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7-17 13:39:36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的论文[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的论文[汇编15篇]

环境保护的论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秦岭山区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1秦岭南麓林业生态环境状况

  秦岭南麓的陕南地区约有96%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4%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55.55%,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森林覆盖率居陕西省之首。但是,秦岭南麓森林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陕南地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要,部分区域滑坡塌方等侵蚀严重。地质状况复杂,山势陡峭,岩石褶皱强烈。暴雨频繁、盲目开荒、徒坡耕种和露天开矿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1.2森林面积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采伐和毁林开荒,秦岭山地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约还有2.47104hm2,较解放初期减少12.3104hm2,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到45.6%。

  1.3地质灾害频发

  由于陕南地区气候环境、地形状况复杂,加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滑坡、洪灾、崩塌及岩溶等地质灾害频发。

  1.4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陕南地区大量人口长期依山而居、靠山吃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陕南地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养护山水、治理生态的任务。1.5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不高森林环境污染治理的理念和水平相对滞后,加之陕南地区经济社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突破发展中势必会对森林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2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2.1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除了要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政府要出台相关具有法律效应的政策,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确保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规范实施。

  2.2开展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治理

  相关部门要对陕南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交通基础设建设、矿山开采、景区开发、移民搬迁、林木采伐和退耕还林等各个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遏制并坚决打击违法采伐林木、露天开矿、毁林开荒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2.3进一步加强陕南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具有十分珍贵的木材资源与动植物资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对于保护珍贵木材及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发挥森林长远而持久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样意义重大。为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为陕西之首。直面秦岭南麓天然林现状,当地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必须要保护好这片绿色宝库。当地政府应与公安、农业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天然林区进行矿山露天开采、违法垦荒种地、乱采乱挖等行为,严防水土流失,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其作用。

  2.4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扩大林区面积和山林资源,提高增加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绿化美化家园的作用。

  2.5大力实施人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

  陕南地区的“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供了样板和宝贵的经验。据《陕西日报》在2016年12月的1篇报道:经过5年多的生态移民搬迁,陕西省陕南地区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km2、植树造林8.4万公顷,植被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陕南3市共投入资金651.6亿元,累计完成移民搬迁35.8万户126万人,其中,生态搬迁3.75万户13万人,使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人退林进,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km2、植树造林8.4万公顷,植被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57.8%,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明显加快。人退水清,通过移民搬迁工程,以及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农村面源污染不易控制的局面;节约用地,累计完成宅基地腾退面积0.2万公顷。同时,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有效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实现“退林进人退水清”,无疑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经验和路径,值得推广。

  2.6培育森林生态文化综合体系

  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综合体系是1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设和开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大力发展。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森林生态馆、森林博物馆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态文化设施,以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普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从而使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文化现象,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文化支撑。

环境保护的论文2

  摘要: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自然、人为两个因素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从治理重要性,破坏的原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入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治理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对保障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受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条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转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我国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3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4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都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都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正在逐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并惩治各种农业污染,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定期对污染区或土壤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立即停止污染行为并马上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业及服务业发展要扎起农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势互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场的。

  5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口陶黎新.从农业生态环境演变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口.甘肃农业.20xx,52(05):6一66.

  [2]口柯华,柯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口.党政干部论坛.20xx,45(01):32一33.

  [3]口淤嘉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口.云南环境科学.20xx,32(03):45一46.

环境保护的论文3

  当今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环境的最主要因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成本,如果肆意环境遭受到破坏,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必导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在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治理并重

  在全新的形式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避免严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止新污染”的指导原则。在城市改建或者新建项目中,需要提高技术起点,全面配套环境保护设施;清洁工艺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污染物排放量少、能耗低、以及具有可治理方案的工艺。在审批项目过程中,城市环保局必须严格把关,紧紧围绕“三同时”的规定以及环境影响制度等内容展开工作,推进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改建或者扩建老企业时,可以采取“以新带老”的理念,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保持增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避免产生新的污染物,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尽量选择高新、尖端的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2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环保措施

  当今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确保此宏伟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各地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体系,比如说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公民参与制度等等。并且在相关经济政策的激励下,使人们能够珍惜资源,节省使用,切实保护环境。只有上下一起行动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问题联动处理机制,完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正确处理存在环境问题的区域或者企业,避免让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获取利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日趋激烈。解决环境问题,并非是单纯的问题,属于系统性问题,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所以,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充分落实保护环境的政策,切实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污染事故和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环境污染物逐渐增加,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现阶段,尽管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个别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也不喜欢花费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一些企业,无法同时使用治污设施;有的企业尽管存在治污设施,但是只是存在表面形式,存在偷排偷放的情况。所以,在全新的形式下,有必要完善和落实污染事故与灾害预警工作。城市环保局有必要对各企业做好登记工作,明确企业生产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治理。

  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仅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兴亡,同时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以此使人们全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人们提升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够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行为。城市环保局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鼓励社会大众敢于揭发破坏环境的个人或者企业,以此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此外,环保局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或者法律培训的方式,提升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同时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相关联的环境保护教学活动。

  5完善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在当今时期的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调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需要完善和调整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队伍的建立,强化监督和管理。现阶段,城市环保局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调整环境保护理念,基于经济建设中心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实施工作人员分工职责制度,将环境保护内容与个人绩效考核进行关联,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同时展开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促进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管理手段的提升。只有广大职工干部思想觉悟提升上去,管理监督手段丰富起来,才能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总而言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无法实现健康发展,必将影响我国发展目标的达成。只有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才能够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作者:马婷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刘迪.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探讨[J].低碳地产,20xx,2(14):398-398.

  [2]孙瑞玲.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xx,34(4):59-61.

环境保护的论文4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对电力需求的逐渐增多,电网工程的建设速度逐渐的提高,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变电站设计和送电线路的设计是电网工程中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这两项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整个电网工程的环境保护才能够实现。现本文就环境保护在电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仅供就交流借鉴。

  关键词:电网工程;设计环节;环境保护;应用

  在设计电网工程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对提升电网工程设计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变电站和送电线路是电网工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其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环境保护的理念,有利于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同时还能够保证电网工程的稳定好高效运行,保证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正常用电。

  1变电站的环保设计

  在变电站中,电力机械设备比较集中,设备安装、检修和维护工作比较频繁,而电缆沟和给排水管道也全都包括在内,在变电站的外边存在很多杆塔,众多的导线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

  1.1选择站址。在对变电站的安全因素做到全面考虑的时候,对于变电站的占地面积需要做到严格控制,对贫瘠、边坡和改造之后的土地需要尽量的使用,对于地貌的原始形态也不要破坏,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土地的使用情况作一个基础条件。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该与工业负荷中心相靠近,而应该远离居民区大和学校等,在进行选址之前需要征求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对于拟选站址周围的社会情况进行全面的连接,有利于环境破坏造成不利影响的避免。同时站址的选择尽量离公路或者是街道比较近,这样有利于减少对进站给排水管道的长度和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过多占用,交通方便有利于变电机械设备的运运输和养护管理。

  1.2建筑材料。在建设变电站的过程中的,尽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粘土砖在变电建筑物上,有利于防止对土地资源破坏的减少,变电站内部的一切架构和支撑设施最好使用环形水泥杆,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站内架构和支撑设施的安全稳定,尽量减少对钢材的使用;对于电缆沟和给排水管道的材料使用,可再生资源是最好的`选择,例如高分子复合材料,不仅能够起到环境保护的效果,还能够保证变电站内部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1.3布置设备。在变电站建设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合理的布置的变电站内部的机械设备,各种建筑物和配电装置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在设备的中心位置设置主控制室,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种电缆铺设的长度尽量缩短;如果变电站的选址是在城区当中,那么封闭式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和统一。

  1.4战区绿化。战区内部的绿化工作需要做好,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功能,在变电站的区域内部种植大量的绿化植物,有利于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扬土尘埃的污染;而对变电站内部使用之后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然后进行二次使用,也可以通过输水管道将污水运输到变电站的污水处理厂或者是城市的污水管道当中,禁止随意的排放,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输。需要严格的计算和控制变电站的自用水和自用电,有利于避免浪费的问题出现。

  1.5应急准备措施。工程设计的应急准备主要是对设备发生事故的预防上,如变压器油外泄,绝缘气体设备漏气等,应有防止各种油料、气体乱流乱排的措施,如设置事故油坑、消防房、变压器灭火装置、电缆沟阻燃隔断等,缩小事故范围,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2送电线路的环保设计

  线路工程距离长,所经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施工困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满足安全、技术的条件下,对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采用差异化设计,使环境影响和污染减到最小,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1线路走径。线路应远离居民区、工矿企业、学校、旅游区,在安全和技术满足的情况下,力求线路长度最短。跨越铁路、高速公路、高架桥梁、索道、河流时,满足最大弧垂时交叉跨越距离,保证原有建筑设施和人工环境的正常运行。

  2.2保护植被。杆塔基础少占或不占植被面积,确需毁坏时要进行恢复或修补,以防止水土流失;对损坏的土地和道路,应进行复垦和修复;应充分估计线路施工时,对农作物造成的毁损情况,力求减至最小。

  2.3树木和附着物。对跨越房屋和其他附着物时,应缩小耐张段长度,增加铁塔高度,当影响居住安全时,可进行拆迁,也可采用改线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使用电缆。线路跨越树木时,应选择移栽或改种其他树木类型的措施,对城区景观树要用跨越方式处理,经过经济林和成片树林时,采用高跨设计的方法,根据各种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按照设计规程确定铁塔呼称高。要辩证看待资金投入和资产的关系,采用跨越或电缆时,表面看投资增大,实质是资产增大和保值增值的关系,这样做既提高了环保系数,又减少了资产流失,减少了二次维护费用。

  2.4线路材料的使用。应全面分析和策划材料使用,原则上对农村、平原单回线路杆塔以水泥杆为主,铁塔为辅,扩大可再生资源的适用范围,节约钢材和基础混凝土,又可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城区、山区和双回路、多回路线路,应使用紧凑型铁塔,多回路铁塔,提高单位通道的输送容量,减小线路防护通道宽度。杆塔选用应考虑占地少、不影响耕作,少用拉线塔、拉线水泥杆,多用深基础、大弯矩杆和钢管杆。杆塔制造质量也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设计时可适当增大安全系数,防止因质量不合格造成重复施工或延长施工时间,从而扩大环境影响。

  2.5基础设计。对山区线路,铁塔基础可采用高低腿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变阶梯基础为独立柱基础、不等高基础形式等措施。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并且可节约基础混凝土用量。对城区街道的铁塔基础,应做好绿化,符合当地城市建设的要求。

  3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电网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不仅能够提升电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同时还有利于节约工程的成本,对电网工程的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电网工程才能够保证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刘文范.电力工程送电线路的施工工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33).

  [2]黄维涛,付斌.浅谈送电线路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1).

  [3]孟祥杨.解析循环索道在送电线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xx(1).

  [4]乔广社,龙光军.循环索道在送电线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xx(5).

  [5]吴迪.浅析送电线路初步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23).环境保护在电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的论文5

  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依旧占有极大比例,仅仅依靠燃烧对煤炭的利用率极低,这无疑是对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对提高煤炭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在此背景下,煤气化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对目前常见煤气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煤气化工艺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往因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力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粗犷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让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深化。在新形势下,一种新型对煤的利用方式–煤气化工艺,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煤气化过程中,凭借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为气化反应供能,燃烧部分煤炭获得热量并集聚在气化炉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分解反应,与煤炭不完全氧化并生成含有大量氢气、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达到煤气化反应目的。

  2煤气化工艺介绍

  2.1固定床气化

  通常,固定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最高可达4MPa,常以直径在6~50mm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的气化炉内气体流速缓慢,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5h,在气化过程中趋于静止。固定床气化对煤种活性、灰熔点及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且炉型较小、气化能力较弱,主要针对于以褐煤及次烟煤为原料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合成气。

  2.2流化床气化

  通常,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从常压到2.5MPa,常采用6mm左右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炉内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气化介质流速较快,煤粒在气化过程中停留数分钟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气化介质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流化床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种的活性、灰熔点要求相对较高。其代表工艺有常压温克勒炉、HTW、KRW等工艺。

  2.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工艺是煤气化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气流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1300~1700℃,操作压力从最高可达6.5MPa,炉内气体流速极大使得煤粒在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与气流呈同向运动,且全过程仅在炉内停留数秒钟。气流床气化工艺对煤种不高,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最典型的'代表工艺即为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德士古公司在利用天然气及重油、渣油为原料进行合成气的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工艺采用浓度60%左右的水煤浆为原料,除褐煤不能作为原料外还要求煤中灰分含量要求不超过20%,产生的合成气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80%以上;壳牌公司在渣油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独具特色的洁净煤气化技术。

  3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

  3.1灰水系统

  在气流床气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灰水系统蒸汽是其主要废气来源。在生产中采用汽提塔提升的方式在进行工段转换的同时灰水系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处理。

  3.2加压固定床鲁奇炉废气

  加压固定床鲁奇炉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焦油含量较高,且含有氨、氰等有害物质。在对这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时,目前通常采用办法是通过对废气中的酚、氨等物质进行回收,加之汽水分离的方式将焦油、氰等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将其作为冷却水的一部分并最终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3固定床气化工艺废气处理

  固定床气化工艺中存在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主要是煤气水处理汽提气、煤气水分离膨胀气、及一些泄压排气等。对于固定床气化废气,普遍采用氮气吹出及气柜收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4环境保护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必将继续长期作为我国工业及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对于煤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仅仅依靠治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最主要的策略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同时,应提高煤气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使其能良好的适用于高水、高硫等品质较差的煤种,解决品质差煤炭的利用难题。提高煤气化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煤化工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5结束语

  对于煤气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对现有的三种煤气化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煤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森,周学双,杜啸岩.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煤化工,20xx,(06):13-16.

  [2]高海庆.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化工管理,20xx,(03):217-219.

环境保护的论文6

  1.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得到保障

  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

  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

  2.1自然资源锐减

  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

  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

  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

  李奎还表示,由于猪的体形大小、身体生化指标都适合人类疾病的模型,因此猪正在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将继续用猪创制疾病模型,为相关人类疾病治疗奠定科学

  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对策

  3.1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

  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

  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

  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

环境保护的论文7

  摘要:在人口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一环,尤其在我国,要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进,在规划建筑设计的时候,环境保护的工作是不得不做的,由此也带来前者本身的变化,本文旨在论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以及顾及了城市环境保护后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问题;城市环境;建筑规划

  城市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区域性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功能,直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都对城市建设的规划者提出了难题,使其不得不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脆弱的生态、糟糕的环境势必遏制一个地区发挥它的优势,而在权衡这些因素后,势必又会对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产生一些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两点。

  1城市生态破坏的具体状况

  经济效益与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是相互促进的,而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以来,几乎没有不被环境问题所困扰的,我国作为工业后进国家,近些年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具体的环境问题,分为以下几点:(1)固体废物污染。人类的生产生活必定会产生大量废物,而城市的人口如此集中,就更显示出惊人的废物排放量。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为例,每年大概会产生近8亿吨的工业固体废物,其中有害废物有5000-6000万吨,累积量已然超越75亿吨。生活垃圾量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而且因为露天堆积等不当的处理方法,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周边都遍布垃圾。固体废物在各处堆积影响市容、滋生疾病、覆盖有效土地,同时对后文将提到的水体、大气污染有变本加厉的消极作用;(2)大气污染。煤炭和石油作为最大的燃料源和消耗油品,排入大气层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气体物质,直接导致了大气质量的严重恶化,交通运输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更加促进了这些因素恶劣影响的拓展,这些年来萦绕各大城市的“雾霾”,以及一些工业城市的光化学污染等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硫化物在空气中的超标造成的酸雨的广布,长沙这些城市出现酸雨的概率接近100%,酸雨会腐蚀建筑物、桥梁,对工农业造成巨大破坏,而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负面作用波及到全人类;(3)水体污染。由于城市排水与污水净化系统常常设计不合理或者跟不上城市的飞速发展,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污水源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给水环境带来巨大损害。以我国为例,据监测,全国1300条河流里没受到污染的只有一成不到,绝大多数河流的任一河段都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下水也有半数遭受污染,而且水体污染由于污染源过多过杂,不易治理,在一直呈上升趋势;(4)噪音污染。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供人们娱乐,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制造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噪音,公共交通和建筑行业也是噪声其中的来源之一,据可靠数据分析,全国一半多的城市出于噪声超标的环境下。

  2以建筑规划设计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意义

  鉴于以上种种弊端,城市环境保护的规划就显得意义非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一些短视的建设者想的不同,在当前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关于生态环境的考虑非但不是城市建设中的累赘,而是一个契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本身并不相悖,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对其发展和潜力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的改善显然能促进这一点,并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直接有利于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2)极大的促进了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共识,在如今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可持续发展不止是一项口号,更是有深刻的经济意义存在的,而预先的规划设计如果合理,能很大程度减少后续对生态维护的资金,可以说是“未雨绸缪”的方式,换得了最大化的环境效益。(3)有效的减少排污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合理的排污系统规划,可以真正意义上减少排污。有效削弱噪声的建筑规划,可以让城市更加“安静”,给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环境保护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

  在顾及了环境保护这个重要因素后,城市在规划建筑的设计上也会产生相应的巨大改变,而针对环境污染的不同维度,要使城市建筑规划真正发挥关键的作用,就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环境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些措施中见出:(1)固体废物污染处理方面。为了有效处理这些固体废物,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小区应多建一些垃圾暂存场,设计做好了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采用综合利用措施来利用固体废物,保证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在企业间建立固体废物的总和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城市外围建立充足的安全填埋场,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建设前集中管理城市中的大量污泥,将其合理使用,化废为宝,譬如应用到草坪和树木的种植等工作中;(2)大气污染处理方面。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气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城市建筑规划者应提早制定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其产生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首先,公共交通方面,主要表现为尾气排放,建立较为宽广严密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及周边道路建设,防止汽车拥堵和在城市中大量逗留,在建筑的设计中直接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为消耗的完备能源系统,或者为这些清洁能源腾开使用空间;对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布局调整,比如使其远离人口集中的主城区,布局专门的工业园区,使其处于城市的下风口。在城市中多为电动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提供好的道路条件。生态方面最大的规划是城市植被的拓展,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都安置一些绿化带,可以有效的洁净空气;(3)水体污染处理方面。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规划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和污水治理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对该城市的污水进行抽样调查,较为系统的掌握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由此制定出精确合理的综合治理对策。再者,对城市发展中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要有科学的预估,这样在进一步的规划建设中才能保证原先治水能力的有效持续。另外,对工业废水,要有严格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规整的指标监控。(4)噪声污染处理方面。城市的功能区如此密集,而且经济文化高效交流作为出发点之一,重叠紧邻的特征几乎不可能改变,这就对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减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可以做到这些点:a明确区分城市各个区域的环境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噪声污染的范围。起码要保证城市中那些较大的用地区域是互不干扰的。B噪音隔离带和生态长廊是较为优质的建设单元,在交通繁忙路段两侧种植树林,在娱乐场所和居民区之间建立公园,是一举多得的方式。c主要交通路段的针对性控制方式,在规划城市的交通干线是,应预留一定的防噪声距离,对于那些分割居民区的路段,必须设置降噪路面和绿化带。

  4结语

  环境保护作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力必定是巨大且广布方方面面的,而生态问题的不同维度对城市规划有相异却共通的波及,大气、水体、固体、噪声污染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都是相当具体的,本文在论及措施方面还尚未涉及一些更精妙的细节,但大体上还是提供了一个有参考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青.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应对措施[J].环境,20xx.

  [2]修文群.新一代数字城市建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吕新奎.中国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环境保护的论文8

  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长期性和时效性的工作,由于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了诸多问题,难以准确的监测环境问题。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针对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应于环保监测工作的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查询、分析、存储以及统计功能,大大降低了数据监测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监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确保监测数据处理工作朝着规划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程度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给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危害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抑制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保信息化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在环保信息化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化保护工作的效率。

  一、环保监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1 系统管理子模块

  系统管理员是环保监测系统唯一超级用户,拥有最高的系统管理和操作权限。在对本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将用户新建、管理、删除以及初始化管理的权利划分为管理员的权限,同时也可以登录系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设置,如数据输入和输出、备份、删除、恢复等。普通用户的权限包括监测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浏览、生成和打印各种报表等内容。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普通监测人员对系统的使用权限应该受到时间的限制。

  1.2 数据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设置监测点、浏览、录入和修改监测数据、生成日报等。除了设置监测点是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外,其他子模块使用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监测人员。由于社会某些因素的增加,环境保护监测点也会增加,需要专门设计监测点设置功能,由系统超级管理员完成相应设置。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增加了新的监测点,系统管理员首先得到子模块下的功能中加入新监测点的名称,再进行功能的设置。功能设置完成后,数据浏览、录入和修改等功能界面中会自动加入新的监测点数据录入项。浏览的.监测数据通常由自动统计后结果和监测数据两部分组成。生成日报实质就是完成日报模拟显示和打印。

  1.3 查询统计子模块

  查询统计子模块由月末、年报统计、数据查询以及监测通报等功能组成,该模块面向系统中所有的用户。不管是系统管理员还是普通监测人员都可以通过月末和年报统计功能生成月报表和年报表,并将其进行模拟显示和打印。数据查询功能主要设计了条件查询和时间查询,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一段时间或者某个时间点进行监测数据的查询,也可以根据系统中所设计的条件选择进行数据的帅选。监测通报功能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局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1.4 数据打印子模块

  数据打印子模块设计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专项报表的页面设置、模块显示和打印功能,该模块中所有功能是面向系统中全部用户的。

  1.5 系统帮助子模块

  系统帮助子模块是为用户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如文档阅读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快捷的对系统进行正确操作,该模块功能也是面向系统中所有用户。

  二、试析环保监测系统实现自动统计方法

  自动统计作为环保监测系统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的实现手段,对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监测系统自动统计功能主要由日统计、月统计以及年统计三部分内容组成,为实现该系统自动统计功能,降低监测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可以结合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2.1 全自动统计方法

  对监测数据每日统计主要采用的是全自动统计方法,监测人员将数据录入保存后,系统会按照监测项目代码的顺序,自动进行统计汇总。对不同检测时间的数据而言,应对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超标值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自动存储在监测项目的数据库中。

  2.2 半自动统计方法

  半自动统计方法是针对月统计和年统计工作,监测人员进入月、年统计功能界面,输入统计时间段,选择想要统计的监测项目名称,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条件,对监测项目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在界面上显示出来。

  三、概述环保监测系统设计原

  环保监测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系统实现的功能以及后期使用性能进行考虑,提高系统的各项性能。

  3.1先进性。环保监测系统主要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先进、成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平台的搭建,以确保操作流程的方便性。

  3.2安全性。环保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各个现场端和不同级别的环保局分布较为广阔,整个系统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因此就必须确保数据在互联网中通信的安全性,需要建立专用的数据通道,提高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保密性较强的环保监测数据,监测系统应该提供删除、恢复以及备份等功能,确保任何情况下数据的安全。

  3.3易扩展性。扩展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结构的扩展,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应用管理软件功能的完善,扩展性往往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方便性,能有效的避免重复投资等问题。由于环境保护监测点较多,且分布较广阔,对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构件化平台能满足大型信息系统构架要求,因其具有高稳定性、可伸缩性、易扩展性等,能更好的适应于环保体系业务的扩展,同时可以根据环保监测需求配置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3.4容错、冗余设计体系。在环保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断电断网、数据中断等故障,无法确保信息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可以在监测现场加装UPS和自动判断数据上传体系,以确保断电后监测点能继续工作,无法及时上传的数据可以进行保存,故障解决后可将保存的数据自动补传到数据服务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结语

  环境保护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社会和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环境保护监测管理工作处于手工阶段,每天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监测并手写到相应的报告中,这样不仅工作量较大、重复性较大高,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容易使得工作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情绪,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我国各行业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办公,同样也给环保监测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套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环保监测系统,能自动将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环保监测工作的效率,为推动环保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论文9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

  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2.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土地、江河、森林、矿藏等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但自然界不能赐给人类产品。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经济活动在提供给人们所需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这些副产品一时不能被利用而被排入环境,成为废弃物。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化、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这些废弃物,体现了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合理布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在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变革,从被动应付环保法规和标准向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大力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物的排放,适应“绿色环保”潮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

  (7)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在农业方面,要继续推广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集约化农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把草原建设与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面积扩大;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大力开展节水和旱作农业,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经验。

  (8)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9)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23(4)48-52.

  [2]王宗耀.浅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

  [4]左小平.保护峨态妹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xx/09(上半月版)总第253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论文10

  摘 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公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公路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公路环保问题从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论述了解决公路环保问题的对策和政策,强调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污染

  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而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公路的建设也越来越上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断的增长着,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体系综合运输中所占据的位置也是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公路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1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黑烟等对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这种影响更大。

  2公路设计与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得对公路沿线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环境保护的评价意见拟定环境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设计人员从选线到设计的全过程,都要把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方案一齐抓,使线路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头、野生动物生存区及文物古迹等),力求采用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把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公路定线不能只单纯地视其为一个几何图形,而应视其为一个美学实体。人们不能只单纯看它是一个静止的形状,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活的形状。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在心理上会产生明显的反应,如桥梁的形状、水的流动、树林的分布,以及急弯陡坡、垃圾坟场等都会引起司乘人员心情的愉悦或烦躁。

  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须根据审定意见,做出环境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随时研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加以纠正。在运营阶段,应对未能完全避免的交通噪声、行车尾气、服务区的生活污水等进行适当的综合治理。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环城高速路靠近城镇居民一侧全部采用隔音板防护,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污染。

  参考文献

  [1] 包丽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浅见.辽宁交通科技.2005(12).

  [2] 崔文良,刘俊香,史俊霞.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分析.科技信息 2010(22).

  [3] 王旭威,王旭葵,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一些环保措施.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07).

  [4] 鄢正和.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措施.公路运输文摘 2002(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的背景下,环境和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不能够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是应该协调好国际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事实上,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对环境起到了调整保护的作用;另外,经济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措施的实行,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危机。本文谈到的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主要是体现在WTO制定的环境条款上,但在环境条款的合理落实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1国际经济法保护环境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除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对于各国的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国际经济法和全球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各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有好的影响,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关键点。本文主要是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来谈如何调整和保护环境,而国际经济法为什么会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最主要是下面的三个原因。

  1.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化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协调,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人口的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导致环境的负荷太大,而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忽视,使得人类与生态环境失衡,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只关注经济发展领域的活动,人们采取的是以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这种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方式,无疑使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合理发展也使环境进入了一个困境。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生产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高并且净化环境的能力弱。

  1.2环境保护力量的促进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972年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标志着全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觉醒,而贸易的发展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国际组织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控制大气污染宣言》等。这些公约都对缔约国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保护环境发挥了力量。同时,世贸组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例外条款”来协调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尽量做到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努力在经济贸易和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世贸组织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中明确把各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措施纳入到了考虑的范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也规定为了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成员方有权阻止某些发明的商业性应用,并为此可以拒绝授予这类发明以专利权。国际社会上各种环保力量促进了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和保护。

  1.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

  1992年里约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是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是要求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一体化的,应该将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制定经济的发展规划上,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也应该要好好地发展经济。

  国际经济法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为贸易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的发展,并且把实现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作为根本的目标,这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当然,可持续发展也重视环境的保护,却并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唯一的目标。它不提倡为了环境保护而导致经济的零增长,它主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协调好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把环境纳入了经济发展的过程。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忽视环境因素的,并且认为以环境为代价也是值得的。而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应该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明确地把环境这个因素融入到了经济发展中,充分展示了环境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2国际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调整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国际社会才慢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国际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非常紧密。为了保护全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贸易措施,比如《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制定这些措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落实下来很困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超过了WTO环境保护条款的要求就变成了贸易限制,会造成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和争端。如何解决好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落实又不超出WTO中的环境条款也尤为重要。

  WTO中的环境条款评析。作为管领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在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全球性协调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协调好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WTO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然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明确了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的关系,并且制定了加强贸易和环境保护的规则。当然,起到最具体的环境保护作用的就是WTO在各项具体的协定中加入的环境条款。

  第一,《关税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关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第(b)项、第(g)项规定:强调成员国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但是不能够在造成武断、不合理的歧视,或者造成对国际贸易伪装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缔约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本国可用竭的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的健康。显然的是这个规定是一个大的、抽象的规则,本质上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很容易引起国际贸易冲突和争端。比如说: “进口国经常会依据《关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的例外条款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会给出口国带来贸易的限制,不利于出口国对外经济的发展,那么出口国会强烈地反对其违反WTO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以及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也就是说很难协调好保护环境和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落实上存在太大的主观性,每个国家制定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否违反了协定的规定,是很难去界定的。如果不再科学的把范围界定清楚,那么为实施绿色壁垒措施的进口国提供了法律上的免责通道,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的。

  第二,《农产品协定》对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进口补贴由相关的规定,并且在附件第2条中明确提出了 “绿箱政策”,用以保护政府对农场方的绿色补贴。政府对环境规划项目有关的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所给予的服务与支持,以及按照环境规划给予农业者的直接支持。这些措施都能够鼓励成员国对于本国环境的保护,提高成员国保护本国环境的积极性。用“绿箱政策”来鼓励本国的农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这一措施使得农业经济领域中也出现了环保的概念,使环保的领域更广,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第三,《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成了两大类:禁用和非禁用。非禁用补贴又分为可申诉和不可申诉补贴,其中,不可申诉的补贴包括了鼓励环境改进的补贴。《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第二款将与环保有关的补贴列为不可申诉的补贴,规定其他成员不能够对环保补贴采取反补贴的措施。《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如果成员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或者法规提出的新的环境要求,已经运行两年以上的现有设施,需要适应新的法规提出的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要求,国家应该对其适应新的要求给予额外的补偿,对其所需要的额外费用可以通过税费抵免等财政鼓励或者援助一次性给予20%的补贴。这一规定有利于国内环保企业的发展,为其减少了环境内在化成本,同时也会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14条中,明确提出了可以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但是在其他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成员方也可以例外地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但是条件是不能够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形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够对服务贸易变相的限制。此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同意成立了 “服务贸易与环境工作组”,对服务贸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报告和建议,一定程度上为协调服务贸易领域贸易和环境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方对人类或动物的医学诊断、治疗和外科方法以及生产植物和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方法等涉及环境方面的发明可以不授予专利权。同时该协定还明确指出,成员方为了保护国家的公共秩序或维护社会公德,包括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防止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以拒绝授予发明权和专利权,以阻止其商业应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拒绝授予专利的方式列举了法律不保护的情形:一是人类或动物的医学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二是有关生产植物和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的方法。尽管这个协定规定了以上两种拒绝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但是,内容限定的过于抽象,无法界定哪些措施是合法措施,哪些措施不合法,为贸易限制提供了保护伞。

  第六,《贸易的技术壁垒协定》规定了成员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可以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只要措施不超过这个目标所需要的程度就可以。协议明确地表明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是成员方的基本权利,当环境出现紧急问题的时候,成员可以采取简易的程序来公布其技术法规和标准。协议时鼓励各国接受其他国家实现环保目标的措施,并且要与本国的措施同等对待。前提条件是进口国认为出口国的贸易措施是符合其保护环境这一目标的,它才承认同等性。总的来说,这个贸易协定给了各国采取环保措施的充分自由。

  从WTO的环境条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WTO是通过“环境例外权”来保护环境的。毋庸置疑,环保例外权是有利于全球保护环境的,但是,内容的模糊性使得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然后,环境例外权中间对于环境保护的度如何来把握也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WTO应该对环境保护的标准的内容制定得更加确切化,这样才会有利于环境条款的更好的落实和保护好全球的环境。

  3国际经济法保护好环境的措施

  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盲目的发展经济,会导致环境压力的增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太过于限制贸易措施,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当然,如果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能够和谐相处。笔者认为要使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有太多社会经济因素、各国不一样的国情都会导致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难以相处。所以下面提出的想法只是一些大的原则,要落实还得靠各个国家、国际社会的努力和合作。

  3.1以可持续发展观来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贸易和环境保护确实有冲突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协调好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观来协调好贸易和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是可以长期共存的。保护环境实际上是保护可持续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发展贸易,实际上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所以,两者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维护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地发展经济,并不以保护环境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追求人类、持续、长期的发展。固然,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能够协调好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但是如何去落实才是关键。

  3.2尽量改变产品标准的不协调性,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援助

  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所以,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产品标准限制会更加严格,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外资,会实行相对较宽松的贸易政策,对产品进口的标准会比较的松。这样也就导致了发达国家更容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的产业,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带来了危机。各国之间贸易的有序进行是有必要的,但是,各国应该秉着共同发展,尽量做到在不给他国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进行贸易。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大力的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保护本国环境的能力。

  发展国家自身保护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发展中国家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本国的环境,需要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例如,印度认为在海虾—海龟案中,对海龟保护的关注本来可以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购买海龟排除装置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为了这个案件所花费的金钱可以为全世界提供海龟排除装置。因此,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这样的事项能够不经过贸易措施就能被解决。[3]如果说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能够购买海龟排除装置并将它们分发给渔民,那么国际社会就不用花费更多的金钱和力气来处理这件事情。

  3.3采取国际合作的方法,统一规制

  在没有国际合作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消除或者部分消除他国对本国环境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对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较强,有的则很弱,所以需要借助国际机制,进一步的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事实上,在具有全球性以及跨境转移的问题上,各个国家都没有为他国着想的念头,在本国利益至上的前提下,都存在着“搭便车”的心理,在环境保护上面具有被动性,不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合作是协调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途径。

  我们了解保护环境,每个国家、国际社会等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所以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和平对话,充分沟通;让WTO 和国际区域组织也能够发挥其作用尤其重要。目前,国际合作可以在环境保护的许多领域展开,如可持续发展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环境上。要使各国能够采取合作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国家主体的意识,不能够只保护本国的环境,对他国的环境也应该尽量少破坏。只有观念转变过来了,才能够促进世界健康和和谐发展。

  4结论

  WTO的贸易措施中与贸易相关的规定,在制定上都是有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的。我们不能够否定国际经济法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作用。不过,在实行上由于各个国家都具有主观性、特殊性,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够否认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笔者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是前提,只有在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中处于弱势,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来保护本国的环境;发达国家也应该尽量以强国的姿态来为世界的环境保护尽更多的力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WTO制定的很多环保措施,在理论层次上是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但是,应该加强落实的力度,把握好贸易限制措施的界限,不应该为了发展经济而越界,同时也应该不断完善环保措施。对于全球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是应该继续努力的,国家本身、个人也应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上,保护环境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

环境保护的论文12

  1烹饪专业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意义及目标

  职业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关爱自然的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职业学校教育带有职业性,学生在了解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后,会更加重视专业领域的环保,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烹饪教学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并且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将会提高未来烹饪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也可以帮助烹饪劳动者在以后的工作中选用合理的烹调方法,改进影响环境的烹饪方式,尽量减少烹饪对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职业学校环保与烹饪教学融合的具体措施

  目前,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与环保的现状是:教师和学生缺乏环保意识,不注重环保行为;使用的设施设备不够环保;教材缺少环保内容,注重教学成果,但缺乏过程研究。经过对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将环境保护与烹饪教学融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养成环保习惯,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2.1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注重对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第二,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新榜样。在操作时,专业教师要正确加工原料,合理使用水、电、煤气等能源,这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

  2.2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融入环保知识

  目前,烹饪专业所用的教材大多数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在原料知识方面,只介绍讲解了原料的名称、种类、季节、品质特点及应用,很少有关于绿色原料的知识,学生不能在教材中深入地了解绿色食品的知识。通过在德国教学法的学习,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环保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原料知识的讲授时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前给学生安排任务,制作绿色食品的宣传片,收集绿色食品素材、包装标签标准及绿色食品的法规、制度。在收集整理绿色食品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了。

  2.3在操作课中推进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节能意识及习惯

  2.3.1备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目前的烹饪专业操作课主要传授专业技能,很少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专业教师应该挖掘操作课中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和方法,并设计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选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厨房设备。例如:让学生使用电磁炉烹饪,与传统炉灶相比,可节省多达40%的能源,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压力锅煮食物可以减少时间,减少燃料;原料的洗涤次数和时间合理,可以节约水资源;原料的处理方法要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少用对人体不利的烹饪方法,如烟熏、腌腊、重复高温油炸等,这样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环保意识。

  2.3.2操作间安装节能设备,有效地利用能源

  目前,烹饪学校的操作间设备主要是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往往不会考虑环保因素。学生也不了解厨房节能设备的重要意义,能源的消耗比较大。我们可以在操作间的设备上安装节水阀、节能灶头等节能设备,也可以使用一些新型能源,比如太阳能烤箱和热水器、新型电能厨房设备等有效地利用能源。通过使用节能设备,可以使学生了解节能设备的有关知识,认识节能设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多使用节能设备节约能源。

  2.3.3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环保习惯,操作间能源完全是自由使用,学生能源的使用量难以控制,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可以在操作间能源开关处加装计量表,或采用厨房能源智能卡管理系统,记录和存储并可以查询学生每节课能源的使用量,每节课都由学生填写能源使用量记录表,安排课代表进行累计,每个月在班级的告示板公示,教师分析评比,期末评选出节能标兵和能手,学校给予表彰。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又使学校对每个学生的能源使用量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合理控制学生操作练习成本的作用。

  2.3.4采用环保的厨房垃圾处理方法

  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垃圾,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渗透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废水处理方法:烹饪课上把清洗蔬菜与清洗有油脂的物品及原料分开进行,这样可以将洗菜的水循环利用;在含油的清洗池安装餐饮隔油—oilsepartor设备,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油。废油的处理方法:每次操作课的食用油不重复使用,下课收集余油,由学校统一收集交专业单位收购及处理。垃圾处理方法:垃圾分类,分为三种颜色的垃圾桶,注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便于学生分类和处理。

  2.4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第一,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也有利于推进环保行动。可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星级酒店,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厨房环保信息,结合课堂知识,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酒店厨房节能环保的`措施,并提醒学生注意酒店对废水、废油和垃圾的处理。让学生写出参观酒店有关环保节能方法的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的方式,既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又可使学生接受环保教育上升到身历其境的阶段。第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利用阅览课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查阅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与环保知识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科普读物,搜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环保节能知识,营造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第三,举办有关烹饪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例如:如何绿色烹饪;烹调过程中的节能方法,或者请厨房环保厂家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节能设备的介绍和讲解,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环保节能方面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四,组织有关烹饪环保知识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定期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选出学生参加,可以是辩论赛,也可以是笔答、抢答等竞赛方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通过竞赛增长了学识。

  2.5环保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学生完成学校学习内容以后,都要去酒店实习,主要目的是使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这段实习期间往往没有安排学生学习节能环保方面的内容,因此专业教师要在学生实习前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酒店关于环保方面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激励学生由提高意识到自觉参与,积极引入环保的理念改进生产技术,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写一份有关实习酒店的环保建议报告,写出实习酒店在环保方面的做法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环保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作用更加重要。环境保护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将知识经济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环境教育的良机,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开展环保活动,指导学生从身边做起,形成关爱自然的品格,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教学,努力建立环保型中餐专业课堂。

环境保护的论文13

  【摘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需要保证其法定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时效性,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将阐述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问题与建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就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规定,考核其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方式。考核是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来源,因此,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和验收的客观公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承担验收监测的监测部门会出于各种目的,在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监测时往往流于形式或走走过场。

  1竣工验收监测具体内容和时间的确定

  (1)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关注项目验收,更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按照规定,对于生产周期不明显、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工程项目,应该增加采样的频次,在进行现场勘查并掌握其排放规律后,再确定采样的频次和时间。(2)验收监测是一个体现监测机构技术监督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在验收完成后审批部门出件前的适当阶段增加突击性抽测,以此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对于那些不能达标排放,需查明原因,限期整改。

  2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主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出于对地方经济的保护或者是迫于上级政府部门的压力,而对于验收工作不作为,更不履行必要的验收程序,验收仅仅是在建设项目单位提供的理论报告的基础上下结论。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县乡级和中小型建设项目中最为突出。(2)个别的建设项目投资状况紧张,这种情况下,项目组就可能为了主要建设项目而压缩对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或者是为了节约资金而选择未达标的环境保护设施。在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便会收到更多的检测费,因此在检测项目时给予相应的照顾。(3)监测部门应该重视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监测技术、监测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监测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能、严格遵守相关准则而是只要建设单位委托,不管自身是否有监测项目的.资质和能力就接受其委托,对此出具的验收报告常常可信度也非常低,甚至是存在严重的问题。

  3竣工验收中的几点建议

  3.1验收监测的基本规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监测部门共同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其主要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其次监测部门必须公正严明的使用监测这把尺子,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正确的验收报告。另外,建设单位要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汇报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在项目竣工后监测部门进行验收监测时,建设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只有三个部门各尽其职,才能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真正有意义有作用。

  3.2验收监测的具体建议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验收和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并且要对此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验收监测部门要严格审查,对于未获得计量认证的单位不允许进行监测根据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二级以上监测站可监测省级以上的环保建设项目,三级以上的检测站可监测市县级的环保建设项目。对于特殊或敏感的建设项目则必须由二级以上的监测站进行监测。(3)在特殊情况下,一些监测项目未通过计量认证,这样在出具验收报告时一定要注明属非计量认证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根据报告和实际的资质证明资料做出的判断。(4)监测部门必须具有相关项目的监测能力,尤其是进行监测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在出具验收监测报告时应附有监测能力表。(5)监测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时,如果引用了其他部门的监测数据,就必须注明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资料,还要有此单位或部门的资质证明资料。(6)监测机构在进行监测时要先检验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建设项目单位要尽可能的委托监测能力强和监测设备更完善的单位。并且在完工时合理支付监测费用。

  3.3加强公众参与调查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众参与的程度能反映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排放的污染物对于附近环境的影响。此外,公众参与能保障人民群众对于周边项目的环境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众意见应该包括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和意见;在建设期间项目建设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影响;建设项目完工后遗留的主要环境影响;企业在建设项目期间是否存在偷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在选择公众参与的对象时要从会在经济、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受到影响的人中选择,为了防止公众调查形式化,必须调查那些对建设项目了解的相关人员,比如了解项目的基层工作人员、环保专业人员。

  4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正逐渐增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在目前总排放量大的形势下,验收监测的发展方向是达标验收和总量验收并重。加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力度,加强验收监测的技术支持对预防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合法公正的监测报告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更加可信合理的依据,解决上面阐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建议可以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向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晖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流程优化的探讨[J].绿色科技,20xx(6).

  [2]刘沙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xx(3):35~36.

  [3]杨君利.浅谈铁路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J].环球市场,20xx(14):262.

环境保护的论文14

  1.石灰石矿山靄天开采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1为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在实际开采中基本不釆取任何生态保护措施,因此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1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无论是采用凹陷露天开釆还是山坡露天开釆,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都会占用和破杯周围的土地资源,具体说来:⑴在施工期,露天采场釆准工作面、排土场拦挡坝及截排水设施、矿区专用道路、工业场地的建设都会造成土地地貌的改变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此种破杯持续时间一般为1~2年,破坏面积约为矿山开采总占地面积的10°/。);(2)在运营期,露天开采剥离矿体覆盖层时会彻底清除地表植被和土壤,完全破坏露天采场的土地资源。剥离的废土石外运至排土场堆存,又会压占大量土地资源而使其丧失原有土地功能(此种破坏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0年,破坏面积大且生态恢复难度大),(3)采终期,排土场的稳定性和废石淋溶液也会对废石场周围的土壤产生污染。

  1.2爆破赝动和噪声的影响

  石灰石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震动源为矿山爆破,矿山爆破引发的地展波会造成周围地区的籐动,距爆破中心点200m时,其地震烈度约为5度(距爆破中心点4_时,其地麓烈度约为3~4度。爆破震动带来的危害相当大,能够毁坏周围的构建物,爆破时的飞石还会对人员和构建物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构建物损坏。爆破时出现飞石乱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炮孔填塞质量不好和填塞长度不够、岩体结构不均匀、药包最小抵抗线不准及单耗和单孔药量过髙罾。

  1.3地质灾害的频发

  石灰石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建设内容(如道路修筑、开挖回填、机械碾压等),上述施工将会对原有地彤、地貌以及地表植被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另外,在矿山开釆环节,将伴有一定的废石以及废渣,若不制定并釆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办法,那么将会埋下水土流失隐患,进而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最常见的有滑坡及泥石流)。

  地质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巳经成为影响石灰石矿山建设和露天开釆的公害,例如龙门山石灰石矿,建矿初期的云中寺排土场由于建矿初期岩土分开排弃困难,运距远且管理不善,导致未能按设计受纳岩石,因而形成了岩土混排的状况。此后,曾受暴雨袭击而发生大面积滑坡,并在排土场下部沟内产生泥石流,冲垮了石灰石矿细碎车间5#皮带廊,毁损下方村庄道路及部分民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水资源量的减少和水质污染

  石灰石矿露天开釆过程中,矿坑疏干排水会导致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随着开釆面积和深度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漏斗半径和深度会逐步变大,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损失量也越来越多。直到矿山开采结束、停止矿坑疏干排水后,地下水水位漏斗才会逐渐变小。此外,矿坑疏干排水和废石场淋溶水中一般含有较髙的悬浮物,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直接排人地表水系会增加地表水的浑浊度,影响地表水水质。

  2.石灰石矿山靄天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规划与制定正确、规范的施工方案

  在石灰石矿露天开采基建施工时,首先应依照事先已经制定的土壤挖、填方法来确定挖、填方量,并第一时间将挖方量运输到填方地点,将卸下的土壤铺平压实,防止作业场所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不良影响。石灰石矿露天开采还应避开雨季施工,作业中需要取土时要及时铺平压实;排土场或废石场的沙石应堆V积好,作业施工中和施工后应尽量恢复该场所的植被状况,多种植草种树,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

  此外,在石灰石矿露天开釆时应始终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开釆”的釆矿原则。石灰石开采过程中的管线施工尽可能一次性做好,管线覆土时还需将地表土壤铺平压实,部分暂时派不上用场的土石方,统一堆放至排土场或废石场,禁止将其随意乱堆乱放的行为。

  2.2采取相关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确定早期钻孔的位置、封孔情况和当前状态,对封孔差的钻孔采取注浆封堵措施将其封闭以减少其对采矿安全的威胁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区外围设置截洪沟或挡水堤,减少区域水资源量损失,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在矿区周围布置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监测水位的变化,制定供水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因矿山开釆影响周边居民饮用水的情况,立即启动预案。

  2.3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

  要积极探索和开展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釆中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求做到无固体废弃物排放。根据石灰石矿山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再结合水泥生产的特点和对原料的需求,其固体废弃物做水泥生产中的'混合材或用做其它建筑材料是可行的(如通过对不少石灰石矿山废石质量特征的分析,发现以白云质花斑状灰岩、隧石条带花斑状灰岩为主,废石组分以CaO、MgO和Si02为主,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度,大部分可满足不同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这样既节约了矿产资源,又减少了废石堆场占地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环境风险影响。

  2.4进行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当生态破坏K域无法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时,为了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异地生态保护措施。生态补偿的原则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其本质内涵是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对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付费的行为。对于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项目来说,矿山企业作为直接受益者应当是付费主体、当地政府应担当监管主体,监督企业完成生态补偿措施。目前较可行的生态补偿措施为:利用周边历史遗留矿山迹地进行植树造林、种草,对周边生长状况差的林地、草地补植,加强管护,使生态系统更快地恢复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2.5认真执行环境管理及监控

  在石灰石矿山企业内还应成立特有的环境保护机构,对作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培训,在作业过程中特意规划出来的为动物提供的生态区域,应写明“作业人员禁止人内”,在规划和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4、的方案。环境保护机构应在作业过程中严格监督作业人员的施工,密切观测作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作业人员,给予严厉处分或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石灰石资源的需求加上粗放的露天开釆方式,导致开釆过程中排放大量粉尘和颗粒物,并对地表植物带来毁灭性损毁,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锐臧、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从技术、法律法规及资金支持等多个角度出发,切实强化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环境管理,才能切实解决目前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釆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论文15

  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20xx年,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 破坏植被、地形地貌

  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 破坏地下水均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如在全省的煤矿、磷矿、铅锌矿、铝土矿、汞矿等矿山开采区,尤其以煤矿开采区较为严重,如毕节市纳雍、织金等各县煤矿区和铅锌矿区;遵义市桐梓,仁怀市的煤矿区。这些矿区的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导致泉井干枯,水田变成旱地。

  2.1.3 诱发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贵州多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环境脆弱,由于采矿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多而频繁。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些地区乱采滥挖以及落后的采矿方式,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改变了地质结构,从而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诱发各类地质灾害。如前所述,贵州矿山地质灾害在煤矿山分布最多,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其次是地裂缝、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遵义市等地。矿山开采活动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生态环境平衡和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策略

  2.2.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一些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矿业形势。法律滞后致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确保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根据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环境保护问题,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2.2.2 依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监管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监管。

  (1)严格规划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转变全省的矿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矿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矿山规模和集中度;

  (2)加强对矿产开采过程的.监管,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严格勘查、开采审批登记、进行地质环境评估、矿山企业资质条件审查、监督企业进行环保设施建设等。

  2.2.3 综合利用资源、减少三废排放

  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和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数字矿山开发技术、天井掘进新方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等先进的技术进行矿产开采。

  (2)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提升主要矿产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3)采用一定的回收技术,对“三废”进行回收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弃物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

  (4)合理引进部分矿产资源,减少劣势矿产资源和对本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矿产资源开采,保护本土的生态环境。

  3.结语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资源大省,在发展中面临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资源与环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环境保护的论文[经典]07-03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

环境保护的论文【热门】07-03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环境保护论文【集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