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会计
摘 要 分析了环境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会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理论探讨。就环境会计具有地域性这一特点,针对我国的目前状况,对我国的环境会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模式 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会计的初步了解
环境会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排放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为500亿元。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环保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将环保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已是大势所趋。环境会计是新兴的会计分支,它是基于人们对环境意识加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环境会计是将传统会计主体的外部因素引入会计核算中,同时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又考核了外部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还没有健全的量化指标将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还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自觉行为。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相关。而更多的企业则认为环保投入得不到切实的回报,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经济上的回报,认为这样做是得不偿失,所以其积极性较差。为了提高环保投入的产出率,改善环保工作的效果,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专门的会计方法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将环保这一概念引入到传统的会计模式中,在我国大力推行环境会计是势在必行的,是与国际间的会计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区别与传统会计有:①信息的享有者不同。就目前而言,环境会计信息的享用者主要是政府,特别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通过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来对企业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进行评定,并由此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的享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②计量方式的不同。环境会计不能象传统会计那样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而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环境资源中并未凝结人类的劳动,所以也就无法按通常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③前提的不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它是在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核算与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与价值转移过程。而传统会计则是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无法适应客观需要时而产生的。
由此不难得出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会计又可被称作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手段,辅以非货币计量手段,以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的利用与补偿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一个会计分支学科。
2 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2.1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的假设。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侧重点是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当企业的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或是影响了其他企业生产时,会计核算就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还将这种由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内。因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确定。
(2)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基础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相反,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就可持续地进行下去。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这个立足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三者相互统一与协调。
(3)货币计量的假设。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应选择货币计量单位。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物品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其精确程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加以非货币计量成为必要。多种计量表现能够相互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2 环境会计的对象
传统会计理论把会计对象看作是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而环境会计的对象则大大突破了资金运作这一范畴,它所考虑
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因此环境会计对象具体化所表现出的六大会计要素也需重新界定。环境成本应在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若符合资产的确认,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活经营所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国家给予补帖、资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而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收取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
2.3 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环境年度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2.4 环境会计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环境会计除了和传统会计一样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外,还需遵循下列与传统会计有所区别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环境会计在会计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环境会计体系进行处理。
(2)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性原则也有别于传统会计。政策性原则在会计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那些不自觉的企业,这项原则就显得举足轻重了,那些法规、法纪就相应起着约束的作用。社会原则是指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提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环境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3 如何促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重要在于反映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而目前企业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企业的良好形象,并非真正的去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信息的披露。
3.1 对企业内部的要求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必须要以不同企业厉害关系者共同享有的原则上,具体有:必须让使用权所有的企业厉害关系者以及可能成为企业厉害关系者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正确投资;必须使企业的权益方或其他投资(如公司债权人)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衡量其权益上的变化;必须使具有经济依赖性的企业厉害关系者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使其能适当做出自己的调整。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环境信息的披露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项:企业已通过并建立的环保措施实施的政策和方案;政策执行后,在所属领域内的影响;企业的环保措施达到政府所要求的程度;企业环保经常性支出的数额;企业是否有环境负债。
这些内容可选择下列模式披露出来: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列项目;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环境会计报告;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在财务报告之外的其他年报中披露。
3.2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借鉴国外的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2)修改会计法,完善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规,这样无疑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
4 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
(1)环境会计目标的不明确。对我国而言,环境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如鼓励替代能源、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因此,我国的环境会计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从,致使目标过高,可操作性却很差。
(2)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无益处。
(3)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环境会计模式。环境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与实务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发展的初级
阶段,过于将其规范化,系统化势必影响其发展的进程。
5 环境会计的发展方向
环境会计由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两个:第一种就是沿袭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会计要素,从而企业所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活动考虑在内,并着重研究它如何将这些经济业务活动转化为货币形式进入会计核算。使会计财务报表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真实程序。另一种就是除开传统的会计货币价值形式,而是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环保义务的监督。
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反应是滞后性,只有从现在就开始用环保意识来武装自己。当前环保问题迫在眉捷,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呢?由于后种方法尚未完善,所以暂让前种方法来过渡估算是权宜之计。这样,能保证环保措施的及时执行,也能为价值形式法的研究提供资料。在当前形势下,环境会计发展应将二者并重,实务中广泛推广后者,理论上重点突破资源计价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境会计一定会有光明的发展前途,最终会实现会计的绿色革命。
参考文献
1 王荣.一九九四年会计学论文文选[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
2 安庆钊.环境会计理论结构浅探[J].财会月刊,1999(8)
3 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财会研究,1998(4)
4 石中美.刍议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J].财会月刊,2000(6)
【浅析环境会计】相关文章:
浅析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08-18
我国环境保护税问题及对策浅析08-30
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07-31
浅析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08-05
浅析知识经济与会计专题08-07
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08-07
浅析知识经济与会计专题08-07
浅析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08-18
浅析债转股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