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环境保护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保护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环境保护论文1
1.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小麦秸秆还田率达90%,全市林地面积达6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2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6%。万元GDP综合能力达1.84t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1.82t标准煤。共减少径流60%,减少水浊80%,减少大风扬沙60%。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及优于二级天数313天,二级天数达标率为85.6%。
2.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2.1强化水资源保护,奠定生态建设基础
一是大力开展滦河综合治理工程。投入巨资,实施了滦河综合开发工程,形成了14km2的水面和2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这一工程使过去的风沙之源,变为了全市的“绿肺”和“天然氧吧”,城区夏季温度平均下降了2℃,空气湿度增加了20%,空气负氧离子增加了20%,地下水位恢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水平,成了白鹭、灰鹤和白天鹅等20余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地,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二是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治理、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共投入资金736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2km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5.8%,土壤侵蚀量由1998年的`166.27万t减少到127.11万t。三是加强水源的保持。科学编制了《迁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为第一、第二供水厂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了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并在全市19个乡(镇)全面启动了乡(镇)水源地划分工作,同时深入开展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四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新打水源井545眼,配套620台套,安装变频器573台,铺设各型地下输水管道383万m,共解决了448个村及16所农村中小学校51.75万口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2保护地下水资源,支撑生态环境建设
紧紧围绕河北省、唐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指标,建立和健全“三条红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责任和措施,深化各项目标的贯彻和落实,通过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低耗水高产出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体系建设,以计量设施安装和污水处理回用为重点的工程与技术体系建设,以政府指导与公众参与为主的监督规范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现代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创新生态建设格局
着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一是计划实施迁安市西沙河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30182.95万元。二是计划实施迁安市滦河生态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1958万元,主要对滦河上下游河道进行新建堤防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完工后可以保证河道水流通畅,可使沿岸百姓生命财产及耕地得到保护。三是滦河青龙河口段迁安市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750万元。
2.4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确保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根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以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分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投入机制,稳定资金投入。计划2015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保持在0.7,力争2020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二是坚持以生态、高效、富民为主线,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效益功能,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绿色产业体系,建成迁安生态绿色屏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三是大力提倡以免耕、深松为代表的保护性耕作,尽量保护土壤团粒结构。
环境保护论文2
1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出现的问题
1)水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小规模工厂和作坊生产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厂废水随意排向河流湖泊。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粪便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严重的水污染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影响了农村居民和经济动物的健康,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2)垃圾随处堆放。
相比起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农村居民也缺乏相应的垃圾整理和分类的习惯,将平时生活中用的垃圾随处排放,农村居民的住房内、道路边、田地中,都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农村道路的整洁和美观,还影响了田地农作物的健康,其中的有害气体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秸秆等废料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大部分秸秆被随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还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有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我们能见到关于焚烧秸秆致人死亡、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新闻。有些选择将秸秆堆放在道路旁,逐渐成为了垃圾,阻碍道路的通顺。有些选择将秸秆倾倒河流,污染了水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水流不顺畅,阻碍了田地用水的灌溉。
4)养殖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家庭养殖规模较小,没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清理措施,经济动物的粪便等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部分养殖实现了集中管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治理知识,产生的众多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严重。
相比起城市企业来说,国家对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缺乏端正的环保意识。此外,部分企业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无法保证对于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没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技术。乡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污染了农田里的农作物。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一次全国污染的调查结果中,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全国污染问题的来源中农村污染占了很大的比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1)农民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环保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垃圾废品随意乱扔乱放,将秸秆随意焚烧。对于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塑料袋不进行收集,反而随意丢弃,对于剩余农药也不能正确处理。种种错误行为导致了农村的严重污染。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通过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等,逐步树立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2)农业生产的问題。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影响水质的质量也影响水里的鱼类的生长。水质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卫生。
3)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却不到位。例如,目前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漏洞,让许多企业通过漏洞来为自己企业谋取利益。目前的监管措施仍以修复为主,对于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到位,这样加大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4)乡镇规划不合理。
乡镇建设不够合理,在规划时不够长远,乡镇的布局混乱,也没有考虑到相应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此外,农村环保机构也不够健全,相应的职能也就有所丧失,不能很好履行其宣传教育等职能。
5)投资不足。
农村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减缓了治理的进程。
3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农村环境综合规划。
要加强对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治理就要首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细致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类污染问题分类调查,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保证后期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
解决环保问题最理想的措施是要在源头上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扩散,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的内容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不能放宽条件。对于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于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重罚,对于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要加强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多个污水处理点和垃圾处理点,宣传相应的环保理念,让农村居民养成定点处理垃圾的习惯。此外,要加强水体的自动恢复能力,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4)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对于农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出养殖专用区域对于散户养殖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加大对于农村养殖户环保专用资金的补贴来提高养殖户对于养殖区域的环保整治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专项款不合理运用。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养殖户的环保技术的扶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科教片、大学生演讲等形式来加强环保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通过相应的村规的制定和奖励措施的实行来形成良好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此外,要加大对于农村中小学对环保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环保从小做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龙.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J].统计与管理,20xx,(4):7879.
环境保护论文3
一、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筑面积以内的环境保护一定要做好,建筑面积以外的工厂尽量维持原状,防止该地区环境污染附近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控制、合理的废物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等,减少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周围的环境。施工企业建立在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部、材料部门、质量部门、等)在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二、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准备详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混凝土施工计划,同步与工程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建设认真的做好建筑面积和生活营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地区附近的区域。
1、采取措施来防止公害和污染。项目在开始工作之前,详细的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声污染,事先通知,随时通知施工进度,并建立投诉热线,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影响到建设工作,优先考虑以防止污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材料在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工地现场,时间的选择和安排人员清楚;污染引起的施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他们。
2、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开挖过程中要预防和控制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施工开挖中,地表土壤和砂卵石层可以直接使用矿山机械,通常用于岩石开挖。施工凿裂法尽可能使用凿裂纹方法适当辅以钻探和爆破方法施工,湿作业尽可能减少产生灰尘的速度。凿裂纹和钻井施工采用湿作业尽可能减少灰尘;水泥、粉煤灰渗漏的预防措施过程中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保持良好的密封,密封系统从罐车卸到储罐,储罐应安装报警,所有出口与袋式过滤器,并定期检查密封性能和维护;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措施。搅拌混凝土应该安装除尘器,除尘设施在地板生产过程中同时操作使用。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和法规,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机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泄漏的汽油、柴油、机油、确保进气和排气系统,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使用高质量的燃料如0#柴油和无铅汽油,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混凝土、压载和其他分散建设道路和现场工作区域。保持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水除尘,道路洒水每天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得少于2次,建筑区域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物质。因为工作需要,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预防措施,在实现。
3加强噪声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施工机械及工具。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需要使用的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和司机,混凝土振动棒和其他工程机械噪声监测,机械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修理或交换,直到满足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速,喇叭声音,避免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在敏感地区,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减少噪声。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的合理安排,如机械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气压缩机及其他工程机械的高噪音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工作;如果无法避免打开操作,应建立隔音、隔声屏障,或减少施工噪声;使用阻尼代表大型设备振动,为了减少噪声源;加强设备维修和维护。
4、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根据设计和合同的要求。不因堆放、运输或临时建筑的数量占据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建设工作表面土壤妥善保管、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的表面或覆土;建筑活动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其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的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不是砍滥伐树木,不破坏草地等植被等;进行土石明挖和临时道路建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不稳定,滑坡、崩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管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存储和使用废弃的压载水,防止弃渣块河,水沟,如通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5、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地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砍伐树木在建筑工地外,在施工过程中,全体员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知识,注意保护动物和植物资源,尽量减少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没有野生植物的狩猎和日志记录,没有任何建筑面积水域捕捞水生动物;发现建筑区域内外在使用的鸟巢的或动物巢穴必须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工地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存,建立必要的栅栏和保护;项目完成后,去除有必要保持设施施工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及其附近的建筑垃圾,环境恢复。
三、结束语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探讨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简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业主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施工过程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作者:王治立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地质调查院
环境保护论文4
本文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创新思路,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壮大环保产业,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为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思路。
1 前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而这必须要有坚强的科技创新为支撑。
1 “十二五”期间需关注的环境问题
1.1 高速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预计到20xx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xx年翻一番,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碳能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会带来污染物新增量急剧增加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极有可能在迅速膨胀的`利益驱动下失去平衡,使过去的努力辛勤付诸东流,甚至导致污染反弹,环境恶化[1]。
1.2 松花江流域污染高风险
黑龙江省松花江段接纳的第二松花江来水,是重要石油化工城市吉林市、松原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重要纳污水体,含有机物的废水排放量大、有害污染物多。高污染、高危险的建设项目布设在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命与健康[2]。
“十二五”期间,“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全力推进将全面带动装备、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1.3 加快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挑战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以“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为发展目标。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耕地减少、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水资源紧缺、三废排放增加等。因此,协调好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其带来的种种环境、资源问题,是环保事业的又一挑战。
1.4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松花江流域是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和经济总量相对集中的区域,但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随着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千万吨奶战略工程、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的实施,畜禽粪便、残留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随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一半以上未受保护的农村饮用水源地遭受威胁。因此,加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迫切。
1.5 国际外部压力不容忽视
俄罗斯有两个城市的供水依赖于松花江,其水质达标与否将影响到15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自20xx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状况,特别是同江断面出水水质受到俄方高度关注,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避免国际争端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 创新思路,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2.1 夯实科技创新能力基础,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科学、合理、先进、全面的总体要求建设、完善符合黑龙江省情的标准体系,加强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联动、配合,尤其适合松花江流域水质特点及全省污染特征的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标准,特别针对环境敏感流域区域制定特别标准限值。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全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准确预警和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大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转变,体现环境保护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
2.2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整合全省环保科技资源,致力于构建黑龙江省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框架,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产业基地和技术工程中心,培育一批拥有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环保企业。大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基础装备和洁净产品。
2.3 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我省环境科技的创新
“十二五”期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湖泊水库综合治理、工矿企业废水治理、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生态修复等环保实用技术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水污染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与攻关,尽快突破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关键性科技难题,推动黑龙江省环境科技的全面发展。
3 保障“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3.1 从实际出发,符合我省省情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仍将处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规划编制中要充分体现环保工作指导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节能减排和和保障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社会发展。
3.2 以项目为载体,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规划编制必须确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和指标,重大工程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的重大工程,与科研成果、研究课题紧密衔接。对需要国家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及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认证工作。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应力争纳入国家规划中,加大实施力度,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3.3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环保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制度,把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监测、科研、国际合作以及危险废物、辐射管理等行政和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环保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市场化运营,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提高环保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
4 结论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环境科技事业将在不断完善中发展,有了环境科技坚强的支撑,环保事业会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做出更大的贡献,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5
1非政府组织概述
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非政府组织也被称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独立部门”等。文章所采用的概念是: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月艮务,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正式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学会、社团、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群众组织等社会服务组织,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医药、环保和弱势群体扶持等相当广泛的领域|1]。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7个特征。
1.2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21开展环境保护运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非政府组织运用自身的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最新的环境信息、传播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各项社会活动与社会公众互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13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这样说:“自环境运动开始以来,科学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青年人的帮助下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团体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施加政治压力以促进政府采取行动方面起先锋作用”。
1.22沟通政府与社会,搭起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组织、协调和约束所属成员,防止过激的“大众行为”而促进环境利益和权利诉求的理性化、程序化;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能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通过传达民情,反映公众的愿望和意见,使政府政策和计划更适合公众的需要。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调者,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进行交往、对话、交流的有效组织。
1.23参与环境决策与立法,起到促进与监督作用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基础性力量,在动员社会资源形成舆论压力方面具有优势。它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影响决策,开展广泛监督;还可以通过提出科学的研究报告、专业化的政策建议等形式,积极运用一切合法渠道对政府的环境决策产生影响16,进而为保障环境权益、合理配置社会公益资源作出贡献。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可以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像是织起一张网,把社会中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件纳入其视线范围,时刻进行监督。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就某个自己关心的问题展开跟踪监督,披露环境事件,揭露不法活动。
2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己经成为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沟通社会各界,采取集体行动,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同时,国际社会和外国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采取措施提高非政府组织地位,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方式,健全各种制度,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1国际
首先,国际法确认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肯定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议程》第三部分“増强多数人的作用”中,规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増强多数人群体的参与,其中将非政府组织明显列举出来,肯定了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非政府组织凭借他们有价值的质量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
其次,国际法明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即应当建立健全能使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承担责任、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的机制和程序。《21世纪议程》指出:“政府应加强地方和社团组织,支持以社团为动力的做法,以期达到持续増长的目的”“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应加强非政府组织参与决策的机制”。
再次,在上述国家法框架下,非政府组织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组织非政府组织论坛、参加国际环境会议、参与国际谈判、参加环境条约的拟订、审议以及监督其执行等。如在《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中,伦敦国际环境法中心作为小岛国家联盟代表团的成员参与谈判。UN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环境条约的起草工作,还帮助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计划。
22外国
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起步时间比较早,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中国,其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方面比较成熟,文章选取了日本、英国和美国三个典型,将他们各自最先进、最有借鉴意义的制度予以介绍。
221日本
在日本非政府组织不仅存在方式灵活,而且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资格认定方面。日本的非政府组织大多以公益法人的形式出现,国家在对公益法人的设立进行严格限制的同时也允许非政府组织以“中间法人”或“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即日本法上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尽管这种团体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同样具有合法性,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日本大量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是以“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和开展活动的181。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权利方面,法律赋予非政府组织以行政权。依据法律规定,日本非政府组织享有自治立法权,在不违反法令的情况下可自主地制定公害防止条例,并且作为制裁违反条例者的依据;非政府组织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经常性接触,给予技术上的建议和劝告191。
222英国
英国在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建立宽严适中的外部环境上最具经验。
第1英国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予以明确。1998年,《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COMPACT出台。随后,《地方各级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也签署通过。英国的COMPACT协议作为英国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处理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上的行为准则和纲领性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议确立了政府“承认和支持志愿及社会部门的独立性”的责任,志愿及社会部门则有“保持高度的治理与责任”、“遵守法律和相应规范”等责任1101。
第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I860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慈善委员会,以监督管理和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慈善委员会对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投资行为、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等制定出详实的、具有可操作的监督细则。不仅如此,慈善委员会还具有处罚权。
223美国
美国在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权益保障制度方面比较健全。
第一,信息公开制度方面。一般情况下,政府机关应在接到非政府组织的申请后20日内法定节假日除外)作出是否提供信息的决定。环境公共当局如果拒绝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告知申请人理由及申请人向环境公共当局首长提起复议的权利,申请人可以就申请被拒绝提起复议。复议申请通常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得出结论,但环境公共当局可以额外延长10个工作日。一旦复议超过期限或复议请求被拒绝,申请人可以向其居住的联邦基层法院、文件所在地的'联邦基层法院或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提起司法审查。
第二,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地位方面。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在全球来说,是最成熟最完善最具可操作性的。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处于主导角色地位,根据美国环境法的规定任何公民有权对任何被指控违反《清洁空气法》等相关法律的人(包括排污者和行政机关)提起诉讼。非政府组织在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时,只需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材料:①事实上的伤害;②某一受法律保护的尚有争议的利益是否受到被起诉人的伤害1121。为了鼓励非政府组织等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监督执法,美国《清洁水法〉概定,法院对根据环境公益诉讼条款提起的任何诉讼中做出任何最后判决时,可以裁定由任何占优势或主要占优势的当事人承担诉讼费用(包括律师和专家证人的合理费用)只要法院认为该决定是合适的。
3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国际法以及发达国家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则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1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
无论是在强调结社自由的海洋法系国家美国,还是在尊崇国家权力的大陆法系国家日本都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条件方面的限制比较少,赋予非政府组织明确的法律地位,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登记与否并不是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前提,法律允许未经任何登记注册的“任意团体”的存在,为拥有法人资格之外的非政府组织留有一定的法律生存空间,使制度与生活更好的衔接起来,使“任意团体”能名正言顺地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其自身优势保护地球环境。
32赋予非政府组织广泛的环境权利
第一,完善的环境权利体系的设置是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非政府组织只有享有广泛且充分的环境权利,其活动才能实现其组织目的,才能真正的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环境权利的规定应当是细致的、规范的,能够具体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环境参与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关于环境参与权的法律规定有这样几个优点值得我国学习:①明确国家及国家机关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②明确规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广泛,方式多样;③规定权利救济制度,以保障非政府组织的法定环境权利变为现实权利。
第二,重视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首先,应赋予非政府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环境公益诉讼大多耗时较长,花费巨大,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以私人之力很难承受。而非政府组织在科技和法律问题上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才,只有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才能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功效发挥出来。所以,在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公共环境利益或其它公共环境利益时,放宽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在非政府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中,非政府组织只要能证明其宗旨中所要维护的环境要素利益受到或即将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就可认定该组织维护的环境社会公益受到影响,从而获得原告资格1141。其次,改变诉讼费用的缴纳方式,即将诉讼费用适当的转嫁给诉讼中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被告一方,解除非政府组织的经济负担,激励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33强化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
在扩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活动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不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以及不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侵害,所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应在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场经济与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管理不相矛盾,对非政府组织适度合法的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其次,为弥补政府监督机制的不足,应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灵活多样的社会监督机制中,应重视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它对促进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投诉和増强非政府组织的透明度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总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是非政府组织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梅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理论界,20xx(7):21
[2]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上)[中国行政管理,20xx(5)33
[3]董小林,杨建军,周晶.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完善的思考[.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78
[4]王之佳,等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5]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史比较研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6]邓国胜.非赢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7]万以诚,万岍.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肖晓春.法治视野中的民间环保组织研宄[D|.湖南大学,20xx.
[9]胡嘉滨.中日两国民间组织环境污染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的比较研宄[A.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12
[10]王名.英国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xx.(2⑴3/12/05).
[11]朱谦.环境知情权研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宄一20xx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xx
环境保护论文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所以应尽快对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1.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恶化方面的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为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保护,这一专业的开设就有其必要性。在环境保护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也是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方法。环境保护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其是在诸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遇到很大的困难,需要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多努力。一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向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而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就变得比较重要。
二、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
1.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点:要能和实际教材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把环境专业的职业岗位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纳入考核内容当中去;还要能充分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等,使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能够多样化和时代化地呈现。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比较有利。
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深入调查,要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向,保障技能项目的完善。在对环境保护专业的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方面要能加以明确,并充分重视。
2.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
为提高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水平,要从多方面采取科学措施。要将理论教学作为基础,将学生掌握环境保护实训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只有充分重视这些方面,才能真正使环境保护实训教学发挥作用。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后,就要加强学生实训技能培训,考核过程中能充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活动载体的渗透进行强化,在学校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中职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丰富化的活动强化主题,鼓励学生在学校中开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策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上,让学生进行团体探究,这样就能够使教学吸引力得到有效增强。
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要求和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实践操作过程中,在精确度以及方法的选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在独立分析以及操作和严谨求学等方面的精神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环境保护的工作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新的发展。对学生的单向考核以及综合考核要有针对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灵活性的运用。
我国作为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发展的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只有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对中职环境保护专业要充分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训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强化和具体实践能力的提升。
环境保护论文7
摘要:文章探讨了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公路及城市工程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进行设计,旨在解决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困境,提出可行性方法和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环境;城市环境;公路绿化;环境保护;公路工程
公路及城市道路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开发,但是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而导致的水土流失、沙尘暴、温室效应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在以生态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体建设理念下,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在环境保护设计中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应将二者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设计,以达到合理统筹、规范施工和专项治理的目的。
1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的定义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综合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保护式开发,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提高道路的持久性和人类生存的可延续性。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就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根据施工地区环境合理采用绿化树种、植被,从人类审美的角度将道路、人文与环境相融合,建设成为既具有公路及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又能够让道路与环境浑然一体,保证道路建设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损坏。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阶段;三是施工阶段。在各阶段融入环境保护思想是公路科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调研阶段要充分了解道路建设规划的区域环境特点,通过大气、植被、水文、土壤等调研,让公路建设充分规避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阶段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将公路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道路的作用,同时避免公路对环境的破坏;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环境保护的意识,规范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公路及城市道路是人类出行和生活的主体内容之一,所以对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的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2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水土流失问题、自然人文景观失衡问题和边坡塌陷问题。其中公路道路工程施工中主要会造成水土的流失与边坡的塌陷,而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会对自然人文景观造成失衡。
2.1水土流失问题
道路施工过程中,要对道路的路基进行施工,此时如果施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或者是防范措施不到位,则会导致松散的土方出现塌落的问题,尤其是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在施工完成后,如果没有做好回填土的压实工作,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工程质量,道路的损坏不仅会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而且极易造成水土的流失,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2自然人文景观失衡问题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道路建设的安全性会对障碍山体或者自然沟渠进行施工清理,而被清理的山体和被填平的沟渠会造成山体表层或者地下水的破坏,而影响道路周边植被的生长,由此造成整体生态的破坏,损害道路工程周边的环境。现代化城市生活离不开绿色景观的建设,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整体构成的主要部分,其绿化是关系到市民生活环境的关键,而因为修路方便人类出行而造成自然人文景观的破坏则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2.3边坡坍塌问题
在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公路道路建设通常涉及到在陡峭的边坡,此时采用的是回填土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而由于没有植被的覆盖,土地保水和排水功能缺失,极易导致边坡的坍塌。虽然目前一些边坡在设计上预留了排水孔和排水道,但是由于受重力的作用,采用水泥、回填土、石材加固的边坡会由于地球的'运动而出现整体坍塌,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3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3.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是民生工程,它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与生活环境,所以在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要提升建设的环保意识,采用整体评估、整体规划的方式将环境保护融入到道路的设计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标准,将道路施工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做到统筹规划、分析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弊关系,结合现有最新技术,在对环境最小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道路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强公路建设后期的绿化建设与维护,尽最大可能提升公路周边的环境保护。
3.2健全法规与施工规范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规划审批,着重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水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健全道路施工环保标准,通过签订施工环保责任书的方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科学化的管理,保证施工过程能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选用要严格把关,必须符合生态要求,避免对道路周边土地造成污染,严格规范施工取土来源,不可在道路就近取土,造成道路周边的水土流失。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以严格的执行力度对道路工程单位进行管理,确保道路工程施工的规范性。
3.3加强监督管理
供给及城市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精心调配,充分利用路堑切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用地占用,施工废土要妥善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加强职能监督部门对公路施工质量的监督,同时融入环保部门对公路施工环境的监督,对于影响环境的施工和对环境已经造成的破坏的施工要严令整改,并对其进行严厉处理。道路施工单位内部也要建立工程环境监测部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人为的破坏造成道路周边环境的污染。道路竣工后不仅要对道路质量进行监理审查,也要对道路环境进行审查,确保道路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4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
4.1公路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的建设以城市、乡镇的贯通为主要目的,建设中会对影响道路通行的山体和沟壑进行人工处理。而大规模的人工填方不仅会改变原有的山体地貌,而且对公路周边的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因公路建设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现象非常的严重,所以在进行公路道路工程建设中需要对道路工程环境进行保护。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通过种植适宜植被巩固边坡、建设生态型公路、加强公路中央分隔绿化带的植被设计等。在复杂公路环境,尤其是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原有的边坡通常采用回填土加水泥固定,而由于地壳的活动,往往在短期内就会造成边坡的塌落,不仅给交通通行造成危险,而且对公路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边坡设计中,考虑林草植被的固土作用,结合区域植被特点选择适合的植被树种进行人工栽植培养,使其能够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公路的建设是在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开拓,所以会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性造成影响,所以在公路建设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地在施工中注意公路周边环境的原生态,公路施工结束后要不断加大公路周边的绿化建设,让公路与生态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公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不仅仅是为了区分左右通行车辆而设计的分割地带,它更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给驾驶员创造良好的驾驶视觉,防止出现晕眩。同时隔离带的绿化树种的要以本土植被为主,选择生命力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树种,如乔木类、阔叶类等。
4.2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保、绿化等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城市道路工程规划中,道路的功能性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而且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方面要注重体现道路工程环保的功能性,不仅要求具有消除汽车尾气与噪音的功能,而且要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欣赏性的美观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通常城市道路多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行车道路与人行道路是以路台、隔栏、植被等分割。随着近几年城市大气污染、沙尘暴、城市噪音等问题的出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成为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在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的设计上要发挥植被的重要作用,选择乔木、灌木等植被相结合,通过阔叶树种降低城市的噪音,抵抗风沙,降低污染。同时城市道路工程周边的植被要与道路相得益彰,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在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城市文化,通过道路工程周边的绿化凸显城市的特点,尤其是城市景区、景点等特色鲜明的区域道路,要采用具有人文特色的植物进行装饰,让游客快速融入到城市人文之中。在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的后期工作尤其重要,针对不同植被的特点进行定期杀虫、浇水,维护城市植物生态平衡。
5结语
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给我们带来了通行便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的和谐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将环境保护放到首位,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设计与施工使道路工程建设尽可能少地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让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平衡达到统一,共同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智平.浅谈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2]张治国.浅谈现阶段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工程环境保护[J].民营科技,2013,(7).
[3]李海金.浅谈市政公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
环境保护论文8
0引言
能源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要想提高中国的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十分困难,开发并合理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页岩气为产自极低孔渗、富有机质暗色页岩地层系统中的天然气,是近期可实现经济规模勘探开发、资源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具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等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曾被归入非经济可采资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页岩气资源巨大的潜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受到我国政府及能源公司的高度重视。但是,页岩气的开采也面临着严峻的环保挑战,比如:水资源的不当利用,油气管道铺设环境污染,相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此,了解北美地区页岩气储层特点、开发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快开采和环保技术研发,尽快形成和配套适应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系列,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分布现状
据预测,世界范围内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资源量的总和,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页岩气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是常规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接替能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6万亿m2,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与美国相当。
根据页岩气发育的地质背景,一般把我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大致划分为四大区域,即西北、南方、华北一东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区。在西北部地区,页岩平均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虽然青藏地区的地表环境较差,但泥页岩地层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也是页岩气发育的有前景地区。我国南方发育了面积达200X104km2的海相地层,并且最大厚度超过了10km。南方的海相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南方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但是,中国南方页岩普遍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具有埋深浅、面积大、层厚等特点,最大厚度超过1400m。在华北一东北地区,页岩气多发生在主力产油气层位的底部或下部,泥页岩累计厚度为50?2000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0%?2.0%,局部平均值可达4.0%以上,对应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
总体来说我国古生代地层分布范围广、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髙、地层厚度大,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2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和环保问题
与北美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就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而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则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评价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
2013年,频频出台的新政策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5月16日,国务院取消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合同审批,减少对外合作的程序,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0月22日,纲领性文件《页岩气产业政策》印发,首次将页岩气作为单独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并提出将页岩气纳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下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免征关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进入操作层面;同时,页岩气开发进一步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
在技术方面,经过3年多攻关,中国石化工程院承担的“页岩气网络压裂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成功在不同应力、完井等参数条件下裂缝的起裂机理和延伸路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巳应用于焦石坝、彭水、南川等24口页岩气井296段压裂优化设计和施工,施工成功率97.2%,创压裂规模、加砂量等多项纪录。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废水、废气及开采事故灾害等污染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和实例分析,页岩气开采会引发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甲烷泄漏、污染地下水层以及引发地震等诸多问题[9]。众多专家和环保人士认为页岩气开采将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法国和保加利亚政府发布禁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禁止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2011年,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也是美国最热门的环境问题。目前为止,在我国并没有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应页岩气开采污染环境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令,以致我国页岩气开采存在有严重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的相关政策比较完善,技术研发有序推进,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政策并没有适时出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应的环境治理技术不完善都会限制页岩气开发的进度和引起连锁环境污染。
3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与污染治理
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大,大多数页岩气井需要储层改造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目前世界上在页岩气开发中使用的压裂技术可以分为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多级压裂和泡沫压裂。
清水压裂即在清水中添加一定减阻剂制成压裂液。这种压裂液主要成分是水、很少量的减阻剂、黏土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经验表明:增产技术尤其是水力压裂技术,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重复压裂是指当页岩气井初始压裂处理已经无效或现有的支撑剂因时间关系损坏或质量下降,导致气体产量大幅下降时,采用对气井进行重新压裂增产的压裂工艺。同步压裂采用使压裂液和支撑剂在高压下从一口井向另一口井运移距离最短的方法,来增加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密度和表面积,利用井间连通的优势来增大工作区裂缝的程度和强度,最大限度地连通天然裂缝。多级压裂是利用封堵球或限流技术分隔储层不同层位进行分段压裂的技术。泡沫压裂作为一种新型的压裂方式,具有氮气泡沫压裂液和常规水基压裂液相比只有固体支撑剂和少量压裂液进人地层,减轻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返排效果好等优点。
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成功的两大关键核心技术,也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无可替代的成熟技术。在这两项技术中,由于页岩气藏岩石特点,需要用油基泥浆完成特殊岩层的钻采,同时释放页岩气需要将掺有沙石和化学物质的高压水注人平行井来冲破页岩层,最终达到页岩气开发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这些循环使用后废弃的含油钻屑、压裂后的返排液、压裂液剩余残液如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针对含油钻屑主要有热解析处理技术、直接焚烧处理技术、随钻处理、微生物法修复处理等技术,相应的热解析设备、技术在重庆、四川等地得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压裂液残液及返排液的回收再利用设备在四川、内蒙等地也得到了初步应用,避免了油田现场的二次污染。
与美国页岩气发育盆地对比发现,中国存在区域发育页岩气的地质背景和条件,在借鉴国外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基础上,优选适应性强的页岩气开发压裂技术。
4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面临的环保挑战
4.1水资源挑战
据国土资源部专家张大伟估计,中国要完成《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的600亿?1000亿m3的产量,需要打2万口生产井。如果以单井用水量19000m3计算,预计中国将需要3.8亿m3的水,相当于1266万城市人口一年的用水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2060m3,仅为美国的1/10,加拿大的1/42。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度降水不均,即便是在年均降水相对丰沛的重庆和四川等地,也会出现久旱不雨的情况。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主要页岩气矿区多分布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如四川盆地或者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而且中国页岩气藏埋深小于3000m的范围相对较少,部分页岩储层埋深可超过5000m,埋藏深度进一步加大了开采难度。页岩气开采将会给矿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抢占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危及脆弱的生态环境。
美国方面的研究发现,虽然水力压裂作业后留在页岩层的压裂液不会对地下水层造成污染,但是压裂过程中的回流液可能会污染地表水。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大学的研究显示,水力压裂法产生的回流液中包含了高浓度的矿物盐、重金属、压裂液中的添加药剂和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物质,如钡和镭。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管理可能是我国页岩气开发中最大的核心问题。
在页岩气的生产中大量用水、产生的废水以及废弃物管理等都会引起环境污染,应该引起注意。
4.2监管和环保治理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页岩油气生产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规也偏向于监督传统的油气生产,而仅有的政策文件无法对页岩气的生产进行有效监管。目前美国使用的是州和联邦的两级管理体系。联邦政府的法规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对空气和水的质量,危险物的管理,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物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州政府则根据本地的情况对页岩气的生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井管深度、压裂液成分、蓄水、废水和废弃物管理、以及地震监测。正是这样的两级管理体制迫使美国企业将7%的生产成本运用到对污染风险的控制上。美国官方认为,只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压裂液的使用和回收进行妥善的管理,水污染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但是相比于监管体系健全的美国,中国尚处无专门法规可依的状态。中美之间的页岩气开发交流不能仅限于开采技术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深人到管理领域。对于已经将页岩气开发提上日程的我国来说,充分吸收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和行业标准才是当务之急。
5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前景分析
中国对页岩气的开采经历了实质性的探讨、实验和成功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环境问题与美国页岩气蓬勃发展相伴而来,但是美国已着手完善页岩气开采相关的环境法律和政策。但是中国目前实施以及正在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都没有考虑页岩气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这点应该引起行业思考。无论是从地质资源量还是技术可采资源量上看,我国页岩气资源都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但是在寻求高效经济时,我们不能忽视页岩气开采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建立相应的污染机制评估,探讨并发展相应的环保技术和环环保立法。同时,在政府政策、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页岩气压裂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外在页岩气压裂开采方面的优势做法和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①在政府层面制定预防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潜在环境污染,建立健全页岩气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②政府部门加强页岩气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
③尽快制定页岩气压裂开采技术标准和开发规范。
未来5?10年需要坚持深化地质认识与技术攻关,突出基础地质研究、核心区评价和先导试验区建设。将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本质上实现中国页岩气持续稳定发展。
6结束语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全球为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与关键开发技术储备已有较好基础,正进人快速开采建设阶段。我国页岩气分布广泛,储量较大,但是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和缺水的沙漠地带,为开采用水以及设备油气运输增加了难度,进一步增大了页岩气开采成本,而且中国没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的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相关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借鉴北美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的特点,加强基础地质条件和关键开发技术攻关,努力寻求环境友好低成本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加快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当前应当做好矿权秩序维护,通过科技创新和国家政策帮扶,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先导试验区,探索重要的成熟技术和管理模式及经验非常必要。
环境保护论文9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目前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落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造成城市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不同步所致。文章通过深入剖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两者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人为本
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灰尘、臭氧、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物质进入大气,导致空气质量严重恶化;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排水等废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加之城市人口密度,废物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将导致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出现不一致的声音。基于此,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当前政府环境规划的重心。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以人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目标,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从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需遵循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优先,强调整体效果、因地制宜,突出环保主题四大原则。
3、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城市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为主。
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1、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持续性两大方面。
2、资源分配公平性。资源分配公平性主要是为了强调世界资源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以及当代人和后代人对资源,环境要求和权利之间的代际公平,当代资源的要求不能威胁子孙后代的需要。
3、发展能力系统性。发展能力系统性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们控制资源能力的能力,环境净化能力,经济增长能力,社会需求能力,环境治理能力以及协调各种能力建设。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交通资源优化及空间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基点。空间环境保护和交通资源优化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城市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分割,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实现城市综合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立体化交通系统是全面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保护和综合利用城市的不同自然环境、地形和地貌环境特点,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规划为环境资源利用的基础,结合城市特色,进行保护性的山水资源开发和综合治理,促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
2、城市规划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对于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指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城市环境结构不发生质量变化,环境功能不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条件下,该城市系统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能力,所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一个地区在未来一定环境支持下的最大环境容量,这是提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3、环境保护平衡发展是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是环境保护平衡发展,这种平衡发展是通过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环境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布局、比例、数量和增长、下降的手段。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反映城市环境因素的自然属性,通过对要素的`调整和协调来加强城市发展。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新的环境要素,使城市规划实现多样化,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稳定性。
4、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基于城市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动态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系统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最佳目标是实现城市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体化与协同化。
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1、城市规划坚持全局性、长期性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协调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求高效和经济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性和合理性。城市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紧密,因此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从长远目标出发,使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中抓住所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不断地发展自己。
2、城市规划以尊重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为基础。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的基础,但往往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水容量,地质分布,植被条件和气候特征都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全面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通过深入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规划。
3、城市污染整治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重叠的过程,城市规划必须注意城市污染治理情况,需要考虑城市的资源分配情况和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在合理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等城市污染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城市污染整治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环境保护需要关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结论: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破坏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社会发展越快,城市规划的复杂性越高,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协调程度也越高。因此,我们应当综合分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祥.浅析环境保护與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价值工程.20xx(17)
[2]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规划师论坛.20xx(4)
环境保护论文10
摘要: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工业经济等发展迅猛。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因而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做好环保保护工程建设。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价值;分析
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制度改革和工艺创新减小生产生活中的污染排放,减少石油、煤炭的使用,符合科学发展可持续理念。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需要积极建立环境保护工程,促进污染治理和保护。[1]
1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活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中会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等原料,继而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等。现代经济发展要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因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关于这一要求的提出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进步性和时代文明性。低碳经济是一种生产双赢的表现,旨在通过技术研究核算和设备更新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污染排放。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等。从人类长远发展考虑,要做到节能生产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主要是从生产制造、流通运输和利用回收等环节减少谈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生产生活是人们主要的活动方式,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日益增长的人口带来巨大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加剧,碳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是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重点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核污染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是有组织、有计划等对特定区域内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并利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手段集中改善区域环境。随着人们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出现地区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整改,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促进清洁生产。[2]
2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方法和价值
2.1能源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业生产中,人们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量较大,煤的使用范围广,但是煤炭综合利用和煤污染处理技术尚且有待提高。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以循环经济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活生产污染。低碳经济理念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需要研究碳利用技术,节约煤炭资源的使用,明确高效生产和清洁生产的目的。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通过提高煤炭利用技术,以循环再生的形式实现生产过程的能源再分配。例如在焦化厂需要不进行煤干馏处理,一般是对煤原料进行高温加热,产生获得焦煤等,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煤粉、碳粉等可搜集后再次用于原料加热中,作为二次燃料使用;对于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如甲苯、苯和二甲苯等,可以用于农药、染料、溶剂和洗涤剂等其他合成此材料中。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炭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另一方面则是综合利用煤原料和煤生成物,以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形式促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通过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改进,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向提高,这也是现代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3]
2.2发展新能源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经济促进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能源消耗和污染。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是为了通过技术革新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在建立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可以积极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的经济生产中,人们习惯利用化石能源进行时生活生产,化石能源属于自然衍生物,化学性质属于碳氢化合物,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种类型的能源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和大气健康,是有利有弊的燃料。现代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能够开发和利用其它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制取方便,且绿色环保无污染,使用效益高。低碳经济下,要求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因而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煤炭发电,也可以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等,减少石油、汽油的使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工业技能和减排,同时要积极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全面构建低污染、低能耗和零排放的工业经济体系。[4]
2.3建设公共设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提倡低碳经济,不仅是指在生产领域要做到节能环保,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提出低碳环保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且人口数量正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们的出行、饮食等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以出行来说,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同时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污染严重,容易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汽车鸣笛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政府相关部分需要做好积极引导,鼓励人们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同时倡导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如修建地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搭乘公共交通共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此外对于私家车的购买和出行,政府需要出台政策予以限制和控制。对于园林绿化、防燥隔音实施的建立,政府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的理念贯穿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践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维护环境保护工程假设成果。环保工程建设不仅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还要在政府部分的协作下,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出行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生活服务,引导人们环境保护从身边小事做起。[5]
3结束语
现代社会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同时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一致,强调在经济发展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工业污染和社会污染,尤其是要减少、碳污染物的排放。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则是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对于已经形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则需要才有高效、科学的手段跟俊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针对性解决,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文明进步。[6]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价值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8):125.
[2]周明军.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现状与推进建议[J].中华建设,20xx(11):136-137.
[3]杨洪镅.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7):425-429.
[4]马晓翼.低碳经济与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xx.
[5]闫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xx.
[6]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环境保护论文11
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最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做好农业生产保护工作,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开展工作,不断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相关经验有一定帮助。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充分认识农业环保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动真格留不住蓝天白云,不下决心换不来青山碧水,不出硬招完不成环保目标。近些年,微山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保护质量。地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正确把握和处理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经济增长,在发展中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构建科学农业治污体系,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发挥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五种力量的作用,打好“组合拳”,形成综合推进、多措并举的强大工作合力。
1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农业生产场所缺乏保护规划。通过对微山县的农业用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全县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土地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外界污染因素很容易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农作物产量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于地区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玉米中等农作物的生产,仍没有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都是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展农作物生产,导致农田环境缺少必要的保护和监控,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危险重重;再次,农业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农产品市场中,各种信息资源呈现极度不对称现象,生产者对农作物的信息掌握比较全面,而消费者只能掌握少量或者一部分信息,在没有外界干预因素作用之下,消费者很难对农产品的质量作出精确判断。比如在农产品市场中存在质量较高的农产品和质量较低的农产品,在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状况下,造成逆向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价格,而且还看可能会出现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良农产品的现象,导致高质量的农产品被排挤出市场,从而致使农产品市场退化;最后,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过程中。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交流不到位,在农田周围建设高污染工业企业,环保部门明知道其向农田周围排放污染物,但是置若罔闻,不了解污染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再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农业部门也不清楚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具体情况,从而给农作物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2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分析
2.1 切实做好工业污染物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影响
首先,强化监控治理,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本地区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于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企业要限期整顿,对于违法排放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取缔小炼铁企业、炼油企业和造纸企业,做好跟踪调查工作,禁止其重新作业,同时要督促企业及时更新换代生产技术和设备,要采取政策和行政手段,引导企业不断向着环保生产方向转变,强化对工业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其次,转变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生态经济。现阶段,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对农业内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重复利用,对废气物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2 强化对农业生产污染物的控制
首先,科学病虫害防治和施肥。农药和化肥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农业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防治农业病虫害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加大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比例,推广使用杀虫灯、害虫天敌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污染,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应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施入,推广使用专业复合肥、生物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保证农业生产的无公害;其次,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是做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学系统理论,通过积极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组织和规划。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按照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统筹规划发展,保证各个系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能够更好的实现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农产品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做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论文12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相继出台了众多改革政策,其中土地改革政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得到了科学的整理和更为高效的运用,发挥出了更大且更为积极的作用,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本文主要以土地整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应对对策,以期为土体整体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土地整理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的活动。土地整理政策的实施和深入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了我国耕地总量整体平衡,这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土地改革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科学、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极其深远,不能顾此失彼。土地资源整理期间,需对水上流失、自然景观保存及多样性、农业污染、水资源污染等方面进行重视和控制,土地整理工作实施之前制定影响评价,加大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科学设计,在整理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的整理,并加大管理的力度,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全面、规范化提供基本思路。
一、土地资源整理实施环境保护现状
(一)技术落后导致不和谐情况
土地是自然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以此针对土地进行相应的整理,势必会产生自然整体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存在好坏之分,例如使环境更为和谐,且相互促进,即为好的改变;但是对环境进行了负面影响,那就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即为不好的改变。通过相应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技术受发展现状制约,还相对落后,施工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整理效果不佳,改革后自然不和谐现象仍然有很多。
(二)规划不合理,导致整理效果不佳
土地自然资源整理活动实施前,需进行相应规划,待到完善的规划完成后,再进行具体工作的执行、操作。而我国大多数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进行计划的制定时,较为盲目,进而导致整理效果不佳。
(三)思想上存在一定偏差
虽然为了进行自然生态保护,国家相应出台了众多政策,但是通过具体分析发现,执行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存在思想误区。例如,认为人们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不会产生影响;或者认为需要国家进行生态保护,与自身并无关系;再者认为会增加自身成本等不正确的认知。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产,间接的对土地整改的实施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阻碍。
二、提高土地资源整理,实现生态保护举措
(一)环保意识需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进行具体的土地资源整理和规划过程中,需加大相关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每一位土地整改工作人员都具备高度、强烈的环保意识,并且以此作为整理规划和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原则依据。另外,除了具有环保意识之外,为了使日常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得到确切的落实,还需要增强对环保的认知,不能盲目的进行环保操作,以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举办环保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运用环保、生态、科学、适宜的施工工艺,在自然生态保护标准所允许的前提下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的开展,如果出现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严重时要先进行暂时的停工。
(二)设计规划水平需提升
以目前我国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在土地改革、整理、规划等方面的技术设计方面水平还普遍较低,存在规划不全面、不科学的现象,而且众多设计单位由于能力及资质还未达到标准,因此在土地整理改革中发挥出的'作用不大。而且在这样的形式下,政府部门针对土地改革所投入的关注力度不够,同时缺乏基本的监督措施,最终导致整个土改行业发展混乱,这与政府的轻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就需要国家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制定健全、完善的设计、规划行业的准入制度,加强土地规划、整理行业的实时监管,定期对该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及培训,提升其综合技能水平,加大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保护能力。
(三)生态指标为土地整理参考
对土地进行整理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正常趋势,需要得到重视,但是这种整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以生态保护的标准作为参考,以免出现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例如,在整理施工项目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审工作,针对土地资源整理操作执行过程中,对于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式的评价,分析对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方面的影响。如果出现影响较大或者存在与环境极为不和谐的状况,需要要求施工团队立即进行修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直接对原来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整理相关部门同时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论证,将土地资源的整理过程演变为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生产的提高、以及和谐发展的建设,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避免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资源污染现象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增多,使土地整体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目前我国极为重要的改革举措。而目前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环保问题进行重视。另外,在施工具体执行之前,进行全面规划,最大程度上减少整理施工对环境负面影响,一旦对环境产生污染,及时整改,严重时需暂停操作,将不利因素进行消除,使土地资源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为人类造福。
作者:宗金艳 单位:白城市土地整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J].中华民居,20xx(11):538-538.
[2]尹力军.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2(3):99-101.
[3]李岩,欧名豪,赵庚星等.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xx,19(2):398-403.
[4]王军,严慎纯,白中科等.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xx,26(9):87-94.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之发展。然而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具体为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旅游心理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关系;具体措施
所谓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获取旅游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该收益用于区域环境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已然受到了大众的高度重视。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生态旅游市场份额高达整个旅游市场的30%。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生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切实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概述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层复杂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同样存在消极影响。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1.1环境质量决定着生态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秀色可餐的山川、风景秀丽的田园等,均是美好环境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浏览大自然,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一旦生态环境遭受到人为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心情,不利于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生态旅游的既有价值[1]。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生态旅游是否具有价值。只有生态环境处于美的状态,人们才会去旅游,这样才能创造出旅游价值。
1.2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
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事业是否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是否能够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旅游区的环境是否优美,也可以说是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了是否够大[2]。因此,开发商会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或者是人力、物力等,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促使旅游区变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以此有效提升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除此之外,开发商会在旅游区大力建设垃圾处理厂,增加绿化面积等,以此为旅游区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综上,可以得出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缓解当地居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我国疆域辽阔,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生态旅游事业的兴起,可以切实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以借助旅游事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需要建设美丽的环境,同时旅游事业本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具有就业门槛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等特点[3]。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便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有助于缓解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压力,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区周边居民均参与到旅游事业工作当中,自然能够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助于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破坏环境行为,进而缓解了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压力。除此之外,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资源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3)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当前,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然而由于地方财政有限,财政拨款往往不是足额,导致生态旅游区经常性出现环保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导致景区无法充分发挥出既有价值。然而生态旅游的兴起,便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具有一条稳定的融资渠道,这样一来,就能够解决财政拨款不足的问题,为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生态旅游区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旅游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有效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保护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样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2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
生态旅游的发展,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相关法规,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政府有必要结合旅游区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标准以及制度等的建设。同时需要加强执法,对一些违法法规破坏环境的行为,则需要加以严肃处理。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宣传,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旅游区。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则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为景观生态评价、旅游区地质资源以及环境质量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开发力度,有序开发,以此尽可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在生态旅游规划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此确保规划建设质量。
(3)实施环境评价,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所谓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实施之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有效减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生态平衡等,以此分析出当前生态旅游的问题所在,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愈发恶劣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开始受到了大众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不利于环境保护,则需要人们加强生态旅游的认识,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森垚.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1):178-181.
[2]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园艺,2017(02):184-185.
[3]付景保,高军波.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生态经济,2013(03):170-174-180.
环境保护论文14
[1]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2]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3]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4]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5]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6]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7]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9]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0]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1]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12] 宋锡祥. 欧盟REACH规则对我国化学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法律对策[J]. 政治与法律. 2009(05)
[13] 乔生. 国外绿色贸易措施动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10)
[14] 黄桂琴,李慧英. 反思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对“绿色壁垒”[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04)
[15] 陈学敏. 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J]. 世界环境. 2004(01)
[16] 李艳芳. 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J]. 法学杂志. 2004(01)
[17] 王丰年,陈强. 我国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生态学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1)
[18] 刘波. 论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 法学论坛. 2005(04)
[19] 陈军,张颖. 我国防止国外污染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0] 沈木珠. 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创新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21] 庞玉娴. 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诊断与创新[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04)
[22]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环境保护论文15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在以往粗放式的经济管理发展模式下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在采取各种手段与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势必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即需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发展。但实质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无法分离的整体。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约束。即经济的发展会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而环境的维护与完善也会受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约束。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因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自然资源被掠夺的案例,最终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得以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基础所在,其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与资金支持,使环境得到更加高效的改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资源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或是减轻环境污染的后果。而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与动力支持,同时对降低后期环境治理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费用也有重要效果,对经济发展成本的控制意义重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新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是无法分离,相辅相成。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均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具有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的特点。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而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建设进程缓慢。在改革开放背景之下,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可观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经济的发展上大多欠缺对环境的认识,造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其次,环境资源问题恶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行业的污染与能耗问题进一步加剧,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气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再次,环境绿色壁垒对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环境绿色壁垒的政策保护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口经营效益水平受到了不良影响,进口贸易整体质量明显下降。再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无法协调共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区域性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大量行业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恶化问题日常突出,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前景堪忧。最后,资源型工业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资源型工业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经济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此类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资源型工业的发展也会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对环境有严重不良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保护工作理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环境才是人类发展中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清新的空气,有干净的水源,才能够降低因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而给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间接意义上也能够减少因生态恢复以及环境整治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对缓和生态环境破坏背景下所引起的各类社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方式,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整体理念,打造生态化的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需要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工作机制,强化排查与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即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以及领导班组均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肩负起环境保护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性政策措施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除了需要考虑的强大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决策,还需要综合对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考量。在经济建设中心作用之下,突出环境保护的价值,将经济社会效益与战略环境的执行相结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引入环保问责制的方式,构建环境污染与破坏所对应的责任追究标准以及惩处方法,提高警示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最后,需要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变,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所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形式改变成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以及清洁型的经济增长形式。通过新型生产技术,节约能源,提升能源使用率,积极发展清洁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商品,推动循环经济,激励和扶持对环境、资源有利的经济活动,降低环境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加快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4、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同时,环境保护能够为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工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协调两者关系,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与方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以一种全面协调的方式共存发展。
作者:郭志勇单位:昌黎县环境保护局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风力发电环境保护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