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时间:2024-07-31 10:41:10 信息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精]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

  摘 要:摘要:当前,医院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是行业的普遍现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简要介绍了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实现情况,并对今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以信息生产和传播为主要潮流的现实情况要求各行各业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建设力度。医院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推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既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又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以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1.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实现状况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的较大医院都建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主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人员不同,对于各个模块功能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因此,很多医院在信息管理系统内容方面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现代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覆盖了诊断记录与医嘱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和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

  1.1 诊断记录与医嘱信息管理

  医生的诊断记录是对病人基本病情的有效记载,是对病人进行医治的基本依据。医嘱信息主要包括药物种类、治疗方法、医嘱膳食和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诊断记录进行有效管理,不但能够为病人的后续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还能对医生的工作量做出准确的计算。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医嘱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自动生成各种单据,减少相关工作人员核对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1.2 护理信息管理

  一般说来,医生对住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相对来说很短,病人住院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护理过程中度过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护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不但能够通过对各种大量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处理来详实地表明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状况指标,同时还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做出明确的指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护理信息的有效记录和处理还能为病人病情突然变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支持。

  1.3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现代医学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主要依靠通过检查病人身体的各项指标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主要就是对这些数据指标、图像结果等内容进行采集、储存和传递。依靠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检测设备所测量出的数据、生成的图像直接传递给医生所用的电脑终端,医生也可以随时调取病人各项检查数据以及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1.4 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诊断在病人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除了影像设备自身的技术限制以外,对于影像信息的收集、生成、存贮和传输是医院影像管理的主要难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预设的软件可以对影像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并且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远程传递和调取。虽然相对于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来说,影像信息在数量级上要大得很多,存储需要大量的硬盘空间,传输也需要一定的带宽,但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苦难正在逐步地有效克服中。

  1.5 设备及耗材基本信息管理

  现代医院拥有数量庞大的医疗设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对这些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要对这些设备的购置情况、运转状态、人员配备、维护周期、报废年限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和调配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在医用耗材方面,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要通过电脑查询终端的形式让病人和医护人员清楚地了解相应耗材的品种和价格,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2.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建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医院建设标准不统一是不争的现实。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不但增加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同时还为医院之间的合作带来了障碍。迫于现实情况的需要,今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考虑医院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相似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的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医院之间的有效对接。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医院之间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保障。

  2.2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覆盖全面工作方向发展

  目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涵盖几个方面。鉴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巨大优势,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来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必由之路。医院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朝着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借助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都是今后医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些都是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但通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保洁和安保等管理可能也是一种趋势。

  2.3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对决策的影像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收集必须全面。片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其次,大部分信息有必要经过加工和处理。原始信息虽然更真实,但没有加工和处理过的信息无法为决策提供直接的参考和依据,容易降低决策效率。第三,信息的传递必须迅速。滞后的信息只能让决策者“望而兴叹”。建设高水平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尽可能地将各种工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起来,将医院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收集起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加工和处理,可以将原始信息变为可以为决策提供直接参考意义的有效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随时从医院中央存储器上调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为管理层的决策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2.4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效能化方向发展

  提高工作效能是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医院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其更加追求效能。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但目前由于各个医院建设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不统一,并且国内外也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覆盖所有医院的需求,所以造成了很多医院上马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期投入巨大、后续维护费用过高等局面。迫于收回对于该系统的投入,很多医院只能被迫开设更多的诊疗项目,大量做广告招揽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院行业混乱的局面。今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标准化建设,一套系统可以为多家医院共用,只是在考虑不同医院具体情况下增加或删减部门模块即可,还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不但提高了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还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总体来说,在医院管理中积极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也同样是大势所趋。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在考虑医院自身情况特点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会朝着标准化、全面化、决策支持以及效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云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xx年第4期

  [2]钟清明,王承珠.充分利用网络信息 提高医院管理效能[J],西南军医,20xx年第6期

  [3]张寰宇.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医院应用中的前景[J],医疗装备,20xx年第12期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2

  1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现状

  传统的桥梁养护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桥梁档案多以纸质形式存档,随着时间推移,造成梁档案资料使用不便、保管困难;2)依靠人工巡检,人工记录和纸质文件保存巡检数据,同样存在使用不便和容易丢失;3)桥梁技术评定多以人工为主,难以按照规范建立自动评定系统;4)养护管理计划安排与流程管理,没有形成网络办公自动化,缺乏实时性和透明性,不易形成有效的执行、检查与监督机制,造成巡检和检测难以按时、按质、按量进行;5)桥梁各类数据没有有效规划,造成数据分散和缺失,没有沿时间轴形成桥梁全寿命期的延续数据,导致后期病害致因分析困难;6)缺少预测与报警机制,造成重修轻养的现状。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或信息系统,对解决上述现状和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解决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还需提高桥梁结构状态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监测技术、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桥梁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桥梁养护管理需求。需要建立基于桥梁结构技术、传感技术、病害机理、检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的城市桥梁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估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实现对现有桥梁进行档案管理、状况登记、评估分析、状态预测等。建立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地收集、存储和处理桥梁的各类数据资源,通过该系统逐步实现管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提高桥梁养护管理水平;能够直观的了解每座桥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若干年内的运营状况;能够整合监测与评估、养护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桥梁养护管理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城市桥梁养护管理涉及纵向管理单位分级多、横向分布面域广、时间跨度长,系统需求分析如下:

  2.1系统使用用户

  城市桥梁管理涉及到的主要单位有城市桥梁主管(监督)部门、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具体桥梁养护单位以及日常养护作业单位,系统须实现分层管理与分角色定位管理。

  2.2系统功能需求

  1)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城市桥梁管理单位是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掌握全市桥梁概况信息、技术状况、计划管理等。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统一管理、获取或掌握全市桥梁基本信息;②宏观了解或掌握全市桥梁技术状况(含交通状况);③了解或掌握城市桥梁管理工作概况;④全市桥梁养护计划管理;⑤全市桥梁运营状况管理;⑥养护业务指导与管理;⑦资产运营管理。2)具体桥梁养护单位具体桥梁管理单位是具体负责一座或多座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业务单位,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桥梁基础数据与技术档案归档与管理;②桥梁养护日常办公与管理;③桥梁巡检与养护管理;④桥梁监测与报警管理;⑤桥梁技术状况评定;⑥分析与统计报表;⑦养护设施管理;⑧信息发布。3)巡检与养护作业单位巡检与养护作业单位具体负责桥梁巡检及养护工作,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桥梁基础数据录入;②电子化日常巡检及巡检数据处理;③巡检人员作业计划安排与管理;④桥梁病害跟踪分析与病害信息查询;⑤编制各类计划、报告并上报;⑥巡检与养护人员作业监督与审查。

  2.3系统应用需求

  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多元数据与综合信息,支持多类、多座桥梁养护管理,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自行设定桥梁分级管理,分区域管理,形成多级管理与监督机制;通过基础、空间数据与时间、地理信息集成,方便城市桥梁基础数据综合管理与利用;规范化、电子化桥梁巡检与养护工作,定位管理巡检人员;系统不仅是养护部门内部人员的办公平台,还是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路况信息、施工信息、交通状况、维修情况等信息。

  3系统目标

  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从桥梁全寿命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涵盖城市各类桥梁数据和信息的系统,实现桥梁检测、监测、评定、养护、维修管理等于一体的适用于城市桥梁多级管理与多个部门协同办公的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贯彻“预防性养护、前瞻性管理”理念,实现“一桥一档”的电子化户籍式管理。建立涵盖桥梁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综合数据系统,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城市桥梁经常性检测、定期检测功能及预警功能,为桥梁检测和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网络化办公平台,提高桥梁养护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建立标准化桥梁数据体系,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换一体化,以适应市、区城市桥梁管理单位以及技术服务单位根据职能权限对桥梁进行综合性分级管理与技术支持服务,实现对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有效监管,确保城市桥梁安全受控运行。

  4系统架构与组成

  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应基于多网络技术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集成GIS模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互联网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B/S架构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升级服务软件,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能够同时管理桥梁巡检养护信息、桥梁资料,并且结合电子化人工巡检系统,为桥梁管理单位提供一个能够远程使用的养护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桥梁养护管理子系统、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协同办公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六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5子系统功能

  5.1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建立桥梁数据的采集和编码体系,实现桥梁属性和空间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等管理工作。它是其他各子系统的.支撑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包括桥梁基本信息、桥梁结构信息、桥梁巡检数据、检测数据、桥梁监测数据、桥梁病害信息、桥梁养护管理信息、桥梁维修信息及其变化状况等。实现城市桥梁信息管理功能,为桥梁养护管理、技术评价、信息交互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和基础支撑。

  5.2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

  桥梁巡检在桥梁养护管理日常工作中占有较大的工作比重,是获取桥梁结构静态数据和动态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包括巡检内容制定、巡检计划制定、巡检流程管理、巡检数据管理,并将上述内容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5.3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

  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是实现桥梁结构、交通、环境在线监测的自动化系统,也是获取桥梁静态和动态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结构报奖与预警模块等。

  5.4桥梁养护管理子系统

  养护管理子系统是建立在桥梁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桥梁管理工作内容、管理计划和流程等工作进行设计和规划,实现桥梁养护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实现养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提高桥梁养护管理水平。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桥梁养护活动相关工程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桥上事件管理,对养护工程进行任务管理和流程管理,预算管理,养护工作考核、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管理等。

  5.5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

  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根据桥梁巡检信息、监测数据、巡检养护信息和数据分析、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对桥梁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和技术状况评定,并据此给出养护建议。系统包括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桥梁现状评估、桥梁现状调查、桥梁状况分析、桥梁状况评定、桥梁状况预测、桥梁状况报告、桥梁养护决策等模块,实现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与使用状况评定功能,生成各类分析评估报告,并对结构变化发展进行趋势预测,给出合理化养护建议,实现桥梁预防性养护。

  5.6协同办公子系统

  协同办公子系统提供桥梁桥梁养护办公及信息传递、桥梁综合信息的对外发布、综合查询和技术支持及专题分析等功能。系统包括桥梁信息门户、基础信息管理、桥梁检查信息管理、桥梁维修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查询、技术状况查询等模块。实现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归档、查询、发布等管理功能。

  6结语

  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府效能和办公环境,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开发一套精简、高效、智能的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已是当前桥梁管养单位的迫切需要。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3

  【关键词】 医学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专业 思考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医学院校开办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断增多。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医学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它要求学生既能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在医院地位的提高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同时也对医学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我校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

  我校于20xx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是学院进行评估时开设的新专业,四年制,现已招收3个年级3个班,共111人。这期间我院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学生对专业特色认识不清且学习环境和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又需要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两个学科的跨度较大,如果学生找不好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学习起来比较盲目,缺乏学习动力,容易在两个学科的学习中迷失方向,将所学的专业浅显地理解为两种学科的机械叠加,难以权衡计算机学科与医学的学习比重,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对专业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不太清晰,导致对整体课程学习认识不足,表现在重视计算机专业课而轻视医学基础课,再则学习依赖性强、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无法使学习深入化;医学院校的学习环境与理工科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环境不尽相同,本专业学生较难适应医学院校浓厚的医学学习气氛、学习方法。一是因医学院校的学生较为注重形象思维,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二是因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

  1.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比起基础深厚的传统医学专业,我院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样一个新兴专业的建设还缺乏经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如何合理有序的安排基础课程、医学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交叉学习,应该选择开设哪些课程才能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上,一方面要避免其课程设置同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雷同,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设置过多的医学课程,造成主、次不分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脱离了实际的市场需要。这方面我们正在逐步摸索,日趋完善。另外有些课程设置方面也有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方向与社会人才需求也并不完全吻合的现象。

  1.3 学校图书馆计算机资料相对短缺

  计算机的专业学习不仅仅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学生课外体会和自我学习,因此图书馆的藏书就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而我院图书馆的藏书多为医学专业书籍,虽然近期有也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书籍引进,但真正与本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可帮助学生自学的书籍还是很少,基本上是以电子图书为主,学生自学无“支点”。

  1.4 缺乏实践操作

  由于我们是新专业,专业实验室还有待于更加完善,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均侧重于理论,对进入社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弱,到医院实习时才发现所学理论与医院的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造成理论与实际脱钩。再则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错误的认为属于理工科的计算机专业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失去应有的信心。

  1.5 缺少必要的规范教材

  教材建设一直是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薄弱环节。目前所出版的医学信息类教材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教材理论过于空泛,内容不够详实,脱离实际的应用,不仅使教师教学时感到困难,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我院目前选用工科计算机专业普遍使用的经典教材进行教学,但这些教材缺乏医学特点,不太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使用。

  1.6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我院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目前虽有一个专业实验室,但教学方式依然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络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同医疗卫生系统联系不够,缺乏定向培养和必要的交流。

  2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设想

  2.1 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了解专业特色,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该专业的定位是医学信息技术如何为医学管理服务或医学管理如何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并在医学信息技术上着重体现“用”字。因此,有必要在新生进校后,头一节课就向学生讲明本专业办学目的,以及本专业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同时,广泛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尽可能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2]。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明确学习方法和思路。前面谈到,医学系列的学生着重于形象思维,而这一思维方式是我学院的主流。本专业的特点是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逻辑思维,如何将置身于形象思维这个大环境之中的本专业学生不受之束缚,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2.2 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合理

  应将计算机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管理课程交叉开设,每门学科分别按层次递进。一是医学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医疗诊断的整个过程,熟悉医生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基础医学和临床诊断基础概论课程,临床诊断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相对多一些。二是医院管理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及医学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处理、提取及存储等主要过程,设置管理学、信息标准化及病案规范化等课程。三是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及管理的能力[3]。

  2.3 借外校图书为己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可以和周围其它理工科学校进行协商,让本校学生有机会到其它院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此外,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由于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现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我们的网络教室也向他们免费开放,但大多同学都是用它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将与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操作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网址等)共享给学生,通过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撰写论文、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学校图书馆图书不足的问题。

  2.4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本专业的学生实践基本包括开设专业课时的实习以及大四后半学期的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这远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要以教学实验、编写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程序、毕业实习等方式多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教学实验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全面、灵活的设计思想和创造能力,学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毕业实习是通过实际工作,处理实际问题,有效的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了解医疗卫生部门的信息科或是医药软件公司,熟悉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流程,为每一位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编写或选择适合的教材

  选择内容充实和跟上当前发展趋势的教材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可以自己组织师资力量根据实际编写相应的教材,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到教材里,从而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另外,教师还可以编写相应的实验讲义。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即使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强调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实验时还是总犯重复的错误,如果教师一个个逐一指导,速度很慢,一堂课的时间无法全面解决所有学生的各个问题,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一有问题就等着老师来指导,不去独立思考。如果有了实验讲义,上机时就可以在明确要求注意事项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2.6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策略

  (1)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应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寓教于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2)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把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以供学生下载或浏览,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同各校形成资源共享,打破学校设置的各类分隔屏障,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来源。(3)研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自选课题和辅导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各种技术上的探讨;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未知的领域的思考[4]。

  医学院校应不断努力,完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人才。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虽然在国内还属于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但由于其独有的专业特色使得它必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

  第5期王枝梅.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白春清.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12(3):63-65.

  [2] 许四洋.从社会需求看医学信息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变革[J].医学信息学教育,20xx,13(8):416-417.

  [3] 叶明全,吴少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医学信息学杂志,20xx,6(5):524-526.

  [4] 周怡.医药院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变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xx,22(4):363-367.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4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所谓信息化是指培养和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系列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使它们能够造福社会、推动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正在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正在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

  医疗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已经超过了300亿元的规模。医疗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整合医院资源,为医院的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患者的角度来说,能够更好地方便其就医、看病,有效地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声誉。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医院体检、就医的越来越多。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医院的资源,满足患者看病就医的需求就成为很多医院都在探索的方向,加强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成为很多医院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呢?笔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重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为保障,因此必须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以计算机操控为中心的医院局域网,在此基础上根据医院工作的不同职责,分门别类建立起相应的子管理系统。如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患者挂号、就诊、取药的信息化;健康体检管理子系统,方便对体检患者进行及时检查,快速地拿到体检的结果;门诊分诊管理系统,科学地做好患者的分流,提升就诊效率;住院收费管理系统,有效地管理资金,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强化医院的财政系统建设。还有像住院护士站管理、医生管理、药品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的维护。这些是实现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医院日常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否则信息化建设就是一种流于表面化的形式,不仅不能够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重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医院信息化的实施,意味着传统的医院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医院自身优势,做好服务社会、服务于患者的职能。信息化意味着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工作模式在向以计算机为辅助的现代化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因此,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节是每个医院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期服务人员都需要完成的新任务。

  据此,医院要结合不同的岗位和职责,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新技能和操作方法,并且针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好考核工作,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岗位上不仅业务能力过关,而且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要过关。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三、科学安全地进行系统维护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取决于整个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制度化的安全管理。因此,科学、安全地进行系统维护是医院科学管理、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落实常态化的维护检查机制。计算机系统是需要定期维护的,这是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所以要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各个部门电脑的安全,对重要数据和资料及时做好存储与备份,防止资料的丢失和泄漏。

  (二)确保专业人员操作管理系统。对于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位,要确保由专业人员来操作和管理,规范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保障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进行制度化安全管理。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涉及到医院内部本身的各方面资源,还包含患者的隐私。因此,在做好系统定期维护工作的同时,更应该进行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医用系统进行私人事务处理,更不允许非系统人员操作和使用,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四、必须要提升服务意识

  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治病救人,每一位工作人员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人的作用减少了,事实上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要求更高了。所以,医院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切实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只有树立公共卫生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医院的社会职能,有效应对和承担起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拓宽发展视野,超前发展,更多更好地引进人才和技术,更快更好地改善医疗条件;只有提升服务意识,才能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完善医疗服务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总之,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以此技术为基础来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建立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工作,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推动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华,贺大伟.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年15期.

  [2]窦建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3]曾一.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4]萨曼达,希瓦史塔瓦.信息存储与管理:数字信息的管理、存蓄和保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5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火热的今天,网上商城的发展对其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新挑战,信息管理系统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不同的电商对信息管理系统都提出了相似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何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O2O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端互动

  1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对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20xx年双11当天,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迅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的网上商城上三百亿销售额的诞生,电子商务已然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极大促进了物流业、广告业、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销售行业的改革和进步,创新性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认识,以及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

  概括讲,网上商城是以数据化信息的表现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管理买卖实物与非实物商品的全过程。人们参与网上商城的过程,实质就是使用一套根据行业特点定制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使人们能对商品、销售、服务、质量进行信息跟踪管理,对商品进销存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对第三方货物配送流程中的安全、赔偿、信用支付提出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对因信息泄露、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而引发的信息安全进行系统安全管理。

  一套有价值的系统稳定可靠的简单易用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是支撑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的基础,因而在互联网金融概念火热的今天,重新审视网上商城的发展对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提出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信息管理系统(IMS)在电商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挑战

  2.1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多样的网上商城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是一个专门应用于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IMSDB)和事务管理系统(IMSTM)。早期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对企业内部的知识数据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等进行服务,都有着固定的框架设计结构和固定的支撑功能,基本上都分为:用户管理,主题和内容管理,菜单管理,权限与内容及用户关系的管理,日志管理,事物管理。面对简单或者小微企业的日常信息管理,基本足够。

  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早期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发展与延伸,它成为了企业和外部客户进行信息共享、交流、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可以看做为企业对外部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而随着电子商务形态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后,网上商城对信息管理系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有统一的设计和规划,在一套系统中完成众多事物信息数据的交叉管理:一方面需要实现对商品本身的进销存的信息管理,一方面需要实现买家在网上商城中重要操作行为管理和支付管理,一方面需要帮助卖家对其管理销售商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客户信息形成数据化产品从而加以管理分析。

  2.2已开设网上商城的电商企业已有的组织架构对信息管理系统提出要求

  在新时期基本来说网上商城,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简单站点或者电子商店,也不在是一个单一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以这样一个商贸公司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20xx至20xx年之前,它的电商与线下门店面基本都是独立的部门,分别完成销售工作和管理销售信息。换种说法,这种组织结构是基于PC端网上商城与线下店铺的,他们的公司在组织结构上是一家,但在信息和数据层次上却是分开的两套流程,销售信息数据只是简单的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共享。但随着网上商城在移动互联和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的繁荣,PC端电商与线下门店之间开始可以无缝连接:门店微信、二维码扫描、公司微营销等等,都需要能直接接驳和管理客户的各类信息数据。因此商贸公司需要一套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打破已有组织结构体系下的泾渭分明的数据管理模式,融合统一线下店、销售渠道,PC端,将信息流、物流统筹等由信息中心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协调销售完成。

  显然上文提到的有类似需求的商贸公司是目前存在的典型的网上商城系统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系统使用者中的主要产品需求方,也是愿意支付成本去开发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客户源。同时,每个商贸公司所属的行业体系不同,则其各自的组织结构必然各不相同,根据行业体系的需求必然多种多样,他们的确可以使用已有的电商平台提供的有固定模式和结构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如天猫、京东等交易平台为商家提供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但显然公共的模块和功能早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际业务中他们更需要一套额外定制的、适合自身组织结构形态的、具有保密级别的,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去接驳和管理企业已有的和即将来自不同渠道平台的各类形态的`数据源信息。

  2.3网上商城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提供实现O2O的有力工具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商品的中间环节更少,成本更透明,因此高流动性、时间间隔更小的数据对网上商城背后的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要。

  网上商城背后的商家,需要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以往线上卖库存线下买新品、线上线下会员信息不同步的格局,打通以往货品信息流、资金信息流断档的局面,获取更高的活跃度数据。企业需要对线上商城和线下店铺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专业分析,需要获取新鲜的第一手信息数据源,因而一套能够融合公司级别ERP系统和真正实现O2O概念的信息管理系统呼之欲出,企业需要以互联网的方式催化和激活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信息,那么一套高性能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是做好这些信息数据分析的基础建设关键工具。

  2.4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支持移动支付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第三方平台

  先听听来自企业的现时声音:“以前,大部分服装公司线上线下商品是割裂的状态,由不同的仓储发货。未来,不管是线上电商、线下店面还是手机端,都将是统一的一盘货,不再是分割的物流体系。”歌莉娅电子商务运营总监黄鑫[1]。

  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典型的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新需求:首先,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给买卖双方都提供可供追索查询的物流,他必须是实时同步的。这就要求来自第三方的物流管理系统,在货物传统过程中到达每个节点的时候,需要对网上商城所属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实现数据流推送。再者,当信息管理系统接收到来自第三方的物流信息数据时,一方面它需要帮助企业接收并记录物流数据,另一方面,他需要向PC端,或者手机客户端推送一条使用者所需的关于物流信息的个性化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为这样一个具备处理各外界第三方平台推送信息的融合中枢。

  3信息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网上商城的环境下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1通过一个账户密码,管理多个平台账户

  若要对完全独立的多套系统里的多个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应用,首先应打通用户权限,通过一套账户密码来实现同时登录并使用多个管理平台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者才能进行真正的数据使用和有效的需求分析。

  在这个方面,“平安一账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它打通了平安旗下保险、银行、投资等板块的用户信息,通过积分消费服务“万里通”的配合,一方面提高了用户活跃度,另一方面在这一基础上,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得以通过数据更精准的描述[2]。从而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从多个平台获取第一手数据,帮助企业设计和改进自身产品,通过用户导向提升产品使用活跃度,进而产生效益。

  3.2统一第三方公共平台的开放接口,使网上商城、信息管理系统、金融有效融合

  一方面,需要第三方的公共平台给有使用数据需求的所有网上商城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套统一公用的接口并进行实施维护,接口主要有这几类:银行支付网关相关接口、用户信息及账号密码验证相关接口、物流信息查询相关接口,公共服务类数据查询接口,日志服务查询接口,针对各个平台的安全监测接口。

  另一方面,支撑网上商城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根据自身系统结构,封装调用第三方的公共平台提供的公用接口,从而来支撑自身的数据应用。同时也需要通过处理这些信息数据,将分析结果推送给应用方。

  在此方面,银行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公用接口通过“一网通”已经成功支撑了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的金融交易,这是三者迈向融合的重要一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利用这些第三方平台的应用为前台的网上商城服务,也需要分析这些交易数据的背后产生的用户行为和特征,从而生成可供使用的新数据化信息,提供给管理者使用。

  3.3把握屏幕互动趋势,挖掘云端互动模式

  十多年前,人们的购物行为从传统的线下购物,适应并发展成之为常态的线上购物;现在,人们的购物行为又开始从固定的PC端转向移动互联。20xx年智能设备火了,PC、平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等各类互联网移动智能硬件瞬时间已经像冰箱洗衣机一样成了人们的基本生活电器。可以预见20xx,智能设备只会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日常使用。

  各类智能硬件通过类似IFTTT这样的云平台完成互联互通,那么各大网上商城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认识并把握住当今屏幕互动的趋势,深入“万物互联”,充分利用云存储和云数据。在此方面,20xx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如百度、360、小米、京东等已经加快了对智能硬件的投资、并购、自主研发的步伐[3]。那么各大网上商城,应加快自身信息管理系统对布局和获取即将推出的智能硬件对应的APP应用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云端互动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4结语

  当今是移动互联的时代,网上商城的使用者们需要综合应用各独立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跨平台共享数据。因而网上商城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必将比传统商业销售模式拥有更优势的客户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在未来异军突起。

  参考文献:

  [1]王可心.服装行业如何运作O2O底层变革的?.腾讯网,20xx.01.20.

  [2]李张鲁.平安一账通:大数据成功运用的案例.微信平台.20xx-01-17.

  [3]EMBA微信平台.20xx互联网创业九大趋势.微信平台,20xx-02-07.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6

  摘要:建构建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旨在为历史建筑资源建立规范的信息化档案,掌握历史建筑第一手的基础资料,使之成为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与保护再利用设计的基本依据,从而指导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机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信息管理系统构架研究与设计”、“信息采集、录入与管理”和“信息扩充与维护”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对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和数据需求分析两方面内容的展开,详细介绍了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意义、原则、内容与过程。

  关键词:历史建筑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系统建设

  1历史建筑保护信息化研究现状与发展

  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历史建筑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的一种系统与量化的技术手段,其核心在于历史建筑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关于数字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国外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理论与技术支持。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历史建筑数字化研究的课题,并着手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历史建筑数字化便是其基本内容之一,不久,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即成为空间数据获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并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率先得以应用。到21世纪初,三维建模技术、信息建模技术已被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之中,运用数字技术对历史建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构较为复杂的数字模型,同时注重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目前,历史建筑数字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诸如VR虚拟现实场景漫游、三维测绘等等,这标志着建筑遗产数字化进入到了全方位的虚拟空间研究阶段。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较早进行的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是始于上世纪末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工程,首次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数据采集、模型构建、信息库建设和虚拟展示等环节中,并建立数字故宫博物馆项目,为我国建筑遗产数字化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至今已取得一定进展与成果。近年来,青岛国棉六厂改造、首钢厂区改造、上海世博会宝钢大舞台等项目充分利用信息建模及分析技术,标志着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领域中的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除历史建筑单体外,对区域历史建筑资源的整体信息化管理也在同步发展。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各省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登录到工业遗产的普查等,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对相关历史建筑资源进行了信息整合,如文物局主持的文物普查工作、工业遗产调研工作、上海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一幢一册普查与保护指南编制”工作等。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与应用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普及,自国家“七五”计划以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作为政府行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个部门都先后展开了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xx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建立文物GIS系统,20xx年,上海市文管委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建筑文物保护信息系统[3]。从国内外的信息库发展现状来看,建立区域范围而非仅仅单体的建筑群体信息管理系统,并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录入、检索、排列、分析等工作,尤其是将区域地图用可视化的GIS系统方式进行统计、展示和管理,并使信息库得以动态更新,是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的主流发展模式。

  2构建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建筑“建立户口”,使每处历史建筑资源“有案可查”。建立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第一手的基础信息资料,使之成为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与保护再利用设计的基本依据,从而指导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机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型数据库方式的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具有丰富的数据检索路径和表达维度。根据管理部门实际使用需要,信息库可以位置坐标、建筑类型、建成年代、建筑高度、外观特色、建筑师信息、建筑规模等等多个维度的信息为检索和分类的路径,此外,通过关键词的检索,甚或依靠大数据进行关键信息的排序、整理,管理者和查询者可以宏观且直观地掌握历史建筑信息资料和特点。同时,信息库是动态的和逐步完善发展的。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框架后,随着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资源本身的保护利用等变化,信息库也将随之进行动态更新,且对每次更新进行记录和迭代,从而确保系统信息可以较准确反应建筑的当前状态,同时保留的原信息也作为信息比较的依据,便于管理部门的监管,提高管理实施效率和水平。

  3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个庞大而需要一定周期的工作,包括“信息管理系统构架研究与设计”、“信息采集、录入与管理”和“信息扩充与维护”三个主要阶段。

  3.1信息管理系统构架研究与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构架研究与设计是信息库建设的基础,具体由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架构及功能模块设计等研究内容构成,这部分内容是本文论述重点,将在后文详细展开。

  3.2信息采集、录入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第二阶段为信息采集、录入与管理。通过反复论证和试样调整,从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构架后,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组织技术人员对历史建筑资源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信息的采集与录入是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而普查与调研的方法及调查表的设计与填写又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调查开始前,首先应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标的设定、调查范围和内容的确定、调查工作组织、计划与进度安排、调查技术路线及技术手段的确定等等,最重要的是制定规范与技术标准,从操作和成果两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进行数据化归档管理,使其调查成果最大限度得到利用。调查表格的设计从两方面出发,既要满足调查和研究的规范化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后续保护与再利用价值评估的需求。信息录入后,管理者便可根据使用需要,从不同路径对信息进行检索、排序、调阅,从而实现信息库的管理和使用。

  3.3信息扩充与维护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第三阶段为信息扩充与维护。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物本身的生命周期变化都要求信息库必须是动态更新和发展的。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录入后,也为日后建筑信息变化保留了更新路径,根据历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干预两种变化模式,具体分为以定期普查为依据以及以项目开发为情由的`两种更新情况。第一种情况针对前一次信息采集录入迄今未经项目开发的历史建筑资源,要求定期开展普查工作,对历史建筑资源的自然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比对,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对历史建筑资源进行保护和再利用规划;第二种情况针对经过再利用开发的历史建筑资源,这种情况要求建筑开发利用的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后,根据信息库数据采集要求,如实上报相关的更新信息,进行信息录入,实现信息库的更新,根据管理需要,甚至可以将信息库更新信息的上报通过管理规程的方式,作为建设单位项目竣工验收归档的必要条件,从而使信息库的更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强制性,推动信息库动态持续地发展下去。信息库的更新机制并非通过抹去之前的记录的方式,而是在更新的同时,保留之前的建筑信息,信息库将为每个时期的历史建筑保留所有掌握的信息,使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新旧比较,从而通过信息库更新来实现对历史建筑的监管。

  4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4.1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有利于将来系统的扩展。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采用GIS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以数字化的形式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历史建筑的地理空间及其他基础信息,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主要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大部分组成。空间数据库是指存储实体空间信息的数据库。空间信息是用来描述实体的空间位置特征的信息,以一定的空间坐标系为参考,并以矢量数据表示。处理实体的空间是GIS的最大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标志。属性数据库是指定义实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数据库。属性数据包括具有规则属性的结构型数据和不具备规则属性的非结构性数据。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共同描述一个空间实体,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将对历史建筑的空间数据和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属性数据进行关联和统一管理。

  4.2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优化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物理数据库的建立、试运行、评价等。物理数据层是信息管理系统中基本数据的存储形式,即以历史建筑单体或群落为单位的信息表,是信息库的基础。逻辑数据层即信息检索的分类法,根据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为建筑类型、保护级别、始建年代、群落规模、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等大类。物理数据层中的每条数据均设定了“信息属性”一栏,并为其赋值,以建立科学的检索规则。逻辑数据层直接面向用户。概念数据层是研究过程中的组织框架和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的管理框架,直接面向维护和管理人员,按历史建筑资源所属地域划分区块,分区操作、管理与维护。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具体结构由检索查询、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系统维护等几大功能模块组成,实现数据录入、数据查询与统计、数据内容输出等功能。

  5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分析

  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搜集旨在为管理层面提供全面视野,在关键性基础信息方面要求简洁而明确,突出重点,房测、现状完损情况等具体深入的调研及人文历史等辅助信息留待下步工作层级展开。通过参照《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并借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与索引》,可以总结出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具体可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型。

  5.1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空间数据以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为形式。图层是空间数据组织的基本单位,空间数据的分布性是通过图层的分布来体现的。图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同属性要素的同类地理空间实体的有机集合,即在某种特殊应用领域下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地理空间实体的组合。因此,图层具有专题和空间范围两个基本要素,不同专题和空间范围的图层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组合便可形成内涵丰富的地图[1]。

  5.2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可分为具有规则性的结构型和不具规则性的文档型两类数据类型。结构型数据指的是具有规则属性的表格型数据。在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筑编号、名称、地址、始建年代、建筑类型、保护级别、群落规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结构形式、完损状况等结构型数据。文档型数据指的是在存储、显示过程中只能以整个文件的方式进行的数据,不具有结构性。文档型数据包括文本文档、图像数据、图形数据等类型。文本文档指的是以文字为主,结合表格、插图等描述各阶段成果的文档型数据,包括word文档和txt文档等。在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总体风貌与风格特征、人文历史、周边环境与景观等,可以附加但不必需各种勘察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图像数据指的是各种扫描、拍摄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栅格文件,主要包括jpg、bmp、tif等文件格式。在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历史建筑各立面外观及室内重要空间照片;图形数据指的是区别于图像文件的矢量文件,主要包括dwg、dxf、ai、pdf等文件格式。在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历史建筑总平面图、各立面图、各层平面图等。

  6结语

  构建历史建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旨在为历史建筑资源建立规范的信息化档案,应遵循经济高效性原则,对历史建筑管理所需的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实现信息整合与重复利用,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还需遵循标准化与可扩展性原则,对所需信息按管理需求及存储方式进行分类,有序适用,形成模块化标准,具有可扩展性,利于主管部门对历史建筑资源信息共享、协同共建。引入GIS系统的目的在于将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进行整合,通过专业组织模式的设计,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大量多源数据的深入研究分析与图形表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其成为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以及保护再利用设计的基本依据,从而为历史建筑资源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和保护与再利用开发奠定基础。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7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在企业内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但是,还有一些企业依旧采用传统手工记账方式,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也未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系统管理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含义及价值

  当今的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前各行各业虽然都处在繁荣之中,但是伴随行业繁荣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的先机,是很多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所谓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合理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管理自身的生产经营,利用科学的手段来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提供依据,这样能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的最大利用,同时还能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猛,这一点从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就可以看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企业的管理与国外企业的管理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难以见到大型跨国贸易公司的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本地企业不仅面临来自本地域的企业竞争,还面临来自海外的企业的竞争,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企业谋取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而对自身会计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则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不仅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影响重大,能够为企业谋取长远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体制改革。

  二、会计信息系统

  1. 信息系统及其特征信息是一种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的物质,它可以有效的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特征。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会计信息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主要结构,起到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等多项功能,并且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渠道。会计产业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在会计发展的早期,所有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来,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在企业的生产运行和日常管理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计信息系统主要起到了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输的功能,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原始会计资料的获取和审核、用户账户的审核与管理、账簿的登记与核对等。会计原始凭证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指导信息,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一些原始凭证只包含一些基本的数据,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并不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简单的叠加和储存,而是对所获取的信息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并对每一类信息进行名称的制定。这一过程实际上就相当于账户的建立。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及时的进行记录,通常采用的记录方式是填制记账和账簿记账的方法。

  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领导忽视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企业的领导人员,尤其是私营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缺乏全面了解,未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有的企业为了节省资金,依旧采取手工记账方式,有的企业虽然采用了会计软件,但是只是进行简单的会计记账操作,对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内涵了解不彻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如果企业领导忽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则会增加会计信息系统的执行难度。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企业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会计记账效率,便于编制会计报表,正确处理会计信息数据。另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较低。总而言之,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总体应用水平较低、应用层次不高,应用方式单一。

  2.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力有待提升有的企业由于受到技术、规模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没有过多的`资金能用于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在会计信息技术方面,严重缺乏高素质复合人才,会计信息处理技术比较落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阻碍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3.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度较差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不同单位之间使用的会计软件没有统一,而且不同公司设计的会计软件之间信息的传递有的时候是不兼容的,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集成度较低,管理效率不高。

  4. 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有少部分企业采取代理记账方式以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而很多从事代理记账的会计人员都未接受过正规的信息系统知识培训,对计算机知识不甚了解,一旦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处理。而计算机人才虽然熟悉计算机操作,但是会计知识水平较低,无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风险。由此可见,社会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且具备会计软件、硬件维护能力,应变能力强,能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5.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内控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停留在较低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不成熟,未设置健全的会计机构,岗位定位模糊,职工分工不明确,对相关会计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会计基础工作操作不规范,企业还未营造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内部环境。

  四、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建设的措施

  1. 提高领导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涉及到各方面。因此,在建设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企业应该坚持“一手抓”领导制和分工责任制,制定好长远目标,这种做法将会计信息系统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彻落实。首先,需要转变企业领导观念,组织专业培训,使企业领导人员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知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使领导从心里和行动上都支持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实施。其次,企业领导者应该主动参与企业未来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彻底消除信息孤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对会计信息系统方面,企业可以引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立与本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最后,决策层需要加快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从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其支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后,企业决策层能随时查询和监督企业财务信息,便于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仅仅依靠会计财务信息,很难制定科学的决策,此时领导的重视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时,企业领导要加强对生产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市场营销部门等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促使其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能再增加对生产、人事等信息的提供。

  2. 加强国际和国内合作企业要定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都要选派专业人才出国考察、进修或进行项目合作,将国外一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理念引到公司内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入,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还要加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部门、会计信息技术开发公司、高校的相关院系、会计行业的学会、研究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学应用体系,扩大国内会计信息研究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软件会计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软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企业在购置和使用会计软件时,需要考虑会计软件的先进性、特殊性、合法性、通用性、适应性以及合理性等。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必须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只有合适的软件才能提高企业对于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对企业来说最好使用统一的会计软件,必须是同一公司设计的软件,这样能保证会计软件计算的结果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之间顺畅的流通,不会为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障碍。

  4. 完善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的制度构建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研发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受到环境、历史和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选题都避重就轻、各自为政,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比较落后。

  首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有选择性地建立协会或者行业学会内不同专业分组,对会计信息系统领域内各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头跟踪,比如,美国的会计协会信息系统部最近研发了道德规范、商业应用、智能数据分析、安全保密、系统设计和选择、AIS 控制、Internet 以及电子商务等,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研究;其次,合理编制会计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会计信息学的研究重点,出版年度学术年鉴或者专业发展报告;最后,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学,可以组织会计信息标准化和系统化研究、会计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活动,争取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同时,需要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进行AIS 应用研究,例如,AIS 如何更持久地满足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计算机会计专用语言方面的研究等。这样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研究成果的档次,通过科研项目,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会计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另外,制定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企业应该致力于制定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财务会计管理规章和政策,组织企业会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业务考评、资格管理以及工作指导等活动。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应该结合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环境,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内部岗位责任制、内控制度以及系统维护制度等,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5.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会计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会计工作的重点。虽然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但是与国外企业和市场需求、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级会计信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例如,企业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知识结构层次低、会计信息系统研发人员少等。因此,需要加大专业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专业规范教育体制,着重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同时,需要加强会计信息研发机构用人体制改革,吸引复合型人才。加强企业在岗人员会计信息培训和进修,从而更好适应会计信息发展需求。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派遣专业人才出国考察或进修,开展项目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减少低水平的重复投入,开展新领域研究,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推动会计信息管理研发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如高校相关院系、高校研究机构、会计信息技术开发公司、会计学会和协会以及大型企业会计信息部门等机构,不断扩大会计信息管理研发队伍,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开展会计信息应用研究。加大会计信息管理队伍建设,顺应了我国会计信息管理的长远发展需求,也是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

  6.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控制活动和控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为了更快适应控制环境的变化,应该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网络化管理能力的重视,如果简单建立如存货控制系统、储存系统等几个孤立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对系统组织进行严格控制,权责分派体系和权责关系组织结构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载体。合理调整内部控制方式,明确界定内部控制中各种关系,注重培养职工专业素质,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企业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产生的报表和数据信息,只有对会计数据信息实施严格监控,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因此,企业内部监控机构应该对企业各业务、各部门和各岗位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反馈,与行政管理进行交叉控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严格按照统一、科学的监督审计程序开展稽核工作。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的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业务且作风正派。

  五、结语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设的自身条件较差、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度较差、缺乏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等。因此,企业领导需要转变观念,配置适合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软件,完善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高连峰。小议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J].知识经济,20xx(13)。

  [2] 朱亮羽 .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xx(2)。

  [3] 姜凯敏 , 宋明 . 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发展 [J].企业技术开发 ( 下半月 ),20xx (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兴专业。20xx年全国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数量为251所,到20xx年共有上千所院校开设本专业。由此看出本专业的发展规模十分迅速,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然而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却并不理想,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深厚的基础,怎样才能把信息管理专业办出特色,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分析,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的思考

  1.现状及问题。广西财经学院是20xx年才组建的一所本科院校,从20xx年开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招生。根据教育部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本专业的定位是为现代企业、各机构部门培养应用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即培养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者从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年的专业建设实践来看,在课程的设置上基本是管理类与计算机类课程并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知识面较广、兼顾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特点。但问题也很突出,就是往往对管理理论理解不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也比较欠缺。这样的状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很少有企业组织在招聘人才时直接明确专业需求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使信息管理的毕业生只能去竞争管理类或者是计算机技术类的岗位,而他们被需要管理人才的单位认为管理理论及素质不如管理类专业,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单位认为他们的技术能力不及计算机专业。形成尴尬局面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比如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占比重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没有提到日程中。从专业本身的定位分析存在以下问题: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由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统一归并而成的,是一个新兴专业。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模块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

  1.理论课程。应修学分共128学分,包含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②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C语言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等。③专业主干课: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原理等。④专业选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2.实践课程。应修学分为32学分,包括集中实践和独立的课程实践两大模块。①集中实践模块: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②课程实践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实训、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训、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

  三、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信息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三大支柱学科,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有拼盘式的感觉,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管理专业毕业,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自身的特长出发完成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信息专业的需要。学生则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如何办好信息管理专业除了有明确定位和突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考虑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管理科学课程:我们基本与管理类专业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课程,开设西方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计算机科学课程: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相应课程要有所区别,强调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组织、处理等问题,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为管理应用服务。关于系统开发,我们开设高级程序语言,并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JAVA,将一个工具彻底讲通用会,满足本专业学生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计算机类课程都设置同步的课程实验,实现四年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不断线,使本专业学生确实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3.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这些课程是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管理中的建模以及分析解决信息管理与开发信息系统的问题,也是信息管理人才必备的对信息的处理全过程的认知。把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作为一条主线,将管理类、计算机类课程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管理过程、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竞争的问题。围绕这部分课程我们开设大量的实践,组织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模拟过程。同时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加强实用性,适应社会需要。为使学生具体认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还开设了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ERP系统等课程及实训,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能力。

  我们把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以上三个部分,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衔接方面做了规划,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改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他类似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混淆不清的现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口径较宽,专业知识包括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技能,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思维发散,创新性较强,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做好整合协调外,给予学生学习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介绍、学习规划、选修指导等,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倾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导师制,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跟随导师对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做到“一专多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然学校也应该向社会企业宣传信息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注重专业的特色培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9

  核产品生产过程极其复杂,加上其所要求的数据量庞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设计,加快质量监督和管理。介绍了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功能结构设计、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并完成了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系统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核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高效能性。对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进步,能够加快生产信息的质量追踪与监测,提高其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0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快速提升,汽车方面的消费程度也有所改变,真正的开始走入了家庭生活之中。但是由于我国在汽车管理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涉及到车辆的资料和来源都比较多,而且存放散乱比较难控制。由此可见车辆识别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汽车消费的渗透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建设车辆识别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从本质上分析,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础主要是与车辆的数据信息相关,实现这个系统建设的模式一般体现为以下方式:企业车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各企业车队等车辆信息的提供方将反映车辆状况的资料提取上送到该区域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由该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类整理。各区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可实现信息互访。

  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依据企业车队来独立建设,依照企业车队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a、企业车队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有拥有权,由于车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所以数据的可信度是相对较高的,而且数据库的独立建立对于车辆信息的服务更加的便捷。b、企业车队的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经过加工处理的综合信息,方便政府部门对经济的把控。c、在企业车队的范围内管理,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从实际出发提高管理系统的运营收益。

  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结构

  1、在企业的车辆信息管理总构架中体现了典型的层次型分层结构,根据系统的支撑及开发环境,其实用型系统体现在最顶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管理、故障维护管理、车材管理、车辆驾驶员综合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查询管理等组成;然后,第二层是企业单位车辆的应用系统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与管理;第三层是网络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支撑。

  2、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企业车队的系统建设来负责接受各个车辆所提供上传的数据,以此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及格式转换,并由此来建设一个非常全面的车辆信息资料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车辆数据进行相关的分类统计和整理归类,方便快捷地为企业的车辆使用提供有偿的服务功能,从根本上体现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价值和结果。

  3、车辆数据的提供方需要按照企业车队的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要求选取出有效数据进行上传,将数据有效的存储到区域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中。车辆数据的提供方从根本来说指企业车队以及各个保险公司等,其中企业车队负责的是身份证以及法人身份证明来识别车辆信息,而保险公司则是负责提供保险信息来识别车辆的保险数据和资料。

  4、在企业单位的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中,要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车辆的配置,并同时配备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相关设备,这种无线的技术设备可以有效地对车辆的具体信息进行标签化存储,用读取的电子信息实施实时在线传递,再由管理部门对车辆的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详细具体地掌握单位车辆的运行状态。

  三、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软件以及建设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类似于我们熟悉的条形码,它通过磁场和频率的作用对单位的每一台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它的不同频率可以用于对单位的车辆进行定位掌控,用远程传递数据的方式,实时地在线传输车辆相关信息,达到减少单位车辆运营成本,堵塞车辆管理漏洞的有效性目的。从使用运营和维护保养的角度来考虑,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的软件开发应用:

  1、单位的车辆购置模块。车辆的购置管理中,由于不同车辆的基本信息不同,车辆购置子系统要首先进行车辆购置的权限审批程序,必须在符合购置条件的前提下,得到相关领导的同意和审批,才能进行购置。同时,要用系统进行购置设备记录,变更车辆的RFID标签,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

  2、单位车辆的经费管理模块。车辆变化情况必须与经费管理相对应,其日常的燃油、维护保养经费和车辆保险费用都要纳入控制范畴,纳入RFID标签的信息数据库当中。

  3、单位车辆的调度管理模块。车辆的运营必须在规范化的管理之下有序进行,首先要依流程进行领导部门的严格审批,得到使用审批权限后才能投入使用,车辆的调度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子系统的数据调用、查看和记录,对单位运营的车辆进行合理调配,进行有序化管理。

  4、单位车辆的报废管理模块。车辆在长年的运营使用中,必然产生磨损、消耗、折旧等状况,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到达之时,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对应该报废的车辆进行提示并记载,同时注销该车辆的RFID标签。

  5、单位车辆的查询统计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全面地掌握单位车辆的运营状况,根据车辆的标签和导航数据的查询,可以得到全部的数据资料,这一模块实施在车辆管理过程中的.统计和查询功能,进行全部的数据链接,全面地进行车辆相关数据统计。

  6、单位车辆信息系统的后台管理。这个系统软件的后台管理,为所有的车辆信息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它通过对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界定功能,保护系统管理员的专用权限,可以为车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时,考虑到各种不可知因素对车辆信息系统的破坏性影响,系统后台还为车辆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备份管理和修复功能。

  四、车辆识别管理软件的系统构成

  由于完整的车辆信息管理需要与许多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业务上的往来,所以在应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考虑到软件设计的重点以及方向,同时为软件的设计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和不断发展的变化要求。由此来考虑从车辆识别管理软件的系统构成,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内容:

  1、车辆信息数据的采集子系统

  车辆完整的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是用来接收各个单位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并且有效设立相关模块来保证认证的安全以及格式的有效转换。

  2、通讯功能的子系统

  通讯功能的子系统是为了实现跨区域的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车辆资料信息的机制,通讯功能的子系统细分的话可以依照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来划分。

  3、信息综合处理的子系统

  信息综台处理子系统或称之为预处理子系统,是指车辆管理资料原始数据送达区域车辆管理系统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抽样、预测,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存储。

  五、总结

  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还在不断的发展,有效的建立起完善的车辆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未来发展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的改革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整个汽车消费环节都进入良性循环。只有有效的完善车辆识别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途径研究才能真正的实现车辆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胥立.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xx

  2、周亚琴.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xx

  3、张旭.企业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xx

  4、杜宇.某医院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xx

  5、高广旭.部队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xx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1

  1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

  传统的通信方式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早期的书信传递到电报传输、电话通信再到现在的计算机通信,人类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尽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只有短短约半个世界的时间,但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已形成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放眼现代社会,光纤逐渐普及,人们的移动通信也迎来3G和4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智能家电、互联网云端的出现和普及都在为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良好的平台。笔者预测,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会逐步朝着移动通信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愈来愈小巧便捷,更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2

  摘要: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病人顺利地完成就医过程。为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笔者提出了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从病人就医的过程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出发,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并实现了各个模块较为详细的功能设计,为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设计

  1绪论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善当下医院信息管理模式,以病人为核心辅助病人实现就医过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日益旺盛[1]。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医院内部不同科室间病人基本信息、病例信息及医生诊断意见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院简化病人的看病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系统开发设计方法,因其对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进行了划分,具有低耦合性、开发成本低、便于合作开发等优势,而在科研评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将该程序设计方法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在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利益。

  2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1974年由TrygveReenskaug提出的一种可以实现动态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包含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3]。该模式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三部分,使得开发得到的系统逻辑性更强、模块结构更加明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过程。该模式的三个部分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任务。模型是该模式的核心,其封装了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处理方式及逻辑关系,并通过刷新机制实现模型数据变化的更新与公布;视图是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媒介,视图从模型获取显示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同时,视图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及时反映模型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控制器架起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接收用户端的输入,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可以识别的对象,另一方面将可识别的对象作为模型的输入,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最终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视图,选择合适的视图显示数据及处理结果,实现对模型和视图的控制。由于模型—视图—控制将系统分成了多个不同的部件,将业务部分和显示部分合理地分离,从而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开发周期缩短,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相对独立,从而更易于实现团队协作,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2)各部分耦合性低,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彼此之间相互分离,彼此间为传递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交叉,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升级;(3)不同的视图可实现对同一模型的访问,即模型具有较强的复用性,从而具备较强的可适用性。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模型部分确定了系统所有参与者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Java服务器页面定义了数据的具体显示形式,并向服务连接器传输用户的请求。SQLServer数据库提供后台数据的存储功能,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器为ServletJava,其通过相关参数的取值确定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数据展现形式。进一步地,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最后实现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具体功能设计。

  3.1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作用是以现代化手段辅助病人看病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工作,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得病人的看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病人、导医、医生、护士、收费员、发药员和系统管理员等[4]。但总而言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是围绕为病人提供服务展开的。不同对象包括病人在内的用户在病人就医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故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是不一致的。病人的需求是选择合适的医生,以合理的.价格高效、顺利地完成整个就诊过程。导医的需求是帮助病人注册办卡、查询医生信息、查询价目信息等。医生的需求是叫号、查询病例、开检验单、查看检验结果、开处方、病历的添加等。系统管理员的需求是医院员工、供应商、病人的信息管理,就诊项目价格、药品信息的维护,病人就医过程中的财务信息的更新维护等。由于篇幅限制,其他参与者的需求不再逐一列出。

  3.2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比较多,故根据用户进行功能划分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从病人入院到就诊再到出院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导医阶段、就诊阶段和护理阶段。进而,可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导医模块、就诊模块和护理模块。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移植性、可维护性和普适性,满足系统管理员的需求,在系统中补充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综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分别是:导医模块、就诊模块、护理模块和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综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及划分的四个模块,进一步完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导医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引导病人进入医院,完成病人就诊初期的辅助工作,故其包含的功能有:协助病人注册办卡、查询医生信息、查询价目信息和匹配就诊科室等。就诊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医生完成病人的诊断,故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挂号及收费、医生叫号、查询病例、写病历、开检验单、查看检验结果、开处方、交费和发药等。护理模块属于病人就诊的后治疗阶段,其功能包括:病人护理需求提交、护理医师安排、护理医师开药、指导护士护理、入院管理和出院管理等。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主要实现各类信息的登记、更新、删除等,具体包括:员工信息维护、病人信息维护、供应商信息维护、价目信息维护、药品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

  3.3系统测试

  由于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中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彼此间是分离的,因此,在测试系统时,要注意逐一分单元进行测试,同时,也要保证单元间的协调工作。测试工作可分为以下两类: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测试和具体模块功能测试。对于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方面的测试要着重于验证系统是否可以正常登录及退出,系统是否能根据用户的身份给予正确的权限。具体功能模块测试中测试者要站在使用者以及病人的角度,逐一验证各个功能的可用性、实用性,且保证不同模块间信息的及时共享与传输。

  4结语

  本文以病人为核心依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用户的需求,运用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开发设计了具备四个功能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该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并补充了针对管理员用户的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该系统不仅有助于病人高效、顺利地完成就医过程,而且有助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阳君.一种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xx,24(4):45-47.

  [2]单越.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下的科研评审系统设计[J].软件应用与设计,20xx(24).

  [3]王文新.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Web应用程序框架设计[J].信息与电子工程,20xx,7(4):358-360.

  [4]申文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xx,24(2):137-139.

  作者:朱璋华 单位: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3

  摘要:种子检验工作任务重、数据量大,检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而手工处理大量的检验信息、检验数据,会导致效率低下、出错概率高。基于此,笔者设计开发了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速度快、数据自动计算修约、表单自动生成等功能,实现了检验工作全过程计算机自动处理。主要介绍了该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和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关键词: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

  种子质量检验是控制种子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保障生产用种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每年各级种子检验机构承担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任务重、数据量大、出错率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种子检验机构开始尝试应用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种子检验业务和检验数据的管理。

  1软件开发历程

  笔者从事种子检验工作20多年,从20xx年开始担任检验机构技术负责人,为提高种子检验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xx年以Excel为平台研发出种子检验应用程序,经多年应用、修改和不断完善,应用效果良好,率先在河北省内实现种子检验业务全过程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该应用程序在20xx年种子检验机构考核中,得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子检验处、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和省站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受此鼓舞,于20xx年下半年与秦皇岛市易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在原有Excel应用程序的框架下,设计制作了农作物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1.0版应用软件。目前该软件已测试完毕,进入试用阶段。

  2系统结构设计

  该系统以种子检验工作流程为主线,模拟种子检验工作全过程,设置系统管理、样品扦收、样品管理、样品检验和结果报告5个功能模块,按照种子检验相关标准,系统预置作物种类、种子类别、种子批最大/小重量、检验方法、容许误差、质量指标等内容,用户通过系统初始化设置检验机构(用户)信息、检验人员信息、检验设备信息等内容,就能实现样品信息采集、样品编号、检验委托合同签订、样品登记、生产商确认、样品流转、检验信息录入、数据计算修约、检验报告生成等全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处理。

  3系统功能模块

  3.1系统管理模块

  主要提供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等,通过该模块进行用户信息录入及修改、系统管理员设置、分配访问权限、数据备份、数据还原等。

  3.2样品扦收模块

  根据检验任务特点,设置监督检验(扦样、送样)、委托检验(扦样、送样)4个子模块,主要完成样品信息录入、委托检验合同签订和扦样单/样品接收单等表单打印功能,其中在监督检验(送样)模块,还设计了数据导入功能,方便批量导入样品信息。3.3样品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检验样品登记、生产商确认、检验任务下达、样品制备、备份样品管理等,生成打印样品登记表、生产商确认函、检验任务通知单、到期样品处理单等表单。

  3.4样品检验模块

  设置水分测定、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纯度田间种植鉴定4个主要检测参数,每项检测参数有独立的流程控制,按照各自的作业程序完成检验信息录入、数据自动计算与修约、误差处理、超差提示、数据审核和原始记录打印等。

  3.5结果报告模块

  由样品信息和原始记录信息自动生成检验报告信息,并对报告进行自动编号,生成打印检验结果通知单、临时结果报告单、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发放登记表、检验结果汇总表等表单。

  4系统特点

  4.1可拓展性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拓展性强,在不改变软件系统和硬件的前提下,拓展了功能模块、检测参数。

  4.2易用性

  系统模拟种子检验业务工作流程,功能模块分区清晰、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只要有一般计算机操作知识的检验人员,简单了解后就能熟练掌握和使用。

  4.3便捷性

  系统在数据录入窗口提供很多实用的`选择按钮,提前预设相关信息,就可用下拉菜单进行快速填充,使数据录入更便捷、智能,大大提高了信息录入的速度和效率。

  4.4智能化

  系统可自动进行数据计算、修约,自动生成检验结论、备注信息,数据一次性录入就可直接打印各类表单,同时系统还具有自动编号功能,可自动生成样品扦样单、样品接收单、委托书、检验报告等唯一性编号。

  4.5安全性

  系统通过权限管理设置访问权限、登录用户权限,保证检验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系统退出时自动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信息误删后丢失。

  5试用效果

  系统试用期间运行稳定,各模块间衔接顺畅,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可单机操作,通过网络(服务器)可进行多人、多机、多任务协作,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多人、多组、多机同时进行现场扦样工作,不仅能满足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中大批量扦样工作需求,还适用于由多家机构共同承担的监督抽查工作的需要。

  6开发经验和建议

  种子检验、软件开发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软件开发时,软件制作人员要了解种子检验业务,参与开发的软件使用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种子检验及业务管理工作经验,熟悉种子检验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软件制作过程中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构想、设计,实时交流、沟通,要经过反复测试,不断完善。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开发了种子检验管理系统软件,由于各家机构在软件开发时都是结合自身的种子检验工作需要而开发的软件平台,因此难以大范围推广,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如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项目,涉及变异株(非典型株)、杂株、异品种、本作物总株数、鉴定株数等多种术语,小区种植是否设置重复,最终结果、容许误差如何计算,这些问题在《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实施指南、《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学习读本》等主要检验指导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省制定的纯度鉴定地方标准也不统一,给软件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因此笔者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发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并在全国各级种子检验机构中推广应用,真正实现国内种子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王成顺 袁刚 单位:秦皇岛市种子管理总站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4

  [摘 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很大程度促进了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20-0280-01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人们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护计算机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定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也带来了明显的效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分析以及处理,对录入信息进行整理、优化,使各种信息数字化、智能化,在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对我们近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要点分析

  1.1 系统安全防御不完善,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在当前开放的网络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获取的网络信息也越来也多,但在同时计算机遭到攻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使其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够正常工作,或者造成大量重要信息缺失。例如最近愈演愈烈的WannaCrypt(永恒之蓝)勒索病毒:5月12日开始,永恒之蓝勒索蠕虫突然爆发,影响遍及全球近百国家,包括英国医疗系统、快递公司FedEx、俄罗斯电信公司Megafon都成为受害者,我国的校园网和多家能源企业、政府机构也中招,被勒索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解密恢复文件,对重要数据造成严重损失,全球超10万台机器被感染,见图1。

  据360威胁情报中心显示,截至到当天下午19:00,国内有28388个机构被“永恒之蓝”勒索蠕虫感染,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地区。在受影响的地区中,江苏、浙江、广东、江西、上海、山东、北京和广西排名前八位。现阶段较常见的计算机遭受外界破坏的常见情况有政府有关机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被其他电脑系统攻击,官方的主页或网页受到恶意的篡改,部分系统被严重破坏,主页中恶意添加不良信息,甚至直接造成网站的癱痪,以及有关部门重要信息丢失,或者信息失真,对单位或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程序,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将很多种具备单一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具备很多种功能程序,在系统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方式非常复杂。在很多种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没按照相关的系统开发设计规定来进行相关的管理,但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却没有因为时间的缩短而得到良好的改善,反而在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上存在一些缺陷。同时,由于计算机软件管系统是一项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在实际的计算机管理中存在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地方,而当前大量的网络黑的客正是利用技术上出现的漏洞,对计算机进行非法入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对计算进行非法操控,使得计算机内部的有用信息,例如:文件夹、基础文件、电子邮件、网络资料等被恶意篡改,对计算机使用者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1.3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易遭受病毒入侵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到社会上使用之前,要对系统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测试,检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合格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合格标准是系统内部有无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在计算机运行的时候是否会因为一些网络浏览操作,造成计算机被病毒入侵,对单位、企业或者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破坏程序,不仅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的黑的客人员常常会将一些计算机破坏病毒程序通过网络直接下载,并利用网路技术使得计算机病毒包含在软件中,其他人在通过网络下载的同时,就会连同软件上的病毒一同下载,病毒在使用者计算机内传播,损坏计算机文件,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对计算机软件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化的计算机工作中实践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我国计算机工作的质量,对我国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提升其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得计算机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要做好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与质量。同时,在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优秀、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使用方案,保证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系统安全。

  2.2 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

  作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保证,必须要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机制,不断加强安全控制与安全防范,是保证计算机使用安全的基础。在计算机安全使用的过程中,想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就需要针对计算机建立有效的信息访问功能、网络浏览功能、计算机使用权限功能,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与管理,不仅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资源不被不法用户访问,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使用安全。因此,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安装防火墙,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被非法用户入侵,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2.3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访问

  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了我国大部分的家庭,在对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不当,造成计算机网络遭到网络病毒的入侵。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带上网络病毒,或者是出现网络漏洞,会造成计算机资料被窃取。发生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局域网上主要是采用交换机为主、以路由器为辅的数据传输模式,在计算机设置的时候,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就需要在交换机访问、控制功能的技术上,加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现阶段人们生产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设计、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访问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结合现阶段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防范,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基于信息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曹丙超.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7).

  [2] 浅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对策[J].卢颖.通讯世界.20xx(13).

  [3]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探究[J].王霄.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3).

  [4] 云计算环境下的系统安全问题[J].于妍,吕欣.无线互联科技.20xx(01).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也在各大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软件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式进行研究,以便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软件开发论文;信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的管理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尤其的重要,然而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中的一门复杂的课程,如何利用一些软件来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更好更高效的解决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当下信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这也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是否进步的参考量,本文在研究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主要从XML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1、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对于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其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主要是从核心设计层、插件层和服务这三个方面出发,具体的分析内容有:2.1核心层的设计当软件开发在对核心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设计addin树的.合理性,要能够保证到addin树的数据结构可以很好地满足软件开发的需求,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节点和路径进行分析。翻阅addin树的知识点可知,在addin树的特征中addin是一个比较标准化的XML文件,它可以利用W3C来对文件进行拓展,而且还能够以W3C的语言来进行文档的操作规范,由于XML这个子集被SGML所包含,因此XML可以更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共享。当使用XML技术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对XML的接口访问节点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XML的相关的特性应用到系统中,以此来确保addin树有相应的必要的资源文件,同时,addin树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两个主要的节点,它们分别是ConditionFactory和XMLNodeFactory两个对象。2.2插件的设计虽然插件的设计不是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但它也有非常重要的辅助功能,插件的设计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保证XML文档和XML技术在应用中的DLL定义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可以确定addin树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并且插件可以为addin提供一些相应的代码,使系统更完善,功效更大。在addin树中,相关的节点会对插件的属性有一些相应的反应,而这些反应的插件里包含了程序的一些信息,总的来说就是,插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它需要设置一个可以对文件的类型进行定义的程序集列表,这个程序集列表跟一些相关的子节点有关联,而这些子节点又包含了系统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功能模块设置在插件的某些路径上,这样addin树在使用插件来进行程序的加载时会按照反射原理将这些加载出来的程序进行识别,然后令插件在相应的路径范围内运行。程序集列表是继承了程序框架的标准接口,它可以对插件里的信息及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使插件接收信息后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2.3服务的设计服务是指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服务,它是在程序运行的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表示对系统内部的资源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从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打开用户指定的文件,并对程序的运行状态做出相应的动作,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一些程序动作等操作要加载到相应的服务中,二而在加载过程中,加载的形式会以插件加载的形式进行添加,这样就可以对框架资源进行更好的分离。一般情况下,XML技术定义下的服务的有SystemRunData,它是用来记录用户的登陆身份密码等信息,还有DataAccessService,它是用来发送数据等信息的,还有ToolbarService是对操作状态和工具条资源的反应,还有MenuService具备一些相应的管理权限,可以对菜单进行相应的控制。

  2、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对于以XML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就需要以NETFrameWork为框架,并合理的应用VisualStudio.NET开发工具,加上以C++语言来进行编程。系统设计好以后,在进行应用时,会包含主程序、核心层、业务层、基础层、Web服务等相关的内容。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会通过应用层和逻辑层来进行分析管理,将数据进行合理化整理,这样就可以在用户的操作层来简便有效的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对于像该软件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的人口资料管理,学校企业的学生员工档案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等发挥着巨大的重要作用。

3、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对于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一般会有其实现的所需层级数,以XML为例,在利用XML技术来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分成5个主要的层级,分别为用户的操作层、应用层、核心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层,其中用户的操作层是指用户的对应业务系统;应用层则是指各种为用户提供的系统服务,包括那些管理权限、工作台和操作界面自定义等各项服务;核心层主要指addin树、插件的管理等;业务逻辑层是包括一些相关的业务及逻辑、数据的访问和web服务等;数据层是指系统运行时相关的和存储区里的所有的数据,包括系统和业务的数据等。因此在基于XML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时要以这基本的5个层次出发,以最高效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层级功能。

  4结束语

  总的来说,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涉及了相应的软件开发系统,还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本文是以XML技术为研究着手点的,先对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的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然后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它有助于一些机构和企业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将信息管理系统的巨大优势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绍缔.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32-33+81.

  [2]张俊,徐杰,王秀徽,周正,杨宝祝.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学通报,20xx:297-301.

  [3]吴楠,杨永崇,高佳.数字化城市部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xx:319-324.

  [4]李抒泽,贾志淳.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电子制作,20xx:74-7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5-2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7-01

(精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7-08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推荐)07-30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1-14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07-13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11-03

[精选]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07-27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选21篇)06-18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优秀15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