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救灾物资物流系统设计
摘要:在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后,需要强大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来保证人民安全。如今繁多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救灾物资物流问题展开严肃深入的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的现状,进而建立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救灾物资配送体系和应急配送策略来完善我国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最后将理论与数学建模相结合起来,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解决救灾物资物流实施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救灾物资供应。关键词:自然灾害 救灾物资指挥体系 救灾物资配送体系 应急配送策略 定性与定量
1 引言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地分配与调度物资,以避免浪费或堆置无用,将是决定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优劣的关键。在对国内外救灾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紧急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和配送系统模型,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救灾物资紧急配送到灾区,获得最大化救灾效益的目的。
2 目前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调配整体秩序混乱
灾害过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尽自己所能为救灾出一份力。但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并且捐款物资来源广、调配部门多,使物资难以协调,效益背反原则下使的救灾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反应效率。
2.2 基础设施被毁,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灾区
地震或者强降雨后当地的基础设施被毁,时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使得运输机难以着陆,卡车、挖掘机、搬运机等大型物流设备无法开进灾区。基础设施的不足,应急通道建设的缺乏,无疑影响了救灾的进度和效率。
2.3 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灾区对人力、救生、生活、医疗器械类及药品类等人、财、物的需求量很大。但救援机构对物资需求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无法准确预测,救援机构无法快速制定配送策略,造成救灾延误。
2.4 救灾物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地震中,救援机构物资发放的时间、目的地以及发放效果等情况未能全面掌握,造成部分救灾物资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反映了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物流的要求。
2.5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不合理
我国已经设立了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但这10个仓库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难以对西部灾害地区实施快速响应。并且某些仓库的储备物资品种单一,管理及物流设备比较落后,物资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较低。配送物流中心过于集中在10个城市,仓库储备的物质单一,只是帐篷、棉被一类,国家储备仓库严重不足。
3 完善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的措施
3.1 建立救灾指挥体系
在灾害发生后,我们经常面临着救灾物资的分配出现了多种渠道分发和多种指挥协调的混乱局面,导致一些救灾物资未能及时发挥作用。而且,邻近灾区的人民为了帮助救灾,自行驾车拉货到灾区,但由于道路问题被阻挡在进入灾区的救援通道,使得救援无法及时,缺乏一个协调机构。同时,这个协调机构都是由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暴露出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严重影响政府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等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结构和物流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3.2 救灾指挥体系要素
3.2.1 救灾物流节点
救灾物流节点包括救灾储备库、救灾配送中心、救助中心、救助点。其功能有一方面,提供救灾时所需的物资,如何收集合理,按需分配救灾物资,为救灾人员和受灾人员提供安全救助中心,保障救灾过程中物资和人员安全,另一方面,对于改善救灾过程中出现的配送混乱,救灾物资不合理运输等问题提供支持。
3.2.2 救灾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以实现存储救灾物资、实时动态监控、应急事物处理、辅助管理决策、基础数据库这几个功能,并向指挥系统进行信息反馈,辅助做出决策。此系统也是解决我国救灾物资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的方法。实时动态监控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灾害的进一步发生情况,对突发状况迅速反应,减少人员伤亡。
4 建立救灾配送体系
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道路的损坏,造成灾区联系外界道路的中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直升机空投来进行救灾物资配送,但空投由于受到天气、成本及运量等因素的限制,在救灾中的作用比较有限。因此,救灾物流往往需要配合道路抢修,以便于救灾物资配送。救灾物资配送过程中,运输工具的规模、种类、大小乃至于基本道路设施等都不如一般企业物流明确、稳定。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在救灾物流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以往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但存在着效率低,供需不平衡,分发面窄。
在灾害发生后,应快速收集供应点及灾区的相关信息并依其对救灾物资需求的迫切性进行聚类分组,并根据对供需状况的评估,确定供需是否平衡,供给能否满足灾区需求。如供需平衡则建立科学的配送模式进行配送;否则,对供需失衡时的配送权重进行确定并组织配送。最后,还需判断是否所有灾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若未满足,则将本期未满足的需求累积到下一期做规划直到所有灾区需求被满足为止。
5 建立救灾物资资源分配模型
5.1 模型前期准备
首先,采用 ABC 分类法划分救灾物资的优先级,可把救灾物资分为:
A 紧急类: 即在应对突发灾害中必不可少的救灾物资;
B 消耗类: 即在应对突发灾害中可以更为有效地减少损失的救灾物资;
C 补充类:即在应对突发救灾中非关键物资。
接着, 收集受灾地区的需求资料包括经济损失、受灾程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数量等因素,以及各个储备仓库的供应资料,用需求聚类分析法对灾区需求点进行群组排序, 然后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最重要、 优先级最高的救灾物资分配给需求最急迫的地区,选择恰当的配送模式进行配送,评判的满足程度。 假设这里面灾区需求程度已知。
5.2 模型建立
5.2.1 灾区配送排序模型
排序时所考虑的因素可以以第一阶段各属性中的原始数据,将进行变换处理所得的评分作为该项模糊评估准则的效用值,并以各效用值平均数总和的高低作为评估其处理优先级的依据。
5.2.2 效用分配模型
灾民物资需求效用不同, 使每种物资分配效用最大, 从而达到所有物质和效用最大。 此法是将有限资源最优分配问题转化为 0-1 背包问题, 利用遗传算法得出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
5.3 模型求解
设第 i 种物资总量为 Ci(Ci>0),要使所有的空间区域物资效用之和达到最大。 假设救援物资效用(Uij)与灾民对此救援物资的需求量v成反比,与灾民对此救援物资的急需程度D成正比,即 U=kD/v,k 即为相应的救援比例系数。 假设对于不同的救援物资, 救援比例系数是不同的。
6 结束语
救灾物资物流虽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我国救灾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救灾物资物流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就有限的资源,规划最佳的运用流程与策略,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将救援物资紧急配送至灾区,是当前我国救灾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救灾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救灾指挥体系,配送体系以及两个模型,目的是在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的进行救援工作,把进行救灾物资合理分配,提高救灾效益。但救灾物资物流体系还涉及众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颂迪, 李维铮. 运筹学[M].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114-130.
[2] 钱颂迪, 李维铮. 运筹学[M].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213-241.
[3] 陈荣秋, 马士华. 生产与运作管理[M].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299-230.
[4] 刘刚、刘建香, 李淑霞.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科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5] 李军, 张建勇. 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研究[D]. 天津职业大学, 2006年4月.
[6] 杨帆.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与救灾物资合理分配研究[D]. 复旦大学, 2011年.
[7] 叶建国. 48小时10库调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经受考验[N]. 中国经济, 2008-5-28(3).
【浅谈救灾物资物流系统设计】相关文章:
浅谈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08-20
浅谈物流管理专业三二分段培养设计08-18
浅谈苏州物流现状及发展论文02-22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04-12
浅谈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物流论文06-03
国际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创新08-18
国际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创新08-18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08-18
浅谈山地风电场的设计特点08-21
浅谈大班户外体育游戏设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