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应用论文1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而且发展的范围十分广泛,数字信息在计算机大面积覆盖的情况下,发展到各行各业中去,在图书馆的应用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近年来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传统模式,而是紧随时代的发展,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管理模式。 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很好地推进了图书馆管理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书馆;管理;应用
图书馆是历史的资料库,图书馆内珍藏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珍宝,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性,社会性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發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资料被挖掘出来,这些资料本身带有多样性,时效性,从而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整顿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也是现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现在正在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图书馆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优势
(一)计算机完善图书馆职能
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根据图书文献的不同类型进行明确的分类,以便更好地规整保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年龄整理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而且种类越来越广,传统的人工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情况,跟随时代进步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实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便捷方式,快速准确地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规划。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可以集信息化,程序化,自动化为一体,这种先进的技术在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管理代替了单一的传统人工管理,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时间和因人工疲劳而导致的工作失误,还降低了工作成本,形成了系统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其次,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将原有的文献资料的借阅情况编辑到计算机中建立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编辑管理。
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地减少了因为人工技术所造成的文献漏编、错编等相关错误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系统还可以及时地纠正错误和更新系统。 另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更专业地推动图书馆管理的整理。
(二)计算机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
时代在进步,图书馆的管理技术也应该得到更新进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的革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以其独有的先进技术弥补了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新天地,提高了管理的服务效率。全新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可以根据读者借阅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计算机中录取读者与其借阅的资料的相关信息,读者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查训图书馆图书的相关信息,方便读者的借阅,帮助读者记录在图书馆的借阅活动。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将图书馆以开放式的形式向外发展,展开了社会服务的模式,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图书馆内部的服务,很少与外界联系。现在社会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项问题实现了服务范围的扩大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模式的发展实现了资料的共享,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的模式下,使得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服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这一小地方,更多的是面向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系统还可以联合其他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平台教育,让不同地方的资料进行共享,不同的文献资料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得到更好地储存、合并、管理,实现了跨区域的资源共享。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要求
(一)更新技术,完善图书信息管理
勘探技术是现在一款先进的技术,它是一种更好的在线分析统计方法,它可以结合专家分析资料,机器学习与识别进行统计整理。在图书馆这种文献资料量大的情况下,勘探技术十分地受用。勘探技术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评估分类,预测统计,相关分析等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加工。提取有效信息,将图书馆的资料管理整合成系统化的形式。勘探技术是先进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勘探技术的科学方法是新时代图书馆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图书馆的管理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进步。 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下进行操作,可以局部地应对一些简单的网络问题。图书馆管理人员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的科研学术。
(三)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在网络化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开放的网上图书馆模式,加强图书馆资料与外界社会的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更新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及时地更新信息,方便借阅者借阅,开放特色服务方便读者检索和借阅。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加强了图书馆管理资源软件的管理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先进性,使得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黎.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电子测试
[2]杨永斌.计算机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杜娟,胡文楠.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现代情报
计算机应用论文2
摘要:针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改革思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同时,思考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了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下大力度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在,确实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不同,中学软、硬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异,导致新生入学后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与学时压缩相冲突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使用的的教学软件的版本都已经更新,内容也有一些变化,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xx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四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在64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上机48课时)内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熟于操作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1.2课程内容没有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在公共基础课范畴内,针对全院新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各个学院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以我院的医学美容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两个院来说,所开设的专业就有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等等,各个学科之间的跨度较大,且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也不同,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
2、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要培养出既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又能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在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建议从以下3个面进行教学改革。
2.1加强分级教学改革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顺序进行授课,会造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别比较大。鉴于此,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级,分为普通班和提升班。对于普通班学生,教学目标是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再提升加速,适当减少计算机原理知识,加大Windows7文件管理和Office基本操作的教学时间,提升网络应用和计算机安全方面内容的深度;对于提升班学生,教学内容应重点可放在Office综合应用上,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实践告诉我在进行Office20xx办公软件教学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就很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就浅入深的先设计一些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的小任务,最后再交由学生根据给定主题自己完成一个模块的综合任务。在Word20xx讲解表格时,我就设计了一个主题是“个人简历”电子表格的任务。针对本任务来说,就把表格的插入、表格编辑、文本输入、表格布局、表格美化和页面布局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学生完成个人简历的过程中,就把这些知识点和操作熟悉了一遍;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排版和美化表格,就为学生后期综合设计打好基础。在调整授课内容时若还能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日后工作所需计算机知识、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素材等,相信一定会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必定会得到改善。举例说明,针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教授重点可放在计算机基础操作上,选取授课素材多围绕现代美容技术、美学原理、美容产品;而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授重点则要放在Office的综合运用上,选取授课素材则可以多围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公司。
2.3完善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繁杂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已不太适合。在分级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框架下,就需学院持续增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环境;然后,必须建立和完善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学生分级的情况,普通班和提升班采用符合各自教学难度的考核内容;重点是要以上机考核为主,减少理论知识考核;增加平时作业考核、专题模块考核的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上课出勤、学习态度、完成实验情况的分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地总体评价体系。
3、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更新很快的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的目的是使高校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日常事务,同时通过开设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xx(4):243-244.
[2]普运伟.耿植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xx(11):13-18.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6):213-219.
计算机应用论文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论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技术,还是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对计算机都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学好计算机课程很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当今教育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才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任重而道远。中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以能力为本,充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未知领域也不至于不知所措。那教师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
一、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习贵在主动,只有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地把知识学到手,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手把手地教导学生,也不要把课堂任务布置的满满的,这样让学生没有了自主支配的时间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种最常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教师不必讲太多,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挑选一段文章、一个表格、一份幻灯片,让学生自己研究文章、表格、幻灯片的字体、页面、段落、动作效果等是如何设置的,菜单栏中的东西学生都可以自主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学生就会对大部分内容有所了解,这时候教师再简单地讲解或者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这样的方式比教师手把手地教更能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
二、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操作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才能把这门课学好并应用好。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投入到课堂中,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自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可行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很简单,关键是熟练;中文输入法也是要在多加练习中提高打字速度;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更是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地新建、移动、重命名文件。
三、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墨守成规的人已经渐渐被社会淘汰,那些有新想法、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方法的人会更受社会欢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把创新变成一种习惯,提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不局限于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不畏惧新鲜事物。
例如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内容是没有边际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并进行创新,才能用不局限于以往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有可能发现教师都不能发现的新东西,学生还可能自己通过自己的研究制造一个网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四、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已知事物上,那社会就无法进步,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发明,人们的生活不会变的这么方便,购物、浏览信息、看视频,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了,多年以前又有谁可以想到手机会对人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如果学生提出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打击和讽刺,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关注未知事物,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以上内容从四方面介绍了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注意事项,分别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能力。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尽全力把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高上去,让学生不要被社会淘汰,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应用论文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宽带网络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人们欣喜地感受着共享网上资源的独特魅力。网络的巨大能量为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和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剧烈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人类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网上视频交谈、各种娱乐活动、多媒体教学、从网络中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
(2)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
(3)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
(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
(5)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
(6)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通信信道组成。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算机网络软件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使用、控制和管理网络工作和通信双方交流信息的计算机软件。根据网络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可将其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类。
(1)网络系统软件。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应用软件。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种应用为目的而开发的网络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网络应用软件既可用于管理和维护网络本身,也可用于某一个业务领域。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1、资源共享。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其中共享数据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目的。
2、数据通信。据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如 电子 邮件、传真、远程数据交换等。
3、分布处理。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 科学 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综合信息服务。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计算 机 网络 的常用设备
1、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2、集线器(Hub) 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3、交换机(Switch) 也称交换式集线器。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节点互连。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带宽。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4、线缆 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5、公共电话网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6、综合业务数字网 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
7、专线 即Leased Line,在 中国 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
8、X.25网 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有 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9、 帧中继 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2.048Mbps。帧中继的特点是灵活、弹性:可实现一点对 多点的连接,并且在数据量大时可超越约定速率传送数据。
10、 异步传输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速率可高达上千(109bps)。
11、 调制解调器(Modem) 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X.25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
五、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利用必将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将会给 企业 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联系和沟通下,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将加快,企业和个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对较大的部门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知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带动全社会的 经济 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计算机网络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人类文明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它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 现代 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打破了原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方便和成功。但是,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层次去面对新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不断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的高阶段发展。
计算机应用论文5
虚拟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本文简介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优势,阐述了其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虚拟仿真技术的概述
虚拟仿真技术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实验研究技术,人类、战略性技术。借助该技术可认识和改造世界,因而它有望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又一虚拟仿真技术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环境相同或相似的虚拟环境,如模拟器、仿真软件、数学模型、仿真实验等。其中虚拟仿真实验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1.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国外虚拟仿真软件主要包括多功能电路模拟实验平台PSPICE、模拟和数字电路的Tina Pro、用于电路描述和仿真的语言与仿真软件Circuit Maker、仿真单片机Proteus、Cisco路由器和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的Boson NetSim。在我国,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Packet Trace软件、北京航天大学的分布式虚拟环境、GMDSS模拟训练实验室、导航雷达模拟训练中心等。
2.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
通过实例操作演示非常抽象的概念,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仿真实例的展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充分吸收和掌握教学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
1.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环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更新滞后,教师无法正常地开展实验教学,只能通过视频和文字等辅助资料来补充实际实验的不足。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虚拟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环境,学生可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服务器与终端机之间的切换,并能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来开展网络实验。虚拟技术实现了改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目标。
2.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更新了实验教学手段
高职教师们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一机多用”,有利于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精确地操作某些系统或者软件,了解其运行特征和过程,并以此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近距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
目前,在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训设备严重短缺,而虚拟仿真技术让虚拟实验室成为现实,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替代实际上的物理设备,但是学生可在虚拟机上做所有的操作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更直观,教学更真实,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实验实训设备短缺的难题,又能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助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学校设备和场所短缺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掌握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计算机应用论文6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等集体智力活动当中需要很多的可视化的展示与沟通工作。目前很多情况下企业往往是采用传统的PPT方式进行,这些PPT中大部分动画都是单向无实时交互的。随着现代计算机视觉识别和交互技术的发展,可以设计更好的交互展示系统,帮助企业改善复杂问题的沟通。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视觉识别技术;交互技术;会议展示;智能办公环境
在日常的企业办公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时候需要可视化地展示企业市场计划、新产品设计、数据分析报告等。尽管这些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在事前可以经由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但处理结果却很大程度上只能由静态的PPT展示和说明。但很多时候,这些展示和说明往往是多个部门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于是展示材料制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参与者对所展示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很多复杂的问题或者设计的展示,如果能采用互动交互的方式展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对所讨论问题更好的理解。这一点在常规的教育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证实,相关的数据和结果可以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同样,企业中很多方案的讨论,数据分析报告的说明其实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方案设计者或数据研究分析者对相关人员类似教学的过程。采用现有企业常规会议设备诸如投影仪、普通笔记本电脑、电脑摄像头配合相应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程序,我们可以将交互的投影演示引入到企业日常的展示讨论活动中,增强沟通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技术上同样的识别交互的程序配合上相应的员工面部特征的数据库,还能扩展延伸到考勤或门禁系统中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办公环境。对于以展示沟通为主的教育培训企业,通过配合一般人脸数据特征,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现场视频并识别其中人脸识别,记录现场关注展示内容的人员的数量,作为日后教学效果的自然客观的评估参考。
1目前办公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议演示文稿展示时多人交互型差
目前主流的演示文稿制作及展示软件主要大多都集成在套装的办公软件中,其中主要常见的种类分别是MicrosoftOffice系列中的PowerPoint、MacOS系统下的KeyNote、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Openoffice中的Impress。它们主要的功能都是对输入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进行编辑制作最后生成电脑上播放的多媒体幻灯片,尽管它们都具有强大的多媒体数据的处理能力,但最终制作的多媒体幻灯片在演示时都是“单向交互”的,即由播放者播放,而其中的内容及动画按预先设计好的模式显示。如果使用Adobe公司的Captivate或Authware这样的多媒体交互制作软件则会需要有专人进行操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是配置专门的多点触摸屏幕,则一来屏幕尺寸有所限制,二来费用相对较高容易造成设备的浪费。
1.2传统办公考勤与门禁系统的弱势
目前企业常规的门禁系统与日常考勤系统往往是分离的,两个系统使用了各自独立的软硬件环境,其中门禁系统使用的是摄像监控设备采集信息并通过专人24小时值班,其主要职能仅仅是监控办公环境的人员进出并记录下相应的影像资料。而企业日常的考勤系统则要么采用人工签到的方式,要么采用人工打卡或者指纹打卡方式。如果采用打卡方式管理则需要添置专门的打卡机,这些打卡机多数是独立工作,对于员工的考勤则需要人工根据卡片记录情况统计。无论是员工自身打卡或者是统计考勤都是人工完成,有时还会出现错误和疏漏,同时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容易出现代人打卡等作假的情况。所以,在传统的办公考勤与门禁系统独立的情况下,两个系统各自记录各自的相关数据,同时投入两套不同的软硬件环境,有时这样的办公环境的信息化反而没有给人员带来便利,而是增加一项打卡签到的.日常任务。
2对存在的部分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2.1传统演示设备缺乏交互型功能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硬件以及软件的条件约束,电脑的键盘、鼠标完成了95%以上的数据输入工作,单一显示功能的显示器投影仪也成了最主要的信息输出设备。所以常规软件设计和开发时都是把键盘、鼠标、显示器/投影仪的输入输出组合当做几乎所有使用情况下的模式。但随着触摸屏与多点触控硬件的出现,多点触控、屏幕的直接交互输入输出操作成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并且相对普通鼠标和单一显示功能的显示器用户交互体验明显提升,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好直观。但是对于普通办公中使用的投影仪,由于其投影的目标位置情况多样,如果一体化的设计制造具有交互功能的互动投影仪其成本要比普通投影仪更高,对于解决互动操作的问题经济上不是最优的。而大面积的多点触控屏幕由于设备体积和重量的因素无法在需要灵活移动的新产品推广谈判等活动中使用,如果只是企业自身办公环境中做普通会议展示的效果改进,其投入产出的效率也不理想。
2.2基于传统输入输出设备的开发
由于长期以来人机交互都是以鼠标键盘为主,所以绝大多数程序开发设计都只考虑这种单一的输入方式。但对于目前多媒体数据增多的趋势,这样传统的输入输出模式就存在着很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是对于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就需要单独使用设备,采集后再人工处理。而为了简化系统设计的复杂度,很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录入主要基于键盘鼠标的录入,如果出现非键盘鼠标录入的数据则被要求人工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所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一些企业排斥信息化,因为原本带来效率提升与管理便利的信息系统,反而由于一些数据格式的录入要求增加了人工劳动。如果直接使用现实当中的多媒体类的数据则系统又缺少相应转换的功能。因为系统在考虑使用键盘鼠标录入采集数据时已经默认了操作者来完成数据录入前的标准化工作。但是实际上随着现代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过去无法识别的原始多媒体数据现在也可以由计算机识别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3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改善人机交互
3.1低分辨率识别情况下改善会议演示交互效果
采用现代的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和方法,可以用普通的图像采集设备配合程序识别影像当中的特定颜色区域的移动轨迹,并对轨迹做出判断实现与计算机的交互。由于该识别只是需要识别图像中的特定颜色的区域的运动,而非具体的形状与细节,所以识别的难度相对不大,可以运用在会议的展示环境下,通过定位确定普通投影区域与特定颜色区域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图形图像的投影与变形运算,实现人与普通投影的交互。在环境背景比较清晰,图像采集设备分辨率与色彩分辨比较灵敏的情况下还能更进一步对人体肤色和手的几何特征进行识别,实现更加自然良好的人机互动交互,并且还能引入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算法,实现多人的互动交互,从而大大改善互动展示效果,实现更加人性化有效的沟通。特别在教育培训行业,在现有普通硬件条件下能够实现更加生动的教学讲解演示,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更多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3.2运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整合企业门禁与考勤系统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配合相对高分辨率的识别与人像数据库,企业可以采用现有的门禁系统的硬件设备配合相应的软件实现门禁与考勤系统的整合,以此提高企业办公环境的智能化人性化的效果,并对员工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重要的是,通过人机接口的改进改变以往服务信息系统的面貌,让人在自然的环境下工作提高系统的人性化程度。同时整合门禁与考勤系统可以通过识别企业内部员工与外来人员加强办公环境的管理,而且在硬件上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软件方面可以与前面提到的交互演示系统共用相同的图形图像处理内核,减少代码的冗余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靠性。就目前的人像识别技术而言,已经在个人电脑的安全保护上得到了应用,所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也有了实际应用的例子。将该技术移植到普通的门禁管理系统与考勤系统中,只需要解决接口的数据交换就能实现,并且随着现代企业办公环境的要求,应用该技术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办公环境的智能化程度,并且通过门禁系统提取的企业员工考勤信息更加自然和真实,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管理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提高管理精度。
3.3具体实现方法与原理
为了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硬件设备,并使得附加的程序简单化,这里针对类似会议互动展示这样不需要细节识别的情况采用的是颜色识别的方法,即统计场景中的图像直方图,然后探测直方图上的变化,由于特定颜色的待识别区域的引入可以对整体直方图的特定区域产生峰值的变化,并且通过反向的直方图运算又可以确定特定区域的位置。而直方图的运算属于比较简单的图像运算处理所以能够在很多图像处理的开发工具中直接找到。并且对于细节识别要求比较高的人像的模式识别,采用以上的运算也能缩小待检测区域的大小,提高识别效率,并且人的面部特征采用色识别也能很快找到特征点(眼睛、鼻孔、嘴唇、头发以及头像边缘)。在前面通过色彩识别找到的检测区域中,识别出特征点,并测量特征点的位置关系比例,进而在和数据库中数据对比模式匹配找到最终结果。
4结语
在越南河内的机场,为了使乘客能在等待航班时有比较轻松的环境,在旅客的候机大厅专门安放了一台具有互动功能的投影仪,并将互动内容投影在地面,乘客可以在候机时与地面上的互动投影交互,缓解候机带来的单调乏味感。同样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到日常企业办公会议或者是培训教育类企业的日常教学中,运用现有的投影屏幕和现有的设备实现多人的在投影屏幕上的互动交互讨论。而人像识别系统在单机上的应用也在很多商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了应用,在一些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人像识别的门禁系统也被应用到了办公环境当中,提高了办公环境的智能化程度;将人像识别技术结合考勤系统则在教育行业能够实现更为方便的考勤管理防止目前比较严重的代签逃课等情况的发生。随着现在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从日常情况采集到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还能为今后分析员工/学生行为做出数据的积累。这里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主要只是集中在人机交互界面的一些改进,其实对于IT技术而言这只是一小部分,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使用IT技术真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配合和集成。
参考文献:
[1]黎松,平西建,丁益洪.开放源代码的计算机视觉类库OpenCv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xx,22(8).
[2]陈雪松.基于图像势能理论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xx.
[3]李超,许春耀,潘林,余轮.面向投影环境的计算机视觉交互信息获取[J].电视技术,20xx,37(11).
[4]王修晖,华炜,鲍虎军.面向多投影显示墙的手势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xx,19(3).
[5]张为中.多触摸环境下的软件交互方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7
摘要:如今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行业也多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培养技术性人才是重要的教育挑战,特别是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近年各地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各大招聘会对职业性人才青睐有加。计算机在我们建筑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包括CAD制图等,如何在建筑领域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价值,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因此分析建筑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目前学生在应用计算机方面的现状,及归纳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案,希望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基本的铺垫。
关键词:建筑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计算机技术能力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技术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培养新型计算机技能人才在我们建筑专业是尤为重要的。加强教育的现代化,将教育灌入新的目标。其中“现代”二字不只体现了教学中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更表现出教育要与时代相挂钩,教育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将计算机应用与建筑专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的适应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做了铺垫。在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工程单位普及了CAD制图,如TBSA这样的优秀软件也在被广泛的使用。二十一世纪建筑专业学生的通行证就是计算机的熟练使用,下面来具体分析教学目标与措施。
1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1计算机基础方面
要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就要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掌握计算机基本的硬件知识,清晰的知道CPU、主板、内存、显卡等计算机部件设备的作用、性能,为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做铺垫,对计算机基础有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开发电脑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分为DOS和Windows,DOS在过去较为流行,现在普遍使用Windows系统,教学内容要与现代需求相呼应,在课堂中,应采用新兴的Windows10系统。除了上述之外,就是对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处理,计算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汇总,由各个分叉组合而成,多个点之间相互连接,组成了严密的计算机系统,最基本的就是对因特网、多媒体的使用和网络这三方面的应用。
1.2计算机语言方面
建筑属于工程类专业,在此比较实用的就是FOR-TRAN语言,BASIC语言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课程设置中放弃对BASIC语言的教学。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旨在理解在构成的逻辑与设计的方法,它的学习与数学逻辑有密切的练习,有规律可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运用FORTRAN语言,除此还可选修C语言或VB,C语言是许多语言学习的基础,它的学习在于程序的设计,掌握C语言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1.3结构计算程序设计方面
在计算机中利用结构计算进行程序设计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地计算机编程能力。结构计算程序设计过程是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通过专业的计算抽象的出基本的结构简图,将结果通过计算机语言的运用转变成程序,之后进行程序的检验与调试,最后得出正确的有可信性的答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不能拘泥在计算机基础与语言的学习中,这需要学生对计算机结构的熟练运用,在专门的课堂上对结构设计进行专业的指导。
1.4CAD制图方面
CAD制图是工程制图的基础,在建筑行业是被广泛使用的。学生需要掌握软件中的绘图原理及绘图方法,区分相似功能,熟练操作软件。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CAD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完成每堂课的任务目标,课下需要学生反复练习,这里不要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中添加社会元素,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CAD绘图软件。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中,进行CAD的二次开发有利于建筑行业的电子发展,将知识灵活运用,突破创新CAD绘图的功能,是每个建筑人都该怀揣的'理想。
1.5其他方面
计算机软件中毒的现象见怪不怪,除了上述所说的问题之外,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系统软件安装调试技能,经常对电脑杀毒,保证电脑处于安全的环境。如计算机检测软件和杀毒软件及压缩软件等,可以保证使用工程软件时计算机处于安全的状态,保证了工作的有效性,以至于在电脑出现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
2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
2.1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简单的总结分析,发现有98%的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功能,但仅22%的人对自己的掌握程度感到满意,学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偏低,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和网络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技术、CAD绘图软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毕业工作计算机应用比例一栏,大多数学生认为办公设备应用占多数,这体现了学生对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在学生们技能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Word、Excel、PPT、Ps等软件有一定的认识,但熟练掌握的人不多,可以准确运用的同学更少,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玩游戏看电视上,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较少,课件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在计算机维护和多媒体技术及网页制作方面的人才较少,学生应加强自控力,充分锻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素养。
2.2建筑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老师讲课只是将书本中的内容带领学生串一遍,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乏味,缺少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的选编是重要的分支点,有的教材对不同年级的学习深度不具体,教学内容不明确。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学生们在课堂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屡教不改,这与考核的单一性有很大的联系,每年的考核方式基本相同,学生们不用努力学习只是将过往的习题翻出来总结便可通过今年的考核,没有挑战性,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少了很多,在专业课上课堂上教学软件版本低,与时代发展有很大距离,有些东西血红色能在初高中就已经接触过。学生们在学习中缺少实践,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过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无法在后期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3建筑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
在软件应用方面,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工作者必备的工作需求,尤其是Word和Excel的操作,还有操作系统安装维护和常用软件的运用,在基础技能同样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专业的软件部分里,由于各企业间的需求量不同,所占比例就有很大的出入。在硬件维护方面,企业对常见故障排除和常用硬件连接方式以及各类外设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能人才更为需求,对基础组成原理等的要求比例不高。在网络应用能力方面,规模越大的公司自身网络化水平较高,其信息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对员工的信息技能要求更高。
3培养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案
3.1基础阶段
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和语言及CAD绘图的初步教学,许多学校的上机理论课安排1∶1的比例,在美国理论与上机的比例为10∶1,上机课时的增多有助于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有的学生理论一百,上机零分的尴尬局面,课堂教学可以将电化教学的方式引入,投影仪与电脑相连接,老师的演示保证每位同学都可看到,只有保证足够的上机实践,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3.2后续课程巩固与提高阶段
计算机的使用和学习是连续的过程,所以除了平时的学习,课后应该安排学生进行有关计算机的操作,在地基、力学和结构的章节测验中安排小编程题,或者安排适当的电算题目,为后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开设做铺垫,让学生在课内外均可以做到对计算机的练习。除此之外可引进相关程序设计和建筑结构CAD设计的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作业的布置由小及大,逐渐布置大方面的编程题,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上机作业,加长上机课的时长。对于CAD课,分年级性的增加难度,通过大绘图课,让学生学会建筑结构图和配筋图的绘制,更深入的了解CAD的功能。技校类学生应注重技能的培养,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深入讲解CAD的功能,对于TBSA这种专业设计程序软件,它们用途强大操作简单,学生在工作后由师傅讲解能很快入手操作。如果有学生想要了解,可以成立专门的兴趣小组来研究专业设计程序。
3.3课程设计综合阶段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实践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手绘也可CAD制图,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进行计算与处理,如何分配手绘和CAD制图的比例,这一直很受争议。选择手绘的理由是,手绘是制图的基本功,设计计算与绘图全部人工完成,避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设计的影响,此种方式太过于落后,学生在外工作基本是由计算机完成,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落后,不利于毕业后的发展。有的支持CAD制图,用专业的计算程序来进行设计中必要的结构计算和制图,节省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方案来找寻哪种更有利,这种方案与时代同步,但未免太操之过急,一味地机算不利于学生基本功的掌握,如若用到手算的地方,很难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还是应该两者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绘图的基本功,又可以将计算机运用的游刃有余,在结构内力中,手算是必要的,可以从中抽取几组进行电算,规定好图纸手绘和CAD制图的数量,各方面不得过多过少,其余由学生自由分配,锻炼他们自主的能力。在文字处理方面,可要求多语种打印,如中文、英文。在平时的设计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内自由设计或按提纲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多进行与就业后有关的技能设计,增加经验。
4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建筑企业中广泛的运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是学习的辅助工具,学生应当分配好玩与学习的比例,分清两者的轻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过程中,应当看清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及教学现状,找到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发展做贡献,为国家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红云.浅谈技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J].就业与创业,2009.
[2]傅斌.建筑行业本科生计算机知识结构讨论.高等建筑教育,1998.
[3]叶才兵.浅论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09.
[4]王革.高职非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
计算机应用论文8
摘要: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计算机网络在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构建了全新的营销渠道,降低了成本。文章就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知识经济;经济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是其重要标志。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作用将进一步延伸。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其更新和运用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分析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对于集团来说尤为重要。
一、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的发展衍生了网络经济。这一经济背景下,掌握最新的信息,制定符合集团发展的营销策略并加强管理是其主要方针。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技术为集团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通过正确的信息分析可以帮助集团了解市场经济形势,促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带来了行业的改革与进步,传统行业中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不再适应集团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更加先进的交易方式,众多高新科技的出现使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可见经济发展策略与计算机网络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维持这一关系,需要使用者加强对于网络自设的管理,以TCP/IP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公共通信服务网络互联,拓展web功能,并且开发与之相关的软件来支撑其发展。其中,主要包括xml技术、Java技术及组件技术等。最后,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是分不开的,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安全体系的构建,实现数据加密等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网络经济发展的安全性,确保网络交流的可行性。
二、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信息时代,计算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资源的共享,其问题在于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全网信息的共享,确保了信息的透明性。这对于传统行业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媒体渲染上,全球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计算机带来了行业改革,提供了新的行业,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如下:
(一)提高了市场竞争
网络社会信息更透明,商品价格更统一,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只有在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并且重新定价后才能发挥其作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各大类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更是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络时代石油行业等垄断现象减少,这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使集团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具有不同的实力。毫无疑问,网络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集团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掌握市场经济发展特征才能促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网络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使集团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一旦集团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需求,就使其竞争力下降。
(二)集团的规模将扩大
网络发展时期,集团抓住机遇将使其规模不断扩大。对于集团管理人员来说,应正确运用电子商务等能力,并且合理的利用网络管理技术,促进集团管理的高效化。实践证明,只有提高集团管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才能促进集团发展。为此,集团应对人才进行不断的培养,实现对集团的分区管理和科技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在电子网络下,还可以实现对集团员工工作状态的监控,从而做到赏罚分明,有利于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监督状态下,集团员工的效率也不断的提高,这样集团发展将处于积极状态之下,不断的实现发展和进步,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集团生产中,采用人工生产,难免存在误差。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技术上得到提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种生产设备出现,使得精密化的产品出现,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确保集团的运营。在管理上,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方式,使得集团监督工作更加到位,集团脱离了传统管理的弊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集团管理朝着高效管理与系统管理出现,并且一定程度上对集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了集团的市场竞争力。现代集团不再强调粗放型的生产制度,而是朝着科技化的集约型生产方式发展,集团的专业性更强,产品精密度更高。
三、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在经济发展中计算机起到了促进作用。计算机使得产品生产更加精密化,生产成本更低,使得集团处于长期发展之中。未来,计算机将朝着更加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对集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当然,我们说计算机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发挥计算机的积极作用,降低其局限性将成为未来人们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目标。总之,网络功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我们应重视其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对计算机的技术革新上要结合集团需求而进行,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工具,促进电子商务等科技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在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史君.试析计算机网络工程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经贸实践,20xx(13).
[2]赵保华.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促进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9).
作者:沈冰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应用论文9
[摘要]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正是因为计算机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才能如此方便。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网络信息环境的安全,阻止了一部分存在与网络信息系统的不和谐因素的发展壮大。因此,本文就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保护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大发展出现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更新,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为社会的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社会到方方面面,如:网络电脑高手的恶意攻击、网络设备配置中出现的漏洞以及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危害了社会的信息安全以及公民的隐私安全。因此,本文就当前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由于网络电脑高手的恶意攻击产生的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中,电脑高手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电脑高手的存在,我们社会的信息安全,公民的隐私安全以及等等方面都遭受着其潜在的威胁。计算机网络高手如果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上就能够为我们社会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保驾护航,但是,如果这种技术被心术不正的人掌握,那我们的全体社会都将处在一种“透明”的状态之下,毫无安全和隐私可言。近年来出现的各种事件门就是因此而出现的。
1.2由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不全而导致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仅是需要软件上的更新,同时也需要我们硬件设施上的同步更新才能保证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位。但是,当今很多信息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中软硬件同步发展才能保证安全,导致相关的软硬件设施配置出现或多或少的缺陷,无法正常的满足信息系统安全所需要具备的配置条件,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信息系统安全收到威胁的机率。
1.3由于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造成的问题
纵观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历次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安全遭受攻击的事件,都是由于恶意代码的肆意传播导致的。这种恶意代码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能够通过邮件、网页、信息以及各种可以想像的途径进行传播。这种危害有时会是全球性的,有时会是区域性的,这也就足以看出其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安全师的存在来保证安全,同时运用具有高效杀毒软件进行深度清理,解决隐藏在电脑中的威胁。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解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
2.1IP技术的出现让不安全因素的游踪可循
IP技术就是每一个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对应设备电子地址。在IP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每一位用户设备都具有唯一的不可变更的IP地址,实现所有用户设备相对独立,实现个人的相对控制,保证信息系统的自检功能良好实现;其次,IP技术需要采用QoS协议和实时性协议,只有采用这种协议才能保证信息通讯过程的顺畅;最后,IP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应用必须就要让用户设备的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形成一定的点封,保证数据流量是通过数据包的形式实现的,这样有助于信息和数据的管理。
2.2密钥技术让病毒或其他形式的攻击无法破门而入
当今,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可以说是由很多密钥组成的信息网,一种密钥只能打开一种信息。密钥技术的存在使得信息系统中的不同用户的信息得以独立,让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送,资料保存得以准确无误。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保证了用户信息被非本人破取的低可能性。当前信息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是量子密钥技术,这种技术是目前为止最为先进的保密技术,其准确的保证了信息数据流量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使攻击者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准确攻破。
2.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让个人信息更加的“忠诚于他的主人”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主要通过过滤作用以及信息的筛选作用把没有的到防火墙认证的用户排除在外,只保留认证后的用户信息,同时,也就是只允许认证过的用户可以顺畅的进入到系统信息界面获取数据资源。防火墙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还保证了网络的相对洁净,为安全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创造出一个安全、畅通的运行环境。
3结论
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保护,即需要在软件上下足功夫,同时,还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设备上下足功夫,保证软件和硬件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因此,本文倡导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来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具有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姚新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xx(01).
[2]赵华.多层次金融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xx(08).
[3]牟颖.一种高安全性的ATM身份认证机制[J].计算机安全,20xx(12).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第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在不断进行革新,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其教学效率。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式教学主要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体验一定的工作状态和相应的氛围,并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相应的提升,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注重实践教学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进行设计,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就需要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来完成。通过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不仅可以应用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操作中,在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的提升。
1.2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行动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提前了解到计算机专业本身的就业情况和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更明确的目的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丰富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本身是对较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打破计算机当前学习的局限性,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更好的投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系统有待完善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中,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教学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计算课程相对比较枯燥,计算机教材一般是概念和公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从而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此外,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甚至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专业性就比较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就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2.2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当前在学校发展中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师的教学也都是在公共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此外,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1根据实际岗位情况选择项目教学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首先要选择相应的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应该包含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际岗位中遇到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项目。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企业来寻找与计算机相关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创新性,在讲解具体项目时要能够从学生的发展实际进行出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辅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2制定科学的项目方案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需要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方案,并要提升教师的素质。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其教学目标。项目方案是计算机项目的指导方针,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的集体智慧,制定出科学的项目方案。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要保证学生在项目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要能够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遇到问题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做好监控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成立相应的开发小组,在小组中要能够体现出互补的原理。教师要能够平衡各个小组的能力,并选择相应的小组负责人,以便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教师要能够做好监督工作,以便更好地保证教学项目的顺利完成。
4结语
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J].知音励志,20xx(12):153.
[2]管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xx(5):60.
[3]卞玉静.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8):113-114+116.
[4]马进毅,李新治.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254-255.
第二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和其他的专业技术共同的进行融合渗透,社会逐步走向了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政务以及数字化校园等被广泛应用,国家也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计算机成为思想政治、体育以及英语之后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其起了启蒙、奠基的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条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促进其各方面素质水平的提高[1]。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第一线进行具体的工作,而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和计算机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必备。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让每个人逐步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和简单维护,还让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和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分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首先进行实践的是少数理工科专业,然而逐步在所有高校内的非计算机专业中都设立了有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发展[2]。计算机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计算机的专业教育,一种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获得了知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熟悉掌握了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以后工作中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
现今,仍然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采用的是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成绩以及通过率等。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关于等级考试合格率的方面的要求,只能对考试合格率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为了能够拿到证书,在考试技巧以及试题练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之时还不知计算机如何运用,例如不懂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论文写作以及设计求职书等[3]。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内容设置方面知识性、理论性以及系统性较强,学生认知未能和行动进行有机统一,未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
计算机知识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性,从这一点来看,其他课程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还具有实用性、基础性以及时代性等。计算机相关知识点以及新技术等更新速度很快,教学内容也应该随着计算机的更新而发生变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所用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教师传授个学生的知识不是最新的知识,教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也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需要。
3、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理论是基础,而实践则是一种手段,应用则是教学根本目的[4]。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时数较少,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理论课的课时和实践课的课时未能平均分配,学生缺乏实践,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的有关措施
1、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目的应明确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促进学生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以此让学生符合社会需求[5]。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并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其使用计算机来职业办公的优良习惯,以此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理解度,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2、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需创新
计算机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英爱主义方法的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时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水平的提高,增强其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把现实生活中情况类似或者一致的的情况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应提供相关线索,以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讨,加深记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较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增强其知识储备,并促进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质量、特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等问题,然而我们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革例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等,以此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翠.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知与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6(5):72-73.
[2]刘任熊.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电脑,20xx,24(9):208-209.
[3]王清政.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8):21-21.
[4]吴洪艳.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山西青年(下半月),20xx,(2):130-131.
[5]杨丽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98-99.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分析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文章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管理机制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方式主要采用课程考核与计算机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并且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的计算机考证,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工作需要,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意义不大。就目前的全国计算机一级B证考试来说,题库更新速度较慢,很多考题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影响到实际考核的效果,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真实的水平。另外,随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以客观题为主,无法真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在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运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目标规划不合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在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中,脱离实际职场的实际工作环境,不能实现行业之间的接轨,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探索
为了满足实际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国外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总结,建立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核提供借鉴和帮助。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进行探索。
2.1借鉴国外考核模式
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国外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德国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双元制的考教分离的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职业教育考试主要由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承担,考试方法主要采用口试、笔试以及上机操作。在考试完成以后,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结果。澳大利亚主要采用TAFE考试的方式,丰富了考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进行考试,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试结果主要分为达到、部分达到以及未达到3个等级。英国主要采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主要收集、判断证据,学生是否符合职业能力标准。而美国主要采用校本考试的方式,主要利用考试的引导、激励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以形成性考试为主,总结性考试为辅,学生的作业、设计以及论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国外考试评价方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在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2基于文件夹评价过程的考核方案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整理,建立学生个人的文件夹,然后上传到FTP站点,然后制作成小组网上学习主页,从而为合理评价学生提供重要的依据。采用这种评价模式,增强了教师评价的动态性和随机性。教师也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成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教师要把学生的行为素养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范围的,重视学生行为素养。在计算机应用课程基础中,行为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课出勤率、周围环境卫生保持,在下课以后计算机桌椅摆放,问题回答效果,能否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能够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作品进行积极的修改。
第二,明确评价文件夹的内容和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选择严格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计算机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电子文件夹评价方式,从而丰富评价手段,实现对学生客观合理的评价。
第三,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文件考核过程,重点做好文件评价,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教师要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完善文件夹结构,有效丰富和管理学生的文件夹信息,保证学生基本信息安全。
第四,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文件夹考核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而让教师和学生更加便利地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教师利用FTP和电子邮件,也可利用“大学城空间”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在新媒体,建立独立的教学集成系统和数字化大学城教学系统,不断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成果,促进评价考核顺利进行。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完善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评价考核标准,注意评价的效率、评价的反馈情况,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率。下面就针对在完善考核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
3.1注意评价的实施效率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提升评价的效率。在采用文件夹评价考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信息形式多样,对教师批改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批改方式,不仅正确率无法保证,而且评价效率十分低下。因此,为了提升课程评价考核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小组人数不能超过6个,这样教师直接对小组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评价考核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际合作能力,满足实际考核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3.2保证评价反馈及时
在实际评价考核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对学生的评价,作出及时的反馈。教师要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评价的目的性,从而为实际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另外,评价考核的过程性需要教师广泛的搜集相关的学生数据和资料,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然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和判断,针对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计算机引用基础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为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和网络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明确评价对象的主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过程中,需要教师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在结合外国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文件夹过程考核展开论述,但是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境,重视考核的细节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机制评价新模式,从而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敏,杜开峰.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29):167-169.
[2]杨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Z2):1-3.
[3]高鑫.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xx(11):56-58.
第四篇: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现状和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民办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1学生计算机水平现状
首先,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差,只注重上机操作能力。其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很少有同学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课余时间都虚度在网络游上;最后,学生学习心态严重失衡,自控能力差,课堂上眼高手低,根本未用心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导致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不高。
2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
国家和财政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主要是自给自足,难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教育中,导致教学硬件更新不及时,教学设施落后更新慢,难以适应教学需求。特别是机房建设,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需求。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简单网络技术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相关等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要达到一定等级或取得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如下:
3.1理论教学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
在计算机一级B的考试当中理论知识占50%,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穿插演示法、查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内容时,可使用查询法或引导文法等;在讲解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章节时,可使用演示法、指导法等;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后布置计算机理论的习题为作业,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关率。
3.2与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基础课,它的应用在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必须性,同时又由于社会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它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以及在顶岗实习的作用,使公共基础课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所学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最终让学生学到他们感兴趣并用得上的最实用的操作技能。
3.3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增加实践技能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工作技能,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侧重点,从实际工作的要求出发,设计贴近工作实际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使计算机成为很好工具,让学生的工作完成的更出色。
3.4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大部分学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核都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平时和期中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对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这时,可以选择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双向综合对学生的期末进行评价和考核,让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同时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也达到一定的要求,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4总结
计算机是应用基础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不断学习,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单位的需求对课程进行综合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荣荣.以学生为本,推进高职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6):219
[2]覃耀乐.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J].中国信息化,20xx(5)
[3]尚利云.浅谈高职教学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J].群文天下,20xx(4)
第五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身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社会与家长的普遍关注。由于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成熟,开始逐渐应用到社会中的各个角落,是群众生活中的必要部分。与之而来给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明了更新一层的要求,该专业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随机应变能力,从而实现该专业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目共睹,教育程度逐渐上升,迅速实现大众化。社会也给各大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专业化高质量人才,是当今各个院院校建校的主要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优秀且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才能迅速开阔市场,不被淘汰。因此,可以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伴随国家科技与信息技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与计算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遍,越来越频繁,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实现革新,培育出符合国家要求,满足国家进步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现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该专业教学计划简单,缺少必要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时期较早,制定的计划较早,经过这么长时间以后,仍然做出没有详细的变更,也没有及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更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制定具有特性的教学方针。所以如今高职院校培育出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程度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有些学生却根本没有掌握计算机,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不喜欢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产生了厌倦心态。造成该专业的教学效果不好,办学质量低下,学生的习得成果也不高。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与更新,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该专业教学内容落后
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十分迅猛,相关技术与知识的更新也变化的十分快,可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依然采用过去的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新知识,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取计算机的最新内容,整天学习老旧的计算机知识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想法,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下降,最终很难培育出满足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精确定位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该摒弃原先守旧的教学观念,从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技术能力,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学会实际操作手段,从而摆脱书呆子的困境。老师可以定期安排打字比赛、装机比赛、制作网页比赛等等,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实施教学。计算机教室一定要秉承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
(二)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教学课程的改革,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上应该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变迁,加入新兴产业知识,用最新潮的高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不断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显著提高,变化也日新月异,尤其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定要尽快实施改革。详细来说,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应该引进各种最新经典案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督促学生完成学业,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例如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能够独立编写代码。另外,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技术,尽量让原先无趣的教学课堂迸发出生动活泼的感染力,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魅力。比如在进行上机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仍然进行口头上的讲解,不进行上机演示,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学习效果也不高。如果教师愿意通过专业教学软件将所有的教学文件传输到学生的计算机中,并进行实际上机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课堂内容。最后,教师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授课时应该使用合作小学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性格特征,将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下达任务,最后让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讨与训练,这样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蒋腾旭,查玉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xx(12).
[2]戴立玲,卢章平.工程图学与基本CAD应用技术融入式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xx(06).
[3]何乃味.关于高职院校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xx(43).
[4]尹刚.知识的提升,技能的飞跃,心灵的启迪——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带头人邓世凯“国培”记[J].中国培训,20xx(07).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实现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同之处。目前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计算机高级人才。
1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比较传统,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比较传统,通常分为四类,包括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毕业设计。主要进行数字电路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概率论、网络知识、电工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硬件维护与维修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设计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进行检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科目比较繁多,并且呈增加的现象,但是学校课时的安排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课程的学习缺乏重点,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材将四年的教学内容放到三年集中教学,导致教学内容趋于表面,没有专业特色,学习内容也不够深入,这样很难培养出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1.2 专业教学趋于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普遍要求,将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重点,学生专业能力欠缺。或者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教师讲授的过多的知识,无法完全掌握,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学习范围过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导致学生只了解知识的表面,而没有形成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力较为平庸。
1.3 专业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面对专业知识的细化与知识量的增加,普遍只重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相应地增加教材中的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考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大量减少,专业教学偏离实际应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毕业后学生的专业技能较低。
1.4 教学环境较差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仍然比较缺乏。如有的高职院校仍然使用老旧的计算机进行授课,甚至购买系统已经淘汰的电脑供学生使用,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2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与创新的相关对策
2.1 优化高职计算机应用的专业设计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能力、多媒体系统维护能力、软件制作能力与硬件组装配置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转变观念,对课程设置与实践操作进行改革,重视实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掌握专业课程的重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新的符合现代计算机应用高级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2.2 强化实践应用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实现实践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教学时应该针对软件、硬件与网络设置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培训,进行硬件组装、优化和使用培训,对网络维护等进行培训。只有尽早接触,学生才能零距离上岗,并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2.3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国家、企业和科技发展的源动力。计算机应用是科技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更新的速度很快。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每个功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4 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实践操作与综合知识能力的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给予一定的专业辅导,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优秀的毕业设计和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与热情。同时对毕业设计的评定应该专业化、规范化。
2.5 改善教学环境
为了使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保障,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质量,保证有足够的数量。此外,国家还应对高职院校给予更多的管制和财政支持,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3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与创新——“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主要过程包括情境的创设、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社会调研与讨论确定项目、小组协作学习完成项目、以项目完成情况衡量学习效果、进行归档和结果的.应用。其中项目的确定包括确定项目名称、小组组成人员、项目目标、项目的市场背景、项目任务的分解、项目实施计划、人员分工和成果展示形式的设计。
该方法的优点:提出要完成的项目,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比较复杂的项目,增加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项目教学法需要使用多种参考资料,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多重掌握;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团队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际应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项目的评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果的结合,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
4 结语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优化与创新,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在化工设计过程中,不管是物质特性的预测,还是工艺过程设计,以及绘图等方面,均需要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所以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随着化工工程设计内容不断复杂的今天,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强化化工设计,不仅能将工程设计质量提升,切实将工程设计量提升,还能降低设计成本。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CAD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
CAD 技术是最为常见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化工设计中,加强CAD 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进行绘图。因为传统的化工设计图往往需要采取手绘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进行距离测量时,对其的控制难度较大。所以在化工设计中,CAD 技术软件则能有效的促进这一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在比例尺和等比放大等方面,不仅能对其整体性设计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对其细节予以调整,从而更好地对其编辑与修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管道布置图的CAD 设计。在对CAD 设计时,主要是对设备的布置图的比例进行设置,确定图纸的大小,并将化工工程建筑的轴线与设备的中心线以及主体结构画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将各绘制设备标注出来。而在对管道布置图进行CAD 设计时,主要是在设备、管道方面做好建模,在管道支架、吊架以建模,并对模型进行设计检查与碰撞检查,最后生成平立面图,最终生成ISO 图和材料表以及模型的渲染与消除安全隐患。
2 办公软件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
化工设计中,利用办公软件设计时,主要是利用其进行文档的处理和表格的编制,从而更好地利用其进行设计文件的编制和表格的处理。但是除了这些基础的办公软件技术外,还有诸多软件。比如化工自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石化自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热工专业与化工机械化运输等方面的设计,均需要将其与办公软件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对大型化工装置管道进行设置时,由于其设备的数量较多,而且管道数量以及管件材料等方面的数量较大,所以我们必须在对其统计时强化这些办公软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降低其工作量。
3 三维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在化工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是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三维技术,因为其直接对整个出图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受到的影响较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三维技术中的三维模型软件技术,主要是利用其多个模块进行三维制图,从而更好地确保其制图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设计参数确定时,利用其PSA 模块能在文本文件中输入管道设计属性,并根据一定格式编排文本文件,并对管道应力进行分析后,利用文本文件将其读取,并结合应力分析结果针对性的调整设计参数。
4 化工设计中强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成效的控制策略
(1) 切实强化软件购买与开发工作的开展 由于目前我国的化工行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化工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购买软件来进行设计。虽然目前也购买了诸多软件,但是在当前化工工程设计日益复杂和精细化程度以及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作为设计企业应切实注重软件的购买,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将支撑软件进行统一,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切实强化对其的开发设计,建立相应的工程设计数据库,并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才能更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和对外部技术支持的依赖,从而更好地促进化工设计水平的提升和优化。
(2) 尽可能地提高其在整个设计中的适应性与适用性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类型较多,为了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升,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选择,尽可能地将其在化工设计中的适应性体现出来,并尽可能地强化对其技术要点的控制,严格按照其应用要点和实际需要强化对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适用性的提升,最终提高设计的水平与质量。这主要是因为采用的计算机软件较多,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且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工艺线路、化工设备的分布、土建施工、仪表仪器控制以及自动化设备体系等方面的要求为着力点,才能更好地确保化工设计的有效性与完善性。
(3) 在细节处理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夯实成效 细节往往决定成本,而在化工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设计的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细节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到位,也会对设计的成效带来影响。因而必须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例如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由于数据处理的较多,而数据处理又是制约化工设计水平的关键。因为在化学反应时,原料的成分以及环境温度以及运行的压力等,往往得到的数据只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处理时,就需要加强对其的模拟,并尽可能地将其误差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将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更好地促进数据处理的精准性,最大化的保证设计成效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化工设计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加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化工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与变革,我国工程项目事业取得宏大发展,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工程项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让工程项目建立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浸透至各行各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中的新型管理技术,可让工程建立的效率更高,质量更为优秀,而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及质量,增强工程项目建立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程度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变革发展,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已不再是对工程本钱、质量及进度等的简单管理,需求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及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原料采购,项目设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仅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管理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有效改善项目管理措施,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值,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模仿机及概率统计等措施,有效处理项目管理中的管理问题,让国度的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与国际管理相接轨,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向。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加强国际竞争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中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复杂的重要任务,其触及的项目内容较为冗杂,单纯运用人工计算法管理工程项目,是一件糜费人财物的事情,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快速地绘画工程建立的图纸,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合理调整建立方案,运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还能合理编制网络进度,对工程项目中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把工程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减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本钱,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度及质量。
(二)工程项目管理应中的办公自动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应中,有些项目材料及信息较多,会给项目的管理部门形成较大费事,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中具有办公自动软件,办公自动软件是一种根底应用技术,将该应用技术应用至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应中,管理部门运用CAD软件进行项目材料的文字及图像等处置,会为工程项目的施工部门提供出最精确合理的设计计划及组织计划。需求留意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中,每位成员需求经办公自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文件材料及报表方面完成正轨化及规范化。在工程项目方案统计方面,可运用工程的预算软件及电子表格分离方式,合理制造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数量及本钱控制等工作,以缓解工程管理部门工作量,减轻报表及表格的制造本钱,存在数据差别时,在电子表格当中略微修正下即可,无需反复编制,动态反映收工程建立的情况,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性的材料。
(三)项目信息资源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中,为了有效推进项目活动的顺利施行,需求对整个工程流程提供科技保证,在这样的目的下,工程项目需求以实践的需求为导向,保证项目的信息管理效率,这就需求对项目管理各方面均有所触及,契合项目管理的时间、范围及质量等方面请求,并根据实践工程的功用需求制定管理请求,可树立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平台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让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把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管控与录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恰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可制定出合理的项目管理,树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项目管理提供便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项目改造的活动计划与执行过程,把项目系统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衔接,以确保项目系统应用及员工职能应用,经过预算查询,以理解项目资金详细的意向。
(四)项目质量监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监视管理应中,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的监管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充沛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工程施工前,可对工程项目的前期计划进行规划,运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施工计划进行实验模仿,经计算机的精细计算,预算所拟定施工的计划,以确保施工可操作性,以提升施工保证性。在工程施工当中,可将计算机技术和项目管理进行有机分离,根据实践状况,构成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如人员间的互相谐和,不时完善项目的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工程施工后,可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对项目施行检测,找进项目潜在风险的要素,合理评价项目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完毕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立当中,计算机技术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比拟复杂,质量请求较高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程度,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对工程项目的建立行为进行有效标准,确保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在工程项目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宽广的。
参考文献:
[1]张银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187.
[2]徐延强,杨亚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剖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3:4+6.
[3]唐传娣.讨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140-141.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要根据电子信息工程特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科学应用其中,在发挥功能作用中最大化提升应用价值,全面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二者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撑,电子信息工程也能为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路径,科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注入新的元素,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使其形成新格局,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而持续发展。
1.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应对信息处理的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二者作用下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中通过电缆、光纤等让人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信息交流等,为人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电子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下,电子信息系统平台处于高效运转中,数据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数据信息精准度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作效率与质量顺利提高。同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处理各方面数据信息的同时可以自行维护,有效降低数据信息处理中故障发生率。电子信息工程有着多方面优势特征,比如,数据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数据信息处理便捷与高精准度,可以有效满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多方面要求。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践中数据信息“处理、整合”能力较高,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开辟新天地。相应地,下面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下电子信息软件系统平台结构图。
2.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实践
2.1开发电子信息设备
在应用实践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开发电子信息设备。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开发工作有序展开离不开大量准确率高的信息数据,包括重要的参数、测试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时满足现代电子信息设备这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特征,将其合理化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为开发电子信息设备提供重要的通讯设备,实时构建可行度较高的电子信息系统,深化电子信息设备开发环节,提高电子信息设备开发成效。
2.2保障电子信息安全
安全问题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一大重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实时保障电子信息安全,防止出现窃取、篡改等问题,促使应用到实际的电子信息数据更加精准。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深入分析出现的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科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保证运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有着较高安全性、稳定性。工作人员可以巧用防火墙技术,避免电子信息系统受到外来用户入侵,合理设置并及时更新查杀毒软件,包括扫描软件,准确扫描电子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问题,尤其是潜在病毒,提高电子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保障电子信息安全。
3.电子信息传递与信息资源共享
3.1电子信息传递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传递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实时转化站内各方面电子数据信息,使其处于统一化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各方面电子数据信息不断融合,顺利提升其应用价值。同时,电子信息系统结构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复杂性特征,一旦运行过程中某子系统出现隐患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电子信息传递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评判数据信息的功能,能够提高数据信息传递安全性以及质量。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动态维护传递的多方面电子信息,顺利传递的同时有着较高的精准程度。
3.2电子信息资源共享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作用到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在线传输终端数据作用,电子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可以在各类型电子信息设备中自由转换,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性、多样性、及时性明显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下,电子信息资源会在对应网络TCP/IP协议中实现共享,电子信息资源整合和该协议中的三大层次密切相关,接口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整合好之后,电子信息资源会快速传递到各个分层体系中,自动化计算的同时压缩、打包处理好的电子信息资源,再进行下步传输操作,最终实现共享。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工作人员要正确准确把握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间的关系,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应用到信息传递、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优化创新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有效解决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综合效益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客观呈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实践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文武,戴宁宁,方伟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xx,8(02):155+194.
[2]徐小冬,姚鹏.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信息记录材料,20xx,18(12):98-100.
[3]樊林涛.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01):422-422.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摘要:计算机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在历史的发展中曾创造过辉煌的功绩。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较以往都已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功能的得以进步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使得计算机能够与人进行密切的交流互动,而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则是合理利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软件的开发构建,计算机语言在历史的发展中同样经历许多,现阶段如何更好的进行编程语言的选择成为令人重视的话题,而相关技术人员对于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影响作用也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应用软件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社会信息水平进步,计算机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巨大。计算机凭借自身丰富的应用软件体系,实现着多种多样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功能。渐渐地,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来越来越高,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以及种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编程语言从计算机发展伊始便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发展至今编程语言更是有着繁多的种类,但每一种编程语言都有着其固定的适用范围,特殊属性,了解编程语言的各种属性能够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熟知不同编程语言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影响对于更好的开发计算机软件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计算机编程语言有哪些分类,其各自又有着怎样的属性特点,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影响又是什么是本文接下来将要叙述的内容。
1现阶段应用较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是在解决人机互动矛盾的过程中所不断推进的。现阶段,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常见的编程语言有如下四种:C、C++、JAVA、Pascal。这四种语言是当前主流的进行计算机软件编程的语言,通过对这几种语言进行解读能够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对于加算计软件开发的影响作用。
1.1C语言
C语言出现于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最早的一种能够被人们高度认可的一种编程语言。在当今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开发中依旧得到广泛的应用。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语言,其在程序功能的实现上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欲实现的功能进行步骤划分,详细的写出每一个步骤计算机需要执行的操作,最终实现完整的软件功能。C语言发展至今,已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通用性。不仅如此,在运用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时,无需过度的注重程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代码简短便于理解,语法要求不严格有着较好的容错,并且有着较为完善的数据结构类型,各种运算符同样得到涉及,夸张的讲,现有的所有功能都可以依靠C语言来实现。从硬件角度讲,C语言有着很好的硬件亲和性,能够直接访问硬件的物理区域,并对硬件进行直接的编程。C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各种软件开发商都在对C语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并且,现阶段较为常用的JAVA语言同样是基于C语言进行开发。
1.2C++语言
C++语言是基于C语言进一步开发的语言,其相较于C语言在程序的根本实现模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C++语言是面向对象的一种编程语言,但在实际的代码以及库文件方面于C语言有着一定的共同。C++语言既有着C语言的各种优点与功能,又有着更家实用的现实意义。在许多熟知的操作平台是上面都能较为通常的见到C++语言的身影。但C++语言较C语言更难学习,思维逻辑结构在初步的理解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深入掌握这门语言之后,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了解其强大的功能作用。并且C++语言是一门基础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学习C++语言对于未来的其他编程语言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1.3JAVA语言
JAVA语言内核是C语言,即JAVA语言是基于C语言所开发而出的一种语言。并且JAVA语言同样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JAVA语言与C++语言相比,在易用性上更具优势,并且JAVA语言也充分的具有C++语言的各种优势。在非智能机的时代中,JAVA语言为手机娱乐软件的`开发做出很大的贡献。在现阶段,JAVA语言在智能手机的运用也很多是非常主流的移动端图形软件的程序编辑语言。另外在JAVA语言的基础上,还发展出C#语言。C#语言相较于JAVA语言更加适合智能手机的软件开发,在语法特性以及一些属性方面都要更加契合现阶段的软件开发。
1.4Pascal语言
Pascal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不如以上几种语言更令人熟知,但在专业领域Pascal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Pascal语言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有着很强的个体特点。Pascal是针对当前计算机环境下所出现的一种语言,有着很高的运行效率,并且对于程序代码也有着较强的检错纠错能力。Pascal语言本身的数据类型丰富,结构也更为严谨。在当前大数据的环境下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以及算法的描述。且代表着新一代高级计算机语言的崛起。以上四种语言是当前发展状态下几种较为有代表性的计算机语言,除了以上几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还包括更早的B语言,现在同样有所运用的VB语言等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多样性以及互相之间结构的关联性都表现出新的编程语言是基于传统的语言进行调整优化而来的特点。各种编程语言在发展中都有着自身特有的运用范围与实用价值。
2在软件开发中对于编程语言的选择依据
编程语言的出现是为了设计具有各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不同的软件开发都需要运用到不同种类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不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但殊途同归都能构就某一种功能进行实现。但运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在实现的难度上不同,实际的软件使用条件也不同。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对于开发更具通用性,更适合现阶段计算机条件的软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时,对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选择往往会遵循着一定改的规律。
2.1内外环境因素
一个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往往能够很好兼顾计算机的内外环境,保证在一定的外部硬件环境下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在内部环境中又能实现很好的兼容,容错等等。所以在对软件的开发中往往要针对软件的内外环境进行慎重的考虑。对于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软件的整体框架,将要实现的内容,开发的平台等等因素。对于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变更后对于软件兼容性的影响,所以语言的选择要有前瞻性。另外编程语言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软件的功能和与之契合的专业领域内容,保证选择的语言能够很好的实现软件的是指功能。
2.2软件应用领域的因素
对于编程语言的选择要充分的考虑到软件是运用在何种领域之中,是对于硬件进行开发还是针对面向对象的开发,是要实现图形还是要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领域的划分清楚后再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不同软件如果不考虑实际应用领域接进行软件的开发,最后做出的软件在一些方面无法适应现实需求。而且,选择合适领域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既能够保证软件的功能得以全部的实现,又能够保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顺利的的进行。对于后期的软件维护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般的C语言更适用硬件的开发,c++以及Java语言更适用于面相对象的软件开发,VC,VB语言则适用于信息领域的软件开发等等。
2.3软件整体框架的影响
软件的整体的框架决定了最终的编程语言的选择,对于软件中的不同的功能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编程语言,对于加大规模的软件的实现,要充分的进行整体框架之间功能衔接之间进行细致的考量。
2.4掌握程度不同的编程语言影响
掌握程度不同的编程语言在进行软件编写的时候会对软件的开发效率,软件的功能实现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选择熟悉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即使是同类型的编程语言,不同人掌握的版本也不相同,但是熟悉的编程语言会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的流畅,最终软件的质量表现更加出众。以上四个方面即是在进行软件开发中对于编程语言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元素。对于不同编程语言对软件开发的实际影响会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编程语言选择的重要性。
3不同编程语言对于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
不同编程语言对于实际的软件开发影响其实在上述的编程语言作用以及对编程语言的选择策略中已经进行相关的叙述。但还是要就不同语言对于对于软件开发带来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表述。
3.1C语言对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
上文提到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其有着悠远的运用历史。在现阶段,掌握C语言的人群占据很大的比例,并且C语言能够适应所有软件功能的开发。但在实际上现阶段使用C语言进行较大规模的软件开发实很罕见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充分的考虑到C语言本身的一些特性所做出的决定。C语言实面向过程的酿成语言,其要求在算法设计中详细的对事件的每一个详细步骤进行细致的划分。一旦遇到复杂功能的实现,御用C语言进行编程就会造成过于庞大的程序语句基数。过大的工作量一方面为开发工作带来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一旦初夏那个中问题将很难及时的对软件进行调整,并且有可能出现平台移植时的技术难题。
3.2C++语言在软件开发中带来的影响
C++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运用C++语言进行功能的实现要比C语言更为容易。并且,C++语言实除了C语言意外被人们所熟知的第二种编程语言。对于这种语言的使用者范围也是十分的广阔。但是,在运用C++语言时,如果不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与C语言同样的问题。由于当前的软件开发都是有多人合作进行开发,所以对于各模块程序之间的联系必须要紧密,同时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共用协议,如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完成模块化功能开发后,各个模块化程序出现各种不兼容状况,无法连称为一个整体,最终的软件开发以失败告终。
3.3JAVA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影响
Java语言就前两种语言来讲,相对更为简单,其实现的软件功能效果也更为优秀。但是Java语言的使用有着更为明显的局限性。运用Java进行基础图形渲染的制作能够实现,但如果要想实现更为高级的表现效果,只是运用Java便显得十分不足。另外,Java开发的软件中,某些协议与计算机中某些软件冲突诸如,Java相关软件在迅雷中的一些问题。着中不兼容问题的出现会大大的影响软件的使用状态。也会降低软件的品质。
3.4VB语言的在软件开发中的影响
VB语言是专门针对数据信息软件开发的一门语言,实一种十分方便且高级的语言,运用VB语言进行软件开发能够十分轻易的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输入输出。但是VB语言的使用范围有着很具体的要求,无法运用VB语言进行其他类型软件的开发,如果忽视这一问题,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就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且开发出的软件在功能的实现上也并不能满足各种实际的需求,得不偿失。综合分析来讲,不同编程语言本身就是为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所出现,所有的编程语言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将开发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种类的计算及语言正是由于,在不同的开发需求下,单一语言的各种设置无法较好的实现软件所想要实现的功能。编程语言的进步往往实在已有的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终能够更好的实现技术人员的需要,实程序员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各种功能软件的开发,不断的挖掘计算机功能潜力,更好的方便大众的生活。所以在编程语言的选择中一定要认清编程语言的适用范围以及功能,有原则的对编程语言进行选择。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的开发出具备各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者要加强对于不同编程语言的了解程度,明白各类型编程语言对实际软件开发的影响作用。对于编程语言的选择有更为直观的认知,最终摸索出在软件开发中选择编程语言的方法,更高效的实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罗琼,李艳,熊英.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12):24-28.
[2]高霞.探讨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03):26-31.
[3]李开元.探究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编程语言的影响[J].信息化建设,20xx(06):30-35.
[4]张利军.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不同编程语言的影响[J].科技传播,20xx(15):24-29.
[5]马洁.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选择的编程语言[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08):44-49.
[6]康超.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探讨[J].科技展望,20xx(04):21-26.
[7]刘群娣.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JAVA编程语言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22):26-31.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论文05-18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1-03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07-24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05-17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7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通用]06-20
(荐)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20
【实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2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精品)06-22
(精品)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