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7-02 14:12:14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集合(15篇)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

  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

  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

  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4、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5、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

  6、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7、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8、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9、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12、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13、绩效考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14、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

  15、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6、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1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8、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

  19、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2

  一、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企业人才留用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地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招聘、甄选、考核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以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使企业能够稳定、长远地发展,而留用机制则是企业为厂使员工能够留在企业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的机制,减少人才不必要的流失而建立的制度。所以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组成部分。

  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减,作为企业之间竞争核心的人才,就希望能够在某一企业得到足够的尊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健全的公司制度作为奋斗的重要保障,才能够安心在企业中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址匕问题,对人才能力的发挥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才留用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漏洞全部列举出来,并且作合理的处理,让人才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有所保障,只有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员工才会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来对待工作,对公司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为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奠定厂坚实的基础。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是为避免人才的流失才设立的制度。但是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比人才留用管理机制的范围更广,所需的员工也多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可利用资源越多,那么给人才留用机制中所创造的空间越大。

  二、当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法律是我国句个国民都该遵守的规则,企业在进行人才资源管理的时候,同样要以法律为准绳,虽然国家旱期已经在企业管理方面制定厂相关的法规,但最重要的是在实施的时候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只有执行力到位厂,法律对企业人才管理的作用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资金的投放和回笼过程就有可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资产。只是在近几年新建立起来的企业,在资金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资金的投放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只是因为新企业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且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让资金的投放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不能条用足够的资金来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

  人才选用的盲目性、不科学性。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了什么样的人才,再对应聘者进行筛选。有的企业对高学历者来者不拒,无论有没有能力,都会收入靡下,却没有将企业正真需要的人才收纳进来。高学历者不一定能适应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如果觉得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这样下去,迟旱会造成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在的企业很少有能做到这一点的,导玫其在公司建立初期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只有建立了健全的人才留用机制才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才留用机制在建设的时候就秉着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现在社会的人们对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实现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保证留人机制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有新的突破。最主要的一点是,领导要对人才进行重视,在工作之余多厂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计划,给予表现优秀得员工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企业当中存在的价值,此后他们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为企业尽心尽力的术献自己的才能,这样也能兑人才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现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企业只有利用好科技技术才能够准确掌握市场的动态,才能制定相对完善的决策和制度,做到事半功倍,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也会影响企业业务的发展以及阻碍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才的埋没。因此通过科技产品来提高留用机制的建设水平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薪酬考核制度也是人才留用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要完善人才留用机制,但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所以目前企业只有丰富人才留用制度,才能够使人才留用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薪酬考核制度对于员工来说是人才留用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对于人才留用机制有着 一定的促进作用,人才留用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使员工能够安心为企业效力,避免人才流失,人才留用机制可以从制度的层面给人一种精神慰藉,但是凭精神上的慰藉很难保证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薪酬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切实的实施,才能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慰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支持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规划,将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采用换位思考、薪酬管理等措施,对于建设和完善人才留用机制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解决厂人才流失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厂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更为企业能够长远、稳定地发展奠定厂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3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所说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1]自然人力资源所说的是一些并未接受常规教育的劳动人员。人力资本资源所说的则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操守等在劳动力上的体现:一是国有企业顶级人力资源的缺失。现如今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各方面的进步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非常匮乏,单单这一方面就严重限制了国有企业的高科技发展,使得高科技企业的框架难以完全成型,从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二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总量匮乏。首先是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教育程度不高的现象在国人中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2]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高学历的员工仅为总数的百分之五,所以教育程度对企业的影响还是不可忽略的。其次,新经济时代即现代人所描述的知识的时代,技术新陈代谢的周期在不断的被缩短,知识也在不断地被获取与学习,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投资不断地被削减,所以这才出现了整体素质较低的现象。若是仅仅从国有企业来看,很多刚刚崛起的产业高素质人才较少,经验略显不足,这才拉低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水平。三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国内人才流动量不停扩大,而且国有企业所需的人才与现如今教育体系下的高学历人才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便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而国有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两方面尴尬的情况。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体现其自身价值,这才出现了人才浪费的社会现象。

  二、现如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社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因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当,导致各方面措施和解决方法的不合理,政策行使也不能完全落实到位,而且,同时推行的创新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国有企业内的员工产生了消极态度。[3]第二,国有企业员工学识、经验的缺乏。现在的国有企业为了让刚刚入职的员工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能做的只是让新员工在入职后参加企业内部简单的入职培训,在正式入驻工作岗位后就很难抽空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这样便让员工素质水平无法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升,从而阻碍了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进步。

  三、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对策

  第一,运用知识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念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新经济时代也是知识发展的时代,它可以无限发掘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潜能,使人与人之间增加知识与创新的交流,这样有助于员工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素质修养的形成。与此同时,最好形成一个完美的框架体系,通过国有企业的内部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便于每个员工沟通交流他们的技术与经验。第二,运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方法一味地追求制度的控制和约束,虽以纪律严明著称,但现在看来这样的管理方法只是遵循国有企业高层领导的要求,完全无视下属的想法,这样也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消极态度,从而限制员工自身发展。所以即使是国有企业也要做到“以人为本”,使得员工成为每个岗位上的主人翁,给他们创造出“家”一般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企业员工的潜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4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根据定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在现代企业乃至企业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上,人力资源显重要,“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资源”,注重产生和开发,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驳斥了将人视为“工具”的传统人力管理的不成熟看法。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我们说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只有人才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优势。

  有效地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绩效的实现是通过向顾客有效的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的。而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益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挥其对企业成功所做出的贡献。从企业战略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杠杆能有效地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能有效推进企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和国际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很难有哪个企业可以拥有长久不变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企业创造出某种竞争优势后,经过不长的时间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势。而优秀的人力资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所以,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总合。扩展人力资本,利用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才能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工作就是要保证各个工作岗位所需人员的供给,保证这些人员具有其岗位所需的技能,即通过培训和开发来缩短及消除企业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和员工所具有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当然,还可以设计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薪酬系统、福利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等来增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力,达到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管理中“拿来主义”的观念的问题

  “拿来主义”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经常犯的毛病,也是现代国内企业一贯的诟病。“有用,为我所用。无用,为我所弃。”这的确节省了企业一部分开销和短期利益,也无可厚非获得了短期发展,见到了“拿来主义”的“成效”。但是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企业人才全部奉行“拿来主义”吧,只靠个别尖端人才或者高管来创造我们的企业价值简直是痴人说梦,在法制逐渐健全和完全市场化的今天作为核心竞争的人才资源不可能说拿来就拿来说丢掉就丢掉,这点在新《劳动法》中尤为突出。企业业绩不应该建立在压榨为企业出力的员工头上。恰恰相反企业人才必须靠自身培养和发现,这点在许多外企中常有见到,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他们对于职工的培养、职业前景的规划可谓用心,正是如此,才有众多的人才汇聚到外企中去,我想,外企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依靠高薪,事实上,我们个别私企,甚至国企的薪金水平也不会与有些外企差。关键还在于两种企业下的文化氛围,归结到根本原因了就在于企业的人力开发水平。

  2、管理中重心的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事”和“物”为核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下什么是“事”、“物”和“人”,我以为“事”和“物”,应该是可以归结为相关的制度、奖惩措施等,这些是可以物化的东西,同时,这也是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点的管理手段。而“人”呢,我以为应该是指人力部门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等提升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些措施。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即便在今天提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仍然不能不要一套严格的“事”和“物”来限制,否则,我们虽然称以人为核心,但很可能会形成因人设事,因人而异的情况。我以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打破过去存在于企业中的各种关系网,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果不能打破这些关系网,没有一个严格、公平、公正的制度,是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和“人”是同等重要的,或者说是互为基础的。

  3、管理视野上的问题与不足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是招募新人,填补空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这种功能,还要担负工作设计、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从这个方面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管理范围和管理视野较过去的人事管理有很大的拓展,可以说重点和着力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这样的体制下,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因为他不仅要具备现代人力管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的企业管理经验,这样他才能够进行工作设计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就国有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固有人员,从观念上和知识结构上,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以这些人为主体,来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现代管理制度中鲜有成功范例,应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个重要的障碍。

  4、管理组织上的问题与不足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打破过去劳动人事管理模式下的条条框框,这涉及到许多企业中既得利益的分配的问题,所以这对企业来说是个难题。实际上,我觉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将重点放在工作流程、工作岗位、激励机制有效性、合理性的评估上,放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调度上,而对于具体的岗位设立、薪酬激励办法以及薪金的发放应该由其它专业的部门(譬如财务)来制定和操作。这样也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切合企业实际,也利于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不至于成为一个绝对的权力部门,因为,分散的权力、有制约的权力才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

  只有找到问题克服不足才能建立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可以指导企业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使人才效益最大化。将人力资源由社会性资源转变成企业性资源,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现实劳动力。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1、制订人力资源计划

  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等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和量化的依据。

  3、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

  对组织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及种类、范围和熟悉程度;学习、工作与生活经验;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具体要求必须形成书面材料,这就是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这种说明书不仅是招聘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进行员工培训、调配、晋升等工作的根据。

  4、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

  根据组织内的岗位需要及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荐、刊登广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到职业介绍所登记等从组织内部或外部吸引应聘人员。并且经过资格审查,如接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审查,从应聘人员中初选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再经过严格的考试,如笔试、面试、评价中心、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筛选,确定最后录用人选。人力资源的选拔,应遵循平等就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原则。

  5、雇佣管理与劳资关系

  员工一旦被组织聘用,就与组织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相互依存的劳资关系,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就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事宜达成一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

  6、入厂教育、培训和发展

  任何应聘进入一个组织(主要指企业)的新员工,都必须接受入厂教育,这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入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的历史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和质量管理知识与要求、岗位职责、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

  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对即将晋升者有必要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

  7、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并给予量化处理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是自我总结式,也可以是他评式的,或者是综合评价。考核结果是员工晋升、接受奖惩、发放工资、接受培训等的有效依据,它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责任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员工有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帮助员工制订其个人发展计划时,有必要考虑它与组织发展计划的协调性或一致性。也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才能对员工实施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促使个人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

  合理、科学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关系到组织中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来为员工制订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福利标准和制度。工资报酬应随着员工的工作职务升降、工作岗位的变换、工作表现的好坏与工作成绩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只升不降。员工福利是社会和组织保障的一部分,是工资报酬的补充或延续。它主要包括政府规定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节假日,并且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卫生,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良好的劳动工作条件等。

  10、保管员工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保管员工入厂时的简历以及入厂后关于工作主动性、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工资报酬、职务升降、奖惩、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书面记录材料。

  四、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意义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通俗点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当今,“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国家的方针政策,实际上,谈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一个国家才能繁荣,一个民族才能振兴。在一个组织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能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针对个人,有个潜能开发、技能提高、适应社会、融入组织、创造价值,奉献社会的问题,这都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张德教授曾在其著作中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意义是:

  1.通过合理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并且指出: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

  2.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最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查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只需发挥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个人的饭碗。但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其潜力可发挥出80%-90%。

  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为了人本身的发展。目前,教育和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不仅是当前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更是一个现代人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5

  摘 要:薪酬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薪酬管理基本理论的解析,分析了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薪酬管理 平均主义 福利

  一、薪酬管理基本理论解析

  (一)薪酬的概念和内容

  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济上的酬劳或回报。狭义来说,它是指直接获得的报酬,例如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等。广义来说,薪酬还包括间接获得的报酬,例如福利。

  (二)薪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

  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②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③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第二,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③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第三,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①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第四,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

  间的分配;②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③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一,外在环境因素(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包括政府政令,经济,社会,工会,劳动市场,生活水平等。

  第二,组织内在因素(organization internal factors )。包括财务能力,预算控制,薪酬政策,企业规模,企业文化,比较工作价值,竞争力,公平因素。

  第三,个人因素(individual factors )。包括年资,绩效,经验,教育程度,发展潜力,个人能力等。

  二、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才竞争呈咄咄逼人之态,我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人才外流相当严重。一方面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厚的待遇,从各方面登陆抢滩,网罗优秀人才,使中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竞争和挑战。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较低的工资与福利水平使企业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争取和留住优秀人才,并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一)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

  来。虽然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大多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非国有制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二)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方式上我国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的局面,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论文之家],兼顾公平”的原则,然而许多企业在薪酬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很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经营者收入普遍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一方面经营者收入与员工收入水平平均化问题严重。据调查,在企业经营者与本企业员工的年收入比较方面,有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在本企业员工收入的2倍以下的占57%,有1/3为员工收入的2-5倍,年收入在员工5倍以上的比例较低,为9.7%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经营者的收入差距不大。在我国企业中,一方面业绩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不一定获得高收入,不少业绩很差企业的经营者却获得及不相称的等同收入。

  第二,企业员工之间薪酬水平平均。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人员的

  工资收入与一般员工工资收入差距不大,关键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于普通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不到2倍。 薪酬决定因素中,代表身份的工龄和资历占重要地位,而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企业员工工资外收入基本是以补贴和奖金的形式平均发放,项目多、分配复杂。

  第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监控力度薄弱,考核指标体系单一,

  (三)福利设计缺乏弹性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洗理补贴、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三、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产生的`原因

  薪酬管理是一个时期组织内外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加上企业内部原因,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与国外企业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企业尚未成为自主分配的主体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整个社会计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有资源都是有计划实现的。企业享有分配自主权成为分配主体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改革才能达到目的。

  (二)薪酬管理上技术上的失误

  一方面,我国企业内部机构重叠,岗位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仍较为普遗,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制度改革的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不以岗位分析为前提,不考虑岗位之间的差异,使薪酬本身缺乏激励作用。虽然有些企业已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但缺乏令现代薪酬管理理念得以运行的方法、技术和人才,企业薪酬管理难以实施。

  (三)薪酬管理配套措施建设滞后

  外部环境对企业薪酬管理影响很大,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度的增长,企业薪酬管理外部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缺乏一个对经营者强有力的考核激励约束主体。二是国家至今未出台统一的成熟的年薪制和期权期股的相关规定,各地各企业的做法不一,差距很大,很不平衡。三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不健全.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是缺乏一个成熟、稳健、法制化的股市,期权、期股实行的基础不稳固。四是企业经营者与党政领导干部界限不清,二者的福利待遇没有明确规定。

  四、我国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对策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薪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实践己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利用好薪酬这个激励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令其获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是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政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本身可以完全解决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环境。国家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着在企业上的政治,社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给与企业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主权,这样企业才能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薪酬水平自主决定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

  (二)打破平均主义,科学规划薪酬制度体系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动力,但较丰厚的薪金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工资可以采取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分等定级,其构成如下: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

  十绩效工资+福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进行薪酬调查,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的分析;其次,严格实行全面考核,不仅考核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综合以上的情况,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十项进行决策,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

  (四)促进福利政策设计的人本化

  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福利项目包括优厚的资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补贴、完备的员工培训、购房购车无息贷款、补充性养老保险、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企业应将西方国家人性化的福利项目与我国的实际结合,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国特点的福利项目,尤其是那些满足员工丰富需要,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福利项目,如教育福利等,为员工提供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优良环境。同时,企业还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弹性福利计划”,由员工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范

  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项目组合,满足员工对福利灵活机动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齐刚《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经营报,20xx年1月12日

  [2]郑晓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

  [3]叶向峰著《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4]谵新民著《薪酬设计技巧》,广东经济出版社, 20xx年版

  [5]丁向阳《中国企业的薪酬问题和薪酬设计》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年第3期

  [6]汪纯孝《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4期

  [7]史永川《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市场论坛》,20xx年第3期

  [8]张翼《浅谈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年第2期

  [9]陈卓《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载《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年第2期

  [10]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2期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6

  1存在问题

  1.1人员编制不足

  《护士条例》中第四章第二十条指出: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床位与护士比1∶0.4)的护士配备标准。由于基层医院属于事业单位,而地方财政对这些单位在职职工几乎不给予供养,医院全靠员工创造价值才能生存;同时,医院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全成本核算,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支出,在基本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要控制护理成员总数或聘用编制外护理人员以节省劳动力成本,遇到科室患者较多或护理人员休假时,护理部调配人力有困难,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调查显示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结果成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2现有护理人员学历与知识达不到医院要求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需要高层次人才,而在基层医院每年的公开招聘中,很少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护理生报名,更谈不上硕士研究生报考,新招职工无论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本科生,实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学历要求并不一致,因而医院内部缺乏高层次人才,大大阻碍了基层护理工作的发展。

  1.3护理队伍结构不稳定

  由于受编制数的限制,同时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近几年基层医院招聘了大量编制外护理人员,这些人员几乎是“80”、“90”后出生,独生子女,有个性,就业理念选择“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工作不专一,没有吃苦精神,对护理工作“三班”制难以适应,对工作环境要求高,大多数人要求到不上“三班”或值班的科室去工作,目的是工作不想太累,有的达不到要求就跳槽,或者有的未婚护士通过寻找配偶来改变个人命运,一旦找到有钱的男友,结婚生子后就辞职;同时在地方基层医院编制外护士与编制内的护士没有完全实行同工同酬,正式护士与聘用护士待遇上的`不平衡使部分护士心理不平衡,而导致这部分护理人员流向外地,以上原因大大造成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1.4护理人员配置与使用不合理

  许多基层医院行政办公室、医保中心、结算中心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护理人员担任,这部分人虽然在管理岗位,但占用了护理人员编制,在职称评审与聘任时占取的是护理人员职数,这样既浪费了护理人力资源,也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发展;同时,由于医院支持系统不到位,护士职责不清,相当一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非护理工作,有研究报道,护士目前从事的工作中有25%属于非护理专业工作,如记账、收费、取药、送患者检查、送标本等,浪费大量的护理时间。

  1.5护士长管理水平欠缺,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科室受编制限制,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忙于日常工作,抽不出时间外出进修学习,再加上本身受学历结构知识影响,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本科生选拔到护士长管理岗位中去,导致护理管理水平出现发展瓶颈;科室护理人员缺乏高水平的带教老师与高管理水平的氛围熏陶,学习热情与自觉性不高,严重阻碍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2对策

  2.1有效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卫生部对二级医院的编制配置要求,管理部门应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量分析,进行护理单元定编,在定编方面注重职称和能力的合理配置,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对年龄、职称结构方面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现有不合理的配置情况按照分析结果进行调整,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护理部要动态监测各科护理工作量情况、危重患者状况,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机动护士,在临床科室工作量急剧增加而人员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要调配护理人员前去支援,从而有效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2.2成立护理支持中心

  为减少护理人员从事非护理性工作,缓解护理人员编制压力,医院应成立支持中心,为病区提供送检、陪护、药品配送等,以及满足患者提供的其他临时性服务需求,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2.3加强支持系统管理

  医院应加强行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供应科、被服中心、设备科、总务科等要为临床一线解决问题,及时下科室了解情况,做好下收下送,减少护士非护理性工作时间,全院要形成一个“行政围着职工转、后勤围着临床转、全院围着患者转”的“三转”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4加大人员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部、护理部、科教部应“三维一体”积极创造条件,为护理人员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制订各层面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层次的人员知识需求情况,特别对护士长这一层面的人,应加强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在现有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科学、合理、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到上级部门进修学习,外请管理专家上课;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在实际中多提出专科问题进行讨论;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单位的业务往来、学术交流;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护理专科、新知识学习;形成与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学科发展新动态、护理专业发展发新前沿,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科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专业技能,充分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次、不同护理人员的作用。只有对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5简化护理记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根据省卫生厅质量评价标准,应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功能,发挥电子病历记录作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把时间真正地用在直接护理患者上,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2.6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医院与科室内应树立起“能者为尊、尊贤敬才”价值导向,落实“唯才是举”的干部选拔制度,真正贯彻优胜劣汰的管理原则,从而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达到人才使用合理化,最大潜力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角色作用,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有一种归宿感。同时,对编制外的聘用人员在干部选拔、评优、评先、职称聘用等方面应享有正式职工的同等权力,以稳定护理队伍。

  2.7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

  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计,开展护理岗位竞争,按需设岗、按岗择人、双向选择等活动,对于护理工作成绩显著、工作效率高、有创造性建议的护理人员,应运用人性化的激励,在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时每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工资分配上应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倾斜,对编制外护理人员要实行同工同酬;对护理先进工作者在干部聘任时要优先考虑,从而激发护士的内在潜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护理队伍的成长和稳定注入生机和活力。

  3小结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本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医院在20xx年行风评议“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达到98%,每月病房患者护理满意度在95%以上,护理人员辞职率由前两年的4.5%降为0.57%,有效地促进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7

  一、低碳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对员工的各项工作开展进行协调组和,在发展中不能只强调数量,而要重视高效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观相符合。对员工加大培养力度,促使员工技能及素质的增强,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增强低碳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本管理

  在“以人文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的需求及感受加以重视,体现出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人情化,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进行多样化、分层次激励及约束机制的构建。对员工精神状态加以强调,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及员工之间的团结。

  (二)能本管理

  作为以能力为本的管理,“能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尊重遵从人性的特征及规律就是“能本管理”的本质,并与能力发展的顺序性及阶段性相符合。对人力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尽可能将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组织目标及个人目标进行实现。

  (三)心本管理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实行心本管理,要求必须抓住员工的心。管理者不能单从物质上对员工进行奖励及鼓励,更要从情感及精神上对员工进行激励。利用教育、沟通等方式增加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的内心,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发展目标,实现员工自主将企业目标作为自身目标,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柔性管理作为一种在高科学文化素质平台上的反应灵敏、灵活快捷、多变的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柔性化管理是从行为管理到心理管理过渡的发展阶段。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为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个体重于群体等。柔性化管理将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五)生态管理

  生态管理的本质意义就是和谐。生态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对企业环境的优化起到极大的帮助,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性能。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员工的合理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并对人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进行一种人际和谐、尊重人对人发展十分有利的工作环境的创建,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可靠的保障。新形势下,这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把握,对人主体性发展要求进行满足,这对人的主体性建设十分有利。

  (六)经营服务管理

  从理性管理到经营服务就是经营服务管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将员工作为服务对象一样地看待,利用为员工服务的方式,将客户化人力资源产品及服务持续向员工提供,为员工创造价值,进而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

  二、低碳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方式

  (一)优秀人力团队的'组建

  作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本,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力资源在舒尔茨看来是“资本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是投资的产物”在管理者管理下优秀的人力资源必须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适才,就是为企业选择适合的工作者。适才就是说企业员工只要能对本职工作胜任,能够与整个团队合作,是否具有大智慧、才能突出及专业能力强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对人才的层次进行明确划分,不能单单依靠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经营,还要重视中层及基层员工的作用,只有合理分配,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企业员工实践及工作操作能力,建立才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2.留才、激才。为吸引优秀人才必须依靠各种激励导向式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只依据职务进行薪酬的支付,要依据个人的能力、技能及绩效,对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进行充分调动。3.用才,也就是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企业不仅要对员工的现有能力加以重视,还要对员工的潜能进行开发、利用,进行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4.育才。必须进行定期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培训人数的增加,由部分人员转变为所有员工,不能只重视培训过程要更重视培训结果。

  (二)终身学习组织理念的构建

  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就是企业遵循学习型原则,强调并组织员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能够设法使企业组织所有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对新发展形势适应,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而且企业发展中只有确保企业具有“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新型激励体制的建立

  作为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激励方式,薪酬激励是最根本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薪酬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同时将薪酬和绩效进行联系,进而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在薪酬激励应用中要确保内部绝对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将企业股票及企业股票期权作为产权激励的重要形式对员工进行激励。现阶段大量公司针对高级员工都选用这种激励法。据相关数据显示,这种方式对员工培养及企业效益都具有实质性的帮助。依据企业经济效益,管理者进行相关福利待遇的标准的发放及制定,就是福利激励。这种方式可以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激励员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相适应,与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向发展。企业必须对传统劳动力观念进行转变,实现人力资本管理,将低碳经济思想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及方式进行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8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近几年以来,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新型媒体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大数据也成为了一个新型媒体的代名词,曾经美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一些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网上的用网人数达到了50%以上,而且每两年就会翻倍,所以,现在90%以上的数据也产生了。研究机构Gartner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是新时代的表现。

  我们深处数据时代,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利用大数据,使之成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要学会理解数据,运用数据,相信数据,企业管理者更要学会掌握这些技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同样必须掌握大数据。我们要把大数据的思想和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去,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也是目前在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心得改革。

  二、大数据的价值

  (一)数据的高透明度及广泛可获取性

  一部分的新媒体已经大多数的广泛使用大数据了,而且很多通过一些供应商和链接来得到一些数据,并制作成自己想拥有的产品来吸引受众。举个例子,汽车属于先进制造业,它的全球供应商同时生产着成千上万的部件。有些平台其实是大多数公司早期就已经合作过的,而且也进行了一些相对应的设计和合作,开发新的产品。

  (二)决策验证对竞争方式的影响

  大数据已经在所有的公司决策中占有关键性的位置。只要公司发生一丁点的改变,那么那些大数据都是可以进行控制并分析的,公司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取证验证,然后完成相对应的措施。所以,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企业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有些企业一直以来面对客户,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利用大数据来对用户进行定位、和细致的划分。大数据使用户的细分和定制获得了更精致的体验,也使其更加的个性化。对于下一代零售商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点击流来查看某些个人用户的行踪,对客户的需求更加了解,并还可以模仿客户的行为。

  (三)大数据对管理的改变及替代作用

  大数据的很多应用都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一些公司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算的生产线上的数据来调节减少自己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样人力物力财力都可以得到节省,而且成本大大的缩短了,产出量就大大的增加了。大数据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出现一些新的公司,他们所建立的信息群组都可以驱动公司的有效运转。很多公司因为大数据的关系,发挥了一些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并创造出了没有大数据所能够创造出来的东西。

  三、大数据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大数据应用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化

  大数据的得来主要是依靠一些数据分析作为自己的基础,然后通过数据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拓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这样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能够更加充实,而且还能够提高效率,数据的利用也就有了一定的价值性,所以,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越来越客观。

  (二)大数据应用为组织人事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量化参考

  “大数据”的分析法,能够对人员管理的方面进行精准的分析以外,还可以通过预测、考核、整理等措施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然后,根据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的方法,来做到人力资源方面的有效管理和集中,而且大数据在此方面的应用,也能够为组织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考量。

  (三)大数据应用能建立有效的人才数据管理模型

  在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同于以前,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数据的重要性逐渐上升,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企业信息资源的核心载体不再是员工的大脑,而变为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全部信息,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录入终端成为大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存储,最后再通过具体所建立的数据管理模式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进行导出。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大数据的内容

  (一)记录员工基本信息的原始信息

  这些数据当中包括了一些人员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这些数据,完美的记录下了员工从一开始的任职到后来的成熟的每一个阶段,而且也记录了人员工作方面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员工的工作之余,也体现了员工的'个人素养,所以,在招聘的时候,这些数据都能够提供一个完美的参考资料供人员参考。

  (二)员工受训情况的能力数据

  这些数据除了记录员工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员工的培训经历,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测量。

  (三)大数据还能展现员工的工作效率

  这些工作效率主要包括一些工作完成的情況,工作过程中所造成的量的一个考量。数据不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数据,还能够为培训进行一个系统的策划。

  (四)大数据也预示了员工的潜力

  大数据通过分析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人才素养,能够发掘出员工存在的潜在的能力,并提供相关的意见,对员工进行修改。

  五、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大数据时代应注意的问题

  (一)权衡大数据带来的收益与支出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盲目的跟着一些大型企业进行模仿。认为自己拥有了大数据,也就拥有了跟大企业等同的技术和数据处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大数据而且对大数据进行盲目的使用,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浪费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这种行为完全没有进行一个合适的使用,只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会对企业有着好的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多多学习,考虑自己公司的内部情况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再进行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

  (二)人力资源的共享与安全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大数据有了足够的了解和分析,那么也应该根据我们所对应的了解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并不断的更新大数据在中小型企业的各方面的应用。由于很多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还需要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来对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整顿并提供相关的对策。如果能够加以创新,建立一个更系统更完美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那么也就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一些公司如果加以利用这些大数据的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将来面试的员工的资料和个人信息,而且还能够设置一些权限的问题,防止别人入侵系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大数据方式

  (一)利用大数据简化公司的招聘流程

  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对公司的招聘流程进行简化,同时包含招聘什么员工,发给他们多少薪水,哪些员工可以升职,哪些需要离职等这些问题,所有的决策都会有数据的支持,同时人员决策和工程决策的标准是一样的。

  (二)利用大数据搜寻潜在求职者

  互联网时期,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是自己阅读的偏好,包括自己平常喜欢阅读的内容种类、自己浏览的历史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分析,都可以对他的性格、兴趣、能力做出一定的检测,帮助企业选择更高效的人才。所以,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自动匹配一些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并依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让企业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种类。然后根据个人的职业背景、性格爱好、曾经的工作经验、曾经的奖惩殊荣、还有个人的求职意向等模式来确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便企业选择。这种数据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为企业招聘人才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还能够提高效率,改变了以往在传统人力资源方面的招聘人才的经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对员工进行监控

  电脑、手机等智能化机器的使用,都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监控,对使用人的监控。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使用智能软件的员工建立一个行为模式,知道员工都在干什么,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与上级的互动。这些数据的使用,都可以为企业解决很多的问题,并能够在最后的评估当中有一个参考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其实已经不局限于人跟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同时更包含人自身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并对大数据进行利用。正是由于大数据的存在,员工的表现能够被科学的数据化,录入系统并进行保存,因此,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对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对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表现进行具体考察。通过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考核和分析会更加的科学和公正。因此,这也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大数据对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和云,安星,薛竞.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xx(63).

  [2]王姗姗.大数据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4).

  [3]李越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大数据的“挖掘”[J].人力资源管理,20xx(02).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9

  一、企业对于虚拟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

  1.1战略方面的需求

  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很多企业尝试采用战略资源管理,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调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使人力资源管理能更好地聚焦于战略。在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业务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和设计,此类业务有比较共性的特点:具有基础性与重复性,同时这些业务对于企业实施战略而言往往又非常重要,通过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较大幅度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改善组织内的沟通,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得到解放,还能弥补企业人力资源的局限性,更多的关注于企业的战略核心。

  1.2成本方面的需求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保持企业运行和产品、服务稳定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果可以从外部获得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服务,可直接地减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从而使企业成本的效益得到改进。企业对于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从成本考虑,主要集中在部分业务领域,一类是对于员工成本较高的业务,此类业务一般比较独特,从事该业务需要特定的岗位技能,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从事此类业务的新员工上岗前需要大量的培训,在从事岗位后也需要经常性的培训,因此相关员工的薪酬要求也比较高。另一类业务是需要企业在软件、系统或其它设备上进行大量的投资。虚拟的方式能够提供好且质量高的服务。

  1.3风险控制方面的需求

  为了有效的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风险,企业会倾向于与合作方分担此类业务的风险。从风险方面考虑,相关业务一般具有潜在较高的诉讼风险,或者法规对如何做这项业务有较大的影响,影响这项业务的法规经常发生变化。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

  2.1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首先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全面渗透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网络强大的互联互通功能为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目前,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很多企业的网站系统十分完善,并且企业自身网站系统也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平台之一。随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务的展开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很多业务都是直接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与外界进行联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往往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相关信息技术基础。传统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来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及技能的需求也比较迫切,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往往是紧俏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这使企业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了很好的软环境。

  2.2基于信息技术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

  实施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首先要求企业本身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信息化程度,主要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或者企业内部网以及附属的软、硬件设施所构建的平台对组织的有关人力资源职能进行较为系统和有效地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重新进行业务模块的规划,在后续虚拟化管理的过程中可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开展,便于分步实施,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开展,模块之间通过网络关联,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降低虚拟化开展的难度和风险。业务信息化可主要的包括:人事管理信息化、员工招聘与测评信息化、员工网上培训、人力资源规划信息化、薪酬和福利信息化、绩效管理信息化、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员工关系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推进到了一定阶段后,企业可考虑根据自身的需求实施虚拟化,将部分业务模块交由外部的组织或个人来完成。主要可包括以下业务:人事管理(档案保管等)、福利(医疗、养老)、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素质测评、工作分析、薪酬设计、人力资源(劳务用工等)、薪酬发放、绩效管理、员工培训等。

  2.3基于信息技术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评价

  为了确保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效果,需要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到管理改进工作上,形成有效的闭环。评价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员工对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绩效满意度;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抱怨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工作效率是否有效提升;员工的离职率趋势;员工的缺勤率趋势;员工的工作态度;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另外成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也需要具有一些特定的条件,比如企业自身有迫切的需求,企业间兼并重组或者企业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逐渐增加,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规模并未与之同比增长;企业高层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层管理团队大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虚拟;企业其他领域有虚拟的成功经验,或者同行业该项业务有虚拟成功的经验。

  三、结语

  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为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核心竞争优势,就要求把企业内部的智力和资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它是伴随市场变化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合,突出的是信息、资源、知识联盟,要求利益相关者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互补。虚拟管理在中国作为企业管理的主流为时尚早,但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变革的一个代表已经出现,其已经并将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和活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工程咨询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而带动了其快速发展。工程咨询企业属于知识型、技术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工程咨询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工程咨询企业的人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并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视角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关键词工程咨询企业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牵引机制形成

  (一)KPI核心指标体系设计

  在人力资源牵引机制构建中,对人员的目标与期望制定十分关键,合理、科学的要求与期望是人力资源牵引成功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KPI核心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设计。KPI核心指标设计是从组织战略目标出发,并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利用目标管理思想进行层层分解,形成组织自上而下的项层目标的牵引机制。对于工程咨询企业而言,利用KPI核心指标设计体系能够明确分工、职责鲜明。KPI战略目标规划中,战略目标分为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流程目标、学习与成长目标四个部分,具体规划流程为:战略目标→分层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

  (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是以无形的方式来规划和指引员工达成组织目标。企业文化营造凝聚氛围,打造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出发,知识资源构建是软件层面,知识平台则是硬件层面,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是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咨询企业需要营造一种富有知识共享气息的企业文化,并打造知识共享核心价值观体系。此外,从需求动机层面构建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对人力资管理作用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需求动机的流程通常为: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反馈→刺激……

  (三)培训与开发体系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工程咨询企业对员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这必然会涉及大量的培训活动。在工程咨询企业中,员工培训与开发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点,通过培训与开发不仅能够提升员工核心技能与专长,而且能够传递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员工的培训与开发需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通常可采取绩效差距法来了解员工的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培训与开发策略。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结果的考核,遵循PDCA原则,即计划、执行、检验、处理。

  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形成

  从本质上来看,工程咨询企业属于服务型企业,因此其薪酬体系设计应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结合岗位职责与工作绩效制定具有弹性的薪酬体系,包括固定薪酬与浮动业绩薪酬。在薪酬设计中,员工业绩与提成呈现指数增长模式,并专门设计核心员工福利体系,比如技能薪酬、业绩薪酬、服务薪酬等。此外还可设立荣誉与评价相匹配的绩效激励制度,这样既能满足物质奖励,还能满足精神需求。

  除了薪酬激励之外,还可建立符合工程咨询企业实际情况的升迁制度,引导和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发展与晋升路径梳理清楚,可采用地区轮换与部门轮换相结合的方式来盘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工程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生涯规划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明确的晋升制度,二是为员工股晋升提供必要的培训及远程教育。

  三、人力资源约束机制形成

  (一)绩效管理体系

  工程咨询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五个循环往复的管理程序,即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目标提升。在绩效管理体系中要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绩效考核,而是整个围绕着企业绩效提升的管理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绩效管理流程为:绩效计划(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绩效实施(日常监督与提醒、指导与沟通)→绩效考核(定期考核、指导与反馈)→结果应用(绩效奖惩、确定发展目标、明确改进方向)。

  (二)职业化评价体系

  为确保工程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以及通过提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质量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职业化程度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职业化评价体系。工程咨询企业员工的职业化包括四个内涵,即优化职业资质、保持职业体能、開发职业意识、修养职业道德。工程咨询企业职业化评价体系包括四个层面:职业化技能(专业化知识、沟通技能、知识贡献能力)、职业化态度(责任心与积极性)、职业化道德(弄虚作假、忠诚度)、职业化行为(工作规范、言行举止)。

  四、人力资源竞争与淘汰机制的形成

  人力资源竞争与淘汰机制是工程咨询企业人力资源优质结构的保障,是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工程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内部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现象,而科学的竞聘上岗机制则为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时,需充分了解应聘者,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选择合适的人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即自上而下的规划与自下而上的规划,同时满足精英人才的吸收与劣质员工的淘汰。

  参考文献

  [1]竹隰生,李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20xx.13.

  [2]尚文.工程咨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xx.7.

  [3]胡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xx.1.

  [4]张玉林,尹曦林,韦娟.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xx.20.

  [5]张明利.激励政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8.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1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在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录入能力和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了解国内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系统训练,具有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为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重中之重。以往的计算机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并且注重形式上的考证,真正的实际操作往往被忽视。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普通的本科、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1录入能力

  1.1录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录入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业务处理的速度。因此,录入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但是以往学生录入能力的培养比较随性,不成体系。忽视了录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录入就是打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单纯的让学生自己练习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学生的业务能力,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因此,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录入能力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1.2培养方法——连续多手段的培养模式

  (1)连续。录入能力的培养注重连续性,在教学进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不把录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拿出来进行阶段性的单独学习和培养,而是作为每次课的固定内容,进行连续的训练。具体做法:每次课最后二十分钟进行录入能力的`训练。十五分钟进行规定内容的练习,五分钟进行测试。对每次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2)多手段。录入能力的提升需要多种方法的支撑,单一的方法不仅不能满足能力培养的需求,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使本来就枯燥的内容更加一成不变。因此在录入能力培养的方法上采取多手段原则。具体做法:指法训练第一阶段——使用硬卡纸制作等比例键盘(通过手工制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键盘的记忆)指法训练第二阶段——背键盘,默写键盘(强化键盘字母键位置的记忆)指法训练第三阶段——利用硬卡纸键盘进行模拟训练(实现课下时间的利用)英文录入第一阶段——打字游戏英文录入第二阶段——利用打字软件进行英文文章的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一阶段——利用打字软件进行中文文章的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二阶段——外部对照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三阶段——听打录入练习。录入能力的培养整体上持续四个学期的时间。第一学期主要内容为指法训练,第二学期主要内容为英文录入,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内容为中文录入。

  1.3培养效果

  通过采用连续多手段的录入能力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进行录入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录入速度。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办公软件使用能力

  2.1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计算机使用能力定位为必需的岗位技能。该专业面对的所有就业岗位都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作为最基本的岗位能力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2培养方法——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将班级分成工作小组,操作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作为领导角色下发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各工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工作任务。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在授道者和企业领导之间转换,学生的角色在学习者和企业员工之间转换。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2)课堂教学案例来自于实际工作。案例均来自于各专业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项目。教学案例紧密贴合工作岗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明确所学知识“用在哪”和“怎么用”。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以案例引领课堂。

  2.3培养效果

  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解决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岗位应用之间建立联系。其次,解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操作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提高,操作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人指导,知识点掌握的更加扎实。最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是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对准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对准岗位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对准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海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计算机知识需求的调研报告[J].管理科学,20xx,(4).

  [2]缪春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电子商务,20xx,(1).

  [3]王旭东.浅谈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xx,(6).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2

  摘要: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然面临很大问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新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义与新的经济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目的是构建非官僚制度的政府,为了改善市场竞争模式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人力资源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的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公关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长久以来,“以事为中心”,“官本位”的思想占据在大多数人的脑中,人力资源管理忽略了对人才自身发展,忽视他们应该享有的培训、发展的权利,从而影响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单位也没有完善奖励考核制度,人才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认识淡漠,管理随意等弊端都抑制了企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并没有被管理层所接受。同时,因为人才流动大,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急聘,管理层未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培训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下,员工培训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有组织、计划的统一安排,是管理部门重要的职责。虽然公共部门在员工培训等各项工作中获得成效,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还不完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员工培训的个人需求,不了解员工的职业计划与职业技能方面的需求,也没有结合单位的业务需求,使员工的自我培训技能没有得到提高,甚至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其次,管理部门只重视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缺乏针对性指导,不能满足员工多样化的要求,使员工对培训内容失去兴趣;

  3.考核机制不规范。绩效考核是公共部门评定员工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考核机制中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方面,考核的方式主要是民主测评,但这个方式缺乏公正性与客观性,只有部分领导才能看到评定过程,这种评定方式们缺乏透明性,一些员工在评选中会也受到领导意见、论资排辈等想法的影响,许多员工还存在不想得罪人的想法。这种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公正性。另一方面,没有规范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太笼统,例如,员工只要不违规乱纪,考核就会合格。这样的考核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4.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落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相对西方国家要落后,我国虽然吸收了国外的合同制、聘任制等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先进的手段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根本原因:一方面,管理部门不能灵活运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手段,不能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运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先进手段陌生,不习惯运用,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单一,日常的报表制作、统计分析、信息检索多以人工为主,一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和工作就会复杂,资源也不能有效的共享,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并且浪费财力、人力,占住员工大量时间。

  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在西方国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各个行业,人本管理是在认识到人的'社会价值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使员工感受到了尊重,并潜移默化约束本身的行为,实现部门效率最大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应该摒弃“以事为本”的理念,强化人本思想,把人当做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价值,人本身就是一种比其他物质更加优越的资源,具有高回报率。公共管理部门也应该更具人性化,关心员工的需求,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尽心尽力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还要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管理,将单位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上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完善培训体制。公共部门必须拥有学习精神,塑造学习型单位。培训要摒弃提高工作强度,增加人数的做法,应该注重员工素质培养,提高业务素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定期为人员培训,可以将能力较强的员工与能力较弱的员工组成一组,实现资源内部交流传播;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挖缺员工的潜能;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培养员工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人力资源知识,对职业也会有更好的规划;当员工培训之后会更加熟悉了招聘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试用期流程,都能避免工作陷入混乱;培训也会提高人力资源员工的综合素质,例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员工在工作中灵活处理危机,善于创新;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也有很多,而在工作中员工学会了工作方法与技巧,才能建立容易操作,可实行的绩效体系,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法律法规,只有熟悉劳动法之后,依法工作,制定的劳动合同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条例的内容,才会避免法律风险,防止公司造成损失,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社会保险每个地区的具体流程都会存在差异,通过培训,了解当地社保制度规定,熟悉社保所需要的材料,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运用综合性的培训,使员工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要从以下三方面讨论:首先,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注重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并且把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绩效量化考核是用具体的数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是一种科学、客观的考核机制,能够推进考核机制完善。其次,制定合理的考勤制度,将员工在非工作场合的工作也作为出勤考核标准,建立新型考勤制度。将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完成质量。完成数量作为考核标准。最后,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重视考核结果,根据结果对员工评优、晋升进行选拔。考核的结果是评价管理能力与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规范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纪律性与组织性,客观的考核员工的工作成果,依据考核结果,适当制定奖惩机制。此外,采用竞争上岗机制,使员工充满竞争意识,促进员工主动提升业务水平。

  4.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引入信息技术的手段,网络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薪资计算是人力资源复杂的一项,工作人员为了及时、准确的发放薪资,就要结合计算机电子表格。员工应该重点学习电子表格技术的应用,电子表格可以自动计算薪资,并且在表格上也会具体展示财务信息,准确的掌握人员的变动、绩效、薪资情况。对于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计算机高速度、高效率的解决了手工效率低,错误多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还要学习集中管理个人职业、培训、绩效、职位、薪资、个人信息,这就要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信息库。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使员工从复杂的业务中抽身出来,招聘流程、员工培训、发展流程、员工入职、离职等程序都会井井有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新的公共管理视角下,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完善培训体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体系与机制,最终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伟娟.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区域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创新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9):221-222.

  [2]张利单,麦晓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xx,(02):42-43.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3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在于人性的解放,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本文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人力资源;企业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当前,在我国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都是专职但非专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本的本质认识不足和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了解甚少,因此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所以企业对人力资本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的投入少,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技工严重流失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并存。在我国许多企业缺少一位纯粹的、专业的、强势的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定位偏低,应有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2、招聘、选拨人才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也是获取优质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系统的人才测评机制,大多数企业选人是凭面试人员的主观感觉来判断人才,招聘时一般只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缺乏其他更为有效的选拔方法,很难保证所招人员就是企业所求人员。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人员选用大多是领导相马制、论资排辈等,缺乏规范和科学的操作程序,考评与使用脱节,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使考评结果很难全面地评价被使用人员,或者流于形式,因此造成考评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因此,甄选到合适企业的人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风险性。

  3、人才配置不科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入职测评或考试机制,使用、配置人才也是凭主观感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企业招聘时,过分强调高学历,忽视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度。而实际工作中,人才的态度决定一切,人才对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管理方式等等认同度不高,将会造成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也不佳。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过分追求能力主义,人才之间配置不科学,相互间的配合度不高,团体形成不了合力,造成1+1<2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竞争力和组织绩效。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比如,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只有这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才能开始在企业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其次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决策部门,从其职能上保证“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重点加强岗位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企业需深入细致开展岗位分析,要全面、深刻把握各种岗位的各项要素要求,为选人、用人、育人服务。同时,优化岗位设计,明确岗位价值,为提高工效、设计薪酬提供依据。还要了解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职业发展倾向等等,为人才配置服务。定期开展人才状况调查,了解人才家底。了解社会薪酬状况,了解本行业、同类企业以及各岗位的薪酬状况,为薪酬管理提供参考。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率。要实现组织的员工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说到底就是人与岗的匹配问题,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必须对人和岗位这两方面的要素都进行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对于岗位的了解可以通过岗位分析这种方法,而对于人的把握,则主要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测评这种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进行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加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这两项基础工作。

  3、加强培训与开发工作,增强人力资源的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要制定培训与职业发展纲要,以制度形式明确培训与职业开发的战略方针。确保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机构和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培训费用,并纳入公司年度预算,切实保障培训费用,制定切实的阶段性的培训与职业发展计划,成立职业发展咨询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指导职业开发。加强培训与开发的事前、事后调查工作,并用于反馈,指导实践。

  4、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如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最为基本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延风.浅谈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2).

  [2]付亚和,徐芳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5月.

  [3]李竞玲.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J].市场论坛,20xx(7).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4

  近几年来,宁东供电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义。 通过全员竞聘上岗、转岗、分流等改革手段,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和培训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员工个人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企业的高效发展,一举改变了原来设备老、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这又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当前,该公司仍在继续探索,努力把人多的劣势转换成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人才强企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本文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领会, 就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谈一些个人体会。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以发展为出发点。

  这里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发展;二是员工个人的发展。 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企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平台,没有企业发展就没有个人发展;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没有个人发展就没有企业发展。 从汉字结构来看,“企”由人和止组成,离开了人,企业也将停止。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光有资金、技术、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源,而没有人力资源,就不可能产生效益,更不能发展。 员工个人越发展,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好,企业的业务量和市场份额就会越大,股东的利益就会越多,这样才会越支持企业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联结点,是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只顾企业发展不顾个人发展,企业发展是长不了的;只顾个人发展,不顾企业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职能应是通过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人企共进、双赢。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 因此也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视为管理的最主要因素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发挥员工首创精神,保障员工合法利益和各项权益,促进员工思想觉悟、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做到企业对员工“以人为本”;员工就会对企业“爱企如家”,尽其所能,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

  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 较好地体现在该公司提出并切实贯彻的“一个前提三个有利于”---以遵纪守法为前提,有利于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遵纪守法是一个大前提,违背这个前提,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就可能走上歪道甚至走向灭亡。 以人为本也必将落空。

  “有利于提高员工生活质量 ”直接点明发展为了员工 ,近几年员工在收入和生活质量上逐年提升就是很好的证明;“有利于安全生产”通过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体现发展为了员工。 近几年公司在设备改造、劳动防护、改进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安全生产状况大为改善;“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通过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方式实现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近几年企业效益的提升带动了员工收益的.增长;三个“有利于”充分体现了发展依靠员工,唯有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方能实现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此外,该公司的以人为本也体现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 该公司每年让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上报培训需求, 公司和部门尽力为员工创造条件、搭设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促其岗位成才、职业发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促进员工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是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政治文明是员工全面发展的保证,精神文明是员工全面发展的动力,三者缺一不可。 有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有些企业在物质基础上还满足员工培训和文化的需求。 这两种做法都忽视了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和需求, 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向心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为员工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物质资料的同时,要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 而且还应让员工有机会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 在参与管理中把企业兴衰当成自己的责任。 该公司近几年通过主业和多产的发展,使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员工消费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 该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公司的企业精神---“守法、诚信、实干、创新”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理念, 加上以员工为导向的培训、 各种文体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员工的精神发展需求。 该公司还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厂务公开,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能力和机会。 在机构改革上,改革方案提交职工代表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改革实施和竞聘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保障每一位职工有平等的应聘和被聘权利。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员工管理中的各种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事关员工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兼顾部门利益和企业利益,尤其是在机构变革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合理划分和确定部门的职责和目标, 鼓励各部门在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自己,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在分配时也要向绩优部门适当倾斜,以保持和提高积极性。 同时要防止小团体利益干扰整体利益。 市场瞬息万变,身处市场的企业也必须跟着变,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产品、机构、人员等种种变革。 改革是对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企业机构变革必将影响一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他们可能因此成为改革的阻力。 对这部分利益受损的群体,要讲清道理,妥善安排,提供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切不可漠不关心、草率行事,否则可能因小失大,影响企业整体利益。

  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 一味为了稳定,不去改革,发展将成问题,保证了当前利益损害了长远利益;盲目地为了发展,大行改革,破坏了稳定,不仅损害当前利益而且长远利益也保证不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维持现状、小富即安,还是居安思危、推进改革? 该公司明确提出,为了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利益,必须进行改革和发展,暂时牺牲部分当前利益。 由于该公司坚持把改善员工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各项改革始终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几年的改革发展实践表明,当前利益的牺牲只是暂时的,完全可以用更好更快的发展来弥补并超越。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15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

  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

  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

  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

  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05-20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优选)05-21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07-21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05-2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5-1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08-19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品】05-29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纲范例08-19

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