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论文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论文

时间:2022-08-08 10:34:18 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论文

财务分析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这个问题是我国财会界最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会学科体系在内容上一直存在交叉重复、界限不清的现象。建立独立的财务分析学,必须将财务分析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论文

  (一)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有三:第一,符合国际惯例,第二,符合本国国情,第三,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二)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

  1学科属性界定

  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2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财务分析目标限定

  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债权人在确定或修正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时,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如期完整的偿还,则要分析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企业的管理者看,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常规不懈的分析来对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剖析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洞察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其他方面如会计师事务所,目的是向投资者及有关单位确定企业提供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致性等,要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查证、分析;财政、税收部门、银行等为了取得宏观调控需要的资料,也要对企业税金的缴纳、贷款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有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分析内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内容,反之则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标的不同及对内部信息资料的不可得。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此外,针对企业县体情况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3专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4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到九十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本文尝试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以期能恰当理顺它们的关系,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我国财务分析一直是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分析又是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首先要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看。其共同点在于“分析”,如: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但它们的区别在于:

  1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科,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利率、股市行情,国家政策信息等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2信息使用者不同。财务分析除了企业经营者外,还有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经济活动分析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经营分析。

  3对象、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综合考察、研究与预测。除了对财务活动的分析外,还有对物质运动的分析。即主要是对生产活动的分析。曾有不少同志主张取缔经济活动分析,为其他学科所取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第一,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如同会计并不因为有了会计学基础教材就取消工业会计、商业会计一样。各个学科应是有机联系的,构成层次丰富的动态的开放系统。第二,不论是学生、分析人员或理论工作者,都应对经济分析这个系统有全面的认识,否则易产生“瞎子摸象”的现象。第三,企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评价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它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很强,如果将其肢解易造成片面认识,由此缺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及各因素之间有机联系的洞察力,造成决策失误。所以正确的思路是:保留经济活动分析学科,以它为主体,形成层次丰富的分析体系。但其内容应简略全面,使人们对经济活动分析有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并介绍基本的分析技术。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三门二级学科:《企业生产技术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企业财务分析》,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深入。其中,财务分析属资金运动范畴;生产技术分析属物质运动范畴;成本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之所以把后两者分设为两个学科,是因其具备各自特殊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侧重点及不同的发展趋势。成本分析是对“企业资金耗费”的过程的分析。这里所指资金,主要指非货币形态的资金,也包括货币形态的资金。既属于使用价值管理范畴,也属于价值管理范畴。成本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成本变动情况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成本预测等。财务分析则是对资金运动的一个特定的、相对独立的侧面———货币资金运动的分析,它注重财务能力的分析,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属价值管理范畴。总之,为了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客现要求,财务分析应从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财务分析学既属于经济分析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但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应从一个更高更广的意义上理解财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们都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言,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是象水与油一样界面清晰。笔者认为财务分析贯穿财务管理过程始终,财务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财务分析。按环节可分为:财务预测分析、财务决策分析、财务控制分析、财务评价分析等。按财务活动内容则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股利分配分析等。再辅之以专题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会计

  由于会计学科体系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难度,要理顺二者关系,首先应对会计学科体系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会计学科,应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而三者中尤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不清。在西方,管理会计是HW奎因斯坦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独立成科,而作为独立的会计分支学科存在的,是成本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期,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1885年亨利·梅特卡夫的《工厂成本》。到了50年代后,成本会计开始让位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之前,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处于企业普通的会计体系中未独立成科。这主要是传统体制下,二者对象的统一性和目标的共同性使然。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后,由于我国普通会计体系是包括了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不同于西方财务会计,且中、西方成本内涵不同。我国普通会计学介绍的是完全成本法和实际成本制度,而西方管理会计介绍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制度。这便是通常说的普通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张皮”,使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于运用的原因。目前有人认为协调二者矛盾的方法是分化管理会计,将成本问题分离出来,结合我国实情加以改造,完善独立的成本会计学,而将管理会计中的非成本部分,并入如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中。我认为这种方案是合理而可行的。二者关系的理顺,使我们知道,财务分析现在面对的相关学科是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

  1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虽然会计报表能够提供一些信念,但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仍不能有效地满足其要求。如银行不能直接从阅读会计报表中确证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等相关资料。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1)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2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联系的。财务分析也需要以成本会计的一些资料为依据进行。但由于经济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内的三门分支学科。故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已很微弱了。综上所述,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象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力避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据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加真实、完整。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或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发布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辅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详略得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适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外。还有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因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则可以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第四,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第五,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2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前述五大类财务指标既可为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为内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第一,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第二,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在投资阶段为考察投资方案的可行,可设置内含报酬率,为考察投资的收益可设置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管理[S].沈阳:东北财大出版社.

  [3]葛家澍.现代西方财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论文】相关文章:

警察与形象建立的思考论文08-18

企业财务分析论文02-24

劳动教养的完善及其制度设计构想论文06-04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02-23

我国“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亟待建立08-12

党性分析报告(公安系统)06-02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08-20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4篇02-24

《我的母亲》的教学构想08-16

夏季屋顶降温的构想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