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流信息化的形势及各界关注重点
2004年,根据CEPA,很多领域(包括物流)已向港、澳先期开放,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制造业、商贸业投资较多,给物流需求带来很多增长因素,无论市场需求,还是物流供应能力都在明显增长。2005年, 将是整个服务业(包括物流)全面开放的一年,国外投资方也将国外合作伙伴带到国内,他们在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内市场的整合提升。
政府部门――重视有加,更加务实
第一、发改委正在制定的“物流规划和发展纲要”,已经过两年多研究、讨论和反复修改,征求意见稿最近就会出来,将在今年向社会发布,这对物流的发展方向、重点工作会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
第二、2003年下半年,全国政协对全国物流进行了调研,重点研究物流管理体制和物流产业政策,针对众多部门如何整合、如何管好物流以及物流发展需要哪些政策、手段、措施等问题,给国务院写了若干意见建议,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及黄菊、曾培炎副总理的批示并责成发改委召集有关的9个部委分别落实政策,现已经报请国务院审定。
第三、去年开始参加国家的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工作,服务业及其中的物流都是第一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规划对物流科技的发展思路、要求、重点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规划将在今年定稿,对指导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两个国家级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在去年成立,即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物流标准体系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很快将提交有关专家论证,这将对整个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加快物流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企业分类的标准已经开始制定。
物流联合会――关注典型经验,支持公共平台
在信息化领域,我们协会的工作重点在公共的、基础的、战略的层面上展开,涉及到标准、基础设施、法规建设、人才培训等等,近期这方面的活动居多。协会的着力点是抓住信息化应用的两头,一头是先进典型的推介,借优秀案例和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进行推动和促进,另一头是信息化基础的建设,包括物流信息化的标准、物流公共平台等。同时,帮助一些企业和机构做好立项、评审、咨询,提供相关服务。
关于先进典型的推介,我们关注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有利于政府改善对物流的监管、提高物流效率的项目。根据国家政策,物流行业将是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领域,将采取宽准入、严认证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一方面国家将改变管理办法,行政审批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法规、标准、认证等方面必须加快,以便与取消行政审批相匹配。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造成国内物流市场、信息化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不健全、条块分割、政府直接干预太多,而且是人为的、不规范的、不透明的。改变政府监管的模式,克服不规范干预,除了深化改革以外,信息技术也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某些方面,政府监管是要加强的,比如药品、食品的流通,但不能是不透明的、无章法的、随意的、不规范的。在这些方面信息化的作用将非常明显,这类项目我们也会给予特别关注,特别是通关这一块。
其二是有利于大进大出、有利于对外开放、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项目。虽然制造业的立项、投资很多,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体效益不高。有过一个统计,70%-80%的出口合同都是按离岸价签订的。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的效益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价值链很短,流通环节的利润都被别人拿走了,被外商拿走了。我们的企业只管到海关,出了关就是人家的事,人家负责物流、销售等整个后期的价值链。据统计,这些环节的毛利要比生产环节高出5-10倍。劳动力、土地成本很低,产品价格很有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因不能提供后半段的服务,不能提供运输、采购、保险、结算等增值服务,很多价差就只好让外商拿走。
根据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能靠拼资源、拼高增长率、拼投入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我们认为,要提高经济效益,要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延长我们的价值链是重要途径之一,一定要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领域,这才符合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战略。
其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物流项目。“三农”问题是国家的老大难问题。我们感觉到,问题不一定在生产或科研本身。解决中国的地区差别、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可能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完全可以通过流通或说是物流的促进,加快产业提升的步伐。
农民收入不高,农业不够现代化,不仅与农民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关,而且与市场流通有关。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市场;反过来,有现代化的市场才有现代化的产业。目前,我们的农村市场是很分散、很落后、很不规范的,非常需要整合,需要向国外延伸,需要更低廉的物流成本。现在,这一块工作还非常薄弱,希望尽快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加快立项支持,将这方面推动起来。
关于物流信息化基础和平台建设,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两种类型的平台。
我们有一个三层模型的理念。最基础的一层是信息的生成、采集、传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编码、通信系统、协议、安全等等。在这方面,全世界正在孕育一场革命,一场以射频标签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或叫电子产品代码)这一层面的物流信息化革命。
应用射频标签,就可以通过无线通信、通过互联网,将全世界有关商品的信息库串起来,实现实时跟踪。射频表签所起的作用是对产品进行引导和识别,与此前产品条码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条码要靠接触方式读取。射频标签可以发射无线电波,中间有东西档着也可以读取。其原理是,只要在射频芯片上,封装上产品的代码信息,即产品的射频标志,在物流途中,就可以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实时跟踪产品位置,通过代码的唯一性找到各方面的信息。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产品的生产、销售、结算、广告、消费方式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国外不仅非常重视,而且标签成本已经很低,美国已做到5美分,随着批量的增长,成本还会继续下降。沃尔马已经提出,从明年开始,要求其前100家供货商的商品必须采用射频标签。随着这类技术的应用,移动商务、实时监控、可视化流程都将很容易做到。
我们协会对这项技术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应用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其商业应用能否推得开,将会直接影响它的发展,就像3G、新一代互联网、网格等先进技术一样,都很好,能否演化为商业应用,实现良性循环,非常值得关注。
第二个方面就是公共平台。企业的应用平台可以分很多层,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其中的两层:一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二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是为解决这样一对矛盾而提出来的――
一方面,即物流信息化的需方,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他们在建设、改造信息系统时,往往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的需求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他们希望在不更换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系统与业务的同步发展,做到随需应变;他们需要不断成长、升级、发展的信息系统;他们希望这套系统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参与开发,而不是简单的买系统来用。
另一方面,即信息系统提供商,他们也有个惨痛的教训,面对的需求很大、任务很多,就是不赚钱。原因是-客户的需求老变,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拖的很长,迟迟不能完工,效益很低,个性化太强。
于是一些系统提供商开始了新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他们将那些基础性的、公共性的需求进行规范处理,形成一个工具,以便解决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做定制化、个性化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这样,既满足了需求的变化、个性化,也满足了开发商的批量生产、重复使用、提高效益的需要。于是,一些开发平台、应用平台应运而生。部分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理念和产品。这些信息技术厂商也提出来,厂商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因为,合作不尽有利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高效沟通,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平台的重复建设。在这方面,我们的任务是,将一些有类似理念和成果的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商量,推动一些标准的结构、规范化的准则的形成,探讨标准化的中间件组件实现的可行性,进而促进公共开发平台、应用平台的形成。这也是我们协会应该提供的服务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信息技术企业,在探讨向用户提供更简单的、更标准的开发工具由用户自己实现应用开发的可行性。用户只要熟悉业务、懂一点简单的开发技巧就能组织出他的订单、流程。我们希望能帮助、推动这样一些平台的形成。
再说说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会有很多信息服务的外包出现。前些时候,一些国外的物流信息服务商,来中国寻求合作、寻求市场。由于普遍的信息化,信息服务商在国外就很有市场。比如说,汽车信息,很多企业都会关注,包括汽车的制造商、销售商、做车险的保险公司、做汽车信贷按揭的银行和信贷公司、配件供应商等等,这些公司,都会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也都希望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汽车的信息,包括它们的价格、标准、构件的型号、价值等等。
如果有人能够提供这些信息,就不需要他们自己去收集。我们认为,这些是应该由专门的服务公司来提供的。另外,像GIS、GPS,地理信息、导航信息、这些都不需要自己去建,有人建好了你用就行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大量信息系统的建设,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信息内容服务,都需要一些公共服务商。行业协会也会推介这样的案例、促进这样一些公共服务商的出现。
除了基础层、平台层以外,再往上就是一些智能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信息发现规律,找到商业智能,改进自己的决策,这也是信息化的重要目的,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这些虽然并不是我们协会关注的重点。但我们会尽量搜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一些案例,我们也会加以推介。
IT商--转变观念,实现共赢
当问到IT技术提供商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时,戴定一会长说:最主要的是转变观念和商业模式。
IT越来越成为与业务结合在一起的工具,它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工具应用的价值。应用要与各个行业的个性密切结合在一起,作为共性的IT应用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如何发掘IT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会越来越受重视。这就要求IT商不能只卖产品,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推销上,而应该帮助用户更好的应用你的产品,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在帮用户提高效益的过程中,你才会得到一份回报。这应该是IT商、至少是物流IT商的经营模式。
开发一套信息系统,再想方设法促销,这绝对不行。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东西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也不能帮用户找到产生价值的应用之路,你的产品或者干脆卖不出去,或者会卖出一些,但最终会完蛋,很难形成良性循环。有一部分IT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相当多的公司还没有转变观念,还把自己作为一个卖产品的制造商,没有认识到转变成为服务商的重要性。
打个比方,就像修水管子一样,你带的工具不是卖给用户的,而是帮用户修管子的,管子修好了才收钱,修不好,不收钱。不能说,钳子用上了、扳手用上了,不管管子修好与否都要收钱。我认为,IT企业提供的IT产品也就像水暖工用的钳子、扳手等工具一样,也是为客户服务的一个工具而已。我相信很多IT商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仍然在过分强调他们的产品的通用化特点,强调产品的先进性,强调Java技术、或是某某理念。我认为,这些都没有用,能否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企业关心的。
我还想提醒IT商必须关注行业的专业知识。目前,IT商或是不愿意,或是还没有意识到,要进入到用户的应用领域,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如果你连行业的基本规律、基本问题都不了解的话,是不可能帮人解决问题、提高效益的。如果你是一个纯技术人员,这就很不够。现在已经出现IT商与咨询机构合作的模式,但更值得关注的是IT商不再面面俱到,而是深入到某个领域里面去,有的只做医药物流,有的只做烟草物流,有的只做百货连锁。这确实是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规定的明智之举。像医药,批号呀、保质期呀、检测呀等等,国家都有一系列的规定,一整套的生产规定、质量规定和销售规定。只有懂了这些规定,才能做出适用的应用系统来。当然,如果你在某个行业做得很成功,再扩展到其他行业也是可以的。
以前,一个财务软件卖遍全国都可以。但是,如果做管理软件、物流软件,就要深入到行业里面去。希望物流信息系
统供应商转变观念,变制造商、供应商为服务商,而且是帮企业解决管理或经营方面实际问题的服务商。你有一个很有效的IT工具,但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从而与用户建立起一种共赢模式。
销售商不追求与客户共赢,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就赢了。用户用得好不好,不是他所关心的,只要产品是符合标准的,用户就不能投诉。服务的意思就是,要帮用户盈利,用户盈利你就有收益,用户不盈利就不收钱,或是如何如何,一定是双赢。这已经越来越成为物流软件盈利的主要方向。
深入到一个行业里面去,发展自己的行业经验;再就是与有经验的行业咨询专家结合,共同给客户提供服务;三是做工具、做平台,尽量总结一些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型,作为工具,在多数情况下快速完成基础性的开发任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对客户的定制化的调整上。这就是,IT商方面具有方向性的一些变化。
企业用户――需求引导,效益为本,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当问起企业在采用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时,戴定一会长说,我以前说过的四句话,仍然适用于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用户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需求引导。尽量将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抓准,确定一个有限目标,对于没有经验、没用过信息系统、从基础阶段开始的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先确定一个有限目标,做一个试验工程也好、一期工程也好,叫什么名字都可以,不要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摊开。初期的信息化,问题肯定很多,矛盾也很多,这个过程是理顺关系、培养人才、打基础、暴露矛盾的过程。作一个有限目标的项目,并让她成功,不尽可以带来效果,而且可以带来信心。先将需求抓准,解决一个、两个就可以,不要贪多,更不要在没搞清需求的情况下就投资、上项目、买设备。
我参加过很多信息系统的评审,就技术而言,可以说都是无可非议的,当问到这个系统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来并想因此考核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常常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清楚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无从对比,考核能否通过也缺少主要依据。常见的情况是,一上来就介绍这个系统的安全性、反应速度如何、能出多少张报表等等,很少提及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是资金周转慢,通过上系统,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个项目就成功了,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技术都是成功的。相反,你采用了这个那个最先进的技术,如何如何,如果资金周转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就不行。所以,需求引导是项目的起点。
二、效益为本。用上了IT技术就被技术指标所左右,这也是常见的,技术人员肯定要参与项目,行政主管、业务部门如果不太懂IT技术,就不敢参与对话,常常被技术人员牵着鼻子走,技术人员说买什么就买什么,技术人员说怎么弄就怎么弄,最后失掉了方向。所以我要特别强调以效益为本,不管什么技术,不管采取什么方案,最后评价她先进还是落后,是成功还是失败,最核心的指标是效益。效益指标可能是资金、可能是减少了冗员、可能是扩大了用户、也可能是改善了服务品质,总之要拿出效益,不要拿技术指标去衡量一个系统,要用经营指标。信息化就是强调应用,在这个层面上,只有适用二字,不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别。一个企业信息化搞得好不好,不在于先进的技术、协议,如何如何,而是取决于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搬到别人身上能否成功都没关系。只有适用不适用,不存在先进与落后。
三、统筹规划。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非常快,以不变应万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信息化建设还是要尽量做到统筹规划。想得远一点,对发展趋势、对规律、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要尽可能了解,并作为长期规划的依据,以避免投资浪费。
四、循序渐进。一小步一小步的走,成功一步走一步。很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发展最快的企业是没有失败过的企业。经常上短平快的小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再把它串起来,成为一个大项目,这是很多企业的成功经验。但这需要有统筹规划作指导,不能上一个系统过两天就换。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务实的态度来推进信息化,避免技术至上,避免把它看成技术问题,这些都非常重要。
【物流信息化的形势及各界关注重点】相关文章:
物流信息化新思路08-05
物流信息化物流资源整合的捷径(摘要)08-05
“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介绍07-18
在直属重点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08-15
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08-05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08-05
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