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优)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论文 篇1
指出了我国的“三农” 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较多,想要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首先应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补齐“三农”这块短板。只有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才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或者资源环境被破坏。分析了农业机械科技的推广与发展创新,针对影响资源环境保护的资源环境因素与自然气候环境因素,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引言
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力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农业机械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物[1]。没有农业机械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因此也就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经济,增强不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将农业机械化科技进行推广能够发展科技兴农基本政策,科技兴农实质上指的是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变革。加强农业的相关措施最终还是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技术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比较精要的战略任务。简而言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能够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高产以及稳产,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现农机节能减排等目标需要广大农机工作人员推广专业技术,继而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来研究相关科技成果,尽最大努力发挥出经济效益[2]。
2 资源环境因素
从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农村田地间的.主要装置是柴油发动机,由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我国的柴油价格也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拖拉机在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成本费用,再加上农业生产所需要基本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等价格一直在增长,所以相应加大了生产成本。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政策的支持,农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有诸多补贴政策。即使在柴油机的研发上面有新的突破,但是农机田间作业的耗油量仍然在不断增高,对石油也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更为重要的是柴油机所造成的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仅仅为了生产而去破坏环境显然是不可行的;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 以及化肥等化学物品限制了农产品高质量的生产,导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我国使用化肥量已经达到5020万t,氮肥利用效率达 32%,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面积达到1.01亿hm2;农膜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更大的污染源,想要解决上述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积极研发混合动力型拖拉机,研制且推广生物柴油,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需求;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家肥,较少化肥的使用,适当增加废旧农膜的回收率。
3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中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雪以及沙尘暴等,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脚步。上述常见自然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超标排放,继而出现土壤污染加重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目前来看,我国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缺水情况,农耕田应该采取精耕细作方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xx 年,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0.68亿hm2,占总面积的45.5%左右,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饭[3]。即使有农机以及相关推广部门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保护耕作的新技术,但是遇到极端灾害性天气时农业的减产幅度仍然在增大,导致出现颗粒无收情况,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比较差,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
建议国家以法规的形式尽快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 基于此,一方面不仅仅能够激发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农田机械作业率以及生产效率[4]。出台有利于农机购买的政策能够带动农机工业化的发展,连接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纽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我国尚未以法规的形式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而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有限,导致更换农机的欲望不强,现阶段所使用的相关农机用具已经陈旧和老化。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农田作业成本相应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等频发。
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能够购买高效节能的农机产品。另外,逐渐树立发展农机化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农机推广就是要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成为实施其他科学技术的载体,与生态措施相互有机结合,继而实现以下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①秸秆还田;②化肥深施;③地膜覆盖;④机械植保;⑤精少量播种。上述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均是在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之后才能够被大面积地使用,最终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取得综合化的效益。
4.2 增强服务意识
大力补贴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种、节能、减排等新型农机具.加速淘汰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旧机具[5]。金融工作人员加大对农机大户的信贷支持,采取低息贷款的方式来鼓励农民能够购买更为可靠、安全、环保的农机,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种植大户和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能够享受到更为经济实惠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和农机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具体农业机械应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注重对节能型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提倡农民能够以股份制的形式来参与相关农机产品的购买,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加以技术指导,以期高效保障农民在购机之后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
4.3 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在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中,实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化管理,建立竞争上岗和淘汰制,急需要建立完善的一套符合现实情况以及新时期发展的用人机制,继而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此外,还需要规范农机监理机构人员的业务操作流程,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责任,增强执法意识和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农机监理在农机推广中的作用,防止和减少农机推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 结语
农机科技推广与资源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 篇2
在建筑施工方面,红砖白瓦的建筑风格已渐渐被钢混结构建筑所取代,同时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已进入千家万户; 全面发展轻便、强度大、节约资源的新型材料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节奏中,适当强调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切实完成对资源的重组开发和可生产利用的完美结合,对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培育,综合治理危害环境的建筑污染,减少人类在生活中的不必要的建筑污染破坏,使得建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一致。
1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加强环保在建筑建设当中的支承性。
1) 大力推广宣传环保思想,让每个人行动起来。从书本开始抓起,努力让新一代青年了解和掌握建筑与环保的重要性,要环保,首先要武装人们的思想和头脑,然后再谈发展的战略。
2) 制定健全的关键建筑材料使用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并且执行相关的使用条例和使用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做好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的有力方针政策。
3)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一定要完全准确的对建筑建设当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有力的评估,使得建筑离不开环保,建筑离不开新型能源,建筑离不开高质量生活的三不离原则。
4) 加大力度推广高质量建筑材料的使用,让施工单位用的放心,让人们用的舒心,让环境变得更好的建筑材料是对建筑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
5) 大力宣传建筑环保在生产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和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充分的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高效完成建筑建设基础的同时应当把环境保护列为建筑施工的首要完成点,制定好有关环保的规章制度,并且由相关负责人,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验,把握住尺度,完成环保工作的使命。
2 施工工艺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政策措施能够直接影响环境的发展建设,工艺在建筑的整个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针对工艺的流程发展的工艺的实施步骤原则,要紧紧依赖于施工规范的相关章程进行施工建设,在遵循规范建设的同时大力的发展、提倡绿色环保的施工建设,把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管理细则的实施建设,筑成生态文明的施工工艺,结合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建设环境。
3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3. 1 有关建筑与环保的管理模式特点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本质上就是自项目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进行监理和认证的管理模式,对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应该及时与上级沟通并且做出相应的整改,指导下级部门完成好相应的布置安排,就针对环保意义而言,工程项目管理要解决的环境保护问题只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自身利益所带来的保护成本价值,环保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起到间接性的作用,这也使得维护生态平衡和针对资源开发型建筑体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项目管理应统筹于三个方面的进程,首先要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建筑施工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这也是一套建筑工程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最后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三者要统一协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建筑和环保等相关产业协调一致。
3) 需要处理好有关人与自然共同相处的有利环境。从建筑环境角度分析的建筑工程管理目标实施细则等环节是在完成质量目标、经济发展和业主利益的三个大方针,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整体建设建筑条件中要求完成整个宏观条件和微观理念的环境目标前提,不是针对建筑工程,只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维护,从而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建设。
4) 团结向前,共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项目的.内容,曾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经常的中心问题在于项目本身将环境保护这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到项目管理的响应范围内,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整个工程项目结合整体协作及其与其他团体部门的合作等,一个环节出现了漏洞会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造成不可承担的后果。
所以当站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角度上关注项目管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则需对工程建设的共同协作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
3. 2 建筑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制度机制,管理者和相关的负责人还需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有关环境相关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补救完善的措施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主要责任人,一旦出现环保不妥当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时候应该找寻相关责任人了解具体情况,并且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妥善处理建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对于有关责任人在建筑施工前的培训也是有必要性的,要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管理态度和知识储备过硬,强化环境保护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重要理念,并且将其贯彻到细节当中,使得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充当环境保护的带头人,将安全落到实处,将环保留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只有强化管理者的潜在意识,才能够唤醒建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保护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建筑环境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危害性,同时强调了环境保护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从使用环保材料到加强管理责任人的环保意识等等方针战略,系统论述了建筑施工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倡导文明施工建设,将环境保护提到了施工建设的首要任务当中。
参考文献:
[1] 吴明明。 浅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J]. 建筑科学,20xx( 16) :81.
[2] 陈朝霞。 简述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及卫生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 20) :56-58.
[3] 周建喜。 浅谈建筑施工环境保护[J]. 能源环境,20xx( 19) :127.
环境保护论文 篇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铁路的发展速度更是非常的迅速,我国的好多地方都在做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但是在铁路的建设中,往往具有周期长,并且伴有强烈的噪音废物等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无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环境的保护是铁路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1.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就是指人类有意思的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的防止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铁路的建设中,由于施工现场具有工序复杂周期长等特点,往往会对施工环境周围的植被、水源、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所以必须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就是降级和减少由于铁路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并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并积极展开相关的保护工作。
2.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作用
铁路建设中,产生的噪音、废弃物、粉尘污染等,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在铁路建设工程的路基完成后,通过修建好的排水涵等排水系统,不仅可以达到迅速排出积水的作用,还能够将车辆产生的油污直接排出去,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在铁路的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的结构设计上,不仅能节省资源,还能达到美化的效果。
环境保护论文 篇4
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对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调研、分析,阐述了各种主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镀涂层性能、外观效果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和表面处理工作方面的经验,给出了在机械设计中应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环境保护;镀涂层;装饰
一、金属表面处理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及工业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发生了改变,对其产品不仅要求耐蚀、耐用,也要求外观洁净、漂亮,能赏心悦目,甚至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目前表面处理技术已在各种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始终在为金属材料的保驾护航、增值添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显著降低金属(特别是钢铁)的腐蚀速度,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财富,并可通过处理使之获得亮丽的外观。另一方面,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设法赋予金属各种与电、磁、光、声、化学、机械等有关的新功能。由于材料的功能多半都体现在其表面层上,因而有可能让一些低廉的金属材料经过表面处理而获得耐磨、减摩、磁化、导电、易焊接、化学催化等特殊功能,得以身价倍增。这就是说,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既能为其它加工工艺提供平整、清洁、美观的表面,又能独立地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表面材料。它对制造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涵盖面极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而且这些学科彼此距离相当远,几乎没有谁能精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所有内容。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还会有更新的技术陆续不断地加入到此行列之中。不过,象这样一门庞杂而重要的综合性技术,在学术界却长期未获得应用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意在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在表面处理方面的选择方法、原则、应用实例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借鉴的价值,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众多的设计要素,诸如:使用性能、机械原理、制造工艺
设备外观等。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考虑更多的是机械零件的功能,从而就涉及到了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表面涂、镀要求等表面处理要求。它们是保证金属零件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以及表面质量和外观的重要措施。因此,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金属表面处理的必要性
钢铁是全球产量最多的金属,钢铁的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可以很容易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各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制造都离不开钢铁,最大的如数十万吨油轮,最小的如细钉都由钢铁制造,但钢铁易生锈腐蚀,所以很早就利用碱使钢铁表面氧化变色,使其变成枪黑色或蓝色,既耐腐蚀又有一定光泽的颜色,但是由于钢铁缺乏着色元素,除了用碱液氧化着色外,很难获得其他的颜色,从而影响了钢铁制品的美观及使用价值,特别是一些工艺品过去都用铜和其他有色金属制作。随后发现钢铁表面可以镀上各种颜色的金属镀层增加了装饰效果,特别是着色工艺技术的发展,钢铁可以先镀上其他金属镀层,如铜、镍、铬、锌等,然后再把镀层着色,使得钢铁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近年来还利用浸渍技术使钢铁表面无需电镀就可沉积一层薄层并进行着色,降低了钢铁表面着色的成本,使钢铁可以做成各种需要着色或装饰美观的日用工艺品。其外形可以做成与铜或铝合金等其他制品一样,因此艺术装饰工艺在钢铁制品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钢铁通过装饰处理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实用价值。
不锈钢的特点是防腐性能好,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但由于不锈钢材料大都使用稀有金属,价格昂贵,差不多相当于普通碳钢的5~10倍。不锈钢和优质碳钢相比强度和硬度都较低,在很多方面不锈钢不能代替碳钢。而碳钢在加工成零件后就要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因此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四、金属表面处理的分类及其作用
金属表面处理分为功能性和装饰性表面处理。
(一) 功能性表面处理包括:
1. 金属热处理,包括:淬火、正火、调质、碳、氮共渗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韧性、耐磨性能等。
2. 功能性镀层,如:镀硬铬、化学镀镍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耐磨性、防腐及装饰功能。
3. 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滚压、等离子注入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零件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
(二) 装饰性表面处理包括:装饰镀铬、镀镍、镀锌、镀钛,还有磷化氧化、表面喷涂等。
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防腐性能和装饰要求。
五、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简介
1.电镀:众所周知,镀铜、镀锌、镀镍、镀铬等均属于电镀,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镀中存在着氰化物,重金属离子是影响环境的致命因素。
2.化学镀:化学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需要电极新型镀种,其镀层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电镀。该镀种中不含氰化物,重金属离子只要适当控制就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很有发展前景,是未来取代电镀的环保镀种。
3.喷涂:喷涂的种类很多,有高温涂料和常温涂料;有金属涂料和非金属涂料;有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涂料。高温涂料如:静电环氧、聚脂等粉末涂料;无机涂料如:水性漆它是未来喷涂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涂层的性能和环保方面的问题。
六、环保综述
所有金属的表面处理无一不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只是表面处理的方法不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经过相应的处理,有些方法可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而有些却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前处理工序一般都需要除油和除锈。除油是碱性的,除锈是酸性的,不论是残液还是漂洗水,中和后生成盐和水,经过适当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在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影响最大的是重金属离子,我国政府在多年以前已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限制电镀行业的发展,但就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镍的出现,不仅在镀层的质量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得以改善。水性漆的出现,使得喷涂行业
添加了一名很有潜力的成员,它避免了油漆涂料有机溶剂等有害易挥发物质的出现,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已成为制造业大国,金属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专业,而怎样选择表面处理既保证质量,又能在处理过程中的排放物对周边的环境污染小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化学镀的出现及发展为金属镀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无溶剂涂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脂、水性漆等)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表面喷涂行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有不断扩大之势。另外随着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处理成本也有所降低。总之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涂镀层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众多因素,同时还应兼顾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宁等.化学镀镍基合金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2] 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程秀云等.电镀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4] 李异.金属表面艺术装饰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环境保护论文 篇5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余音绕耳,贸易与环境的时代已然展开一副新的篇章,无远弗届,经济全球
化虽然早已使得南北经济密不可分,但自身经济实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南北经济实体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有着不同解构与复杂角力
。基于环境问题产生的PPMs问题处于二者博弈的浪尖。对此,本文分析了PPMs标准在WTO、MEAS、欧盟中的法律适用,结合目前中国的国际贸易
现状,提出了对中国如何应对困境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PPM标准
一、PPMs问题产生的国际背景及由来在全球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和国际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伴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的飞速发
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作为重要议题被正式提出后,近二十年来一直
是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特别关注的热点。20xx年,世界贸易组织作了一个名为《探讨贸易、标准与WTO的关系》的专题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
"此次报告的核心问题是标准和国际贸易"。首次明确将标准化问题提到国际贸易议程的显著地位。追根究底,环境与贸易之间的冲突是经济全
球化与环境时代革命的必然结果。
如何建立有效的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解决机制,平衡二者的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PPMs标准作为一种新
的影响贸易的环境标准措施,逐步被人们所重视。
所谓的环境标准通常来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质环境标准。
另一类就是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的标准,即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s,简称PPMs标准。
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标准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上游控制"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打破了传统的"末端治理"这种
业己不合时宜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方法,转而更加注重污染预防,对产品实行"从摇篮到坟墓"(FromCradleToGrave)的全程监控,即设计、生
产、包装、销售整个生命周期都有效实施环保控制。①故而进口国要求进口产品的生产环节也要满足PPMs标准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国际社会普遍
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贸易杠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也是对生产国本身环境的保护,这是符合国际环境保护的初衷
的。
从环境经济学理论来说,贸易之所以会产生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外部的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不经济性:一是
贸易产品的消费外部不经济性(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二是贸易产品的生产外部不经济性(ProductionExternalities)。外部性和内部
性相对应,如果一个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不能计入交易的成本或市场价格中,就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例如生产者因未采用合理设施排放废气
废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没有影响到产品本身。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相对应,如果一个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是有益的,即为经济性,如果是
不利的影响,即不经济性。②要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任何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都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将
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后,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必然会去保护环境来降低生产的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既体现了国际环境法中的"谁污染谁治理
"原则,也使治理环境污染有了可靠合理的财力来源,而且PPMs标准将缩小产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由"末端控制"为主转为以"上游控制"为主,预
防为主,双管齐下,全程监控,从而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正是基于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的大背景,加之国际环境保护要求
的提高以及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要求,PPMs标准得以大行其道,但是,落实到国际贸易中的具体的环境标准的适用时,矛盾和争议就产生了。
二、PPMs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适用(一)GATT/WTO规则中的PPMs标准与PPMs标准有关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条款:GATT第1条,最惠国待遇
条款;第3条,国民待遇条款;第11条,取消数量限制条款;还有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以及TBT协议与SPS协议关于PPMs标准的规定。
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作用是减少贸易壁垒并阻止新的贸易壁垒出现。二者却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概念,即"相似产
品"(likeproduct),这个概念也是非歧视原则的核心。自1991年的金枪鱼案后,PPM标准的适用己经构成了对相似产品的差别待遇,这是非歧视
原则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④这个挑战最终能否彻底改变传统的相似产品标准关系着一国产品能进入另一国市场,如果进入一国市场又能否受
到同等待遇。这一点将极大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协议第2条第12款规定:"除第10款所指的紧急情况外,各成员国应在技术法规的公布和生效之间留出合理的时间间
隔,使出口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生产者,使其产品和生产方法适应进口成员的要求。"这表明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对贸易有明
显影响的PPMs标准的合法性。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中关于PPMs的规定,体现在其附件B"卫生与植物卫生法规的透明度"第2条规定:"除紧急情况外,各成
员应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法规公布和生效之间留出合理时间间隔,使出口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生产者有时间,使其产品和生产方法适
应进口成员国的要求"。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WTO并不禁止PPMs本身,PPMs在WTO框架内具有合法的地位和身份。
(二)欧盟立法中的PPMs标准
就环境保护而言,欧盟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前沿,他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非常先进严格,不同于WTO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踌躇,欧盟的选择更加明确而坚定,面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欧盟的评判天平显而易见的倾向了环境保护。欧盟是当前最积极的
推动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实施环境措施的'国家组织,是拥有技术标准最多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欧盟的法律允许根据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的
不同、原材料或生产质量的不同,对相同产品收取不同的税费。⑤当前,欧盟及其成员国有关立法涉及PPM标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主要集中在生
态标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化学品的管理、动物保护四个方面。
(三)多边环境协议中的PPMs标准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涉及环境问题的多边环境协议,其中大约有20个规定了可能影响贸易的条款。⑥这
些协议、公约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这些文件多数是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决议的形式颁布的。在国际法理论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这类决议往
往被称为"软法"。"软法"意为"还不是法,又不仅仅是法"。⑦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对国际关系的实际调整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又有近似于法的效力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大于具体的条约规范。
与WTO相比,二者的分歧主要集中于NPR-PPM(非产品PPM)的有关规定。WTO规则的非歧视待遇原则未对"相同产品"作明确界定,实践中DSB
至今还没有承认对污染环境的NPR-PPM产品实施贸易措施的先例,TBT协定和SPM明确规定不允许对污染环境的NPR-PPM产品实施贸易措施。⑧但
是,鉴于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多边环境协议大多都承认NPR-PPM的标准。
因此,为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计,应借助多边协议对产品的认定标准,对WTO规则中的相同产品作出明确界定,以协调WTO规则
与MEAS在实施贸易措施上的冲突,以促进世界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应对
无论我们如何论证PPMs标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PPMs成为新型贸易壁垒的趋势已然不会改变。自GATT专家小组对美国与墨西哥金枪鱼争端
案的报告作出以来,GATT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处理了多起涉及PPM标准的案件,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学界对于贸易与环境争
端问题和PPM标准的理论研究虽然较为深入,但主要是针对其本国的环境和贸易政策,立足本国的司法实践,谋求本国的最大经济利益,因此我
国不宜直接借鉴移植。而我国学者对PPM标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对环境
保护的力度不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学者开始从制度层面剖析如何应对对PPM问题,并试图寻找出解决该问题途
径。结合已有资料与上述分析,笔者仅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一,转变国内关于PPMs的立法思想,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把环境成本考虑进去,减少环境的负外部性。发展经济不能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我国环境,发展我国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经济与环境双效益
的目的,防止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从执行较严格PPMs标准的国家转移到我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局面。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规定,尽快制定自己的国际化的标准体系。PPMs标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和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只有掌握技
术标准的制定权,拥有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说,突破由PPMs标准所造成的绿色
壁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和实施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此,我国尽快推行国际环境标准,为产品赢取一张绕道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第三,加强对WTO规则、MEAS法规及他国先进立法措施的研究,熟练掌握针对绿色壁垒和环境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由于我国之前对于入世
的法律方面准备不足,已然在以往的国际交涉中损失惨重。目前WTO的解决方式有点类似于英美法中的遵循先例形式,主要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
所形成的裁决进行法律解释,并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环保规则,在实践中处理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时虽不排除对话、磋商乃至报复与反报
的措施,这与我国一直的司法模式有所不同,所以我国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第四,重视和充分发挥多边协议的作用。在多边环境协议中,发达国家许诺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环保基金,国际金融机构也优先贷款于环
境保护项目,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利用和申请优惠环保外资。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尤其是加强对清洁生产
技术、生产工艺的投资,以不断完善并主动提高我国的PPMs标准,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履行国际公约。尽可能做到一方面积极主张我
国依据多边环境协议所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履行承担的义务。
注释:
①闫亚鹏,肖涛:《浅议PPM标准及我国的对策》,http://www.riel.whu.edu.en/show.asp?ID=522,20xx-1-9。
②徐淑萍:《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123页。
③黄辉:《影响国际环境保护和WTO规则关系的PPMs标准》,亚太经济20xx(1)26。
④杨倩:《WTO规则中的环境法律问题探析》,http://www.wtolaw.gov.cn,20xx-1-9。
⑤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第82页。
⑥童国根:《论PPMs标准--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协调》,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⑦Pierre Marie Dupuy,Soft law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Envi-roment,1991,p.420.
⑧彭晓琼:《从MEAS角度论WTO规则对相同产品的界定》,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第344页。
参考文献:
[1]黄辉:《WTO与环保: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朱波涛:《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影响》,北方经贸,20xx年。
[3]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4]蔡守秋《: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
[5]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xx年。
[6]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环境保护论文 篇6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目前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落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造成城市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不同步所致。文章通过深入剖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两者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人为本
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灰尘、臭氧、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物质进入大气,导致空气质量严重恶化;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排水等废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加之城市人口密度,废物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将导致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出现不一致的声音。基于此,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当前政府环境规划的重心。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以人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目标,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从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需遵循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优先,强调整体效果、因地制宜,突出环保主题四大原则。
3、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城市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为主。
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1、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持续性两大方面。
2、资源分配公平性。资源分配公平性主要是为了强调世界资源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以及当代人和后代人对资源,环境要求和权利之间的代际公平,当代资源的要求不能威胁子孙后代的需要。
3、发展能力系统性。发展能力系统性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们控制资源能力的能力,环境净化能力,经济增长能力,社会需求能力,环境治理能力以及协调各种能力建设。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交通资源优化及空间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基点。空间环境保护和交通资源优化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城市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分割,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实现城市综合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立体化交通系统是全面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保护和综合利用城市的不同自然环境、地形和地貌环境特点,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规划为环境资源利用的基础,结合城市特色,进行保护性的山水资源开发和综合治理,促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
2、城市规划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对于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指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城市环境结构不发生质量变化,环境功能不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条件下,该城市系统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能力,所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一个地区在未来一定环境支持下的最大环境容量,这是提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3、环境保护平衡发展是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是环境保护平衡发展,这种平衡发展是通过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环境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布局、比例、数量和增长、下降的手段。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反映城市环境因素的自然属性,通过对要素的调整和协调来加强城市发展。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新的环境要素,使城市规划实现多样化,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稳定性。
4、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基于城市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动态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系统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最佳目标是实现城市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体化与协同化。
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1、城市规划坚持全局性、长期性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协调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求高效和经济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性和合理性。城市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紧密,因此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从长远目标出发,使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中抓住所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不断地发展自己。
2、城市规划以尊重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为基础。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的基础,但往往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水容量,地质分布,植被条件和气候特征都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全面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通过深入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规划。
3、城市污染整治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重叠的过程,城市规划必须注意城市污染治理情况,需要考虑城市的资源分配情况和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在合理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等城市污染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城市污染整治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环境保护需要关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结论: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破坏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社会发展越快,城市规划的复杂性越高,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协调程度也越高。因此,我们应当综合分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祥.浅析环境保护與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价值工程.20xx(17)
[2]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规划师论坛.20xx(4)
环境保护论文 篇7
同任何新生技术一样,碳捕获与封存(CCS)的推行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有关法律和监管方面的问题(legalandregulatoryissues),也包括CCS以及同现有法律框架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手段:第一种是对既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修订。这种手段的目标是消除现有立法中对于 CCS 的限制。一些有关禁止向海洋倾倒废物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区际公约由于订立时间较早,没有考虑到 CCS 的适用。因此如要在现有法律框架之内推行 CCS 就必须对这些公约进行相应的修订。第二种手段则是制定通过一些专门关于 CCS 的立法。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此类立法,包括欧盟、澳大利亚和美国。本部分的研究将主要针对前一种手段,即CCS和现有法律框架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1972年《伦敦公约》和1996年《伦敦议定书》,以及 1992年《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OSPAR)。尽管这些公约在订立时并未考虑到有关 CCS 问题,但公约的某些限制性规定却会被应用到 CCS 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对于离岸CCS 运作的合法性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公约都建立在对任何可能会影响到海洋环境的活动和物质进行预防性手段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这些限制如果影响了 CCS 的运作显然是不当的。原因在于发展 CCS 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危险的气候变化,该技术的推行也是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种重要过渡措施。基于这样的理由,近年来各国开始对这些公约进行修订。以期消除这些对 CCS 产生不利影响的法律障碍。
一、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一)《伦敦公约》
《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Convent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other Matter),简称《伦敦公约》于 1972 年 11 月 13 日在英国伦敦正式通过,公约于 1975 年 8 月 30 日开始生效。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 87 个国家接受了该公约。《伦敦公约》旨在通过禁止向海洋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以保护全球海洋环境。公约采取了一种"除非禁止即允许(permitted unless prohibited)"方法对向海洋倾倒废物进行规制。根据公约规定,列举在公约附件一的物质不允许向海洋倾倒,而如果向海洋倾倒列举在公约附件二和附件三中的物质则需要特别许可证(special permit)或一般许可证(general permit)。其他所有在附件名单之外的物质则允许倾倒至海洋。
根据公约的规定,所谓"倾倒"(dumping)是指:1. 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结构物将废物或其他物质在海洋中作的任何故意处置。2. 将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结构物在海洋中作的任何故意处置…… 然而根据公约,对于"倾倒"的这一定义并不包括:1.将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工构造物及其设备的正常运作所伴生或产生的废物或其他物质处置到海洋中,但为处置此种物质而运作的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结构物所运输或向其运输的废物或其他物质或在此种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人造结构物上处理此种废物或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废物或其他物质除外。2. 并非为单纯物质处置的物质放置,但此种放置不应违背本议定书的宗旨。同时根据公约,"废物和其他物质"(wastesandothermatter)被定义为:任何种类、形态或形式的材料和物质。
由于二氧化碳并未被归类为禁止倾倒的物质的范围之内,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公约对于离岸二氧化碳封存采取的允许的态度。然而在 1996 年,"由生产或处理运作所产生的废弃材料"(工业废料)被加入到附件一所列举的禁止排放物质中。根据公约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的表述,产生于工业活动中的二氧化碳应当被认定为工业废料,应禁止将其排放至海洋。但缔约国尚未对此种解释达成一致。
有观点认为,公约对于倾倒定义所允许的两种例外情况--正常运作所带来的排放和并非为单纯物质处置的物质放置--可以适用于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近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进行了提高采收率(EOR)项目可以被认为是第一种例外的体现;而 CCS 项目本身实际上是为了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损害的一种减排手段。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认为实施 CCS 项目符合第二种例外情况。从这两个角度看推行 CCS 和公约的规定似乎并不矛盾。但是对公约的这种解读仍需要面对其他的障碍,这些障碍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公约文本仅仅提到"向海洋排放"(disposalatsea),因此,公约实际上将向海洋底土封存二氧化碳的活动排除于公约的管辖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公约的各项条款仅仅适用于从船舶或平台进行排放,因此通过管道进行排放同样被排除于公约的管辖范围之外,然而事实上很多 CCS 项目都是依靠管道进行二氧化碳运输。因此,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事关 CCS 是否在公约的法律框架内正常运作。对于 CCS 和《伦敦公约》之间的相容性仍旧是一个争议性问题。这些争议还经影响了缔约方对于后续的《伦敦议定书》的接受。
(二)《伦敦议定书》
1996 年 11 月 7 日,《伦敦公约》的缔约国通过了《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议定书》,简称《伦敦议定书》。
该议定书于 20xx 年 3 月 24 日生效。议定书要求缔约方"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使其不受一切污染源的危害,应按其科学、技术和经济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并在切实可行时消除倾倒或海上焚烧废物或其他物质造成的海洋污染。"议定书中关于废物和其他物质的定义和公约相同,但将"倾倒"的范围进行了扩展。根据议定书的规定,倾倒包括"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结构物将废物或其他物质在海床及其底土中作的任何贮藏。"因此,当议定书提及"海洋"一词时,其内涵范围较之公约要更大。根据议定书,海洋是指"系指除各国内水之外的所有其他海洋水域以及海床及其底土。"但议定书也提出了例外,排除了"仅从陆地通入的海床下贮藏所。"同时,议定书对公约关于倾倒的规定进行了更改。不同于公约所采用的"除非禁止即允许"方法,议定书采用了"除非允许即禁止"(prohibited unless permitted)方法。根据这种新规定,任何没有列举在议定书附件一中的物质和材料都不允许排放到海洋中。而如果要向海洋排放附件一所列举的物质,必须根据附件二的规定,由相应有资质的机构授予特殊的许可证。根据附件的规定,申请人必须证明他们已经对:1.降低与预防废物的策略;2.可替代废物处理方式;3.适当的废物鉴定(adequatewaste character-ization);4.位置选择;5.可能的影响;6.检测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各国有资质的机构方可对其审查并颁发相应的许可证。
从上文所列举议定书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伦敦议定书》对倾倒采取了更严格的界定。这种改变不同于《伦敦公约》对CCS 所采用的.模糊不清的态度,由于议定书尚未把二氧化碳规定在附件一中,因此离岸 CCS 显然属于议定书所禁止的行为。但由于议定书在订立时并未考虑到 CCS 技术,因此我们应该认为公约对 CCS 的禁止属于一种无意的法律限制。
(三)《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
在东北大西洋区域,OSPAR公约的地位更为重要,同时其规定较之伦敦公约和伦敦议定书而言也更为细致。根据 OSPAR 公约规定,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可行性措施以避免和消灭污染,为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当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护海洋区域不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同时如果有可能应当恢复那些受到负面影响的海洋区域。"OSPAR 公约采用了一种预防性方法,同时规定了污染者治理原则(polluter-pays principle)。公约考虑到了现有的技术和环境保护实践,包括清洁技术。公约主要关注来自来源于陆地,倾倒和焚烧,以及离岸的污染。20xx 年修订之前,该公约没有涉及到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至海洋底土的问题。
20xx 年,OSPAR 委员会要求法学家和语言学家工作组(gro-up of jurist and linguist)对于在公约框架下将二氧化碳置于海床之下所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进行建议。在其所提出的最终报告中,工作组指出离岸封存来自于陆地的二氧化碳符合公约的规定,应被允许,但封存活动应当得到缔约国适格机构的授权和管理。
对于附件二所规定的有关倾倒问题上,工作组认为,如果目的是为了减轻气候变化或者纯粹以排放为目的而封存二氧化碳违反了附件二的规定。
该工作组同时强调,公约附件三第三条禁止从任何离岸设施排放废物,二氧化碳也应被认为是废物的一种。但工作组对于离岸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途径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了区分。对于那些产生于离岸活动的二氧化碳,可以将其存置于海洋区域,工作组认为这部分二氧化碳可被看做是设施的正常运作,但存置也同时还要受到相应的授权和管理。而对于其他途径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减轻气候变化而将其封存于海洋底土中为附件三所禁止。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同伦敦议定书一样,OSPAR 公约同样对 CCS 设置了部分法律障碍,必须通过对公约的修订来移除这些障碍。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CCS技术的关注日益增强,引发了人们对限制 CCS 技术的诸多法律障碍的重新思考,在保护海洋环境和推行 CCS 技术之间必须找到相应的平衡点。这样的形势导致对伦敦议定书附件一和第六条以及OSPAR公约附件二和附件三的修订。
二、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的修订
(一)对伦敦议定书的修订
从 20xx 年开始,伦敦公约的缔约国开始进行协商移除对离岸 CCS 活动的法律障碍。闭会期法律和相关问题工作组(Inter-sessional Legal and Related Issues Working Group)和闭会期科技工作组(Intersessional Technical WorkingGroup)分别承担了对二氧化碳隔离的相关法律和技术分析。20xx 年 11 月,在伦敦议定书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虽然各国对多个问题都存在分歧,但各缔约国最终接受了由澳大利亚提出,英国、挪威、法国和西班牙作为共同提案人所提出的修正案。
该修正案首先对伦敦议定书的附件一进行了修订,根据原附件一,可倾倒的废物或其他物质包括七种,即:疏浚挖出物;污水污泥;鱼类废物或工业性鱼类加工作业产生的物质;船舶、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结构物;惰性、无机地质材料;自然起源的有机物;主要由铁、钢、混凝土和对其的关切是物理影响的类似无害物质构成的大块物体,并且限于这些情况:此类废物产生于除倾倒外无法使用其他实际可行的处置选择的地点,如与外界隔绝的小岛。修正案增加了第八种类型,即"为进行隔离而进行的二氧化碳捕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对该附件增加了一项,特别对离岸封存二氧化碳进行了规定。根据该规定,仅在以下几种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二氧化碳离岸封存。1.倾倒目的地为海底地质结构中;2.倾倒物质可能包含来源材料或隔离过程中使用的物质,但绝大部分应为二氧化碳构成;3.不允许以倾倒为目的添加其他废物或物质。
该修正案构成了在议定书框架下对离岸CCS运作的法律基础。但此修正案并不能单独发生效力,在适用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议定书的其他规定以及相应的指导原则。因此,在海底封存二氧化碳将根据议定书第四条规定,满足相应的许可证程序。根据第四条规定,缔约当事国应当采取行政或立法措施,确保许可证的办法和许可证的条件符合附件二。
而根据附件二,颁发许可证的决定只能在所有的影响评估均以完成、检测要求已被确定后做出。许可证的规定应尽可能确保对环境的干扰和损害被减至最小程度,其好处增至最大程度。颁发的许可证还应当载有相应的信息如青岛物质类型来源、倾倒区位置和倾倒方法等。许可证还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已决定现场方案是否需要继续、修改或终止。
为支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规制框架,伦敦议定书的科学工作组同时还起草了两套指导原则。第一套指导原则名为《关于二氧化碳海底地质结构隔离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O2 Sequestration in Sub-seabed Geological Structures, RAMF)。该指导原则以选址为基础对CCS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说明,同时对于解决 CCS 技术所带来不确定性和残留风险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应当收集的相应信息也进行了说明。该指导原则具体包括选址标准、风向评估和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内容。RAMF 受到了其他有关 CCS 研究的影响,具体包括 IPCC 的相关研究和 OSPAR 公约相关研究。
第二套指导原则是《关于排放至海底地质结构的二氧化碳流评估特别指导原则》(SpecificGuidelinesforAssessmentofCarbonDioxide Streams for Disposal into the Sub-Seabed Geological For-mations)。该指导原则建立在议定书附件 2 和 1997 年一般指导原则的基础之上。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各国评估审查倾倒的参考标准,以确保相应活动符合公约和议定书的规定。20xx 年 10月,还专门制定了一个二氧化碳报告格式以帮助缔约国根据公约第 9 条完成自己的报告义务。
在协商过程中,对有关二氧化碳流的纯度问题产生了争议。部分缔约国,如德国支持加入一个二氧化碳流的纯度数量指标,用以确定是否能够被允许进行封存。这一提议本身是为了确保二氧化碳与其他相关物质(如氮、氧、水或硫化氢)产生化学反应而所造成的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然而最终修正案并没有采用德国的这一提议,而采用了一种更为灵活但有一定争议性的作法,即要求封存的二氧化碳流绝大部分(overwhelmingly)由二氧化碳构成。
修正案对于二氧化碳纯度这种模糊地定义可能会对实践操作带来某些问题,在确立是否适合封存时,对如何界定"绝大部分"缺乏严格一致性的标准。科学工作组则认为,尽管二氧化碳纯度会影响到CCS的整个运作链条,同时也可能造成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但由于具体二氧化碳流纯度会受到捕捉、运输和注入过程的影响,因此进行统一规定不可行。
(二)第六条修正案
在前述修正案被接受后,各缔约国同意对第六条进行修订。
伦敦议定书第六条规定:缔约当事国不应允许将废物或其他物质出口到其他国家供倾倒或海上焚烧。因此本条规定应当也包括将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废物排放到其他国家的海床底土中。本条规定适用于跨境运输二氧化碳,同样本条也构成了对 CCS 运用的法律障碍。原因在于很多情况下对二氧化碳进行跨境运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部分国家的领土缺少封存能力时更是如此。
修正后的公约涉及到三种类型的二氧化碳跨境运输:1.在注入之前运输二氧化碳流;2.在注入之后故意移动二氧化碳流(de-liberate migration,故意迁移);3. 在注入之后非有意移动二氧化碳流(unintended migration,非有意迁移)。根据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规定,所谓迁移(migration)是指,二氧化碳进出地质储存库同时保持在地平线或海床之下的移动。根据第六条的规定,缔约国仅需考虑在进行注入之前有关跨境运输二氧化碳的问题。有关故意迁移问题没有达成协议,而非有意迁移则不属于第六条管辖的范围之内,因为其不符合出口的定义。
前文做出这些界定主要是为了讨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关注于二氧化碳跨境移动的条件,以及跨境移动二氧化碳是否应当以该缔约国国内缺乏二氧化碳封存能力为前提。第二主题则关注与对运输的许可、报告和监控的要求。第三主题主要关注专业名词术语问题,例如到底是采用"出口"还是"跨境移动".同样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注入国家之间责任的分摊以及同其他国际条约如《巴塞尔公约》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OSPAR 修正案
在法学家和语言学家工作组的报告以及其他技术性的评估完成后,20xx 年 6 月,OPSPAR 公约的缔约国对公约的附件二和附件三进行了修订,目的是在东北大西洋区域消除对 CCS 的法律限制。对附件二的第三条进行修订,在允许倾倒排放的物质中增加了一项,为封存目的而进行的二氧化碳捕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流。这样一来,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就允许对二氧化碳进行封存:1. 向底土地质环境进行处置;2.(二氧化碳)流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二氧化碳流允许包含部分原物质所包含附带物质的或由捕捉、运输和封存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的附带物质;3. 不允许以处置为目的添加任何其他废物或物质;4(。封存的二氧化碳流)将永久存留在封存的结构中,且不会导致任何对海洋环境、人类健康或其他对海洋区域合法使用的明显负面影响。
从这些修订可以看到,OSPAR 公约修正案显然受到了伦敦议定书相应发展的影响,但是相对于议定书而言更进了一步,要求封存是永久性的,同时还要求保证封存不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开放性条件。相对于伦敦议定书,OSPAR 公约所规定的法律框架更为细致。对各国政府的指导性方针主要包括在:1. OSPAR 地质结构中封存二氧化碳流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the OSPAR Guidelinesfor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torage of CO2 Streams inGeological Formations);2. 关于在地质结构中封存二氧化碳流的决定(Decisionon the StorageofCO2Streams inGeologicalForma-tions)。
CCS 作为一种新技术,需要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上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以确保它能够安全和有效地运作。出于此种目的,近年来各国对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海洋立法的修订已经向确立此类框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但对于单一公约的修订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同时这些修订后的公约与其他相关立法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巴塞尔公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旧不明朗。相对于各国国内立法而言,从伦敦议定书和 OSPAR 公约的修订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有关CCS的国际法律框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现有的立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阐明有利于 CCS 的发展,尤其可以为 CCS 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然而,必须考虑到很多此类国际立法在订立之始并未考虑到CCS问题,同时,CCS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性也使得其可能与一些国际立法的本旨有一定程度的冲突。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
环境保护论文 篇8
1.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得到保障
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
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
2.1自然资源锐减
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
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
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
李奎还表示,由于猪的体形大小、身体生化指标都适合人类疾病的模型,因此猪正在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将继续用猪创制疾病模型,为相关人类疾病治疗奠定科学
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对策
3.1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
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
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
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
环境保护论文 篇9
1我国畜牧业的现状
1.1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发展迅速
畜牧场近年发展迅速,农村私人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牧区和半牧区圈养和轮牧养殖方式在我国畜牧业中已经大范围推广。
1.2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畜产品在百姓生活中从最初的副产品成为今天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畜牧经济在我国农业总经济中所占的比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xx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达2.8万亿元,农民家庭收入的1/6来自畜牧业,由此可见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我国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吸收了我国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1.3对于饲料的研究和使用有了新的进展
我国关于饲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尤为迅猛。相关生产部门和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改进畜牧技术,创新畜牧方法,饲料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配合饲料稳步发展的同时,畜牧业饲料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以浓缩型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畜牧饲料为主的两种饲料,已经可以适用和满足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虽然畜牧业从各方面来说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如果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畜牧业的话,还有很多的问题和缺点等待我们去克服和研究。
2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来源
2.1畜禽自身所产生的污染
在日常的畜牧生产中,畜禽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很大,这其中主要来源便是畜禽的粪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头猪一年中所排泄的粪便重量超过2.5t,可以想象,一个大规模的养殖场如果其中养猪1万头的话,那么这个养猪场一年就单单猪粪便的排量就可达25000t。因为没有相应科学的处理粪便的方法,缺乏环保意识,这些畜牧场所排出的粪便严重地污染了附近的水资源和空气资源,更可怕的是这些粪便中含有有毒的微生物病菌,通过水和空气的传播容易影响人们的身体。
2.2药物残留所产生的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畜牧场工作人员会定期地给畜禽做消毒处理。但据有关科学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只有少部分会被畜禽吸收利用,大部分都是被排泄在外界环境中。那么在体外排放的这些药物通过挥发等物理作用之后,有的会变为具有危害性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会污染附近的水资源和土壤,有的会再次被畜禽主动吸收,这种污染模式不仅会对畜禽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3动物疫病所产生的污染
这些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两种生产模式格局,一种是养殖场,一种是个体养殖户,养殖场畜牧逐渐向着规模化正规化发展,而小规模的个体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畜牧方式也比较落后,但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旧是这种小规模的个体养殖户。这种小规模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他们的畜牧设备比较落后,畜牧方法缺乏创新,更不要提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这种小规模的畜牧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合我国现在的畜牧养殖形式。原因是小规模的养殖方式不利于畜牧行为的规范化,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畜牧原则,而且对疫病的控制缺乏方法和手段,当疫病产生时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案,并且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不利于国家的管理,不利于国家政策的下放和新兴畜牧技术的推广。
3有关污染源处理办法的研究
3.1建立综合畜牧养殖园区
综合畜牧养殖园区便是将小规模的畜牧场和个体养殖户集中起来,以大农庄的生产模式规范畜牧活动,规范化的畜牧养殖园区的优点是有利于国家政策的下放,方便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方便新兴技术的开发利用,方便大规模畜牧方法的创新研究,有利于疫病的控制,有利于对动物粪便的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这种大规模的畜牧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降低对水资源、土壤和空气资源的污染,所以在综合畜牧养殖园区的选址上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尽量远离河流和城市以及地下水资源。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加强监督意识。也可以垃圾回收的运营模式回收畜禽粪便并加以利用,在给予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2加强饲料的监管和使用规范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对畜禽生产中投入品都有明确的使用条例规定。工商主体部门应加强对饲料生产厂家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饲料生产厂家做出严厉处罚,情节严重者应停业整治。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干预力度,环境保护部门应被国家赋予对饲料生产厂家查处的权力和义务。
3.3对畜禽疫病进行有效防治
国家应加强对畜禽疫病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健全畜禽疫病的预防和预报体系,应拟定多种防控方案,可快速应对突发性畜禽疫病的暴发,防患于未然。
4结语
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同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治理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生态化的畜牧养殖体系,提高畜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 篇10
1.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1.1现代产业发展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改造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密切相关,而且节能降耗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产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加工,与此同时也需要协调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非金属矿产物的深加工技术对于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提出了发展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技术的方向和措施,例如许多非金属矿物,硅藻土、珍珠岩等加工后具有较高的活性及选择性吸附的特性;膨润土、沸石、石墨、石棉等都与航空航天技术及生物技术有关;云母、金红石、滑石等与信息技术及产业有关;现代的高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均与非金属矿物密切相关。
1.2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形式严峻
我国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而其中有一部分的非金属矿物本身或者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而具有适合用于环保材料的性质,再者,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的储藏量非常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以及重复使用的一系列优点,所以受到各个开发商的青睐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加工非金属矿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非金属矿物的开发都格外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我国非金属矿物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不注重保护环境质量,造成了对于水体以及空气土壤等的不科学合理污染。因此,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曰益严峻,遭受着挑战,需要迫待解决。
2.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相关的企业单位在进行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只对于非金属矿物无节制的开发、加工与利用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那么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暂的繁荣并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我国未来非金属矿物开发加工的发展将以全面提升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功能或者是应用性能为s的,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宗旨,注重环境保护与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充分结合、齐头并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
3.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
我国现代的高新技术、高科技设备、新材料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都与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主要分为粉碎技术与设备、分级技术与设备、表面改性技术、干燥技术与设备、造粒技术与设备、材料复合技术。非金属矿物加工主要是指凭借一定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而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粒度大小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性能的功能性产品。
我国生产的超细粉碎设备基本与国外的相当,但是其技术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且发展层次良莠不齐,超细粉碎设备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控制产品粒度处于所需的分布范围内,使得混合粉料中粒度已经达到要求的产品及时地被分离出去;表面改性工艺依据表面改性的方法与设备及粉刷制备方法而异;干燥是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为蒸气,再利用抽吸或气流将蒸气移走而达到去湿的操作;对于粉状产品进行造粒的深度加工,不仅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而且有利于降低粉尘污染以改善劳动操作条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按照基本材料不同各异,各种材料在性能上相互取长补短进而产生协同效应,让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4.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4.1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
我国的.矿物研究人员对于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贡献与成就,但是也把我国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反映了出来。工程化转化不高、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等缺点,要把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成功的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我国的许多非金属矿环保材料更多的是利用非金属矿的原矿或对原矿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这是与非金属矿物深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有关,拓宽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进而改进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范围窄的特点。
4.2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种单一
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低使得许多矿物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一些重要领域中的应用处理还未见有更多的新的研究成果。要想改善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与品种单一的现状就要提高非金属矿物的加工技术,使得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开发与利用朝着设备大型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功能化的方向进一步前进。只有功能明确且满足相关应用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与环保要求的非金属矿物才能够赢得稳定的市场,避免非金属矿物资源的主观浪费,节约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
5.改进提高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在非金属矿物存放方面。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且数量不一,_将大量矿样堆积在一起给翻找造成了困难且容易造成粉尘污染,若将它们分类存放就能节省空间,便于查找矿群进而减少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②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随时随地进行非金属矿物环保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公众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矿物加工这一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利于环境;使用设备之前要牢固掌握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③在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方面。为了方便及时将实验室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就必须要对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科学合理。可以把大型重型设备统一安放在一楼实验室,在单个的实验室内部尽可能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④在化学药品使用方面。因为在矿物加工实验这一过程中结合使用的化学药品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要对于有毒药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需要按时按量使用,进而减少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在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产品、新物质的同时,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不合理的非金属矿物加工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十分严重,其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传统的环保工艺及环保材料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大量的需求,所以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在环保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探究非金属加工及环境之间的问题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希望在开发与加工非金属的同时要兼顾对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污染治理与保护,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经济的迅猛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环境保护的论文[经典]07-03
环境保护的论文(合集)07-04
环境保护的论文【热门】07-03
【实用】环境保护的论文07-03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