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经典名著赏析论文>叶圣陶荷花赏析

叶圣陶荷花赏析

时间:2022-03-21 15:24:38 经典名著赏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圣陶荷花赏析

  荷花一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荷花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叶圣陶荷花赏析

  叶圣陶荷花赏析 篇1

  “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花大色艳、清香四溢,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叶圣陶老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性格基调随着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个由天真、乐观到忧郁、深沉,由享受美好到沉醉其中的状态。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作者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姿态不一,素雅明艳、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那处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处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文章分为:嗅其香——观其形——赞其美——变其身——醒其神五部分。

  嗅其香,开门见山

  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读者便会离神了。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很干净,但写作效果却不仅仅是这样,他引发了读者的读书期待,一个“赶紧”反映出作者的迫切心情,把读者的心紧紧捉住,从而对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有所期盼。可以说达到了读者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却特别想知道的效果。

  观其形,素雅绘心

  表面看来是一池白荷花,显得素雅、高洁,并不跳跃。而读下去却被那白的明艳、白的活泼而打动,相信作者此时的感受也是如此活泼的、跳跃的、澎湃的。 “不少了”“挨挨挤挤”“冒”反映出花多,与第一部分“嗅其香味”呼应,这么多的荷花难怪作者“一进门”就被深深吸引。这一个“冒”很是了得。其一,写出花多、叶多。其二反映白荷花向外透、向上升的那种生命力,艳丽夺目,卓尔不群。其三,画面感极强,产生联想的空间,由静生动,富有跳跃之感。随后,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样的对称句“有的……有的……”,确实说明了荷花开得不少,这样开的,那样开的,这样开的像什么,那样开的像什么,仅仅三种不同姿态的花便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其实读者需要知道的不只三句话而是一个画面。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文章,它可以反映出叶老先生笔墨的精湛之处。文章讲一个画师给了每个徒弟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尽量画出最多的骆驼。最小的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起伏的山峦,用智慧取胜。正是让人保有想象的空间这一处理方法以少胜多的。回到《荷花》第一个姿态“才两三瓣”象征开始。你会想到四五瓣吧?六七瓣呢?向左的,向右的呢?第二个姿态“全展开了”象征奔放。高的、低的,远处若有若无的,近处芬芳争艳的,简直太多了!第三个姿态“饱胀得”“破裂似的”象征期盼。这句话是作者情绪上升的体现,也是对一池荷花尽收眼底的强烈感受。三种姿态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读到这里,下文会出现叶老先生想象自己就是荷花便不觉奇怪了。

  赞其美,鲜活顺畅

  在领略荷花不同姿态的风韵之后,作者连用两个“美”字,对荷花产生赞叹之情,在这里显得顺理成章,格外顺畅。既是对文章的`一个小结也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很美”“也很美”“都很美”“太美了”……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看看这里,会觉得大自然真了不起!作者真了不起!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传神之笔在“活”字上,一个“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的荷花动起来,让荷花明艳起来。作者通过赞美“画家”来达到赞美一池荷花的目的,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一池荷花自成一画,栩栩如生,是大自然的杰作。作者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活灵活现”地传递给读者,文章便也是“活”的了!

  变其身,凝神展魅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写照。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情高度投入,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再次说明了,美丽的荷花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从刚刚的“活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墙壁上的“龙”,当作者融入其中的时候,便是“画龙点晴”了。“我”化作一朵白荷,风起时,与一池荷花随风舞动;风静时,静立池塘倾听蜻蜓、小鱼的谈话。多么美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 “我”与大自然在此时融为了一体,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与读者产生了极强烈的共鸣,再现文章的魅力。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醒其神,首尾呼应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见山点明赏花原由。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结尾醒神与段首相呼应。

  对美的向往追求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结尾从幻想到现实略显失落感,比较符合作者的创作基调。但凭借“我是在看荷花呢”几个字,也能表现出作者看到的是真实的,想到的是美好的,感受到的是神奇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的文章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事物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鲜明活泼,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入注目”,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荷花》这篇文章将荷花高洁、素雅的形象描绘于心,将栩栩如生的画面鲜活示人,将美好的憧憬凝神聚心,是一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文章。

  叶圣陶荷花赏析 篇2

  《荷花》叶圣陶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结构分析】

  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是作文的头;

  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全文的脚。

  去头去脚,就是全文的身子。

  【写作、分析、阅读、积累是一回事】

  平时我们对孩子的语文,总会有什么写作、分析、阅读、积累等的要求。但我们要讲,写作、分析、阅读、积累,这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所谓的阅读,或者讲深度的学习,是需要分析的。分析,主要来讲,就是结构的分析,就是“作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的分析。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而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扫两眼地扫书,那是不可能有积累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很多孩子看了很多的书,但一拿起笔来写作,就愁眉苦脸、下笔无文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真正地有了分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积累,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今天以及以前,甚至以后的分析、讲评和欣赏,都是在阅读,在积累,在讲写作。可以讲,如果写作有问题,说明分析有问题。如果阅读不到位,说明理解就不到位;阅读不到位理解不到位,最后也会集中体现在写作上有问题。

  刚才我们看了本文的头。开头的第一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天天在讲,就是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共性。开门见山是作文的正道。特别是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作文,更不能一咕脑地给孩子灌输花里胡哨地开门之术。大道至简,就只需跟孩子讲——开门见山。

  这篇课文题是《荷花》,所以本文的头——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那孩子的作文必定写“花”了,写乱了,写跑了。

  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

  以前讲过一些孩子的作文,有些孩子本来的`作文,开头是写得很干净,但有些妈妈在辅导的时候,非要写个几月几日几时几分来到公园。想必《资治通鉴》也写不了这么具体的时间。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赘述。在不必要赘述的地方,讲得过细过多,不仅是赘述还是赘肉。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什么不是必要的?《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就讲了一个大原则: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本文的中心是荷花,所以一切就要为“荷花”服务。而不是为寅时卯刻服务。

  【未见花影,先闻花香】

  本文的头,是开门见荷花,且是开得干净利落。四句话,写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在开头中,还有一个技法要讲,就是香法。未见花形,先闻花香,这是正理。以前讲过一个孩子的作文,叫《八月桂花香》。

  我家院落里也有好几棵桂花树。离着几条街道,隔着几道院墙,都能老远闻到。寻香进院,桂花的香会扑得你醉。

  桂花树,整个像一把大伞,撑立在院子里。树上开满了桂花,一团团、一簇簇。叶子再茂密,却也挡不住它们竞相开放。似乎黄花去抢那一片雪花花,也似乎白花去争那一分金灿灿。仔细一看,它们我挤你,你挤我,像线团、像棉花、像雪球,挤挤挨挨地聚在一起,亲密得不分开。吹来一阵微风,小小的桂花随风飘扬,洒落在我的身上,仿佛下了一场金银般的花雨。身上也像被它的香感染一样。我拾起落在地上的一朵,它有四片小小的花瓣,像小朋友张得大大的小嘴,可爱极了。

  这篇文中的“寻香进院”与本文中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其基本的原理技法是一样的。

  同样的,有一首唐诗: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如果说写花闻不到花的香,那花就不称其为花。写作文的道理就在其中。写作文描写一个东西,只是写这个东西长的样子,还不能称其为生动。有声音、有香味、有触摸的感觉、有想象,才能生动。这就是“六根六尘”的重要性。“六根六尘”之法,可以把一件事物写得生动、立体、多面。

  【来看身子】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文全文的要求是“头身脚”,而就段落而言,要求是“帽衣鞋”。

  本段的帽子——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下面的衣服,就是来说明荷花如何地开了不少。因此,就可以看到诸如这样的词:挨挨挤挤;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样的对称句“有的……有的……”,确实说明了荷花开得不少。这样开的,那样开的,这样开的像什么,那样开的像什么。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词要服务于句子,句子要服务于块,块要服务于段落,段落服务于主题”的道理。处处写“花”,处处殾有花的边。

  【《荷塘月色》】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还可以比较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主题是荷塘月色,从三个面方来写的:一是荷叶,二是月光,三是荷塘的四周,这是围绕主题来服务。本文中主题是荷花,所以焦点、重点就是荷花。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作文本身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如果把作文理解成信马由缰,天马行空,那是片面的;把作文理解成只要有想象就能写出好作文也是偏面的。在有结构、有逻辑、有条理的基础上,才能讲得清,写得明。如果没有章法,没有逻辑,信手涂鸦,那就是散乱的;反过来,在有章法、有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写,文才会不散不乱,主题明确,轮辐向心。

  【技法分析】

  具体来看一下写作的技法。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意法。对于刚学作文的孩子,可以简单地要求,五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意法。作文没有比喻,文章将会怎样?作文没有比喻,只会死水一潭。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话从语法上讲,叫借代。在《作文多大点事儿 提高篇》有系统专题的讲解。,叫移花接木,张冠李“代”:先前是把荷叶比作大圆盘,下一句就不说白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而是用张冠李“代”的技法,直接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样的文字技巧,让文章有了趣味性。

  【再举个简单例子】。

  如果写《妈妈》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我的妈妈有一双大眼睛很漂亮。下面可以不再说妈妈,而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写成:大眼睛在生气的时候却象母老虎。这样写,文字就得趣了许多。

  所以要讲,好的作文并不是美丽词藻的堆砌,平实质朴的字词,是可以创造出好句佳句的。如果只是抄词抄句,是写不出好作文的。要相信孩子们的天份与灵性,孩子们是可以学会这种创造好句的方法的。

  讲到这个“移花接木”的技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俯身拾来。比如在群里,常常让大家举手,我们这样讲:大家把小手举起来。此后可以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讲:小手们,开始讲课了。

  在生活中,常常把妈妈比作玫瑰,也可以讲:玫瑰花们,祝你们情人节快乐!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语言就会生动。生动的语言,不是抄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要教给孩子的,不是告诉他具体的好词好句,不是为他提供几个成语,而是让他们学会创造好词好句的方法。可以这样讲,真正的好词好句,是个性化的;真正的好词好句,在字典中是找不到的。因为具备了个性化,才具有了感情化。如果生搬硬套一些字句,失去了个性化,就没有感情化。

  【原文】

  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里有三个对称句,是以“有的……有的……”这样的形式展开的。孩子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这样的对称句很重要。在语法中,这样的词叫作并列的关联词。但是最好不能这样跟孩子讲,要少讲概念、讲理论。多在方法上、操作性上讲,孩子们一定是可以吸收消化的。

  【表达的内容要写实】

  最后一句——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是一个意法,是为了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写实。写实,很重要。孩子们写东西往往会说“好吃、好玩、好看”。好吃、好玩、好看,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写实。

  同理,“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是用“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来写实的。

  为了说明问题,大胆地画蛇添足来为第一句写实一下: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就好像刚刚撑开的雨伞。

  或者说:就好像刚刚剥开的桔子皮,一丫一丫的。这样就形象一些了。

  来完整地看一下“画蛇添足”版: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就好像刚刚撑开的雨伞,也像刚刚剥开的桔子皮,一丫一丫的;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叶圣陶荷花赏析】相关文章:

叶圣陶稻草人好词好句08-22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03-31

荷花02-17

中班体育荷花荷花几时开教案10-02

(优秀)荷花07-09

美丽的荷花02-17

荷花作文02-16

荷花的句子02-26

《荷花》说课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