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的论文

企业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5-28 15:05:06 企业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荐)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

企业管理的论文1

  一、中韩两国交流的背景

  中韩两国自从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中韩在市场、资金、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特点,从而更加有利于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韩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20xx年中韩贸易总额630多亿美元,韩国对我国的实际投资也突破200亿美元。当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对象和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但是中韩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并且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企业文化又与国民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文化差异在中韩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一)上下属关系的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温情兼备的权威管理

  韩国尤为尊崇我国的儒家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当中。儒家思想对韩国企业管理、经营以及普通员工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能够提升企业集权化的程度,使得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然而高度的集权并非等同于专制。韩国企业受韩国民族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韩国民族文化注重和睦、协调,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同下属之间的关系。韩国民族文化在实质上对个人观点是非常注重保护的,这也就使得韩国企业员工在公开场合通常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在一些可以和领导进行单独的见面的场合才会表述自己的见解。

  2. 中国的人道主义管理

  在我国文化当中则是把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尽管我国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实际上是注重人的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遵守各项制度和规范是领导与员工的义务,但是制度、规范都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我国企业在儒家文化中的尽孝报恩思想的指引下能够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范制度,这也就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人道主义管理方式。

  (二)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企业管理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

  血缘、地缘以及学缘 3 方面的关系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也对韩国企业的管理以及上下属之间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产生这种从属与排他意识的根源就在于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家庭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韩国企业将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集中,通常也都是家庭式的管理,所以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很多领导的亲戚或者血缘亲属在企业中工作。

  2. 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中庸思想

  在我国企业管理上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内外管理、企业与社会、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与协调,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各方关系不协调所发生的冲突。但是我国企业在中庸思想的企业管理中也会有负面作用,也就是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追求平衡,导致其指定决策或者员工升迁上失去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企业管理上的勤劳奉献

  韩国企业在招聘上是非常严格且慎重的,并且也不会轻易地进行裁员,这是因为韩国企业深受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通常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员工之间的论资排辈的现象,并且在员工薪资待遇上也会适当的考虑员工的资历和年功因素。同时,韩国企业提倡的奉献精神对于领导与员工影响极深,不论是企业高级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始终保持奉献和奋斗精神,这也是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勤劳奉献思想的影响,而领导以自身作为表率也是韩国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对员工的激励措施。

  2. 中国企业管理上的重义轻利

  而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价值观的导向上深受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因此,我国企业领导与员工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并且上下属关系的融洽和合作也是这一文化影响的体现,可以说这是我国企业在重义轻利文化影响下的人性化、平等化的管理模式。

  三、结语

  文化作为本国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且良好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具有文化差异的企业当中,合理、科学的处理好不同文化的关系以及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中韩虽然在文化上极其相似,但是由于两国文化背景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中韩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与员工应当在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彼此文化的融合,从而共同实现两国文化与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生 . 在华韩国企业的文化本土化战略 [J]. 当代亚太 ,20xx(8)。

  [2] 金精镇 , 陈燕 . 韩国的企业文化特性研究 [J]. 南京社会科学 ,20xx(10)。

企业管理的论文2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 外包 风险 管理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外包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提出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信息安全外包风险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文章以期时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得与外包商合作的最大收益。

  1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1.1信任风险

  企业是否能与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信任关系,仍是决定时候将安全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可以访问到企业的敏感信息,并全面了解其企业和系统的安全状况,而这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被有意或无意地对公众散播出去,则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如若企业无法信任外包商,不对外包商提供一些关键信息的话,则会造成外包商在运作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从而导致某些环节的失效,这也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很大程度上风险规避的重点内容。

  1.2依赖风险

  企业很容易对某个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产生依赖性,并受其商业变化、商业伙伴和其他企业的影响,恰当的风险缓释方法是将安全服务外包给多个服务外包商,但相应地会加大支出并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企业将失去三种灵活性:第一种是短期灵活性,即企业重组资源的能力以及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应变能力;第二种是适应能力,即在短期到中期的事件范围内所需的灵活性,这是一种以新的方式处理变革而再造业务流程和战略的能力,再造能力即包括了信息技术;第三种灵活性就是进化性,其本质是中期到长期的灵活性,它产生于企业改造技术基本设施以利用新技术的时期。进化性的获得需要对技术趋势、商业趋势的准确预测和确保双方建立最佳联盟的能力。

  1.3所有权风险

  不管外包商提供服务的范围如何,企业都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操作和关键资产的保护持有所有权和责任。企业必须确定服务外包商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职责,并且其服务级别协议条款支持这一职责的履行。正确的风险缓释方法是让包括员工和管理的各个级别的相关人员意识到,应该将信息安全作为其首要责任,并进行安全培训课程,增强常规企业的安全意识。

  1.4共享环境风脸

  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使用的向多个企业提供服务的操作环境要比单独的机构内部环境将包含更多的风险,因为共享的操作环境将支持在多企业之间共享数据传输(如公共网络)或处理(如通用服务器),这将会增加一个企业访问另一企业敏感信息的可能性。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风险。

  1.5实施过程风险

  启动一个可管理的安全服务关系可能引起企业到服务外包商,或者一个服务外包商到另一个外包商之间的人员、过程、硬件、软件或其他资产的复杂过渡,这一切都可能引起新的风险。企业应该要求外包商说明其高级实施计划,并注明完成日期和所用时间。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对实施过程中风险的时间期限做出了限制。

  1.6合作关系失败将导致的风险

  如果企业和服务商的合作关系失败,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合作关系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时间损失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种合作关系的失败归根究底来自于企业和服务外包商之间的服务计划不够充分完善以及沟通与交流不够频繁。这种合作关系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失败,如同其他商业关系一样,它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同时还需要合作关系双方进行频繁的沟通。

  2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

  要进行成功的信息安全外包活动,就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这对于企业实施和管理外包活动,协调与外包商的关系,最大可能降低外包风险,从而达到外包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的内容分为几个主体部分,分别包括企业协同信息安全的外包商确定企业的信息安全的方针以及信息安全外包的安全标准,然后是对企业遭受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方针和风险程度.决定风险管理的内容并确定信息安全外包的流程。之后,双方共同制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安全外包的控制方法,协调优化企业的信息安全相关部门的企业结构,同时加强管理与外包商的关系。

  3信息安全外包风险管理的实施

  3.1制定信息安全方针

  信息安全方针在很多时候又称为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方针指的是在一个企业内,指导如何对资产,包括敏感性信息进行管理、保护和分配的指导或者指示。信息安全的方针定义应该包括:(1)信息安全的定义,定义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信息安全具体包括的范围以及信息安全对信息共享的重要性;(2)管理层的目的的相关阐述;(3)信息安全的原则和标准的.简要说明,以及遵守这些原则和标准对企业的重要性;(4)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性责任的定义。在信息安全方针的部分只需要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安全职能给出概括性的定义,而具体的信息安全保护的责任细节将留至服务标准的部分来阐明。

  3.2选择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BS7799与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013335是目前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

  (1)BS7799:BS7799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指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标准包括如下两部分:BS7799-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BS7799-2:19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IS013335:IS013335《IT安全管理方针》主要是给出如何有效地实施IT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指南。该标准目前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信息技术安全的概念和模型部分;信息技术安全的管理和计划部分;信息技术安全的技术管理部分;防护和选择部分以及外部连接的防护部分。

  3.3确定信息安全外包的流程

  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商业特性、地理位置、资产和技术来对信息安全外包的范围进行界定。界定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1)需要保护的信息系统、资产、技术;(2)实物场所(地理位置、部门等)。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应该根据企业的信息安全方针和所要求的安全程度,识别所有需要管理和控制的风险的内容。企业需要协同信息安全的外包商选择一个适合其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然后进行合乎规范的评估,识别目前面临的风险。企业可以定期的选择对服务外包商的站点和服务进行独立评估,或者在年度检查中进行评估。选择和使用的独立评估的方案要双方都要能够接受。在达成书面一致后,外包商授予企业独立评估方评估权限,并具体指出评估者不能泄露外包商或客户的任何敏感信息。给外包商提供关于检查范围的进一步消息和细节,以减少任何对可用性,服务程度,客户满意度等的影响。在评估执行后的一段特殊时间内,与外包商共享结果二互相讨论并决定是否需要解决方案和/或开发计划程序以应对由评估显示的任何变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文档在控制过程中都应该予以建立和保存,企业将这些文档作为评估的重要工具,对外包商的服务绩效进行考核。评估结束后,对事件解决方案和优先级的检查都将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以便今后双方在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上进行改进。

  3.4制定信息安全外包服务的控制规则

  依照信息安全外包服务的控制规则,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定义了服务规则的框架,主要阐明信息安全服务要如何执行,执行的通用标准和量度,服务外包商以及各方的任务和职责;第二部分是信息安全服务的相关要求,这个部分具体分为高层服务需求;服务可用性;服务体系结构;服务硬件和服务软件;服务度量;服务级别;报告要求,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安全要求,包括安全策略、程序和规章制度;连续计划;可操作性和灾难恢复;物理安全;数据控制;鉴定和认证;访问控制;软件完整性;安全资产配置;备份;监控和审计;事故管理等内容。

  3.5信息安全外包的企业结构管理具体的优化方案如下:

  (1)首席安全官:CSO是公司的高层安全执行者,他需要直接向高层执行者进行工作汇报,主要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主要管理部门的领导、首席法律顾问。CSO需要监督和协调各项安全措施在公司的执行情况,并确定安全工作的标准和主动性,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通信、法律、设备管理等部门。

  (2)安全小组:安全小组的人员组成包括信息安全外包商的专业人员以及客户企业的内部IT人员和信息安全专员。这个小组的任务主要是依照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与企业签订的服务控制规则来进行信息安全的技术性服务。

  (3)管理委员会:这是信息安全服务外包商和客户双方高层解决问题的机构。组成人员包括双方的首席执行官,客户企业的CIO和CSO,外包商的项目经理等相关的高层决策人员。这个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负责审核年度的服务水平、企业的适应性、评估结果、关系变化等内容。

  (4)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主要解决计划性问题。如服务水平的变更,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服务优先等级的更换以及服务的财政问题等,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内部的TI’人员和安全专员,还有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外包商的具体项目的负责人。

  (6)安全工作组:安全工作组的人员主要负责解决信息安全中某些特定的问题,工作组的人员组成也是来自服务外包商和企业双方。工作组与服务交换中心密切联系,将突出的问题组建成项目进行解决,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咨询委员会。

  (7)服务交换中心:服务交换中心由双方人员组成,其中主要人员是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中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人员。他们负责联络各个业务部门,发掘出企业中潜在的信息安全的问题和漏洞,并将这些问题报告给安全工作组。

  (8)指令问题管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人员组成全部为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信息安全专员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安全小组的技术人员解决了企业中的安全性技术问题之后,或者,是当CSO发布了关于信息安全的企业改进方案之后,这些解决方案都将传送给指令问题管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人员经过学习讨论后,继而将其发布到各个业务部门。

  (9)监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全部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负责对外包商的服务过程的监督。

  3.6管理与外包商的关系

  管理好与外包商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企业应致力于和外包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安全服务的外包商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管理与外包商关系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注重监督与控制的同时,同样注重对外包商的激励和协作。以建立良好的可发展的关系为关系管理的基础。保持外包商行为规范的基本方法就是监督和控制。监督是用来观察外包商是否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果通过监督发现外包商正在偏离预定的行为目标,此时就需要控制,控制就是使外包商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在有了控制规则来规范外包商服务绩效之后,要保持外包商和企业客户经常的沟通,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标准化的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的论文3

  在董事会已作出企业重要战略的前题下,作为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执行董事会的各项战略决策是其核心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组织,以实现董事会所制定的企业目标,其中是主要的就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要完成企业利润目标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增加企业营业额,一是压缩经营成本。

  实现董事会制定的企业目标,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实现企业利润目标,我们从企业价值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销售收入(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要实现利润目标,只有两个手段,一是“扩”,将企业销售收入尽可能“向外”扩大,一是“压”,将企业成本尽可能“向内”压缩,两个手段不谊偏废,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这两个手段而言,“扩”时作力方向向外,虽然有方法可循,但它受外在的政策、消费者、竞争对手、经销商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不确定性较多,虽说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它们,适应它们,但要完全控制这些外部因素并不现实,再强大的企业都不能完全保证能提升自己的收入,“压”时作力方向向内,成本费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小,确定性和可控性要远大于作力方向向外时,本文作重探讨向内压缩成本,重点讨论作为核心管理团队的成本控制。

  要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了解成本组成,进行成本分解。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成本主要由三块组成: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和三项费用。

  一、材料成本及其控制

  组成本产品实体的材料成本是企业成本的核心部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一升米,企业就出不了合格的产品,也就无所谓其他了。该部分一般占企业产品成本的50%—70%,一些纯装配性加工企业,甚至占到90%多。每种产品材料成本所占成本比重,取决于产品性质、企业加工程度、技术装备水平、材料质量、材料价格、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等。

  企业竞争是同种或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成本领先也是就相同或同类产品而言,就同类产品来说,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设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材料情况,人们常说:“产品成本是设计和采购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该部分成本取决于用料品质、数量和材料价格三个因素,因为材料的品质往往与价格密不可分,我们将其合二为一,因此该部份成本主要取决两个因素,则材料用量和价格。决定每个产品材料用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技术水平、采用材料品质、产品功能、材料利用率等,其中前几项主要由产品设计决定;材料价格由材料供需状况、企业采购材料的谈判能力和付款条件决定。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材料采购价格来控制产品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不得不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企业管理团队可能不具体参与产品设计,但有关产品设计过程的成本控制理念、产品功能定位、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成本控制手段等,都由其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影响到设计人员采用材料、技术、模组整合等多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的产品成本。

  产品设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开始,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产品设计一旦定型,产品所用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就基本决定,在一定材料价格下,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基本固定,通过提高材料利用率可以降低产品材料成本,但在不变产品设计的情况下,这种降低是有限度的。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控制理念,所设计的产品不仅应在质量上、还应在成本上能被用户所接受。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应建立成本成本控制体系,既要强调开发速度,还要控制所开发产品的'未来成本水平,用速度和成本双激励机制来导向企业产品设计,新品设计和产品改进都应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依据,采用成本倒挤、定额成本等成本控制方法,来使其所设计产品不因质量、成本问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到处都充滞着假冒伪劣,同类异质产品、商业贿赂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优为重要,也被各企业倍加重视,很多民营企业材料采购,特别是重要原料采购都是由或夫妻、或兄弟等“自己人”直接控制,为的就是控制采购成本。

  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是企业采购政策的制定者,如何建立适合企业的原料采购制度、货比三家、价比三家、甄别同类原料质量、建立供应商联盟、制定公司的付款政策等,都是其政策制定范围,这些政策直接关系到公司采购材料质量和价格,对公司产品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必须对采购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直接参与重要原料采购或供应商谈判。

  ·原料利用率的高低与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直接相关,原料利用率高低与原料质量、装备水平和员工技术熟练程度相关,企业核心管理团队可能不是直接操作人员,但可以通过制定原料计划、设备改进计划、组织员工技能培训、制定原料节约激励机制来提高原料利用率,达到降低成本之目标。

  二、制造成本及其控制

  产品的制造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本文将直接人工和车间管理人工均归在其中)、劳动保护费、折旧费用、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保险费、水电(动力)费(含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和水电费用)、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租赁费、试验检验费及其他制造费用。这些费用中包括与生产量无关的固定费用,也包括与生产量成正比的变动费用,有增值业务、改善质量业务必须发生的费用,还有无效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核心管理团队应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尽力压缩有用业务费用、剔除其中的无效业务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一般是由企业管理团队决策所形成,因此核心管理团队对其有较大的决策控制权限,负有较大的成本控制作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取决于选用管理人员数量和工资政策,各项办公费、办公用水电费取决于采取的办公形式、办公场地、费用控制方式;另外租赁费、试验检验费也与公司的管理决策、质量控制决策等相关联,其成本的控制一部分由核心管理团队来进行。企业一般对这部分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控制,企业应整合各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采用预算控制方式来进行这部分费用控制,还应尽力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含量。

  ·变动费用虽然与生产量直接相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包括直接人工费用、物料消耗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用(部分变动费用)都可以通过生产流程再造、物料消耗定额、选用新材料、培训或留住熟练员工等进行成本压缩控制,这都与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息息相关。

  三、三项费用及其控制

  ·企业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从广义上讲企业所得税也属一项管理费用,这些费用中有些是与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直接相关,如坏账损失与企业采用的收款政策、信用政策相关,公司经费、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存货损失等与公司采用的管理方式方法相关,纳税筹划更是管理团队的事,企业核心管理团队一般采用预算或定额的方式的对这些费用进行控制。

  ·公司经营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销售人员办公费、工资、差旅、通讯费用、运输费用、途中保险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企业核心管理团队通过制定公司营销政策、销售渠道建设、销售布点、选择运输方式、制定售后服务政策等来影响和控制公司的经营费用。

  ·企业财务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及结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债务组合策略的制定,采用的结算方式、收付方式,甚至与银行的关系都与财务费用相关,这些都是企业核心管理需要调控的。

  四、成本控制的五项原则

  压缩成本出利润,如果说市场是企业的主战场的话,质量和成本就是企业的大后方,只有把后勤保障做好,企业才可能在主战场上决胜千里,作为指挥部的核心管理团队既要了解前方市场上的作战情况,也不能放松对后方管理,应加强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与监管。

  企业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一定要制定好成本控制的目标计划。目标计划既是努力方向,也是检验、评价各责任部门完成任务的标准,没有这个东西一切成本控制都是瞎扯。

  2、要紧绷成本控制这根弦不放松。比你的竞争对手成本更低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法则之一,在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放松对成本的控制,企业管理团队要时刻举起削减成本的砍刀,随时准备砍掉不必要的成本,时刻将成本控制之弦绷紧。

  3、不同类型的成本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组成产品成本的类型多样,阶段不同,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各不相同,设计目标成本与产品目标成本不同,其控制方法也各异,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控制形式也不同,每个类型,每个阶段只有采用相适用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应选择好控制方式方法。

  4、成本控制一定要落实到人。企业控制成本和其他事情一样,除了有较好的规划外,关键在于执行,“千斤重担从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只有将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每班组或人头上,既明确目标,又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才能较好地实施企业成本控制计划。

  5、控制成本要与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企业成本计划执行的好坏一定要与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对控制好、降低成本有功人员理应得到奖励,对控制差,未达到控制目标,甚至成本不降反升的责任人员应当受到应有处罚,用激励和约束导向来促使企业人人关心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的论文4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必然会对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引发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本文从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信息经济时代管理环境的特殊性,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方向及障碍,力争为实现信息经济背景下管理理念创新提供借鉴,助力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转型。

  [关键词]信息经济背景;管理理念;发展趋势;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实际管理活动的具体指导,是决定管理活动性质的根本要素,对于管理模式的类型与实际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经济俨然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或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传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抢占信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更好地适应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创新管理理念势在必行。本文从深入分析信息经济时代的现实情况入手,全面概括信息经济时代管理理念的具体特征,细致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方向及障碍,力争为推动信息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提供有效借鉴。

  1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性

  创新管理理念的是优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管理理念,即管理模式的核心内涵与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实现组织优化和人、财、物等因素合理配置,最终实现高效生产。当前,人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迈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实现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已经是一种必然选择。第一,外部管理环境发生变化。与以往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迥然不同,在信息经济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信息资源的依赖性更强,对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深度持续增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也转变成信息资源,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已经初步构建,经济管理处在更为特殊的发展环境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与挑战,更迫切期待以理论创新来实现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第二,企业谋求发展的内在需要。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追求更大的利润与发展空间是企业的本能。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取有效手段推进信息经济时代管理理念创新,优化管理模式,以便使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多重障碍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需要改革的是具有巨大引领价值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念——理念,更需要企业管理者充分考虑信息经济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从企业管理活动的现实情况出发,全面总结经济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深入分析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以实现逐一突破。

  2.1管理模式的制约

  管理模式,即实现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框架,管理理念创新引领管理模式变革,但管理模式同时也会制约管理理念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相对漫长的发展和应用历史,巨大的惯性将会形成十分强大的改革阻力,导致实现企业管理理念创新需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如果企业经营者可以一边寻求理念创新,一边力争模式变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然能够形成一定的合力,确保企业的管理架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与现实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等多个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将对企业自身、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2管理团队的限制

  管理团队,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管理理念的贯彻者和执行者。管理团队的自身素养、管理思维以及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拥有一批紧紧跟随信息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密切关注新环境中新的焦点问题,具备基础的管理学知识,并正确运用新经济理论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优秀管理团队,才能适应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但必须要看到的是,时代专列的运行速度过快过猛,将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尚未真正适应便处在淘汰落伍的危机中。因此,务必要激发管理团队的热情,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又好又快地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切实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2.3管理手段滞后

  管理手段,即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因受限于科技发展的现实条件,仅能借助一些非智能的'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但处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换为管理中的技术优势,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借助智能化的管理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来优化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现代化和自动化,更快地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完成管理任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多变的经济环境,更快敌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

  3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有效措施

  管理理念指导管理模式的制定,引领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成功的管理模式变革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理念。而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管理理念创新任务更加艰巨。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点有效策略。

  3.1传统管理文化支撑理念创新

  文化是管理理念创新的环境要素。我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悠久厚重的企业管理传统,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在过去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经济时代,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我国企业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补充和添加新的内容,实现新的突破与转型,但历史传承始终是不可割裂的,一切变革都要建立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基于此,企业应充分挖掘传统管理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如“道法自然”“以义取利”等理念,以便活学活用,使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继续为当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赋予新型管理理念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3.2既有管理环境推动理念创新

  环境是管理理念创新的外部要素,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需要创设便于管理理念创新的环境。理念创新需要的是更活跃、更积极、更进取的管理者,更加开放、民主和包容的创新氛围,更加自如、流畅、优化的创新流程,这些都属于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外部环境。环境的构建与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管理者可以尝试在既有企业管理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造和充分提升,确保在最少时间和物资成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管理环境尽量能够满足并适应当前信息经济时代理念创新的迫切需要,从而实现管理理念与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

  3.3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理念创新

  技术是管理理念创新的动力要素。科技是人力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必然会对管理理念创新产生反作用力。企业是追求利益的经济实体,为了更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必然要建构顺应时代发展的管理理念,从而采用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因此,企业经营者应当更全面地掌握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重要的动力要素,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积极引进并及时更新企业信息技术,确保企业永远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

  3.4优秀企业文化激发理念创新

  企业文化是管理理念创新的内因要素。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就必须真正激发企业内部渴望实现理想创新的热情与追求。企业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内因,它具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为企业职工所共同认同的核心主张、基本信念和统一认知,是丰富企业内涵、提升企业层级、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当保持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良好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调适自身,以最佳状态来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信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企业以更加灵活、激进的姿态出现,企业应当塑造这样的企业文化,并以此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管理理念是整个管理模式、手段内涵的全面深刻展示,创新管理理念是创新整个管理体系的开端。不同时期的管理理念受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一旦这种相对固定的外部条件有所改变,管理理念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现阶段,人类社会正处在向信息经济时代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且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也相对滞后。上述种种缺欠表面上看是受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根本却是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偏差,推进管理理念创新任务艰巨、关系重大。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切实推进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构建起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新型管理理念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新模式,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俊彦.信息经济背景下信息管理的特点及构建思路[J].全国流通经济,20xx(11).

  [2]张旸.就信息经济时代管理理念的分析[J].中国商贸,20xx(10).

  [3]张静.浅析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xx(10).

  [4]亓静.管理沟通与信息传递在企业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7).

企业管理的论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也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各类企业充分发展,并且都在注重企业的升级改革,在进行企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其中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在企业经营中如何强化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分析

  1.1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

  在企业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合理利用资金之上,还具体的表现在对于企业之中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与监督。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有在充分的资金来作为保障,因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考核制度,另外还得要完善企业物资领用、转移及进出的各项手续,将物资财产的变更一一登记好,与此同时还得要预防企业财产管理发生不明损失的情况,定期要盘查企业物质资产。

  1.2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强化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工作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强化管理,就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进行市场信息了解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部门对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便于企业主动出击,适应市场的发展。

  1.3为企业提供金融信息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过程绝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外界发展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因此企业必须对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洞察和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管理型的财务会计要充分的联系企业资金运营现状,结合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发展和资金运营参考数据,这对企业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会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计部门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只需要职工完成基本的数据整理与计算的基本工作即可,但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职工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还需要职工对于企业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并且还要提出有效的方案计划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想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就有必要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

  其次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推动会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后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工作并不能够深入到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偏差。

  3完善企业会计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3.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得要有一套与企业是适合的管理制度,因此,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就得要在实践之中不断的进行摸索,最终做到完善化。将有效的监督体系、岗位职责及培训体系建立起来,全方位的健全财务会计体系,加大财务部门的水平,强化企业工作的整体效率。定期的对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增强对于会计相关知识及技能;会计分工要一一明确,加大对于企业财务顾问能力;严格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其中有较大贡献的员工及时的予以奖励,相应的那些消极怠工的员工要有相应的'处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之上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参与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2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化时代还应该做到会计工作的与时俱进,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应该在会计部门内部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与企业有关的各类信息能够被收录在网络系统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职工的工作流程,还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通过会计信息平台获取最新的数据信息。构建网络数据系统还便于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的发掘与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遭受骇客的攻击,注意数据的备份与系统的完善,同时还应该注重数据系统权限的设置,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3.3要抓好财务会计基础教育

  财务会计在企业资金运营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较高的特殊岗位。特别是在财务会计行业中,更应该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理论、思想政治素质、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加强从业人员的专技能力。同时要以较高的行业标准要求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升专技水平,倡导有证上岗,使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们也是越来越重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财务会计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是作为财务工作者也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财务会计得职责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必须要时刻保持一颗为企业服务的决心,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财务制度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秦云.试述成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12:151-152.

企业管理的论文6

  1 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干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所外地位非同一般。而培训企业管理干部工作又往往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有效地培训下,企业管理干部能够更加经受住考验,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这是企业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双赢举措。

  (1)企业管理干部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关键职能之一。企业干部培训的内容要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对政治理论、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的进行继续教育。

  (2)企业干部培训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高度融合的、符合人性的、富有团队精神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新和成长是其最根本的理念。

  (3)企业干部培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前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这也对我国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纵览全局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管理干部人才。

  2 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现状

  2.1 对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

  (1)受到腐朽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干部的敏感度都比较高,就是这样的思想使得管理干部对培训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误区。有的人认为被派出学习的干部都是要被降职或者撤职的,只是碍于情面,培训是一个托词,实际上是另有目的。

  (2)还有的人把培训当成是一种放松,而不是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

  (3)还有的人把培训看成是一次结识朋友、广交客户的大好时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交际上,而忘记了培训的初衷---再学习。

  2.2 培训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的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缺乏对管理干部培训的科学思考

  在实际的培训工作很多时候都存在干部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的策划、组织缺乏调研,缺乏顶层设计。外派学习是主要的培训方式之一。但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宣传点主要放在:名师、地点。普遍认为名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讲的内容都不是最为关键的,有的培训就被装扮成了“粉丝见面会”;有的培训班多将培训地点设置到旅游景点,为的是让干部来“放松”.在实际的培训中,以上这两种情况具有极高的普遍性。而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审视管理干部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更没有关注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管理干部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综上所述,使得企业的干部培训成效甚微。

  2.3 培训评估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培训工作有头重脚轻的问题。很多的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弄得大张旗鼓,声势浩大,但往往结束时没有相应的培训效果反馈,没有对培训课程进行有效地考核。很多人认为培训效果评估没有多大存在的必要,因为课程已经结束,评估的意义不大。缺少了培训评估考核这一重要的环节,导致参加培训的人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培训工作形同虚设。

  3 加强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企业管理干部对培训的认识

  (1) 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应该充分重视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传统的重使用、轻开发、轻培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应按照培养和使用双管齐下的原则来进行。对于培训,决策者应积极鼓励干部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时时掌握关于管理的最新资讯。

  (2)企业的管理干部要改变旧观念,培训是一种再学习和深造,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绝好机会。

  3.2 提高培训主管部门业务能力

  前文所提到的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不是从管理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而是以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其实企业对于管理干部的培训是一种投资,有投资就会有成本的投入,当然也会有相应的产出。所以培训主管部门应从实际的'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程序出发,提高业务能力,对干部工作能力做一个总体上的把握,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工作。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管理干部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应深入企业以便能够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多与管理干部进行沟通,明晰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管理难题,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其实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伴随着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培训内容也应该做相应的更新。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应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展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干部管理培训,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解决新问题,创新相应的培训方法。

  3.3 建立培训的效果评估激励机制

  要想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建立一定的培训效果综合评估系统是比较适宜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培训的管理干部进行系统的评估,能够对培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准确定位培训机构和参培人员,不断校正培训目标,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正因为有了培训效果综合评估系统的建立,企业也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干部人事的任命等相应决策,从而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此外,由于企业加大考核的力度,还能带动企业管理干部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制度上给予培训的效率和效益一定的支撑,大大提高了管理干部的学习主动性,甚至能够带动整个企业的学习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管理干部在企业中所处于的重要位置,一个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需要拥有一定的管理人员来为企业出谋划策、管理日常工作,所以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受到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会在思想和业务能力存在问题,这时就需要培训工作加以辅助,来为他们进行充电,所以培训工作是促进管理干部自身能力有效途径,企业应该重视培训,来积极的做好这项工作。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有效地解决。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培训,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进而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荣峰。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谭化俊,段士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9)。

  [3]李义勇,郝翠荣。精益化管理推动管理干部培训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9):330-331.

  [4]何煜,王菊梅,乔斌,等。立足“人才主体性”基础上干部队伍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新时期陕西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几个重点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4,14(24):147-148.

  [5]闵萍。基于胜任力的铁路运输站段领导干部培训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企业管理的论文7

  一课题目的、意义

  1、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计算机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人事管理系统。

  2、意义: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人事管理系统不少。但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系统来说,不需要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只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能满足本中心对数据的管理及需求的系统。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于开发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的人事管理系统.能够录入人事的基本资料,在操作上能够完成诸如添加、修改、删除、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新用户的设置及密码修改等方面的工作,基本满足人事日常业务的需要。本人独立完成了此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调研、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编写等内容。

  二 系统调研

  正式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用户的要求,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确认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

  (2)提出新系统的人员并不都是系统研究人员,有些人对于功能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它们只是根据自己业务工作的需要提出了要求,系统开发人员要对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认用户的要求可以通过现有的计算机

  技术实现,保证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用户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3)企业的现行系统可能是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使用和计算机的系统,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详细地调查现行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具体情况,系统内部功能结构,以便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好的新系统逻辑模型,为新系统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保证整个系统开发的质量。

  总之,必要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明确用户需求,保证开发的新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的要求相吻合,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系统的开发却失败的悲剧发生。

  三分析概述

  1.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分析是在用户的要求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新系统的开发从社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可行、不可行、需要修改、追加投资、暂缓开发、分步实施等方案和结论,最后完成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一般可定义为:可行性分析是在建设的前期对工程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全面与综合的技术、经济能力的调查,判断它是否可行。

  (1)可行性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系统目标可行性分析:

  分析新系统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可行性分析:

  社会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符合国家法律、下策,是否能够与社会大系统实现良好的对接。

  ③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衡量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技术,包括系统开发人员数量和水平,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及其它应用技术。

  ④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开发新系统所投入的资金与系统投入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确认新系统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⑤管理可行性分析:

  管理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企业领导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2.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目前有关的技术能否支持所开发的新系统;新系统开发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即人力资源;硬件和软件资源。

  (1)技术支持:

  首先根据新系统的目标,考虑目前有关的技术能否支持所开发的新系统。这里讨论的技术必须是已经普遍使用的,而不是待研究的或正在研究的。

  (2)硬件资源: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资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系统开发人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及其有关的外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投入使用后,使用单位所应具备的计算机设备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对硬件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时主要考虑计算机的主机内存、类型、功能、联网能力、安全保护措施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和联网数据通信设备的配置、功能、效率等指标是否符合系统方案设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

  (3)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①操作系统的选择;

  ②编译系统的选择;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④高级编程语言的选择;

  ⑤汉字处理系统的选择;

  ⑥应用软件包的选择。

  本系统在开发前,与中心的领导和有关的操作人员密切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吸收他们的积极观点,使本系统的开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性阶段,是一个从不断认识和逐步细化

  的过程,是下一阶段的工作基础,是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基关键性主要体现在“理解需求”和“表达需求”两方面。

  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研,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理解用户的需要,确定新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也就是确定新系统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需求包括:

  (1)功能需求。确定新系统应做什么,这是最主要的需求。

  (2)性能需求。给出所开发的新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3)环境需求。这是对系统运行以及所处环境的要求。例如,在硬件方面采用什么机型、有什么硬件设备等;在软件方面,采用什么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4)未来需求。这类要求是指目前不属于系统开发的范围,但将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系统的发展可能会提出的要求。了解这类要求的目的是在开发过程中,可对系统将来可能的扩展与修改做准备。一旦需要时,就比较容易进行补充和修改了。

  四开发工具的选择

  (C sharp) 是微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最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使得程序员可以快速地编写各种基于平台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服务来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计算与通讯领域。

  正是由于面向对象的卓越设计,使它成为构建各类组件的理想之选——无论是高级的商业对象还是系统级的应用程序。使用简单的语言结构,这些组件可以方便的转化为XML 网络服务,从而使它们可以由任何语言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通过Internet进行调用。

  最重要的是,使得C++程序员可以高效的开发程序,而绝不损失原有的强大的功能。因为这种继承关系,与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熟悉类似语言的开发者可以很快的转向。

企业管理的论文8

  1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运营中的关系纽带

  要切实有效的做好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成本控制工作,就必须要明确的了解到企业所有部门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支出情况,只有在完全切实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控制方案在严格的管理措施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利润,才能够在市场的发展道路之上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在企业的运算方面,还必须要派遣专门的成本核算专员,让专员能够针对各个不同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核算,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企业明白各个环节的支出,才能够使得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迅速的发展。

  1.2成本控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大量的程序管理,其中各个不同部分之间极为复杂,如果说要保证对整个企业的统一化处理,就必须要针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多个环节进行策划,从而迅速的找出各个不同部门导致的问题原因,只有企业自身找出了各个环节的问题所在,才能够找出真正能够控制成本的措施。成本与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来说,有着必然的联系。

  2在企业管理中控制成本的方法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经济运转的快,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在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输出就可以做到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减少成本的输出就要从各个部门开始,制定成本输出的措施,从企业运营的各方面抓起,不仅是财力上,人力物力也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说合理裁剪员工,让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团队更加优秀,裁剪掉不干实事,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浑水摸鱼的员工,从而减少企业人力上不必要的开支。要降低成本输出就要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入手,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和政策办事,缩减开支。一般情况来说,降低了企业运营中的成本输出,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就做好了一半。所以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先降低企业运营中的成本输出。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受到影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对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问题进行控制。

  3健全工作体系,大力提倡成本控制观念

  因为企业中部门多,员工杂,要做好企业管理,首先就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负责点,做到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目标。但是这只是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如果要做到成本的控制还要依赖于企业管理人员大力提倡成本控制观念,让每个员工在行为上意识上约束自己,将成本控制观念置于心中。只有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约束自己,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运营,资金的提升,从而扩大企业的规模。

  4从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的开支入手

  要做到企业管理中整体的成本控制就要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因为只有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输出,才能做到整体的成本控制。在一个企业中不光要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还要想在做好的前提下怎么控制成本,毕竟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资金运转是无法持续发展的。降低各个环节的支出,要了解产品、技术、市场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输出实际情况。企业要发展就要合理降低企业运营中每个环节的支出,真正发挥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提升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5强化管理制度

  控制企业的成本输出,要强化管理制度。首先从高层的管理人员入手,因为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只有管理人员自身在工作中重视成本的控制,以身作则,才能使企业每个员工信服,从而形成成本控制的观念,真正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工作中,促进企业的运营,加大企业发展规模。

  6总结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道路,企业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领先地位,就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寻求减少支出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直接将成本控制在一个良好的范围之内。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严格贯彻在每一个环节之中,成本的把控必须要整个企业方位的协作,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成本进行管理,促使企业能够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领先地位。

企业管理的论文9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国内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拓宽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今天,如何制定精细化的生产运营计划,理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企业的生产调度与运营计划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出的品种、质量、数量及进度等的要求,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的纲领,是确保企业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SH 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SH 集团能够实现煤炭、铁路、港口、航运、电力、煤制油煤化工等业务板块的产、运、销协同管理,提升集团业务一体化整体运作能力,借助该系统能够具有更加完善的生产运营计划,从而便于统一指导集团下属各个业务,打通各业务板块接口,实现集团产业链工作流的顺畅流转。通过制定精细的生产运营计划,对于挖掘集团各业务潜力,提升业务效益,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2 生产调度计划管理方法

  在生产计划方法探讨的研究领域,我们参照潘国燕、廉海涛论述的关于新型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优化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智能模拟在生产计划优化的应用,同时针对潘国燕以及张刚论述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一规律,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及采峰、曾凤章论述的解决传统的流程型生产管理方法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调度运营管理的优化方法。在生产营运管理方面,集团公司正在从分散、独立的管理模式向集中、统一的模式过渡,主要是对个相关板进行集中的指挥协调,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达到集团总部对资源状况、物流过程的动态跟踪,对生产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对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

  3 生产调运与运营监测系统的`设计

  针对集团公司生产运营现状及应用背景及需求,该系统首先建设一个基于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调度记录、生产日报、物理文件以及生产计划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其次实现各个二级单位具体生产报表统计功能,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地统计。同时系统还因借助物联网这一新兴信息化手段对SH 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使其创造更多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1 可行性分析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要开发一个管理系统有多种方法,本系统主要使用Ajax 技术以及MVC 架构技术进行开发,这些技术体系相对成熟,运行稳定,而且参与项目的主要人员均受过专业教育和实践经验。并对其它相关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系统设计之初,对硬件的需求为一台可以运行Eclipse4.0 以上版本的普通PC机即可,服务器端需要可以稳定运行Tomcat 7.0 的操作系统。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所需完成的要求出发,通过相关调研,整个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生产运输计划管理、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以及运营监控管理这样四个方面

  3.2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对系统所有用户的注册和密码设置的管理,用户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其中,系统维护管理主要是负责对系统基本信息的备份与还原以及系统日志的管理,

  3.3 生产运输计划管理

  生产运输计划管理是整个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通过该功能神华集团总部可以对整个集团公司在内的各个分公司,按照上一年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要求,分别对生产运输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进行录入和修改等操作,并在审核通过后,将其公布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询.

  3.4 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

  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主要用于该集团公司所有二级单位对自己单位当日具体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填报并上传,集团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调度处值班人员点击导入,数据直接导入系统,之后便可生产报表。

  3.5 运营监控管理

  运营监控管理是整个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该系统可实时采集作业人员及作业设备等各类信息,并根据后台动态设定的管理规则,实现超限报警、人员定位跟踪、报警处理等功能,可支持对相应设备的互动和控制。

  4 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设计

  整个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的是B/S 结构来进行设计的,服务器端分为数据服务器、加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备份服务器这样四个部分,备份服务器主要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通过多路数据的实时备份,保证了相关生产运营信息以及监控信息数据资料的详实和安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整个网络主要采用相关的电子密钥以及加密方式来对其整个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因其可以直接在公网上进行传输,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暂定采用内网专线。

  5 结束语

  通过建立SH 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调度各部门的信息高度集成,并通过各种基础数据及其数据关系在线生成报表和台帐,为各板块的生产与运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的论文10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性管理策略,才能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浪潮推动下,经济管理在企业运转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抢占市场份额,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急需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综合实力,以适应市场的竞争。所以,现代企业最应该做的就是了解自身的特点,进而合理安排经济活动。可以通过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产品价格的制定,降低企业经济活动使用的费用;另一方面要以员工为重点,合理分配薪酬福利,鼓励员工积极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市场是一个整体,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前提,科学建设企业制度。经济管理制度是经济活动开展的基础。它能够明确经济活动发展动向,还有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效益。

  二、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1、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由单一的业务逐渐扩大到多种业务,产品结构也不断升级换代。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一味地采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企业经营者大多数采用垂直式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信息的快速传达,造成决策失误。这些企业经营者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必定会限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在很多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安排缺乏有力的监督、审核,导致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力不高,执行不规范等现象的产生。不仅如此,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发展速度比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速度要快,因而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本企业的生产发展不相适应也是企业经济制度不健全的表现之一,同时也阻碍企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产生,企业内部管理职权的不明确不仅会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滞后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产生,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工作气氛,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导致企业发展的停滞不前。

  3、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人力资源的绩效制度不健全。在有些公司,公司的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新入职的员工,而缺少对老员工的再培训,致使老员工的观念和技术、知识等更新较慢,阻碍了老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还有的一些公司,绩效制度不完善,企业员工的贡献并不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让企业员工感到不公正,对企业的印象变差,对企业丧失信心。

  三、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分析

  1、企业要明确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步伐的战略规划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步伐的战略规划是必要的。因此,企业的领导层要具有长期发展意识,从长远出发,避免为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的现象产生。同时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企业全员的培训力度,更新企业管理层的经济管理观念

  对企业来说,要想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通过科学的、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为此,就要加大对企业全员的培训力度,不仅是职业技能培训,还要加大对企业全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保证企业全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以此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在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更新企业领导层的经济管理观念,以便保证管理层所作出得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并且完善。首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就要保证严格、科学、合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要将经济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并且针对日常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内容、做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要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调整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对于仍处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来说势在必行。新的管理组织结构应改变传统的垂直型的特征,向扁平化发展。传统的垂直型的管理组织机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通常是由厂长将销售、财务、人事、行政等决策权集中一人之手。这种组织结构会造成信息传达缓慢、监督不到位、个人独裁等诸多弊端。而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之一。这种结构改变了传统的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增加了平级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费用、扩大管理幅度的优点。对于企业而言,管理组织结构形式会受到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实力、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挥各部门应有的效率,适宜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才是最好的。

  5、单位要树立合理的思想理念

  单位的负责人要具有优秀的思想,要切实的认识到经管活动对于单位发展的关键意义。高层人员要将眼光放远,而不是将其放到一些短时间的利润之中。要高度的认识到除了可以从运作中获利之外,还能够通过提升资源的使用性等层次中还获利。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要有合理的思想。

  当其思想合理以后,要经由教育和宣传等活动将管控思想传递给所有的工作者,由此保证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可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遵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6、及时调整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保证管理策略的与时俱进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不仅要解决企业内部经营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要在适应是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步伐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为此,就需要企业根据其发展势态及市场情况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方法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转变,在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方法具有正确性的同时还要保证管理策略的与时俱进,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在企业内部的可操作性,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创造助力。

  7、加强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阶段。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效、便捷、实时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经济运行,规避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减少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失误。利用信息化管理,企业高层还可以和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实时对话,充分听取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了解企业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据此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作出调整。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环节,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

  结束语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市场化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发现并解决管理中所产生的问题,才能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常新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讨[J].决策与信息:下旬,20xx(5).

  [2] 张贵英.基于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商贸,20xx(5)

  [3] 孙建立.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xx,12

企业管理的论文11

  企业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的定义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教学效率是指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通过履行管理职能来调动其他要素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目标。

  一、通过计划职能,完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职能是教学组织管理的首要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内容,学完之后将得到什么,把教学目标明确的告知他们。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教师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生成、评价教学效果等。所以,制定教学目标一是要合理,二是制定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做。只有带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竞争力,并真真切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提高,学生才能与教师配合一致、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在课堂上只是关心实施自己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时间分配不给学生一点机动的余地,唯恐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后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局面。其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目标去确定要讲的内容,根据计划去确立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讲述切合实际的内容去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所教学生的充分认识;要有反思能力,写好教后记,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组织职能,稳定课堂纪律

  组织职能是计划职能完成的保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组织施教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组织学生学习的各种形式,如个人的、集体的、课内的、课外的等等,起到协调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要素,协调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课堂环境、授课信息、教学目的与计划等使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相互协调起来。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利用信息反馈及时疏导、调控教学流程中的各种问题、偏差,把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形成协作系统进行整体运作,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教学活动整体最优的目标。

  在班级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开学的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建立有效地考核制度:一学期终了,考试成绩占70分,日常成绩占30分,考试成绩与日常成绩综合归入档案。其中日常成绩包括按时上课和下课,共计分10分(一次迟到早退扣一分,旷课一次扣3分);课堂表现共计分10分(课堂违纪一次扣1分);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共计分10分(作业未完成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教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体制,这是顺利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只有制定并能够坚持执行完善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才能使课堂教学体制能够有规可依、有章可行,才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三、通过领导职能,发挥教师的影响力

  领导在管理学上解释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教师作为带头人按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前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督促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有学者认为,“发展到今天的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

  具有领导力的教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在学习上,心理上、思想意识上给予学习指导,发现自身的潜能,而且在生活上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帮助、激励学生。在与学生的动态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就会尊重、感激、喜欢教师,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他们才会“爱屋及乌”,而对该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由衷地去欣赏学生,并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开展好课堂教学。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信任教师,这样的班级组织才具有真正的凝聚力,课堂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四、通过控制职能,确保教学目标实现

  控制职能是指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随时将实际执行情况同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工作偏差,进而采取纠正措施来调整原有计划,以保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活动系统各要素是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的,有的因素还是不确定的。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偏差、发生了多大偏差、应采取什么控制职能,教师通常采用观察、与学生对话、提问、收集意见、批改作业等具体措施进行补救与调整,以确保计划完成。

  五、通过激励职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激励通常和动机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动机的`一种手段。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目标就是激励过程的起点,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向着既定目标采取的行动。达到了目标,需求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学生的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教师必须使学生形成这种需要。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处事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必须要注重正向激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如果一味地使用负向激励的方法责备、谴责学生,必然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有可能先对任课教师产生厌恶,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为他们分配一些与本课题相关但又各不相同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并且通过大量地、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总之,将教师的教学课堂比作一个公司的业务团队,将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些技巧和管理思想渗入到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各种职能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企业管理的论文12

  1国内航天企业生产管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航天企业对近来国内较为成熟的卓越绩效、6σ、精益生产以及TPM(全面生产管理)一系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实行了重点调研,并得出结果。这些方式均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精益生产、6σ、卓越绩效的切入点更倾向于某个具体的工作领域;推动的方式也都采取从上至下,主导完成系统构筑的模式;用来进行管理的工具对专业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加大掌握和普及的难度;改进过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标准模式,如若企业不具有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将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2全面生产管理综述

  全面生产管理是把设备、人员、现场、现物等一系列制造企业的核心要素作为切入点,企业中全体成员、全部系统地参与,此活动涉及企业中的每个领域,主要包含专业保全、自主保全、焦点改善、初期管理、品质保全、事物改善、环境保全和人才培养等8个方面的内容;推动的方式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循环并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观能动性;管理的工具主要采用深化应用常规性或一般性的方式,技术操作更易被接受及掌握,有助于推广并普及;改进的管理模型相对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在原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较为迅速的构建全局改善系统,以便全面改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全面生产管理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设备维护管理活动,它着手于加强对设备进行维护及管理,且关注点在现场,注重人与团队作用的发挥,从生产系统管理的改善、强化,拓展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达到企业生产的极限。全面生产管理具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使用的推行办法,如此,企业能将自身相对薄弱的基础和复杂系统的先进管理方式有效地衔接。不仅循序渐进,而且还能够不断获取改进成果,个人、组织和企业均是最直接的收益者。全面生产管理拥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然地渗入到各种管理行为中,有效地避免工作推行中的阻力。另外,全面生产管理注重全员参与、预防管理、细节入手、持续改进、自我完善,实行全面生产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水平及能力,还能够成为高效推进精益生产、6σ、卓越绩效等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支撑。因此,为有效应对航天企业生产管理遇到的各种挑战,必须要推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即全面生产管理。

  3优化方法

  要想保证全面生产管理在航天企业的推行能够取得成功,各个航天企业必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作的推行和任务的完成相结合、今后发展和当前工作相结合,把推行全面生产管理贯彻到企业已有的管理系统中,以此打造有效务实且拥有自己特色的'推行全面生产管理的模式及体系。因此,要不断的统一思维方式、制订总体计划、强化组织领导、设计实施的步骤并制定激励机制,开创令人满意的推行基础和氛围。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广泛教育、深入动员、体系建设、全面培训、交流研讨、科学评价、团队建设、追求卓越、人才育成的办法来破除障碍,勇往直前。全面生产管理模式的推行活动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即:推行试点、自主提升、导入推行、追求卓越。另外,企业还要根据全面生产管理理论模型自身的特点,逐渐建立适应自身的全面生产管理的框架。

  4结语

  各航天企业在推行全面生产管理中,已经形成了具备新时期航天特色的全面生产管理模式,近几年工作的落实让全面生产管理模式在5个具有支柱性的实践方面获取了很好的成效。这5个方面分别是:设备保全方面、改善提案方面、人才培育方面、综合改善方面及6S创新方面。各航天企业全面生产管理工作的推行也将继续贯彻落实前两个阶段,以期将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运用于全面生产管理的活动模式与工作系统,推动企业中各种基础的管理迈向更高的水平,使企业的全面生产管理工作更为有效,为国内航天企业全面生产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管理的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诸多新型的大数据技术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但是经实践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企业整体经营将会很难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就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改进方式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决策体系不完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各个领域的企业已经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信息搜集能力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决策水平。但是经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体系极不完善,不仅无法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也无法准确有效地认知到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相关的企业领导者只是单一的重视经营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决策体系的优化工作极为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的管理决策体系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制定的管理决策也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2.大数据管理人才缺失

  从本质上来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第一执行者,大数据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经调查发现,现阶段各个企业内部的大数据管理人才数量很难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同时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难有效地掌握大数据管理技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大数据人才培训部门,同时企业领导者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极为不重视,进而导致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量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极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信息交流渠道单一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是企业发展与管理的重要资源,企业只有获取到所需要的发展信息,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同时企业的管理工作也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既定管理目标。但是经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过于单一,大多数企业只是单一的构建起了电话客服部门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无法有效地建立起网络交流平台,进而导致企业搜集信息的实效性以及准确性偏低。同时在内部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沟通协作交流平台,导致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无法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进而导致诸多管理问题存在于其中,降低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

  1.优化管理决策体系

  管理决策体系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决策的主要依托点,只有在完善企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体系的支持下,企业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优化企业内不承担管理决策系统,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与企业的管理决策系统相融合,进而保证企业的管理决策系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进行数据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云端数据结构的优化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从数据信息库当中选择出自身所需的信息,并依照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模拟处理,以此来保证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

  其次,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管理决策模式,在实际进行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当中,要准确有效地认知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地探究数据变量的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对一些具有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建模处理,以此来降低决策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进程。

  最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进行管理决策体系优化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大数据技术的特征,有意识的将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构建出信息化管理决策体系。以此来保证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用性,进而实现管理模式的优化目标,促使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2、重视大数据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市场上所竞争的内容已经由原来的产品竞争以及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只有在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支持下,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大数据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此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内部大数据人才的储备量,首先,相关的企业领导者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准确有效地认识到大数据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的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训部门,为人才培训部门的建设工作提供必须要的人力资源支持以及资金支持,以此来保证人才培训部门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引导企业内部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当中,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明确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内容,将培养出大数据管理人才作为主要培训目标,将大数据管理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创新理念以及行业准则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以此来保证人才培训工作的规范性以及科学合理性;最后,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系统的职前培训,对于企业内部的在职员工进行定期的在职培训。

  在实际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行业准则、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理念,准确有效地告知给每一位受训人员,使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创新能力。在进行在职培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一些新型的大数据管理技术,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向告知给每一位受训人员,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保证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能够获得持续有效地发展。

  3、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交流平台

  企业在实际发展与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论是内部管理部门之间还是企业与社会群众之间,都必须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市场当中获得持续有效地发展。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数据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其一,构建起良好的公共交流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中建立其专项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将企业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产品信息等进行公布,同时还要在平台中构建起信息交流板块,保证消费者能够有效地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地完成信息披露工作,进而保证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二,建立内部交流协作平台。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建立起专项内部交流管理平台,引导各部门积极努力的参与到内部交流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当中。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在平台上发布自身部门的管理信息,以此来提升各个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发展走向,只有有效地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企业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研究上,结合时代背景特征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以此来保证企业能够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婉姬.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9(21):108-109.

  [2]孙爱婷,吕乐锟.浅析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3(23):1-2.

  [3]王应黎.浅述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J].财经界(学术版),20xx,(4):50.

企业管理的论文14

  【摘 要】制药企业项目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制药企业项目管理,是强化制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制药企业会计行为、保护制药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手段之一。文章主要针对制药企业项目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制药企业;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发展趋势,会给制药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决策,对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监控,更柔性的组织结构,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方式,促进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制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行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管理有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制药企业竞争力。

  1、制药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制药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制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GMP和IS09000标准标准。GMP概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为制药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药品GMP认证的制药企业逐年增多,TQM 弥补了GMP无法用数据来量化质量标准的不足,各个企业实施TQM,直接量化工作,从表面上改变了一些现有流程。

  1.2实施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可利用的资源状况不明确

  在很多制药企业里, 通常采用按传统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 各职能部门均为独立管理, 且控制范围有限, 加之信息不畅, 难以明确其他部门可利用资源的状况和整个企业的资源状况而通常一个项目的完成要靠不同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 不明确可利用的资源状况就无法最大限度调配资源, 从而影响效率。尤其在一个企业同时有多个开发项目,甚至多个产品线的情况下,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更是成了问题。

  (2)信息沟通差

  很多制药企业采用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 其组织结构是职能型结构。这种结构常存在较严格的命令关系, 即每个员工只向自己的直接领导汇报, 再由他向上级汇报, 如此一来沟通就复杂化了。以最简单的一种情况为例, 在某一项目过程中, A 部门中的工作人员遇到问题, 需要利用B 部门的专家资源, 其解决途径至少为: A 部门员工—A 部门经理—高层经理/ 部门经理会议—B 部门员工, 该员工完成此项工作后又要按此路径返回。复杂情况的沟通流程就更麻烦, 效率更低。

  (3)TQM 文件或其规章制度过于空洞

  制药企业制定大量的TQM管理文件、生产和操作的技术类的文件,其目的是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更有力的保证药品质量。然而一些企业照搬别人的TQM文件,和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偏离,造成运行模式脱节,可操作性不强;TQM文件成了摆设,员工对文件理解的不够透彻,或对需要记录的东西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导致文件的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准时,无法形成合理的、严密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4)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得不到很好运用

  TQM 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或者说是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按照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现有工艺,找出存在的不标准的药品流程;②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③分析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④商讨对策,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⑤采取相应的措施,执行处理计划;⑥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⑦总结工作过程,分析存在药品不合格原因,完善药品质量标准;⑧工作遗漏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2、制药企业项目管理

  2.1 厂房设施和工艺布局的设计工作

  质量管理的观念贯穿了厂房的设计、建造及运用的全过程这一观点是制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个重大区别。药品生产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 在厂房设施的要求上根据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洁净度要求; 在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 要涉及到许多的技术细节和管理规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 都可能导致药品生产不符合质量要求, 也就是可能生产出劣质药品。因此, 药厂的`设计必须根据GMP的“标准”和产品的特殊要求设计建造厂房。如果厂房设计、通风及设备等方面达不到要求, 生产过程就容易成混淆、交叉污染或微生的污染:所以, 从厂址的选择、洁净厂房的布置到具体的工艺布局, 企业在设计时都要按GMP的“ 标准” 来执行。

  其次是建造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洁净区的内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 无颗粒物脱落, 耐受清洗和消毒; 对直接接触药品的机械设备、工具、器具的选用对药物不发生变化的材料制造。如果建造出来的厂房设施不符合这些要求, 那么在此环境生产出来的药品就无法全面保证质量。因此, 质量管理部门要充分参与厂房设施和工艺布局的设计工作,及早提出不合理的地方。

  2.2 建立符合GMP要求的管理系统

  制药企业必须按GMP“ 标准”和产品的要求建立实施GMP所需的职能部门并以文件(标准) 的形式赋予它们各自的工作职责。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一个对生产全过程施加影响从而保证药品质量各个要素的主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制药企业一般将质量管理部门独立于生产部门, 建立相互督促检查制度, 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部门担负着从质量保证的角度监督、协调企业各种与质量有关的行为的任务, 负责有关质量政策的制订、质量水平或目标的确定以及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织和措施。

  例如广东某制药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 成立了质量管理中心, 主要负责公司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和质量检验、质量研究提高及质量标准制订报批工作及GMP 认证工作。这套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了从原辅料采购开始, 及生产质量管理至成品销售后的跟踪都是独立行使管理职责的, 这样判断质量问题时不受外界干扰, 既有利于对产品质量把关, 也有利于质量检验系统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更有利于检验人员技术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在各生产车间派驻质量监督员,对药品制造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 检查生产工序各阶段的质量, 发现问题, 有权要求车间马上整改, 如发现重大问题, 有权制止车间继续生产, 杜绝了“ 检验把关” “ 生产闯关” 的现象。例如公司内的一个生产车间, 质量监督员在检查包装材料时, 发现有个别纸合漏印批号,就当即要求车间停止生产, 将用于包装该批产品的两万多只纸合全部逐一检查, 把空白的纸合挑拣出来, 并要求车间查出事故的原因。车间管理人员按质量部门的处理意见, 马上派人翻箱检查并调查事故原因。

  经调查, 原因是打印该批纸合时, 印合机出了小小故障, 有些纸合连带通过, 没有印上批号, 操作工没有及时全面挑拣,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由于质量监督员的全程监控和车间的及时处理, 消除了一起质量事故隐患。 此外,制订一套完整可行的GMP 软件标准非常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管理规范都来源于软件的规范,软件管理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原辅料入厂、成品出厂到产品销售各个环节,都应按文件要求进行运作,做到一切生产过程均按科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办理,保证标准化。

  政府的行政监察力量也能有效地督促制药企业GMP 的实施,省、地、市制药监管部门每年对企业自检情况进行抽查,力求将GMP 认证检查、复验换证工作与企业关、停、转相结合。有关部门应在新产品研发立项和资金配套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空间,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3 严格按GMP 要求管理

  GMP 的理念和实践告诉我们, 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于药品制造的始终。从原辅料供应商的审计到成品的最终质量评价;从成品的发运到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药品撤回;从生产过程的监控到企业的自检, 质量管理活动无所不在, 质量管理的职责已经融人到参与药品制造的各个部门的所有员工的职责中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求制药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以制定出来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企业的资源。通过要求各级人员执行“ 标准”, 将保证质量的各种措施落实到与产品质量机关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按“标准” 实施过程管理, 以实现过程受控的目标。同时, 过程管理遵循动态法则, 把质量控制的重心从以成品检验为手段的质量把关转向工艺过程控制。

  2.4 坚持开展QC 活动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广泛、深人地开展QC 小组活动, 这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群众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开发人类资源、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良好组织形式、是解决技术质量关键,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对职工实行自主管理、增加企业凝聚力、结成企业职工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强有力的纽带。

  3、结束语

  总之,制药企业项目管理是现代制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药品质量管理理论。实施GMP是一个逐步深入的动态过程,其本身也在不断深化中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本文的点滴体会能给同行些许帮助和启发,希望我国会涌现出更多、更强的制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制药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蕾蕾;我国医药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01期.

  [2] 王东梅;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xx年.

企业管理的论文15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不断地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将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企业发展;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好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如何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健全以及有效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一、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概述

  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其中,竞争激励属于一种鞭策性的机制,是企业淘汰落后、鞭策平庸、鼓励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激励机制可以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目标激励就是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合适的目标,将员工的工作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因此,企业要重视目标的设置,同时要保证所设置目标的可行性、阶段性和合理性;精神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的激励,包括认可、表扬、晋升、授权等,良好的精神鼓励可以给员工提供归属感,抓住员工的心,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工作;物质奖励则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对员工进行激励,让被激励者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比如利润分成、股票期权、津贴、奖品、资金等[1]。

  二、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目标,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指标。企业实现了目标,也就意味着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得以完成。企业发展目标无论是对前期全部工作的总结还是对后期工作的部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样也就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现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地完成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打乱,员工的发展积极性也会备受打击,这对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2]。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可以将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都能有效地调动起来,帮助员工将自身的工作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保障[3]。除此之外,还能让员工享受到相应的红利和报酬,有利于让员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在当前激烈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环境中立足于不败之地。而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及工作激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效益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创造出来的总体价值。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管理激励机制能够让更多的员工在科研管理和生产销售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强度,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当中建立和实施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可以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在这种良好工作作风的影响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同时,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改革,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可以引导企业稳定、健康和快速地发展[4]。

  3.有利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其竞争优势也就越强,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也就越能站稳脚跟。如果企业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物质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不仅可以将企业当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逐渐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能吸引到很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将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除此之外,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在企业当中创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传递正能量,那些业务能力差、文化素质低的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业务素质以去适应企业的发展[5]。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实施策略

  1.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一个缺失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如同一堆散架,所有的力量都无法集中起来。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价值观,在工作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从而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包括立业使命、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经营理念、宗旨、精神等一些基本内涵,其中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观对员工的行动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6]。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体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企业积极健康地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健全并有效地实施激励机制,必须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精神激励作用、奋发进取精神效应和高昂的情绪态度。除此之外,企业积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形成特有的标志,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效应。

  2.领导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激励机制的健全以及有效实施不仅要靠企业员工的配合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领导的科学指导和以身作则。领导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在企业当中树立权威。首先,领导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企业里的规章制度要带头遵守,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经常到企业当中的一线岗位上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利用自身干部的实际行动,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除此之外,企业的领导还要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普通工作岗位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将某些个别优秀员工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让全体员工向榜样学习,学习榜样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并且在不断对比中寻找差距,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激情,全面提高员工个人素质。

  3.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注重对人主体地位的突出,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将人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和谐企业目标的实现。激励机制实施的主体是人,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要从多个角度和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将那些可能影响员工团结的因素及时地排除掉,给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安全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有效配合,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员工积极配合激励机制的落实。譬如,当员工生病或者生活条件困难的时候,企业可以派人进行看望,保证每一个员工的家庭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不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在员工过生日的时候,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慰问,并且送上美好的祝愿。总而言之,企业要努力践行“三不让”承诺,第一,不让企业的员工看不起病;第二,不让企业员工的子女上不起学;第三,不让员工家庭在贫困线以下生活。通过这“三不让”承诺的践行,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感,这是落实激励机制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企业在做一些重大决策前,要了解员工的建议,降低人才流失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还有利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要对此加以重视,首先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次要充分发挥领导和员工的榜样带头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激励机制的价值和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宗仁,郗英.设备管理激励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刍议[J].中国设备工程,1996,(7):10.

  [2]葛明磊,李源.科技企业创新人才管理的动态演化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22):11-12.

  [3]刘启军.激励机制在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8):54-55.

  [4]汪洪艳.绩效考核政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化的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xx,(10):67-68.

  [5]闫琰.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20-21.

  [6]何旭辉.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xx,(3):33-34.

【企业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的论文05-27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02-21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11-03

企业管理的论文(精华)05-28

企业管理论文05-20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7-20

【荐】企业管理论文05-2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5-21

(精华)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