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4-06-27 13:22:17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论文15篇(精品)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保护论文15篇(精品)

环境保护论文1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

  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2.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土地、江河、森林、矿藏等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但自然界不能赐给人类产品。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经济活动在提供给人们所需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这些副产品一时不能被利用而被排入环境,成为废弃物。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化、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这些废弃物,体现了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合理布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在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变革,从被动应付环保法规和标准向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大力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物的排放,适应“绿色环保”潮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

  (7)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在农业方面,要继续推广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集约化农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把草原建设与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面积扩大;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大力开展节水和旱作农业,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经验。

  (8)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9)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23(4)48-52.

  [2]王宗耀.浅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

  [4]左小平.保护峨态妹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xx/09(上半月版)总第253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2

  摘要:由于近些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从各个层面着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高校校园更加美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几点思考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良好的环保状况。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在做好环保工作可以为将来我们的子孙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人民也必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作用,促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制度。通过这项国策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得到保障,我国高等院校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用这一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一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前提。环保工作对于建设美好高等院校意义重大。环保意识指的是高校环保工作者对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保证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与生态规律相符。同时生态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要求。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自身条件,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这对高校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高校环保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比较高,就会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这样会使高校校园更加干净,优雅。相对于工厂而言,高校主要从事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虽然高校工作比较“特殊”,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实验室,生活设施和医疗装置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这些废弃物会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给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高校环保工作者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如果环保工作者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劳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教师,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必须树立的意识。我国的繁荣和昌盛需要依靠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站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急功近利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类的课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抓起,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这样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保护类型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加强,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设置环保专业,而且在全校范围内应该将环保学科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环保类社会人文学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各大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环保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工作也应该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更加宜人。

  二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可以让高校环保工作更加科学。我国很多理工类高校设立了校办工厂,实验室和生活锅炉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而文科院校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源比较少。由于不同高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污染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设置的环保机构也不同。如果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环保工作任务量,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专业环保机构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污染程度较低的高校,由于环保工作量比较小,这一类高校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兼职环保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性质和何种规模的院校,环保机构的设立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设立环保机构必须坚持讲究效率,短小精干和实事求是科学定编的原则。我国高校环保机构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落实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环节,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有关机构的配合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并有效监督执行这项工作。高校环保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做好环保科研,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系统的污染物治理和调查方案,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环保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环保工作的内容决定了环保工作的范围比较广。高校要重视环保工作,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为高校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高校环保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环保素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会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

  由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各个角落的污染源,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污染源都要关注和处理。因此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在掌握环保工作的内在规律后,才能将环保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和行政,生产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解决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复杂。通过相互配合和协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理工作,这种统筹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为了达到统筹管理的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投入较大的环保管理经费。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规则的部署解决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出现脱节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竣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而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综合业务管理非常必要。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将环境管理内容渗透其中,从而使环保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我国环保法的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处理设施建好后无法实现处理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有关部门不能调查摸底污水排放情况,无法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机理,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流程也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上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环保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充分调查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分析,再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在高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应该探究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从“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等方面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校环保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宋阳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边晓明.对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xx,05:31-32.

  [2]李箫童,魏智勇.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xx,05:110-114.

  [3]成举权,代明,谢东.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xx,06:92-93.

  [4]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xx,05:34-36.

  [5]曹焉艳.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12:254-255.

  [6]包中银.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北方环境,20xx,11:122.

环境保护论文3

  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改变粗放型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的道路。

  所谓“绿色发展”,其主要着力点在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即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将合理与理性原则贯穿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既使经济快速发展,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因此,将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注重理性和适度,鼓励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关注环境,通过自己消费方式的改变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产消费融合起来,既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安全卫生有营养的食品,又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因此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很有必要。然而,一系列诸如“毒奶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再次暴露了我国绿色食品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也为加强食品监管敲响了警钟。

  一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生产关,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处罚措施,让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卫生生产的观念,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各级政府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及时的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三是要把好食品安全赔偿关,对于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的,除赔偿消费者损失之外,还要对厂商进行罚款,使其违法的成本增大,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二)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系统,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减少土地和能源占用。绿色交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出行之中,进而创造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并确保人类在旅途过程中达到安全、便利、舒适等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依赖多管齐下的交通政策。

  一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能源日益枯竭和城市道路日趋拥堵的情况下,公共交通可以发挥其大运量、高效率等优势,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公共交通必须要做好路网规划,合理布局大型枢纽换乘点,并与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先行,带动周边发展;二是要控制私有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且能源消耗量大、运能低,环境污染严重。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无节制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不但不会方便居民出行,反而会持续造成环境恶化与交通拥堵;三是要提升公众参与度。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公众息息相关,无序的交通行为将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的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因此对于公众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切实参与到绿色交通的实施中。

  (三)绿色住宅。房地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住宅业更得以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住宅产业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土地、水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无序处理”以及“光、水污染”等。绿色住宅要求从住房设计到生活方式等环节作出改变,更好的保护环境。

  一是改变家庭的消费方式。家庭对能源和水的消费,产生的生活废弃物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环境,因此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充分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二是要改变住宅的'设计方式。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阳光、风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根据自然气候设计住宅,减少资源浪费。

  二、清洁生产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引起了非常巨大的社会反响。此后,安全生产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清洁生产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清洁生产改变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老旧生产方式,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过去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时,往往着眼于对生产产生的污染物的治理,而清洁生产则要求将污染消除在产生之前。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重点在于“治”;而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总之,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末端治理的被动、消极的应对策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防治污染的治理方式,将会对绿色发展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节能减排

  我国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且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的国家,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关键在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落实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考核体系,对于不达标的企业要提出处罚意见,并定期将考核结果向公众公布,接受舆论监督。

  (二)节约用水。相对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节约用水的关键在于高效地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要提供资金来改造城市用水系统,并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水价机制遏制浪费,保障公民基本的生活用水权利。其次,要把节水和防污结合起来,有水的使用就有水的排放,废水的无序排放会对土地、地下水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水的使用时必须同时研究水的排放。

  (三)节约土地。节约土地要走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建设利用效率,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土地使用进行监管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都需要在这个流程之中得到合理和反复的利用,以此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少。因此,循环经济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广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要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结合起来。

  首先要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将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使企业能够通过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生产成本的减少来降低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其次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对于能够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政府要通过减税等方式来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以此鼓励更多企业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对于那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要依据制度进行处罚。

  在现如今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的明白: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只有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绿色发展道路,经济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才能持续得到提高。

环境保护论文4

  从地理位置、水质及沉积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等方面介绍亚龙湾生态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形式及成效,提出对亚龙湾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1 亚龙湾概况

  1.1 地理位置

  亚龙湾又称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东南约30 km处,湾内海岸线东起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18°11′53″,109°42′00″),西到白虎岭南端的白虎岭东角(18°10′30″,109°37′21″);湾域南界以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东洲、西洲岛外缘和白虎角连线为界,是一个半封闭的天然海湾,东北西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南海相通。湾顶有宽40-50 m沙滩,长达7 km,海湾东西宽11.3 km,南北长7.2 km,海岸线长10.2 km,湾口偏东以东洲、西洲两岛为天然屏障,湾中部有东排、西排等大礁石散布[1]。亚龙湾集现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有“东方夏威夷”美称,亦是我国冬泳、海上运动及海底潜水活动基地,1992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2 水质及沉积物

  20xx年8月,根据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亚龙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良好,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汞、铜、锌、铅、镉、砷、油类、悬浮物等测值均符合第一类海水质量标准;沉积物中铜、铅、锌、镉、总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

  1.3 红树林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海岸特有的珍奇类型,在亚龙湾西部,无名河出口处砂坝背侧,由于这里风平浪静,沉积物细小,以及盐淡水的混合作用,发育了红树林。红树林植物高度1-2 m,成片分布,主要红树树种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筋(Acanthrs ilicifolius)、海榄雌(Aricennia marima)、假茉莉(Clerodendron inerme)、秋茄(Kandelia candel)等。

  1.4 珊瑚礁

  亚龙湾海域的东排、西排是2个出露面积不大的岩岛,岛的东南两侧水深、岩陡、浪大,因此极少有活珊瑚生长,而只有海藻及牡蛎附着在岩壁之上。岛的西侧及北侧水浅、浪小,生长了非常丰富的珊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珊瑚礁体。5-6 m浅水深为造礁石珊瑚茂盛集中生长区域,而6-10 m水深为软珊瑚生长区。亚龙湾海域造礁石珊瑚有12科21属45种,造礁石珊瑚主要优势种有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和火焰滨珊瑚(Porites rus) [2]。

  2 亚龙湾生态旅游现状

  2.1 生态旅游形式

  亚龙湾海域生态旅游活动用海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东排、西排部分,用海总面积11.85 hm2,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有潜水、半潜船、透明底船、潜艇观光及水下照相摄像等(表1),均为海洋生态观光项目,海南亚龙湾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在其开展海洋旅游活动。

  2.2 生态旅游成效

  三亚保护区首先在亚龙湾区域建立了“亚龙湾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保护区。”引入企业合作适度开发旅游项目,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尝试实行“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达到保护区的工作目标,也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入区企业不但支持保护区建起管护站,配备协管员和巡护船只、海上通讯设备等,还积极配合参与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公众宣传教育以及清理海底垃圾、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等活动。据近5年统计,旅游公司全年经营天数261-336 d不等,半潜观光项目接待游客每年在8 000人次以上,潜水项目接待游客10 000人次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尽管珊瑚礁生态系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都很高,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损害严重[3]。从目前来看,亚龙湾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好,造礁石珊瑚覆种类多,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旅游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在三亚市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区域、期限、规模和运营方式开展生态观光活动。

  (3)公司应配合保护区加强对旅游活动内容、方式、范围和强度等要素对亚龙湾海域环境影响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4)旅游活动应注意对海底珊瑚的保护,游船禁止在珊瑚生长区内抛锚,对于海底潜水观光,潜水向导作珊瑚礁保护知识的培训,游客下水前应由专职训练有素的潜水向导进行珊瑚礁保护的教育,严禁损坏珊瑚和捕捉珊瑚礁生物的行为。

  (5)根据亚龙湾片区实验区适度开发的要求,保护管理处应加强对水下旅游项目的控制和游客容量限制,最大不得超过1 000人/d,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论文5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主要产业之一,是我国基础建设产业项目的主导。水利工程肩负着国家水资源开发、使用的重任,对于水害防治、电力建设等至关重要的有利推进作用。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当前日渐突出的环境保护课题影响也逐渐明显,水利工程建设要抓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势在必行。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当前各国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每个国家都在自己国情的发展遵循下采取了一定的相关补充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成文评价标准。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各方面影响,研究出一系列相关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的影响甚大,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对陆地环境的影响破坏。如,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和面积的损害其附近的树木、植被、农田等,影响农民的正常耕种和林业的发展。再者,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建设单位会发生经常性的工程占地情况,从而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甚至造成附近居民生活的迁移。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难免会产生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大量有害性物质污水在未经过严格水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流入其他河流造成居民食用饮用水的污染。等等示例举不胜举,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种种破坏已是事实,且已严重危害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动物的生态失衡、生存环境的逐渐丧失、森林植被的日渐稀落,从根本破坏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生物结构链。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笔者深深认识和了解到水利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种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的生存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发电、使用水的供给、防洪、灌溉、水产品种类的养殖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条件。水利工程的良好建设,可以在洪汛期“削减洪峰”,提高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伤害,为民众的正常、良好生活提供稳定、必要性的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带动的发电建设,重要作用和必要性更是人尽皆知的。水利水电属于高效的真贵可利用能源资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电的成本使用低廉在很大程度上可取代化石燃料供生产使用,节省能源的使用。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库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停滞水域,由于太阳辐射和水的理化特性,造成一种同原来天然河流完全不同的水域环境,从而给水库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种种影响。例如,大多数深水水库的水质,尤其是水温,是沿水深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层分布的。水库深层,其水温低、溶解氧少、游离一氧化碳和还原态物质多、浑浊度大。

  水库蓄水对上游的淹没,导致的土地、自然文化遗产、景观、移民、动植物栖息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等的损失和破坏。

  三、对于水工建设的可持续环境保护发展对策

  对水利建设环境影响带来的.长远的、潜在的和不可逆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水利工程正效益是人所共知的。水能既是清洁能源,又是永续利用的能源,与其它不可再生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水利工程建设高坝大库而带来对上、下游影响和局地气候变化、生物物种变异、土地被水库淹没、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人文和自然景观的不可修复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1.要重视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是当前解决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问题不作深入而全面细致的研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是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也不例外。

  2.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损失成本计算和补偿方法,特别是创新移民补偿机制。要根据一些生态环境要素的需水特点,利用水利工程的调蓄有利条件,适时进行补水,保护生态环境。在水资源开发中强调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充分利用。在考虑经济及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还必须为生态环境以及水环境留一定的用水份额,提出合理的环境需水和生态用水量。

  3.尽快研究制定出能反映人们现有认识水平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建立起生态环境综合及关键要素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制定各类工程对各类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量化评估标准。而且有必要对生态环境价值进行核算,以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切实在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中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和强制性、规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4.进一步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健全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畅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表达利益、参与决策的渠道,走向公共决策。尽快建立水权制度,切实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大力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以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为约束,去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总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促进作用毋庸置疑,我们在看到美好一面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其他方面,只有相辅相成的生产发展才能做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系。因此,我们要站在现实的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水工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到两者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生态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蔺秋生,黄莉. 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J]水利电力科技, 20xx,(01) .

  [2] 张传新,戴克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xx,(05) .

  [3] 徐林. 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J]科技信息, 20xx,(08) .

  [4] 李世光,裴亮,张玲霞.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 20xx, (09) .

环境保护论文6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关注对生活环境的保护。煤炭企业作为传统的环境破坏源头之一,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煤炭企业是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善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煤炭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企业在这当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切实加强煤炭企业的环保工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对于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对于煤炭企业自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煤炭利用对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它不仅给我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会制约煤炭工业自身发展,必须对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才能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1煤炭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命线,作为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家,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依法做好企业环保工作。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一个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的各类污染源向环境中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超过环境自身的吸纳消解能力,导致污染物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逐渐富集。解决资源能源瓶颈制约,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要受到资源的制约。“经济”这个名词本身的含义,就是在充分考虑制约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然而,我们的现状是制约极为突出,发展却不“经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必须提高煤炭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煤炭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创新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形象无疑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从企业生产成本方面讲,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在社会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及有效的环境法律制度下,企业通过率先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比如改进生产过程与产品的环境性能,可以优先于其竞争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生产投资和产品销售支持。企业通过积极的环境管理有助于实现产品或工艺创新,而创新所带来的收益不仅可以弥补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净收益,从而获得“创新补偿”。企业通过这样的优势创新可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应有的做法,是把改善环境当作经济的提高竞争力的机会,而不是当作令人厌恶的成本或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应付。企业应主动通过评估自身活动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冲击,学习体会未充分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前瞻性地创造有利于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解决方案,研发能将成本降至最低的环保新技术与新工艺,着眼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

  3地区经济发展需统筹兼顾

  社会的发展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构成社会系统工程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没有哪一项事业的发展是脱离其它事业而独立发展的,目前,环境问题正是影响和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产业结构以煤炭、煤化工等资源消耗型行业为主,多年来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内循环模式,更是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如果持续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势必造成资源枯竭和污染严重的不良发展局面,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难以为继。落后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运作和农业耕作方式亟待改进,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地方经济决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所谓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这里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边的环境所引起的人为的环境问题。这种人为的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它在过去曾经是无人过问,现在则是人人关心,它也是煤炭开采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4加强煤炭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合理地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最终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指在注重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的情况下,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制定煤炭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如煤炭工业经济发展既能昭带来经济效益,又能保证周边环境,它就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坚持“使用者付费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根据各地使用煤炭资源和开发煤炭资源的用户,一律征收资源税;根据用户使用煤炭资源所造成的污染破坏程度强制实行征税收费。同时取消燃料补偿等做法,消除使用资源价格的扭曲。采用污染减少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治理城市环境,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开发清洁工业技术,包括改变燃料组成和能源结构;改进燃烧装置、燃烧技术和运转条件;发展集中供热和区域采暖;发展清洁固体燃料。普及工业与民用型煤,限制原煤散烧,采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以减少污染排放量。同时调整现有煤炭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附加值高、轻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逐步淘汰那些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品产量,逐步降低煤炭工业污染比重,尽可能减少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强化现有煤炭资源管理机构,充分应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坚决制止乱开小煤窑的做法。同时要加强政府与地方组织在管理资源方面的合作,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比例,为保护环境提供资金保证,为使煤炭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保证环保投资规模,要建立完善的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全民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环境保护论文7

  摘 要:1畜牧养殖中面临的问题 1.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工作来说,国家在水利、卫生等领域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水利和卫生的环境检测体系。在畜牧养殖业上,国家对于个别养殖基地实行了产品安全计划和无公害的基地建设。

  关键词:畜牧论文,畜牧论文投稿,畜牧论文杂志

  1畜牧养殖中面临的问题

  1.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工作来说,国家在水利、卫生等领域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水利和卫生的环境检测体系。在畜牧养殖业上,国家对于个别养殖基地实行了产品安全计划和无公害的基地建设。但是,对于其他更多的养殖基地来说,由于体制机制、实际情况的限制,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甚至是缺失,导致产品安全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1.2没有监测管理部门

  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目前,有农业环保科研所、农垦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及渔业监测中心等机构,在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在畜牧养殖方面,缺少相关的专门性机构进行整体上的监测管理。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行建立起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展兽药、饲料、产品的监督工作;对于更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的检测、研究、管理工作是比较滞后的。

  2畜牧养殖中主要的污染来源

  2.1畜禽粪便污染

  畜牧养殖中,畜禽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十分高,经过发酵就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甚至具有一定的毒性,常见的例如:甲烷、硫化氢、氨气、粪臭素、二氧化碳等。这些粪便的危害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粪便直接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②粪便会有助于蚊子、苍蝇等害虫的生长,从而大量传播疾病;③粪便自身存在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

  2.2药物残留污染

  为预防传染病,通常会使用药物对畜禽进行寄生虫病的治理。这些药物只有少部分会留在畜禽体内,其余大部分会流失在体外。存在于体外的药物,会有一部分由于没有分解而具有危害性,它们进入水源、土壤、甚至畜禽体内,形成反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畜禽的健康,也会间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3饲料带来污染

  ①在畜禽食用的饲料中,含有植酸磷物质,它们并不能被畜禽所吸收,因此会被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了磷污染。

  ②饲料中的氨基酸经过畜禽降解后排出体外,会造成氮污染。

  ③为了促进畜禽的生长,饲料中往往加入了骨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等,随畜禽排出体外,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人体有危害。

  ④饲料中的抗生素、激素直接影响到肉类和奶类的安全,从而危害人体。

  3防治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措施

  3.1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领导和部门应该立足于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保护环境,应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生产无公害的产品。在日常工作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组织,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协调,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市场管理,质监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各司其职,全面落实监管措施。

  3.2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基础建设

  一方面,在原有的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兽药、饲料、产品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的监测管理机构,对必须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购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养殖场、饲料厂、产品加工、市场进行动态监管。

  3.3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环境效益。这就要求在建设畜牧业的时候,走生态畜牧业的道路,利用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提高人员素质。例如:

  ①在动物疾病诊断上,可以采用聚合酶反应技术或基因工程。

  ②在畜禽的种群选育上,可以应用转基因技术或逐代选育的方法。

  ③在饲料的营养价值方面,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或者菌体的繁殖。

  ④通过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要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预防和处理。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基础建设能够达到环保要求。另一方面,养殖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综合防治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8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本世纪以来,我国煤炭开发利用量以年均2亿吨的速度在增长,20xx年已经突破35亿吨,占世界的45%左右毫无疑问,煤炭的开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同时,由于对煤炭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大规模和不合理的开发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煤炭环境日益恶化,不仅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还对人身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现在部分煤区已经开始着手治理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但由于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环境治理工作仍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工作。

  2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2.1水体污染在煤炭环境污染中,以水体污染影响最大最广。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以及煤炭加工企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与耗损,导致了水资源并不丰富的我国水资源却在急剧的减少。据调查,在我国煤炭的主产区,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都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此外,由于很多洗煤厂大量排污,水中含有悬浮物等污染物,有的甚至还有很多有毒元素,导致很多人喝不到干净水,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作物种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据统计,中国煤炭每年生产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此外,由于煤炭大规模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造成了地表挖损、塌陷、压占等,对水循环系统、地表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严重的将导致井泉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有数据显示,山西省平均开采1吨煤炭,矿井排水0.87吨,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立方米。

  2.2粉尘与废气污染研究表明,煤炭利用过程中向环境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悬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以及甲烷(CH4)、煤炭环境保护的探讨及治理对策陈刚C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了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SO2和氮氧化合物均为致酸物质,SO2进入大气后遇降水形成的酸雨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直接危害,侵害土壤、破坏森林、抑制农作物生长等,如今酸雨已成为了全球性的污染。由于国家对NOx的排放限制,现在许多脱硫项目已开始脱硫脱硝一起进行,达到脱硫脱硝同步运行。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开发的脱硫脱硝技术包括:湿法;双碱法;氧化镁法;氨法;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等。其中,湿法占的应用最广,约占85%(其中石灰石石膏法36.7%,其它湿法48.3%)喷雾干湿法0.4%、吸收剂再生脱硫占3.4%。湿法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但占地广、投资大、耗电耗水。双碱法利用其浆液或水溶液作为脱硫剂洗涤烟气脱硫。氧化镁法是利用MgO、ZnO等金属氧化物对SO2的吸收能力,将其作为脱硫剂洗涤烟气脱硫,我国氧化镁资源丰富,利用此法可进行预先除尘除氯。氨法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脱硫技术,它是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其反应速度要比石灰石快得多,但价格较高。干法主要是指脱硫的最终产物是干态的,包括喷雾干湿法、循环硫化床法、荷电干式喷射脱硫法等。此外,CO、CO2等温室气体其浓度的增加会使对流层中的臭氧增多,平流层的臭氧减少,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诱发皮肤癌等疾病。而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尤其是矿区自用的煤消耗量比较大,而由于大多的燃煤炉和窖炉过于陈旧,导致燃烧效率低,故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此外,也有很多民用炉灶烧散煤,污染相当严重。其次矸石山自然和没对自然也会释放出废气,尽管被通风喜事后浓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数量过大,依旧对环境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粉尘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污染物。粉尘多为固体小颗粒,吸入身体会危害身体健康。粉尘主要是在采煤过程,原煤、煤矸石地面运输,露天矿剥离的过程中产生的。此外矿井的主要尘源是采煤工作面和掘进面,其产尘量约占矿井总产尘量的80%。还有矿井排风也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污染。

  2.3固体废物的污染煤炭固体废物是指煤炭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暂时没有利用价值而被一起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固体废物的污染在煤炭开发中主要是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煤泥、粉煤灰等的污染。煤矸石主要来自与巷道掘进和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夹层里采出来的矸石。在我国,煤矸石大部门采取堆积贮存的方式堆放在煤场附近、农田、山沟、坡地等地方。形成了许多矸石山,我国目前排放矸石量约为1.5~2亿吨。露天矿剥离物已堆积达1亿多吨。煤炭固体污染对环境的污染很大,煤矸石若不合理处置与利用,长期堆放于地表,侵占了大量土地,破坏自然景观。并且有的煤矸石易发生自然,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此外,高硫煤矸石经过淋溶将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损害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煤炭固体废物具有排放量大、分布广、面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3煤矿污染的治理对策

  3.1矿井水的治理对策从资源化技术角度看,可将矿井水按水质类型分为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洗选煤废水与生活污水。矿井水的治理应按资源化不同水型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方法。对于洁净矿井水,由于水质较好,不含有毒物质,因此只需进行消毒即可成为生活用水。对于含悬浮物的矿井水,由于里面含有很多的细菌,应先加入混合凝剂混合,再进入澄清池进行澄清,然后过滤消毒,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对于高矿化度矿井水,可先采用混泥沉淀技术,然后采用脱盐处理。目前,高矿化度矿进水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析法。我们应当根据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例如,对于盐的质量浓度小于500mg/L的水,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而当盐的质量浓度超过4000mg/L时,可以选择蒸馏法;而反渗析法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因为较电渗析发来说,反渗析法工艺简单、适用盐量范围较广,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对于酸性矿井水,其PH一般都很低,只有2~5之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石灰石、白云石做中和剂或投加碱性药剂进行中和处理。而欧美等发达国际,目前则开始采用可渗透反应墙(PRB)对酸性矿进水进行原位处理。洗选煤废水可以进行沉淀、过滤等深度进化。而生活污水则可以采取土地处理法、生物界出发、稳定塘处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除了使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例如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减少对地下水体的.破坏,并把开采煤炭资源与开采当地水资源结合起来,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还可以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加强对矿区水资源的管理,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结合矿区自身条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模式与评价方法。

  3.2粉尘与废气的治理对策针对粉尘,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机械除尘、袋式除尘、湿式除尘与电式除尘。机械除尘结构简单,费用低,但除尘效率不高;袋式除尘,除尘效率高,且造价与费用低于电式除尘,处理范围大,操作简单,缺点是其阻力损失较大,不适于在“结露”和高温状态下运行;湿式除尘可用于高温、高湿状态下运行,且结构简单,操纵便利,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在严寒地区易在冬季结冰,并且从湿式除尘器中排除的泥浆要进行处理,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电式除尘效率高,可达99%以上,但费用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此外,地面防尘可采用定点和移动式的喷雾洒水,保持煤场及路面湿润,防止粉尘飘散,在运煤车下垫好车帮防止漏煤,也可有效降低矿区粉尘。针对不同的有害气体,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例如,氮氧化合物,在使用的柴油动力机械应当配置废水净化器;针对SO2等含S物质,一般是将其转化为液态或固态,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针对CO,可以向踩空区灌浆、注氮、喷洒阻化剂、及时打密闭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然产生CO,此外也可以采用煤层注水、高压喷雾、声波雾化等措施,防止沼气与煤尘爆炸时产生CO。针对CH4,可以在采煤之前和采煤中利用钻井工程进入采层,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改善煤层的渗透条件,将煤层中的CH4先抽放出来,并可以加以利用。

  3.3固体废物的治理对策目前,我国对煤炭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有:综合处理技术、焚烧技术、堆肥及卫生填埋技术。综合利用就是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进行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是将废物资源化的最佳手段。例如煤矸石的处理。其实煤矸石与煤一样,也是一种矿产资源,只要利用得当,一样可以变废为宝。煤矸石还可以用作填充材料,用于煤矿地面塌陷区填充、复垦造田和铺路。此外利用煤矸石生产的SAC硅铝新型填充材料备用与在橡胶、塑料建筑用防水涂料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工业制品中,具有成本低廉、补强效果好等优点。焚烧技术是指废物与氧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它处理量大,并且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后进行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利用煤矸石的热值部分,煤矸石中含有20%~50%的低热值煤,可用与电厂发电,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还可以消除二次污染,利用此特性,还可以用来制砖、制水泥和其它建材原料,不过生产建筑材料因为工艺较为复杂,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在国内使用的相对较少。堆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废物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可以利用煤矸石中的矿物成分,煤矸石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B、Zn、Co、Mo等微量元素,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肥料,不仅可使农作物增长,而且还能使农作物的品质有所改善。目前已经建成的堆肥场主要采用机械化堆肥和简易高温堆肥技术。填埋技术是一种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一种技术,成本相对较低,但填埋技术并未从根本上减少了污染,而只是推迟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周期,因此填埋技术必将因为时代的发展而终被淘汰。因此,只要对固体废物进行适当的合理利用,使煤炭固体废物自身性能得到加强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还可以优化能源,甚至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炭又是“不清洁能源”,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水体污染、粉尘和废气污染以及固体污染等,甚至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煤炭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或其它合理方式对煤炭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争取将污染将到最小化,尽可能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环境保护论文9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种农药化肥原料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制约着当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恢复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影响

  1.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消极影响

  必须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土地流转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土地流转与土壤污染防治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生物、物理等途径的影响,从而对土壤的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土地流转之前已经发生的土壤污染往往在土地流转之后才产生影响,这也会对农业生产、人畜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界定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责任,是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传统土壤污染在防治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很多新型的土壤污染问题。比如:农药的施用。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提倡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很多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会大量施用农药,使得我国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农药残留有一部分就会随着大气的沉降而落入土壤中,还有一部分则随着地表水深入土壤,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加重了土壤污染的程度。化肥的施用。虽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影响下,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农家肥的使用,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农家肥中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如果农户盲目的使用农家肥,不但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农膜的使用。大范围的农膜利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则更加的直接和严重。机械化作业。由于机械的作业过程必须要使用燃油,而燃油的废弃物遗留到土壤中必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同时机械化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也会造成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另外,随着规模化农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户采取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的模式,不但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危害,如果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话,将会严重的破坏大面积土壤的生态环境。

  1.2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积极影响

  必须制定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率的稳步提高。而这也就为土壤污染的监管和防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土壤污染的防治而言,前期的预防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污染后的治理。只有在规模化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发生了土壤污染事件,也有利于统一的治理与整改。随着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提高。现阶段的农户,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很多农户在使用农膜的过程中,都从以往的就地焚烧转变为循环再利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先进的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下,而发挥出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农户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烘干机作业过程中扬尘向空气中的排放,就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除尘室,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不仅有效的降低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利用除尘室也降低了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这种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智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治理土壤污染提升我国农业环境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由于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现象已经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制约了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土地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污染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污染防治效率的稳步提高。所以,在大力宣传农业梯度污染防治法规时,必须引导农民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积极的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必须对土壤污染的监管与监测予以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技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和修复措施,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效率的全面提高。另外,土壤污染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积极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中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执行主体必须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国土部门共同承担;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自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土壤污染事件之日起直至整个事件调查完毕之后。

  2.2 利用农业发展进行土壤污染防治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前提。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规模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规模化管理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智慧农业推广的力度,如果可以将土壤污染防治与我国智慧农业推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土壤污染监管机制,那么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事件,同时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3 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激励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自身具备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民的生活与土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大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民自身的智慧以及动手能力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其自身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国家相关部门则应该加强其在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成果,必须予以政策和物质上的激励,积极推广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会推动农业经营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自身生活品质的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土壤的支持,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筹备和酝酿的阶段,但是相信在未来,我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必将会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龙.完善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xx.

  [2]林萌.关于防范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xx(06):7-9.

  [3]何晓龙.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xx.

环境保护论文10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之中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不仅是建筑物施工建设的基础,更是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但在现阶段的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发展的较为迅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工业废水以及废气的污染,而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之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也就会直接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有所下降,并使得土壤之中的肥力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农业生产方面的产量受到影响。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无论是对于国民生活还是国家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就需对目前存在的突然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治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果。

  1、当前阶段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分析

  1.1重金属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污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土地污染,而在这些种类较多的污染之中,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壤污染之中的主要类型。经过调查显示,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主要成因是工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废水,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含有数量比较巨大的金属离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开展污染治理行动,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乱排污的情况,这些未经过科学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到土壤之中,在积年累月的污染之下,就会给土壤之中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得土壤失去原有的肥力。为了能够全面的处理好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现阶段治理人员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生态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和土壤之中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和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被氧化或者还原,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1.2化学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除了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之外,化学类型的污染对于土壤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相对于说其他污染来讲,化学污染的情况略显复杂,导致化学污染出现的成因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工行业产品种类上具有多样化,并且相应的生产工艺也在升级,这也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在往往也就会使得废水对于土壤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量,农业工作者一般会使用相应的化肥以及杀虫剂,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土壤出现污染的情况。化学元素对于土壤产生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当这些化学元素进入到土壤之中的时候,会对土壤之中的酸碱性造成影响,使得土壤酸碱性失衡,最终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目前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能够吸收或者是反应的元素利用,使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或者消失;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降低化学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目前的土壤防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整体优化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的是土壤防治的整体性效果,因此在利用此原则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主要进行3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污染效应要最小化,也就是在整个治污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将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进行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整体最优,因此一方面进行治污,一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两不耽误。最后就是要做到整体环境效益的最佳。通过整体优化,实现土壤对环境的最小化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将土壤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生态恢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恢复土壤的生态作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时要本着恢复生态的原则来进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生态作用的恢复,首先就是要协调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做到元素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就是要积极利用农家肥料进行对土壤的肥力改造。农家肥料的生态效益比较高,利用农家肥可以使得土壤快速恢复原始属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3、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3.1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点源污染由于具有固定的污染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较容易得到治理。相反,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是不容易得到有效地控制的。正因为如此,英美等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3.2环境生物技术与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生物技术副产物的合理处置。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潜在危害性,包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近年来,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固化修复、玻璃化修复、热处理修复、冲洗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在植物修复技术中,植物抽提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固定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野生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有目的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可以预料,随着1997年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和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成为中国今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4、结束语

  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土壤进行科学的污染分析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在土壤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利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

环境保护论文11

  本文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创新思路,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壮大环保产业,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为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思路。

  1 前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而这必须要有坚强的科技创新为支撑。

  1 “十二五”期间需关注的环境问题

  1.1 高速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预计到20xx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xx年翻一番,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碳能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会带来污染物新增量急剧增加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极有可能在迅速膨胀的利益驱动下失去平衡,使过去的努力辛勤付诸东流,甚至导致污染反弹,环境恶化[1]。

  1.2 松花江流域污染高风险

  黑龙江省松花江段接纳的第二松花江来水,是重要石油化工城市吉林市、松原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重要纳污水体,含有机物的废水排放量大、有害污染物多。高污染、高危险的建设项目布设在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命与健康[2]。

  “十二五”期间,“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全力推进将全面带动装备、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1.3 加快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挑战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以“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为发展目标。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耕地减少、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水资源紧缺、三废排放增加等。因此,协调好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其带来的种种环境、资源问题,是环保事业的又一挑战。

  1.4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松花江流域是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和经济总量相对集中的区域,但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随着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千万吨奶战略工程、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的实施,畜禽粪便、残留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随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一半以上未受保护的农村饮用水源地遭受威胁。因此,加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迫切。

  1.5 国际外部压力不容忽视

  俄罗斯有两个城市的供水依赖于松花江,其水质达标与否将影响到15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自20xx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状况,特别是同江断面出水水质受到俄方高度关注,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避免国际争端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 创新思路,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2.1 夯实科技创新能力基础,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科学、合理、先进、全面的总体要求建设、完善符合黑龙江省情的标准体系,加强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联动、配合,尤其适合松花江流域水质特点及全省污染特征的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标准,特别针对环境敏感流域区域制定特别标准限值。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全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准确预警和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大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转变,体现环境保护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

  2.2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整合全省环保科技资源,致力于构建黑龙江省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框架,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产业基地和技术工程中心,培育一批拥有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环保企业。大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基础装备和洁净产品。

  2.3 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我省环境科技的创新

  “十二五”期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湖泊水库综合治理、工矿企业废水治理、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生态修复等环保实用技术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水污染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与攻关,尽快突破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关键性科技难题,推动黑龙江省环境科技的全面发展。

  3 保障“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3.1 从实际出发,符合我省省情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仍将处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规划编制中要充分体现环保工作指导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节能减排和和保障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社会发展。

  3.2 以项目为载体,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规划编制必须确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和指标,重大工程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的重大工程,与科研成果、研究课题紧密衔接。对需要国家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及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认证工作。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应力争纳入国家规划中,加大实施力度,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3.3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环保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制度,把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监测、科研、国际合作以及危险废物、辐射管理等行政和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环保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市场化运营,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提高环保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

  4 结论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环境科技事业将在不断完善中发展,有了环境科技坚强的支撑,环保事业会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做出更大的贡献,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12

  自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化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于社会主义大环境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而经济的生产、发展无法脱离资源,这就凸显出了水利水电工程所具备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作业效率不仅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也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人们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给予相应重视,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人们更应关注新技术与新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生态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在关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整体施工质量与作业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环保性能。传统的施工理念与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施工单位只有积极引进新技术与新理念,才能有效缓解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间长期固存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实现全面建设。

  一、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一)破坏森林植被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与废物,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为显著的便是水污染以及森林植被破坏,不仅给我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区域文化、技术进步、生产力布局、就业、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路网等,还大幅度降低了周边农田的经济效益,例如,小麦生长缓慢等。这些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二)缺失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只片面追求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并没有对环境保护给予相应的重视,甚至一些施工人工并不具有环保意识,导致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操作技术进行标准规范,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车辆、废屑以及灰尘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还给周边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导致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加之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白色垃圾,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敏感点遭受严重破坏,例如,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等。除此之外,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不仅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污染,还会因公路带状的变化,导致该地区自然风貌破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失。

  (三)监管力度较小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领导者以及施工人员不具有先进的施工理念,加之缺乏环保管理制度体系与监察执法机构,导致施工过程中监管力度较小,无法收获预期监管效果。还有很多施工人员对自身行为所会造成的环境破坏后果并不在意,基于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淡水质量与空气质量每况愈下,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

  二、基于新技术与新理念指导下的环境保护

  (一)基于新理念下的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经济实现一体化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水利水电工程紧密连接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性能,才能促使我国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基于这种大形势下,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施工单位只有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对施工技术进行标准规范,并建立健全相关环保管理制度体系与监察机构,做好有效的环保管控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性能与社会效益。例如,我国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个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施工理念的指导,对施工材料的现场准进标准进行了绿色化规范,向施工人员宣传了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并构建了施工环保条例,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绿色化约束,不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废弃物生产量,由于施工过程具有较强的秩序性,不存在大量车辆共同作业的现象,也降低了施工现场粉尘污染程度,提高施工人员作业环境质量的同时,还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为施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基于新技术下的环境保护

  首先,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合理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荷载性能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具有水化作用,该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吸热,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温度条件进行严格掌控,施工人员只有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值处于相关标准范围内,便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构件质量,进而强化该工程的整体质量。其次,钢筋连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钢筋连接技术,施工人员会结合工程实际焊接需求,例如,焊接数量、机械焊接、焊接面积百分比等,选取适宜的焊接方式。

  基于新技术的指导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对施工环保规划进行有效完善,强化工程废弃物处理力度;降低工程施工现场废气、废水的排放浓度与排放总量;有效管理施工工序与施工材料;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程度;降低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粉尘的泄露量,避免破坏施工现场的空气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现场周边出现滑坡、坍塌等现象,有利于为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结语:

  基于新理念、新技术的指导,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还可以节约工程施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养护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生态环保建设需求,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间长期固存的矛盾,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继而促使我国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方面实现双赢。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要:膜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乳品、食品饮料、化工和环保领域。国内超滤膜的应用开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膜技术应用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及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超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超滤技术;制药;生化;食品;环境保护

  膜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乳品、食品饮料、化工和环保领域。国内在膜的应用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其中超滤的技术原理近似于机械筛分。当溶液体系经由水泵进入超滤器时,在超滤膜表面发生分离,溶剂和其他小分子量溶质透过滤膜,而大分子溶质和微粒(蛋白质、细菌、胶体等)被滤膜阻留并得到富集,从而达到分离、提纯和浓缩产品的目的。选择超滤器应根据具体的分离目的、要求及其他条件,慎重选择,选择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选择不当则事倍功半,甚至对超滤技术失去信心。由于目前国内、外对于超滤膜性能表征尚无统一的测试标准,因此标定为同一切割分子量的超滤膜,不同厂家的产品实际性能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用户要选择到理想的超滤膜,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到生产厂家进行膜的筛选实验。此外,膜企业还应向用户提供滤膜切割分子量的标定方法及采用的标准物质,膜的材质等信息,同时提供选型试验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膜的选择,包括膜切割分子量的选择和膜材质的选择,膜超滤工艺,包括运行方式、运行压力、运行温度、膜表面流速以及膜设备组器方式等。本文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膜技术应用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及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超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1.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注射剂在制造过程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完全吸附热使用切向流超滤系统去除热原效果更优。在黄芪注射液生产中,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去除热原,但采用这种方法,黄芪的损失比较大,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同二家制药企业合作,采用超滤技术去除黄芪注射液的热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将超滤技术用于卵磷脂的除热源在上海有关厂家已有多年的使用历史。氨基酸的除热原是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又一成功的应用项目,处理规模1t/h。经超滤处理,氨基酸溶液的透光度从50%~60%提高到100%。有效成分没有变化,经上海市药品检验所检定过滤液热原均呈阴性。

  2.在生化、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生化产品一般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主要来源包括动物血液、动物脏器及植物等。在生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提取物质进行纯化或浓缩,提取物的分离、纯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经济性。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大吸附树脂离子树脂、醇沉等纯化,采用薄膜蒸发等进行浓缩。这些方法有些使用繁杂,有些能耗高,化学试剂消耗量大。使用超滤可以代替吸附树脂,除去大分子蛋白等杂质,因此在这一领域已普遍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纯化、浓缩等。

  2.1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中应用呈现的特点:

  (1)在分离浓缩时不加热,同时在闭合回路中运转时减少了空气中氧的影响,而热和氧对生化产品的活性影响很大。

  (2)超滤过程只是简单地加压反复输送,工艺简单。

  (3)在分离水分时,由于无相变化,所以能耗低、操作便利,他的费用大约为蒸发浓缩法的1/2-1/5。另外由于装置结构简单,所以设备费也低。

  (4)对稀溶液中微量成分的回收,低浓度溶液的浓缩等,目前许多方法是困难的,而膜分离阀可以实现。

  (5)由于物质仅通过约1μm厚的膜,因此物质在通过膜的迁移中不会发生性质的改变。膜分离技术在生化制药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浓缩-脱盐”。使用超滤技术对生化产品进行浓缩,在浓缩过程中,水和无机盐透过超滤膜,而生化产品不能透过滤膜得到富集,这种“浓缩-脱盐”过程是同时完成的。根据产品含盐量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多次少量”添加溶剂的方法进一步脱盐。理论上可以使无机盐含量降为零。

  2.2超滤在生化制药、发酵行业的部分应用实例:

  (1)SOD的浓缩SOD的生产中引用超滤,主要是将低含量原料液浓缩。超滤可以将SOD的效价浓缩8~10倍,收得率85%~90%。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经过对膜材料、膜的切割分子量、操作压力、膜表面流速对超滤速度影响的研究表明:SOD的超滤浓缩,除了选取合适的膜切割分子量,膜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鸡冠透明质酸的浓缩透明质酸是分子量分布很宽的酸性多糖类物质,在低浓度下,分子间也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很高的特性黏度,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将公鸡冠脱水干燥、去血污、匀浆、水提取、过滤、滤液经酶解、酒精沉淀、脱水干燥。在上述方法中酒精沉淀工艺耗用酒精量很大。引入超滤工艺,先将酶解液用超滤浓缩,再用酒精沉淀,耗用酒精量可以大大减少,使成本降低。

  (3)肝素钠的纯化、浓缩肝素钠的生产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肝素钠的精制生产中已普遍使用超滤技术。粗品生产普遍采用酶解——树脂吸附工艺。即酶解——吸附——洗涤——洗脱——沉淀——干燥。在上述工艺中,在酒精沉淀前用超滤浓缩洗脱液,可以使洗脱液体积大幅度降低,减少酒精的耗用量。超滤在肝素钠生产中的另外一项应用是在精制品的生产上使用切割分子量较大的超微滤膜进行预过滤,再使用切割分子量为6000的纳滤膜进行浓缩,这种应用方式在山东枣庄已有成功实例。

  (4)小牛胸腺肽的纯化小牛胸腺肽经生化提取后,作为原料药还须进行纯化,特别要去除过敏性物质,而过敏性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在10000以上,因此,采用膜技术是最合适的,通常采用的工艺是将提取液进行粗过滤,滤出液再经大孔径超滤膜或微孔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等杂质,最后经切割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膜过滤去除过敏性物质。上述分离工艺可以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操作简单。

  (5)纤维素酶的浓缩在纺织工业和饲料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采用超滤技术可以进行浓缩、脱盐。目前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十余家生产企业使用原子核所的超滤器用于纤维素酶浓缩,经济效益显著。

  (6)核苷酸的纯化核苷酸有不同的生产方法,膜法生产核苷酸的工艺如下:酵母提取核酸—酶解—离心分离—超滤—纳滤浓缩—喷雾—产品,该流程的特点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采用板框式超滤器超滤鲜酵母浸膏,超滤液可直接喷雾,省却了浓缩工艺,节能效果显著。生产的酵母浸膏粉灰份大幅度下降而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配制成溶液清澈透明、无沉淀。超滤用于生化、发酵产品的提纯、浓缩分离起步较早,很多项目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更因为生化产品一般价值较高和膜的研究与生产企业不断地开发出低吸附、耐污染的高性能超滤膜,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超滤技术引入到生产中,这为超滤技术在生化、发酵领域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在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食品行业是超滤重要的应用领域。在酱油生产中采用超滤技术,代替传统的灭菌工艺,在达到除菌目的的同时,滤去酱油中可引起沉淀的物质,既能改善酱油的风味,又能达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效果。在江南地区传统米酒的改造方面,经与有关单位合作,使用超滤技术成功研制出“中国清酒”,该酒在色、香、味及澄清度等方面全面达到了“日本清酒”的水平,经中国专家和国际友人的品尝,受到广泛好评。使用超滤技术纯化、澄清人参精口服液和水解珍珠口服液,可使口服液清澈透明,长期放置无沉淀。在甜叶菊甙的提取生产中使用超滤技术,可以简化工艺,产品吸潮性得到明显改善,纯度提高。此外,在花生蛋白的浓缩、食用醋的澄清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超滤使用的可行性。

  4.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环保领域成功的应用实例是印钞废水的处理。该废水含有表面活性剂、碱和组分复杂的油墨颗粒,经超滤处理,过滤水可以回用,既可解决环保问题又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节省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和烧碱。超滤用于乳化油废液过滤是膜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又一成功实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冷轧厂使用进口管式超滤膜投入运行已有十余年,期间,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也同宝钢总厂合作用板框式超滤器处理废乳化液并进行了中试的连续运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实现管式膜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超滤膜在液体的大小分子分离乃至固液分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在应用开发方面还不够深入,开发的空间或潜力巨大,在膜技术专家的努力和各行业的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膜的应用一定会登上新的台阶,膜技术一定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小佳.现代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xx,(8):51-52.

  [2]张亚楠.浅析针剂生产中热原的控制[J].化工管理,20xx,(9):84.

  [3]袁帅,张文英.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制备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54-56.

  [4]徐建新,王松涛,杨海军宁,等.我国聚醚砜超滤膜的研发进展综述[J].净水技术,20xx(3):22-30.

  [5]吴开芬,郭学弟,李书申,等.超滤法处理回用印钞厂擦版液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3(4):34-36.

  [6]蔡圣贤,朱锡恩,肖丙雁,等.无机超滤技术和生化处理技术在宝钢冷轧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xx(6):32-35.

环境保护论文14

  概述了剑川县农田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指出在农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当地实情的防治对策。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县境内最低海拔20xxm,最高海拔4247.2m,呈环境立体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芸豆、烤烟、蚕豆、地参、油菜、苦荞、燕麦、蔓菁。中药材续断、灯盏花、附子、重楼等强势兴起。野生菌品种繁多,松茸、牛肝菌、鸡纵菌等野生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剑川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农田污染,取得了一定实效。

  1 剑川县农田环境保护现状

  1.1 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

  剑川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于20xx年12月通过了省商务厅、农业厅、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组织的评审验收,综合评判分数87分,居验收最高分。剑川县成为云南省第七家、大理州第二家通过验收的项目县。截止目前,建成以马铃薯、芸豆、松茸、续断、玛咖、香葱、地参、黑木耳、大蒜、金铁锁10个品种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0.365万hm2。出口农产品示范区的创建,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扩大了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利润,带动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1.2 开展城乡“三清洁”,减少农田污染源

  自20xx年在全县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三清洁”工作以来,积极推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和通过“一事一议”向村民收取垃圾清运费、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的工作机制,改变了过去乱丢乱倒生活垃圾的习惯,减少了生活垃圾对农田的污染。

  1.3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水的水质日趋复杂,农村水体对生活污水的自然降解能力降低,迫切需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剑川县充分利用中央、省、州的专项资金和县自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正在开展剑川古城村落污水改造、剑湖东南片区环湖截污、沙溪镇寺登村、石龙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降低污水灌溉面积,从而减少污水对农田的`污染。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

  生产中化肥使用比重较大。种植方式仍以化肥加农药的耕种方式为主,各种高效化肥替代了传统有机肥,化肥大量使用现象还未完全转变,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结构被破坏。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难以处理。剑川早晚温差较大,农业生产中大面积使用农膜来保温保水。在自然条件下,废膜很难分解,对农田造成直接污染,以致土壤通透性差,妨碍农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破坏生态环境。

  2.2 农田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有2方面,污水灌溉。剑川县虽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处理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但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做到全覆盖,农田污水灌溉难以避免;水土流失。剑川山区耕地比较多,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

  3 防治对策

  3.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剑川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发挥剑川马铃薯、高原粳稻的传统种植优势,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以“高原猪、特色羊、地方鸡、优质牛”为主的特色生态养殖业,扶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以及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

  3.2 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

  降低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减少其在农田中的残留,提高有机肥使用,才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倡科学施肥。强化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化肥污染的危害性;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农药监管。由专业机构定期抽检农药;定期安排植保专家对农资经营人员开展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易降解的地膜。对于废弃农膜,要强化废弃膜回收利用,减少农膜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3.3 合理规划、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多规合一”政策,从小城镇的布局、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农村城镇建设规划;统筹资金,搞好乡镇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才能保证农田持续产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保护论文1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在过去社会群众虽然付出了较多努力去改善生态环境,但其效果具有局限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给城乡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势必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而“反规划”(Anti-planning)概念正是在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城镇建设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未来城乡规划适度采用“反规划”途径,将会对城乡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反规划”理论进行解读

  伴随现今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反规划”的理论表现得集为明显。扩张了城市化的榭莫以及加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间接降低了社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在该城市化的北京驱使下,社会群众逐渐提升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性的良性发展m。

  1.1研究“反规划”理论具有的价值

  实施规划的旨意不仅要对建造部分进行规划,还需设法预留好非建设区域的空地面积。“反规划”实际是实现景观规划的主要途径,强调控制为进行建设的区域并对空间进行规划的策略。在区域建设的尺度上还强调了对非建设区域实施的规划,对生态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以此形成高效、安全的城市环境并满足社会群众对规划的需求,对景观实施生态化布局。在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化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反规划的理论有效控制了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能够根据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实施适宜性的设计及规划,以便在经济方面、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与统一的发展规划。

  从思维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分析,此理论重在强调规划过程的逆向性,并优化了传统规划的思维模式,体现规划的思维具有辩证性、反思性以及可逆性。因此,该理论打破常规的规划行为,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性发展的依据。

  1.2“反规划”理论在城乡规划中的含义

  将“反规划”理论应用在现今城乡发展的规划中,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城乡建设在空间上的规划,其反思如下:(1)对城乡实施传统规划下存在的众多问题、挑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多年以来所贯彻的城乡发展规划问题进行反思;(2)对城乡建设的具体形态、城乡区域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3)逆向式规划策略只要通过明确环境容量的合理性、生态设施的系统性等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前提,将区域发展、资源的持续性使用作为建设的基础目标,进而对城乡规划发展进行深入性思考;(4)对“反规划”造成的强制性、不平衡区域发展成果反思,形成低水平的城乡发展现状,进而界定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上具有空间性形态,即富规划、穷建设的思想避免出现盲目性的城乡建设。

  2.传统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存在问题

  2.1.1缺乏系统的操作体系

  城乡规划在工程方面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要求城乡管理、服务等部门间进行有效性协调与配合。但在实际落实中,多数地区领导部门对下设部门实施的管控、协调缺乏了权利性职能,沟通的缺乏难以实现建设资源的共享气致使城乡建设出现交稿的重复率,浪费、破坏了生态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建设成果的有效性作用。

  2.1.2规划的无序与滞后严重

  传统规划下的城乡建设遵循调查、分析、规划等程序,经常将建设什么样的城乡项目作为首要考虑问题131。但从该方面人手比较容易形成规划的误区,缩小了建设的范围,严重脱离了规划的轨道。其烟囱林立问题也比较严重,令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在规划方面呈现被动性、滞后性,在明确建设项目以后实施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

  2.2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实现转型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政府机构由于缺失公共性服务的职能,致使对干部实施考核的'机制过于注重招商引资、

  GDP增长值,尤其是部分小城镇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将经济效益作为选择产业的唯一标准,导致有利益性的城乡建设局面。在现阶段看城镇产业的发展模式、规模,都处于利益优先的不良局势。以长远目光来看城乡规划,都为了吸引投资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进而进行毫无秩序的城乡建设。在这种权利与利益的驱使之下,众多规划设计单位在此轮圈地狂潮中陷人推波助澜的困局。

  3.新型城背景下解境保护问题

  对于传统的城乡规划来讲’其大量注重对城市用地紧缺的解决方面。这就导致獅職了酬躯糊扩滕删,造成了城市边缘舰15姓态職翻破坏。侧着最近几年城軸獅频发的情况出现,城市周边地区湿地的储水能力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传统的城乡规划将城市规划同农村规划相区分,环1^1境保护重视城市而忽略乡村的情况严重。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

  (1)分布在农村的企业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工矿污染及城市--污染也逐步向农村转移;

  (2)城市垃圾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堆放到周边乡村地区,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及水源,而污染的土壤及水源所种植出的农作物,同样污染了城市的饭菜。

  此外,过度无序的城镇开发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肌理与乡土文脉无法延续。该种措施的实施制约了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进行形成无法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环境保护论文【集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