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

时间:2024-07-15 18:37:04 计算机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汇编1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汇编13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1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改革 措施 ,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业升级;计算机;人才培养

  1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升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促使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类专业高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全面贯彻安徽省“十二五” 教育 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作用,笔者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提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有利地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深入发展,也满足了新型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同质化

  目前我国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更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而现实中,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素质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市场需求,也不可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向示范学校看齐,全国出现课程体系同质化倾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与地方经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1]。

  2、2专业教育滞后于专业知识的更新

  从信息技术发展来看,方向日渐增多,分工越趋细化,学科的不同领域匹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往往大相径庭,而高校在知识的积累与传授上,远远赶不上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进步速度,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社会、行业、岗位各方面的脱节。

  2、3 教学 方法 死板落后

  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大多采用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讲授中又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主动创造能力低下。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

  2、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僵化

  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是考试就是考查,大量的格式化的笔试或机试题目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2、5综合实践环节过少

  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实践教学内容存在不足,在实践项目的体系安排上基本上是验证理论性的体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前后实践项目之间纵向联系较少,在不同课程之间横向联系更少,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1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

  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自身条件,建立连动机制,适时的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3、2课程体系模块化和职业化

  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根据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模块,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化。将课程体系设置成基本素质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拓展技能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遵纪守法的意识、诚信品质、扎实的 文化 功底、吃苦耐劳精神;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基本的图像处理能力;专业技能模块由三个部分组成:软件编程部分、网络建设部分和网页设计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拓展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教材建设是能力培养的保证,在选用教材方面坚持职业化。通过选用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建立校本教材等方式,使得教材的内容职业化,课程体系结构化。使学生在校所学内容即工作所需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教育方式工学结合化

  建立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 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模块化和职业化的基础上,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课程实训、模块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改善教育模式。模块中每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训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知其理还要知其用;模块实训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完成,通过仿真的项目帮助学生综合课程知识,构建相应的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业即将结束时完成,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顶岗实习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实际进行工作,在工作的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 总结 学习成果、提高职业能力。学生实习实践的安排采取灵活机制,可以采取学生到企业见习、企业人员到学校指导、学院建立模拟工作环境、学生成立校园虚拟公司进行运营等方式。

  3、4教学组织多样化

  为实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拟采用“2+0。5+0。5”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在校内进行2年扎实的教学与技能实训,再进行0。5年的综合实训,然后在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双元制进行0。5年的实践教学和岗位培训。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呈现、团队协作、工作模拟、工学交替等方式,将老师讲授课堂移到实习实训地点,是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目的。另外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开放的学习实训交流平台[3]。

  3、5师资队伍多元化

  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应用型”的目标定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4]。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具体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专兼结合,有较高造诣和丰富实践 经验 的师资队伍,这是达成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保证人才培养双元制实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春杰。能力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自然科学版),20xx,32(2):176—179

  [2]杜娟,衣治安,刘志刚。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8):38—39

  [3]易万程,桂颖。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xx(1):75—76

  [4]范颖。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校园(理论版),20xx(6):52—5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2

  近些年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也由此得以设立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制约了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时间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一大主流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内容层出不穷,这就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问题,学生所学的内容跟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务必贴近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硬件维护、软件应用、网络配置与维护、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在毕业之后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以便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其教学的方式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具体说来,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计算机有相当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予以展现出来,继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再者,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系统,这样学生有问题或者疑虑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由此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在对高职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其文化技术水平的因素,找到适用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高职学生的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在入校前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而有的学生可能接触过电脑并已经相当熟练,在同一个班级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好”,同时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这是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因而务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

  即便是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基本上都是直接套用的普通高校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再者,有的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技术不相符,教材的内容已经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此类滞后的教材势必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课程的效率,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十分必要,所以,教师需要切实了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情况,了解掌握哪些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就业,以此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是要以实际能力做支撑的,编写高职教材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

  (五)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师资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都偏向于老年化,这些教师可能对以前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但是对于最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则显得有待全面,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的教育并不能够满足用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学校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及时引进新鲜血液,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帮助计算机教学,从而让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凭借所学到的知识获得就业岗位。

  三、结语

  总之,时代及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也随之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纵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应当积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脱颖而出。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3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将相关职业标准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我们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方向多,不同学院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例如,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但是,针对不同方向的次要岗位而言,则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可以从事电脑的组装和销售等。因此,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等院校学生的评估提出了具体标准,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高职高专等院校培养的是专项人才,应该严格遵从以上要求。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市场调研,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就业的需要。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存在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障学生有所成,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便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设计的十分科学合理,如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则会直接导致培养人才的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动力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学生志愿时,考虑的最多的是能否被录取,有的选择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部分学生是调剂录取的,这必然会给专业教学提出挑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不清楚,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将学习看作是一项应付考试的任务,这样就很难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就。其次是专业知识陌生而难的问题,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是新的陌生领域,在接触到的所有概念等都是陌生的,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再次是学生对就业问题过分忧虑,社会虽然已经逐渐认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但是,高职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仍然很高,主要体现在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上。对就业问题的过分忧虑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策略研究分析

  首先,增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技能有硬技能和软技能两种,硬技能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软技能则是指能为工作单位和个人发展带来其他利益的能力。有报道指出,应届高职毕业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口头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大学生毕业工作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交流能力、积极学习和协调安排等。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革,除了要能够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必备基本能力与素质外,还需要强化职业技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等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根本,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要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并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为良好的教学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学习主动性。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悉专业的岗位要求;其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职业规划,逐渐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及时解决学生对就业等问题中出现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的就业心理。第三,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何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才能实现对人才的高效培养是高职专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别于其他本科等院校,高职学生对于计算机等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分层化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即针对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学习。

  其次,专业就业岗位要有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层次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合理制定。

  再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应该和岗位技能标准相互一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更新速度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最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新技能指标可以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达到相应的岗位技能标准水平,提高教学水平。高职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技术型专业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4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就业引导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算机的动机不成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计算机学习,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这也提高了教学难度。

  二、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一)针对就业导向设立“精理论、多实践”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办学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二)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

  上文己提到,近年来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很大的提升。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这些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多。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教师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把教师定期送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和实践,了解和参与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积极提供教师在大学或者国外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自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加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是检验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其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设置专题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申请,利用空余时间自发的展开实验。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课程的设制要体现学科特点,为教学机构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5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人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重点专业,将现代学徒制学科应用其中,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文章探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适宜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在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1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关注,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展了不少探索和研究,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现代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及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总结归纳,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于20xx年,在《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xx—20xx)》中明确指出,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将逐步落实,采用两种教育制度及劳动制度,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此外,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xx—20xx)》中,针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深入详尽的规定,以促进校企合作,让各个区域内具备相应能力及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之中,以彰显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在20xx年,教育部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颁布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并选择一批院校作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

  2践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价值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专注到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适宜情况及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一一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完善教学设计,避免由于教学设计不严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等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要选择优质适宜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将企业工作情景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需求,从而逐步丰富自身工作经验,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并重[2]。

  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堂体系改革

  3.1课程目标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明确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此为基础,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考核评价这些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基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目标,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而现代学徒制体系有效调整了传统课程目标的'局限性,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在20xx年,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秉承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之际,需要选择适宜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采用交流会谈、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措施,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3.2课程内容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学校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职业素养以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以及组织予以重视,从而在专业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关于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符,让教学内容能够包含相应工作任务的各个阶段,并将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规定,适当深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彰显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研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故而在课堂内容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兴技术成果及知识,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此外,在课程内容组织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能力水平,关注部分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佳的现状,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课程内容组织。一方面,在组织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具体工作人员运用到课堂内容建设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知识体系,科学整合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就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针对不同层级岗位,具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高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保工作任务设置的适宜性,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积累。

  3.3课程实施建设

  在完成课程目标设置及内容设计之后,高职教师要开展课程教学,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任务,增进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实施的各个阶段,高职教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内容。首先,高职教师要完善工作目标与任务设计,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将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进行阐述到位,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细致的了解,知晓学习过程及步骤,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分析研究,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具体任务,科学应用团队合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处理相应任务的效率。此外,对于学生相应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对于学生工作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采用客观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4课程考核评价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题体系建设中,要体现层次性,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训课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试卷考核科学结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要点。在教学评价环节,试卷考核能够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增进理解的作用。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平时表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整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及内容,科学设置两者评价方式在其中所占比重[3]。

  4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对其具有深远影响,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践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不足,增进校企合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平,李纯,邱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20xx(3):110-112.

  [2]李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建材,20xx(4):114-116.

  [3]王玉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烹饪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0):28.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6

  摘要:随着现代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和执行中,且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资讯管理的开发和创新建设成为资讯资源延伸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大环境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资讯管理相互融合,可发挥计算机技术及资讯管理的应用优势,推动双向创新和发展,不仅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资讯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资讯管理为内部的稳固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本文选取以某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资讯管理建筑为出发点,对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整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取丰富的管理和应用经验,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资讯管理的有效融合。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技术;资讯管理;整合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下设21个专业,其中包含45个专业,高校教师共1235名,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35名,资讯管理技术人员278名。每位员工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如下:作业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64位,区域设定为中文简体,系统制造商为MSI,系统型号为MS—7871,处理器为[emailprotected],~3。1GHz,记忆体为4G,晶片型别为IntelRHDGraphicsFamily。

  1、2方法

  随着资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资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工作方向及管理服务。在现阶段,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增强资讯管理观念。当今社会是资讯化、网路化全面发展的社会,资讯科技也无处不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领域间的竞争机制愈发激烈。若想在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高校则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有效、准确的资讯资源,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资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资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针对此种情况,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对资讯管理形成正确、科学的理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者需要主动了解部门工作的相关事项,强化自身对资讯管理的认同感和理解力。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的既定目标,逐步增加资讯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中资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其次,建立健全资讯管理体系。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充分有效融合,需要以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计算机自身装置的便利性和便捷性,提升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资讯管理中,需要资讯科技人员掌握计算机中资讯管理的应用方法,并在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资讯管理体系。只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方能确保资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执行。通常情况下,专业化、科学化的资讯管理系统不仅包括网路技术、资料库,还包括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技术。这就要求资讯管理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熟悉网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在资讯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使网路管理体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提高网路执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高校中的资讯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资料库中适当增加相应的资料和资讯资源,将常用的资讯资源与必备的资讯资源融合,并实现合理储存,便于后期查询和检索。通过建立健全资讯管理体系,可提高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的.资讯管理质量。最后,提高资讯管理质量。当计算机技术与资讯资源实现融合和统一管理后,常出现大量的相似资讯,这则造成资讯资源的重复,影响高校内部资讯资源的有效管理,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的资讯管理者需要对资讯管理工作和资讯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改进和优化资料库管理,充分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处理重复资讯。同时,需要对资料库中的资讯进行重新整合和管理,及时更新资料资讯,切实提高资讯管理质量。此外,资讯管理者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都按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针对资料的具体差异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标准,同时制定相应规定和目标,按照相关标准严格处理不同资料差异。资讯管理者仍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使其适应资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结果

  通过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可增强资讯管理工作人员及资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实现多行业的资讯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资讯管理体系、提高资讯管理及服务质量,可实现资讯管理系统的处理、更新和优化,解决资料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更新资料库中的资讯内容,建立全面化、清晰化的资料资讯管理体系。

  3讨论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快捷性、便捷性,当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充分融合,可实现资讯管理在技术上的巨大飞跃[1—2]。上述两种技术的有效整合对资讯管理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可提高资讯管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工作质量,实现资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国,诸多高校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计算机技术,不仅便于图书管理的快捷、准确分类,也便于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资讯管理者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充分丰富资讯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3]。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管理技巧,不断丰富资讯管理内容,保障资讯资源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此外,资讯管理人员要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管理方式,提高各行业工作效率,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201408:314。

  [2]滕华,朱维娜,陈世亮。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资讯管理的整合[J]。电子技术与软体工程,201515:175。

  [3]杨雪寒,焦玮。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资讯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月刊,20154:67—68。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7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序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大专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力,那么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对学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计算机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1]。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响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

  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提成的阻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还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但教师的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专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再加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2]。在课堂上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并且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

  3、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络。

  目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各个知识模组之间的联络性不强,再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一些知识无法做到自主的联络和整合,久而久之导致了各种知识过于分散,在对于知识的应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遗漏和忘记,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

  二、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1、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的技术比赛,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提升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立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目标的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和杂乱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每一项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达到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规定,尽量的将教学掌握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优势。另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增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学生自我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有着自身差异的学生还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3]。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以此来透视学生的内心,明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策略。

  4、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提高和培养,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内容上面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扩宽教师的知识面。在高素质队伍的支援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才会更加的全面,学习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4]。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做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大专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薇。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碟软体与应用,20xx,19:244+246。

  [2]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11。26。

  [3]郑康林。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xx,23:98+58。

  [4]郑秀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xx。03。25。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8

  [关键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的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均已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需要提升具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保护意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况,分别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用途和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再次讨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

  [摘 要]计算机应用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经验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2.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3.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4.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7).

  [2] 冯丽萍,张华.浅谈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xx(08).

  [3] 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xx(07).

  [4] 蒋天宏.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xx(3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9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的源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保障我们自身信息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对安全问题异常关注。从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入手来分析现有的网络安全现状以及解决这些威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伴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产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制约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定。但计算机的安全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探索,最终找到一个安定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由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安全主要指保证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会遭受自然或者是人为的破坏。这些破坏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一般是指计算机硬盘和其他设备的通信线路不受到破坏。计算机软件安全是指计算机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完整性、信息保密性和信息可靠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中保持整体性,不会被修改或篡改;保密性是指信息只可以被授权的人阅读和改写,不能被人随意窃取或修改;可靠性是指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不是过期或者非法的信息[1]。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面对的威胁分为硬件威胁和软件威胁,硬件威胁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面临的威胁,软件威胁是指计算机在传输信息时面对的威胁。

  1、1硬件安全威胁。计算机网络的载体是计算机硬件,如果硬件遭到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陷入瘫痪状态。但是计算机硬件安全威胁比较单一,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线路、服务器等设备是否受到火灾、辐射的影响。

  1、2软件安全威胁。因特网最初是为学术性探讨而设计,端口设置签订的协议处于开放状态。这种开放状态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也造成了现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这种先天性的缺陷让很多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产生了无数的安全隐患。以下主要介绍较为普遍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1、2、1用户淡薄的安全意识。很多用户在使用公共计算机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私密信息,在计算机上留下了很多个人信息,诸如计算机记住密码等。还有很多用户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给陌生人,这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开发层次中,软件开发者漫不经心造成易于被黑客侵袭软件安全漏洞也是重大安全隐患。

  1、2、2有缺陷的 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在理论上都有安全漏洞,如果在漏洞被人非法利用前排除故障则可避免损失。若黑客控制了安全漏洞后,常利用漏洞控制计算机,使计算机陷入瘫痪。这是黑客窃取计算机信息的常用手段,很多用户的资料信息便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去。

  1、2、3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黑客编写出的一段计算机小程序,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种程序很难被删除,且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常常会导致计算机反应迟缓甚至陷入瘫痪状态,如果长时间感染电脑还可能完成病毒进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信息也会被黑客非法盗取,致使用户损失很多资料和个人信息。

  1、2、4网络黑客。网络黑客是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始作俑者,进一步来说黑客的威胁远远大于一般的网络威胁,他们是网络威胁的源头。网络黑客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了如指掌,他们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编写特定的程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窃取资料而来,有些黑客甚至是纯粹为了好玩或者恶作剧而攻击计算机。黑客的破坏手段就像HIV病毒一样实时变换,难点不在于解除某种特定的计算机病毒,而在于变幻莫测的攻击形式,这是现代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问题[2]。

  2安全防范措施

  无穷的安全隐患致使安全防范措施不能一招奏效,对于不同的安全隐患需要对症下药。安全防范措施不仅要包含技术上的防范措施,更要开展社会教育,健全安全法制,从人们的潜意识里消灭安全问题。

  2、1硬件防范措施。上文提到的硬件安全隐患主要是设备遭到破坏造成的,保护硬件安全就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主要有防范火灾、抗辐射、抗寒冻等。对于大型机房需要配备安全人员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会将灾害蔓延到更大的范围,安全人员按时检查全部的计算机设备,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应该为电脑配备备用的仪器设备,当出现故障是能及时更换正常设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主要是保证计算机处于安全的环境,不被不法分子强行破坏。

  2、2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计算机用户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意识薄弱在安全问题上占很大的比例,加强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是防范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计算机用户必须学习一定的安全使用策略,培养出良好的安全意识习惯,这对于一般的黑客攻击和计算机威胁是十分有效的。

  2、3开发先进的 网络技术 。国家积极招收网络相关人才开发出防范软件程序是安全措施的重要部分,这不仅能找到先进的防范策略,还能吸引一部分潜在黑客,使他们成为为网络安全作重要贡献的积极分子。例如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控制计算机与外在互联网的连接,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威胁从而保障计算机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但防火墙技术有较多的缺陷,不能有效地保障墙内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对已经感染了的计算机文件和程序无计可施。开发这种技术一方面要发扬原有优势,另一方面要突破原有瓶颈。再比如计算机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将原有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特定的密文,再通过密钥将密文翻译成原始信息。这是现代计算机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目前加密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信息的加密,即利用相应的算法程序将原始信息加密锁定,保证信息安全。二是对信息传输协议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法较为复杂。以上两种形式的加密可以有效地阻止电脑遭受病毒感染,防止黑客入侵,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3]。

  2、4定期备份信息和漏洞扫描。计算机备份可以在系统受到破坏后有效的恢复到系统的原始状态,当受到诸如地震等无法防范的灾害时成功保护系统数据,保证计算机网络能正常安全运行。在面对多变的网络环境时,只有不断的检查修复才能保障计算机安全。单凭技术人员已有的 安全知识 和经验很难解决所有问题,用户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并积极检查,才能发现漏洞并及时修复,保证 系统安全 。

  3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网络安全环境肯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个人和国家都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来保护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安全知识。国家也应该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公民安全意识,营造出全民防范的氛围才能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光,李非非,杨洋。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1,29:70,93。

  [2]吴俨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2013,2:83—84,106。

  [3]付欣,郭鹏。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J]。,2013,22:161,16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10

  20xx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使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带动了IT行业高速发展,IT企业急需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可靠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作为高院院校最早开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xx年起却一直被列入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的“红牌专业”。“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性不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的主要理由。如何培养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20xx年开办,经过七年的办学实践,专业方向基本明确。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为平面广告设计、网络销售、网站设计、数码处理和办公室文员。

  1.2 招生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招生规模逐年下降,出现了就业容易招生难的现象

  1.3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在专业调研中,用人单位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低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也认为学院最应该改进依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师专业能力差。

  2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2.1 动态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就要关注国家、地方政策和IT行业发展动态,深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方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围绕产业需求定位准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2.2 构建基于岗位对接需求、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养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

  (1)课程内容紧跟企业岗位需要。专业组要经常深入计算机行业和企业调研,把握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

  (2)构建工学结合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是解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首要途径。专业核心课程要突出企业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拓展课程要紧跟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建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作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形成每个教师要至少主攻一个专业方向、主讲一门专业课程、主建一门网络课程、主持一个项目(科研、教改或质量工程)、主编一本工学结合课程、主办一项计算机技能竞赛、联系一家企业的能力、指导一个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的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主攻专业方向,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明确专业领域发展方向;通过主讲专业课程,掌握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通过主办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教师了解计算机技能竞赛动向,提高教师的管理和沟通能力;通过主持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联系企业,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更新专业技能;通过指导专业兴趣小组,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由教学的演员向导演转变,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利用网络和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组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程要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按照专业方向分科目进行实训和综合实践各方向技能,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各岗位需求相对接,采用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5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1)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校内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建设等建设,对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参与企业的真实工作。

  (2)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围绕工作岗位能力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工作情况,让学生通过单项演练、模拟仿真和综合训练等环节开展实践教学。

  (3)严把控制实践环节质量关。严把课程实践、专业认知、专业实训、课外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质量关,采用过程评价,做到活动有方案、考核有标准、实训有成效、教师有成果、学生有提高。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组重视让学生到计算机行业和广告企业开展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和专业实训,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教学综合实训环节,增加了教学的仿真性、学生技能实用性。

  (4)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次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提高了对竞赛的认识,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提高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师生即时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动态,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师生的技艺,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教、学氛围。

  (5)开展好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是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已组建计算机维修与维修、摄影摄像专业兴趣小组、广告设计与制作兴趣小组、多媒体设备维护兴趣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

  总之,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在准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6.

  [2]朱有才,李海英.我院部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调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xx,30.

  [3]朱有才,李海英.提高我院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6.

  [4]张焱,张文君.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xx,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xx,8.

  [6]胡海洋,张晓菲.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11

  摘要: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加快发展进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且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取得了较为长远的成果。它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的课程,而且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不仅仅只满足于会应用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到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当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的教育领域提供可行的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的提升,所以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对计算机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开发,同时不断地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基于以上情况,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时候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实行平台联合岗位,并且将工作过程作为导向,设计以专业技术为主要的课程目标,以课程设置为主体的计算机开发模式的探索实践,不断地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相关行业人员的需求,以此来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以满足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1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研究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综合的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断地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并且在此根据之下提出以平台联合岗位,以工作过程作为向导,并将项目课程作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平台联合岗位主要是指在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的培训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尽量地确保学生做到一专多能。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主要是对计算机应用的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术和智能的培养,可以有效地确保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达到专业的基础人才的要求[1]。岗位主要是按照相关的岗位设置向导的方向,严格的围绕着技术智能的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达到专业的应用人才的要求。这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相关岗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的能力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学生的能力等诸多情况,都为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办公技术的三个方面。在工作过程当中,做过程导向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范围之内做好计算机课程的开发,同时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不断地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工作的过程作为一项基础射击训练项目,并且建立起工作任务和工作支持以及工作技能的联系,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和直接体验,同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以教学内容为工作过程的导向,不断地促使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习机会。项目课程主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学习为主要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这种工作是典型的产品生产以及服务等项目为载体的设计。所以它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也能够有效地将工作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这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范围之下,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明确的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收获到较为有效的学习成果。高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能够理解成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它可以当做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软件的开发过程,可以当做是一次会议材料的准备。

  2项目化教学模式之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程序设计是主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也是一个以工程实践为主的专业。在项目化教学当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应用项目作为支撑,同时也必须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地发挥出企业的重要作用。要制定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需要将企业因素和企业的相关方案实施并考虑进去。在制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2.1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建立课程题的时候,制作过程需要有项目化课程程序的参与,同时这又和其他的学科以及传统课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传统的课程方面,因为知识点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情况,所以课程体系的设计只考虑知识点在内的逻辑先后关系,但是项目化课程却主要以主线项目为主,而这有可能是跨学科系的[3]。举例来说,比如说ASP.NET,一次为主的程序设计课程,它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网页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为主,同时也涉及ADO.NET,对于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等多个学科都有所涉猎,通过这些学科综合组成一门课程,而且在项目进度和客厅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因此怎样合理的优化其,促使他能够更好地符合项目教学,这是课程体系制定的基于项目化人才培养的方案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2.2企业的参与项目化教学需要将项目作为载体,同时将工作任务作为驱动,这样以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对教学模式进行考核的一个基础点,那么项目的目的就是将校学理论进行职业化,并做好相关的培养。企业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效果评价的最终评价方,而企业的真实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项目基础,因此制定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企业的参与,那么企业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育途径实现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就需要充分的对培养效果进行优化,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2.3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应该以项目作为主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是学科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后的分散形式进行设计,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的跨学科形式,对于企业来说也不无法做到企业的共同参与。所以研究合适的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

  3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的问题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所需要的一个时间,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过程的着力点,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工作过程本身,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对工作过程进行包装与设计。这能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的需求,有时也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和工作过程相统一。对IT软件进行开发可以研究企业的调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测试等典型的工作。从从业人员具有能够确定的网站功能和风格来分析,它可以根据网站需要来进行内部或外部的CSS样式的UI设计,也可以根据网站功能进行相关的数据库表的创建,通过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完成相关网站的开发和设计,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网站测试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来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主要需要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其课程进行领域的划分,主要可以划分为公共学领域,专业学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等。这门课程需要和项目关系的课程划分为外延辅助课程与及核心课程[4]。外延辅助课程主要是通过外延来提升网页设计使得整体技能,拓展,其专业的就业出口。比如说photoshop的平面设计,比如说flash动画的设计等等,核心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比如说php程序设计,数据库的建模以及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等。在其构建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需要明确企业参与以及研讨和设计等。3.2需要不断地强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业主要是项目的来源,而且一般都是为了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兼顾企业的利润,同时也要提升教学的最大效果。所以基于这个过程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同时与企业产生相关的共同点,又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分析能够得出,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是课堂联合工作室模型出现两者相结合的,而课堂的教学主要采用了真实项目进行分割,它是一种有效的仿真教学。企业在共同的参与下进行项目的外包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为学校提供有效的项目化实践平台,促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兼顾人才培养,传统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实施有效的并形式的开课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photoshop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进行共同的开课。这种开课主要是并行时的开口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分散,同时将完整的项目集中在某个阶段进行更好的知识点的支撑。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通过对分段式的教学进行应用,可以采用模块涵盖知识点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师和设计人员共同参与,它能够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学,这也可以使其教学更加地贴近生活场景,和工作任务的融合,也有利于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更好对接。3.3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分析需要通过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此来形成提升阶段性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分解和重构,这能够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终形成项目化的课程。要不断地和新兴的产业紧密相挂钩,实际不断地形成一个“一主线二融合三阶段”的课程体系,不断地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点为主要特征,通过项目实践联合岗位就业,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并且将项目课程作为核心载体,一课程实施作为重点,将校企合作作为校内外实训的主要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健全评价体系,因为考核评价和定性定量相结合,需要重视考评的过程,在量化评价过程中不断地对作品评价和竞赛评价进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结语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阶段性的职业教育,它主要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能力,而且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需要确保这批人才能够将其知识体系合理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所以具有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于项目课程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培养出各类的适应性人才,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质量,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所以需要不断地发扬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华福,周杨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荣,焦阜东.能动就业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2):487-488.

  [3]程真启,高峰,倪伟.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3(17):535-536.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12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xx年9 月与联想集团签订了“联想 IT 工程师特色班”合作协议,从20xx 年 8 月开始进行该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实践。该文结合“联想 IT 工程师特色班”的学徒制试点经验,对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xx)25-0084-02

  1 概述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办于1994年,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共计培养学生20xx余人。20xx年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订了“联想IT专业共建—联想特色班”项目,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班”,主要面向联想集团及附属企业培養IT技术服务工程师。通过合作教学、服务站岗位实践、集团文化养成、职业资格认证、集团顶岗实习和就业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合作育人、订单培养、合作发展、互惠互利,为探索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 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企业建设目标

  2.1 建立“六双五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六双(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带头人、双证融通、双向考核)五同(共同组织招生招工、共同制定教学文件、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实施技术服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2.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专业招生、企业招工、三方协议签订同步推进,每个试点班预计30人左右,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事项,合作企业就业率占学徒总数的8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95%以上,校企生三方满意度在90%以上。

  2.3 健全系列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共建共享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联想班”实施“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开发岗位技术标准、课程资源、特色教材和培训包。

  2.4 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合作开展教科研立项、实用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专家进校培训和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任务

  3.1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进行,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工作管理办公室和学徒制试点项目组,校企共同制订招生与招工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3.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探索招生与招工同步推进形式,学院与企业合作,在高考报志愿前进行招生招工统一宣传,并充分利用“高职单招”的有利政策,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薪资、福利、发展前景等,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企业双向选择,企业进行面试,单独招生考试和面试合格的学生同时具备学徒(准员工)身份,实现专业招生、企业招工、三方协议签订同步推进,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定班即定岗,毕业即就业”。

  3.3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广泛调研,科学制定“双元主体、分段培育、交替递进”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修订。

  4 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4.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联想服务规范、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联想IT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胜任联想系列PC机、笔记本电脑及相关办公设备的维修维护岗位工作,具有联想IT服务工程师职业资格,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养、宽技术、精维护、会沟通、善服务”技术技能人才。

  4.2 “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学徒适应期-学徒成长期-学徒成熟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基于“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图1)。3学段是以教学周为单位的三个教学进程划分: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学徒阶段、生产实习阶段;4循环为四个学期的学生、学徒身份交替学习的循环过程;3轮岗为学徒顶岗期(第五、六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轮换三个实习岗位(LCSE联想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远程工程师、LCPE联想项目工程师),在不同岗位上实践不同的企业任务。

  4.3 “SRP”交互递进式课程体系

  围绕联想集团三大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需要,综合考虑IT行业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岗位职责、前沿技术和职业资格任职要求,借鉴瑞士现代学徒制特点引入跨企业课程,重构了“SRP”交互递进式课程体系,即围绕联想集团三大技术岗位,基于校内专业教室、校内联想服务中心、区域内联想服务中心3个工学交替育人场所,设置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和跨企业课程3类课程,顺利完成由“学徒适应期”、“学徒成长期”到“学徒成熟期”的过渡。

  5 “现代学徒制”配套政策实施

  5.1 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牵头院校与合作企业高度重视,成立由学院和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保障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

  5.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企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支付学徒津贴;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投入;学院利用奖、助、贷等政策对学生进行资助,充分利用生均拨款和奖补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确保完成试点任务。

  5.3 建立互聘共用机制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带徒津贴。学院明确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5.4 建立招生与就业保障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享有的单独招生政策,校企双主体实施招生,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试点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合一,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生源保障,为合作企业精准培养人才,为试点班学员提供优质的就业保障。

  6 结束语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项目的实施,引领带动全院其他专业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双主体育人取得更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影响力不断攀升;为合作企业精准培养“零适应、素质高、技能强”的优秀员工;使学生更早植入企业文化、熟悉岗位工作,实现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邹贤芳.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4):15-18.

  [2] 李祥杰.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xx(6):35-37.

  [3] 柴方艳.基于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应用,20xx(36):98-99.

  [4] 朱晓敬.认知学徒视角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模式探索[J].成人教育,20xx(5):47-5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13

  摘要::对中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衔接是维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做好课程衔接不仅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现本文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探讨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笔者的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解决现存的衔接问题,为我国培养与输送更多专业、对口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得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场发展的契机,也是一次职业学生成长的机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衔接的不完善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强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促进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中高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圆满的完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前沿阵地。[1]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指的是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相似或相同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和教育体系的传承与结合。二者的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的重要工作。在职业教育的衔接作用下,二者课程内容既各自独立,同时又连成一体,以整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当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表现形式为外延式,以课程资源为主导的内涵式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缺少完整的学科体系,限制了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做好课程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工作。中高职教育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主导要素,以专业相近、专业对口为前提,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而是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需求,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

  中高职教育在课程结构衔接、教学资源衔接、教学方式衔接的过程中的首要工作便是先明确中高职教育的方向、结构、资源、方法。不过这一过程的设置很容易出现各种重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中高职教育缺少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二者在课程设置上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内容频频重复、教学侧重点不同等问题。例如在中高职教育体系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课程,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名称都是完全一致的。二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过度重复,且都是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所以许多学生也反映只要学好了中职阶段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就行,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即便是不学也能够获得还算不错的成绩。这说明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重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生的学习费用、时间资源,这会严重打消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二)文化课程脱节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课薄弱的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相较于文化知识学习,更青睐于技能操作课的参与。这一问题使得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在多年的学习后,中职学生成为高职学生后这种问题同样得不到改善。文化课能力的偏弱使得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问题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不难看出脱节的文化课程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计算机中高职课程衔接举措

  (一)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教育必须要明确其自身定位后,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单位的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社会就业政策等设立相应的课程教育目标。在结束所有目标设置后,再根据每一个学习阶段,也就是中职教育阶段、高职教育阶段的人才输送方向及人才成长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中高职课程资源重复性过高的问题。在满足了课程衔接性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资源与教育定位。

  (二)选择合适的学制

  当前国内中高职学制大多为3+2体系,即中职院校学生学习3年后,经过考核与选拔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为期2年的技术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终身学习理念,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基础能力,拔高学生的技术上限,有助于实现计算机人才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来看3+2相较于传统高职教育在学制上存在少一年的问题,这就要求中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与课程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中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调整必须要以教育部门规定为前提,既要满足学生文化课程学习需要,也不能忽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修学期限仅有2年,所以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调整是确保学生能够在2年内掌握过去需要3年时间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对此在中职教育阶段笔者建议在第一年完成数语外、市场营销、职业礼仪、软件系统操作。第二年完成数语外、计算机维护与组装、平面设计。第三年完成数语外、语言程序、设备维护与使用、制作网页。高职一年完成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电路、信息安全、局域网维护与组件。高职二年完成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即确保每一年的课程都能够做到幼小衔接,又达成每一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不会重复目的。

  四、结语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面对社会庞大的计算机人才空缺,职业技术教育就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开展有效性教育,培养与输送更多计算机人才。我国中高职计算机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技能需要,打造完整的职业核心教育培养体系,充分利用中高职即社会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提高所有领域、所有层次的计算机人才素质。这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同样有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宇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xx,32(12):166-16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07-15

【经典】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7-0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7

[荐]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7-0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通用]06-20

(精品)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9

【实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2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精品)06-22

(荐)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20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范例15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