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7-03 07:22:18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实用】环境保护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1

  [摘要]自然审美经验对于保护和保存自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与自然审美欣赏相关的两种传统立场,即如画性景观立场和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一些环境保护论者认为这两种自然审美欣赏立场所关联的模式存在一定误区,指责它们是人类中心主义的、风景迷恋的、肤浅的、主观的和道德缺失的。基于传统自然美学的这些不足,环境保护论对构建恰当和完善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提出了五项要求,即自然美学应该是非中心的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关注环境的而非风景迷恋的,严肃认真的而非肤浅轻浮的。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关涉道德的而非道德缺失的。从这个角度对当代环境美学中的参与美学与科学认知主义这两种立场进行考察和评价,可以看出当代环境美学重视环境保护论的要求,不仅美注风景性的环境,也关注其他类型的环境,对传统自然美学有质的超越。

  [关键词]传统自然美学、环境保护论、当代环境美学、自然审美欣赏

  自然审美欣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悠久而有趣的历史。环境哲学家尤金·哈格洛夫在他关于美国环境信仰与态度的历史性研究中对这段历史做了详细阐述:在过去的三百年中,通过依靠艺术与科学的带动,自然环境的审美之维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因此,在哈格洛夫看来,审美欣赏在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对北美洲大多数壮美景观环境的保护与存留工作中,审美欣赏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其他环境哲学家对哈格洛夫的这一评价也表示赞同。例如贝尔德·凯利考特就认为:

  当我们面对一个地方,需要决定是对其保存、重建、修缮还是改为它用的时候,评判此地是否具有非凡美感的标准往往会导致做出天壤之别的决策。所以,对有效的保护政策与土地管理工作来说,一个令人信服的自然美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环境保护论来说,一个有效的自然审美价值观念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在其他环境思想家那里得到了共鸣与回应。内德·海丁格尔研究了环境美学对环境保护论的意义后总结道:“如果更加重视环境美学,环境伦理学将会获益匪浅。”

  一、传统自然美学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自然审美欣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当代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论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自然美学的发展历程做以下简要的回顾梳理。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关注传统自然美学与环境保护论之间关系的流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是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一是艺术的形式主义理论。简单回顾大致的历史背景之后,我将依次对这两条发展线索进行反思与省察。

  在西方,自然审美欣赏及其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在现代社会早期已经呈现繁荣趋势,尤其是在18世纪。18世纪之时,现代西方美学的奠基者们由于受到科学新发展及越来越多的经验主义倾向的影响,开始视自然为审美经验的理想对象,提出并完善了作为审美经验标志的无利害概念。根据一种标准的解释,在整个18世纪的进程中,这一一直延续至今并作为审美评判标准的无利害概念之所以被详尽阐释,是为了区别于日益增长的关联化及概念化的审美欣赏倾向。无利害的概念在18世纪末终于达到了理论发展的完善程度;与此同时,恰当的无利害审美体验不仅被用来区别于个体的、经济的经验,也同样排斥道德伦理的甚至认知性的经验。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无利害概念进行了经典性阐释,同样认为“自然美具有凌驾于艺术之上的优越性”。

  一旦自然被视为审美经验的理想对象,自然审美经验就以无利害概念为基础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传统的优美,这一理念在欧洲传统风格的景观与园林中很容易找到。其次是崇高概念。在崇高的体验中,来自自然的威胁越多,例如山峰及荒野,就越能够被审美主体以无利害的视角审美地欣赏,而非简单地被主体惧怕或轻视。然而,对于自然欣赏来说,第三个模式即如画性的景观欣赏传统较之优美和崇高更为重要,正是无利害的概念为其发展扫清了障碍。如画性历史研究的专家约翰·康荣如此概括三者之间的区别:优美的形式倾向于小巧和平滑,变化极为巧妙而细微,在色彩上精致而美丽;崇高的形式与之相反,是有力的、巨大的、紧张甚至令人恐惧且“不清晰”的;而如画性典型地处于崇高与优美之间,它所描绘的对象“复杂而古怪、多变而不规则、丰富而有力、富于生机活力”。

  (一)传统自然美学: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

  正如康荣所指出的那样,如画性处于优美与崇高之间,因此在这三个模式中,如画性取得的成就是最卓越的。用康荣的话来说,它具有“复杂而古怪、多变而不规则、丰富而有力、富于生机活力“的巾问特征,所有这些特征看上去都恰当地契合了自然。此外,如画性的理念也植根于18世纪早期部分美学家的理论之中,他们认为,虽然自然是审美体验最恰当和重要的对象,但只有当所谓“大自然的作品”接近艺术品的时候,才更具有吸引力。的确,从字面上看,“如画性”意谓“像画一样”,因而,如画性的理念就促成了这样一种审美欣赏模式,即主体通过将自然分解成一幅幅的'画卷、景致来欣赏、体验自然。这些风景是从主体的视角和位置出发并为满足主体欣赏的目的而生成的,体现的是艺术——尤其是风景画——所阐明的审美理想。这些审美理想起初出现在17世纪艺术家如克劳德·洛兰、塞尔维特·罗萨等人的作品中,后来在画家保罗·珊德拜的作品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表现。所以,尽管无利害概念将自然从主体剥离并使之客观化,但现在,如画性又重新使之穿上了主观的和艺术化的外衣,比如:潺潺流淌的小河穿过拱形桥,悬崖峭壁上伫立着破壁残垣的古老城堡。

  18世纪后期,对自然的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达到鼎盛,它在威廉·吉尔平、尤维达尔·普赖斯及理查德·佩恩·奈特等人的作品中尤为流行,例如吉尔平著名的《三论:论如画性之美,论如画性旅行,论素描一样的景观》,又如普赖斯的《论如画性》及奈特用于阐述如画性的诗歌《风景》。那时候,在这些经典著作的影响下,如画性的理念为英国游客提供了一种主流审美理想,在湖区、苏格兰高地甚至是阿尔卑斯山等景点探求如画性的景观。此外,18世纪末期以后,如画性的理念又延续至19世纪,深刻地影响了自然审美欣赏。在北美,这一理念就激发了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及亨利·戴维·梭罗等人的创作灵感。如画性的理念所支配的审美体验模式也影响到了当时美国的风景画创作,例如托马斯·科尔及他的学生弗雷德里克·丘奇等人。至20世纪,如画性传统的影响在自然绘画及摄影作品中更是随处可见。此外,如画性传统在整个20世纪都持久地占据自然审美欣赏方式的主流地位。的确,这一审美欣赏模式一般均与日常旅游业活动相关联,在旅行手册、台历照片尤其是明信片的图片中,均可见到使用如画性的理念来审视和欣赏自然世界的做法。

  (二)传统自然美学:艺术的形式主义理论

  20世纪早期,正当如画性的理念持续统治自然审美欣赏模式之时,另外一种相关但不相同的自然欣赏模式在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理论的驱动下产生了。这就是艺术的形式主义理论,它由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及极富盛名的克莱夫·贝尔界定并发展起来。据贝尔的阐述,形式主义基本上就是一种关乎艺术化自然的理论。他认为,使得一个客体成为艺术作品的原因是此物的内在属性,是一个对线条、形状及色彩的动态融合,因而,艺术的审美欣赏就被限制在对其形式结构的欣赏上,这就是他所说的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他的一段名言如下:

  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需要随身携带的不是别的,仅仅是对形式与色彩的感觉……我们不需要从生活中得到任何东西:不需要关乎生活的一切知识及事务,不需要熟悉对于生活的情感……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再现性因素或许有害,或许无害;通常情况下,它与生活是毫不相关的。

  贝尔大概是形式美最狂热的鼓吹者,他视形式美为审美体验最恰当与唯一的焦点,并认为这类美主要存在于艺术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之中。然而,根据形式主义理论,审美欣赏一般被理解为对任何独立欣赏对象形式结构的沉思。所以,即便是将审美兴趣几乎全部倾注于艺术之上的贝尔,也认为当景观被当作“一种纯粹的线条与色彩形式组合”来体验时就具有了审美价值。他如此表述这个论断:

  我想像,我们所有人都会不时地将物质客体看作一种纯粹的形式……我们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有谁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将景观视为一种纯粹的形式呢?哪怕仅仅有一次这样的体验:不把景观视为田野和棉花地,而是感受景观的线条和色彩……有意而自觉地将其视为线条与色彩的融合体。

  贝尔认为,我们应当“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审视景观。与如画性的景观欣赏传统相似,贝尔提出要像欣赏画中的景观一样欣赏风景;但是,这种风景画与如画性传统所推崇的绘画作品并不完全是一类。不难看出,贝尔的观点与同时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例如保罗·塞尚——显然是贝尔最喜爱的画家——塞尚许多以圣维克多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都是形式主义地对待景观的经典代表,把自然再现为一系列形状、线条和色彩。纵观20世纪前半叶,众多艺术家与绘画流派都以不同方式发展了这一景观欣赏的形式主义传统。例如,美国艺术家乔治娅·欧姬芙就以其对山地景观流动而注重形式的描绘闻名;此外,加拿大七人画社的成员们虽然名气较小,但也致力于景观的形式主义画风创作,例如弗雷德里克,瓦尔利、弗兰克林·卡迈克尔及劳伦·哈里斯等。形式主义对美国自然摄影创作也有极大影响,著名的有爱德华,怀斯坦那形式格调鲜明的黑白色调作品,尤为著名的还有安塞尔·亚当斯。

  虽然形式主义与如画性传统侧重强调不同的方面,并且以不同的艺术流派作为各自的模型,但它们在自然审美欣赏的总体方法上仍然有很多相同之处,因而可以共同组成所谓的传统自然美学。传统自然美学的总体方法将如画性审美欣赏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同时又鲜明地突出了形式主义所推崇的线条、形状与色彩等形式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自然美学可以说是如画性与形式主义的双重传统。在关于审美欣赏的流行观点中,这一传统突显并强调了这样一种审美倾向,即具有如画特质的景观更能打动人心、给人以震撼。例如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其粗糙的山体与清澈的水流相伴相生,虽对比强烈,却也互为补充。安塞尔·亚当斯的著名摄影作品《提顿人的斯内克河》(1942)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紧紧抓住形式的、如画性的美,体现了作为如画性与形式主义双重传统的传统自然审美理想。

  直到上世纪中期,传统自然美学在自然审美欣赏、环境思想与活动的主流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被清楚地认识。最经典的例证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作品。在《沙乡年鉴》(1949)与《环河》(1952)这两部著作中,利奥波德表达了他对自然审美欣赏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其基本观念继续影响着我们对于审美欣赏与环境保护论之间关系的理解。但是,虽然利奥波德承认了传统自然美学的重要性,他仍然对其在塑造所谓“乡村趣味”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担心:

  个体对戏剧或油画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审美能力是有多样性差异的,而乡村趣味同样显示了这样一种多样性。有一些人(大多数人)自愿成群结队地来到“风景绝佳”的旅游胜地,在与瀑布、悬崖、湖泊的组合画卷中发现山脉的雄伟;与这一审美体验相比,堪萨斯的平原景观确实显得很沉闷无趣。

  利奥波德对传统自然美学所持的保留态度具有开创意义,下一节我将仔细考察分析它之后所有对此问题表示关注的观点。然而,抛开他的保留态度姑且不论,传统自然美学在北美环境保护论中占据的主角地位是不容怀疑的。环境哲学家贝尔德·凯利考特认为,在考虑环境保护时,“美”比“责任”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然审美评价已经对美国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极大差异。我们之所以将国内部分地区保留起来作为国家的、州属的及郡县的公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认为它们是美的。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竞技场上,自然美学的确比环境伦理学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被审美价值而不是被伦理价值所推动,被“美”而不是被“责任”所驱动。

  二、问题所在

  从上文引用的凯利考特的观点可以清楚看到,传统自然美学在北美洲环境保护论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北美洲丰富的国家及地区公园遗产与保护区之所以得到存留与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看上去是美的,而这一现象无疑受到了传统自然美学审美欣赏立场和方法的影响。在世界其他地I)(也有许多类似现象。正如上文所总结的,起初传统自然美学与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紧密相连,之后在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得到扩展与补充。这两条自然审美欣赏的途径均对环境保护与保存产生过巨大影响。然而,近些年来自然美学与环境保护论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有点消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然环境保护与存留感兴趣,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传统自然美学中发现相关理论资源,足以支持使他们形成一套更加完备的环境保护议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自然美学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环境保护论者究竟发现了这一自然审美欣赏模式有什么错误?

  (一)问题一:传统自然美学的不足

  在当代环境保护论看来,传统自然美学存在五点不足。简单来看,传统自然美学因存在以下五个问题而受到批评,分别是:人类中心主义、风景迷恋、肤浅、主观、道德缺失。下面我将对这五点不足依次进行讨论,通过引用最近详细阐述这些不足之处的理论观点,找出并强调这五个问题的重要性。

  1 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传统自然美学具有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倾向的指控,直接而干脆地来自于众多评论家对其如画性自然景观审美传统的批判。当然,我们无法否认,所有的审美欣赏都是、并且一定是从审美欣赏的主体即人的观点与视角出发的,因此,这样的指控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种直接针对传统自然美学的批判与一种特殊的自然观念以及我们与它的关系相关,这种观念隐含在传统自然美学之中,特别是隐含在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理论中。这种观念部分地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即认为自然的存在基本上就是为了取悦人类。例如,景观地理学家罗纳德·里斯这样认为:

  由于如画性意味着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了取悦并服务于人类的,所以这很轻易地就确证了我们对它的人类中心主义指控,我们的伦理学(如果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我们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话)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美学了。当我们忽略并肆意破坏自己当地的各种环境而崇拜阿尔卑斯山脉和落基山脉的景致时,不得不说我们犯了一个不幸的错误。

  2 风景迷恋。虽然传统自然美学与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以风景为中心是毫无疑问的。但第二项批判认为,传统自然美学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焦点而走向了对风景的迷恋。虽然传统自然美学认为风景中存在大量审美价值,但当这项指控变成对风景的迷恋之时,事实就变成了传统自然美学将其他风景特征较少的环境踢出了审美欣赏的范围。这一问题针对那些可能具有生态价值的环境而言是非常恰当的,而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风景景观,例如大草原、荒野及沼泽,就不太适用了。正如环境美学家斋藤百合子在其论文《非风景化自然的美学》中指出的那样,事实是此类环境被认为是“缺少审美价值”的:

  如画性……的自然欣赏模式……一直以来都鼓励我们去寻找并主要欣赏环境中那些从“风景”意义上来看有趣而美丽的部分。结果是,那些缺乏画面效果、不能引起欣赏者兴奋或愉悦心情的环境(即那些没有资格出现在一幅图画中的景观)就被认为是缺少审美价值的。

  3 肤浅与琐碎。第三个批判认为传统自然美学通常是肤浅与轻浮的,这或许是五项指控中最严重的一个,而且,它同时针对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与形式主义。这项批评的核心在于,传统自然美学依赖于各种艺术模型,它并没有把自然当作自然来看待,没有尊重自然的本真面目。正如凯利考特所说:

  一直以来,本质上依照吉尔平、普赖斯及他们同时代的人所确立的18世纪审美趣味标准,我们都以崇拜并保护“景观”、“风景”及“景致”为主。我们对自然美的审美趣味……持续集中在客体的视觉与形式属性上。西方对自然美的欣赏……衍生自艺术。所以,流行的自然审美不是自发自觉的:它并不是从自然本身衍生而来;它并不直接地指向自然本身意义上的自然,所以它是肤浅而自恋的。一言以蔽之,传统自然美学是琐碎的。

  4 主观性。认为传统自然美学是主观的这一批评典型地来源于环境保护思想与行动,虽然它或许更多地是在批评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所存在的不足,而不是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假如这项指控成立,问题就在于,如果传统自然美学对自然审美价值仅仅产生主观判断,那么,对于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目标诸如环境保护与保存来说,审美价值就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了。假如传统自然美学仅仅是主观的,那些制定环境评估决策的人或许就不会心甘情愿地了解审美价值的相关性与重要性,而是认为它要么是单纯基于一时兴起的主观兴致,要么仅仅是相对的、短暂的、糊涂不明的文化或艺术理想。环境哲学家詹娜-托普森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担忧:

  假如自然中的美……仅仅存在于观赏者的眼中,那么审美判断中就不会出现其他道德伦理责任感。一个仅仅关乎个人与主观的价值判断不能帮助我们证明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去欣赏事物,或者至少应该学会明确这个事物是否应该得到保护与存留。

  5 道德缺失。针对传统自然美学的最后一项指控是认为它在道德伦理上是空虚的,这一批评对令人信服而行之有效的环境思想与行动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环境保护论者希望自然审美欣赏能在保护、维持生态友好而健康的环境这一层面上与伦理责任保持一致。但是,无论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所崇尚的风景,还是形式主义理论所偏爱的线条、形状和色彩,似乎都不能给予伦理判断以任何支持。假如传统自然美学没有任何伦理的介入,那么,它就是道德中立的;从根本上讲,某些环境哲学家将传统自然美学作为“美”与“责任”之间连接的纽带这一事实也就不成立了。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景观地理学家罗纳德-里斯就主张这样的观点:

  我们的伦理学(如果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我们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话)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美学了。当我们忽略并肆意破坏自己当地的各种环境而崇拜阿尔卑斯山脉和落基山脉的景致时,不得不说我们犯了一个不幸的错误。

  景观历史学家马尔科姆·安德鲁斯赞同如画性传统中存在基本道德缺失问题的观点。他声称:“问题是,如画性发展到它的后期,将其对视觉欣赏的强调发展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直接导致了对欣赏者道德反应的压抑。”

  (二)问题二:环境保护论的要求

  从现代环境保护论的观点来看,传统自然美学至少存在五个主要的欠缺,即认为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风景迷恋的、肤浅的、主观的、道德缺失的。既然环境保护论者指出了这五项不足,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对于构建一个恰当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这一课题,环境保护论的要求可能是什么?

  找寻环境保护论对构建一个完善的自然美学所提出的要求有一条捷径,那就是,针对它对传统自然美学影响下个体在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体现出来的五方面不足来一一对应。这些批评或许正是与解决方法(或者叫解毒剂也不为过)成对出现的。基于传统自然美学的上述不足,环境保护论对其审美欣赏的方式提出了五项要求,即自然美学应该是非中心的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关注环境的而非风景迷恋的,严肃认真的而非肤浅轻浮的,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关涉道德的而非道德缺失的。就像上文中我一一分析了传统自然美学所存在的不足一样,下面我也将简明地一一探讨这五项要求,通过引用环境保护论者的理论观点来突出强调它们的重要意义。

  1 非中心主义。对传统自然美学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这一项指控包含了如下一个基本观念,即认为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就像上文所分析的那样,一般来说审美体验都不可能不来自一个人类个体欣赏者的视角。然而,就像某些理论家所提议的那样,欣赏者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移开至一个“不来自于任何地方”的视角,从而脱离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一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审美体验。为了获得一个完善的自然审美欣赏,欣赏主体必须抛弃任何一种特殊的立场与视角,无论是来自人类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努力去获取这种语境下的审美体验。但至于究竟如何从这样一个完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欣赏,却又是模糊不清而难以阐述的。即便如此,环境保护论者还是坚持不懈地建构这样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自然欣赏模式。例如,加拿大哲学家斯坦·古德洛维奇提出这样的观点,为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美学注入了一针解毒剂:

  为了从自然本身而不是仅仅从它对我们有何用处的角度出发来保护自然……一个自然审美的学科必须发誓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来界定并指导我们对自然的审美回应……那么,这样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如何可能呢?……我提议只有非中心的环境保护论才能视自然为其本原的面貌,即将之视为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希望采纳一个非中心的环境保护论,那么我们就必须需要一个与之一致的非中心的自然美学作为它的基础。从非中心的角度来看。自然的价值不应该用于反映并表达接受者自身的观点与要求。

  2 聚焦环境。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显然是迷恋风景的,而形式主义欣赏模式也通常有一样的倾向。那么,如果自然审美欣赏要摆脱风景迷恋的不足,就必须将欣赏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可以审美地欣赏的任何一种环境、可以审美地欣赏的所有环境。

  三、结论

  在对传统自然美学、环境保护论的五点要求以及当代环境美学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我得Ⅲ以下五点结论。第一个结论是,如果我们必须要在融合美学与科学认知主义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通过打分衡量不难看出,后者在环境保护论者眼中比前者得分高一些。第二个结论是,幸好我们不用做这样的艰难选择,因为虽然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理论上的冲突,都只不过各自为恰当的审美欣赏提出了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两种美学立场或许会产生某些实践性的紧张对立,因为,在完全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同时,又考虑联系那些与适当的审美欣赏相关的科学知识,这在审美欣赏中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将感受与知晓、情感与认知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平衡,正是审美体验的核心内容。

  因此,我们的第三个结论就是,考虑到环境保护论提出的五项要求,由于融合美学在其中前两项要求中(非中心的及聚焦环境的)表现出强烈的契合,而科学认知主义在后三项要求(严肃性、客观性及关涉道德)中表现突出,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独立而统一的新立场以满足全部五项要求。这第三个结论在环境哲学家霍姆斯·罗尔斯顿的文章《从美到责任:自然美学与环境伦理学》一文中已经得到了强烈的赞同与支持:

  美学能够成为环境伦理学的适当基础吗?这取决于你的美学的深入程度。不能,因为大多数美学家在建构理论之初都是肤浅的;能,因为这些理论将不断地向前发展。当美学开始发现自然史并以之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础时,当人们找到自己在这些景观中的恰当位置时,美学就可以成为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环境伦理学需要这样的美学成为其适当的基础吗?毫无疑问,回答是肯定的。

  罗尔斯顿的这句话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美学开始发现自然史并以之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础时,当人们找到自己在这些景观中的恰当位置时,美学就可以成为环境伦理学的基础。”通过这一观点,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整合的立场。第四个结论是,当代环境美学就像融合美学与科学认知主义所表现的那样,它关注环境保护论的要求,是对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与形式主义欣赏模式影响下的传统自然美学的质的超越。因此,第五个结论就是,不像如画性景观欣赏传统与形式主义欣赏模式那样,当代环境美学所倡导的审美欣赏并不单纯关注风景性的环境,同时也关注其他任何类型的自然环境。它不仅仅鼓励欣赏如画的山脉景观,也提倡欣赏那些并没有被传统审美眼光所关注的普通风景,还提倡那些审美上宏伟崇高的环境,例如沙漠、沼泽、盐碱滩、热带草原、牧场草原、苔原冻土带、森林及热带雨林等等,的确将目光转向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的论文2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上游区域之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也开始越加关注,但是由于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全面落实。本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现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保障机制

  想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主要就是保证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子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短短的5年之内,环境保护上面的资金投入数量提高了10倍,虽然具有较高的涨幅,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进行系统排查,有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及主要环保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与工程项目相比较,自身在环境影响上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首先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上面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正常情况下包含整个河段;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不仅仅涉及到生态环境影响,还包含水环境影响;最后水利工程水库运行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但是阻隔及淹没等等因素还是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上面,主要特征为:国家所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措施落实水平要远远优越于地方所建设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项目水平好于发达地区,水电项目要远远优越于水利项目。水利项目落实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的资金数量有限。为了能够将环境保护措施更好落实到环境保护上面,水利部门颁布了较多的规定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资金归纳到水利水电工程总体投资上面[1]。

  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

  水利部门在对于水利项目及水电项目落实上面所进行的审批程序不同,正常情况下,水利项目在进行审批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的是核准制,在对于水利项目进行审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就会多一些。本文在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螺丝过程中,主要从资金角度对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水利部门在标准及政策等方面,已经为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了十分完善的保障体制,但是在环境措施落实过程中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

  2.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工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需要保持一直,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深度与规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阶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不同。工程设计深度要是不够,就会造成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在投资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设计深度要是较浅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资金估算精准性较低[2]。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按照我国管理体制而言,水利部门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管理及审查;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发改委主要作用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进行审查。这种管理模式也就表示水利管理部门仅仅能够对于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进行审查认定,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核。这三个部门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需要聘请不同专家,不同专家对于环境保护措施认知程度也不同,这样就造成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程度无法得到保证。

  3、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我国水利部门虽然已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制定了较多的文件,同时也对于传统文献内容进行了修改及条件,但是还需要对于概算定额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确定,逐渐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体系,将有关规定全部划分到概预算范围之内。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水平与技术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所以就需要将重点放在三个阶段上面,分别是环境保护设计人员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上面,提高环境保护部分内容的深度。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项目建议书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这也就表示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影响评价人员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充分了解,主要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预算编制进行了解,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于环境保护投资划分及费用编制上面。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从主体工程中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高,这就需要将二者从主体工程内分离出来,将其归纳到环境保护投资上面,这样能有效帮助投资进行审批。将鱼道与分层取水措施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内,所涉及到的投资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上面,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结论: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需要提倡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积极创建鱼道或者是鱼类等等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参考文献:

  [1]楚凯锋,殷海波,李国卿,颜剑波.水电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管理探讨[J].四川环境,20xx,01:107-112.

  [2]王临清,付鹏.对水利水电工程环保验收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科技,20xx,06:80-82.

环境保护的论文3

  摘 要: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发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投稿

  1.城市环境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已经推进中国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作为多元实体,首先要达到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生活在舒适、便捷、健康的环保要求之中,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中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需求,为保护城市居民的环境需求,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提供环境保护的需求,在城市换季艺术设计中增加观赏性、休闲性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设计,使城市空间在环境保护中得到创新,提出创新的设计,使城市的环境保护达到减少和打破城市生活的压抑,使城市居民减轻心理困惑,这样就能够达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在和谐满足的绿色环境之中。

环境保护的论文4

  1汽车排放法规

  20xx年伊始,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北京PM2.5浓度指数多次“爆表”。空气环境的恶化促使汽车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升级,自20xx年2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执行最新的“京V”标准,预计在20xx年,北京市将率先实施第六阶段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即“国V”)将在2月18日二次征求意见。目前,世界排放标准共有三大体系:欧洲体系、美国体系和日本体系,全球70%左右的国家都选用欧洲体系,还有20%多采用美国体系,我国采用欧洲标准体系,见下表1。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xx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PM)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

  2燃油经济性

  随着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国纷纷将提升燃效、降低能耗作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手段。美国政府在20xx年8月底正式出台CAFE(CorporateAverageFuelEconomy)标准体系,要求20xx年企业新车平均燃效达到35.5mpg,20xx年达到54.5mpg(见表2)。为此,各汽车厂商针对20xx年的要求,打算通过发动机的小型化来提高燃效并扩大混合动力车的生产。但对于20xx年的指标,仅凭这些方法难以达到要求,PHEV、EV和燃料电池车(FCEV)等新一代技术的导入不可或缺。

  降低油耗将涉及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轻量化等多方面的技术,未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将逐步扩大应用,当然也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在这方面,美国EPA针对CAFE做了详细分析,估计了每项技术的CO2降低、成本增加。在发动机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分析如下(表3):

  作为中国各个自主品牌车企,未来将不得不加入这场应对燃效法规的技术战争,因此在研发及应用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开发、并兼顾性能与成本,而EPA的分析可以作为自主品牌车企节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参考。

  3汽车禁用物质管理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保法规日趋完善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汽车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各国均陆续出台了汽车产品危险物质禁用的相关法规,20xx年,欧盟通过了限制使用4种重金属(铅、镉、铬、水银)的法规。20xx年,欧盟通过了新的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要求对年使用量超过1吨的化学品进行注册、评估和授权。我国《汽车禁用物质要求》标准正在报批,预计20xx年初发布,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铅或其化合物、汞或其化合物、镉或其化合物、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汽车材料法规的意义:一是减少汽车对人类和环境影响;二是提升报废汽车利用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化发展。

  4总结

  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全球汽车的技术格局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多种技术相互融合、阶段性不均衡发展、强强联合、政府扶持的态势。汽车的环保节能作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就促使汽车技术不断升级以适应社会需求,实际上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双燃料汽车、BSG技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在借鉴成熟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黄晖,马翠英.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J].公路与汽运,20xx,05:4-7.

  [2]李孟良,徐俊芳,戴春蓓.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特征[J].汽车工程,20xx,08:741-745.

  [3]宗芳.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政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xx.

  [4]宋波.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及展望[J].科技信息,20xx,25:408-409.

  [5]美国首度提高燃油经济效率标准[J].节能与环保,20xx,03:6.

  [6]车义.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7]江宗瑶.汽车禁用物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机电技术,20xx,01:138-140+143.

  [8]汽车禁用物质检测及零部件再制造标准送审[J].交通标准化,20xx,24:53.

环境保护的论文5

  概述了剑川县农田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指出在农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当地实情的防治对策。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县境内最低海拔20xxm,最高海拔4247.2m,呈环境立体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芸豆、烤烟、蚕豆、地参、油菜、苦荞、燕麦、蔓菁。中药材续断、灯盏花、附子、重楼等强势兴起。野生菌品种繁多,松茸、牛肝菌、鸡纵菌等野生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剑川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农田污染,取得了一定实效。

  1 剑川县农田环境保护现状

  1.1 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

  剑川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于20xx年12月通过了省商务厅、农业厅、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组织的评审验收,综合评判分数87分,居验收最高分。剑川县成为云南省第七家、大理州第二家通过验收的项目县。截止目前,建成以马铃薯、芸豆、松茸、续断、玛咖、香葱、地参、黑木耳、大蒜、金铁锁10个品种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0.365万hm2。出口农产品示范区的创建,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扩大了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利润,带动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1.2 开展城乡“三清洁”,减少农田污染源

  自20xx年在全县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三清洁”工作以来,积极推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和通过“一事一议”向村民收取垃圾清运费、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的工作机制,改变了过去乱丢乱倒生活垃圾的习惯,减少了生活垃圾对农田的污染。

  1.3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水的水质日趋复杂,农村水体对生活污水的自然降解能力降低,迫切需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剑川县充分利用中央、省、州的专项资金和县自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正在开展剑川古城村落污水改造、剑湖东南片区环湖截污、沙溪镇寺登村、石龙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降低污水灌溉面积,从而减少污水对农田的污染。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

  生产中化肥使用比重较大。种植方式仍以化肥加农药的耕种方式为主,各种高效化肥替代了传统有机肥,化肥大量使用现象还未完全转变,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结构被破坏。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难以处理。剑川早晚温差较大,农业生产中大面积使用农膜来保温保水。在自然条件下,废膜很难分解,对农田造成直接污染,以致土壤通透性差,妨碍农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破坏生态环境。

  2.2 农田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有2方面,污水灌溉。剑川县虽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处理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但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做到全覆盖,农田污水灌溉难以避免;水土流失。剑川山区耕地比较多,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

  3 防治对策

  3.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剑川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发挥剑川马铃薯、高原粳稻的传统种植优势,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以“高原猪、特色羊、地方鸡、优质牛”为主的特色生态养殖业,扶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以及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

  3.2 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

  降低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减少其在农田中的残留,提高有机肥使用,才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倡科学施肥。强化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化肥污染的危害性;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农药监管。由专业机构定期抽检农药;定期安排植保专家对农资经营人员开展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易降解的地膜。对于废弃农膜,要强化废弃膜回收利用,减少农膜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3.3 合理规划、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多规合一”政策,从小城镇的布局、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农村城镇建设规划;统筹资金,搞好乡镇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才能保证农田持续产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保护的论文6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资源,过去农民总是将秸秆焚烧,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非常不利于环保。自从禁烧之后,虽然这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大量的秸秆还是给农民的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条件与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秸秆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利用,这就使的大量的秸秆失去了一个有效的处理途径。因此秸秆的有效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这一问题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仍然是困扰农民的一个难题。

  1秸秆利用现状和综合利用

  1.1秸秆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口总数也在不断的上涨,这些都不断的促进着农业产业的发展。现阶段不管是农业生产的规模还是产量全部都有所扩大和增长,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一直以来,秸秆都是被焚烧处理的,但是这样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非常不利于环保,而且在新大气法中的第76、77条已经明确规定各个地方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鼓励并且支持对秸秆、落叶等进行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在20xx年我国秸秆的可收集量达到了9亿t左右,利用量达到了7.2亿t,利用率是80.11%,这一数据明显表示,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地方秸秆的综合利用程度还非常不够,甚至还有很多地方仍然在将秸秆进行焚烧处理。

  1.2秸秆综合利用

  所谓秸秆综合利用其实就是说秸秆的处理需要遵循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变废为宝,始终以环保节能作为其重要的思想理念。就目前阶段来说,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是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就是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秸秆进行粉碎化处理,最大程度的返回农田,降低其污染程度;另外一种就是将秸秆作为有机肥、饲料或是能源等进行再次利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比如秸秆食用菌、利用秸秆发电等都是秸秆良好的利用方式。

  2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增加财政投入

  根据目前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程度来看,想要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相关部门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生态化发展进程。另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秸秆的综合利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费用,比如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秸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经费等,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有效的减轻农民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承担的经济压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真正的让农民做到不愿意将秸秆焚烧。

  2.2发展和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粪-沼-渣生态模式

  发展和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粪-沼-渣生态模式,这就是循环经济,使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其他的产业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生态的完整小循环,这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秸秆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获得经济效益,这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比如山东阳信超前牧业就在这样的生态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将秸秆作为养殖牛的饲料,再将养殖粪便用来产生沼气1。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生产绿色有机肥或养殖食用菌,这一举措将整个链条的资源都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在当地带动了周围一千多户农民走上了新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2.3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

  秸秆看似是没有用的废物,但其实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氢、矿物质和激素,这些都是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的营养元素,而且秸秆的获得相对容易,又没有什么成本,如果发展食用菌产业就可以为农民创收做出一些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实现了秸秆食用菌产业的有效发展,而且已经能够生产出像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十多种常见的食用菌。而且生产鲜菇之后留下的.蘑菇糠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饲料,能够再次作为有机肥使用到土地当中。很显然,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能够将秸秆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增加了秸秆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2.4秸秆发电

  秸秆发电很显然就是将秸秆充分燃烧进而产生电能,目前我国的以生物燃料燃烧进行发电的企业中不仅仅是燃烧秸秆,还有很多都是可以作为其燃料的,比如林业中的废弃物、刀客、玉米芯废弃菌袋锯末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人燃料,发展这项产业能够将这些废弃物充分利用起来,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但是在发展秸秆发电产业的同时需要注意的,这些废弃物的收集与存放问题。

  3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能够实现秸秆的利用,但是利用效果却有很大差别,因此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仍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相关的部门还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加强宣传,另外就是要想保证以上措施的实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秸秆的收集、储存和运输问题,这样的全面进行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门国保.浅谈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20xx,(6):230.

环境保护的论文7

  1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

  1.1水资源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0%,属于全球水资源第四大国。然而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十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严重的水资源匮乏与逐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就连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也开始出现各类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随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业生产污水排放严重,且监管力度不足;③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化肥的污染。加上有关部门对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意识普遍不高,且相关配套设施都不齐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就排导水系当中,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局势。

  1.3水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得到重视,仍经常可以见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在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势逐步恶化,一方面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一方面还大量消耗了我国经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1.4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具有较为发达的山系,这就使得我国南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且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之多,从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1加大法律约束力

  第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将开发大型水资源可能会对流域早上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从而合理协调与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并奖励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检测与调查流域资源的力度,且做好相应的跟踪工作,给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利用资源与生态保护协调体制,有效统一利用资源与生态保护二者间的关系,避免在今后的协调与沟通中出现矛盾或冲突,或是出现比这更严重的情况。

  2.2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一个被尊重制度

  不单单是因为其是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在于其将社会福利也充分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将一个制度的正当性与活力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因为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而使得某些地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限时,则应当合理的给予该地域适当的补偿。其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而导致其自身经济收益降低,对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牺牲,并鼓励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偿是无可厚非,物超所值的。反之,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一律对其进行严惩,酌情征收期生态保护费,并从中提取部分资金来维护与修护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合同的方式,将受益人定为当地居民,并经过多方协商来让双方达成一致,并且机制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保证这些规定得以顺利实施与落实。

  2.3合理利用与开发水资源

  首先,在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时,务必要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将流域与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对其用水总量进行严格把控。此外,对于河道内外的用水应做到合理安排,且在确保地下水系统以及湿地基础用水需求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以确保水资源不受到破坏。其次,应对各流域、地区的水资源情况、生态环境情况、供水现状以及今后供水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合理处理用水关系,杜绝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需对区域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科学确定,做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再者,应对不同地区水资源及其用水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各个地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我国要对节约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予以充分重视,正视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游.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J].法制与社会,20xx(3).

  [2]李洪新.探究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与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7).

  [3]李秋卓.优化水资源管理模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J].吉林农业,20xx(18).

环境保护的论文8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望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百感交集,想到很多,但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三年中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还有家人。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取生教授和石雷副教授,两位导师以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正直的为人在平时的学业中,以及后期的实验中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实验遇到难题是,两个导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帮助,不仅是难题得到了解决,而且是我的思路得到开阔,领会了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从中受益匪浅。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李老师与石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同时,还要感谢教授过我课程的'众多老师还有在实验过程中,感谢实验室各位老师提供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使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感谢师兄童泽军,师姐崔志红、陈小娇,同学刘亚男、周永胜,秦利鹏、陆君、张乾坤、梁秋红、罗漩、周敏等师妹师弟的热心帮助。

  总之,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得到过太多老师同学的帮助,在此向所有提及和未提及的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衷心感谢!

环境保护的论文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为了躲避喧嚣嘈杂的都市,呼吸清新的空气,纷纷涌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风景优美的地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旅游热潮,在今天显得尤其明显。

  但是由于一些风景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过度,造成景区整体生态风貌景观严重破坏的现象。

  那么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景区不是不能搞建设,关键是怎么去进行合理的建设。

  强调风景区的保护,并不是说固步自封,完全限制风景区的发展。保护风景区的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只有建设和保护相互推进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当然,当保护和建设发生冲突时,保护还是首要的事。因为只有原始风貌的景观存在,才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可能。

  在我们这次的胡成岗水库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上述的这些问题,努力找到保护和开发的一个最佳契合点。一方面人为痕迹不宜过重,但也不能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既有适度的开发,又有合理的保护;既突出优势,又保护特色。

  该项目立足于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如何在设计中体现风景区的环保理念。

  项目位于金坛美丽的茅山风景区内,景观基础良好,优美自然的山水景观资源,现状植被生长较好,群落完整 ,乡土气息浓郁。(图一)

  规划中结合现状,并尊重现状,强调自然化、生态化,在满足布局功能的前提下,对山体、水岸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处理,形成生态独特、自然秀美的山区丘陵滨水景观。

  充分利用现有植被,基地内现有的大树与植被群尽量保留,规划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群落式配置。

  问题二 如何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项目中别墅区的开发和一般楼盘有所不同,表现为三方面的利益牵制,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首先,由于项目位于风景区内,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划控制,因而要体现社会效益;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规划周边地区一个很主要的控制影响因素;最后则是发展商自身利益,即如何将资源优势最大化。

  规划充分协调这三方面的因素,在建设时机成熟与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开发适当的别墅项目,有利于整体性的商业运作。

  规划在尊重自然地形地势的基础上以

  用地西侧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用地,其余为风景名胜区外围用地。所以规划在西侧严格控制商业项目的开发,别墅选址在东侧的山丘上。(图二)

  规划以组团化及分散化的模式布置休闲别墅组团,各组团或别墅片区沿中部水体平行展开,与水体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保证每个组团都有良好的外部景观。别墅以较低密度进行建设,避免了大体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破坏山形山势,着力于打造纯生态山野别墅群落。

  问题三 如何解决景区内的建筑风格不伦不类,杂色纷呈,与景区风格大相径庭的问题。

  以主体量加上小体量组合为整体建筑群落,采用坡屋顶形式,屋面形象多样变化,建筑群落主从关系明朗,以院落化空间组织群体关系。建筑建议采用暖色石材砌筑的墙面,木材质感的支撑结构、青绿色瓦屋面等趋于自然本色的环保材料构筑建筑,建成后的运作也尽量使用生态能源。通过调和稳定的色调,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相协调,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总体设计构成一个完整、调和的空间氛围,展示度假区独特之景观。

  问题四 风景区如何进行节约建设。

  规划在充分调研现状地形的基础上,对水体利用和竖向进行了专门的设计。

  充分利用基地内现状竖向,结合道路设计,对其进行整理、利用,避免大面积的地形营造,保证区内建设的土方平衡。

  滨水地带湿地景观的营造,也充分考虑园区建设总体的土方平衡。

  在规划布局完善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较平坦的场地布置建筑与硬质铺装,以延续现有地貌,减少工程量。

  结语:

  胡成岗水库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吸取以往风景区失败的案例,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活动需求的基础上既有适当的开发,又有合理的保护。对今后风景区项目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环境保护的论文10

  化工污染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化工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化工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完善对生产加工的管理,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强对生产程序的监督,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全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管理部门,完善对企业生产环境保护的管理。本文阐述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

  0前 言

  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的发展,持续永恒的发展,必须重视环境,如果某个国家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长久下去对国家的经济一定有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和平的年代,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不力,对人们各方面都有一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周围环境不好,自然环境退化,影响人们工作的心情,必然人们会产生不满情绪。

  一、化工企业生产引发环境问题的现状

  1.各地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加大财政收入,支持化工企业的.入户

  化工行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化工行业布局性环境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企业已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和饮用水源的安全。

  2.化工企业的污染转移现象明显

  国际向国内转移,发达国家因这些行业污染严重而缩减产量甚至不生产,国内市场因此快速增长并以出口创汇居多,最初多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山东等。国内区域间转移。随着对环保感受和认知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认识到污染的代价,在大型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换的基础上,重污染产品又开始了新的转移,从城市到郊区和农村、从东部到西部,如农药正在从浙江和江苏的苏南向苏北转移,铬盐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3.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监管能力不够

  根据全国环境风险排查情况,已有化工项目的直接监管者大都是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新的化工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仅占1.7%,由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审批的达77%。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往往缺乏化工企业毒性污染物的监测仪器和合格的技术管理干部,面对数以万计的化工企业,其监管能力远远不够,客观上给企业违法创造了条件。

  二、化工生产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1.环保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

  有些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下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按标准进行,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很严重问题。现在很多化工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治理与自己关系不大,认为环境治理主要是政府的事情,对环境保护法缺少认识,在企业宣传中,环境保护只是口号宣传,没有落实到实质,对国家提出“谁污染,谁治理”缺乏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化普及。据调研,现在很少化工企业成立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专门负责环境保护问题,即使有的企业有专门环境部门,但也是一个样子,是应付政府部门检查的。化工企业应该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引下,成立自己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让其领导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大问题。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治理需要时间是漫长的,用来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树立人人环保的决心,增加环境意识。

  2.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府要相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我国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法规文件不多,尤其对一些化工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处理的相应法律文件不多,今后政府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让一些化工企业的老总,环境保护的高压线不用触,一触到立马清除其行业,让化工企业人人自危,不要有侥幸心理,自觉处理好自身企业的环境问题,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让全球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

  3.化工生产对水与空气污染严重

  化工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有些化工企业的生产,对环境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能不生产,比如石油化工,造纸等,但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水如何处理能变成合格的水,这是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目标要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使废水得到合理应用。废气要经过净化,达到合格标准,在排放空气中,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与废气的排放有很大关系,现在全世界都注重废气问题,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加大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一定会把废水、废气治理好,变废为宝。

  三、对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的举措

  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在化工企业中,政府要引导企业领导对环保的意识,一个化工企业只有领导真正重视了环境污染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全世界一年有多少工人在环境不达标的企业工作,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有的甚至死亡,要在职工中加强环保宣传,意识到环境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2.健全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主管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对化工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触犯法律,一定要严办,把环境保护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达标排放

  环保投入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做到增产减污。首先,要加大环保投入。石油化工企业要利用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其次,要利用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对还未建立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的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测,确保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4.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对污染源的监管、监控中,应考虑对毒性物质如一类污染物、苯系物等特征因子的监控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总量控制因子的管理上。应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三废治理科研投入,建设国家级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平台,如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多年来进展不大,应依托有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进行产品与配套的治理技术开发。坚决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和装置,制定化工各行业环保准入条件;化工企业改扩建项目须通过“以新带老”做到 “增产减污”或实现区域削减。凡是区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的地区,应控制新上任何增污项目,以改善环境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越来越重,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现场检查频次,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取有效的手段,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的论文11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民水平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让农村建设越来越好。可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由于对环保的不重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能小觑的。这不仅影响了新农村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文章就农村环境的保护以及创新后的节能减排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节能减排机制;农村环境保护;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大范围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并且也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可是一些地区政府只注重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的模式势必会影响农村日后的发展以及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农村节能减排机制的创新以及环境问题的保护应该马上加以解决。

  1、农村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

  1.1关于畜禽的养殖

  过去牧区与农业区进行畜禽散养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已经开始了城镇郊区与大城市集约化养殖,甚至已经成为了独立行业[1]。但是,目前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农牧出现脱节的问题频频出现,让农村的环境遭到破坏,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1.2关于生活垃圾

  社会的进步也带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目前的物质消费比重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生活垃圾的出现,每天大量垃圾的露天堆放。不仅如此,居民们也会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村庄的地面或者沟渠,日积月累就造成了水源的污染。

  1.3关于化学制品

  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工业化发展也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农村也有关于工业化的问题被不断凸显出来,这必须要得到各地区的重视。比如,化肥的使用就会造成土壤的贫瘠以及动物的减少,这就会给生物链造成破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2]。

  2、创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2.1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体系

  地区相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让企业树立严格监督的意识,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增产却不增污,对于清洁生产要进行大力的推行。具体的实施策略有:进行污染源的治理、防止企业将落后的设备或污染转嫁给农村、采取相关惩罚措施等。

  2.2环境监督体系

  农村要时刻将环境监督管理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要对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比如:严格按照法律对环境监督进行加强管理,对于违法行为必然严惩;还要将农村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管理与规划进行不断提高,在这其中还是要建立严格的评价机制;最后就是对环境管理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将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继续健全。

  2.3环境宣传教育

  有很大一部的农村居民对于环保意识还不够强,这就说明环境宣传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对于环境体系的建立也势在必行。要让农村人都养成关心环保和参与环保的大环境中来,争取让此项工作体系化、规范化以及社会化。其中具体措施有:对新闻媒体的各种宣传报道都要加以关注。对“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口号加以落实[2];还要将居民的生态建设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以提高。其实环境保护关系到的是当地人们的生活以及子子孙孙的生活保证。

  2.4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对生活在农村的居民而言,生活用水占了农村用水的大部分,我们一方面要宣传节约用水的习惯,鼓励居民用水时要节约,另外应体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一些生活用水通过科学的.方法再次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但需要居民的自觉,也需要一定科学的使用方法。例如用收集的雨水浇灌花园植物,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储存槽收集雨水以便花木浇灌之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2.5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

  目前,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能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的加大,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必须认清的是,自然资源普遍为消耗型资源,也就是利用了便会减少。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而我们所熟知的太阳能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能源,太阳能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焚烧带来的污染。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应积极提倡对太阳能的使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完成对太阳能的转化,将收集到的电能用作水发热以降低对家用电能的消耗。

  3、农村环境保护的体制创新

  3.1关于环境科技方面的发展机制

  我国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就是科技,这更是创新的基础,只有进行一定的体制改革,才能切实的将环境保护落实到位。因此,对于科技的大力投入是环境保护的最高标准,当地政府应该聘请专业的高科技人才来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让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实现的更加顺利。

  3.2发展与环境的综合策划机制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从环境保护的程度中体现出来,必须要利用环境保护来建立一种经济发展措施。比如,控制和防止土地的沙漠化,建立生态防护林工程体系,将绿色植被面积加以扩大,以及植树造林活动的频繁开展等等。总结综上所述,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通过建立农村环保及节能减排创新机制,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将更多的农村环境面貌还原到原始状态,让本该属于乡村的阳光雨露和鸟语花香重回新农村,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贻平.论农村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机制创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11):17-18.

  [2]李玉辉。以制度创新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评介[J。经济研究参考,20xx(54):53-53.

环境保护的论文12

  1公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污染的表现主要是,在施工中所出现的生产与生活污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就会污染地面水环境,甚至对地下水源也产生危害。在公路桥梁基础等施工过程中,洼坑排水以及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排入到河水中,会增加水质的含泥量。

  2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合理选择路线,精心设计

  要减少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破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相对合理的路线,在路线选择的时候要远离那些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包含多个方面:像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等。公路路线在经过那些植被比较茂密、动物种类比较多的路段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公路对于主河道的侵占以及对于周围植被的破坏。进行路线设计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对自然水系产生的影响,就要把传统的定线方式改变,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定线的效率,还能使线路的布设跟沿线的地形吻合,减少断背曲线等不良路线。在纵面设计的时候,要在平面线位的配合下进行因势利导,不能过分的追求高指标,要减少大填大挖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对自然植被所产生的毁坏。

  对于湿地、水源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特殊地段,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绕行。那些不能避开的,就要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环境破坏。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原有的自然稳定性,因为开挖问题就可能导致应力释放引发坡度滑动。当前很多设计都很少考虑到应力释放问题,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出现滑坡问题之后的治理费用要比之前避免滑坡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此外,还要重视公路排水设计问题,因为排水设计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公路本身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出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2.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2.1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就要注重对公路施工机械的保养问题,保证机械有足够的润滑来减少噪声。对于施工路段在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小于150m的情况,要限制施工的时间,也可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施工噪声对于居民生活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工人的劳动保护,要实施轮班机械操作制度,减少大范围接触高分贝噪声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在噪声周围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工人,发放相应的耳塞等保护工具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公路防噪声屏障,把金属、轻型符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2.2.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防范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工作,在粉尘材料运输的时候要有遮挡措施。料场与搅拌站要设立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在距离两百米的范围之内不能出现集中的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等。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沥青材料搅拌厂要设置在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点之外的风向处,这样为生产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爆破技术,可以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以及装药方法,强化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爆破所产生的粉尘污染。

  2.2.3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施工带来的水污染,以路边沟的路边水污染为例,要把路面的水跟农作物灌溉的水分开,可以在公路沿线设置一部分集水池,把公路路面水导入到这些水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3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建设在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公路建设管理者重视公路建设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保护的论文13

  摘要: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草原退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的环保资源,探讨了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声、防止水土流失等,能够在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园林植物中的环保资源

  1.1环境监测资源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对大气污染表现出较强的敏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时,往往有不同的反应[1]。因此,这些具备以上特性的植物能够成为环境监测指示资源。例如,用于监测SO2污染的植物有:乔木中的白杨、雪松等;灌木中的月季;地被植物中的彩叶草等。当大气中的SO2浓度超标时,这些植物的叶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变黄或出现斑点等。用于监测CL2的植物有:鸡冠花、枫树等,这些植物对CL2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如果大气中氯气含量超标,叶片就会出现斑块和正常组织界限模糊,甚至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的现象。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根据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含量的反应程度判断出环境是否被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2环境净化资源

  园林植物净化环境的原理在于,通过植物的气孔与角质层吸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污染物,经由植物维管系统运输与再分布,经过植物自身的代谢功能,从而完成对污染物的分解。作为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SO2所产生的危害也是最严重、最普遍的。很多园林植物资源都能够分解吸收SO2,其中以乔木或者灌木等木本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悬铃木、杜鹃、海桐、垂柳等。此外,地被植物中的菊花、石竹等也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SO2。作为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氯化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取代酶蛋白中的金属元素,酶蛋白活性一旦丧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能够吸收分解氯化物的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例如,臭椿、侧柏、紫藤、桑树等。

  1.3环境修复资源

  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其生存环境中的氮、磷等有害元素,利用这些元素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或者由根系吸收后运输至自身的茎、叶等部位,大幅降低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现如今,土壤污染中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也是最难治理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存留时间较长,是对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富集重金属,例如,雪松、圆柏等,尤其是肾蕨,其对重金属中的砷元素达到了超富集水平。对重金属中的锌元素有较强富集能力的植物有:杜鹃、红枫、月季、丁香等。

  2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用于对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一些植物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表现出了特别的反应,其叶片的敏感度较高,环境被污染时,一般会出现枯萎、变色等症状。在监测环境污染时,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这些敏感特性,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在需要进行监测的大气污染区,定点栽培指示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反应,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指标和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的种类与含量,甚至是对大气污染的历史做出推理[2]。例如,需要监测SO2时,可利用对其敏感度较高的紫荆、油松等植物,通过检测这些植物叶片、树皮等硫物质的含量,推测大气中SO2浓度,如果含量超标,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

  2.2用于对大气污染进行净化

  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它们在净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需要治理的环境污染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资源进行治理。例如,在城市中心地区,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可以种植银杏、国槐、海桐等,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2.3用于对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

  很多园林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通过根系吸收把土壤中的重金属运输至地上,这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美人蕉、构树等植物在富集重金属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对土壤中的铅、镉等有较好地去除作用。另外,现代人工浮床技术的使用,可利用植物治理水体污染,绿萝、睡莲等在治理水体污染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哈斯其木格.浅析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20xx(12)

  2杨艳红,李卫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xx(3)

环境保护的论文14

  1 引言

  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时变性,涉及多部门、多地区和多领域,需要处理海量的各类数据,这为问题的解决增加了不小的难度[1].本文从分析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入手,对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生态环境相关的数据资源,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及关键技术展开论述。

  2 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现状分析

  目前,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三类:

  地面监测数据:此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地的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由于各系统开发时期不同,技术手段各异,数据格式多样,各系统之间很难形成信息共享。

  遥感监测数据:此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

  地理信息数据:此类数据的来源主要有野外采集、地图数字化和航天遥感采集、摄影测量等。

  目前,传统的信息化技术在环境数据整合工作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上述三类数据的统一存储、协调工作,真正建立起实用价值大,适用性广泛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还没有相关的工作开展。

  3 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技术[2],对于处理超出传统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和分析处理能力的多来源的、海量的数据集群,具备天然的技术优势。大数据技术的主流应用框架是Hadoop 生态系统。它以 HDFS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 MapReduce 分布式计算框架为核心,可以对大数据进行高效的分布式处理。

  4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大气、土壤、水、生物圈、气候等方方面面。为此,我们在推进大数据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采取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选取对环境影响比较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利用 Hadoop 生态系统中的 HDFS 技术,建立起秦皇岛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未来,通过建立基于此平台的大气业务应用系统,我们可以对秦皇岛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来源情况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这一应用模式的探索,也将为未来更广泛生态环境数据的综合性分析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台所采用的地面监测数据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情况、火电企业污染排放情况、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情况、水泥企业污染排放情况等。

  平台所采用的遥感气象数据主要是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发布的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FNL)资料[3].我们不直接使用 FNL 的原始数据,而是采用经过 NOAA-Air ResourcesLaboratory(ARL)预处理模块转化后的数据。基于 FNL 资料,可以计算在某一时段内抵达秦皇岛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从而有助于配合地面监测数据揭示秦皇岛地区大气污染的可能来源。

  纳入平台的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有两类:(1)图形数据:此部分数据以矢量图形的形式存储于 HDFS 系统中。它们的来源主要是利用搜狗地图所提供的静态地图 API.(2)文本数据:此部分数据包括:a)监测污染源的位置数据;b)交通拥堵情况;c)气流轨迹数据:此类数据由 FNL 资料计算而得。各类文本数据都将构成独立的图层,利用搜狗地图提供的 API,标注于图形数据之上。

  5 关键技术研究

  各类数据会被存入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我们采用 Hadoop 分布式集群结构作为大数据平台的存储结构。我们使用 100 台 PC 级电脑构建起分布式数据存储集群,每个节点同时承担计算和存储的角色。各个数据节点中存放大气污染相关的大数据。元数据主节点则存放各类大数据在数据节点中的副本分布位置。元数据辅助节点承担与元数据主节点类似的任务,当元数据主节点宕机时,可以重新启动元数据主节点。元数据主节点上保存着访问 HDFS 文件系统的索引信息,它们主要来源于数据预处理过程中提取的元数据。对于修改元数据主节点信息的操作,事务日志中都会插入相应的记录。而数据索引到数据存储的映射,副本的位置及编号等信息,都存储在元数据主节点所在的本地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映射文件中。

  对于大数据而言,要想实现数据的高效稳定的访问机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对数据分块存储并建立适宜的物理数据副本规模;(2)采用适宜的副本存放策略和数据读写策略[4].我们采取了搜集数据访问反馈信息的策略,利用统计学方法实现了副本规模的动态调整。而对于副本的存放策略,我们考虑将不同副本存放于不同机架的电脑上,以保证一个机架出现故障时不致丢失数据,并且还能在读数据时充分利用不同机架的带宽。数据的读取策略则采用从距离读请求节点最近的存储节点上读取数据。同时,我们将对数据加工的相关业务代码从加工请求所在的电脑发送至数据副本所在的电脑执行,尽可能不在电脑之间进行数据副本的传递,以提高写数据的效率。

  6 结论

  本文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将秦皇岛地区的地面监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在一起,建立起秦皇岛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使相关的业务应用有了一个统一的底层数据支持。未来,我们可以基于此平台建立大气污染数据分析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对秦皇岛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来源情况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永亮 , 俞海 .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方向 : 国际社会的观察和建议 [J]. 中国环境管理 ,20xx(01):43-47.

  [2] 肖筱华 , 周栋 . 大数据技术及标准发展研究 [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xx(04):34-38.

  [3] 赵恒 , 王体健 , 江飞 , 谢旻 .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 TRACE-P 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J]. 热带气象学报 ,20xx,25(02):181-186.

  [4] 宫婧 , 王文君 . 大数据存储中的容错关键技术综述 [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xx,34(04):20-25.

环境保护的论文15

  【摘要】现代城市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建设了大量有利于环境改善的设施,然而在环境改善的同时,城市内许多人为因素也在造成环境的破坏,例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负面因素,此时这两个因素形成了冲突关系,相互抵消对方的能效,就目前状况而言,负面因素“略占上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许多城市开始实行环境监测工作,以此来对局部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环境监测工作是指对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监测的工作,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获取当前环境状态的完整信息,以此来判定环境的质量是否达标,如果存在不达标现象,则可以针对信息表现确认具体弱项,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概念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业界的推崇。本文为了证实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价值,将先对环境监测的应用重要性进行分析,再介绍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措施。

  1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1.1提高环境保护的深度

  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人工模式,该模式在运作中,仅凭工作人员的肉眼、主观见解、经验以及一些简单的设备来实现对环境状态的检测,那么在此模式下,人工首先会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而降低整体工作的质量,其次主观的见解与经验决定了其工作缺乏可靠性、科学性,往往出现错误的工作结果,最终因为环境质量状态的体现存在多维度特性,所以简单的设备并不能保障检测信息的完整性,结合上述可见,传统人工模式的工作的质量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1]。而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之下,其主要以先进度较高的设备来作为环境检测的主要工具,工作人员通过先进设备可以完整的获取环境质量信息,之后再针对设备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此时即可判定当前环境的质量状态是否达标、环境中具体污染因素等等,以此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

  1.2推进城市规划发展

  在上述基础上,通过环境监测应用可以得知环境中具体的污染因素,当中可能包括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因素,例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处理等,这些因素因为与社会运作有密切联系,依靠简单的处理手段难以根治,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城市规划工作来进行处理,例如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通过环境监测,确认了污染因素为工业排放问题,那么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分析工业排放污染的具体形式,即工业排放源是否正确、工业区是否过于密集等,确认具体形式之后,通过相关的协调沟通以及解决措施即可根治此类问题,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之下,可以在保障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城市的规划发展,使城市环境的质量得到保障[2]。

  1.3环境治理成本降低

  传统人工模式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环境质量信息,导致在进行环境治理时,往往需要对整体环境进行治理,此时就使得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本较高,而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加强,无需进行全面治理,以此降低了环境治理工程的成本。这种表现,对于社会经济资源而言具有十分现实的保障意义[3]。1.4环境预测功能许多环境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潜伏性,此类因素并不会第一时间产生作用,只有在达到一个临界点或者受到某些特殊条件的触发之后才会爆发,此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现象,例如雾霾现象就是典型的潜伏性污染因素表现,通过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效对此类污染因素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其当下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具有爆发性威胁、爆发时间、爆发条件等,之后在针对这些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有效的对此类因素进行控制、消除,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能效。

  2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措施

  2.1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结合环境监测中的先进设备与预测功能,可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前瞻性,但因为部分污染因素的处理需要时间,所以在发现一些污染因素之后,除了要对其进行处理以外,还要提醒城市人群对自身的保护,避免一些环境污染因素对人体造成影响,此时就需要构建相应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此系统属于网络技术的一种,在现代网络发达的环境下十分受用,其能够与多种网络端口相互连接,例如PC端、移动端,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端口来了解环境的质量。具体来说,在网络端口上可以将环境监测信息分为两种展示模式,即粗略等级评估模式、详情介绍模式,前者主要展示环境质量综合信息,一般分为质量好、一般、差3个等级,并采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环境污染的程度,此举可以直观、简洁的将环境质量状态传达给城市人群;后者主要展示环境保护工作所得到的具体信息,即环境质量中素有内容的状态水平,有助于人们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另外,此部分还能展示预测信息,以此可以提醒人们控制自身的某些行为,以免出现环境污染。

  2.2环境监测人员水平提高

  因为在环境监测当中,采用了许多先进化的设备,此时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而因为传统模式的影响,许多相关单位内原有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发挥更好的能效,相关单位应当重视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此目的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毕业生聘用的方式来实现。在专业培训当中,主要围绕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技术来制定培训内容,之后要选择具有良好潜力的受训人员,最终对其进行培训,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毕业生聘用当中,主要可以通过校园专科渠道或者社会渠道来聘用专业毕业生或者对网络技术具有良好理解能力的人员,但为了避免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应当在聘用时,严格考量其真实的技术水平。

  2.3工作制度调整

  环境监测的应用与传统人工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以往的工作管理制度将不再适用,相关单位应当针对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内容等,针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例如要求工作人员在收集环境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建立相应的审核渠道。

  3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当中首先结合前人研究,了解4项环境监测重要性的表现,即提高环境保护的深度、推进城市规划发展、环境治理成本降低、环境预测功能,最后阐述了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姚瑶.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xx(12):174.

  [2]赵倩倩.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7):94.

  [3]杨继明.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民营科技,20xx(3):224.

【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环境保护论文【集合】06-27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