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环境保护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环境保护论文1
通过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此来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环境保护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优化作用这一必然趋势二环境保护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实现,需要做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并且认可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优化作用。
一、引言
环境保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而做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保障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出要将保护环境列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在优化环境保护的角度来优化国内经济增长。本文以环境保护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在环境保护能够促进与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提出可行的政策与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环境保护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环境问题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具有较为负面的影响作用。环境问题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对于污染的治理费用较高,同时环境保护的措施投入较大。环境问题在影响政府经济政策调节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政策目标产生冲击作用。环境问题同时也会对我国就业现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政府的就业政策对于企业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最终影响到了政府就业政策与目标的实现。
环境问题会对我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以及规模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环境保护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环境保护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以此来保持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高效。自然资源作为社会生产的基础,做好环保工作能够在生产和效果过程中减少对于资源产生浪费的现象,以此来解决好环境问题。一方面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更加稳定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转化我国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以此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环境保护能够将经济发展中对于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转向有效保护的工作,进而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我国经系统对于生态系统的最优利用,在保护中保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更新增殖之间的平衡,以此来实现生态经济平衡。三,优化环境保护工作,以此来创造一个和谐、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环境保护一方面能够激励人们发展环保事业以及绿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而增强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几条措施
在加强我国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做好这项工作的主体有政府与企业。而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中提出有关环境保护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几条措施:
(一)实现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引入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战略,实现对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以此来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以此实现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节约。提高环境保护的标准以及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监督工作的开展,进而起到遏制环境污染的作用,实现环境质量以及资源节约的`促进工作。
(三)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所谓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托于自然环境的基础来进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会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同时也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与支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地配置经济与环境资源,以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四、结语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作为其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本文从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分析入手,进而阐述了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在实现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方面提供几条具有相关性的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人类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代人的辛劳为会下一代人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在认清了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后,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能够为我国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保护论文2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1.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由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经过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 其最终归趋大多数是水体, 因此, 水污染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难题。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应用遗传工程技术构建符合人们需要的微生物高效菌以及具有降解多种污染物功能的超级菌 可以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加快降解速度,以增强净化污水的效力。如微生物高效菌能够将氰化物 (氰hua钾、氰氢酸、氰化亚铜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利用专门分解硫化物的微生物可以从废水中回收硫磺;利用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超级菌以清除油对水质的污染等。还可以将大量的微生物高效菌凝聚在泥粒上形成活性污泥,用来分解和吸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水净化后沉积的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目前应用到废水治理中的生物技术主要有:(1)生物强化技术; (2)生物反应技术; (3)生物发酵技术。
2.大气污染的生物处理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被排出,严重污染环境。微生物对污染物能较快地适应,并可使废物、废气得到降解和转化。同传统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湿法洗涤和燃烧等相比,微生物法以其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等优点,逐渐应用于空气污染控制中。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4.生物监测
传统的环境监测以化学分析,即用成熟的仪器和生物分析 (如鱼的毒性测试)为主,当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望增加相关的新手段,如通过测定微生物的酶和细胞基团等来监测环境的变化。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生物发光菌 (Bioluminescentbacterium)、氰菌 (Cya2nobacteria)、卤素呼吸菌 (Halorespiringbacterium)、苯乙烯降解菌和兰贻贝 (Bluemussels)等,主要监测水体中的有害物和海水藻类的爆发。ManBockGu和 Ge2unCheelGil应用生物发光细菌开发出了两阶段多频道毒性连续监测系统。每个频道含有一个两阶段生物反应
系统,其中含有特定的生物发光菌株。使用该系统可连续监测同一样品和分别确定不同类型毒性。通过分析,从每个频道获得的资料,可得到总体毒性和各类单项毒性的数据。
5.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传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固积、埯埋、焚烧 ,这些方法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技术的介入可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 ,资源化 ,减量化 ”处理 ,处理过程达到了真正的清洁有效 ,还可优化生态循环;若把处理后的产物作为有机肥料投入农业 ,又可为人们提供高品质、高产量的绿色食品 ,构成食物链意义上的又一良性循环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研究人员就开始进行有关高效、快速堆肥方法的研究。至今 ,欧美各国及日本已开发了 10多种机械快速堆肥工艺 ,其中最著名的是达诺式回转圆筒型发酵仓工艺。国外还发展用蚯蚓床处理有机垃圾和粪便。大型化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技术可靠 ,处理效率有保证 ,适合环境要求。目前 ,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已在美国获得广泛的重视 。
6. 环境生物技术在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的人日均产生量 ,因地而异 ,但必须按日运出城市作适当处理。处理的目的是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当前发达国家中城市生活垃圾中作为资源再利用的分率高达40 %,其余的部分 ,最通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法 ,堆肥法和焚化法。然而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可以改善垃圾填埋生态环境,实现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美化垃圾场自然景,减少垃圾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速垃圾分解,使垃填埋场地可以重新被利用,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常适合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将垃圾填埋场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利用植物改善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利用垃圾填埋场地和垃圾腐熟土种植草坪。
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新处理技术是生物反应器式 持;日覆盖层设置;沉降以及稳定期的结束。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的操作要点包括:垃圾的分拣及预处理;水分控制;LC回流;微生物活性的保持;日覆盖层设置;沉降以及稳定期的结束。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已在美国获得广泛的重视。美国 EPA于20xx 年 4 月发出征求意见的声明中说“: BL 已被承认可能是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一个革新。
结束语
现代生物技术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强有力手段 ,它是一种能产生巨大效益的高新技术 ,与物理、化学技术相比,生物技术具有显著的高效廉价的特点。目前国际上有许多环境生物技术成果已进人商品化、产业化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因此建立一个有利于现代生物技术在环保中应用的良好环境规划、法规和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鼓励和资助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我们也应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 ,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 ,根据我国的国情有重点地加强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结合———评《现代环境生物技术》作者柳萍,女,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一编室,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工; E2mail: [emailprotected] tsinghua. edu. Cn 《江西化工》 20xx年第3期“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论文3
1非政府组织概述
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非政府组织也被称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独立部门”等。文章所采用的概念是: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月艮务,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正式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学会、社团、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群众组织等社会服务组织,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医药、环保和弱势群体扶持等相当广泛的领域|1]。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7个特征。
1.2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21开展环境保护运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非政府组织运用自身的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最新的环境信息、传播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各项社会活动与社会公众互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13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这样说:“自环境运动开始以来,科学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青年人的帮助下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团体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施加政治压力以促进政府采取行动方面起先锋作用”。
1.22沟通政府与社会,搭起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组织、协调和约束所属成员,防止过激的“大众行为”而促进环境利益和权利诉求的理性化、程序化;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能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通过传达民情,反映公众的愿望和意见,使政府政策和计划更适合公众的需要。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调者,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进行交往、对话、交流的有效组织。
1.23参与环境决策与立法,起到促进与监督作用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基础性力量,在动员社会资源形成舆论压力方面具有优势。它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影响决策,开展广泛监督;还可以通过提出科学的研究报告、专业化的政策建议等形式,积极运用一切合法渠道对政府的环境决策产生影响16,进而为保障环境权益、合理配置社会公益资源作出贡献。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可以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像是织起一张网,把社会中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件纳入其视线范围,时刻进行监督。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就某个自己关心的问题展开跟踪监督,披露环境事件,揭露不法活动。
2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己经成为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沟通社会各界,采取集体行动,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同时,国际社会和外国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采取措施提高非政府组织地位,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方式,健全各种制度,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1国际
首先,国际法确认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肯定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议程》第三部分“増强多数人的作用”中,规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増强多数人群体的参与,其中将非政府组织明显列举出来,肯定了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非政府组织凭借他们有价值的质量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
其次,国际法明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即应当建立健全能使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承担责任、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的机制和程序。《21世纪议程》指出:“政府应加强地方和社团组织,支持以社团为动力的做法,以期达到持续増长的目的”“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应加强非政府组织参与决策的机制”。
再次,在上述国家法框架下,非政府组织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组织非政府组织论坛、参加国际环境会议、参与国际谈判、参加环境条约的拟订、审议以及监督其执行等。如在《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中,伦敦国际环境法中心作为小岛国家联盟代表团的成员参与谈判。UN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环境条约的起草工作,还帮助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计划。
22外国
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起步时间比较早,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中国,其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方面比较成熟,文章选取了日本、英国和美国三个典型,将他们各自最先进、最有借鉴意义的制度予以介绍。
221日本
在日本非政府组织不仅存在方式灵活,而且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资格认定方面。日本的.非政府组织大多以公益法人的形式出现,国家在对公益法人的设立进行严格限制的同时也允许非政府组织以“中间法人”或“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即日本法上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尽管这种团体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同样具有合法性,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日本大量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是以“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和开展活动的181。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权利方面,法律赋予非政府组织以行政权。依据法律规定,日本非政府组织享有自治立法权,在不违反法令的情况下可自主地制定公害防止条例,并且作为制裁违反条例者的依据;非政府组织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经常性接触,给予技术上的建议和劝告191。
222英国
英国在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建立宽严适中的外部环境上最具经验。
第1英国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予以明确。1998年,《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COMPACT出台。随后,《地方各级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也签署通过。英国的COMPACT协议作为英国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处理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上的行为准则和纲领性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议确立了政府“承认和支持志愿及社会部门的独立性”的责任,志愿及社会部门则有“保持高度的治理与责任”、“遵守法律和相应规范”等责任1101。
第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I860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慈善委员会,以监督管理和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慈善委员会对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投资行为、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等制定出详实的、具有可操作的监督细则。不仅如此,慈善委员会还具有处罚权。
223美国
美国在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权益保障制度方面比较健全。
第一,信息公开制度方面。一般情况下,政府机关应在接到非政府组织的申请后20日内法定节假日除外)作出是否提供信息的决定。环境公共当局如果拒绝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告知申请人理由及申请人向环境公共当局首长提起复议的权利,申请人可以就申请被拒绝提起复议。复议申请通常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得出结论,但环境公共当局可以额外延长10个工作日。一旦复议超过期限或复议请求被拒绝,申请人可以向其居住的联邦基层法院、文件所在地的联邦基层法院或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提起司法审查。
第二,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地位方面。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在全球来说,是最成熟最完善最具可操作性的。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处于主导角色地位,根据美国环境法的规定任何公民有权对任何被指控违反《清洁空气法》等相关法律的人(包括排污者和行政机关)提起诉讼。非政府组织在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时,只需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材料:①事实上的伤害;②某一受法律保护的尚有争议的利益是否受到被起诉人的伤害1121。为了鼓励非政府组织等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监督执法,美国《清洁水法〉概定,法院对根据环境公益诉讼条款提起的任何诉讼中做出任何最后判决时,可以裁定由任何占优势或主要占优势的当事人承担诉讼费用(包括律师和专家证人的合理费用)只要法院认为该决定是合适的。
3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国际法以及发达国家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则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1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
无论是在强调结社自由的海洋法系国家美国,还是在尊崇国家权力的大陆法系国家日本都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条件方面的限制比较少,赋予非政府组织明确的法律地位,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登记与否并不是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前提,法律允许未经任何登记注册的“任意团体”的存在,为拥有法人资格之外的非政府组织留有一定的法律生存空间,使制度与生活更好的衔接起来,使“任意团体”能名正言顺地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其自身优势保护地球环境。
32赋予非政府组织广泛的环境权利
第一,完善的环境权利体系的设置是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非政府组织只有享有广泛且充分的环境权利,其活动才能实现其组织目的,才能真正的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环境权利的规定应当是细致的、规范的,能够具体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环境参与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关于环境参与权的法律规定有这样几个优点值得我国学习:①明确国家及国家机关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②明确规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广泛,方式多样;③规定权利救济制度,以保障非政府组织的法定环境权利变为现实权利。
第二,重视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首先,应赋予非政府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环境公益诉讼大多耗时较长,花费巨大,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以私人之力很难承受。而非政府组织在科技和法律问题上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才,只有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才能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功效发挥出来。所以,在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公共环境利益或其它公共环境利益时,放宽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在非政府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中,非政府组织只要能证明其宗旨中所要维护的环境要素利益受到或即将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就可认定该组织维护的环境社会公益受到影响,从而获得原告资格1141。其次,改变诉讼费用的缴纳方式,即将诉讼费用适当的转嫁给诉讼中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被告一方,解除非政府组织的经济负担,激励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33强化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
在扩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活动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不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以及不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侵害,所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应在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场经济与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管理不相矛盾,对非政府组织适度合法的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其次,为弥补政府监督机制的不足,应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灵活多样的社会监督机制中,应重视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它对促进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投诉和増强非政府组织的透明度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总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是非政府组织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梅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理论界,20xx(7):21
[2]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上)[中国行政管理,20xx(5)33
[3]董小林,杨建军,周晶.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完善的思考[.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78
[4]王之佳,等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5]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史比较研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6]邓国胜.非赢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7]万以诚,万岍.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肖晓春.法治视野中的民间环保组织研宄[D|.湖南大学,20xx.
[9]胡嘉滨.中日两国民间组织环境污染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的比较研宄[A.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12
[10]王名.英国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xx.(2⑴3/12/05).
[11]朱谦.环境知情权研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宄一20xx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xx
环境保护论文4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随着耕作制度、种植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变,土地产出率大幅增加。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数量越来越大,加之工业污染物、农民生活废弃物、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落实不严格,对农业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本文从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出发,提出了农业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的措施。
农业环境是由农村土地、农村水资源、大气、森林资源、草原、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环境体系,是农村居民生活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了恶化,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控制各类污染源向农村的扩散,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黑土地保护、新型农村能源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现有的种质与物种资源,恢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环境现状
我国农业环境当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在一些地区已经向农村转移,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农村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土壤性状,更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氮氧化物、汞化物等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形成酸雨(雪),增大土壤酸度,并对人们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加之不科学的施用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农村地下水资源和大气环境。比如农药污染,目前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分散而残留于土壤中,进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再被生物吸收,从而形成了土壤——水体——生物的污染链。再如农用塑料薄膜,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土壤耕层和理化性状变化,使农作物减产。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畜禽粪污大量增加,加之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行不力、监管薄弱,对土壤、大气、水体等农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比如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蠕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可能通过灌溉水或肥料进入耕地,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再如畜禽粪污中的硫化氢、氨气等会产生恶臭气味,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固体垃圾和生活废水等,固体垃圾随意丢弃或堆放,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如洗涤剂,在进入水体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秸秆焚烧会急剧升高地面温度,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养分构成,还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农业资源衰退,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把农业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角度予以倾斜,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应完善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体系,解决突出矛盾,切实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农业、水利、环保、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互相协同,共同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城市及工业污染不准向农村转移的规章制度,坚决打击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并限期治理与恢复农业环境。加强环评审批环节的监管,对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一律不予立项。
四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环境;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先进的施肥(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无害化,推广循环农业,从根本上治理畜禽污染问题。
五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论文5
摘 要:農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长久的根本。农业的良好发展更是国家稳定久安的保证,保证了粮食储备的充盈。农业发展如同度量衡一样,度量着国家与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的生态保护尤为关键,要适度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态结构科学合理稳步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是要点,不断的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是关键。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存在好坏两个层面;生态环境与农业相互关联,二者不可或缺,相互依存。如果农业中粮食产量降低,肯定是因为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结果。生态环境想要平衡发展,一定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不正确造成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1.农药喷洒不合理,形成生态失衡现象。为了解决虫害的繁衍与破坏,大面积使用农药喷洒成为人们解决虫害的惯用手段。即便喷洒农药可以高效达到杀虫效果,从而却造成了以食用害虫为本的鸟类的中毒死亡情况。与此同时,以鸟类为食其他生物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如果害虫的天敌大面积消亡之后,害虫会更加泛滥猖獗,那么农药的喷洒量更是会大量增加,这样的循环下去,就会形成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问题,最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2.土壤生态结构遭破坏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如果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了就是由于耕作时不当产生的,比如旋耕方式。旋耕虽然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率,但是却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松散的情况,生长环境不适合农作物。旋耕的方式使得有机物质分解力降低。此方式生态结构破坏后,人们使用施肥来提高产量,时间久了,削弱土壤肥力,降低产量。部分地区出现的土壤沙化以及沙尘暴都是耕作不合理形成的。所以应该合理改进生态环境与农业工程关系。
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教育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国家农业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度保护,做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可以具备生态效应,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垃圾的出现率, 依此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与提升,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保证。
2.推行种养结合的结构调整。根据区域功能的定位与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合理划定禁、限养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引导农户由散养向集中化养殖转型;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提高特色高效作物比重,扩大秋冬种植面积。开展生姜联作高效栽培技术,加大无公害标准茶园示范区基地建设,加大中药材品种选育,优化品种布局,扩大种植品种数量。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面积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
4.实施农村的城镇化战略。实施农村过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且高效的作用。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口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5.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现代农业耕作方式不断变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威胁,种类不断缩减。有许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脱离不了这个生态圈。在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果不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趋势,人类发展必需的动植物将大大减少,由此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保护重中之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水、空气和土壤。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土壤容易受到污染,且自身净化能力有限,因而不当的耕作方式和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沙化、沙尘暴等。此外,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大面积的井灌则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快枯竭,围湖造田会造成湿地生态失衡等。因此,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遵守自然规律,就很容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要加深对农业工程研究实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好实施生态工程的研究
1.农业工程研究实施的立项和审批务必要强化。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自然环境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农业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和审查都应该慎之又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立项和审批的申请资格和程序。同时,要提高农业工程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
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许多农业工程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和影响,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否则将很难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在给瓜果蔬菜喷洒农药后,就应追踪这些果蔬是否有农药超标的问题,调查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只有建立农业工程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才能认清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长久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证。只有生态环境进步了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稳定生态环境的同时,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强化利用基础设备、采用科学技术等等来协助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提升,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使得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发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宇.浅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J].化工管理,20xx,11:254.
[2]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xx(10).
[3] 徐东瑞,马礼.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xx,18(2):114-117.
[4] 李宝珍,王一鸣.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4,10(4):1-7.
环境保护论文6
摘要:现代化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传统化学工业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化工污染,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化学技术被纳入到研发和应用当中,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述绿色化学技术理念,进而探讨其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指出了其在环保当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技术;环境保护;应用
当前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化学物质污染,尤其是化工业的废物排放直接造成水源、空气和固体物的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身体健康。绿色化学技术的引入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化工造成的污染,逐步缓解既有污染和潜在污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绿色化学技术理念概述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谓绿色化学技术,就是着眼于源头到终端的化学污染控制,以原子经济作为技术原则,在满足既有的化工生产需求的同时,以新物质充分化学反应为途径,消除污染和有害物排放,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绿色化学技术摆脱了传统化学技术的诸多缺陷与不足,在改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理念模式转换为源头上控制污染得到了实践上的贯彻。因此,推广和实施绿色化学是教育界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主题及实践活动。
二、绿色化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1、化工原料
上世纪40年代以来,石油取代传统的生物质成为主要的化学原料,其对于当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现实表明,石油及煤化学工业同时带来的还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粗放式的化工应用直接将化工废弃物排放出去,造成了大气、水源等的极大污染。为改变这一现状,科学家们致力于生物质的重新利用,使其逐步取代石油且能最大限度消除生物质化工应用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其中,生物质所含淀粉能够实现葡萄糖的简易转化,而纤维素则相对较难。以葡萄糖为原料能够制得己二酸和邻苯二酚等,如何实现致癌物质苯的去除便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此外,氢氟酸和氯气、甲醛等有毒化工原料的去除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2、反应溶剂
除化学原料之外,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的反应溶剂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如生产中的反应介质以及分离和配方中应用的溶剂,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代表。该反应溶剂在实际使用当中能够实现化工原料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工产品生产制造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引发水源的严重污染,也同样造成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为此,科学家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反应溶剂的去毒化和绿色化当中。选取无毒无害的`反应溶剂来代替原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当前的研究突破即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实现了化工生产中毒性的消除,且其相对价廉,保证了应用推广的便捷性。
3、反应催化剂
化学合成催化剂的绿色化也是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重点。催化剂的应用能够提高化学反应产率并降低能耗,在化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现今的研究重点来看,仿酶催化剂以及固体酸催化剂成为反应催化剂绿色化研究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酶催化反应的应用使得化工生产效率提高,且条件相对温和,生产难度较低。而反应中采用天然酶则需面对其来源有限及变性失活可能性大的问题。为此,开展人工酶的研制即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酸催化反应作为同等重要的化工生产工艺,其当前广泛应用的酸催化剂多为液体催化剂,以三氯化铝和硫酸、氢氟酸等为主,存在着危害人体和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研发出替代的固体酸催化剂则成为该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绿色化学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
1、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落实到实际的环保应用中,绿色化学技术主要关注于大气、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其中,大气污染关系到人类日常呼吸生存环境,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而在对大气污染进行研究治理时,关注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引发的污染并实现该污染的有效消除则需实际应用到绿色化学技术。一方面,可以在煤燃烧之前对其进行脱硫处理,实现污染前的防控治理,另一方面则可在燃烧过程以及燃烧之后分别进行固硫和烟气脱硫处理。应用生物浸出法以及表面处理浮选与微生物絮凝法,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进行多样脱硫、消硫,实现化工原料生产应用中的绿色化。
2、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当前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用水污染以及工业生产用水污染。对水污染的处理自上世纪70年代便已开始,当时主要采用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取得了一定治理成效。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热水锅炉零排放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已经能基本达到污水的零排放。在现今的研究成果应用中,以控制农业生产中农药污染为目标的生物农药、光活化农药开发很大程度消除了农药造成的水污染。同时,采取多技术的联合,包括生物氧化和光、声、磁、电、无毒药剂氧化等处理手段的研发应用已经成为水污染处理的重点研究方向,多种技术的同步应用能够更加立体地实现水污染的有效治理。
3、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除化工企业生产带来的生产废物外,还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以及矿山废弃物等,针对不同的来源途径和废弃物形式采取相应的科学处理方法也是绿色化学技术研究应用的重要课题。针对化工生产带来的生产废弃物,通过分析废弃物组成采取对应的消解处理技术,消除其中污染物对于环境的破坏;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则应用固体废弃物电离化技术和热分选煤气化技术予以消解;白色污染物的治理主要为研究开发可生物降解类塑料,根源上消除白色污染;矿山废弃物治理则采用生物浸出和非氰化法提取技术实现污染重金属的提取和处理回收。
四、结语
面对当前的无染现状开展的绿色化学技术研究是致力于人类生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技术内容,是需要传统化学技术和现代发展理念共同应用的新兴学科。在分析掌握当前环境污染和破坏源的同时,针对性地进行绿色化学技术研发,并逐步实现技术的普遍推广,才能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消除环境破坏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世海.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7:110.
[2]丛丽娜.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xx,06:41-43.
[3]张运申.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技术应用[J].化工管理,20xx,03:1+3.
[4]于梦.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xx,11:225.
环境保护论文7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中,污水问题与处理措施被广泛关注。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资金短缺、处理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使城市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问题的改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给城市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排水设备
在城市环境保护污水处理问题中,排水设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污水问题。但是,目前部分城市的排水设备较为落后,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一些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出现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不能改善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还会加剧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目前,部分城市在环境保护水污染处理方面,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家与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给予各个城市足够的污水处理资金,导致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设备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时,我国资金链较为薄弱,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甚至要向国际方面申请贷款,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控制措施
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相关人员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污水排放控制措施,导致人们对污水排放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家庭污水、工程污水等排放量逐渐提高,其中,生活污水占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二,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增多,人们对污水排放问题不够重视等,使得城市污水排放负荷成倍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污水甚至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引入水体中,城市环境越来越差,不能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饮水质量,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间接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找到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问题,为后人提供优质的饮水资源。
二、污水治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污水治理措施
近年来,城市污水治理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治理措施不完善问题较为明显,人们对污水排放量的重视度较低。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对污水治理措施加以完善,第一,要加大工厂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制定相关应对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1]。第二,要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适当的开展社区讲堂,使人们了解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第三,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人们污水排放量,只有从根源减少污水的排放,才能更好的抑制城市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
(二)污水排放技术的重视
城市环境对城市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污水排放技术的落后,部分城市的水资源也遭到了破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污水排放技术的重视[2]。首先,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处理方法。其中,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物品,对污染物与水进行分离,可以直接利用人工去除污染物。物理处理方法就是将污染物沉淀到污水最底部,保证排放出来水的污染程度降至最低。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生物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例如:生物膜处理方法,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生物膜,将污染物筛选并吸附,使排除的水污染程度降至最低。其次,引进先进的.排水设备,根据多方面考察,采购排水效率高、价格合理、质量较好的设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排水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支出。最后,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增强其综合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鼓励其善于观察与发明,研究新型排水设备,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的普及,在提高排水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切实提高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保证。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
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阶段性的开展募捐活动,利用部分公益人物与百姓的力量,提高城市水污染处理的资金量。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部分单位进行技术与设备的支援,使城市水污染处理资金支出减少[3]。
(四)提高污水管道的利用率
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安装了污水排除管道,但是,还不能更加合理的对其进行分配,部分生活污水管道与生产污水管道串联在一起,使其失去使用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污水管道的利用情况,将生活与生产污水管道分离,适当加入新的管道网配置,这样,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相关人员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可以根据污水的性质,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减少处理时间,降低工作的繁琐性。同时,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督管道质量与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适得其反。
结语:
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对人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水资源将会被破坏,所以,国家要对城市环境以及污水处理加以重视,提高污水排放质量。
环境保护论文8
从地理位置、水质及沉积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等方面介绍亚龙湾生态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形式及成效,提出对亚龙湾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1 亚龙湾概况
1.1 地理位置
亚龙湾又称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东南约30 km处,湾内海岸线东起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18°11′53″,109°42′00″),西到白虎岭南端的白虎岭东角(18°10′30″,109°37′21″);湾域南界以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东洲、西洲岛外缘和白虎角连线为界,是一个半封闭的天然海湾,东北西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南海相通。湾顶有宽40-50 m沙滩,长达7 km,海湾东西宽11.3 km,南北长7.2 km,海岸线长10.2 km,湾口偏东以东洲、西洲两岛为天然屏障,湾中部有东排、西排等大礁石散布[1]。亚龙湾集现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有“东方夏威夷”美称,亦是我国冬泳、海上运动及海底潜水活动基地,1992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2 水质及沉积物
20xx年8月,根据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亚龙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良好,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汞、铜、锌、铅、镉、砷、油类、悬浮物等测值均符合第一类海水质量标准;沉积物中铜、铅、锌、镉、总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
1.3 红树林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海岸特有的珍奇类型,在亚龙湾西部,无名河出口处砂坝背侧,由于这里风平浪静,沉积物细小,以及盐淡水的混合作用,发育了红树林。红树林植物高度1-2 m,成片分布,主要红树树种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筋(Acanthrs ilicifolius)、海榄雌(Aricennia marima)、假茉莉(Clerodendron inerme)、秋茄(Kandelia candel)等。
1.4 珊瑚礁
亚龙湾海域的东排、西排是2个出露面积不大的岩岛,岛的东南两侧水深、岩陡、浪大,因此极少有活珊瑚生长,而只有海藻及牡蛎附着在岩壁之上。岛的西侧及北侧水浅、浪小,生长了非常丰富的珊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珊瑚礁体。5-6 m浅水深为造礁石珊瑚茂盛集中生长区域,而6-10 m水深为软珊瑚生长区。亚龙湾海域造礁石珊瑚有12科21属45种,造礁石珊瑚主要优势种有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和火焰滨珊瑚(Porites rus) [2]。
2 亚龙湾生态旅游现状
2.1 生态旅游形式
亚龙湾海域生态旅游活动用海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东排、西排部分,用海总面积11.85 hm2,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有潜水、半潜船、透明底船、潜艇观光及水下照相摄像等(表1),均为海洋生态观光项目,海南亚龙湾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在其开展海洋旅游活动。
2.2 生态旅游成效
三亚保护区首先在亚龙湾区域建立了“亚龙湾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保护区。”引入企业合作适度开发旅游项目,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尝试实行“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达到保护区的工作目标,也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入区企业不但支持保护区建起管护站,配备协管员和巡护船只、海上通讯设备等,还积极配合参与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公众宣传教育以及清理海底垃圾、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等活动。据近5年统计,旅游公司全年经营天数261-336 d不等,半潜观光项目接待游客每年在8 000人次以上,潜水项目接待游客10 000人次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尽管珊瑚礁生态系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都很高,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损害严重[3]。从目前来看,亚龙湾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好,造礁石珊瑚覆种类多,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旅游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在三亚市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区域、期限、规模和运营方式开展生态观光活动。
(3)公司应配合保护区加强对旅游活动内容、方式、范围和强度等要素对亚龙湾海域环境影响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4)旅游活动应注意对海底珊瑚的保护,游船禁止在珊瑚生长区内抛锚,对于海底潜水观光,潜水向导作珊瑚礁保护知识的培训,游客下水前应由专职训练有素的潜水向导进行珊瑚礁保护的教育,严禁损坏珊瑚和捕捉珊瑚礁生物的行为。
(5)根据亚龙湾片区实验区适度开发的要求,保护管理处应加强对水下旅游项目的控制和游客容量限制,最大不得超过1 000人/d,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论文9
Abstract: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to fac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has positi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are contradictory.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shoul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mote green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dher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to increase efforts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rst,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and constra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1) environment is the realistic need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actively applied
At pres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ute, so it is urge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 as to deal with them correctly in practice. If we can not make a clear answer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If one-sided view is that development is economic growth, so that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up, but there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o is the first on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o is the second? No problem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of the two, i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i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has become a sometimes hot and sometimes cold, cycle work, need to rely on the "rectification", "special action to fight a" war of annihil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lag, afterwards, passive and remedy "position. If we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to achie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n-win results.
(t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relying on the market system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n the exi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However, the resourc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gradually depleted,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other organisms is deteriorating. In the market, there are many economic entities, they may be individual farmers, but also may be township enterprises, but also may b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y are trading, trading in their own needs, and rare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the thir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slow, onl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will suddenly show, but it is too late to remedy. Because environmental damage has irreversibility and asymmetry. Once damage occurs, it may never recover, or even if it can recover, it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 However, in the market, there is no market price information will remind people to save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st rely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is, relying on the macro-control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report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new perio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quires us to realiz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ake the road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but it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is the re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y should develop,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dealt with well while developing the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by stopping development, nor can they be solved aft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solve. Blue sky, the mountains really make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but we are in pursui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level extremely high state of the sea and the sky, the mountains. Therefore, the problem we are facing is not how to develop, but how to better develop,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w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a pair of mutual promotion, but also mutual restriction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will exist forever. On the one hand, to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of pollutant emission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we have entered the stag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of life is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eating, dressing, eating and clothing, but also the urgent need of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a good environm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Even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modern civilization production, especially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n harsh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re is alway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needs: the cultivated land is decreasing and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is serious, while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occupying the land and occupying the industrial land.
Three, carry ou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tect environment in developing economy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stressed at the Six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key is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3 changes: one is economic growth in ligh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 transformed into both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wo is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lag synchronization in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o not to new accounts, many old debts; three is from using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to a comprehensive use of legal, economic, technical and necessary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3 changes requires us to adhere to the road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pollution first and governance"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not suitable for our rea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o protect th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cultiv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 not beyo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without endangering future generations under the premis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seek our way contemporary people need.
(1) cultivat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een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not simply from governance, but from the change of people's behavior mode, thereby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ultivate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re and demand of urban resident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urgent, and the enthusiasm of urban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high, which is a good phenomenon. The main body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human, and in the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uman beings bear the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 beings are equally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we should mobilize the whole community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public opinion and supervision. One is to carry out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guide the public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care, support and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ocate, promote to establish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The two is to disclo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Further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lat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ject approval and case handling will be announced publicity. For planning or projects involving public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rganizations should also organize demonstration meetings, hearings, listen to the opinions of the masses,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asse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ublic's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supervision. Three is to introduce specific measures to ens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hire supervisors,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civ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encourage people to expose the illegal behavior of the environment, broaden and smooth mas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porting channels, impro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rings,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for a variety of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tform. So,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 from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heart to protect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ciously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oice of green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tw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always be an integral p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not be a periodic "check" work, but a basic work that should be carried out firmly through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 problem that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by the policy-making authorities when planning the bluepri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oduce substantial resul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should ref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especially to highlight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ing, resource recycling, total emission contro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 enterprises with high pollu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ce the pollution discharge is close to the dangerous warning value, warning, notifi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mind the relevant enterprises to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development pla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work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2,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l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should strictly guard the thresho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investment, do not meet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strongly discouraging, 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reactive power in the future".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ransfer, and the world of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brought the opportunity, we should remain rational, the enterprise or industry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serious, even may br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to maintain a 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environmental access system the. New projects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mission standards prescribed by the state, after sufficient scientific proof, after we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 must be resolutely discouraging, heavy pollution of the backward enterprises or their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o increase efforts to eliminate, never for a moment of economic benefit
环境保护论文10
我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的环境保护部门都引进了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污染源实施监控,是一个环保监测和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能够实时、直观、可视的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控,并详细的表述出污染源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其在排查和治理污染现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要想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就要解决掉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
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不足。
我国目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由当地的环保部门负责控制系统的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没有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其次,在我国相关的规定中,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处理污染的设备,企业必须向负责排污的单位支付建设费用,环保部门虽然给予了企业一部分的资助,这对企业来说还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再加上企业自己出资建设检测自身的排污情况,很大程度上企业是不愿意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的,导致企业上报的排污数据的真实性不是保证,给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对于自动监控系统来说,其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审核数据的有效性,但是即便我国已经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对于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却没有完善的方法,所以有些问题是没有解决办法的,给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影响。
2、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首先,通常情况下,流量计和自动监控设备是配套安装的,这样才能使得到的计量数据更加准确,因此,国家建议在设置排污口时,一定要方便检测、计量和监督,但实际上大多企业并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或者改造排污口,对排污口的位置或这是尺寸随意的改变,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排污口能够采集到计量数据,但是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却是难以确保的;另外,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其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对采集距离、温度的控制、给水和排水都有具体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自动监控站房的建设虽然符合标准,但是在环境、温度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3、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
首先,一般来说排污口的位置都比较偏僻,因此就与仪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采样管路,但是有些采样管路,例如U型采样管路,可能会造成管路积水堵塞;其次,大多数企业选择等时采样法,虽然这种方法在成本和可行性方面都优于比例采样法,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排污没有规律,因此,采样不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另外,虽然网络的使用对自动监控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实时的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各个部门的仪器信号不同,或者有些型号并不符合国家信号,对数据的传输造成影响。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要想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调动基层环境保护单位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但是各省市的一些基层部门对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还不是很了解。传统的污染源检测大多是一个月或者一季度检测以此,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检测次数要比传统的污染源检测次数多很多,这样的变化再加上基层部门不知道自动监控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方法,导致很多基层企业产生消极的态度。因此,各省市应该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监督和绩效考核等各方面工作,以此来调动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积极性。
2、制定完善的审查制度。
为了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制定一套科学、有效、完善的审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各省市要以《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以及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依据,制定出污染源实时监控审查的方法。实现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将检测到的数据及时的记录并反馈,相关工作人员审核后就可以生效,从而作为排污申报工作审核的依据,进行排污费的征收,以及对环境的统计和排污总量的计算,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顺利的实施。另外,一些企业认为不愿意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他们认为这是政府控制污染排放的手段,如果运行就是自讨苦吃,针对这个问题,各省市的环境保护单位要加大对企业的审查力度,对于不积极运行设备的企业或者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
3、严格落实具体工作。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就要严格落实以下几点具体工作,首先,要在所有需要监控的企业中安装实时监控设备,对于企业环境的不同,要灵活的变换设备的信号,保证设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其次,要确保所使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能够满足互联网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使检测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回来,为相关部门下一项工作的落实提供数据支持,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对分析,并将结果记录成详细的成果报告,为监管工作最终的实施提供依据;最后,企业每天分析数据的结果都要和环境保护单位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使所有相关的人员对该省市和自己负责区域的污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一旦发现有企业排放污染物超标,就要及时作出处理,对违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如果违规企业依旧存在排污超标的现象就要责令其停止运营。
4、加强环境监管工作。
加强监管的力度,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黄静保护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排污收费的手段,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各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科学准确的反映出来,对一些排污量大的企业进行排放量审查和排污费征收的工作,以此来促进污染源治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使其在环境保护工作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备萍,陈志斌,徐敏等。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22):255—255。
[2]高坤宇。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5(14):599—600。
[3]赵兴家。浅谈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J]。民营科技,20xx,(2):226。
环境保护论文11
1广西水库水源工程环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广西水库水源工程大多位于山区,山多、坡多、平地少,山大坡陡,地形破碎,切割沟壑深。工程实施时,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进行大量的土石方挖填,致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地面组成物质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加上广西雨量充沛,并且降雨集中,强度大,冲刷力强,极易产生水土流失。从以往的水库工程来看,一些工程在施工时不注意对开挖面、填筑面、料场、渣场的防护,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库区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水体受影响
由于水库建设占用土地,库区移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大规模兴建房屋、道路,种植经济林等,导致库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工林面积比重增大,树种单一,森林质量降低,并形成大面积的坡耕地,又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在桂西部分流域,石漠化还十分严重。由于工程建设以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对水库运行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影响。(1)由于库区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上游流量及洪水过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季水量锐减,雨季洪水暴涨暴落,局部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水库淤积问题严重。(2)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水库建设使河道型水面、流动型水体转变为宽阔型水面、相对静止的水体。库区水位抬高、流速减缓、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减弱,库区局部水域水质有变差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因水位提高而淹没大量农田和土地使有机质和无机盐增加,营养物质蓄积逐步引起富营养化。而上游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染物、规模水产养殖、部分矿业开发以及水土流失携带的污染物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并且可能使水质恶化。
1.3下泄流量不足,下游受影响
很多水库往往只追求经济效益和供水效益,没有建设专门的生态泄流措施,或者建有泄流措施但运行时没有向下游放水,水库下游很多由常年有水变成季节性河流,不能满足下游生态流量需求以及河道外用水需求,致使下游河道干枯或萎缩,不能维持原有的河流形态,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水生生态,首先是大坝建设阻隔了水生生物上下游迁徙活动的条件,河流生态系统破碎;其次是下游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断流,原有天然径流和水文条件被破坏,生物和营养元素交流的河流廊道功能降低或消失,原有物种生活栖息地被破坏,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受到较大影响。
2水库水源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
2.1科学选址,合理避让
工程坝址和规模确定了影响的位置及范围。在工程的选址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坝址及库区的环境特征,并与当地土地利用、区域(流域)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协调,保证水源工程与相关规划的保护目标一致性。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环境敏感点。在区域没有其他替代水源、且对饮水人口进行生态移民难以实施,工程确实需要涉及特殊敏感点的情况下,将通过工程方案优化、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开展规划项目与敏感点的专题研究论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合理水量,尽量减轻对敏感点的影响。
2.2控制引水规模,保障生态用水
不同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因此,在确定水库规模以及引水规模时,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新的水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首先保障下游合理的生态环境用水以及河道外用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实现供水和环境的双赢。确定合理的下泄流量是关键。应根据下游用水需求综合考虑下泄流量,一般条件下,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是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小流量,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能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地条件。比如在下游有重要鱼类的,应预留人工模拟自然水文条件的水量,保障重要鱼类的生存、产卵等环境。
2.3工程运行环境保护建设
2.3.1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管理
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建议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等,在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划定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并按照不同水域特点及当地具体条件拟定合理的保护目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进行特殊保护,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区范围不宜无限制扩大化。
2.3.2建设水源涵养林,实施生态补偿
水源林是维持流域生态平衡以及河水长流的根本保证,要保持库区来水相对稳定,水质满足要求,必须开展库区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力度。根据水源保护区条件,确定合理的水源林建设目标。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及压力。以天然林为主,加强封山育林,适度人工修复及退耕还林还草,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以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的建设,逐渐形成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强保土蓄水能力,保障水源地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拦沙坝、淤地坝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入库泥沙以及污染物,保护水质。探索水源林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合理确定生态补偿原则及标准。建议“谁受益,谁补偿”,由政府补贴以及供水补偿相结合,并引导农民适度发展商品林。对实施水源林建设的小流域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应法规,使库区生态补偿法制化、规范化,并建立监督机制,形成促进流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3.3政策帮扶,控制面源污染
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开展政策帮扶或者点对点帮扶,治理库区污染源。以行业部门或主管部门为主导,通过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或者通过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引导家禽养殖,结合农村改圈(改变草食动物舍饲圈养)推行清洁养殖。点对点引导农民由从事农业向从事非农业转移,开展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改变耕作方式,启动高效灌溉及节水技术。坚持科学施肥,建立特色林果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等。
2.3.4政府监督,全民参与
健全水源地及全流域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明确责任人,制定实施、检查、验收相关办法及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用水量,对于生态敏感期和敏感区,充分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提高枯水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用水需求。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控制取用总水量,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库区生态及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调动广大群众和民间团体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保护监督。
3结语
广西山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配差异巨大,水源问题严重影响供水安全,并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为了缓解工程建设运行带来的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工程建设理念,以水资源保护为前提,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改变用水方式,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1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环境保护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开始逐步恶化,全球各国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红色警报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出现,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环境教育本身是跨学科教育课程,教学直接针对的是环境现实问题,同时涉及各种教育形式。物理和自然环境保护存在紧密的联系,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一、依据教学内容,实现环保教育
1. 依据课本内容开展环保教育
物理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发现其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点,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实施环保教育。比如,教师在讲授“噪声及其控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先定义噪声,即人们休息、正常学习以及工作、相关场合里面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常见的有各种突发声响、机器轰鸣声或者汽车马达声等。然后教师对学生介绍应对噪声的有效方法,包括远离噪声源与尽量减少噪声源,可以在城市里面降低喇叭使用频次,也可以在立交桥或者是铁道口周围住宅区设置隔音屏障等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2. 依据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也可以穿插相关环保问题,以达到环保教育目的。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模拟雨的形成”这一实验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而且还应该渗透一些酸雨形成和对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蜡烛燃烧过程中形成的黑烟,对学生讲述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产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此外,在组织学生做电学实验的时候,一般会用到电池和电线等相关物品,实验结束后会产生废弃电池等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归类处理这些废物,同时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里面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二、改革教育模式,融入环境保护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构建现代教学模式成为了新课标的关键任务。物理教师实施新教学模式,既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又可以利用物理教学实现环保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光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思想教育。在切入相关环保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或者文字形式将光污染比较典型的事件呈现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介绍不同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
三、通过各种实践互动,把环境知识变成环保意识
想要保护环境,就应该有所行动。学生如果不参加校园环境保护活动,只有保护环境以及热爱自然的热情,那么环境保护就会变成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教师进行物理教学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环境教育力度时,不断鼓励学生融入环保活动。比如,教师在讲授“电流的磁场”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或者是感受,分析电磁的利用、造成的污染和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意识到当前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无线电发射台、微波炉、电视机以及电脑等均可以造成电磁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该类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合理规划并且使用这些产品尽量趋利避害,降低电磁的污染程度。同时,也可以结合学校实施的绿色教育,举办以变废为宝等为主题的相关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涉及物理与环保内容的小报或者是墙报,并且自制实验仪器以及工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加环保意识,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本知识。比如,在以“开发新能源”为主题的墙报上,一些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自然能源利用方面的想法。世界上的能源非常丰富,可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现状后,就会产生开发并且利用新能源、对水能以及风能进行充分利用的想法。因为太阳能本身是无污染的理想能源,所以学生会产生通过太阳能构建新型发电站、设计太阳能汽车的设想。制作板报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独特看法,这样既可以增加环保意识,又能够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当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出各种环保方法。比如,通过废旧电池里面的炭进行导电,将废灯泡加水制成放大镜,以易拉罐做电话及将废弃矿泉水瓶制成实验用到的溢水杯等,这样既能够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降低资源浪费程度,又对环保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教育者应在教学中融入一定的环保知识,为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实施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并且养成环保习惯,这既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属于环保的需求。
环境保护论文1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为了躲避喧嚣嘈杂的都市,呼吸清新的空气,纷纷涌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风景优美的地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旅游热潮,在今天显得尤其明显。
但是由于一些风景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过度,造成景区整体生态风貌景观严重破坏的现象。
那么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景区不是不能搞建设,关键是怎么去进行合理的建设。
强调风景区的保护,并不是说固步自封,完全限制风景区的发展。保护风景区的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只有建设和保护相互推进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当然,当保护和建设发生冲突时,保护还是首要的事。因为只有原始风貌的景观存在,才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可能。
在我们这次的胡成岗水库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上述的这些问题,努力找到保护和开发的.一个最佳契合点。一方面人为痕迹不宜过重,但也不能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既有适度的开发,又有合理的保护;既突出优势,又保护特色。
该项目立足于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如何在设计中体现风景区的环保理念。
项目位于金坛美丽的茅山风景区内,景观基础良好,优美自然的山水景观资源,现状植被生长较好,群落完整 ,乡土气息浓郁。(图一)
规划中结合现状,并尊重现状,强调自然化、生态化,在满足布局功能的前提下,对山体、水岸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处理,形成生态独特、自然秀美的山区丘陵滨水景观。
充分利用现有植被,基地内现有的大树与植被群尽量保留,规划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群落式配置。
问题二 如何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项目中别墅区的开发和一般楼盘有所不同,表现为三方面的利益牵制,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首先,由于项目位于风景区内,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划控制,因而要体现社会效益;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规划周边地区一个很主要的控制影响因素;最后则是发展商自身利益,即如何将资源优势最大化。
规划充分协调这三方面的因素,在建设时机成熟与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开发适当的别墅项目,有利于整体性的商业运作。
规划在尊重自然地形地势的基础上以
用地西侧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用地,其余为风景名胜区外围用地。所以规划在西侧严格控制商业项目的开发,别墅选址在东侧的山丘上。(图二)
规划以组团化及分散化的模式布置休闲别墅组团,各组团或别墅片区沿中部水体平行展开,与水体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保证每个组团都有良好的外部景观。别墅以较低密度进行建设,避免了大体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破坏山形山势,着力于打造纯生态山野别墅群落。
问题三 如何解决景区内的建筑风格不伦不类,杂色纷呈,与景区风格大相径庭的问题。
以主体量加上小体量组合为整体建筑群落,采用坡屋顶形式,屋面形象多样变化,建筑群落主从关系明朗,以院落化空间组织群体关系。建筑建议采用暖色石材砌筑的墙面,木材质感的支撑结构、青绿色瓦屋面等趋于自然本色的环保材料构筑建筑,建成后的运作也尽量使用生态能源。通过调和稳定的色调,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相协调,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总体设计构成一个完整、调和的空间氛围,展示度假区独特之景观。
问题四 风景区如何进行节约建设。
规划在充分调研现状地形的基础上,对水体利用和竖向进行了专门的设计。
充分利用基地内现状竖向,结合道路设计,对其进行整理、利用,避免大面积的地形营造,保证区内建设的土方平衡。
滨水地带湿地景观的营造,也充分考虑园区建设总体的土方平衡。
在规划布局完善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较平坦的场地布置建筑与硬质铺装,以延续现有地貌,减少工程量。
结语:
胡成岗水库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吸取以往风景区失败的案例,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活动需求的基础上既有适当的开发,又有合理的保护。对今后风景区项目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14
一、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难题
我国采取了指令规制、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等多种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维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政策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水平还比较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其主要表现为:
(一)直接管制乏力。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和主体行为做出规定,依法强制实行,是世界各国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文本,还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处罚细则,并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些法规,并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目前从土地到灌溉水到农药使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知晓这些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知道如果遵守这样规章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监督和执法。此外,农村地域宽广、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复杂多样、农户自身素质不高等特点,对实施这种强制性指令控制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二)技术推广难度大。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非常大。第一,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农业生产经营者出现兼业化、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对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和接受能力不强。第二,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技术如生物制剂、物理防护手段等,往往物化成本高于传统的化学投入品,而且使用起来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较为费事,在没有相应收益增加的情况下,农户不愿承担这样的额外成本。第三,一些环保技术要求少施化肥、少打药,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或者产品品相不好,造成农户收益下降,影响农户的使用积极性。第四,当前农技推广部门力量较为薄弱,工作经费不足,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加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新技术推广运用难度较大。
(三)环保产品市场发育不足。与工业品不同的是,大部分农产品最终将走上餐桌,其质量安全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将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愿意为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买单。但是,农产品市场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优质农产品的信息难以辨别、确认和信任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劣质产品,一旦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所付出的成本难以收回时,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方式就难以维持。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环境友好型产品标识的市场推广不够,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产品价格优势不突出,对生产者实施相应生产规范的激励不够。
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要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个重要契机。应该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特点,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一)加强基层环保建设,加大农村农业环境治理投入。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将农业农村环保工作切实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优化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工业企业的连续达标排放,确保城市垃圾的合理化处理,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减少农村环境的外源污染。
(二)改进工作方式,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尽管农业生产存在分布广、监管难、成本高等困难,但是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强制性指令手段依然是控制农业农村污染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生产规范、技术标准及其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和法制意识,引导农民自觉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合理施肥打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自觉控制养殖规模,提高企业的强化社会责任,自觉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其次,制定具体的排污标准、环保标准和处罚细则,明确监督部门,确保环保法规的执行,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防治没有环保处理实施的企业盲目上马,强制要求不达标企业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企业要关停;对一般小农户,要充分利用相互监督和村庄自治,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好的做法要加以表彰、奖励和宣传,并将村庄环境治理作为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规范产品认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严格规范各项优质农产品的产品认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认证费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认证。加大市场营销,扩大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将信息尽可能地传递给消费者,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建立成长期的供销关系。加强对已获认证产品的监管,开展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取消认证标识,并进行信息披露,加强认证产品的公信力。
(四)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减少污染源。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产品标准,鼓励研发和推广环保产品。加强对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严厉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流通,一旦发现必定重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产品质量,推广绿色、环保、有机的农资产品,从源头上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者因使用劣质投入品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环境保护论文15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典型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环境保护及措施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如何保护的观点。
关键词:
高速公路;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
1高速公路建设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1.1对风景游赏系统的影响
(1)施工期影响分析由于拟建项目工程量大,施工周期较长,新开辟的施工便道、新搭建的施工营地,临时堆料场以及施工期间对基坑、隧道开挖过程中排出的土石方、路基施工作业的废渣料等都可能会占领部分风景区用地和破坏自然环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影响景观环境,如果不慎排入大井河,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工程挖掘、平整土地、铺筑路基、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环节产生的扬尘和废气。这些都可能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营运期影响分析线路建成后,将在该区域内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化印迹,会使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自然性被破坏,给景观视线带来一定的影响。桥梁及部分路基属于重要敏感点,会对不同的敏感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桥梁对景观环境会产生切割效应,尤其是跨越大井河大桥,会对水上游线的视觉造成一定冲击;隧道开挖过程中排出的土石方,路基的水泥混凝土边坡,及公路的构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会有一定的不协调。
(3)对景区动植物群落的影响项目建设对于当地动植物群落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期,特大桥建设中,人员和施工器械的入驻,以及桥体修建过程对于局部湿地环境及水域环境产生较大的干扰,会破坏占压部分现有植物类群,同时驱使动物群落远离施工区域。施工期这种不利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消除。
1.2对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1)鱼类资源的影响项目跨越大井河处为T梁桥。大桥建设施工阶段对保护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施工产生的噪声、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临时占用保护区水域等临时影响。由于个大桥预定施工期限约3年,施工期内,其影响将一直存在。施工期的噪声可能会使产卵或洄游鱼类受到惊吓,从而导致该区域鱼类群体的变动,甚至影响到鱼类的产卵或洄游行为。施工废水的排放主要造成水体ss含量的升高,其沉积和覆盖将导致施工水域下游一定河段近岸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生物量的减少,造成一定区域鱼类饵料生物的减少,进而影响到鱼类的索饵等。施工期污染源的任意排放,对保护区功能仍有一定损害。应通过相应环保设施、水域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实施将影响减低。
(2)对鱼类“三场”的影响由于调查水域适宜产粘性卵鱼类产卵生境广泛分布,项目特大桥跨河处附近河段也分布有鱼类产卵生境。工程建设虽不涉水,不对保护区地形地貌、水文情势等造成直接影响,但施工及运行期噪声可能对邻近河段鱼类造成惊吓、干扰,影响河段鱼类减少或繁殖、索饵、栖息等行为受到干扰,由于施工区和桥面距离河道较远,其影响程度应有限。
(3)对保护区功能的影响保护区生态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为斑等鱼类提供稳定的.栖息地、产卵场,保持保护区生态环境完整稳定。本项目的工程主要涉及保护区的核心区‖,施工作业及运行等会对邻近河段鱼类造成干扰、惊吓,可能造成资源量减少,但一般均不在河道内施工,不占用保护区河道,故受项目影响甚微,保护区生态结构完整性不受影响。
(4)水生生态环境风险桥梁施工期间涉及石油类危险物料,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涉及物料通过泄漏危害事故,泄漏主要表现在物料储存过程中,箱体、储罐、焊缝、包装物等关键部位发生破损,而导致的物料泄漏和因不可预知的事故而导致的泄漏,主要包括设备设施损坏和人为原因泄漏(如误操作、违章操作等)。一旦发生机械近河道大量漏、冒、泄油意外事故将对水环境的危害。
1.3对罗甸翠滩省级森林公园的影响
项目建设对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的影响。高速公路建成后,形成的人工道路景观将改变大小井景区现有的森林景观构架,项目建设形成的桥梁、遂道口等对大小井景区入口处的森林景观有一定干扰和破坏。
2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对策
(1)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应定点堆放,不得随意乱弃乱堆,严禁在涉及生态敏感区路段设置预制场、弃渣场、灰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和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靠近敏感区的位置,施工场地和物料堆场位置、范围须与管理部门共同划定红线,禁止越界施工,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优化特大桥设计方案,在桥梁造型上,应在满足公路载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体量较小的桥梁形式;在色彩选用方面尽量采用素雅清新的色彩,使之能融于风景环境。建议在保证安全行驶的前提下,在桥上增设停车带与观景平台,使游客能从另一个角度俯瞰风景名胜区美景。
(2)对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在大桥建设施工阶段,以控制噪声和振动、水土流失、水域污染为主,辅助以人工增殖放流。在通车运营阶段是以预防为主,以控制水域污染、控制噪声、建立交通事故环境损害风险防范及救治响应预案为主,辅以资源和环境监测与监管,并据资源调查及评估结果再行确定后续方案,进行邻近水域鱼类资源和水体环境的跟踪监测,同时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等。
(3)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在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尽量避免破坏森林景观的作业方式,工程建设所需的料场、渣场、弃土场等不能设置于森林公园范围内。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占地范围,确保项目在批复许可范围内使用林地和施工,做好森林保护和森林消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对策[J].人民长江,2014,45(15):7-13.
[2]骆培聪.交通格局变化对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539-544.
[3]朱艳玲.山丘区铁路工程弃渣场分类及防护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42-6144.6144.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
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8-0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