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时间:2024-07-14 10:42:22 信息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通用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通用15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

  物流信息的直接传递接收点就是物流配送中心,想要将该中心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设计,就应该将物流仓储量放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模式既关联了物流信息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还满足了物流管理系统的个性化要求,在此过程中,更加展现了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模式给相关的物流配送中心带来的迅速与方便。

  1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的问题来说,首先应该就使用该系统的相关客户进行分析,并且,在相关业务流程上进行优化提升。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展现出其相关的功能需求为以下几方面:

  1.1入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就是相关物流资源的入库形式进行审核和验收,由于是计算机的管理模式,现在大部分的仓储都使用条形码技术,这样的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的降低相关物流信息的错误率,提升准确性,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1.2出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就是相关物流资源的出库形式的审核和登记,这种作业情况的完成和入库的模式相似,在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关出库的信息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可以有效的更新相关的数据库信息。

  1.3理货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对于相关物流信息的入库货物进行清点,审核以及安排货位等。

  1.4在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相关配送中心提供物流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库存的审核,以及相关货物的分类提点等。

  1.5拣货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提升相关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功能有效的提升了出库速度。

  1.6流通加工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与物流相关配送的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相关信息输入输出的工作效率。

  1.7基本信息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对配送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供货商等进行的人员登记管理模式。

  2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过程,这种系统的设计应该按照相关的文档资料进行方法和理论的确定,并且,在这些基础都完善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模块的构建,只有将这些模块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才能合理的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的数据库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程的安排,这种数据的整合可以在今后的使用中,有效的提升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从入库到理货、拣货、保管、运输加工,直到最后的出货过程,都是一条完整的工作流程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提升相关用户的满意程度。

  2.1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该从第一部分的七项功能进行入手,首先从入库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按照相关的入库规则进行相关操作细节的设定,然后按照相关物流入库的信息进行货位的准备,根据实际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入库登记;然后是理货管理的模块设定,在该阶段可以使用相关的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在货物上架的过程中实现全自动的模式,提升上架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接下来是在库管理模式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就是按照相关的物流商品进行盘点,在相关信息的载入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设定采购时间,及时的更新相关的库存信息并有效的记录库存的状况,方便随时的查验;最后就是相关物流系统的出货模块的设计,针对这方面的模块设计,应该按照出库的货物进行有效的审验,并对相关的货物物流信息进行核对,假如相关的数据保持一致,才能允许该货物进行出库操作,假如货物的相关信息不一致,那么就应该由工作人员进行一步一步的审核,直到最后的数据保持一致的状态。

  2.2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逻辑结构的设计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问题的设计,首先应该对相关物流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保证相关业务流程的准确性,然后在数据的整合方面,应该有具体货物状况的显示,在货物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查找和审核。

  2.3计算机数据库的设计

  在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关数据库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数据库直接展现了货物的状态,这种数据库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在选择计算机数据库时,应该兼顾存储和管理的双方面要求,只有这样的数据库运行模式,才能保证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

  3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相关物流的使用状况也在不断的更新,在开发计算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时,不光要考虑到相关系统使用的多元性,还应该方便该系统对多种数据的连接方式的转换,只有这样的信息传播途径,才能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构建,为今后的运用状况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晓豹,薛焕堂.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xx,32(11):449-451.

  [2]李心欣.临空经济下的物流信息现代化管理——关于某机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7(1):82-83,72.

  [3]赵宇峰,杨洋,贾鹏等.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xx,33(25):234-236.

  [4]陈胜红.试谈离散制造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18):55-56,86.

  [5]秦秀媛,唐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xx,(8):25-2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2

  一、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笔者将其主要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因为企业规模有限,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

  主要表现在不规范管理和资金不足两方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工作的开展造成制约。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必然要伴随企业巨大的资金投资,诸多企业本身利润率偏低,资金匮乏。资金限制企业发展,通用性和极度廉价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成为此类企业购买的着眼点,系统性不足是这类软件的突出特征,与企业自身繁杂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管理方法格格不入。而且其自带的风险性,无法保证企业按时按质的生产效率,企业效益与管理效率受到限制,不仅不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反而会因为进一步加剧这类企业资金匮乏现状,危及到市场生存。另外,脱离于规定要求之外的业务管理和随意性突出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失败的另一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管理,规范流程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2.因为企业个性化发展,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

  部分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带有自身企业特色的能力和价值观念,以此去实现企业预定的经营目标,企业个性随之形成。此类个性化特征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带来了问题,诸多现代企业以标新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机制为个性化体现,片面认为企业个性化发展可为企业市场竞争带来核心竞争力。也有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会使企业管理理念出现固化现象,个性发展得以束缚,企业竞争力减弱。但在目前市场状态下,尚未出现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二、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的系统软件研发力度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多样信息处理功能于一身的系统,要想对它有所开发,就必须知道它的基础结构和基础功能,包括导入、解决、导出这三个功能。企业在面临数据庞大的资料库时,往往需要大费周章地连续进行这三个步骤,而经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资料的加工归类后,企业工作量就会相应地减少了很多,会为决策人员进行下一步决策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极大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而企业所要对所持信息进行处理的原因不尽相同,信息管理系统则是能够通过企业导入的信息先自动归类处理,解决一些机械繁琐的事务,在进行下一步深层次加工数据前,置换出初步处理好的信息数据,供决策者根据时下情况自由选择,这样一种颇具人性化理念的设置为决策者定夺方案时留出更多余地。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具有完整流程的系统,在单个与单个之间形成因果,在多个运行功能之间形成连接的关系,有一个顺畅的运行公式。这样一个运算公式涵盖了诸如信息导入导出和上文提及的各种处理方式,在信息基本处理过后,出于谨慎和专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还备有检验结果的功能,这个功能虽说是一个检验流程,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故与企业生产经营有联系的科目都应当被注入,如生产策划、购买原料、人员调配、管理供货、物流管理等,以解决决策者因信息处理不当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企业信息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运作的系统,一旦企业对其设定完成,就意味着要投入企业运作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开发之初就必须考虑到影响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多种因素,如社会发展、企业运作完成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连接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缺一不可,运算过程中一旦遗漏某个环节,哪怕只是毫不起眼的一步,对决策者下一项步骤开展都有不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要兼顾到开创、落实、处理、分类的每个环节。

  2.改进传统企业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虽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我们更好的应用。由于当前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经常面临软件风险和用户行为风险,当这些隐患转换为现实危害时,就会对信息管理者构成威胁,缩减管理者在数据库上的应用频率。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切实维护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网络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保证对网络风险存在免疫性。在试运行操作时,因地制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信息管理者的数据和网络安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数据库理论也随之拓展,我们应将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引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践的科学性,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数据库理论的'实际应用性。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它很好的适用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促使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价值。

  3.健全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关键绩效指标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整体运作而言是一项重要工作,就其关键绩效指标的核算定义有着严格的定式规则,应形成一套无可挑剔的运算理念,类似于SMART法则中的五个元素———具体,可衡量、可企及、可察觉、截止日期。就其关键绩效指标的最终确立前,结合所有情况经行一番细致而多元的思路加工总是有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是按部就班地依循着这几个固定的原理,肯定是犯了企业管理之大忌的。任何一个企业在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指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都应该灵活运用,切记勿生搬硬套。而关键绩效指标所侧重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对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线路、生产管理等相关环节有重要指示作用或是对其有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都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关键绩效指标在讨论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对未来的预想,对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的突发状况做人性化假设,直至在最终完成指标之时,都应该事先整理出一套备用的紧急预案,并结合前后步骤做好衔接工作,以期减少无用功的出现。企业生产经营是在一个环境的具体情况下作出具有盈利性质的决策,而这样的决策会由于周边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明智的决策者在很多情况都像是:发现了一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失色,急于找到问题的最终出口,最终弄巧成拙。这样的现象运用到关键绩效考核中就是,我们对于关键绩效的考核方式优化应该全面而冷静,专注于每个产生过程的细节,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保持广泛性,做到“不以偏概全”,重视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运转中发现的问题,时刻做出调整准备。企业盈利的很大一部分都由一些关键环节所决定,这些关键关节在企业整体运行中并不占太多比重,却能对企业生产销售起到至关重要影响,这便需要企业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饱览整个运行流程,在了熟于心的同时能准确把握关键地方,抓住要害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核心。对于一些企业盈利微乎极微的产品而言,总是有企业选择习惯性忽视。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在这个信息极度流通、企业竞争者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运作机制时代,一丝一毫利润意识的疏忽可能就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行。对于以薄利多销见长的企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专业性高的研究领域,总是有吸引全球各地专家学者来关注的独到之处,也总是不乏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在研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美国学者曾就自身研究经验提出一个大胆猜想,如果企业产品有足够存放空间和宣传商品的地方,在生产营销本金的极度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前提,从前市场上需求度极低的产品,有销路就会有收入。这个设想还提到:产销两旺的主要商品销量并不会比之前那种商品的销量超出多少。这样的假设尽管只是站在一个相对的基础和特定的情况上提及的,但绝非无稽之谈。以上设想还给了关键绩效指标制定的重要启示,首先即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必须有一个度的限定,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不然就会失去效力。其次,整体的综合考虑是重要环节,在一个结构清晰思路明确的信息系统中,没有一个步骤可在优化整体绩效中轻易删改,这种各司其职的组合对整体作用要求更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发展需要依赖的方面越来越多,从生产经营到物流运输,从储存管理到人员调整,这一切都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取胜之道,对信息的掌控处理合理是否到位,是评断一个企业管理运行内力的核心标准,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是维持一个现代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3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

  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

  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xx,(02).

  [2]黄俊民,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xx,(04).

  [3]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xx,(06).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4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根据常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划分多个模块,并分别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10-0014-02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教务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满足自己院校需求的并不多。怎样使教务管理系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合理功能模块实现现代教学管理科学化,是作为一个教务管理系统维护和使用者需思考的问题,也是选择该课题的动机所在。

  系统开发前期,需进行功能模块设计。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环节众多,信息量大,责任性强。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分为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务计划管理。

  一、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系统管理员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的有效手段,是用于维护教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账户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内容。具体功能: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分配;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管理,保证这个系统基本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对系统各项控制参数进行设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查看、维护系统日志;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还原。

  二、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针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是整个教务信息的基础信息之一。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包括:

  1.新生管理。新生报到前,系统管理员要根据招生办招生情况,将新生的信息导入到新生数据库中,并进行以下处理:①综合考虑新生所报专业、高考分数、考生来源、性别因素,对新生进行合理的分班;②根据新生所属院系、专业、班级等因素,系统对报到的学生指定一个学号。新生报到时,做好新生的注册,并做好新生报到情况的统计。新生报到后,教务管理员要完成学生招生信息的导入工作,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生日、出生地、政治面貌、所在系部、专业、班级、学制、身份证号、照片、个人特长、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新生的基本信息经过录入、更正、确认后,就可将其导入到学籍库中,成为本校的正式学生。

  2.学籍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的相关数据可以批量导入到学籍库中,所需学生信息的相关数据也可从学籍库中导出;实现对各个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照片等内容进行录入、删除、修改等;支持批量修改部分学籍信息,包括班级、政治面貌、是否有学籍、入学日期、毕业日期等。

  3.学籍异动。实现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如休学、复学、退学、留级、学业警示等。

  4.奖惩管理。实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获奖或违纪等的'录入。

  5.毕业管理。学生毕业相关工作包括:①设置毕业规定:修满毕业规定的课程数目、毕业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达到毕业要求的计算机、外语及职业技能水平;有记过、处分、警告等记录的,记录次数多于一定数目的,酌情推迟毕业时间;未出现欠学费现象。②判断毕业生毕业情况:根据设定好的毕业规定,系统智能地判断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或提前毕业。③统计毕业生情况:为每届毕业学生建好毕业存档库,由班级辅导员将毕业生的学生成绩单、实习鉴定表、毕业论文、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水平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相关证书进行电子归档。在学生毕业后的一年中,做好毕业学生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率。

  三、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则是学生在校区间学习成果的反映,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数据之一,也是评价审核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师在网上录入必修课、选修课成绩,教务处录入英语四级、英语六级,系统生成成绩单(学期各学科成绩统计、学生学分绩点计算),查询学生成绩等。其中,教师具有录入所教学生成绩和查询所教学生成绩的权限。教务管理人员具有修改教师录入成绩错误的权限。学生具有查询自己成绩的权限。

  四、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是对全校任课老师信息的管理,包括以下功能:

  1.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学历、学位、职称、职务、个人简历、照片等内容。一般由教师本人录入,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可进行查询。

  2.教师任课信息管理。教师任课信息包括教师姓名、任课专业、任课班级、所授课程、课程性质、所用教材、上课周时数、总时数、课程学分数等。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制定教学计划时进行录入,教师和学生可进行查询。

  3.教师变更信息管理。教师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信息的变动,如岗位调动、外出进修、退休等。变更的主要内容有变更原因、变更时间、变更去向等。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对变更信息进行录入、删除和修改。

  4.评教管理。评教是指学生、同行、专家对教师每学期所授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以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一般在学期末通过本系统进行,学生拥有对自己任课老师进行评估和查看评估结果的权限。同行评教,包括教师互评、院系领导对教师进行评估。同系教师进行评教后,拥有查看学生对自己评教结果、本系教师对自己评教结果的权限。院系领导拥有查看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结果、本院系普通教师互评结果及自己对院系所有教师评教的权限。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评教,通过日常听课、抽查教学记录等手段,期末通过填表来进行来给出评教结果。专家只拥有查看专家对教师评教结果的权限。教务管理员对不同用户的评教结果进行汇总,计算被评估对象的最终评教分数。

  五、教务计划管理

  教务计划管理是用来设置学校各年段各专业所要修的课程,作为学生选课和毕业审查的依据,由教务管理人员制定,录入。选课管理是指教务管理人员按照教学计划制定各专业学生所需修的课程,包括必须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是学生在规定的指导原则内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学校教务处确定各专业各年级的必修课课程表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在空余时间选择选修课,学生选课完毕后,教务处将记录学生的选课情况,并把学生名单提交给任课教师。排课管理是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学生选课信息、教室资源、时间安排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排课原则和算法进行的课程安排。“排课选课管理”功能模块用于根据教学计划、教室资源、教师资源等,制定每学期的课程表。一般的排课系统操作流程如下:

  1.系统配置: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期的课程设置,定义本学年学期所开课程,并定义系统使用算法、上课地点类型以及生成教学任务书过程中的录入、截止状态。

  2.基本信息收集:教室信息,上课时间。

  3.录入开课任务书:由各开课院系录入开课任务书的信息。

  4.预排课:由排课系统根据教学任务书定义课程信息进行自动排课。

  5.手工排课:由排课的教务管理人员处理出现的特殊冲突情况。

  6.排课结果调整:根据实际上课情况,考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需要调整的排课结果进行修改。

  考务管理是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课表进行各学期的期末考试、补考的日程、考场、监考教师的安排,根据设定条件和学生成绩统计生成补考名单,实现导出、打印功能。

  高校教务管理的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高校管理愈来愈灵活,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将为满足这些要求提供可能。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本系统在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5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成为推动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才能够推动医院的平稳发展。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及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范围广泛。各个医院也开始种医疗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技术的更新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这就要求日常工作中做好维护管理,保障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才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通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软件等技术的支持,对医院信息、日常工作、临床医疗、医院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可导致医院出现经济损失。这些都充分证实了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更新的重要性。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原材料加工时,没有注重系统维护和更新,管理理念陈旧,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得系统运行效率受到影响,也使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受到制约。部分管理者将医院管理重点放在医疗服务和经济效益中,导致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及更新管理工作受到影响[1]。有些管理者是管理专业毕业,缺乏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更新知识,且对信息管理系统不太了解,因此,无法参与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和更新管理中,无法提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存在丢失、过时等问题。部分管理者认为维护管理是不重要的,导致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2.2 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喜欢主动更新,处于被动管理状态,缺乏主动性。而在实际管理中,缺乏积极参与信息更新的工作人员,使得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信息更新的重要性,也导致缺乏维护管理人才,无法有效开展维护管理活动。部分管理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尤其是系统应用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较为显著,仍旧采取传统的维护和更新管理模式,这导致我国与欧美国家之间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2]。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更新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维护与更新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升部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质量[3]。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部门结构以及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指出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管理,从而提升系统管理质量。

  3.2 更新管理理念

  如何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需要做好维护工作,考量系统运行的效果首先需要看维护工作是否合格。因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率与维护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较大的联系,而这一联系的关键还是在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出现故障。若医院以运行效率为标准、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并结合医院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的作用,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为维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4]。

  3.3 加强维护和更新管理力度

  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更新不但是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同时也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从而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医疗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监控,提高系统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在维护和更新管理中实时分层管理制度,将系统维护和更新管理与设计目标管理相分离,从而使管理的目的'更加清晰和明确。然后,将分解后的各个模块进行实时监控,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不用技术要求,并结合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经验,将两者统筹管理,根据结果制定完整的维护管理方法[5]。

  3.4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复杂,且对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视维护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现有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优秀维护管理人员的引进。加强维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的工作效率;或通过将管理方法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结束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更新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措施,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减小系统故障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6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越来越精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从建筑行业到建筑企业,都迫切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项目的现代化管理。随着中国加入WTO,现代化、国际化的竞争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将进一步促使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1],可以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质量。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大力加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但是,由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约束性和目标的明确性,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不能有针对性地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因此,针对保障房工程项目设计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保障房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同时建立系统应用效益评价模型。

  1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的特点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不能完全适应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要求,因此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房工程虽不是大型复杂工程,但却关乎着公共利益,工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①建设程序复杂、审批环节多。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它是由政府拟定计划,筹措资金,并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最后分配给申请者。因此在保障房建设前期要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审批确定方案。因此,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周期、成本投入会有影响。

  ②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容忍度低。保障房项目不同于商品房,涉及政府部门、设计方、施工方和购房者等,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同时社会对保障房项目的期望值高,购房者希望能以最低成本价格购得质量有保证的房子,设计者希望能在保证户型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空间,施工者希望能有一定的利润,社会希望保障性住房在调节房地产市场上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一旦保障性住房出现资金、质量等问题的时候,社会的容忍度是极低的。

  ③成本控制嚴格,质量要求高。保障房不同于商品房,首先由政府筹资,因此政府对于投资的控制是相当严格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利润,只能在成本控制上严格;而保障房质量是关乎于群众利益的,所以对项目的质量要求较高。

  ④工程信息流量大,参与方多。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项目信息的数量呈现出加速递增的趋势,完全用手工对工程项目中的海量信息进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保障房建设中所涉及到政府、施工方、建设方、监理方、建设监督部门、供货商等多方,必须协调管理,做到信息共享。

  2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2.1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保障房建设项目不属于大型项目,也不属于复杂工程项目,因此在保障房项目中很少使用综合型的项目管理软件,更多是分别使用一些计价软件和进度管理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这虽然已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建设,但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在信息整合、流通、共享方面是不足的。而国内外大型项目使用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对保障房建设单位来说购买费用较高、功能过于冗余、重点功能不突出,也无法对保障房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管理。

  2.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2.2.1系统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使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建立起来的,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使用的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本系统结合保障房项目特点,以信息流为基础,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为核心,结合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涵盖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合同管理等的功能集成,使之既服务于决策层、管理层,又满足业务层的应用,为不同层次的参与方提供不同精度的信息,减小由于各个层次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影响。

  作为保障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关键,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系统的应用以施工企业为中心,延伸至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政府部门、供应商等,形成多方的协同工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使项目各相关者得以围绕业务展开全面协作,形成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使计划可执行、可监控,责任可落实、可追溯,全面监控项目执行过程,有效识别和规避项目风险。

  2.2.2主要功能介绍

  ①成本管理系统。

  项目的成本管理系统主要是指承包商在项目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管理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而进行的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偏差,在完成预定项目目标的同时把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这就需要对各种成本数据目标值在开工前编制现金流计划,在项目实施工程中及时编辑实际现金流,对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并得出结论。

  ②质量检测系统。

  主要是对施工现场有关施工质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检测,比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对质量指标和数据的信息,包括试验管理、收件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管,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形成了质量管理的核心。

  ③进度管理系统。

  进度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网络计划的编制,得出最优进度计划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的实际进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动态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同时通过对网络计划的编制,计算出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④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符合现有办公业务流程,功能齐全,操作简洁,方便各参与方对施工信息进行获取、交换的通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文档管理、常用报表输出、规范查询等。

  ⑤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概念于1999年由EPCGlobal的Auto-ID中心Ashton教授提出,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光纤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将保障房项目信息与质量检测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上传到系统,方便了信息的录入,也更易于信息共享。

  3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一个新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进行系统评价,并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找出系统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

  系统评价方法可分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动态方法与静态方法等。实际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成本效益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和多准则评价法。鉴于本系统的评价是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的,因此适用于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3.1系统成本

  ①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是指购置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的一次性购置费用或租赁费用。这些设备按固定资产形式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3]。

  ②软件成本。企业购买或者自行开发软件时花费的资金。

  ③维护与运行成本。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硬件日常维护费以及人员的管理培训费用等为了保证新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费用。

  3.2系统收益

  管理信息系统能及时反映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准确地提供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间接收益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提高等方面,这种效益很难用具体的统计数字进行计算,只能做定性分析。

  ①直接收益主要来源于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所节约的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B=Br+Bm+Bj+Bc+Bi(1)

  式中:Br為人工费节省成本;

  Bm为材料费节省成本;

  Bj为机械使用费节省成本;

  Bc为措施费节省成本;

  Bi为间接费节省成本。

  ②间接收益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由于管理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高和推陈出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组织的协调性、科学性而带来的收益。它的主要来源有: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收益;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改进带来的收益;生产组织的科学化、协调化带来的收益;决策的科学化带来的收益[4]。这部分产出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可以参照,往往难以用货币直接加以度量。本文仅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特殊性,单独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建立评价模型。

  由于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工程项目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能保证工程项目按计划竣工或者提前竣工。那么,项目提前竣工或缩短工期所带来的收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B=P(1+i*)■(2)

  式中,P为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而使项目提前交付所带来的项目收益;

  i*为年益率;

  T1为项目计划工期;

  T2为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的项目实际工期。

  由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含有质量检测系统,这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监督、推进作用。质量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n=■×100%(3)

  式中,F1为使用企业原本的工程质量评估优良率;

  F2为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的工程质量评估优良率;

  F0为行业工程质量评估基准优良率。

  这个公式可以反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质量提高的水平。

  3.3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通过分析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可以得到总体评价公式是:

  ■=■(4)

  式中,■为收益成本比;

  Bt为第t年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收益;

  Ct为第t年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成本;

  i为基准收益率;

  n为系统使用年限。

  评价标准:■≥1,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且比值越大越优;■≤1,系统应用效果不理想,投入较大,没产生良好的应用效益。

  如果,■≥1,则还应该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出收回投入成本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检测系统经济效益的好坏程度。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如下:

  ∑■■(B-C)t(1+i)t=0(5)

  式中,B为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收益;C为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成本;i为基准收益率;t为投资回收期。

  评价准则:t越小越好,意味着系统经济效益越好,能较早收回投资成本。

  4结语

  虽然保障房建设项目投资不大,对企业来说利润空间不大,但是它的建设事关民生,在保障房建设中运用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将会给建设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但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探索的工程,对于工程管理的很多方面还没办法做到完全信息化,带来的收益也没有做定量分析。这就需要总结以往案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实现系统应用的目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7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项目,论文对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探讨了实际技术操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

  1引言

  信息化技术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将其应用到通信工程当中,可以使通信工程在社会中体现出最大的价值。但在实际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使信息化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中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对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通信工程项目更好的建设提供重要帮助。

  2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通信工程项目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邮政领域中的应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邮政枢纽的性能,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目的,只需要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搜索,即可快速的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邮政设施进行监管,当设施产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出来,并准确地显示故障位置与原因,自动生产处理的对策,无需通过人员缓慢的查找;二是城市电话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快速地进行固话办理,只要将客户的身份信息输入到系统内,会自动将客户的信息储存起来,并生成固话号码,增加了业务办理的快捷性。另一方面为固话的维修提供了帮助,客户的固话产生问题时,通过客服电话向通信公司提交问题,通信公司根据客户提供的固话号码,自动向相关人员派遣任务,优化了维修流程;三是城市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客户办理移动通信业务时,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储存起来,如客户的电话卡出现问题,客户携带办理身份给到通信公司,直接对问题进行处理[1]。

  3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的不足

  3.1管理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通信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广泛的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应用,为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帮助。但在建设时可以发现,依然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即使存在一些管理体制,受到人员、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无法在实际当中有效的实施。受到体制不完善因素的影响,使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时,工作人员不能建立健康的价值观,责任心较低,没有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减缓了建设速度,延长了建设周期。同时,还未合理地进行前期预算,导致材料选择、设备投入当中出现很多问题,增加了整个工程的投入成本[2]。

  3.2整体管理不健全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时,需要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会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若管理系统缺乏全面性,将会对整个通信工程带来严重影响,使信息化操作与实际不服,降低了通信工程的作用效果。特别是系统化构建时,缺乏对质量管理统一的理解,导致整体管理不健全,并出现了很多不良问题,为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增加了难度。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建设当中常常出现以次充好、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操作、材料应用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通信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而且还为成本控制增加了难度,想要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3.3缺乏细节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往往由很多细节构成,只有确保这些细节管理合理地进行,才会使整个通信工程良好的建设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未对这一内容产生应有的重视,过度的重视技术操作上的成本控制,将项目决策、设计与施工这三个环节的整体作为管理重点,而对于每个环节中的细节,没有开展科学化的管理,特别是在成本管理中,未制定出科学的研究报告,导致整个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常常漫无目的的投入,使工程造价不断提升,为成本控制增加了难度[3]。

  4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的改善对策

  4.1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更好地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这一过程中,可以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寻找出其中存在缺陷的内容,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其补全。同时,还可以对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体制进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固有特色,打造出适合我国应用的管理体制。另外,为了使管理体制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当中,必须要避免人员、制度等因素管理制度带来的影响,所以,要打造出良好的文化与制度氛围,加强对管理体制的约束性,确保其在实际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4]。

  4.2提升整体管理力度

  由于整体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操作,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必须要提升整体管理力度,如合同化的管理方式。在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合理地对投入、质量、时间进行控制,避免通过违规方式获取工程的建设权。同时,作为工程的拥有者,通信公司应加强对成本的重视程度,提高审批与控制效果,节约工程投入,阻止投入失控等现象的.出现。这样加强对合同管理重视之后,使整体管理得到了有效提升,确保工程有序进行[5]。

  4.3加强管理监督

  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时,每一个细节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某一个细节未达到要求,都会影响到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提高对每个细节的重视程度,加强细节监督力度。一是需要进行内部监督,以现有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建立出监督部门,通过该部门对工程中的每个细节进行监督;二是外部监督,即聘请具有监督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到通信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监督的效果。这样通过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能够及时发现每一个细节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使整个工程能够动态平衡,有序地达到预期操作目标,从而推动整个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5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在通信工程项目领域进行应用,将会提高通信运行的质量与效率,提升了信息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所以,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操作时,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确保信息化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浅谈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治淮,20xx(06):29-30.

  【2】米子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分析[J].信息通信,20xx(04):227-228.

  【3】杨开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系统化、集成化实现的路径分析[J].通讯世界,20xx(18):59-60.

  【4】侯艳,唐怀坤,魏贤虎.提升通信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PIP协同机制与实施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13):213-217.

  【5】黄广存,冯荣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xx,17(07):58.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8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证计算机安全高效的使用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对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详细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的支持,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相互之间并无联系的多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将数据进行结构化和数据化,最终实现高效信息管理的效果。另外数据库系统也能够在数据的使用时对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以及传输,这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1]。在本次研究中,实际分析了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意义。

  1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实际上是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是为了满足或是达到某种目的的结构类数据。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需要结构化。虽然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内部,实际上已经对于一些结构进行了录入处理,但内部的记录之间并无关系。但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手段,能够将整体数据实现结构化的特点。可以说结构化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最大的特点。另外计算机数据库有着相当高的数据共享性,同时计算机数据库并不冗长,因此若需要加入数据,会非常方便地进行扩充,尤其是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可以将数据之间出现的不相容以及不一致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避免[2]。最后,计算机数据库有着极高的数据独立性,主要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由于这种特点,若数据在逻辑上出现了改变,整个数据仍然能够保持原样,另外数据也不会受到存储介质的影响,这对数据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应用现状

  通过分析发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实际的信息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使用。例如目前的数据库技术正在得到了不断发展[3]。目前为止,所有已经开始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均有着较强的操作性以及实用性,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同时,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大。这实际上是时代的趋势,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已经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完善地应用在了3大产业当中,同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也对3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意义。最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实际上目前计算机数据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面对这些威胁,目前的数据库系统正在不断地将自身性能进行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种提升的现状对于数据的安全提供了较强的保护。

  3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3.1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保证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得到更加完善的使用,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让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实践性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计算机数据的管理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效果,也能够帮助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更好地在目前信息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能够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实际的信息管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通过分析已经能够发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计算机信息管理更加的安全和高效。而在目前实际的'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够保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仍然有着较高的威胁[4]。尤其是目前计算机网络计算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之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就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和挑战。若出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风险,极有可能对计算机自身的信息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甚至有可能出现相当严重的后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适用性以及安全性,为计算机信息管理起到更加重要的效果。

  4结语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系统,对于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及效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可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祝明慧.浅析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8):283-283.

  [2]王倩.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信息与电脑,20xx,(17):52-53.

  [3]黄昌伟.探讨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xx,(10):87-87.

  [4]王德新,唐非,赵龙,等.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5):31-31.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9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从而推动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随之而来还有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实现更好地培养,才能使专业人才更好的投入到社会建设之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对此该文就大数据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相关人士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xx)02-0115-02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造成了极大的改变,但是也是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现代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便要求大数据实现充分的利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同样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要想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便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加以转变,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处理水平,从而更高的适应企业对信息人才实际的需求,这对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时代有关内容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最为先进的技术,大数据能够分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以及大数据工程等诸多的领域[1]。其中大数据技术便是指对各类型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将数据中存在的有价值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而大数据科学主要是注重对大数据网络运营与发展中进行大数据规律的发现与验证,同时对大数据网络和自然与社会活动间的联系进行研究。至于大数据工程一般是大数据进行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工程。

  对大数据时代来说,当前一般公认其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的特征,其一,数据量大,目前大数据具有的数据量级已经由以往的TB上升到PB甚至是ZB,能够看出大数据时代具有的数据量巨大的.。其二,数据类型多,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是视频、图片、位置以及图像等半结构化信息甚至是非结构化信息。其三,价值密度虽低,但商业价值却高,如果以视频信息为例,持续不断的视频监控数据之中,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通常只有1~2s,甚至可能更短[2]。其四,处理快速且工具发展快,数据流常常具有高速与实时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作出快速且连续的数据处理。

  2)大数据管理有关技术

  大数据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和其相关的诸多技术领域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型预测等。其中数据分析是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将其中的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加以提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利用其进行数据的概括与评价,这个过程中便成为数据分析。而数据挖掘主要是将大数据利用相关的算法进行计算,将大数据中隐含的价值信息实现充分挖掘的过程。至于模拟预测是指利用计算机创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对数据实现分析与处理[3]。上述三个技术之中,和大数据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能够将大数据处理说成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不断发展出来的一个技术分支。依照大数据处理研究内容的不同,将其细化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以及大数据工程等相应的领域。

  3)大数据的价值

  信息使用者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收集,并对数据实现加工与处理,建立出各个数据间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利用计算分析将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挖掘,以此来对顾客喜好、企业发展以及潮流趋势等相关内容进行预测,并将其最为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的依据。当今时期,大数据已经实现在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零售、交通运输、金融等诸多的行业内得到应用,而且在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心中同样发挥出了极大的价值[4]。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发现,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对该类型资产而言,只有对其实现深入的加工与精炼才能使其实现不断地增值。

  4)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当今时期,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的能够看出,通过对职业发展趋势实现大数据分析和研究,根据大数据概念与行业状况加以分析,最终得到大数据已经存在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即人才荒。企业需求的新兴技术预测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仅仅进行智能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随着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对于大数据方面的人才有着相同的要求,也就是在具有数据收集与整合前提下,通过科学手段与先进工具实现数据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决策数据[5]。换句话说便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求行业信管院一定要对信管知识加以深刻的掌握,并能够对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实现及时的更新与应用,而且还要拥有着良好的市场洞察能力与数据分析与判断等众多的能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清

  对于现今这个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使信息数据呈现出更快地发展趋势,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却没有显著的变化,即便有所变革,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导致专业定位极为模糊,在制定相应的學科知识目标过程中也不是很明了。比方说,理工科学生更愿意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主要对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选择经济管理方向,上述定位便导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最终造成该专业显得可有可无[6]。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证专业人才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保证人才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这边对学校进行专业规划过程中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高超的理论分析能力,还应该有效的组织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与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与综合性人才。但是,在我国当前时期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的院校相对较少。即便部分高校建设了实验基地,可是却并未加以充分的利用,依旧采用分数作为评定成绩的手段,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明确培养目标

  各个高校应该依照当地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确保人尽其才,保证高校能够和企业实现最佳的衔接。当前时期,社会中可以对复杂数据类型与大量数据的专业型人才,诸如数据架构人才、可视化人才、监管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等。数据科学家作为大数据的领导人员,多数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数据架构师能够非结构化数据实现有效的处理,并且能够对统计软件能够实现熟练运用;数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生命周期实现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同时拥有着极高的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人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对信息专业人员而言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所有,高校一定能够要对培养目标加以重新的定位,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各级院校以及教育部门要及时对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并努力地提高师资力量,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7]。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大数据时代既然要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水平、敏捷反应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因此,高校在进行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和市场需求相符合,灵活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不但对理论知识方面充分的重视,也要对学生实践能力实现有效的培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重视和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高校要和企业实现充分沟通,有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的开发,并且有企业人员对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通过上面的措施不仅能对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充分的培养,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实现有效的培养。

  3)课程体系建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管理学、计算机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内容作为主要学科,并对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相关内容作为次级学科[8]。通过全方位的课程设置,才能保证学生在对大数据时代进行新型数据处理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并对智能化决策与数据分析等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诸如IM应用实践、软件实习以及工程实训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4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专业,其中包含有大量学科知识,诸如经济学、网络技术、管理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以及社会学等,而且该专业发展速度非常的快速。随着大数据时代快速的发展,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既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采取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在对自身经验不断积累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数据时代。

  参考文献:

  [1] 陶皖,杨磊.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9(28):6340-6342+6347.

  [2] 吴青,李婧.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9(28):14-15+21.

  [3] 赵彩霞,吴杜,雷国琼.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5(5):34-36.

  [4] 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xx,2(2):21-29.

  [5] 王宇翔.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xx(19):20-21.

  [6] 張新香.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xx,6(6):6-11.

  [7] 钱洁,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7(7):106-109.

  [8] 李海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研究——以德州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计算机时代,20xx,9(9):51-54.

  [9] 万辉,魏华.民办高校“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20xx,9(19):164+122.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0

  摘要:大数据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经济、卫生、政府、商业和科学研究领域。基于数据和分析的决策越来越多,信息分析的人才不断增加,导致信息系统的建设面对着众多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数据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主要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分析了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面临的现状,阐述了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策略,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1大数据的概念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历了重大改革,经济全球化已成熟,大数据也在加快发展步伐。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专业建设应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水平的专家,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大数据在数据时间上,通过集成软件对要收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数据采集。所谓的大数据意味着在各种数据收集过程中,可以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互联网、数据网络、数据库和其他系统。目前,随着新产品和新生态的不断更新,这些可以处理信息技术的新产品普遍依赖于大数据的处理。通过管理和优化各种数据,将获取最大化利益和价值,并且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将尽可能地改变。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可以实时处理和跟踪互联网数据。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也可以通过数据来实现,所以大数据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2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面临的现状

  2.1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具体背景,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地位和发展方向非常模糊。例如,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发展偏向于计算机领域,并且正朝着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发展,专业的背景已朝着经济和管理的方向发展。位置混乱隐藏了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因此,信息系统专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2信息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信息数据人才是实用人才。一方面,不仅需要理论分析技能,还需要实用技能。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法需要灵活多变,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很短,人才培养方法一般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和实践机会少,一些专业设有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但由于实际结果不明确,使得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手工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人才供应和需求之间的问题较为普遍[2]。

  3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策略

  3.1明确专业定位,细化培养对象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对信息系统专家的需求日益全面,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有必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迫切需要社会综合人才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可视化管理专家、数据信息研究专家等。数据研究专业人员通常是高级管理人员,数据可视化管理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视觉专业软件收集信息,过滤掉多余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代表的意义,并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了解数据管理,在大数据压力下对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有必要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3]。数据可视化人员是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执行逐步分析,通过可视化软件将混乱和分散的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并使复杂的语言更容易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处于大数据时代,他们的压力将越来越大,需求将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和相关教育专家需要重新思考目标的`发展,如合理制定课程体系,使得该领域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3.2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专业学生应具备更全面的发展技能。除了书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高校还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除了学习书本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培养兴趣广泛的人才,同时,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也应加强科研院所与相关公司的合作。良好的平台和实际应用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良机。目前,社会需要学生进行信息管理,提高自身能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需要优化课程资源,改进课程体系,让学生为社会贡献力量,促进信息化发展,从而建立稳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4]。

  3.3提高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和系统应用变得更加复杂,新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它需要高水平的专业创新。专业人士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并推动社会发展。例如,在当今大数据快速增长的社会中,需要加强定量数据分析,这样数据管理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结合大数据背景专业的专业特点,强调相应领域的专业优势,让学生具备广泛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将医疗和健康信息、医疗保健、数据分析、远程监控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医疗和保健行业的数据管理人才。除此之外,注重跨学科发展,强调专业特色,适应不同行业的数据信息管理需求[5]。信息管理与数据信息密切相关,如生活中常见的快递物流,通过高科技有效管理和分析整个城市的快递和包裹递送服务,将提高工作效率。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专家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分析研究继续创新,通过信息管理提高各行各业的整体效率。创新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优秀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不断分析和研究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并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6]。

  4结语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学术知识,涉及许多行业和领域,发展和变化速度非常快,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大规模数据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带动中国经济和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专业,在人才开发过程中,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不仅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必须对数据有敏感的反应并积极寻求创新,必须在日常积累过程中不断增加知识。

  参考文献

  [1]谢亮.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信息通信,20xx(8):291-292.

  [2]包楚晗,陈雨涵.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迷,20xx(2):159.

  [3]杨云彤.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8):105.

  [4]洪牡丹.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信息通信,20xx(6):149-150.

  [5]刘芳,卢国强,刘畅.大数据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6):170.

  [6]石井.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8):22.

  [7]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xx(11):9-12.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1

  0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优势。想要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目标,离不开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采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分析、管理的系统。基于Stmts2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研究,能够实现信息资源采编、交流、维护、发布、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目前已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研究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起来的新型产物。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便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储存、共享、利用、交流、管理。以当代处理信息方法为依据,附加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获得最大信息资源利用率。该系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很多学科,具有辅助决策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集成中心而存在,它不仅可以提供当前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还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信息进行合理性预测。这样的系统可以作为企业信息的核心来工作,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需要这种信息系统来为企业的运行指引方向,同时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在企业的竞争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在医疗、教育以及企业等方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不同,系统结构不同,功能不同,特征不同,所以适用范围也不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信息管理系统绝大多数是从社会活动需要和将来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以提高系统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如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往往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而设计,无法应用于医院管理或校园管理当中。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被看做一种信息集成中心,可以进行所有采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类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进行处理与分析,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分析结果,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使信息使用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并且目前许多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网络化,能够根据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变化,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变化和调整,实现动态化信息管理。这种信息管理方式,效率更高,更加灵活,有效节约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传统纸质信息资源,易丢失、损坏、折皱、受潮,且使用不方便,管理工作量大,不利于使用和归档分析。相比之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优势十分明显,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Struts的基本介绍

  Struts框架是一套非常经典,应用广泛,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框架。最早开发于20xx年5月,20xx年6月发布,参与开发人数上千。目前我们通过改善Strut处理系统信息的方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核心,全面改善标签库的研究对象,以此来进行信息系统的长远架构。框架名称的用意是希望人们能记住一切事物都需要基础支撑。这也恰怡解释了Struts在WEB应用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就像任何建筑都需要基础一样,同样软件工程师使用Struts为业务应用的每一层提供支持。Struts作为信息管理的中心载体不仅可以控制来访者的访问权限,更是可以将不同国家的处理数据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因此我们在设计Struts的时候就会面临更大的难题,诸如该系统的运行环境、处理模式以及结构框架等都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Struts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可靠,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已经上工业化标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Struts的`局限性和不足开始暴露出来。Strutsl支持的表层技术过于单一,与JSP/Servlet耦合非常紧密,局限性较大,灵活性较差,并且不可能与视图层模版技术进行整合。与此同时,将Strutsl的性能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行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发明了Struts2作为Strutsl缺陷的补偿版本。不仅提高了Strutsl的各方面功能指标,更是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Struts2虽然是Struts1的衍生版,却有着很大变化,Struts2以"WebWork为核心,实质上与Struts1关联较少,整体框架结构已经面目全非,几乎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框架。两个框架之所以选用同样名字,是因为开发组织希望推广Struts2,以取代Struts1。Struts2诞生不久就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JAVA应用程序开发中广泛使用的主流框架。基于它的信息管理系统,集信息采编、发布、管理、传播等功能为一体,有利于使用者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资源。

  3基于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要做好总体设计,分析系统功能需求,总体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成功与否,只有正确把握业务逻辑和软件使用者意图,针对使用需求和要求,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真实,避免设计与开发及需求间产生矛盾,避免发生返工现象。通过前文对Struts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因此,必须要进行总体设计规划,明确设计思路,确定设计策略,寻找设计方向,为后续详细设计提供依据。基于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要满足业务需求和使用者要求外,要尽可能做到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大方,能够实现多种用户权限管理模式,实现分角色管理,以便于访问权限限制。首先应该达到能够适应中心板块信息处理、暂时信息处理、日程信息处理、历史工作状态处理以及板块联合处理等条件。在系统的深入工作中可以对于日常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很好的进行日程信息管理与维护,从而提升系统总体的可靠性。前不久Struts2框架的安全漏洞频频爆出,使得基于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具体开放中应对系统安全问题提高重视,保障系统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分角色管理设计中应设置角色识别功能,系统中应包括: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项目组长、成员、用户等五个角色,不同角色应具备不同权限和职能,信息访问范围也应根据角色不同来区分,这样以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避免信息泄漏。只有做好总体设计才能进行详细设计,保障总体设计质量至关重要。

  4基于Struts2的信息管理系统洋细设计与实现

  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其业务特点和业务处理流程,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差异较大,对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要求也会有较大出入。想要避免一些具体业务在软件上没有提供相应服务或一些功能不能满足企业业务流程需要,就必须做好系统功能分析,然后结合总体设计目标和设计思路进行设计。所以要先了解项目设计目标,确定信息管理系统适用范围、开发规模、性能要求、使用要求等。下一步就是进行细致的区分。通常我们可以分四个板块,即:中心管理、标的管理、数据库管理与日程管理。通过这几个模块的细致划分达到资源的合理应用。中心管理模块负责个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信息交流和记录,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项目管理模块则负责对相关信息资源的创建、维护、删除、查询等操作。管理员模块则能够进行公告维护、会议安排。日报管理模块则能够进行日报添加、审核、统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则负责系统基本信息维护和管理,能够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此外,具体管理功能要涉及:后台管理、信息管理、多媒体管理、栏目管理、专题管理、信息采编管理、信息审核流程管理、日志管理等内容。栏目管理中栏目应可排序,能够控制栏目访问权限,可设置显示模块和隐藏模块,可控制信息显示状态和方式,例如,动态显示或静态显示。系统的信息管理应具有可变性,即一方面能够对原有信息进行储存于淘汰,另一方面可以对信息的编辑进行图形化处理。一旦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图形化处理后,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得出各种信息类型与信息数据。信息审核流程管理中,必须有合理、有序、科学的管理机制。信息审核机制要严格完整,遵循二级审核机制,能够明确信息发布人信息,以便于信息审核与提交。信息审核模块要包括具体具体审核流程、审核方式、审核范围、审核人姓名、审核时间、审核状态,若未通过审核应可显示未通过原因。只有保障每一个模块的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才能使整个系统安全、稳定、合理.

  5结束语

  21世界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融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信息管理效率,提升信息利用率,发挥信息资源职能。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2

  摘要:LKJ车载设备是机载安全监控设备,能够防止列车“两冒一超”。为提升该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本文重点对“KJ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铁路;LKJ;车载设备;管理系统;故障信息

  1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记录收集和统计分类

  及时对LKJ车载设备运行故障信息进行统计,并准确跟踪故障解决状态和故障的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特定或典型故障整改进行统计记录,对完善设备维护和提高运行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对典型LKJ车载设备的故障类型在不同角度上进行了划分,包括按照故障因素来源、故障设备模块、故障影响等级和故障发生环境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实现故障信息的分类和剖析。

  1.1按故障因素来源划分,可分为LKJ车载设备故障、地面因素、机车故障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故障等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在:LKJ车载设备模块或板件自身故障、地面信号数据设备故障(轨道电路或应答器等)、机车提供的环境或工况等条件异常以及人为错误操作或人为疏忽导致设备错漏修。

  1.2以LKJ20xx设备为例,按故障设备模块划分,可以分为传感器故障(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总线异常、各插接件接口故障、显示器功能部件异常、主机或TAX插件板件故障、LAIS故障、各附属设备及接线盒故障、电源故障、机车各连接线缆故障等。

  1.3按故障影响的范围和等级划分,可以按行车安全和效率、影响的时长或波及其他列车行车的范围等因素。依据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实际影响,对不同等级故障进行规范(如一般故障、影响行车运用故障、重大安全故障等),应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流程。

  1.4按故障发生环境划分,可以分为在路局站段、线路站场,同时也可按机车类型、设备类型、生产日期、环境温度、运行时间、运行公里数等因素考虑。故障信息依据这4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结合设备的属性和环境信息,对故障信息进行挖掘,可以统计车载设备百万公里故障率或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某个模块或板件故障的发生率,以及模块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统计等实用信息。通过对故障的积累和对应处理流程的定义及统计归类,可形成全路共享的故障信息大数据,进而逐步实现故障信息诊断专家库,以此来指导LKJ设备的维护管理。

  2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依据LKJ车载设备故障信息分类的准则以及故障填报要求,填报故障信息,以既有ATP设备故障闭环管理系统(FRACAS)理论为参考基础,全面收集LKJ车载设备的故障和处理信息,跟踪各类故障的发现、检修、验收、分析、总结等处理流程,建立全路统一的LKJ车载设备故障数据库。利用信息反馈、闭环控制、规范故障处理及分析过程,提供多维统计多角度分析功能。通过建立LKJ车载设备故障库、维修专家系统等,为LKJ车载设备故障分析及质量评价提供可参考的专业决策支持。

  2.1系统结构设计:为实现“管理系统”,对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设计方案分为基础网络层、数据安全层、数据层和故障管理应用层.①网络基础层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及相关系统基础软件;②数据安全层负责各个路局的故障信息安全传输和共享同步;③数据库层包括集中数据库、数据库信息本地化系统,以及提供信息交换共享机制;④系统应用层提供实际应用功能,包括故障管理、故障诊断、系统管理及其他一些附加功能。

  2.2故障信息的管理流程:LKJ车载设备故障管理系统通过录入故障信息,及时跟踪处理LKJ车载设备的故障,进行实时监测,闭环跟踪。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及时完成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归类。数据管理上,分为6个互相关联的步骤。①故障信息的实时登记和录入,作为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资料的基础,同时又是故障分析处理的原始依据和参考,故障信息的记录必须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格式进行详细完整统计。②录入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LKJ车载设备需在相关的所有现场工区和车间进行故障信息的统计和录入,并且需要保证故障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预定的规则进行分析判断,确保数据准确,有参考价值。③故障处理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查和故障处理后,应对实际的处理过程和情况在系统中填写“设备故障处理作业单”。④结合所有车载相关部门生产和设备状况,按LKJ车载设备故障的重要性和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分级,以确定故障重点。着重掌握易出故障部位和模块的设备状态和异常信息。对于处于异常状态的部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提醒,为设备的巡检验交提供工作依据。⑤通过对各种故障信息的描述和故障处理流程的积累,使得信息系统对故障特征有一个合理的特征提取,并形成故障处理专家指导库。集合历史经验数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备技术资料和规程、作业人员经验等,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及系统运行的历史数据对故障管理的'规则进行调整,从而使辅助诊断措施更加贴合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运行环境。⑥通过对故障及其处理情况的统计、整理、分析,计算出LKJ车载设备模块的故障频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分析单台车的设备动态和故障重点原因,找出故障的发生规律,以便突出重点采取针对性对策;将故障信息整理及分析资料反馈到计划部门,以便制订专线整治措施计划;对于工区录入的故障信息,可以根据故障诊断系统提供的诊断辅助,给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当每个流程执行完毕后,系统会根据实际处理情况更新管理规则。当更新积累到一定程度,系统会提示并辅助使用者重新设定故障管理重点。

  3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对汇总信息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全路段20xx年和20xx年故障数据的统计,可以得出各种LKJ车载设备百万公里故障数统计折线图。通过类似数据统计,在进一步统计LKJ车载设备故障数据的基础上,对故障信息利用大数据的归纳总结,对数据进行挖掘即可针对更加细微的模块级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对应的故障模块制定分类专项整治内容等策略。

  4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指导日常作业及故障处理的预想

  LKJ车载设备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设备的管理维护包括日常入所检修、中修拆装车、辅修库内测试及小修碎修,同时兼顾临时上报故障的应急处理。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将对作业中遇到的以及各机车应用单位上报的故障信息进行录入,并调用之前已经汇总的故障信息大数据,对录入内容进行比对,利用专家库分析,输出合理化建议及具体实施措施。作业人员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有效、精准的作业步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可分别对不同作业和故障处理的具体流程和措施进行标准化、精准化规定和指导,统一检和修的作业标准,确保作业人员作业步骤安全、可靠、有效、高效。

  5结束语

  本文从LKJ车载设备维护和故障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总结了LKJ车载设备故障的分类和管理方法,并在该前提下,提出一种精细化、模块化的故障管理体系。设想和构建出LKJ车载设备专属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设备故障信息实时的统计、归纳、分类、跟踪、查询和反馈,形成对LKJ车载设备故障的闭环管理和掌控。在保证信息完善、安全、准确、有效的前提下,对故障信息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提出精准化建议及具体处理措施,最终提高作业人员的检修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风险,从而保障LKJ车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机车安全牵引、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作者:刘阳 单位:郑州局集团公司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改革。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因素的基础之上,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自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在全国创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陆续办起了类似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合并,统一命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共有445所高校设有该专业,其教学规模和覆盖范围相当可观[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革,该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产生的新问题是课程体系牵强,职业能力不精,教学资源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2]。因此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一直以来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近几年来这一模式逐渐引起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注。本文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启示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它把职业能力当成教育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3]。20世纪90年代,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主要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领域,CBE理论虽然发源于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有许多优势值得借鉴。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4,5]。另外,能力本位教育强调大学与企业、商界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教育,提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创新。近年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渗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能够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一)规划因素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6]。由于所有开设信管专业的高校存在办学层次类型不同,办学服务面向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等因素,所以各高校能否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方向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

  (二)执行因素

  教学方式不仅反映了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且是课程内容传递的直接载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形式化。在教学资源方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局限于学校内部,教学内容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改变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能力本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面向船舶行业为特色的应用型工科院校,依据专业定位,信管专业明确了“面向船舶制造业,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我们将能力本位理论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7]。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制定方面,采用CBE/DACUM方法进行课程设计。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其含义是课程开发。它是通过职业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术的系统方法[8]。DACUM的开发一般由企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共同完成,首先,进行综合能力分析,然后综合能力分解为本职业的“专项能力”,最后进行课程分析,将每个专项能力设计为一个学习单元或称为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学习单元进行模块化组合和搭配。目前江苏科技大学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分为三大类:信息技术类、信息管理类和系统设计类。信息技术类包括: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页制作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用户界面设计;信息管理类包括:业务分析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安全工程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设计类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和网络规划设计师。通过学术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将职业能力映射到具体学习单元,构建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针对应用型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专家组在调查分析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认识、管理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DACUM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创新了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①教学技巧设计:课前调查、对比法教学、小案例与即时讨论;②设计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适应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如“学生找,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辩,学生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结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力,并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理论方法,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模式方面,努力做到创新实践常态化。教师积极探索改革学生实验和实习项目的设计方法,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实验项目等多种方式统筹校内外的教学、科研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信管专业与二十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这将有针对性地开展认知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培养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并对今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高校有必要下大力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引入新的理念,使我国高层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并不断涌现技能型、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拔尖人才,进而为推动国家制造业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新香.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6-11.

  [2]蒋盛楠.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73-76.

  [3]黄福海.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8-32.

  [4]邓小红,廖文利.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44-147.

  [5]Ana.Azevedo,Competencydevelopmentinbusinessgraduates:Anindustry-drivenapproachforexaminingthealignmentofundergradu-atebusinesseducationwithindustryrequirement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education,2012(10):12-28.

  [6]李春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培养研究[J].管理研究,2014(5):11-17.

  [7]朱永.经管信息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6):31-33.

  [8]ZhanatBissenbayeva.Students’competencylevelevaluationonthebasisofcompetence[J].centeredtasks,2013(89):872-87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4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已经大量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人才缺乏以及系统自身设计缺陷等原因,旅游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方面仍存大量问题。开发高效、实用的符合用户工作习惯的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旅游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更加有效,利于推动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旅游业信息化可以减少手工工作方式的失误,满足旅游业发展规模需要。利于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而且,便于旅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强化与远程代办点的联系,也利于企业领导实时了解团队和部门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显得非常重要的信息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旅游企业取得比较准确而详细的市场数据,及时掌握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重组或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利于旅游企业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进行跨国交流和交易;满足未来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服务。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目前大都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管理软件,但是从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仍然处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旅游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愿望和需求。但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信息资源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弊病,信息利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缺位,难以把信息资源高效转化为收入和财富。而且,高层次旅游信息管理的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目前,需进一步研究符合中国旅游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从技术和系统中寻找应用中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状态。

  三、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般技术路线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 WEB 服务,通过服务程序实现与 SQLSERVER 数据库和前台的脚本交互,实现异步访问。系统采用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利用 SQL SERVER 作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保存数据、分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理念。第二是系统开发前和开发中以及试用过程中,均需要实地调研。第三是开发需要保持动态调整,不要企图一次性达到最终效果;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第四是系统代码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为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重要的是将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可行的设计。一般而言,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列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假设方案一为 C/S 模式,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单机多用户平台。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符合员工日常运作习惯,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大。方案二为 B/S 模式,通过浏览器进行各种业务服务。优点是使旅游企业和旅客互动更便利,系统操作简单,无须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不受地理空间制约。目前来看,方案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模式。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架构需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外联部、接待部、计调部、散客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其中,系统需要导游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导游语种、籍贯、政治面貌、邮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旅客编号、预定线路名称、酒店编号、名称、类别、房间数等基本项。由基本项构思 E-R 图需要遵循三原则:确定实体;确定联系;确定属性。

  五、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 System Design)遵循结构化的思想,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以下三个要求:动态功能模块化;静态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设计采用 B/S 模式。从逻辑上看,应用可分为 3 大类:数据管理、业务处理逻辑和信息表达或表示。

  六、旅游企业出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用户视图与临时表、线路查询控件;线路组建、景点信息、导游信息、酒店信息输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的实现;旅客信息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线路信息查询等模块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需要考虑安全属性、安全策略、系统组成、安全机制以及安全模型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发平台是 SQL Server,安装成功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数据库 tourism 以及安装 C#前台开发工具。

  总之,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 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及时反馈;选用 SQL Server 数据库对旅游企业的基础资源信息库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选择C#做前台开发工具,具有良好的 DBMS 接口条件,支持 ODBC 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时效性、操作性、安全性。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

  1工程机械配件的主要特点

  工程机械配件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合理地使用机械配件,有利于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程机械配件的主要特点有:

  (1)需求的随机性:工程机械配件的损坏的发生相对来说是随机的,因此对它的需求也是随机发生的。

  (2)种类的多样性:工程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大型设备。这些大型设备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装配不合要求,可能会酿成事故。因此,要求工程机械配件有高的品质。

  (3)品质要求高。工程机械一般采用的是高新技术,工程机械上有很多配件的安装及使用有其特殊的装配要求,如果装配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2工程机械配件的分类

  2.1按替代程度分类

  (1)标准配件:例如:螺母、垫片、铆钉等都属于一般配件。这类配件使用数量大,较为普遍出现,要求的专业程度低,易于获得。

  (2)一般配件:这是工程机械配件中最普遍的,要求的专业程度最低,获得最易。

  (3)关键配件:关键配件需求量和重要性程度都很高,这类配件一般特殊型号的产品专用,不适合通用。处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工程机械配件制造商会对关键配件进行特别的`改造设计,以防止仿制件的出现。具有独立性和唯一性。

  2.2按使用年限分类

  (1)耐损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长,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度较小。出现单个零配件的损坏的情况较少。很难对需求量进行预测。厂家一般都是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来预测。

  (2)消耗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短,随着设备的使用逐渐磨损消耗,有基本固定的使用年限,但这类服务配件所占比例较小,一般情况下,只占10%左右。如:轮胎、过滤器、密封垫片、刹车片等。

  2.3按需求程度分类

  (1)高需求配件:高需求配件的需求度高,库存流动速度较快。一般来说,大部分消耗件都是快速流动的配件。

  (2)低需求配件:低需求配件需求量往往较少,有的甚至在几年内都没有需求。一般来说,大部分耐损件都是慢速流动的配件。

  3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3.1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机械配件的采购是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需求方充分掌握供货方的情况,如果供货单位出现生产或计划变动,需求方可以通过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计划进行适当的变更,便于配件企业和供货单位保持信息通畅。同时,利用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方可以准确了解现有以及需求的配件量,以制订有效、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

  3.2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仓储是工程机械配件物流的重心之一。通过对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对库存工程配件的数量等信息进行精准的掌握,为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便于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作出正确决策。刚采购的工程机械配件也可以通过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数量、存放地点等相关信息的记录、把握,有利于企业工程机械配件进行高效管理。

  3.3工程机械配件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在有工程机械的企业中,系统管理员需要对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备份,还要通过各种职位变化、人员流动等对系统进行相关保密设置等,这些都需要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作支撑。运用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基础数据实施维护,并能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对工程机械配件企业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4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对于标准类配件

  标准类配件标准程度的要求不高而需求程度比较大,需求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价格的高低,需求商在此类配件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上,应积极与供货商交流,签订长期合同,建立一般性合作伙伴关系。谈成较为合适的价格,选择生产能力强且能给出较低价格的供应商。

  4.2对于一般配件

  一般配件通常来说需求量较低,使用年限一年左右,因此不宜与供货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在T程配件的供应商管理中,应当寻找集成的供应商,以每年的需求量为依据进行招标招商,每年议定一次价格,在对供货商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售后服务水平。保证可以合理地进行换货或者退货服务。

  4.3对于关键配件

  关键配件需求量和重要性程度都很高,这类配件一般特殊型号的产品专用,不适合通用。在此类配件的供货商管理体系中要积极地寻找替代品。由于很难在和供应商的谈判取得优势地位,出、于经费考虑又不能大量采购,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寻找替代品以及可以供货的商家。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5-2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7-01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1-14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07-13

(精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7-08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11-03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选21篇)06-18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通用15篇05-26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合集15篇11-22

【精华】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