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4-06-11 10:03:04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保护论文15篇

环境保护论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热议和关注,创设美好环境、保护美好环境逐渐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义务。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幼儿环保教育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幼儿教师,在起点上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根据当代环境问题现实要求和学前教育工作实际,结合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一、 创设美好环境,激发幼儿美感,培养环保习惯

  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共识,“营造美的环境就能创造美的心理体验,同时糟糕的环境则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主要靠外界环境的微妙变化、作用和影响逐步获得,试想,一个杂物满地、绿化不足、不讲节约的幼儿园怎么能够培养出幼儿积极的环保意识?一个教师随意踩踏花草、不珍惜粮食、不爱护环境的幼儿园,怎么培养出爱护自然环境的幼儿?所以,为了幼儿能够成长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中,必须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外因,它不仅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载体,还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显性文化。幼儿园环境既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场地,又是陶冶师生心灵的无言之师。

  (一)创设和教育要求一致的优良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我认为首先应该重视绿色幼儿园的创设。绿色文化的配置,需要不断增加幼儿园新绿,力争做到绿化面积大、数量足、种类全,与周边环境融合,为幼儿学习生活增色。其次是大力提倡盆景文化,引导师生进行盆景培育、花卉栽种、根艺创作,通过形态丰富的盆景和根艺作品,营造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再次,是要强化楼道文化,精心设计、合理谋划、板块明晰,安排生态、水资源、节能、环保、爱护地球母亲等内容的宣传项目,让幼儿园的墙壁都能发挥无声的育人作用,创设环保教育良好环境。最后要大力构建垃圾文化,教育倡导废弃物回收,变废为宝,幼儿教师示范带动全体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及废物利用习惯。幼儿园通过建设优雅、舒适的文化环境,让教师和幼儿都能充分感受外在的环境保护教育气息,让环境保护教育能够真正从深层散发和融合,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

  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在幼儿的环保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以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要素为突破口,对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进行培养和强化,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的环保习惯。按照幼儿一日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提出诸如“五会”“五不”的习惯要求,即学会用餐、不洒饭粒,学会回收分类废弃物、不乱扔垃圾,学会自己如厕、不随地扔垃圾,学会轻声走路说话、不大声喧闹,学会节约用水、不浪费水。平常学习生活中,教育和引导幼儿形成及时关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省纸张、珍惜粮食的习惯;平常活动中,通过带领幼儿捡起幼儿园内外果皮纸屑,随时随处把丢在地上的果皮纸屑捡起并送回垃圾桶,在各个班级设立“环保小卫士”奖项,通过鼓舞和奖励,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在园外集体活动中,纠正孩子们乱扔食品袋、果皮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自己随身携带垃圾袋,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能自觉主动收集废弃物。同时,鼓励幼儿随时收集废纸、废易拉罐、费饮料瓶等废弃物,但不是把它们当做垃圾扔掉,通过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弃物制作手工作品,教育幼儿形成废物利用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卖掉收集的废弃物换钱后购买花草、图画等,让幼儿懂得垃圾再生利用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如果幼儿教师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久而久之,幼儿就能自觉形成环保习惯,让从小形成的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收益终生。

  二、 借助环境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环保

  为了教育引导幼儿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全面倡导绿色环保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幼儿园环保教育中,我们可以环境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切身体会环保和节约的重要性,逐渐学习和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

  (一)经常组织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组织开展“废弃物利用”“多彩的叶子”等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废弃物手工制作,校内外捡落叶、制作叶贴画等环保活动,让幼儿经历废物变宝和一物多用的过程。通过废弃物制作竞赛、环保作品展览等活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通过开展小种植活动,带领幼儿参与园内花草种植区域的花苗培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培土、浇水,共同感受种植的快乐和幸福,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培植花苗,带到学校共同绿化幼儿园。通过在各班组织开展“绿色环保”主题绘画、创作活动和环保标志设计活动等,强化幼儿的绿色环保意识。在课堂中利用儿歌、诗歌或故事给幼儿创设“绿色环保”的宣传阵地,让幼儿在故事或诗歌中体会“绿色环保”有多重要。通过大量的“绿色环保”专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绿色环保意识,幼儿再带动他们的家长、乃至社会,通过这样的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有了环保意识,共同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二)利用环境节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为不断加强幼儿的环保教育力度,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熟悉的环境节日,开展各项环保教育活动,巩固幼儿环保教育成效。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可以围绕“树木”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比如树的分类、用途、与人类的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活动。在“爱鸟周”中,要求幼儿收集鸟类信息,让幼儿学会辨别益鸟和害鸟,在班级里布置鸟类专栏,激发幼儿保护鸟类的情感。在“世界水日”,可以组织孩子们观看缺水后果的图片和视频,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让幼儿用手中的画笔展示自己家中是如何节水的。地球日,我们可以开展“我爱地球”活动,让幼儿在圆形纸张上展示自己心中美丽地球的样子,在绘画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 加强与家长交流,家园联合,提高环保教育实效

  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呼应和配合,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效果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明白环保教育中对幼儿及家长的相关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巩固环境保护教育成效。如要求家长言传身教,用自身的环保行为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求家长多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多给孩子讲解环保方面的知识,激发孩子的环保情感等。

环境保护论文2

  1.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1.1现代产业发展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改造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密切相关,而且节能降耗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产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加工,与此同时也需要协调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非金属矿产物的深加工技术对于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提出了发展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技术的方向和措施,例如许多非金属矿物,硅藻土、珍珠岩等加工后具有较高的活性及选择性吸附的特性;膨润土、沸石、石墨、石棉等都与航空航天技术及生物技术有关;云母、金红石、滑石等与信息技术及产业有关;现代的高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均与非金属矿物密切相关。

  1.2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形式严峻

  我国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而其中有一部分的非金属矿物本身或者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而具有适合用于环保材料的性质,再者,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的储藏量非常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以及重复使用的一系列优点,所以受到各个开发商的青睐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加工非金属矿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非金属矿物的开发都格外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我国非金属矿物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不注重保护环境质量,造成了对于水体以及空气土壤等的不科学合理污染。因此,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曰益严峻,遭受着挑战,需要迫待解决。

  2.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相关的企业单位在进行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只对于非金属矿物无节制的开发、加工与利用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那么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暂的繁荣并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我国未来非金属矿物开发加工的发展将以全面提升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功能或者是应用性能为s的,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宗旨,注重环境保护与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充分结合、齐头并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

  3.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

  我国现代的高新技术、高科技设备、新材料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都与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主要分为粉碎技术与设备、分级技术与设备、表面改性技术、干燥技术与设备、造粒技术与设备、材料复合技术。非金属矿物加工主要是指凭借一定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而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粒度大小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性能的功能性产品。

  我国生产的超细粉碎设备基本与国外的相当,但是其技术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且发展层次良莠不齐,超细粉碎设备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控制产品粒度处于所需的分布范围内,使得混合粉料中粒度已经达到要求的产品及时地被分离出去;表面改性工艺依据表面改性的方法与设备及粉刷制备方法而异;干燥是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为蒸气,再利用抽吸或气流将蒸气移走而达到去湿的操作;对于粉状产品进行造粒的深度加工,不仅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而且有利于降低粉尘污染以改善劳动操作条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按照基本材料不同各异,各种材料在性能上相互取长补短进而产生协同效应,让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4.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4.1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

  我国的矿物研究人员对于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贡献与成就,但是也把我国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反映了出来。工程化转化不高、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等缺点,要把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成功的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我国的许多非金属矿环保材料更多的是利用非金属矿的原矿或对原矿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这是与非金属矿物深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有关,拓宽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进而改进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范围窄的特点。

  4.2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种单一

  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低使得许多矿物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一些重要领域中的应用处理还未见有更多的新的研究成果。要想改善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与品种单一的现状就要提高非金属矿物的加工技术,使得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开发与利用朝着设备大型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功能化的方向进一步前进。只有功能明确且满足相关应用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与环保要求的非金属矿物才能够赢得稳定的市场,避免非金属矿物资源的主观浪费,节约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

  5.改进提高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在非金属矿物存放方面。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且数量不一,_将大量矿样堆积在一起给翻找造成了困难且容易造成粉尘污染,若将它们分类存放就能节省空间,便于查找矿群进而减少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②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随时随地进行非金属矿物环保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公众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矿物加工这一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利于环境;使用设备之前要牢固掌握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③在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方面。为了方便及时将实验室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就必须要对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科学合理。可以把大型重型设备统一安放在一楼实验室,在单个的实验室内部尽可能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④在化学药品使用方面。因为在矿物加工实验这一过程中结合使用的化学药品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要对于有毒药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需要按时按量使用,进而减少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在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产品、新物质的同时,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不合理的非金属矿物加工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十分严重,其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传统的环保工艺及环保材料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大量的需求,所以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在环保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探究非金属加工及环境之间的问题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希望在开发与加工非金属的同时要兼顾对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污染治理与保护,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经济的迅猛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3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步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都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技术,现代化的生物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本文将对生物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讨论。

  关键词: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1前言

  生物工程是近年来一门崭新的学科领域,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生命科学,但是由于其学科的综合性强,能够推广至很多领域的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也在不同的需求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逐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中,由于其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从解放后,经济逐步复苏,国家对工业生产也投入了许多资金和人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在解放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再一次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居民消费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解放初期,由于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十分落后,技术水平也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工业生产都属于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大量的生产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随后的发展中,技术能力逐渐开始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没有在人们心中扎根,经济发展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恶化,自然资源被人为破坏,很多独特的稀有资源都面临枯竭,自然环境开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种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最终将会影响社会发展节奏。因此我国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保障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资源,大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并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3当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

  中国现有的环境污染情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再加上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排放,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现代化生物工程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由于近些年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使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分解,清除,整个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从环境系统的角度看,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引入的生物制剂,对环境的影响也小,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调平,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其环保功效显而易见。生物工程技术的灵活度高,能够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点,结合基因工程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并且从实践上现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概念,逐渐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领域表现出卓越的优势,受到环境保护领域工作的高度关注。

  4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可以看出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在环保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主要的污染治理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整治。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为如果缺少了干净的水资源,人类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污水的治理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然而其他物理置换或者多层过滤等方法,无法彻底清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随着清洁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环境保护领域向生物工程技术投入了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使用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利用生物制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代谢成为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没有威胁的清洁水,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净水效果。废水问题是困扰现在人们的重点问题,如果有效处理废水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达到有效成果。根据现代化城市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生物工程领域也发展了新型技术已达到排放标准,并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2)空气的净化。

  实际上利用生物工程将空气净化的方法已经早已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广泛使用,由于这种方法对资金要求低,环保性能高,净化效果好,在未来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对固体垃圾的.处理。

  固体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难以处理的问题,原有的方法通过掩埋等处理时间长,或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分解代谢,有效将固体垃圾进行处理,还能够反复使用,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其处理后的垃圾变废为宝,能够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肥料,使整个环境污染的处理过程循环成为一个环保过程,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是现如今最优的污染处理方法。

  (4)利用生物技术维护环境。

  将生物工程技术延伸到对环境的维护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整治各种污染物的方法将自然环境净化,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防止污染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5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整治和维护的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环境保护技术从现有的防御转为提前维护,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因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强对生物工程的研发力度,促进相关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艳霞.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xx,21.

  [2]刘彪.探究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房地产导刊,20xx,9.

  [3]杨宇蒿,王碧文.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之我见.经贸实践,20xx,4.

  [4]刘丹一.刍议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外食品工业,20xx,31

环境保护论文4

  据农业部统计显示,我国现阶段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1.95亿hm2,土地沙漠化总面积为1.3亿hm2,人均可利用耕地不足0.133hm2,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列举了常见的农业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农业污染源的主要类型

  1.1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超量使用高毒性、难分解的农药,并造成水体、空气、土壤以及人体危害的一种污染。根据农药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农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2类,有机农药多由大分子的化合物组成,性质稳定、难降解,这些农药虽然具有较好的杀虫灭菌效果,但是容易残留在农作物、土壤中,随着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内,给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无机农药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重金属,包括汞、砷、铅等,无机农药的超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和人体危害极大。

  1.2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与农药污染类似,都是由于农民不合理的使用而引发的农业污染问题。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化肥,根据成分含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等种类,如果化肥使用量超标,化肥中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随地下水、地表水汇集到河流中,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水体污染问题。目前,化肥仍然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化肥污染也是农业污染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1.3地膜污染

  北方地区在春季开展农业活动时,为了提高地温,通过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使土壤溫度升高,加快作物种子发芽。地膜多为高分子的塑料材料,很难降解,如果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影响根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如果地膜四处飘落,还容易产生“白色污染”,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

  1.4秸秆焚烧污染

  秋收结束后,农田里的作物秸秆失去利用价值,农民常常采用就地焚烧的措施进行处理。这些作物秸秆未完全干燥,因此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而且这些烟雾还会随风流动,结合周边工厂排放的废气,形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2、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

  农药、化肥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就会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明确规定,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用药、科学施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2.2推广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新型农药、化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药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内研发出多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具有靶向灭菌杀虫效果,不会在农作物的茎、叶、果实上残留,保障了农作物的绿色、健康。现阶段,这种低毒高效农药仍处于推广阶段,需要各地农业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切实改变农药污染危害。

  2.3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超量使用化肥会引发土壤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产生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控制化肥污染,杜绝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控制好施肥次数、用量和时间,运用深施肥、分层施肥等措施,增加肥料利用率。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土壤保肥能力,降低养分和水分流失,让土质疏松,控制土壤板结。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施钾肥、微肥和磷肥,减少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

  3、结语

  农业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冲击效应是全方位的,影响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环境污染不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具有遗传作用。所以,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环境保护论文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使体制改革及创新提上了议程。本文环境保护管理体征改革的意义出发,探讨体制改革及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极为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并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直接加大了环境保护管理的难度,也使既有的体制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用。在此形势下,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意义

  1.1推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且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效应得到大幅提升。此时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好,将资源消耗型、污染型、效率低的生产设备、产线予以淘汰,把节能和环保管理标准提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高新科技、知识型节能产业,才可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低碳绿色转型和升级,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现有的环保管理体制在监管上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一些管理部门未能明确自身职责,存在推诿情况,未能真正发挥环保的作用。

  1.2加强和谐生态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和谐生态的建设,实现人、环境及资源的和谐发展。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阶段,应始终坚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及创新,积极树立和谐生态的理念。不但要推进经济的发展,还应不断加强生态经济建设,将和谐生态理念充分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发展事业中。如此,才可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积极有效保护,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格局。因而说,要实现和谐生态,就必须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该项体制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尚未良好发挥,使得和谐生态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

  1.3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低碳社会的显著表现是低污染、低消耗及低排放。这不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有效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应不断改进生产生活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开发和利用清洁环保能源,实现低排放。而这就对环保管理体制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推进体制改革,严格控制社会生产生活中CO2等排放量,促进社会共同建设低碳、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2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对策

  2.1加强监管,提升效率

  环保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倘若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积极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那么生态环境质量则不可能得到改善,生态环保型社会也无法真正建立。所以,应充分重视污染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环保部门应在管理体制内作出统一规范、部署,落实好各项制度,对污染性企业加强监管和整改力度,提高监管效用。另外,在农业生产、工业及交通运输等重点污染方面,及大气、土壤、水资源及海洋等纳污环境进行统一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综合式环境问题处理,对于违法违规企业、个人等,应理性判断,合理处置,以强化监管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维护环保管理体制的社会权威性。

  2.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等应贯彻并落实好国家、地区及部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各级管理工作效率,实现高效、公正、阳光的监管及执法。应明确各级部门领导的责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自身区域的环保管理工作有效协调和统筹。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将责任机制落实好,如此才可有效避免和控制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等行为,确保环保管理有序开展。

  2.3透明管理,社会监督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公众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自身的关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可有效调动每个人的环保参与性,才可将环保工作发展成和谐社会建设中每个人的事。所以,在进行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创新中,应积极推进信息透明、公正执法、社会监督等管理制度。在信息透明和执法公正的管理工作中,时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监督,不仅是对社会复杂,同时也是对政府及企业的督促。另外,应健全社会举报制,以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效用,让公众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让他们积极参与环保中,将自己作为环保管理中一个积极参与者。另外,要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意识。特别是要通过“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特殊节日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并参与到环保管理中。如此,才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风气,进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所以,应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在认识到现行环保管理体制的不足基础上,积极改革和创新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马广峰 董青 牛风青 单位:林州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耿峰,张茹松.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4(2):179-180.

  [2]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20xx,11(9):124-126.

  [3]李干杰.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J].环境保护.20xx,12(9):127-129.

环境保护论文6

  摘要: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其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的生态环境的特征显示,我国的生态环境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利,也有弊。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继取得一些成果,但依然出现诸多问题亟需解决。该文主要阐述了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以此为基准,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氛围,保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上到国家和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下到普通老百姓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当今的社会现实却是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广大民众除了房产、医疗和教育以外,谈论最多的就是环境问题,人们对于现今社会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不满意,相关部门接到的环保投诉也越来越多,民众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治理方案,但都无法形成科学的环保策略与体系。本文在总结了以往出现的环保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目的是以环保建设为基础,对经济发展能够向着科学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1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1.1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过于柔软

  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规大多是以经济建设及经济发展为基础,这就违背了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律,环保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不够夯实。具体来说,法律法规内容含糊不清,界定违法违规的标准不够具体,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往往遇到落实困难的尴尬现实,另外,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处罚力度不够,都是以罚款的手段进行处罚,例如对于空气污染的处罚金额为五万元,水资源污染的处罚金额为十万元,一些违法违规者报着侥幸的心理进行产品生产、破坏环境,因为即使被处罚的话,可能罚金也就是几天的利润产值。这种单纯以罚金的形式进行处罚对违规违法者难以构成足够的威慑作用。最后,法律没有赋予相关的环保执法部门强制执行的权利,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时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

  1.2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资本论中提到企业的核心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一论点很好的被大多数现代企业所验证。当前,某些企业为了削减开支,对生产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不进行处理就排放到自然坏境中,或者对这些污染物仅做简单的处理,而这些经过简单处理的污染物仍然对整个坏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例如企业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垃圾残土肆意抛至人们的生活区,将有毒气体随便排放到大气中,这些做法无不反映出企业淡薄的环保意识。

  1.3环保机制问题

  执法难是环保部门面临的异常尴尬的问题,导致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环保机制的问题。环保部门所处的行政地位较为复杂,它受到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双重管辖。业务上,它受到上一级的环保部门的领导;行政上,它又隶属于各级地方政府。一旦出现比较恶劣的环保投诉问题时,两个上级领导部门往往出于各种目的而无法达成统筹的一致性,这就使得下级的环保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挺不起腰杆子说话,对上不知道该接受谁的命令,对下不知道依据哪一法律条文来进行惩处。另外还有一些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养成中庸、渎职的工作作风,执法时只看领导的脸色行事,完全不把法律法规放在眼里,长此以往,环保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增强法制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法制化轨道

  任何法律法规条文的制定都存在一个长期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草案、推出执行以及修订草案等等。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遵循这样的规律。俗话说要有法可依、无规则不成方圆。在环保法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基层环保部门执法的监督力度,不能形成内部腐化的态势。另外,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环保问题。各级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时严控环保关。对于违反环保法的企业和个人要严惩不贷,惩处方法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例如日本餐饮业,所有餐饮行业的各个环节,无论大小,如果违反了环保法,第一罚款罚到倾家荡产,第二吊销整个家族餐饮行业的资格,这样的做法无疑对违法者有着强烈的威慑作用。

  2.2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环保要以人为本,单纯的依靠政府行政机构强制的进行环保控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环保问题能够由始至终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还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近些年来,政府和媒体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宣传手段也多种多样,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比前些年提高了很多。有些地方政府开拓思路,环保意识培养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借鉴和学习。

  2.3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环境监督机制

  生态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人们生活必须的空气、水、食物都受到了污染,那么别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可能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了。因此,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各行各业都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政府要强制企业和个人明确环保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要实施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各级政府要严控环保关,争取尽早的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环保问题,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3结论

  总言而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逐渐加强对其重视,因为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经济的良好发展,还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方面也出现一系列诸如环保法律太软、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并完善生态监管系统等,以便于全面推进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严煦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115-117.

  [2]王淑莹,彭永臻.GIS在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xx,7(11):123-126.

  [3]梁相钦,林峰.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圳水务集团的应用[J].给水排水,20xx,3(16):105-108.

环境保护论文7

  水利水电工程动工工地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即范围比较大,存在土石方施工,工程动工会给四周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以对其实施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下文章围绕水利水电动工工地环境的保护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方案以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会涉及许多不同的项目,例如区域性多目标水资源开发项目,为某个地区的发电、防洪、航运、灌溉、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但是,在其发展的时候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还存在时间长,深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很受关注。除此以外,水库的水量增多,移民出行等各种行为,工程动工等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工程是否可以实施的主要标准,不管在流域水资源的利用上,水利工程的策划上,还是动工各个流程上,都要把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相关事宜考虑清楚,其中包含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联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等等。

  1水利水电工程的哪些方面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通常来讲,建造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如下过程中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1)水库的水量增多,湮没标准线,库区移民需要被安置,这样就会存在毁林开荒的现象,会使得水土出现严重的流失。一旦安置不合理,或是生活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动,移民生活不稳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水库充水以后,极易产生库岸崩坍的现象,会给地震的发生埋下伏笔,除此之外,河流出现较大的变动,就会影响到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

  (3)水库充水以后,会推进库四周的地下水位升高,这样就会加速土地的盐碱化等。

  (4)水库充水以后,水流的流速就会变小,降低了水体稀释扩散能力,同时会推进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加大,库尾就会存在富营养化现象。

  (5)某些水库充水以后,水温也会产生很大的改变,会存在分层现象,会给下游农作物带来严重的破坏。

  (6)水库出现湮没现象,会给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带了极大的影响;修筑坝也会给洄游性鱼类为首的水生生物带来极大的'破坏。

  (7)水库回水末端很容易出现泥沙淤积现象,这样会占用很大的蓄水库容量,极易出现河床抬高现象,对于航运等方面来说都是极大的制约。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一旦出现,就会对泄流产生影响。由于把河流的水力环境的更改,会冲刷下游河道。

  2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更好实施的方案

  2.1在空气质量的维护上做好工作

  (1)对开挖期间存在的大气污染现象实施预防。在动工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凿裂法动工;钻孔和爆破期间为了避免粉尘污染的存在可使用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动工也应该首选湿法作业,以实现粉尘污染现象的降低。

  (2)针对水泥和粉煤灰泄露的预防方法:对于水泥、粉煤灰在进行输送,卸运的时候,要使其维持密封状态良好,同时存储罐要有警报器,在出口的地方要安设过滤器,要针对密封性能实施定期的检验与修复。

  (3)针对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方面的预防方案: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一定要配备除尘设施,在除尘设施的运行下实施混凝土搅拌作业,对于除尘器要实施维护、维修,并配有相应的使用制度,要使其一直处于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的时候,要注重维修和保养,避免因为老化出现汽油、柴油、机油等对大气有危害的物质的泄露,定期检查进气、排气系统是否顺畅。

  (5)运输期间所需要的车辆、动工所需要的机械,在燃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应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控制好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在运输期间车辆装载砂石、混凝土、石碴等以及出现散落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避免其遗漏到动工道路、工区场地上,假如落下的一定要配置专人实施清扫。场内动工道路的路面要归整,排水要通顺,同时还要做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在天气干燥的时候为避免灰尘可采取洒水的方法,道路一天至少洒4次水,动工现场也应该洒2次以上的水。

  2.2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好工作

  (1)对于土地的使用上一定要严格依照设计和合同标准,对土地实施优化合理使用。

  (2)在动工期间,要把握好给排水沟,排水系统的确立,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周边的植被和环境资源得到保护。

  2.3注重水质保护工作的开展

  (1)在动工场地可建造排水沟、沉沙池,这样可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和废渣的数量。在进行动工之前就要有计划性,排水的工作安排好。针对土石方开挖动工期间,要对开挖周围的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确定好。

  (2)对于动工所需要的车辆、机械在清洗的时候,要实施集中清洗的原则。清洗后的水一定要有集水池沉淀之后,才可以对外排放。

  (3)针对生产生活水实施保护的方案,对生产污水要有一定的净化过程和设备,例如水沟塞、挡板、沉沙池等,这样可使得排水与标准相符。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的生活污水,一定要有特定的管道,集中到无危害水域。

  (4)针对排放的污水要实施监测,一般要求一月一次,查到污水排放超标一定要使用合理的治理方案,以实现零污染的排放。

  2.4针对固体废弃物实施处理的方案

  (1)动工所产生的废弃的残渣、生活垃圾的堆放,一定严格遵照设计和合同文件标准,把其放到固定的位置集中处理。针对废弃的残渣要实施综合治理。

  (2)动工后续过程之中,针对现场的残渣要实施科学的整理,要确保场地平整顺畅,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绿化做准备。

  (3)要把动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好。

  (4)假如废弃的残渣之中存在有害的物质,一定要得到环保机构的批准,有人监督指导才可以实施处理。

  2.5在动工期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1)对于动工现场的树木,如果有必要才可以实施砍伐,动工现场之外的树木禁止砍伐。

  (2)在动工期间,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要做好,并做好工人环保宣传教育,使他们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动植物资源要珍惜保护,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其最小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打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严禁捕猎、砍伐野生植物,和捕捞周边的水生物。

  2.6对周围的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

  (1)将文物保护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开展,使得全体人员对文物有一定基本的识别能力。对于所有文物都属于国家财产这一事实有清楚的认知, 个人或是单位都无权占有。

  (2)动工期间,看见有疑似文物的时候,要马上阻止动工,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不要随意的移动,确保不会对其造成破坏,并上报给文物主管部门,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处理。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人员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清楚的认知,无论是在规划、设计、动工、调度等方面都会综合生态与环境的标准,进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最大的环保价值得以实现。

环境保护论文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迅猛,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却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而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理念逐步转入消费税改革中也倍受大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消费税如何引导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也就是如何通过消费税改革来引导居民消费,最终达到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资源的效果。

  一、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始终使用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率的模式进行发展,因此在经济得以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雾霾,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等,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我们觉察到,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去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税收作为一种调节杠杆,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消费税调节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刻不容缓。

  二、消费税改革的背景

  (一)原有的消费税制自身的问题。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现有的税收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征收范围过窄,不能很好地运用税收的杠杆功能调节引导消费,这一点在引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体现的'尤为显著。既没有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纳入征收范围,也没有将部分高档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二)国家指导方针的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费改税,无疑将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有利于改变全社会的消费习惯,从消费结构入手,引导全社会共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三)将消费较为普遍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如酒精、汽车轮胎等。酒精可用于伤口消毒,也可清洁维护各类电子仪器。把这些生活必需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对居民消费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汽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自然汽车轮胎也逐渐转入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如果对这类生活必需品加征消费税,无疑桎梏了消费拉动内需。

  三、历次消费税改革的目的

  (一)节约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森林可以产生大量氧气,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而实木地板和木制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木材,如果不加以节制,我国的森林资源濒危。而加征消费税是在运用经济杠杆调节资源利用。

  (二)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减少对生命安全的威胁。烟、酒、鞭炮、焰火等商品过度消费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等安全,对其征收消费税旨在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三)控制非可再生能源消耗,鼓励新能源消费。税制改革中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进行征收消费税,可以控制过度消耗石油资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开发利用新能源。

  (四)节能减排,控制汽车等交通工具污染物排放。对高排量的汽车逐步征收消费税并提高税率,就是要支持低耗能、零污染行业发展,控制能耗高、污染高的产业发展,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五)充分发挥消费税的杠杆作用,调节资源消费,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消费税改革的内容

  (一)为了引导居民消费,更好的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20xx年12月1日执行消费税调整项目如下

  1、将酒精排除在征收消费税之外,不再对酒精征收消费税。

  2、不再对汽车轮胎征收消费税。

  3、取消汽缸容量250毫升(不含)以下的小排量摩托车消费税。汽缸容量250毫升和250毫升(不含)以上的摩托车继续分别按3%和10%的税率征收消费税。

  4、取消车用含铅汽油消费税,汽油税目不再划分二级子目,统一按照无铅汽油税率征收消费税。

  (二)为了促进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国务院批准,自20xx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对消费税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

  1、对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的电池、涂料征收4%的消费税。

  2、免征无汞原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又称“氢镍蓄电池”或“镍氢蓄电池”)、锂原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的消费税。

  20xx年12月31日前对铅蓄电池缓征消费税;自20xx年1月1日起,对铅蓄电池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

  免征施工状态下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含量低于420克/升(含)的涂料的消费税。

  五、消费税改革的评价

  (一)消极评价

  征税范围仍然过窄,部分危害社会环境的物品仍未征收消费税。例如,塑料袋,这是购物时常会用到的物品,以往为商家免费提供,现在国家意识到它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便要求塑料袋必须有偿购买,但因价钱过低力度仍然不够。因而强烈建议政府能够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将其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以控制污染达到环保的效用。政府应该拓宽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消费税调节杠杆的作用。

  (二)积极评价

  1、调整小排量及大排量汽车税,充分地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控制能源消耗,调节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引导新能源及低能耗零污染产业的发展。

  2、将铅蓄电池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免征无汞原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环保性质电池的消费税,可以减少电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风险,引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尽管消费税进行阶段性改革后的成效可能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的消费税改革都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核心的,这足以体现政府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通过税收制度的逐步完善来调整资源与环境将会对未来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这必将在全社会再度掀起新一轮的环保节约狂潮。

环境保护论文9

  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依旧占有极大比例,仅仅依靠燃烧对煤炭的利用率极低,这无疑是对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对提高煤炭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在此背景下,煤气化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对目前常见煤气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煤气化工艺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往因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力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粗犷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让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深化。在新形势下,一种新型对煤的利用方式–煤气化工艺,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煤气化过程中,凭借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为气化反应供能,燃烧部分煤炭获得热量并集聚在气化炉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分解反应,与煤炭不完全氧化并生成含有大量氢气、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达到煤气化反应目的。

  2煤气化工艺介绍

  2.1固定床气化

  通常,固定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最高可达4MPa,常以直径在6~50mm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的气化炉内气体流速缓慢,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5h,在气化过程中趋于静止。固定床气化对煤种活性、灰熔点及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且炉型较小、气化能力较弱,主要针对于以褐煤及次烟煤为原料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合成气。

  2.2流化床气化

  通常,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从常压到2.5MPa,常采用6mm左右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炉内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气化介质流速较快,煤粒在气化过程中停留数分钟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气化介质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流化床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种的活性、灰熔点要求相对较高。其代表工艺有常压温克勒炉、HTW、KRW等工艺。

  2.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工艺是煤气化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气流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1300~1700℃,操作压力从最高可达6.5MPa,炉内气体流速极大使得煤粒在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与气流呈同向运动,且全过程仅在炉内停留数秒钟。气流床气化工艺对煤种不高,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最典型的代表工艺即为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德士古公司在利用天然气及重油、渣油为原料进行合成气的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工艺采用浓度60%左右的水煤浆为原料,除褐煤不能作为原料外还要求煤中灰分含量要求不超过20%,产生的合成气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80%以上;壳牌公司在渣油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独具特色的洁净煤气化技术。

  3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

  3.1灰水系统

  在气流床气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灰水系统蒸汽是其主要废气来源。在生产中采用汽提塔提升的方式在进行工段转换的同时灰水系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处理。

  3.2加压固定床鲁奇炉废气

  加压固定床鲁奇炉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焦油含量较高,且含有氨、氰等有害物质。在对这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时,目前通常采用办法是通过对废气中的酚、氨等物质进行回收,加之汽水分离的方式将焦油、氰等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将其作为冷却水的一部分并最终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3固定床气化工艺废气处理

  固定床气化工艺中存在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主要是煤气水处理汽提气、煤气水分离膨胀气、及一些泄压排气等。对于固定床气化废气,普遍采用氮气吹出及气柜收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4环境保护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必将继续长期作为我国工业及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对于煤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仅仅依靠治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最主要的策略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同时,应提高煤气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使其能良好的适用于高水、高硫等品质较差的煤种,解决品质差煤炭的利用难题。提高煤气化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煤化工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5结束语

  对于煤气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对现有的三种煤气化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煤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森,周学双,杜啸岩.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煤化工,20xx,(06):13-16.

  [2]高海庆.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化工管理,20xx,(03):217-219.

环境保护论文10

  基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应该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放在放在第一位,应建立常态化的机制来引导生产、生活用水,避免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影响一个节约用水,自居保护水环境的氛围。因此,文章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

  1 加强水环境的保护

  流经浙江天台县的河流有赭溪、三茅溪、崔岙溪、始丰溪等,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尽管总体水资源相当丰富,但也存在水体会污染的风险,多条河流、湖泊尽管水质达标,但水环境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时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1].加强公共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目的是避免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具体举措有:水资源治理的统一规划,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制定水污染综合治理的规划与措施;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同时,要配合城建部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减少污水排放。加大对天台县备用水源地的深度保护。

  注重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流程和工艺,尽快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运行流程和出水水质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抓好水环境保护改善工作,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活水资源综合利用,惠及广大市民。污水的处理应站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上,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以进一步提升水质为核心、以建设污水处理厂为重点来开展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保护水资源和提升水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开展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秉承“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规划理念,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切实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中水使用工作,促进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充分了解新建污水处理厂环境友好、经济高效、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优势,营造全民关心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匮乏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凸显我国水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治要统筹兼顾。一要抓紧制定水安全保障的战略,做好用水、管水、治水制度的顶层设计。二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合理保藏、科学有效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三要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资源保护工作。陈竺强调,应认真总结地方政府用水、管水、治水的成功经验,在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时予以吸收采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解决好市民的水源问题,更要探索出了许多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经验[3].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且,节约用水设施的竣工验收,应当有市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参加,节约用水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当加强维护管理,保持正常运行。完善节水制度建设,加大审查程序。对节水措施方案进行审查把关,要求所有新建工程项目必须同期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特别是符合再生水利用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必须同期配套建设,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切实配合把关。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例分析:随着天台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动了洗车行业迅速发展。洗车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市民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环境和水资源利用带来诸多问题。“按每洗一辆车用水 200 升计算,洗车行业的耗水量是十分惊人的。”对此可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如洗车行必须有循环水设备、每个洗车行至少有两个车位、循环水经化验达到标准后才能给予营业执照、严禁私采地下水、按照特殊行业水费标准收费等[4].同时,加强洗车行业的监管,确保洗车行能认真执行上述规定,真正落实有关洗车点场所选择、污水排放、使用节水设备等要求,取缔不符合节水环保要求的洗车点;鼓励较大型的加油站和汽车修理厂建设标准的洗车点,配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节水洗车设备。要想建设水生态文明,水资源是重要支撑因素,规范洗车行业刻不容缓。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传统的灌溉方式比较粗放,就是用水浸满农田,不仅浪费水,还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还能省肥、省人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水肥一体化滴灌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高效、环保等特点[5].它利用微灌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给植物打“点滴”.所以说,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不断引进新的滴灌和喷灌的技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结束语

  充分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需要,科学处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文章对水资源利用及其水环境保护的论述,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匡耀求,黄宁生。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xx,23(4):29-33.

  [2]师忠耀。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xx,18(2):23-24+54.

  [3]黄真理。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及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xx,38(5):7-15.

  [4]宋国君,宋宇,郑 ,等。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xx,31(12):74-79.

  [5]宋宇,王军霞,等。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J].环境污染与防治,20xx,32(12):81-86.

环境保护论文11

  分析了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存在的立法空缺、制度不足、政策缺陷问题,探讨通过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良性架构,发挥政府的宏观性指导作用、法律的主体性保护作用、公益诉讼的关键作用,建立多样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设立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管理机制,使农业资源得以有效分配、使资源压力有效缓解,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有利于城乡经济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科技发展滞缓、农业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粗放经营,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农村中普遍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生态问题。在经济效益和利益追求的推动下,人们往往忽视了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并进行可持续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求,只有将循环经济推广到农村当中,才能有效改革农村经济增长模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传统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改革,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综合使用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笔者对农业循环经济影响下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有效解决相关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参考。

  1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困境分析

  严重的人口压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我国农业环境日益突出:①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例如耕地逐渐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农业水资源缺乏、水资源供应问题严重。②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耕地和草场面临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盐渍化现象严峻、土地沙化问题日益普遍。③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水资源、大气、土壤等各方面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农业资源环境条件正在不断恶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亟需解决。

  1.1立法方面的空缺当前国内法律在保护农业环境资源方面已经获得较大的进步,基本的保护框架已经形成,并且还形成了相关的综合性立法文件,如《农业法》有着对农业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专门性规定,《环境保护法》有着关于保护农业环境的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外还有一系列专项的具体立法文件,如《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这些立法文件在保护农业环境资源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1]。

  然而,已有立法都有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与当前的国情有所脱离,当中的缺陷和不足还没有及时完善。农业环境与农业资源的立法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是依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虽然立法上对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都有着许多协调性规定,但是立法体系上的分立以及并存,会导致某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使得调整手段上有抵触、矛盾、割裂、重复的现象发生。此外,农业资源环境的立法有很多笼统性的、原则性的规定,缺乏现实操作性,使得现实执法效果大受影响,难以避免执法漏洞的出现。

  1.2制度方面的不足从经济制度的角度看,之所以产生资源环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不协调所造成的。由于人们在环境保护和个人利益之间往往选择维护后者,使得农业生产时缺少对环境耗损成本的计划和计算,也缺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破坏环境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从整治制度的角度看,环境资源日益稀缺,利益集团形成与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使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利益的平衡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导致治理环境资源的国家资金难以发挥效力,进一步导致治理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工作陷入顾此失彼的地步。

  1.3政策方面的缺陷已有关于资源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超过十项,比如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移民政策以及矿产资源税等。然而这些补偿制度的自身作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政策过于单调死板、投入力度有待提高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模式过于死板,没有较高的灵活性,不同地区的资源保护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此同时,平衡机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相关部门难以将当期的相关资源、资金、组织、人才以及技术有效协调和运作起来,甚至出现了因经费浪费、争夺经费而导致的忽视管理的现象发生[2]。

  2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良性架构

  2.1发挥宏观方面的全面性指导作用对农业资源环境进行保护,涉及整个民族的利益。若市场无法对行业间、地域间的利益矛盾进行良性调节,国家就应当设计一系列宏观制度,对管理问题、利益分散问题进行协调,以解决其与环境保护的客观性冲突,并使各类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得以化解。第一,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考虑农业资源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政策性扶持,统一评价标准,设定一系列具备硬性和执行性的约束机制,利用宏观调控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生产部门进行限制和约束,建立起良好的制度环境。由于企业完成低能耗目标的'手段就是规模经济,只有当企业形成了规模经济时,资源消耗量才能达到最小程度[3]。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逐渐从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实现规模性的经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二,国家应当通过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区域之间的分工,使区域功能有着明确的定位,通过国家补偿的方式平衡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此外,还应当加大对有较大贡献的个人或地区的补偿力度,使其获得较好的利益补偿,缓解利益矛盾。第三,政府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应注重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保持两者的同步性和协调性,重视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废水、废弃物和污染物建立科学有效的处理设施,以防止植被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还应注重在项目建设之前开设环境监测,避免不必要的环境破坏。

  2.2发挥法律方面的主体性保护作用在立法方面,应当在农业环境资源的立法当中确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为该方面的立法提供原则性的指导方向。虽然国内的立法已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环境恶化得到缓解,但是总体上还是缺少可操作性,亟需建立起完备的资源保护制度和责任制度,使得相关的考核制度、规划制度得以良好落实。此外,与农业环境资源有关的法律体系应当被保护,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多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某种农业环境资源作为立足点,通常缺乏关于资源整体联系的深度考虑,在综合调整保护方面也缺乏明确规定,亟需出台综合性的农业资源和环境管理条例,将各类因素统一并形成整体,并对某些重要问题作出全面性、系统性的规定。在执法方面,要设立具备规范性、可执行性的执法流程和程序,使执法人员有明确的执法依据。同时建立惩罚制度,有效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在司法方面,司法机关在处理关于农业环境资源的案件(尤其是公益诉讼)时应当秉承认真的态度和公正的理念,作出慎重又具有社会意义的判决。在守法方面,要注意发挥宣传的作用,对群众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其对农业资源保护知识有充分了解,培养他们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愿,将节约农业资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成公众的自觉行为。

  2.3发挥公益诉讼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质恶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资源锐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公众缺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是当前环境污染无法获得控制和治理的原因之一。环境诉讼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公众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环境污染投诉无门的尴尬现象,为大众揭发、举报污染环境的恶性行为提供一个畅通渠道和途径,促使行政部门将执法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

  首先,应当重视诉讼的民众基础的建立,培养起广大群众的诉讼意识、公益意识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避免使公益诉讼陷入形同虚设的境地。政府也应当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号召公众积极为环境保护奉献力量,为环境诉讼积累起坚实的群众基础。许多民间环保组织对环境保护事业奉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是环保事业的中流砥柱和坚实力量。这些民间组织能够把相当范围内的群众力量聚集起来形成环境诉讼的力量,法律应当赋予该类组织以诉讼权利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4]。

  其次,应当对国内的环境诉讼进行制度上的设计和完善。比如,拓宽原告的范围、合理设定和降低诉讼费用、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等。当前众多污染事件当中的受害者都是不确定的,使得诉讼的难度增加。或者受害者难以举出明确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也为环境诉讼增加了难度。上述的两种情况在现实当中往往以法院不予立案作为结果,使得民间组织和相关公民投诉无门,自身合法权益失去保障。实际上,环境权益的享有者以及保护者都应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或者说国家公民,所以国家有必要在立法上将诉讼原告范围扩大,使公民积极参与到公益诉讼当中。环境污染事件的始作俑者大多数是具有财势或优势地位的财团、企业以及单位,甚至政府机构,它们通常不缺乏技术优势、信息以及资金,而作为原告方的公民、民间组织或者小企业通常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对事件收集证据,也难以承担起诉讼当中的举证责任。因此,立法应当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处理方法,把更多的举证责任分配到被告一方,减轻原告方的举证负担,使更多环境污染诉求能够得到合法处理。一般而言,环境侵权诉讼案件都会涉及到许多专业而复杂的知识,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原告方通常也是昂贵技术鉴定费用的承担者,但是作为原告的公民或者民间组织对此是难以承担和接受的[5]。国家必须对环境诉讼的费用作出合理规定,减轻原告的负担,以鼓励群众积极维权。

  2.4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最终归属循环经济是使农业资源得以有效分配、使资源压力得以有效缓解的战略性措施。首先,要建立起多样化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推广已研发的循环经济模式,比如沼能的综合利用、农业节水等。加大对于高新技术(比如生物技术和核技术)加工农业有机肥料的研究力度和创新力度,合理规划和管理各种资源,对微生物资源做好充分利用。其次,要尽快设立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管理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植入他们的观念之中,激发他们参与循环经济的热情,使参与循环经济成为他们的自发行为。此外,政府也应当具备危机意识,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农村建设工作的首要地位,尽快设立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管理机制。

  3结语

  农业资源保护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对破坏和滥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行为所实行的监督管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问题与当前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妥善处理和解决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问题需要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大众的配合,不仅涉及宏观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法律方面的设计和保护、制度设计上的建设和相关立法的完善,还与实践行动息息相关。需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的最终归属,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12

  摘要:我国农业属于资源制约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近年来,国家着重普及保护环境的常识,保护环境的工作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着,保护农业环境工作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我国农业环境问题频发,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了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挑战。基于这个问题,笔者对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构建生态农业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想法,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我国实现小康和逐步走向富裕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农业环境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工作,保护农业环境也就相当于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也较少,而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的农业种植不合理。因为土地少,很多农村地区过度追求农业的产量以及耕地的数量,造成现有土地被施入大量的肥料,造成土地化学污染及板结,有的地区大肆进行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这些都导致我国农村土地无法实现可持续种植的良好效果,造成农业面源性污染。目前,从我国农村土地受到面源污染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农业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且使用的这些产品多是在国际上不允许使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田平均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化学肥料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蔬菜里,九成以上都有农药残留,四成以上农药残留超标,在我国农村有一多半的自然水源被污染。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含义

  农业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是与农作物有关的,但是农业不仅仅单纯为人们提供食品,还要保证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农业与环境相互协调,在维护国家的资源环境方面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自然物质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不但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而且种出的作物也达到了高效率、高产量、高营养的要求。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建设,特别是省柴灶、沼气、太阳能等技术的大量推广利用,不但有利于净化环境,而且可以使农村能源短缺矛盾得到缓解,为绿化植物增加有机肥料。

  (2)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扭转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需要强化了土地资源管理,建立了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损失补偿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3)加强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工作,做好城乡工业布局规划,改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防止新污染的发生,加强对生活垃圾的治理,应积极探寻除填埋、焚烧以及露天堆放之外的垃圾处理做法。

  (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环境污染,增强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

  2.加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农业环境

  要加快农业法制建设,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环境的水平。

  (1)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目前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非农业环保专业,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在岗人员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

  (2)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网络,迅速改变目前农业环境监测人员少、手段弱、设备不足、无经费难以开展工作的状况,依法认真抓好农业环境管理工作。

  (3)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能运用法律保护农业环境,能自觉同破坏农业环境现象做斗争。

  (4)要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全力支持农业环保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查处破坏农业环境行为。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到50%,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氮肥利用率仅为3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左右。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我国可以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品种资源等,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逐步转变片面追求农业生产量的传统观念,从而缓解生态环境被不断污染和破坏的现状,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不当利用造成的,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是加强宣传教育。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觉悟,广泛深入宣传《环保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环境法制观念。使公众能把环保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特别是政府官员、环保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环保知识、普及环保知识的带头人,而且要真抓实干,倾听群众呼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受生态环境的制约。现如今,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有效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应该从本文提到的上述方面着重考虑,加大多方面的保护力度,充分重视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20xx,(09).

  [2]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xx,(2):28-32.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上游区域之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也开始越加关注,但是由于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全面落实。本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现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保障机制

  想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主要就是保证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子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短短的5年之内,环境保护上面的资金投入数量提高了10倍,虽然具有较高的涨幅,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进行系统排查,有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及主要环保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与工程项目相比较,自身在环境影响上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首先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上面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正常情况下包含整个河段;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不仅仅涉及到生态环境影响,还包含水环境影响;最后水利工程水库运行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但是阻隔及淹没等等因素还是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上面,主要特征为:国家所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措施落实水平要远远优越于地方所建设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项目水平好于发达地区,水电项目要远远优越于水利项目。水利项目落实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的资金数量有限。为了能够将环境保护措施更好落实到环境保护上面,水利部门颁布了较多的规定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资金归纳到水利水电工程总体投资上面[1]。

  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

  水利部门在对于水利项目及水电项目落实上面所进行的审批程序不同,正常情况下,水利项目在进行审批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的是核准制,在对于水利项目进行审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就会多一些。本文在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螺丝过程中,主要从资金角度对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水利部门在标准及政策等方面,已经为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了十分完善的保障体制,但是在环境措施落实过程中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

  2.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工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需要保持一直,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深度与规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阶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不同。工程设计深度要是不够,就会造成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在投资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设计深度要是较浅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资金估算精准性较低[2]。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按照我国管理体制而言,水利部门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管理及审查;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发改委主要作用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进行审查。这种管理模式也就表示水利管理部门仅仅能够对于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进行审查认定,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核。这三个部门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需要聘请不同专家,不同专家对于环境保护措施认知程度也不同,这样就造成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程度无法得到保证。

  3、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我国水利部门虽然已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制定了较多的文件,同时也对于传统文献内容进行了修改及条件,但是还需要对于概算定额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确定,逐渐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体系,将有关规定全部划分到概预算范围之内。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水平与技术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所以就需要将重点放在三个阶段上面,分别是环境保护设计人员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上面,提高环境保护部分内容的深度。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项目建议书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这也就表示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影响评价人员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充分了解,主要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预算编制进行了解,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于环境保护投资划分及费用编制上面。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从主体工程中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高,这就需要将二者从主体工程内分离出来,将其归纳到环境保护投资上面,这样能有效帮助投资进行审批。将鱼道与分层取水措施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内,所涉及到的投资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上面,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结论: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需要提倡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积极创建鱼道或者是鱼类等等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参考文献:

  [1]楚凯锋,殷海波,李国卿,颜剑波.水电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管理探讨[J].四川环境,20xx,01:107-112.

  [2]王临清,付鹏.对水利水电工程环保验收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科技,20xx,06:80-82.

环境保护论文14

  1互联网+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有效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和环保信息监测的有效结合可以分成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过互联网+传输环保信息数据。首先将全国各地环保数据、空气数据、水环保数据以及地表水数据等进行筛选加工后,将正确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然后由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对这些环保数据进行审核,整理,以报告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送出去,使每个用户端可以将环保数据及信息进行下栽、浏览等。第二,国家环保监测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环保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掌握环保、排污企业的实时情况、环保数据以及环保信息的质量,一旦发生异常现象,监测平台会立即报警发出警示。第三,利用互联网+,公布环保数据。在20xx年时,面向全国建立了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平台,实现了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在20xx年时国家全面覆盖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监测所得数据相关网站均可查到。我国目前通过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的监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在线监测,所有环保信息都可以经过网上进行传输以及接收,查看,并且已经向社会大众进行了实时公开。

  2互联网+",环境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近期,我国对党“互联网+环保”颁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并且指出,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是推动环保治理的重要实施手段。这足以说明国家对“互联网+环保”的'高度重视,为环保信息安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角度看,近些年,社会大众参与环保行为日益增多,互联网+的加入,更加提升了社会大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互联网+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环保信息的需求,例如,提供了实时空气质量数据监测、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等。

  2.2“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由于更新快,更新周期短,一旦企业缺少资金以及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市场所淘汰。环境保护信息用户安全管理,主要是依靠环保信息系统去实现,如果只是一昧地去模仿或者是依靠某些应用系统,很快便会降低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性。例如,某研发公司,通过自身积累的地理数据,已经主动投身于对“互联网+”背景下环保大数据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将一张大的地图与各种服务整合到一起,成立一套新的地图及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环保数据信息安全监测、用户安全评价以及环保信息预测等方面,通过全面收集的环保信息数据,深化研发了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3互联网+下环境保护信息用户安全

  3.1善于利用互联网+

  作为国家环保部门要关于利用互联网+,推进环保信息安全管理,推动环保法治的有效进行,积极开展正确的环保舆论引导,推进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作为国家环保部门一定要建立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思想,要保障社会大众对环保信息的知情权、以及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对于所公开的环保信息要做到公平公正,保障用户所看到的环保信息是公正的,敢于听取批评,敢讲出实情,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管理平台。

  3.2加强环保信息用户安全,提高环保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及防范能力

  促动环保应用技术的研发,加大环保信息资金支撑,加强环保信息及用户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环保监测部门,在互联网+背景下环保信息用户安全的可控制性。对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环保信息用户安全体系加强建设力度,通过对环保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过程,建立与需求相符的环保信息用户保护系统,建立统一的环保信息用户保护体系,推进环保部门对环保信息用户的保护态势。将大数据应用技术得以充分利用,减少互联网+背景下,对环保信息用户的各类攻击,通过应用大数据环保信息处理技术达到对网络异常的实现监测及分析,通过应用大数据的互联网+的攻击追踪,达到查找互联网+攻击行为的源头。

  3.3对环保信息的真实需求全面掌握

  我国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地区的不同,环保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作为企业来说,要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全面掌握当地环保用户的真正需求,要从技术上梳理对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管理,切勿将一种系统复制应用到各个地方。

  3.4“互联网+”有效强化环保监测数据安全用户的管理

  通过利用互联网+实时在线环保信息用户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了每个环保信息安全监测点与主控制中心的安全连接。例如说,在山东省的某一个环保信息监测中心可以与总监测中心平台直接连到一起,一旦山东省的环境监测数据出来,就会立即传送到总监测中心,总监测中心就会全面掌握山东监测点的运行情况。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风起云涌,其中也深深地影响了环保行业。互联网+不仅将环境保护信息的现状得以改善,与此同时,也将环保信息传播业态得以转变。

环境保护论文15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在新时期,如何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建设进行加强,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对城市环境保护中生态园林的应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生态园林,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该系统中,能够实现不同种类生物的共存。因此,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应该对生态园林建设的力度进行加强,并辅之以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坚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进行重点的思考与解决。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保障人们根本利益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人们参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切实地提高,从而更好的结合人们的需求,构建一个空气清新、适合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

  2.3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与地理条件也不尽相同。各地不同的地形与气候就决定了植物品种的分布,所以,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栽,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该地地形、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相符合的植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要对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进行加强,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环境保护中生态园林的应用机制体现

  3.1环境机制

  第一,对以生态园林城市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绿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与编制,实现城乡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在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融入生态规划的思想。该方式不仅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实现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的最佳理论与方法。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园、景观绿地、农田防护林、郊区森林以及多种形式的绿地等,对于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多类型、多效益、多功能绿地的构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以“节约型园林绿化”为标准,对建设指标的内涵进行不断的丰富。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所谓“节约型园林”,其对于资源的消耗是非常有限的,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运营等环节中,要坚持资源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等原则,对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并在各环节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高,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用最少的资金与资源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2)对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的“节约型园林”,就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完善,提升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绿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人们在“自然”方面的理解与认识进行不断地加深,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技术机制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中生态技术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技术的应用是对生态城市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物质循环与再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科技管理。具体来说,物质循环与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城市垃圾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雨洪利用、绿色废物处理系统四个方面。在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建议应该采用生活排污源分离资源化利用系统技术作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撑。而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包括水源热泵技术、新能源的利用、清洁能源型交通方式、生态节能建筑等几个方面。

  第二,“生态规划”中城市安全的应用。安全至上,是每个行业最为基本的要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应急避险、地面沉降与地震灾害等预警系统进行建立,并对城市危机管理与灾害应对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强城市危机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对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得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然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就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应该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指导建设城市道路绿地,从而减轻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人体造成的损害。

  3.3辅助机制

  第一,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在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并以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的法律条例为基础来进行,从而使得生态园林城市的施工建设能够有章可循,并且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除此之外,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建设期间存在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第二,不断推进生态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生态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与科学的规划,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过程中,为了使各项目标成为现实,就要对公共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利用进行大力发展。举例来说,库里蒂巴是巴西一座著名的生态城市,其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在已有的交通走廊中,结合了高密度混合土地的利用,再加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中将近2/3的市民每天都会使用公共汽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宣传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宣传与教育,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提高,在规划方案的确定、实际的建设过程、后续的监督监控等各个环节中,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其中。例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就创立了“社会驱动”程序,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均有社区居民的参与。此外,为了对人们的绿化意识进行提高,还可以开展居民阳台、庭院或者是室内的绿化活动。

  4.结语

  总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期间,要注意多个专业领域的有机结合,促进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园林为主要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城市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

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8-0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