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分析
作者:殷官林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冷静思考,人们会发现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固有的甚至是无法克服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本文就这些缺陷进行以下理性分析。
一、会计信息:生产的连续性与被披露的间断性
上市公司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倩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
生产的连续性和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是“遥远的历史”而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那些占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间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财务报告的周期长短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及时程度,周期越长,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就会越差,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也会越严重。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赖于财务报告周期的问短,而周期的缩短又有赖于报告手段的改进及信息生产成本。传团成本的降低。
有人认为,过短的报告周知只能助长证券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而忽视对企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最终加剧股市的波动。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并非完全如此:
①企业近期发展的信息与其长期趋势并不矛盾。相反,对长期趋势的判断需要对多个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较短周期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偏重长期投资的用户及时捕捉企业长期发展趋势的信息;
②延长会计信息披露的间隔期并不能使短期投资者从长远着眼。在缺乏公开信息的情况下,短期投资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搜集企业的最新信息,有的甚至会根据一些小道消息进行交易,这无疑会加剧股市的波动,而由于用户获取非公开信息的能力悬殊,势必加剧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只有尽可能地缩短报告周期,才能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逐步增强,其中的一个极端情况是实行会计信息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进入上市公司信息库,即将会计信息披定变为一个适时系统,此时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达到最佳状态。建立这种适时报告系统先要两个前提:一是报告手段的先进性,二是极低的信息成本。这在近阶段是无法实现的,人们目前只能是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二、会计信息披露:收益与成本的对比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向社会公开被披露会计信息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降低预期的不确定性,可以在总体上降低等资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信息公开意味着对其利益的保护,意味着公平竞争,当投资者掌握了较充分的会计信息后,会将有限的资本投向效益较好、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使一些朝阳行业或优秀企业得以优先发展,这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上述收益相比,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带来的成本则是具体的,需要由自身承担。这些成本除企业搜集、处理、审计、传送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成本:
1.诉讼成本,即因信息用户就会计信息披露的某一方面进行指控而使上市公司遭受的损失。上市公司避免指控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在进行信息披露时不是过分乐观,而是充分披露企业的经营风险,或者根本不去披露那些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
2.竞争劣势,即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告时因许多相关信息,如产品成本、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地区分部的销售额等被竞争对手轻易获取而给竞争带来不利。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是否会导致竞争劣势主要取决于信息的详略程度和拉还时间。相关信息越详细,竞争对手作出的反应就会越准确,带来的竞争劣势也越明显。相关信息披露得过早,部分对手的反应就会更加及时,影响也会越大。相反,倘若按亩的程度和时机掌理适当,不但不会产生部分劣势,反而会为自己作免费宣传。
3.对谈判地位的影响。当供应商或客户掌提了上市公司改多的会计信息时,加较低的偿债能力、短缺的原材料等,对谈判对手来说是优势,而对技技信息的企业来说,则是信息披露的成本。
无论是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是上市公司本身,都必须重视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只有当某项会计信息公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披露才会成为可能。可见,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严格制约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
三、偏好的差异性
对待任何事物,人们的观点都不会完全相同,各自表现出来的好恶也大相径庭。在会计信息方面,人们的偏好差异显得尤为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当局与信息用户之间的偏好差异和广大信息用户之间的偏好差异。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并不是以用户或其他人的偏好为依据,而有着自身特殊的偏好。管理当局在谈到经营问题时往往含糊其辞,讲到成绩时则过于夸张,估计未来时总是前程似锦。那些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还总是力图给人一种并没有那么糟糕的印象。偏好差异的根源在于用户与管理当局各自利益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而无法完全消除由偏好的差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广大信息用户之间的偏好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用户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种证券进行评价,也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用户之间的偏好差异有时是无法协调的。各类用户信息需求满足程度取决于其力量的对比,财务报告通常侧重于那些居于中心地位的用户的需求。
偏好的差异性充分说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揭示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是完全可靠、不带偏见、毫无粉饰的,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用户的全部信息需求,而只能是有关各方不同编好相互协调的产物。
四、会计理论与客观实际的脱离
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会计理论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直接关系到会计准则等的科学性,关系到会计实践的发展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理论与客观实际的矛盾,首先表现在会计的学科同性上。会计一方面是精确的数学演算,严格的计算分摊程序;另一方面又存在人为的判断和主观估计,并随时带有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属性揉合于会计之中,使会计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将客观事实完全寓于数字之中,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距离。
除了会计本身的学科属性外,会计理论的研究水平也往往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中一个明显例
证便是关于衔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问题。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现行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尚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范。
会计理论与客观实际间的矛盾是绝对的,这就要求每一位会计工作者不断致力于会计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逐步缩小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距离。
来源:《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5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分析】相关文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分析 论文08-08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分析08-05
上市公司托管经营信息披露问题分析08-07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08-0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探讨08-07
上市公司托管经营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论文08-0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08-05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08-08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