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审计费 敏感问题待细看
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有关数据曾经基本上也是不公开的。证监会要求从2001年年报开始,上市公司必须公布支付的审计费。在此,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114份2001年年报(也包括个别公司的2001年年报补充公告),统计结果显示,各上市公司之间审计费用差异大。同时,不少上市公司在审计费的披露上有待改进。
不同公司差异大
样本中的114个A股上市公司共支付审计费和相关差旅费等15572.51万元,平均136.6万元。在上述所谓的审计费用中,包括部分审计人员差旅费、募集资金验资费、咨询费、顾问费、培训费,以及年报中没有说明具体用途的"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共为915万元,占15572.51万元的5.88%。其中,明确说明上市公司支付差旅费金额,或是明确说明差旅费由审计单位自付的,仅占25%。
2001年,公司之间的审计费用差距巨大。从基本情况看,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费用就越高。审计费用最高的是中国石化,达6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40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其下属的镇海炼化审计费37万美元、北京燕化人民币300万元。华能国际的审计费也较高,达1266万元,还有49万元的培训费。审计费用最低的是华润锦华、新华百货,均为12万元。所以,如果扣除中国石化和华能国际的各项费用,那么剩余的112个上市公司的审计费总额为7894.51万元,平均审计费仅为70.48万元。
在调查样本中,属于2001年以前上市的66家公司,审计费用总额为5735.25万元,平均86.90万元。在2001年上市的48家公司,审计费总额为10214.26万元,平均212.80万元,平均水平是老公司的2倍多。不过,如果扣除中国石化和华能国际的审计费,那么剩余的46个上市公司的审计费总额为2536.26万元,平均审计费仅为55.14万元,反而明显低于老股。
其次,66家老公司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ST类公司,共47个,其审计费用总额为4087.35万元,平均86.96万元。另一类是ST公司,共19个,其审计费用总额为1647.9万元,平均86.73万元。两类基本相等。在ST公司中,ST科龙支付的审计费出奇的高:直接审计费408.1万元,咨询费395万元,共803.1万元。如果扣除ST科龙的803.1万元,剩余18个ST公司的平均审计费用公为46.93万元,就比非ST公司低多了。
另外,从公司的角度看,沿海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高于内地上市公司,更高于边远地区公司。如中国石化(注册地:北京)、华能国际(注册地:北京)、ST科龙(注册地:广东)均在沿海地区。而上述审计费均为12万元的华润锦华(注册地:四川)、新华百货(注册地:银川),都在西部。
最后,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看,外资和中外合资的注册会计师的出审费高于沿海地区注会,沿海地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又高于内地。上述几个支付高额审计费的公司,均是聘用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注册会计师。2001年支付审计费用超过百万元的上市公司(不含新股上市审计费),都是聘用了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注册会计师,或者在聘用境内注册会计师的同时,又聘用了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注册会计师。如:洛阳玻璃,聘请毕马威(外资)、毕马威华振会计(中外合资)事务所,支付220万元。还有小天鹅A、民生银行、晨鸣纸业、万科A,等等。
为了节省费用和便于沟通,有50%的公司聘用本地会计师。有许多上市公司是不得不聘用外地会计师,因为目前我国某些省、区还不存在有资格审计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费过低有风险
在统计分析中,笔者还发现一些与审计费有关的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审计费到底应该是多少?虽然这是一个难以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过,比较肯定的是,由于注会行业的恶性竞争,一方面导致审计费过低,可能造成审计师敷衍了事,三天的活儿两天完成;也可能造成会计师参与作假。据中国国家审计署在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人民币,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检查结果表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查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虚假问题。据悉,中国国家审计署已将上述14家会计师事务所和41名注册会计师,以及信息披露严重不实的上市公司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处罚。
作为企业来说,要降低审计费用,主要还是应当做到账目清晰,减少审计中的麻烦。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弱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企业内部架构稳定、账目清晰,起码可以节省财务审计费用30%到50%。
审计费披露需加强
另外,从2001年报看,在审计费用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和加以纠正;第一,少数上市公司拒不披露审计费用,被迫之下才发表年报补充公告。第二,信息不完整。如,对中期解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没有披露,只披露对在年底接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第三,部分上市公司故意含糊不清。或者审计费、差旅费、咨询费等混合在一起,只给出一个总数;或者差旅费到底是谁负担的,没有交代。第四,新股的上市审计费等也应当披露。
2001年上市的公司的年报,绝大多数没有披露这笔审计费。实际上,这方面的差距较大,有的新股上市审计费仅有60万元左右,而有的高达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