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3-02-28 18:06:30 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制度论文(集锦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制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制度论文(集锦15篇)

会计制度论文1

  随着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推进,我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以前瞻性、科学性的态度来不断地完成预算会计的改革以及政府的会计部门的建设。文章从现阶段会计制度的现状出发,结合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的方案,以期建立健全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1.现阶段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其中最根本性的一次变革就是在1988年实施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下,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规范的政府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应该符合当前的宏观经济、财政的管理需求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的管理的要求;会计的主体是由六个要素组成的,而这六个要素分别核算政府的现金的经营状况以及政府的收益;会计的核算是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结算,选择复式记账法对当前的经济行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要包含资产负债部分,收入支出部分以及相关的其他的附表,同时要对往期的会计报表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的管理会计档案。

  2.现阶段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

  预算会计是政府制定财政预算的最主要的依据,也可以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一项专门的会计活动。虽然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以期获得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

  2.1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但是这三个分支机构采用的会计制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分支机构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财政总预算会计只是核算项目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而且核算的重点在于现金的流出,当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状况展示在会计报表上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资金的流向,以便更好地考察现金的使用的效益。由此可见,预算会计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没有完全的磨合的,不能协调地安排在一起,这样不利于政府的总体的财务报告的生成,也就相应的影响了财政预算会计的整体的运营的效果。

  2.2现行政府会计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

  当下的政府会计不能准确如实的反映政府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实际的价值,这就不利于政府核算自身的资产,一旦产生了一笔现金流的流出,那就无法再估算这一资产的价值,不利于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的核算。除此之外,当前的政府会计不能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财政支出部分只包含了现金的流出,但是无法核算政府的负债业务,这就导致现金的隐形的流出造成政府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2.3财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对于我国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而言,其模式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显示了关于政府预算的执行的状况,而并没有对于现金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管,这就导致流出的现金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我国的政府的财政报告与政府的审计报告是相互分离的,这就导致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核算的标准出现相应的问题,进而影响报表的公允性,使得政府的会计目标不明朗,并为实现设置会计部门的真正的目标。

  3.新时期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在社会化进程的推动下,对于当前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从建立健全的会计体系结构的角度出发,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各项的现金流的流入流出状况,并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系统,使得各项信息都透明清晰,真实可信。

  3.1健全会计体系结构

  在建设我国的会计体系时要秉承全面性、实用性、可比性以及公开性原则。使得财政决算体系可以更清晰的反映政府的各项的支出活动,使得财政预算更全面、完整而且多角度的反映政府的现金的支出和流入状况。其次,财政决算要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力求数据的真实准确,可以清晰地展示政府的现金流状况,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

  3.2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

  政府的决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经济运行的结果,我们要对政府的每一笔的现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核算,这是最基础的`核算的要求。但是我们同时要对现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监督,以保障现金都流向了所指定的项目,另一方面合理的监督可以降低政府的损失,确保资金的使用的效率,并为下一年的政府的财政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健全财务报告系统

  财务报告系统要将政府部门的会计和审计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准确的记录现金的使用的效率,统一的核算口径可以方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实现财政部门的财政决算职能。依托当前发达的互联网,实现数据的合理的归档以及保存,以便实现对数据的远程的提取,进而促进数据的全网共享,让需要数据的人可以随时的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财务报告会计部分和审计部分的分离的状态,使单一的表格逐渐的合并成综合的表格,如实的反映政府的现金流的状况。

会计制度论文2

  摘要:在我国新的财务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医疗卫生体制也越来越健全。其中,医院成本管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成本核算改进策略,从而较好的实现医院成本控制目标。基于此,本文着重论述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会计制度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各个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励,从而促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当前各个医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迫切需要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来提高整体竞争力。因此,探究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

  在“新两制”颁布之后,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中,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因此,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进行医院成本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的效率,提高医院竞争力。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其中,主要原因是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内容,如:提出了相关的权责发生制度、编制,以及调整了部分费用的提取和计算、构建了相关资金报表,加大了财务报表的审计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医院会计的约束力。上述一系列的制度对完善医院财务制度,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院药品管理及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促使药品的收支核算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化,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医院药品成本控制的效率。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为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奠定基础

  在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其中,医院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内容,为了有效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便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具体包括:其一,成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是以院长为组长,财务部门管理者为副组长,而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则为小组成员。该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制定医院发展过程中关于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这对医院强化成本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二,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该小组主要是以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为组长、下级科室的管理者为副组长,其他成本核算和会计人员分别为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在日常发展中,主要负责管理整个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医疗成本的核算工作,并且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的财务报表和成本核算分析报表,从而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其三,成立信息技术小组。信息技术小组则主要是由负责整个医院信息中心的人员共同担任。该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且还需要管理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考核系统等,从而真正保障医院内部各个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切实保障药品销售价格的合理性;其四,需要成立综合考核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其成员在医院发展中主要负责核算各个医务人员的业务,并且需要认真统计各个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考勤状况,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报表,从而为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奠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提高人员成本意识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医院成本核算的优势

  当前新财务会计制度尚且处于初步实施的阶段中,所以当前医院大部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尚未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因此,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首先便需要医院工作人员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核算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更好的开展;其次,医院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增强工作业务技能,不断学习新财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院成本核算的优势,有效提升医院成本管理的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医院内部监管制度,强化成本核算监督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明确提出了应加强成本核算监督。其中,要求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全面监督成本预算、收支和负债情况,而且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各项成本的全面监控。同时,还应该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医院对外投资的范围,从而促使固有资产能够保值,甚至增值,不断加大医院对各项财务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更好的满足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需求

  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以成本核算的内容、对象和成本分配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医院管理者还应该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从而满足医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核算需求,为保障成本核算的高效化提供有力的条件。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励,医院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因此,这便需要医院管理者充分重视成本核算问题,依据医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医院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医院成本核算,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加大医院成本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孙一民.论医院成本核算在新会计法下的改变以及解决办法[J].时代金融,20xx(18).

  [2]谢丹丹.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21-22.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xx,32(4):48-49.

会计制度论文3

  【摘要】现行企业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和不一致之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沿着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断的调整改革,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突出。而这些差异也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核算成本和税收成本,从而对税收的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税收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实施,税收,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从20xx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这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企业新会计制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对税收产生了极大影响,为此,如何解决对税收的影响,十分重要和必要。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应该深入研究新的会计标准和税收政策,解决税收的影响,坚守原则,并积极与税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从而加快我国新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建设的进程,使新会计准则与税收更好地协调。

  一、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与原有的企业新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很大。由于我国目前税务会计未从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所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必然约束到税务会计的各项工作,企业的纳税调整和应纳税额也会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来加以分析,以尽快加以解决。

  (一)新准则中计量基础运用的多样化带来的税收影响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诸如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等计量属性,可以说实现了计量基础的多样化。例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计价,基本上都存在多种计量模式,而这种多元化的计量模式势必会影响各期的损益结果,从而对税收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企业的纳税。

  (二)新准则中收益计量方法的变化带来的税收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收益的确认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收益计量的变化必然引起税收的变化。具体来说,新的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规定,将改变过去将债务重组产生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作法,可以说收益计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允许债务重组的过程,而导致债务人由于让步或收入减去豁免偿还债务重组确认为损益,即进入损益表的利润收益产生的负债。这对税收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收益计量方法的变化带来的税收影响。

  (三)新准则的实施加大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所得税会计方法有纳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这两种。对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认可的税收支付收入税的费用占多数,因为这些企业习惯采用应付税款法,以跳过而直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要跳过不熟悉的利润表债务法对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对永久性差异既没有进行界定,也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方法,部分涉税业务处理的会计和税务差异扩大。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最突出的是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调整难度大,自然提出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技术要求给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去提升自己及完善自己。

  2.现行企业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的比较

  现行企业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目的的不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它使得现行企业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产生了以下主要方面的差异:

  2.2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

  企业新会计制度在折旧、存货的计价方法上给企业留下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例如,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而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必须在法定使用年限内依直线法计算,对未经批准而采取加速折旧的,纳税时必须进行纳税调整。另外,企业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所反映企业成本和效用的结果也不同,这样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实际效益,但如果选择法过度灵活,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计税困难,因而税收法规规定企业选用某一计价方法后,在一段时间内不改变。

  2.3部分会计实务和税收法规

  (1)收入确认。从收入确认的时间上看,企业新会计制度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出发,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而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对企业来说收入可能还末实现),这一点从税法对视同销售、售后回购的规定可以看出。从收入的范围看,财务新会计制度规定只包括货物的卖价或劳务的价款,税收则不仅包括销售货物卖价或劳务的价款,还包括各种价外费用。正是由于它们出发点不同、判断角度不同,才造成两者较大的差异。

  (6)其他方面的差异。

  纳税调整增加项目的差异:会计处理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赞助费、捐赠支出、罚款罚金、滞纳金支出等项目在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按实列支,而税法则对这些项目或是明确不得扣除,或是规定只能按限定标准扣除。纳税调整减少项目的差异: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等项目,会计处理对已计入利润总额而按税法规定可以免予征税或不需征税的项目,如国债利息收入、被投资单位分回不需征税的股利红。

  4.现行企业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差异的协调应对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在新会计制度中强调给予企业更多的理财自主权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税收收入的现实需要,当前应积极协调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恰当的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解决两者之间差异的影响。通过以上对差异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4.1加强新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在制度层面的协调沟通,以及新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在会计界和税务界的交流宣传,以提高双方协作的有效性。

  4.2对税制改革滞后引起的税收法规与新会计制度的差异,税收法规应借鉴新会计制度中合理、有效的成分,尽快弥补其滞后的一些规定,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4.3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调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两者都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各自做出相应的调整,新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要关注税收监管的信息需求。

  4.4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强化新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

  二、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的对策

  20xx月7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于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上文笔者分析了其对税收的影响,那么有什么对策来应对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观点:

  (一)税务会计的分立。纳税调整是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重要方面,其根本原因是税务会计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体系。这是由于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变化频繁性导致的,很多企业结合自身利益,要求会计要能够提供纳税筹划的信息,对管理决策起到帮助作用。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税务会计独立于财务会计是势在必行的。

  (二)设计税收制度应结合会计因素。在目前税务会计分立还不能真正实现的情况下,随着税制改革,我们要考虑的是调整会计和税法差异,随着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们在制定税收制度时,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制定,要结合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度,达到简化税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减低成本。

  (二)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和服务质量

  引入新会计准则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变化差异越来越大,需要税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可以说对其执法水平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首先,对于税收征管制度建设工作,应当与纳税评估相结合,纳税人提交税务信息报告,并作出新的规范和规定,同时税务部门收集信息,以消除纳税人的税务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其次,对于税务稽查工作,应结合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剔除会计和税收的差异变化,有效调整稽查工作程序和检验方法。此外,必须根据纳税人的税务咨询服务及相关的服务理念,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实施新会计准则,对国家税务机关及企业会计人员均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坚持新会计准则的原则,仔细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并密切及时刻注意税法的变化。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需要高度关注,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突破自己,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根据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税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会计和税法的差异,使其协调一致,实现企业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使企业稳步健康地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讲,新会计准则对税收影响极大,但这些影响是可以调节和解决的。具体而言,企业要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统一认识,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和服务质量,并注重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有效解决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全面推进我国新会计制度建设。

会计制度论文4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为前提,旨在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使用的一些政策激励手段,它不仅保障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低碳经济也起着调节以及引导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财政方面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现有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对促进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

  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

  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

  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

  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

  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四)制定能源价格财政补偿机制。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我国应该把能源直接引入市场机制,并且根据市场中的价格规律以及市场的供需状况,对能源的价格进行有机的调节,最终让环境的成本能够在市场的价格中反映出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能源价格体系。

  伴随着能源价格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有关能源成本的核算体系,使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定价机制更加完善,让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在国内市场中能源的供求平衡状况。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的财政补偿机制,即通过财政政策上的优化,鼓励开发与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当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价格过高时,要实施财政补偿,减少劣质煤、劣质油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能源,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说,现在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做好相关的工作,不断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完善环境与能源方面的相关机制,就一定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xx(08)。

  [2]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xx(10)。

  [3]赵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J].商业会计,20xx(08)。

会计制度论文5

  摘要:新颁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在进行正式的实施以后,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便是医院怎样才能有效的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以及相关内容管理的需要,以及如何对现行的《医会准则》实行有力的改革。笔者主要就目前医院财务相关的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参数,并且就医院内部现行的财务方面的会计制度内容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 医院

  一、目前《医会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完成,每一家医院都根据我国的《医会制度》为根据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医院内部相关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实现对医院内部再生产的同时对相关的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医院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实现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个别大型医院还对总会计师责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践行,使得会计工作逐渐向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很多的纰漏以及不足。

  (一)医院坏账准备相关的提取并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二)虚假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医院对《医会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并不依照折旧金计算。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记录表上,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数额的记录只是记录为原数额,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折旧处理,使得实际资产数额与财务报表上的记录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三)并不能将无形资产有效的资本化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本身就是高风险以及高技术的行业,对于其无形资产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医院为了实现对自身发展需求最大的适应,一定会开展一部分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较大,如果不能将其有效的资本化,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那么对于后期开展的财务考核结果以及收支结余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真实。

  二、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下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和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性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净资产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院内部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医院而言,其无形资产的涵盖范围以及涉及面非常的广阔,并且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比如每一家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医院本身的社会形象或者是医院医疗信誉等等,所以,笔者建议医院在统计负债表中可以增加无形资产这一个项目,实现对医院资产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全面化,并且可以很好的切合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对医院实际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核算,并且合理的确认,同时可以按照每一个时间段进行平均摊销,在记录是,可以归纳到对外医疗服务的成本项目中。

  (二)做好提取坏账的准备

  对于医院而言,其坏账主要便是与应收取医疗款项有管理,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提取坏账的准备过程中不能将病人的医药费款项包括其中,必须以:应收取医疗款项+应该收取的在院病人应付医药费-预取的医疗费款项+其他类型的应收取款项作为整个坏账准备条件下的提取技术。针对某些并不能有效回收但是数额又相对较大的坏账而言,在对当前收支平衡不造成任何的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在支出中进行相关的数额冲销。

  (三)对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中,并且将以可以对固定基金账户进行取消,增设一条累积这就账户条款,在医院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作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使得医院本身的会计报表可以对医院的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进行有效、真实的反映。根据我国目前所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从实际来讲,医院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是毫无价值的存货都必须确认为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正因为这一条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数量并不符合,而对于企业而言,使其提供的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毫无可靠性与真实性可言。笔者建议此处可以参照我国《固定资产》中相关的规定,在医院财报表“固定资产”项目下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维修资金”子项目。并且对医院病房、设备维护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专修所造成增加的价值进行可靠的反映,实现对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xx.28(9).

  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中国卫生经济.20xx.30(8).

会计制度论文6

  摘要:本文将分析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中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过去会计制度的对比,整理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控措施

  从财政部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到20xx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xx〕1号)。我们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如初生婴儿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但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还是存在有如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控制措施不足、人员配置及人员素质不齐等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业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运转体制问题

  框架上的缺失带来是对内控管理效果的限制,如果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具体的授权内容,没有在审计部门和执行部门间建立沟通和协作渠道,财务审批权限也不够明确,框架内缺乏大额支出集中审批规定,这些内容的缺失所带来的就是实际执行流程的混乱。

  (二)人员素质问题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的概念还局限在“铁饭碗”中,这种观念让职工自身无法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造成他们对于制度中的问题和流程出现的不当之处都存在一定的漠视性,而最终带来的影响就是内部管理制度在权威性的进一步衰弱化。

  (三)监督体制和责任规划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事业单位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执行力和监督力度,操作者也缺少熟练开展工作事宜的能力,考虑问题的不全面,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没有理解并按照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要求展开工作内容,所造成的便是对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的损害,且监督力度的削弱又让这种问题进一步提升。

  (四)预算制度的不健全

  虽然新会计制度已经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具备的预算编制条件,但不少单位依然没有引入“零基预算”和“绩效考核预算”等准确性更高的资金预算管理方式,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对自己的资金管理体系和运转模式进行相应的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预算数据为基础开展单位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方法没有将未来发生的可能情况以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技术状况考虑其中,即脱离现实的背景,最终的资金方案也可能和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差太多。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公开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

  当下是信息时代,信息数据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性,事业单位需要在自身内部建立一个良好、健全的信息系统,为内部制约提供有力的支持,单位当以信息公示的方式加强监督及管理的力度。对于单位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尽快改正,许多不被人重视的环节通过数据的.公开公示也需要重新提起重视,事业单位要通过信息渠道建立一个详备的数据图表,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一张调查网,对单位中的每一个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将调查范围扩展到机构上下,不放过每个细节工作。

  (二)人员素质的提升

  要配合新会计制度的运转,事业单位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和素养都能和其相匹配的工作队伍,如果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多问题。因此单位需要通过如定期考核、组织培训活动、专业人才招募的方式来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内控岗位上来,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内控工作的质量。

  (三)细化工作职责

  一是推行民主化的重大事项商议决策准则。单位要按照事项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对其展开分类,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在岗位上的分割,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应当进行分离处理,让彼此间不会造成干扰和影响,对应的岗位应当有对应的内部审批和授权制度。三是完善的协调制度,各岗位之间,岗位与政府部门间,岗位与财务部门间都要有对应的交流要求,保证彼此形成默契度,不会因为沟通阻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对于岗位的轮岗制度事业单位要做到公平合理,确保上岗人员的专业性人员以及交接班时间段的准确性,做到责任细分。

  (四)预算管理及风险活动评估的完善

  单位内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以对单位的收支、采购、合同签订、建设项目投入、存余资产等和资金相关的活动进行管理,对于其中如收支、采购等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流程,是否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的相关的凭据,采购等行为是不是控制在预算内,建设项目等有没有按照审批流程,决算编报和实际的资金流出能否匹配都应当作出严格的监察。单位应当建立一套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单位内部的建设项目、工作业务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化的评估。单位最好能将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整理成一个数据模型,根据数据模型来判断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于其中的风险诱发因素能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三、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推行,是为了帮助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因此,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及制度,对于新会计制度与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之间的融合能起到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事业单位也要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搭配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评价体系,让内控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苏斌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2).

  [2]李小清.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6).

会计制度论文7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xx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xx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xx—关注利益相关者》;20xx年3月,发布《指南(20xx版)》;此后,环境省于20xx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xx年2月,《指南(20xx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会计制度论文8

  一、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包括财政总顸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其中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属于单位预算会计。1998年,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国家制定并全面执行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自执行这些制度来,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逐步进行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预算会计模式初步建立。我国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方法,在财政预算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统一的会计约束制度,是全国预算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标准。它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影响所有的预算会计工作发展。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反映不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资金的流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政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相关部门将款项拨给事业单位的方*转换为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的方式。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的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财政部门的资金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预算会计中,应该核算和反映财政资金的流动和变化。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开展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保险制度产生的基金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运作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受托责任。相关的预算会计也应跟上形势o

  2、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应该要求从基层单位开始逐渐编制,层层汇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盲目性能够更加合理的编制预算。目前。一些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将基建^计、业务会计综合起来。基建会计、业务会计各有各得账务处理,各有各的财务报表,使得无法将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进行对比风险。目前,虽然一些事业单位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汇总,但是没有对利润表进行汇总。

  3、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发生的变化

  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在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另按核定的综合定额标准,安有卜预算单位的年度财政支出。改变对某些部门收支挂钩的做法。对预算外资金收缴实行收缴分离办法就要求预算单位必须改变其过去对预算外资金所采用的留用、比例分成、上缴转拨等多种会计处理方式。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所发生的变化。

  4、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釆用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但是实施收付实现制会使得事业单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收入与支出不匹配,例如本年度事业单位偿还的可能是以前期间产生的债务,而本年度借的债务可能会由以后的年度进行偿还,从而不能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考核每年度事业单位的效益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进行账务处理时,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为企业通过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没有现金的支出,无法在报表中反映。一些没有现金支出的社会保障基金缺a、政府债券等等,也不能在预算报表中反映。这样会导致报表没有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上夸大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可能会对事业单位的长期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在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方面,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并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虽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事业单位预算报表、决算报表中,只是在补充资料中列明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客观上导致固定资产一旦形成便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引入权责制发生制

  作为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彳七和发展,应该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调整和改革会计制度的重点在于调整收付实现制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弓丨进权责发生制。一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完整、准确、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全面洞悉其收支和结余水平,从而财务信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反映更加及时、真实、全面,逐步将各项收入和支出登记入账,使得财务信息完整、全面。另一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流动情况,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的透明。也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操作的机会。调整和改革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目前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失真。事业单位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第一。应该加强监督和控制预算计划的编制和预算的使用状况。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应该包括单位全部的收入和支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预算外的资金变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资金管理的.完整和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编制预算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项目的重复编制。提高编制预算的效率和效果。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监督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情况。对于资金的支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分析。对于资金较大的支出应该进行专项审计和重点调查。确保资金向正确的方向流动。第三。提高事业单位对网络技术的使用程度。通过充分的使用网络技术。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对资金监督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事业单位可利用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政务等手段。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第四。要对会计事项真实性进行预审。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会计道德和行为准则。以便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制定有针对性的亊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并没有符合财务状况的制度。影响了财务信息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相关的处理办法。往往采用一些会计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

  系统性。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制度引导,可能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混乱。由于事业单位财政制度发生的改变,很多新的实际情况的发生,导致原来的会计制度可能无法满足现在事业单位的要求,很多事项的处理缺乏明晰的标准。因此,目前政府部门有必要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政策。具体到制度的制定上,可适当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预留出一部分空间。以便能够根据一些特殊情况和具体事项做出更为合理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更炅活的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办法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4、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之一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相关使用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基本作用是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方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分析。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其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因此有必要完善政府会计的信息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会计的信息体系,可以使得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全面、完整的获取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更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促进亊业单位预箅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加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而且,从整体来看,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显著高于个体企业财务风险的总和。财务杠杆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显著增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5、基于信息的财务风险传导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另外,由于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主体水平的差异,产生了信息传导失真,从而增加了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

  另外,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搞好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并在管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现代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行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霈要。尽管内审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活动,但考虑到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不能够进行直接的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等。但内审又要在预算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找准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以达到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目的。

  总结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为企业中存在组织结构复杂、管理跨度大的特点,不能直接控制财务风险,只能依靠建立和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系统,确保企业的财务运行高效、安全。当然。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复杂,有许多不可预料因素。随着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出现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会计制度论文9

  摘要:我国的会计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自己的会计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逐渐逐渐完善,并且正式的实施落实。会计学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演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社会主义特色化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相对比较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虽然整体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进,但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为此,会计制度的规范性、严谨性,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本文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定的策略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策略

  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且代代相传,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有的体系。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企业之间不在只是拼资金的时代,还要重视会计管理,我国的会计制度发展要更加的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回顾以前,许多的国际上市大公司,曾经是叱咤商场,最后因为会计制度的疏忽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直接执行单位,也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会计制度不断的开拓创新。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

  1.会计制度不够规范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企业多大还是机构多强都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来约束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会计制度也是如此,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按照一定的环节和步骤进行,这就需要完善的会计制度,来约束和明确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细节规范。使快人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能够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减少错误的出现。目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信息的断层比较严重,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处理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很多都是经过修饰的会计数据,国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有些公司为了能够上市,对于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改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证券交易和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2.会计制度不够严谨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其责任很大,掌握着整个单位的经济命脉和经营状况,是企业负责人的左膀右臂,所以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每天跟金钱账务打交道,所面对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是不够完善,有的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钻会计制度不完善的空缺,和许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在会计制度制定上还不够合理,总是存在着星星点点的漏洞,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设计也不够严谨,财务报表总是有所修饰,会计信息不真实,没有完善又严谨的审核手续,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3.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够专业

  就目前我国对于财务的教育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可操作性并不高,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人员大多数都不是会计出身,都是从别的岗位调过来的,虽然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后期培训没有跟上,事业单位的工作比较繁重,没有时间学习交流,业务能力也不够强,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错误频频出现,会计资料严重缺失,还有事业单位在会计人员的编排上比较混乱,一人多个岗位,记账、保管、经济业务没有很好的分离开,没有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这样就会导致现金收入公款被挪用,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

  4.核算原则的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度,这样核算制度是以核算期内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为计量基础,不考虑收入和支出的权责,最为直接的后果是造成核算期内收入和支出的不配比问题,不管是什么期间内应该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只要在当期实现都要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而在实务中一般情况下当期收入均包含以前年度应该实现而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收入,同样支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该期的经济信息,也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一致性,横纵双向都不具备可比性,进而当年的实际收入和支出计算出来的事业结余就存在问题,导致事业单位收支结余的核算虚假性出现。

  二、会计制度的改革办法和措施

  1.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采取的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制度,由于国家的经济体制限制,以权责制为基础的会计改革还不能够大力推行,因为财政公共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还没有出台政策,我们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稳稳前行,第一,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要能够准确的体现出来,要结合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对于应该收入的还没有入账的,应该支出的还没有支付出去的费用,都要计入当天的损益里面,全部要登记入账,这样形成的结余才比较准确,第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追寻会计制度的客观性和谨慎性,要能够真实的反映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来龙去脉,在收付实现制度下,核算依据是资金实际的收入情况,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也只是资金的流动情况,并不能够反映整个财务的资金状况,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度呢,对于资金去向看起来就更加直观了,最后,要对要对整个的工作进行评价,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和结果。

  2.明确财务监督的控制范围,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中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1)事业单位要定期编制财务预算,根据单位近期的财务计划和方针目标,再进行编制预算报表的时候要进行财务监督。(2)对于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每一笔款项的去向来龙去脉都要清楚明白。看单位的每一笔支出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讲究经济实惠,各项款项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财务标准。(3)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监督,包括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正确使用现金。(4)往来账项的监督,往来账项的内容是否合理,要做到及时清理。

  3.定期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内部的业务,全面的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对待工作要保持一份责任心,这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从各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首先,深入研究培养会计人员的政治素养,每一名会计人员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要做好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其次,是要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和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最后是不断的提高自身对财务知识的了解,不断了解会计法,必须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功底,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要相当清楚。、

  4.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从财务管理的根本工作抓起,做好细节工作。对于财务的基本工作要加以重视,并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不断的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把财务管理的层面提高一大截,事业单位一般是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主要是以资金控制为方向,对于财务收支严格监督,建立以会计核算为中心,一高效理财为方向,将所有的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全部的集中起来,同意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全面的核算和管理,努力做到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财政管理体制也在改革创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也一定是势在必行。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大多数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足以反映现阶段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了,所以要完善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就应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8).

  [2]路兆申,李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4,(04).

  [3]蔡继.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2,(06)

会计制度论文10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控制是按照经科学论证的成本预算方案对成本构成的一切消耗进行严格的分析、考核与监督,及时纠正偏差,发展有利差异,避免成本支出超出预算。就目前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就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分阶段进行控制,实现对成本支出的全程控制。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内:完善科室考核机制,降低成本支出,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外:满足医疗改革及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适应医疗市场多元化,为患者提供优质低耗服务,同时也为医院财政补偿提供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了口径一致、可验证的数据,为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第一,科学预测成本预算及材料消耗、领用等方面漏洞,弃用以往“以领代支”计算方式,消除成本支出监管死角;第二,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相关规定,需全面核算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其中对科室采取全成本核算,按“收益分摊原则”在非收入性科室和收入性科室之间建立成本关系,力求客观、全面反映各科室盈亏。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绩效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医院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传统的对成本的分摊核算满足不了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适应不了医疗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此,除了对医院成本核算做出一些突破之外,还要求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提出以平衡积分卡为考核指标,对医院各科室的运营效益及医疗状况进行量化考核,给予客观评价。平衡积分卡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本维度,根据这四个维度对医院不同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全科室考核,基、中、高层人员均在考核范畴,避免只考核业务层,促进全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绩效考核方案具体如下:

  (一)考核组织

  以院长为组长,由财务科、人事科等人员为成员,成立原级别的绩效考核组织,确保组织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此外,各科室也可以成立以本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的科室级别的绩效考核组织。

  (二)考核项目

  主要有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管理协作。在绩效上,主要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来评定;在工作态度上,依据责任心、纪律性、积极性、客户满意度等考核医务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工作能力上,主要根据工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来评价;在管理协作上,主要是对中层正职人员的评价,内容有管理绩效、工作作风等。

  (三)考核周期

  基本分为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具体是:绩效考核采用月度考度,工作态度、管理协作采用季度考核,工作能力采用年度考核。

  (四)考核结果及应用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等级、职位晋升、培训挂钩,这种做法是现今很多医院都会采用的,不仅利于促进医务员工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也利于提高医院绩效。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工作,包括监控、结果运用等诸多内容,在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一种科学有效且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方案一旦彻底贯彻开来,一段之间内应确保其具有持续性,否则难以发挥作用,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使用过程依实际情况而适当调整,当然,这种调整要经过科学论证才能试用。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的新形势,医院通过加强成本与绩效管理是必然的,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新医院会计制度突出了医院的公益性,对成本控制及核算实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医院在这样环境下势必要寻找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与绩效管理途径,以求规范医院成本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局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1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基于此,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实施。在此背景下新会计制度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前财会工作部署的理论基础。那么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又有哪些变革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新会计制度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意识崛起,以往的财政管理的诸多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新会计制度的出现,则为公共财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1]。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更加明确了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使财务统计更加系统和科学。这一改变,既体现了依法治国对公共财政事务的基本要求,又能更好的实现财会独立,让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更加公开和透明,更让公众满意和放心。

  一、何为新会计制度

  (一)新会计制度的内涵

  新会计制度是指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应公共基础财政改革需求的核算要求,明确了财务审计中会计报表的使用形式,增强了对国有资产的进一步监督与管控,规范了财务事务的办事流程与规章。从制度上明确了财会工作的范围并做出了新的核算要求,督促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更加严谨与明确。能够从制度层面上更有效的杜绝国有资产的不良消耗与模糊监管,符合时代对于公共财政基础管理的要求。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符合公共事业对财政事务改革的需求,更能够使事业单位从自身加强对财政支出与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避免国有资产遭到滥用。

  (二)与旧会计制度的区别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具体有哪些新的要求呢?由于旧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关于固定资产的审核与监管工作,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不明并且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不仅结合了财政改革中提出的固定资产损耗计算还增加了无形资产的项目统计。旧会计制度中对于会计审核的主体只包括财政预算的统计[2],以往的会计工作只简单的记录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对于其他的非补助性支出并不能在会计报表中明确体现,审核的范围太窄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评估不够全面,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那么新会计制度根据此问题在这方面明确了更加具体的审核主体,增加了财政投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同时也要求将财政支出与预算的项目一一对比明示。为了更加科学的规划事业单位的资产投入,将数据做了统一的上传与建设,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利用数据分析看到单位资金的利用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新会计制度还对于财会报表的使用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使用标准,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会审计与统报,改善了以往报表使用的混乱状况,使财务工作更加明确具体。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明确核算主体

  新会计制度在财政预算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补助性支出的核算,不仅明确了如何制作补助性支出的剩余资金的结余报表,而且也将各个环节的支配目录做了详细的整理,核算过程有了明确的依据,相较于旧会计制度只针对预算收入与支出进行统计[3],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审计的范畴,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能够更好的得到监督,对于国有资产的消耗与管理也创设了具体的项目进行处理。弥补了事业单位资产审计中的诸多空白点,能够更好的更科学的实现对公共财政的建设与监管。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而将核算主体进一步明确后,则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面对这一状况,使财政状况更加真实的反映出来。

  (二)增加会计要素

  新会计制度不仅增加了审核的会计主体,对于会计要素也做出了新的要求。由原来的预算收入与支出两方面,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补助性资金,非补助性资金等多个会计要素,增加了资产的动态分析与评估依据,能够更好的使国有资产得到监管,使财务工作之间更加系统和连贯,弥补了资产管理中的不足。增加会计要素能够让财务报表多层次的展示财政支出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的利用情况。新会计制度相较于原有的会计制度更加全面具体,能够让国有资产的消耗与经营状况得到全面的体现。

  (三)完善财会报表

  新会计制度完善了财会报表的使用规范。增加了固定资产消耗率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统计表,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转化图。规范了财会报表的使用情况,使财务数据能够得以更加直观的展现。由于财务报表的使用情况不规范,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十分困难。新会计制度统一了报表的使用,增加了多个项目的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以及资产的动态分析、资产评估等,有效的防止了国有资产的监管空白,从制度层面上杜绝了国有资产不良使用的情况,能够使财务工作更加完善。

  三、如何落实好新会计制度的工作

  (一)当前新会计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会计制度涉及的会计理念更加新颖,核算过程和报表分析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会计工作人员难免有消极懈怠的情绪,导致新会计工作制度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某些单位仍然延续以往的会计制度[4],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流转情况仍然缺乏监管。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监督力度较小,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缺乏动力,因此新会计制度的目前的实施情况仍然有许多问题,例如财务情况不公开不透明,财务报表制作不规范,财务统计环节缺乏监管。因此事业单位在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保证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素质培训

  由于新会计制度提高了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对财会人员针对新会计制度的业务培训,组织老师进行理论讲解,可以适当组织考试,调动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考试优秀者应当给予奖励,对于消极懈怠不能完成工作要求的人应当给予处分与惩罚。加强培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还要在业务层面加深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可以适当组织业务竞赛,调动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领导也应加强对业务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业务培训落实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必须明确只有做到努力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的促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三)严格实施会计监督工作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严格的制度监督。不仅要做好外部监督[5],还要做好自身的内部监督。在会计部门内设置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制度规范的业务要求能够得到落实,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同时还要做好上级部门的临检和抽查的监督工作,时刻以新会计制度的业务标准严格要求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应当及时做到向社会公示财政预算的使用情况,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做好记录工作,虚心接受社会的批评,才能更好的完成财政事业的管理目标。

  四、结语

  随着公共财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众对财政管理开始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期待。如果一味的按照原有的财务工作方式,必然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和公众的了解需求。而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正解决了这一困境,能够使财政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深化,事业单位的资产流转和预算分配都能更科学更有效率的完成,从财政方面实现了对公共基础事业建设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建设中的作用,不遗余力的推动会计事务的变革,从制度层面上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应当努力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财会人员,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对财政管理的监督工作,努力做到财务状况公开透明,同时虚心接受公众对财政支出的问责,做到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

  参考文献:

  [1]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6).

  [2]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5).

  [3]卢五洲.浅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9).

  [4]窦淑娟.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J].企业研究,20xx(14).

  [5]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xx(13).

  作者:胡波 单位: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会计制度论文12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进步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得到进一步修缮,根据相关会计科目对报表进行调整,同时财政补助与支出制定新的会计科目,实现记录的专门化,能够便于日后的信息查询,同时使整个报表更加完整,确保资产记录的详实准确,使事业单位在公布报表时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会计制度下,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依旧不高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虽然已经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非财政收入的核算流程,但是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位固定资产过度购置的问题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非常明显。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仅仅从单位的局部利益或者一时的需求出发,要求单位大量购置在工作中实际不需要的或者成本过高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仅仅使用一次或者几次后便再没有其它的用途,这种现象造成单位的财政状况紧张,也使事业单位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

  (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处置管理

  不管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是老的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具体的资产处置与报废的期限只是从整体上来约束,这些资产在处理和报废之前的相关手续流程也仅仅是审批和履行手续,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核实,再采取报废或者处置。另外,对于单位一些使用效率比较低的资产也不注重管理,这些资产只是到期处置报废或者折价变卖,不能将其转移或者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

  (三)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

  目前,还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产管理仅仅是对单位资产的统计、核算,对其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造成单位的资产管理理念非常落后。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但是还有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者没有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有些单位即使建立了资产管理机构,但是也没有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所以资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更没有在单位内部形成一套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就导致单位的资产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有些项目中不能合理的节约资金成本,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资金的管理,还有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工作内容就比较繁重,另外还会涉及到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学科的综合知识。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者,他们的知识技能有时无法完全满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需要。比如,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比较低,所以在资产统计、核算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大大降低了资核算的工作效率,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出现资产数据核算错误的现象,阻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三、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也应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核算管理办法实现对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统筹部署,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折旧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在会计周期内必须统一,同时实现不同资产记录的相对分离,确保记录的清晰化,进而提高日后报表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提高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的工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财务、会计人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方法,在招聘环节必须要严格按单位流程,杜绝“托关系、走后门”现象,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对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工能够遵守原则,不贪图利益,从而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不断促进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企业也开始实行现代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当前形势,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在单位内部实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单位资产管理现代化,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在实行资产管理工作时,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应用到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使单位资产管理能够实现实时查询企业收入支出、综合分析、财政预算等功能,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另外,资产管理部门还可以将单位内部所有资产的录入、统计、核算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的录入、核算、管理都实现信息系统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单位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使单位的管理层可以随时检查单位所有资产财务的运转过程,从而避免单位资金的流失,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新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以及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认识,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单位管理层应该及时分析应对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视,紧跟时代的潮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资产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13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管理,首先简要概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以及基本原则,并就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xx年开始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和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医院的成本费用核算水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应该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医院的成本科室归集、分摊以及成本控制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提高,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概念分析

  按照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论述,医院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开展其他有关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资金耗费、资产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项目。医院成本费用按照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服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了医护人员经费、药品、耗材以及卫生材料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医疗风险基金提取以及其他费用等内容。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是直接为医院的病患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因而往往也是医院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

  (2)财政项目及科教项目支出。财政项目支出主要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一些补助收入以及科研经费等,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财政补助或者是对医院所承担的一些教学科研项目等进行补助,这方面的成本经费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拨款的支出,因而往往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

  (3)医院内的管理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主要是指用于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项目。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后勤以及行政科室部门,与医院的医疗业务科室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作为间接成本,不直接分配到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

  (4)其他支出项目。其他支出项目主要是指除了上述支出以外的成本支出项目,例如财产物资盘亏、固定资产毁损、捐赠支出、人员培训支出等,这些支出项目往往与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费用管理流程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成本规划,主要是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的前期预测,一般需要根据医院的外部环境等对费用支出进行会计预算,这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分配与归集,并作为成本管理决策的主要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医院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成本控制活动,成本控制活动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的内容就是确定医院的成本管理目标,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等,尽可能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成本分析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内部各个医疗科室以及行政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在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方面,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合理原则,主要是加强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并及时明确成本差异的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达到最低的成本目标;全员管理原则,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需要医院内部各个医疗业务科室以及各个部门人员的参与,共同投入到成本费用管理中,才能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需要通过配合采用各种考核管理制度,来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公益性的原则,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应该全面考虑到医疗服务特殊性,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不仅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目标,还应该充分全面的体现公益性的原则。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基本措施

  (1)运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为了确保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应该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现阶段,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较为常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医院的医疗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分解后下达至有关的医疗科室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开展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成本与医疗业务两之间的变动及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为成本控制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标准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管理措施;作业成本管理法,主要是根据各个医疗科室或者是项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情况,将有关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项目成本对象。

  (2)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成本核算管理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基础工作就是应该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首先,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内部的各个业务科室部门,因此应该按照医院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并将成本核算对象准确的进行分类,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谁分摊的原则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等进行分配,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严格按照责任与权力相对应的原则,将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科室,确保全员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并对照相应的成本管理考核责任制度,确保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科学。

  (3)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为了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新系统,将医院内部的各个医疗科室以及业务部门等共同纳入到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确保有关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数据能够及时得到传递。其次,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情况等,选择更为实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尽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真正通过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控制管理的效率。

  (4)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水平。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成本控制管理效果,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应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变化要求,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尤其是在成本核算、财务信息化等方面,提高其工作能力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艳梅.加强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经济师,20xx(07).

  2.王睿,官灵艳.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xx(35).

  3.陈媚,陶玉秀,姚锦.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03).

  4.谢晓晶,邓卫东,麦玉仪.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与实践路径思考.新经济,20xx(21).

会计制度论文14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财政进行优化管理的整体水平,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提高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门对预算进行科学管理的水平,国家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其中,也包括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20xx年1月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开始全面施行,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需要遵循新制度的条件下,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新旧制度的衔接与融合,加强推进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促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有效性。鉴于此,本文围绕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展开论述,阐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实践的层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落实会计改革制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持续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应当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当前,事业单位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实现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推动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尝试。因此,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全面的研究,探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基本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内涵

  固定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具体包括房屋及其他构筑物、各种专用设备、各类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或档案、家具或用具、装具或动植物等。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具有较大的价值,使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可以长期、重复使用。固定资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和使用中会发生一定的磨损,但并不会应该使用的过程导致实物形态被改变,但是需要根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逐步将资产的价值转移到相应的产品中,这部分转移的价值被回收后将形成一定的折旧基金。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一年以上、且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物质原有的形态的这部分资产,或者资产的价值低于1000元但属于批量采购的资产,也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畴。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得以顺利运行和正常发展的根基,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在新经济形态中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职责的履行至关重要。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价值评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可以长期使用、资产保持了原有实物的形态,且属于非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资产购置的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会再进行分期计提和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市场价值的评估,然后再次进行资产的审核与分析,最终明确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月为单位进行折旧,如果出现了损坏,还应当做好坏账的准备。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固定资产是重要门类,占比较重,对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的管理,直接关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持续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促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中逐步发生改变,进而为管理水平的优化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事业单位应当紧抓发展机遇,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资产管理中加强改革,持续创新,不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积极助力事业单位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获取更长远的、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为人们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好务。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描述中,具体的说法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描述从“事业单位持有并使用”改变成了“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这个说法的改变着重强调了“控制”,将原来准则中提到的“持有并使用”改为“控制”,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范围,也进一步明确会计主体对于资产的使用权利以及管理义务,将更有助于判断相关资产的经济效益情况,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盘点和使用率的掌握。从外部形式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得到改善和优化,促进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与合理,进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获得更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更好的规范化作用,依托于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进行了统一,有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将更有利于事业单位获得更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二)折旧范围与办法的变化,让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体的折旧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折旧计提范围的界定并不全面。同时,在原有的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虚提折旧”的方法,这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本模式的虚提折旧方式,不能有效地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管理起到作用。新制度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以及具体的使用年限,并且还对折旧的细节操作做出统一性的规范化要求。这一变化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并且,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

  (三)资产管理要求的变化,促进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落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当以年度为单位编制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形成完整的报告,通过各类资产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上报,进而实现对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盘点,这一要求的变化也对事业单位提高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具体要求以及管理和维护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性与规范性,这将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与整体效益。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路径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将走上新台阶,但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维,打开管理思路,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制度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有效满足新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达到资产管理的标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质量及水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全面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实现新制度的贯彻,实现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依靠财会人员充分研读,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准确理解各项标准,再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协助领导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然而,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大财务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已经习惯了“收付实现制”,要快速适应“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在短时间内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应当加强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知识储备和管理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意识的转变,培养资产管理的技能,将新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拓宽财会人员管理的思维,进而为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奠定基础。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邀请专家教授走进单位举办座谈会,为财会人员分享管理的有效经验,结合行业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发展趋势,促进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思想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成为能够符合新时代需求,能够为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全面加强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为提高学习的成效同时不耽误工作和业务,建议采取短训模式,每月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与,为制度落实提供专业人才。

  (二)强化规范管理的意识,加快推进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在全面落实新政府制度的背景下,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负责人,应当持续增强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积极研读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细化标准。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制度的要求摸索改革的思路,及时下达资产管理的指令,并同步推出其他相关行动,加快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绩效考核体系,持续增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心,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岗位中,对固定资产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包括资产的引入、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同时,以奖惩并罚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措施的全面实施。另外,应当组建专业评估小组,主要由事业单位内部经验丰富且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骨干员工组成,加快做好价值的评估与核实工作,有效避免单位内部出现资产流失,促使各方资产都能得到全面的保护。例如针对事业单位的领导绩效考核,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纳入考核机制,以此加强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机制的重视,带动部门负责人加强管理责任的落实,为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应有的保障。

  (三)加快推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在积极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事业单位在采取相应的固定资产优化管理行动之前,需要针对于使用率不高的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具体的缘由,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如果是由于其性能不符合当前的使用需求而导致效率较低,为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需要通过资产的具体使用者在申请采购前展开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从而实现在后期的资产采购中有效解决性能不符的问题。同时,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共享,不断开发多样化的共享模式,例如可以如何借助于高端仪器、现代化设备构建资产共享平台,使财会人员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操作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对于闲置的资产,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告知单位内部其他可能应用该资产的部门及人员,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例如,某项目在结束之后,部分资产不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此条件下,如果将资产直接处置,无疑将带来巨大的资产损失。应当构建科学化的调配机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摸索共享模式,确保该资产能够在其他部门或业务中得以应用。

  (四)积极构建内控管理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将推进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固定资产管理为契机强化内控执行力度,确保单位内部各项资产从采购、验收到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保养和维护环节,都能得到单位内部的动态化管理,持续增强资产管理效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应当优化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遵循“统一领导”与“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创建相应的管理部门,专人专职,不同管理人员之间各司其职,构建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不断规范业务记录方式,定期对台帐、实物及明细账进行核查。在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应当加强清理未入账的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单位固定资产的流水,加强账面价值的计算与核对。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位实际建立资产卡片账,在账目中对资产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一卡一物的方式对所有资产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资产的主要来源、实际价值、主要责任人以及使用详情等内容,可通过卡片的形式明确资产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安排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保管,加强存储,构建条形码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对相关账目进行全面的盘点,构建信息化档案。通过电子录入方式,建立起详细健全的电子化档案。对于没有达到报废的年限或没有达到报废状态的这部分资产,要及时清理上报,确认具体的处理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折旧信息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为接下来新账的纳入做好全面的准备。

  (五)优化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针对于事业单位在资产采购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原因,一方面要构建更完善的采购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验收关卡的把控。例如,可以成立单位内部专项采购小组,由小组专门负责单位内部各项采购工作。而验收则组织另外的小组完成,实现对资产全过程管。同时,对于采购完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核查,做好每一次检查的台账。针对应当报废的资产,需要统一上报相关部门并对其加强管理,确保相关资产在具体应用中能够延长使用期,提高使用率,再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策略,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促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得到深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中,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转变管理思路,拓宽管理思维,按照新制度要求和标准,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将资产管理与新制度深度融合,加大人才资源的建设,加快工作推进的步调,确保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制度的优势,为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会计制度论文15

  引言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预算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的收支,从而保证内部各种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的主要变化

  1.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

  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即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并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种划分使事业单位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提高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和技术,重视预算管理的效果,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由于事业单位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会计工作仅仅是进行计算和报账等简单的分析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合理筹备和分配资金,在此基础上,对利用资金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2.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分别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这种核算方式只是一种“虚提”,即没有列入实际的支出中。这种核算方式能够保证事业单位预算口径的一致性,使事业单位了解到自身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和内部成本的构成情况,从而为预算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

  3.会计要素发生了变化

  在新会计制度出台之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主要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余三部分,即三种会计要素。资金来源也就是收入资金的渠道,主要有自有资金、吸收资金和专项资金这三类;资金运用是事业单位的资源的配置情况;资金结余是指现存货币和资产的结存情况。这些会计要素的分类主要是为了符合收付记账法的要求,而收付记账法越来越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新会计制度对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进行了改善,将会计要素划分的更加明确、规范,更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

  4.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改进,参考国际惯例,增加扩展了会计报告的相关内容,改善了财务报表的项目和结构。改进后,事业单位能够清晰地反映收支情况和结余状况,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更加科学。而科学的财务报表又能正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信息,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1.预算编制更加科学

  会计核算是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会计核算质量直接决定着预算编制的好坏。新会计制度强化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细化了会计核算项目,使具体的核算项目更加清晰、准确。第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入账有了依据,折旧和摊销也进行了相关规定。第二,重新界定了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细化了收入项目,特别是财政补助收入;区分了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前者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后者有利于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营收情况进行预算,保证预算的科学性。

  2.预算执行更加具有操作性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功能更加健全,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意义。由于会计核算更加细分、准确,据此制定的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在执行预算时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3.预算监督更加强化

  预算管管理的.过程分为事前预测、事中执行、事后评价三个环节,而预算监督贯穿于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要求预算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预算监督意识,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来执行预算,促使事业单位合理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4.预算评价更加有效

  预算评价是对预算执行好坏的评判,新会计制度对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行了明确,这就使事业单位增强绩效评价的意识,并且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预算管理中,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反过来,新会计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会计科目,有助于资金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结构,最终提高预算评价的有效性。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

  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还处于新旧制度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很多事业单位的业务还没有非常成熟,处于过渡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新制度对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进行的一些调整,没有出台与之相关的规定和细则,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实施细则难以把握,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2.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很难落实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

  长期以来,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再加上事业单位的外部盈利压力较小甚至为零,导致其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另外,原有的会计制度存在的时间较为长久,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形成了一些惯例,财务管理时只是一些程序化的工作。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很多财务人员还没有从旧会计制度中转变过来,仍采用原有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

  3.缺乏完善的配套体系,内部控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配套体系,特别是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难以对预算管理工作形成约束。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缺少相应的预算评价机制,预算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落实。加强对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落实监督机制,凸显监督机制在组织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权威性。完善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保证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增强事业单位预算与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能力。事业单位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除了运用财务会计知识,还应适当地引入管理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够使预算工作变得灵活有趣,最大化的降低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2.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需要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作为保障,而在新会计制度下进行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工作也需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新会计制度和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把握,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力;还可以通过适当地引入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充实现有的财务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让他们认识到预算工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非常重要,容不得一丝马虎。

  3.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

  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事业单位应该将国有资产管理和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在预算编制时,严格掌握单位内部及各部门、各岗位的资产数量和金额等信息,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的分类,对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国有资产发挥自身的价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及自身预算管理章程的相关要求,制定符合自身财务管理目标的国有资产管理章程,对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和转让等各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保证每个环节都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我国事业单位要想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还需要从各方面努力,进一步推进并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11-19

会计制度论文15篇12-08

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02-02

会计制度论文14篇02-09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1

会计制度论文合集15篇02-07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02-05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02-04

会计制度论文(汇编15篇)02-03

会计制度论文(合集15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