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时间:2024-07-23 12:30:55 计算机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例【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例【15篇】

计算机毕业论文1

  计算机研究生开题报告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方向,不同计算机硕士专业研究主题各有特点,其开题报告形式却大体一致,下文以“PHP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网站开发”课题为例,拟定计算机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随着千千万万的大小企业加入互联网,是否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素质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开发一套企业网站系统就十分有必要,而当今,网站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以 ASP+SQL server,JAVA+Oracle,PHP+MySQL,最具代表性,根据网站的类型不同选用适用的技术组合。

  PHP 整合了目前流行语言(JAVA/C++/PERL/C)最出色的特性,掌握其中任意一种语言都可以说掌握 PHP 的基础应用,所以 PHP 成为最容易上手的语言。优秀的编译系统也是 PHP 成功重要因素,如 Zend Optimizer、Eclipse PHP 等,完全开源,让世界所有的程序员来完善其功能。PHP 以优异的性能,简单的使用,低廉的价格,成为中小企业的网站开发的首选。

  LAMP(LINUX-APACHE-MYSQL-PHP)网站架构师目前国际流行的 WEB 框架,该框架包括:LINUX 操作系统,APACHE 网络服务器,MYSQL 数据库,PERL/PHP 或者PYTHON 编程语言,所有的组成产品均是开源软件,是国际上成熟的架构框架,很多流行的商业应用都是采取这个构架,如 JAVA/J2EE 构架相比,LAMP 具有 WEB资源丰富、轻量、快速开发等特点,微软的。NET 架构相比,LAMP 具有通用、快平台、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因此 LAMP 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是企业搭建网站的首选平台。

  二、中文文献综述

  LAMP 系统是(LINUX-APACHE-MYSQL-PHP)使用范围最多的 WEB 框架应用系统:L 所指的'是 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A 所指的是 APACHE 网站服务的服务器应用系统,M 所指的是 MYSQL 轻量级的数据库系统,P 所指的是 PERL 语言、PHP 语言或 PYTHON 语言,这些服务或产品都是免费的开源软件,是国际上得到认可及比较成熟的开发环境,非常多的网站采用这样的应用环境,LAMP 比 JAVA 语言更开发速度更快捷,可以使用的更丰富、代码更简洁等特点,LAMP 比。NET 更 LAMP具有通用性、开发速度更快、执行效率更高、开发成本更低等优势,综上所述,LAMP 具有其他 WEB 开发语言有更大的竞争力1 LINUX 概述。

  LINUX 系统源于 UNIX,是 1991 年由 Linus Torvalds 开发的开源产品。问世至今受到世界计算机爱好者的热力追捧,被大家广泛的修改及完善。LINUX 仿照UNIX 的很多功能,源代码也比较相似,所以 UNIX 的很多应用都可以移植到 LINUX上使用。

  目前手机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 Android 系统,也是由 Google 公司基于 LINUX系统编写的。著名电影《阿凡达》的渲染计算机,也是 LINUX 系统的计算完成。

  由此可见,在专业领域的中 LINUX 系统可以更高效的、更好的完成工作。

  2 Apache 服务器。

  Apache 是一种网页服务器软件,同 WINDOWS 自带的 IIS 是同一种类型的软件,所以如果使用 WINDOWS 系统来安装 Apache 就必须关掉 IIS.

  Apache 是后目前网络技术市场中,Apache 是唯一一款开源的,全世界的优秀程序员都在对它进行修改。Apache 比较古老的名字特别有意思,是“a patchyserver”的谐音。

  这个神奇的软件,是 PHP 网站开发程的首选页面服务器,它执行效率高,于PHP 完美搭配、稳定,但是配置相对复杂很多,一旦配置成功之后,可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所以一般服务器上都安装 LINUX + Apache 以保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个人计算机在开发调试过程中,可以选择集成开发环境 XAMPP 或 WAMP,这也充分体现了 PHP 的跨平台特性。

  3 MYSQL 服务器应用。

  MYSQL 同 ORACLE、DB2、SQL SERVER 等软件一样,是一款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比其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搜索快速、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经济实用型数据库软件。

  用 MY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 PHP 脚本语言向结合的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正被越来越多的网站所使用,其中以 LAMP 模式最为流行。

  4 PHP 脚本语言。

  PHP 是近些年被广大网页开发人员喜爱的语言。PHP 也是开发动态网站的常用的脚本语言,它是一种嵌入 HTML 中的语言。具有简单易用,语法流畅,网络资源多、跨平台、执行效率高等优点。PHP 成为了 WEB 脚本技术的先驱,融入了C、JAVA、PERL 的一些最佳特性,PHP+APACHE+MYSQL 的组合已经成为目前 WEB最流行的组合之一。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一小型企业网站系统开发为例,使用 PHP+MySQL 技术构架为核心,开发一套企业网站系统。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及时展示企业产品信息,发扬企业文化。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站的设计流程与主体设计思想,利用 PHP 丰富的函数功能,MySQL 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动态更新网站信息,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计算机毕业论文2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要点探讨】

  相对于2G时代,3G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众多运营商将参与到3G的竞争,对用户而言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认知度,因此,运营商从一开始就应当准备建设一个高质量、能提供多种类型业务、有竞争力的网络,这是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出发点。本文即主要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的原则及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依托于现有2G网络规划做了阐述。

  网络规划内容探讨

  WCDMA网络规划主要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业务质量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无线网络资源的规划。WCDMA系统覆盖能力与系统容量、负载状况相关。系统负载的增加会导致覆盖范围的缩小,这就是WCDMA的 “软”特性。同时由于WCDMA系统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业务在内的多种不同速率、不同QoS质量要求的业务,因此业务质量要求也与网络的覆盖和容量有密切关系。在同一小区内,不同的覆盖范围可以提供不同质量要求的业务。

  WCDMA网络规划的目标是根据规划的无线网络特性以及网络规划的需求,通过对相应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管理参数规划设计,使得在满足一定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建网成本最低,并能保证网络具有良好的可升级能力。因此,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一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规划

  W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核心就是对系统干扰的控制。如果仍采用传统的GSM无线网络规划的分阶段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就会产生新加站对原有系统的强烈干扰,这一点在国内外的CDMA网络建设中已得到了证实。因此WCDMA网络规划一般采用全网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也就是通过合理的话务预测来得到未来几年WCDMA网络的用户数量和话务量,并据此对WCDMA无线网络进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预测的用户数量和话务量,在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网络建设,这样将大大减少后期维护和优化成本,系统也将具有很好的可升级能力。

  基于全网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需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用户数量和业务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测过高将会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而预测过低将无法满足实际业务的发展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出现都可能对预测的准确性产生较多影响。因此,为了既能保证一定的预测前瞻性,又能适应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一般将预测时间设定为3~5年为宜。

  (2) 覆盖、容量规划

  根据不同的自身发展战略、3G发展定位、可分配资源等情况,对WCDMA覆盖将有不

  同的原则。一般包括:“孤岛型”覆盖,先满足热点地区需求,再逐步扩张3G覆盖与容量;“撒网型”覆盖,3G建设采取广覆盖、小容量形式,再逐步进行容量扩充;“全面型”覆盖,广覆盖,大容量,全面铺开,迅速实现3G规模化商用。

  根据各种因素的博弈,WCDMA网络覆盖一般应该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条件,在经济发达、市场需求较高的地区实现连续覆盖,在欠发达地区进行重点城市和区域的覆盖,即采取“撒网型”的覆盖方式。同时,随着WCDMA网络的发展,网络规划应实现在发达省市绝大部分乡镇的覆盖,在中等发达地区大部分乡镇的覆盖,在欠发达地区可实现少部分乡镇的覆盖,并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

  容量规划应该根据覆盖区域的业务流量密度、可以利用的频谱以及对用户增长的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WCDMA具有“大覆盖,小容量”特点,因此容量规划与覆盖规划是相关联的。 WCDMA无线网络覆盖规划一般是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进行规划,对于不同的建网阶段、不同的区域分别按照上行链路35%~75%的负载进行规划。

  (3) 室内规划

  WCDMA网络由于其工作在2GHz的频段,因此其无线传播特性较之于GSM网络要差,并且由于WCDMA技术的自干扰特性等,传统的依靠室外来对室内进行覆盖的方式不再适用;同时,由于3G业务更多的是支持各种高速数据业务,而数据业务一般发生的区域是在室内,因此,WCDMA网络在规划初期就需要考虑较为完善的室内覆盖。国外3G网络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主要考虑室内外频率策略、切换策略、分区策略等方面。

  (4) 业务规划

  在前面已经提到WCDMA网络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在内的多种不同速率、不同QoS质量要求的业务,因此,无线网络规划阶段须考虑未来WCDMA网络所要提供的业务类型、话务密度等因素。一般认为,WCDMA网络将是一个承载基本话音和多种不同速率业务的混和网络,即除了要提供与2G网络相同的基本话音业务之外,还要提供区别于2G网络的差异化业务,这包括CS64kbps可视电话业务,PS64/128/384kbps数据业务等。

  其中,CS64kbps可视电话业务是WCDMA系统区别于2G业务,也是区别于其他3G系统的特色业务,同时一般也被认为是未来3G中的较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因此,WCDMA网络一般是以CS64kbps可视电话业务连续覆盖为原则,同时由于分组域数据业务的上行一般为PS64kbps,在此条件下也能较好的保证各种不同速率分组业务的进行。在数据业务热点地区,规划初期可以考虑PS128kbps或者PS384kbps连续覆盖,这样既能保证WCDMA系统有足够的容量,又能保证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QoS的业务。

  另一方面,随着WCDMA技术的发展,HSDPA技术也逐渐成熟,各个WCDMA系统设备和终端厂商将能陆续提供商用HSDPA系统和终端设备。因此,在进行业务规划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可以承载更高数据速率业务的HSDPA规划。

  (5) 2G/3G协同规划

  2G网络是运营商所具有的宝贵资源,这不仅包括2G系统的基站站址、室内分布系统、机房、天馈等设施和场所,也包括经由2G网络所获得的关于用户的话务密度、用户分布等重要数据。因此在进行WCDMA无线网络规划时,应该充分、合理利用2G网络的`各种资源。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介绍

  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一般包括无线网络设计需求的确定、传播模型校正、初始无线网络设计、详细无线网络设计以及初始网络调整等几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与分析。

  (1) 无线网络设计需求的确定

  无线网络设计的初期,需要根据具体服务区对覆盖的要求、容量的要求以及服务的种类及质量要求并参考服务区的话务密度等情况来确定网络设计的需求。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进行规划区域的类型,如密集城区、普通城区、郊区、室内、公路/干道等以及各种区域所占的比例情况。覆盖要求一般是以服务区域覆盖率为指标。WCDMA网络中网络负荷与规划的容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根据覆盖区域的不同和对容量的不同要求设定不同的网络负荷。同时,业务模型与用户使用无线网络中不同业务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区域用户的业务模型一般是不同的。业务模型与网络提供的业务、不同业务的业务强度、不同服务区域类型以及用户高中低端的分布等密切相关。

  (2) 传播模型校正

  在WCDMA网络规划中,传播模型是进行网络规划的重要工具,传播预测的准确性将大大影响规划的准确性。众所周知,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与电波传播环境密切相关,不同频段下的电波传播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包括地貌、人工建筑、收发天线间的距离、天线高度等。

  根据不同的无线传播特性和点播传播方式人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典型的传播模型,如Okumura-H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因素一般都以变量函数的形式在路径损耗公式中体现。这些传播模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由于地形、建筑物密集程度和高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具体应用时前述的各种对应变量函数应该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一般的传播模型对具体的无线环境预测不够准确,而需要在这些典型的传播模型基础上进行传播模型校正。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智能光网络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lP业务持续的指数增长对光通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骨干网上,一方面巨大的IP业务量刺激了WDM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IP数据业务量具有突发性和自相似性,对光网络带宽实行动态分配和调度以实现有效的网络优化提供了契机,面对现有网络人工操作的复杂和低效率,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而生。

  目前虽然已有国外运营商在自己的长途网上部署ASON网络,国内还处在论证和实验阶段,但它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对于骨干网,目前城域传送网成为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北京、上海这两个超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域传送网所承载的业务量在迅速增加。从下面对城域传送网现状和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在大的城域网中更加迫切的需要增加ASON网络中提供的功能。

  城域传送网现状和特点

  目前,城域传送网已建和在建的网络在电路层基本上还是以SDH环网为主,多环层叠嵌套,网络生存性主要依赖SDH的自愈机制,大量的业务转接由多套ADM设备之间通过ODF/DDF互连来实现,电路调配由人工完成,部分地区引入DXO用于通道调度与保护,但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城域传送网相对与骨于传送网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业务种类繁多,交叉粒度从64K到2.5G,对保护需求多样,不同业务对资费敏感度差异较大。

  电路调度频繁,电路层的拓扑频繁更新,电路持续时间按月计算,甚至按天计算,电路建立和拆除操作频繁。

  网络资源有限,对成本敏感,光纤扩容比较复网络资源不能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而快速增加,城域汇聚和疏导能力有限,造成一定瓶颈。

  开通时限紧急,现在很多客户都要求市内业务开通时间在1天以内,随着运营商之间激烈竞争,开通时限会越来越短。

  技术多样性,现在发展的主要技术有MsTP、RPR、城域Ethernet、CWDM等,每种技术都有其应用空V、司。

  业务竞争激烈,城域范围内各个运营商都在积极的新建或补建自己的传输网络,降来城域大战不可避免。

  针对上述情况,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控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了,必须考虑新的网络结构和技术。ASON网络灵活智能的特性恰能满足现在城域网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城域范围内尤其是核心层部署智能光网络将能更有效的发挥ASON网络的特点,并有可能先于ASON在长途网络中的应用。

  智能光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智能光网络(ASON)是指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之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新一代的智能光网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备标准化智能的光传送网。在传统的传送网中引入动态交换的概念不仅是几十年来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也是传送网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

  同传统的传输网络比较,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结构将由环网为主转变为网状网为主,附以部分环网和链路,同时网络的节点具有智能性。由此,产生了相对于环网的、网状网所特有的许多优势。

  1) 网状网结构

  现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等地域跨度很大,各个区都有网络互联的要求,城域传送网节点众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现在的多环嵌套、多环重叠的网络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网状网结构是城域核心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于环网来说,网状网结构可为业务提供多种保护和恢复方式(如1+1、1:1保护、动态恢复、无保护等),网络生存性高,所需的备用容量较低,网络资源利用率较高;网状网的扩展性较强,仅需增加新的节点和链路即可,不需要全网配合,便于升级和维护;易于实现端到端的电路调度和保护,可快速提供各种业务,适合于业务量较大且分布又比较均匀的地区;可以分区域、分步骤的向智能光网络演进,充分发挥智能光网络的优势。

  2) 智能化节点

  智能光网络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了网络的分布智能,即网元的智能化,具体体现为通过网元实现网络拓扑的自动发现、路由计算、链路自动配置、路径的管理和控制、业务的保护和恢复等,许多原来需要人工参与的工作由网络本身即可自动完成。

  智能光网络结构将使网络出现三个平面:数据传送面、管理面和控制面,最终实现由业务层提出带宽需求,通过标准的控制面来使传送层提供动态自动的路由,控制面可以通过信令UNI/NNI接口的方式或通过管理系统接口的方式来实现,而网络管理平面将仍然对全网进行管理。智能光网络的标准控制面协议可以实现在多厂商环境下业务的连接、呼叫控制甚至快速恢复,为解决多厂商互联问题和实现快速提供业务铺平道路。

  城域网中引入ASON的解决方案

  目前ASON体系结构中物理层网络是考虑了SDH和OTN两种情况,城域网的主要传输网络还是SDH网络,WDM只作为点到点的传输链路,所以城域网引入ASON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SDH的网络上增加控制平面,将,AgON的功能和现在城域网中流行的几种技术相结合。

  大的城域传送网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核心层提供城域骨干节点之间的连接,其业务具有网状均匀分布、业务颗粒大的特点,最适合ASON技术的应用。例如超大城市核心层面某些节点的需求高达数十个100b/s,利用具有ASON控制平面的DXO或O-E-O方式的光交叉机可以在骨干传输节点建立全网状光纤连接或虚拟波长连接,解决核心网络的快速通道配置和网络生存性。为支持数据业务,核心层的ASON设备要求提供数据透传功能,提供多业务的承载。

  汇聚层负责将本地交换局连接到骨干节点,以多业务颗粒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为核心。由于电路调度频繁,资源需求变化大,采用ASON技术也是非常适合。目前汇聚层多采用MSTP设备,具有以太网L2交换和汇聚功能,所以增加ASON控制平面需要考虑和M8TP技术的结合,作为过渡方案也可以采用智能代理的模式,将汇聚层和核心层统一管理,实现端到端的快速配置和网络生存性。

  接入层主要负责端局业务的接入,以细颗粒传送、调度和多业务处理为核心、对智能控制功能的要求可以视需求和成本而定。

  另外,如果城域采用WDM技术,并且在汇聚层组成OADM环网,对ASON的应用将更加有利。

  ASON和MSTP的结合

  AS0N和MSTP都是近几年新发展的技术,在城域网中应用ASON技术也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将两者的结合更是一种创新,所以目前此类设备还不太成熟。目前,虽然已有厂家提出其MSTP设备是具有ASON功能,但基本上对于数据业务的处理还是放在业务板卡上,AS0N的功能体现在网络侧节点之间。但从ASON技术应用在城域网的目标来看,是要解决业务的快速配置和带宽的有效利用,如果将MSTP的多业务功能和ASON的节点智能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AS0N和MSTP的结合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两者在连接建立、业务颗粒、保护恢复、电路等级等方面的关联:

  一连接关联:ASON的连接管理和MSTP虚级联、LCAS等技术的配合等;

  一业务颗粒:业务请求除在UN11.0中考虑的SDHVC-3或更高的连接外,还应考虑VC-12或者更多颗粒度的连接等;

  一保护恢复:ASON的保护恢复策略和SDH网络兼容MSTP设备数据层的保护和底层传输电路保护的联合;

  一电路等级:城域ASON网络的电路级别和给客户提供的端到端的电路级别的对应关系等。

  ASON和MSTP的融合有两种方式:(1)AS0N设备中增加数据处理功能;(2)MSTP设备中增加控制平面。事实上,国外运营商现在已经有了将两者成功运用的案例。OIF在UNl2.0的技术要求中也提出了若干支持以太网业务的要求,并成功的进行了互通测试,例如20xx的OIF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基于6FP/VGAT/LCAS的以太网业务互通测试,和20xx年即将进行的以太网业务测试等。

  通过以上方式,AS0N城域网将真正实现数据和传输的融合,最先实现的可能是在MSTP设备内部数据业务和底层传输的接口之间实现ASON技术中UNl部分功能等,即在设备内部实现按照数据带宽需求自动建立交换连接。虽然UNI的最初提出是希望由路由器直接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但从非所问目前来看此种应用还有待时日,但如果能在MSTP设备内部实现该功能,将向该目标前进了重要一步,这也是AS0N和MSTP结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结束语

  智能光网络是下一代传送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ASON技术最早的提出是基于多节点、大容量的长途DWDM网络,但是从目前来看,城域网对智能性的要求更加迫切,基于AS0N技术的城域传送网更能发挥其优势。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ASON技术和现有城域网技术的结合,尤其和SDH(MSTP)的结合,在SDH(MSTP)网络上增加智能控制平面是AS0N在城域网中的具体体现。ASON网络在城域的应用可能先于在长途网中的应用,并且必将推动整个传送网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策略】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展, 各类网络版应用软件推广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现数据集中、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已逐步成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 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转是基本前提, 因此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局域网安全现状

  广域网络已有了相对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 防火墙、漏洞扫描、防病毒、IDS 等网关级别、网络边界方面的防御, 重要的安全设施大致集中于机房或网络入口处, 在这些设备的严密监控下, 来自网络外部的安全威胁大大减小。相反来自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客户端的安全威胁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威胁较大。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或用户就可能通过到局域网的网络设备自动进入网络, 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 局域网络安全隐患是利用了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弱点, 而系统在使用和管理过程的疏漏增加了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

  2、局域网安全威胁分析

  局域网(LAN ) 是指在小范围内由服务器和多台电脑组成的工作组互联网络。由于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网内每一台电脑, 因此局域网内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 同时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安全措施较少, 同样也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威胁通常有以下几类:

  2.1 欺骗性的软件使数据安全性降低

  由于局域网很大的一部分用处是资源共享, 而正是由于共享资源的“数据开放性”, 导致数据信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 数据安全性较低。例如“网络钓鱼攻击”, 钓鱼工具是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一些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 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 如用户名、口令、账号ID、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等的一种攻击方式。最常用的手法是冒充一些真正的网站来骗取用户的敏感的数据,以往此类攻击的冒名的多是大型或著名的网站, 但由于大型网站反应比较迅速, 而且所提供的安全功能不断增强, 网络钓鱼已越来越多地把目光对准了较小的网站。同时由于用户缺乏数据备份等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手段, 因此会造成经常性的信息丢失等现象发生。

  2.2 服务器区域没有进行独立防护

  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数据快速、便捷的传递, 造就了病毒感染的直接性和快速性, 如果局域网中服务器区域不进行独立保护, 其中一台电脑感染病毒, 并且通过服务器进行信息传递, 就会感染服务器, 这样局域网中任何一台通过服务器信息传递的电脑, 就有可能会感染病毒。虽然在网络出口有防火墙阻断对外来攻击, 但无法抵挡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2.3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的威胁

  由于网络用户不及时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 或未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而造成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许多网络寄生犯罪软件的攻击,正是利用了用户的这个弱点。寄生软件可以修改磁盘上现有的软件, 在自己寄生的文件中注入新的代码。最近几年, 随着犯罪软件(crimeware) 汹涌而至, 寄生软件已退居幕后, 成为犯罪软件的助手。20xx 年, 两种软件的结合推动旧有寄生软件变种增长3 倍之多。20xx 年, 预计犯罪软件社区对寄生软件的兴趣将继续增长, 寄生软件的总量预计将增长20%。

  2.4 局域网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用户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来进行数据的传递, 经常将外部数据不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带入内部局域网, 同时将内部数据带出局域网, 这给木马、蠕虫等病毒的进入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加了数据泄密的可能性。另外一机两用甚至多用情况普遍, 笔记本电脑在内外网之间平凡切换使用, 许多用户将在In ternet 网上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接入内部局域网络使用, 造成病毒的传入和信息的泄密。

  2.5 IP 地址冲突

  局域网用户在同一个网段内, 经常造成IP 地址冲突, 造成部分计算机无法上网。对于局域网来讲,此类IP 地址冲突的问题会经常出现, 用户规模越大, 查找工作就越困难, 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加以解决。

  正是由于局域网内应用上这些独特的特点, 造成局域网内的病毒快速传递, 数据安全性低, 网内电脑相互感染, 病毒屡杀不尽, 数据经常丢失。

  3 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

  3.1 加强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安全是个过程, 它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员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 主要涉及管理、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上, 而进行这种具体操作的是人, 人正是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 然而这个环节的加固又是见效最快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使用网络的人员的管理, 注意管理方式和实现方法。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内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 以便更有利地打击不法分子。对局域网内部人员, 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培训:

  3.1.1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白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理解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是所有计算机使用者共同的责任。

  3.1.2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 使每个计算机使用者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 至少能够掌握如何备份本地的数据, 保证本地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3.1.3 加强网络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 能够掌握IP 地址的配置、数据的共享等网络基本知识, 树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3.2 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

  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用户资源与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目前网络管理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客户端安全部分, 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同样是客户端安全管理。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 才可以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内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主要从终端状态、行为、事件三个方面进行防御。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管理是当前解决局域网安全的关键所在。[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2.1 利用桌面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入网。入网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 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 控制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在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的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 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的操作。启用密码策略, 强制计算机用户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 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 以防止非法用户修改。设定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检测非法访问。删除重要信息或破坏数据, 提高系统安全行, 对密码不符合要求的计算机在多次警告后阻断其连网。

  3.2.2 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常安装在单独的计算机上, 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开, 它使内部网络与In ternet 之间或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 用来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遭非法使用者的侵入, 执行安全管制措施, 记录所有可疑事件。它是在两个网络之间实行控制策略的系统, 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采用防火墙技术发现及封阻应用攻击所采用的技术有:

  ①深度数据包处理。深度数据包处理在一个数据流当中有多个数据包, 在寻找攻击异常行为的同时, 保持整个数据流的状态。深度数据包处理要求以极高的速度分析、检测及重新组装应用流量, 以避免应用时带来时延。

  ②IP?U RL 过滤。一旦应用流量是明文格式, 就必须检测HTTP 请求的U RL 部分, 寻找恶意攻击的迹象, 这就需要一种方案不仅能检查RUL , 还能检查请求的其余部分。其实, 如果把应用响应考虑进来, 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攻击的准确性。虽然U RL 过滤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可以阻止通常的脚本类型的攻击。

  ③TCP? IP 终止。应用层攻击涉及多种数据包, 并且常常涉及不同的数据流。流量分析系统要发挥功效, 就必须在用户与应用保持互动的整个会话期间, 能够检测数据包和请求, 以寻找攻击行为。至少, 这需要能够终止传输层协议, 并且在整个数据流而不是仅仅在单个数据包中寻找恶意模式。系统中存着一些访问网络的木马、病毒等IP 地址, 检查访问的IP 地址或者端口是否合法, 有效的TCP? IP 终止, 并有效地扼杀木马。时等。

  ④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这是防火墙技术的最基本部分, 判断进程访问网络的合法性, 进行有效拦截。这项功能通常借助于TD I层的网络数据拦截, 得到操作网络数据报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加以实现。[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2.3 封存所有空闲的IP 地址, 启动IP 地址绑定采用上网计算机IP 地址与MCA 地址唯一对应, 网络没有空闲IP 地址的策略。由于采用了无空闲IP 地址策略, 可以有效防止IP 地址引起的网络中断和移动计算机随意上内部局域网络造成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

  3.2.4 属性安全控制。它能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 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查看目录和文件、显示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删除目录或文件、执行文件、隐含文件、共享、系统属性等。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

  3.2.5 启用杀毒软件强制安装策略, 监测所有运行在局域网络上的计算机, 对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采用警告和阻断的方式强制使用人安装杀毒软件。

  3.3 病毒防治

  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 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发现和消除病毒更重要。防毒的重点是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毒的关键是对病毒行为的判断, 如何有效辨别病毒行为与正常程序行为是防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防病毒体系是建立在每个局域网的防病毒系统上的,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

  3.3.1 增加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首先明确病毒的危害, 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 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进行查杀等, 都可以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这些措施对杜绝病毒, 主观能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3.2 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进行病毒的扫描和查杀, 也可把病毒拒绝在外。

  3.3.3 挑选网络版杀毒软件。一般而言, 查杀是否彻底, 界面是否友好、方便, 能否实现远程控制、集中管理是决定一个网络杀毒软件的三大要素。瑞星杀毒软件在这些方面都相当不错, 能够熟练掌握瑞星杀毒软件使用, 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 有效使用杀毒软件是防毒杀毒的关键。

  通过以上策略的设置, 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快速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蠕虫等网络安全威胁的切入点, 及时、准确的切断安全事件发生点和网络。

  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不断的探索。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形式及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 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 网络安全建设已不再像单台计算安全防护那样简单。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 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来设置和维护对安全的防护策略。

计算机毕业论文3

  Ⅰ.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和要求都越来越高,这些要求都体现在了线路的建设与维护上。线路即整个通信信号传递的路线,是保证通信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将投资的重要部分正是移动通信线路的建设和维护,移动通信线路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目前对于线路的检测与故障处理,仍存在以下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1)线路故障处理及时率始终停留在一般的“现场看、现场查”的水平,对故障线路的必备相关参数知之甚少,不能做到“先了解、后查修”,造成故障查修时间过长而影响了该线路覆盖区域下的很多用户的感知。

  (2)对于线路基础维护工作周期、项目一概而论、不分等级,无差异化、针对性的维护,造成主线路的巡检周期过长、巡检内容过于简单,为重要线路日后出现告警而影响大批客户埋下了故障隐患。

  因此,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线路的智能巡检系统应运而生。

  同时智能手机的流行,使我们开始将应用联系到智能终端上,以实现便捷移动性。所谓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而Google公司开发的Android平台更是为智能手机开启了一片新天地。现今,Android是世上最为流行的手机平台,他掌控了数百万的手机,平板电脑,和许多其他的设备并且将Google和网页的功能带到了用户手上。同时,用户可以定制你自己的安卓设备。窗口工具让你能够直接通过你家的电脑屏幕联系到你最喜欢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增加或者调整日历,邮箱,提醒,使得生活中的重要事情都在掌控之中。

  Android拥有全球合作和大规模已安装数据库,创建在在开源的Linux架构上,拥有大于300个硬件软件和载体合作伙伴,使Android迅速成为了最快速成长的手机系统。现在,世上有超过20亿的安卓设备,并且每天都有在137个国家地区超过550,000的新设备被激活使用。

  1、Android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来研发任何能想象到的应用程序,同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市场空间将产品展示给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体。不管你是做生意,还是仅仅有一个很棒的想法,安卓拥有平台,工具和设备来使之成真。

  2、Android的快速创新持续推动着硬件和软件向前发展,为用户和开发者带去新的功能,Android技术的快速革新使开发者一直站在多样的强大的应用面前。

  3、Android的强大的开发环境,为开发者提供所需一切来构建顶尖的应用体验。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模板,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开发者可以在很多设备上运用自己的程序,从手机到平板电脑等等。在所有设备中,Android都为你提供持续的强大的APIs来管理你的UI组件并使你充分运用每个设备上得硬件资源。

  对于Android开发者而言,安卓重新塑造了人们通信的方式。使通信是你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你手腕上,在你车里,在电视中,在相机里,在家中,在商店里,这是没有限制的全新风景。

  Ⅱ.研究现状

  现下,已有不少公司进行巡检的研究与开发。其中以接触式和感应式巡检系统为主,对巡检的智能性和移动性的兼顾尚有欠缺。

  (1)接触式巡检管理系统

  接触式巡检系统由信息钮、巡检器、通讯座、计算机及软件等组成。巡检人员佩带巡检器,在巡检过程中用巡检器触碰信息钮。信息将自动存于巡检器中,管理人员将巡检器插入与计算机串口相连的专用通讯座中,通过计算机内的应用软件将巡检器的巡检数据读入计算机中存档。

  (2)感应式巡检管理系统

  感应式巡检系统由感应器、巡检器、数据传输线、计算机及软件等组成。将具有不同编码的感应器隐蔽安放于被巡检的设备或线路上(无需布线),并将感应器编码对应安装地点存于计算机中。管理人员将巡检器通过传输线与计算机连接,通计算机内的应用软件将巡检器的巡检数据读入计算机中存档。

  各地移动线路的检测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移动线路分布于城乡各处,高山平地,地形复杂,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的方式使很多时间浪费在爬山,走路的过程中,导致工作效力非常低,已经不能适应移动通讯业务迅速发展的`需求。

  (2)巡检反馈时间长,信息不足,无法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从而有效的监控,不能动态地、实时地显示,致使无法有效进行决策;

  本次毕业设计即研究开发具有较好移动性智能性,并以当下最广为使用的Android手机为巡检终端的线路智能巡检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并利用GPRS/3G等数据网络,通过定时跟踪与手动上传,实现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及监控,这样移动线路监管维护部门便可以及时、 真实的了解线路现场的环境情况,有效保障了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Ⅲ.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了解Android的系统架构,掌握Android的基本开发技术,熟悉巡检系统业务流程,基于此业务设计流畅的用户交互界面。使用Android各种UI控件,完成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和数据传输;完成终端各种参数的设置,并能给用户良好引导和提示;完成在主流Android手机上的调试,能够在各种主流Android手机上正常使用。

  本次毕业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基于Android的Java语言对用户交互模块进行设计并联合各模块能够协调工作。其后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设计语言和设计思路,美化交互界面,提高用户模块的可移植性,并进行系统优化。

  Ⅳ.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在MyEclipse环境下,使用Java语言进行Android的程序编写和调试,对Android客户端的用户界面交互模块进行仿真,并能在终端上运行并实现预期的效果。同时了解其他各模块接口与主要实现方法,与各模块协调运行,在终端上实现整套巡检系统的功能。

  首先需要学习Android开发手册,了解各种UI组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以建立人机友好的交互界面。同时广泛涉猎Google官方资料,并进行文献翻译,同时阅读最新的相关文献。学习并跟随发展潮流,不断优化模块功能。

  Ⅴ.设计(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需求分析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第五章 系统测试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外文资料及译文

  Ⅵ.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

  3月初至3月中旬:了解课题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熟悉MyEclipse开发环境,学习Android架构,熟悉巡检业务。

  3月中旬至3月底:学习Android界面开发,学习Android UI控件,动手实践。

  4月初至4月中旬:继续学习Android UI控件,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设计终端界面。

  4月底至5月中旬:设计终端界面,制作demo,与其他模块进行整合并在手机上联合调试,并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设计。

  5月中旬至5月底:完成系统开发、毕业论文初稿及相关事宜。

  6月初至6月中旬:完成系统测试、毕业论文及相关事宜。

  Ⅶ.查阅的主要文献

  [1] 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2] 盖索林编著.王世江改编.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指南(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3] 韩超,梁泉.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4] 余志龙等.Google Android SDK开发范例大全(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

  [5] 吴亚峰等.Android编程典型实例与项目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计算机毕业论文4

  [1] 朱熊兆.健康心理学[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

  [2] 孙永清.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xx-2-28

  [3] 马克.浅析信息时代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D].思想者园地,20xx-7-7

  20xx计算机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2篇

  [1]孙卫琴,李洪成.《Tomcat 与 JSP Web 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1-205

  [2]BruceEckel.《JSP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10月:1-378

  [3]FLANAGAN.《JSP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年6月:1-465

  [4]孙一林,彭波.《JSP数据库编程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30-210

  [5]LEE ANNE PHILLIPS.《巧学活用HTML4》.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8月:1-319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9月:32-300

  [7]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1日:1-354

  [8]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xx年8月:1-246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3-460

  [10]Brown等.《JSP编程指南(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年3月:1-268

计算机毕业论文5

  【摘 要】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友华.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档案,20xx(3):104-104

  [2] 郑玉环. 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6):84-85

  [3] 于霞. 刍议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 新校园(上旬刊),20xx(8):233-233

  [4] 杨丽丽. 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5):209,211

  [5] 韩玲. 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xx(19):74-74

计算机毕业论文6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高校毕业论文的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管理操作。采用SQLServer20xx+MicrosoftVisualStudio10+ASP+C#做为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它编写可以运行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以.asp为后缀名的应用程序,再用Internet服务管理器进行网页的浏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系统设计;软件

  一、背景意义

  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已近是亘古不变的潮流了,而且全国大学网络的正在以高速的发展节奏和社会潮流接轨,各种计算机网络化已经逐步取代繁琐的传统办公模式。大学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四年学习总结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完全有必要实现网路管理化,可以减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时间和负担,让繁琐的毕业设计过程采用网络化数据库统一管理。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老师及学校管理员。社会科技在不断的革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结构都发生了完全的更新和进步,传统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毕竟之路,也是走向未来的毕竟过程,所以使得各种传统方式得到不断的简单、方便和先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然而在许多大学和高校里面并没有在毕业这一环节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以这一部分的工作所有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然而人为的物理操作必定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大量的毕业生信息需要处理,工作量就十分的庞大,到处都是纸质资料,不易整理和保管,还容易丢失,另外最麻烦的是需要更新和修改的资料的情况,其次就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关于论文进行的交流和联系都是线下的,会受到各种不定因数影响,影响这一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网络的基础,系统可以采用了目前十分流行的B/S结构和Web技术,使得操作交流都变得十分简单和快捷。最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完全避免人为物理操作的不足。

  二、初步调研

  浏览了各大类型和类似的网站,毕业论文管理管理系统,我同样采用了当前很流行的B/S结构来开发。

  通过各个高校去实地考察,很少有大学开始使用此类系统来管理毕业论文。另外,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高校能完善此块的建设,来减少毕业生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此系统会有效的减少学校在此类工作的成本。由于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技术上的.要求和开放难道并不是特别大,做好策划工作就好。所以完全可以由大学生和本校老师来指导完成。

  最后我们考虑到费用,因为不是企业级的网站,而是校内开发,功能和维护性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记。综上所述,系统的开发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可行性都是相当高的。对于各大高校是值得去开放和使用的。

  三、开发过程中问题

  在开放过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何种编程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环境的选取对系统的开发难度和时间长度都是有直接的联系的。为了减少开发周期,减弱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对系统做出需求分析报告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本毕业论文的系统,是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功能的。那么采用SQL Server20xx+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xx+ASP.net+C#做为开发工具。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不提倡无模型的随机开发方式,不可以想到什么功能模型就随手开发什么代码,这样不规范的开发,不仅使得开过过程处于混乱,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系统开发效率。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经典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演化模型(evolution model);7.喷泉模型(fountainmodel);8.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0.RAD模型;我们要尽量避免原始老旧的开放模型,这样可以避免许许多多开发问题。但是要根据系统的大小,和开发的难度来做决定,有句话说的好杀鸡焉用宰牛刀,太多复杂的模型适合庞大的系统开发,然而用的一般的小系统上反而会增加开发难度。

  参考文献:

  [1]周名浩.科关于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J].才智,20xx(12).

  [2]刘志明.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xx(10).

  [3]陈小莉,刘君.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J].科技信息,20xx(07).

  [4]胡声洲,车燕兵.基于ASP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xx(06).

计算机毕业论文7

  教学当中的精品课件少,且针对性弱。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课件好坏与否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课件数量多,但精品少,许多已开发的课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当前,许多教材都为教师提供了课件,但这类课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课件是简化了的教材,缺乏对知识的组织,以简单的演示文稿类型进行平铺直叙。诸如此类课件无法直接使用到课堂当中。进行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知识更新快速的情况下,许多刚开发好的课件已经无法适用于教学形式。此外,部分教师将同一个课件反复运用在不同的学生和专业教学当中,也使得课件的针对性降低,效果也不好。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建议

  4.1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展示和教材有关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带动课堂的气氛,拉动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活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有助于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模式当中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

  4.2促进师生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当中,师生情感交流存在缺失,是存在于多数学校的普遍现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模式是为。教师-计算机-学生。模式下的`三元交流,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障碍师生间进行感情交流。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计算机过度依赖,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计算机而展示,学生仅仅一味记录计算机所呈现的内容,师生间几乎出现零交流情况。在计算辅助教学过程当中,计算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无法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4.3发挥软件优势

  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CAI教学系统必然存在缺陷和不足。费用高,一次性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导致教师需要亲自进行课件的编制,方便自由度远不如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这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过程当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当是开发软件,而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行课件的制作。例如,近几年我国出现的面向学科设计的工具型软件,只需教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进行基本培训后便可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小软件的制作,使其能够和教学过程紧密配合,实现计算机有效地辅助教学。

  4.4完善相关设备,提高课件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课件当中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这给运行课件提出更高的硬件设施要求。教学过程中,一些课件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设备陈旧无法呈现课件良好效果的情况,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解决,进行设备更新,以保证计算机设备顺利播放、运行课件。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为我国现代化教育观念思想上的重要体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有助于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及评价,使得教学质量得到质的优化和提升。此外,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观念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亮,王泽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xx(27)

  [2]陈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J].现代交际.20xx(03)

  [3]石庆民,朱姗虹.浅析CAI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9)

计算机毕业论文8

  【篇一:论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由于公路、铁路等道路的勘察地形复杂、工作难度大、误差机率高等因素使得道路勘察工作成为了道路建设发展的瓶颈。计算机技术及影像提取测量技术的应用为道路勘察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中就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影响提取;道路勘察设计;应用

  正文:公路、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其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勘察技术对复杂地形的勘测区域勘察难度大、误差率高,为了减少误差,确保勘察设计的质量,常常需要反复勘探测量多次,取其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效率、加快勘察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道路勘察有关部门与人员的首要任务。

  1、道路勘察重要性分析

  道路施工的勘察测量对于公路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公路工程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勘察测量环境艰苦、地形复杂、测量放线工作困难重重。而勘察测量工作是道路工程方向的指引,必须确保勘察测量准确、周密才能保障公路工程顺利施工。因此,加快公路工程勘察测量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道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勘察测量工作新技术的引进,通过计算机技术、GPS技术等的应用加快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工作效率及精准度。

  2、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2、1影像提取技术在道路勘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察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难度,解决了许多公路勘测过程的难题。其中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最具代表性,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二维影像提取三维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只需要的是勘察测量很少的像控点,然后在相控点附近拍摄若干影像数据,就可以放进系统进行量测与重建处理。通过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在公路勘察测量中,利用全站仪只需勘测很少的控制点,而非专业测量数码相机经过检校标定后,也可以当作量测相机使用。通过拍摄工程现场影像进行匹配、定向、空三处理,解算出相片参数,就可以生成所需的正射影像、等高线、DEM等数据。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将公路工程勘察测量中的逐点测量简化成为“面”测量,加上自动化的引用,极大的减轻了公路工程勘察测量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GPS单机联网试勘测技术的应用

  由于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地理条件较差,传统勘察测量需要多次校验来确保勘察测量的精准度。但是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在道路工程勘察测量的应用越来越多。GPS系统利用24颗卫星、地面接收装置以及用户接收仪器组成,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道路工程的勘察测量主要利用了GPS的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动态功能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利用GPS进行道路工程的勘察测量工作极大的提高了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准确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GPS测量技术可以实时、有效、精准的对道路工程进行准确的测量,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3计算机设计软件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勘测—设计—成图是道路勘察设计的主题工作思路,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道路勘察设计必须需要通过专业辅助软件来实现。传统的设计、绘图费时费力且不易修改,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设计与成图可以极大的提高设计、成图的效率。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工程师始终以现场勘测数据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通过专业化软件的自动功能可以完成数据采集、整理,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更加便利的操作。在设计中勘测数据整理编辑采用microsoftexcel表格方式,直观明了,所有有关道路设计的原始数据都让设计师一目了然,给方案的修改带来很大灵活性。而且软件成图过程是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原始数据采集编辑完毕,整个设计任务也就完成了90%以上,因为剩下的绘图部分,软件都能自动完成,让设计师从最枯燥无味的绘图工序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寻求最佳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从而发挥出设计师最大的潜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设计人员提供快捷的画图工具,尽量减少各种限制。生成的全部图形对象均为autocad的基本类型实体,使用autocad命令画的图可以用软件任意修改。操作步骤清晰明确,选项功能一目了然,应用autocad推荐的定制工具和编程语言开发

  平面线形设计主要解决道路的中心线形,适用于一般路线设计和复杂的立交线形设计。实际工程设计时,线形设计通常有两种情况:不使用坐标的纯粹线形设计;用测量坐标控制转点和线位的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程序能够识别处理不同的ucs。实际上线形设计大部分工作量在调整线形上,天正市政软件根据线形设计工作过程,分解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几部分,分别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进行线形设计,这种方法与道路线形设计工作程序相符。道路平面设计能完成任何复杂道路平面的设计工作,包括道路中各种交叉口接入设计、各种道路出入口设计、任意复杂绿化带设计与编辑、各种已知条件的港湾停靠站设计、以及进行各种方式的道路桩号设计,并可对道路整体平面图进行任意图幅的自动分页。

  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急速发展,沿海开放地区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负荷日益繁重。在此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加大投入力度以支持新技术在道路规划部门的应用,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部门也开始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此时的信息系统仍侧重于规划文档的管理,目标是减轻经办人员处理文档的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办公系统的实现方法上基本是采用Fox-pro,Dbase等软件作为开发收文、发文、办文的管理系统,而空间信息/图形处理还只是处于较低的应用水乎,更没有考虑到规划文档与规划空间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当然,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限制了更多地应用。在9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的性价比得大幅提高,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强,面向对象枝术、COM/DCOM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网络技术日趋成熟,为道路规划设计信息系统登上新台阶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城市各条道路车流量的统计,对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提出基础建议,并由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自动生成功能,设计出符合城市、车流走向的道路。

  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道路勘察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道路勘察设计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道路勘察设计有关部门必须加快自身人员配备的科学化,通过勘察设计人员的招聘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通过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及新技术的应用,将道路勘察设计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起来。

计算机毕业论文9

  一、计算机课程设计的概述

  本文所指的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某一门专业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周期内,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体验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

  二、以“组建企业网”为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计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以及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达到良好的课程设计效果。

  1.准备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任务的选择难易要适中,让学生既不会感到要求高不可及,也不过于简单,设置的难度应该比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水平略高一点,使课程设计具有挑战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本课程选择以“组建企业网”为设计任务,主要考虑到,该任务既综合了本门功课的各个知识点,又体现了该项目的实用性,且难易适中,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采用混合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计算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班级内组成3人的项目小组。为了确保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分组。具体可以采用混合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指教师先选出几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组长,其他学生再自主选择组长。这种方法既克服了可能会形成两极分化,形成基础好的组别和基础差的组别的弊端,又保持了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有过合作经历等因素进行组合的优点。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效果比较好,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很快地组织好小组并开始工作。

  (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学生按照任务分解进行有效操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他们自己的思路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连接或配置的正确性,即在开始下一步前,要检验本次操作的正确性。教师也要密切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加以解决。这个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仔细阅读项目描述,理清解决思路,收集能完成本项目的必要资料,包括网络中各种设备的连接方法、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网络服务器的搭建等相关知识,根据项目分解,在规定课时内分步完成内容,同时保存好操作过程并记录要点。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有主观上的认识,教师根据项目分解按课时安排和具体内容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分清楚每个部分都涉及的知识点。这样,通过演示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框架。另一方面是完成任务时的排错,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问题。一个系统化的错误处理思路是合理地一步一步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如何排除一些假象,从而定位导致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加以解决,以便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所以排错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中。

  (三)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的评审与验收

  评审验收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计算机课程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为了避免教师单方面评价所带来的感情因素。课程设计成绩可以通过小组评分、教师检查评分两部分组成。小组评分主要围绕考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待不同意见反馈的态度等方面开展,而教师的检查评分侧重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任务书完成情况和任务符合要求程度等方面。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最后给出课程设计的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设计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双赢的。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可以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计算机毕业论文10

  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逐渐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大量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加强维护,提高管理水平,对其使用过程进行控制,对于故障发生几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对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的重要性及思路

  1.1算机维护与控制的重要性

  受人为以及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较容易发生故障,不仅容易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造成影响,同时,对故障部位的维修,也会增加企业以及学校等的经济负担。在固定时间内,对计算机加以维护,可使故障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可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故障严重化,这对于计算机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1.2计算机维护与控制思路

  传统计算机维护与控制方法,以人工为主,故障排查以及解决效率较低,维护与控制效果欠佳,将计算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应用到计算机维护与控制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维护与控制效率,应以上述思路为基础,对系统框架进行设计,使计算机的维护与控制,得以更好的实现。

  2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

  2.1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系统,主要由5大功能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维护管理5种[1]。以事件管理为例,该模块功能在于在故障发生时,实现故障呼叫,将其报告给有关维修人员,随之,系统可自动实现对故障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如为小范围的轻度故障,系统可自动解决,如为严重故障,则需再次呼叫维修人员解决。问题管理模块,功能在于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故障解决效率。配置管理模块,功能在于评估系统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运行需求。维护管理功能在于记录维护次数以及维护方法。

  2.2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

  2.1.1硬件的维护与控制

  包括事后维护与控制、矫正维护与控制、预防维护与控制、预知维护与控制等[2]:

  (1)事后维护与控制:在故障发生后,对计算机进行维护,适用于价格较低的计算机的维护。

  (2)矫正维护与控制:在发现设备存在发生故障的趋势时,对其加以矫正,避免故障扩大化,例如:计算机积灰过多,易对其运行速度等造成影响,严重可导致计算机运行故障发生,需及时清理灰尘,对故障加以矫正。

  (3)预防维护与控制:在固定时间内,对设备加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解决,避免故障发生。

  (4)预知维护与控制:设置计算机运行监控系统,系统实时记录计算机运行参数及状态,并将其反馈给维护人员,维护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状态的评估,预知计算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及时对其进行维修。

  2.2.2软件的维护与控制

  可以根据计算机软件故障类型,选择具体的维护方式。常见软件故障类型如下[3]:(

  1)软件与系统不兼容:该故障较常见,出现时,易导致系统死机或文件丢失等问题发生,影响计算机工作效率。

  (2)软件之间存在冲突:软件之间对运行环境以及地址等需求不同,如同时安装在系统中,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文件丢失等问题发生。

  (3)操作失误:安装程序不兼容、命令误操作等操作失误问题,容易导致磁盘格式化等故障发生。

  (4)病毒:安装病毒软件等过程,容易导致病毒侵入计算机,使计算机内数据信息遭到破话甚至丢失,引发计算机故障。针对上述故障,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维护[4]:

  (1)软件安装:操作系统配置需保持稳定,安装完成后,打好补丁。及时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使用杀毒软件,使计算机病毒能够及时被发现并清除。软件安装时,需判断其是否为正版,如非正版,则不予安装,避免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

  (2)软件保护:采用磁盘保护卡,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降低病毒入侵几率,避免磁盘格式化等问题发生,提高计算机安全性。

  2.3日常维护与控制方法

  (1)关闭无用端口[5]:网络连接,需保证端口具有开放性,开发性的端口,易增加计算机被入侵的几率,因此,当端口无用时,应及时将其关闭。可采用定义安全策略的方法使之关闭。同时,也可采用筛选tcp端口的方法,使端口在无用时,能够自动关闭。

  (2)删除安装包:软件安装后,将安装包删除,避免占用过多系统资源。

  (3)口令管理:设置服务器登陆口令,对服务器登陆人员的权限进行控制,避免部分无关人员登陆到服务器中,提高服务器安全性。

  (4)分区管理:缓冲区与安全漏洞多发区域,计算机维护与控制人员,应加强对区域的管理,降低安全漏洞的发生几率。

  2.4机房环境控制方法

  应加强对机房环境的管理与控制,确保计算机运行稳定且安全,具体方法如下:

  (1)机房应保证通风良好,同时应设置窗帘,避免阳关直射计算机而加速老化。时常检查电力设备,避免发生漏电等问题。

  (2)机房设置温度与环境检测系统、设置人员流动监控系统,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机房,降低机房内人员流动率。

  (3)设备:设置消防设备、空调设备等,提高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讨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系统,阐述了大量计算机维护与控制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日常维护与控制方法以及机房环境控制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系统的应用水平,还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应加强对该系统的研究,提高系统的故障预警以及故障自动维修水平,解决由人力维护所带来的维护效率低、维护漏洞多的问题,使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应在应用计算机维护与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从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两方面,对其加以维护和控制,同时,对机房环境进行优化控制,降低计算机故障的发生几率,确保计算机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避免对各领域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爱贞.浅述学校机房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9:30-31.

  [2]付倩.关于JavaWeb技术的计算机远程维护控制系统研究[J].化工管理,20xx,07:95.

计算机毕业论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效率,便捷人们的生活。

  一、管理的相关概念

  1、管理

  即对事物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导、控制、实施等相关操作,以使其规范运作并产出效益或提高效率的行为。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聚合企业的各类有用资源,以最优的方式、最少的投入、最快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回报,让企业获得相应效益,顺利成长。

  2、信息管理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采取组织、控制和领导等有效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的方式,实现对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信息管理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获得的管理,分为收集、传输、加工和储存等四个方面。

  3、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管理

  计算机应用管理即对使用计算机的全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即以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施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

  4、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它的形成是现代信息资源高效管理的重要里程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等多个方式,得出有用的、人们需要的信息的综合系统。虽为一门崭新的课题,但却跨越了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科学系统。这个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但真正的完善和发扬光大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使现代企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走进了信息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

  二、计算机信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的信息管理风险存在问题

  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智能化的机器,在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信息管理风险是很正常的,但是这同时必须要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抑制计算机信息中的潜在风险,避免给单位和企业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信息上的泄漏和出现错误的信息。计算机的信息风险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计算机本身的智能性导致了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人为的管理方式不到位导致的。很多的组织中的管理者由于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无法正确地估测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加上自身经验的不足没有及时地对风险发生的漏洞加以弥补,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蒙受了极大的损失,纵容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信息处理手段较为落后

  信息手段的相对落后也可能给信息处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计算机信息的更新速度太快,很多的组织和企业不能及时跟得上更新的速度,导致了信息处理手段的较为落后,影响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还严重地影响了信息的准确率,导致了不该出现的错误信息的出现。正是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落后,使得组织内部的信息处理很困难,根本无法做到及时的更新,从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广泛信息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加快信息处理手段的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部分的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及时地改进,或者是认为信息化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要,很轻视信息手段在组织运转中的作用和意义,导致无法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间接地影响了组织的高速运营和发展。

  3、信息来源的堵塞

  信息的多样性和大量是信息的主要特点,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信息的来源有很多,各方面的信息都是不尽相同的,要想收集到最有效和最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广泛地听取各方各面的信息,这是增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准确性的重要方面。但是事实上,很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对信息来源的处理上还做得不是十分到位,在很多时候忽略了很重要的信息,严重地阻碍了组织对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这也与他们的积极探索的程度有关,之所以会导致信息来源的堵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没有充分地重视这一问题,没有积极地寻找可以增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导致了信息管理来源的严重匮乏和阻碍。

  三、计算机信息与管理的建议

  1、增强信息管理的.意识

  想要真正地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准确性,提高它对高速社会的适应性,增加信息管理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进步。这样才能用更为精准的技术手段对所要管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上的支持,增加信息的可信度水平,这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即首先要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重视度,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认识到信息管理对组织内部发展的好处和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

  2、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力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时代下的新事物,是人类科学进步下的重要产物,为了维护信息的稳定运行,减少重要资料外漏的现象,就一定要加强管理力度,做好隐私的保护。对此,相关机构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范中设定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认证以及PKI认证(用户私钥机密性特征)技术的结合运用,从而为计算机入侵者设置屏障,维护信息安全。

  3、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信息平稳传达的关键,是减少黑客入侵的有效对策。因此,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人员要加大对其的关注度,转移工作重心,将如何改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局域网的安全管理,减少数据被拦截的情况,并将物理和逻辑分段两种防范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4、强化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管理措施

  一是要制定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使用人员及其责任,对于重要计算机和涉密信息计算机严加管理。制定工作奖励措施,量化考核指标,激励管理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失职渎职处罚机制,对于未能完成任务或者造成重大失误人员进行严厉处置。大力提升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每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及时更新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应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信息备份与恢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主要由备份设备、备份系统构成。常见的设备主要有光盘、磁盘阵列、SAN等。备份系统则是用来快速恢复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信息。通过应用备份技术,不仅可以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或者人为操作失误时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也可避免非法入侵或网络攻击行为造成的数据破坏,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策略主要为: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其中,全备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恢复时间短、操作方便,如果系统中的数据量较少,可采取全备份方式;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不能每天完成全备份的情况下,也可实行周备份,而其他时间则以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为主。备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两种形式。为了避免备份的数据丢失现象,应做好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恢复,确保数据与信息完整、安全。

  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是相关的组织工作中较为总要的组成成分,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今天,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和管理的重视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将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这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它要求相关的工作者能够掌握很高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用敏锐的视角分析信息管理的内容,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为实现组织的信息化而努力。只有将信息化水平与组织的正常运营相结合,做到将信息的管理融入日常的相关工作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

计算机毕业论文12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单单是从事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专业医护人员和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包括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百姓,然而由于他们的工作、学习性质和生活氛围决定了他们获得医学信息需求和对国内外医学领域中的新动态、新技术的主要渠道是期刊、专着、论文等。但是,由于现在因特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他们获得最新信息的机会增加,时间缩短。因此,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它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一种创新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呈现为动态的形式和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既是工具、环境和载体,也是教育的资源、内容和系统。与传统运用书籍杂志对大量的基层医生和百姓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模式的新颖性、速度的快捷性、交流的自由性和参与的平等性等特点。同时,由于近年来医学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抗震救灾”工作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将专业化医学知识充分展现在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面前、针对社区患者及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

  互联网的医学信息内容丰富、广泛,更新速度快,语言总体上浅显易懂。但信息存在着繁杂重复的现象,难以保证其准确性,专业性,信息权威性。同时,医患互动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人际传播,从考查过程来看,目前互联网医学传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缺乏专业性

  医学健康网站就把专业、准确的医学知识利用网络的扩散优势呈现给大众,通过提供大量的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为用户搭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来帮助大众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照顾能力。其中它所提供的信息中平均只有1/3内容来自医学类媒介,其余2/3的信息是摘自各类综合性媒介。网站多从非医学专业媒介中获取信息,可以看出编辑人员对健康信息的专业要求相对较弱。例如:医学频道中72%的信息来自于报纸,其中42%的信息来自综合类的报纸,30%来自医学专业类报纸,而剩余的网站来源中只有5%是来自医学类网站。在这些医学网站中,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率偏低,使得医学信息的权威性不高。在网络医学健康知识中,内容引用医疗专家、医疗组织的比例总体只维持在15%-39%之间,而且医疗专家和卫生组织的引用大多数是出现在医疗新闻的信息中。更多的医学健康知识中是没有出现过多医疗专家的佐证,有的是“专家介绍说”、“专家提醒说”、“专家提出建议”等,这些模糊的来源并不能证明和确保信息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甚至在提供医学健康知识的文章中作者是医疗领域专家的更少,比例只在5%以下。

  2、信息缺乏可信度

  互联网是全球分布式网络,信息从产生到获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来源、获取、使用处于无序状态,也没有信息的严格把关,网络之间的摘引频繁,信息发布者不承担责任,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并声称自己是一个健康专家。因此,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质量良荞不齐、大量重复、无用多余甚至是虚假错误,这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网站的编辑人员资料、内容编辑方针和程序的缺少,以及这些信息过多来源于网络的、较少佐证、无公开规则把关的编辑形式无法充分保证网站所提供的医学信息的可信性,健康网站通常提供大比例的医学健康知识与意见,甚至是某种健康主题偏颇的、存在着潜在的误导性及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有信息报道肥胖是基因问题,体重不是人为控制的,或者饮食在减肥中不起作用,但有文章推荐个体需要控制他们的体重来维持健康,或培养一个严格的饮食习惯,或推荐更多的体重自我控制方法和减肥运动来减少肥胖问题。任何健康主题在简短的报道由于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和健康素养等因素,在叙述中某个方面被选择或被强调了,其他的方就被省去或遗漏了,因此难以保证其内容是受众所需要的和对受众有帮助的。信息出口的多元性使得医学信息存在着不完整性或是偏颇的可能,这些影响到了那些依据这些医学信息做出健康决策用户,也降低了互联网医学健康信息的可信度。

  3、网络医患互动不充分

  目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主要采用以用户在线提交咨询的问题,医学网站自动存入,网站注册会员医生回复形式为主,同时提供在线注册医生电子邮件的医患交流形式。在医学频道中,在线专家板块是以引用专家的话语组织的文章报道形式,并不是医生与患者间的直接交流,严格来说不属于专家在线交流。而在健康热线中的专家在线则提供在注册医生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以供患者问询,从形式上做到了医患的互动,但从医患的际交流上看,在线医疗专家与患者的互动意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医患之间的交流果不是很充分。一般患者在咨询中没有提供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征,对于自己症状的表述含混不清也不详细,因此医生的回复也存在多种可能性,要么大而概全,要么需要辅助检查,难以进行个人诊断,更多的则是劝患者进行医院就诊咨询,没有给到患者建设性的'帮助,交流效果达不到患者需要的理想度。而大多数医生用电子邮件是为了参考和进行的医生与医生之间交流而不是用来与病人的交流。因此,总体来说互联网医患互动的形式和效果还较为有限,在用户遇到健康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寻求互联网上的健康帮助,从而与医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网络医患互动形式能大大降低社区居民获得医学信息的时间和成本,这对于其具有潜在的实质益。但提供在线咨询的医生并没有进入医患关系的角色或在从事医疗实践行为,彼此不互惠和医生行为的无责任承担,导致了网络医患互动的不充分,从侧面也说明网医患传播还有极大提高的空间。

  二、项目建设

  1、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由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承担的《南通市基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平台建设》课题所相应配备建设的http://www.health3g.cn/网站中普及社区居民健康科普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常见疾病索引和常见症状索引两部分构成。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医学健康科普常识包罗万象、容量巨大、形式多样,突破了传统健康科普知识内容的匮乏和重复,形成丰富、多元知识,从而不仅为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健康科普常识,也为社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医学工作经验的随时交流和相互借鉴。

  (1)常见疾病索引

  常见疾病索引主要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人体八大系统的标准,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造血器官和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精神、行为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和寄生虫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等其它疾病共十二部分。其内容则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内、外、妇、儿科等多本权威书籍。每种疾病又分为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的治疗、疾病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高血压。

  (2)常见症状索引

  常见症状索引内容主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诊断学教材,共有26个常见症状。每个症状分为症状的病因、症状的发病机制、症状的临床表现、症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症状的治疗、症状的预后和预防六个部分如发热。

  2、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模式

  (1)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模式新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社区居民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实际动手操作的需要。其新颖性和操作性比信函、电话、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医学百科图书馆中寓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来传播健康卫生科普知识,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表现健康教育的内涵,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居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自我保健知识,在趣味盎然中获得卫生知识。

  (2)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中,通过Macromedia Dreamwear8、GIF Movie Gear4.2等专业网页制作及动画工具采用HTML、Asp.net等计算机语言技术,多种形式汇编网络环境下健康医学教育百科图书馆中的各种实用性健康科普常识,从而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观阅,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3、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的特色

  (1)速度快捷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通过互联网能将各个社区的居民联系起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和覆盖范围大的功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其速度之快、信息之新更是其他大众媒介无法比拟的,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最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健康科普知识教育的效益。

  (2)交流自由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领域。只要有需求、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康教育科普常识的学习。利用互联网低成本联络,不仅大大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成本,避免了时间上的短期性和形式上的局限性,而且充分保证了健康教育交流的自由度、开放度和可持续性。网络家园根据季节、流行病发病期以及不同人群需要的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保健、卫生科普知识,使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发生情感的联系和共鸣,形成统一的卫生行为规范,达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

  (3)参与平等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是自由、民主、平等的虚拟空间,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享受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带来的各种最新、最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信息服务。健康教育的宗旨强调受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其主体使用。而网络的“虚拟性”与“隐源性”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心灵开放程度。社区居民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查阅、学习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并在此力求解决疑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既是健康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它利用网络的特性,不仅实现了跨地域、跨时空的平等交流,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开辟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渠道,而且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人际交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戒备,缩短了距离,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增值”效应。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百科图书馆一方面把现实空间的仿真情景展现在了用户面前,有利于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在网络中了解、认识、接受健康卫生各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特有的信息高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自主选择所需健康常识的内容和方式,从被动接受健康常识到实现自主性自我学习健康常识,最终培养广大的基层社区医生及众多社区百姓健康生活意识和行为习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计算机毕业论文13

  摘要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操作的能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人才市场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模式操作技能。

  关键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在和未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办公化和信息搜集、处理。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尤其是要在计算机模式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加强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存在的问题

  1.1职业学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然而,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机房条件迅速改善,可是生源整体素质迅速下降,学生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成为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2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等等。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80个左右的汉字,更不用说叫他建立一个“学生成绩表”了,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2.解决的方法

  首先: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于其它的自然学科,它需要许多命令描述,既抽象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内容的不断拓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有许多内容,教师在讲授时,很难向学生一一描述清楚,如:DOS目录结构、图形窗口界面、各种各样的图形符号等屏幕显示信息。而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大部分课堂教学环境都是枯燥,呆板,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进制转换,再讲操作系统以及关于汉字排版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的理论性都很强,专业术语也很多,这就使得学生学了几周后,还不知道计算机究竟能做什么,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吸引力变为一种恐惧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化教学的方法就比较直观,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演示,同学们直接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屏幕显示信息,上机时也比较轻松,对所学内容能很快掌握。有时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础操作方法,如:正确的打开关闭电脑,利用电脑听听音乐,画画,打字,写信等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软件,让那些乡镇上来的,从来没有摸过鼠标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正确使用鼠标,不会在那些城里的学生面前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学生会觉得收获很大,有一定的成就感,对计算机的'畏难情绪减低,增强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职高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计算机课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社会培养出有熟练操作技能、有相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3.解决的方法

  最后,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考试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个性特点。要使学生增加压力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调动学生,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并保持这种成就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乐趣是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的重要保障。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上机也是一重要环节,因此,在考试时,不但要进行笔试,还要进行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即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上机考试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们对一些命令、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都可以建立专用试题库,使考试更规范化,尤其是上机考试,还要编制出专门上机考试系统,考试系统根据每位同学的学号随机组题,在机器上现场完成,且限时完成。通过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的结合,才能基本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达到培养人才的目地。

  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职高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计算机课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社会培养出有熟练操作技能、有相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毕业论文14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虚拟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取得了进步,这与我国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相符。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虚拟络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并且方法也并不成熟,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具体应用;络技术

  虚拟络技术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也不变得更加广泛。虚拟计算机络技术与现代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络的技术下,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应用,共享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能够打破传统,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1虚拟络技术的具体价值所在

  1.1合理应用数据信息

  在封闭的空间中,如果没有路由器等设备,则无法对数据进行合理应用。但是,在虚拟络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实现对数据的合理控制。虚拟络技术对数据的控制可以借助兼容机完成,虚拟络技术与兼容机两者在应用中能够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控制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该做法能够完成对数据的信息的复制与传送,并不能对数据进行合理优化。信息传送过程中,大量的传递信息将会导致信息传递堵塞情况的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将会变得缓慢,情况严重时,信息的传递路线可能会遭受破坏。由此可见,路由器在具体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本地络和外地络分开,从而确保对各种信息的合理应用。

  1.2共享数据资源

  利用虚拟络技术,能够打破空间对信息资源产生的限制,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虚拟络技术,与传统的络格局相比,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之间的差异性,给他们在物理LAN上不同的定位,这一设定并没有同物理衔接和络配置具有直接关联。通常来说,在任何一个物理接口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计算机是可以对工作站的位置进行随意更改的,这可以让管理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控制软件,依据用户差异化需求,完成虚拟络资源共享,便于合理配置络资源。对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以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对通信资源进行优化,不仅使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对空间限制的突破,而且共享了信息资源。

  1.3降低成本

  管理员利用虚拟络技术可以优化通信信息。此外,通过该方式,还可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整体性,大幅度减少了络管理原的.工作任务量,降低了计算机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费用,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实现了信息资源成本的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应用虚拟络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2.1简化性

  在对虚拟络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遵循简化性原则,该原则的关键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使用与管理。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不安全、不稳定,其核心技术在于,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需要在简化的基础之上,使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安全稳定。计算机元件每隔一年半,其所占物理空间会缩短一半左右,运行性能则会提升两倍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计算机相关配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因此,在计算机系统构架与设备选择过程中,或者在软件理论进行初步学习时,必须对计算机络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针对考虑。在起初阶段,尽量选择合适的产品与设备,确保系统在日后运行过程中都能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保证虚拟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对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操作需要严格的依据简化性原则进行,一般来说,简化处理能够获取最好的效果。

  2.2规范化

  规范化是应用虚拟络技术应用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对虚拟络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通常来说,虚拟络技术在具体运行中,没有遵循标准化原则,会导致其具体使用年限和效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未对该技术进行实际应用,需要将规范化原则贯穿整个过程。遵循规范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执行规范方面,遵循规范标准能够使计算机设备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从而确保系统高标注、高质量运行。

  (2)应用效率方面,遵循规范化,使系统络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都能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应用虚拟络技术的具体方法

  3.1拨号技术

  拨号技术是虚拟络技术的的一种。该技术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虚拟专用拨号技术,完成组操作,从而使信息能够24小时不间断传输,并且确保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在福利彩票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在销售福利材料环节,应用的为准热线法,也就是工作人员利用数字数据专线连接各个分服务器和总服务器,只有这样才能在统一固定时间内进行集中销售。该销售方式会对数据的传输速度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降低数据的传输速度,并且会影响开奖时间。而利用计算机虚拟拨号技术,能够实现24小时在线售票,并且可以确保彩票开奖时间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

  3.2过滤虚拟内用户信息

  对虚拟内用户的信息进行科学过滤,可以使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虚拟络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虚拟工作组,实现络通信信息的利用与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提高传输数数据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据不同用户的特点,设置不同权限,例如,认证身份信息、高级权限等,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准确新,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此外,在识别身份信息过程中,还要对加密技术进行合理应用,针对机密文件和重要信息,要设置密码,避免他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截获信息,导致信息发生泄漏。

  4结束语

  计算机络虚拟技术是通信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技术,使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下的产物。计算机络虚拟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同时,在具体应用中,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优化配置,使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计算机毕业论文15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高婷,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比较研究》,论文是在潘明歌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从美、日成功的反派角色塑造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手法的多样性。首先,“脸谱化”在动画电影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法,人物性格鲜明,善、恶对比强烈。“非黑即白”的人物性格可以迅速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情境中,同时也让小观众易于理解、记忆。其次,“复杂化”也不失为另一种创作方式。特别是在“脸谱化”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及创造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情节时,反派角色的.塑造也需要适时的向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以商业动画为平台,以叙事性的动画影片为探讨对象,这一类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院线动画、剧场版动画。文章将首先分析影院动画的特点及反派角色的重要性:

  陪衬正面角色、展现个性、丰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人性黑暗面、引导是非价值观。并尝试从美、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入手,在对代表东、西方文化的日本、美国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国动画电影中对于反派角色的塑造。最后,通过对我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动画创作者对于反派角色塑造的重视,并尝试对我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建议。

  反派角色是影院动画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即使观众再厌恶反派角色,都不可否认,反派角色在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意义在于:首先,本文通过对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进行比较、研究,寻其异同而究其规律。试图对反派角色的塑造以文化、民族、时代背景为依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塑造成功的反派角色做以详细的分析。此研究能够拓展国内对于美、日两国角色塑造的成功模式、民族内核、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动画理论界关于反派角色研究的一些空白,具有学术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进行比较,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进一步对美、日两国影院动画中塑造成功的反派角色在造型、色彩、动作、性格等设定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寻其异同而究其规律。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反思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不足,并对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提出了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重要性,分析美、日反派角色塑造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趋势。

  第二部分对影院动画的特殊性及反派角色在影院动画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阐明选择影院动画中的反派角色进行研究的目的及研究价值。

  第三部分是对美、日两国反派角色塑造的文化背景进行解析,分析影响反派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

  第四部分对美、日两国的反派角色进行分析,将关注点集中到两国反派角色塑造的差异性比较上。试图将之前对于美、日两国的文化背景研究、分析的理论依据引入到两国反派角色的塑造中去。本章主要分析、比较了美、日两国反派角色在造型、色彩、动作、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也是本文的落脚点,通过对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比较,剖析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现状及差距,在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了系统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课题的复杂性,需要借助心理学、东西方文化、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研究,也因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对课题的研究深度不够,仍需要继续努力。

  谢谢!

【计算机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毕业论文05-16

计算机毕业论文02-21

(必备)计算机毕业论文07-22

[通用]计算机毕业论文05-17

计算机毕业论文(集合)05-17

[实用]计算机毕业论文05-19

计算机毕业论文(经典15篇)05-18

计算机毕业论文4篇03-28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05-25

计算机毕业论文:软交换技术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