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的论文

企业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5-27 18:19:21 企业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优】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

企业管理的论文1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两只车轮。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产经营质高价低有竞争力的商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人事行为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把会计管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据集约经营的基本要求,考虑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价值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加强会计管理是重要手段,即通过记录反映、规划控制、计算分析、监督评价等方式,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向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方向移动。事前,要通过分析、比较、预测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最佳方案,确定经营目标;事中,要以经营目标为标准,适时控制,随时反映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发现差异,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保证经营行为按既定经营目标进行;事后,利用会计信息资料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总结经验,指导未来。可以说,会计不仅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而且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活动,又是通过对价值管理的形式来进行的。价值管理作为使用价值管理的抽象化概念,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并且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使用价值管理。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有无和大小要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还表现在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数量表现实际上就是价值运动的增值额。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聚焦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价值信息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施加影响的。

  二、会计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会计不仅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要使产权清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如果没有会计管理简直不可想象。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勿庸置疑的。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企业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的有关财务报告,向企业外界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而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向企业内部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是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庞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家不得不格外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预测与决策,以反映和监督为根本任务的财务会计工作就不能满足需要。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变型,应将会计基本职能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向决策倾斜,全面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它履行着更加广泛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三个方面。解析过去即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控制现在即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之按决策和预算规定的标准有效地动作。首先,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须先通过决策程序确定最优方案;其次,对所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第三,为促进全面预算的实现,需要进行指标分析,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第四,各个责任中心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纪录和计量,作出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本;第五,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圆满实现。筹划未来即以预和决策的形式,对企业可供选择的有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以便选出最优方案。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预测的内容主要有销售、利润、成本和资金,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论文2

  一、抓源头,强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财务评价指标是源头导向,在指标设计上,以国网公司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为基础,以财务绩效与财务能力指标为提升,以辅助决策指标和定性指标为深化补充。建设后的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了集约化管理导向,实现与企业管理目标的有效联动。

  1.丰富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指标体系设计上坚持提升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原则:一是提升财务评价与公司目标的联动性,促进向集约化运作转变,发挥源头导向作用;二是提高财务评价对公司战略的敏感性,突出财务评价对生产经营的导向作用;三是从多个角度设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满足公司经营绩效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需求;四是夯实财务基础工作,提升公司财务专业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为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提供根本保障。

  2.分类设计财务评价指标。充分考虑指标设计的时效性、易观测性和可考量性,确保所设计的指标便于操作和管理。具体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对指标的内容、层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方面,以国网公司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经营管理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优化完善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引导基层单位从片面的财务绩效考核向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方面转变。定性指标方面,以突出财务管理性、提升工作主观努力性、减少客观性因素为原则,修订每年财务管理定性评价、财力集约化管理、资产经营管理对标体系。

  3.加强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建设。零散孤立的财务指标分析价值不高,只有将孤立的指标组合起来形成体系,才能深刻、全面地反映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财务评价指标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纯财务指标、纯业务指标和混合型指标;指标主题则是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类型,搭建出相互关联的财务指标体系,深刻反映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形。

  4.做好指标体系的导向化建设。根据国网公司年度财力集约化考评体系专业分值分布情况并结合当年财务工作安排,公司将对供电类单位纳入评价的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电价电费、资金管理、资产产权、稽核评价6个专业基本分权重设置为:15%、15%、14%、14%、28%、14%;对非供电类单位纳入评价的5个专业(电价电费专业不评价)基础评价得分按实际分乘以100/86的权重调整为100分;年度总分=季度基础分加权平均+鼓励加分;鼓励加分项满分10分,对于典型经验转化、管理创新、人才建设等加分项中不具有对应工作内容的指标不予加分。

  二、控过程,多维评价手段并举

  建成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仅实现源头导向作用,实施的效果还取决于财务评价的执行是否到位。为此,公司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引入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借助对标排名、财务稽核、风险监控等多维评价手段,努力践行财务评价过程,确保将财务评价指标源头导向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公司集约化管理水平。

  1.实施评价指标动态调整。在传统财务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相对固定,更新速度较慢。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快,公司发展目标的不断调整,传统的静态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为此,公司建立了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在筛选、甄别、归纳定量与定性财务指标的基础上,以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实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从相关性、可管理性两大维度对指标库进行分析,确定每年的评价重点,有效衔接资产经营管理对标体系。

  2.实施同业对标排名。借助同业对标排名,实施财务评价,包括资产经营、财务专业管理、财务工作三个方面的同业对标。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方面,按照国网公司提出的全面拓展同业对标深度广度的要求,深入剖析现状、尊重实际、争取突破,积极发挥资产经营对标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源头导向作用。财务专业管理对标方面,每年根据当前财务管理需要,设定财务专业对标主题,在基层单位范围内开展对标工作,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组织各专业标杆候选单位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讲解演示,现场投票的方式决定管理专业标杆,入选公司典型经验库,发挥典型经验的引路作用,在公司系统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财务工作对标方面,加强财务工作精益化、标准化建设,维护财务工作秩序,夯实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实施财务稽核。构建财务稽核规则库和财务稽核专家库,依托稽核“双库”大力开展财务稽核活动,确保财务评价实施。在稽核过程中,公司同时做好把握两个“结合”,即现场稽核与在线稽核、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成效显著。其中,在线稽核工作依托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根据稽核规则库所设立的规则,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工作机制。通过在稽核系统中设置稽核取数关系及问题判断标准,对各单位的财务和业务信息实施自动过滤、网上查证、在线分析,定期通报在线稽核情况及有关结果,实现了过程、状态的及时分析。

  三、重结果,实现评价闭环管理

  1.分析结果,持续改进财务评价。重结果分析是实现财务评价闭环管理的前提条件。公司牢牢把握集约化管理“横向融合,纵向集中”特征,在分析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个深入”,即横向分析延伸至业务前端,纵向分析深入至底层责任单元,力求抓住本质,为财务评价其他业务环节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注重将财务评价分析结果反馈至财务评价的各个业务环节,利用分析结果持续改进财务评价体系,实现财务评价的闭环管理。

  2.考核预警,确保财务评价落实。根据财务评价的考评结果,公司对财务活动出现异常的基层单位发出预警,对财务稽核中出现问题的单位,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并反馈。同时将财务评价结果纳入企业经营责任制、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体系,以确保财务评价的考评结果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并作为年度财务工作评先的重要依据,强化财务评价的抓手作用;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督办,确保财务评价落地。

企业管理的论文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各行业迎来了新的改革趋势。其中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位于有利地位,必须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本文就石油企业开展内、外部环境管理在当今形势下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满足其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机遇;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为主的经济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双刃剑,不仅会给社会中的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强了国际和国内各行业的经济交流,随之而来的还有经济交易环境的复杂和交流范围的扩大,让各行业在发展和探索中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尤其是石油企业需要实现从国有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这需要石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及时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趋势,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达到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现如今,石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能会遇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经济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认真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1.国际环境下的挑战纵观国际环境下石油的发展情况,其需求量和价格都呈下降的趋势,导致部分石油企业在此期间的经济利益明显降低。在此过程中,石油企业为从中获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需要有效降低原油开采的成本。同时由于国际范围内石油的过度开采,国内外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再加上许多新型能源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石油的需求量[1]。另外国外的石油企业较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起步早且发展快,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技术都要领先于我国。为此,石油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2.国内环境下的挑战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石油企业若不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先机,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大,但仍有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呈现落后的状态。同时再加上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差,习惯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害怕承担创新管理模式中的风险,导致石油企业管理模式不能及时有效的转变。另外社会对生态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要求石油企业对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这些都是石油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管理环节,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重视起来。

  (二)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

  市场积极体制的实行,使得石油企业的经济交流范围不只局限于国内,还扩大到了国际当中。在此过程中,石油企业可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学习,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石油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贯彻力度较为理想,使得石油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有良好的管理基础;还有石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能力较高,在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能积极响应企业的管理措施;最后是石油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多与国际的管理要求相接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企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力度

  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若想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为此,石油企业在与国内外的石油企业进行交流时,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汲取其优秀的管理经验,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作为具体的引导者,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另外要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渲染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重视节能环保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石油的过度开采和不当行为会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为此,石油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和创新生产技术,同时还要引进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管理当中。另外可采取集体培训或是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讲座的方法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进而降低石油开采和生产的成本,做好石油开采后期的废物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去,石油企业要想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必须在管理过程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石油企业的各生产环节、各管理部门设置业务网点,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系统管理,同时增强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功能,让各部门的技术人员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的利用能力[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各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的成本,并且做好高效实施的响应,消除原有的信息孤岛问题,形成一条完整的业务链,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要想在国内外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有利的发展先机。必须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及时发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对风险具有预知和判断能力。另外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健.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国企研究,20xx(4).

  [2]于文龙.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工程技术:全文版,20xx(8):00280-00280.

企业管理的论文4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的差异性

  (一)主体利益的差异

  企业的本质是生产性的单位组织其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不难看出企业追求的利益是偏向私有化的“利”。学校的本质是进行教育的组织单位追求的是教书育人的普遍社会职能,以及本体教学美誉度的私有利益。学校管理企业化即为经营学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和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管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校得以发展壮大教师、学生得到良好发展。学校管理企业化使学校的教育过程有了“生产经营”的动态趋势,以及主体、客体利益再优化的态势。

  (二)服务对象的差异

  企业的服务对象为消费者。企业通过销售产品与服务实现经营目标。在买卖过程中,消费者更加注重和关心结果,经过比较产品与服务质量后,依据偏好有选择地购买。高校主要以提供教育服务为主,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造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爱教育者受升学限制,无法依据偏好选择学校与教师,最终选择权在于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濡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才能明确某门课程是否与自己的学习愿望相符。因此,在高校,提供服务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比如就教学而言,更为强调的是教师提供服务的过程像如何认真备课、讲课,做好课后管理工作,如何践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方法等。

  (三)价值理念的差异

  一方面掌校以教书育人为价值理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道德意识的规范形成会在学校学习中逐渐养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通过物质环境的建设与保障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学校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它不仅要考虑学校内部管理还要考虑教育和学校的形象塑造、社会声誉以及与社会的沟通等等。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方式的规范赢得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利润这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根据文化生态学的一般观点,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在长期的实践总结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方法、资源配置原则,从而形成一套适应该环境特色的特殊生存模式俄们也可称之为特定的文化模式。文化具有广泛的内涵最主要的就是价值观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二、高校管理的企业化积极运用

  (一)以激励手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高校的管理与发展过程中,科研成为核心任务。而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科研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关高校的科研管理、资金筹措、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转化成果的使用等等都成为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问题。在高校的科研变革发展过程中厂些教师不仅要从事日常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池要吸纳外来的资金提供对外的咨询等服务。在市场化环境下传统的高校科研活动要转变思路,在加强基础性学术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大实用性、盈利性的科研。高校科研工作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如果继续依照原有的发展模式,会引起经费不足或者经费的浪费从而制约科研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企业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精神文化的体现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要内化到员工的意识中必须以完善的企业制度为基础。为此,在高校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之后要立即完善管理制度,明确领导制度和岗位制度,从领导到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通过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办事程序使各项工作做到细致、规范实行管理上的规范化。

  三、结语

  在将企业管理的机制与思想纳入到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根据当前高校管理的基本特点与情况引入企业机制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与实用性,同时,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思想与该高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利用性河以推动高校管理的发展。另外掌校管理中,还必须充分汲取企业管理的优秀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应用于高校的管理,建立企业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运行机制,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企业管理的论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在国际贸易潮流中占据有利位置并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除了注重自身技术更新和人才引进之外,更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企业内部制度。其中有效的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必须要重视并加强成本的管理控制,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整理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现状,分析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探讨企业采取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现状

  1.企业成本控制采取的方法陈旧

  有效的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采取传统陈旧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传统的成本控制比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是比较落后的。这种方法是先确定目标成本,再转化成本,通过分析和比较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最终提出关于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这种模式不能全面系统的反应出整个经营体系的成本信息,也忽略了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技术需求,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比较落后,并且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

  2.企业全面化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

  企业成本控制应当是全面系统的制度,而很多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内部费用支出作为主要控制手段,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意识比较单一片面,忽略了其他各个环节,容易阻碍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且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些企业更是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根本不重视控制企业成本,只注重经济效益。这些成本控制意识的缺乏,或是成本意识不够全面,这对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企业管理和生产中的材料资金浪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企业成本控制相关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都会制定基本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系统,缺乏一定的科学规范管理,以至于成本的相关记录不明确,成本控制执行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生产中,企业的直接性成本降低,间接性成本提高,如果成本控制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健全,就会导致企业的数据信息不够准确,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

  4.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发展目标不符合

  企业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必须能够制定与自身发展目标相对应的成本控制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在制定成本目标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的预见性。而短期的成本控制,也许可以完成一阶段之内的成本控制目标,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二、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企业经济效益

  科学的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管理方法,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尤其重要的一环。资金的良好运转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控制费用支出来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使节约的资金投入完善企业技术和人才配备中去,提高生产建设,促进实现经济效益。另外成本控制还可以作为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使企业工作有序展开,激发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也可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2.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在当前国际经济化大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生存并发展,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好的.技术和人才,更不能缺少资金的投入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不重视成本的控制,即使企业资金雄厚,一时不会影响到经营发展,但是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必然会遭受到重大危机。而如果企业一直都注重成本控制,则企业防范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必然增强,有积攒的雄厚资金为后盾,必然可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的科学有效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利润。市场经济下,相同产品的价格差距不会太大,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提高利润的情况下,形成价格优势,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达到提高产品销量的目标,从而更好的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展开竞争,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三、成本控制实施的措施

  1.采取科学先进的控制方法

  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成本控制的方法应当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传统和现代成本控制方法,尤其在现代化制造业中,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成本控制环节增多,如生产过程中的设计费用、组织协调费用、组织订单费用、材料和人工费用,便可采取作业成本控制。

  2.加强成本控制理念

  加强新型成本控制的理念,可使企业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要使企业内各部门成员高度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开展内部成本控制讲座,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促使每个员工都能有效开展成本控制,通过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另外,企业实施成本控制还需要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使成本控制的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符合。最后,企业要全面科学的建设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注重成本控制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能全面分析成本控制的内容特征和对象,采取相对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方式。

  3.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

  企业必须要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尤其是日常成本控制。对于日常成本来说,首先要管理和控制日常材料费用,要求工作人员能按照技术工艺和图纸要求有序操作,减少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浪费现场。其次,管理人员要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有效监督每日的工作时间和施工人员,以免出现人工成本的浪费。最后,要注意控制间接性成本管理,间接性管理的费用支出容易出现突发情况,相对直接性成本来说不容易控制,因此,对于有限定额的要严格按照限定额控制,没有限定额的必须按照预定好的费用控制。

  4.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先要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制度,例如,对于企业的成本记录要进行完善,要求企业对生产中的材料费用做出详细记录,并且每项支出必须要有相关凭证。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对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加强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建立各个部门环节之间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使每个员工都具有成本控制意识。对于企业定额管理也应进行完善,例如,企业经营中的工作时间定额、费用定额、原材料费用定额等,在结合实际情况的考察基础上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设定。此外对于标准资产核实也应完善相关制度,对于企业的验收、计量、收发、清查等环节要有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最后,还应对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企业要结合整体战略目标对于初级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根据具体的目标协调改进初级成本预算,重视细节生产,以达到实现企业成本预算的目标。

  5.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支出考核制度

  要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必要建立健全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考核制度。企业可以将成本费用支出作为企业内部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将各部门的工作与企业的成本控制紧密连接,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考核制度需要保证企业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并且能将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与员工考核制度相结合。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考核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积极性,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语

  成本控制的企业控制和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通过加强内部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相关制度,树立系统全面的成本控制理念,构建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能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的论文6

  管理会计是将企业财务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起到理清资源、提供信息、优化配置、提髙效率的作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并对提升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及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显得不再适用,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取而代之的是评价企业综合经营业绩和战略竞争实力、能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管理会计。因此,如何提高管理会计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值得大家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会计不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核算行为,其在本质上也是对企业管理者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管理者长期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会计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将管理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一个严格的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更有甚者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企业经济效益对立来看,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的方案、资料等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并且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缺少健康经济秩序、完善管理制度与法律做后盾,所以实际运行起来存在很多困难。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兴行业,我国企业对它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仍在简单介绍方面停滞不前,实践应用方面仍比较欠缺。为了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需要引进管理会计,但是企业组织形式在改变过程中也导致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上与企业应用实践存在脱节现象。简而言之,当前管理会计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偏差,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经济条件基础上,并不是照搬国外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便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三)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作为实施者,只有通过会计人员才能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因此,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将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效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长期受到国内经济体制、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旧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发展要求,存在一般会计人员偏多,但高端知识性人才不足的现象,同时由于会计研究人员存在缺少实践经验的弊端,而实际工作者由于精力有限,并且基础薄弱,不能深入研究,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速度,这也是限制我国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在应用程度不足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进了管理会许,但是这一部分企业在实际上只是初步引用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还有很多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方法没有得到应用,这也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主要因素。

  二、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策略

  (―)注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合理发展都需要优良的环境氛围做基础,管理会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为其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在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理论内容。企业要找出管理会计发展中的自身规律,以便于管理会计可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快速转变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现代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对实现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进人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会计行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尽量做到与同际趋同,这也为我国的`会计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应加强与外国企业或权威组织、机构的交流,不断将管理会计的最新理念引人国内。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养

  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所以储备人才是必须的,通过各种培训或竞赛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同时,对于优秀人才给予重视,都有益于为会计事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必须要建立髙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将提高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的技能作为主要培养内容。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要注重强化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会计人员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这是让会计人员意识到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主要途经。

  (三)积权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企此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中只要全面推行预算制度则便可以使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作为编制预算的出发点,预箅的基础是对其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实力等相关信息的预测,预测内容的编制主要包括企业资本预算、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等,编制预箅的活动需要每一个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将预定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帮助现代企业管理有效达成预箅的控制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急需企业要将其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可以满足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要求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样才能髙度适应我国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中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在发展中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企业管理的论文7

  1、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实验内容难以得到及时更新,而且专业必修课程较多,教材的内容太过庞杂,实验内容过于陈旧,一些实验项目与实际生产脱节,从而阻碍了新技术及新方法的讲授,达不到注重实际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课程的实践性难以得到体现。

  1.1课程设计环节

  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题目单一及陈旧问题,不能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应付实验的现象较为严重。

  1.2实习环节

  目前仍有高校采取参观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动手机会,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有的实习内容涉及企业技术保密,学生一般难以到相关技术部门实习。

  1.3毕业设计环节

  题目来源有限,一般是根据导师的在研项目或实验项目拟定,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不密切。而且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组中研究的题目比较单一,难以体现学生个人的创新性,设计的内容雷同情况比较多。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机械工程中的新理论、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数目繁多,但由于总课程教学时数有限,许多课程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如何处理少学时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各高校不断探讨的问题。实验教学是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实验内容设计的不断优化,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在于对传统教学内容精细筛选,增加部分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条件许可时应允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还应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即尽量减少单纯验证实验、简单重复实验、模仿操作等实验,注重实验质量,减少实验个数及实验时间。可以根据实验技术手段和实验研究方法的共性特点构建综合性实验,把相互关联的实验整合成综合性实验,甚至可以把多门课程的实验构成有机系列的结合体。设计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接触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教学与生产的实际需要应该及时调整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使学生与现代前沿的科研及实践对接,学会从专业的视角广泛了解和摄取新知识及新信息。通过对实验内容提出优化方案,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或调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机械工程学科专业特色,结合高校的特点和行业需求,对实验环境以及实验设备配置进行优化,多增设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项目。

  2.2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通过加强实践内容和科研的衔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各项科研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教学是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特定形式,是高校中教学过程融入科学研究的具体体现。将科研项目纳入实践教学,可以丰富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设计是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防止题目雷同,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条件允许时可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并投入足够的精力,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行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时,尤其需要注重结合工程实践选择与课程相关、难易适中的题目。实践教学中的毕业设计是与教学其他环节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教学环节的延续、检验和深化。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毕业设计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毕业设计过程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研究实施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个性化差别培养[2]。毕业设计题目应符合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尽可能倾向各类高新技术、社会生产实际、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符合学科的应用性和发展性。特别需要注意毕业设计选题的难度、深度和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协调。

  2.3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从技术方面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如声像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工程训练环境。也可以在实验教学系统中,开发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形成现代技术支撑环境。特别是对尚不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部分教学内容,可广泛利用网络、仿真技术、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手段,让学生形象、直观、生动地获得知识。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将仿真实验、虚拟实验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分阶段、分层次以及循序渐进地推进,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并紧密结合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突出机械工程专业的特色与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掌握工程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需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同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践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还可以深入实施课外创新活动,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满足学生创新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统一考虑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有效安排时间,实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能够有效解决实践时间短缺的问题。通过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空间和必要的实验条件,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或开发性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实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4、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本文通过多方位透视各实践教学环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改革措施,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实践教育观念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力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的论文8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那么,高职院校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受了十多年教育,已经是我国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护能力,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二是,认为高职院校加强了安全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比较好,安全教育不必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三是,安全教育虽然重要,但专业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把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学方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安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认为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获取大量的安全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以上是对安全教育几种代表性的错误认识,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才是高职院校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安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监护下顺利走进大学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素质差、个人防范意识较低、经常掉以轻心,易成为受害对象。如个别学生独自到校内外僻静处等不安全场所、随意相信陌生人并跟随其外出,容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急于了解社会,但善恶识别能力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必备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常疏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外出旅行时,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在网吧、游戏厅等不安全场所长时间逗留;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却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遇到现金、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被盗或碰到不法分子抢劫、行凶等违法行为时不知如何应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注重道德修养,造成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些学生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知情不报;有些学生相信出事后可以“私了”,不积极配合调查;还有些学生受到非法侵犯时不会寻求保护等。

  (三)安全教育实施缺乏体系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但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力量单薄,教材不够,活动开展不多,设施过于陈旧,导致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往往是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一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只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效果不理想;二是,教育内容枯燥、老化,内容选择与编排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不出时代性,影响教育效果;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导致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形成体系;四是,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时间、内容、教材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二、改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健全领导体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校领导的任期目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全面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干部、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确保安全教育课时满足教学需求、理念符合时代需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形成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学校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岗位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将师生员工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追究安全责任的依据。学校应从制度上保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心理的形成,从管理上强化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在重视培养安全教育专职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抽调安保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知识能力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研究工作,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水平;要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落实课时、教材、设备、科研及师资培训等经费,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

  (四)加强理论研究,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加强安全教育研究工作,优化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加强前瞻性研究,对社会形势和学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掌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安全教育始终处在主动地位。二是拓展工作思路,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长远目标,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使安全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研究。探索如何预防网络受骗、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五)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采用技术先进、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技能演练为支撑的“讲训交替、理实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辩论赛、征文比赛、讲座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安全技能演练,以课后练习为主,也可组织演练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练习现场急救、危机处理、消防逃生等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三三制结构”,即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和安全技能演练各占安全教育的三分之一,这样既有知识讲解、又有技能训练;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活动,做到了“讲训交替、理实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安全管理的亲身实践,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应急逃生与防灾避灾等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建设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企业管理的论文9

  毕业在即,首先感谢我的导师—xxx副教授,在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业当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x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平易近人的为人态度,一点一滴的教化着我,从x老师身上学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必将使我终生受益,也必将是我人生的标杆。论文的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无不凝聚着x老师的心血,期间x老师不断的激励着我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顺利地完成了论文的研究工作。在此向他表示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及兄长,他们二十年的默默支持,才使得我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及科研当中,换得学业的顺利完成。在此向我的父母亲献上毕生最崇高的敬仰。

  再次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弟妹,他们在我的学术成长方面和论文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衷心的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给我创造的有利科研条件,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与美好的祝愿。

企业管理的论文10

  企业,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等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工业企业,则是从事工业性生产(或劳务)的经济组织。下文是关于企业管理概论的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及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在企业占据主导地 位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的精髓。企业文化的核 心内容是关心人、尊重人和信任人,强调感情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激励文化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努力追求,实质上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以更好的获取盈利,不断地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可以看出,激励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 激励机制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犹为重要,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保持恒久 的吸引力,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

  关键词:企业文化;激励方法;员工

  前言

  激励顾名思义指激发、鼓励。激励原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 将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在管理学中,激励就是指通过各种外在的或内部的 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向组织目标不断前进 的管理活动过程。企业激励文化概念必须涉及文化的核心层—— 精神文化层。精神文化指 为社会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思想意识,包括思想信念、价值观念、行 为取向、道德规范、心理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因此,企业激励文化可以这样概括: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采取各种满足人的需要的措施,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 人的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凝聚力, 增强企业竞争 力的手段在物质、精神上的综合体现。激励文化包含以下内容: 在科学分析企业员工需求 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它具有确定性、可靠 性、具体性的特点;通过道德、信仰、企业文化、价值观认同等文化层面来激励企业员工, 它一般不能对企业员工行为产生确定性的行为结果, 它对员工行为的激励是潜移默化和最为 深刻的,它具有深刻性、持久性的特点。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方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 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

  动因, 物质激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的深入发展, 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不少单 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 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 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 极 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 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在二者的结合上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

  人。 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 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 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

  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严格执行, 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 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 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 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三)、 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 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以 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 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 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 IBM 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 ,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 任务, 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 结果, 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 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 并且制定出相 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到进一步发展。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 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 体系。

  (一)制定激励机制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陸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 环境等, 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 励制度, 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 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 20-30 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 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 “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 31-45 岁之间的 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 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 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 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 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 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 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二)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只有把各类员工的积极性都

  调动起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不同 类型的员工,在调动他们积极性上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性质,可 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三种类型。 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社交能力强、思维敏锐,工作上有一定的创造力和 开拓精神,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员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思想能否实现,其 需求层次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

  一是职务的提升, 即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社会地位 的提高,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是扩大职责范围,对其信任和重用,激发他们干好本 职工作的责任感,以满足其对信任的需求;

  三是进行职位交流,拓宽员工知识面,激活组织 活力,以满足他们对开拓创新的需求;四是实施基层锻炼,增强他们拥有本岗位的荣耀感, 使其感受到现有岗位来之不易,达到激发积极性的目的。 专业技术人员肯学习、爱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成就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 企业的培训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制十分重视。

  对他们的激励措施:

  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公关、技术创新的各项制 度;

  二要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三是提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将 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等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 价,符合条件的被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生产一线的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内容具体单一,体力劳动所占比重大,工作环境相对 差。他们讲实惠,期望领导的关心。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目标的最终实现 预示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益的增加。 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制定出分步实施, 并与企业目 标相一致的工作目标;

  二是选树模范人物为学习的榜样以引导一线工作人员的行为达到组织 目标所期望的方向;

  三是遇到困难,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四是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增强员工的安全感,以达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五 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企业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规范化管理, 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系统、 制度方法被建 立起来,成为企业对“人”管理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一种更趋“知识型”“文化型”的 、 柔性管理也愈来愈被重视,其中“激励管理”已成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下属进行心理分析、能力分析及人性分析,将下属分为几个不同的 群体,对不同的群体施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激励策略,进而制定出企业整体激励机制,最终 实现使企业与员工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地开发企业职工的潜能, 使企业内部人员都能人尽其力, 积极 主动递为企业的目标服务。 必须想法设法地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热情。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 业建立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 人力资源应该属于企业的物质资源的一部分, 是像其他企业资 源一样,企业巨大的财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管理是决定企业组织效率更为重要 的因素。企业组织问题就是有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最终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是激励问题,因此激励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卢建昌,牛东晓.电力企业管理【M】 北京:电力出版社,20xx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王关义,刘益等.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逯扬.关于新时期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年

  孟含琪,贾丹妮.中国企业管理文化中的激励文化【J】,中国市场, 20xx年

  彭南珍. 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xx年第10期

  阿布力米提· 卡依木. 企业管理激励机制解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xx年

  刘娜欣, 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xx 年

  郭太祥. 题名: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构建【J】, 商场现代化 ,20xx 年

  蒋文新, 中小企业管理激励常见误区及对策【J】, 《经济论坛》,20xx 年

企业管理的论文11

  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带来挑战,而其内部党政工作也应随之实现科学转变,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忽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内部员工,难以发挥其政治核心的重要作用。

  1 企业内部党建工作管理现状

  1.1 缺乏重视

  经调查,绝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其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出现难题。首先,一部分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其经营活动和党员数量、质量有着必然联系,其中大部分的管理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局限于表面,导致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出现观念上的错位,进而影响党建工作效率。其次,一部分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畏惧党建工作,认为实现科学化的党建工作具有较大难度,能避免则避免。

  1.2 管理方式单一

  首先,由于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党建工作产生一定误区,导致其认为党建工作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进行,进而消极对待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这种情况在外资企业当中体现尤为明显。另外,管理人员的制约性导致其内部组织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将各项理念落到实处,切入点不清晰,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和简单。例如,一些企业的党建工作实施方式依旧为单纯的讲空话和套话方式,这不仅难以实际体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还在更大程度上导致员工对党建工作产生误解,不愿意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党建工作要想在企业当中顺利进行并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指导各项宣传和教育工作的运行。但是,在很多中小型的企业当中,由于本身党员数量较少,再加上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度,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各项党建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另外,企业当中仅有的党员不能发挥其导向性作用,缺乏制度的规范和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一种懈怠习惯,不能正确定位自身职位,随波逐流,导致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2 创新企业党建科学化管理的途径

  2.1 加强思想建设

  很多企业对于党建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笔者认为在创新党建工作管理途径中,应首先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水平建设。第一,企业应坚持建立党委中心的学习和管理制度。在分析企业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中心组的学习体系,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加强制度的构建和实践。例如,输油公司在进行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过程中,应先对内部党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将员工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后设计合理的针对性中心学习制度,并精心规划学习过程,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基层对党组织的理论方面水平。

  第二,完善企业内部关于党建科学管理的宣传和管理工作。企业应在每年年初制定完善的宣传办法,明确管理目标,并进行有效细化和分配。其次,还应完善企业内部宣传和报道的网络,安排部门内的书记等作为主要的负责人员,监督工作进展情况,严格制定考核制度,鼓励员工投稿,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第三,邀请宣传媒体传达企业党建工作精神。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成绩和重要性,应和当地相关媒体进行合作,每月对企业党建工作中较为突出的工作者进行表扬和制作宣传片,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提供创新理念。

  2.2 创新管理方式

  很多企业在党建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党建工作质量,应在管理和实施方式上进行创新化管理。首先,加强相关部门内部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党建目标责任制度,完善对于党员日常监督效果的考核,提升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自觉意识,完善支部绩效发展。对日常党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完善党员相关的组织关系对接,并对于党费相关的`收缴工作进行定期公示,增强透明度。

  其次,增设企业特色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例如,企业可将实现内部生产和发展作为特色活动基础,维护企业内部品牌的形象,在岗位技能的培训等方面切实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最后,企业可建立相关的网站,定期推出党建工作相关的资料和时事,并建立相关的论坛,增强活跃度,丰富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工作和创作激情。

  2.3 完善监管机制

  党建工作对于每位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上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我党实现自身有效建设并克服各项消极因素的主要方面。因此,企业在创新内部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过程中,应在监管机制上加大力度。

  例如,输油公司应首先健全以往不够健全的制度和体系,和各个党支部及时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制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目标责任制度。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性主题活动,可以为举行党群例会以及建立网络平台等,对于党员干部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共同监督。最后,在监管机制中提出内部控制惩罚和防治的制度建设,大到重大决策小到党费管理,都应包含在监管制度内。

  3 结语

  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属于一项需要长期实践和努力的任务。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应切实提升内部党建工作效率,提升其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提高党建工作在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性,为有效改善企业的党建工作质量提供相关借鉴。

企业管理的论文12

  近日,太钢申报的“员工职业技能测评体系的内核与实践”获得20xx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该奖项经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严格评审、中国钢铁协会审核,太钢自20xx年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测评工作以来,先后经过试点阶段、推进阶段和提升阶段,系统总结完成了“员工职业技能测评体系”的创建,在全国首创了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五项创新:首创操作类员工的岗位职业技能测评体系;首次提炼出太钢独有的操作员工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标准;建立了基于“三项能力”的'操作类员工的测评模型;将测评细化到了岗位,突破了按工种考评的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

  太钢相继完成了22个主线生产单位操作类员工的职业技能测评。动用生产现场优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操作人员约5110人从事岗位专业能力标准编制及题库开发工作,将原4920个岗位梳理归并为2689个岗位,编制涵盖9.4115万条标准内容的岗位能力标准2689个,开发测评题量达到215万道。

企业管理的论文13

  全域旅游全面铺开,为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快速调整旅游企业的管理思路,以适应当前形式的变化,成为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当前的基本特点,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旅游的管理。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旅游所涉及的各方面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我国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我国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旅游企业要在此取得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管理的体系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为游客带来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促使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时代的进步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不断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每个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用自身的文化去感染員工,凝聚员工,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二是关注员工的内心,一个好的企业不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得了解员工的内心,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与企业是一体的,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晋升空间以及权利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及创新服务;三是加强获取重要信息的渠道,正所谓掌握第一手资源才能在竞争中享有自主权。

  二、全域旅游对企业旅游管理的影响

  (一)旅游产品设计理念更为细致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实现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今,随着旅游者对全域旅游这一理念的逐步认识,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固有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多样的旅游方式和需求,这也为旅游企业的开发者增加了更多的灵活元素,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会将这些灵活元素考虑在旅游产品中,让旅游产品设计的更为细致。

  (二)旅游产品涉及的范围更为全面化----涵盖的领域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这也要求旅游者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积极了解旅客心理,同时提前与产品目的地相关部门、商家有良好的沟通,共同致力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三)旅游企业管理方式更为人本化

  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相互合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在旅游企业的管理方式由集权型到指导型、激励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只有改变管理方式,实现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才能为消费者设计出更符合其自身的智能化服务。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探索

  (一)提升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管理人员的能力在一个企业占有重要位置,经对比一名有效的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相比更善于发现优势以及获得先机,经济效益上取得的成效也高出很多,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并在经营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仍需继续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和人员培训规划,多方面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

  (二)善于采纳,工作创新

  旅游企业不能被动的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及时的掌握新的信息,这需要转变管理者的意识,学会善于用人,通过内部举行旅游创新大赛,外部开展广纳建议,多方面收集不同阶层的意见,同时高校学生作为旅游人群的重心,可以尝试与旅游院校进行合作,通过选派公司内部专业人员进行校内教研,吸引相关专业学生来企业实习的方法来了解市场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更好的服务旅游者。

  (三)强化技术创新,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宣传方式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家各户,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迎合时代的需求。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应该聘用专业人员针对旅游企业产品的特色设计出能体现企业文化,产品特色的网页,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出自身企业的app,使得旅游者能更快更好的了解旅游产品,以及根据旅游者需求个性定制,让旅游者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更好的享受服务,觉得物有所值。

  四、结语

  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为我国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方式及旅游产品,为企业、员工、旅游者带来全新的认识,这也符合我国时代的潮流,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通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开展旅游企业管理的探索创新一种新的旅游企业管理方式,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论文14

  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对企业中固有的传统思想、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并注重企业内每个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人这一活跃因素上进行控制,推进创新工作的顺利展开。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严峻,加强企业管理,推进管理创新,主动应对挑战,有效化解压力,成为一项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是应对挑战和压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发展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能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有利于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理念创新,增强管理创新动力

  理念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先导。要大力倡导管理理念的转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为管理和创新提供有效动力。

  1、强化服务理念。服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快速传播,产品质量趋同,服务逐渐成为影响客户满意程度的首要因素,优质服务成为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利器。要真正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客户需求和体验,做实做细服务基础工作,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提供优质服务,让服务超越客户期望,努力让服务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客户。

  2、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重视细节;严是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当前,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管理的全过程,以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核算实现从经验管理、粗放管理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转变。要细分岗位职责,细化目标任务,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要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全面细化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提高全员职业素养。

  3、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崇尚创新、宽容开放”的创新导向,倡导“持续改进、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按照“突出参与性、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开展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和QC小组活动、行业对标管理等群众性管理创新活动,交流企业管理经验,推广应用优秀管理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动管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突出制度创新,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制度具有鲜明的激励性、导向性。制度创新是加强管理、推动创新的保证。要在完善制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富有激励性、具有导向性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

  1、创新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把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等各类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以体现前瞻性的制度体系引导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制度,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打通“行政道、技能道、职称道、模范道”四条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干部职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超越自我的舞台。健全科技创新制度,明确创新任务,突出创新重点。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差别”的原则,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导向明确、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操作简便的绩效管理体系,推进全员绩效考核。

  2、创新决策机制。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对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上。企业允许员工发展自己的兴趣。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功力,从而形成企业的创新成果。创新管理模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标准从“符合性评价”到“成熟度评价”的转变,创造绩效持续改善的环境。

  3、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引导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企业内外的约束机制要改变单纯从政治思想、道德或价值观角度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构成,也要改变单纯搞物质刺激的做法;注重员工EQ的培养提高,积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潜意识中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考虑,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鲜明的企业文化,鲜明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注重文化创新,增强发展软实力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持之以恒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发挥导向、凝聚、激励功能,能为企业管理和创新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能塑造鲜明的管理特色,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1、加强文化建设。自觉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奉献国家、回报社会,注重效率、严格自律”精神,培育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执行品质,保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引导全员把心思、力量、智慧向发展愿景聚集,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深入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提炼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体现责任、学习、执行、创新内涵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将服务品牌建设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明确服务理念,对内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内容和标准,优化服务流程,促进竞争实力的提升;对外着力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展示服务品牌形象。选准服务理念形象化、符号化的载体,建立服务品牌识别体系,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服务品牌。丰富文化宣贯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企业文化宣贯活动、企业文化演讲比赛,寓教于乐,让企业文化理念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2、推进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知识的过程,是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企业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加强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传播、分享,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催生创新成果,提高管理效率。要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搭建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收集存储各种管理理论、管理经验、管理案例,以便于全员人员查阅、参考、应用。积极开展知识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全员奉献自己知道的知识,随时学习他人贡献的知识,互通有无,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积累,促进个体知识和团体知识的转化,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促进分散的知识向智力资本的转化,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使知识财富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强化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指根据组织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加强党建、团建以及工青妇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将具有刚性的制度化管理转化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与职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提高社会资源的运营管理效率,为发展营造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四、深化流程管理,提升基础管理效率

  深化流程管理,就是要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搭建“管用、好用、实用”的基础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的流程化驱动。

  1、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实施流程再造,打破部门职能界限,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在流程中体现岗位制度、工作目标、工作绩效等内容,打造流程驱动型企业,有效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固化核心业务流程,识别关键节点,突出跨部门、跨职能的流程接口管理,改变职能管理缺位、流程节点多、流程不闭环等问题,让每个流程实现端对端对接,保证管理流程面向企业目标,业务流程面向市场和客户,全面提升流程运行效率。

  2、推进流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的先进手段。要加快推进信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信息系统应用,加强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业绩考核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网络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建立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加强核心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固化与在线监控,实现应用可查、管理可视、过程可控、绩效可评,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有效运行”的流程管理体系,确保信息传递准确高效。

  企业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不容忽视。合理的管理方法决定着企业的走向,所有的管理创新都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企业收益,这都有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符合时代需要,也决定着企业的知名度和命运。

企业管理的论文15

  [1]汪潇.基于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金融集聚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xx.

  [2]刘江华.中国副省级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3]吴盛光.行政审批制度治理图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

  [4]廖扬丽.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5]李玉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xx.

  [6]王立君.国际投资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7]肖伟.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

  [8]关保英.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9]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0]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比较政治学一变化国家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1]何慧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原因分析及对策[J].对外经济贸易,20xx,12 (2).

  [12]王黎萍.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职能[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xx.

  [13]沈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商投资准入困境与出路一以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为视角[J].湖南商学院学报,20xx,16 (2).

  [14]李科珍.中国外资准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重构[J].北方法学,20xx, 5(1).

  [15]曾章伟.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制度的改革[J].财经界,20xx,29 (11).

  [16]魏萍,虞应浩.论我国外商投资审查制度的重建[J].伊犁: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

  [17]张莉.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xx.

  [18]孙照.WTO框架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准入制度及其完善[D].湘潭:湘潭大学,20xx.

  [19]胡勇.我国外商投资准入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WTO投资框架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企业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的论文05-27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02-21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11-03

企业管理论文05-20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7-20

(合集)企业管理论文05-22

【荐】企业管理论文05-2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5-21

(精华)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