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4-06-20 16:23:54 财务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财务管理论文(优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管理论文(优选15篇)

财务管理论文1

  摘要: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以推进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从会计核算、流动性、信息统计以及预算等方面入手,探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内容及方式,以全面提高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托媒条件下的科技转型逐步实现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进步,商业银行若想要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型,对计划实施高效化管理,从而沉着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会计核算管理

  1.新常态下会计核算管理所遇到的瓶颈

  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投行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不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不断优化调整,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金融衍生品为例加以分析可知,表外核算是当前市场经济中衍生金融的主要工具,监管部门仅仅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信息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品存在较大风险,这与会计核算缺陷存在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是确认与计量的重要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确认方式,导致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谓会计计量,主要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对经济业务及其结构进行准确计量,而货币计量规则难以实现,导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计量难度,此种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操作标准尚不统一,银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科目调整与会计核算内容调整后,商业银行表内外余额波动较大,相关监管部门也只能够通过报表对银行余额变动情况进行监督,难以进行实时把控。相关操作人员会计知识的不足,也是滋生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因素。

  2.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制度及相关规定,结合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及业务操作标准,进而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行动态化管理与控制,确保大额支付以及应收应付款挂账等事项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报批。在原有业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完善会计核算程度,柜台及相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且规范的填写会计凭证,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核算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账务核对以及相互监督等方式,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点,应当通过设置台帐记录等方式,对规划、预测、计划以及控制监督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全面提高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效率,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当前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对银行内部人员岗位进行有效梳理,争取实现内部科学化、规范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对现代信息科学进行合理利用,优化调整商业银行新老业务的控制方式,并建立事前控制系统,切实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二、新常态下的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利润空间下滑问题,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头寸预报的准确性,确保结余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运行需要各项存款来支撑,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要求对企业及个人进出款进行准确预报和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受上下传导会受时间限制,以及客户进出款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流动性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在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流动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促进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通过上下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剩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及时对体系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切实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进行合理安排,适时调整理财资金池比例,对同业业务进行科学化梳理,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财务杠杆的收益。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当对央行各类政策工具及市场融资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切实扩充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监管要求及抵御风险的实际需求。

  三、新常态下的信息统计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处于新常态运行环境下,信息统计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新利润点,信息统计数据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现状,从而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及流动性风险规避的准确性,对于商业银行科学决策以及业务结构调整也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1.信息统计管理的不足一是时效性不足。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过程中,受到数据传达方式、系统运行以及监管层数据共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不足,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影响信息统计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部分报表涉及到人工调整和填报,并依照人工方式进行校验,往往存在一定疏漏,此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往往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开展数据的采集汇总检验等工作,综合管理效率较低。2.信息统计管理相关建议注重系统开发,尽量避免手工填报数据,以避免类似于总分支机构汇总数据无法配平等情况;注重人工培训,人员设置应合理、注意新老员工的数据信息移交。同时,应当加强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统计培训,以提高信息统计的准确度;注重数据共享,由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跨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因此在信息数据共享上(包括银行内及银行间)也应加强,以避免例如不良客户跨地区或跨行瞒骗授信或单笔抵押物重复瞒骗质押等情况;注重基础数据部门信息准确度,相关基础数据统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维护及汇总工作。

  四、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

  影响预算管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相互串用因素,三是战略发展因素,四是风险因素,五是经济波动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考虑“木桶效应”,即积极挖掘弱势业务的潜力。在管理上,建议施行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并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反馈。定期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不断对其补充和完善。预算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执行完善的风险预算管理制度和具备科学的前瞻性思考及判断。通过一系列包括设立合理目标、合理建立风险矩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反馈处理问题、分析后出具风险排查报告等步骤实施风险预算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流动性管理、信息统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科学化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小梅.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通讯,20xx(35).

  [2]周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分析[J].财会研究,20xx(6):53-55.

  [3]刘喜文.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转型[J].农村金融研究,20xx(6):40-43.

  [4]常国华,谭道伦.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J].中国市场,20xx(14):95-95.

  [5]陈晓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转型的研究[J].会计师,20xx(21):46-47.财税研究

财务管理论文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企业在这一时代背景中,务必做好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以此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这也是企业顺利转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基本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互联网+时代,然后总结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常见问题,最后提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1引言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占据主动的竞争地位,务必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流程,这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本文探究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时代介绍

  “互联网+”时代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互联网+”时代特点表现在三方面,分别为信息透明化、信息数字化、经济平台化。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掌握合作对象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能利用云技术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此外,企业通过搭建互联网经济平台强化财务管理,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3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常见问题

  3.1财务管理模式单一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优化财务管理值,务必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单一,财务管理思想、财务管理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补充,进而财务管理工作会频繁出错,最终财务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3.2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互联网+”时代在财务信息获取、分析、存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如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抑或是财务工作者信息安全维护意识淡薄,那么财务信息丢失概率会大大提高,导致财务管理创新效果与预期要求相差甚远。

  3.3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较慢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然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速度未能及时跟进,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仅形式化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按照原有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组织资金筹资、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长此以往,企业财务管理会陷入混乱状态,这对企业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4“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过程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互联网+”时代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这不仅能减少财务管理创新阻力,而且还能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目标。

  4.1筹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首先改变资金筹集思想,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宽筹资渠道、增加资金数量,这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持续推进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然后,企业拓展筹资工具,根据当前运行实际在证券网站发放证券,这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引导。最后,合理控制筹资成本,借助互联网技术组织多样化筹资活动,促使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能为接下来投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4.2投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实现投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时,应全面考虑投资回报率,尽可能提高企业现有资源利用率,创造并珍惜投资机会。同时,企业适当优化产权结构,以此实现资源共享,调动投资主体参与财务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并且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这对投资项目增加有促进作用。此外,扩大投资范围,投资主体借助网络搜索适合的投资项目、分析投资项目反馈信息,以便为财务管理创新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4.3营运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在资金营运方面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精细化管理营运资金,这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负担,而且还能缩短营运资金管理目标实现的时间,经营成本能够得到合理控制,最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目标能够及时实现。搭建财务管理大数据平台,以此监督资金营运情况,一旦发现资金出现营运问题,应及时解决,必要时结合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具体落实。

  4.4分配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

  要想实现资金分配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目标,务必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对以往烦琐的业务流程重组,打破绝对的部门界线,同时,构建流程型群体,确保企业财务、业务、决策能够统一进行,引导企业资金流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互联网+”财务管理业务于整体供应链,省略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供应链与财务管理间的整合,最终企业资金能够合理配置,资金分配效率能够大大提高,此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目标能够及时实现。除此之外,企业财务工作者还应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在创新性财务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处理财务数据、共享财务信息,同时,财务人员应结合市场变化情况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这不仅符合财务创新性管理需要,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优化财务管理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企业为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增加经济效益,在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方面落实财务管理创新工作,这不仅是对以往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还能丰富互联网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这对互联网技术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创新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财务员工综合素质、创新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稳步推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雯.试论“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市场,20xx(28).

  [2]邓典雅,祁明.“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通讯,20xx(5)

财务管理论文3

  一、网络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网络技术应用到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多的重大影响。就其中几点突出影响,笔者大致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资源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之所可以获得较大利益,是因为其掌握着核心技术与资源,让企业在投入小资本的基础上获得大收益。网络提高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交流,让企业相互之间得到信息共享,提高生产质量,同步受益。

  (2)财务管理流程方面。

  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中需要人工收集财务信息,银行转账或当面现金交易,不仅工序繁杂,难以避免出现各种失误。借助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可以实现网上出账、电子对账、实时信息搜索等功能,整个流程高效省时。

  (3)财务处理方法方面。

  应用网络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将在网上进行。企业各项活动,从资源的采购到交易结算等整个过程都利用计算机完成。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如财务预算、分析与危险预警等都得到巨大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处理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4)财务制度方面。

  中小型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缺乏明确的标准与依据。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国家关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准则,为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必将作出巨大调整。

  (5)财务管理安全方面。

  网络是把双刃剑。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质量,获取更大利益。然而在此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病毒入侵、机密泄露、计算机诈骗等事件多发,给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带来很大的打击。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创新

  针对前文提到的网络环境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笔者通过查找分析,结合自己的思考,先给出以下相应的创新建议:资源共享与保护。网络化实现了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但是对于核心资料技术,企业需要保守,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企业保守相关核心机密,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人恶意窃取资料,以获得非法收益,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创伤。重组管理流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早已不能适应新网络环境下的经济发展,企业有必要建构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企业将管理流程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合并重复流程、删减多余流程,设计新型快捷流程,在传统财务管理的思路上增加新手段,实现企业最优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优化财务控制机制。“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几乎完全掌控在高层领导者身上,重大财务活动都需要领导审批之后才可施行。这阻碍了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不利于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排除人为思想观念与习惯的影响,将财务信息与网络技术结合,有利于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方法,纠正企业管理弊端。推行新制度。财务管理必须有纲可循,如此才能尽可能避免财务混乱,责任归属不清等问题。前文提到的其他方面的财务创新,都需要有具体的、可执行的财务制度做依靠。一方面,国家需要应对新环境、新挑战为我国中小型企业量身制定新的有利于保护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自身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从组织到处理等过程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让企业实现财务清晰,有章可循。加强安全管理。应对各种恶性攻击与信息窃取行为,企业要加大安保投入,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措施。首先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此外,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必要时对其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反攻击能力。建立网络防火墙,防止企业网站遭受恶性攻击。最后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鉴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三、结束语

  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模式,而要顺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自我调整与优化。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管理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获益,也刺激更多的企业加大对网络环境变化的重视。在新时代的竞争下,企业要借助于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让企业在社会的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以实现更大的跳跃。

财务管理论文4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要素

  (一)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要素

  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在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教学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水平。

  (二)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观要素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实施教育的角色,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中,从学校的学生角色走向学校的教师角色比重较大,这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胜任。高校趋于这种形势,需要全方位激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对已有的双师型教师应持续提供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实现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

  (三)校内———评估的主要客观要素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异常突出,本专业学生人数规模扩张迅速,但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增速无法与之匹配,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国内部分财务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校内实验室,配备适合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特点的软件,如:企业商业对抗模拟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财务与会计实验室,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等。通过实验室的仿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校外———评估的`次要客观要素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张给校外实训基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与学生人数出现了较大落差。由于校外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岗位涉及企业隐私,大多数实训基地岗位无法提供学生于专业匹配程度较高的实习岗位,导致实训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四大因素相互依存,在对各要素的评估过程其评估方法相互渗透。具体的要素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如下表: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高

  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主要是对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四大要素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驱动因素。通过综合罗列实践教学所有环节的要素内容,以百分制对各个要素内容进行评分,再乘以各要素内容权重比例,最后得出每个同学的实践教学效果分值。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素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中学生要素为核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获取来源进行评估,其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指标权重为35%,知识获取来源权重为5%。知识获取来源采取百分制,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验室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培训以及自主实习四个知识获取来源总分分别为30分、40分、15分和15分,将各个知识来源分数加总即可得出知识获取来源的总分。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表3———教师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教师要素指标权重为25%,其中课程实践任课教师指标权重为10%,实验室教师指标权重为15%,两个方面均以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任教水平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展开。

  (三)财务管理专业校内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表4———校内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四)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表5———校外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校内要素与校外要素的指标权重分别为20%和15%,指标内容包括了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训教学的基础条件、人员素质以及实践效果。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施要点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

  1.以评估主观要素为主,客观要素为辅;评估四要素中以学生要素和教师要素为主,校内与校外要素为辅,校内与校外要素中则以教师为主,条件为辅。2.以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均为重点,重中之重则为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驱动因素。3.以校内实践手段为主,校外实践手段为辅;由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训的企业大多都不愿意让学生涉及过多的企业财务,仅仅从事简单的凭证整理、会计实务以及税务处理。学生从企业实训中能够获取的专业应用能力有限。

  (二)设计问卷调查需要根据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特点以及社会环境设计具体的问卷调查内容

  (三)对于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均以百分制计分二级评估指标和三级评估指标分值的获取可以以问卷调查、教师考查、考试、作业等方法获取,均以百分制计分。

  (四)评估体系实施之前分析所有评估指标的实施途径,并整理好实施路径

  (五)评估前整理并收集好相关要素的客观信息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前对教师、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客观内容收集完毕并进行评分。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要素为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对四要素涉及实践教学的驱动因素完整罗列,并根据工作经验给予每个驱动因素一定的权重比例,乘以各个驱动因素的分值,最终得出每个学生实践教学的分数,用以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方向和就业。此体系仅限于理论层面,作者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陆续将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完善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构建更加具有实用、严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论文5

  电力作为能源供应主体,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巨大的现金流量,因此运营效果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对国民经济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在当前施工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电力施工企业顺应国家发展,投资规模日益加大。优化基本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对实现企业基本建设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电力企业有关方针政策,参与基本建设投资的预测和决策,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并努

  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从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中,我们可以知道电力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不仅要完成资金的筹措和事后的会计核算,还应参与项目投资前的预测和投资决策的有关工作,主要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进行财务预测和评价;根据电力食业的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发生投资成本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的回收期等财务状况:提供判断项目可行性的财务依据并与企业现状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投资决策建议。

  2.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基建投资的'逐年增加,作为基建管理综合管理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重要。不过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施工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少数电力施工企业忽视财务管理,只注重争项目、争建设、争进度,不注重抓内部财务管理,施工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失控,致使违法、违规现象出现。有的企业未按施工会计制度规定设账,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规范,存在账表、账账不符等现象。在支付工程款时,没有工程价款结算单,有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中没有监理签字,有的工程价款结算单有涂改,有的没有索取票据,有些县区大额提取现金或没有现金日记账现象严重,个别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没有财务牵制制度。有些电力施工企业没有固定资产账,购置的办公用品,如复印机、打印机等直接列入基建拨款,不符合施工会计制度。

  2.2财务监督职能弱化

  虽然我国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制定,但检查监督不力。财务部门往往以拨代管,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检查。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视施工预算审计,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预算审计比较严,但忽视施工财务审计,对地方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合作资金及其他资金等来自不同渠道建设资金的形成、去向、使用、效益缺乏审计监督,怕审计影响以后建设项目的拨款。对一些临时工程预付款审核不严,存在超支付款项时有发生,工程价款结算手续不全也做了记账依据;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基建竣工财务决算,影响基建投资的正确反映。

  2.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电学、建筑学、工程造价学、会计学与建设内容相关的知识等。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施

  工企业财务人员都还十分缺乏,导致了在基建领域中发言权不够充分。同时施工系统人员配备少,加之人员流动变化频繁,工作缺乏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3.加强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在项目建没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预算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3.1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必须依照程序化、规范化进行管理。因为在项目管理中,电力施工企业应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电力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基建管理程序与制度,同时还建议明确各类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随着政府部门办理流程的不断调整而修订完善上述程序和岗位职责。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制度体系。针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企业基建方面具体的会计制度的制订工作。这一具体的会计制度应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有关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以确保共同业务、特殊业务乃至报表的准确反映,才能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会计实务操作可行,会计信息质量才有可比性,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2强化财务监管力度

  电力施工企业应切实履行施工项目主管单位和出资者代表的监管职责,加强对施工项目日常的财务监管。首先,施工管理机构是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仅要对本身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还要对拨付施工单位的建设资金流向的合理性进行监管,真正履行好建管机构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责。二是施工建设部门应按照工程建设进度下拔资金,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单度将用款计划报项目监理部,施工现场监理及总监分别审核后,报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及主要负责人审批付款。三是在工程价款结算方面,工程项目部按照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由监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计量审核把关后,进行工程价款结算,财务人员根据结算金额列报投资完成额。

  3.3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

  电力施工管理科学性强,要求高,需要有较高技术素质,有管理能力、思想品德好、廉洁奉公的管理工作者。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和关心这支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首先是财务人员要加强后续学习,扩充知识结构,努力掌握概预算编制知识、基本建设程序、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等。只有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深入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控制质量。其次是基本建设财务人员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丰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把建账、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成本核算、竣工决算等各个程序和工程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要求相结合,使内部会计控制有形化,提高控制效果。

  4 .结束语

  电力施工企业作为国有独资企业的一员,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所建树,必须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基本建设作为创造生产能力的经济活动,首当其冲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投资项目的赢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基本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1):7 8.

  [2]郭世良,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简明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1)一56.

  [3]张洪芬.净现值与内含报酬率的比较与选择[J].煤炭经济研究,20xx,(7):11.

  [4]陈必福.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J].税收与社会,2 003,(6):1 5.

  [5]黄继东,刘彬. 标准差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xx,(2):22—23.

  [6]田澍民.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提高投资效益[J].山西建筑.20xx,(5):101-102.

  [7](英)弗兰棍等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咖李世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财务管理论文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企业都在产权明晰与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实施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而这些经济行为均涉及到财务关系, 可见财务管理在农业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处在核心的位置上,而财务管理风险也始终贯穿于农业企业的诸多财务环节当中,特别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企业面临着非常艰巨的挑战。所以,加强财务管理对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显得极为重要。

  1 强化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迫切性

  所谓农业企业财务管理, 主要是指以农业企业为主体而开展一系列财务活动和所产生的各类经济关系。主要包含了筹资、投资以及资金分配等活动。同时,农业企业还需要运用资金和收入成本等各类价值指标以处理价值运动之中的经济关系。一旦农业企业缺少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自我约束体系, 就会导致本企业出现失控,进而造成各种生产经营上的危机,所以说强化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刻不容缓。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企业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之所需。强化内部管理可以说是农业企业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农业企业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要想提升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强化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性活动,其对象主要是农业企业进行资金运作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资金和成本收入等各类价值指标,通过价值的形式来综合地反映出农业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所以,唯有强化财务管理和实现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才能确保农业企业在运营中获得更高的效益,进而为农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要求。如今,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农业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 唯有持续强化财务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于现代市场竞争形势并提升经济效益。在如今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的状况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势,必须切实规范资金的运作,有效强化成本管理。资金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企业得以维系生存之根本。要想做到更加规范、更为合理地运用资金,不但要有更加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而且还应当有极为严格的内部约束体系,从而强化日常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切实防止资金出现分散倾向。要积极调整资金的占有结构,持续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步伐,真正做到有缓有急,促进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工作之中,农业企业要实现短期债务和近期收益之间的相互适应,长期负债和长期收益之间的相互适应,从而让我国农业企业能够有足够多的资金以保障债务的清偿,并且切实减少农业企业在财务上所面临的风险,提升其市场竞争实力。

  2 推进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形成合理的财务管理新观念

  财务管理可以说是确保要素资金得到正常运转的重要方式,农业企业只有做到财务管理和技术、生产、采购以及质量管理之间的彼此协调,才能真正解决好农业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更加稳妥地解决怎样平衡开发投资、近期利润与长期发展的关系问题。高质量的财务管理理应着眼于农业企业的长远运营以及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各部门开展经营活动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支持,而不是简单以财务管理为工作中心。笔者觉得,如果不将财务管理具体落实到企业一线生产、研发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不以具体环节的生产经营目标为要求,必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健全完善农业企业财务内控机制

  我国农业企业的财务内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内为更加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而制订出来的各种彼此联系、互为制约与监督的一种制度、措施或者方法之总称。健全完善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 能够让本企业更加规范地进行生产与销售,并且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各类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降低企业资产上的损失风险。具体来说,农业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并且致力于提升各类资金的使用率。抓好资金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资金之使用、周转直接牵涉到该企业的各个方面的大事。提升资金使用率,一定要确保的资金与应用能够得到很好的配合,同时应当要能够准确地预测出资金收回以及支付等时间,当然还应合理地实施资金的分配,让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能够进行合理的配合。二是健全完善财产物资管理控制工作机制,做到合理地区分出各家企业的成本。要在各类的物资采购、领取、销售和研发等方面形成完善而规范的操作办法,堵塞各种漏洞,进而维护农业企业财产的安全。企业财产管理和记录一定要相互分离,从而进行内部牵制,并且定期地检查与盘点本企业财产。农业企业经营成本一般都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对于企业和被投资单位间在员工工资、资产占用等方面的成本,应当妥善区分或者进行分摊,让收入和成本能够做到合理配比。三是强化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要推进农业企业各种存货的管理,合理处置已经减值毁损的各类库存物资,依据农产品之特性,采用科学方法以保障存货资金具有最为理想的结构。要落实农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对于赊销施行合理的控制,并且定期来核对相应的应收账款,落实更加健全的收款机制。对于死账和呆账,应当在获得准确证据之后施行合理的财务处理。

  (三)切实改进农业企业的财务结构

  为提升农业企业的资金使用率,让资金应用形成最为理想的成效,让资金来源与应用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配合,从而做到切实而合理地实施资金的分配,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之间的占用尽可能地做到均衡合理。要强化对财产的控制,健全完善财产物资管理的内控机制。要强化对存货以及应收账款所进行的管理,有效改进原有的资本结构。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普遍较弱的农业企业来说,必须在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明确合理的比例,从而让负债能够始终保持在较为恰当的水平之上而不会超出自身所能承受之能力。农业企业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就是所有资金的息税前利润应当等于负债所要承担的利息。在此临界点以前,一旦提升负债,就能够让股东们得到更加多的财务杠杆上的利益。在超越了这一临界点之后,如果提升了负债比率,就会变成财务危机之前兆。因为目前所预期的现金流量往往难以和债务到期之后的现金流量保持完全一致,所以就需要企业在许可现金流量波动的基础上明确负债到期结构所应当予以保持的安全边际。农业企业要对长期和短期负债盈利能力及其风险加以权衡,从而明确风险最小化和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所应当承担的长期与短期负债比。要切实优化农业企业的资产结构,明确既能保持农业企业正常经营,又不提高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流动资金率。

  (四)有效防范农业企业经营风险

  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的农业经营成果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要科学辩证地分析判断风险有可能带来超过预期的那部分收益以及一旦超过预期有可能造成的损失。农业企业经营风险主要包含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比如,一旦市场价格产生波动之后,农业企业一定要依靠社会网络、敏捷的市场信息来应对市场所出现的各种波动,有效化解各类市场风险。在进行农业成果推广之时,要安排专业人士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求控制技术风险。鉴于农业自然风险主要来自于各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 因此,在农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应当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实施系统化分析,从而应用各种综合预防举措以防范风险的产生,并且形成较为合理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五)形成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激励与委任机制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要持续更新自己的观念,农业企业管理者也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在维护农业企业运转中的突出作用。要实事求是地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家族经营方式,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财务管理人才招聘吸纳机制,从而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人才竞争之中占得有利位置,从而吸引与稳定住高素质财务专业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则应当忠于职守,坚持财务管理的各项原则。对于在工作中玩忽职守不适应于继续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企业应当快速加以撤免。在一些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还可探索实施财务经理委任制,从而进一步激发财务工作人员的激情和活力。

  (六)注重农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农业企业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之中,要逐步健全完善计价制度,从而强化对财务工作的控制。一是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标准,并且编制相应的固定资产名录。要更加严格地依据国家所确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对应当划分为固定资产管理还是作为低价易耗品加以管理,要依据本企业自身情况加以决定。这就需要依据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更加严格地编制出企业固定资产的目录,对于没有列入到目录之中的则不应视为固定资产加以管理。二是要确定计价办法。对于农业企业固定资产原价, 应当依据其所取得固定资产来源之差异,划分成购入、自行建设、投资者投入以及融资进入等,并以原来的固定资产为基础,分为改建、盘赢等各类不同情况加以管理。三是要形成各种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办法。农业企业要依据财务制度之规定, 更加合理地确定如何进行折旧分类,并且依据本企业的技术进步情况、自身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特点等进行折旧。在国家所规定的折旧区间之中来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各自折旧年限。在制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过程中,一般是应用平均年限法以及工作量法等方法,依据相关规定来实施折旧。四是要健全农业企业固定资产财务内控机制。主要包含了农业企业固定资产实物保存、出租以及产畜淘汰等各项具体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明确农业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我国农业企业必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所以,健全完善农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显得极为重要。农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当划分而且确定相关方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责、权、利,明确财务管理中的集权以及分权关系, 并且依据不同的管理要求以及运行状况,真正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论文7

  摘要: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也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财务管理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集团公司的财务机构担负着集团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资金的分配和运用的重任。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也正在激烈的变革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财务管理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集团公司的财务机构担负着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资金的分配和运用的重任。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目的一定是围绕价值最大化,准确的说是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势必由价值体系和流程体系共同作用,可以将集团财务管理分为三个层面考虑:财务核算层面:总账、应付款、应收款、固定资产、成本费用;财务控制层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分析评价;财务决策层面:资金控制。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强化集团财务的监控职能和实现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才能成为现实。为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和资本结构最优化,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和规划,而且包含着将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因而是全过程的管理。战略管理还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它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等,重复进行新一轮的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在集团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战略是集团战略的一种重要支持性战略。战略管理就是指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和控制过程,包括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部署和评价战略管理业绩四个方面。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集团公司应该从整个集团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集团的宏观规划,掌握好集团的发展方向,使各子公司都能围绕集团的战略管理目标开展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发展方向为指导,通过筹资约束和控制,实现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资金一定要统一调度和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优势。集团结算中心的职能一定要到位,起到合理筹资、调剂余缺、控制流向、确保收回的作用。如果资金不集中管理,势必出现集团报表的存款大、贷款也大的不合理现象,造成某些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另一些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或资金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资金盈余的企业盲目投资、乱铺摊子、公款消费等现象。集团管理层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安排集团的融资规模,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使资金流人集团的主营业务、有潜力的行业,对与集团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行业或没有前途的、亏损严重的行业果断地进行关、停、并、转处理,坚决避免出现亏损企业重亏损、盈利企业被拖垮的不利局面,高效率地运用集团整体资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只有在充分有效的运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因此企业集团各单位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均应纳入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果。从企业集团的资金筹措、投放和调配到资金收益的产生,集团公司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一)资金融通方面

  企业集团因其规模大、实力强、声誉好,在资金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而且在向银行借款时,企业集团采用集中借贷方式在资金市场上寻求资金,通常会取得较为优惠的条件,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所以,集团公司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资金市场上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措、融通资金,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

  (二)资金使用方面

  企业集团由于所属企业众多,资金的需求、余缺各不相同,但内部的有偿融通可以起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在集团内部,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优先调剂给那些需要借入资金的企业使用,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集团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资金控制方面

  财务部门除了管理和协调集团资金调度和融通外,还应对集团资金正常运转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因此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已突破了利润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将企业价值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首要表现为未来现金流量的最大化,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最大增值。

  资金一旦发生问题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也就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时,经营者越来越多地从资金运转状况来考虑,因为高额的账面利润可能掩盖了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实情。例如,大量逾期应收账款的存在,隐藏了产生坏账的.风险,大幅虚增企业利润,而现实中却缺乏充足的营运资金,投资者分不到红利,债权人收不回本息,将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持续经营。因此,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投资管理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在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活动,以及在从事多种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获取预期的投资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本企业或其他企事业的经济活动。从宏观经济领域看,企业投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连续性和波动性、投资收益的风险性;从企业投资的具体特点看,它具有投放的对象性、时机的选择性、空间上的流动性、经营上的预付性、目的上的收益性、回收上的时限性、收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集团应高度重视对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加强集团公司在投资决策方面的职能作用,从决策程序上进行监督,力争以有限的资本形成高效益的资本回报结构,应着重管好以下方面:

  (一)投资方向的引导

  作为集团公司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应充分发挥财务的诊断、预测和参与决策的作用,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市场状况,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通过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分析,及时提出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案和转移措施,引导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向,使其达到良好的资产经营状态。

  (二)投资规模的控制

  投资规模的大小因为投资成本、管理能力、负债比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约束和控制。由于集团的各成员企业常会为了短期、局部的利益而追求企业外延的盲目扩大,因此,集团公司必须从企业集团的整体出发,对投资规模进行全面而长远的规划,将各子公司的投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投资项目的审定

  当一个企业决定对某些项目进行投资时,必须坚持对这些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决定投资成败的第一步,为此,企业集团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认真地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便正确评定不同项目的优劣,从而正确处理投资需要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关系。对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及其决策程序,应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定;而对于具体投资项目,应通过规定不同的审批权限进行审定。

  四、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不是新名词,但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预算管理,往往滞后、不准确而成为形式,管理规范怎样能够长期执行,系统将成为良性约束。在市场变化加速的现在,预算管理将担当重要作用,如何实现预算管理,也将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集团财务核算体系,应建立在一个高效率的预算控制体系的基础之上。从强化资金控制入手,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在加强业务预算的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集团财务预算体系,必须以市场为龙头,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枢纽的预算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对下属单位的预算进行实时控制,另一方面要能及时对预算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预算一经确定,管理工作便进入开始执行的过程,其重心转为控制。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预算是控制的重要依据,控制是执行预算的手段。它们有机的联系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循环。因此,加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就成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财务监督

  公司需要构建财务监督体系。构建财务监督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独立性原则。所谓独立性原则,是指监督者应该保持与被监督者的独立。独立性原则要求除了要保持形式上独立外,还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对第三者而言的,即监督者必须是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被监督者的身份。所谓实质上的独立,则要求监督者在监督、检查被监督者时,特别要注意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保持形式上的独立。

  第二,权力制衡原则。以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为基础,实行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权力制衡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经济业务的制度安排时,应注意政策、程序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三者的权力制衡关系。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监督的收益是指如果不建立、健全或不有效执行监督制度和程序而可能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监督也是具有成本的。监督成本是指为控制代理人行为而发生的成本,如公司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及他们所发生的费用等。

  第四,全面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体系应该涵盖所有应该接受监督的领域。凡是涉及到与财务有关的制度安排,就应该受到监督。

  第五,非重叠性原则。所谓非重叠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者的职责不应该重叠,即使有相同的监督领域,侧重点也应该不同。职责的重叠意味着在制度安排上,有不同的监督者对同一监督领域进行监督,这一方面造成监督者之间的相互推诿,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监督成本。

  第六,权威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者的监督结论应受到尊重,得到执行。

  由于集团公司拥有明显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利,所以其财务主管应担任公司的副总裁(或副经理),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决策,对其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一般认为,对于全资子公司,可以采取委派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的方式进行监督;而对于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则只能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实现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论文8

  20xx年财政部开始实施滚动预算,目前财政部已经出台了关于编制滚动预算的指导意见。滚动预算就是在原定执行的预算基础上,根据执行结果结合现在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修改,这种经过反复不断的修订和更新的预算执行形式,就是滚动预算的执行方式。滚动预算并不是不断的修改目标,而是在不断的修改预测的结果,调整现行的步骤,以指导最新的决策。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的执行作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的广泛关注。高校财务管理不仅发挥是单纯的核算作用,更需要发挥预算管理执行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会计活动,以预算为经济活动的纲领,直接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财务收支能力。现高校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追加不规范,预算执行不严谨等问题。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从哪些角度指导确定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各高校如何从整体上编制的长期有影响力的预算,以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二、现行的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高校项目支出预算与学校教学计划脱节

  由于财务预算与教学计划编制时间不一致,使二者存在不一致性。一般在前一年度初就开始计划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而高校下一年度的教学工作计划往往要在下半年才会开始制订,并且教学计划的计划年度与教学年度一致,造成预算与发展相脱节,可能会出现项目难以正常实施甚至造成浪费,而现在执行的预算调整程序又比较严格,相应的报批追加时间也较长,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不影响教学,这些高校常常违规调整项目预算,造成挪用、滥用项目资金的情况或者垫付周转后夸大资金的情况。

  (二)预决算编制缺乏完整性,未能真正实现综合预算

  一是从预算管理来看,高校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一般按照上一年实际支出情况大约预算预计而得,财政预算的批复缺乏严谨的论证;二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和实际发生数存在很大差异,造成预算无法严格执行,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高校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不利于高校的发展;三是高校预算不完整。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因多发生基建项目,资金出现不足,就开创了多元化资金形式,有大量的银行商业贷款及各种融资款等形成高校的主要资金形式,但制定的预算内容中并不包括该部分资金项目,导致高校制定的收支预算缺乏完整性;四是部分通过自筹资金建设的,未经国家批准的基建项目,在部门决算中没有体现,形成体外循环资金;五是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比如高校的科研项目,因其一般不会按照会计年度一年内完成,为了完成本年度的部门决算,高校一般是一次性全额下达科研资金,造成年末形成大量的未完科研项目资金造成资金的滞留。

  (三)预算执行不力,决算不真

  一是高校更注重日常经费的开支,在资金出现不足或无法衔接时,因为项目资金往往会存在预算拨付超前和超量的情况,导致某些高校挪用现存的项目经费去弥补日常经费不足的缺口;。是项目经费缺乏统一的筹划与控制,为了完成预算进度考核指标,一些高校违规操作,虚列项目支出、甚至挪用项目经费;三是决算报表编制的不完整,进而影响了后期预算编制的有效使用价值;四是项目预算下达后,无法严谨的按照计划安排执行,或者进度缓慢,导致大量资金滞留结余在账户上。

  (四)高校缺乏分析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引进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只是制定预算,没有考虑考核的问题,或者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制定后,执行结果的如何不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不建立预算对应的职工激励机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高校管理者没有高度重视预算的执行,只走形式,削弱了预算的激励作用,从而架空了预算控制的职能。

  三、试行滚动财政预算的对策和建议

  (一)滚动预算编制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在财政滚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分情况将各项目按轻重进行排序,优先考虑急需可行的项目,大力实行滚动预算政策,当年预计执行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按照项目进度情况,合理安排资金,调整项目进度,严格各项经费的核定标准,人员经费实行定员计量核算,公用经费定额统筹计划,项目经费按项目立项审核计算,建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办法。

  (二)实行项目滚动预算,强调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学校内部每一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相关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合学校的发展计划,结合未来3年及3年以上的事业收入预测情况,通过广泛的论证,合理的制定出滚动预算规划体系,已经审定的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本着原定规划目标,实行动态强化管理。

  (三)量入而出,合理安排预算

  首先,要使高校内各管理人能够根据单位总体收入状况和计划分配情况;再次,在保证基本支出的基础上,合理分析安排项目支出,根据学校的长期教育计划,制定财务预算,杜绝主观随意分配预算的可能性,进而保证外界对高校管理的长期一致性;最后,保持预算的时段性,对其不断的进行完善与修订,使其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充分发挥出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四)建立适合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该体系强调的是责任和绩效,而滚动预算更需要健全的评价机制。高校使用滚动预算时,预算的滚动调整依据就是预算评价体系的评价结论,在不改变预算目标的前提下,依据绩效评价结论,适时地完善调整预算的执行进度和过程。因此,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与工作绩效挂钩,采取节约有奖励,超支有惩罚的奖惩机制,在保证完成项目的基础上,避免资金使用的不合理,杜绝不同部门盲目攀比争夺资金,导致资金严重不足,形成浪费,以最大可能的有效使用资金,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财务管理论文9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其中,自收自支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研究

  目前,自收自支运作模式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行业地位,已经得到了事业单位内部普遍的重视与关注,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就必须要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事业单位生存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性质,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自主权,事业单位要从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策略,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来予以治理。目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

  财务管理工作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过于注重资金收支情况的统计。基于这种情况,并不重视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使财务管理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在实际问题发生时,难免有些猝不及防。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方式的应用,并不需要地方财政的拨款。但是,事业单位管理者严重缺少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误认为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并无明显的区别,只要确保出纳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可以增强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又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对于市场占有率来说。而且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又是企业所不能代替的,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严重缺失,无法保障科学高效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缺少严谨缜密的监督体系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身可以满足资金方面的需求,地方监督与管理不够深入,使地方政府无法对事业单位实施有效地管理。事业单位在具体的经营与管理中,个人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深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领导人在事业单位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的单位管理者却迟迟没有认识到监督与管理对于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监管部门的设置来说,缺少对于相关体制的建设,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屡屡碰壁。同时,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一定的监管部门,也规定了责任人的刚工作权限和工作范围。但是,监管部门的权力仍然比较狭隘,监督机制严重缺失。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中,政策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在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作热情不浓厚。

  (三)缺少高度的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将资金的管理作为工作的关键要点,而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财务管理水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高度的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所引起的。在资金的管理中,重点涵盖着收入资金、支出资金以及纳税资金[1]。由于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势,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的应用,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单位在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单一性。

  (四)管理机构设置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中,要设置配套可行的管理机构,岗位设计要保证良好的可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并且能够顺利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缺少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一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过多地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出现了严重冗余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领导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单位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与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起着明显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且加强与财务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渠道。根据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可以看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必要不断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发展需求,保证高昂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单位的管理者要做好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善于把握本单位的发展方向,注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控制。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

  工作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人员要善于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行业自律思想,经常在发生问题时推卸责任、喋喋不休,严重阻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监督体系的构建,却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要设置专业性强、人员素质高的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人员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时,要及时予以提醒和警示。此外,要善于引用一定的.外部审计,发挥审计部门的优势,给内部监督施加一定的压力,做到“内外兼施”,形成全新的监督管理模式[2]。

  (三)强化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高效的税务管理可以迅速地解决资金

  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充分掌握涉及到税务统筹规划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了解最新出台的税收政策,避免单位经营管理中不必要的成本流失。例如:在“营改增”政策新的税法中,明确规定了可以按照6%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3],还可以进行合理化的抵扣更加顺应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此外,税务政策环境具有着一定的复杂繁琐性,要提高税务风险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应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因素。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始终坚持科学先进的处理原则,充分发挥出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的优势。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

  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中,要始终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的思想观念要让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符合单位人员的满意程度,广泛征求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人员设置方面,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能够始终围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整体利益出发。此外,要加大具体工作的落实力度,解决“一兼数职”现象,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权责意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中,要充分发挥出人员的主体地位,使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能够与部门组织的功能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实力。因此,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重要的建设工作,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促进资金的合理利用与配置,要让每一笔资金都能得以真正的落实,要用到实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海丽.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管理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4):171-172.

  [2]蔡霞.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62-65.

  [3]文琼.信息化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3):188-189.

财务管理论文10

  《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除了对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之外,更是对高校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高校必须更加关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转变工作理念与工作思路,制定更为完善的、现代化的、高效的财务管理控制计划,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凸显事业高校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趋势,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全面化、现代化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主动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方式,从而确保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更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为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高校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全面的、充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而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在沿用传统的'、机械的、僵化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脱离,难以体现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其次,高校内部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没有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与绩效、奖金等相联系,无法调动财务人员改革工作方式的激情,同时也是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根本原因。

  2.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是决定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推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改革进程的基础与提前。近年来,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拨上更为严格,这对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受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工作人员既缺乏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热情,再加上高校并没有推行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制,致使管理程序极为混乱,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不清晰,遇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从本质上讲,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水平之外,对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要求较高。但就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相对薄弱,这是因为高校长期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化教师的引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生源的扩大等等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为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也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致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因长期得不到应用的支持与帮助而长期滞后,难以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二、改革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注重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入,构建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团队

  专业化人才的引入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推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将专业人才的引入作为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笔试与面试的方式综合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储备情况,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掌握高校财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在培训之后举行考试,将考试成绩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既不断充实专业人员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同时营造一种人人争先的良好竞争氛围,这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基础与前提。

  2.建立科学、系统的“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管理体系与机制,推进高等院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

  高等院校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化、先进化是防范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与必要选择,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系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就是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对资金分级管理进行指导和制约,才能有效地激发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统一规划下开展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首先,高等院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职责明确化,工作到人。其次,高等院校更要科学市场发展趋势与走向,在此基础上制定与规划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政策与措施,并根据高等院校的发展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目标、方案、计划,推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实现从浅层次化、表面化向全面化、战略化的根本性转变,使高等院校在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3.健全财务管理监督与检查工作体制,使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控制向规范化发展

  健全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监督与检查工作体制,既是推进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发展目标的必要选择,也是规避财务管理工作失误、财务犯罪等现象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首先,逐步建立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的监督网络和体系,来弥补内控制度的缺陷。在制度建设上要有具体可以执行的措施,内容上要有政策依据和科学规划,还要有与其相对应的整改和评价程序。尽可能规避因为程序不规范导致的人为性失误的出现;其次,要与内部审计部门等密切配合,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查制度,积极构建高校财务管理监督与检查体制,对其进行再控制和再监督。除了定期开展财务状况整体检查之外,还要公示高校财务明细,使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接受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从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三、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加快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改革步伐是当前高等院校面对的首要问题,这要求高等院校必须要将财务管理贯穿于高等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始终,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优选更为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控体系,使我国高等院校风险管理实现质的发展与超越,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等院校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解文.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xx.

财务管理论文11

  不管是分权、还是集权,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以及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要求集团企业的财务总监或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实时了解整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与此同时,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也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两个重点。

  一、集团式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集中,包括权力的集中和数据的集中。在传统模式下,很多想要实现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现的基础。

  第二、预算。在集团内部一定要强调预算。预算做的好,集团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才能实时了解和控制,并且预见企业的未来。

  第三,资金的管理。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作为大中型的集团企业,作为决策层或者管理层,必须控制整个企业资金的流动和投资情况。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系统帮助企业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一点就是对资金实时监控和管理。

  集团式财务管理包括四个部分。上面是集团管理的部分,包括在线查询、对帐中心、标准管理、结算中心和中央控制。中间最突出的是财务管理部分,从集团和公司两级单位出发可以归结为集团层和下属公司层两层。此外,还有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报告,前者包括帐务处理、辅助管理等,后者包括财务的分析、报表的汇总以及报表的合并等。

  二、集团式财务管理的设计原则

  第一,细化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还必须细化核算。

  第二,强化财务预算,完善内部控制。如果不能掌握企业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不能掌握企业在今年、明年或者未来一个年度大致的经营情况,企业的情况就可怕了。

  第三,突出资金管理,实现实时监控。集团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资金管理情况。

  第四,统一管理标准,贯彻一套政策。通过统一的核算机器,可以把集团公司所有的或者分行业的财务信息,综合地反映到集团的决策层。在集团内部,报表应有统一的格式。

  第五,系统开放灵活,财务业务一体化。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发展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是不同的,企业在实现计算机管理时,角度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系统能保证企业平滑地过渡和发展。

  三、集团式财务的预算管理

  强化管理的手段就是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编报、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分析三个环节。

  预算的编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在集团一级编制后再下发到各个企业,由下级单位细化预算、统一执行;另一种是由下级单位做一个粗略的预算报告上报到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审批后,再下发预算方案,由下级单位执行。不管是由集团公司编制还是下级单位编制,在下级单位都需要细化预算,这个环节不可忽略。

  预算的控制是在集团公司的下级单位完成的。预算的前提是核算,预算和核算这两个步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预算的分析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纯粹的预算数据的分析,它可能包括一年度或半年度的预算。第二个分析内容是预算情况的分析。第三种分析是对预算的进度进行跟踪分析。

财务管理论文12

  一、PPP项目的主要运作特征

  1.以合同为双方行动依据,规范、约束双方权利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来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能力,是对国家财政内容的极大丰富。在PPP模式中,通过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合同文件,来规范、约束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在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行为,是这种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合作的双方目标是不一样的,政府更加强调公共利益,而社会资本所追求的则是利润最大化;政府基于公共属性的行政管理者身份和基于交易属性的合同方身份严格分离,使公权的强制力被局限在最小范围,而强调公众表达的社会资本参与得到严格保护。

  2.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在PPP模式中,政府掌握着政策、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具有统一协调资源配置的能力,社会资本具有建设、经营管理的专业经验与技能,具有创新的意识。通过双方的结合,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政府需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达到满足社会资本取得相对适当、稳定的投资回报,达到社会资本经营发展的目的。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PPP模式中需要对社会资本分享的利润进行适当控制,即不允许社会资本在项目中取得超额利润。

  3.双方合作的长期性和关系的复杂性

  在PPP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同建立全程合作关系,共同对整个项目全过程负责,政府允许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前期的项目识别、可行性研究中,也将合作理念贯穿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确认、融资、建设、营运、移交等整个过程中。与此同时,项目全过程既涉及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谈判与合作等事项,又涉及许多关联机构,如政府的外经、土地、税务、物价、城建、城市规划部门、项目公司、项目投资者、工程承包商、贷款银行、金融、保险机构等,其法律主体的多样性和关系的复杂性是其他投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这体现了PPP模式的合作长期性和关系复杂性的特征。

  二、PPP项目财务管理的特色

  上述的PPP项目运作特征,使PPP项目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融资工作、财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甚至日常财务管理都深受其影响,使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企业经营中的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对财务管理影响巨大

  PPP项目的运作,是由政府授权、社会资本操作,受公众监督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本身既是政策的产物,又直接受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项目的财务管理环境十分复杂,关注和顺应这些环境的变化,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的影响:

  (1)国家法治环境的影响

  因为PPP项目的参与方众多,相互关系复杂,他们以合同文件为基础开展协作,最终形成共赢,从而使其各自利益需要国家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而只有参与各方利益有保障时,他们才能良好合作,项目筹资、投资各环节才能顺畅进行。而一旦在筹资、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利益各方才有解决的途径,使投资者和放贷者有了安全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还存在诸多法律障碍,双方的合作,更多是靠政府政策的推动,缺少法律层级的规范。

  (2)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一般PPP项目投资规模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上百亿,因此,在PPP建设过程中,投资、筹资任务重大。寻找合适的项目投资者和贷款人、募集到足额的项目建设资金是PPP投资建设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中,资金的渠道、种类、使用方式众多,数量庞大,为投资、筹资任务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尽管我国已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但资本市场目前还不完善,融资渠道还较单一。对企业来讲,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手段仍很困难,特别是金融机构“唯成份论”的倾向,以及对PPP项目热情的缺乏,极大地影响着PPP项目的筹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了PPP项目的发展。

  (3)国家政策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PPP项目的长期性,要求政府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治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应提供一种特许协议,保证政府不因换届而使PPP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受到政策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应做出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管理机制安排,在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之间,或者在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在因PPP项目的建设、经营存在分歧时,应有某个专门的、权威的政府机构发挥协调作用,保证社会资本方不会独立应对这些问题。第三,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应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的影响,并保证社会各方面、各层级和谐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已多次发文推动、规范PPP项目的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经营,甚至转换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办事效率等,但因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些政策的执行及效果尚未完全到位,还在提升过程中。

  2.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同于传统企业

  作为社会资本主要构成的各类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但由于PPP项目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PPP项目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围绕此项目标。具体地讲,就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要以大众的承受能力为限,不能利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垄断性,盲目定价;在公共产品的建设、经营中,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不能重复建设或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对项目的绩效评价,既要有对投入产出的水平的要求,也要有对社会大众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要求;对参与建设、经营的投资者、管理方,既要给予必要的经济报酬,也要考虑社会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等。

  3.防范财务风险任务巨大

  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投入,并且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所涉及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从而使得项目在建设、运营中潜伏着极大的风险。更由于每个PPP项目的具体实施条件各不相同,常常是无先例可循,使得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从而使PPP项目财务风险巨大。项目公司为了减少或避免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在客观上要求在项目建设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设计,同时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科学组织。受利益驱动而参与PPP项目的投资者,为了确保其收益,往往要求管理者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因此,PPP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构成了PPP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4.项目财务管理期限的确定性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有持续经营的财务管理假设,人们往往以企业无限期经营来组织、管理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但PPP项目,在签订项目合同或取得特许经营权时,便确定了项目存在的期限。在到达期限时,项目需要按规定要求和程序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接受人,项目公司取得适当的补偿或无偿移交,这使PPP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完全等同于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到期移交工作的需要,并围绕这一任务作好必要的筹资、还贷、收入分配、设施维护、资产管理、会计核算、文档保存等财务管理工作,配合政府的资产评估和设施性能测试的要求工作,从而顺利完成移交工作。

  三、结束语

  PPP模式作为一个创新的、政府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的政策实践项目,给社会资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社会资本只有充分认识这种模式的运作特性,才能了解和熟悉这种模式,了解和熟悉其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点,从而必会抓住机遇,使得PPP项目成功运转,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财务管理论文13

  1.会计方法演变与会计准则

  2.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判断

  4.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研究

  5.财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6.企业管理中的学习型会计行为

  7.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其规范

  8.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9.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10.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11.中西方会计理论比较研究

  1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资讯质量与监管研究

  13.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

  14.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研究

  15.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6.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研究

  17.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18.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资讯披露差异分析

  19.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20.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21.我国会计资讯化问题研究

  22.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23.企业融投资中问题研究

  24.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研究

  25.会计主体行为与会计资讯质量关系问题研究

  26.关联方关系与交易的会计税务问题研究

  27.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28.公司治理与会计资讯价值的实证研究

  29.资本市场背景下独立审计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30.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资讯质量研究

  31.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32.防范企业会计资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

  33.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34.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35.标杆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36.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探讨

  37.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研究

  38.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9.面向价值最大化的成本管理体系

  40.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41.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研究

  42.基于价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43.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

  44.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究

  45.法务会计研究综述

  46. EVA激励报酬体系研究

  47.制造业成本管理国际比较与创新

  48.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粉饰及其应对措施

  49.事项会计研究

  50.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

  51.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影响机制

  5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5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经济学分析

  54.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研究

  55.反倾销会计研究

  56.嵌入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57.基于企业流程的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58.对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再思考

  59.新形势下管理会计框架重建的.思考

  60.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6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

  62.我国发票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63.管理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

  64.浅议商业伦理与会计缺信

  65.防范会计资讯舞弊的对策研究

  66.电子商务会计研究

  67.知识经济下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68.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资讯质量研究

  69.企业环境会计研究

  70.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71.证券市场资讯不对称研究

  72.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

  7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研究

  74.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

  75.审计与经济安全研究

  76.折旧会计问题研究

  77.中外xx财务报告的比较研究

  78.宗教组织会计研究

  79.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研究

  80.中外租赁会计的比较研究

  81.基金会计研究

  82.上市公司会计资讯的披露

  83.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探讨

  84.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85.会计伦理的初步研究

  86.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

  87.会计资讯特点及其完善

  88.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研究

  89.降低企业成本途径的探讨

  90.关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91.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

  92.论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

  93.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94.我国会计准则评价机制构建初探

  95.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

  96.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97.试论我国内部控制资讯披露及其发展

  98.内部控制与会计资讯质量控制

  99.内部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100.论会计资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01.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

  102.对会计计量模式革新的探讨

  10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104.企业并构的财务问题研究

  105.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106.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107.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10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09.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1.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112.加强网路会计的舞弊防治

  113.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舞弊风险

  114.论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115.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

  116.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117.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分析

  118.如何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论文14

  1当前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1政府监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现阶段BOT市场存在着秩序混乱、监管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政府监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的,很多投资者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朝令夕改只能表示无奈,无计可施,长此以往投资的兴趣也就大大减少了。

  1.2BOT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BOT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金融、技术、经济法和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门学科,对从事BOT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的要求都很高,需要专门人才,可以说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向规范化管理才刚刚起步,而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

  1.3项目的经济风险

  在项目建设期,利率、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变动、建设难度、速度都对项目投资成本产生影响,从而增加经济风险。在项目运营期,由于市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营运成本增加、车流量减小、收入降低、本息偿还和收益得不到保证的风险。

  2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策略

  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运营期、项目移交四个阶段,本文主要从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就投资策略进行说明。

  2.1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立项前应充分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委托第三方设计、咨询机构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建设难度、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同时,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履约意愿、过往记录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可行性分析做出科学预测,能确保达到目标收益率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立项。

  2.2做好项目谈判工作

  组织专门、专业的谈判队伍,在充分了解国家和当地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与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着重对征地拆迁、限制竞争、收费价格、调价公式、补偿条款和争议解决进行充分协商,在保重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一致。

  2.3做好项目建设前的设计优化工作

  在项目建设前,就重大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邀请专家审查,在保证项目实施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施工和节约成本的方案,控制投资成本。

  2.4做好建设期建设资金管理

  一是在项目实施前、项目落实后、项目实施中,本着效益和效率并重的原则开展项目融资。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以建设资金的控制,对承包商银行账户进行监管,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保重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2.5做好建设期进度成本控制

  项目建设之初应制订总体工期目标,要求承包商按此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计划进行工期控制。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项目正常功能和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严控工程变更。

  3高速公路BOT项目的融资

  “项目实施、融资先行”,高速公路BOT项目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其主要融资方式为政府投资、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股票、债券融资等。项目融资要周密计划,测算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选取最优方案实施。目前,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主要采取政府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两种模式。政府投资指在项目实施中政府给予的一定比例的补助,此部分应在项目谈判中明确,在项目投资协议中载明,项目实施过程应注意回收。金融机构贷款指在国内外银行、金融组织的贷款,此部分应本着效益和效率并重的`原则开展。

  4高速BOT项目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

  ①积极学习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产、资本、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财能力,争做一名适应时代的财会人员。②积极探索和推进高速公路优良资产向优质资本转换的过程,在实施“以路建路”的战略目标进程中发挥作用。③主动承担起围绕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开展的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资本扩张等工作的前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方案制定和实施,在实现“零成本管理”目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④积极搞好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工作,在财务监督、绩效考核、资产监管、资金管理方面探索新途径。⑤总结探讨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一套BOT项目财务管理的体系,并完善和丰富BOT财务管理体系。

  5结束语

  BOT作为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是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鼓励、引导民营经济投资是一条可靠而又低成本的路子。要通过政策措施,通过加快实行“国民待遇”,通过项目建设和引导投资的多种办法,把这部分资金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加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设,以保证在外资滑坡时不出现建设资金的缺口。相信投资者也必将在BOT项目领域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财务管理论文15

  摘要: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部门是一个具有供给型和福利性的附属部门,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计划经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后勤财务部门在管理和运转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本文将就如今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部门的特性,将其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来,并为后勤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事业单位后勤集团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后勤集团包括两类,第一类主要是员工办公地点的暖气、水和电等服务,是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单位投入和补贴是其主要的依靠;第二类主要是物业管理、绿化和交通等服务,属于服务经营性部门,独立经营模式是其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为其积攒了一定的管理经营,主要是引入社会企业管理的经营。这两种类型的高校后勤集团并没有实际意义的资产,其资产是属于事业单位的。由于财团管理的对象复杂和监督混乱等特殊性,使得其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需要将以往的计划经济制度打破,将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模式改变,用间接管理将直接管理替代,用以经济手段调节将行政管理调节取代。

  二、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后勤管理由于具有复杂且广泛的三类对象而具有广泛复杂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将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协调好,有些事业单位就会多设置一些后勤管理人员,尽管这样,但是由于其并没有进行集中管理,使得后勤财务管理变得松散,甚至出现了本门之间的管理协调困难等问题,并且其制度并没有完善。事实上,我国的事业型单位至今还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制度,这导致企业的后勤财务管理对于出现的'问题没办法进行处理,无法可依,这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大隐患。(二)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事业单位的目标就是每股盈余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财务管理的水平不一致,从而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愈发模糊,事业单位也很难在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之间平衡。(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并且缺乏创新性,财务管理的制度方法无法与时俱进,不敢创新,使得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单位对其素质方面的培养也并不重视,并且单位没有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影响、指导,使得单位后勤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成为了其运转的一大难题。(四)财务监督职能较弱财务监督主要指的是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部门、后勤集团财务和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其情况及时进行掌握,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监督和纠正,但是由于其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制度都无法实现。

  三、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缺乏实际意义的管理意识,我们需要加强后勤财务分析工作,将其财务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将项目的成果、收益和支出都进行分析,保证其在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之下运转。并且事业单位后勤管理需要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将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单位也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二)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应该帮助企业适应如今的市场竞争,将快速发展、努力生产和盈利最大化定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资源损耗最小的前提之下,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服务。后勤财务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文提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策略中着重对待综合素质问题。我们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将其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并且之后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招聘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能完全胜任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化改革也随之深入,通过全国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已经很多年了,并且也已取得了成效。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后勤财务管理部门将具有计划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打破,将后勤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其社会化。我们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其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改革,为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的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乔安钦.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4(6):118-120.

  [2]张雯.事业单位后勤财务控制管理问题探讨[J].大科技,20xx,(13):239-240.

  [3]单涛.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局与破解思路解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3)54-55.

  [4]赵英坤.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6)63-64.

【财务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财务管理的论文05-15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07-22

财务管理硕士论文05-16

财务管理论文11-19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论文06-19

财务管理论文05-23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提纲08-18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08-07

财务管理论文【必备】06-14

财务管理论文(优秀)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