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集合7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1
毕业在即,首先感谢我的导师—xxx副教授,在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业当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x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平易近人的为人态度,一点一滴的教化着我,从x老师身上学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必将使我终生受益,也必将是我人生的标杆。论文的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无不凝聚着x老师的心血,期间x老师不断的`激励着我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顺利地完成了论文的研究工作。在此向他表示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及兄长,他们二十年的默默支持,才使得我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及科研当中,换得学业的顺利完成。在此向我的父母亲献上毕生最崇高的敬仰。
再次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弟妹,他们在我的学术成长方面和论文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衷心的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给我创造的有利科研条件,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与美好的祝愿。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2
摘要:开设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是培养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企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模拟训练
一、重组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教学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是说教式。如在介绍管理概念时,许多教材都是按照什么是管理、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管理有哪些类型等来编写的。这从理论编写角度看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按这种程序教学,学生因为没有实践管理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只能被动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住重点基础理论的讲授,首先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然后讲其基本点、发展过程及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组教材内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素材的搜集,所举实例越现代越好。为使教学内容精练和新颖,在不断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应积极投身科研,编写新教材。如在工业经济管理课程的讲授中,笔者以2~3个最新软科学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后,耳目一新,既学会了工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又掌握了很多分析方法。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等因素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讲授、引导以及诸多教育影响是外因。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授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将看、听、议、讲、练有机结合。
启发式教学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资料显示,73%的创造者所需知识的来源主要不是教科书,而是现实生活和课外书籍。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几本一流的课程参考书,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目前的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情况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思考,认真分析,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在经过论证和判断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提高管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目前的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实用性强;了解行业知识,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沟通和合作意识;教学方法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四、运用情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适应企业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艺术,它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的模拟情境训练,无疑是一种经济、实用、效果良好的“准实践”,可以有效消除脱离实际的教学弊端。模拟情境教学法强调培训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是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某种实际角色,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从中感受其内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切身体会,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会更透彻。
五、改进检测方式,探索教学反馈新途径
传统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作业与考试,大多是解释概念、简述问题、论述观点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对现成概念、观点的`解释和死记,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忽视归纳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新形式进行作业的改革,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著名企业作专题社会调查,在调查研究中得出课题答案。教师也引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企业管理常识进行分析。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考核上,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可以采用综合测评手段,即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则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第一部分为口试或讲求速度的闭卷笔试,主要以量大面广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的案例分析、情况处理之类的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把理论考试成绩、实际调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评出学生该门学科的学期成绩,在评分标准上力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成绩分数的比例要向实际能力及调研报告水平和对实际单位的参考价值大小倾斜,尽量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开设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是培养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企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祖兴.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方论刊,20xx,(S2).
[2]潘云国.通过教学学习 管窥企业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07).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3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制约其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和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暴露出的问题
1.中小企业两权高度集中: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我国中小企业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中小企业的创始者即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所有的控制权和资源占有权全部集中于企业所有人,企业中的重要核心职务被创始人全部占据。由于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资本规模小,原始投资资本基本都是由企业创始人募集,企业的组织结构单一、横向规模小,生产及销售模式和管理方式较为简单,所以企业的经营权由所有者承担也是必要的。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销售规模扩大、生产组织复杂,企业横向扩展幅度大增,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高度集中,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所有者在创业初期表现出一定的优秀经营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所有者个人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常会作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并且由于两权高度集中,即使是错误的经营决策,企业仍然要去执行,这样就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期突然衰落下去,导致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短命”的悲哀结局。其次,中小企业的核心经营岗位常常由所有者的重要家族成员担任,导致企业无法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经营企业,同时家族人员经营企业又导致了无法遏制的采购回扣、质量把关不严格以及任人唯亲等企业内部腐败。第三,企业所有者统揽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权,企业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所有者直接统领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事务,两权高度集中的弊端大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致命缺陷:
家族制主导中小企业家族制在中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以最高领导者为最高点,依次向下,金字塔式的家族管理模式。企业的最高权力者,由于承担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压力,又兼家族文化稳健避险的特征,做决策时过于保守,非常容易做出错误决定。此外,在“族长制”的压力下,在企业内部其他家族成员的影响下,用于参考作出企业重大决策的企业内部沟通和外部信息被屏蔽掉,无法根据客观因素作出正确的决策,导致企业丧失发展机遇。家族文化主导下的中小企业,不以人才的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作为企业选用管理人员的考量因素,而是以人际关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在企业亟须选拔优秀管理人才时,个人能力和品质往往被抛弃一边,首先考虑的便是血缘关系;其次是地缘因素,以亲情、友情、人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标准,企业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长此以往最终等待企业的是被淘汰的命运。
3.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之殇:
企业管理创新严重滞后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且绝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行业当中,因此生产模式比较单一、产品技术性一般,所以导致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时会有一种墨守成规思维意识。思维观念是一种心理现象,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行为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源于管理者的观念创新,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生长于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等,进而导致企业管理模式一成不变,缺乏探索精神。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靠的是“经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只是单纯地依靠个人“经验”,排斥最新的外部环境信息,不管是日常企业管理工作还是在做重大决策时,依据的都是所谓的几十年的“老江湖”。也许在企业初创期这种“经验”管理模式还有一点成效,但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激烈残酷,互联网让全球成为一个整体,也让企业管理创新日新月异,那么这种“经验”管理模式就完全不适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只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1)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分离,股东拥有所投入股份的最终所有权,即是企业的所有人,而企业的董事会则拥有所有股东投入资本的法人所有权;企业注册的法人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分离,也就是说企业的董事会拥有法人所有权,企业董事会聘任的职业经理人掌握企业的经营权。两个方面的两权分离,使企业内部制造出一种权力制衡关系,促成企业利益均衡与经营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董事会根据市场环境来寻找最优秀的企业家并且聘任其为企业的总经理,经营管理企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引导中小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绝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并且加以进一步引导,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按照市场化规律,逐步进行中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当企业条件成熟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改制;条件不成熟的,等待企业进一步发展,切不可拔苗助长。企业前景广阔,产品销售旺盛的中小企业,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改为有限责任公司。中小企业改制已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步骤,对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走出体制困境,释放潜力,突破式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改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吸纳优秀管理人才
(1)改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用人制度,将家族的影响剥离发展中的企业,对于企业内部关键的工作岗位,摒弃家族亲属任职,不根据血缘关系来安排职位,而是根据个人的才能安排职位。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才能平平,不适合领导职位,只适合普通的工作,那就安排到相应的普通职位。将所谓的“族人”排除在企业的'管理层之外,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企业,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类别,相应地选择适合的人才。(2)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不竭的创新之泉、动力之源、立足之本。中小企业要广开人才吸纳之路,不要狭隘地将人才吸纳渠道只局限于平面式、广告式招聘,而是要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企业人才战略管理计划,可以通过媒体、就业市场、求职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另外可以吸收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才库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为国家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3)建立健全企业人才激励制度。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企业员工才能的充分发掘,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每个人的性格和才能特长都不一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以绩效考核和能力原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再配合以分工、培养和职业规划等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与观察,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使每个人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1)选择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念。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首先要符合企业长期战略规划,并且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包括企业性质、企业产品质量和销售目标等方面,切不可好高骛远,脱离自身实际情况。其次,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整体和团队整体出发,糅合企业员工的利益,考量企业整体员工的思想心态和行为准则,培育最适合企业的价值观念。(2)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育。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观念,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要让这种软实力能够深入企业员工的内心,把这种软实力能够推广到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是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环节。首先,要经常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在企业员工工作闲暇时,企业要举行相关的讲座,对员工反复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或者树立一个模范典型,由模范来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让模范起到带头的作用。其次,在企业对外召开相关会议时,通过各种礼节和仪式甚至文娱活动等,向外表达企业核心文化。
三、总结
管理模式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模式经验,结合自身所独具的特色,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另外积极采用国际中小企业管理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拓展自己的管理领域和管理幅度,丰富和发展管理内涵,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要适时地进行调整,能够使指令畅通无阻、高效传递。企业管理的对象要突破传统的人、财、物等具体物,要拓展延伸到信息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品牌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结合以人为本、战略性规划等理念,培育出自己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总之,对于处在众多国企和外企的市场环境中的中小企业,其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改革和借鉴,唯有依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才能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愿景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林民书.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财经研究,20xx,27(4):19-25.
[3]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曹昱,甘当善,李强.小型企业:美国新经济的助推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5]陈佳贵.关于企业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11):5.
[6]颜光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7]刘善仕,刘巧笑,黄同圳,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xx,16(3):181-192.
[8]云冠平,陈乔之.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9]胡军.跨文化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10]李垣,乔伟杰.基于价值管理中的企业创新系统构建[J].中国软科学,20xx(12):62-68.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4
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价值
摘要:“人本管理”是一种基于新时代背景的管理理念。它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发挥企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内在活力得到焕发。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对“人本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寻求其思想价值。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人本管理;思想价值
现代化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十分注重践行“人本管理”这种全新的理念,“人本管理”意味着企业在管理和运作中不能将员工仅仅看做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机器,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地激发起来,使企业的运作被“激活”起来,促成企业效益的提高。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体现
在现代工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活动的展开都要以人员管理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竞争力,企业的其他资源都是为人来提供服务。这就是对“人本管理”的最简单概括。具体地说,“人本管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人”当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并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
在这个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不少企业似乎把“效益”当成了企业运作的第一要素。而企业的员工不过是给企业创造效益的机器而已。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世界》,就是对这种落后管理模式的典型写照。其结果是,企业的在运作中缺乏对员工基本权益的尊重,或强迫员工无休止加班,使员工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或制订一些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如有的企业规定员工上班期间如厕必须进行登记,有的企业规定员工吃饭不得超过20分钟等。这种苛刻而充满高压的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如同是一座“监狱”。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效益似乎会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员工长期身处于这种高压的管理制度下,其身心健康受损,工作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二)崇尚超越
不少企业受到社会上“枪打出头鸟”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在运作当中充满妒才忌能的氛围,对于业绩出色、工作中敢为人先的员工极尽打击排挤之所能,导致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被束手束脚,不敢超越。但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的企业管理模式,却要求营造崇尚超越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要放开手脚尽情超越。在超越中求发展,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变革。事实上,只有企业崇尚超越,鼓励超越,企业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三)鼓励创新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因循守旧,把员工“管死”,认为员工不过是执行企业决策的一个“零部件”而已,要求员工处处循规蹈矩,造成员工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所以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在企业管理中鼓励创新,采取恰当的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
(四)对人才给予相应的尊重
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对人才给予了相应的`尊重,为了他们提供等价的待遇,才能激发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人才以最大的热情为企业的运营效力。所以“人本管理”强调尊重人才,并正确地使用人才。
(五)创造合适的机制让员工参与管理决策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还要求把企业的决策理解为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自家”的事。事实上,在企业进行决策时,管理层常常会“当局者迷”,而企业中层经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由于常年处在企业运作的第一线,对企业运作中的许多具体情况比管理层了解地更为透彻。所以,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多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决策上做到了集思广益,企业的决策才能够得到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决策失误。一些企业在决策机制上过于“一言堂”,排斥中层经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参与,这看上去是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效率,但从长远来看,却增加了决策的风险性。(六)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赋予他们最大的自主空间。尤其是要充分地调动中层经理人员的管理创意,不要把权力过于集中于企业管理层。
(七)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员工,还体现在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模式上面。伴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地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做到让消费者满意。
二、人本管理在工商企业中进行运用时应注意的地方
(一)正确地看待人才和使用人才
前面说过,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所以,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极其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强调对人才的正确使用。1.在对人才的使用上不要过分拘泥于常规企业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尤其要避免受到论资排辈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对于那些的确才华出众,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发挥出较大作用的员工,即使资历较浅,也应当委以重任,把他们放在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特长的舞台上。此外还要给予人才一定的宽容度,记住“人无完人”的道理。对于那些有着小缺点的人才不要一味地压制,而是要大胆使用,并创造出助其扬长避短的机制,让其长处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发挥。2.给予人才以等价的待遇合适的待遇是促使人才不断地发挥出其潜能的动力。我们不能光要马跑而不让马吃草。要知道你给了人才三分的待遇,或许他创造出的就是十分的价值。对于工商企业来讲,要设立人才专款基金,对于那些确实业绩突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才,要适当地拔高其待遇,让其在岗位上更加安心地工作。
(二)企业制度设计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本身就意味着以人为本。这一点也应当体现在企业的制度设计之中。要把员工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看作一部工作机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正当权益,尊重他们正当的生理需求,并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不要把他们限制地过死。
(三)要有激励创新的工作机制
创新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必然是死水一潭,缺乏发展的活力。所以,企业要建立起激励创新的工作机制,使员工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比如,企业管理层可以就企业运作中的一些重难点,对企业员工进行创意方案的搜集。在企业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上,也应该鼓励员工采取不同的创意方案,锐意创新。企业在对员工的考核机制上,也应当把创新能力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四)要给员工提供参与决策的渠道
“人本管理”理念强调在企业决策上做到集思广益,这就意味着企业要给员工提供参与决策的渠道,在决策方面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比如,企业在对于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当首先通过中层经理人员,将决策的内容通报给员工,对全体员工的意见进行充分搜集。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采纳员工的意见,必要时可邀请员工代表列席会议。
结束语
“人本管理”这种模式要求企业的管理充分注重“人”的因素,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正当权益,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创新的活水注入企业的运作当中,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凤强.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15):151-154.
[2]霍婧媛,刘佳楠.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10(10):112-115.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5
【摘要】 文章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指出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打造责任竞争力,并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汶川地震 市场营销
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经济效益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全部。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众多企业正在自觉地跻身社会公民行列,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它们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了提升。在企业责任被频繁提及的今天,除了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等标准之外,消费者对企业的直观感受通常会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面对重大社会事件时的表现也是消费者考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因为对于社会突发重大事件的关注和奉献,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对于应急事件的敏感性和及时应对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展现出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的价值取向。
一、定义社会责任
企业财富包含企业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有形财富主要指企业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等等,而无形财富主要指企业的品牌价值、社会知名度和信用关系等,这些与“物”为标志的资产不是一回事,但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能简单等同,但应同样重视。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中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法律责任像依法纳税、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等;道德责任包括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保护环境、对产品负责等。作为一个企业,的确是需要不仅要履行法律责任,同时要承担道德责任。我国历史上的“儒商”精神是上千年商业文明结晶,也是儒家思想在商业文明中的集中体现,这种思想对今天我们广大为商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否认,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受西方商业文化的思想侵蚀和影响,在国人当中滋生着一种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潮,而我们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却在慢慢流失,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因此我认为,作为企业家,尤其需要这种“儒商”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企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打造责任竞争力
责任竞争力是英文Responsible Competitiveness的直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崔生祥教授撰写的《有责任才有竞争力》一文中提出,责任与竞争力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存,责任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是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和前提。同时,责任竞争力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汶川地震凸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地震灾情严重,居民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这样的重大事件除了政府的及时反应之外,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共同支援。很多企业都在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见证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很多企业在得知四川发生地震灾害的第一时间就慷慨解囊,中国银行2300万元、建设银行和益海嘉里公司分别捐款2000万元、蒙牛集团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1000万元的牛奶、联想集团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奥克斯集团先后合计捐助600万元,此外,数以吨计的奶粉、药品、棉被、帐篷等生活用品和必需品,都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诚如牛根生所言:企业越大,社会责任越大。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的捐助行动仍在持续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次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企业应有的道德风范,表现出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同时增强了公众对于企业和企业品牌的认知与赞赏。
尽管捐款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企业真心帮助灾区灾民的惟一标准,但必须知道的是,很多时候,企业的社会感和品牌美誉并不是广告宣传出来的,而是在社会需要、民众需要的时候勇于承担的一种表现,一个企业,只有在履行了它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后,才能获得合理的回报,而这种回报,远比你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的投入要多出好几倍。
从公众和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企业的捐赠行为更是在他们心中“称出了分量”,甚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加多宝集团捐出1亿元人民币后,不少销售终端的“王老吉”饮料销售一空,消费者希望以购买其产品达到“感谢”的目的。在Google上搜索一下,或花少许时间浏览一下相关网站,任何人都可以知道一个公司正在做什么,他的企业公民形象是好还是坏。企业通过树立强大的品牌力量获取利润,当这些收入再次投资到企业社会责任时,则会产生出更多的收益。从这一点来看,王老吉卖断了货,并非偶然。
四、结论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社会是经济之本体,企业也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则是企业生长的环境应该积极承担起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企业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就会获得社会正向的支持力,有利于竖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这种企业形象才会基业长青,企业的发展才会经久不衰!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6
【摘要】国家提倡实践性教学已经作为国家级重要课题提上日程,作为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企业管理实践存在困惑。深切感受到管理实践的重要性,课程听着教师讲课头头是道,思路清晰。走向社会发现不知道如何运用,满身是力气,找不到发力点。由此而来的困惑迷雾重重,导致大学专业课没用的理念。企业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其实仅仅一步之遥,扩充实践性教师队伍,增设规章制度课程,参与企业实践即可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对接,且能满足企业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性需求。走向工作岗位,迅速适应企业,完成岗位职责,了解部门职能,融入企业文化。
【关键词】实践性教师;规章制度;社会实践
一、学生困惑原因
企业管理类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常常发现专业课如何运用,对社会管理,企业性质,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企业主管单位是哪个单位,自己隶属于生产企业还是代理公司,岗位职责,所在部门的职能等一系列问题茫然。更无从谈起管理的各科专业课程运用于实践了,究其原因困惑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具备实践经验教师匮乏
大学改革日臻完善,高校作为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教育功能愈发重要。大学教师队伍人才人才济济,细分之下便能看出些端倪,企业管理类师资队伍像其他学科一样,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的参与企业管理,学历层次高,专业对口,看似无所挑剔。由此组成的企业管理教师队伍,去承担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大学课程千篇一律
课程依据教学目标,目标虽然制定很完善,也包括培养出实用性大学生。细看所授课程,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类学院所设课程所差无几。管理学、人力资源学、营销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非常实用。但如何用,也即嫁接非常好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纽带又是什么呢?学校次次参观学习和访问等按照其他模式开设,其结果学生仍然未能嫁接起来实践的运用。
(三)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形式虚设
学生社会实践以校内集中和分散,以校外集中和分散方式。形式思路非常好,可集中和分散的内容是社会调查、专业模拟等对学生至少在参与社会工作受益不大的活动。比如专业模拟实际是让学生到超市作为收银员等岗位,平时他们购物经常去超市,他们需要的不是某个岗位如何完成岗位职责,而是迫切需要超市是如何运作的。
二 解决路径探讨
解决路径根本的出处应该在企业,也即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学生,大学就该培养这方面素质的优秀学生。在此环节中一个关键环节,大学所了解的企业需求是否真正的企业需求,验证的方法是学生一旦正式工作所表现的行为。培养目标紧跟国家政策是毫无置疑,问题出在培养方案方面往往事与愿违。
(一)引进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引进教师途径一般是到其他大学招聘,或者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留校任教。普遍规律是从大学到大学,从学习到教学。承担起大学生灵魂成长的工程师,管理就是艺术,对于这句话一个从大学到大学的教师,是不能体会出这句话的真谛。引进教师的方式可以扩充到企业中,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员作为大学教师,他们是能承担起实践教学的必备人才。同时他们在企业从事工作,从基层到中高层的经理,他们具备管理理论,历经管理实践饱经辛酸,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体会颇深,如果再次回到大学从教,教学并长,从实践中找回理论。哲学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即如此。学生在此教师引领下,体会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总结实践教学的思考内容,研读自己感兴趣的管理话题,改变了学习的重点,会适应企业用人需要的。
(二)敢于提拔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一旦录用了有管理实战经验的高学历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历经三四年后要敢于提拔他们作为单位领导。很多大学在此并没有魄力,不敢重用该类人才,恐大学变质,其实非然,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管理会更加完善,领导方式会更加神得民心。简单的学校发展文化建设,一个具备管理实战素质人员会立即从物质文化入手,打造符合精神文化的外在素质,另外如果单位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他可以从集权分权角度思考并调整领导方式。这些都优于其他学科领导的专业技能素质条件,对部门和单位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相信这些领导会深得下属支持和拥护。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大学特有的`科研、教学、服务社会职能,充分满足社会和地区需要,为地区发展做出更加优秀和快速的服务。
(三)增设规章制度课程教学
课程开设管理学、人资资源学、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精品课程,学生也很喜欢。一旦把这些思想跟企业对接起来,就无从谈起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理论和思想都要通过规章制度去落实和体现。很多大学的经管学院对于自身的管理已经很混乱,哪里能教出优质的管理素质学生。规章制度课程目前国家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书籍还比较匮乏,大学若能对此引起思路,势必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会有质的变化。它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像员工消极怠工是由于工资少造成的,理论方面就要思考员工使用过程中的激励理论,设定好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配比方案,实践上把方案交由人事科,通过更改员工工资标准即可解决员工消极怠工的问题。再比如某银行大堂经理对大堂服务人员的态度、服务水平等都不太满意,又不懂从何处入手,那么理论方面就是销售管理,培训销售队伍各项技能,实践方面通过大堂服务规范或守则即可完善上述理论与实践对接。如果想细化巩固服务规范,结合绩效考核即可达到该目标。
(四)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对接规范化
通过以往形式很难达到授业解惑之功效,学校通过和企业建立起学校培养工作站,创建完备的组织机构,企业中设置部门,人员由企业派正职和秘书,学校设置副职临时参会。工人工资由学校播转款组建。以往操作的规程和款项都不定时,款项是不设的,企业就变成了临时接待任务,联系教师靠个人沟通能力,换得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使在专任教师带领和讲解下,也打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专款和特设固定部门(而非委员会形式),部门各司其职,学校固定派遣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一个月,导师专职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上升到理论谈论企业实际困惑,真正组建起学生实践的基地这是非常不多的对策。
有了经过实战的高学历管理教师,在具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下,深入企业和学校共同构建的平台开展一线教学,教学内容为理论和实践的充分对接。可以真正满足企业用人条件,学生学到实用性知识,毕业后参加工作,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知晓单位性质,清晰部门职能,完成岗位职责,紧跟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智林 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研究 中国大学教学 20xx第8期 79
[2]张会杰 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启示 大学学术版 20xx第2期
[3]龚艳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商业经济 20xx第3期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7
【摘要】在企业管理当中,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将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培训,企业要关心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共同发展。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 企业管理 发展
一、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企业的政工工作,指在党的正确领导与企业的指导下,以企业为中心而展开的一项工作,以建设精神文明为目的,规划建设企业文化,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并分析研究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与实施策略,这是企业政工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面对的是新经济形势,这就要求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不断向科学性与针对性的方向发展,有效的政工管理不但可以推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还可以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一步讲,政工管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思想意识形态理由的一种管理策略,采用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企业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最佳策略。
政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在不断进步,而现代企业政工管理仍然采用落后的管理体系,极不利于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传统的政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政工管理体系,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电力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深化改革制度,将传统政工管理中的有效管理策略与现代管理手段进行有机结合,以便调整企业政工管理结构,实现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工管理,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有效与和谐发展。
二、企业当前政工工作面对的新形势
(一)全球化趋势加强
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几乎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为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又给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势必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二)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
源于美国的20xx年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为了消除此次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全球经济正面对着重大结构性调整,复苏的步伐将取决于这一调整的进程。虽然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对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当前政工管理的目前状况
(一)员工思想政治认识程度低
当前在我国的企业之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大,员工数量多,技术含量较低,员工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由于一般员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因而也就认识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意识对无知的能动作用,更认识不到统一的思想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各自为营,不注重生产的协调性,员工之间缺少交流,关系不协调,甚至出现辱骂事件,这些情况大大增加了企业政工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不重视
在我国当前的一些企业之中,不仅是员工对思想政治管理的认识程度低,甚至一些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也不高。具体表现为在企业的生产之中,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在实际管理中也不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的推动作用,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方面,由于员工思想政治不统一或是生产观念较为落后,不敢大胆的革新,导致了生产长期停滞不前,阻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三)政工管理结构松散没有执行力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一部分企业实行了政工管理,但是由于一些理由政工管理仍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工管理的结构松散,在整个管理结构中,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上级对下级没有约束力,也不注重对下级员工的约束。二是政工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一些企业中,实行了政工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使得这种管理流于形式。
四、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
企业政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企业在管理上也应设立硬管理和软管理两种模式,所谓硬管理就是在企业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上加强管理,软管理就是在硬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政工人员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使企业政工人员形成相同的工作观念,营造出良好的工作风气。
五、实现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
(一)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因而在管理过程中要淘汰落后的管理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人,实行政工管理只是以指导的方式排除员工观念中不利于生产发展的部分,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而不是加强思想制约。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采纳员工的意见,让员工为企业的生产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通过员工参与的`方式,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之中的价值,以利于员工发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加大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培训
对于思想观念过于落后的员工,要加大对其思想政治培训,以保证其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能够有所贡献。首先,创新员工培训的内容,采用集体参与讲座和学习的形式,让员工了解到思想观念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性,向员工介绍目前行业内先进的生产方式等等,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其次,创新员工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员工乐于接受的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培训,如座谈形式、讨论形式等,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结合员工的特点,通过效果最好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最后,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巩固培训结果,如开展技能培训大赛,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对效果最好的几位员工进行物质奖励。
(三)培育企业文化带动政工管理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点,企业文化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等,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通过有意识的发展企业的优势产品,形成企业的形象,逐渐发展企业的文化,通过打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动政工管理的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期间,企业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这些又推动了企业政工管理的发展。
(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在发展时应该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同时发展,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在管理政工人员时,管理者要发挥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起系统的思想政治管理。政工人员应该认真的完成任务,管理者需要完善领导职责,二者共同实现对企业生产的支配,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更好
六、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必须将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政工工作的落实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工人员的精神动力相结合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调动起政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相互合作,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促使各部门人员友好相处,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筱妤.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1:156-157.
[2]王宁.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策略剖析[J].中国集体经济,20xx,18:116-117.
[3]甘贵生.如何推进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J].经营管理者,20xx,13:116.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06-2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提纲模板08-20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02-24
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05-21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06-1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11-03
电大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05-15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05-15
企业管理专业求职信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