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实证论文

会计实证论文

时间:2024-07-16 15:27:23 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实证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实证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实证论文优秀【15篇】

会计实证论文1

  摘要: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因子分析模型来研究了财务风险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探讨了各个周期阶段如何受几个相对独立因子的支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属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主要因子不同且因子对变量的支配力度显著变化。这为调整风险控制手段,识别风险的主要环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财务风险;生命周期理论;因子分析;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公司本身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致力于完善现有的预警系统和探索研究更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目前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元线性评价模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和财务杠杆分析法等。但是上述评价模型与防范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

  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以因子分析模型为手段,找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序列,并确定风险发生的环节,从而为财务风险对策的制定提供对控制因素主次管理的依据,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修正分析结果,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财务风险分布的特点。

  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收回和利益分配四个方面。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产业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财务风险的四个方面在产业的不同阶段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

  处在引入期的产业,经营风险很高,是否被市场接受而达到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成为投资活动持续下去的动力,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措施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到了成长期,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减少,产业高速发展,平衡筹资规模和利益分配的两方面的矛盾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相互制约。成熟期阶段的经营风险趋于中等,市场比较稳定,现金流量比较容易预测,充分利用负债融资,可以取得明显的节税效果。所以企业一般会大量负债,因此资金回收风险和举债风险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衰退时期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属于瘦狗型产品,产品的营利性很不好,企业主要打算如何保本退市,以避免陷入资金陷阱,一般以预防为主,经营风险很小,企业若能把握市场需求信息,财务风险一般很小。

  三、实证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因子析模型和实证研究来确定产业不同周期阶段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与风险成因的相关性,便于找出各个风险评价指标对财务风险贡献的大小,通过风险指数的序列来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风险因素重点防范和控制。

  (一)因子分析模型描述。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主要用来提取一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实测指标中独立支配系统的独立因子,并以少数的这几个因子反应大部分信息。这种方法可以方面的找出评价系统的主要因素。因子载荷矩阵中有两个统计量十分重要,即变量的共同度和公因子方差贡献。共同度,反映了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影响;方差贡献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按照其排序大小,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要进行因子旋转,因子旋转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便于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从而可以赋予因子明显的实际含义。

  (二)样本数据及指标的选择。

  本文结合行业分析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的部分数据,采用销量增长率法判断法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90年代电子产品被看作是奢侈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销售增长率高,因此本文把这个阶段划分为引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面爆发,以更高的速度发展的同时,竞争趋近白炽化。扩张时期直到20xx年,市场显现成熟之气:市场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增长放缓;竞争手段产品线的扩张转移到核心业务的强化和品牌的提升。由此分析,本文分别统计了90年代初期,20xx年前和20xx年符合上述总体特征的样本数据,将其作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研究对象。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以能够突显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为标准,以达到体现风险与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关联性的研究目的。因此分别选取了三个阶段中包括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风险评价指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数据来源于金融界和深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及巨潮资讯。

  (三)模型的建立。

  因子载荷矩阵的列向量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并按照排序大小,它是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公共因子的工具,为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输出三个研究阶段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以作对比研究,表中数据为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

  四、结果分析。

  分析正交因子载荷系数矩阵表5可知:90年代初期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第一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是X14、X10、X13、X16,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59、0.943、0.911,这些变量主要反应的是成长能力方面的评价,故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成长因子;同理第二和第三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和偿债因子。由表分析成长期第一公因子的高载荷指标是X5、X7、X8,对应载荷值分别是0.870、0.902、0.902,故将它归类为盈利因子,从第二列的载荷系数归类主因子为偿债因子,从第三列归类因子为经营因子。采用相同的方法可归类成熟时期,即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前三个主要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经营因子和成长因子。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证实了风险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受不同主导因素的控制。通常产业发展被分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因此把四个阶段的财务报表数据输入因子分析系统,必然得出不同的因子序列。此模型与普通风险预警系统相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得出在一个阶段时期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还能够对比出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风险主要因素的转移和分布的轨迹和规律,为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企业采用同一评价尺度去度量各个时期的风险,造成盲目性。

  参考文献:

  [1]童丽珍.财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20xx(9)。

  [2]朱佳翔.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J].软科学,20xx(7)。

  [3]廖卫玲.如何筹划与规避公司财务风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xx(10)。

  [4]冉晓枫.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xx。

会计实证论文2

  一、 实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实证会计研究就是通过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寻找其发生的原因,以预测会计实务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它区别于规范会计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关注事物是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事物应该如何进行;不是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这些特征来源于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会计研究在80年代中期引起了我国会计学者的注意。迄今已成为我国会计学者广泛接受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青睐。我们可以把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时期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80年代末至1995年以前为理论介绍阶段,1995年至今属初步运用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少数以实证为研究方法的会计论文,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二、 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对比分析来看。1994年以来,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一般散见于我国的一些经济类报刊中。以全国最具权威性的会计学术期刊《会计研究》作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①从1994年至1998年,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从无到有,逐年增加,1998年已占论文总数的63.%。②实证会计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理论探讨发展为具体的运用。如1994年只有一些理论探讨文章,而1995年就出现实证研究的论文。③研究方法由调查性的文章转向1996年以我国资本市场为对象的实证会计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①论文数量偏少。如证券市场研究是实证会计最主要的领域,但这方面研究文章的数量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形成有政策影响的研究成果。②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的研究大都以统计表格为主,虽有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但普遍比较简单。

  2、从国内的横向对比分析来看。目前,实证会计研究与实证经济研究还存在一些差距。从1995年-1998年《会计研究》和《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章数量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两者都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实证经济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③实证会计研究的所用的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较实证经济研究明显低一些。因此实证会计研究的整体水平也较实证经济研究偏低。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同国外的情形一样,实证经济研究起步要比实证会计研究早,它已经形成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氛围。第二,两者存在着学科上的差异。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它要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政策主张,必须通过实证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它比会计更需要实证研究方法。第三,从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来看,实证经济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各种统计年鉴和公开数据,数据收集具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而实证会计研究的数据收集难度较大。第四,我国会计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通过系统的运行去获取经验数据,所以实证会计研究还有诸多的限制条件。

  三、 实证会计研究面临的难点

  1、研究体制方面:我国会计研究体制历来是影响会计研究水平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会计研究项目和渠道不仅没法与国外同行相比,也不能与国内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相比。即使有项目,其经费来源也极其有限,用于规范研究尚能维持,如用于实证会计研究则是杯水车薪。另外会计研究工作者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从事实证明实证研究实属“业余”,难以得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

  2、资料取得方面:实证会计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然而这些资料的取得却成为证实会计研究的一个难点。①从事资本市场研究的依据主要是各种报刊上公开的有关信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并不完善,使得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受到一定的局限。另外,许多真实情况难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出来,如上市公司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动机、经营管理层面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这就导致研究限于就数论事,表象的东西多,只能采取推测得出结论。②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关证券市场的完整的数据库,而通过报刊搜集资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可能挂一漏万。另外,资料的.时效性也存在问题。③取得从事企业行为研究的资料则更难。一方面没有一定的关系和门路不仅难以接近企业,即便勉强接近,也不能得到真实、充分的信息;另一方面,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形成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

  3、研究方法方面:①目前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系统介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书籍几乎是空白。这给实证会计研究带来困难。②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的研究同样也存在不少难点。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面谈更是难以安排,而且花费较高,研究资金个人很难承担。进行问卷调查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与被调查对象无一定关系,问卷回收率甚低,另外问卷的可信度也难以保证,使得研究结论的效果很差。

  4、研究内容方面: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大多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换成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由于忽视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且不说数学模型是否适用,就是一些变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结论的可信程度就值得怀疑。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经验与方法,也是我国会计学者面临的新课题。

  四、 加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广开研究渠道,力争更多项目。在我国科研体制的大环境一时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可从各方面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提供资助。①中国会计学会应多吸收会计实务界,包括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团体会员,增加经费,扩大对亟需的实证会计课题的资助。②中国证监会具有广泛的资金来源,而证券市场的许多会计问题又亟需进行实证研究,因此中国证监会可以提出重点课题公开招标,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可提供同样的机会。③由财政部出面,公开提倡在各级会计学会的领导下,由实务界与会计研究人员共同对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2、建立网上有偿查询的各种数据库,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资料。目前我国虽有一些民间机构在从事这项工作,但零散而势单力薄。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的研究机构建有一些数据库,但不能对外查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全面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的有偿服务。

  3、有选择性地介绍、出版国外实证会计研究的经典论文、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出版国内有关学者比较完善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为会计研究人员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五、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前景展望

  尽管在我国从事实证会计研究还有许多难点,成果也不大,问题还很多,但实证会计研究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会计研究的一大趋势,代表了会计研究的一种新生事物。它在发达国家30多年来经久不衰,并逐步形成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为使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也是大有前途的。

  1、证券市场研究方兴未艾。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存在着不成熟与不规范的一面。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其规范披露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极其重要,因此,亟需加以完善和规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资本市场也在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这两个方面就决定了实证会计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①现有的研究内容十分有限,许多研究领域尚水涉足,因此,这些处女地正等着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去开垦。②随着证券市场一些新的管理规定和会计规范的不断出台,上市公司会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加之一些经济业务超前于会计规范,必将带来许多新的会计现象。③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变量发生改变,已经得出 的结论随之不再适用,也亟待重新研究。

  2、会计准则研究行重道远。为了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就必须深入研究会计系统的运作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会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会计系统的运行效率等问题。如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到底有哪些?我国会计信息到底要注重相关性还是注重可靠性?应该建立怎样的会计准则体系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的效果如何?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作用如何?还需要制定哪些具体准则?等等。

  3、管理会计、审计研究前景广阔。①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具有极大潜力,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企业还需要哪些管理会计方法?如何解决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中碰到的问题?这些都为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②审计的实证研究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研究在我国也同样极具潜力。CPA直接接触企业会计实务,能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但由于从事注册会计师实务的人员忙于审计事务,很难抽出时间从事理论研究,而理论工作者又接触不到第一手资料,因此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会计实证论文3

  一、选题诫空

  空即虚也,甚至是空洞无物。实证会计论文的选题过空,犹如隔靴搔痒,如何阐扬真知灼见,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实证会计可称为“微观会计”,它研究微观企业层面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而中观和宏观层面选题乃经世济民之宏学,往往非会计研究者能力之所逮。会计研究者聚焦于微观专题研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多出落地成果。比如,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证会计选题,而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则超出了会计研究者的范围。实证会计论文选题如何诫空?要点有二,其一是选题要具体,其二是选题要新颖。例如,借鉴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遴选务实且具时代气息的实证会计专题,展开深入探索,为当下会计改革桴鼓助力。

  二、摘要诫泛

  泛,泛泛而谈之意。如上所述,实证会计选题是小微选题,它阐明的是具体现实问题,作为统御整篇文章的“摘要”,当然应当做到虚实结合,力诫泛泛而谈。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研究方法和研究贡献等,前三个部分写实,研究贡献侧重写虚。兹引《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一文[1]摘要示例如下。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xx-2014年沪深A股市场5 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献,为我国证券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三、引言诫硬

  硬即生硬无趣之意,生硬的引言降低了阅读者的兴趣,甚至使人不忍卒读,文章由此失去发表的机会,更遑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成功的实证会计论文的引言应该包括研究源起(背景)、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逻辑与研究贡献等内容。叙述时宜采用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方式,以吸引阅读者的兴趣,这就对实证会计论文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文学功底及对资政舆情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做到引言诫硬呢?本文提出两点,一是追求趣味性;二是追求重要性。比如,社会责任专题研究的引言叙述中,首先通过引入一个有关社会责任的社会热点话题,激发阅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引入入胜的引言叙述效果。

  四、综述诫杂

  杂,杂乱无章之意,实证会计论文的综述尤其强调诫杂。实证会计研究文献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综述让人不得要领,同时也暴露了写作者未能很好地梳理经典和前沿会计研究文献,所以又怎么能让人信服文章的研究贡献呢?关于诫杂,建议如下:一是把握经典文献;二是关注学术前沿;三是经典文献与前沿动态有机融合。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文献的综述不是简单堆积类似研究文献,应该是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解读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描述,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五、理论诫陈

  陈,陈词滥调之意。理论诫陈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的理论分析讲求推陈出新,力免落入俗套。理论分析是实证会计研究假设的逻辑演绎,陈词滥调即如无病呻吟,试问,陈词滥调之理论分析缘何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勉强为文当无研究贡献可言。所谓的理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理论的引用要恰如其分,可以从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总的原则,把学术界经典理论与时下学术前沿的新颖理论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公益性捐赠时,引入社会责任金字塔分层理论[2]与社会责任保险理论[3]等。

  六、计量诫拙

  拙即拙劣、笨拙的意思,计量诫拙,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数量分析的内核--高质量研究设计的问题。拙劣的.研究设计反映了文章的撰写人未能很好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文章的发现和结论很难经得起推敲。拙劣的研究设计,比如存在样本自选择或样本偏差时,却使用了OLS的估计方法,又如研究数据集为面板数据,设计应用的研究模型却是混合数据模式,而不是面板数据模型。计量诫拙要点包括:第一,强化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学习;第二,玩“转”统计分析软件,如Stata软件。

  七、结论诫晦

  晦是指晦暗、不明晰,结论诫晦意思是,撰写实证会计论文时要避免含混不清、根基不牢的研究结论。实证会计专题研究致力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会计问题,因此要求专题会计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研究结论是写作之大忌。为此,在撰写实证会计论文的研究结论时,务必做到:第一,字斟句酌,务求表达的清晰性。即力戒使用模糊不清、易致歧义的文词,务必给出明确的研究结论等;第二,坚持稳健性,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自己的经验发现进行再验证。众所周知,实证会计论文必须包括稳健性测试部分(比如,替换关键变量、删除特定样本、采用不同的模型等),且这一部分的结论应与主检验的结论保持一致。

  八、建议诫虚

  虚,虚与委蛇之意,建议诫虚,就是要规避虚无缥缈、虚与委蛇的大道理,所提出的会计研究建议应当非常务实,能解决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时,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撰写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赠的机制与体制,如立法等方面,使得慈善捐赠能落地生根,发挥捐赠法律、法规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2)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等。

  九、着录诫滥

  滥,是滥竽充数的意思,实证会计论文力诫引入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着录质量是专题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撰写人的学术水平。论文如何着录才能做到诫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权威性,要求着录中要有经典、有说服力的文献;二是相关性,即引用的文献要与撰写的内容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三是时效性,强调实证会计专题研究着录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政策热议;四是充足性,强调着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五是规范性,规范的文献着录反映了研究者勤勉、严谨、尽责的治学态度,能够增大论文发表的几率。

  十、文辞诫干

  干,干涩无味之意。文辞诫干就是要求,论文文采和质地要相得益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单独强调文采或质地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只有“文”和“质”兼备,两者平衡,两相和谐,文章才倍加有趣,读来心情愉悦。

  综上,实证会计论文写作中,若能谨遵以上“十诫”,并依照本文所阐述的十个相应规律进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则为文将不失趣味性和建设性,达到“小中见大”“知微见着”“可读性强”等良好效果,并增大所提政策建议被采纳、推广的机会,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想,径达实证会计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

会计实证论文4

  摘要:对于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权益资本与其他两种信贷资本及债券资本的有效配置无疑能给企业带来莫大的经济效益。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及其制度环境等均能对资本配置有重要影响,但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的影响研究一直不透彻,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此机制背景下,本文将重点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对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的微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本配置;制度环境;实证研究

  一、关于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理论的研究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挥过程中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滞后或失误等,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影响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信息问题与代理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会阻碍资本市场的运行,进而可能会影响资本配置。然而会计信息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两个问题,并能维持资本配置的正常运作。1.缓解信息的问题信息对于缓解信息有着重要作用,如: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双方信息的保密性与公平对称性,从而减少信息的失误及不对称性等,信息问题提高了对监管的要求,信息在维持信息公平公正的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2.解决代理问题信息对于解决代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在签订合同、董事会、信息媒介等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二)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影响的微观方面分析

  相关研究对其微观机制—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影响资本配置的出发点为两方面:解决信息问题与降低代理问题。将资本配置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资本配置出发,根据会计信息的基本原理,将繁多渠道划分为了简单的两种微观机制,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二、关于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权益资本是市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公司而言,它属于外部资金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作用

  会计信息能够解决权益资本配置中的问题,维持资本市场的运转,降低权益资本的成本,具体渠道如下:1.维护信息的公平公正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公司应建立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认为交易可按公允价值进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了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增加了交易需求,最终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有效降低。2.缓解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企业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估计,从而减少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相关报酬,进而能够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支出。3.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和降低投资者对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等,进而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影响渠道有多种,据我们之前分析的权益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与代理问题,可将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渠道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之后两种效应再通过具体的方式分别作用于信息与代理问题,从而起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其中会计信息通过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微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信息效应可能大于治理效应,从而发挥主导作用。

  (三)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配置的作用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市场文化程度层面还是法律环境层面抑或是金融发展层面,会计信息质量都对权益资本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市场文化在改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最终实证分析结果如下:经科学研究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的地区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低的地区;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大于低的地区;在法律环境高的地区也是大区低的地区的,因此可以得出,制度环境度会计信息的权益资本成本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关于会计信息与信贷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信贷融资是企业进行融资扩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与银行签订债务合约完成的。

  (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资的影响

  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是企业中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如降低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从而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地缓解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监督、约束企业行为,提高合约的执行力等渠道,来降低企业暂无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由之前提到的理论可得,可将影响债务成本的渠道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且其影响渠道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似。

  四、关于会计信息与债券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在债券资本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如果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债券资本就会越低,企业获利就越大。同权益资本与信贷资本一样,债券资本配置过程中将微观机制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信息效应占主导地位。总结本文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与三种资本配置的密切联系,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对完善市场改革或提供全面信息起到了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少真.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xx.

  [2]刘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xx.

会计实证论文5

  一、实证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和理财学是实证会计的基础。经济学对实证会计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方法上和思想上。在方法上,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数理统计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学家纷纷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数量模型研究成为当代经济研究的主流学派。

  在思想上,经济理论对实证会计起着理论支撑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后,实证会计进人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这主要是建立在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假设基础之上。这些都是以经济理论尤其是企业理论为基础的。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两种:

  1、企业理论。1937年Coase的著作《企业的性质》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该文指出,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Coase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不仅为企业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今后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代理理论兴起。Jensen和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的总和。这时经理会借助自我约束和监督契约的签定来降低代理成本。财务报告的一项功能是约束管理者,便其从股东利益出发。在早期选择实证会计中,往往借助于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假设经理有机会主义倾向,其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使其预期效用最大化。通常使用债务契约和报酬契约、政治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会计选择。

  尽管代理成本及与政治过程相联系的代理、信息和其他契约成本形成了经验性会计研究的三大假设(即分红假设、负债权益比率假设、政治成本假设),但许多契约也可能解释组织选择(包括会计选择),使得人们采用契约成本概念。在契约理论中,企业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契约成本产生于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治过程交易。它包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协商成本和破产成本。企业要减少这些契约相联系的成本。企业中的契约大都与会计变量有关,会计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契约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契约订立和监督是建立在各契约方所接受的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

  契约成本的存在对企业组织和会计选择模型都很重要。可以说,没有契约成本就没有会计存在。契约成本的相对大小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Alchain认为,不同制度的竞争导致最有效地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形式存在下来。Fama和Jensen认为,组织形式——可供选择的契约结构因其决策体系和权益而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生存是因为契约成本的优势。会计方法影响企业的组织成本,因而保留下来的会计方法是类似经济均衡的结果。实证会计理论中,认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减少契约成本,从而将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联系起来。

  2、公共选择理论与管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由Buchanan提出的。这种理论以传统经济学假设(即所有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策决策行为、民众公共选择行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根据人们是在经济市场还是在政治市场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人类决定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如果由个人来表示他对某种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个人会隐瞒自己的偏好,慌报自己愿意支付的意愿,以便从他人的支出或生产中得到好处。公共物品不能像私人物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供给,而必须通过集体选择来决定其生产和供给。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佯在搭便车现象,因而企业就不愿过多披露其信息,政府必须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必要的规范。将会计信息当作一种公共物品,就可以对其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应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

会计实证论文6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下仅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和一些建议,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近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目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实证会计研究,使我国的读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早期的讨论对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为人先的会计学者首先开始了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尝试,他们带动了一批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便研究人数逐步增加,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实证研究的成果出现,虽然这些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己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前进的步伐和广阔的前景;第三,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培训的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这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笔宝贵财产,虽然在目前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还显得稚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他们将成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力军,假以时日他们中或许会有大家出现;第四,目前的实证会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与实证会计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财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和软件、数据库建设等,这些都预示着我们这一代人要为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打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1.实证会计研究的本质。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规范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 “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如果你舅、一条河,实证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以前人们是摆渡过去的,而规范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应该从桥梁上过去,还是摆渡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证会计研究更重视科学性,规范会计研究更重视哲学性。

  2.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原因。

  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瓦茨 (Ross L. Watts)和齐默尔曼 (Jerold L. Zimmerman)认为主要是需求推动的,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1)信息需求,公司的许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做出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需要了解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2)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解释各种会计程序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实证会计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3)政策需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为了一定的目标不断进行涛说,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实证会计研究也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有时研究人员并不是有意为他们提供证据的,却被他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需求没有美国那么强烈。在信息需求方面,我国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本身就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是利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研究成果了;在教学需求方面,采用了实证会计研究成果教学的院校和教师还只是极少数,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我国在制订政策过程中的游说还很少,争论的各方也没有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求,比如说学者们对学术成果的追求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近年来在实证会计研究的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证券市场的发展、数据的丰富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降低了研究成本,尤其是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更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由供给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需求推动的。

  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态度。

  虽然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但人们仍然不停地间:实证会计研究到底有没有用?我们猜想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证会计研究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没有贡献。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贡献的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实证成果对理论和实务是有直接贡献的,但大多数实证成果不能直接作用于理论或实务,而只是有间接的贡献。一项研究 (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好比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只是一块砖,有些砖会被埋在墙里面,好像没有作用,但如果整堵墙可以撑起高楼大厦,那么我们就认为每一块砖都是有贡献的。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论和实务也是有贡献的。我们相信 “真理”是存在的,但我们并不知道 “真理”在哪里,“真理”到底哪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进步,在向前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实证会计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我们用这样的数据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实证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很困难的。实证文章应该允许批评,批评若能针对实证的过程 (包括结论的解释),而不是以自己的逻辑对结论进行评价,则有助于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它说明一个理论只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实证会计研究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我们注意到人们对研究态度和数学方法两方面的批评较多,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依靠数据来说话的,但研究的选题、方法和结论往往也会受到研究态度的影响,一个严谨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会更可信。研究结论不仅要让别人相信,而且要让自己相信,后者是一个比前者更难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实证过程中,先经过了多次试验才找到最终的结果,而只对外报告最终结果,别人只看到最终结果当然容易相信,只有这些学者自己才知道选择这个模型只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结果罢了。规范的实证会计研究过程是先提出假设,再收集数据进行检验,而有些学者经常是先收集数据进行检验,再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已经违背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初衷。个别学者不端正的学术态度只是他的个人问题,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术界,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这样的学者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研究结论。人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另一个批评是数学方法太过复杂,在做数字游戏,这在美国也许比较突出,我国大多数实证会计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很简单,不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但这也提醒我们,数学方法是否简洁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可接受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4.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

  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也称为经验会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实验室实验 (laboratory experiments)、实地试验 (field ecperiments)、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 (field studies or case studies)、调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和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所研究的领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各个方面。但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survey research)多指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主要涉及关于财务会计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审计的研究。另一个相关的概念(positive accounting research)只是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小得多,主要研究经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方法论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少,但方法论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动手才能够掌握,而不能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但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无疑对研究者是有帮助的。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主要参考己有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但这些文献只能教研究者们怎么做,而不能教会研究者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对于一项深入的研究来说,仅仅知道怎么做 (how)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why),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再向前走。目前,我国还很缺少在方法论上对研究者们的指导。

会计实证论文7

  一、 对实证会计研究的评价

  1. 实证会研究的贡献

  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会计和审计实务卓有成效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证会计研究为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提供了预测企业据以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和程序的有益模型。运用这一理论,投资者或财务分析师就不会把资产负债和收益数据视为对企业价值及其变化的无偏估计。相反,他们能认识到契约和政策活动对收益和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的影响。例如,管理人员对可增加或减少收益的会计程序的选择取决于现存的管理报酬和债务契约,利用对契约的了解,财务分析师便可据以调整会计报告的数据,如可根据管理当局在计算现金流量估计数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来相应地调整收益数字。这有助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更好地预测未上市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

  (2) 实证会计研究表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可利用不同企业在会计政策和程序选择上的差异来预测收益。例如:在缺乏任何管理报酬或债务契约的情况下,企业对政府管制很敏感,获利丰厚的企业常常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程序,以避免可能因收益增加引起的政府进一步的管制(如增加税收或限制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产品定价等)。此外,实证会计研究能够预测报告收益和企业规模等其它会计数据对政治成本的影响,这有助于管理人员安排企业收益的时间序列以便减少政治成本。

  (3) 实证会计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不同行业或企业在公认会计程序方面的差异。这将有助于预测债务契约的代理人成本是如何随着会计程序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反过来又促使信贷者和管理人员去制定可减少代理人成本并对双方都有益处的契约。

  (4) 实证会计研究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审计师更好地审计。如借助于实证会计研究,审计师可能预测到更多的会计(或交易)舞弊并且在报告收益接近于管理报酬方案或债务契约所规定的界限时加以审核,以降低审计风险。

  (5) 实证会计研究还可预测拟议中的会计准则将使企业负担多少成本。这有助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颁布准则之前就能预测各方面可能作出反应,以便对会计准则的合理性作出评判。

  2.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

  实证会计研究在具有明显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我们认为正确认识这些局限对于实证会计研究者尤其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局限有可能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将这些局限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类:

  (1) 第一类局限来自于实证会计研究运用的归纳推理本身。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相应地,实证会计研究把会计理论建立在大量会计观察的基础上,由于会计观察对象与范围的有限,有时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难以产生规范、系统的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务。另外,实证方法可能导致相当复杂的研究,而最后的研究结论常常出现重复等。这些不足之处正好是规范会计研究的长处。

  (2) 第二类局限来自于人们目前有限的认知水平。实证会计研究所采用的一些概念,如政治成本和契约成本等还无法进行明确的定义,并加以数量化,只能利用替代变量来表示。人们还不太清楚会计数据与契约成本和政治成本是存在的函数关系。通常假定的线性模型缺乏依据,比较武断。另外,大部分实证会计研究还限于某一时点的对比,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代表性也值得怀疑。

  (3) 第三类局限来处实证会计研究中大量运用的`统计学方法本身。众所周知,统计数以概率论为基础,假定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抽样方法采集数据时存在抽样误差;运用统计应运或统计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推断总体时存在推断误差(这就是为什么接受或拒绝原假设时只有1-a的置信度,而非100%的把握);而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统计模型与方法均有其理论假定,如许多模型的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当样本数据属来自问卷调查的非连续变量时则不能使用这些模型与方法,应该采用非参数检验。若未进行模型的适用性检验,就冒然使用,其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此外,许多实证会计研究中涉及到多因素(自变量)间的关系,而这些因素本身之间就可能存在相关性(又称共线性),如净资产规模、会计收益、固定痪产间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人们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很难辨别出单个的特定变量的影响。

  二、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展望

  1. 实证会计研究应用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从客观条件看:首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西方的经验表明,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繁荣同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又为实证会计研究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证券市场研究和行为会计研究将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界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均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得出合乎国情的结论。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的一些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其次,当前我国经济下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会计准则体系也在建立和不断出现,而不断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程序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业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企业的会计程序选择行为都急待研究。

  从主观条件看,实证会计研究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职业界的重视。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和运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都正逐步得到加强。

  2. 潜在的制约因素

  (1) 会计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现有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背景,其知识结构上的突出缺陷在于定量分析能力不高。因此,研究人员难以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数据,难以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对假设作出检验,这将极大地制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2) 实证会计研究所需数据的来源与质量受到限制。表现在: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不仅在量上受到调查成本的限制,在质上(代表性)也受到研究者对抽样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被调查者对敏感性问题回答的可信度的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很规范和成熟,有关的统计资料不齐全,口径不统一、前后期间的可比性较差;企业财务报表普遍存在较多的水分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 前景展望

  尽管如此,学术界和职业界就国内会计研究引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必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的国内会计理论研究应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充分发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在不同研究环节上的特色优势,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于证券市场的作用、股票定价模型、会计准则的合理性检验、企业的会计选择行为等重大会计问题,应用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检验,为改进和完善范研究、增强其合理性、有效性,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实际上,我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上述方面,在任何比较明确而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均可以应用,如有学者就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可以预料,实证会计研究必将在我国逐步兴旺繁荣起来。

会计实证论文8

  自从1968年Ball和Brown开实证会计研究(简称“实证研究”)之先河以来,实证研究迅速发展,并在西方会计学术界取得了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会计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逐渐增多,会计学术领域的权威刊物《会计研究》在1997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

  纵览国内的相关文章,其中不少对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批判观点,以显示规范研究方法并未落伍。但笔者认为,不少批判观点是建立在不了解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的,难免有谬误。本文专就此作些辩解。

  1.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方法并不像实证研究者标榜的那样客观,从假设的提出到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再到模型的选择,都包含着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客观地说,实证研究的许多步骤的确包含有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然而即使如此,实证研究方法仍然比其他方法更具客观性。理由有两点:首先,研究人员拒绝或者接受所提出的假设,完全取决于经验数据检验的结果,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如果其他研究人员认为已有的研究在某个环节上存在着主观偏差,可以针对这些偏差重新选择更合理的变量、收集更客观的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更客观、更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样能不断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所蕴含的归纳法,认为它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概率或偶然性。归纳法的缺陷其实早已为哲学家们所发现。波普尔所创立的证伪主义,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归纳法的缺陷。波普尔认为,从逻辑上看,无法通过反映单个现象的经验事实去证实某个全称命题。因为,即便是现实世界所有已观察到的经验事实都与该命题相一致,也很难保证未来不会产生不一致的经验事实(即异例或反例)。相反,只要有一个反例,即可证伪某一全称命题。正是这种逻辑上的不对称,使得证伪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知识应能经受得起证伪的考验。如果我们对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加以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实证研究实际上遵循了证伪的做法。研究人员一般先是将拟证明的命题作为备择假设,构建相应的逆命题作为零假设;然后通过经验数据证伪零假设,从而拒绝零假设,在此基础上接受备择假设(即拟证明的命题)。因此,实证研究在相当大程度上克服了归纳法的缺陷。

  3.有的文章批判实证方法可能导致相当复杂的研究,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却非常简单,甚至有些是众人皆知的常识。诚然,实证研究的确主要涉及一些较为单一的课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实证研究的价值。不一定是通篇大论“治国平天下”的文章才有价值,实证研究得出的一些虽小、但实实在在的结论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即使是验证常识,也未必就没有意义。因为人们的常识多来自于感觉,而有些经济现象是与人们的感觉相悖的。实证研究能够进一步增加常识的可靠性和普遍性,避免以偏概全,其价值是明显的。

  4.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过多地使用数学方法。诚然,有些实证研究论文,特别是国外的一些论文的确通篇充斥着符号、公式等,然而,数学及利用数学发展起来的模型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交流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学者之间交流思想的成本就会小得多。数学具有简洁严谨的优点,对长篇累牍的文字,用一两个公式、几步数学证明就能表述清楚,且不会产生歧义。只要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运用数学,以至增加了论文的复杂性,人们还是应该鼓励数学方法的运用,因为数学的确有助于研究的严谨化和科学化。目前国际上最被认可的论文类型是既有数学模型又有实证结果的论文。

  5.有的文章批判我国的实证研究没有以适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学理论和财务学理论为基础,往往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多数都是依靠推测来提出假设的。应该承认,这不仅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不因为实证研究进展不大而却步,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验证国外实证研究的结论,便会有助于我们检验国外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国内实际。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也能够揭示出我国与西方的差异之所在,从而为发展适合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和财务学理论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会计实证论文9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08.9.10选题

  22008.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08.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08.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09.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09.3.30论文定稿

  72009.5.15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xx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xx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xx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xx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xx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xx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xx年第9期。

会计实证论文10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本文试图在厘清实证会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提出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分别进行整合,形成实证会计研究与系统会计研究;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实证会计研究和系统会计研究。

  关键词:实证会计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相关概念

  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历史检验,需要厘清实证会计研究相关的实证、实证会计、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等概念,并以此作为探讨的理论前提。

  (一)实证

  实证是指实际证据。所谓实际是指现实的、确定的、有用的和积极的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证明事实的经查证属实的书证、物证、人证和视听资料等的依据。可见,实证需要证明事实的实际证据的取得是多渠道的,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只强调某种渠道取得的证据和某种形式的证据是不全面的。

  (二)实证会计

  研究者因其研究的内容不同,所使用实证会计的涵义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多种观点,主要包括:①实证会计体系论。②实证会计研究论。③实证会计理论论。实证会计是一个多义词,要视研究者研究实证会计的内容所应用实证会计的性质来确定其涵义。但需要指出:如把实证会计当作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研究,应在分支学科层面上确定其含

  义;在会计分支学科范围内,实证会计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知识体系。

  (三)实证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通常是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根据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和经济管理的需要确立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根据有关基本理论和制度背景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研究工作,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搜集资料,选取研究样本,开展调查;检验假设,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提出结论,分析研究结果,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四)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是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实证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它来自实证会计实践,又指导实证会计实践。实证会计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目前所称实证会计理论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的应用理论,除需要继续完善和体系化外,对于实证会计基础理论还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实证会计如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基础理论如实证会计的性质、特点、目标、原则、对象、内容、理论基础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五)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完成实证会计研究任务的手段、工具、方式、程序、途径和措施的总称。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以实证检验为特征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体系,不能把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局限为只

  是实证假设检验或数据分析。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

  会计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会计实证研究是一种检验会计理论的.有效途径。会计实证研究在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以事实为依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具有较强说服力,并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证实研究命题的理论假设是否正确,告诉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些什么”。会计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有时看似简单,但能显明地加深人们对某些现象的认识。对会计理论的证实,促进会计理论研究面向现实,加强了会计理论的科学性,更能发挥会计理论的作用。

  推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规律性、稳定性、规范性和层次性等。会计基础理论如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前提)、会计准则、会计系统、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会计控制等。实证会计研究虽然不能解决这些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但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增强会计预测功能。会计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信息或资料,考虑未来一定期间可能的变化,对未来一定时期目标的测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之一是要对未来的会计实务作出预测。实证会计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会计实务的预测。例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利用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预测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或预测收益、预测签订有利的契约、预测报酬方案、预测制定有效方案等。丰富会计研究方法,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引进实证会计研究并采用以实证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是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影响会计事物因素的假设,依据相关的实际证据,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研究结论。实证会计研究为原有会计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方法,增添了有效的研究手段,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有利于促进相关会计学科的建设。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由于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等有关原因致使实证会计研究存有局限,主要包括: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要求研究者有旗帜鲜明的价值取向,是为什么目标而进行实证会计研究。

  有失偏颇的基本理论指导。现行的实证会计研究一般采用西方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为指导,据以确定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理论假设、模型、数据、分析和结论。研究目标不明确。在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不少研究者并不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是为了学术探讨,或是为了学科建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水平,为了向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出建议,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这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研究定位不明确。

  经验实证绝对化。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及其理论假设,要求与现实世界的经验现象相对应,从而最终要以可观察的为经验所验证的事实来检验或证实。

  操作方法的局限性。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操作方法的局限性。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受实证主义的一些不良影响。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实证主义同样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强调经验性知识,否认理论的作用;强调感觉经验,否定抽象思维;强调经验实证,忽视其他实证;强调以事实建立科学,忽视科学知识的历史积累。实证主义的局限,对会计实证研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验知识,忽视理论指导;重视感觉经验,忽视理论认识;重视经验证实原则,忽视其他实证检验;重视实证会计建设,忽视创新会计学科研究。

会计实证论文11

  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实证方法为基础,其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和会计实务。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提出了这一理论的初步框架,并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证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①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式对会计信息效用的实证研究;②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会计在管制环境中作用的实证研究;③实证理论运用到个别案例的检验和评价。《实证会计理论》采用序时方式对有关研究文献加以组织,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资本市场。而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实证会计理论时,也是按西方的事项发生法序时地来研究。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确实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证会计理论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检验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有关资本市场的一切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上,因此市场是完美的,投资人不可能持续地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否则,市场是无效的。有效市场假说依据信息利用范围和信息利用成本,将有效资本市场分为弱式、次强式和强式三大类。有效市场的关键是“有效”二字,“有效”意味着有关信息广泛传播,所有的有关信息都已被(证券)价格所吸收。有效资本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①充分公平竞争,即在资本市场上不存在具有左右市场力量的经济主体,不存在内幕交易;②资金借贷无限制性,无论哪个经济主体都可以在市场利率水平上借贷所需资金;③以合理预期作为基础,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根据市场的资料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

  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最早是从验证资本市场效率出发的。1993年 ~ 1996年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确定达到弱式效率;1997年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已具备弱式效率,但尚未达到次强式效率。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我国资本市场1993年 ~ 1996年的无效性,引起了我国管理层的注意:1996年8月21日,修订后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颁布;1996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对操纵市场行为亮“红灯”;1996年12月16日,证交所对股票价格涨跌幅实行限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内幕交易。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的意义在于,人们对我国资本市场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来研究,以实证会计理论为契机,建设、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的研究诠释了资本市场运行机理

  有效市场假说蕴涵着信息竞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股价会有一定波动,但在有效市场里,经过市场预期报酬率调整的股票价格是对未来股票价值的正确估计。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提出来的:投资者是否投资取决于其对股票未来价值的判断,也就是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企业未来价值等于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而未来现金流入又取决于会计盈利。那么会计盈利与股价是否相关?要判断其间的相关性需要一个计量模型,即资本资产计价模型。

  我国学者从会计盈利这一重要会计信息入手,于1997年~1999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会计盈余数据在1996年以前基本上不具有因信息含量而导致的价格效应,但1996年披露的会计盈余数据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和价格效应。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正被注入一种基于资本本性的理性投资力量,即一方面以前过多的投机成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那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事物已造成日益强大的负面效应,加速暴露了原有体制的弊端,从而对证券监管和其他领域的经济改革形成了挑战。

  这一时期,投资者开始了解和关注企业的盈利状况,投资趋于理性。然而,上市公司提供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可靠性会正确引导投资行为,及时性会大量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上市公司经理人为操纵利润的动机和方法,也是很多学者们研究分析的课题。结果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规范的不科学。要解决规范性失真问题,惟有提高会计规范质量。1997年6月5日,财政部颁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其背景主要是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会计盈利;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但这两部法规的颁布仅仅是拉开对资本市场规范的序幕。

  三、会计选择的研究促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转向关注会计选择行为。早期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者在市场是有效的前提下,利用资本计价模型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微观领域)。但是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信息的使用者无需向信息的提供者付费,于是经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便“生产不足”,市场发生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宏观干预)。政府管制引出政府、股东和经理之间利益冲突,实证研究者在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基础上转而研究会计选择在管制环境中的问题。

  我国学者在1998年 ~ 20xx年间也将研究重心转移,试图从会计选择的角度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发生,指导会计理论的完善,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我国学者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选择中的利润操纵倾向:①盈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多报利润,而没有一例隐瞒利润;②亏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推迟确认损失并将损失集中于一个会计年度中予以确认;③净资产收益率在10% ~ 11%的区域中密集分布;④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近期发生的非主营业务利润;⑤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尽量选择减少费用确认的方法,如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款费用资本化等。

  鉴于此,我国管理层采纳了部分学者建议。如: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20xx年两度修改了上市公司配股资格中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限制性规定;加快出台具体会计准则,防止利润操纵行为发生。如:借款费用准则中明确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固定资产准则中扩大折旧计提范围、租赁准则中收益和费用的具体处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规定、债务重组准则中重组收益的处理、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保证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等。以上措施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正确引导资本市场的有效信息的供给,防止股市欺诈行为发生。总之,实证会计理论除了上述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定借鉴外,目前还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我国股权结构问题、经理人员激励机制问题、创业板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会计实证论文12

  销售差异分析这个方法是用来衡量各个因素对造成销售出现差异的影响程度。产品销售量分析:选择不同的产品,选择相应的时间,生成相应业绩分析数据。例如,某公司年度计划要求在第一季度销售4000件产品,售价为1元,售额为4000元。季度末却只销了3000个产品,而且售价仅为0.8元,销售额为2400元。实际比计划销售额少40%,差异为1600元。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是销售额下降和价格降低,问题是这两个因素对造成销售额差异的影响程度如何,从计算结果可知,造成销售额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实现销售量预定目标。微观销售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地区以及其他方面考察来分析未完成销售目标的原因。选择不同的片区,选择相应的时间,可对选中的片区生成业绩分析报告。如假设某公司在3个地区市场销售,销售目标分别为1500件、500件和20xx件,总数为4000件,而实际销售量分别是1400件、525件和1075件。三个地区市场完成的销售量与计划目标差距分别为7%、+5%、-46%。可见,地区市场差异是造成销售差距的主要原因。

  实证分析

  1.公司简介菖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机床、机器零部件加工、法兰制作。公司组织机构严密,经理层负责日常生产、销售,在全国较有名气,产品销往华北、华南地区,个别零部件远销海外。

  2.菖菖公司基本生产销售情况菖菖公司是一家制造业的企业,主要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机床零部件xa5012、xa502、xa602。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以甲、乙、丙来代称。在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产品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一般有三种指标来衡量即实物量、价值量、劳动量指标。所谓实物量指标是指用适合产品特征、性能并能够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计算的产量指标。他能够比较鲜明的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但是却不能综合反映整个企业的产量规模。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根据产品产量计量的指标,通常称为产值。劳动量指标是用小时表现的产品产量,一般用定额工时计算。

  3.产品品种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结构不仅影响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状况。因此,对产品品种的分析也是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产品品种计算实际产值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产品按计划产值计算,不计算超额部分;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产品,按实际产值计算,也就是不能用超产品种多完成的产值抵补未完成计划品种少完成的产值。下面将展开分析: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完成计划产量的品种数/列入考核对象的全部品种数品种计划完成程度=按不抵补原则计算的实际产量/计划总产量由以上模型套入相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分析期三种产品全都在考核对象之列,可以清楚的知道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哪个产品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哪个产品完成了计划任务。

  4.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销售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三阶段之一,是企业能够保证连续运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产品销售的分析也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就是通过对销售收入总额是否完成计划,以及对产品各个品种销售的分析来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不抵补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36250000/37350000≈97.1%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主要原因是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大幅超额完成计划,甲产品比计划增加540000元完成任务,超额2.4%;丙产品实际比计划增加了950000元完成计划,超额37.3%。总销售收入增加了390000元,比计划增加1.04个百分点。但按不抵补原则,企业的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为97.1%,仅差2.9%未完成计划,但没有影响销售业绩。

  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看企业在分析期内,虽然生产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完成,但是他的销售结果还是很好的。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进行更深一层的分析,可以找出使企业不能完成生产计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找出使企业最终能够在生产计划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却有着比较好的销售状况的真正原因。以上模型的应用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在未来避免走弯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整个模型不仅说明生产均衡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缩短各个产品的制造周期。由于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对于企业生产与销售最为重要的是针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如果采用均衡化、小批量的生产,企业就能够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幅度调整生产,降低产品的生产周期,以提高效益。

会计实证论文13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 1998年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98年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1998)模仿Ball and 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1996年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 1999年5月 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20xx年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20xx年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 6 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 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97年)、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xx)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会计实证论文14

  一、实验目的

  通过ERP手工沙盘模拟实验:

  1、认识和学习ERP系统及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身临其境的进行模拟操作,真正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增强个人应对风险的能力。

  2、培养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我们的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提高素养,加强未来就业实践的基础。

  3、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我们剥开经营理念的复杂外衣,直探经营本质;把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以切实的方式帮助广大同学体会深奥的商业思想,看到并触摸到企业运作的方式。

  4、可以强化我们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运用课本知识、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达到使我们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的目的,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内容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总裁CEO、生产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和财务总监的五个职位分工。我们组是A组,总共有八个成员,其中五位成员可以分别担任这五个职位。所以我们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向,通过讨论决定自己担任的职位,最后我选择了财务总监这一职位,而剩下还有三个人则是依次担任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和营销总监的助理。

  其次,每位小组成员要先看一下ERP手工沙盘模拟的规则,熟悉自己担任的职位所需要负责的区域范围,然后根据老师给予的八千万现金资产,模拟公司,通过小组共同讨论,制定企业运营的方针策略。

  最后,所有组员各司其职,共同合作,进行为期六年的企业运营。

  三、实验步骤

  1、小组成员开展新年度规划会议,通过发表各自的意见,讨论出

  企业运营的年度计划战略方针。

  2、提交广告费,参加订货会,争抢订单。这个步骤是整个模拟至关重要的一步,熟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就要求生产总监根据生产线的数量,预测产能,为营销总监的抢单作数据支持。然后营销总监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和公司的生产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并与财务总监沟通,确定广告费的支出。当广告费排名出来后,营销总监就可以根据手中的数据,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对公司最有利的产品订单。

  3、根据所抢的订单进行生产,然后交货。这个步骤是相对简单的,因为事先已经经过了周密的预测,所以采购总监直接根据订单,从财务总监那里拿资金下原材料,生产根据生产线能力进行有序的生产,订单完成后交货。

  4、生产规模的决策。这个步骤是由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共同完成的。营销总监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测出下一年的市场需求,生产总监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生产线的.总类(手工、半自动、全自动、柔性),生产线的数量,以及厂房使用。

  5、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营销总监分析市场,预测未来时间内,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的趋势,根据分析的结果,通过与财务总监的沟通,对不同市场(本地、国内、区域、国际、亚洲)和不同的产品(P1、P2、P3、P4)以及ISO9000和ISO14000认证做出不同的资金投入。

  6、资金的运作。这一步骤则主要是由财务总监负责。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经过财务总监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记录。财务总监在每年年初预测整年的资金状况,根据预测决定是否贷款、贷款总类、贴现、高利贷,以此保证流动资金的持续。

  7、财务报表的填写。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每个小组的企业运营状况都是通过报表来反映的。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总监不仅需要熟悉报表的填写方法,还需要具有快速的算术能力。一旦有一个数出错,那么资产合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就不会相等。而每个小组每运营完一年都要上交本小组的财务报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财务总监要认真、仔细的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表能够准确且按时上交。

  四、实验结果

  经过六年的手工沙盘模拟运营,我们小组总共买了三个厂房(两个大厂房和一个小厂房),而且厂房都是在最后一年通过贷款和贴现买下来的;建立了十一条生产线(三条全自动和8条手工线),其中有三条手工线和两条全自动线是前几年建的且都生产了产品,而另外五条手工线都是最后一年买下厂房后建立的,并没有用来生产产品,只是为了把现金用出去;借了五次短贷,分别为40,40,20,20,20;第三年和第五年借了两次长贷,分别为60,20;开拓了四个市场:本地、区域、国内和亚洲;研发了三种产品:P1、P2、P3,而P4开了两年因为资金不够就没有继续开发;认证了ISO9000资格。最后结果为:所有者权益57,分数159。这个分数在我们六个小组中是最低的,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有更高的分数,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是我们在最后一年的经营决策上出现了很大的误区。我们在贴现上花费了太多,导致我们的所有者权益无法上升,所有者权益太低了从而使分数上不去。

  五、实验分析、总结

  为期三天的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在充实忙碌中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这个过程中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经过本次实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企业运营的不易,特别是存在强大竞争市场的企业,存亡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作为财务总监,我觉得我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我没有提前熟悉ERP手工沙盘模拟的相关规则,导致我在运营无法快速准确的预测出整年的大概资金状况,从而使我们组的融资方案不够妥当。其次,我在对综合费用明细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等报表的填写过程中,算术能力不强,加上粗心,结果导致每次都平不了账,资产总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总是不等,因而又要倒回附录中检查哪里出错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最后,我总是不能在合理的时间提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在企业的模拟运营中没有充分发挥我财务总监的职能作用,从而使我们整个团队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虽然经过六年的企业运营,我们小组的最后得分和所有者权益在所有小组中是最低的,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小组是最差的。对我们来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很认真地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各司其职,对自己负债的领域有什么不懂都会虚心询问他人。在合作上面我们也比较协调,每个成员都能配合安排。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开始在经营策略上没有考虑全面,尤其在建生产线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到,导致后面生产能力不足。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的确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下个学期的ERP电子沙盘模拟实训充满期待。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们每个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实训的学分而已。在模拟的世界,老师可以让我们重新开始,可以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可是在现实中呢,我们没有重来的机会,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学会分工合作,作为一个团队,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团队是懒懒散散,互相不配合,那么团队合作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失败也将成为必然。

会计实证论文15

  1.制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2、海尔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3、我国乳品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研究

  4、传统零售业转型OO模式的财务战略分析

  5、京东商城的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

  6、XL公司盈利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7、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8、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

  9、A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10、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H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改进研究

  12、五粮液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1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4、透过财务报表的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15、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7、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18、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19、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研究

  20、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ND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1、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2、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24、基于ERP系统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5、自主品牌轿车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26、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27、“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28、“营改增”对国有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9、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物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31、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32、“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

  33、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4、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35、天能科技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36、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7、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38、阿里巴巴并购恒生电子的财务风险研究

  39、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40、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1、我国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研究

  4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问题研究

  43、华北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测量及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44、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4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46、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47、高校实施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

  48、由“獐子岛事件”看生物资产会计制度与审计

  49、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于哈佛分析框架

  50、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51、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5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53、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54、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

  55、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6、互联网金融下H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7、“营改增”对电力施工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

  58、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59、青岛海尔财务分析与研究

  60、G建安公司“营改增”的纳税筹划

  61、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2、“营改增”背景下A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研究

  63、我国中小餐饮企业成本控制探究

  64、基于“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6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66、“营改增”对BY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67、“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业减税效应研究

  68、作业成本法在快递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9、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70、“营改增”后HF物流企业税务筹划研究a

  71、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

  7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73、SY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研究

  74、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

  75、M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76、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77、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78、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79、南北车公司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80、A药业公司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81、M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82、HQ连锁超市存货成本控制研究

  83、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

  84、基于财务协同效应的苏宁并购案例分析

  85、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研究

  86、蒙牛乳业公司融资路径研究

  87、HD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研究

  88、基于哈佛分析框架比亚迪公司的财务分析与运用

  89、嘉汉林业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90、贵州茅台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91、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92、ERP系统在G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3、J医药公司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94、基于杜邦分析体系的YG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95、金风科技财务报表分析

  96、中国P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

  97、苏宁云商与国美电器财务报表比较研究

  98、B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99、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00、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会计实证论文优秀【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会计实证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实证论文07-16

会计实证论文06-03

会计实证论文15篇(合集)07-16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与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02-21

浅议实证会计研究02-21

中国实证会计的发展02-21

实证会计研究在中国02-21

实证会计:评价与展望02-21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02-21

实证会计的理论基础新探02-21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会计实证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实证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实证论文优秀【15篇】

会计实证论文1

  摘要: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因子分析模型来研究了财务风险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探讨了各个周期阶段如何受几个相对独立因子的支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属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主要因子不同且因子对变量的支配力度显著变化。这为调整风险控制手段,识别风险的主要环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财务风险;生命周期理论;因子分析;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公司本身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致力于完善现有的预警系统和探索研究更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目前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元线性评价模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和财务杠杆分析法等。但是上述评价模型与防范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

  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以因子分析模型为手段,找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序列,并确定风险发生的环节,从而为财务风险对策的制定提供对控制因素主次管理的依据,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修正分析结果,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财务风险分布的特点。

  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收回和利益分配四个方面。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产业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财务风险的四个方面在产业的不同阶段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

  处在引入期的产业,经营风险很高,是否被市场接受而达到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成为投资活动持续下去的动力,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措施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到了成长期,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减少,产业高速发展,平衡筹资规模和利益分配的两方面的矛盾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相互制约。成熟期阶段的经营风险趋于中等,市场比较稳定,现金流量比较容易预测,充分利用负债融资,可以取得明显的节税效果。所以企业一般会大量负债,因此资金回收风险和举债风险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衰退时期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属于瘦狗型产品,产品的营利性很不好,企业主要打算如何保本退市,以避免陷入资金陷阱,一般以预防为主,经营风险很小,企业若能把握市场需求信息,财务风险一般很小。

  三、实证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因子析模型和实证研究来确定产业不同周期阶段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与风险成因的相关性,便于找出各个风险评价指标对财务风险贡献的大小,通过风险指数的序列来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风险因素重点防范和控制。

  (一)因子分析模型描述。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主要用来提取一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实测指标中独立支配系统的独立因子,并以少数的这几个因子反应大部分信息。这种方法可以方面的找出评价系统的主要因素。因子载荷矩阵中有两个统计量十分重要,即变量的共同度和公因子方差贡献。共同度,反映了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影响;方差贡献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按照其排序大小,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要进行因子旋转,因子旋转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便于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从而可以赋予因子明显的实际含义。

  (二)样本数据及指标的选择。

  本文结合行业分析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的部分数据,采用销量增长率法判断法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90年代电子产品被看作是奢侈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销售增长率高,因此本文把这个阶段划分为引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面爆发,以更高的速度发展的同时,竞争趋近白炽化。扩张时期直到20xx年,市场显现成熟之气:市场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增长放缓;竞争手段产品线的扩张转移到核心业务的强化和品牌的提升。由此分析,本文分别统计了90年代初期,20xx年前和20xx年符合上述总体特征的样本数据,将其作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研究对象。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以能够突显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为标准,以达到体现风险与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关联性的研究目的。因此分别选取了三个阶段中包括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风险评价指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数据来源于金融界和深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及巨潮资讯。

  (三)模型的建立。

  因子载荷矩阵的列向量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并按照排序大小,它是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公共因子的工具,为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输出三个研究阶段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以作对比研究,表中数据为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

  四、结果分析。

  分析正交因子载荷系数矩阵表5可知:90年代初期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第一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是X14、X10、X13、X16,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59、0.943、0.911,这些变量主要反应的是成长能力方面的评价,故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成长因子;同理第二和第三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和偿债因子。由表分析成长期第一公因子的高载荷指标是X5、X7、X8,对应载荷值分别是0.870、0.902、0.902,故将它归类为盈利因子,从第二列的载荷系数归类主因子为偿债因子,从第三列归类因子为经营因子。采用相同的方法可归类成熟时期,即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前三个主要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经营因子和成长因子。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证实了风险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受不同主导因素的控制。通常产业发展被分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因此把四个阶段的财务报表数据输入因子分析系统,必然得出不同的因子序列。此模型与普通风险预警系统相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得出在一个阶段时期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还能够对比出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风险主要因素的转移和分布的轨迹和规律,为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企业采用同一评价尺度去度量各个时期的风险,造成盲目性。

  参考文献:

  [1]童丽珍.财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20xx(9)。

  [2]朱佳翔.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J].软科学,20xx(7)。

  [3]廖卫玲.如何筹划与规避公司财务风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xx(10)。

  [4]冉晓枫.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xx。

会计实证论文2

  一、 实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实证会计研究就是通过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寻找其发生的原因,以预测会计实务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它区别于规范会计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关注事物是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事物应该如何进行;不是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这些特征来源于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会计研究在80年代中期引起了我国会计学者的注意。迄今已成为我国会计学者广泛接受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青睐。我们可以把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时期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80年代末至1995年以前为理论介绍阶段,1995年至今属初步运用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少数以实证为研究方法的会计论文,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二、 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对比分析来看。1994年以来,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一般散见于我国的一些经济类报刊中。以全国最具权威性的会计学术期刊《会计研究》作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①从1994年至1998年,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从无到有,逐年增加,1998年已占论文总数的63.%。②实证会计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理论探讨发展为具体的运用。如1994年只有一些理论探讨文章,而1995年就出现实证研究的论文。③研究方法由调查性的文章转向1996年以我国资本市场为对象的实证会计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①论文数量偏少。如证券市场研究是实证会计最主要的领域,但这方面研究文章的数量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形成有政策影响的研究成果。②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的研究大都以统计表格为主,虽有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但普遍比较简单。

  2、从国内的横向对比分析来看。目前,实证会计研究与实证经济研究还存在一些差距。从1995年-1998年《会计研究》和《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章数量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两者都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实证经济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③实证会计研究的所用的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较实证经济研究明显低一些。因此实证会计研究的整体水平也较实证经济研究偏低。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同国外的情形一样,实证经济研究起步要比实证会计研究早,它已经形成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氛围。第二,两者存在着学科上的差异。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它要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政策主张,必须通过实证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它比会计更需要实证研究方法。第三,从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来看,实证经济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各种统计年鉴和公开数据,数据收集具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而实证会计研究的数据收集难度较大。第四,我国会计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通过系统的运行去获取经验数据,所以实证会计研究还有诸多的限制条件。

  三、 实证会计研究面临的难点

  1、研究体制方面:我国会计研究体制历来是影响会计研究水平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会计研究项目和渠道不仅没法与国外同行相比,也不能与国内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相比。即使有项目,其经费来源也极其有限,用于规范研究尚能维持,如用于实证会计研究则是杯水车薪。另外会计研究工作者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从事实证明实证研究实属“业余”,难以得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

  2、资料取得方面:实证会计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然而这些资料的取得却成为证实会计研究的一个难点。①从事资本市场研究的依据主要是各种报刊上公开的有关信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并不完善,使得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受到一定的局限。另外,许多真实情况难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出来,如上市公司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动机、经营管理层面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这就导致研究限于就数论事,表象的东西多,只能采取推测得出结论。②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关证券市场的完整的数据库,而通过报刊搜集资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可能挂一漏万。另外,资料的.时效性也存在问题。③取得从事企业行为研究的资料则更难。一方面没有一定的关系和门路不仅难以接近企业,即便勉强接近,也不能得到真实、充分的信息;另一方面,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形成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

  3、研究方法方面:①目前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系统介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书籍几乎是空白。这给实证会计研究带来困难。②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的研究同样也存在不少难点。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面谈更是难以安排,而且花费较高,研究资金个人很难承担。进行问卷调查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与被调查对象无一定关系,问卷回收率甚低,另外问卷的可信度也难以保证,使得研究结论的效果很差。

  4、研究内容方面: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大多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换成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由于忽视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且不说数学模型是否适用,就是一些变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结论的可信程度就值得怀疑。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经验与方法,也是我国会计学者面临的新课题。

  四、 加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广开研究渠道,力争更多项目。在我国科研体制的大环境一时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可从各方面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提供资助。①中国会计学会应多吸收会计实务界,包括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团体会员,增加经费,扩大对亟需的实证会计课题的资助。②中国证监会具有广泛的资金来源,而证券市场的许多会计问题又亟需进行实证研究,因此中国证监会可以提出重点课题公开招标,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可提供同样的机会。③由财政部出面,公开提倡在各级会计学会的领导下,由实务界与会计研究人员共同对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2、建立网上有偿查询的各种数据库,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资料。目前我国虽有一些民间机构在从事这项工作,但零散而势单力薄。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的研究机构建有一些数据库,但不能对外查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全面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的有偿服务。

  3、有选择性地介绍、出版国外实证会计研究的经典论文、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出版国内有关学者比较完善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为会计研究人员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五、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前景展望

  尽管在我国从事实证会计研究还有许多难点,成果也不大,问题还很多,但实证会计研究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会计研究的一大趋势,代表了会计研究的一种新生事物。它在发达国家30多年来经久不衰,并逐步形成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为使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也是大有前途的。

  1、证券市场研究方兴未艾。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存在着不成熟与不规范的一面。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其规范披露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极其重要,因此,亟需加以完善和规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资本市场也在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这两个方面就决定了实证会计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①现有的研究内容十分有限,许多研究领域尚水涉足,因此,这些处女地正等着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去开垦。②随着证券市场一些新的管理规定和会计规范的不断出台,上市公司会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加之一些经济业务超前于会计规范,必将带来许多新的会计现象。③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变量发生改变,已经得出 的结论随之不再适用,也亟待重新研究。

  2、会计准则研究行重道远。为了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就必须深入研究会计系统的运作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会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会计系统的运行效率等问题。如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到底有哪些?我国会计信息到底要注重相关性还是注重可靠性?应该建立怎样的会计准则体系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的效果如何?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作用如何?还需要制定哪些具体准则?等等。

  3、管理会计、审计研究前景广阔。①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具有极大潜力,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企业还需要哪些管理会计方法?如何解决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中碰到的问题?这些都为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②审计的实证研究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研究在我国也同样极具潜力。CPA直接接触企业会计实务,能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但由于从事注册会计师实务的人员忙于审计事务,很难抽出时间从事理论研究,而理论工作者又接触不到第一手资料,因此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会计实证论文3

  一、选题诫空

  空即虚也,甚至是空洞无物。实证会计论文的选题过空,犹如隔靴搔痒,如何阐扬真知灼见,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实证会计可称为“微观会计”,它研究微观企业层面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而中观和宏观层面选题乃经世济民之宏学,往往非会计研究者能力之所逮。会计研究者聚焦于微观专题研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多出落地成果。比如,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证会计选题,而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则超出了会计研究者的范围。实证会计论文选题如何诫空?要点有二,其一是选题要具体,其二是选题要新颖。例如,借鉴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遴选务实且具时代气息的实证会计专题,展开深入探索,为当下会计改革桴鼓助力。

  二、摘要诫泛

  泛,泛泛而谈之意。如上所述,实证会计选题是小微选题,它阐明的是具体现实问题,作为统御整篇文章的“摘要”,当然应当做到虚实结合,力诫泛泛而谈。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研究方法和研究贡献等,前三个部分写实,研究贡献侧重写虚。兹引《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一文[1]摘要示例如下。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xx-2014年沪深A股市场5 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献,为我国证券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三、引言诫硬

  硬即生硬无趣之意,生硬的引言降低了阅读者的兴趣,甚至使人不忍卒读,文章由此失去发表的机会,更遑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成功的实证会计论文的引言应该包括研究源起(背景)、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逻辑与研究贡献等内容。叙述时宜采用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方式,以吸引阅读者的兴趣,这就对实证会计论文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文学功底及对资政舆情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做到引言诫硬呢?本文提出两点,一是追求趣味性;二是追求重要性。比如,社会责任专题研究的引言叙述中,首先通过引入一个有关社会责任的社会热点话题,激发阅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引入入胜的引言叙述效果。

  四、综述诫杂

  杂,杂乱无章之意,实证会计论文的综述尤其强调诫杂。实证会计研究文献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综述让人不得要领,同时也暴露了写作者未能很好地梳理经典和前沿会计研究文献,所以又怎么能让人信服文章的研究贡献呢?关于诫杂,建议如下:一是把握经典文献;二是关注学术前沿;三是经典文献与前沿动态有机融合。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文献的综述不是简单堆积类似研究文献,应该是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解读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描述,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五、理论诫陈

  陈,陈词滥调之意。理论诫陈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的理论分析讲求推陈出新,力免落入俗套。理论分析是实证会计研究假设的逻辑演绎,陈词滥调即如无病呻吟,试问,陈词滥调之理论分析缘何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勉强为文当无研究贡献可言。所谓的理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理论的引用要恰如其分,可以从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总的原则,把学术界经典理论与时下学术前沿的新颖理论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公益性捐赠时,引入社会责任金字塔分层理论[2]与社会责任保险理论[3]等。

  六、计量诫拙

  拙即拙劣、笨拙的意思,计量诫拙,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数量分析的内核--高质量研究设计的问题。拙劣的.研究设计反映了文章的撰写人未能很好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文章的发现和结论很难经得起推敲。拙劣的研究设计,比如存在样本自选择或样本偏差时,却使用了OLS的估计方法,又如研究数据集为面板数据,设计应用的研究模型却是混合数据模式,而不是面板数据模型。计量诫拙要点包括:第一,强化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学习;第二,玩“转”统计分析软件,如Stata软件。

  七、结论诫晦

  晦是指晦暗、不明晰,结论诫晦意思是,撰写实证会计论文时要避免含混不清、根基不牢的研究结论。实证会计专题研究致力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会计问题,因此要求专题会计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研究结论是写作之大忌。为此,在撰写实证会计论文的研究结论时,务必做到:第一,字斟句酌,务求表达的清晰性。即力戒使用模糊不清、易致歧义的文词,务必给出明确的研究结论等;第二,坚持稳健性,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自己的经验发现进行再验证。众所周知,实证会计论文必须包括稳健性测试部分(比如,替换关键变量、删除特定样本、采用不同的模型等),且这一部分的结论应与主检验的结论保持一致。

  八、建议诫虚

  虚,虚与委蛇之意,建议诫虚,就是要规避虚无缥缈、虚与委蛇的大道理,所提出的会计研究建议应当非常务实,能解决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时,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撰写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赠的机制与体制,如立法等方面,使得慈善捐赠能落地生根,发挥捐赠法律、法规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2)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等。

  九、着录诫滥

  滥,是滥竽充数的意思,实证会计论文力诫引入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着录质量是专题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撰写人的学术水平。论文如何着录才能做到诫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权威性,要求着录中要有经典、有说服力的文献;二是相关性,即引用的文献要与撰写的内容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三是时效性,强调实证会计专题研究着录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政策热议;四是充足性,强调着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五是规范性,规范的文献着录反映了研究者勤勉、严谨、尽责的治学态度,能够增大论文发表的几率。

  十、文辞诫干

  干,干涩无味之意。文辞诫干就是要求,论文文采和质地要相得益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单独强调文采或质地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只有“文”和“质”兼备,两者平衡,两相和谐,文章才倍加有趣,读来心情愉悦。

  综上,实证会计论文写作中,若能谨遵以上“十诫”,并依照本文所阐述的十个相应规律进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则为文将不失趣味性和建设性,达到“小中见大”“知微见着”“可读性强”等良好效果,并增大所提政策建议被采纳、推广的机会,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想,径达实证会计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

会计实证论文4

  摘要:对于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权益资本与其他两种信贷资本及债券资本的有效配置无疑能给企业带来莫大的经济效益。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及其制度环境等均能对资本配置有重要影响,但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的影响研究一直不透彻,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此机制背景下,本文将重点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对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的微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本配置;制度环境;实证研究

  一、关于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理论的研究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挥过程中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滞后或失误等,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影响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信息问题与代理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会阻碍资本市场的运行,进而可能会影响资本配置。然而会计信息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两个问题,并能维持资本配置的正常运作。1.缓解信息的问题信息对于缓解信息有着重要作用,如: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双方信息的保密性与公平对称性,从而减少信息的失误及不对称性等,信息问题提高了对监管的要求,信息在维持信息公平公正的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2.解决代理问题信息对于解决代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在签订合同、董事会、信息媒介等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二)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影响的微观方面分析

  相关研究对其微观机制—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影响资本配置的出发点为两方面:解决信息问题与降低代理问题。将资本配置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资本配置出发,根据会计信息的基本原理,将繁多渠道划分为了简单的两种微观机制,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二、关于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权益资本是市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公司而言,它属于外部资金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作用

  会计信息能够解决权益资本配置中的问题,维持资本市场的运转,降低权益资本的成本,具体渠道如下:1.维护信息的公平公正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公司应建立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认为交易可按公允价值进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了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增加了交易需求,最终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有效降低。2.缓解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企业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估计,从而减少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相关报酬,进而能够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支出。3.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和降低投资者对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等,进而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影响渠道有多种,据我们之前分析的权益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与代理问题,可将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渠道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之后两种效应再通过具体的方式分别作用于信息与代理问题,从而起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其中会计信息通过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微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信息效应可能大于治理效应,从而发挥主导作用。

  (三)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配置的作用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市场文化程度层面还是法律环境层面抑或是金融发展层面,会计信息质量都对权益资本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市场文化在改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最终实证分析结果如下:经科学研究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的地区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低的地区;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大于低的地区;在法律环境高的地区也是大区低的地区的,因此可以得出,制度环境度会计信息的权益资本成本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关于会计信息与信贷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信贷融资是企业进行融资扩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与银行签订债务合约完成的。

  (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资的影响

  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是企业中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如降低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从而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地缓解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监督、约束企业行为,提高合约的执行力等渠道,来降低企业暂无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由之前提到的理论可得,可将影响债务成本的渠道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且其影响渠道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似。

  四、关于会计信息与债券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在债券资本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如果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债券资本就会越低,企业获利就越大。同权益资本与信贷资本一样,债券资本配置过程中将微观机制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信息效应占主导地位。总结本文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与三种资本配置的密切联系,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对完善市场改革或提供全面信息起到了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少真.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xx.

  [2]刘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xx.

会计实证论文5

  一、实证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和理财学是实证会计的基础。经济学对实证会计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方法上和思想上。在方法上,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数理统计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学家纷纷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数量模型研究成为当代经济研究的主流学派。

  在思想上,经济理论对实证会计起着理论支撑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后,实证会计进人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这主要是建立在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假设基础之上。这些都是以经济理论尤其是企业理论为基础的。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两种:

  1、企业理论。1937年Coase的著作《企业的性质》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该文指出,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Coase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不仅为企业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今后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代理理论兴起。Jensen和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的总和。这时经理会借助自我约束和监督契约的签定来降低代理成本。财务报告的一项功能是约束管理者,便其从股东利益出发。在早期选择实证会计中,往往借助于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假设经理有机会主义倾向,其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使其预期效用最大化。通常使用债务契约和报酬契约、政治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会计选择。

  尽管代理成本及与政治过程相联系的代理、信息和其他契约成本形成了经验性会计研究的三大假设(即分红假设、负债权益比率假设、政治成本假设),但许多契约也可能解释组织选择(包括会计选择),使得人们采用契约成本概念。在契约理论中,企业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契约成本产生于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治过程交易。它包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协商成本和破产成本。企业要减少这些契约相联系的成本。企业中的契约大都与会计变量有关,会计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契约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契约订立和监督是建立在各契约方所接受的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

  契约成本的存在对企业组织和会计选择模型都很重要。可以说,没有契约成本就没有会计存在。契约成本的相对大小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Alchain认为,不同制度的竞争导致最有效地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形式存在下来。Fama和Jensen认为,组织形式——可供选择的契约结构因其决策体系和权益而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生存是因为契约成本的优势。会计方法影响企业的组织成本,因而保留下来的会计方法是类似经济均衡的结果。实证会计理论中,认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减少契约成本,从而将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联系起来。

  2、公共选择理论与管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由Buchanan提出的。这种理论以传统经济学假设(即所有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策决策行为、民众公共选择行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根据人们是在经济市场还是在政治市场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人类决定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如果由个人来表示他对某种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个人会隐瞒自己的偏好,慌报自己愿意支付的意愿,以便从他人的支出或生产中得到好处。公共物品不能像私人物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供给,而必须通过集体选择来决定其生产和供给。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佯在搭便车现象,因而企业就不愿过多披露其信息,政府必须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必要的规范。将会计信息当作一种公共物品,就可以对其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应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

会计实证论文6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下仅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和一些建议,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近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目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实证会计研究,使我国的读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早期的讨论对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为人先的会计学者首先开始了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尝试,他们带动了一批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便研究人数逐步增加,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实证研究的成果出现,虽然这些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己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前进的步伐和广阔的前景;第三,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培训的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这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笔宝贵财产,虽然在目前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还显得稚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他们将成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力军,假以时日他们中或许会有大家出现;第四,目前的实证会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与实证会计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财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和软件、数据库建设等,这些都预示着我们这一代人要为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打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1.实证会计研究的本质。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规范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 “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如果你舅、一条河,实证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以前人们是摆渡过去的,而规范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应该从桥梁上过去,还是摆渡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证会计研究更重视科学性,规范会计研究更重视哲学性。

  2.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原因。

  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瓦茨 (Ross L. Watts)和齐默尔曼 (Jerold L. Zimmerman)认为主要是需求推动的,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1)信息需求,公司的许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做出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需要了解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2)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解释各种会计程序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实证会计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3)政策需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为了一定的目标不断进行涛说,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实证会计研究也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有时研究人员并不是有意为他们提供证据的,却被他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需求没有美国那么强烈。在信息需求方面,我国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本身就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是利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研究成果了;在教学需求方面,采用了实证会计研究成果教学的院校和教师还只是极少数,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我国在制订政策过程中的游说还很少,争论的各方也没有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求,比如说学者们对学术成果的追求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近年来在实证会计研究的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证券市场的发展、数据的丰富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降低了研究成本,尤其是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更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由供给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需求推动的。

  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态度。

  虽然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但人们仍然不停地间:实证会计研究到底有没有用?我们猜想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证会计研究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没有贡献。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贡献的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实证成果对理论和实务是有直接贡献的,但大多数实证成果不能直接作用于理论或实务,而只是有间接的贡献。一项研究 (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好比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只是一块砖,有些砖会被埋在墙里面,好像没有作用,但如果整堵墙可以撑起高楼大厦,那么我们就认为每一块砖都是有贡献的。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论和实务也是有贡献的。我们相信 “真理”是存在的,但我们并不知道 “真理”在哪里,“真理”到底哪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进步,在向前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实证会计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我们用这样的数据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实证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很困难的。实证文章应该允许批评,批评若能针对实证的过程 (包括结论的解释),而不是以自己的逻辑对结论进行评价,则有助于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它说明一个理论只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实证会计研究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我们注意到人们对研究态度和数学方法两方面的批评较多,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依靠数据来说话的,但研究的选题、方法和结论往往也会受到研究态度的影响,一个严谨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会更可信。研究结论不仅要让别人相信,而且要让自己相信,后者是一个比前者更难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实证过程中,先经过了多次试验才找到最终的结果,而只对外报告最终结果,别人只看到最终结果当然容易相信,只有这些学者自己才知道选择这个模型只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结果罢了。规范的实证会计研究过程是先提出假设,再收集数据进行检验,而有些学者经常是先收集数据进行检验,再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已经违背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初衷。个别学者不端正的学术态度只是他的个人问题,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术界,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这样的学者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研究结论。人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另一个批评是数学方法太过复杂,在做数字游戏,这在美国也许比较突出,我国大多数实证会计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很简单,不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但这也提醒我们,数学方法是否简洁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可接受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4.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

  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也称为经验会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实验室实验 (laboratory experiments)、实地试验 (field ecperiments)、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 (field studies or case studies)、调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和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所研究的领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各个方面。但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survey research)多指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主要涉及关于财务会计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审计的研究。另一个相关的概念(positive accounting research)只是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小得多,主要研究经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方法论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少,但方法论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动手才能够掌握,而不能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但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无疑对研究者是有帮助的。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主要参考己有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但这些文献只能教研究者们怎么做,而不能教会研究者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对于一项深入的研究来说,仅仅知道怎么做 (how)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why),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再向前走。目前,我国还很缺少在方法论上对研究者们的指导。

会计实证论文7

  一、 对实证会计研究的评价

  1. 实证会研究的贡献

  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会计和审计实务卓有成效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证会计研究为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提供了预测企业据以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和程序的有益模型。运用这一理论,投资者或财务分析师就不会把资产负债和收益数据视为对企业价值及其变化的无偏估计。相反,他们能认识到契约和政策活动对收益和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的影响。例如,管理人员对可增加或减少收益的会计程序的选择取决于现存的管理报酬和债务契约,利用对契约的了解,财务分析师便可据以调整会计报告的数据,如可根据管理当局在计算现金流量估计数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来相应地调整收益数字。这有助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更好地预测未上市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

  (2) 实证会计研究表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可利用不同企业在会计政策和程序选择上的差异来预测收益。例如:在缺乏任何管理报酬或债务契约的情况下,企业对政府管制很敏感,获利丰厚的企业常常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程序,以避免可能因收益增加引起的政府进一步的管制(如增加税收或限制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产品定价等)。此外,实证会计研究能够预测报告收益和企业规模等其它会计数据对政治成本的影响,这有助于管理人员安排企业收益的时间序列以便减少政治成本。

  (3) 实证会计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不同行业或企业在公认会计程序方面的差异。这将有助于预测债务契约的代理人成本是如何随着会计程序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反过来又促使信贷者和管理人员去制定可减少代理人成本并对双方都有益处的契约。

  (4) 实证会计研究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审计师更好地审计。如借助于实证会计研究,审计师可能预测到更多的会计(或交易)舞弊并且在报告收益接近于管理报酬方案或债务契约所规定的界限时加以审核,以降低审计风险。

  (5) 实证会计研究还可预测拟议中的会计准则将使企业负担多少成本。这有助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颁布准则之前就能预测各方面可能作出反应,以便对会计准则的合理性作出评判。

  2.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

  实证会计研究在具有明显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我们认为正确认识这些局限对于实证会计研究者尤其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局限有可能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将这些局限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类:

  (1) 第一类局限来自于实证会计研究运用的归纳推理本身。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相应地,实证会计研究把会计理论建立在大量会计观察的基础上,由于会计观察对象与范围的有限,有时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难以产生规范、系统的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务。另外,实证方法可能导致相当复杂的研究,而最后的研究结论常常出现重复等。这些不足之处正好是规范会计研究的长处。

  (2) 第二类局限来自于人们目前有限的认知水平。实证会计研究所采用的一些概念,如政治成本和契约成本等还无法进行明确的定义,并加以数量化,只能利用替代变量来表示。人们还不太清楚会计数据与契约成本和政治成本是存在的函数关系。通常假定的线性模型缺乏依据,比较武断。另外,大部分实证会计研究还限于某一时点的对比,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代表性也值得怀疑。

  (3) 第三类局限来处实证会计研究中大量运用的`统计学方法本身。众所周知,统计数以概率论为基础,假定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抽样方法采集数据时存在抽样误差;运用统计应运或统计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推断总体时存在推断误差(这就是为什么接受或拒绝原假设时只有1-a的置信度,而非100%的把握);而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统计模型与方法均有其理论假定,如许多模型的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当样本数据属来自问卷调查的非连续变量时则不能使用这些模型与方法,应该采用非参数检验。若未进行模型的适用性检验,就冒然使用,其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此外,许多实证会计研究中涉及到多因素(自变量)间的关系,而这些因素本身之间就可能存在相关性(又称共线性),如净资产规模、会计收益、固定痪产间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人们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很难辨别出单个的特定变量的影响。

  二、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展望

  1. 实证会计研究应用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从客观条件看:首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西方的经验表明,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繁荣同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又为实证会计研究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证券市场研究和行为会计研究将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界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均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得出合乎国情的结论。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的一些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其次,当前我国经济下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会计准则体系也在建立和不断出现,而不断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程序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业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企业的会计程序选择行为都急待研究。

  从主观条件看,实证会计研究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职业界的重视。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和运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都正逐步得到加强。

  2. 潜在的制约因素

  (1) 会计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现有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背景,其知识结构上的突出缺陷在于定量分析能力不高。因此,研究人员难以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数据,难以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对假设作出检验,这将极大地制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2) 实证会计研究所需数据的来源与质量受到限制。表现在: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不仅在量上受到调查成本的限制,在质上(代表性)也受到研究者对抽样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被调查者对敏感性问题回答的可信度的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很规范和成熟,有关的统计资料不齐全,口径不统一、前后期间的可比性较差;企业财务报表普遍存在较多的水分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 前景展望

  尽管如此,学术界和职业界就国内会计研究引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必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的国内会计理论研究应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充分发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在不同研究环节上的特色优势,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于证券市场的作用、股票定价模型、会计准则的合理性检验、企业的会计选择行为等重大会计问题,应用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检验,为改进和完善范研究、增强其合理性、有效性,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实际上,我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上述方面,在任何比较明确而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均可以应用,如有学者就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可以预料,实证会计研究必将在我国逐步兴旺繁荣起来。

会计实证论文8

  自从1968年Ball和Brown开实证会计研究(简称“实证研究”)之先河以来,实证研究迅速发展,并在西方会计学术界取得了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会计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逐渐增多,会计学术领域的权威刊物《会计研究》在1997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

  纵览国内的相关文章,其中不少对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批判观点,以显示规范研究方法并未落伍。但笔者认为,不少批判观点是建立在不了解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的,难免有谬误。本文专就此作些辩解。

  1.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方法并不像实证研究者标榜的那样客观,从假设的提出到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再到模型的选择,都包含着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客观地说,实证研究的许多步骤的确包含有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然而即使如此,实证研究方法仍然比其他方法更具客观性。理由有两点:首先,研究人员拒绝或者接受所提出的假设,完全取决于经验数据检验的结果,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如果其他研究人员认为已有的研究在某个环节上存在着主观偏差,可以针对这些偏差重新选择更合理的变量、收集更客观的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更客观、更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样能不断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所蕴含的归纳法,认为它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概率或偶然性。归纳法的缺陷其实早已为哲学家们所发现。波普尔所创立的证伪主义,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归纳法的缺陷。波普尔认为,从逻辑上看,无法通过反映单个现象的经验事实去证实某个全称命题。因为,即便是现实世界所有已观察到的经验事实都与该命题相一致,也很难保证未来不会产生不一致的经验事实(即异例或反例)。相反,只要有一个反例,即可证伪某一全称命题。正是这种逻辑上的不对称,使得证伪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知识应能经受得起证伪的考验。如果我们对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加以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实证研究实际上遵循了证伪的做法。研究人员一般先是将拟证明的命题作为备择假设,构建相应的逆命题作为零假设;然后通过经验数据证伪零假设,从而拒绝零假设,在此基础上接受备择假设(即拟证明的命题)。因此,实证研究在相当大程度上克服了归纳法的缺陷。

  3.有的文章批判实证方法可能导致相当复杂的研究,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却非常简单,甚至有些是众人皆知的常识。诚然,实证研究的确主要涉及一些较为单一的课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实证研究的价值。不一定是通篇大论“治国平天下”的文章才有价值,实证研究得出的一些虽小、但实实在在的结论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即使是验证常识,也未必就没有意义。因为人们的常识多来自于感觉,而有些经济现象是与人们的感觉相悖的。实证研究能够进一步增加常识的可靠性和普遍性,避免以偏概全,其价值是明显的。

  4.有的文章批判实证研究过多地使用数学方法。诚然,有些实证研究论文,特别是国外的一些论文的确通篇充斥着符号、公式等,然而,数学及利用数学发展起来的模型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交流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学者之间交流思想的成本就会小得多。数学具有简洁严谨的优点,对长篇累牍的文字,用一两个公式、几步数学证明就能表述清楚,且不会产生歧义。只要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运用数学,以至增加了论文的复杂性,人们还是应该鼓励数学方法的运用,因为数学的确有助于研究的严谨化和科学化。目前国际上最被认可的论文类型是既有数学模型又有实证结果的论文。

  5.有的文章批判我国的实证研究没有以适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学理论和财务学理论为基础,往往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多数都是依靠推测来提出假设的。应该承认,这不仅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不因为实证研究进展不大而却步,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验证国外实证研究的结论,便会有助于我们检验国外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国内实际。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也能够揭示出我国与西方的差异之所在,从而为发展适合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和财务学理论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会计实证论文9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08.9.10选题

  22008.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08.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08.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09.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09.3.30论文定稿

  72009.5.15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xx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xx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xx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xx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xx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xx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xx年第9期。

会计实证论文10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本文试图在厘清实证会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提出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分别进行整合,形成实证会计研究与系统会计研究;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实证会计研究和系统会计研究。

  关键词:实证会计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相关概念

  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历史检验,需要厘清实证会计研究相关的实证、实证会计、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等概念,并以此作为探讨的理论前提。

  (一)实证

  实证是指实际证据。所谓实际是指现实的、确定的、有用的和积极的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证明事实的经查证属实的书证、物证、人证和视听资料等的依据。可见,实证需要证明事实的实际证据的取得是多渠道的,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只强调某种渠道取得的证据和某种形式的证据是不全面的。

  (二)实证会计

  研究者因其研究的内容不同,所使用实证会计的涵义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多种观点,主要包括:①实证会计体系论。②实证会计研究论。③实证会计理论论。实证会计是一个多义词,要视研究者研究实证会计的内容所应用实证会计的性质来确定其涵义。但需要指出:如把实证会计当作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研究,应在分支学科层面上确定其含

  义;在会计分支学科范围内,实证会计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知识体系。

  (三)实证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通常是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根据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和经济管理的需要确立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根据有关基本理论和制度背景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研究工作,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搜集资料,选取研究样本,开展调查;检验假设,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提出结论,分析研究结果,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四)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是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实证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它来自实证会计实践,又指导实证会计实践。实证会计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目前所称实证会计理论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的应用理论,除需要继续完善和体系化外,对于实证会计基础理论还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实证会计如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基础理论如实证会计的性质、特点、目标、原则、对象、内容、理论基础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五)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完成实证会计研究任务的手段、工具、方式、程序、途径和措施的总称。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以实证检验为特征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体系,不能把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局限为只

  是实证假设检验或数据分析。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

  会计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会计实证研究是一种检验会计理论的.有效途径。会计实证研究在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以事实为依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具有较强说服力,并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证实研究命题的理论假设是否正确,告诉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些什么”。会计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有时看似简单,但能显明地加深人们对某些现象的认识。对会计理论的证实,促进会计理论研究面向现实,加强了会计理论的科学性,更能发挥会计理论的作用。

  推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规律性、稳定性、规范性和层次性等。会计基础理论如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前提)、会计准则、会计系统、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会计控制等。实证会计研究虽然不能解决这些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但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增强会计预测功能。会计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信息或资料,考虑未来一定期间可能的变化,对未来一定时期目标的测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之一是要对未来的会计实务作出预测。实证会计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会计实务的预测。例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利用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预测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或预测收益、预测签订有利的契约、预测报酬方案、预测制定有效方案等。丰富会计研究方法,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引进实证会计研究并采用以实证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是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影响会计事物因素的假设,依据相关的实际证据,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研究结论。实证会计研究为原有会计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方法,增添了有效的研究手段,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有利于促进相关会计学科的建设。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由于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等有关原因致使实证会计研究存有局限,主要包括: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要求研究者有旗帜鲜明的价值取向,是为什么目标而进行实证会计研究。

  有失偏颇的基本理论指导。现行的实证会计研究一般采用西方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为指导,据以确定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理论假设、模型、数据、分析和结论。研究目标不明确。在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不少研究者并不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是为了学术探讨,或是为了学科建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水平,为了向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出建议,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这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研究定位不明确。

  经验实证绝对化。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及其理论假设,要求与现实世界的经验现象相对应,从而最终要以可观察的为经验所验证的事实来检验或证实。

  操作方法的局限性。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操作方法的局限性。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受实证主义的一些不良影响。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实证主义同样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强调经验性知识,否认理论的作用;强调感觉经验,否定抽象思维;强调经验实证,忽视其他实证;强调以事实建立科学,忽视科学知识的历史积累。实证主义的局限,对会计实证研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验知识,忽视理论指导;重视感觉经验,忽视理论认识;重视经验证实原则,忽视其他实证检验;重视实证会计建设,忽视创新会计学科研究。

会计实证论文11

  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实证方法为基础,其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和会计实务。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提出了这一理论的初步框架,并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证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①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式对会计信息效用的实证研究;②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会计在管制环境中作用的实证研究;③实证理论运用到个别案例的检验和评价。《实证会计理论》采用序时方式对有关研究文献加以组织,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资本市场。而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实证会计理论时,也是按西方的事项发生法序时地来研究。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确实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证会计理论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检验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有关资本市场的一切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上,因此市场是完美的,投资人不可能持续地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否则,市场是无效的。有效市场假说依据信息利用范围和信息利用成本,将有效资本市场分为弱式、次强式和强式三大类。有效市场的关键是“有效”二字,“有效”意味着有关信息广泛传播,所有的有关信息都已被(证券)价格所吸收。有效资本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①充分公平竞争,即在资本市场上不存在具有左右市场力量的经济主体,不存在内幕交易;②资金借贷无限制性,无论哪个经济主体都可以在市场利率水平上借贷所需资金;③以合理预期作为基础,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根据市场的资料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

  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最早是从验证资本市场效率出发的。1993年 ~ 1996年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确定达到弱式效率;1997年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已具备弱式效率,但尚未达到次强式效率。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我国资本市场1993年 ~ 1996年的无效性,引起了我国管理层的注意:1996年8月21日,修订后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颁布;1996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对操纵市场行为亮“红灯”;1996年12月16日,证交所对股票价格涨跌幅实行限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内幕交易。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的意义在于,人们对我国资本市场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来研究,以实证会计理论为契机,建设、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的研究诠释了资本市场运行机理

  有效市场假说蕴涵着信息竞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股价会有一定波动,但在有效市场里,经过市场预期报酬率调整的股票价格是对未来股票价值的正确估计。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提出来的:投资者是否投资取决于其对股票未来价值的判断,也就是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企业未来价值等于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而未来现金流入又取决于会计盈利。那么会计盈利与股价是否相关?要判断其间的相关性需要一个计量模型,即资本资产计价模型。

  我国学者从会计盈利这一重要会计信息入手,于1997年~1999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会计盈余数据在1996年以前基本上不具有因信息含量而导致的价格效应,但1996年披露的会计盈余数据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和价格效应。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正被注入一种基于资本本性的理性投资力量,即一方面以前过多的投机成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那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事物已造成日益强大的负面效应,加速暴露了原有体制的弊端,从而对证券监管和其他领域的经济改革形成了挑战。

  这一时期,投资者开始了解和关注企业的盈利状况,投资趋于理性。然而,上市公司提供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可靠性会正确引导投资行为,及时性会大量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上市公司经理人为操纵利润的动机和方法,也是很多学者们研究分析的课题。结果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规范的不科学。要解决规范性失真问题,惟有提高会计规范质量。1997年6月5日,财政部颁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其背景主要是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会计盈利;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但这两部法规的颁布仅仅是拉开对资本市场规范的序幕。

  三、会计选择的研究促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转向关注会计选择行为。早期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者在市场是有效的前提下,利用资本计价模型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微观领域)。但是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信息的使用者无需向信息的提供者付费,于是经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便“生产不足”,市场发生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宏观干预)。政府管制引出政府、股东和经理之间利益冲突,实证研究者在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基础上转而研究会计选择在管制环境中的问题。

  我国学者在1998年 ~ 20xx年间也将研究重心转移,试图从会计选择的角度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发生,指导会计理论的完善,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我国学者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选择中的利润操纵倾向:①盈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多报利润,而没有一例隐瞒利润;②亏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推迟确认损失并将损失集中于一个会计年度中予以确认;③净资产收益率在10% ~ 11%的区域中密集分布;④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近期发生的非主营业务利润;⑤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尽量选择减少费用确认的方法,如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款费用资本化等。

  鉴于此,我国管理层采纳了部分学者建议。如: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20xx年两度修改了上市公司配股资格中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限制性规定;加快出台具体会计准则,防止利润操纵行为发生。如:借款费用准则中明确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固定资产准则中扩大折旧计提范围、租赁准则中收益和费用的具体处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规定、债务重组准则中重组收益的处理、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保证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等。以上措施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正确引导资本市场的有效信息的供给,防止股市欺诈行为发生。总之,实证会计理论除了上述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定借鉴外,目前还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我国股权结构问题、经理人员激励机制问题、创业板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会计实证论文12

  销售差异分析这个方法是用来衡量各个因素对造成销售出现差异的影响程度。产品销售量分析:选择不同的产品,选择相应的时间,生成相应业绩分析数据。例如,某公司年度计划要求在第一季度销售4000件产品,售价为1元,售额为4000元。季度末却只销了3000个产品,而且售价仅为0.8元,销售额为2400元。实际比计划销售额少40%,差异为1600元。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是销售额下降和价格降低,问题是这两个因素对造成销售额差异的影响程度如何,从计算结果可知,造成销售额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实现销售量预定目标。微观销售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地区以及其他方面考察来分析未完成销售目标的原因。选择不同的片区,选择相应的时间,可对选中的片区生成业绩分析报告。如假设某公司在3个地区市场销售,销售目标分别为1500件、500件和20xx件,总数为4000件,而实际销售量分别是1400件、525件和1075件。三个地区市场完成的销售量与计划目标差距分别为7%、+5%、-46%。可见,地区市场差异是造成销售差距的主要原因。

  实证分析

  1.公司简介菖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机床、机器零部件加工、法兰制作。公司组织机构严密,经理层负责日常生产、销售,在全国较有名气,产品销往华北、华南地区,个别零部件远销海外。

  2.菖菖公司基本生产销售情况菖菖公司是一家制造业的企业,主要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机床零部件xa5012、xa502、xa602。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以甲、乙、丙来代称。在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产品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一般有三种指标来衡量即实物量、价值量、劳动量指标。所谓实物量指标是指用适合产品特征、性能并能够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计算的产量指标。他能够比较鲜明的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但是却不能综合反映整个企业的产量规模。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根据产品产量计量的指标,通常称为产值。劳动量指标是用小时表现的产品产量,一般用定额工时计算。

  3.产品品种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结构不仅影响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状况。因此,对产品品种的分析也是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产品品种计算实际产值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产品按计划产值计算,不计算超额部分;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产品,按实际产值计算,也就是不能用超产品种多完成的产值抵补未完成计划品种少完成的产值。下面将展开分析: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完成计划产量的品种数/列入考核对象的全部品种数品种计划完成程度=按不抵补原则计算的实际产量/计划总产量由以上模型套入相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分析期三种产品全都在考核对象之列,可以清楚的知道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哪个产品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哪个产品完成了计划任务。

  4.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销售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三阶段之一,是企业能够保证连续运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产品销售的分析也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就是通过对销售收入总额是否完成计划,以及对产品各个品种销售的分析来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不抵补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36250000/37350000≈97.1%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主要原因是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大幅超额完成计划,甲产品比计划增加540000元完成任务,超额2.4%;丙产品实际比计划增加了950000元完成计划,超额37.3%。总销售收入增加了390000元,比计划增加1.04个百分点。但按不抵补原则,企业的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为97.1%,仅差2.9%未完成计划,但没有影响销售业绩。

  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看企业在分析期内,虽然生产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完成,但是他的销售结果还是很好的。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进行更深一层的分析,可以找出使企业不能完成生产计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找出使企业最终能够在生产计划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却有着比较好的销售状况的真正原因。以上模型的应用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在未来避免走弯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整个模型不仅说明生产均衡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缩短各个产品的制造周期。由于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对于企业生产与销售最为重要的是针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如果采用均衡化、小批量的生产,企业就能够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幅度调整生产,降低产品的生产周期,以提高效益。

会计实证论文13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 1998年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98年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1998)模仿Ball and 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1996年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 1999年5月 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20xx年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20xx年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 6 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 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97年)、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xx)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会计实证论文14

  一、实验目的

  通过ERP手工沙盘模拟实验:

  1、认识和学习ERP系统及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身临其境的进行模拟操作,真正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增强个人应对风险的能力。

  2、培养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我们的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提高素养,加强未来就业实践的基础。

  3、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我们剥开经营理念的复杂外衣,直探经营本质;把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以切实的方式帮助广大同学体会深奥的商业思想,看到并触摸到企业运作的方式。

  4、可以强化我们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运用课本知识、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达到使我们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的目的,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内容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总裁CEO、生产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和财务总监的五个职位分工。我们组是A组,总共有八个成员,其中五位成员可以分别担任这五个职位。所以我们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向,通过讨论决定自己担任的职位,最后我选择了财务总监这一职位,而剩下还有三个人则是依次担任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和营销总监的助理。

  其次,每位小组成员要先看一下ERP手工沙盘模拟的规则,熟悉自己担任的职位所需要负责的区域范围,然后根据老师给予的八千万现金资产,模拟公司,通过小组共同讨论,制定企业运营的方针策略。

  最后,所有组员各司其职,共同合作,进行为期六年的企业运营。

  三、实验步骤

  1、小组成员开展新年度规划会议,通过发表各自的意见,讨论出

  企业运营的年度计划战略方针。

  2、提交广告费,参加订货会,争抢订单。这个步骤是整个模拟至关重要的一步,熟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就要求生产总监根据生产线的数量,预测产能,为营销总监的抢单作数据支持。然后营销总监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和公司的生产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并与财务总监沟通,确定广告费的支出。当广告费排名出来后,营销总监就可以根据手中的数据,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对公司最有利的产品订单。

  3、根据所抢的订单进行生产,然后交货。这个步骤是相对简单的,因为事先已经经过了周密的预测,所以采购总监直接根据订单,从财务总监那里拿资金下原材料,生产根据生产线能力进行有序的生产,订单完成后交货。

  4、生产规模的决策。这个步骤是由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共同完成的。营销总监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测出下一年的市场需求,生产总监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生产线的.总类(手工、半自动、全自动、柔性),生产线的数量,以及厂房使用。

  5、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营销总监分析市场,预测未来时间内,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的趋势,根据分析的结果,通过与财务总监的沟通,对不同市场(本地、国内、区域、国际、亚洲)和不同的产品(P1、P2、P3、P4)以及ISO9000和ISO14000认证做出不同的资金投入。

  6、资金的运作。这一步骤则主要是由财务总监负责。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经过财务总监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记录。财务总监在每年年初预测整年的资金状况,根据预测决定是否贷款、贷款总类、贴现、高利贷,以此保证流动资金的持续。

  7、财务报表的填写。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每个小组的企业运营状况都是通过报表来反映的。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总监不仅需要熟悉报表的填写方法,还需要具有快速的算术能力。一旦有一个数出错,那么资产合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就不会相等。而每个小组每运营完一年都要上交本小组的财务报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财务总监要认真、仔细的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表能够准确且按时上交。

  四、实验结果

  经过六年的手工沙盘模拟运营,我们小组总共买了三个厂房(两个大厂房和一个小厂房),而且厂房都是在最后一年通过贷款和贴现买下来的;建立了十一条生产线(三条全自动和8条手工线),其中有三条手工线和两条全自动线是前几年建的且都生产了产品,而另外五条手工线都是最后一年买下厂房后建立的,并没有用来生产产品,只是为了把现金用出去;借了五次短贷,分别为40,40,20,20,20;第三年和第五年借了两次长贷,分别为60,20;开拓了四个市场:本地、区域、国内和亚洲;研发了三种产品:P1、P2、P3,而P4开了两年因为资金不够就没有继续开发;认证了ISO9000资格。最后结果为:所有者权益57,分数159。这个分数在我们六个小组中是最低的,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有更高的分数,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是我们在最后一年的经营决策上出现了很大的误区。我们在贴现上花费了太多,导致我们的所有者权益无法上升,所有者权益太低了从而使分数上不去。

  五、实验分析、总结

  为期三天的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在充实忙碌中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这个过程中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经过本次实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企业运营的不易,特别是存在强大竞争市场的企业,存亡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作为财务总监,我觉得我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我没有提前熟悉ERP手工沙盘模拟的相关规则,导致我在运营无法快速准确的预测出整年的大概资金状况,从而使我们组的融资方案不够妥当。其次,我在对综合费用明细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等报表的填写过程中,算术能力不强,加上粗心,结果导致每次都平不了账,资产总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总是不等,因而又要倒回附录中检查哪里出错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最后,我总是不能在合理的时间提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在企业的模拟运营中没有充分发挥我财务总监的职能作用,从而使我们整个团队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虽然经过六年的企业运营,我们小组的最后得分和所有者权益在所有小组中是最低的,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小组是最差的。对我们来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很认真地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各司其职,对自己负债的领域有什么不懂都会虚心询问他人。在合作上面我们也比较协调,每个成员都能配合安排。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开始在经营策略上没有考虑全面,尤其在建生产线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到,导致后面生产能力不足。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的确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下个学期的ERP电子沙盘模拟实训充满期待。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们每个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实训的学分而已。在模拟的世界,老师可以让我们重新开始,可以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可是在现实中呢,我们没有重来的机会,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学会分工合作,作为一个团队,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团队是懒懒散散,互相不配合,那么团队合作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失败也将成为必然。

会计实证论文15

  1.制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2、海尔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3、我国乳品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研究

  4、传统零售业转型OO模式的财务战略分析

  5、京东商城的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

  6、XL公司盈利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7、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8、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

  9、A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10、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H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改进研究

  12、五粮液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1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4、透过财务报表的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15、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7、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18、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19、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研究

  20、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ND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1、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2、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24、基于ERP系统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5、自主品牌轿车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26、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27、“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28、“营改增”对国有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9、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物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31、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32、“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

  33、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4、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35、天能科技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36、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7、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38、阿里巴巴并购恒生电子的财务风险研究

  39、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40、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1、我国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研究

  4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问题研究

  43、华北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测量及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44、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4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46、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47、高校实施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

  48、由“獐子岛事件”看生物资产会计制度与审计

  49、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于哈佛分析框架

  50、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51、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5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53、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54、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

  55、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6、互联网金融下H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7、“营改增”对电力施工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

  58、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59、青岛海尔财务分析与研究

  60、G建安公司“营改增”的纳税筹划

  61、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2、“营改增”背景下A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研究

  63、我国中小餐饮企业成本控制探究

  64、基于“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6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66、“营改增”对BY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67、“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业减税效应研究

  68、作业成本法在快递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9、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70、“营改增”后HF物流企业税务筹划研究a

  71、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

  7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73、SY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研究

  74、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

  75、M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76、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77、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78、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79、南北车公司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80、A药业公司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81、M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82、HQ连锁超市存货成本控制研究

  83、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

  84、基于财务协同效应的苏宁并购案例分析

  85、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研究

  86、蒙牛乳业公司融资路径研究

  87、HD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研究

  88、基于哈佛分析框架比亚迪公司的财务分析与运用

  89、嘉汉林业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90、贵州茅台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91、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92、ERP系统在G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3、J医药公司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94、基于杜邦分析体系的YG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95、金风科技财务报表分析

  96、中国P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

  97、苏宁云商与国美电器财务报表比较研究

  98、B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99、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00、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