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 市 个 性 及 其 培 育
城 市 个 性 及 其 培 育肖来青
[摘 要] 城市个性表现为城市某些构成要件的专有性或显著性。这些专有性或显著性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在城市化浪潮中,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成熟的城市个性,具有多重性和多元发展的特点。城市个性多元发展,才能形成城市内涵的丰富性和巨大潜能。城市个性如同人类的个性一样,不能仓促“打造”,只能自觉培育与涵养。培育城市个性必须坚持承续与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 ] 城市个性 多重性 多元发展 生命力与竞争力 培育
无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还是在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城市总是处在一个个战略节点上,其作用是支撑和推动性的。而要使这种作用发挥得更好,加快城市化进程就成为必然。在人们普遍具有这种共识并由此产生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与城市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可以量化的实力上,更表现在不可量化的个性特色上。
一、城市个性: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也有个性,换言之,一个真正的人不可能完全没有个性,一座真正的城市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个性。但是,人也罢,城市也罢,其个性又有鲜明模糊之分。鲜明的个性给人印象深刻,模糊的个性容易使人淡忘。所谓城市的个性,不是指城市与农村的区别点,而是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别点。这种区别点不在于城市的细枝末节的不同,而在于城市主要构件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个性鲜明的城市,在主要或重要构件上往往有其独特性(专有性)或显著性。而正是这种“人无我有”或“人有我最”的东西,形成了城市无穷的魅力和赖以恒久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向往和憧憬一个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物质和文化的独特个性所吸引。在巴黎,我们时时为其高雅浪漫的拉丁气息的个性风格所陶醉;在罗马的黄昏,目睹台伯河的静静流淌和即将为暮霭所吞没的古罗马废墟,我们为其载满历史苍茫感的个性风格而感动;在威尼斯,你处处可以呼吸到刚朵拉小舟挟着亚德里亚腥海风扑面而来的热情;在维也纳,一草一木都洋溢着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华章。就国内来说,北京的大气、上海的时尚、西安的古朴、苏州的精致,千百年来,魅力永存。
城市的个性是城市独特的、持久的内涵。有个性的城市,才是有特色的城市,有魅力的城市;也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就全局而言,城市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城市间的相互协作共生的良性发展局面。城市的个性愈鲜明,其对周边城市的协作互补作用便愈强,也就愈容易产生出个性化的经济和个性化的人文,而它们又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城市的个性。但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与这种认识相反的现象,这就是多年以来我国一些城市一直存在的盲目模仿的通病: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是在城市的个性特色上做文章,而是中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模仿国际化大都市,追求最大的广场、机场、剧院和超高建筑。这种情形正如一位专家的比喻:一个中小城市建一个特大的广场或剧院,就象一个打着赤脚的农民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一样怪难看的。一些大城市,过分追求建筑的华丽的气派,结果就象俗气十足、打扮妖艳的贵妇。城市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丧失殆尽,城市的个性特征一天天从人们的心目中淡化和消失,城市的生命力与竞
争力就彻底葬送在盲目效仿中。这绝非发表危言耸听或自惭形秽的言辞。中国城市“同质化”严重,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国内外专家的普遍看法。德国建筑学会会长汉派尔在看过中国的城市建筑之后,感慨万千:“现在我驾车从北京外围向内时,我不知道自己有哪里?我可能是在迈阿密、新加坡或在法兰克福,所有的高层建筑都是一个样,没有各自的特殊的个性,只有从写的字上我才能看出是在中国。这不是一个好的未来。我到过上海等其他中国城市,我认为中国的城市正地发展中一步步失去自我。”①汉派尔的这番话,应当成为我们的警策。
二、城市个性的多重性与多元发展
有一位文学家在论述人物性格时说过,成熟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多重性的,并多元化发展着。跟成熟的人物一样,成熟的城市,其个性特征也大都表现为多重性和多元化发展。人们总有这样的经验:成熟的城市个性鲜明、强烈、丰富、稳定。这其中的“丰富”二字,即指城市个性具有多重性或多元性特征。就是说,一座城市,可以同时在空间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等诸方面具有自己突出或独特的个性特征。以位于湖南西部的怀化市为例,从地理风貌上讲,它是山水城市,以此区别于高原城市、沙漠城市、滨海城市等;从产业或资源优势上看,它又是稻城(杂交水稻的故乡)和桔柚之都(冰粮柑的发源地),以区别于花城、煤城、瓷都、药都、服装之都、丝绸之都、水晶之都、玩具之都等;从文化特色上看,它又是稻作文化之乡,以此区别于游牧文化、边贸文化、古都文化等;从艺术方面讲,它还是傩 戏之乡,以此区别于昆剧之乡、南音之乡、评剧之乡、花鼓戏之乡等地域艺术。对于城市的个性,还可以从城市与城市的关系及其在一定区域的功能上,区分为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市、旅游休闲城市等;而至于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更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至于生态城市、信息城市、学习城市、法治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都不属城市个性的类别,而是每座城市都应力求实现的目标。
城市个性的多重性或多元化发展,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为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在城市多重或多元个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长期的互动和互补中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这种组合本身又是一种特定的(或个性化的)、稳定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城市的任何一种个性特征都更为稳健,它们更不容易因外部影响或冲击而消逝。相反,个性单一化发展的城市,特别是凭籍某一产业形成单一个性的城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却时兴时衰,波动很大,有的甚至一厥不振。当然,同一城市的多重个性,不一定具有同等的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城市个性的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常常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此时某一个性更受市场青睐,彼时另一个性更具市场诱惑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是人们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使然,也是市场竞争规律使然。个性多元化发展的城市,由于“元”与“元”之间有相互弥补和相互牵动的作用,就不至于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应当说,丰富的城市个性,就是丰富的城市资源。或者说,多元化发展的城市个性是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在现实中,一些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经营者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常常忽视个性的多元化发展,而取个性单一化之道,虽然有时也产生了风暴般的轰动效应,但总难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怪圈。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除了某些领导者决策草率之外,恐怕还有知识缺乏的原因。我们常常从媒体或会议上看到一些城市围绕一座城市的个性在争论:你说这是它的个性,他说那是它的个性。争来争去没有结果。出现这种争论,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城市个性的多重性。
城市个性多元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城市自身的稳定发展上,还在于它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人们常常看到,个性多元化发展的城市,不仅对城市内部的凝聚力要远远大于个性单一化发展的城市,而且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要远远大于个性单一化发展的城市。这期间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个性多元
就是资源多元、能量多元、优势多元,因而它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自然就是集合式的了。而“集合”的巨大效力不仅因为量的增加,还因为能的良性互动。与此相反,个性单一就是资源单一,能量单一、优势单一,当然,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之有限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张扬城市个性的鲜明性、强烈性的同时,绝不能忘记张扬城市个性的丰富性、多元性。一座城市,只有当它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时,才能更具影响力、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承续与创新结合,培育城市个性
鲜明而丰富的城市个性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地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因由。中外历史证明,现代工商业城市,起源于传统的商业城镇,即农业时代的城镇。在农业时代,城市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演进过程,是历史的积累过程。它没有预设的发展目标,没有政府的强制推进(政治性、军事性城市除外),只有因“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个性化特点。就是说,农业时代的城市个性是“自然”发育而成。目前,世界范围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乎都是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晶。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业时代,因而中国的城市个性基本上属于自然发育而成,许多城市都深深打上了“自然经济”的烙印。工业时代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巨大的工业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需依托城市条件,资源集聚和高效率生产又使工业城市“像闪电般迅速成长起来”,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化”时期。因自然发展而形成的城市个性,在这一阶段演化为城市的同质化发展,城市出现了惊人的相似。用工业化的思维建设和发展城市,城市由“自然”的演进过程变成了“快速”生产的过程,由“个性化的成长”变为“共性化的制造”。所以,我们看到:工业时代的城市较少个性,即便有个性也多属急功近利“打造”而成(如同制造机器)。由于它缺乏本土的历史与文化根基,城市个性非常脆弱,常常一夜之间就消失掉,寻不回。信息革命的出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由于时间短,尚无明显的结果。但信息革命揭示出的一些深刻变化,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的高度密集,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也使城市的运行加速,城市科技化、现代化成为必然;同时信息的快速交流,又促使城市发展走兼容并蓄之路;而信息化又让人们产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可以想见,现代城市一方面要在兼容并蓄中走向现代化,一方面又要发掘和展示自身的个性,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就是说,信息时代的城市,将在兼容并蓄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社会的发展总是曲折上升的,人们的认识无不如此。许多人会把兼容并蓄“简化”为仿造甚至“克隆”。因为这样省事得多(信息化为克隆创造了件)。然而,克隆的随意性,意味着克隆自身的贬值。既不要克隆别人,又要避免被人克隆,这才是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启示。据此启示,笔者认为,城市个性的发展,必须既保持自身历史文化传承(不易被人克隆),又要大胆拓展和创新。即是说,城市个性既不能完全任其“自然发展”,又不能仓促“打造”,而只能积极地培育。克隆技术虽然发展很快,据说已经达到克隆人的先进程度,但是,它能克隆人的肉身,却无法克隆人的文化内涵。在高科技时代,发达国家的城市建筑也许能够被克隆,但含有鲜明深厚的地域精神文化的城市个性却永远无法被克隆。(正因为如此,笔者在此论及城市个性发展时,力求避免使用“打造”、“铸造”、“塑造”之类的词语,而使用“培育”一词。)其实,真正的城市个性都是无法克隆的。因为它是城市物质载体与历史文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过去和现在时光的高度浓缩。这样的城市个性只能是培育和涵养而成。
培育城市个性,必须拼弃盲目克隆的陋习。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千城一面”尴尬的出现。有些城市不是根据自身条件的限制和本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规划,而是中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市模仿国际化大都市,人为地过度开发建设,大事铺张和奢靡浪费。不是以尊重和保障市民的生活发展权利为前提,而是满足于表面上轰轰烈烈,结果变成脱离社会发展现实的短期行为。城市建设不是在特色和个性上做文章,而是在“大”与“高”上相互攀比。
培育城市个性,必须注重维护好历史传承。城市的内在支撑点主要在于其特殊的环境,离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城市个性就无从谈起。现在许多城市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推倒了很多含有特殊文化遗产的古迹,这也无形中毁掉了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载体。我们应当记住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彭守仁老先生的那句话:“城市发展应该从过去的历史中走来,城市是各代历史的展现,有过去现在而且相互包容的对比。” ②
培育城市个性,还必须注意从物质载体与人文内涵的结合上拓展和创新。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处理好城市个性的物质载体与人文内涵的关系。“城市这个有机体和人一样,真正的风貌在于内在素质的反映,浓装艳抹与事无补,只能进一步揭示自身的内心世界。”③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在一个民族风情极浓郁的城市,要建造清一色的欧式建筑,且要让满街身着民族服装的同胞,去跳西方舞蹈,那岂不让人啼笑皆非吗?所以说,城市个性的物质载体与人文内涵应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城市个性不是孤立地表现在外在的物质载体上,而是更内在地表现在城市的人文内涵中。实践和事实证明,只有这样的城市个性,才能赋予城市各种外在物质载体以内在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这样的城市个性,愈是渊源流长,其城市的内在生命力与竞争力愈加持久和强烈。通过它,不仅可以看一个城市的容貌和神韵,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底蕴和历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城市个性,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创造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二是要处理好承续与创新的关系。在城市个性这个系统中,承续与创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承续,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就没有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没有了城市的未来和希望。没有个性化的承续和创新,也就是没有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说城市个性要保持历史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把历史的东西,不分精芜,全盘托出,而是要在承续中扬弃,在承续和扬弃中拓展与创新。优良的城市个性是承续与创新的统一。仍以怀化为例,稻作文化是这座山城的个性之一。其根基蕴含于当地 旧时 盛行的巫傩文化之中,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稻谷崇拜。但是,当今怀化人民弘扬的却是它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以袁隆平精神为内核的现代稻作文化品性。这一城市个性,既有历史的承传性,又洋溢着时代新气息。既有深厚的根基,又有盎然的生机。假如有人要在这座新兴城市,全盘搬出巫傩文化,大街小巷尽是道士巫婆作法,那么,它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吗?所以,我们在强调承续城市个性的时候,并不排斥对现代先进文化的吸收,否则,这种城市个性就会变成封闭僵化的古董。应当说,一座城市的个性,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和未来的。因此,既要重传承,又要重创新。
注释:
① 《城市导报》2001年12月4日第4版,转引自朱铁臻《城市现代化研究》,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页。
② 《池洲日报•九华周刊》2004.1.30
③ 金经元《译序》,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4页。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怀化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
2000年12月被
【城 市 个 性 及 其 培 育】相关文章:
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05-26
小议“国培”的必要性08-02
从俄罗斯经济的对外依赖性看其未来走势08-07
*市造纸产业转型的可行性报告08-12
云网事件考验电子支付 如何保障其安全性?12-21
2023个性签名02-01
2016个性网名大全08-13