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时间:2024-06-23 07:48:05 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专业论文(精华)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专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会计专业论文(精华)

会计专业论文1

  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论文

  一、网络会计模式的会计假设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活动的前提。传统会计模式下有四大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网络会计模式下,需要重新解释四大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主体。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是物理概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的概念比较模糊,例如“虚拟公司”“媒体空间”等网络关系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实体。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成为开放式组织,没有厂房,没有办公设备,没有明确的物理实体,依靠互联网,实现远程操作和远程监控。目前,虚拟企业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美国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自身开放式网络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供货商纳入自己的网络,并与其分享设计数据、技术资源和信息;能够在36小时内为客户定制电脑,并送货上门。总体而言,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假设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

  (1)存在于特定的经济实体;

  (2)系统具有独立性,系统的经济业务与其他的会计主体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3)系统具有资金的管理权,能够核算并对外报告。

  (4)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沟通。

  2.项目清算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假设企业将以现有状态持续经营下去,即持续经营假设。这是因为在原有经济模式下,企业相对稳定,风险较小。而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面临较大风险,企业随时都有清算、破产的可能,因此,网络会计模式下,持续经营假设变为项目清算假设。网络会计下成立的虚拟公司,是临时性的,多从事一次性交易,交易完成之后组织宣布解散,存在周期很短。项目清算假设的基本特点:

  (1)项目周期短;

  (2)项目成立迅速;

  (3)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4)存在清算可能。

  3.实时传递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分期假设要求财务信息报告的周期是月、季、年等,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网络会计模式下,突破了原有的周期约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变为实时传递假设。实时传递假设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向社会公众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公开、公平的,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时刻只需登录互联网,就可以查阅各类信息,如果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准确度有任务疑问,都可以通过留言、邮件等方式与企业互动。实时传递假设的基本特征是:

  (1)没有明确的周期,信息披露具有即时性。

  (2)信息披露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的。

  (3)具备较强的便利性,信息传递方法多样化。

  4.在线货币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有货币计量假设,即核算必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资源除了有形资源外,还包括无形资源,比如商誉、市场占有率、客户黏性、创新水平、人力资本等,仅仅依靠货币计量,并不能完整的展示企业各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讲,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传统货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纸质货币的需求减少,币值稳定性较低,传统货币不断被边缘化。在线货币假设指以计算机网络数字符号代表现实货币,代替货币行使价值尺度(在线价格)、流通手段(电子货币)、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二、网络会计模式的会计实务

  1.网络环境会计模式下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的客体,是一切会计工作的起点。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在网络会计模式下,这些会计对象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对资产的界定中,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和土地,并不重视商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在网络会计模式下,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微软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关键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无形资产。

  2.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确认基础

  传统会计模式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当期取得的收入或应付的.费用,计入当期,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非当期取得的收入或付出的费用,即使已经发生了款项流动,也不应该计入当期。网络会计模式下,权责发生制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下,不仅关注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变化,也关注可能和虚拟的现金流量。

  3.网络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基本职能

  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核算是基础职能,控制是主导职能。在网络会计模式下,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运算和传输职能,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后,自动在后台进行核算,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核算和控制职能变为了管理职能,财务人员和管理者无须进行复杂的财务核算,更加专注于处理输出结果,服务外部信息使用者。

  4.网络会计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报告

  传统会计实务中财务报告的主体是各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货币信息,反映信息的方式以文字为主。网络会计模式下,既反映货币信息,又反映非货币信息,信息输出的方式除了文字之外,也包括图片、网站、在线分析工具等。

会计专业论文2

  摘要: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出发,点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基于现有传统的培养模式,探讨全民创业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下,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创业能力;途径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

  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人才培养直接面向产业一线,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财会岗位一线工作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课程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为核心,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实施适应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和案例教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宗旨是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能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要求。这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实用性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尽管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财会岗位人才需求,但由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日新月异,新型财会系统管理工具的出现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会计基础岗位有被削减甚至被新技术取代的趋势,加之会计专业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开设,新增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使得社会就业尤其是基础操作型财会岗位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企业运作综合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为毕业后投身于创业浪潮打好基础。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实践表明,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2],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的最优化运用。财务管理贯穿于创业的每个阶段,是一切创业活动的'首要前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技能,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较强,能够更好的对财务环节加以控制,优化财务管理过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危机发生的风险。然而,创业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所受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多的会站在将来所可能从事的财会岗位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通常对商业模式、产品设计、业绩目标达成、客户需求体验等全方位考虑往往不够周全,思维局限性较大,这是制约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割裂,另一方面,单一会计专业知识的浸染,学生知识的积淀片面化、教条化,无法将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与专业知识串联起来,无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需求。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自从20xx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培养优秀的创业者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我国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根据学生传统的在校教育培养模式特点,综合分析学生的优劣势,从学生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出发,制定针对性和目标性强的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创业意识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在校教育中,学生很容易陷入单一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导致对社会大势发展状况不够了解。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国家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学校应该定时开展形式与政策宣传,营造敢于创业的氛围,强调创业作为学生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创业意愿。

  (二)训练心理素质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受众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学校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视野,破除专业思维格局,另一方面能加强锻炼学生的逆商,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坚强的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三)倡导企业家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3],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采购、营销、服务、技术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不可一蹴而就,日积月累,方能有所突破。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创业本质上是一项集体活动,对内只有充分搞好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企业经营才能顺畅。对外需要和各关联单位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牢靠的彼此信任的商业伙伴关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创业的前提,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以考虑基于现有的特色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具体实施:

  (一)增加校内创业能力培养教学

  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就业性导向,主要着眼于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方式单一。在新形势国家鼓励创业的浪潮中,学校应该在传统的教学中增加系统的创业教学内容,包括课堂创业知识的讲授和课下创业实践训练。在课堂的教学案例中积极引进企业实操和运作流程大框架,帮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了解企业的会计应用。升级会计专业实训,建设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室,改变现状孤立的会计简单实操,使学生在全模拟的企业工作环境下的进行会计运用实操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真实企业情景的带入感和体验感。

  (二)开展双向校企创业能力培养合作

  校内会计专业实训虽然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实训资料需要及时更新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国家一直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用,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政策风向,做好产教融合,寻求开放、互动的产学合作新型办学模式,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让企业走进校内,把企业真账、高新技术、环境建设引入到学校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切身了解和使用最新的会计专业的系统和技术;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和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创业实训基地,把学生带出校门到企业一线,使学生置于真正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下,培养学生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和参加创业技能比赛

  创业过程涉及管理、法律、财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组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企业模拟经营大赛,采取体验式的互动方式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各种知识的热情,锻炼学生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参赛者还能在大赛进行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展现创业团队领导力,科学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有助于学生自我识别创业者特征,评估自己的创业者潜力。

  (四)注重创业师资培养,打造创业教学示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要注重创业师资的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既能进行传统教学,又具有带领学生开展创业教学潜力的“双能”型教师,通过各项培训,使教师免于陷入“专而不全”的格局限制,从而更好的进行创业特色教学,打造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示范。

  五、结论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行业就业的竞争力,还将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难的困境,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特色,同时积极拓展和升级各种培养途径,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发展、市场需求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姜丽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商情,20xx(10).

  [2]张居虎.创业者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8).

  [3]杨兴时.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4]张娟,赵艳丽.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科技创业月刊,20xx(10)

会计专业论文3

  1.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和口碑,中职学校面对教育部提出的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的要求,作出了一些努力,但对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精神要求落实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离要求差距甚远。

(1)教学目的偏离精神要求的轨道。自教育部提出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后,许多中职校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增设了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是先充分与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融会贯通后才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应付考试内容为目的让学生学习,偏重于应试的效果,这种教学直接导致中职生对职业道德要求须形成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观念不够,在后期实际工作中遇到与职业冲突时,仍旧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2)教学形式陈旧对学生无吸引力。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多以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线,以缺乏情感与新颖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主调,不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使原本就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让文化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中职生学习吃力,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课程安排时间缺乏科学性。中职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课程安排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设置不正规和缺乏合理性,每周只有2学时左右的课程教学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中还要夹杂就业指导教学,严重缺乏科学性。

(4)教学文化氛围的创建严重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仍然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学习为核心,氛围浓厚,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显得冷冷清清,走形式,形同虚设。

  2.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改变上述现象,且不影响到会计专业正常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我们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可吸引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兴趣,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借助专业各类活动,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如邀请模范会计职业人物作报告,或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或聘请行业名家作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脑海中潜意识地形成职业道德责任感,从而为培养出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思维逻辑。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立足于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在知识理论教学中同时灌输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比如: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实务核算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等等。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筑牢学生职业道德防线。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本就枯燥、抽象,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收效不大。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讲授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案例,积极诱导他们独立思考,促使学生通过案例探讨,不但有效地巩固了会计知识,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些围绕会计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精髓的掌握和运用,也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构筑起一道高压线。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震慑学生心灵促使其下定遵守职业操守的`决心。

(4)创设教学环境,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会计实训课程,创设出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指出每个学生在实训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疏忽或错误,并及时、公开、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与后期就业工作推荐挂钩,这种具体实践极大地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3.结语

  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在后期会计工作中,不做出有损于国家与集体利益的事情。

会计专业论文4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关乎企业生产方向和经营决策。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阻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研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改进

  随着市场全球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会计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其核算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各个企业要积极探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会计成本核算水平。

  一、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1.概念

  成本核算大多应用于企业进行多种产品材料消耗费用统计,作为一种基础核算方法能够在企业正常经营状况下完成对多种产品的归类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中,会计成本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具有统一性的优势,成为成本核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核算方法。该种核算方法将企业的经营划分为多个时段,将每个时段中企业支出费用进行分类统计,最终计算多项成本。成本核算的结果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将核算中存在的不足直接暴露给决策者,以便决策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2.意义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对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同时还能将多项消耗真实地记录下来,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路线。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核算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核算范围受限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核算范围受限,出现这个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对生产设备和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基础生产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成本,有较高的成本浪费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无形当中就产生了成本差。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成本差,致使会计成本核算有较大的局限性。存在局限性情况下的成本核算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值,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说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2.核算方法单一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产品生产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这是保证核算结果真实有效的基础,对企业后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要慎重的选择核算方法。但就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而言过于单一,常用的核算方法为品种法和分批法两种。尽管部分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选择分批法,但由于该种方法工作量大、偏差多,很容易导致核算方法失真。另外,我国企业目前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存在跟风现象,不能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如果在核算过程中没有全面考察产品的具体情况,无疑是一种低效的会计核算。

  3.核算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如果忽视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国大多数企业将管理的重心都放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上,尽管对核算管理方法进行了调整,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许多企业虽然能够获取很高的经济效益,但自身核算管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核算结果缺乏有效性。目前我国缺乏会计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核算管理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完善,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浪费大浪的专项资金,延缓企业发展步伐,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4.核算内容复杂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核算过程十分烦琐,因此不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品数据档案,更要对多种材料费用进行盘点和统计。但核算内容复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成本核算,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成本核算内容众多,产品知识的所有者和生产人力资源是产品生产的必备条件,但不少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忽略了这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使得核算不真实。其次,成本核算人员主观认为只有生产所用到的人工成本才在核算的范围之内,不清楚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核算内容不完整。再次,成本核算将重心都放在产品生产和制作这两个环节,而忽视了前期规划、包装以及宣传等多个环节中的支出费用,核算结果和实际费用有较大偏差。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只核算企业内部消耗的成本费用,而忽视环保支出费用。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对会计成本核算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要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督促相关人员进行资料审查,关注成本核算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让成本核算人员深刻的意识到擅自更改企业成本核算的后果,以此端正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科学性和全面性是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弱项,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措施提高科学性和全面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一是无形资产的核算。一些企业将知识产权和劳动力独立于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会计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展开详细核算和系统分类,结合会计准则采用合理的核算方式。针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应当设定弹性摊销期限。二是环境成本的核算。企业应将环境成本列入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环境成本的管理力度,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3.更新管理理念

  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加强企业高层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是完善整个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理念的有效途径。除企业高层外,也应当在员工内部之间推广管理理念,让员工重视成本核算的意义,并主动加强监督。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及时更新产品生产理念,并加强新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为自身发展制定长远规划。

  4.健全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成本核算应当引入和健全监督体系,建立专门的小组或负责人进行监督。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方式;其次应当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在主观上少犯错误;最后应当建立交流机制,分批、分层次与其他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完善对成本核算的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核算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成本核算作为企业基础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对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关调整,贴近经济发展局势。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式时要结合自身经营状况,避免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芬.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价值工程,20xx(28).

  [2].张震秋.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现代商贸工业,20xx,23(23).

  [3].张玉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中国市场,20xx(33).

会计专业论文5

  (一)单独开设法务会计专业,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置独立的法务会计专业,对于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仅限于会计专业或法学专业下增设法务会计方向,导致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单独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并针对其特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组建法务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编写科学合理的专业教材;制定积极有效的学业评定机制;加强法务会计专业的就业指导等。同时,还应根据法务会计跨学院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即:以会计学与法学课程为基础,重点开设法务会计专业课程;将法务会计岗位培训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开设一些与法务会计相关的`辅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以丰富专业知识体系。

  (二)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建立理论研究与交流平台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要想培养出大批的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建立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通过与相关司法机关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将学校里的一线骨干教师安排到实务部门进行培训,以弥补高校教师缺乏司法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高校也可引进法务会计一线岗位的专家或业务骨干及国外院校法务学科的知名教授,为培养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储备师资力量。此外,专业理论研究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法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让高校教师定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学习,以提高法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有效促进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通过前期试点教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基于我国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先选择一些法学与会计学教育基础较好或者具有丰富法务会计方向教学经验的高校进行前期试点教学,根据会计学与法学跨学科的特点,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本科培养计划,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完成课程体系里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安排相关司法实践教学任务;第三阶段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试及继续深造。待试点教学模式成熟、预期教学目标实现之后,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推广。由于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既要求掌握会计核算、审计评估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法学、司法鉴定学等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结合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特点,突出法务会计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满足司法实践工作的需求。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创建校内外联合培养平台

  高校培养的法务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社会,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司法会计的培养不能脱离司法实践,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在培养计划中,除了已有的法务会计课程体系的安排,还应增加校外实践的机会,积极与司法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司法鉴定机构等进行合作,建立法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最好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共建模式,打造稳定的校内外联合培养平台。此举不仅能够使高校学生积累丰富的司法实践和会计实务经验,为以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基础,还有利于法务会计人才社会价值的实现。

会计专业论文6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会计专业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从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文化、课堂教学融入专业文化、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会计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了专业文化教育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文化;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适应现代企业文化。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会计人员必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诱惑。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要具备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专业也应该建设具有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把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加强对专业文化的建设。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是会计专业建设的一部分,指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会计的职业特征和职业素养,主要应体现出会计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主线,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熏陶,将会计专业文化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使会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一致,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从业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会计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能够真正做到遵守会计准则“诚实守信,不”。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形成校企融合的专业文化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依托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及成立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人员共同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提炼先进的企业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中。(2)采用“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学生在校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后,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在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接受企业的文化,通过企业人员现身说法,加强学生对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打破以往单纯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缩短职业院校课程与社会工作的距离。(3)优化课程体系,以企业调研和企业的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将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贯穿始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明确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突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好的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熟悉法律、坚持准则、不的职业意识。

  2课堂教学融入专业文化,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1)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在着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知识讲解时,应融入专业文化教育,贯穿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明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有哪些规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遵守准则,真实反映各项具体经济业务,严格按正确行为的法律法规进行账务处理,抵制错误的违法行为。(2)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账务处理程序,融入会计专业文化教育,注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文化感性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使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3)教学过程中建设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交流,与企业人员、一线会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跟岗学习,切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会计、出纳等经验丰富的人员到学校兼课或开展讲座,采取任务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向会计专业学生系统的介绍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确立“诚实守信,不”的会计专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3建设具有教学、约束等功能的实训基地文化

  (1)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的加强,实训场所的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走进实训室体验到文化的要求。通过实训室的文化标识界定实训室的作用,实训室中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图纸等文化内容也起到了教学的功能。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等职业素养。(2)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场所的走廊等悬挂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的事迹照片介绍,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警示图片,让学生可以领悟到会计职业的优秀榜样的风范以及会计工作违规操作之后的严重后果,主要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一种强大推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向上,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明白潜在的危险并加以约束。(3)实训场地内,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岗位分工,摆放办公桌椅、办公设备、文件柜等物品。实训场所内通过张贴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图、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图、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流程图、财务审计流程图等,这些文化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会计文化活动

  (1)会计专业的文化建设可以与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课外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经常组织各种会计知识竞赛、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大赛、财务决策大赛、珠算比赛、点钞大赛、会计电算化比赛等赛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活动弥补会计课堂文化教育的不足,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励、引导学生的会计行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会计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会计文化熏陶。(2)成立由学生组成的会计协会,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由会计协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利用微信、APP等进行会计文化宣传,在数字生活中也能体会到会计文化的正能量,使会计职业道德和素养要求尽可能通过开发更多的课外活动,使会计文化教育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又能对学生有所启迪,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重视,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文化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融合,培养具有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仔细的会计专业人员。

  作者:刘希玲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葛杰.财经类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以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会计师,20xx(1).

  [2]刘玉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经济,20xx(10).

  [3]任高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文化建设调查研究——以九江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xx(6).

  [4]潘玉琪.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以会计职业文化建设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xx(12).

  [5]李坤,丁佟倩.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文化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xx(3).

  [6]李盼,符学龙.会计专业文化建设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0).

会计专业论文7

  一、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和发展

  (一)中国开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他们必须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对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国有一千五百余万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经历,具有硕士学位(尤其是会计学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更少。仅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截至20xx年,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为160 697人,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为55 897人;而这些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 085人,仅占1.95%。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学历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会计从业人员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而刚刚开始从事实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急需注重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针对上述情况,为提升会计教育水平,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会计行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目前状况与会计行业应用性强的矛盾,20xx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正式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管理体制和培养目标

  在设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同时,为了规范该学位的教育水平,保证会计硕士学位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该委员会由来自教育部、财政部、中注协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办学院校的专家共23人组成。

  教指委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面向会计职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发展进程

  1.单证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20xx年,全国有24家办学单位(包括20所大学①和4所其他办学机构)经申请获得了举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资格,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必须具有三年或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通过联考获得录取资格后,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但是不能获得学习院校的毕业证书,因此被称为“单证”研究生。

会计专业论文8

  摘要:创业教育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会计专业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提出一些思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融合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精神、技能的培养。会计专业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将两者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创业中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又能利用创业的驱动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职位竞争激烈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学生都有报考会计专业的意愿,很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竞争十分激烈。财经类院校以及其他综合性质的院校都不断增加会计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加剧了财务类学生毕业后的职位竞争。高职院校相较于一般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以重视考证、应试教育为主的方式,将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尽快做好就业准备,并且鼓励学生突破就业限制,自主创业,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

  (二)创业教育的优越性

  创业教育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其教育贯穿于学习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将人才培养、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会计等其他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实际上还是专业教育,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充斥其中,对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具有优势。但是,学生所选择的学科专业以及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对其创业可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创业初期。因此,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既可以发挥出专业的优势,也可以满足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促使创业理论知识与实际专业技能同时发挥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和高等院校逐渐提高了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部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在必修课中增大创业教育的比重。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具有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势,因为会计专业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创业与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必备技能,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比如,会计专业中涉及到资金筹措与资本积累的有关知识,像打开市场销路与成本核算的方式、核算账款、盘点货物、核算利润等,都是创业中必需的知识技能。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主体,其创新意识与知识结构对这两者是否能够顺利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专业的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今后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核心,从而挖掘出会计专业教育中与创业有关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创业知识为基础,找出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另外,可以采取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深入实际,在创业企业的一线进行学习,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会计专业不断提高的要求了然于胸,帮助教师找出上课重点内容与针对性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创业活动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经验。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职业迁徙能力等。

  (二)在创业情境下构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很多,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开创多元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在创业情境下构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项目作为主体,学生的实际创业需要作为动力,构建专业课程,促使学生将创业与专业结合到一起,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与创业创新的能力,培养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还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热情的提高。这是由于创业是人类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以及对财富的追求所产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驱动性。有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欲望以及学习能力,这种心理倾向十分值得信赖,并且在受到激励或者其他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倾向与能力就会释放出来。因此,在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实际需要相契合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决定个体行为,所以,创业作为驱动力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创业项目的需要设置课程

  将创业需要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驱动力,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将创业需要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例如,将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作为必修课程,增开一些与创业息息相关的《市场学》、《小企业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学习环境,将创业的知识、所需技能融入到会计专业课堂之中。

  (四)在会计专业课教育中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虽然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得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在创业情境下,传统教学模式所起到的作用距离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这些教学依然沿用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实质上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下,应当将具体的创业项目作为载体,将教学模块与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创业全过程作为主线,将主线之中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串联;将课程学习转化为分析创业项目的过程。在完成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导入,将知识转化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工具。例如,在《财务管理》课中,一般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逐章讲解,先是投资,再是财务预算与分析,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创业情境下,应该以具体的创业项目为核心,采用分组或者学生自由结合的方式,以小团体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项目,将创业项目的运营过程作为主线,对整个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全面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指导而不是主导的角色。例如,可以创设具体的创业项目,可以在学校开设一个文具店,也可以是小吃店。学生可以想象自己为创业者,根据创业中的实际活动将教材与之相关的章节进行串联,如将筹资管理导入资金筹集阶段,将项目投资分析导入固定与无形资产投资阶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财务管理》教材转化为趣味性、实践性的创业知识。这样学习既能够学到教材内容,还能够完成完整的项目财务分析,增强教学效果。

  (五)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开设实训课程

  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主要有两种课程实训的方式:会计专业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前者的方式一般为教师设计一些会计题目或者会计案例,要求学生将填制原始凭证到做报表这一完整流程亲自操作一遍,而后者只是将前者的手工操作替换为计算机操作而已。这些实训方式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些复习与巩固,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为实现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应该将创业项目与会计实训课程结合起来;用创业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创业能力。

  (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教育

  学校与企业联合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增强对创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内建立创业孵化器与实践基地,促使学生迈开创业的第一步。围绕会计专业开办创业讲座,邀请会计专业的已经取得创业成功的人才来校讲课,分享成功道路上的经验与走过的弯路。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促进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更深层次融合。

  (七)开发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

  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学生将两者融合起来。平台的主菜单设计要将两者的内容与需要结合起来,如会计专业标准库、创新创业指导等。栏目的设计应该将两者的特色融合起来,扩充平台信息量,设计美观的网页。另外,该网络平台要为教师提供具有创新性、特色性的资源,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创业的平台,同时能够满足会计专业人员继续学习的需要。为完善平台建设,还需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家与创业先锋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个性化与建设性的意见。优秀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推动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还能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结语

  创业教育是今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符合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应国家的号召,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实践型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探讨[J].中国市场,20xx,(1):113-114.

  [2]陈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探索[J].青年时代,20xx,(13):164.

  [3]崔艳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xx,(2):21-24.

  [4]姜庆.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J].商业经济,20xx,(4):158-159.

  [5]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0xx,(29):85-88.

会计专业论文9

  “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完善等,这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当前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还存在很多欠缺之处,影响到会计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不利于会计岗位的实践,对此,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展开研究。

  一、“互联网+ 会计”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 会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与会计行业进行交融,形成会计发展的新模式,而且,在“互联网+ 会计”的影响下,会计本质和内容也发生改变,内容更注重于服务,而会计本质则体现在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会计紧密衔接到一起,创建一套全新的会计服务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服务化、互联网化等,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飞速发展。

  二、“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欠缺

  在“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要求也明显提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教师掌握更为专业的会计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到会计行业中,成为“互联网+会计”领域的新生力量。但当前“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存在很多欠缺之处,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互联网+ 会计”行业的发展。例如,一些学校为“互联网+ 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网络课,但未能将“互联网+ 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结合,从而造成理论实践脱节,如,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互联网+ 会计”的知识,非常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将大量的“互联网+ 会计”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实践课程教学却极少,学生未能将“互联网+ 会计”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过多的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整体教学效率不高,而且学生在没有掌握有效的网络技能情况下,也将很难应对“互联网+ 会计”岗位。另外,“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知识教学也非常重要,但看当前“互联网+ 会计”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一些计算机小的网络故障问题不知如何下手解决,例如,网线掉落、打印机不会使用、网络版会计软件不会安装操作、计算机IP 地址不会设置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发展。

  三、“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策略分析

  ( 一) 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程教学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经常忽视实践课程的操作,对此,必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应“互联网+ 会计”的发展需求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课程教学。“互联网+ 会计”专业不仅仅是会计专业,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互联网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渗透网络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虚拟的网络实践平台,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一方面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网络的运用能力,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网络小问题。另外,为了迎合“互联网+ 会计”专业的发展,在教授学生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对网络的管理、维护、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可以通过采取案例、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启发式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配合学生实践操作,从而实现项目实践教学的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教学中,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真正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为踏出校园走入“互联网+ 会计”领域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互联网+ 会计”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 二) 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进行过程考核

  在“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应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结合互联网与会计技能共同学习,当然,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与教师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利用项目驱动实验项目的方式,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原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会计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网络疑难问题让学生实践解决,网络不通不仅会影响到互联网平台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影响会计服务,而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将如何解决呢?造成网络不通的原因都有什么?一系列的提问带领学生走入实践课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如何运用“互联网+ 会计”会计软件,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网络技能,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相比于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 三)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受到“互联网+ 会计”的影响,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内容也会有所改变,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能再循规蹈矩的应用传统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相关技能。“互联网+ 会计”标志着会计工作走向电算化,而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有着一定的考察,因此,在“互联网+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应积极编入计算机技术、会计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知识,应从“实用”角度出发,结合学生掌握网络知识能力的特点,结合“互联网 + 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网络能力要求,紧密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授课内容的选取应做到强实践、弱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模块化任务为驱动,精心选取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训操作项目。如,网络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互联网接入技术、会计软件安装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尤其是对会计软件的安装操作必须熟练,否则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岗位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对“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

会计专业论文10

  摘要:作为传统技能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自主创业意义重大。在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块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无论从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管理方面都不够重视,教学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更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多数学校只有就业指导中心,没有成立创业中心。此外,在高职校园内创业文化氛围比较贫乏,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内容缺乏了解,大学生创业社团很少。学校对创新创业政策及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制度性的指导,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在学生中的宣传不到位,学校没有组织本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能很好的调动起来,校园内没有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1.2专业特点使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会计职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严谨的职业要求容易让学生把“踏实严谨”的特质理解为“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这在无形中会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兴趣的培养。实际上,许多会计专业学生有创业意愿和想法,但由于专业特殊性,很难直接进入企业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实习实践,容易出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专业认知与职业体验脱节等诸多方面问题。实践经验欠缺,对市场经济发展缺乏敏锐度和勇于开拓精神,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难以实现,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中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凤毛麟角。

  1.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严重滞后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师,双师型的教师很少,大多由辅导员或是公共课教师担任,基本没有创业经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不熟悉。他们虽然都是学历、素质较高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创业创新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相关的.实战经验,进而创业创新课更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而缺乏对学生切合实际的指导与建议。在学校层面,由于重视不够,没有系统针对创业师资的培训计划,与企业的合作及社会资源利用也远远不够。此外,创新创业课程未与会计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结合,使用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甚至许多院校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只把相关内容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个章节进行讲解。

  2基于模块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策略研究

  2.1以模块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建构以会计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设定,可构建如下“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一,基础模块。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将人文修养、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不同学科的课程知识合理安排,形成结构科学、内容丰富、多元化的公共课基础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是讲授从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拓展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优化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调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财务软件上机操作、会计专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课时量。一方面可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增加专选课的数量,高职会计专业中可以开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多种专选课。第三,就业创业课程模块。就业创业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发展方向、创业政策、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基础课:开设《创新思维》《创业风险管理》《ERP沙盘实训》等选修课。

  2.2通过模块化教学,促进高职会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模块化教学,师资力量是重要因素。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区域因素启发式的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是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因此,高职学校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加强对创业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其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管理理论的企业家、财务主管、成功创业者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树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所在区域特点,深挖创业教育模块化教学的关键因素,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真正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会计人才做出贡献。

  2.3以模块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是实现模块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要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河北省自2012年起举办河北省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这项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旨在激发河北各类青年人才创业热情,展现青年创业风采,如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在比赛中,创业项目规划书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项目的财务分析、融资计划、投资回报,这部分需要有财务知识的人员进行负责,所以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都会吸收会计专业的学生加入。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积累创业实战体验,培养创业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事实也证明,许多参与了创业大赛的学生,经过比赛的洗礼与专家的指导,最后也确实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此外,也可利用校内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邀请有长期就业关系的企业,有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冠名赞助,请企业代表当评委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组成团队模拟创业,制定创业评价标准,对模拟创业学生进行评价,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进行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增进阅历、提升技能,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

  2.4激发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以模块化教育理念

  为指导的创业素质教育需要重视创业创新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增长,不断拓宽创业素质教育的渠道,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成立创业学生社团、定期的创业讲座、团体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能力爱好,拓展他们的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同时,结合会计专业特点,鼓励他们加入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中,发挥专业优势,再整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资源,发挥创业合力优势,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

  3结语

  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就业的新途径。面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大环境,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结合模块化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最终为会计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创业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赵晶,朱晓佳,侯荣新.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作者:李昕欣;赵晓毅;李爱东;高小姣;周学增;周炳臣;葛宏伟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会计专业论文11

  摘要:针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分流、教学分层模式。它以承认学生差异为前提,目的是营造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学习的发展环境,因材施教,让学生人人有成就感,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专生;专业分流;教学分层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目前中职招生已突破万人目标。中专会计专业学生成份多元化,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班内学生间基础与能力差异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维行为都呈现很大的离散性和波动性,学生难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专业分班及教学模式极不适应现实。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分流、教学分层模式是教改的切入点,它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一个报读中专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一、中专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现状

  (一)学习基础差,专业对口率低,学习缺乏动力

  连续多年高校、普高扩招,中专也扩招,且没有进校门槛,中专生源的文化素质大不如前。中等职教以前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中专、二是职高、三是技工校,其中,中专学生生源是最好的,师资力量也是最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专每年计划招生数少,学生分配与大专生分配一样,统一由政府人事部门进行,学生就业去向大多是政府部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快速发展,高等职教蓬勃兴起,中专教育降到了与职高、技工校一个层面,即所谓中职教育。中专生源素质出现了巨大落差。

  中专生进校在专业选择上,一般是以家长意愿为主,家长认为,学会计、当会计是坐办公室,因而不考虑子女意愿、学习基础及市场需求,一窝蜂报读会计专业。有的学生对该专业并不喜欢,加上本身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既吃力又缺乏动力,表现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生就业时,真正专业对口的不到15%。这样,既造成了中专会计专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使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学习上,就业上均有挫折感。极不利于人才培养。另方面,社会上急需的一线技工及服务行业又出现大量的用工荒。

  (二)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中专会计专业的课程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占35%左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占30%左右,基本上没有选修课。

  现在中专在校生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这些学生中有很大部分人从小学到初中,不适应应试教育及其方式。而现行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中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等,缺乏特色,甚至还是应试教育内容的重复。与中专学生专业方面结合又不紧密,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缺乏自信心。选修课的缺失,也不利于培养中专学生的个性特色。

  (三)专业课程间内容重叠交叉,缺乏时效

  中专会计专业课程强调、注重各学科的系统性、独立性,内容交叉重叠严重。教学上既浪费了老师精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成本,令学生乏味。

  近年来,社会经济日新月异,会计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会计专业教材往往严重滞后,形成学校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内容严重脱节。增大了学生就业时对实际工作的不适应,给用人单位也造成了困惑。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激励

  中专学校教学考核沿用的是卷面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只有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单一考核的方式抑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呆板的考试时间安排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套的.成绩评定方法难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分流、教学分层模式改革思考

  (一)实行“0.5+1.5+1”培养模式

  现在中专生源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差是共性。加上在专业选择上的盲从,改变对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实行“0.5+1.5+1”分专业、分层分班组织教学很有必要。

  所谓“0.5”,即中专生进校第一学期,学生以学习文化基础课为主,开设一门专业基础课(列为必选课)。文化基础课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强调对学生意志品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培养。

  开设一门专业基础为选修课中必选课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并确立自己对所选专业的认识和喜好。如果学期初选择的专业并非自己有兴趣的,那么在第一学期中期可以调整选择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就是说,中专生专业选择确定不一定在进校第一学期初,也可以在进校第一学期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一个缓冲期。中专学校的管理类专业如会计专业招生量要大大压缩,培养技工的工科专业及服务类专业招生量要扩大。学校可以组织经验丰富,威信高的教师,引导学习会计专业有难度的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其他专业。这样,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理智,学习目的更明确。也更能够使学生个性特色与社会需求很好结合。

  所谓“1.5”,即从学生进校第二学期到第二学年,除必要的文化基础、品德培养、体能训练课程外,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夯实专业基础,强化技能培养。围绕职业技能开设专业课程,比如中专会计专业,开设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税法规,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等。一切从财会工作第一线出发,围绕“算账、做账”,因材施教。教学中侧重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培养。

  所谓“1”,即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在校两年学制基础上,顶岗实习一年。合格的就由学校推荐,经用人单位考核走上工作岗位,不合格的则返校实行重修制。采取缺什么修什么的原则,保证中专学校向社会输出的学生均是合格品。

  (二)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分层

  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选定专业后,仍然存在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分层教学是中专会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创新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学期结束后必须经过分层考试,分层考试必须教考分离。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筛选基础差的。相同专业,按专业基础考试成绩,分层编教学班,使每个专业教学班内学生专业基础水平比较接近,为以后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

  2、创新教改,确定中专生综合教学目标及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目标

  中专生的综合培养目标,是把中专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肯吃苦、能创新的为社会一线服务的知识型劳动人才。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针对中专学生认知能力和意志力不强的特点,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纳入教学目标。注重文化、专业知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并重,培养学生法律观念,塑造学生诚信品质,树立学生敬业精神,增强学生服务意识,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中专生的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目标,则是根据中专各会计专业班专业基础及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A类会计专业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企业会计员方向,要求学生专业基础要比较扎实、专业知识要比较系统,会计业务处理要比较熟练,要有一定的业务协调能力。在教学中,课程安排的广度,各学科的深度上都区别于B类会计班。B类会计专业班,专业基础及文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胜任会计工作某岗位要求为目的。要求学生重点在专业基础训练上下功夫,比如以出纳员岗位为目标,在教学中,调整课程结构,重“会计原理”基础学习,重操作能力培养及岗位素质锻炼。增设点钞技能训练课,举办真假人民币识别讲座并加强训练,开设珠算技能课等。专业课紧紧围绕分层教学目标展开。尽管这类学生基础不好,但通过针对性学习后,他们在会计工作某一岗位上的技能熟练,仍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梦想。同时,由于有扎实的会计原理基础,走向社会后仍然可以在会计专业上继续学习,再谋发展。

  3、创新课改,组织专业课分层教学校本教材

  创新课改,从实际出发,以能力本位为指导,从专业分层教改出发,科学组织校本教材。

  通过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解决专业课程间内容重叠交叉,缺乏时效的弊端。大胆摒弃以往专业课教材内容偏多、偏全、偏深、偏难的痼疾,删繁就简。在教材组织上,以专业分层教学为前提,贯彻一切从实际工作出发的原则,力求做到专业课校本教材的政策依据是最新的,教材体系紧贴实际业务程序,业务学习以模拟实际操作为主。将专业课分层教学最终落到实处。

  4、创新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通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内容、填制方法,都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方法,展示给学生。学生身临其景,对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大有益处。老师举例演示一遍,比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嘴巴讲十遍都管用。所以,会计教师要学习,并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创新管理,建立适应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分层的会计专业班,专业教学目标不同,专业考试目标也应不同,考试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确定。

  考试方法灵活,笔试不是唯一。按专业分层的目标要求,建立相应的两个试题库,一是专业阶段考试试题库,二是专业综合检测试题库。“平时成绩”、“专业阶段检测成绩”、“专业综合检测成绩”按3:3:4比例计入专业学科总成绩。案例解题、课堂解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完成一阶段考核一阶段、作业等计入“平时成绩”。

  取消中考,保留期末考试。突出“专业阶段检测”和“专业综合检测”。专业阶段检测按教学进度要求进行,由教务处每学期统一安排三至四次。这样,阶段测试多一点,每次内容少一点,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对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大有好处。专业学科学习结束,以学生申请为前提,学生参加由教务处组织的专业综合检测,一次不合格,可以申请再考。专业综合检测题库的内容、题型、难易度,以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为依据建立。

  总之,中专会计专业学生分流、教学分层模式是一种创新实践,它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它以承认学生差异为前提,营造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学习的发展环境,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推动中专会计教学改革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郝姚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分层教学初探。职教论坛20xx.2(下)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与服务。P131

  (3)王正军,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学院简报。20xx年第一期。

会计专业论文12

  论文摘 要: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作为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內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法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 改車 吏破口

  20xx年《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这些内容,强调了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会计实验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内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实验教学目标能力化

  能力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能力目标。所谓知识目标是指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鉤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目标是指会计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一整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能力目标是指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避免只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不关注能力目标,把实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实验教学内容立体化

  立体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设计,一般应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种性质的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属于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针对性强。但较为单一,适用于会计的初学者。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初学者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是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用于已掌握一定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高级会计和行业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的会计工作,积累实务操作经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拓展性实验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己创造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再去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拓展性实验适用于已完整系统学习过会计理论的学生,实验内容应从会计操作拓展到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有关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企业管理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塑造应用型的商层次会计管理人才。会计实验教学要加大综合性、拓展性实验的比重,对一般性、规律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压缩,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留出足够的学时。并对综合性、拓展性内容的实验项目优先纳入实验教学计划。

  三、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科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除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演示法,即教师讲授会计资料的填制方法,学生模拟教师的步骤被动的练习,应当向多样化转变,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要应用在财务管理、经营分析、财务审计这个层次的会计实验上,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是以“情景模拟”实验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的课程实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按会计职责岗位分组,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主管等多个组。实验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角色。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感觉。这种方式使学生既学到业务知识,又训练相互协作的能力,更培养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以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综合实习,需要将财务会计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该方法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综合运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鍛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

  会计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仅是建立了电算化实验室或者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实现的。在会计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验手段的运用必须整合手工会计实验和电算化会计实验。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于手工实验室。首先要做到实验环境仿真化,实验室内的布置按相应职能岗位划分,由六个岗位组成一个小组,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主管等,这样在流程式的实验中可以使学生各司其职,又互有紧密的联系,象征性地代表了一个财务科组。其次要做到实验道具逼真化,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练功钞、借支单、支付证明单据、记账凭证、转账凭证单据到分类账和总账的账簿、各类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图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实骏。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对于电算化实验室,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gtg机软件为载体,以科学 组织的案例、数据、图表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教学材料,构造一系列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具体实验,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账簿的装订等,还有会计软件的演示,都是在课堂上不容易讲清楚的。我们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等先进声像设备,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实验。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此外,还应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针对一些综合实习,可以省略手工实验操作,选用ERP沙盘实验平台进行全面的电子化仿真演练。

  五、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会计实验教学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理论。还包括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1)观察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有无迟到、早退、缺课,以及实验中有无大声喧哗、是否爱护实验器材、是否注意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定,占实验成绩的10%。2)实验操作方式。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性、操作的正确性、动手熟练程度等进行全面考查。其中手工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记账凭证的编制与装订、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结算、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等方面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手工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手工实验完成上交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以及参考现场实验情况评定。电算化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了解、熟练地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由电算化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抽查和学生完成的电子版信息等评定。实验操作占实验成绩的50%。3)抽查提问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或提问,也可采用针对实验项目的思考题进行提问,提问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尽量不干扰学生的实验,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实验成绩,抽查提问占实验成绩的10%。4)实验报告方式。实验报告应于实验完成后一周内,以实验教学班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不能按时交实验报告的学生,成绩将被扣分,指导教师应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对有错误的地方作记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合理给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20%。5)笔试答题方式。实验理论水平的考核,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沈志荥,马文超,大学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棵索[J],教育教学研究,20xx(4)

  [2]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xx(2)

  [3]于玉林,张俄民,会计实验理论与会计基础实验[M],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杜,1999:46~53

  [4]黄微平,黄正瑞,关于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xx(11)

  [5]许淑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內容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xx(2

会计专业论文13

  摘要:针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建立进行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特征,并提出了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总结了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建立,主要内容有,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组织结构,创新理念,强化执行能力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中财务和会计管理机构,属于商业银行中对资金运动进行处理,并实施财务和会计管理的内部部门。此外,企业是银行对会计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的重要部门。伴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变化,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也应当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特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当中,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存在以下特点:在财务管理机构当中,没有相对固定的核算顺序,银行相应工作人员仅仅按照银行规定,制定出相应的核算顺序。对于在银行工作的会计人员来说,其核算处理的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特点。人员开展财务会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银行经济利益有效提升,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银行的活动仅仅是从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决策层面开展,同时也受到了银行会计制度的约束。

  二、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够科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趋于成熟,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需对财务会计管理功能做出全面管理,实施全面性预算、通过责任机制进行量利做出分析。但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实行的是责任制会计制度,促使计划管理难以得到全面性开展,不能实现始终贯彻落实好银行管理计划的思想战略,商业银行难以实现全面性发展。

  (二)管理力度不足

  当下,商业银行中会计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的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银行所推出的综合柜台服务,相应工作人员在出纳和记账时,均有摄像头设备的监视,相应银行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柜台管理中去。但是,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缺乏相对详细的管理流程,而机构当中的管理制度也没能根据银行实际情况实施,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柜台人员出现监守自盗的行为。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商业银行当中,始终大力推广综合性柜台服务,但是随着业务的逐渐增加,对综合性柜台服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商业银行当中,通常使用的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软件,为了能够充分应对增加的业务量,需要对综合性应用软件进行不停的优化和升级[1]。此外,银行分工越来越细,促使临柜人员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

  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建立

  (一)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组织结构

  一方面,设置相应内部管理机构,成立综合性管理部门,从而对业务线条做出科学协调,从而实现有效的内控管理,对相应业务实施严格核算,并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对机构内管理智能做出进一步整合,清晰各个级别监管人员职责关系,促使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得到有效提升,逐渐建立起风险控制和财务会计等监控网络。

  (二)创新理念,强化执行能力

  一方面,大力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相应管理人员,将财务会计报告的管理当做是银行中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明确并抓好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认识到,减少损失就是在增加价值[2]。如果出现财务会计控制不到位或者缺位现象,导致银行面临损失,这种情况出现,就相当于减少价值。第二方面,在实施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避免出现教条主义思想和本本主义思想,对财务会计进行管理过程中,需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适应当前银行运营的需求。进一步实现将制度作为依据的财务会计管理思想,将防范风险作为管理的目的,转变财务会计管理理念[3]。第三方面,财务会计管理机构,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在这一机构当中,财务主管直接向主管会计以及上级财务会计负责人负责,高度重视检查和监督工作,实施问责扣分制度,促使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组业务流程

  重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财务会计管理和信息流程之间相互统一,企业当中业务流程如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工作状态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出现低效多耗情况。因此机构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提升,离不开银行财务流程的重建和科学规划,促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要求相适应。对机构内控制流程进行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流程之间的协调性,对两者风险进行评估和确定的基础上,可以在相对关键的控制点,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模型,将相应控制参数以及程序一同嵌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去,实现人机结合、业务、信息处理达到统一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一)商业银行中,建立起什么样的财务会计管理机构,需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具体情况,对市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建立起科学可行的财务会计管理机构。针对部分经营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建立起一元化模式,对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人员之间各司其责,促使其各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建立,不建议将人员关系和层级组织的过于臃肿复杂,需要做到精兵简政,实现全面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官僚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鑫.加强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思索[J].才智,20xx,06:5.

  [2]屠敏强.我国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会计操作管理问题初探[J].金融会计,20xx,03:72-77.

  [3]温素彬,李文思.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变权方法在商业银行财务状况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xx,05:131-136.

  [4]许金叶,袁树民.基于管理会计导向的先进管理系统:商业银行信息化战略定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xx,03:34-39.

会计专业论文14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20xx。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xx。20xx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xx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xx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15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的成本会计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成本核算在工业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升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成本会计;工业企业;应用;对策

  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发展节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生产及运营成本。成本核算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加收益。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改变,企业成本核算及制度完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及具体职能

  1.成本会计含义

  所谓成本,就是在产品的生产或者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全部资金,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组成价值的重要部分。成本会计源自管理会计,是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为了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从而对企业的全部生产成本及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成本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准确地估计和有效地控制。

  2.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帮助会计人员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最佳的财务解决方案,而且可以优化企业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十分有利。同时,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尤其对工业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减少成本耗费、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成本会计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

  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有着很广泛的运用,企业所需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都体现着成本费用的控制。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有效的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生产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在日渐增长,这就造成了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与如今的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局面。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对产品质量的复杂评价,而且还要考虑和产品的质量有关的各种因素,如人员、设备、材料和技术等。同时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的质量还包括生产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的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作为基于企业生产成本动态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成本核算技术与高新技术无法同步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成本会计必须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较为系统、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是很多工业企业一味重视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对科研的投入,反而忽视了对会计中成本核算技术的革新,导致其会计核算方法无法与技术发展齐头并进,甚至可能造成成本核算工作依然滞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的状态下,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效果,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在工业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的优势地位。

  三、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问题

  1.企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会计的重视

  很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使成本会计未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正是这种不重视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对企业运作等方面的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缺少完善的成本会计管理系统

  对一个企业来说,全面、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工业企业往往缺乏这样完善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在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了工业企业无法整合企业资源,不能发挥资源的作用,再加之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协调,使得企业成本的控制更加困难。

  3.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缺乏良好的运用环境

  成本会计正面临重大变革。首先,成本会计的记账方法不断改变,技术不断革新,同时成本会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想要发挥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在自身企业规模的限制下,成本会计无法获得更好地成长和运用环境,很可能阻碍限制企业的发展。

  4.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

  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不全面,核算范畴过窄,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工业企业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生产工厂,企业所面对的成本核算也不再只是生产制造成本,伴随着市场多样性而来的还有产品的设计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等。在这种环境下,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无法与时俱进,如果只注重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就会导致企业的预测决策的失误,影响企业发展。

  四、成本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加强管理者对成本会计应用的重视

  现代成本会计不仅是财务信息管理的手段,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加强自身对成本会计的理解,运用科学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来控制企业的成本运作。同时,可以制定奖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重视成本,意识到成本对企业的影响。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员工应当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有一定的熟悉,全面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发展有合理的预测,协助管理者制定能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决策,并且学会通过计算机处理有关信息,有效地发挥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

  2.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首先对企业整体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管理,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其次,管理者应增强企业预测、计划等方面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只有正确预测才能为有效的决策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理论研究的投入,从而更加科学、全面、有效地对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的成本进行控制。在对成本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的同时,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加强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确保成本会计相关机制的有效进行,使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

  3.营造良好的成本会计应用环境

  第一,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给予帮助,改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本身应对内部环境进行改造,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和教育,加强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意识到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践行情况的监督也是营造良好环境所不可或缺的,只有当成本会计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处,企业的成本才能得到控制,成本会计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4.拓宽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范围

  工业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手段,不断地对会计核算范畴进行扩展。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有健全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应对新环境的发展,同时对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有很大的帮助。

  5.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既想要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其市场价值和销量有所保障,又希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就需要运用成本效益控制方法,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利益平衡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决策为产品的研发、技术革新创造优质的条件,使得企业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成本核算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想要取得市场优势,就必须在成本会计的运用上多下功夫,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瑶.试论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黑龙江科学,20xx(09).

  2.袁文娟.中小企业现代成本会计现状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1).

  3.于弘.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中国集体经济,20xx(34).

  4.张芃.企业成本会计改革对策研究.品牌,20xx(01).

  5.垢世强.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xx(24).

  6.康秀军.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8).

  7.胡恒艳.成本会计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市场研究,20xx(07).

【会计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专业论文05-20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05-16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论文11-05

(精品)会计专业毕业论文05-1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07-20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15篇(经典)06-08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7篇11-05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8篇11-0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0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例(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