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

时间:2023-02-20 08:28:48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人类社会向高技术、高学历特征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更代表了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高等院校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地 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再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

  高等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校园网所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还远不能发挥出校园网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这样,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对于大学数字化校园模式、内容和建设的探讨,也就成为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话题。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模式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1)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的关键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

  ●数字化校园要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重新设计。

  (2)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可以从概念、空间、功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述是:数字化校园包含理念层、信息层、应用层和物理层四个层次。物理层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知识库、信息库等等。信息层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生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以及规则、方法和行为的总和。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和保证。应用层构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人”的状态。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和操纵物理层和应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和  应用层的效果、内容、形式和运行方法,决定了资源的组织利用,推动理念层的形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决定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内容。

  空间模式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四个空间层次,体现“数字化空间提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点。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分,如: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建立的交互和连接空间,它可以非常广阔,但仍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的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和资源,也反映人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利用等智力活动,因此它是半可见的,介于虚和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限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全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辐射和影响。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功能,分为网络、应用、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层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宏观模式。网络层功能很单一,主要是指是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等,是数字信息流动的平台和渠道。应用层的功能很丰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软件支撑环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功能;二是所建立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层的功能是将条理化的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是在经历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后,经过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调研,制定了“数字人大”的五年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了“数字人大”建设策略、建设路线、建设内容、体系结构和实施计划。

  1.“数字人大”建设策略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从我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字化校园。

  ●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形成特色。我校各学科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和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形成优势。在那些特别有利于发挥信息化教育特长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方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速度,迅速形成优势。

  2.“数字人大”体系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

  ●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个性化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3.“数字人大”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建立全校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并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惟一的电子身份。

  ●建设完整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持。

  ●建立全校严密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服务网站,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

  4.“数字人大”建设路线

  ●设施建设是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不但要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资源开发是重点

  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师资培训是关键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政策配套是保障

  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的人员,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5.“数字人大”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

  部署应用系统软硬件、网络存储系统,统一全校所有数据,完成公共数据库建设。建设学校统一应用门户,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

  实施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全校教学资源的统一共享与交流。

  ●第三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进一步完善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对数字校园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数字人大”建设现状

  目前,我校已初步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千兆校园网主干和高速出口带宽,搭建了稳定、高效、安全的应用系统平台。校园网以光缆连接整个校区,铺设光缆达35公里,信息点数达12000个,建成一个千兆以太网主干,范围扩展到全校所有教学、科研、办公、服务乃至生活场所,校园网出口速度达3×100Mbps。与此同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学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经过近六年的建设,我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离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还很远,一旦数字校园建成以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都将依托该平台。这是一场教育的变革,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数字校园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在学校的应用建设上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使网络基础、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步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数字人大”建设规划的内容,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高目标、高起点、高效率地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力争使中国人民大学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相关文章:

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08-07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07-27

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08-17

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工作汇报08-22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通用10篇)12-17

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模式探索08-17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08-17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08-17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