分析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protection)一般是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中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综合。具体来讲: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各种自然资源并进行有效地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和破坏,进而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从而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道路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一)道路环境保护的内容道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和控制“道路工程与路域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逐步发展起来的。道路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首先是分析因为修建道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形象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然后在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其次是在道路的建设、设计、运营以及施工的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出道路各个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和体系,从而使得道路在达到运输功能最大化的情况下,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道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在环境运行过程中,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道路建设在施工过程和运营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第一,如果道路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地的情况,不注意道路沿线的环境问题,就会造成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影响到道路沿线的生态平衡;第二,如果对道路的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环境问题;第三,脱离实际,对道路无休止的延伸就会破坏自然风貌,造成环境资源的损失;第四,道路上的车辆在运营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也会给道路沿线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第五,道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道路建设施工对沿线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要引起来大气污染、水污染、突然污染等,就会造成沿线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道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道路环境保护,可以保证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对道路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使社会的生产者们能够处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和工作,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来自外部的干扰和影响,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

  其次,保护和改善道路环境,加强道路环境保护能够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道路的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些如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等一系列危害,对道路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保护和改善道路环境,加强道路环境保护能够促进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新的设备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有些进口的先进设备必须在没有粉尘、没有震动的情况下方可运行,所以说保护盒改善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三、环境保护对于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好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建设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和发展造成危害。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显示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然而环境保护是人类任何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道路施工规划领域,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道路沿线的环境破坏,空气污染造成了能见度减低,水土流失造成了洪水的泛滥楼桥冲毁等因环境问题给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造成巨大的损失,使道路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部分,最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自然环境问题的实质问题在于人类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过度地索取,而远远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并且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警示:我们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与道路建设之间的关系,重视道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搞好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促进道路规划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四、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一)积极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首先要积极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保护体系,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地方与相关施工单位和部分的关系,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加大惩罚力度,对违法者进行严惩,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本管区范围内环境质量问题的监督力度,积极为本区的环境问题负责,认真组织和落实道路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监督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合理有序运行。再次,各个道路施工单位的法人和相关负责人一定要认真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积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大责任。

  (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强化防范意识要大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防止施工不当造成道路沿线的环境污染。在道路建设的施工阶段,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的不正确和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施工路线的规划不合理,就造成了道路施工沿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要想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要在道路建设中做到填挖平衡、土方在开挖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雨季,加强道路沿线的绿化,进而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保护施工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其次,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废弃的石块斤进行妥善的处理,我们可以把道路施工剩余的石块放到远离农田的地区,把剩余的土方运到填土场中进行堆放,然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这样也

  可以用来进行种植绿化树木,同样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再次,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住宅区防护带的建设问题。

  一方面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及时安装防护隔离带,这样可以减轻噪音,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要按照时间段进行施工,比如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道路施工单位应该禁止施工,减少噪音。在施工过程中,拌合场应该远离医院、学校、疗养院等有着特殊要求的地方,尽量减少拌合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在施工爆破的时候,应该采用延时爆破的技术手段降低噪音和振动,注意动力机械的保养,使机械保持着最优的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睡眠质量。

  (三)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施工设计道路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同于其他的产矿企业。道路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呈带状分布,属于线性污染源。所以说:道路施工和建设在可行性论证的阶段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对道路施工周围的环境进行更加有效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预防的主要措施。在道路施工的项目规划中,要争取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路线要尽量避免穿过对环境影响非常明显的区域,比如说:生态园、自然保护区等等,要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原有的面貌,保护原有地址结构的稳定性。

  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道路施工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道路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坏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田平.公路环境建设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版.

  [5]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城市交通.1994年.

  [6]李凤腾,易定安.高等级公路绿化及体会.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

环境保护的论文15

  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开发水资源对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水资源的开发也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策略,对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事业非常重视,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水资源开发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工程,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引起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并且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

  一、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一)造成地面沉降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我国的沿海地区每年的降雨量比较充足,浙东地区年降雨量1400-1800mm,属于降雨量较为充足的地区,而我国的淮北地区年降雨量800-900mm,属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因此,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拥有量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1】。再比如,我国的宁波、上海等城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在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很好的避免环境破坏,而我国合肥、蚌埠等城市的水资源持有量较少,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对自然环境构成破坏【2】。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来源为地下水,有些城市如我国的淮北市,虽然地表水的含量有限,但是淮北市的地下水具备很好的富水性,因此,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充沛。我国的阜阳市地下水的深度在100m以上,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对环境构成影响,而过多的开发地下水资源有可能造成地面的沉降。地面的沉降严重威胁城市的建设工程,也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是著名的沿海城市,拥有较为充沛的水资源,在这一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避免地面沉降的问题。而一些北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比较容易导致地面沉降我国北方著名景区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因为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造成许多美丽的`草原出现坑洞,而这些坑洞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修复,影响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的开发很容易威胁生物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河道修建了堤坝,以便实现水资源发电的目的,但是,堤坝的修建对河道的通畅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河流中的生物因此不能得到正常的流通,使得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威胁【3】。目前,我国很多河道的自然生物数量急剧减少,例如,我国稀有野生动物中华鲟的生存现状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堤坝的建设使得河道水位与正常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野生动物或是被暴露在水面上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或是被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影响了正常生长。还有些鱼类被堤坝阻隔无法实现正常的优胜劣汰。一些稀有鱼类因为水资源的开发失去了产卵的理想场地,使得野生鱼类无法正常繁衍,减少了野生鱼类的数量,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施工地点的野生动植物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得施工过程影响了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图一,水资源开发造成地面变化的示意图

  (三)影响河床稳定性

  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就是修建堤坝,堤坝的修建使得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堤坝不仅能够阻挡水资源,也阻碍了河道内泥沙的正常流通,而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尚且无法人为的实现大型河道泥沙的人工调整。因此,一些河道的泥沙流通规律和洪峰规律被水利工程打破,导致河水洪峰时间与正常的时间存在差异,防洪人员无法根据正常的洪峰规律进行防洪工作,严重影响河道周边公民的生民财产安全。

  二、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改良水资源开发地区环境保护体制,避免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开发机构必须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合作,对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改良,以便达到避免水资源开发地区地面沉降的目的。制度的制定要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有量充沛的地区和水资源保有量较少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开发措施,并且保证水资源开发地区的流域管理工作与区域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美的配合,要将避免地面沉降作为制度制定的重点,制度的制定者要尤其关注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权力划分的科学性,促进区域水务一体化建设,并且协调水资源开发团队各个部门的关系,并且提高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使制度具备更强的执行力。

  图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的问题的检测图

  (二)改良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机制,保证生物多样性

  要将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工作作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环境保护部门,水资源开发部门与国家防汛减灾部门要在工作中保持密切的配合,共同制定生态调度方案。要加强对区域内大型水电站的统一调度,深入的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措施,并且以合理的统一调度保证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是调度工作的基础,只有研究人员确定了区域生态健康基准点,生态调度工作才能在正确的信息数据指导下进行。生态调度工作还要完善调度补偿机制,很多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生态调度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区域生态恢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调度补偿,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以便改良供水市场价格,节约水资源,还要注意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开发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保证河床稳定性

  各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地区的重视,并主动与水资源开发部门取得联系,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水资源开发机构开展公益课程讲座,详细的宣讲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可能产生的河床稳定性受损导致的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存构成的严重影响,以便提升水资源开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认识,将保证河床稳定性作为工作的重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趋于合理。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要结合水资源开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开发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的进行整合,以便开发工作与防洪工作有机结合。例如,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扩建堤坝的方式,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对河滩进行加固,并且预留足够的洪泛区,避免洪水泛滥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在对规划方案进行改良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资源开发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协调,将环境保护措施作为水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是我国很多城市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工作。但是,不科学的水资源开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最终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入的分析当前水资源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实现水资源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8-08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11-03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