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锦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保护论文1
摘 要:重庆是一个山城,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独特的山城风貌构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对当前风景区中的污染、破坏、衰竭及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后果做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重庆;风景名胜区;破坏;保护对策。
前 言:
重庆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辖区面积8.2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从151.05米到1973米。长江横贯市城,嘉陵江、渠江、涪江、基江、琼江纵横其间,全市由西北向东南分为低海拔为主的波状起伏区和高海拔为主的大起伏区三个层次。
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由巴人建立了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王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又成为"陪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的山城风貌,构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重庆市域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个,此外还有众多的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单位以及县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单位[1]。
一、重庆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优势
重庆以山水相依的局势造就了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加之三千年来人类活动留下的优秀遗产,形成了诸多风景名胜区,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类型全,级别高,质量好,数量多。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含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亚热带山城风景名胜区系列。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如古钓鱼城遗址、大足石刻。重庆风景名胜区正以其质好量多,品种齐全的优势,与长江三峡风光一道,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观光,度假修养,探险猎奇,实习、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庆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对建筑物来说,日晒、雨淋、风吹、雷击等都会产生灾害性后果。对数木、植物来说,雨水过多会造成水土流失,毁坏群落结构;而雷击、雪压、病虫害、干旱等将造成林木和植物死亡;地震则危害更大,它可以将上万年的自然异景和人文奇观毁于一旦[2]。
2、人为因素的破坏
2.1、部分景区的接待量超过最佳接待量。
景区的最佳接待量是和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相匹配的。几乎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相当多的景区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的100%甚至300%的局面[3]。
扩大了客流量,势必扩大旅游点和旅游范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增加;人流、车流增加导致城市膨胀;占用土地、耕地减少;与旅游相关建设所需生产资料增加;整个城市生态起了变化,环境质量必然受到冲击[4]。
2.2、拍摄电影电视剧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
影视大腕在拍摄中对外景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频频见报。一些剧组非法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协调性,拍摄现场到处扔的是饭盒、塑料袋、酒瓶、雨衣等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肆意践踏。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允许破坏。无论拍什么电影,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希望今后看到、听到更多的是影视和风景相互添彩,而不是更多的负面消息[3]。
2.3、乱搭乱建,破坏景观
一些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把风景名胜区当作发展旅游经济的"摇钱树",大兴土木,乱搭乱建,使景区成为大型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损害。
2.4、弄巧成拙,大煞风景
有的地方凭借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景区克隆仿古建筑或新开景点,修建亭台楼榭,建筑形式及其位置、体量处理不当,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2.5、摆摊设点,秩序混乱
为了搞活经营,许多景区专门设置商业街市,摆设摊点,个体商贩流动叫卖,熙熙攘攘,秩序混乱。尤其是烹调烧烤,油烟缭绕,垃圾随地丢弃,污水乱泼,不仅影响景观,也污染环境。 2.6、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行为不文明,导致景区环境质量下降。
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景区后,对景区内土地的`践踏,对树木及建设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景区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景区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三、重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对策
面对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劳动制度的改革,双休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想走进大自然,涌进风景名胜区,从而使风景容量不断增荷,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日益显得重要。
1、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要根据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进行分级保护
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即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景区。"对于国家级风景区要重点保护,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和进行破坏性建设,这样可在全国建立分级管理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设立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同时依靠法规、法令进行保护[2]。
2、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最佳容量,并严格控制旅游规模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旅游者对游览景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而对一个拥有各项旅游设施的旅游区来讲,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游览点的容量,还要考虑整个旅游区的环境承受力。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扩大其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的可变形,就要求当地主管部门定期监测评估,在旅游旺季严格控制游客数量[7]。
3、建立和完善景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首先,健全环境法规。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各级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依据同时也是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禁止那些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发生。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规。
4、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各大专院校重点加强对环保人才的培养;社区要开展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建议在中小学课本中加入相关环保护知识,对问题突出的旅游景区要进行详细讲解。
5、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逐步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增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从中央到地方,加强行政监督。
参考文献:
[1]郭大忠:重庆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1994-2007。
[2]付美云:试论我国风景资源的保护,湖南林专学报,19974:79-81。
[3]李君娜: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4]刘三长:浅谈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沿海环境,1999年第四期。
[5]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经济、环境与旅游业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6]匡吉:保护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永恒主题,热点聚焦。
[7]何燕宁:对我国环境教育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6(69):53。
[8]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59。
环境保护论文2
化工污染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化工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化工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完善对生产加工的管理,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强对生产程序的监督,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全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管理部门,完善对企业生产环境保护的管理。本文阐述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
0前 言
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的发展,持续永恒的发展,必须重视环境,如果某个国家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长久下去对国家的经济一定有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和平的年代,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不力,对人们各方面都有一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周围环境不好,自然环境退化,影响人们工作的心情,必然人们会产生不满情绪。
一、化工企业生产引发环境问题的现状
1.各地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加大财政收入,支持化工企业的入户
化工行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化工行业布局性环境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企业已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和饮用水源的安全。
2.化工企业的污染转移现象明显
国际向国内转移,发达国家因这些行业污染严重而缩减产量甚至不生产,国内市场因此快速增长并以出口创汇居多,最初多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山东等。国内区域间转移。随着对环保感受和认知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认识到污染的代价,在大型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换的基础上,重污染产品又开始了新的转移,从城市到郊区和农村、从东部到西部,如农药正在从浙江和江苏的苏南向苏北转移,铬盐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3.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监管能力不够
根据全国环境风险排查情况,已有化工项目的直接监管者大都是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新的化工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仅占1.7%,由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审批的达77%。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往往缺乏化工企业毒性污染物的监测仪器和合格的技术管理干部,面对数以万计的化工企业,其监管能力远远不够,客观上给企业违法创造了条件。
二、化工生产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1.环保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
有些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下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按标准进行,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很严重问题。现在很多化工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治理与自己关系不大,认为环境治理主要是政府的事情,对环境保护法缺少认识,在企业宣传中,环境保护只是口号宣传,没有落实到实质,对国家提出“谁污染,谁治理”缺乏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化普及。据调研,现在很少化工企业成立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专门负责环境保护问题,即使有的企业有专门环境部门,但也是一个样子,是应付政府部门检查的。化工企业应该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引下,成立自己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让其领导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大问题。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治理需要时间是漫长的,用来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树立人人环保的决心,增加环境意识。
2.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府要相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我国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法规文件不多,尤其对一些化工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处理的相应法律文件不多,今后政府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让一些化工企业的老总,环境保护的高压线不用触,一触到立马清除其行业,让化工企业人人自危,不要有侥幸心理,自觉处理好自身企业的环境问题,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让全球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
3.化工生产对水与空气污染严重
化工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有些化工企业的生产,对环境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能不生产,比如石油化工,造纸等,但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水如何处理能变成合格的水,这是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目标要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使废水得到合理应用。废气要经过净化,达到合格标准,在排放空气中,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与废气的排放有很大关系,现在全世界都注重废气问题,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加大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一定会把废水、废气治理好,变废为宝。
三、对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的举措
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在化工企业中,政府要引导企业领导对环保的意识,一个化工企业只有领导真正重视了环境污染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全世界一年有多少工人在环境不达标的企业工作,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有的甚至死亡,要在职工中加强环保宣传,意识到环境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2.健全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主管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对化工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触犯法律,一定要严办,把环境保护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达标排放
环保投入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做到增产减污。首先,要加大环保投入。石油化工企业要利用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其次,要利用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对还未建立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的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测,确保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4.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对污染源的监管、监控中,应考虑对毒性物质如一类污染物、苯系物等特征因子的监控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总量控制因子的管理上。应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三废治理科研投入,建设国家级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平台,如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多年来进展不大,应依托有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进行产品与配套的治理技术开发。坚决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和装置,制定化工各行业环保准入条件;化工企业改扩建项目须通过“以新带老”做到 “增产减污”或实现区域削减。凡是区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的地区,应控制新上任何增污项目,以改善环境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越来越重,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现场检查频次,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取有效的手段,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论文3
地质勘探是矿物能源发掘利用的重要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在勘探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在新时期下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地质勘探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恢复的损害,因此,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来看,对勘探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要及时地进行处理,把可能形成的后期危害从源头上消除。
1 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
地质勘探在现代能源紧缺的背景下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样的,我们从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来分析,即土地、地下水、农业、生物方面的影响。
1.1 对土地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工作开展的初期,需要对勘探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要对勘探点的实际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掌握,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勘探人员和勘探设备进行前期的进驻,加上勘探地点的不稳定性,又使对环境的破坏范围进一步的延伸。很多的勘探工作为了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修建一些临时的公路和基础设施,会对勘探点的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动土范围大且强度较深的话,会造成土地类型发生改变,如果遇到较大的暴风雨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使河道的水流含沙量增大,勘探工作结束后,又缺少对土地的恢复措施,影响到土地的后续正常使用。
1.2 对地下水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过程中会使用到地下钻探设备,这些钻探设备往往深入到地下内部,穿过地表水层,在引发炸药时,会对内部土地结构的局部造成影响,使地下水位和水量发生变化。如果在一些特殊的地区钻探深度超过700m时,还可能造成地下水层出现越流补给现象,从而对原有的地下水贮存环境造成影响。
1.3 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现在很多地质勘探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农田位置进行,这样的话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地质勘探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加上临时敞篷的搭建,会使大面积的农作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如果破坏程度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农作物的绝收。另外,在农作物生长的农田位置进行开采时,由于农田土壤的肥沃,土质较为疏松,经过地下钻探程序后,会有大量的泥浆排出,这样的话不仅会对农田的种植面积造成影响,而且在施工结束后留下的深坑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填埋,造成的土地后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4 对生物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多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生物植被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十分险峻。地质勘探施工必然会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二次威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本来就稀少的动植物数量因此而减少,而且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珍稀动植物的'破坏猎杀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往往与勘探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珍稀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会使一些素质不高的勘探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动物进行捕杀,这也是影响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2 地质勘探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科学制定勘探方案,正确选择勘探路线
地质勘探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而且地形较为辽阔,人烟稀少,勘探点地区的自然环境受人为破坏少,因此,在前往勘探点的过程中,会临时修建行车路线,因此,考虑到对勘探区自然环境的保护,需要在勘探初期对勘探点周围进行详细的考察,尽可能地接近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事前进行规划,保证不会对植被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可以不应修建就不修建,与此同时,也要对行车司机进行责任心的强化,遇到山坡行驶的话要尽可能沿等高线行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车辆往返时要按照一条路线,尽量避免多条线路的使用。
2.2 勘探垃圾的安放
建筑垃圾是地质勘探过程中常有的垃圾,也是难以避免的,加上勘探人员的生活垃圾,两者堆积过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难以再生的迫害,特别是在雨季,一些化学成分会渗入到土层中,破坏土层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垃圾的处理管理,是勘探工作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要把垃圾按照性质进行分类集中处理,在具体的处理措施上,要考虑到对周围大气、水源、土地等的影响,勘探结束后,要进行勘探点的环境恢复,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地貌。
2.3 对油料的正确管理
地质勘探过程中,所用的车辆和钻探设备等需要油料做支撑,油料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在勘探的驻地会有大量的油料储存,这些油料的长期存放会对土地造成污染,也会对周围生物的正常生存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对油料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例如,在油罐的底部进行吸油毯或者是海绵的铺设,这样可以防止油料深入到土壤中,同时对于车辆在使用中形成的废气污染也要加大防治措施,做好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2.4 先进勘探技术的引进
在先进的勘探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使勘探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先进的机械设备,这样可以节省勘探时间,能够准确找出资源的具体位置。例如,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遥感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勘探的时间和次数,从而降低了勘探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下,还可以实现对钻井液或者是其他勘探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例如,对先进的垃圾回收技术的引进,这样在技术上的支持下,不仅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使用,而且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大大减少了勘探过程中大量人力的投入,降低了勘探的成本,有效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效益。
2.5 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
对勘探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在勘探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恢复处理,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最初的地貌。例如:勘探中所挖掘的深坑,要在勘探结束后及时的填埋,必要时要种植一些植被进行恢复。在地面进行恢复后,还要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或者是喷洒相应的表面盖剂,这样可以防止地面灰尘的飞扬,使地面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3 结语
地质勘探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是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针对于这些环境破坏,需要勘探人员从勘探方案的制定上开始,严于律己,加强对勘探中垃圾、油料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个人素质,要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在勘探结束后也要重视后期的环境恢复工作,不能马虎对待,有始有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勘探。
环境保护论文4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状况令人堪忧,我国农村的环境状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善的范围比较局限,治理的成效并不是很显著,仍然存在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
1.1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的严重农业污染
我国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对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农药用量、方法都缺乏正确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时,认为多用农药、化肥就会得到农作物的高产量,因此滥用农药化肥,长期下去,再加上不进行有效的治理措施,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其生态平衡,尤其是对水资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较为明显。另外,冬季大棚种植使用的塑料薄膜也会对农村土地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塑料属于有毒物质,并且极难降解,对于土地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的,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2生活垃圾堆放无序,得不到有效处理
农村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得不到有效处理,同样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像城市那么严谨,大都比较随意。在农村,通常生活垃圾都是随地乱扔,生活废水随处排放,没有统一规定的垃圾堆放地点和指定的废水收集点,即使有也不能保证能够定期清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农村整体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现象。由于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致使很多农村地区的河流被阻塞;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越积越多,若长时间不进行处理,垃圾腐烂产生刺鼻的有害气体,对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禽类牲畜粪便处理不及时
在农村地区,几乎家家都会饲养家禽和牲畜,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的动物粪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散发出恶心的味道,同时招致蚊子与苍蝇,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环境卫生。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卫生状况越来越差,会对村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1.4化工污染严重
由于大量的化工企业进驻农村,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化工污水和化工废气的`排放,这些废水废气通常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中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严重超标,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1.5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重视,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够到位,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最终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成效。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居民中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对其讲解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在农村居民中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其必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促进的作用。
2.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
要解决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应对此作出预算,地方政府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从而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起城市乡村及工业农业联合的综合性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呼吁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农村的环境治理及保护中来,对较大规模的环保工程,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积极地吸引民间资本、外资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2.3加大科研力度,寻找适合农村环保技术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科研力度,力求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出台相关的标准及技术指导,从而降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的用量。同时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对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复合缓释肥料、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以及精确施肥技术的研发。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4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的治理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具备基础的环境治理保护设施,比如对于垃圾的处理,农村地区也应该建立垃圾处理站,对于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应该回收利用。加快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在农村尽快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础上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农田秸秆、畜禽粪便制沼气技术,建立秸秆、人畜粪尿堆肥处理设施,使农田秸秆、人畜粪尿等有机固体废弃物既得到无害化处理,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3结语
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相关,更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联系。当今尤为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解决对策,进而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5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传导与社会覆盖的重要媒介,是当前环境保护事业中迫切需要实现的功效.本文以中心接入方式,提出环保信息化网络的规划构想,将环境普查,环境资源检测与保护,工业废气、废水、有害固体废料的排放监控、执法,城市垃圾、脏水、噪音、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监控、处理等环保措施扩展、延伸到全领域.
关键词:环境保护业务 环保信息化 网络
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还在继续恶化之中.甚至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分工与专业化是万恶之源,人类应当重返原始的朴素社会,但现代文明与其提倡的简朴生态文化格格不入.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已经从狭义走向广义,已经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环境保护已经不再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一届政府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应该受到全体国民的关注.
网络的作用是信息传导与社会覆盖,这正是当前环境保护信息建设中所迫切需要实现的功能.建设环保信息网络,确保环境信息的社会覆盖与畅通,将环境普查,环境资源(水、森林、湿地)检测保护,工业废气、废水、有害固体废料的排放监控、执法,城市垃圾、脏水、噪音、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监控、处理等环保措施有效地扩展延伸,实现对重点监控对象及每个监控环节24小时连续不断地检测与控制,以有效地防止严重环保污染事件的发生.
环保信息网络的建成,还能够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电信公网(有线、移动、IP网络)访问环保中心,实现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环保规划、措施的建议、评论,对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举报,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强化,对环保政策的理解、执行.
环保信息网络还可以与政府网络、公安、消防网络连接,信息共享,热线直通.把政府的环保政策及时发布于社会.对于重大环保事件,构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一体化的监督与执法体系,做出快速、有效的`处置.
2 环保信息化网络的结构
环保信息化网络可借用通信系统NGN的4层结构模式,由下向上分别是:接入层、网络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功能描述如下:
2. 1 接入层
环保信息化网络接入层应包括三个功能接入部分:(1)环保监视点接入.监视点接入设备是环保信息化网络最主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分布于各个环境监视点,以完成环境数据采集、缓存、传输等功能,通常由环境监测采样传感器,现场摄像监视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比对、压缩编码、缓存等),传输接口以及联络电话等模块组成.
(2)电话接入.普通有线电话(PSTN)、移动电话(LMTN)和IP电话,都可以通过拨号方式接入环保信息化网络.接入环保呼叫中心,以实现环保信息咨询,事故申告、事故处理情况查询,费用交纳,紧急情况报告,合理化建议等社会信息覆盖功能;接入环保电话专网.实现环保电话专网与电信公网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的内部电话联络功能.
(3)IP接入.环保中心各部门都可以接入到互联网;细化局域网VLAN,固定了IP地址,拒绝未经许可的终端的接入.对于授权终端采用双硬盘和隔离卡的方式,在接入外网的情况下,对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实施物理隔离,同时给每台电脑都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以最大程度上的确保信息安全.
2. 2 网络层
第一部分:环保参数监测和视频图像监控,构成环保业务监测中心局域网(LAN);
第二部分:以环保管理中心专用局域网(PLAN)(或专用广域网(PWAN)为承载平台的专用电话交换系统、呼叫中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其它功能业务系统,构成管理和社会联系平台.
2. 3 中心控制层
中心控制层,包括监视终端、社会呼叫中心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构成环保部门主管、环保监测人员对环保监视点的数据监测、管理、控制平台,社会层面的联系平台以及对意外事故应急处理的指挥调度平台.
(1)环境监测中心类似于电力调度中心,可分项、分门类设置多个监测、控制座席台.点击视频监控键,弹出现场实时图像.点击预案处理,弹出处理建议和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等信息,帮助环保监测人员及时排除环保故障,消除环保隐患.
(2)社会呼叫中心社会呼叫中心由人工座席台、排队机(由专用电话交换机提供)、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呼叫中心环保数据服务器、环保中心网站等部分组成.用于处理投诉以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为完成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电话联络而设计的功能.应急指挥调度功能由专用电话交换机提供.由专业指挥调度台和分布于环保监测、控制、管理点上的调度终端组成.视条件和实际情况所需以实现一键到位呼叫调度分机(无需指挥调度员去翻查电话号码和拨号操作);召开固定电话会议和临时电话会议;调度分机热线呼叫调度台(摘机不拨号即接通调度台);不示忙、无阻塞,可同时接受多个电话呼入;可以会议方式接听多个呼入电话;可选接一个呼叫,保持其它呼叫;具备强插、强拆功能;具备录音接口和录音记录功能;可一键呼叫110、119、120等特种电话;可热键与政府、公安、武警等专网的指挥调度台连接;具备呼叫转接、呼叫代答、三方通话、自动应答等多种指挥调度功能.
2. 4 业务层
环保业务层由各业务服务器和相应软件系统构成,实现全系统的业务处理和功能控制.主要由:环保参数监测服务器,视频监视服务器,数据库,专用电话交换机,录音录像系统,电子邮箱、语音邮箱系统,环保网站,集中告警系统,社会呼叫中心,网络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由各个专业的专家来编拟,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具备模块化和开放式特征的业务功能软件构成以实现最基础的应用.
注: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
环境保护论文6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加快,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作为基层环保部门,如何更有效的监管保护好农村生活环境,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现状问题入手,通过详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对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一、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困境现状
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的重要工作,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环境污染加重
在我国,农村务农人员为提高生产质量,过度使用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结构,致使土地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乡镇企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加速了环境污染向农村环境的蔓延。农村居民和企业污水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深,直接导致了农林牧副渔的产品质量变差,数量下降,对农村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2、农村生态破坏加剧,生态质量恶化,功能降低
由于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农村水库、道路、工厂等设施的建设,滥占耕地的现象严重,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产生。在农村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种植,造成土地沙化、碱化,森林植被遭到的破坏严重,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同时,占用耕地、滥砍滥伐和狩猎现象严重,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干扰,严重威胁到生物的安全和多样性。
3、生态灾难增多,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地处山区的农村,由于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大雨、山洪等自然现象会携带大量泥沙吞噬农村耕地,造成土壤养分降低,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农作物不断受到酸雨、病虫害的威胁。此外,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季节变化也出现了怪异现象,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现象也时常发生。自然灾害对农村环境造成了破坏,泥石流、地震、山崩、滑坡等对农村的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都有重大影响。
二、基层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违法处罚不当
突出表现在有些企业违法排污作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捷径”,对于偷排行为,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处罚措施就是罚款,而罚款的数额与企业违法情节、环境危害程度、违法获利不挂钩,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违法所得。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造成污染反弹、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2、环境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县级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与其所肩负的环境保护任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层环保部门缺少大量的有较高思想素质,既懂法律又懂科学技术的专业环境执法人员。在当前环保执法任务严峻繁重的情况下,执法人员能力差,执法工作水平欠缺,影响了正常的.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3、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一些环保法律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不强。对环保主管部门授权有限,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关停企业,技术监督部门可查封、扣压其生产设备及产品,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却只有罚款权,无停业、关闭权,造成许多执法行为无法落实。
三、解决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的对策
1、加大环保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并确保环保治理设施正常使用,企业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对环境执法人员加强环保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公正廉洁、业务精通、敢于执法、严于执法的环境保护工作队伍。
2、完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强化执法手段
对有着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如农林、水利、国土资源、公安等)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落实其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建立并完善环境监管行政责任追究制。
完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原则性条款,增加可操作性规定,对环境法律、法规中处罚条款、处罚额度均要予以细化。对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职能规定具体监督措施,赋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执行权限,如查封、扣压、没收,落实对违法排污企业“停产整顿”和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地方政府“停批停建项目”权等。对相关部门“不作为”,环保部门也有权向同级政府或法院提请责任追究或责令改正。
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加重处罚破坏环境的企业。要使其环境违法成本转化为产品成本,并为此付出高额代价。建立健全“双罚”制度,既处罚违法企业,也处罚企业第一责任人。
3、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
县级环保部门应该将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想方设法的破除监管上的难题。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模式,特别是不定期的检查,主要针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这样的检查更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的排污、除污情况,能够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起到震慑作用。切忌检查通过等现象的出现,这样的现象无疑是给企业通风报信,这样的检查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第二,要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争取其它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环保部门通过良好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在检查工作当中积极的与其它部门配合,比如说与卫生、工商行政部门共同组织环境卫生检查,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它部门对环境监察工作的阻碍,避免因部门纷争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重点做好的隐蔽排污检查、出发力度,环保部门在检查活动当中,要重点检查企业的排污口,是否有地下排污设施,以及隐蔽的排污口,除了在厂区内进行检查之外,还要到厂区外周边地区进行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隐蔽排污设施,如向地下排污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的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相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检查的力度和效果。
4、加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引起环境保护部门足够的重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卫生行政部门一起做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如在农村地区建立集中的垃圾处理厂,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箱等等,并进行相应的环境卫生宣传,让农村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污染。第二,指导农村居民正确的使用农药化肥,在这一方面既需要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让农民能够掌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方法,减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给农村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除了农业科技部门之外,环境保护部门也要发挥其作用,环境保护部门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要主要检查环境中的农药、化肥的残留情况,根据实际上的监测结果,向农民的生活活动提出建议。第三,要加大农村地区小作坊的检查力度,对于重污染的小作坊,没有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要坚决予以关闭避免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环境保护论文7
【论文摘要】
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即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环境教育在基层。
【论文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
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xx.10.
杨振强,孙铭明.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9.
薜纪恬.关于生态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5.
环境保护论文8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对于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怎样采取适当措施来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是目前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与水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和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当今社会环保理念的广泛深入,人们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爱护。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控污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困难
工业发展初期,工厂难免会排放污水,这些污水一旦汇入河道,就会污染水资源,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尽管甘肃省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治理方法单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区存在,所以甘肃省的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面对水环境和河道污染问题,如果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有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则需要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水环境加强治理。
1.2生态护岸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治理观念比较滞后,与新时代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传统的陈旧的河道治理措施,则牵制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方面,技术还比较欠缺。制约生态护岸技术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河道设计方面,缺乏长远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滞后的护岸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但是新型的生态护岸技术应用范围却比较小。其二,生态护岸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有专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实践来增长经验,弥补不足,不仅要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安全性,而且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效果。
2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1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首先就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甘肃省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较大,所以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河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这样有助于转变传统落后的治理理念,将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与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安全与资源的统一。
2.2落实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同时使网格内需要重点排污的企业落实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点到人、由横到边、由纵到底和由面到县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要重视对源头的治理过程,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或产业政策的项目都不予审批,从而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办力度。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办力度,针对查办过程中的问题,下达督办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网络等传媒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扩大宣传面,增强环保宣传效果[1]。
2.3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在生态护岸的实施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所制定的生态护岸规划方案,认真负责地落实多项技术要求。相关部门更需要推动新型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务必进行充分的科学调查研究。当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主要内容是进行工业与生活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业污染的影响最大。所以,务必根据达标方案的分析,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控污与截污的处理,还可以通过采取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务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对当前部分严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管理,引导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专业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对生活垃圾中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再利用。
2.4加强河道清淤工作
对河道的管理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学的处理措施,加强对河道污染物的清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工农业污染程度,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应将方案落实到人、到单位,层层传导压力,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达到水环境与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
2.5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对于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人民群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经多个乡镇,因此河道保护与沿线居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十分关键。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务必要提高人民群众投身环保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入水环境保护的行列,使每个人都能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进行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将其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从而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实,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3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运用新型生态治理技术,加大对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效果。
环境保护论文9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被越来越重视,但汽车维修养护市场对环境的污染往往被忽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管理制度不到位,环保意识缺失,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了汽车维修养护市场污染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却没有快速提高,目前虽然有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管理制度不到位,环保意识缺失,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一、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环境现状
(一)汽车维修保养过程的尾气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发动机的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汽车三元催化器不能正常工作,汽车尾气的污染是平时公路运输的几倍,而大部分企业将这部分尾气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室外,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1、固态废弃物。汽车维修企业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橡胶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站,由于缺少技术和设备,将一些带有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当作一般废品处理,如报废的钠冷气门、铅酸电池、三元催化器等,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2、液体废弃物。目前汽车保养产生的主要液体废弃物为废机油,一般的管理制度要求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企业将废机油通过中间商卖给了非法的小炼油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汽车电子类废弃物。在汽车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的电子类废弃物,如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元件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汽车维修保养场地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没有回收价值的,各企业只是简单废弃或填埋与燃烧,更有甚者,将液体类有毒有害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等。填埋的橡胶、塑料很难自然降解,对土壤造成百年污染;倒入下水道的液体废弃物对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更不容忽视。燃烧处理的.橡胶、塑料、布艺类易燃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二、应对措施
(一)鼓励制造企业研发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方向,必将成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汽车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识,将环保作为推进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等革新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动的进行生产体制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合作之中。
(二)提高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准入制度。我国应该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将汽车维修企业配置有关的回收设备以及废弃物回收环保措施做为许可条件,附加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开业、资质审核条件中,并强制实施。对于现阶段没有相应回收设备和管理措施的汽车维修企业,不允许其从事相应的作业,对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强政府管理,引进环境第三方补偿机制,提高处罚力度。在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坚持“谁污染环境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造成重大环境问题,依据新环保法加重处罚,为企业管理竖标杆,使企业树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汽修”的工作目标,以绿色环保为发展动力,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节能设备、设施,倡导科学修车理念,合理分类处置汽车废品,提高维修效率与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四)鼓励利用废弃材料再生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我国应该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致力于再生资源研发。例如汽车保险杠、座椅、轮罩等广泛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国内某研究机构通过在粉碎后的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都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扶持环保回收企业,促进环保回收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应该对企业的回收与利用给予政策的扶持,回收企业可以减免税率,回收开发可以得到科研经费,使回收企业得到经济补偿。
(六)加强维修保养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在汽车维修中,要优化维修工艺,优化烤漆业务布局,改造烤漆房油改电,规范维修用油料使用量及回收处置,强化维修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机电维修、绿色钣金修复、绿色涂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洗车水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减少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保持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向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维修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10
依据《20xx年世界投资报告》,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由于普遍性多边投资公约的缺失,为实现对国际投资的高标准保护,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美国非常重视缔结双边投资条约,试图通过逐个击破的方式,使自己所主张的国际投资法标准经由双边条约实践被接受为普遍的习惯国际法。从1982年起,美国先后制定了4个版本的双边投资条约的范本(Model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范本),其中,环境规则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具体再到完善的过程,环境保护呈逐渐加强的趋势,仲裁实践也越来越多地支持了东道国的环境措施,反映了国际社会逐渐重视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利益的协调。
一、美国BIT范本环境规则的文本变化
(一)美国BIT范本环境规则的历史演进
美国《1984年BIT范本》没有涉及环境规则。《1994年BIT范本》(简称《1994年范本》)则明确规定“同意以不放松健康安全和环境措施或标准实施目标”,开创了双边投资条约“序言式”环境规则模式。序言式环境规则一般采用“同意以……”“认识到……”进行宣言式表达,不涉及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效力非常有限,仅仅在解释条约时起到一定的作用。美国依据《1994年范本》与阿尔巴尼亚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的序言中明确规定:序言仅在解释条约以及缔约国之间为解决争议而确定磋商的范围时起辅助性作用。尽管如此,序言式环境规则已经使投资协定显现出“绿色”的性质,争端解决机构可以据以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条约解释。美国早期全面关注投资与环境关系的区域协定是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NAFTA),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包含环保、劳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贸易协定,是“最有环保意识的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确立了“序言+正文+附加协议”的环境规则立法模式。“序言”中明确“以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方式确保为商业和投资提供一个可预见的商业框架”。“正文”内容包括第1106条“履行要求”第6款、第1114条第1款和第2款“投资与环境”。《北美环境合作协议》(NorthAmericanAgreementonEnvironmentalCooperation,
(二)美国《20xx年BIT范本》环境规则的新变化环境规则是美国《20xx年范本》的重要变化之一,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加强环境保护的趋向。《20xx年范本》继续沿用了《20xx年范本》的立法模式与框架;在涉及环境保护的具体条款上,新增了“履行要求”第3款(c)项“当地购买技术”的要求,“投资和环境”条款从以前的“1条2款”增加到“1条7款”,完善了环境保护规则。
第一,强化了东道国不降低环境标准的义务。美国《20xx年范本》规定“应努力确保(shallstrivetoensure)”不放弃或以其他方式减损环境法规定的方式来鼓励投资。“努力确保”只要求东道国尽量做到,没有真正的约束力。《20xx年范本》修改为“应确保(shallensurethat)”不放弃或以其他方式减损环境法规定的方式来鼓励投资。“应确保”是明确规定了东道国不降低环境标准的义务,具有约束力,东道国违反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细化了东道国的环境规制权。《20xx年范本》规定缔约方可以采取、维持和执行其认为与条约相一致的合适的任何措施,以确保境内的投资活动以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来开展。《20xx年范本》肯定东道国的这项权利外,还赋予东道国外资监管机构对外资管理的自由裁量权,明确东道国在处理、管理环境事务方面具有优先权;肯定了东道国在环境方面的立法权,并通过列举的.方式对东道国环境规制权进一步细化。
二、美国BIT范本环境规则变化的原因及对仲裁实践的影响
(一)引起美国BIT范本环境规则变化的原因
美国迄今为止制定的4个投资协定范本,环境保护逐渐加强,环境规则逐渐完善,这一变化既有国内政治、经济、利益集团博弈的因素,也有国际环境法的影响和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舆论压力,还有美国在国际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追求生态和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美国公共利益集团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美国国会积极回应了民众对环境的需求,通过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构建了系统的环境法律体系。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重要的《人类环境宣言》。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工商企业代表认为环保政策带来了很高的成本负担,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反环境”利益集团。里根政府也认为保护环境会加重政府和企业的财政负担,抑制经济活力。美国国内的经济力量迫切希望政府推行高度自由化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以打开世界市场,使美国的经济复苏并繁荣。美国推出的第一个投资协定范本是完全以投资自由化为宗旨的。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美国国内环保利益集团与“反环境”利益集团内部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两大利益集团的力量逐渐达成了某种均衡,联邦层面的环境政策开始注意兼顾各方的利益和诉求。1992年克林顿政府更倾向于支持环境政策。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在此背景下,美国1994年推出的投资协定范本在序言中明确了投资自由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此时期,美国还签署了比较全面保护环境的区域贸易协定NAFTA。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欧盟的扩大以及中国、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世界开始出现多极趋势。在国际投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发达国家也开始面临作为东道国的一系列涉及外资与外国投资者的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美国作为东道国意识到东道国的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需要加强。20xx年召开的世界首脑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升到了相当高度。在此背景下,美国20xx年范本在吸收NAFTA环境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
三、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利益的协调
《20xx年范本》贯彻了投资自由化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理念和原则,规定内容比较全面、详细、有约束力的环境条款,在协调国际投资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此制度仍然更注重投资自由化,在平衡投资自由化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利益的道路上还做的不够。从序言的宗旨来看,《20xx年范本》的宗旨是促进资本的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作为实现促进投资目标的方式或手段不可能达到与投资自由化同等的地位。
从条款的数量以及用语来看,与保护投资的条款相比,保护环境的条款在数量上非常少;条款用语比较弱,性质上仍然属于“软法”。还缺乏有力的保护环境的争端解决机制,东道国违反环境规则单独适用磋商程序,但对于结果缺乏后续规定。从具体内容来看,《20xx年范本》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参与类型、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内容等要依赖于缔约国的国内法,如果缔约国国内法没有相关规定,公众参与环境事务也无法实现。《20xx年范本》肯定了环境协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但对于投资协定与环境协定出现冲突时如何适用却没有规定。
从间接征收的认定来看,《20xx年范本》仍然没有否定“特殊情况”的例外,使得特殊情况下东道国旨在保护合法公共利益的非歧视性规范措施依然可以构成间接征收,给了仲裁庭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从仲裁实践中可以看出,仲裁庭对东道国合法的环境措施的判定是非常严格的,当投资者的投资权利与东道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发生冲突时,环境规则可能仍然要让位于投资规则。
四、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是目前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热点问题。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性举措,“签订BIT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环境规则方面,应结合中美经济往来的实践、中美环境标准的差异以及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努力实现投资与环保利益的平衡。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中国依然是净资本输入的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者的利益和东道国环境规制权的权衡下,应更多争取弹性的东道国环境规制权。由于中美之间环境标准差异较大,中国的环境法还不完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若投资者要享受到投资协定赋予的权利,应同时符合投资者母国和东道国的环境标准。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原则,要保留足够的环境管理权和政策调整空间。
环境保护论文11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繁荣和发展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矿产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被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基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矿产资源尤为重要。曾有观点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将成为夕阳工业,然而近几年的发展中反而更加证明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因为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虽然是丰富的,但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将越来越快,预计几十年后,有些矿产资源将变得极为短缺,甚至枯竭。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大量的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越来越严重。缺乏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而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开采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对环境的破境与污染极为严重。
一、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露天开采会改变地形和地貌,对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毁坏。
2.不合理的地下开采引起地面塌陷,诱发地质灾害。
3.不合理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4.开采所产生的废石、尾矿占用大面积土地,大量废气废水的排放。
5.地球本身是一个稳定循环生态系统,矿业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有害元素的扩散。
如果不采取综合而有效的管控措施,不合理无节制的矿物资源开采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化学污染和环境生态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随时都会有恶性爆发风险,并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灾难。
二、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循环,以产品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循环经济具有三大操作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俗称为“3R”原则。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环环相扣、物尽其用,每一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剩余物质都可以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能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从世界范围看,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其中德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形态重新制定了管理法规。国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加强立法管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其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以及《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据各种产品性质制定的五部具体法律法规:《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
2.促进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
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各国采取了许多经济政策。如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征收新鲜材料税、生态税、垃圾填埋和焚烧税。
3.健全社会中介体系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起到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营利性组织所缺乏的'作用,如德国专门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中介组织DSD、日本大阪的回收情报网络等。
4.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市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社会意识。
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资源开采沿用的是大消耗、低能效、粗放式的经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着重于扩大再生产规模,不重视已开采资源的深度开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循环经济意识低,造成了资源的过度破坏和巨大浪费。未来面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崩溃等问题,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1.矿产资源的开发率低,粗放经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布的20xx年资源综合利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百分之三十,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将近百分之二十。我国的共、伴生矿多,在已开发的矿产中,共伴生矿占87种,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三分之一,综合回收率不及百分之二十。根据对全国845个矿山调查,综合利用率达百分之七十的矿山仅占百分之二,综合利用率达百分之五十的矿山不到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七十五的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率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矿产资源开发依然停留在粗放经营,低开发率的状态。
2.矿产资源供需失衡
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矿山省,有三分之二进入衰退期,经过高强度的开采,矿产资源枯竭,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矿产需求量的增大,使得许多矿产资源耗费增速,另一方面,我国矿业秩序混乱,投资环境差,地质勘探技术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新发现的矿产减少,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呈下降趋势,后备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未来几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消费需求还将有数倍的增长,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十分严峻,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3.矿产资源回收率低
矿产资源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由于我国选矿工艺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加之粗放式的开采方式,使得许多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根据统计,我国铁矿和有色金属采矿回收率为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煤矿仅为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由于技术与国外有差距,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比国际水平低出将近二十个百分点。
4.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低
我国矿山排放的尾矿堆存量已达五十余亿吨,并且每年以二至三亿吨的速度增长,矿山剥离废石的堆存量达数百亿吨。由于综合利用率低,开采回收能力薄弱,尾矿中大量的有价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属矿遗留在堆存的尾矿中。
实践证明,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也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势必威胁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将会造成不利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我国矿产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
四、基于循环经济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举措
矿产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势必威胁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最近几年提出的“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为我国矿产资源新战略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1.加强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以及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作为一种新环保经济开发模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整体战略体系的发展过程,通过“协同作用”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使循环这一重点渗透到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积极进行试点测试,通过试点单位和典型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实验,利用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为推广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的推广。
3.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国土资源系统的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广泛披露环保信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在消费引导方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起保护环境的表率作用,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消费行为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
4.立足企业,引导企业大做循环经济文章,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工业生态系统,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的建设必须从工业生态系统和企业抓起。在工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初期,由于信息不通,上下游企业很难淘通,政府需使其形成工业生态链,但循环系统的深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到一个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做好绿色设计.推广实施清洁生产;其次还要不断研究开发绿色先进的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加强科学经营管理。
5.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在资源领域的普及推广。立法是各国推广循环经济最主要的手段,当前要尽快完善涉及矿产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单项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修改补充《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循环经济的建设还牵涉到许多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如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矿业发展。
6.要使循环经济真正在国土资源领域实现“循环”,必须已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7.矿山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五、结语
我国的矿业经济要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我国的国情来制定具体的对策和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理论实践来突破瓶颈。矿业循环经济能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上,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矿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环境保护论文12
人们可以长久的生存下来,依靠的就是农业。只有农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国家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粮食储备。另外,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需要农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衡量的。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法不对农业生态保护进行关注,我们需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结构进行科学的调节,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因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
1.1农业生产结构不科学
农产品种类非常单一。农业区域的重点目标就是保证全国所有地区所需要的农作物的使用用度,当中还要包含喂养牲畜禽类等的粮食用量;而且我国还有很大面积不合理开发使用的山地以及草原。高速发展的农业范围以及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发展,就直接给地下水开采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标准量,最终造成土地表面出现沙化情况,将盐碱地面积增长了。尤其是还在城市旁边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只会直接增加用水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1.2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们过度的对森林滥砍滥伐、荒地开垦,直接造成了地表植被严重受到损害的情形,扩大了出现自然灾害的几率。极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灾害,土壤当中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让土壤养分流失,大地变得更加无养分。还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让耕地开始被吞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还会出现全球变暖情况,直接造成旱灾或者洪水泛滥情况。一旦不关心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农业受灾范围就会逐渐增大。
2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不仅仅具备生态功效,同时能够行之有效的将人们的实际生活品质提升,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垃圾的出现几率,这些方法,都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保护农业生态保护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2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需要对农业可耕土地面积进行合理使用和开发。国家有关部门要对可耕地进行科学的划分范围和种类,对农业使用土地积极的开展保护措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内部使用的耕地面积严格掌控,提升土地农业耕地资源的使用率。要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例如:我国的贵州因为不合理使用肥料造成土壤出现了酸化板结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时将不合理使用肥料改善同时使用有机肥料,能够将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发挥不可估量的效果。
2.3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发展农业要关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工作,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使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理。因此,就需要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备,确保农业进步。保证农业和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水平共进步。农业生态环境的快速进步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备,通过将基础设备健全来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2.4重视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我国政府开始颁布了一些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可是跟随者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变完善有关的法律规范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国家要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健全的重要程度,有关单位要保证做好立法工作,提供了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5将技术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
农业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当中要使用监测和普查技术,能够更好的将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将已经成熟的生物技术以及各种有关技术进行推广使用,将农药、化肥等农业资源合理使用效率提高,降低因为这些导致环境受到损害的几率。加上,推广农业技术管理系统,不断对农业技术管理改善,将综合防治技术建立起来,利用实践经验,科学合理的对使用结果进行技术的选择,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技术。
2.6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作用
每层政府和领导阶层需要加强生态保护观念,才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进步,利用有关会议的展开和有关规章制度的确定,构成健全的法律系统,同时要农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健全的法律系统当中的规范制度进行,将财务人员的自身素养提高,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总而言之,人类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同时农业生态环境的进步能够带给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效果。只有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才能保证农业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在比较牢固的生态环境当中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基础设备利用、使用科学技术等来帮助农业可持续进步,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发展能够共同进步,保证我国总体经济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新宇.浅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J].化工管理,20xx,11:254.
[2]宋洪远,金书秦,张灿强.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5:33-41.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倡导农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导致农业污染进一步加剧,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鉴于此,主要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旨在为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科学论文;现状;措施
引言
所谓农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对农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类天然或者通过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包含农业生物、大气、用水以及用地等各个方面。农业环境主要是由生物、地形、水、土壤、气候以及人为因子等几个因素共同组成,其关系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1]。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仍然是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针对农业环境实施整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也处于有序开展的进程中。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再加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方面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相关法律来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然而相关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2]。另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并且因为资金缺乏,引发维护、道路以及水利等相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应对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想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对应的配套体系。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应当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分别在立法、执法以及守法3个层面共同着手,建立三元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体系,积极鼓励社会环境保护部门介入到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体系中,通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进一步保障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当前仍然较为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包含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主动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与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有效保障水利、交通等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谁投资谁受益的观念,将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农业环境基础上设施建设工作中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发动并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使社会各界能够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监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2.3.1 构建乡镇街道环保队伍,每一个乡镇街道应当建立乡镇街道环保队伍,同时安排2名以上专职环保工作的员工,以此来推动农业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2.3.2 建立农业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体系,主动鼓励企业员工、社会公众以及农民群众举报各种环境违法现象。2.3.3 构建农业环保巡查体系,通过环保部门带队组织农业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2.3.4 建立企业排放监测数据共识体系,针对农村地区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期取样处理,定期公布相关数据,进一步保障企业排污公示的透明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多方面共同干预,进一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xx,(05):74-77.
[2]高菲,王磊,高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现代装饰(理论),20xx,(06):163.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环境保护论文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在过去社会群众虽然付出了较多努力去改善生态环境,但其效果具有局限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给城乡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势必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而“反规划”(Anti-planning)概念正是在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城镇建设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未来城乡规划适度采用“反规划”途径,将会对城乡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反规划”理论进行解读
伴随现今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反规划”的理论表现得集为明显。扩张了城市化的榭莫以及加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间接降低了社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在该城市化的北京驱使下,社会群众逐渐提升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性的良性发展m。
1.1研究“反规划”理论具有的价值
实施规划的旨意不仅要对建造部分进行规划,还需设法预留好非建设区域的空地面积。“反规划”实际是实现景观规划的主要途径,强调控制为进行建设的区域并对空间进行规划的策略。在区域建设的尺度上还强调了对非建设区域实施的规划,对生态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以此形成高效、安全的城市环境并满足社会群众对规划的需求,对景观实施生态化布局。在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化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反规划的理论有效控制了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能够根据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实施适宜性的设计及规划,以便在经济方面、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与统一的发展规划。
从思维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分析,此理论重在强调规划过程的逆向性,并优化了传统规划的思维模式,体现规划的思维具有辩证性、反思性以及可逆性。因此,该理论打破常规的规划行为,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性发展的依据。
1.2“反规划”理论在城乡规划中的含义
将“反规划”理论应用在现今城乡发展的规划中,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城乡建设在空间上的规划,其反思如下:(1)对城乡实施传统规划下存在的众多问题、挑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多年以来所贯彻的城乡发展规划问题进行反思;(2)对城乡建设的具体形态、城乡区域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3)逆向式规划策略只要通过明确环境容量的合理性、生态设施的系统性等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前提,将区域发展、资源的持续性使用作为建设的基础目标,进而对城乡规划发展进行深入性思考;(4)对“反规划”造成的强制性、不平衡区域发展成果反思,形成低水平的城乡发展现状,进而界定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上具有空间性形态,即富规划、穷建设的思想避免出现盲目性的城乡建设。
2.传统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存在问题
2.1.1缺乏系统的操作体系
城乡规划在工程方面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要求城乡管理、服务等部门间进行有效性协调与配合。但在实际落实中,多数地区领导部门对下设部门实施的管控、协调缺乏了权利性职能,沟通的缺乏难以实现建设资源的共享气致使城乡建设出现交稿的重复率,浪费、破坏了生态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建设成果的`有效性作用。
2.1.2规划的无序与滞后严重
传统规划下的城乡建设遵循调查、分析、规划等程序,经常将建设什么样的城乡项目作为首要考虑问题131。但从该方面人手比较容易形成规划的误区,缩小了建设的范围,严重脱离了规划的轨道。其烟囱林立问题也比较严重,令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在规划方面呈现被动性、滞后性,在明确建设项目以后实施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
2.2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实现转型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政府机构由于缺失公共性服务的职能,致使对干部实施考核的机制过于注重招商引资、
GDP增长值,尤其是部分小城镇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将经济效益作为选择产业的唯一标准,导致有利益性的城乡建设局面。在现阶段看城镇产业的发展模式、规模,都处于利益优先的不良局势。以长远目光来看城乡规划,都为了吸引投资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进而进行毫无秩序的城乡建设。在这种权利与利益的驱使之下,众多规划设计单位在此轮圈地狂潮中陷人推波助澜的困局。
3.新型城背景下解境保护问题
对于传统的城乡规划来讲’其大量注重对城市用地紧缺的解决方面。这就导致獅職了酬躯糊扩滕删,造成了城市边缘舰15姓态職翻破坏。侧着最近几年城軸獅频发的情况出现,城市周边地区湿地的储水能力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传统的城乡规划将城市规划同农村规划相区分,环1^1境保护重视城市而忽略乡村的情况严重。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
(1)分布在农村的企业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工矿污染及城市--污染也逐步向农村转移;
(2)城市垃圾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堆放到周边乡村地区,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及水源,而污染的土壤及水源所种植出的农作物,同样污染了城市的饭菜。
此外,过度无序的城镇开发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肌理与乡土文脉无法延续。该种措施的实施制约了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进行形成无法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保护论文15
摘要:由于近些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从各个层面着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高校校园更加美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几点思考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良好的环保状况。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在做好环保工作可以为将来我们的子孙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人民也必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作用,促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制度。通过这项国策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得到保障,我国高等院校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用这一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一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前提。环保工作对于建设美好高等院校意义重大。环保意识指的是高校环保工作者对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保证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与生态规律相符。同时生态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要求。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自身条件,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这对高校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高校环保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比较高,就会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这样会使高校校园更加干净,优雅。相对于工厂而言,高校主要从事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虽然高校工作比较“特殊”,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实验室,生活设施和医疗装置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这些废弃物会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给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高校环保工作者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如果环保工作者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劳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教师,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必须树立的意识。我国的繁荣和昌盛需要依靠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站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急功近利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类的课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抓起,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这样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保护类型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加强,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设置环保专业,而且在全校范围内应该将环保学科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环保类社会人文学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各大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环保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工作也应该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更加宜人。
二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可以让高校环保工作更加科学。我国很多理工类高校设立了校办工厂,实验室和生活锅炉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而文科院校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源比较少。由于不同高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污染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设置的环保机构也不同。如果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环保工作任务量,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专业环保机构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污染程度较低的高校,由于环保工作量比较小,这一类高校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兼职环保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性质和何种规模的`院校,环保机构的设立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设立环保机构必须坚持讲究效率,短小精干和实事求是科学定编的原则。我国高校环保机构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落实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环节,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有关机构的配合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并有效监督执行这项工作。高校环保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做好环保科研,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系统的污染物治理和调查方案,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环保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环保工作的内容决定了环保工作的范围比较广。高校要重视环保工作,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为高校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高校环保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环保素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会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
由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各个角落的污染源,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污染源都要关注和处理。因此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在掌握环保工作的内在规律后,才能将环保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和行政,生产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解决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复杂。通过相互配合和协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理工作,这种统筹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为了达到统筹管理的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投入较大的环保管理经费。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规则的部署解决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出现脱节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竣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而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综合业务管理非常必要。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将环境管理内容渗透其中,从而使环保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我国环保法的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处理设施建好后无法实现处理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有关部门不能调查摸底污水排放情况,无法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机理,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流程也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上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环保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充分调查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分析,再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在高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应该探究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从“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等方面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校环保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宋阳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边晓明.对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xx,05:31-32.
[2]李箫童,魏智勇.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xx,05:110-114.
[3]成举权,代明,谢东.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xx,06:92-93.
[4]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xx,05:34-36.
[5]曹焉艳.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12:254-255.
[6]包中银.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北方环境,20xx,11:122.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