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4-06-26 08:03:44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论文汇总[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保护论文汇总[15篇]

环境保护论文1

  我国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垃圾污染呈现多元化,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环境问题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科学保护,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

  1.问题的提出

  20xx年11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宏观上指出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原则、方针和目标,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但是,由于城镇化规划落后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妨碍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削弱着后代人缩小城乡间不平等的能力。“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长期农村调查中发现,为70%的农村人口服务的环境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农村生态破坏严重。他认为,农村生态破坏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农村,更有可能是全中国。可见,正确认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

  2.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2.1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 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畜禽乱跑”,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2.2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在我国广大农村, 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降雨时被冲刷进入水体,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 大部分露天堆放, 不仅占去了大片耕地, 还可能传播疾病, 污染环境。

  2.3农村垃圾污染呈现多元化

  过去农村的垃圾一般都是有机垃圾, 能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行自然循环降解,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现在, 塑料袋、塑料餐饮具、废弃电池、化肥包装袋、农药瓶、废旧温室薄膜在农村随处可见, 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环境净化设施短缺, 环境净化机制尚不存在, 对垃圾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 以至于垃圾比比皆是, 白色污染四处“开花”, 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 对农村生态系统的损伤更是不言而喻。

  2.4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 导致地力下降, 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 还有就是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 且综合利用率低, 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3.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

  3.1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根本上侵蚀了农业耕作的基本物质基础, 致使农业生产减产, 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1.1水污染触目惊心,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为: 导致农业减产, 甚至颗粒无收; 导致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 降低农产品质量, 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导致渔业受损, 如20xx年7月, 淮河发生重大污水事件, 污水所到之处, 鱼虾绝迹; 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 如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多年来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 但由于灌溉的是奎河污水, 出产的水稻质量差, 有怪味, 当地农民只好改种小麦, 但小麦也无法逃脱污染的厄运。

  3.1.2土壤污染加重,作物受到显著影响

  目前, 全国约 13×106—16×106h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 近 1/4 陆地的表层土壤受到多种有毒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 25% 的土壤处于警界状况,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占 5%。土壤污染使作物遭受严重污染,由于土壤污染, 全国每年粮食减产 1×1010kg 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达 125×108元。

  3.1.3草地破坏严重, 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我国草地退化严重, 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承载力减小。20xx 年, 全国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均有不同程度地退化, 且每年以 200×104hm2的速度递增。

  3.1.4土地沙化迅速、水土流失严重, 耕地面积减少

  截至 1999 年底, 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 174.3×104hm2, 占国土面积的18.2%。土地沙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沙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达5590×104t, 折合化肥 2.7×108t。水土流失遍布各地, 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按目前治理速度计, 全国水土流失初步治理一遍, 东部地区需 30年, 中部地区需 50年, 西部地区则无法预期。

  3.2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3.2.1农村饮用水污染严重, 导致多种疾病爆发

  我国近 3×108多的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 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

  3.2.2农产品农药残留广泛存在, 农民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尽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强制性标准已是食品安全的最低标准, 但仍有大量的食品达不到该标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全国大约 10%的粮食、24% 的农畜产品和 48% 的蔬菜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动物的各种疫病更是令人担心。与城市食品安全监测相比, 农民的自产粮食农药残留几乎无人关注。

  3.3扰乱农村稳定

  环境污染诱发并加剧社会矛盾。在国家内部, 某些个体或群体为了谋取自身利益, 在生产和消费中过多排放污染物, 导致了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 侵犯了其他群体的健康和生存发展的权利, 从而引起群体间的社会矛盾。如20xx年, 东阳市画水镇因污染导致严重冲突, 造成30多人受伤,数十辆汽车被砸, 学校停课,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结语

  农村环境问题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 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论文2

  0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当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发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清除这些威胁因素,落实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1 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1.1 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不断的破坏,地球上很多物种在不断消失,而且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物种遭遇灭绝。多样性的生物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逐渐走向灭绝,将会给地球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这对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1].

  1.2 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等,还有一些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导致目前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淡水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我国有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水污染问题,很多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向河流中排放,导致河流中的'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4 土地面积的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

  由于一些物理现象如水涝和沉陷、化学现象如污染以及盐化、还有风蚀和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土地面积在不断退化。除此之外,还有土地的沙漠化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上亿人口受到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面积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让中国的粮食生产量大大减少,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进行保护

  2.1 实施自然生态保护战略

  自然生态保护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加大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全国人民生态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自觉性。2. 引入科技技术,加强对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研究[2].3. 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行政规章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将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个地区的责任部门和组织机构。

  2.2 实施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

  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改变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我国传统污染治理强调末端治理,这种末端治理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在我国的污染治理上并不适用,我国使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污染,产生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并且还要消耗很多的物料和能源,其次,我国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如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3].因此,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人员首先的转变治理观点,可以从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杜绝污染产生,还节约了治理成本。(2)对现存的相关规章和法律进行修订。有效的规章和法律法规能够推动污染的预防,而错误的规章以及法律发挥会阻碍污染的预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很多与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污染防治,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应当对这些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通过加强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再根据我国当前的污染现状制定出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鼓励环保部门参与到污染的预防之中。污染问题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尤其是环保部门,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的防治效率,还能降低污染的防治成本。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研究和制定离不开环保局,如执法监督、检查许可、制定标准、污染防治指导以及审批等,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污染防治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实施预防技术的革新计划和预防信息社会化。预防技术的革新能够对污染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是技术援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污染预防信息的社会化推动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污染预防之中,如公共团体、地方当局和地方团体等,既起到了监督作用,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笔者站在一个高中生的角度,通过本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仕兵 , 赵定涛 . 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生增长模型 [J]. 预测 . 20xx(01):09-11.

  [2] 刘炳江 , 张轶玲 .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xx(02):10-13.

  [3] 彭水军 , 包群 . 环境污染、内生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xx(09):07-10.

环境保护论文3

  指出了我国的“三农” 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较多,想要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首先应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补齐“三农”这块短板。只有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才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或者资源环境被破坏。分析了农业机械科技的推广与发展创新,针对影响资源环境保护的资源环境因素与自然气候环境因素,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引言

  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力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农业机械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物[1]。没有农业机械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因此也就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经济,增强不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将农业机械化科技进行推广能够发展科技兴农基本政策,科技兴农实质上指的是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变革。加强农业的相关措施最终还是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技术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比较精要的战略任务。简而言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能够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高产以及稳产,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现农机节能减排等目标需要广大农机工作人员推广专业技术,继而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来研究相关科技成果,尽最大努力发挥出经济效益[2]。

  2 资源环境因素

  从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农村田地间的主要装置是柴油发动机,由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我国的柴油价格也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拖拉机在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成本费用,再加上农业生产所需要基本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等价格一直在增长,所以相应加大了生产成本。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政策的支持,农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有诸多补贴政策。即使在柴油机的研发上面有新的突破,但是农机田间作业的耗油量仍然在不断增高,对石油也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更为重要的是柴油机所造成的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仅仅为了生产而去破坏环境显然是不可行的;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 以及化肥等化学物品限制了农产品高质量的生产,导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我国使用化肥量已经达到5020万t,氮肥利用效率达 32%,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面积达到1.01亿hm2;农膜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更大的污染源,想要解决上述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积极研发混合动力型拖拉机,研制且推广生物柴油,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需求;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家肥,较少化肥的使用,适当增加废旧农膜的回收率。

  3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中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雪以及沙尘暴等,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脚步。上述常见自然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超标排放,继而出现土壤污染加重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目前来看,我国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缺水情况,农耕田应该采取精耕细作方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xx 年,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0.68亿hm2,占总面积的45.5%左右,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饭[3]。即使有农机以及相关推广部门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保护耕作的'新技术,但是遇到极端灾害性天气时农业的减产幅度仍然在增大,导致出现颗粒无收情况,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比较差,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

  建议国家以法规的形式尽快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 基于此,一方面不仅仅能够激发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农田机械作业率以及生产效率[4]。出台有利于农机购买的政策能够带动农机工业化的发展,连接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纽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我国尚未以法规的形式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而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有限,导致更换农机的欲望不强,现阶段所使用的相关农机用具已经陈旧和老化。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农田作业成本相应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等频发。

  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能够购买高效节能的农机产品。另外,逐渐树立发展农机化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农机推广就是要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成为实施其他科学技术的载体,与生态措施相互有机结合,继而实现以下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①秸秆还田;②化肥深施;③地膜覆盖;④机械植保;⑤精少量播种。上述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均是在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之后才能够被大面积地使用,最终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取得综合化的效益。

  4.2 增强服务意识

  大力补贴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种、节能、减排等新型农机具.加速淘汰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旧机具[5]。金融工作人员加大对农机大户的信贷支持,采取低息贷款的方式来鼓励农民能够购买更为可靠、安全、环保的农机,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种植大户和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能够享受到更为经济实惠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和农机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具体农业机械应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注重对节能型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提倡农民能够以股份制的形式来参与相关农机产品的购买,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加以技术指导,以期高效保障农民在购机之后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

  4.3 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在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中,实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化管理,建立竞争上岗和淘汰制,急需要建立完善的一套符合现实情况以及新时期发展的用人机制,继而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此外,还需要规范农机监理机构人员的业务操作流程,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责任,增强执法意识和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农机监理在农机推广中的作用,防止和减少农机推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 结语

  农机科技推广与资源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4

  1.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得到保障

  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

  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

  2.1自然资源锐减

  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

  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

  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

  李奎还表示,由于猪的体形大小、身体生化指标都适合人类疾病的模型,因此猪正在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将继续用猪创制疾病模型,为相关人类疾病治疗奠定科学

  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对策

  3.1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

  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

  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

  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

环境保护论文5

  1.石灰石矿山靄天开采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1为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在实际开采中基本不釆取任何生态保护措施,因此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1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无论是采用凹陷露天开釆还是山坡露天开釆,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都会占用和破杯周围的土地资源,具体说来:⑴在施工期,露天采场釆准工作面、排土场拦挡坝及截排水设施、矿区专用道路、工业场地的建设都会造成土地地貌的改变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此种破杯持续时间一般为1~2年,破坏面积约为矿山开采总占地面积的10°/。);(2)在运营期,露天开采剥离矿体覆盖层时会彻底清除地表植被和土壤,完全破坏露天采场的土地资源。剥离的废土石外运至排土场堆存,又会压占大量土地资源而使其丧失原有土地功能(此种破坏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0年,破坏面积大且生态恢复难度大),(3)采终期,排土场的稳定性和废石淋溶液也会对废石场周围的土壤产生污染。

  1.2爆破赝动和噪声的影响

  石灰石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震动源为矿山爆破,矿山爆破引发的地展波会造成周围地区的籐动,距爆破中心点200m时,其地震烈度约为5度(距爆破中心点4_时,其地麓烈度约为3~4度。爆破震动带来的危害相当大,能够毁坏周围的构建物,爆破时的飞石还会对人员和构建物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构建物损坏。爆破时出现飞石乱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炮孔填塞质量不好和填塞长度不够、岩体结构不均匀、药包最小抵抗线不准及单耗和单孔药量过髙罾。

  1.3地质灾害的频发

  石灰石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建设内容(如道路修筑、开挖回填、机械碾压等),上述施工将会对原有地彤、地貌以及地表植被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另外,在矿山开釆环节,将伴有一定的废石以及废渣,若不制定并釆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办法,那么将会埋下水土流失隐患,进而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最常见的有滑坡及泥石流)。

  地质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巳经成为影响石灰石矿山建设和露天开釆的公害,例如龙门山石灰石矿,建矿初期的云中寺排土场由于建矿初期岩土分开排弃困难,运距远且管理不善,导致未能按设计受纳岩石,因而形成了岩土混排的状况。此后,曾受暴雨袭击而发生大面积滑坡,并在排土场下部沟内产生泥石流,冲垮了石灰石矿细碎车间5#皮带廊,毁损下方村庄道路及部分民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水资源量的减少和水质污染

  石灰石矿露天开釆过程中,矿坑疏干排水会导致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随着开釆面积和深度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漏斗半径和深度会逐步变大,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损失量也越来越多。直到矿山开采结束、停止矿坑疏干排水后,地下水水位漏斗才会逐渐变小。此外,矿坑疏干排水和废石场淋溶水中一般含有较髙的悬浮物,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直接排人地表水系会增加地表水的`浑浊度,影响地表水水质。

  2.石灰石矿山靄天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规划与制定正确、规范的施工方案

  在石灰石矿露天开采基建施工时,首先应依照事先已经制定的土壤挖、填方法来确定挖、填方量,并第一时间将挖方量运输到填方地点,将卸下的土壤铺平压实,防止作业场所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不良影响。石灰石矿露天开采还应避开雨季施工,作业中需要取土时要及时铺平压实;排土场或废石场的沙石应堆V积好,作业施工中和施工后应尽量恢复该场所的植被状况,多种植草种树,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

  此外,在石灰石矿露天开釆时应始终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开釆”的釆矿原则。石灰石开采过程中的管线施工尽可能一次性做好,管线覆土时还需将地表土壤铺平压实,部分暂时派不上用场的土石方,统一堆放至排土场或废石场,禁止将其随意乱堆乱放的行为。

  2.2采取相关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确定早期钻孔的位置、封孔情况和当前状态,对封孔差的钻孔采取注浆封堵措施将其封闭以减少其对采矿安全的威胁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区外围设置截洪沟或挡水堤,减少区域水资源量损失,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在矿区周围布置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监测水位的变化,制定供水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因矿山开釆影响周边居民饮用水的情况,立即启动预案。

  2.3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

  要积极探索和开展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釆中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求做到无固体废弃物排放。根据石灰石矿山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再结合水泥生产的特点和对原料的需求,其固体废弃物做水泥生产中的混合材或用做其它建筑材料是可行的(如通过对不少石灰石矿山废石质量特征的分析,发现以白云质花斑状灰岩、隧石条带花斑状灰岩为主,废石组分以CaO、MgO和Si02为主,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度,大部分可满足不同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这样既节约了矿产资源,又减少了废石堆场占地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环境风险影响。

  2.4进行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当生态破坏K域无法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时,为了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异地生态保护措施。生态补偿的原则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其本质内涵是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对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付费的行为。对于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项目来说,矿山企业作为直接受益者应当是付费主体、当地政府应担当监管主体,监督企业完成生态补偿措施。目前较可行的生态补偿措施为:利用周边历史遗留矿山迹地进行植树造林、种草,对周边生长状况差的林地、草地补植,加强管护,使生态系统更快地恢复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2.5认真执行环境管理及监控

  在石灰石矿山企业内还应成立特有的环境保护机构,对作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培训,在作业过程中特意规划出来的为动物提供的生态区域,应写明“作业人员禁止人内”,在规划和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4、的方案。环境保护机构应在作业过程中严格监督作业人员的施工,密切观测作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作业人员,给予严厉处分或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石灰石资源的需求加上粗放的露天开釆方式,导致开釆过程中排放大量粉尘和颗粒物,并对地表植物带来毁灭性损毁,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锐臧、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从技术、法律法规及资金支持等多个角度出发,切实强化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环境管理,才能切实解决目前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釆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6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逐步开展、深入,水文地质领域、工程地质领域及环境地质领域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并已处于全球范围内较为领先的水平。然而在系统地质勘查应用还面临着相应的不足,要求相关人员在日后工作中加大专研力度。文章通过介绍水工环地质勘察概述(水工环地质应用范围、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内容),分析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对强化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水工环地质勘察概述、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的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在现如今社会背景下,与勘查工作相同,地质工作观念亦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主要研究方向为改善服务水平、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基于研究方向不断突破自我,在坚决贯彻目标前提下,达到重大找矿突破装备的目的,从而满足社会体制改革的需求[1]。

  1.水工环地质勘察概述

  1.1水工环地质应用范围

  社会经济急速进步,为了实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被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现阶段,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工作均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自全面角度调节来促进水工环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并且强化了水工环新领域方面的扩展工作,以应对社会经济急速进步、自然环境保护中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2]。

  1.2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内容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行各业生存发展势必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而水工环地质行业同样迎来了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地质勘察工作方面, 受矿产储备资源逐渐减少影响,地质勘察工作应用变得越来越多,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2.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

  2.1自然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

  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特性影响,通常情况下,要展开大规模大面积的挖掘勘探,如此一方面会对地表植被构成极大程度的破坏,一方面会对所在地土地资源构成极大程度的损害。同时,倘若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不合理,还极易对这一区域的地下水构成污染,从而产生严重的水文问题,既导致地下水出现失衡状况,又使得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工作遭受不良影响。此外,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完结阶段若收尾不得当,往往会造成山体滑坡、坍塌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一系列程度的安全隐患[3]。

  2.2社会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必然要占用到一定面积的土地,而勘察所产生的废弃物及临时建设的设施等均会导致土地浪费现象。倘若对山坡等表层土地使用的不合理,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进一步导致河道阻塞。勘察期间,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还会对植物、农作物构成一定程度破坏。此外,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勘察到历史遗迹、文明旧址,若处理不规范极易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4]。

  3.强化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水工环地质勘察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重视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打破了传统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种种不足,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模式。整个水工环地质勘察行业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优化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如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提升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力度

  自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准备时期起始,便务必要提升对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中生物栖息场所所构成的影响。勘察开展时期,应当将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视作首要任务,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勘察计划,还要选取对生态环境不构成损害的勘察材料。勘察收尾时期,要构建针对的反馈制度,第一时间搜集所在地生态自然环境转变数据信息,一经发现不良状况应立即予以应当,尽可能降低不良影响。

  3.2全面落实生态自然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生态自然环境评价机制指的是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前,针对勘察工程选取、计划以及勘察结束后可能会对所在地生态构成的负面影响展开调查、评估及研究,并制定防治对策,结合相关法律保护流程展开报批的法律机制。水工环勘察工作务必要将生态自然环境评价机制作为重要依托,从而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一并发展的目标[5]。

  3.3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受大规模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影响,所在地区生态自然环境通常会遭受极大程度的影响,该类影响往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得以复原。鉴于此,图本规定构建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自然环境影响责任方及补偿方式进行充分明确。勘察工作结束之后,责任方要极力借助所在地相关部分推行生态自然环境复原工作,如此一方面促进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促进建立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水工环地质勘察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重视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有效开展,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充分认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实质,全面分析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提升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生态自然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积极促进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7

  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20xx年,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 破坏植被、地形地貌

  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 破坏地下水均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如在全省的煤矿、磷矿、铅锌矿、铝土矿、汞矿等矿山开采区,尤其以煤矿开采区较为严重,如毕节市纳雍、织金等各县煤矿区和铅锌矿区;遵义市桐梓,仁怀市的煤矿区。这些矿区的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导致泉井干枯,水田变成旱地。

  2.1.3 诱发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贵州多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环境脆弱,由于采矿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多而频繁。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些地区乱采滥挖以及落后的采矿方式,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改变了地质结构,从而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诱发各类地质灾害。如前所述,贵州矿山地质灾害在煤矿山分布最多,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其次是地裂缝、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遵义市等地。矿山开采活动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生态环境平衡和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策略

  2.2.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一些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矿业形势。法律滞后致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确保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根据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环境保护问题,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2.2.2 依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监管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监管。

  (1)严格规划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转变全省的矿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矿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矿山规模和集中度;

  (2)加强对矿产开采过程的监管,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严格勘查、开采审批登记、进行地质环境评估、矿山企业资质条件审查、监督企业进行环保设施建设等。

  2.2.3 综合利用资源、减少三废排放

  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和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数字矿山开发技术、天井掘进新方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等先进的技术进行矿产开采。

  (2)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提升主要矿产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3)采用一定的回收技术,对“三废”进行回收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弃物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

  (4)合理引进部分矿产资源,减少劣势矿产资源和对本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矿产资源开采,保护本土的生态环境。

  3.结语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资源大省,在发展中面临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资源与环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8

  1.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公路建设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区域交通运输环境和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比如:造成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等。所以,如何在建设公路的同时保护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2.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现状

  3.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与人工生态环境,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破坏了周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切割了它们的觅食、迁徙、繁殖通道和活动区域;②大量树木与森林的砍伐破坏了周边的原有植被;③高等级公路的填挖工作量大,而路基的取土采料与弃土石方都会改变一定范围内的地形与地貌特点;④公路穿过水体上游的集水区域时,施工区域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水等排入河道会造成自然水资源的污染。

  (2)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空气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扬尘,材料加工时有害气体的挥发,以及公路运营时汽车尾气的排放;②水污染,公路运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资的泄露以及交通事故致使有害物抛洒,都会对附近的农田、河流造成污染;③夜间汽车灯光造成的光污染;④噪声污染,施工阶段的机械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车辆行驶的噪声;⑤废弃物污染,开挖路基与开采砂石料产生的废渣,以及公路施工产生的混凝土废料等。

  3.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者经过人类长期改造形成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总称。公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工程的修建需要占用大量的农田和土地,倘若土地的征用规划不当,会严重地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

  (2)公路工程的修建需要拆迁地面或地下的建筑物,这样会破坏民房、厂房、电力、通讯、水利等生产与生活设施,严重影响了相关单位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些公路路线过于接近旅游风景区,甚至还要拆迁文物古迹或人文景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文物旅游资源与人文环境。

  (3)高速公路的修建,致使其两侧附近的居民出行和交通困难,造成学生上学或农民耕作需要绕道很远,在雨天路面通道积水而导致无法通过,由此造成了许多生产与生活上的不便。

  (4)有些公路贯穿与人口密集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出行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急燥、烦闷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

  4.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的思路与措施

  4.1 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公路过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因此需要转变项目前期工作的设计理念。这个阶段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纵、横、平等技术指标设计与地形、地质、地貌等环境特性的协调统一,避免和减少对沿线自然地形与地貌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于利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2)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来直观分析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和进行数据管理,积极开展公路环境评价与绿色设计。

  (3)充分保护自然水流形态与淡水资源系统,设计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系统,避免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置足够的横向通道,方便动物的觅食、迁徙与繁殖, 并设置保护设施,从而避免动物进入公路受到伤害。

  (5)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废弃材料的合理利用,比如:废弃混凝土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砂石可用于填筑路基等。

  4.2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公路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首先直接体现在施工阶段,所以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个阶段的环境保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观念,落实责任:落实公路工程的业主、监理和承包人的环境保护职责,在工程招标时把环境保护作为必要的评标考核指标列入合同条款当中。同时,加强对业主、监理、承包人以及施工人员的环保知识和法规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努力保护植被:减少植被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营地和便道,严格划定车辆行驶路线与施工影响范围,避免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

  (3)治理粉尘污染:对容易产生粉尘的路段进行遮盖和洒水灭尘,同时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比如:借鉴美国的方法,把土工合成材料用在临时土质粉化保护,治理施工带来的扬尘与水土流失。

  (4)治理噪音污染:调整作业的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在工地周围设置临时性的隔音设施。

  (5)合理处理废弃物: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料适当进行再生和利用,工程后期的废料要彻底清除,或者进行有序的汇集,以便未来进行利用或处理。

  4.3 公路运营期的环境保护

   公路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环保的薄弱环节, 其环境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噪声污染:可以采取调整公路线位、建造声屏障、修建低噪音路面、设置隔声设施和栽植防噪绿化林带等措施进行防治,同时寻找新型的隔音材料也是亟需研究的问题之一。

  (2)空气污染:合理减少车辆有害尾气的排放,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同时设计合理的绿化林带进行车辆尾气的有效吸收,减少沿线居民区及作物的蒙尘。

  (3)光污染:建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或者防眩带,进行车辆灯光的吸收;或者减弱车辆的灯光源强度,减少光污染源。

  (4)养护垃圾及废弃材料:建设专用的废料弃置场进行公路垃圾和废弃材料的处理,同时进行养护废料的再生利用和养护垃圾的正确处理。

  (5)水污染:合理完善排水系统,加强管理和修缮排水设施,配置污水处理设施,避免路面排水和未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入农田、湿地或河流。

  5. 结束语

  总之,公路过程的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心态去爱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减少过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多层次多方面加强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保护,促进公路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营造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论文9

  摘要:介绍当前常见园林植物中用于环境监测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园林植物,植物具有能维持空气中碳氧平衡,净化空气中杂物的特性,可是植物在环境保护中还具有很多其它特性。

  关键词:园林植物;环境保护;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园林植物除了具备绿化和美化作用外,还具有净化环境,降低噪声、维持生态等环境保护功能。近年来,园林植物的环保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进行环境监测、污染环境净化与修复等环境保护方面开始发挥作用并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浅析植物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1环境污染的植物监测

  处在污染环境中的敏感植物受污染物影响,叶片往往会表现出褪绿、变色、坏死等受害症状。利用植物对污染的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达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的目的。而污染物对植物内部的生理代谢活动也会产生显著影响,蒸腾率下降、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内部某些成分含量、抗氧化系统活性也会发生变化。

  1.2用植物进行简单的检测环境

  以苔藓植物为例。如:苔藓植物是用来进行环境监测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以青苔为例,青苔是一种单细胞的青绿色的苔藓植物,很微弱的空气污染都会毁坏它的细胞,所以可以用它来大致地定性检测环境污染情况。又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草坪中间会有一排小草朝一个方向倾倒或者一棵大树朝一个方向倒伏,这也是一种对环境中风向或者说是外界环境施加力的定性测定。

  1.3植物改善水质

  水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它会导致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能降低,自然水生态系的.逐渐退化。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污染使得水环境形势显得更为严峻。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关注水生、湿生植物处理法。它不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退化水生态系的恢复。如:藻类植物。藻类污水处理法具有净化效率高、系统建造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另外,处理后产生的沉积物(主要是死藻)干燥后还可作为很好的肥料和鱼饲料添加剂,由于藻类在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因此,用藻类处理污水在水质的改善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4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

  水质状况发生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有机物污染严重、溶解氧很低的水体中,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只能由抗低溶解氧的种类组成;未受污染的水体,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则必然是一些清水种类。在利用指示生物和群落结构监测水体污染时,还引用了生物指数和生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等数学手段,简化监测的方法。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变化,测试水质污染的状况。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水体的单因素污染,对测定复合污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植物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其它作用

  (1)植物有散发杀菌素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菌类。(2)植物能够防风固沙、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如:以沙生植物固定流沙,还有其它一些固沙的良好种类如:杨柳科植物、榆科植物、松科植物、豆科植物等。(3)植物还具有减低噪声的作用,这对我们人类的健康和工作都极为有利。3结语近年来,我国由于气候变迁、人为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洪水泛滥、沙尘暴及泥石流频发、森林植被锐减、干旱少雨,使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时还提出了“三退三还”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既保护了园林植物多样性,又对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城市环境保护应该要科学种植园林植物,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典.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1998(4)

  2丁一佳.浅析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xx(30)

  3陈盛彬,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J].20xx(32)

  4赵自坤,浅谈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8)

环境保护论文10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我们一直讨论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经济的发展必然受着较大程度上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30多年飞速发展,但基本上都是以消耗资源为主导的产业,那么如何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呢?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出现了持续平稳的快速增长。20xx年至20xx年,全区GDP生产总值由1。17万亿元猛增到1。8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53。8%,实现了质的飞跃。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使其经济总量有原来的后几位进入到中列,人均GDP也逐渐进入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全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接近全国水平,工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内蒙古经济的产业支柱。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快速增长之后又进入了衰退期,基本保持在了35%左右的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全区的经济虽然呈现一片大好形势,可是全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我们大量的开采和使用煤炭、石油等,一方面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内蒙古环境问题现状

  (一)大气污染

  内蒙古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生活取暖、交通运输还有火灾等产生的废气污染。工业生产的废气污染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而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需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像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尾气所排放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污染很严重。最近一段日子,雾霾入侵了我省,空气污染日益成为我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二)水污染

  我省水污染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类。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难处理等特点。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含磷、硫多,致病细菌多。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许多河流和城市水域遭到污染。从20xx年全区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境内主要地表水像黄河、辽河、松花江、海河流域和内流河干支流40条、湖泊水库8个,谁知总体评价为中度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能够引用的水在不断地减少,对我们的生存、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三)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人为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导致的,而内蒙全区的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包括过度放牧、滥垦滥采等。近些年,内蒙古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近三十年大约减少了390万公顷。全区草原呈现一片退化、沙化、盐渍化的严重现象,并且出现问题的草原面积已占到全区草原的63。5%。更为严重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加上近些年煤矿开采、修路等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更是给本来重重危机的草原带来更加致命的打击。草原退化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三、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统一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环境是不可逆的。我们一直在走这样一条道路,那就是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我们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只会带来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毁灭。面对内蒙古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需要想出一些办法与对策来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当前内蒙古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的处境、优势与不足,制定出适合我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各部门应制定相适应的规划与目标,使我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协调好企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二)发展低碳经济,优化消费结构

  我们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工业发展为主,而工业的发展大量依赖煤炭等自然资源。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应选择低碳模式来发展我区经济。首先,我们应大力发展诸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其次,我们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低碳技术,促进经济模式的优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我们应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煤炭的燃烧,减少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共同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家园。

  (三)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要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要明确一定时期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建设,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政策。

环境保护论文11

  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更是农村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的发展同样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才能找到并制定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20xx年到20xx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實。

  农户缺乏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农户缺乏主动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的原因:第一,农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二,农户环保意识薄弱。经济主体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备个体理性。农村面源污染的主体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在农村生活的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的农户,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而且随意排放,随意产生污染物。这些过量的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等因径流或渗透进入水体,由于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致使社会剩余遭受损失。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消息闭塞,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农户的经济意识强,而环境保护意识弱。农户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种植户和养殖户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恶化。

环境保护论文12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倡导农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导致农业污染进一步加剧,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鉴于此,主要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旨在为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科学论文;现状;措施

  引言

  所谓农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对农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类天然或者通过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包含农业生物、大气、用水以及用地等各个方面。农业环境主要是由生物、地形、水、土壤、气候以及人为因子等几个因素共同组成,其关系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1]。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仍然是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针对农业环境实施整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也处于有序开展的进程中。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再加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方面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相关法律来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然而相关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2]。另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并且因为资金缺乏,引发维护、道路以及水利等相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应对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想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对应的配套体系。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应当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分别在立法、执法以及守法3个层面共同着手,建立三元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体系,积极鼓励社会环境保护部门介入到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体系中,通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进一步保障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当前仍然较为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包含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主动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与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有效保障水利、交通等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谁投资谁受益的观念,将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农业环境基础上设施建设工作中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发动并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使社会各界能够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监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2.3.1 构建乡镇街道环保队伍,每一个乡镇街道应当建立乡镇街道环保队伍,同时安排2名以上专职环保工作的员工,以此来推动农业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2.3.2 建立农业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体系,主动鼓励企业员工、社会公众以及农民群众举报各种环境违法现象。2.3.3 构建农业环保巡查体系,通过环保部门带队组织农业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2.3.4 建立企业排放监测数据共识体系,针对农村地区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期取样处理,定期公布相关数据,进一步保障企业排污公示的透明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多方面共同干预,进一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xx,(05):74-77.

  [2]高菲,王磊,高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现代装饰(理论),20xx,(06):163.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要: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滇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稳定,水文地质环境较之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地区更加脆弱,一旦矿山资源开发不当将给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基于此,本文从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极其开发意义着手,深入分析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滇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地质环境

  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东部城市不但不再具备以往开发矿产资源独一无二的优势,后期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储备量,以上种种因素最终使得我国矿产开发的方向和重点由中东部城市转移到还尚未被大量开采的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滇西北地区,滇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铅和铜存储量,早在1990年左右,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数量也多,富矿的比例整体也较高,矿区也更加集中,矿点也较多,以上种种,使得滇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1]。

  2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矿山开采最为普遍的问题是矿山开采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无节制的开采矿山资源,打破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平衡,给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滇西北地区矿山开采也不例外,故而笔者在此主要分析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矿山废水污染严重。采矿和冶炼会造成矿山周围的水资源中的CL-、SO42-以及HCO3-等在类的化学物质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的生产和生活,同时,由于弃渣通常是被堆放在沟谷或者低洼处,会严重阻塞河床,对地表径流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改变了水文条件,此外开发矿产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滇西北地区的矿山在日复一日的开发中,产生诸多的废水,而这些废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向了江河,最终对河水造成污染。这些污水往往都是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最终导致了滇西北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土地和农村物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污染,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每一年都有超过30亿吨的矿物废水排放,而这些废水大多含有大量的有害金属,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水源受到污染,导致了农村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灌溉水源缺乏,导致了粮食产量减少,质量下降。(2)疏干排水导致灾害频生。因为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较为复杂,因而在进行采矿之前,首先要排除所有的地下水,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强制性的排除一定数量的地表水,方能进行开发,然而这种梳干排水的做法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矿山的开采。随着矿床的深入开采,强排地下水会造成巨大的水头差,出现突水现象,对工人的生命危险造成危害。虽然滇西北地区有上百亿的煤炭矿床资源,然而由于突水灾害的影响,至今仍然难以开采,同时滇西北地区有许多充水的矿区,由于将水量排尽,导致地面出现坍塌现象,对矿区的建筑和交通均带来负面影响[2]。(3)地面沉降。导致地面沉降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采矿人员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含水层难以承载岩层和地面的负重,最终使得地面沉降,第二滇西北地区每年开采上百万吨土石量,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空间。

  3矿产资源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在我国滇西北地区矿山水文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其他矿山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研究滇西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措施,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

  为了合理而有效的开发滇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进一步降低对水文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开采人员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了解是行动的基础和保障,开采人员除了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拥有一定理论基础,也要深入滇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期环境和气候,根据环境以及地貌和地质构造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和开发方案。根据不同的废渣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和处置方案,变废为宝,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尾矿库和临时弃渣堆放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在灾害多发地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灾害发生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治理方案;由于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脆弱,因而也要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矿产的制度[3]。

  3.2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水文地质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被恢复,因而相比治理更为重要的是预防,而采取治理保证金制度则是预防矿山水文环境遭到破坏的有效措施,“治理保证金制度”顾名思义是指采矿权人在采矿的过程中为破坏的矿山环境缴纳相应的保证资金,保证金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使其采矿权人形成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履行保护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的治理义务,在治理方面,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组织专人进行治理,加大治理力度,改善矿山水文地质环境,进而改善整个生态系统。

  3.3提高对水文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水文资源,才能使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得以真正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依靠,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因而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人们从思想上重视水文资源,明白水文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优化水资源的内部结构,最后要针对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建立一套适合滇西北地区的水文预警机制,尽早的知晓和预防各种危害灾难,减少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4结语

  虽然保护水文地质环境这一任务十分艰巨,然而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在对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之后,合理的开发滇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同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对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总有一天能够改善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而改善整个生态系统,促进民族的进步,带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曹晓娟.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xx,35(4):123-125.

  [2]张照志,曹清华.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J].资源产业,20xx,3(12):12-13.

环境保护论文14

  鉴于近期我国多地遭遇连续雾霾天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下,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本文主要阐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并针对环境保护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应尽的责任。

  一、引言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跳出了传统的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界只关注工程的建设问题,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对工程全寿命期基本规律的认识十分肤浅,如对工程建成后的健康状况、工程价值的变化和功能衰退的规律等研究很少,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由此导致了许多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甚至是破坏环境的盲目的工程行为。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管理者没能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为主题,重视管理工具的使用,如概预算软件、网络计划技术等。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

  (一)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而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严重不足,由此造成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工程拆除决策等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二)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新要求,如“健康—安全—环境”等。由于建筑工程的价值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阶段性、局部性,割裂了工程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者只在工程的某阶段或职能岗位上思考问题,参与者只注重局部利益,使工程整体价值降低,无法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

  (三)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中,管理关注的对象只是项目本身,都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定义说明的,往往只考虑项目的经济实用性,缺乏对生态环保性的考虑。然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从工程技术和保护环境中找寻一个平衡点,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三、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一)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建筑工程处在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信息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建设运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存在着许多交互。(图1)

  任何工程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中,一方面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工程系统通过向外界输出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废弃物等不利影响。

  (二)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1、建筑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建筑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建筑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2、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建筑工程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节约资源、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

  (三)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涉及多阶段、多主体、多专业的“大”管理,更是“超”管理。因此,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系统内外部关系,对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体目标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满足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要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着眼于工程项目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必须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多层次的体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员管理中,充分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认识程度,使他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头脑中,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期内观察这种理念,将对理念的认识转变到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当前生态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全面考虑综合决策,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对我国生态资源的破坏。

  (一)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性文件。现阶段的管理性文件都要求实现质量高、消耗低、环境质量高的目标,建立明确的分层管理制度,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确保对环境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施工进度计划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要确保施工进度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如一旦出现误差,将重新针对某些工期的持续时间和原计划进行调整,重新衡量单元工程的施工能力,尤其明确在施工进度管理时加强对周围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不影响到环境,最大力度地做到对生态资源的全方位保护。

  (三)强化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不仅要明确项目的责任制,更要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制度。在工程建设的全寿命期内注重资源的有效控制,全面杜绝有可能发生的产品质量缺陷,培养全员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全面贯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结语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对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工程全寿命期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树立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我国工程界不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也不缺少做好工程的智慧,但缺少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工程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现了一个向历史、向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

  同时,可持续发展是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长久性的重要前提,在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层要求,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实行责任制度,唯有坚持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期内努力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工程项目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最优的目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造福。

环境保护论文15

  1汽车排放法规

  20xx年伊始,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北京PM2.5浓度指数多次“爆表”。空气环境的恶化促使汽车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升级,自20xx年2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执行最新的“京V”标准,预计在20xx年,北京市将率先实施第六阶段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即“国V”)将在2月18日二次征求意见。目前,世界排放标准共有三大体系:欧洲体系、美国体系和日本体系,全球70%左右的国家都选用欧洲体系,还有20%多采用美国体系,我国采用欧洲标准体系,见下表1。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xx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PM)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

  2燃油经济性

  随着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国纷纷将提升燃效、降低能耗作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手段。美国政府在20xx年8月底正式出台CAFE(CorporateAverageFuelEconomy)标准体系,要求20xx年企业新车平均燃效达到35.5mpg,20xx年达到54.5mpg(见表2)。为此,各汽车厂商针对20xx年的要求,打算通过发动机的小型化来提高燃效并扩大混合动力车的生产。但对于20xx年的指标,仅凭这些方法难以达到要求,PHEV、EV和燃料电池车(FCEV)等新一代技术的导入不可或缺。

  降低油耗将涉及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轻量化等多方面的技术,未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将逐步扩大应用,当然也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在这方面,美国EPA针对CAFE做了详细分析,估计了每项技术的.CO2降低、成本增加。在发动机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分析如下(表3):

  作为中国各个自主品牌车企,未来将不得不加入这场应对燃效法规的技术战争,因此在研发及应用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开发、并兼顾性能与成本,而EPA的分析可以作为自主品牌车企节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参考。

  3汽车禁用物质管理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保法规日趋完善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汽车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各国均陆续出台了汽车产品危险物质禁用的相关法规,20xx年,欧盟通过了限制使用4种重金属(铅、镉、铬、水银)的法规。20xx年,欧盟通过了新的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要求对年使用量超过1吨的化学品进行注册、评估和授权。我国《汽车禁用物质要求》标准正在报批,预计20xx年初发布,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铅或其化合物、汞或其化合物、镉或其化合物、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汽车材料法规的意义:一是减少汽车对人类和环境影响;二是提升报废汽车利用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化发展。

  4总结

  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全球汽车的技术格局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多种技术相互融合、阶段性不均衡发展、强强联合、政府扶持的态势。汽车的环保节能作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就促使汽车技术不断升级以适应社会需求,实际上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双燃料汽车、BSG技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在借鉴成熟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黄晖,马翠英.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J].公路与汽运,20xx,05:4-7.

  [2]李孟良,徐俊芳,戴春蓓.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特征[J].汽车工程,20xx,08:741-745.

  [3]宗芳.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政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xx.

  [4]宋波.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及展望[J].科技信息,20xx,25:408-409.

  [5]美国首度提高燃油经济效率标准[J].节能与环保,20xx,03:6.

  [6]车义.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7]江宗瑶.汽车禁用物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机电技术,20xx,01:138-140+143.

  [8]汽车禁用物质检测及零部件再制造标准送审[J].交通标准化,20xx,24:53.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