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4-07-03 13:14:43 企业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

  1 引言

  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正视以往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弊端和不足,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本”、“人才层别”、“人才差别”、“人才开发”与“人才国际化”等新理念,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留人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和流动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明确领导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为企业吸纳、留住和用好人才,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极其重要和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国际国内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也就必须加强和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其已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述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现实状态为基础,以企业的远景、愿景为目标,以时间连接基础和目标,并制定在这个时间段中划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配置有效的资源。企业战略的达成依赖于不同阶段中企业资源的增值、获取和管理是否可以顺利进行,也就是企业能力的增加,而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所有能力的载体,企业任何任务的完成都依赖于企业中具体承担任务的人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要保障企业的发展战略得以实施,必然需要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佳化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然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一种人力资源运用的理念,它涉及了人力理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模块。

  2.1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

  2.1.1 人力资本的概念及构成 人力资本是指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所有常住人口所具有的知识、健康、技能与能力等素质的总和,包括受教育程度、再培训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劳动技能与能力。简而言之,人力资本就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

  3 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则在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则是一种质量概念;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

  众所周知,未来企业的资本不仅仅是物的资本和货币的资本,而是要求人的智能和发挥人才智能资本的作用。如果说传统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集成知识”. 现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人力资源开发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下: 人力资源开发须以公司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为基础,并服务于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战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延伸和支撑,因此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包括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开发等必须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出发点。 人才测评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但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技术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通过对员工能力要素、兴趣性格要素、价值观要素的测评,发掘员工的潜能,明确员工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予以开发。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法,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许多跨国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惊人的。有效的培训体系包括了培训规划与需求分析、培训内容体系设计、培训制度与流程、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 培训评估等。一个健全的企业内训机制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的促进和企业文化的宣扬是非常有帮助的。随着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

  对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原本是对于雇员个体来讲的,但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延伸,许多公司已经将职业生涯管理和辅导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从公司的角度分析,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公司了解员工的特长,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投入回报率更高;同时可以使公司的人才储备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管理开发是公司内部特殊群体——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开发体系。成功公司经验显示,管理开发一直是他们战略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杂志对美国前500位和前50位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识别和开发下一代经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人力资源挑战;管理开发主要包括员工管理潜力评估、高层经理继承规划、高层经理继承者培养指导等。

  2.1.4 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实现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踊跃倡导人力资源开发,那么一个从未进行过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企业,怎样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呢?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方

  4 面着手进行。

  首要的一点是转变观念,行为是通过观念来指导的,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实施。企业上下,特别是高层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头脑中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意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和管理行动上支持此项活动。

  其次是要明确公司的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力资源规划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企业的人才测评、培训管理和管理开发的出发点均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最终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实现。

  第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体系和制度。大多数公司都仅仅建立有培训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培训的正面效果很难体现,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对培训的认识过于肤浅。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培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课和讨论,而是基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一系列完整的受控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强,课程设计合理,实现提升员工的能力,开发员工潜能,进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求形式,不顾过程和效果,其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第四是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制度的执行与效果评估。制度建立了,必须加以贯彻实施,公司上下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与流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培训与开发的实践过程,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入进行,可以对各项体系制度的执行效果加以评估,评估可以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流失率)等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进行,并可以延伸到企业战略实施程度,企业对环境适应性等大的方面。对实施中出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加以分析并对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一切以效果和价值提升为目的,切忌僵化和教条。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可以各有侧重,有些企业在培训体系方面需要大的投入,有些企业在管理开发上有待加强,有的企业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比较规范,只是在职业生涯指导方面需要下一番功夫,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从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使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提高,流失率下降,人力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公司运行更加规范。同时使公司的战略落到了实处,公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员工个人价值和公司整体价值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2.2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从80年代确立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这期间,全球的社会经 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不需要到某一固定办公室来统一办公的“远程职工(在英文中称为Telestaff)”,相互不见面而只靠电脑和互联网联系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我们的社会正在结束所谓的后工业社会而迈入知识经济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地变革,组织的各种管理职能必须应潮流,不断改变自身以应对正在改变着的世界。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2.2.1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

  2.2.2 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例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构(BPR)等。其中,经营过程重构是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一部分,它意味着对经营过程、组织结构等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就好象它们是过去匆忙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构和再造。与本世纪初科学管理和30年代行为科学的诞生相似,90年代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2.3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和意义

  2.3.1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1.人力资源开发立意的战略性 在当今世界市场领先和市场营销人员比重很大的情况下,在虚拟生产方式出现后对管理要求非常强的情况下,在技术竞争非常严酷的情况下,经济风险巨大且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就更为重要。许多组织的经营层把人力资源看作是“第一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放在组织战略的地位高度。部门的管理者即“直线经理”,他们从事着大量的日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2)高层领导者。许多组织的高层领导相当重视和大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组织的宏观和战略层面上把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甚至直接主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性工作,例如参与人才招聘、进行人事调配、决定年终分配等等。

  (3)一般员工。在现代组织中,广大员工不仅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工作、管理自身,而且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参与管理,并且在诸多场合发挥着管理者的作用,例如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对其他人员错误的纠正、对自己的上级和同级人员的考核打分等等。

  (4)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中的人员,除了在积极从事着自身的专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外,而且作为组织高层决策的专业顾问和对其他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指导的技术专家,并对整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和整合。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手段的人道性 在“人力资源”概念提出后,人们对“人力”这一生产要素增加了“人”的看法。与以往的“人事管理”相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其方法和手段有着诸多的人道主义色彩。诸如员工参与管理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目标管理方法、工作再设计、自我考评法、职业生涯规划、新员工导师制、灵活工作制度、员工福利的选择制等等。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结果的效益性 在现代组织中,人们普遍有着经济衡量理念和管理活动的效益原则,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有着大量现代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者,把人视为高于其他资源的最有价值的资产,认识到“人是资本,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越大,回报就越高”。由此,经营管理者就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放在重要的和经常性工作的位置上,愿意对人力资源投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进行投入,以期取得较高的业绩回报。 进一步来说,经营管理专家和管理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效益,还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富价值,例如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彼得·圣吉塑造各阶层人员的学习型组织、彼得斯的调动人的潜能方法等等。 2.3.2 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的功能,取决于教育的水平及质量状况。因为教育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使人们社会、生活等需求得以觉醒。通过教育手段和途径能使人们真正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及人们追求的目标设计自我。这种需求的觉醒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动力,是内在的动力源,也是第一推动力。认真把握人类自身需求的内涵及变化,是人类自身自觉地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这种需求觉醒得越早、变化越快,社会经济的原动力也就越强,教育的发展能从根本上加快这种需求的觉醒过程,促使人类自身需求的变化,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内在动力源。 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激起对新生活(生活的水平、质量、方式等)的追求,同时,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程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无论对国家、民族、地区,还是家庭、个人,都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 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满足需求并使进取精神成为现实的手段和能力。需求的觉醒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取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需求、使进取精神转化为现实的满足需求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等途径,使受教育者不断地提高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一般说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就越强。通过教育的发展来提高劳动者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是社会经济内涵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现实道路。因此,率先发展教育、科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动力,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简析

  3.1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给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课题。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受到冲击,作为经济一体化推动力及其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渗透和不断融合。国外公司的管理者们也经常会遇到诸如管理制度与价值观迥异的组织如何沟通与合作,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等问题。 东欧各国与中国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有着相同的社会制度,以下是对东欧各国巨变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进行考察和分析:

  1.企业不是以经济目标为主 东欧巨变前,企业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效益和效率不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员工被看作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资源。从传统意义上看东欧各国劳动效率普遍很低,人为地约束限制了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因而减少了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2.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前苏联和其他东欧各国大多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3.收入分配平均化,工作积极性低 人们的工资差异很小,强调人人平等,不能做到奖勤罚懒,因而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即使你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由于物质产品匮乏,可供购买的物品十分有限,这大大降低了手中的钱的真正价值。

  4.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3.2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确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清楚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同时,用全球化的标准及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任务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普遍存在三大缺陷:数量多,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当然,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如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挖掘员工的潜能。还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许多国际大公司把企业称为“学习型组织”,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只占他一生拥有的知识和机能40%。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培训改变数量多,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经过调查发现当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开发形式单一 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以培训为例,我国现有国有企业人员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加活动的模式运作,缺乏必要的实验、锻炼等其他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更不重视心理训练。由于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国有企业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造成培训低效。

  2.开发管理未科学化 国有企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另外,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联系国企管理实际。

  3.评估未社会化 现行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评估事项,只是规定:培训机构通过结业考试评定受训者学习情况,有关部门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作为任职、晋升等依据。这种培训评估模式极易导致形式主义。开发评估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行公众评估。

  4 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4.1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的概况 上海德银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资质认证的两家银行卡POS专业化服务公司之一。 公司致力于建设和完善上海市银行卡受理环境,为各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和广大持卡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银行卡POS专业化服务,推动上海市银行卡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公司不仅提供银行卡特约商户开拓、商户培训、金融POS机具投放安装、日常维修维护等POS专业化服务,而且提供基于金融POS设备的公交卡小额消费、磁卡/IC卡电子支付、积分营销等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各商业银行、商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20xx年12月,德银银卡通公司投资成立了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斯玛特公司注册资金为200万。 斯玛特公司将引领时尚潮流的电子消费卡方式带入到企业管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靠对加盟商户群的统一管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热情高效的服务团队,着力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优质客户服务体系,从而通过电子消费卡模式让持卡人在斯玛特的加盟商户群内享受高效优质的刷卡消费服务。

  在大力发展软件技术的同时,公司不失时机的开发出自己的硬件产品。相继成功开发出路桥收费大屏幕显示系统、路桥收费IC卡读写系统、便携式红外传输IC卡读写器、银行自助圈存机、银行多媒体查询机、公共交通一卡通自助圈存机等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公司为配合上海市银行电子化建设,正积极投入IC卡读卡器和银行POS机的开发研制工作。 德银公司对内将立足于金融业务,积极参于国家金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研制生产金融终端设备。同时利用自身强大的金融知识和IC卡技术,以及文档影像管理技术,积极研发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实用金融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对外,公司使用开放与严谨的管理风格,高薪聘请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含金量,同时为客户提供最优异的服务,强化服务质量。

  4.2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4.2.1 从总公司使命出发 德银公司的使命是“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信息服务公司,为股东进行稳健的投资、提供丰厚的回报”。公司对“最优秀”的定义不是最大,而是指最佳的盈利能力。要获取最佳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在各个业务领域均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运作。

  在建立使命陈述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明确的企业精神:“开放、团结、激情、忠诚。” 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说,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又经常被人遗忘或在决策时置于最不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德银公司失误的地方。 德银公司在业务原则中没有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虽然公司业务目标之一是“优秀的人才:公司在战略、组织和经营上的成功取决于公司的员工。”但是这目标并没有实现。所以德银公司应致力于在各地可能的资源中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并在所有人力资源项目上提供平等的机会,包括聘用、工作分配、培训机会、调动和升迁等方面。

  与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快餐店完全按照统一模式运作一样,上海德银公司完全遵照上海总部的原则来运作,分享同一个使命和目标。在上海,德银公司的各个组织机构均按照总部的原则来实施业务、培训开发人才,没有丝毫的偏差。如此严格系统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在这一点上,公司的高层领导需要好好反省,找出到底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错误,需要纠正。

  4.2.2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低,效益差 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的大量投资,而德银公司对人力的投资却还存在不足之处。经理们往往对信息技术顶礼膜拜,而对使用技术的主人却不尽其然,原因何在?因为,技术所带来的不菲收益是那么明了、直接,而人力的开发却需要大量而长期的投资,况且“人往高处走”的定势有可能使自己精心培养的员工在修得一身绝技之后,去攀别的“高枝”,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个为别人做嫁衣裳的结局。所以,德银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十分矜持,或者期望社会、别人、其他企业为其培养人才,想坐享其成,结果必然使人力资源的投资普遍不足,成为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的严重障碍。另外,德银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例如,过于注重花重金引进高科技与高学历的“人才资源”,而对于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不力;偏重技术工程“硬”人才的培养,忽视管理“软”人才的培养,忽视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造成职业教育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积压浪费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投资强度低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性效益不高的问题出现,这是值得重视的。

  4.2.3 内部提拔 德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多数是通过高薪聘请来的,内部选拔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所以我认为德银公司总部应该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和提拔,在上海分公司所有一线、中级管理职位应该尽量选拔公司内部的人员来担任。从内部选拔管理人才的好处在于可以兼顾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业务发展两方面。公司应遵照个人的能力倾向挑选发展机会,主要包括:

  (1)短期派往外地工作,目的是培养该员工对跨地域文化带来的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培养跨地域管理经验和视野;

  (2)特别项目,公司往往应该指定一些管理人才去做一些新的、极其困难的项目,例如向大型超市推广POS刷卡系统的等等,以锻炼该员工在面临困境和复杂的新环境时的领导能力;(3)集中培训,公司对于高潜质员工有专门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区域总经理的培训项目包括“跨文化管理”、“将变化转化为效益”、“对非财务经理的财务培训”;对于即将担任总部高级职位的员工有以下培训项目:“管理经理的研讨会”和“国际化经理培训”等等。

  4.2.4 工作表现作为薪酬的惟一依据 德银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把员工的工作表现为决定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的推一依据。很多跨国公司都明确规定工作表现是决定员工薪酬和职业发展的推一标准,但在真正实施上却各有各的说法,德银公司在这一点做的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决定是否对员工给予培训和发展机会之前,公司对该员工的工作表现作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工作评估按照员工任职的时间为标准,德银公司的员工就应该按照加入公司的日期以每年为期限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估员工一年来在公司工作的表现,而第二个工作年的薪酬福利就根据工作评估的结果而定。 工作表现评估由员工填写自我评估表格,员工的直接主管填写正式的表现评估。然后员工和主管双方面谈,就评估表格中每一项的标准和评分进行详尽的谈话,直至员工和主管双方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每个员工的评估表格经部门汇集,交至公司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的全体经理们就全公司的员工进行排名。

  4.2.5 对人力资本重视不够 人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必须要得到充分重视。然而,德银公司上海分公司并没有很好的重视员工的忠诚度,尽管平时的福利和待遇很丰厚,但是缺乏与员工的沟通,往往忽视了员工的想法,所以也造成了不少优秀员工的流失。在上海总公司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员工已经为公司服务了20年到30年,而仍然为拥有在德银公司工作的机会而荣幸,这对于年轻一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上海分公司只是简单地鼓励员工长期留在公司里,没有要求员工有优秀的工作表现,这对于公司的工作要求和业绩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员工没有令人满意的工作表现时,不但没有被调到一些初级、更适合该员工能力的职位,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得到晋升,在我看来,如此做法实在是不合情理,怪不得会造成公司许多优秀人才流失,真是令人心寒!何谈人力资源开发?所以,要想做好德银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眼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公司内部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杜绝关系用人、亲情用人、权钱用人的现象,推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从公司利益

  的角度出发,密切关注人才的培养和留用,把人才流失视为财产损失,这样,谁还不重视人才呢?

  4.2.6 人力资源开发观念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德银公司在思想观念上,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人力“资源”的观念还不是很强。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训的效果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而且很难量化,而公司领导任期有限,因此,对短期效应的追求,使得相当部分公司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忽视了本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而在员工方面,一些人缺乏根据公司需要来展示才干、调整自己能力的主动性。尽管公司的绝大部分部门已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但是让人们自觉接受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观念,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述旧观念的作用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公司内有些领导者对人力资源开发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将人力资源开发仅仅看作员工培训,没有从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发掘潜力等深层问题着眼,致使职业培训缺乏战略规划,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培训手段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方式也比较单调。例如,沿用开大班上大课、选送人员到普通高等院校进修、师傅带徒弟等培训形式,而没有注意利用针对性更强、更灵活、实践性更强的形式和方法开展职业培训或教育。往往是注重整体性的基本素质训练而忽视了专门人才特殊技能的开发。然而,比照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这就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妨碍一个弱势企业赶上强势企业的,恰恰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最缺乏的往往不是有形资本,因而在观念认识上不能本末倒置。二是知识经济不但是强调学习的经济,而且是强调创新性学习的经济,这里当然也包括学习、培训方式的创新。可见,如果在德银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上不实现观念更新、不进行知识生产、知识学习方法的创新,就无法适应今天的要求。德国对在职职工的“再教育”,包括为适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而进行的进修教育;为提升职务而进行的晋升的教育;为调整岗位、行业而进行的改行教育;为适应特殊工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也有为提高文化水平的短期培训教育。这种为在职职工进行的“再教育”,内容广泛,形式也多样,有的在企业内进行,有的若干企业联合进行,有的在学校进行,对培训高质量的职工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这对于德银公司更新职业教育培训观念和方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2.7 培训、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在德银公司企业精神“开放、团结、激情、忠诚”的指引下,上海德银公司长期以来也一直对员工进行着培训,并于各个分支机构设置培训专业人员,负责对该公司的员工实施培训。德银公司刚进入上海时,与很多大型公司类似,除了少数课程是在区域性范围进行之外,分公司自行决定、设计、选择和实施该分公司所需的培训课程。这种分散化管理的原因是:

  (1)各地区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

  (2)各地的竞争环境不同,要求员工具备特定知识;

  (3)各地顾客需求不同,要求特定技能;

  (4)各地政府、顾客、代理商沟通所需的特定技能。 随着上海德银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分散化管理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1)课程重复设计。分公司、地区独立管理培训,对大多数课程有重复设计的问题。例如,同一个领导技能课程,上海分公司根据员工需求设计的课程与上海总公司设计的课程尽管形式和资料不同,但内容上大同小异,而两间分公司都分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该课程,同一个到职培训,分公司独立设计不仅造成重复设计,而且使分公司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业务范围之内,不能对全部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从长远来看,制约了员工职业前景的多样性和发展机会。

  (2)课程标准和理念不统一。因为跨区域公司的业务和分支机构的员工来源不同,统一管理就尤其重要。德银公司作为一间跨区域的公司,各种政策和投资战略都由总公司确定,分公司在总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实施各种职能。德银公司进入上海以后,分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广泛,辐射了整个江苏省,遍布了许多城市。除了在上海有较多员工之外,其他城市均分布着很少的员工,在各个城市都设置了培训专业人员。所以我认为公司应该将传统的分散化管理改革为统一区域化管理,在上海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培训中心,负责所有职员的培训和发展职能。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每个不同城市分公司的培训管理人员,也提高了教育培训的统一性和高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事管理体制的转轨,德银公司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管理体系“滞后效应”更趋明显。例如,公司只限于对人力资源实行传统的开发与管理,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创新。例如,在公司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目前还主要靠爱国主义精神感召、提高工薪和物质待遇等形式。当然,这些方式是需要的,但除此之外,从深层来看,我们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应该在德银公司内部和外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风气。而这些方面,德银公司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5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设计方案

  5.1 人力资源开发的设计原则

  5.1.1 善于发现人才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善于发现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宗旨,每年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要投入大量的奖学金在中国的各名牌高校,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如西门子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投入到大学生联络工作中,而微软

  的主要工作就是迅速发掘和雇佣最优秀的人才,因此,作为上海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是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其次,还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观念,增强开发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只有在思想上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才能真正发现有用的人才。

  5.1.2 拓宽用人渠道,用人透明度要高,社会性要强 上海德银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就必须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外部开发和内部开发。

  (1)外部开发就是要求德银公司要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拓宽选人渠道,要敢于打破单位、行业、地区界限,同时要增强透明度,在选拔方式上通过公开职务标准进行招聘,增强用人的社会化。

  (2)内部开发是指德银公司要做到讲台阶但不唯台阶,敢于打破旧的台阶观念,创造一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尊重经验但不迷信,对公司内部人才不仅要看到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更应看到他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不能借口经验,而不敢放手使用身边的人才;看资历更看能力,人才的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程度,应给予重视,但资历与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二者不能直接画等号,在内部选拔人才时不能把尊重资历同某些标准混为一谈,更不能把职务提升当作对人才资历的酬劳。除此之外,德银公司也要积极用好那些年富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5.1.3 要用人所能,不能求全责备 德银公司要争取创造一切机会使所有人都有一个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干有所能、用有所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人才不是全才,人才不是文凭,人才不是奇才。任人唯资、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亲的识才标准难以发现真正的人才。所以,德银公司用好现有人才,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现有的人才都想走,引进的人才也呆不长久。俗话说:“金元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这个道理。至贤至圣、完美无缺的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范例表明,只要把人的长处用好、抑制住他的短处,让每个人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那么成功的概率才会高。

  5.1.4 用人要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一定要赋予他工作的实权。缘于落后的小生产意识的平均主义社会心理在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比如,在公司中一个人碌碌无为、成绩平平时,周围的人相安无事。但当他工作成绩突出时,大有“出人头地”之势,周围一些人无见贤思齐之心,却有嫉贤妒能之意,对他吹毛求疵,百般挑剔,少数人甚至造谣诬陷,压制人才,导致人事部门将信将疑,出现限制他权力的不正常行为,这都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德银公司需要一批敢于“出人头地”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大胆地使用,并真正赋予他们实实在在的经营管理权力,使其责、权、利三者达到统一。

  5.1.5 用人要讲效益,不怕风险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配置、使用在客观上就必然要求讲求效益。用人要讲效益、不怕风险,可从几方面理解:其一是人才开发投入要讲效益,把握住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最佳使用期间适时使用,否则错过时机,贻误了个人,也贻误了企业和国家。其二是在分配效益上敢于给企业有用的人才吃“偏饭”,给他们政策倾斜,这样有利于延长人才最佳使用期,留住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也同样赋予人才追求“高利”的权力。市场将成为锻炼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不存在常胜将军,选人用人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必须克服求稳怕责,树立耽误人才也是浪费的意识,坚持高标准,不惧风险,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1.6 用人要培养,人才不能无师自通,不能自然成熟 人才重在培养,德银公司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教育培训,适时地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工作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和前途,为每个人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教育培训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使企业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使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企业对他的重视,认识到培训是企业为他投入的知识资本,是企业给他的最好礼物。同时,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而且凝聚力也大大加强,并拥有和保持了知识优势,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期以来,德银公司用于培训的投入很少,不愿意对人员进行培训,因为人员流动得太频繁,觉得为他人做嫁衣不划算,即使有培训也只是追求短期效应。公司的培训费用昂贵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应当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人员的培训,因为不培训,致使成本不能转化为资源。 德银公司必须致力于营造这样的氛围:每个人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从而在一定的空间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各种能力,然后择其优势能力作为重点培养、职务提升的前提条件和依据,力争将那些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适应自控能力、组织统率能力、决策制定

  能力,以及具有旺盛的精力、极高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身的修养水平高、个性良好的人才挖掘出来德银公司的资源库。

  5.1.7 营造良好的用人机制 用人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外在的剌激来达到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的一种机制。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在早期,德银公司的激励偏重于精神方面,在当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今,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单纯的精神奖励作用已经不够明显。事业和金钱是人人向往的,人才也不例外。寻求更适宜的公司,寻求更合适的项目,获得较高的收益,是当代人才自我发展的思路之一。通过观察发现,德银公司的物质激励还存在以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水平偏低、激励力度不够;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激励的差距过小;三是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有畏难情绪;四是激励形式比较单一;五是激励机制的实施对象不明晰;六是硬性将年薪与工作业绩挂钩;七是公司员工的退休金过低;八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建议德银公司应该取消年薪标准限制,明确年薪制实施对象,大力推广抵押金制度,简化考核指标,积极采取多种激励形式,创造激励机制实施的良好环境条件等。与物质激励相匹配的就是用人机制的改革。依法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仅是德银公司改革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德银公司还需要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即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制衡关系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真正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出资者只需行使“股东”的权力,委派的只能是企业董事会成员,而经理人员则应由董事会直接聘任。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明确了出资者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授权经营关系。董事会对出资者负责,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直接的权力制约关系。所以,德银公司要避免董事长、董事的选派以及经理人员的聘用过程中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实际上是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对被使用者或拟聘用者的考察、考核的公正、科学程度;也取决于监事会和工会以及职工对公司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民主评议程度。

  5.1.8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一个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汇聚着人类最新科技成果、充满人类睿智的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作为新时代的潮流,对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不迎头赶上,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以人才为中心,着眼于未来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德银公司要运用现代知识、现代技术,科学考核人的能力和工作实绩,合理配置人才,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给人以岗,赋人以权,予人以利,谨防人才流失。要敢于打破企业、行业、地区等界限,大力引进人才,制定较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把高素质的人才配备在相对应的重要岗位上,为企业发展服好务。

  2.德银公司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辅助人事管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才库,并在实践中不断选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新时代储备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5.2 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案设计 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发现德银公司目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设计了一套方案,希望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2.1 确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和制定具体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目标是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战略与企业战术计划、企业组织目前工作结构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所以,德银公司应该首先公司的战略计划、年度计划,摸清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并且据此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制定完规划目标之后,公司中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就应该根据目标调查清楚企业目前的状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具体计划与相应的人事政策,以便各部门贯彻执行。这一阶段应该说是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中比较具体细致的工作。

  5.2.2 用机制来激励员工进行自主开发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能经济,谁的效率高,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优势,赢得高附加价值、低成本的回报。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必须由权本位、亲情本位向效率本位、能力本位转变。 正是因为如此,德银公司的领导必须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管理观念,把人用好、用活、用到最适宜发挥作用的地方,制定与之适应的制度。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员工评价、激励和约束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把人力资源当作公司的第一资源,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当作最重要的资源配置,盘活人力资源,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发挥团队、群体、组织的效能,用机制来激励员工进行自主开发。

  5.2.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人力资源潜能 人力资源的内涵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培养职工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也是劳动者的内在需求。因此作为企业最能动、最活跃的资源——人力资源,其管理和开发必须的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因此,德银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至少包括以下体系:组织分工体系、员工评价激励约束体系、员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组织分工体系是最重要的体系,必须实行动态管理:

  (1)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劳动分工,力争人力资源的最有效组合。

  (2)根据公司员工每年的业绩考评,给予晋升,力争达到“能级对应”。 (3)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使他们更了解公司的经营思想、管理特色、业务流程等。

  5.3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德银公司目前最缺乏的。从不同角度来看,激励可以划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几种类型。然而,在激励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类型,都要对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和激励方向予以适当掌把握,因为这些激励机制对激励的效果都有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在激励过程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才能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这些原则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 以激发员工一种争夺目标的精神,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

  5.4 倡导人力资源的“生态开发”模式 人力资源“生态开发”是个新概念,其主要涵义是指致力于社会文化环境与组织文化环境的改善,以更好的培育、吸引和保留人力资源的开发措施。企业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关键措施,应是大力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

  6结束语

  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科技教育界与经营管理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讨,使之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确立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但是,人,作为一种资源,不但具有实际的,更具有潜在的能力和活力,只是由于自身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人的潜能常常未能很好地层现出来,人的潜在能力如何向实际能力转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新的世纪将进入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谁掌握知识的优势,尤其是高科技的优势,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强者。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与人员,应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钻研有关业务,掌握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为国家的兴旺,为经济的繁荣,为企业的进步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我相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这个舞台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最具挑战性和最激动人心的。这个领域里充满了竞争性机遇,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每一个看似独立的企业活动背后,都是人力资源的反映。绩效水平低不是问题的根本,它所表现出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不合理。对市场反映滞后不是问题的关键,它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没有正常运转。随着这种认识的不断深化,管理者们逐渐趋向于寻找那些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来解决企业问题的途径。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胜败的根本性因素,而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能逃避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2

  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

  前 言

  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氶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1.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1.1. 2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1.1.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1.1. 4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1.1.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3

  摘要:我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企业也获得很大的进步。在发展企业经济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前企业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建设企业管理队伍”。然而,在加强建设企业队伍时,最主要的建设方式就是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加强培训,这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务之急是探析加强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作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加强措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迫切想要将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使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然而,在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化培训。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可以在有效提升管理人员水平的基础之上,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发展更加长久。由此可见,在市场劲烈竞争的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若要取得更好的地位,就应该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培训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

  加强培训企业工商管理,其实就是将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工商管理培训,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国际商务、经济法、营销、财务以及金融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将学习的这些知识内容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中对工商管理培训能够造成直接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不够新颖,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很难与时代发展同步,无法将培训的知识应用在管理实践中。2.师资团队力量不足,很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很难保障企业管理培训的有效性。3.企业领导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无法将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提升,很多企业员工也因此难以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1.不断优化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通常情况下,培训工商管理方面,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培训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整体的培训任务也比较重,整体而言,工商管理培训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培训内容在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化,整体的培训也具有更多样的方式,人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真正地将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连接起来。2.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对整个培训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的就是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所以有效地加强建设师资团队以及提升整个师资团队的能力,对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然而,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就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师资体系,设立相应的考核的标准,对教师自身的水平以及能力进行严格考核,对能力达标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有效地打造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更加保障了企业管理培训的有效性。3.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之前,企业领导应该增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将培训的准备工作真正落实下去,积极开展,并且做出有力的宣传,把工商管理培训看作是企业最紧要的事情来做。所以,只有企业领导者更加重视,员工们才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积极参与培训中,以提升自己的工商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培训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残酷。在这样残酷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倘若要维持自身的长久发展,就更应该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全面管理,这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同时,企业在参与竞争中,要牢记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就是工商管理人员,由于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把握着整个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加强培训工商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应该制定比较合理的奖励政策,不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结构的完善,真正地做到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恬恬.浅谈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xx

  [2]尤建伟.探索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及发展方向[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

  [3]李乐.试论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共加强措施[J].经济期刊,20xx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4

  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当前,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还存在教育方式陈旧,思路僵化,效率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于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首先,改进校企合作机制。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起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协助指导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机制,并建立完善理事会制度,达到合作共赢、动力充足的目的。

  其次,改进实践教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局面Ⅲ。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应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加强系统性,横向方面与理论相互渗透。

  再次,改进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程结构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认真分析各种知识应占的比例,使课程结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通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努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同时,力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另外,发挥协会作用。行业协会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组织性的机构,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合作建立理事会或者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抓好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或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使学校利用行业标准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社会要求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但要熟练掌握经济、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特征、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亟需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以及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可以借鉴军事演习的思路,也可视之为企业资源规划的延伸,紧密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对实习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实习平台环境趋于真实,实习成本较低,组织学生实习较为便捷灵活。实习平台的内容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服务业下应细分现实中发展迅速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达到真实的目的,还应虚拟各种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人员角色和实习训练目标。

  学生在业务模拟、角色扮演中,真实化地体验企业运行环境、社会分工、资源配置等;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与产业链企业配套中体验供应链运行以及产业融合经营的模式;在公平环境、有限资源和模拟团队动作下,体验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防范、内部管理、决策运营等;在处理大批量连续性业务过程中,体验各类岗位技能的要求等。

  在平台环境下,应着重开展五个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适应现实需求、具备快速上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一是综合体验训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仿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环境,模拟设置系列服务机构以及相应岗位,学生在此环境下进行运营决策,在此过程中与各类机构开展协调、交互与影响,使学生得到综合性体验训练。二是工商企业运营训练。以动态数据为支撑,创设立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以及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下进行决策对抗。在动态数据的环境下,服务环境的参数可以调整,工商企业的运营难度可以变化,决策对抗的环境可以按需要进行设置。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模拟市场化竞争为环境,设置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目标任务,设定一定时限,要求学生高水平完成作业任务。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工商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果以及团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这种训练,有利提增强训练的饱和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协同训练。在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下,学生在不同的经营环节,对相应的信息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影响着企业的合作模式与经营模式,构建起部门间协同、供应链协调、服务业协调的格局。

  三、结语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方式陈旧、忽视实践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为此,要紧密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和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改进校企使命、课程结构、实践教学,以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等方式,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模式创新环境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创设实习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5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工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基层管理人员。为了让学习内容更好地满足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需要,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应坚持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是指课程开发团队在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具体工作岗位的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最后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法律事务专家共同设计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即课程以履行企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与训练。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课程在实训教学中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逻辑程序,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体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以法律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工商企业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能力训练情境和“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力求突出该课程涉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基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职业能力需要设计课程目标

  为了使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岗位涉法工作能力,我们根据专业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富思特集团、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武集团等中小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调查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将上述岗位涉法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职业知识目标。了解经济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掌握公司和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组织机构等法律制度;了解合同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合同的基本条款、合同签订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及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法律责任和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件;掌握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和商标的构成条件,熟悉专利权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商标的认定程序;掌握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法律规定,掌握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等处理方式;掌握经济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等。

  2.职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公司、企业的法律制度知识,协助解决公司、企业在设立、内部机构组建及其运行中的法律事务问题;能够运用合同法律知识解决采购、销售等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相关法律事务以及合同管辖地约定等合同风险防控问题;能够运用市场运行相关法律制度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产品质量责任等现实问题;能够运用专利法、商标法的知识协助处理企业专利、商标事务相关问题;具有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管理能力和协助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具有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法律纠纷的能力等。

  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形成处理经济纠纷的法律职业素养;形成从事经济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职业敏感性。

  (二)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设计课程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行政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具有运用这些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选取与岗位工作相联系的经济、民商法律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我们据此设计了经济法律关系;公司、企业设立及内部治理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合同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不正当竞争和产品质量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专利、商标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争议法律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法律事务处理七个学习单元。这七个学习单元涉及的经济法律制度有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专利和商标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以及经济法律纠纷处理法律制度,而那些与岗位工作任务无关或关联不大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都没有纳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能力训练情境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个体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能力教育,应当把“做”变成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根据工商企业基层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典型涉法工作任务设计了七个课程能力训练情境,即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合伙协议的签订;买卖合同的签订;企业不正当竞争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企业产品质量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劳动合同签订及劳动关系管理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在训练情境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任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如角色扮演模拟、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如“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情境训练,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由学生分组模拟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具体的训练步骤为: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会议由组长主持,讨论形成公司的名称和住所、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和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以及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公司的机构、议事规则等决议。②第二次会议由模拟出资最多的“股东”主持,讨论股权转让、利润分配、公司分立与合并等事宜。③每个小组根据会议形成的意见拟定公司章程。④把各自选举出来的董事和监事列入公司章程中,并准备报工商局设立登记。⑤小组汇报公司设立情况。整个训练过程完成后每个小组形成公司章程、设立公司的申请书、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公司设立的可行性报告等可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而对“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教学内容的训练,则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其训练方式是教师组织模拟庭审,由学生分组模拟经济纠纷的审理,确定经济纠纷双方公司的诉讼代理人、法院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每个学生搜集有关材料,研究有关法律。具体训练步骤为:①选择案例。②确定人选,分配角色。③组织材料(诉讼文书)。④排练(为开庭打基础)。⑤组织开庭(庭审注意衔接紧凑连贯,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合议判决的程序进行)。⑥庭审总结。训练完成后形成起诉书、答辩状、庭审记录等可展示成果,最后教师对过程及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上述“做”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经济法律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能力生长的路径,直接体验知识的实践过程,形成灵活适应新情境的反应能力。同时,“做”的成果又是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在考核评价上坚持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知识理论考核和实务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总评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训练情境成果考查成绩+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经济法律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卷面成绩为百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训练情境成果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企业法律事务训练情境实务操作课业的考查,考核学生处理企业管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动手和处理能力,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主要是通过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和发言、讨论等来考核,考核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路及正确率等,占课程总成绩的10%。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6

  摘要

  自20xx年始,文化创意产业犹如横空出世,在我国受到了极度的追捧与关注。本文试图在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思索,以求能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链,营销,政策,人才

  一、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依赖基础上的,是以牺牲劳动者的人口红利和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且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道路。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收益的朝阳产业,可以形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持久竞争力,实现“边际效益递增”的发展。据统计,各项创意产业的增长率都是传统服务产业的两倍,是传统制造业的4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包括计算机、旅游在内,仅文化产业自身的价值占GDP的比重就达到10%-12%,较之传统产业而言,更有效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拉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树立国家形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面孔,一个国家的形象,首先是依靠文化来展示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形象的魅力塑造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形象,从而影响世界的眼光和评价,对提升一国的国家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韩国充分利用影视文化产业树立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欢乐、讲究伦理道德的国家形象。好莱坞《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电影,不仅赚得盆盈钵满,更传递了自由、平等、奋进的“美国梦”。日本民族被很多中国人认为是一个不耻的民族,却通过亲和力、渗透力极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战后日本的国家形象,在由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最新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亦有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保护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和创新,如果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意,其中很多文化就会如同沉湎于地底的石油一样,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强劲动力,甚至被世人遗忘乃至灭亡。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文化结合,在彰显原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可以有效的保护、弘扬我们的文化资源。

  从宣科的纳西古乐到杨丽萍的“云南映像”再到最近的“藏谜”,近年来,这些把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原生态”的视听体验,更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与传承。纳西古乐本来已经濒临失传,当宣科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时,丽江古城一下子就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二十个纳西古乐演奏团体,过去只有寥寥数十人识得这种古谱,而现在会演奏纳西古乐的丽江人已经难以计数,没有人再会为它的传承和保护担忧。对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驱使更多的人去研习、传承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保护。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意不足

  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万4千部集,居世界第一;电影年产量达到402部,居世界第三;动画年产量10万分钟,也在世界靠前;而电视节目的数量更是全球任何国家难以企及;即便舞台新剧,估计也能居世界前列。从这些意义上说,中国绝对已经是文化产品生产的大国。但是,中国如此众多的产品,却不仅缺乏世界影响,甚至也缺乏国内影响。究其实质,创意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持续化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的影视剧仅仅停留在戏剧创作的人物情感世界中,忽视了知识资源和产业资源,没有深入挖掘文化创意的元素符号。以四大名著为例,《水浒传》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西游记》充满一系列的神话符号结构,《三国演义》富有历史人文内容,《红楼梦》更是聚集了中国的近古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仪式文化、图腾文化、婚俗文化、宗教文化、装帧文化、诗学文化、农耕文化、村社文化等一系列人类学的文化符号,然而电视剧的拍摄却停留在文学文本语言艺术的审美阐释的人情戏与情节戏上,戏剧情节的阐发与文化书写中,没有挖掘其中的文化创意元素,使内容苍白而又空动,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上失去轰动效应,甚至经济效益亦远远不够。

  与影视产品相比,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意不足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版《花木兰》使我国的长城、烽火、战马、皇室等文化元素流行世界,《功夫熊猫》更是将中国的功夫、庙会、斗笠、蓑衣、传统手推车、针灸、爆竹、店小二、面条等中国文化元素以及“气定神闲,海纳百川”、“珍惜当下”等中国式的传统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反躬自问,我们守着如此多的文化资源,为什么生生让别人拿去做了创意?有资料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将近9成的市场被欧美和日本动画片占据。日前更有调查显示,仅有14.2%的人爱看国产动画片,81.9%公众认为国产动画片缺乏创意,情节老套。 在20xx年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动漫游戏博览会中,一位自称是资深漫迷的观众直言,年年必办的动漫展越来越缺乏特色,甚至出现了展出作品落后于市面流行的现象。

  (二)营销乏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文化产品多如过江之鲫的今天,甚至可以说,文化创意产品“成也营销,败也营销”。恶评如潮的《英雄》、《十面埋伏》因营销运作而创造了票房过亿的神话,异常叫座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却由于营销手段的`单一和策略的失误而“赔本赚吆喝”。然而,更为不幸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悲剧并非个案,而是恰恰在深层次上折射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营销上的薄弱。

  美国电影作为一种“纯粹”的商品形式,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从影片的选题、编剧到拍摄、制作,乃至映前宣传、映后市场跟踪,制片方成立的营销小组会通过市场调研、观众心理测定和影片市场预测,确定媒体传播计划,制造口碑,引起关注,来完成影片市场营销策划的整个步骤。反观我国的影视创意产品,要么是像《英雄》、《十面埋伏》等所谓大片一般走上了“掠夺营销”的不归路,要么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是主要演员的花边新闻和丑闻,就是导演带着一帮明星走四方,营销手段单一,远远没有雪的整合营销的皮毛,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通过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等方式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传播,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营销等。

  (三)产业链封闭

  产业化更重要的标志是产业链条的延伸。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资源、内容创作、生产、集成包装、发行和展示等众多环节,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些优秀的创意作品之所以能创造上千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卡通玩具,再到主题公园,不断挖掘利润增值点,创造财富。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程度尚处在起始阶段。

  譬如,20xx年,全球动漫产业的衍生品市场达58亿美元,而中国仅为0.8亿美元。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收入占73%。

  中国的电影票房在8亿元左右,占电影业收入的90%-95%,而衍生品仅为5%-10%,以致国外一位知名制片人看到中国影市场时说:“它不是一座金矿,简直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虽然自20xx年《英雄》在国产电影衍生产品开发上首开先河之后,我国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开始呈现迅速蔓延之势,但时至今日,衍生产品开发的市场尚未真正培育起来,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真正意义上电影衍生产品开发的企业,甚至片商自己也对衍生品开发后知后觉,造成《长江七号》火爆上映、盗版“七仔”被疯狂抢购后方匆匆寻找“七仔”系列衍生品授权企业的尴尬。

  (四)人才缺乏

  人才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量的创意产业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缺乏。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我国还不到2%。在广州、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创意人才缺口达74%。我国目前创意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也很有待改善,创意的、策划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极为欠缺,会创意的人才不懂经营管理,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又不会创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根据各省市的产业现状和发展空间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城市发展、产业整合以及科技、教育发展协调起来,仿制在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域冲动”、“政绩冲动”。

  2、完善政策框架。西方学者贾斯廷·奥康纳在《欧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中说道:“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观念是受牵涉其中的政策框架驱动的”。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在法律、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小政府,大社会”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创意中介服务机构这一非政府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搭配相关产业链,推动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说,创意的缺乏源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机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的想象力一步步被扼杀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创意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从整个教育机制的彻底改革中入手,落实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2、完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资源优势,着力加强对创意人才、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缩短学用落差。构建系统的社会培训体系,进行资格认证考核。

  (三)保护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开发与运用知识产权是创意转换、形成产业链的关键。创意产品极意被侵害,因此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因为版权的市场价值体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唯一盈利途径。在中国,产权问题越来越严重,模仿随处可见,盗版屡见不鲜,既削弱了创意人员的研发动力,不利于创意群体的形成,又阻碍了创意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链的完善,严重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应实行如下措施:

  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立法,提高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2、提高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通过增加知识产权审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检索能力、改进工作流程、建设政府上网工程等方式,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能力和信息提供能力。

  3、培养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数据资源,联合打击盗版。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能否占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制高点,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创意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其发展扫除障碍,才能真正走上“中华崛起”之路。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7

  在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他们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也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难的问题。在国外企业的影响下[1],国内企业也开始注重于企业的管理,开始学习外国企业一些好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好的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快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如今,新问题的层出不穷,新局面的不断产生,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和方法也应该有所更新和提升。新问题、新思想、新局面,企业管理者要在适应快节奏生活模式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适合员工的多性能管理办法。如何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让企业走向更广阔的道路,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企业和每一位员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的问题。(1)企业管理者的缺失。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增多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和市场需要对人才的渴望与日俱增,要求也有所提高。而其中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尤为短缺,这也直接造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益,这是企业的一大软肋,直接造成一些中小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会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工作比较饱和,而这些人中普遍水平不高,不能有效的处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大量培养和引进专业性人才是企业目前刻不容缓的一大问题。(2)企业管理者良莠不齊。有一句话这样说:“商场如战场”。专业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并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企业走向更加光明充满希望的道路。可见,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企业管理者水平较低,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导致企业陷入混沌,造成企业停滞不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时间成本。当然,企业管理者负担较多,在管理新问题、面对新局面上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这也就更加要求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性和全面性。现今,各大高校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上也多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自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学生满目追求高分数,这些都导致学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实践操作更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甚至更高效的体验。缺少实践经验,这也从根本上导致学生不够专业性,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尽快上手,不能快速的发现问题,不能更好的针对问题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也消耗了企业成本。学校应当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企业发展节约时间也节约成本。企业在引进专业人才时,应该考虑市场的需求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德为先、专业与否、爱岗敬业都是选择人才的重要因素。

  2.管理传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方法却依然比较保守陈旧。规模的传统,管理方法的陈旧,都让企业停滞不前,企业的核心就在于管理。管理方法重复,管理形式日复一日,不接受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不随着时代去更新,不去了解目前市面上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暗淡失色。企业管理者们需要的是经验,需要的是阅历,不能死搬教条,不论是企业还是管理层,都应与时俱进,吸取好的一面,摒弃陈旧的、没有效果的一面。好的管理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只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带领企业做到更大、更强。

  3.思想落后。每个公司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剥削员工的问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在如今的商场竞争中,也并非很有必要,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可以为员工多着想一点,仁慈一点,就可以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和充满归宿感的工作环境,员工是企业的一份子,而企业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企业领导更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让员工具有归属感,真正具有“企业是我家”的意识。这也是挽留人才的一大方法。严重的上下级之分,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抵触心理,不能真正的为企业着想,也让员工发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4.制度不健全。许许多多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于企业的业绩,从而忽视了企业中管理的重要性,好的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方法更能让企业的业绩得到提升,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的不发展、不进步。企业内部混乱,缺少基本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定位不明、责任的不清晰、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的不到位、这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整体管理水平低下、考核不严,具体问题不具体分析,想当然、乱指挥,是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大特点,说到底,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员。

  (二)企业管理方法解析

  1.培养人才。培养和引进专业性人才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成本和费用,好的管理者能带领企业走向更光明的未来,企业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管理者优秀的管理方法,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地位可见一斑。企业管理者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多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推行、督促、鼓励,一些很有必要的奖励也是决定管理者是否用心的关键。员工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应当为员工服务,在奖罚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承旧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更注重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学习产生竞争力,没有学习何谈竞争,在愈来愈激烈的企业竞爭中,学习才能使你不被抛弃,才能使企业进步。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当然,学习这一观念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敏锐力,在接受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时,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特定性的管理方法。只有在高效的管理方法之下,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不应只是针对员工,自上到下,都应严格遵守。企业领导与员工应当多进行交流,听取基层员工的心声,了解目前基层员工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也可让员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缺失点,从而能更好的做到学习和改正。真正让员工有种“企业是我家”的感觉,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当然,如若员工对于企业制度哪一点觉得不合理,也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

  3.实现双赢。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认知还存在一些疏漏,将员工和企业系统的分开来,也让企业领导层和员工产生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不要严格的把企业分为上级和下级之分,也不要急于说服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的经验可能要比员工丰富一些,看得也更远一些。但你的经验和眼光并不能限制员工的思维。当员工在某件事上和管理者产生分歧的时候,如果马上是以上下级之分来压制他,这样会导致言路闭塞。站在员工的角度看问题,重视员工并分析他们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也会帮助管理者来解决企业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

  4.完善制度。(1)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企业,适合员工的更好的、更高效的管理方法。其它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本企业,所以,从根本出发,从实情出发很有必要。多多倾听基层员工的声音,对于企业,他们的语言更具可靠性,他们能更客观的知道企业从根本上正在面临的困难。科学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带着公司走向瓶颈,试着接受科学、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上到企业领导,下到基层员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强化科学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期完善和修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奖励、惩罚分明,实行责任制。(2)形成良好的晋升机制。公平、完善的晋升机制是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一大动力,企业管理者如果能真正的掌握好这一心理,得到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4]。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是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给予员工足够的激励和成长空间,都能有效的留住人才。良好的晋升机制即能很好的组织管理又能激励员工的奋发向上,企业员工相较于外聘更了解企业内部,也更加保险,有能力的企业员工当然也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来也能大大缩短新岗位的适应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办更高的效率,这一项是每个企业的一大宗旨。企业应当采取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拿个人能力说话,奖罚分明,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二、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问题、新思想、新局面的到来,企业能否得到好的发展,从根本上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专业性、全面性的管理人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紧张[4],帮助企业脱颖而出是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也是义务。在企业的逐步发展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适合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推崇优秀、有效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廖振明.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J].安顺学院学报,20xx(03):118-119.

  [2]n解艺兰.分析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20xx(32):217.

  [3] 丁钰宏.公司在实施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20xx(34):9.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8

  摘 要 型中小的在我国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税收杠杆的调控来帮助其发展。而我国税收政策中又有一些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缺陷。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税收杠杆 税收优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960万人,虽然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我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从投资拉动向技术驱动模式转化,以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税收政策是引导和调控全投资方向的重要经济杠杆,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有着重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都运用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措施尚不够完善,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我国税收调控目标体系的一致性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达成我国的税收调控目标体系有着一致性: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能辅助税收调控目标的达成;相应地,通过执行税收政策达到税收调控目标也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控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促进就业的税收调控目标

  尽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大量就业机会随之出现,但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业仍然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他们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就业压力。

  1.2 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调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了我国专利的65%、新产品的70%。它们不仅促进了科技的与开发,还为已有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价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税收调控目标

  税收政策可以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分配,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广大的社会游资因没有投资目标而被闲置。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发挥税收杠杆的经济调控作用,以鼓励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4 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税收调控目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性产业,这一产业的特点是: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对资源的耗用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上与产业结构上的支持。

  在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时,要以上述的税收调控目标为着眼点,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科技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制定出的税收政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用。

  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现状

  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进行时,应主要从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两个角度来观察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

  2.1 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2.1.1 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高

  中小企业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上看,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税收占利润的119.6%,高于全国99.9%的平均水平。

  2.1.2 税收优惠政策方式简单、力度小、范围窄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等直接优惠方式,国际上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而且缺乏对中小企业降低投资风险、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在税收制度层面上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征管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落实。这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

  结合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与对企业的科技优惠,我们可看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1)发展中面临着税收政策起征点不高、税种多、收费多、税率高、税费负担重、征收环节复杂等问题。此外,一些基础部门对已有的政策无法很好贯彻实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增值税中对一般纳税人的规定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行增值税中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的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造成中小企业将会承担更高的税率,不符合量能纳税的税收原则。

  (3)现行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的限制。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赋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赋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税赋更重。

  (4)税收优惠偏重所得税,其他优惠较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不符。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的税收优惠往往不是在对所得税的豁免上,而是在加速折旧、费用扣除及科研开发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方面。单纯地对企业在所得税方面进行优惠,影响优惠作用的发挥。

  (5)目前,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技术成果的应用方面,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对其他环节的关注较少。而真正要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在企业中的运用,仅强调技术成果应用是不够的,应该从技术开发的源头上开始关注,为科技创新并运用于企业提供税收上的支持。

  (6)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注重企业的“成份”,偏重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优惠。而事实上,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内资民营企业,现有的税收优惠在某种意义上对这些企业而言是一种歧视。

  3 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已经有了许多实践成果,国外政策不仅给予税收额度上的优惠,还注重技术的投资、开发环节,采用多种手段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3.1 降低税率,减免税款

  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人,其法人税的税率为37.5%,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年度所得,分两部分征税。即总所得在800万日元以下全部按28%的税率征税,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按7.5%的税率征税。

  法国政府规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办免征公司所得税10年;以和为目的而建立的营利公司,其有关的经营所得不予征税,无关的或关联不大的经营所得只按较低的税率征收。

  3.2 投资抵免,费用扣除

  美国、法国规定企业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若超过前一年或前几年的平均值时,其超过部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此外,美国还规定科研开发费用可用两种方式扣除:一是资本化,采取类似折旧的办法逐年扣除;二是费用发生当年一次性扣除。

  新加坡将研究试验费用分为营业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性支出可以在当年扣除,资本性支出则分年摊销。

  3.3 加速折旧

  法国规定,对企业用于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房屋购置或建造成本允许在投资当年计提折旧50%。同时,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实行加速折旧。美国规定将科研设备的法定使用年限缩短到3年,机器设备缩短到5年,厂房、建筑物缩短到10年。

  3.4 提取投资、科研开发准备金

  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

  3.5 延长税收宽限期

  美国1994年曾颁布了促进中小企业的税务计划,宣布其国内收入局将为中小企业提供6个月的宽限期。加拿大对于收入少于20万加元的小企业,提供更长的交税宽限期。对特别小的企业,规定不需要按月缴纳税款。

  4 我国应进行的税收调整

  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出发,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我国在改进税收政策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量能纳税,制定适当税率。20xx年公布的上海、深圳两市上市的科技百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7%,平均加权收益率是5.33%,而同年两市A股的平均收益率是9.175%。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高,应调低起征点,采用分部征税法,减少征收环节,从量上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2)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一次性地予以全部扣除,这样就国民整体而言,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部分仅限于消费资料的价值部分,有利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

  (3)取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所得税限制。作为国家应重点鼓励发展的企业类型,应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成分企业同等的待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积极性,给它们的发展打开“绿色通道”。

  (4)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应采取优惠措施,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效刺激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更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

  (5)选择适当折旧。根据企业的性质及固定资产使用途径,制定出相应的判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运用加速折旧法。

  (6)计提准备金、增加投资抵免。近10年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投入强度却从1994年的9.19%,下降为20xx年的2.77%。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环节的关注,允许企业进行科研开发费用及研究试验费用的投资抵免。此外,允许企业计提技术开发准备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积极性。

  (7)提供税收宽限期。对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宽限期,帮助企业渡过创业的困难期,以获取未来阶段的企业高速发展期。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市场发展中,企业也逐渐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此环境下,为了使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保证企业平稳&有序&长久和健康发展,需要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因此,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概述;现状;对策

  工商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意义,是企业运营内部协调和控制的依据,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通过工商管理能够使企业规范化,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工商管理模式,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

  1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指的是用现代化管理学的思想&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保护。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包含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企业综合性研究&管理思想等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企业管理人员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及管理方法,通过管理经济的'形式开展工作,其工作内容有战略管理&资源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等。通过系统的分析管理数据,可以准确分析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确保企业能够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2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管理模式滞后。现代企业管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及管理经验,致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无法制定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及战略方针。目前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知识与想法,很多企业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只会模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而单纯的模仿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2.2工商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健全。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权责界定不够清晰的现象。而造成权责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不合理的职权界定。这不仅削弱了工商管理的力度,影响工作的正常推进,严重制约企业的顺利发展。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的重要举措。

  2.3企业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商管理的思想普及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具有新的挑战。企业的生存之本是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关注自身价值的所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应该转变现有思想,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定位,无法按照既定的章程去指导员工的工作,不关注企业文化的宣传。

  2.4缺乏品牌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开始减少对企业的约束,地域限制也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应该对环境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产品结构,促使企业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对品牌与维权没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工商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3.1提高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将管理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将管理经验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并总结出自身的管理特点,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利于企业全局观念的树立,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2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实现综合化与规范化,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根据企业实际管理的情况为基础,有效制定和完善工商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稳步发展和提升员工利益为目的的理念,来贯穿企业发展的目标,保证员工的有效配合制度。

  3.3加强对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注重人才的培养,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正常运行&规划&营销和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分析。因此,企业应制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精良的资质队伍,进而带动企业向全面发展。

  3.4促进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国内商品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激烈,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开拓世界市场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首先创建属于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要有广阔的国际意识和理念来实行企业管理与实践,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推动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

  3.5加强企业的诚信观念。企业的价值体现不但要体现在经营效益方面,更应该注重企业诚信,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顺利经营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在取得经营利润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宣传企业文化的过程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够构建符合现代化条件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到弘扬和发展。

  4结论

  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想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中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加强工商管理的研究力度,提高工商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培养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加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革新和发展,跟上世界市场经济的步伐。

  参考文献

  王娜娜 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

  尹玉霞 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0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xx: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xx: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xx: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 20xx.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 20xx.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 20xx.11:26.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 20xx. 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1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2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提高内部工商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文将概述工商管理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分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训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企业培训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了解工商管理及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指的就是对工商企业中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有企业内部行为管理及经营战略制定两方面内容。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并作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还应该对会计财务管理、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等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并将其有效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由此看来,工商管理涉及到了众多领域,企业只有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才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管理指的就是计划、指挥、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将工商管理运用到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决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使企业向着正确方向快速发展。其次,企业是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且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工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内容都有所涉及,加强对其的实施与运用,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与经济实力,有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工商管理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到实际的经营情况,并对其内部管理工作进行一定指导,有利于有效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

  1.重视度不够目前,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工商管理的力度较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过于重视市场开发、销售培训以及专业学习等,而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或者是对这一培训存在错误认知等造成的。同时,部分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也存在着认识浅显、缺乏深入研究等问题,而这也就导致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流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在具体培训中,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刚开始起步,严重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培训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环境、资金等条件的影响下,采取非专业人员聘请或者是兼职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而这也就使内部员工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培训方式落后当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培训,但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内部员工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会严重阻碍企业在新时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考核机制不完善在传统模式与固化思维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时,其并不重视相关结构间的衔接,不利于员工与培训师的良好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内容与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内部员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加大工商管理培训重视力度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作用,企业就必须加大对其培训的重视力度,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及时转变培训观念,并发挥自身带头作用。企业领导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意义、价值以及内涵的认识,并主动接受相关培训,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积极吸收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企业领导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将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与优点宣传给内部各级员工,加强其对培训的理解。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必须及时更正“形式化”的培训观念,并将培训当成一种投资,增强内部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与责任感。另外,企业还应该让全体员工知道只有不断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建立起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才能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同时,对领导和员工的待遇进行有效改善。由此看来,企业只有把工商管理培训这一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位置上,并通过宣传与倡导,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培训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其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全体员工主动投入到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工商管理培训机制,为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制定培训机制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与实际经营情况,并从机构设置、物资管理以及人员安排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避免因权责不清晰而给工商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2.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对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企业应该对专业人才进行聘请,并综合考虑其资质证书、思想政治态度、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专业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企业应该通过专家兼职、外聘以及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此来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培训师之间的沟通,让其通过相互交流与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给予其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让工商管理培训师可以参加到国际级的交流会中。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师的视野与见闻可以得到一定的开阔,有利于其接受先进的培训思路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还应该和行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增强培训的师资力量,使工商管理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从发展、物质以及资金等方面为培训师提供有力保障,并让培训师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积累,才能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创新培训方法工商管理培训具有难度大、内容复杂以及层次丰富等特点,因此要想通过培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就必须对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防止员工出现厌烦、乏味以及枯燥等心理,从而为工商管理培训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对市场竞争与环境进行分析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内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结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与不同岗位的特点,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内部员工。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诊断、讲座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其主动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开阔企业员工的思路和视野,还能够让其通过彼此交流、学习以及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水平,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的使用,拓宽工商管理培训的途径,丰富相应的培训资源,让员工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主进行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应该全面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不同部门、岗位实际要求的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此来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培训中,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通过问卷对全体员工进行调查,那么会因随意性较大而无法真正反映出员工的需求,也就会使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对培训计划进行细化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将知识与技能细化成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通用技能等,并通过个性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来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企业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完善相应考核机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为领导或者是员工提供深造机会,但由于重视度不足,很多员工经常将其当作度假机会,并没有加大学习力度,这也就使得工商管理培训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通过完善考核机制的方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与目标进行明确,并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三方面来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应该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员工在接受完培训与考核后,才能将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应该通过对培训内容与方法的详细分析,保证考核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让内部员工在了解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促进培训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在制定考核机制时,企业还应该实现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并加强对员工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核。企业应该客观评价内部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团队情感,并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员工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保证考核的合理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此来从整体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并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让其真正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并通过加大重视力度、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训方法以及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在新时代更好更快的发展。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3

  摘要:创业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主要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相互调控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探究了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理念的渗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条件,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学中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并在不断的培养和激发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并使社会空间和团队发展得到开拓和进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传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还能够依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充分结合授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进专业教育,其实就是依据专业的特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于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在列举专业创业案例后,从中挖掘出创新元素和知识点,从而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渗透

  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促进创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渗透,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架构,促进学生的开拓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素质,还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创新性教学绒绒,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三、活动的渗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竞赛等,甚至有很多基于专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活动的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当中去。另外,还可以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设计出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如创业方案设计比赛、企业参观、专题讲座等,甚至还可以开展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使创业计划、能力和模拟实战,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实训室、中心或基地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真实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充足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在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可以从课程的正规性、活动的也与丰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四、师资力量的渗透

  学校可以使用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在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专业教师创业素质和校内的创业教学水平状况,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教学素质和创业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中进行学习及培训。教师在经过实际的理论应用后,就能够在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中积累到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力。而外部的引进则需要遵循着求精不求广的原则,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来高校中担任兼职教师,甚至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开设创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庞大且专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较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趋势,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应当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从中探索出适应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瑾.分析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J].艺术科技,20xx(4):35.

  [2]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xx(6):76-78.

  [3]华雪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基于浙江省内独立院校的调研[J].科教文汇,20xx(4):137-138.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4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知识经济的高速运转的时代,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理念上推成出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寻求创新与发展。当下,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认识到以往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足发展。新的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工商管理概念的认知

  工商管理,是指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含企业经营战略策略的制定和企业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因为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很强,以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较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部门的管理。

  二、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

  (一)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主义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坚决追求一切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人人平等,但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清除,导致民主政治还不够彻底,不和谐因素的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清除。以上因素不仅使得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受到阻碍,并且使得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也受到严重的阻碍。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神灵庇佑的封建迷信思想要彻底清除,建立足够的民主和法治。社会环境的因素,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都要重视,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克服,将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在企业生根发芽。

  (二)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对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到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彼此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只为拿到薪水,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营业绩,无视员工自身发展,企业便不能留住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人才,那么企业自身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企业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企业只是简单的将员工看作打工者,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时候,没有任何主人翁的感觉,员工接受的一切都是企业施加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非常狭义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精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人本位的管理理念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三)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当下继续转变的管理理念。首先以人为本的一定是全面的、彻底的,其中的“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才,而是面向企业所有的员工,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促成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固然重要,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决定利益分配比例,实际上并没有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冲突。以人为本注重的是开发员工的人生价值,成长发展的天性,以及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和理解,这些是与员工个人的天赋能力没有关系的,每位企业员工都可以享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人才,还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普通员工也是需要发展的,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三、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理念实施策略

  (一)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在80%左右,这一指标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去借鉴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呢,首先是人才,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引进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的第一步,人的发明创造是一切科学技术产生的`源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其次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目标,但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企业公积金的积累,公积金的积累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加大企业资源的投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奖励为科学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二十一是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水线对企业来讲便变得非常重要,淘汰旧的生产线实际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的一个主要属性便是流动性,只有处在循环流动的资本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资本的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对资本整合营运的过程便是资本流动的过程,流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增量资产、存量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流动性资产,将这些可流动资产进行动态整合,资本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资本增值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利用产生的利润对企业现有规模进行扩大,加速资本流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本运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的有效运营是企业实现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资本运用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资本的充分利用,还要善于支配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企业还要善于利用融资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固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原本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被改变得面目全非。针对这样的抵触心理,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领先是企业经营管理制胜的法宝,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务必要有敏锐的人才洞察力,并且具有紧迫的惜才观和严谨的管理观念。

  此外,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要注重细节,这一点已经是企业管理的共识,企业的在大规模推行管理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员工总是安于现状的,任何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瞎折腾,浪费时间,那么改变的员工的观念务必要从细节下手,对于员工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企业应该很好的把握。在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形成特有的激励机制,每一位企业员工都有被人尊重和实现价值的需求,员工有效的进行工作与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忠诚度息息相关,管理理念的实施务必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无疑是需要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企业的一些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清晰的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有效的进行现代工商管理理念实施,将企业的管理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企业也在朝着更好地方向大步前进。而在新技术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加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其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究了工商管理培训在提高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我国工商管理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

  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经历了从之前的计划经济发展成为现在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企业的发展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在众多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在管理层面前,那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企业获得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在此需求下萌芽并繁盛起来。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壮大与繁荣。

  一、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培训专门培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其主要针对当前企业的需要进行专业的培养与训练,让其所培训的人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人才进行统筹、有效地管理,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作,使企业的人才得到合理利用,增加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其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归属感,获得认同感,并针对自我的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在企业中谋得自己的正确定位,进行更好地发展规划。第二,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在培训中获得更加专业的管理知识,获得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管理技能。而且,因为一部分新晋管理层还没有较多的管理经验,通过管理培训则可以使其借鉴其他的先进经验,针对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改革,使企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第三,企业加强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管理培训企业能够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让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利润的关注,并没有看到企业的发展更在于其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将企业的发展眼光放眼到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因此,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存在一定的忽视,对其重视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种情况在一些小公司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正规的管理系统,缺少完善的员工管理措施,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仅仅注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企业效益的最后结果,造成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效益空间较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其直接后果便是其资金投入减少,一部分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对企业培训的计划或者方案,更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培训师职位,因此,企业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同时,因为其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其培训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或者使参与培训的职工一知半解,难以达到深度理解与应用。

  3.培训形式单一枯燥

  当前企业所采用的培训形式大多为聘请培训师对职工进行培训,其培训的方式多为培训师进行讲解,职工参与培训听取讲解内容。培训师与职工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培训的方式也让很多职工“昏昏欲睡”。即使一些培训师在其讲解内容中加入一些案例,很多案例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难以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培训形式的单一枯燥让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收效甚微。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

  做好工商管理培训,需要思想上先进意识的推动,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成为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领导层要做到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培训对于职工提高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培训在激励员工工作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对培训的看法和理念。同时,还要坚决地学习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观念,加强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方式,激励职工在工作中实行培训所教授的方法,保证每一次的培训都能够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

  2.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职工的需求,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因此,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第一,聘请本行业范围内具有一定成绩的知名人士进行培训。人们对于知名人士的成功经验向来具有憧憬与猜测,将成功人士请到本企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则可以很好的传授自身的经验,让职工学习到更多的成功元素。第二,企业可以采用网络形式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工具,将培训与网络相结合,让人们更加方便的接受培训,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增加培训的方便性,降低培训的成本。第三,增加员工再教育机会。企业可以采用一定的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在学习、在教育,让员工再教育的同时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

  3.正确评估培训效果

  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要对培训进行综合考评,观察培训的效果。同时,还要严把培训师的质量关,对于不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要将之关在大门之外,免于其将不专业的知识与习惯灌输给职工,保证培训师的专业、职业性。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社会各阶层也积极推动管理培训的发展,让管理培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在管理培训的推动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姜鹏程.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xx(,24):29.

  [2]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5):114-115.

  [3]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xx(,18):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06-20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06-08

电大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05-1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5篇【必备】06-20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5篇(优选)06-20

企业管理的论文05-27

工商企业管理实习报告07-23

工商企业管理就业前景08-19

工商企业管理实习报告07-10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锦集15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

  1 引言

  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正视以往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弊端和不足,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本”、“人才层别”、“人才差别”、“人才开发”与“人才国际化”等新理念,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留人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和流动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明确领导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为企业吸纳、留住和用好人才,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极其重要和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国际国内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也就必须加强和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其已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述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现实状态为基础,以企业的远景、愿景为目标,以时间连接基础和目标,并制定在这个时间段中划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配置有效的资源。企业战略的达成依赖于不同阶段中企业资源的增值、获取和管理是否可以顺利进行,也就是企业能力的增加,而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所有能力的载体,企业任何任务的完成都依赖于企业中具体承担任务的人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要保障企业的发展战略得以实施,必然需要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佳化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然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一种人力资源运用的理念,它涉及了人力理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模块。

  2.1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

  2.1.1 人力资本的概念及构成 人力资本是指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所有常住人口所具有的知识、健康、技能与能力等素质的总和,包括受教育程度、再培训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劳动技能与能力。简而言之,人力资本就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

  3 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则在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则是一种质量概念;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

  众所周知,未来企业的资本不仅仅是物的资本和货币的资本,而是要求人的智能和发挥人才智能资本的作用。如果说传统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集成知识”. 现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人力资源开发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下: 人力资源开发须以公司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为基础,并服务于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战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延伸和支撑,因此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包括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开发等必须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出发点。 人才测评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但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技术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通过对员工能力要素、兴趣性格要素、价值观要素的测评,发掘员工的潜能,明确员工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予以开发。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法,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许多跨国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惊人的。有效的培训体系包括了培训规划与需求分析、培训内容体系设计、培训制度与流程、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 培训评估等。一个健全的企业内训机制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的促进和企业文化的宣扬是非常有帮助的。随着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

  对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原本是对于雇员个体来讲的,但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延伸,许多公司已经将职业生涯管理和辅导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从公司的角度分析,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公司了解员工的特长,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投入回报率更高;同时可以使公司的人才储备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管理开发是公司内部特殊群体——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开发体系。成功公司经验显示,管理开发一直是他们战略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杂志对美国前500位和前50位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识别和开发下一代经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人力资源挑战;管理开发主要包括员工管理潜力评估、高层经理继承规划、高层经理继承者培养指导等。

  2.1.4 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实现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踊跃倡导人力资源开发,那么一个从未进行过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企业,怎样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呢?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方

  4 面着手进行。

  首要的一点是转变观念,行为是通过观念来指导的,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实施。企业上下,特别是高层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头脑中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意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和管理行动上支持此项活动。

  其次是要明确公司的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力资源规划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企业的人才测评、培训管理和管理开发的出发点均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最终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实现。

  第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体系和制度。大多数公司都仅仅建立有培训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培训的正面效果很难体现,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对培训的认识过于肤浅。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培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课和讨论,而是基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一系列完整的受控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强,课程设计合理,实现提升员工的能力,开发员工潜能,进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求形式,不顾过程和效果,其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第四是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制度的执行与效果评估。制度建立了,必须加以贯彻实施,公司上下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与流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培训与开发的实践过程,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入进行,可以对各项体系制度的执行效果加以评估,评估可以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流失率)等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进行,并可以延伸到企业战略实施程度,企业对环境适应性等大的方面。对实施中出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加以分析并对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一切以效果和价值提升为目的,切忌僵化和教条。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可以各有侧重,有些企业在培训体系方面需要大的投入,有些企业在管理开发上有待加强,有的企业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比较规范,只是在职业生涯指导方面需要下一番功夫,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从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使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提高,流失率下降,人力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公司运行更加规范。同时使公司的战略落到了实处,公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员工个人价值和公司整体价值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2.2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从80年代确立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这期间,全球的社会经 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不需要到某一固定办公室来统一办公的“远程职工(在英文中称为Telestaff)”,相互不见面而只靠电脑和互联网联系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我们的社会正在结束所谓的后工业社会而迈入知识经济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地变革,组织的各种管理职能必须应潮流,不断改变自身以应对正在改变着的世界。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2.2.1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

  2.2.2 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例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构(BPR)等。其中,经营过程重构是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一部分,它意味着对经营过程、组织结构等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就好象它们是过去匆忙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构和再造。与本世纪初科学管理和30年代行为科学的诞生相似,90年代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2.3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和意义

  2.3.1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1.人力资源开发立意的战略性 在当今世界市场领先和市场营销人员比重很大的情况下,在虚拟生产方式出现后对管理要求非常强的情况下,在技术竞争非常严酷的情况下,经济风险巨大且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就更为重要。许多组织的经营层把人力资源看作是“第一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放在组织战略的地位高度。部门的管理者即“直线经理”,他们从事着大量的日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2)高层领导者。许多组织的高层领导相当重视和大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组织的宏观和战略层面上把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甚至直接主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性工作,例如参与人才招聘、进行人事调配、决定年终分配等等。

  (3)一般员工。在现代组织中,广大员工不仅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工作、管理自身,而且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参与管理,并且在诸多场合发挥着管理者的作用,例如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对其他人员错误的纠正、对自己的上级和同级人员的考核打分等等。

  (4)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中的人员,除了在积极从事着自身的专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外,而且作为组织高层决策的专业顾问和对其他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指导的技术专家,并对整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和整合。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手段的人道性 在“人力资源”概念提出后,人们对“人力”这一生产要素增加了“人”的看法。与以往的“人事管理”相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其方法和手段有着诸多的人道主义色彩。诸如员工参与管理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目标管理方法、工作再设计、自我考评法、职业生涯规划、新员工导师制、灵活工作制度、员工福利的选择制等等。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结果的效益性 在现代组织中,人们普遍有着经济衡量理念和管理活动的效益原则,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有着大量现代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者,把人视为高于其他资源的最有价值的资产,认识到“人是资本,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越大,回报就越高”。由此,经营管理者就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放在重要的和经常性工作的位置上,愿意对人力资源投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进行投入,以期取得较高的业绩回报。 进一步来说,经营管理专家和管理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效益,还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富价值,例如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彼得·圣吉塑造各阶层人员的学习型组织、彼得斯的调动人的潜能方法等等。 2.3.2 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的功能,取决于教育的水平及质量状况。因为教育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使人们社会、生活等需求得以觉醒。通过教育手段和途径能使人们真正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及人们追求的目标设计自我。这种需求的觉醒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动力,是内在的动力源,也是第一推动力。认真把握人类自身需求的内涵及变化,是人类自身自觉地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这种需求觉醒得越早、变化越快,社会经济的原动力也就越强,教育的发展能从根本上加快这种需求的觉醒过程,促使人类自身需求的变化,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内在动力源。 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激起对新生活(生活的水平、质量、方式等)的追求,同时,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程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无论对国家、民族、地区,还是家庭、个人,都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 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满足需求并使进取精神成为现实的手段和能力。需求的觉醒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取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需求、使进取精神转化为现实的满足需求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等途径,使受教育者不断地提高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一般说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就越强。通过教育的发展来提高劳动者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是社会经济内涵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现实道路。因此,率先发展教育、科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动力,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简析

  3.1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给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课题。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受到冲击,作为经济一体化推动力及其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渗透和不断融合。国外公司的管理者们也经常会遇到诸如管理制度与价值观迥异的组织如何沟通与合作,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等问题。 东欧各国与中国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有着相同的社会制度,以下是对东欧各国巨变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进行考察和分析:

  1.企业不是以经济目标为主 东欧巨变前,企业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效益和效率不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员工被看作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资源。从传统意义上看东欧各国劳动效率普遍很低,人为地约束限制了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因而减少了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2.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前苏联和其他东欧各国大多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3.收入分配平均化,工作积极性低 人们的工资差异很小,强调人人平等,不能做到奖勤罚懒,因而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即使你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由于物质产品匮乏,可供购买的物品十分有限,这大大降低了手中的钱的真正价值。

  4.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3.2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确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清楚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同时,用全球化的标准及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任务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普遍存在三大缺陷:数量多,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当然,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如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挖掘员工的潜能。还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许多国际大公司把企业称为“学习型组织”,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只占他一生拥有的知识和机能40%。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培训改变数量多,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经过调查发现当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开发形式单一 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以培训为例,我国现有国有企业人员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加活动的模式运作,缺乏必要的实验、锻炼等其他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更不重视心理训练。由于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国有企业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造成培训低效。

  2.开发管理未科学化 国有企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另外,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联系国企管理实际。

  3.评估未社会化 现行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评估事项,只是规定:培训机构通过结业考试评定受训者学习情况,有关部门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作为任职、晋升等依据。这种培训评估模式极易导致形式主义。开发评估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行公众评估。

  4 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4.1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的概况 上海德银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资质认证的两家银行卡POS专业化服务公司之一。 公司致力于建设和完善上海市银行卡受理环境,为各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和广大持卡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银行卡POS专业化服务,推动上海市银行卡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公司不仅提供银行卡特约商户开拓、商户培训、金融POS机具投放安装、日常维修维护等POS专业化服务,而且提供基于金融POS设备的公交卡小额消费、磁卡/IC卡电子支付、积分营销等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各商业银行、商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20xx年12月,德银银卡通公司投资成立了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斯玛特公司注册资金为200万。 斯玛特公司将引领时尚潮流的电子消费卡方式带入到企业管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靠对加盟商户群的统一管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热情高效的服务团队,着力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优质客户服务体系,从而通过电子消费卡模式让持卡人在斯玛特的加盟商户群内享受高效优质的刷卡消费服务。

  在大力发展软件技术的同时,公司不失时机的开发出自己的硬件产品。相继成功开发出路桥收费大屏幕显示系统、路桥收费IC卡读写系统、便携式红外传输IC卡读写器、银行自助圈存机、银行多媒体查询机、公共交通一卡通自助圈存机等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公司为配合上海市银行电子化建设,正积极投入IC卡读卡器和银行POS机的开发研制工作。 德银公司对内将立足于金融业务,积极参于国家金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研制生产金融终端设备。同时利用自身强大的金融知识和IC卡技术,以及文档影像管理技术,积极研发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实用金融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对外,公司使用开放与严谨的管理风格,高薪聘请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含金量,同时为客户提供最优异的服务,强化服务质量。

  4.2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4.2.1 从总公司使命出发 德银公司的使命是“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信息服务公司,为股东进行稳健的投资、提供丰厚的回报”。公司对“最优秀”的定义不是最大,而是指最佳的盈利能力。要获取最佳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在各个业务领域均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运作。

  在建立使命陈述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明确的企业精神:“开放、团结、激情、忠诚。” 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说,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又经常被人遗忘或在决策时置于最不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德银公司失误的地方。 德银公司在业务原则中没有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虽然公司业务目标之一是“优秀的人才:公司在战略、组织和经营上的成功取决于公司的员工。”但是这目标并没有实现。所以德银公司应致力于在各地可能的资源中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并在所有人力资源项目上提供平等的机会,包括聘用、工作分配、培训机会、调动和升迁等方面。

  与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快餐店完全按照统一模式运作一样,上海德银公司完全遵照上海总部的原则来运作,分享同一个使命和目标。在上海,德银公司的各个组织机构均按照总部的原则来实施业务、培训开发人才,没有丝毫的偏差。如此严格系统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在这一点上,公司的高层领导需要好好反省,找出到底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错误,需要纠正。

  4.2.2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低,效益差 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的大量投资,而德银公司对人力的投资却还存在不足之处。经理们往往对信息技术顶礼膜拜,而对使用技术的主人却不尽其然,原因何在?因为,技术所带来的不菲收益是那么明了、直接,而人力的开发却需要大量而长期的投资,况且“人往高处走”的定势有可能使自己精心培养的员工在修得一身绝技之后,去攀别的“高枝”,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个为别人做嫁衣裳的结局。所以,德银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十分矜持,或者期望社会、别人、其他企业为其培养人才,想坐享其成,结果必然使人力资源的投资普遍不足,成为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的严重障碍。另外,德银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例如,过于注重花重金引进高科技与高学历的“人才资源”,而对于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不力;偏重技术工程“硬”人才的培养,忽视管理“软”人才的培养,忽视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造成职业教育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积压浪费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投资强度低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性效益不高的问题出现,这是值得重视的。

  4.2.3 内部提拔 德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多数是通过高薪聘请来的,内部选拔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所以我认为德银公司总部应该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和提拔,在上海分公司所有一线、中级管理职位应该尽量选拔公司内部的人员来担任。从内部选拔管理人才的好处在于可以兼顾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业务发展两方面。公司应遵照个人的能力倾向挑选发展机会,主要包括:

  (1)短期派往外地工作,目的是培养该员工对跨地域文化带来的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培养跨地域管理经验和视野;

  (2)特别项目,公司往往应该指定一些管理人才去做一些新的、极其困难的项目,例如向大型超市推广POS刷卡系统的等等,以锻炼该员工在面临困境和复杂的新环境时的领导能力;(3)集中培训,公司对于高潜质员工有专门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区域总经理的培训项目包括“跨文化管理”、“将变化转化为效益”、“对非财务经理的财务培训”;对于即将担任总部高级职位的员工有以下培训项目:“管理经理的研讨会”和“国际化经理培训”等等。

  4.2.4 工作表现作为薪酬的惟一依据 德银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把员工的工作表现为决定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的推一依据。很多跨国公司都明确规定工作表现是决定员工薪酬和职业发展的推一标准,但在真正实施上却各有各的说法,德银公司在这一点做的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决定是否对员工给予培训和发展机会之前,公司对该员工的工作表现作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工作评估按照员工任职的时间为标准,德银公司的员工就应该按照加入公司的日期以每年为期限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估员工一年来在公司工作的表现,而第二个工作年的薪酬福利就根据工作评估的结果而定。 工作表现评估由员工填写自我评估表格,员工的直接主管填写正式的表现评估。然后员工和主管双方面谈,就评估表格中每一项的标准和评分进行详尽的谈话,直至员工和主管双方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每个员工的评估表格经部门汇集,交至公司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的全体经理们就全公司的员工进行排名。

  4.2.5 对人力资本重视不够 人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必须要得到充分重视。然而,德银公司上海分公司并没有很好的重视员工的忠诚度,尽管平时的福利和待遇很丰厚,但是缺乏与员工的沟通,往往忽视了员工的想法,所以也造成了不少优秀员工的流失。在上海总公司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员工已经为公司服务了20年到30年,而仍然为拥有在德银公司工作的机会而荣幸,这对于年轻一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上海分公司只是简单地鼓励员工长期留在公司里,没有要求员工有优秀的工作表现,这对于公司的工作要求和业绩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员工没有令人满意的工作表现时,不但没有被调到一些初级、更适合该员工能力的职位,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得到晋升,在我看来,如此做法实在是不合情理,怪不得会造成公司许多优秀人才流失,真是令人心寒!何谈人力资源开发?所以,要想做好德银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眼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公司内部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杜绝关系用人、亲情用人、权钱用人的现象,推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从公司利益

  的角度出发,密切关注人才的培养和留用,把人才流失视为财产损失,这样,谁还不重视人才呢?

  4.2.6 人力资源开发观念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德银公司在思想观念上,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人力“资源”的观念还不是很强。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训的效果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而且很难量化,而公司领导任期有限,因此,对短期效应的追求,使得相当部分公司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忽视了本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而在员工方面,一些人缺乏根据公司需要来展示才干、调整自己能力的主动性。尽管公司的绝大部分部门已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但是让人们自觉接受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观念,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述旧观念的作用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公司内有些领导者对人力资源开发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将人力资源开发仅仅看作员工培训,没有从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发掘潜力等深层问题着眼,致使职业培训缺乏战略规划,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培训手段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方式也比较单调。例如,沿用开大班上大课、选送人员到普通高等院校进修、师傅带徒弟等培训形式,而没有注意利用针对性更强、更灵活、实践性更强的形式和方法开展职业培训或教育。往往是注重整体性的基本素质训练而忽视了专门人才特殊技能的开发。然而,比照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这就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妨碍一个弱势企业赶上强势企业的,恰恰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最缺乏的往往不是有形资本,因而在观念认识上不能本末倒置。二是知识经济不但是强调学习的经济,而且是强调创新性学习的经济,这里当然也包括学习、培训方式的创新。可见,如果在德银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上不实现观念更新、不进行知识生产、知识学习方法的创新,就无法适应今天的要求。德国对在职职工的“再教育”,包括为适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而进行的进修教育;为提升职务而进行的晋升的教育;为调整岗位、行业而进行的改行教育;为适应特殊工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也有为提高文化水平的短期培训教育。这种为在职职工进行的“再教育”,内容广泛,形式也多样,有的在企业内进行,有的若干企业联合进行,有的在学校进行,对培训高质量的职工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这对于德银公司更新职业教育培训观念和方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2.7 培训、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在德银公司企业精神“开放、团结、激情、忠诚”的指引下,上海德银公司长期以来也一直对员工进行着培训,并于各个分支机构设置培训专业人员,负责对该公司的员工实施培训。德银公司刚进入上海时,与很多大型公司类似,除了少数课程是在区域性范围进行之外,分公司自行决定、设计、选择和实施该分公司所需的培训课程。这种分散化管理的原因是:

  (1)各地区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

  (2)各地的竞争环境不同,要求员工具备特定知识;

  (3)各地顾客需求不同,要求特定技能;

  (4)各地政府、顾客、代理商沟通所需的特定技能。 随着上海德银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分散化管理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1)课程重复设计。分公司、地区独立管理培训,对大多数课程有重复设计的问题。例如,同一个领导技能课程,上海分公司根据员工需求设计的课程与上海总公司设计的课程尽管形式和资料不同,但内容上大同小异,而两间分公司都分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该课程,同一个到职培训,分公司独立设计不仅造成重复设计,而且使分公司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业务范围之内,不能对全部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从长远来看,制约了员工职业前景的多样性和发展机会。

  (2)课程标准和理念不统一。因为跨区域公司的业务和分支机构的员工来源不同,统一管理就尤其重要。德银公司作为一间跨区域的公司,各种政策和投资战略都由总公司确定,分公司在总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实施各种职能。德银公司进入上海以后,分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广泛,辐射了整个江苏省,遍布了许多城市。除了在上海有较多员工之外,其他城市均分布着很少的员工,在各个城市都设置了培训专业人员。所以我认为公司应该将传统的分散化管理改革为统一区域化管理,在上海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培训中心,负责所有职员的培训和发展职能。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每个不同城市分公司的培训管理人员,也提高了教育培训的统一性和高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事管理体制的转轨,德银公司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管理体系“滞后效应”更趋明显。例如,公司只限于对人力资源实行传统的开发与管理,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创新。例如,在公司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目前还主要靠爱国主义精神感召、提高工薪和物质待遇等形式。当然,这些方式是需要的,但除此之外,从深层来看,我们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应该在德银公司内部和外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风气。而这些方面,德银公司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5 上海德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设计方案

  5.1 人力资源开发的设计原则

  5.1.1 善于发现人才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善于发现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宗旨,每年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要投入大量的奖学金在中国的各名牌高校,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如西门子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投入到大学生联络工作中,而微软

  的主要工作就是迅速发掘和雇佣最优秀的人才,因此,作为上海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是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其次,还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观念,增强开发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只有在思想上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才能真正发现有用的人才。

  5.1.2 拓宽用人渠道,用人透明度要高,社会性要强 上海德银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就必须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外部开发和内部开发。

  (1)外部开发就是要求德银公司要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拓宽选人渠道,要敢于打破单位、行业、地区界限,同时要增强透明度,在选拔方式上通过公开职务标准进行招聘,增强用人的社会化。

  (2)内部开发是指德银公司要做到讲台阶但不唯台阶,敢于打破旧的台阶观念,创造一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尊重经验但不迷信,对公司内部人才不仅要看到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更应看到他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不能借口经验,而不敢放手使用身边的人才;看资历更看能力,人才的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程度,应给予重视,但资历与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二者不能直接画等号,在内部选拔人才时不能把尊重资历同某些标准混为一谈,更不能把职务提升当作对人才资历的酬劳。除此之外,德银公司也要积极用好那些年富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5.1.3 要用人所能,不能求全责备 德银公司要争取创造一切机会使所有人都有一个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干有所能、用有所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人才不是全才,人才不是文凭,人才不是奇才。任人唯资、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亲的识才标准难以发现真正的人才。所以,德银公司用好现有人才,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现有的人才都想走,引进的人才也呆不长久。俗话说:“金元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这个道理。至贤至圣、完美无缺的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范例表明,只要把人的长处用好、抑制住他的短处,让每个人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那么成功的概率才会高。

  5.1.4 用人要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一定要赋予他工作的实权。缘于落后的小生产意识的平均主义社会心理在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比如,在公司中一个人碌碌无为、成绩平平时,周围的人相安无事。但当他工作成绩突出时,大有“出人头地”之势,周围一些人无见贤思齐之心,却有嫉贤妒能之意,对他吹毛求疵,百般挑剔,少数人甚至造谣诬陷,压制人才,导致人事部门将信将疑,出现限制他权力的不正常行为,这都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德银公司需要一批敢于“出人头地”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大胆地使用,并真正赋予他们实实在在的经营管理权力,使其责、权、利三者达到统一。

  5.1.5 用人要讲效益,不怕风险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配置、使用在客观上就必然要求讲求效益。用人要讲效益、不怕风险,可从几方面理解:其一是人才开发投入要讲效益,把握住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最佳使用期间适时使用,否则错过时机,贻误了个人,也贻误了企业和国家。其二是在分配效益上敢于给企业有用的人才吃“偏饭”,给他们政策倾斜,这样有利于延长人才最佳使用期,留住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也同样赋予人才追求“高利”的权力。市场将成为锻炼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不存在常胜将军,选人用人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必须克服求稳怕责,树立耽误人才也是浪费的意识,坚持高标准,不惧风险,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1.6 用人要培养,人才不能无师自通,不能自然成熟 人才重在培养,德银公司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教育培训,适时地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工作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和前途,为每个人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教育培训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使企业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使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企业对他的重视,认识到培训是企业为他投入的知识资本,是企业给他的最好礼物。同时,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而且凝聚力也大大加强,并拥有和保持了知识优势,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期以来,德银公司用于培训的投入很少,不愿意对人员进行培训,因为人员流动得太频繁,觉得为他人做嫁衣不划算,即使有培训也只是追求短期效应。公司的培训费用昂贵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应当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人员的培训,因为不培训,致使成本不能转化为资源。 德银公司必须致力于营造这样的氛围:每个人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从而在一定的空间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各种能力,然后择其优势能力作为重点培养、职务提升的前提条件和依据,力争将那些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适应自控能力、组织统率能力、决策制定

  能力,以及具有旺盛的精力、极高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身的修养水平高、个性良好的人才挖掘出来德银公司的资源库。

  5.1.7 营造良好的用人机制 用人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外在的剌激来达到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的一种机制。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在早期,德银公司的激励偏重于精神方面,在当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今,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单纯的精神奖励作用已经不够明显。事业和金钱是人人向往的,人才也不例外。寻求更适宜的公司,寻求更合适的项目,获得较高的收益,是当代人才自我发展的思路之一。通过观察发现,德银公司的物质激励还存在以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水平偏低、激励力度不够;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激励的差距过小;三是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有畏难情绪;四是激励形式比较单一;五是激励机制的实施对象不明晰;六是硬性将年薪与工作业绩挂钩;七是公司员工的退休金过低;八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建议德银公司应该取消年薪标准限制,明确年薪制实施对象,大力推广抵押金制度,简化考核指标,积极采取多种激励形式,创造激励机制实施的良好环境条件等。与物质激励相匹配的就是用人机制的改革。依法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仅是德银公司改革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德银公司还需要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即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制衡关系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真正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出资者只需行使“股东”的权力,委派的只能是企业董事会成员,而经理人员则应由董事会直接聘任。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明确了出资者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授权经营关系。董事会对出资者负责,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直接的权力制约关系。所以,德银公司要避免董事长、董事的选派以及经理人员的聘用过程中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实际上是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对被使用者或拟聘用者的考察、考核的公正、科学程度;也取决于监事会和工会以及职工对公司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民主评议程度。

  5.1.8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一个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汇聚着人类最新科技成果、充满人类睿智的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作为新时代的潮流,对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不迎头赶上,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德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以人才为中心,着眼于未来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德银公司要运用现代知识、现代技术,科学考核人的能力和工作实绩,合理配置人才,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给人以岗,赋人以权,予人以利,谨防人才流失。要敢于打破企业、行业、地区等界限,大力引进人才,制定较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把高素质的人才配备在相对应的重要岗位上,为企业发展服好务。

  2.德银公司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辅助人事管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才库,并在实践中不断选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新时代储备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5.2 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案设计 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发现德银公司目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设计了一套方案,希望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2.1 确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和制定具体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目标是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战略与企业战术计划、企业组织目前工作结构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所以,德银公司应该首先公司的战略计划、年度计划,摸清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并且据此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制定完规划目标之后,公司中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就应该根据目标调查清楚企业目前的状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具体计划与相应的人事政策,以便各部门贯彻执行。这一阶段应该说是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中比较具体细致的工作。

  5.2.2 用机制来激励员工进行自主开发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能经济,谁的效率高,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优势,赢得高附加价值、低成本的回报。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必须由权本位、亲情本位向效率本位、能力本位转变。 正是因为如此,德银公司的领导必须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管理观念,把人用好、用活、用到最适宜发挥作用的地方,制定与之适应的制度。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员工评价、激励和约束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把人力资源当作公司的第一资源,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当作最重要的资源配置,盘活人力资源,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发挥团队、群体、组织的效能,用机制来激励员工进行自主开发。

  5.2.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人力资源潜能 人力资源的内涵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培养职工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也是劳动者的内在需求。因此作为企业最能动、最活跃的资源——人力资源,其管理和开发必须的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因此,德银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至少包括以下体系:组织分工体系、员工评价激励约束体系、员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组织分工体系是最重要的体系,必须实行动态管理:

  (1)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劳动分工,力争人力资源的最有效组合。

  (2)根据公司员工每年的业绩考评,给予晋升,力争达到“能级对应”。 (3)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使他们更了解公司的经营思想、管理特色、业务流程等。

  5.3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德银公司目前最缺乏的。从不同角度来看,激励可以划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几种类型。然而,在激励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类型,都要对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和激励方向予以适当掌把握,因为这些激励机制对激励的效果都有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在激励过程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才能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这些原则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 以激发员工一种争夺目标的精神,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

  5.4 倡导人力资源的“生态开发”模式 人力资源“生态开发”是个新概念,其主要涵义是指致力于社会文化环境与组织文化环境的改善,以更好的培育、吸引和保留人力资源的开发措施。企业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关键措施,应是大力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

  6结束语

  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科技教育界与经营管理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讨,使之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确立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但是,人,作为一种资源,不但具有实际的,更具有潜在的能力和活力,只是由于自身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人的潜能常常未能很好地层现出来,人的潜在能力如何向实际能力转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新的世纪将进入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谁掌握知识的优势,尤其是高科技的优势,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强者。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与人员,应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钻研有关业务,掌握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为国家的兴旺,为经济的繁荣,为企业的进步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我相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这个舞台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最具挑战性和最激动人心的。这个领域里充满了竞争性机遇,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每一个看似独立的企业活动背后,都是人力资源的反映。绩效水平低不是问题的根本,它所表现出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不合理。对市场反映滞后不是问题的关键,它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没有正常运转。随着这种认识的不断深化,管理者们逐渐趋向于寻找那些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来解决企业问题的途径。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胜败的根本性因素,而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能逃避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2

  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

  前 言

  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氶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1.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1.1. 2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1.1.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1.1. 4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1.1.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3

  摘要:我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企业也获得很大的进步。在发展企业经济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前企业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建设企业管理队伍”。然而,在加强建设企业队伍时,最主要的建设方式就是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加强培训,这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务之急是探析加强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作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加强措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迫切想要将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使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然而,在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化培训。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可以在有效提升管理人员水平的基础之上,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发展更加长久。由此可见,在市场劲烈竞争的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若要取得更好的地位,就应该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培训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

  加强培训企业工商管理,其实就是将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工商管理培训,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国际商务、经济法、营销、财务以及金融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将学习的这些知识内容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中对工商管理培训能够造成直接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不够新颖,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很难与时代发展同步,无法将培训的知识应用在管理实践中。2.师资团队力量不足,很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很难保障企业管理培训的有效性。3.企业领导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无法将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提升,很多企业员工也因此难以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1.不断优化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通常情况下,培训工商管理方面,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培训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整体的培训任务也比较重,整体而言,工商管理培训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培训的模式以及内容,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培训内容在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化,整体的培训也具有更多样的方式,人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真正地将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连接起来。2.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对整个培训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的就是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所以有效地加强建设师资团队以及提升整个师资团队的能力,对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然而,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就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师资体系,设立相应的考核的标准,对教师自身的水平以及能力进行严格考核,对能力达标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有效地打造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更加保障了企业管理培训的有效性。3.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之前,企业领导应该增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将培训的准备工作真正落实下去,积极开展,并且做出有力的宣传,把工商管理培训看作是企业最紧要的事情来做。所以,只有企业领导者更加重视,员工们才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积极参与培训中,以提升自己的工商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培训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残酷。在这样残酷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倘若要维持自身的长久发展,就更应该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全面管理,这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同时,企业在参与竞争中,要牢记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就是工商管理人员,由于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把握着整个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加强培训工商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应该制定比较合理的奖励政策,不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结构的完善,真正地做到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恬恬.浅谈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xx

  [2]尤建伟.探索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及发展方向[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

  [3]李乐.试论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共加强措施[J].经济期刊,20xx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4

  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当前,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还存在教育方式陈旧,思路僵化,效率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于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首先,改进校企合作机制。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起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协助指导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机制,并建立完善理事会制度,达到合作共赢、动力充足的目的。

  其次,改进实践教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局面Ⅲ。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应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加强系统性,横向方面与理论相互渗透。

  再次,改进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程结构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认真分析各种知识应占的比例,使课程结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通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努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同时,力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另外,发挥协会作用。行业协会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组织性的机构,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合作建立理事会或者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抓好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或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使学校利用行业标准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社会要求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但要熟练掌握经济、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特征、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亟需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以及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可以借鉴军事演习的思路,也可视之为企业资源规划的延伸,紧密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对实习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实习平台环境趋于真实,实习成本较低,组织学生实习较为便捷灵活。实习平台的内容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服务业下应细分现实中发展迅速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达到真实的目的,还应虚拟各种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人员角色和实习训练目标。

  学生在业务模拟、角色扮演中,真实化地体验企业运行环境、社会分工、资源配置等;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与产业链企业配套中体验供应链运行以及产业融合经营的模式;在公平环境、有限资源和模拟团队动作下,体验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防范、内部管理、决策运营等;在处理大批量连续性业务过程中,体验各类岗位技能的要求等。

  在平台环境下,应着重开展五个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适应现实需求、具备快速上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一是综合体验训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仿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环境,模拟设置系列服务机构以及相应岗位,学生在此环境下进行运营决策,在此过程中与各类机构开展协调、交互与影响,使学生得到综合性体验训练。二是工商企业运营训练。以动态数据为支撑,创设立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以及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下进行决策对抗。在动态数据的环境下,服务环境的参数可以调整,工商企业的运营难度可以变化,决策对抗的环境可以按需要进行设置。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模拟市场化竞争为环境,设置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目标任务,设定一定时限,要求学生高水平完成作业任务。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工商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果以及团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这种训练,有利提增强训练的饱和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协同训练。在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下,学生在不同的经营环节,对相应的信息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影响着企业的合作模式与经营模式,构建起部门间协同、供应链协调、服务业协调的格局。

  三、结语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方式陈旧、忽视实践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为此,要紧密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和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改进校企使命、课程结构、实践教学,以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等方式,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模式创新环境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创设实习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5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工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基层管理人员。为了让学习内容更好地满足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需要,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应坚持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是指课程开发团队在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具体工作岗位的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最后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法律事务专家共同设计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即课程以履行企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与训练。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课程在实训教学中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逻辑程序,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体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以法律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工商企业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能力训练情境和“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力求突出该课程涉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基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职业能力需要设计课程目标

  为了使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岗位涉法工作能力,我们根据专业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富思特集团、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武集团等中小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调查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将上述岗位涉法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职业知识目标。了解经济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掌握公司和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组织机构等法律制度;了解合同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合同的基本条款、合同签订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及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法律责任和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件;掌握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和商标的构成条件,熟悉专利权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商标的认定程序;掌握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法律规定,掌握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等处理方式;掌握经济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等。

  2.职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公司、企业的法律制度知识,协助解决公司、企业在设立、内部机构组建及其运行中的法律事务问题;能够运用合同法律知识解决采购、销售等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相关法律事务以及合同管辖地约定等合同风险防控问题;能够运用市场运行相关法律制度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产品质量责任等现实问题;能够运用专利法、商标法的知识协助处理企业专利、商标事务相关问题;具有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管理能力和协助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具有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法律纠纷的能力等。

  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形成处理经济纠纷的法律职业素养;形成从事经济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职业敏感性。

  (二)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设计课程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行政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具有运用这些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选取与岗位工作相联系的经济、民商法律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我们据此设计了经济法律关系;公司、企业设立及内部治理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合同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不正当竞争和产品质量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专利、商标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争议法律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法律事务处理七个学习单元。这七个学习单元涉及的经济法律制度有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专利和商标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以及经济法律纠纷处理法律制度,而那些与岗位工作任务无关或关联不大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都没有纳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能力训练情境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个体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能力教育,应当把“做”变成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根据工商企业基层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典型涉法工作任务设计了七个课程能力训练情境,即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合伙协议的签订;买卖合同的签订;企业不正当竞争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企业产品质量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劳动合同签订及劳动关系管理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在训练情境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任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如角色扮演模拟、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如“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情境训练,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由学生分组模拟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具体的训练步骤为: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会议由组长主持,讨论形成公司的名称和住所、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和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以及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公司的机构、议事规则等决议。②第二次会议由模拟出资最多的“股东”主持,讨论股权转让、利润分配、公司分立与合并等事宜。③每个小组根据会议形成的意见拟定公司章程。④把各自选举出来的董事和监事列入公司章程中,并准备报工商局设立登记。⑤小组汇报公司设立情况。整个训练过程完成后每个小组形成公司章程、设立公司的申请书、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公司设立的可行性报告等可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而对“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教学内容的训练,则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其训练方式是教师组织模拟庭审,由学生分组模拟经济纠纷的审理,确定经济纠纷双方公司的诉讼代理人、法院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每个学生搜集有关材料,研究有关法律。具体训练步骤为:①选择案例。②确定人选,分配角色。③组织材料(诉讼文书)。④排练(为开庭打基础)。⑤组织开庭(庭审注意衔接紧凑连贯,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合议判决的程序进行)。⑥庭审总结。训练完成后形成起诉书、答辩状、庭审记录等可展示成果,最后教师对过程及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上述“做”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经济法律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能力生长的路径,直接体验知识的实践过程,形成灵活适应新情境的反应能力。同时,“做”的成果又是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在考核评价上坚持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知识理论考核和实务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总评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训练情境成果考查成绩+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经济法律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卷面成绩为百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训练情境成果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企业法律事务训练情境实务操作课业的考查,考核学生处理企业管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动手和处理能力,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主要是通过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和发言、讨论等来考核,考核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路及正确率等,占课程总成绩的10%。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6

  摘要

  自20xx年始,文化创意产业犹如横空出世,在我国受到了极度的追捧与关注。本文试图在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思索,以求能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链,营销,政策,人才

  一、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依赖基础上的,是以牺牲劳动者的人口红利和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且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道路。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收益的朝阳产业,可以形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持久竞争力,实现“边际效益递增”的发展。据统计,各项创意产业的增长率都是传统服务产业的两倍,是传统制造业的4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包括计算机、旅游在内,仅文化产业自身的价值占GDP的比重就达到10%-12%,较之传统产业而言,更有效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拉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树立国家形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面孔,一个国家的形象,首先是依靠文化来展示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形象的魅力塑造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形象,从而影响世界的眼光和评价,对提升一国的国家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韩国充分利用影视文化产业树立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欢乐、讲究伦理道德的国家形象。好莱坞《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电影,不仅赚得盆盈钵满,更传递了自由、平等、奋进的“美国梦”。日本民族被很多中国人认为是一个不耻的民族,却通过亲和力、渗透力极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战后日本的国家形象,在由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最新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亦有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保护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和创新,如果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意,其中很多文化就会如同沉湎于地底的石油一样,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强劲动力,甚至被世人遗忘乃至灭亡。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文化结合,在彰显原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可以有效的保护、弘扬我们的文化资源。

  从宣科的纳西古乐到杨丽萍的“云南映像”再到最近的“藏谜”,近年来,这些把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原生态”的视听体验,更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与传承。纳西古乐本来已经濒临失传,当宣科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时,丽江古城一下子就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二十个纳西古乐演奏团体,过去只有寥寥数十人识得这种古谱,而现在会演奏纳西古乐的丽江人已经难以计数,没有人再会为它的传承和保护担忧。对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驱使更多的人去研习、传承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保护。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意不足

  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万4千部集,居世界第一;电影年产量达到402部,居世界第三;动画年产量10万分钟,也在世界靠前;而电视节目的数量更是全球任何国家难以企及;即便舞台新剧,估计也能居世界前列。从这些意义上说,中国绝对已经是文化产品生产的大国。但是,中国如此众多的产品,却不仅缺乏世界影响,甚至也缺乏国内影响。究其实质,创意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持续化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的影视剧仅仅停留在戏剧创作的人物情感世界中,忽视了知识资源和产业资源,没有深入挖掘文化创意的元素符号。以四大名著为例,《水浒传》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西游记》充满一系列的神话符号结构,《三国演义》富有历史人文内容,《红楼梦》更是聚集了中国的近古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仪式文化、图腾文化、婚俗文化、宗教文化、装帧文化、诗学文化、农耕文化、村社文化等一系列人类学的文化符号,然而电视剧的拍摄却停留在文学文本语言艺术的审美阐释的人情戏与情节戏上,戏剧情节的阐发与文化书写中,没有挖掘其中的文化创意元素,使内容苍白而又空动,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上失去轰动效应,甚至经济效益亦远远不够。

  与影视产品相比,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意不足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版《花木兰》使我国的长城、烽火、战马、皇室等文化元素流行世界,《功夫熊猫》更是将中国的功夫、庙会、斗笠、蓑衣、传统手推车、针灸、爆竹、店小二、面条等中国文化元素以及“气定神闲,海纳百川”、“珍惜当下”等中国式的传统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反躬自问,我们守着如此多的文化资源,为什么生生让别人拿去做了创意?有资料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将近9成的市场被欧美和日本动画片占据。日前更有调查显示,仅有14.2%的人爱看国产动画片,81.9%公众认为国产动画片缺乏创意,情节老套。 在20xx年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动漫游戏博览会中,一位自称是资深漫迷的观众直言,年年必办的动漫展越来越缺乏特色,甚至出现了展出作品落后于市面流行的现象。

  (二)营销乏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文化产品多如过江之鲫的今天,甚至可以说,文化创意产品“成也营销,败也营销”。恶评如潮的《英雄》、《十面埋伏》因营销运作而创造了票房过亿的神话,异常叫座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却由于营销手段的`单一和策略的失误而“赔本赚吆喝”。然而,更为不幸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悲剧并非个案,而是恰恰在深层次上折射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营销上的薄弱。

  美国电影作为一种“纯粹”的商品形式,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从影片的选题、编剧到拍摄、制作,乃至映前宣传、映后市场跟踪,制片方成立的营销小组会通过市场调研、观众心理测定和影片市场预测,确定媒体传播计划,制造口碑,引起关注,来完成影片市场营销策划的整个步骤。反观我国的影视创意产品,要么是像《英雄》、《十面埋伏》等所谓大片一般走上了“掠夺营销”的不归路,要么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是主要演员的花边新闻和丑闻,就是导演带着一帮明星走四方,营销手段单一,远远没有雪的整合营销的皮毛,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通过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等方式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传播,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营销等。

  (三)产业链封闭

  产业化更重要的标志是产业链条的延伸。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资源、内容创作、生产、集成包装、发行和展示等众多环节,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些优秀的创意作品之所以能创造上千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卡通玩具,再到主题公园,不断挖掘利润增值点,创造财富。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程度尚处在起始阶段。

  譬如,20xx年,全球动漫产业的衍生品市场达58亿美元,而中国仅为0.8亿美元。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收入占73%。

  中国的电影票房在8亿元左右,占电影业收入的90%-95%,而衍生品仅为5%-10%,以致国外一位知名制片人看到中国影市场时说:“它不是一座金矿,简直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虽然自20xx年《英雄》在国产电影衍生产品开发上首开先河之后,我国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开始呈现迅速蔓延之势,但时至今日,衍生产品开发的市场尚未真正培育起来,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真正意义上电影衍生产品开发的企业,甚至片商自己也对衍生品开发后知后觉,造成《长江七号》火爆上映、盗版“七仔”被疯狂抢购后方匆匆寻找“七仔”系列衍生品授权企业的尴尬。

  (四)人才缺乏

  人才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量的创意产业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缺乏。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我国还不到2%。在广州、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创意人才缺口达74%。我国目前创意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也很有待改善,创意的、策划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极为欠缺,会创意的人才不懂经营管理,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又不会创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根据各省市的产业现状和发展空间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城市发展、产业整合以及科技、教育发展协调起来,仿制在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域冲动”、“政绩冲动”。

  2、完善政策框架。西方学者贾斯廷·奥康纳在《欧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中说道:“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观念是受牵涉其中的政策框架驱动的”。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在法律、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小政府,大社会”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创意中介服务机构这一非政府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搭配相关产业链,推动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说,创意的缺乏源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机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的想象力一步步被扼杀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创意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从整个教育机制的彻底改革中入手,落实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2、完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资源优势,着力加强对创意人才、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缩短学用落差。构建系统的社会培训体系,进行资格认证考核。

  (三)保护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开发与运用知识产权是创意转换、形成产业链的关键。创意产品极意被侵害,因此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因为版权的市场价值体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唯一盈利途径。在中国,产权问题越来越严重,模仿随处可见,盗版屡见不鲜,既削弱了创意人员的研发动力,不利于创意群体的形成,又阻碍了创意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链的完善,严重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应实行如下措施:

  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立法,提高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2、提高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通过增加知识产权审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检索能力、改进工作流程、建设政府上网工程等方式,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能力和信息提供能力。

  3、培养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数据资源,联合打击盗版。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能否占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制高点,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创意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其发展扫除障碍,才能真正走上“中华崛起”之路。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7

  在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他们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也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难的问题。在国外企业的影响下[1],国内企业也开始注重于企业的管理,开始学习外国企业一些好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好的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快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如今,新问题的层出不穷,新局面的不断产生,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和方法也应该有所更新和提升。新问题、新思想、新局面,企业管理者要在适应快节奏生活模式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适合员工的多性能管理办法。如何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让企业走向更广阔的道路,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企业和每一位员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的问题。(1)企业管理者的缺失。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增多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和市场需要对人才的渴望与日俱增,要求也有所提高。而其中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尤为短缺,这也直接造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益,这是企业的一大软肋,直接造成一些中小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会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工作比较饱和,而这些人中普遍水平不高,不能有效的处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大量培养和引进专业性人才是企业目前刻不容缓的一大问题。(2)企业管理者良莠不齊。有一句话这样说:“商场如战场”。专业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并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企业走向更加光明充满希望的道路。可见,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企业管理者水平较低,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导致企业陷入混沌,造成企业停滞不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时间成本。当然,企业管理者负担较多,在管理新问题、面对新局面上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这也就更加要求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性和全面性。现今,各大高校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上也多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自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学生满目追求高分数,这些都导致学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实践操作更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甚至更高效的体验。缺少实践经验,这也从根本上导致学生不够专业性,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尽快上手,不能快速的发现问题,不能更好的针对问题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也消耗了企业成本。学校应当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企业发展节约时间也节约成本。企业在引进专业人才时,应该考虑市场的需求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德为先、专业与否、爱岗敬业都是选择人才的重要因素。

  2.管理传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方法却依然比较保守陈旧。规模的传统,管理方法的陈旧,都让企业停滞不前,企业的核心就在于管理。管理方法重复,管理形式日复一日,不接受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不随着时代去更新,不去了解目前市面上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暗淡失色。企业管理者们需要的是经验,需要的是阅历,不能死搬教条,不论是企业还是管理层,都应与时俱进,吸取好的一面,摒弃陈旧的、没有效果的一面。好的管理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只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带领企业做到更大、更强。

  3.思想落后。每个公司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剥削员工的问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在如今的商场竞争中,也并非很有必要,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可以为员工多着想一点,仁慈一点,就可以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和充满归宿感的工作环境,员工是企业的一份子,而企业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企业领导更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让员工具有归属感,真正具有“企业是我家”的意识。这也是挽留人才的一大方法。严重的上下级之分,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抵触心理,不能真正的为企业着想,也让员工发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4.制度不健全。许许多多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于企业的业绩,从而忽视了企业中管理的重要性,好的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方法更能让企业的业绩得到提升,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的不发展、不进步。企业内部混乱,缺少基本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定位不明、责任的不清晰、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的不到位、这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整体管理水平低下、考核不严,具体问题不具体分析,想当然、乱指挥,是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大特点,说到底,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员。

  (二)企业管理方法解析

  1.培养人才。培养和引进专业性人才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成本和费用,好的管理者能带领企业走向更光明的未来,企业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管理者优秀的管理方法,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地位可见一斑。企业管理者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多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推行、督促、鼓励,一些很有必要的奖励也是决定管理者是否用心的关键。员工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应当为员工服务,在奖罚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承旧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更注重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学习产生竞争力,没有学习何谈竞争,在愈来愈激烈的企业竞爭中,学习才能使你不被抛弃,才能使企业进步。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当然,学习这一观念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敏锐力,在接受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时,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特定性的管理方法。只有在高效的管理方法之下,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不应只是针对员工,自上到下,都应严格遵守。企业领导与员工应当多进行交流,听取基层员工的心声,了解目前基层员工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也可让员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缺失点,从而能更好的做到学习和改正。真正让员工有种“企业是我家”的感觉,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当然,如若员工对于企业制度哪一点觉得不合理,也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

  3.实现双赢。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认知还存在一些疏漏,将员工和企业系统的分开来,也让企业领导层和员工产生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不要严格的把企业分为上级和下级之分,也不要急于说服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的经验可能要比员工丰富一些,看得也更远一些。但你的经验和眼光并不能限制员工的思维。当员工在某件事上和管理者产生分歧的时候,如果马上是以上下级之分来压制他,这样会导致言路闭塞。站在员工的角度看问题,重视员工并分析他们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也会帮助管理者来解决企业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

  4.完善制度。(1)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企业,适合员工的更好的、更高效的管理方法。其它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本企业,所以,从根本出发,从实情出发很有必要。多多倾听基层员工的声音,对于企业,他们的语言更具可靠性,他们能更客观的知道企业从根本上正在面临的困难。科学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带着公司走向瓶颈,试着接受科学、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上到企业领导,下到基层员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强化科学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期完善和修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奖励、惩罚分明,实行责任制。(2)形成良好的晋升机制。公平、完善的晋升机制是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一大动力,企业管理者如果能真正的掌握好这一心理,得到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4]。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是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给予员工足够的激励和成长空间,都能有效的留住人才。良好的晋升机制即能很好的组织管理又能激励员工的奋发向上,企业员工相较于外聘更了解企业内部,也更加保险,有能力的企业员工当然也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来也能大大缩短新岗位的适应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办更高的效率,这一项是每个企业的一大宗旨。企业应当采取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拿个人能力说话,奖罚分明,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二、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问题、新思想、新局面的到来,企业能否得到好的发展,从根本上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专业性、全面性的管理人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紧张[4],帮助企业脱颖而出是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也是义务。在企业的逐步发展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适合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推崇优秀、有效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廖振明.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J].安顺学院学报,20xx(03):118-119.

  [2]n解艺兰.分析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20xx(32):217.

  [3] 丁钰宏.公司在实施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20xx(34):9.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8

  摘 要 型中小的在我国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税收杠杆的调控来帮助其发展。而我国税收政策中又有一些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缺陷。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税收杠杆 税收优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960万人,虽然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我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从投资拉动向技术驱动模式转化,以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税收政策是引导和调控全投资方向的重要经济杠杆,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有着重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都运用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措施尚不够完善,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我国税收调控目标体系的一致性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达成我国的税收调控目标体系有着一致性: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能辅助税收调控目标的达成;相应地,通过执行税收政策达到税收调控目标也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控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促进就业的税收调控目标

  尽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大量就业机会随之出现,但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业仍然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他们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就业压力。

  1.2 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调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了我国专利的65%、新产品的70%。它们不仅促进了科技的与开发,还为已有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价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税收调控目标

  税收政策可以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分配,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广大的社会游资因没有投资目标而被闲置。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发挥税收杠杆的经济调控作用,以鼓励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4 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税收调控目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性产业,这一产业的特点是: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对资源的耗用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上与产业结构上的支持。

  在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时,要以上述的税收调控目标为着眼点,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科技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制定出的税收政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用。

  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现状

  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进行时,应主要从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两个角度来观察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

  2.1 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2.1.1 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高

  中小企业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上看,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税收占利润的119.6%,高于全国99.9%的平均水平。

  2.1.2 税收优惠政策方式简单、力度小、范围窄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等直接优惠方式,国际上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而且缺乏对中小企业降低投资风险、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在税收制度层面上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征管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落实。这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

  结合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与对企业的科技优惠,我们可看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1)发展中面临着税收政策起征点不高、税种多、收费多、税率高、税费负担重、征收环节复杂等问题。此外,一些基础部门对已有的政策无法很好贯彻实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增值税中对一般纳税人的规定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行增值税中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的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造成中小企业将会承担更高的税率,不符合量能纳税的税收原则。

  (3)现行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的限制。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赋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赋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税赋更重。

  (4)税收优惠偏重所得税,其他优惠较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不符。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的税收优惠往往不是在对所得税的豁免上,而是在加速折旧、费用扣除及科研开发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方面。单纯地对企业在所得税方面进行优惠,影响优惠作用的发挥。

  (5)目前,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技术成果的应用方面,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对其他环节的关注较少。而真正要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在企业中的运用,仅强调技术成果应用是不够的,应该从技术开发的源头上开始关注,为科技创新并运用于企业提供税收上的支持。

  (6)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注重企业的“成份”,偏重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优惠。而事实上,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内资民营企业,现有的税收优惠在某种意义上对这些企业而言是一种歧视。

  3 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已经有了许多实践成果,国外政策不仅给予税收额度上的优惠,还注重技术的投资、开发环节,采用多种手段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3.1 降低税率,减免税款

  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人,其法人税的税率为37.5%,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年度所得,分两部分征税。即总所得在800万日元以下全部按28%的税率征税,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按7.5%的税率征税。

  法国政府规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办免征公司所得税10年;以和为目的而建立的营利公司,其有关的经营所得不予征税,无关的或关联不大的经营所得只按较低的税率征收。

  3.2 投资抵免,费用扣除

  美国、法国规定企业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若超过前一年或前几年的平均值时,其超过部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此外,美国还规定科研开发费用可用两种方式扣除:一是资本化,采取类似折旧的办法逐年扣除;二是费用发生当年一次性扣除。

  新加坡将研究试验费用分为营业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性支出可以在当年扣除,资本性支出则分年摊销。

  3.3 加速折旧

  法国规定,对企业用于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房屋购置或建造成本允许在投资当年计提折旧50%。同时,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实行加速折旧。美国规定将科研设备的法定使用年限缩短到3年,机器设备缩短到5年,厂房、建筑物缩短到10年。

  3.4 提取投资、科研开发准备金

  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

  3.5 延长税收宽限期

  美国1994年曾颁布了促进中小企业的税务计划,宣布其国内收入局将为中小企业提供6个月的宽限期。加拿大对于收入少于20万加元的小企业,提供更长的交税宽限期。对特别小的企业,规定不需要按月缴纳税款。

  4 我国应进行的税收调整

  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缺陷出发,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我国在改进税收政策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量能纳税,制定适当税率。20xx年公布的上海、深圳两市上市的科技百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7%,平均加权收益率是5.33%,而同年两市A股的平均收益率是9.175%。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高,应调低起征点,采用分部征税法,减少征收环节,从量上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2)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一次性地予以全部扣除,这样就国民整体而言,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部分仅限于消费资料的价值部分,有利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

  (3)取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所得税限制。作为国家应重点鼓励发展的企业类型,应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成分企业同等的待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积极性,给它们的发展打开“绿色通道”。

  (4)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应采取优惠措施,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效刺激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更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

  (5)选择适当折旧。根据企业的性质及固定资产使用途径,制定出相应的判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运用加速折旧法。

  (6)计提准备金、增加投资抵免。近10年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投入强度却从1994年的9.19%,下降为20xx年的2.77%。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环节的关注,允许企业进行科研开发费用及研究试验费用的投资抵免。此外,允许企业计提技术开发准备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积极性。

  (7)提供税收宽限期。对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宽限期,帮助企业渡过创业的困难期,以获取未来阶段的企业高速发展期。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市场发展中,企业也逐渐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此环境下,为了使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保证企业平稳&有序&长久和健康发展,需要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因此,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概述;现状;对策

  工商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意义,是企业运营内部协调和控制的依据,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通过工商管理能够使企业规范化,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工商管理模式,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

  1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指的是用现代化管理学的思想&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保护。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包含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企业综合性研究&管理思想等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企业管理人员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及管理方法,通过管理经济的'形式开展工作,其工作内容有战略管理&资源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等。通过系统的分析管理数据,可以准确分析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确保企业能够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2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管理模式滞后。现代企业管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及管理经验,致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无法制定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及战略方针。目前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知识与想法,很多企业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只会模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而单纯的模仿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2.2工商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健全。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权责界定不够清晰的现象。而造成权责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不合理的职权界定。这不仅削弱了工商管理的力度,影响工作的正常推进,严重制约企业的顺利发展。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的重要举措。

  2.3企业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商管理的思想普及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具有新的挑战。企业的生存之本是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关注自身价值的所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应该转变现有思想,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定位,无法按照既定的章程去指导员工的工作,不关注企业文化的宣传。

  2.4缺乏品牌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开始减少对企业的约束,地域限制也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应该对环境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产品结构,促使企业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对品牌与维权没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工商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3.1提高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将管理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将管理经验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并总结出自身的管理特点,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利于企业全局观念的树立,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2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实现综合化与规范化,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根据企业实际管理的情况为基础,有效制定和完善工商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稳步发展和提升员工利益为目的的理念,来贯穿企业发展的目标,保证员工的有效配合制度。

  3.3加强对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注重人才的培养,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正常运行&规划&营销和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分析。因此,企业应制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精良的资质队伍,进而带动企业向全面发展。

  3.4促进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国内商品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激烈,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开拓世界市场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首先创建属于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要有广阔的国际意识和理念来实行企业管理与实践,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推动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

  3.5加强企业的诚信观念。企业的价值体现不但要体现在经营效益方面,更应该注重企业诚信,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顺利经营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在取得经营利润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宣传企业文化的过程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够构建符合现代化条件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到弘扬和发展。

  4结论

  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想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中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加强工商管理的研究力度,提高工商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培养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加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革新和发展,跟上世界市场经济的步伐。

  参考文献

  王娜娜 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

  尹玉霞 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0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xx: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xx: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xx: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 20xx.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 20xx.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 20xx.11:26.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 20xx. 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1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2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提高内部工商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文将概述工商管理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分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训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企业培训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了解工商管理及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指的就是对工商企业中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有企业内部行为管理及经营战略制定两方面内容。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并作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还应该对会计财务管理、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等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并将其有效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由此看来,工商管理涉及到了众多领域,企业只有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才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管理指的就是计划、指挥、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将工商管理运用到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决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使企业向着正确方向快速发展。其次,企业是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且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工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内容都有所涉及,加强对其的实施与运用,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与经济实力,有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工商管理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到实际的经营情况,并对其内部管理工作进行一定指导,有利于有效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

  1.重视度不够目前,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工商管理的力度较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过于重视市场开发、销售培训以及专业学习等,而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或者是对这一培训存在错误认知等造成的。同时,部分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也存在着认识浅显、缺乏深入研究等问题,而这也就导致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流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在具体培训中,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刚开始起步,严重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培训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环境、资金等条件的影响下,采取非专业人员聘请或者是兼职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而这也就使内部员工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培训方式落后当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培训,但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内部员工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会严重阻碍企业在新时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考核机制不完善在传统模式与固化思维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时,其并不重视相关结构间的衔接,不利于员工与培训师的良好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内容与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内部员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加大工商管理培训重视力度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作用,企业就必须加大对其培训的重视力度,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及时转变培训观念,并发挥自身带头作用。企业领导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意义、价值以及内涵的认识,并主动接受相关培训,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积极吸收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企业领导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将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与优点宣传给内部各级员工,加强其对培训的理解。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必须及时更正“形式化”的培训观念,并将培训当成一种投资,增强内部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与责任感。另外,企业还应该让全体员工知道只有不断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建立起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才能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同时,对领导和员工的待遇进行有效改善。由此看来,企业只有把工商管理培训这一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位置上,并通过宣传与倡导,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培训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其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全体员工主动投入到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工商管理培训机制,为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制定培训机制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与实际经营情况,并从机构设置、物资管理以及人员安排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避免因权责不清晰而给工商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2.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对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企业应该对专业人才进行聘请,并综合考虑其资质证书、思想政治态度、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专业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企业应该通过专家兼职、外聘以及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此来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培训师之间的沟通,让其通过相互交流与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给予其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让工商管理培训师可以参加到国际级的交流会中。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师的视野与见闻可以得到一定的开阔,有利于其接受先进的培训思路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还应该和行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增强培训的师资力量,使工商管理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从发展、物质以及资金等方面为培训师提供有力保障,并让培训师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积累,才能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创新培训方法工商管理培训具有难度大、内容复杂以及层次丰富等特点,因此要想通过培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就必须对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防止员工出现厌烦、乏味以及枯燥等心理,从而为工商管理培训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对市场竞争与环境进行分析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内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结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与不同岗位的特点,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内部员工。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诊断、讲座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其主动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开阔企业员工的思路和视野,还能够让其通过彼此交流、学习以及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水平,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的使用,拓宽工商管理培训的途径,丰富相应的培训资源,让员工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主进行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应该全面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不同部门、岗位实际要求的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此来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培训中,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通过问卷对全体员工进行调查,那么会因随意性较大而无法真正反映出员工的需求,也就会使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对培训计划进行细化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将知识与技能细化成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通用技能等,并通过个性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来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企业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完善相应考核机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为领导或者是员工提供深造机会,但由于重视度不足,很多员工经常将其当作度假机会,并没有加大学习力度,这也就使得工商管理培训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通过完善考核机制的方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与目标进行明确,并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三方面来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应该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员工在接受完培训与考核后,才能将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应该通过对培训内容与方法的详细分析,保证考核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让内部员工在了解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促进培训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在制定考核机制时,企业还应该实现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并加强对员工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核。企业应该客观评价内部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团队情感,并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员工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保证考核的合理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此来从整体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并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让其真正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并通过加大重视力度、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训方法以及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在新时代更好更快的发展。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3

  摘要:创业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主要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相互调控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探究了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理念的渗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条件,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学中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并在不断的培养和激发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并使社会空间和团队发展得到开拓和进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传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还能够依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充分结合授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进专业教育,其实就是依据专业的特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于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在列举专业创业案例后,从中挖掘出创新元素和知识点,从而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渗透

  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促进创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渗透,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架构,促进学生的开拓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素质,还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创新性教学绒绒,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三、活动的渗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竞赛等,甚至有很多基于专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活动的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当中去。另外,还可以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设计出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如创业方案设计比赛、企业参观、专题讲座等,甚至还可以开展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使创业计划、能力和模拟实战,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实训室、中心或基地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真实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充足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在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可以从课程的正规性、活动的也与丰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四、师资力量的渗透

  学校可以使用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在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专业教师创业素质和校内的创业教学水平状况,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教学素质和创业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中进行学习及培训。教师在经过实际的理论应用后,就能够在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中积累到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力。而外部的引进则需要遵循着求精不求广的原则,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来高校中担任兼职教师,甚至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开设创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庞大且专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较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趋势,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应当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从中探索出适应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瑾.分析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J].艺术科技,20xx(4):35.

  [2]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xx(6):76-78.

  [3]华雪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基于浙江省内独立院校的调研[J].科教文汇,20xx(4):137-138.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4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知识经济的高速运转的时代,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理念上推成出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寻求创新与发展。当下,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认识到以往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足发展。新的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工商管理概念的认知

  工商管理,是指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含企业经营战略策略的制定和企业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因为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很强,以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较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部门的管理。

  二、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

  (一)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主义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坚决追求一切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人人平等,但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清除,导致民主政治还不够彻底,不和谐因素的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清除。以上因素不仅使得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受到阻碍,并且使得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也受到严重的阻碍。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神灵庇佑的封建迷信思想要彻底清除,建立足够的民主和法治。社会环境的因素,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都要重视,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克服,将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在企业生根发芽。

  (二)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对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到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彼此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只为拿到薪水,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营业绩,无视员工自身发展,企业便不能留住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人才,那么企业自身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企业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企业只是简单的将员工看作打工者,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时候,没有任何主人翁的感觉,员工接受的一切都是企业施加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非常狭义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精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人本位的管理理念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三)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当下继续转变的管理理念。首先以人为本的一定是全面的、彻底的,其中的“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才,而是面向企业所有的员工,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促成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固然重要,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决定利益分配比例,实际上并没有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冲突。以人为本注重的是开发员工的人生价值,成长发展的天性,以及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和理解,这些是与员工个人的天赋能力没有关系的,每位企业员工都可以享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人才,还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普通员工也是需要发展的,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三、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理念实施策略

  (一)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在80%左右,这一指标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去借鉴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呢,首先是人才,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引进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的第一步,人的发明创造是一切科学技术产生的`源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其次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目标,但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企业公积金的积累,公积金的积累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加大企业资源的投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奖励为科学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二十一是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水线对企业来讲便变得非常重要,淘汰旧的生产线实际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的一个主要属性便是流动性,只有处在循环流动的资本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资本的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对资本整合营运的过程便是资本流动的过程,流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增量资产、存量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流动性资产,将这些可流动资产进行动态整合,资本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资本增值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利用产生的利润对企业现有规模进行扩大,加速资本流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本运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的有效运营是企业实现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资本运用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资本的充分利用,还要善于支配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企业还要善于利用融资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固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原本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被改变得面目全非。针对这样的抵触心理,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领先是企业经营管理制胜的法宝,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务必要有敏锐的人才洞察力,并且具有紧迫的惜才观和严谨的管理观念。

  此外,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要注重细节,这一点已经是企业管理的共识,企业的在大规模推行管理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员工总是安于现状的,任何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瞎折腾,浪费时间,那么改变的员工的观念务必要从细节下手,对于员工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企业应该很好的把握。在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形成特有的激励机制,每一位企业员工都有被人尊重和实现价值的需求,员工有效的进行工作与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忠诚度息息相关,管理理念的实施务必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无疑是需要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企业的一些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清晰的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有效的进行现代工商管理理念实施,将企业的管理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企业也在朝着更好地方向大步前进。而在新技术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加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其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究了工商管理培训在提高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我国工商管理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

  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经历了从之前的计划经济发展成为现在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企业的发展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在众多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在管理层面前,那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企业获得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在此需求下萌芽并繁盛起来。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壮大与繁荣。

  一、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培训专门培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其主要针对当前企业的需要进行专业的培养与训练,让其所培训的人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人才进行统筹、有效地管理,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作,使企业的人才得到合理利用,增加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其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归属感,获得认同感,并针对自我的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在企业中谋得自己的正确定位,进行更好地发展规划。第二,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在培训中获得更加专业的管理知识,获得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管理技能。而且,因为一部分新晋管理层还没有较多的管理经验,通过管理培训则可以使其借鉴其他的先进经验,针对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改革,使企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第三,企业加强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管理培训企业能够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让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利润的关注,并没有看到企业的发展更在于其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将企业的发展眼光放眼到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因此,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存在一定的忽视,对其重视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种情况在一些小公司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正规的管理系统,缺少完善的员工管理措施,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仅仅注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企业效益的最后结果,造成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效益空间较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其直接后果便是其资金投入减少,一部分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对企业培训的计划或者方案,更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培训师职位,因此,企业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同时,因为其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其培训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或者使参与培训的职工一知半解,难以达到深度理解与应用。

  3.培训形式单一枯燥

  当前企业所采用的培训形式大多为聘请培训师对职工进行培训,其培训的方式多为培训师进行讲解,职工参与培训听取讲解内容。培训师与职工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培训的方式也让很多职工“昏昏欲睡”。即使一些培训师在其讲解内容中加入一些案例,很多案例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难以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培训形式的单一枯燥让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收效甚微。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

  做好工商管理培训,需要思想上先进意识的推动,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成为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领导层要做到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培训对于职工提高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培训在激励员工工作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对培训的看法和理念。同时,还要坚决地学习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观念,加强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方式,激励职工在工作中实行培训所教授的方法,保证每一次的培训都能够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

  2.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职工的需求,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因此,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第一,聘请本行业范围内具有一定成绩的知名人士进行培训。人们对于知名人士的成功经验向来具有憧憬与猜测,将成功人士请到本企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则可以很好的传授自身的经验,让职工学习到更多的成功元素。第二,企业可以采用网络形式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工具,将培训与网络相结合,让人们更加方便的接受培训,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增加培训的方便性,降低培训的成本。第三,增加员工再教育机会。企业可以采用一定的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在学习、在教育,让员工再教育的同时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

  3.正确评估培训效果

  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要对培训进行综合考评,观察培训的效果。同时,还要严把培训师的质量关,对于不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要将之关在大门之外,免于其将不专业的知识与习惯灌输给职工,保证培训师的专业、职业性。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社会各阶层也积极推动管理培训的发展,让管理培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在管理培训的推动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姜鹏程.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xx(,24):29.

  [2]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5):114-115.

  [3]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xx(,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