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是科学,是艺术,管理更是一种文化,因此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尽管翻遍中国古代著作典籍,并没有明确的关于管理的定义,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到处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等。这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其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选择地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积极 的部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或是已经过时了的管理思想,比如,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还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做到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真正的为我所用。我国的现代企业,需要西方的管理思想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更适合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
儒家有四部经典之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都记录在其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叫赵普,他是辅佐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代名相。史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用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得一派开平景象了。由此可见,儒家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本文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就是和谐统一。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大殿的名称当中我们即可以看到古代的国家管理者们对“和”的追求和向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和”的思想也同样十分重视,“和气生财”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与下属要“和”,整个企业才能上下一心,领导者下达的命令才能够更好的执行,整个企业才能高效运行;各部门的管理者之间要“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才能顺利执行,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才能准确,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合作,才能把握住企业在市场中的方向;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和”,在同一个团队工作,一定要讲究合作,和谐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快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下游要“和”,唇亡齿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与政府要“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的存在首先要合法,另外,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将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补贴等,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的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与竞争者也要“和”,竞争中存在合作,尊重竞争者。儒家思想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竞争者良性竞争,才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和”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念,但是究竟如何达到“和”的境界,孔子提出了“中庸”,便是“和”的方法论。在儒家经典《中庸》一书中,开篇就解释了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没有主见,墙头草。“中庸”是一种状态,一种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是达到“和”的方法论,用现代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中庸”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想要达到“和”的效果,管理者要有“中庸”的态度,管理者的“中庸”要在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等有一个灵活的对度的把握。管理好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既不能放之任之,做甩手掌柜,更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这个度的灵活把握,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孟子,孟子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小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必须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管理他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理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管理者必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
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明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民本”思想,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给员工制定严苛的管理条例,而是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中存在的归属感,企业的管理者体恤员工,信任自己的员工,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实质性的帮助,管理者要把企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将自己融入企业中去,将企业的兴衰荣辱作为己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二)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师承荀子。在韩非子的思想中,管理者要从人的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管理的最优方式。韩非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理论。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法治的刑罚制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能授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根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下属合适的职位,也就是人尽其用,既不要埋没了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配给下属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二是“循名责实”,这是术的主要思想。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待用员工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情况要互相统一,共同加以验证,必须综合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这就是“法家”所谓的“形名之术”。三是“叁五之道”,这是法家考察员工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不分析成功的原因,员工就会逐渐对管理者产生傲慢的心理,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不严厉追究过失,手下的员工就会松懈工作,相互勾结,做一些小动作,试图隐瞒过失,推卸责任。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要“防微杜渐”。注意消除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过失,防止发生质的变化。
韩非子在《内储说》提出了著名的“六微”。韩非子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妙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管理者不易察觉,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微小的变化进行下去,会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六微”分别是:(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4)“利害相反”,就是好处和坏处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尤其小心内部斗争;(6)“乱国废置”,竞争对手插手本公司内部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势”是法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
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韩非子认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领导者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计谋,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学会去管理员工做事,从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道家思想。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的老庄思想是一种逍遥自在的自然哲学,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这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尽量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最好不要随便改动,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观念不谋而合。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融合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现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建设成绿色环保型企业,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这样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在此只能列举一二。
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西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性,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对炎黄子孙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行为特点,如果管理者只是盲目地采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而不去考虑中国的传统国情,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公司的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2
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当初的产品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企业管理之间的竞争。哪一家企业能组建起有效管理团队,塑造出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效率能整体提高,特别是企业的市场部能够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赢得先机,实现企业的大踏步向前发展,那么这样的企业必然会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构建以现代化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进行这种管理模式上的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赢得市场,从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大跨度的发展。
1 构建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1.1 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内涵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以现代化为导向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重构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思路。而且这一创新思路的提出也是在对我国当前的企业管理现状的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管理模式的改变涉及到一个企业各方面的改变,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创新企业的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果。
1.2 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意义
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体系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这意义非凡。首先借助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于企业的高效管理,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中非常重要。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了也从侧面影响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这对在市场上现代企业强化竞争力有着非同一般的帮助作用。其次,通过通过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宏观上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监测,便于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首先需要遵循科学性为指导原则。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相关体系的构架设计应该以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为依据,科学的进行论证分析,应该保证现代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管理制度设计的高效性。在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对管理体系中全部去除那些管理上实际意义不大的岗位,既能对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的综合效益。
2.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企业的`现代化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在现代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特点,然后进行体系的设计制定。这样便能把企业管理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在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企业部门的特点进行处理,确保各个部门的企业管理人员根据部门特点管理好工作内容。
2.3 系统性原则
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对于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管理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等不同分工及各自的特点进行系统化设计,对于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全面的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方案进行设计。
2.4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以现代化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的方案设计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相符合,同时也应该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管理需求。通过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效率达到进一步抬高,进而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的给企业带来帮助。
3 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创新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是决定管理工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要创新管理理念,对于常规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只有先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构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所以思想是创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灵魂,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就必须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与该行业的具体特点,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构建企业的管理制度,并确保现代化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2 对于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
构建现代化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需要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与人员进行改革和重构,使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符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标准。这一点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以及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个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越简洁合理则管理效率越高,而且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企业的的管理成本也越低。如果一个企业中管理组织架构臃肿混乱,管理人员人浮于事,那么不仅对于这家企业管理工作肯定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于该企业的战略发展及市场定位会形成严重的阻碍。所以对于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是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组织架构的设计要力求精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尤其是针对企业的市场部门,便于市场人员快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实现企业的大跨度的发展。
3.3 构建现代化的法律体系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风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聘用专业的法律人士,对于企业日常管理生产工作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还需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法律进行熟悉,避免在管理工作中做出不合法的事情。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市场企业之间也经常会发生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强化法律意识,在管理过程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管理工作,避免因为不合理的行为为企业信誉造成重大损失。
3.4 加强企业管理体系构建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对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现代的企业组织架构。这样能让企业管理效率抬高,有助企业的发展。并且为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应该在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加强对于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扩展,将以前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属于管理人员工作范围的,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以及现代化组织架构中的设计,纳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中来。比如在日常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很细微的环节,平时并不由企业管理人员直接进行负责,但是通过将这些工作纳入到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中来以后,可以更好的促进生产工作的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效率,从而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3.5 构建标准化体系
在以现代化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当中,通过构建标准化的体系可以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果。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都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中尤其是相关的管理规范体系不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比较混乱,非常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通过推动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工作,将企业的各个管理规范进行标准化,为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标准,这样便于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更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果。
3.6 构建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队伍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最后一个影响因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无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方案设计多么完善,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去落实。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要定期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为企业构建一支现代化的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愈演愈烈。一家企业要想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下去,那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要以现代化为导向构建企业的现代管理体系,对企业要改革组织架构,让企业提升管理的整体效率,如此在当今市场企业竞争力才得以提高。同时还需要加快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的完善,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可参考的统一规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管理效率,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
论文摘要: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经验;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思路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从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齐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具有团对精神;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知道,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
2.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映,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4
一、不做忠臣做良臣的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
魏征,不同于唐朝大多数开国元勋的战功彪炳,甚至曾经是当年唐太宗皇位争夺者李建成的拥趸,因此在其辅佐李世民的过程中,少不了会受到一些朝臣的诟病。据史料记载,曾经有朝臣向李世民进言,称当时身为尚书左丞的魏征“举贤不避亲”,李世民虽然已经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却依然对魏征进行了一番敲打。耿直的魏征对皇帝说“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指出了君臣之间理应相互协助、相互信任,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需要秉公处理的必要性。紧接着,魏征便提出“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的请求,以及“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2的解释,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历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历史上的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己受人称赞,使皇帝受人敬仰,使帝业永昌、万世太平。而忠臣只能使江山和家业败落,身家性命不保,皇帝成为罪首。因此,良臣和忠臣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精辟的见解可以说从根本上对忠臣与良臣进行了区别。这番话不仅说的唐太宗心悦诚服,也为后世的为官为臣者指明了道路。为臣之道,不是愚忠,不是盲从;而是为了黎明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鞠躬尽瘁。
2典故意义
终其一生,魏征都在用实际行动响应着自己的这一良臣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魏征视作倡导“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第一人。魏征本人秉公执法,公正严明,同时也利用当时的相关礼法纲纪对上至皇帝、下至各级官员的权力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尽自己所能的将个人权力关进法制的笼子。3魏征的良臣之道,是一心为公,绝无私利之道;是勇于担当,绝不推诿之道;是为民谋福祉,不畏强权之道;是直言进谏,绝不阿谀奉承之道;是有原则、有立场,绝不左右摇摆之道。这样的为臣之道,不仅仅适用于魏征,适用于唐朝,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当代企业管理同样具备非常珍贵的启迪意义。
二、魏征“不做忠臣做良臣”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1古代君臣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共通处
在古代,国家的治理依赖于君王与一班文武大臣的协同配合,通过相关政策及决策的制定,对国家运转的秩序及方向进行管理与规划,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足。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依赖于管理层与基层的共同努力,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结合市场形势制定企业经营方针,共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长久发展。
2魏征良臣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一心为公、绝无私利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将企业利益摆在第一位,跳出个人利益的狭隘,作出客观明智的企业经营决策。勇于担当、绝不推诿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勇敢的对自己的行为决策负责,不能“有功是自己的,有错是别人的”。为民谋福祉、不畏强权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为企业中的全体职工谋求更多的福利,而不是媚上欺下,这样企业才有凝聚力。直言进谏、绝不阿谀奉承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的经营负责,不能为了讨好领导或者上级而盲从,损害企业利益。有原则、有立场,绝不左右摇摆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路线和经营方向上应该立足长远,一旦认定目标便要持之以恒。而不是稍遇挫折就发生动摇,使得企业的经营方针朝令夕改。
三、结论
从古至今,上到国家的治理,下到企业的管理,在其原理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处。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古人行事治国之道的观察与体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得失,更能够从中折射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迪。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最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精细化管理具有科学、现代、合理的特性,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此前提下,企业会计工作就必须进行自身的职能转变,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一、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的同时,对核算的内容进行添加,并将会计核算的领域拓展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职能转变使核算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来,即是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是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核算人员在进行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必须高度认真的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准确。
二、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
1.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以及预测工作的会计,相比于一般的会计更重视的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全局的掌控,科学有效的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
2.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管理时,更侧重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方面,立足服务的角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企业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二者的联系
管理会计是利用最基础的核算资料进行账务计算,为了更好的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尽到职责要求,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严谨认真。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细致划分核算单元,通过仔细的观察数据对过去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对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其核心工作时算细账,符合管理会计的要求,能使管理会计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
三、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精细化管理与套计管理相融合
市场精细化管理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而进行的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有序链接,将各单位的服务进行有偿的结算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职能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管理会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结算,获取了一些进行内部核算以及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2)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信贷智能企业发展的宗旨是服务企业生产,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资金信贷业务,结合企业市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设备、材料、资金以及员工工资实施信贷。
(3)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监督及控制作用企业对各级单位市场主体进行资金运作监督要以企业的实际预算为前提,对内部的资金信贷客户的相关信息,主要是信贷情况和个人信誉进行及时的了解,每月定期进行信贷情况的统计,并上报分析,对借贷出去的资金或者实物进行全面的把控,确保其得以合理的分配。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个人的借贷业务报告,是管理层能够对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在进行企业决策时有较详细的数据基础。
2.精细化管理能够重返的发挥内部核算体系的作用
现阶段,根据市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的管理实际,严格遵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内部核算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工作,市场精细化管理有更明显的优势。一是在核算人员的选择方面,能够进行更合理的分配,对人才资源合理的加以利用。二是将原来的统计核算变更为成本核算,使核算工作更加准确。三是核算内容进行了拓展,更全面的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以及其他成本的具体指标进行均摊,使管理更加细致化。
3.将企业内部银行的作用充夺发挥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银行来配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使企业的内部核算、结算、控制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实现企业内部各单位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划分的高效准确。企业内部银行是要实现结算的智能化,对服务范围以及服务流程要进行科学的筹划,在通过审批之后得以实施。
4.内部价格体系作用的充夺发挥
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原则是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保证内部结算以及核算工作的准确可靠,对以往的核算记录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企业的实际预算进行充分的数据预测,建立健全企业价格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对企业内部结算和核算的有效管理。
四、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应用
1.企业的内部成本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被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个部分,实现了核算过程中核算主体的下移,对核算工作进行分层分类的划分,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细。
2.企业内部银行实际就是企业的资金调控部门,发挥着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信贷、结算以及监督的岗位职能,是推动企业管理精细化发展的关键。其中,结算职能指的是在企业运作期间,对其发展资金和经营利润进行结算分析,为企业进行内部核算工作和员工的绩效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基本职能。管理职能是在企业的业务范围内,依照企业的运营程序,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以便能通过公司的最终审核。信贷职能是通过企业的资金、设备等提供借贷业务,满足企业的生产发展的需要。监督职能指的是在对企业内部信贷情况进行全面掌控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市场主体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管控,掌握资金的流向,保证资金的可回收。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对资金流向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管理者进行工作汇报,以便管理者在进行企业项目决策时有准确的数据作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向精细化发展,保证企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企业要拓展市场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加大市场精细化管理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更加的精确、科学、现代、系统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作者:欧文静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6
摘要:当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企业员工作为生产的主体,如何最大化发挥自身能动性,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从企业员工入手,从员工心理建设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才能优化现代企业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员工;心理建设
一、背景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组组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员工的发展,被各大企业提上管理议程。众所周知,员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然而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不能及时的得到改善,会造成企业员工精神颓废、无所适从,大大削弱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一定程度制约企业长远和谐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员工心理建设。
二、现代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心理会大大影响行为,特别是在企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内外因素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影响,当员工的心理无法得到有效调适,将难以促使员工从心理上同化和顺从,无法朝着企业的旨意和谐健康地进行工作。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实现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目的,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建设管理势在必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增强员工和企业间的信任与认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心理期望,如果企业能够从员工角度出发,加强对员工真实心理需求的了解,与员工频繁沟通交流,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能让员工看到企业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品德和能力,从而产生极高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用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回报公司。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心理建设能够促使员工高效率的履行企业的规范要求,加快企业目标的实现,也能增强企业对员工工作精神、劳动效率和质量的满意感,提升对员工的'信任。其次,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员工的心理建设进行情感管理,能促使企业和员工两者的心理获得一定的平衡,从情感和态度上将企业和员工凝聚成共同体,对于提高企业氛围和组织凝聚力意义重大。最后,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员工心理建设是企业心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企业员工的个性化心理需求上,每位员工的出身、经历、技能、价值观等不尽相同,因此对企业的心理需求也各种各样,且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尽可能的以不同员工社会背景以及实际需求为依据,赋予相应的期望值,通过差别心理管理调整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目标的健康有序发展,避免发生有损企业的行为。
三、员工心理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定期了解企业员工心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近年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深究导致员工跳楼的原因,心理疾病不得不提,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下,不少员工的心理诉求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因此出现跳楼悲剧,这给现代企业管理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企业对员工心理的关注。为了做好企业员工心理建设,企业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加强对员工心理的了解,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员工的心理和诉求是不同的。例如:初入企业的员工大多充满工作的激情和憧憬,随着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就会削弱淡化员工的热情,或是遇到一些挫折导致员工情绪低落,这些心理变化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企业应当组织专门的部门收集、了解员工的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改善,及时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控制,最大化的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借助心理建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只有底层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稳定踏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求发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促进自身成长进步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除了问卷调查外,企业还需要与员工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心理进行充分掌握,了解员工对企业、岗位和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员工产生离职意向。随着企业组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也能看到更多企业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完善,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推动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2.拓宽员工心理建设渠道,重视员工心理诉求针对目前企业员工常常出现的失望、愤怒、不满等消极情绪,以及具体的工作中如离职、隐性怠工、不思进取、绩效降低、忠诚度受损等问题。企业应当拓展与员工沟通交流的心理建设渠道和平台,重视企业员工的真实心理诉求。一般来说,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了解员工心声的重要平台,企业通过定期的职工代表大会,了解近期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最新心理需求,实现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合理可行的员工建议和意见,企业应当直接采纳或是审议调整,最大化的保障企业员工利益。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也可以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网络平台,从而拓宽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沟通渠道,循序渐进的开展员工心理建设工作,通过顺畅和谐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疏解员工的不良心理情绪,更能舒心、顺心、安心的积极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当然针对员工的心理建设,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从事员工心理建设相关事项,由专门的心理工作人员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协调,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避免造成企业人才流失。这也是企业管理者了解掌握员工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优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3.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推动员工的发展进步要想推动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和谐发展,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本管理。对企业员工而言,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关键因素,能一定程度达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鉴于此,企业要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的热情。不同部门的主管要负责活跃工作氛围,营造员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范围,并健全一定的良性竞争机制,以此鼓励员工,给予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企业也要关注员工的生活,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尽可能给予帮助,缓解员工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通过物质和精神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要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以推动员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因地制宜的根据员工特长和优势分配岗位和工作,发挥所长不仅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升综合素质,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日常为了提高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还可以订阅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刊、杂志、光盘等供员工自行阅读,或是开设有关心理知识的宣传专栏,利用内部网络向广大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调压。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运动锻炼活动,在保持员工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员工心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员工心理建设,从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敦颖.管理心理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13):62~63.
[2]但芳.新员工心理建设[J].现代班组,2015,(11):32~33.
[3]于凯.浅析心理契约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28):17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7
1和为贵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1.1协调内外部环境关系中的应用
企业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经营和发展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企业是无法脱离和改造这种客观存在的,只能选择适应并利用它,以促使企业和外部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与企业的运营息息相关的供应商、协作方、购买者甚至竞争对手等等这些外部环境,都应看作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都应是影响企业实现其效益和经营目标的直接因素。只有与这些外部环境和谐相处、互惠互利,企业才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WTO组织后,合作更为广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同行业的企业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和乃生存之道的具体表现。
1.2协调职工与管理者关系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应作为协调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关心,完善企业的相关福利政策,这是“爱人”的体现;管理人员主动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并切实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敬人”的体现。反之,员工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并服从领导的安排,上下级间的关系自然也会十分融洽。在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管理者应以民主的方式,了解职工的现实需求,并尽可能的予以满足,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人事以及分配制度的调整,员工培训规范制度化,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干部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廉洁办公,和员工共进退。
1.3协调职工竞争与协作中的应用
员工工作热情以及工作效率一方面是由员工之间的竞争激发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企业群体的协作来调动的。现代企业的生产分工越发精细,任何产品都是经过诸多工序制作完成的,是众多员工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但是,个人竞争这种激励方式利用不当就会造成企业群体间的一种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到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协作互助,使得企业内部无法合作、彼此进行信息封锁、同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从而给企业的整体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日本的企业深受我国儒学中庸之道的影响,集体精神以及协作意识非常强烈,注重“人和”作用的发挥,认为企业员工应亲如一家,和谐相处。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更应加强员工的协作能力,提倡互帮互助,并妥善处理好职工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
2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儒学中“民者,君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充分肯定了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以及价值。现代企业中人才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就是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具体引伸。当今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以及质量的竞争,还是企业提供的服务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没有人的参与,就是一纸空谈,尊重、关心、信任以及理解公司职工,并依靠企业员工集体的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因而,管理者应做到在精神上尊重职工,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职工的现实需求,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肯定员工的主体价值,同时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出榜样的作用,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氛围。
3结语
儒家思想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对个人、企业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应依据自身实际对儒家思想进行充分的借鉴和再创造,以构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8
在现代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与合同息息相关。合同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是企业经济效益和风险管控的保障。如今,随着IT技术的发展,对合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化的管控手段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本文以国内某知名设计公司为例,分别从合同评审、合同查询、合同执行过程监督及合同管理队伍等方面来阐述其合同信息化管理模式。
1合同评审
项目合同拟草后,需要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评审。早期,是由经办人将合同草稿复印多份,逐一分发给评审人。这种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需要专人跟踪,且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审周期长、及时性差、管理成本增加。目前,该公司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合同管理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之一,这充分体现了该公司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在该系统中,合同评审流程如下:申请人发起评审→公司相关部门(专家)评审→汇总评审意见→修改合同草稿→确定合同最终版→准备合同签订。整个合同评审过程实行在线操作,各评审部门(专家)在线上接到评审通知,并且评审意见全部出现在申请人的流程界面上。这种新的合同评审模式节省信息传递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通过线上评审加强了各部门对合同的了解和重视,使合同评审更加全面,增加了评审透明度,提高合同评审效率。
2合同查询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随时查询合同信息。查询纸质版合同需要到文件归档部门,依靠人工翻阅查找,费时费力,且一份合同原件每次仅能供某一个借阅部门(人)使用,合同使用效率低。借阅后,合同若未被及时归还,还易损坏、丢失,不利保管。查阅合同人员的权限无法设置,合同安全性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每份合同分配了具有统一格式的编码,每个合同号就是该合同在系统中的“身份证”,是合同查询的`唯一识别码。录入系统时,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合同号登录系统,将合同关键要素录入合同模块,并将纸版合同扫描上传。拥有合同查询权限的员工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在符合条件的网络环境里,登录信息化管理系统,输入合同的系统编号,该合同的主要数据便会立刻呈现在查询者的界面,而且信息准确、无误。若想查看完整的合同内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查看合同扫描件环节。这种在统一平台“秒查”的方式,实现了移动办公,海量信息共享,数据统计便捷,体现了高效的合同管理模式。
3合同执行过程监管
合同从谈判、评审、签订,到执行、索赔、关闭等涉及众多部门,合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给合同执行带来众多风险。如果仅靠人工沟通,这必将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处理滞后等结果,给合同双方带来困扰。因此,这种陈旧的合同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经常有合同金额变更情况(尤其是EPC项目),结算值与原合同金额不一致。这种变更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一般只有项目经理了解,公司各职能部门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知晓。这就造成生产一线人员掌握的信息和数据与管理部门不一致,对数据的采集、应用和分析、比对都有很大的误导,对各类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如果1份合同在多个部门存在不同的合同金额,这说明在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偏差,在管理制度上有漏洞,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合同信息化管控优势需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中:1)项目经理在信息化系统中发起“合同变更审批流程”,说明合同金额变更原因,上传变更依据,流程审批办结后,相关岗位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更改合同金额。同时,系统会第一时间推送变更合同金额的通知至项目经理部成员和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避免了各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传递环节过多等而造成的误导、误判,保证了合同金额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2)通过对系统中不同数据的积累、监管,以及对各类指标的分析、判断,可以用制度和流程等手段规范合同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真正实现动态、精细化管理。这也是合同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4建立、健全合同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平台、一种工具,其使用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基础数据做的怎么样、各种管理是否到位,其核心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管理制度[1]。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其涉及多方面、多部门,数据庞大。从调研、方案研讨、实施、上线测试和上线后相关数据的维护等工作需要不同部门、各种岗位人员的协调和配合。在此过程中,不同模块存在许多未知因素,不是简简单单某个部门或一个专业能轻松搞定的。因此,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使之成为高效管控手段,从认识上要有一个新高度,特别是需要企业高层的重视,对其大力扶持,协调和推动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出台配套的管理制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落地保驾护航。这样才能让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提高和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5打造高素质的合同管理队伍
建立优质的合同管理团队是合同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关键所在。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熟知管理制度,并且熟练掌握电子信息化系统的操作[2]。在信息化管理前,企业中的合同管理人员不懂信息化相关知识,IT工程师对合同管理工作不是很了解,两个部门在业务领域没有太多交集。如果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的工作状态会大大改变:在信息化推进初期,合同管理部门(人员)和信息化建立部门(人员)有着长期的沟通和交流,IT工程师通过了解合同管理线下工作模式、流程、数据来源等,梳理多重逻辑关系后,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将代码写至信息化平台;合同管理人员在提出IT需求过程中也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在合同管理模块中的职责、角色、权限、工作流程等,并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参与人员对不同范围的工作从了解到深入,再通过后期的各类培训学习,使各自的合同管理水平及职业综合素质都有了大幅提高。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良好素养的员工队伍,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6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新时代的合同管理中运用创新理念,依据信息化平台,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虽然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但这些管理变革,给传统企业带来新活力,也是现代化企业实现高端产业链创新、飞跃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志.集团企业合同风险管控信息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xx,5(上):209-211.
[2]孙维娜.浅谈合同的电子信息化管理[J].当代化工研究,20xx(3):161-162.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传统企业模式,虽然有诸多好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改革和创新,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个好的企业必定有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思想水平较高的管理者和员工。鉴于此,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审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发展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马克思指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状态,主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发展问题,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底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各项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逐渐被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本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相对意义相来说,人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因而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和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所谓主体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主体对于客体关系的自觉性,第二方面的含义是主体的选择性,就是人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目的,都是人自主选择的结果。其次,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最后,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为性。而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人的本质,确立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企业必定会失去它的竞争优势,最终逃脱不了被其他企业兼并的命运。所以,每个企业都会在管理模式上改革、创新和发展,使之因时因势而变,充满生机和活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通过对传统企业模式的改革、升级和创新之后,基本上趋于完善和成熟。特别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盛行的当代,许多学者在儒家人本管理思想中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借鉴,可以说,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渗透到其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却有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目标和手段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论述的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内容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企业的人本管理和持续发展都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论述中得到积极有益启示,马克思人学当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等方面的论述,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企业领导人重视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劳动成果,重视人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尊重员工的主体性,使员工的人格更加健全,使其创造精神充分扩展。个体的充分发展必定带来集体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现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虽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人本管理的思想也被运用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但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对人的关注还不是那么的细致全面,经常忽视员工的正当需要和个人价值,员工便会质疑其尊严到底是否被承认,从而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抑制员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压制其创造精神。
1.过分强调企业价值,严重忽视个人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贡献和人与权利,人生价值;二是人格价值。在人格价值方面,人与人应当平等,每个劳动者都有他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社会应当尊重他的人格尊严,满足他的正当需要。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虽因借鉴西方国家企业管理模式的诸多经验,而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却在人本管理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缺失,虽然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提倡和运用,但在实际的实践当中,却存在着不少忽视个人价值,尤其是人格价值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常年加班的现象,无休止的透支员工的精力。近年来,也有不少员工因加班或病或死的新闻出现,这正是企业管理中缺乏人性化所导致的结果,许多企业领导人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只讲求个人对企业的价值和贡献、义务与付出,却对个人的权利和需要、地位和尊重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员工个人价值的扩展和创新。人与物的价值有所不同,人的价值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扩展和创造而不断增值,由于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所以人的价值存在也在于他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贡献。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整体利益和价值的提升与扩展,就必须先满足个人的正当需要,个人的价值,尤其是人格价值被认同以后,其主观能动性就被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企业整体的效益也会随之增长。
2.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的发展指每个人的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中往往只注重个人工作能力的发展,而对个人思想状态的变化不够重视。在招收员工的时候,对员工的要求也仅限于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的,甚至录用思想道德品质低劣的员工。很多企业领导人或者管理层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无用,从而忽视了员工的思想教育。但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的思想状态,道德水平会影响到集体,没有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集体的思想水平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不仅是员工,整个企业里管理人员的思想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层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不能以身作则,就难以服众,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
3.管理过程中,忽视员工的主体作用
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始终是统一的,人的主体性越强,其个性也就越强,个性越强的人其创造精神也就越高。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强调领导的主导作用,忽视员工的主体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比例较低,领导人和管理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员工,要求员工绝对服从管理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员工也一般处在机械性的服从状态,即使有了一些管理和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会为了所谓的“顾忌领导面子”而默不作声,造成了“大家心里都知道,谁也不说”的局面,这样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充分的体现出来,会影响其个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其创造精神,甚至会有员工觉得自己的尊严和自我因工作而逐渐丢失,从而对公司产生怨怼情绪,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必然会传染给企业里的其他员工,影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范式转换
1.企业要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价值
企业应当尊重和充分肯定员工的劳动成果,满足员工的正当需要,肯定员工的利益和地位,让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由于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物的价值不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而有所改变,而人的价值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不断地扩展和延伸,所以企业有义务和责任重视和培养员工的个人价值,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也不应当仅限于员工的工作内容,而应延伸到员工的思想道德,团队协作等各个方面。经过培训,员工的个人价值便会扩展和创新,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价值;“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也应当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只有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劳动的充分尊重,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内心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其创造新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工作上,其效率也会随之提升,从而带动整个公司的持续发展。
2.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个企业是否经营良好,不仅要看它创造的效益,关键要看企业整体的文化氛围营造和员工的思想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此重要,不应当只停留在家庭和学校,也应当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里面的每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影响企业的团结协作的,理想信念的崩塌是最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员工健全的人格,符合人全面发展的规律,而且团队协作意识方面的培养,更能让员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集体的作用性。“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这就是说个体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伴随着集体能力的提升,可见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都需要企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应当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公平公正就是贡献和满足相对称,简单来说,就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员工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应该成为评判其工作好坏的标准,如出勤率、工作状态、创新能力和业绩等。对于那些工作积极,创新能力强,业绩做得好的员工,应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这样不仅是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劳动成果的肯定,也能给其他员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对于那些迟到早退,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败坏公司风气,影响公司荣誉,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的员工,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鞭策和警告其他员工。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还能够规范员工行为,维持公司的工作秩序,提高公司的效率。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充分肯定员工的劳动成果,尊重员工的人格价值的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就会激励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4.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支撑,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人的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它是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只有一个人的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他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其工作效率也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好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为其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还要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经常关心员工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关心员工的家人,必要的时候要为家庭困难的员工提供补贴和帮助,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肯定之后,他的主体性才会充分的发挥出来,其创造精神也会大大提高。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汪盛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学之维———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视角[J].教学与研究,20xx(05).
[2]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12).
[3]高阔.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J].改革与开放,20xx(02).
[4]张耀灿,曹清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江汉论坛,20xx(0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0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势,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重要目标的一种企业制度,它具有权责分明、管理科学、产权清晰等特点。于是,一场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这场变革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一、新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可避免的存地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形成了目前企业管理的误区。
(一)经验主义的主观臆断。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时,都会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因素,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制度化。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然而,一个企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曾经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企业规模、发展模式,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持,企业管理容易主观化。
(二)管理模式混乱。现在某些企业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管理模式混乱多变。使得企业制度执行不力,最终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很难实现管理层级上的推进。为此,应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的管理系统,并做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形成稳定、开放的科学管理机制。
(三)缺乏量化管理。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采用数化、量化的考核模式,而是感性用事,用感情制约理性,导致企业缺乏伦理标准,影响企业制度的权威性,不能令行禁止,执行中行动不协调,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运转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忠诚度变差,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建设一定要建立理性化、科学化、并能持续发力,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绩效。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指为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而开展的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协作化、扁平化、分散化、团队化、虚拟化,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把知识与信息的获得、利用、创新作为管理中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虚拟企业是现今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它大大方便了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知识管理。在悄然兴起的知识经济中,知识已经成为独立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培育人才,这一切是传统管理理念所不具备的。二是快速反应管理。以快取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知识、信息采集快捷,创新加速,谁先进入市场谁就会赢得市场。三是网络型组织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适用于工业经济时代所建立起来的管理等级体系,显现越来越多的弊端。一种强调整合策略、动态协调、快速反应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将是发展趋势。
三、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形式有着决定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方式获取的方式,也促使企业从新策划并改造原的管理体制。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手段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渗入到企业管理中去,它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地使用信息处理器对最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影响。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管理组织的结构,使管理组织从“金字塔”变为“矩阵”状,从前横亘在其中的中间层次被削弱或逐渐消失。管理层和直接与基层执行者相联系,基层执行者的自主决策能力增强。
(三)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在网络化的电子商务中,人们发现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贸易机会增多。
(四)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管理系统的变革。首先,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其次,使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程序也发生变化;再次,是生产管理趋于智能化;最后,使管理层通过畅通的信息对生产管理的控制力加强。
(五)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使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越来越轻松,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工作上来,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更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方便其决策。
(六)对企业决策管理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了丰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依据、凭证。管理层就可以利用现代的博弈论方法来进行战略决策和定位。
四、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1)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制定出的管理体制又要在企业活动中进行实践的检验,以证明它的适用能力和可操作能力,确保其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在管理中注意领导和基层相融合。在管理体系制定时,应该与员工进行沟通互动,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把员工的意见作为考虑因素,这样制定出的管理体系才是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才能扎根群众,为广大群众所信服并遵守执行。
(3)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
(4)要做到职位与能力、权力与义务相一致。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其职位上发挥其所长,使能力与职位相符合。同时,与职位相匹配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它不仅与职位相符,也与在职者的工作利益相符。
(5)企业管理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繁简适度。企业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要求都要尽量做到定量化、标准化,内容更要简单明晰、通俗易懂,使受众易于掌握和理解。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的规范更应该做到详尽、明确,不能有任何的漏洞和含糊不清的情况,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因此,企业管理体系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又都牵扯到更多的分支,要处理好这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就要有实际而成体系的体制作支撑。当代社会,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企业如果想在当代竞争的世界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就要迎头赶上,充分利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不断研究与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到科学的进步奠定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1
[摘要]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步趋向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各大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各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企业进步的源泉,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各大企业的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问题:解决策略
现如今,全球经济已进入显著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获得进步,这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多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管理创新的地位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1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
1.1企业管理创新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只有由一般的合作模式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和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转变,由片面的强调本身利益向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转变,才能全面地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企业面临的比效率更令人关注的课题之一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由单纯的重视利润最大化转换为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强化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其实就是企业员工的技能、知识,所以,企业需要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的管理知识,以实现优制动的管理,从而应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
1.2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则
1.2.1坚持创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创新的内容与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缺乏内容的形式,管理创新具体可分为战略管理创新及基础管理创新。1.2.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标准:管理创新指的就是一类实践性活动,可以在使用创新主体的基础上,有效的挖掘事物发展的具体规律,对创新活动展开优良的评估。与理论指导的关系密切,是一类在指定环境下的一种探索性行为。1.2.3强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以期将继承、创新有效的统一。完善一套新型的管理路径,在达到现有的管理基础的同时,达到突破的目的,和现代管理相适应。进一步的整合管理系统要素的组合路径,有效的超越与扬弃旧有的管理思想、机制,对管理层次进一步的优化。1.2.4坚持目标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目标作为过程的一部分,若没有目标则过程是盲目的,而过程又是目标的存在母体,缺乏过程的目标又是虚无的。
1.3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管理创新指的就是企业在借助现代化的管理要素的基础上,同时把其在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中展开融合,即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各种职能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及组合,优化资源整合路径,进一步的强化管理系统综合效益。
2现代企业管理路径创新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中,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路径的创新,创新企业传统管理路径进一步的调整。当前社会经济在逐渐的发展,企业传统的管理路径和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问题无法相适应。长期下去,若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低迷,在市场越来越处于落后时,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在企业实际发展时,企业管理较为重要,企业管理路径是影响企业发展管理的一大环节之一。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之余,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企业管理还需要逐渐的优化。不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还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部格局,都表明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已进入全新历史时期。现代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展开全方位的管理创新。所以,现代企业要想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保现代企业发展的进一步优化,还需对现代企业管理路径逐渐的创新。
3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管理创新方面上,我国企业发生的问题通常包括了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几大类,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必须加大企业发展中技术管理创新,加快对现状的进行改革创新速率,以期促进企业的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我国企业一般是生产资料密集型企业,特点通常包括了投入大、消耗大、成本高等。
4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发展,技术管理创新被视为制约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信息化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完善现代企业信息的相关传递反馈行为,完成现代企业信息化构建的目标,切实的监控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化过程,应用现代企业对经济信息数据,系统、全面的体现现代企业各部门一体化发展管理的影响力,实现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目的。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企业与外界交流沟通,给予现代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全面地挖掘市场信息。现代企业在借助市场信息优化市场决策的前提下,在构建市场时,能够系统地优化信息化传导机制,全面指导现代企业市场行为,当然也包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完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训机制,优化经营者的选拔方式等。
5结语
综上所述,所有各大企业在这样的复杂发展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战略、企业人力管理、企业技术管理,借助新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应对市场环境的改变,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现代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轩逸,周铁刚.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J].现代营销,20xx(11)
[2]汤秋.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江汉论坛,20xx(12).
[3]韩秀丽.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20xx(9).
[4]于云月,万仙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2
企业是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科学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仍然是企业发展探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文章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与经济发展形势,对企业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参考。
1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一方面,在传统发展中,企业管理模式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模式多种多样,例如情感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情况,而且特点不同。其中情感化管理模式主要以情感作为管理的基础,通过信任、人性化管理等方式,强调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集聚,但这种管理模式并适用于大型企业,严重影响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正常的情感关系,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而制度化的管理,主要是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其未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所以不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社会形势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转变,使企业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式作出一些调整。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企业重视文化管理、责任管理等内容。在责任管理中,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客观的分析自身发展对社会的价值以及为社会创造的效益,从而预估自身在未来的发展形势,这样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责任感,优化管理、合理配置发展资源,不断通过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在社会管理中,知识型管理模式也广泛存在,这种管理模式是以新进管理理念、高精尖人才、先进发展技术为基础,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培养体系的构建,积极为不同职位的员工提供发展与提高自我机会,知识型管理模式中更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以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降低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2]。
2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结合途径分析
2.1管理制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经济发展变化多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式不断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实力,但在调整管理模式中,要重视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渗透。所以,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经济发展变化、社会发展形势转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现代化管理对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实现现代化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的结合,并在管理制度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内容,使刻板、生硬的管理制度中增加人性化的色彩,从而完善管理模式,弥补制度化管理以及情感化管理模式等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效果,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企业的要求[3]。2.2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结合。通常情况,在企业成立之初,企业管理通过会将经济利益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也是企业资本积累的阶段,只有充足的资本才能让企业实现长足发展。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处于稳定阶段,社会成本将会成为企业发展关注的焦点,而在已具规模的企业中,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与高度,以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为基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能够实现企业与社会的有效结合;再加上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从而也能够从更科学的角度权衡企业发展利益。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可以将责任细化,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岗位上,通过不同岗位发挥出的效益,承担社会责任。例如,电力企业,电力能源是社会发展不可获取的资源,企业在管理中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节能降耗,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能服务,而节能降耗需要电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不断革新与优化供电服务。为此,建议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客观的分析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从而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并在发展目标中融入社会责任,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发展的顺利结合,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2.3利用信息化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现代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增强企业管理的时效性,将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决策层可以直接通过系统随时查看企业发展的各项数据信息,并全方位的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活动制定科学的决策,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建设统一的管理平台,而且要设置多层级的安全保护,避免企业的商业信息被攻击与盗取,所以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企业适时动态展开日常经济活动管理。此外,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单纯的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其更大的作用应是在集中数据的基础上,做好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总结企业的发展经验,明确企业发展中经常发生风险的环节,并针对环节建立管理体系,通过全方位的管理,科学配置资源,避免出现资源利用率差或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发展科学性以及抵抗风险能力,并针对风险建立防控体系,即使风险发生,也能及时控制风险的范围,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下,完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方法。而企业在现代化管理中不应只重视现代化理念的融合,更应借助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效果,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要求,客观的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管理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现代化企业管理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与创新[J].中国商论,20xx,21(15):87-88.
[2]吴宇臣.基于现代化发展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xx,28(30):37-38.
[3]张芳.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江西建材,20xx,32(18):288,292.
作者:白文宁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3
一、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企业投资风险的不可掌控。
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主要是采用纵向的管理方式,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纵向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纵向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一般是采用自己投资或者是合作控股的形式,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包括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和售后,这样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投入和生产成本,甚至导致资金的紧缺和不可掌控性,因为纵向管理方式的特点,导致企业对相关联的原材料和销售过程的控股,分散了企业对于产品生产的关注,使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脱离市场的需求,逐渐失去市场优势,失去市场竞争力。
2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参与进企业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管理上,对于产品生产的精力进行了分散,这样就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对于企业的关键性业务疏忽,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善。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1.1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企业中,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化的速度日益加快,这样就使现代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形式日益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现代企业想要在社会变动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一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接受,学习。找到新的突破方向,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技术,争取把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当做第一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牢固的力量支撑。利用科技创新,在产品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例如,某电缆企业在创新方面缺乏投入,研究经费紧缺,造成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今天没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员工在创新思想方面的激励也少之甚少,这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体制的混乱,人员的消极,产品的滞后,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使企业陷入瓶颈期。所以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企业的作用,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新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
竞争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两个元素的支撑,竞争将毫无力量可言。科技进步与发展,促使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到达了一定层次的水平和阶段。在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负责人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围绕科技进步与发展开展工作,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生产元素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排列,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激发,使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存的市场消费模式。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国家提倡绿色经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随着我国近些年以来,雾霾天气的增多,沙尘暴的频发,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企业要顺应时代形势,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为企业后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例如污水的处理,烟尘的过滤。一方面,促进了大自然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形象,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2.2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资源浪费是很大的缺陷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因为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由于人力的条件限制带来的失误率,增加产品的生产时间,让有限的人力去做更适合他们的工作,促进员工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3.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提升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3.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知识涌现出来,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力的提高,在另外一方面,它促进了管理者和生产者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度,从而更有利于新技术进入到合适的产业生效。在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来投入到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使生产劳动时间缩短,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在科技应用到生产设备上的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的残品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完善的作用,使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3.2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现代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是必然选择。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中国产品大规模的应用创新科技,使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质量上,外观上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另外,在一些出口产品的策划上,可以将产地设于进口国,既节省了运费成本,又能够引进国外工厂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他们的创新科技,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由此看出,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环节,目前在整天发展态势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这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积极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他们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来提升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企业在强占市场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4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现代企业”与人们通常称的“现代企业”存在较大的代差错位。前者的管理内容多数在先修课程中基本完成。采用由学生到老师、由实践到理论、由问题到结论的新逆向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和内容具有现代性、实践性和研究性。把炒冷饭的课程变得新颖生动、充满探索,综合提高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逆向教学;实践研究
逆向教学国内外研究多年,在工科、医学、体育领域的教学实践运用较多。本课题的新逆向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环境和多维度融合的新模式,比传统的逆向教学更深化更丰富。按照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本新逆向教学法可以归属发现方法类。按照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可以归属于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英国的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中国教育家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些都是本选题的理论基础。传统的逆向教学多囿于顺序或者内容的逆向,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莱斯利克里(LesleyS.Kagan)在法律文章写作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反逆过来,先让学生实践写作,然后从学生作品中挑错并做好记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理论和方法的传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工学院DragosAxinte也在专业课程《产品设计与制造》中开发一种逆向教学法(“Ainversemethod”),由教师指定研究样品(“AFo-calRepresentativeProduct”),让学生对样品进行分解(“De-composition”),从产品回溯到工艺、材料、设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林正静的《逆向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是从案例到理论的内容逆向,基本上属于案例导入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湖南大学黄宏格《逆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逆”的是教学内容的“因果”顺序,由“果”回朔到“因”;浙江经济技术学院诸葛燕的《浅析项目逆向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是先实践,再总结,后理论强化的过程逆向。本新逆向教学新在三个融合:1.多维度融合,包括对象逆向———由学生到老师,形式逆向———由实践到理论,内容逆向———由问题到结论;2.多模式融合,正向教学与逆向教学融合,传授与探究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3.跨学科知识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行为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
一、面临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现代企业”指的是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以来内部职能机构健全且管理规范的企业。当今人们通常称的“现代企业”则是指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企业。存在较大的代差错位;二是课程内容与已修和将修课程存在大量重复。由于课程严重滞后与现实,出现课程与现实两张皮现象,加上内容重复,教学中面临学生味同嚼蜡、老师费力不讨好的尴尬的局面。管理学界对现代企业定义:现代企业又称为“大机器工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断代分为:家庭生产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和现代企业时期。世界上的第一家工厂是英国1771年建立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现代”,接近于中国史的断代。即上世纪初科学管理以来的历史时段。实际上企业的演进与变化与人类历史完全不是一个计量单位,历史上一个代,社会元素已经叠替摘要: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现代企业”与人们通常称的“现代企业”存在较大的代差错位。前者的管理内容多数在先修课程中基变革了N代。程度上,企业性质变化远比社会变革迅速、剧烈而深刻。100年以来,由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企业的结构、性质、运营、管理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的IT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企业的组织形式、商业模式、评价标准、运营逻辑完全不同于工业时代大机器企业的模式。比如,工业时代的边际效益是递减规律,而信息时代的流量经济却是边际效益递增规律。工业时代竞争多出现在同行业,信息时代更多的是跨行业竞争跨行业替代,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替代了,数码相机被手机玩残了,手机被做电脑的苹果给颠覆了……,工业时代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理念是为消费者解决某个问题,信息时代是为消费者构建一种生态。即使现在的传统工业企业,也大量地融进了信息时代内容。工业时代企业的强大建立在规模化生产,信息时代强调的是柔性生产,因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暴增,信息又让个性生产变得可行。这些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都还没有沉淀为学界共识的管理科学理论。由于管理科学必然滞后与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以及社会变化的迭代加速为该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教学改革空间。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内容与先修或者将修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营销学等课程存在大量重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均存在浪费。比如现代管理的多个学派和战略管理理论,在几乎所有管理课程中出现。学生学习兴趣疲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课程内容,教学与实践机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激情,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障碍与需求
包括理念障碍和制度障碍。东西方文化渊源决定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发源于古希腊的思辨模式一直贯穿西方的主流教育体系,这种思辨模式在处理“人与物”的客观关系中体现了卓越的优势,催生了整个现代科学体系。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同时代的孔子、老子等的教育则基于对圣人崇拜的传授模式,教育的重心是研究“人与人”关系。这种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已经融化在东方民族的血液之中。东方着眼于对人的全面教育虽然在西方科学传入之初被广泛质疑甚至批判,显然根植于强大文化土壤上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基因并没有影响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华大地上蓬勃生长,相反西方的科学教育却在不断加强人文培养。回到形式的外壳,一直呼吁的激励式、启发式、开放式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以“教”为中心的隐性羁绊。“教与学”关系模式,早已在民众、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清晰的图式模型。在本课程采用新逆向教学模式,由学生向老师,由现实到理论,由问题到结论,并不符合既有的思维图式,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认知失调。部分学生开始并不适应,直观感觉不像是在上课。在提倡可以质疑老师,可以质疑教材,可以质疑权威时,多数同学带有惊叹和茫然。直到8周以后,才有学生尝试质疑教材,直到整个课程结束,仍然没有当面质疑老师问题和权威的理论。经与学生课下交流,多数学生将质疑老师的观点与尊重老师对立起来,特别是当众质疑老师,认为有违传统美德。至于不敢质疑权威,学生认为这些都是世界顶级的大学者,其理论观点全世界都认可,我有那个水平发现问题吗?在第二个教学周期我们进行了引导:对权威理论的质疑不是否定权威,而是一种学习过程,当你质疑某一点时,你一定会针对这一点去查阅更广泛的资料,作深入的思考,哪怕你的质疑最后被自己否定,你对这个方面的学习是相当扎实的。何况,权威经典理论虽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是不排除个别或者局部的差异性。权威经典理论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而社会发展觉总是步履匆匆,社会学经管类理论一般都会滞后于社会现实,从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发现经典理论的时代局限也是一代代学习者社会负责的体现。即使在共时性视域下,经管领域的理论多数是研究人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价值观,针对同一事件的观点和行为会完全不同。第二学期开始有同学讨论伊拉克现象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不协调性。说明理念障碍虽然强大但是仍然可以碰触。新逆向教学改革的制度障碍。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均有一整套教育教学规范,也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和严谨的评价标准。新逆向教学实践可能在某些环节并不符合评价标准。任何组织都不会因为局部个别的改革探索而改变广域普适的评价考核体系。关键在于教改实施的小环境。本教学改革探索得到了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监督机构的支持和包容。实属难得。也是本探索实践能持续两年的保证。需求包括学生需求和时代需求。求新求变是当下大学生的主流追求。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习惯认知的局限。表现在具体实践上,学生对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方式、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多愿意积极参与尝试。对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疲乏和厌倦。当需要他们参与全新模式中,并以他们为主的情况下,又缺乏足够的勇敢大胆。其本质在于他们希望的是给予他们更新的东西,还没有习惯一起参与突破与创新,对于由他们发起的创新还需要增强足够的自信。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他们是能发现问题的,虽然有的问题不是很清晰,但是至少感觉不对劲。比如把现代企业定义为实施了科学管理的工厂企业,描述的是上世纪工厂企业的模式,与他们思维中的“现代”不是一回事。但是却不敢对此提出质疑。通常采用消极的方式来表现对课程的不感兴趣,包括玩手机和上课走神。大学课堂玩手机似乎令所有大学老师头疼且日渐严重,这个现象背后是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潜在需求。在逆向教学的课堂里,手机成为实时查阅资料的工具。学生由接受知识到钻研知识,与老师平等且被尊重。所以逆向教学不但满足学生的显性需求,还发掘了学生潜在需求。时代的需求:我们正处在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换时期,网络和信息工具普及,知识和信息资讯变得非常容易获得,知识不再是稀缺资源。有的老师积累一生学习的知识,学生用手机一下可以全部搜索到,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里不需要逐级递进的知识。老师的知识已经不再是获得学生尊重核心价值,仅仅以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大学教育正面临严酷的挑战,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形式和内容变革上都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高效运用手机之类的信息工具,一起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培养与时代步伐相融学习模式、思考模式、研究模式无疑是信息时代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三、实践及效果
传统的逆向教学一般是从结果反推过程,本课程采用的新逆向教学比传统的逆向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实行多维度融合,多模式融合,多学科融合。第一周,要求学生读完包括选用教材在内的三种以上现代企业管理教材,小组间错位监督。第二周,根据被监督小组成员阅读清单,监督小组制定对被监督小组成员抽查考核方式和题目。这个过程监督成员至少也要概览被监督成员阅读过的教材。学生转换成老师角色,用什么方式,是查核阅读过程?还是查核阅读效果?由学生自己决定。小组内可以交流。第三周,完成小组间的监督核查,老师对核查方式和核查结果评分,老师不考核被核查学生,只考核核查学生,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确定小组目标。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教材中某一章或者某一节或者某个知识点作为本小组深入研究的目标,从第五周开始,每周一组在课堂展示研究成果,展示10分钟,互动研讨10分钟。教材的正向内容无需重复,只展示深化研究内容和质疑理据或者新的观点。学生参与性大大提高。当学生由简单的学习转变为要教授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必然会查阅文献或者关注、思考社会现实。如果营造的是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极少年轻人会在你追我赶的环境中自动认怂。可以引导独立思考重大问题。在研讨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时,把伊拉克被美国颠覆前后作为研究样本,萨达姆时期,国民自由发表言论的程度不高,大多数人的生活、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高。多数同学认为伊拉克人民至少处马斯洛分层理论的第三层。美国为了给伊拉克人民更好的生活颠覆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人的确可以自由发表各种言论了,面临的却是频繁发生的爆炸,派别冲突,人身安全无法保证,人们担心的早上出门后晚上能否平安回家。表面上好像到了第四层,但是第二层安全需求都没有保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层需求满足后才会有高层需求,这种群体呈现的跨层级需求且是高层及需求满足后却有更强烈的低层级需求现象,是否切合马斯洛理论呢,学生可以继续研究思考。横向延展到国际政治领域。当课堂测试:自由但没有安全保障的生活或者安全生活有保障但言论不自由的生活。几乎全班同学都选择了后者。学生开始认识到,美国武力干涉其他国家强行推广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实际效果和他的口号完全是两回事。引导学生研究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现象。虽然观点比较稚嫩,认识比较浅表。他们学会用实证来得出结论,不是简单的听则信之。学生的感受:多数学生觉得本课程学习方式与习惯和通常的方式不一样,有新奇感。有超过半数的同学总结说被逼着多看了几本相关的书。有的同学说了解了怎么研究社会现象。只有比较少的同学敢于质疑教材、老师和权威。也有学生提出;学生介入课堂后,整个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被打乱,有点散乱。由于学生对企业的接触深度不够,涉及到企业的内容多是外向类内容,比如企业文化、营销模式,无法涉及企业战略决策之类否认的内核型内容。相对来说,管理通识性的内容学生研究兴趣大一些,可能与查阅资料方便和不同课程、不同老师的知识观点融合有关。
参考文献:
[1]林正静.逆向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8):203-204.
[2]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J].当代教育科学,20xx(4):23-26.
[3]朱兆民.逆向教学法在比较利益论之现代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市场,20xx(8):81-83.
作者:罗天平 叶海燕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
一、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未设置独立管理会计部门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会计工作监管方面,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分领导者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全面认知,在管理会计这一领域,未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部门,导致被分摊相关管理会计任务的部门或个人,既要负责自身岗位主职工作,又要兼顾管理会计的各项事务,往往对兼顾任务产生懈怠心理,最终造成管理会计的各项制度与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管理会计工作效果不佳。
(二)管理会计工作分散
企业内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中,普遍存在系统性缺失的问题。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会计工作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报告运行体系,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得不到体现。一些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无组织的分散状态,管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紧密联系,管理会计工作流程没有统一标准。
(三)系统实用性较弱
部分企业内所实施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还存在实用性差的问题。一些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报告中过于强调理论性内容,忽视了其报告的可行性,未考虑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在报告中,重点突出企业资金与物资的使用状况,缺乏对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归纳,导致最终形成的管理会计报告无法被应用于现代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四)管理会计报告作用难以发挥
在国内,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型学科,对其内容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因而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与操作体系。管理会计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导致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不健全,其报告体系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出来,难以让社会公众全面地认识到其重要性。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知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其应用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直接取决于相关管理者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者与相关管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组织管理会计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提供专业的人才队伍。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受企业制度的影响。企业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体系。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健全与有效运行,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与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让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竞争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
为保障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并配置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制度方面,结合企业实际管理会计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与指导标准,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可设置相关管理会计师考核部门,评定管理会计师等级,并颁布一些有利于管理报告体系推行的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更规范地运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四)健全管理会计监督考核机制
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方面,企业应纳入管理会计内容,并将其作为监督考核的重点,要规范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督促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填写相关内容,并认真合适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真实、有效。同时,还要对报表进行详细分析,整理、归纳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供企业的经营决策参考使用。制定相关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结语
当前,管理会计理论在国内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现代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规范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并制定科学的企业制度,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制度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相关管理会计部门,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7-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5-2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篇11-18
(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4篇07-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大全15篇)07-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大全15篇05-2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07-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汇编(14篇)07-20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02-20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